古诗中的春夏秋冬范文
时间:2023-03-26 11:5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诗中的春夏秋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一首首诗,谱出的是景秀山川、离情别绪、风花雪月……但最打动那天真无邪的心的便是那古诗中的春夏秋冬,那是我心灵的寄托,生活的写照。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最初打开人们寂寥冬季下的心的便是春风吹拂下的一棵棵柳树,春风袅袅吹拂着湖边的柳丝,这便是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时节,几场春雨便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大雨纷飞,春雨染绿了世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就连那南归的燕子,也竞相争着沐浴在早春温暖的阳光下,它们在光彩照人的阳光下筑着巢,它们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勤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夏日的星空下,一起共赏着月亮独特的艺术美景,在星空下,鸣蝉的歌声悠扬而动听,真是令人神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夏日湖畔边,那顶着圆盘露出水面的荷花,清新而典雅,在蜻蜓的装点下,更是美不胜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是单调的,但单调中又显出其特色。枫叶是红色的,让人一看就会想到“火热”,这便激起了活力,枫叶的红便是秋的写照。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天往往是充满雪、冻结心灵的季节,一眼望去,除了雪,还能有什么呢?然而,冬天的雪却造就了梅的秉性。“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大雪纷飞之时,梅花却不畏寒冷,不屈服于雪和寒风的吹打,一个劲的往上昂起胸,抬起头,终于开出了芳香的梅花。
篇2
十六年的时光早已飞逝的失去身影,如今的我不自觉间却多生了一分从容。回想当初,感叹道:曾几何时,我还在为他人的漫骂而心酸,曾几何时,我还在为小小的失败而哭泣。曾几何时……
太多的曾几何时,但如今这些痛惜已不再触及我的心房,留下的只有那一分惋惜与从容。
漫漫人生如棋局,叹息间,多生一分从容。
常言道人生如棋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啊,十六岁,我多了一分从容,多了一分感悟。何曾想过,狂风暴雨也能如彩虹一般美丽,何曾想过,失败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多一分从容,坦然面对人生的一切,同样的风景,有时也有不同的意境,同样是苦,有时未尝不是一种乐呢?
默默伤怀别亲人,独悲伤,多生一分从容。
王维送元二,送出了“劝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怀,汪伦送李白,送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谊,古诗中的离愁,在我看来都是别样的从容,与我相同,他们对待与亲人的离别,显得十分坦然,虽有悲伤,但更多的却已是从容。
于是,就这样离别,多了一份从容,所有的伤怀已是为日后的重逢而提前做的准备。
落寞惋惜,已往事。今昔多生从容。
往昔一切的一切,都已是不可重来的事。如今早已是物是人非,面对这世事的变迁,我的心里,多生了一分从容,昔日的挚友,今昔已不见,又何妨?他日再见,亦会嘘寒问暖。昔日的家乡,今昔已改变,又何妨?回首过往,亦是曾经拥有。
篇3
整个课文所选古诗的以律诗居多,其次是绝句和古体诗较多,所选古诗形式往往比较短小精于,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琅琅上口,单纯让学生背起来似乎也并不难。可是如何让学生在寓教寓乐的学习中背诵古诗?如何在古诗的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又如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漫步古诗苑”则把以前学习古诗的课程转化为一系列的活动。它安排了三项活动,即:(1)分门别类辑古诗;(2)别出心裁品古诗;(3)声情并茂诵古诗。而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又归纳了学习古诗中的几项活动,即绘声绘色讲古诗、饶有趣味唱古诗、自编自导演古诗。
在多年的古诗教学实践中,我就是以这六种活动来贯穿整个古诗教学过程中的,它们对于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很有帮助。这里,我将自已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在古诗学习中,我将此项活动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学习古诗离不开诵读。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我常常在古诗课文上选择一两首学生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配上大家喜爱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后,学生模仿诵读。也可让学生自己根据意境来诵读,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搞一次小小的诵读比赛,让人人来参与,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判诵读者,选出优胜者,给予适当奖励。此项活动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同时对于提高他们背诵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绘声绘色讲古诗
我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在写诗时,往往都会有自已的写作背景,或者诗中则蕴含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或生动的故事。因此,还是本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一首古诗时,我总会用一分钟左右给同学们讲讲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或由这首诗引发的故事。如学习《赤壁》这首诗时,由于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当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学生学习时往往会把彼处当成此处。因此我先讲赤壁之战的故事,再讲作者来到赤鼻矶游览的背景,由此再谈到作者借题发挥带出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这些故事一讲,学生诵读情趣非常浓厚,诗中赤壁之战,东吴大乔、小乔两位美女的典故也再用不着我赘述,学生在诵读中早就对号入座、自我消化理解了。整个古诗从讲解、诵读到背诵不过10分钟左右。当然,有的诗歌也可由学生由此及彼讲讲有关的故事。如学习《过零丁洋》时学生知道了文天祥的故事,可在同学们中开个小小故事会,举办一次“绘声绘色讲古诗”活动,讲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办此类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汇编的资料,互相交流,然后勇敢上台讲诵,它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自编自导演古诗
此项活动是在前两项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在学生已经把握古诗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自己编剧、自己演出来活化诗中的人物形象,把诗中的人物形象具休化,这也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次体现。我在上《过零丁洋》时,学生把文天祥被俘,敌人威逼劝降和他宁死不屈,提笔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这些过程全都绘声绘色地演了出来,不仅博得了班上同学的掌声,在学校文艺汇演中也赢得了殊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学古诗的劲头更浓了,哪怕只是一首纯的抒情诗,他们也往往会带你声情并茂地领略一番古人的闲情逸致。
四、分门别类辑古诗
这项活动是专门为古诗有着浓厚兴趣活动的学生准备的,有兴趣的学生可将已读过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爱好把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分门别类制成一本专题诗集。但作为小学生他们读过的诗相对来说较少,即使兴趣浓厚的学生编辑古诗的内容仍显单薄。因此,此项活动可视其情况让个别或少量学生课下辑录,教师可适当引导。
五、别出心裁品古诗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许多诗歌只要你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许多诗歌都可以绘成画,谱成小曲,编成舞来欣赏。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根据王菲所唱的这首古曲和这首词的意境可请音乐老师指导学生编一段舞蹈。
六、饶有趣昧唱古诗
由于所学古诗被谱成的曲较少,这项活动往往可配合“声情并茂诵古诗”和“别出心裁品古诗”进行。如学习《蒹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等这些诗词时,可给学生听听这些已编配了曲调的古诗,甚至还可教教学生唱唱这些古诗,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也领略了唱古诗的那一番别有的滋味。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但短短15分钟的晨诵课,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分寸实在不好拿捏。一味地读,熟读成诵的目的达到了,但往往失去了诵读的“味儿”;如果语文色彩太浓,又把晨诵课上成了古诗词研究课,有点舍本求末的感觉。
在每日的古诗诵读中,我们边读边诵,边诵边思。
一、幸福点击
诵读中,我们以新教育研发的晨诵教材为依托,结合孩子们的已有知识,选择了一些适合他们诵读的诗词:
1.点击适时的
所谓“适时的”就是符合诵读时令的。《新教育晨诵》教材,正好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编排了适合孩子们诵读的古诗词。如9月7日白露那天,我们诵读《闲居寄诸弟》;秋风萧瑟时,我们诵读《一叶落》;中秋来临,我们诵读《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待到九月重阳时,我们还可以诵读《九日齐山登高》;待白雪皑皑时,我们可以诵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卜算子・咏梅》。
2.点击贴近生活的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也是学习的根据地。在诵读的选择上我们尽量以贴近孩子生活的诗词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问刘十九》《渔歌子》《采桑子・重阳》《观猎》等,这些诗中有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3.点击节奏感强的
诗原是乐语,古代的诗和乐是分不开的,中国诗词诗乐一体。而孩子们又比较喜欢唱歌。根据二者的特点,在内容上一方面我们尽量选择平仄明显、节奏感强的、易于孩子吟唱的作为晨诵的对象。如《水调歌头》《一剪梅》《清平乐・村居》等;另一方面我们还把谷建芬老师谱写的《新学堂歌》里的古诗词提供给孩子们。
4.点击意境美的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还侧重于那些意境优美的古诗词,以便在吟诵中启发学生借助音乐的渲染和个体的想象去填补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诗句的语言画面,引领孩子在晨诵中走入空灵的意境,提高晨诵的幸福指数!如《苏幕遮》《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天净沙・秋》等。
二、幸福旅程
1.读一读,读懂诗题
古诗的诗题是诗的关I部分,本身就富有丰富的信息。在导入环节,我配以古典音乐的播放,引领孩子们就诗题说一说自己对所诵诗词的了解。如在中秋前一天诵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先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说说对“中秋”的了解,聊聊“中秋”习俗,从而走进古诗,进入诗的整体意境,对诵读材料有一个整体把握,为后来的诵读埋下伏笔!
2.读一读,读好韵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诗境。在古诗词的诵读指导中,我让孩子们根据声调标出“平仄”律,找出“韵脚”,进行有节奏、有韵律地自由地诵读。在指导中,我还根据古诗词特点给孩子们配上一些轻音乐或古筝名曲,从而让孩子们走进一个感性的韵律世界,初步读出味道来!
3.读一读,读美意境
读好韵律只是让孩子走进诵读的感性阶段,我们知道,儿童有着超成人的形象思维,同时这也是他们主要的思维方式。在诵读指导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从而进入一种意境,走入意境,再去诵读。如诵读《池塘晚景》《立秋》《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这些描写秋天的古诗,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媒体展示、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清丽的秋夜意境中,使自己身临其境。通过诵读,孩子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月、听到了露珠滚动的声音;他们看见了水面荡起的波纹,听见了剪刀裁衣的声音;看见了睡觉的,听见了树枝摇摆的声音……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各种古诗词的意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秋夜的迷人,体会古诗中那难以忘怀的意境,感受作者的灵感。这时诵读传送的不仅是一种言语,还有一幅画,一幅整体的画,如诗般不可解,只能用直觉去感觉,不能用苍白的语言去描述!诗中固有的意境因添加了孩子的想象中个人的感彩,就有了一些灵动,诵读也就有了一丝情味!
4.读一读,读出情趣
在古诗词的晨诵指导中,除了借助“韵律”,“意境”诵读外,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孩子读出诗中的情趣,这种读才是真正的诵读!
何为情趣?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描述,可理解为人的情感。诗歌作为文本形式,是诗人的生活和情感的真实写照。如《秋风词》中的李白在月圆之夜看着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因为离别而黯然神伤。这是独属于诗人的!当诗歌成为诵读文本时它又是属于孩子们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多次的诵读批文入意,从而把自己读成李白,将李白的情感读成自己的情感,达到“我即是李白”“李白即是我”的忘我境界,分担着诗人的忧愁,他们时而闭眼聆听,时而低声吟诵,感受着古诗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
5.唱一唱,唱出味道
诗大都可和着音乐来唱!谷建芬老师特地为孩子们谱写了以古诗为内容的《新学堂歌》,也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学校大课间活动时间播放的歌曲,曾都是来自古诗词的吟唱。因此,在晨诵课即将结束时,我建议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旋律将所诵古诗配乐吟唱,课间填进去唱一唱,开个“诗歌会”!如:学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我们可以将清代张惠言的《水调歌头》的歌词代进去。
《文心雕龙》有言:文之思也,其神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引用之间,吐纳金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展风云之色。王崧舟老师也说:古诗词教学要字正腔圆地读,要入情入境地读,要有变化地读,要入心入情地读。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诗 教学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能从儿童诗歌里获得精神的力量,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1~2年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诵读的作用,让儿童在诵读中去感悟。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更是如此。反复诵读能让儿童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体验。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一、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不仅生动、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张力。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166~167页中《四季的脚步》,这是一首歌颂四季的儿童诗,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诗分四节,分别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时的变化,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四季气候的特征,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丁冬、知了、刷刷、呼呼”等几个拟声词的运用,叠词“悄悄”的反复使用,以及每节末尾的押韵,使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之中,诗的语言也具有了音乐美。一般而言,儿童诗比较符合古诗押韵的要求,用韵也比较严格,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中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46~47页中《听听,秋的声音》为例,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体化为“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体化了,从而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时,儿童诗歌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几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流露出孩子们对秋的季节的独特感触。诗中通过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意象,化无形为有形,通过浅白的文字,像图书一样描绘出来,使本来抽象的“意”变成了具体的“象”。由此可见,一首好的儿童诗,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
去领会诗中的意境。换言之,意象是儿童诗歌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
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融主客观于浑然一体,创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把读者引进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论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正是符合儿童心理,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漫步诗境中,借助具体意象去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139~140页中《山城的雾》,这是一首意境优美奇幻的儿童诗,借助于多个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美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对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学习这首诗,关键是要体会它的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美。抓住了意境,就抓住了诗作的灵魂,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不仅能够获得一种知识,而且能透过这种知识性的描述,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并能感悟到另外一种深意。
四、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观,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23~25页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孩子们对雷锋叔叔的深切热爱。在孩子眼里,雷锋叔叔是爱心的源泉,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不禁为诗中流露出的朴素而亲切的情感所打动,爱心就像泉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惬意,愉悦,幸福……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爱的情感氛围之中。儿童诗因为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由此可见,“情”是诗的根本,儿童诗必须缘情而发。
总而言之,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为初入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它承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通过儿童诗歌的教学,儿童的发音会更加准确,语汇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在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撞击出学生的睿智火花。
参考文献:
[1]夏登高.试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赏析.小学语文教学,2006,(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一、审美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当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美感。虽然说他们就像是固有的细胞一直存在着,但是即便是存在着还是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他们的美。所以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运用美学原理教育学生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看待世界、创造这个世界。而且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小学教育不在单纯的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小学教育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通过有效地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品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知识和审美的意识看待这个世界,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身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小学教学大纲中的任务,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任务。这必然会成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之一,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教育中必然有美的存在,只有这样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学内容会涉及到很多种版本的文体、会涉及到很多样的艺术形象、比如一些比较优美的句子,比如说一些比较有意境的佳话等,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但是因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太差、生活阅历太低,对于这些比较优美的句子、文章等理解的还不够深入。所以说,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文字的阅读中感受生活中的美,形成鉴赏美的能力。
在进行教材讲解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意境。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创立一定的情景模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在《白杨》一文中,“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不仅仅只是说出了白杨的特点和白杨的美感,而且也表达出了他们父亲的内心想法。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将其主人公内心的那种对生活不畏惧、不退缩的坚韧所表现出来,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动力的那种阳光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懂得生活的美感,生活是积极向上的,是美不胜收的,是希望所环绕的。
三、将小学语文教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语文来说更是如此。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语文。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夕照》一文当中,就很好地表现出了生活中的场景。“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 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 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难道说这样的文字不美吗?要我说,简直美极了,美不胜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进行阅读,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作者眼中所描述的夕阳,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可以让学生就着夕阳这一话题,自己回家创作。当学生们亲眼目睹夕阳的时候,一定会被它的温柔、妩媚所征服,这就是生活中的美,这就是语文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美。
还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当中所应用的现代教育手段,它能够以其强大的信息量,丰富的信息内容,直观有效的信息展现方式,深深的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所以说,在小学审美教育教学当中,一定要结合关于自然界美好的文章,从而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到相关的歌曲和图片,制作相对应的flash,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文章所描述出来的景色和事物、能够真正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对自然产生一定的赞美之情。
就春夏秋冬的景色,制作出一组四季的美景图,从而更好地体会语文的美感,生活的美感。
四、将古诗词和语文教育结合在一起
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的内容。将古诗词的内容和审美观念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地提升学校的审美教育。
例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这样简短的这句话就呈现给我们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这难道不是小学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美感吗?这首诗歌使用夸张又自然的手法,新奇又真实的理念,从而掀起了整片诗歌的热浪,使得整个形象变得丰富多彩。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诗歌,教师可以将其拿出来,然后分享给学生,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好感,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一定要将审美教育和文章结合在一起,和自然结合在一起,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和古代的诗词歌赋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生活的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1.课首笑话
新课伊始,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
有个人想吃杏,当地买不到,他便修书一封,托老丈人做采购员。老丈人接到书信后,横看竖看,不明所以。原来,此人写字龙飞凤舞,极难辨认。尤其是这个“杏”字,看上去至多是个“否”。丈人爱婿心切,四处打听,哪里有卖“否”的,结果一无所获。后来揣测其意,买了一筐杏寄去,老丈人并附诗一首,诗中写到:
贤婿来信要买“否”,
急得老汉满街走。
买了一筐小黄杏,
不知是“否”不是“否”。
学生听到这里哄堂大笑。我说:“字形是书面语言的载体,字形书写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书面交流的效果,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谁还能讲一个类似的笑话?”我的话音刚落,一只胖乎乎的手举了起来,原来是个戴眼镜的男生,他站起来笑眯眯地说道:
某医院候诊室,病人正在排队等候就诊。其中有位女病人,姓白,名月坡。这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一轮明月从山坡爬上来,清辉万里。然而,不知是她自己还是护士把她的名字写得龙飞凤舞,特别是“坡”字,字形分了家,左面的“土”字离“月”字非常近。在轮到她时,护士高声叫道:“下面一个,白──肚──皮!白肚皮在不在?”学生笑得前仰后合。
2.揭示课题
师:刚才的两个笑话够逗人的。接下来我们上一节语文课,来“咬文嚼字”(板书:咬文嚼字)。什么是“咬文嚼字”呢?请大家用手中的字典查出以“口”为部首的这6个字:咬、啃、含、嚼、咀、咽。(学生查字典。咬:上牙和下牙对住压碎或者夹住;啃:把东西一层一层地咬下来;含:嘴里放着东西,不吐出来也不吞下去;嚼:用牙齿磨碎食物;咀:含在嘴里细细玩味;咽:吞食。)
师:通过查字典,大家明白了,“咬文嚼字”就是把某些文章或某些语句“咬”住,把其中的某些字“啃”下来,先“含”在嘴里,然后再细细“嚼”,慢慢“咀”,对它的音、形、义进行一番玩味,最后把它“咽”到肚子里消化。“咬文嚼字”是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3.不妨一试
(1)不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常常将一些常用字的声调读错,听起来很别扭。你能将下面的词读准吗?
比较 挫折 氛围 曲折 几乎 肖像 结婚
召开 尽管 质量 危险 教室 复习 浙江
(2)请你找出下面成语的错别字,每个10分,你能得到100分吗?
穿流不息 迫不急待 唇枪舌箭 黄梁美梦 再接再励
见利望义 一愁莫展 滥芋充数 甘败下风 通霄达旦
(3)“启发”、“启示”、“启迪”是三个近义词,它们都有指点、开导,使之有所领悟的意思,但在含义和用法上也有所区别。你能准确地将这三个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吗?
A. 历史,不仅仅记载着过去,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的( )。
B. 这部动画片,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说明了许多深刻的道理,给我们很多的( )。
C. 我们老师讲课时,非常善于( )大家积极思考问题。
4.辨字析词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写两个词,一个是“冒险”,另一个是“篮球”。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把“冒”上头写成“曰”,把“篮”写成“蓝”。我告诉他们:“‘冒’字上头不是‘曰’,写时要注意两横左右都不靠。”为了避免学生以后再把“篮球”写成“蓝球”,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我说:“篮球运动始于美国。1891年,有个名叫詹姆斯・奈史密斯的教师,见到学生由于怕冷,在冬天不敢到户外活动,就想出一个有趣的游戏。他弄来两个盛梨用的竹篮子,把它们分别钉在学校体育馆二楼走廊两边的护栏上,让学生把球往篮里投。就这样,随着篮球运动传入我国,‘篮球’一词的意译也就进入了汉语,沿用至今。”用“寻根溯源法”追寻字义形成的渊源,搞清字形的来历,以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印象,效果非常好。
5.向你挑战
“向你挑战”这种形式,轻松活泼,生动有趣,但难易要适度,否则事与愿违。为了让学生乐于接受“挑战”,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每个5分,看谁得分多。
()然于心 ()然不同 ()然大波 ()然成风
()然无恙 ()然心动 ()然悔悟 ()然一新
()然无味 ()然大怒 ()然而生 ()然不顾
()然纸上 ()然有序 ()然正气 ()然如故
()然开朗 ()然大物 ()然起敬 ()然大悟
6.语文门诊
(1)标点改错。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2)修改病句。
这时时间是晚上8时30分。
这句话叠床架屋,语意重复。“这时”中的“时”,即“时候”,指时间的某一点,因此,其后的“时间”一词应该去掉。
7.向我开炮
这一环节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本,进行自我求“疵”。他们有的“即”、“既”错用,有的“带”、“戴”不分,有的“连”、“联”误写,有的“二”、“两”相代。学生“咬”得有声有色,“嚼‘得有滋有味。在”引火烧身“中,最有趣的是,一个学生说在他的作文本有一句话:“我哥哥去年上大学,享年16岁。”学生哈哈大笑。“享年‘是敬辞,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多指老人而言。学生说:“‘享年’用得极不恰当,这句话应该为‘我哥哥去年上大学,年仅16岁。’”
8.压轴大戏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下课前,我又让学生做这样4道题:
(1)成语人物。
汉语中的不少成语都和历史上的人有关,如”铁杵成针“这个成语讲的就是李白的事儿。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想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太婆,正在磨一根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很受感动,回来就发愤读书,终于取得很大的成就。我让学生说出下列成语的主人公:
四面楚歌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三顾茅庐
负荆请罪 高山流水 煮豆燃萁 初出茅庐
(2)古诗积累。
古诗中有很多比喻,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人用”珍珠“比喻绿草上滴滴露水,写出了露珠的圆润,用”弓“来比喻镶嵌在深蓝色的天幕上的一弯新月,给读者以美的感受。我让学生写出下列古诗的比喻字。
①洞庭春尽水如( ) (唐・柳宗元)
②清歌一曲月如( )(唐・高适)
③子规声里雨如( )(宋・翁卷)
④燕山雪花大如( ) (唐・李白)
⑤天街小雨润如( ) (唐・韩愈)
⑥中原北望气如( ) (宋・陆游)
⑦官仓老鼠大如( ) (唐・曹邺)
⑧鸭头春水浓如( ) (宋・苏轼)
⑨高城望断尘如( ) (宋・秦观)
⑩春来江水绿如( ) (唐・白居易)
(3)广告指谬
当今,在市场经济大潮里,广告宣传花样繁多,铺天盖地。广告用语中,盛行“成语新编”,有时“编”得让你目瞪口呆。指出下列广告用语的错误。
①天尝地酒 (烧酒坊广告语)
②有杯无患 (磁化杯广告语)
③咳不容缓 (止咳药广告语)
④一明惊人 (眼镜店广告语)
⑤鳖来无恙 (保健品广告语)
⑥鸡不可失 (烧鸡店广告语)
⑦饮以为荣 (饮品摊广告语)
⑧肠治久安 (肠胃药广告语)
(4)春联整理
春节将至,工会的小李请人写了不少春联,一时匆忙,把上下联全搞乱了,请你帮小李把上下联整理在一起。
东风化雨山山翠 向阳花木早逢春
万里山河添异彩 政策归心处处春
勤俭人家先致富 桃李杏春风一家
爆竹声声辞旧岁 喜临门第门生辉
松竹梅岁寒三友 梅花朵朵迎新春
春夏秋冬春为首 人寿年丰福无边
春到人间人增寿 千年历史写新篇
山青水绿春常在 梅桃李杏梅为先
后记:
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且富有挑战性。教者通过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的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咬文嚼字,把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语言文字学家早就指出:汉语自成体系,字词句篇有章可循,假如不按照规范和标准使用字词,不遵循遣词造句规律,恣意妄为,犯规破律,就会践踏汉字严密、统一的科学体系,从而失掉汉语在世界语言大体系中的地位。
或许有人说,这节课过宽、过广、过深,远远地超越了课堂语文教学的界墙。是的,这节课不拘泥于课本,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尤其是社会语文混乱现象的引入,更使得这节课充满了时代气息。
篇8
美丽的巴中像莫奈的油画,镶嵌在巍峨延绵的大巴山南麓,位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的中心,又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北方的明媚阳光,经常偷偷越过秦岭普照在烟遮云埋的巴中,让这片方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既有北国豪迈,又有南方柔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别具一格,旖旎不凡。这片土地也是历史上南北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在这片汇集了秦汉文化、三国文化与文化的土地上,可以轻易地触摸到历史脉搏,聆听历史的回响。
5000多年前古代巴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巴灵台的香火在崇山峻岭中婀娜袅袅从未间断,3000多年前的米仓古道纵横大巴山中,让黄河文明与巴蜀文明在这里碰撞。如今,道路虽已倾颓,但因它滋生的历史故事却一直徘徊在人间。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当年的萧何就是在巴中的米仓道上追回韩信,改写了楚汉相争的历史。
米仓古道边云集的古寨,见证着米仓古道曾经的繁华,也就是巴中的繁华。那时,巴中已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巴中古属贡梁州之域,春秋时为巴子国地,秦和西汉时为巴郡地,1910年前已置县,后逐渐置郡、置州。
自古以来,巴中是兵家必争、群雄逐鹿之地。巴人部族既英勇善战,又能歌善舞。古时巴人将士出兵助武王伐纣,助秦扫六国,汉高祖刘邦打关中,巴江两岸是重要根据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还孕育出了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西晋成王李雄,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等历史人物。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朝盛产诗歌。那时美丽的巴中,也成了孕育诗歌的沃土。李白的《送郄昂谪巴中》直接呼出了巴中;王勃的《江亭送别》“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送别的地方就是巴州城西门外的柳津桥,虽写离愁别绪,却也让人从中知晓了巴中的南北风姿。其实,这片土地早就诗意浓浓,早在先秦时期,巴人创造的竹枝词《巴渝歌》便是《古乐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自巴中民间的《巴女竹枝词》,到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商隐的《竹枝词》,巴蜀竹枝词成了“诗之国风,辞之九歌”??
惊艳石窟群
隋唐时期,在米仓古道行走的,不仅仅是络绎不绝的商队,还有转山转水转天下的僧侣。他们来到巴中,虽山岭沟壑奏响这块土地的主调,但山高有田地,沟深有阳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巴中,让僧侣们的脚步停了下来,欣然凿画,然后又用当地天然的矿物质着色,于是便有了今天“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巴中石窟。
巴中享有“石窟之乡”的美誉,境内石窟分布广泛,其中南龛石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堪称巴中石窟代表。现存有编号的龛窟179个,造像2700余尊,绝大多数分布于南龛山神仙坡东面崖壁上,有释迦佛、三世佛、弥勒佛、菩提瑞佛??最令人难忘的,是一尊观音像,不仅穿着清丽飘逸,神情中还带有一丝娇媚,身姿曼妙婀娜,恍如刚出浴的美人??
民间有“大同石窟看气势,南龛石窟看彩雕”的说法,的确,走上山顶,长近200米的崖壁造像,栉比相连,色彩斑斓,壮观非凡。仔细端详,一尊大佛的右脸上有一块白色,据介绍,20世纪 60年代,有一个人对着大佛开枪,正打在大佛的脸上,但子弹却神奇的弹回射中此人的要害,开枪者当场毙命,也许这是巧合,但巴中石窟却因为这一传奇而幸免劫难。南龛石窟造像注重质感与比例,形神兼备,同时以绿、红、白、蓝等天然材料进行彩绘和装饰,气势磅礴、富丽华美,表现出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当然这份璀璨少不了宋、元、明、清朝的补充。
余秋雨在看过莫高窟时曾写道:“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1000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1000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1000年的生命。”巴中石窟不亦如此吗?更何况这些石窟是在明媚的太阳底下,露天里,山坡上,那栉风沐雨依然鲜活了千年的生命,更能让人心潮澎湃,在惊呼之后忍不住顶礼膜拜。
华贵光雾山
光雾山因全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她不是被神化的山,石头的皱褶里还没有塞满历史传说、荒唐谣传;她也不是被俗化的山,没有桂冠也没有排名。她就是她,不争也不惧,与我们的情感好似疏远又没有断离,所以岿然独存的她没有被人类破坏,没有被捧起又摔下,每个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早该脱颖而出,而她却一直缄默无语。
走进光雾山,正是缤纷的秋季,她的雍容华贵,绚丽超凡,让人目瞪口呆,因为这正是寻觅多年高雅不俗的山之极品,她让人一下子想起了德国诗人庞德的诗:“我不和任何人争,和任何人争都不屑;我喜欢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看光雾山,要跳出此山看此山,要有宏阔的角度。光雾山是米仓山的覆地,从地图上俯瞰米仓山,他像一颗绿宝石,不偏不倚地镶嵌在中国版图的腹心地带。西接秦岭东接大巴山,是秦巴山地的结合过渡区。这条东西走向的弧形山脉,弧背指向的北面,是素有“陕西江南”之称的汉中平原,弧心对应的南面则是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由于正处在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汇带,所以这里的生物植被丰茂独特,特有物种众多,是其他山脉望尘莫及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95%以上的米仓山,浩瀚壮丽,这幅大的山景油画的点睛处,便是光雾山。
光雾山给人的第一震撼是辽阔和雄厚。说它的辽阔,从吃完中饭开始驱车转山,转到夕阳西下方才转上山顶;它的雄厚来自于它一水浑圆的山形;它的饱满让人一下子想起古代美人杨贵妃,而那五彩的红叶正是美人的霓裳。它的特点就是大气,如果说黄山是上帝珍爱的盆景,那么光雾山则是上帝喜欢的大花园。因为她的辽阔,因为它的丰满,光雾山没有七八天的时间是看不完的,所以很多游客都数次来光雾山,每次只能观“冰山一角”,但每一角有每一角的绰约,因为它非“千山一面”,更何况每个季节“穿的衣裳”也不同。
很多人想用一个字来形容山,如峨眉山突出一个“秀”,张家界突出一个“奇”,华山突出一个“险”,而光雾山却是峰奇、石怪、谷幽的大手笔。如果说到黄山可看松,到泰山可敬天,到九华山可拜庙,那么到光雾山看啥,看雾吗?云蒸雾绕自然是仙境,可雾散后,那漫山遍野连绵起伏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的红叶岂不更让人心旌摇荡??
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光雾山,还是它给人的第一感觉:贵。尽管它没有像泰山那样有皇帝封禅,君王朝拜,但这份高贵优雅是骨子里的东西,因为它的五彩华服,因为它的纯洁历史??
光雾山最美的还是那起于树梢,聚于山坳,迷离朦胧的雾了,不论春夏秋冬,光雾山都有云雾袅袅,或曼妙如仙子恣意逍遥,或婀娜如广袖缠绕在山腰,或严严实实包裹住整个山顶。或俏皮地只隐没半壁山峰,仿如李清照笔下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其实,光雾山的雾是上帝派来的画家,随便在山间一伸手,便画出一幅别样的画??
光雾山和任何一座山一样,春有山花烂漫,夏有绿树葱茏,秋有层林尽染,冬有玉树琼花,但光雾山又和其他的山不一样,特别是春天,光雾山的花不是争相怒放,而是随着海拔的高度次第展开。往往是山下已花飞花谢,山上才刚含苞吐蕊,山坡已红杏出墙,山坳还花团锦簇??
光雾山的红叶流光溢彩,因为光雾山的红叶不是一个“红”字了得!
当秋风刚刚卷走热浪,光雾山久蓄的色彩,便似梦的精灵争先恐后地出场了。不是万山红遍,而是在红色的大幕下,赤橙黄绿青蓝紫斑斓地展现。一望无际的大山,成了色彩的海洋,成了上帝的调色板。这异彩纷呈的盛况,源于光雾山是植物的天堂。
光雾山起于古生代志留纪晚期约14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比四川盆地形成期还早,这给古生植物的生长繁衍和演替奠定了基础,后虽经第四纪冰川侵袭和新的造山运动及气候剧烈变化,但由于受秦岭和大巴山脉的双重呵护,使光雾山成了许多植物的避难所,许多别处已灭绝的植物在此依然茁壮成长。如最为叫绝的“植物活化石”巴山水青冈,这种曾经在北极冰原发现过的植物,目前,全世界只有在光雾山才有成片的分布。光雾山因地处南北气流交汇带,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200mm以上,年均气温15℃,气候温和湿润,十分适合植物生长,其中生长在光雾山的濒危珍稀植物就多达120多种。据不完全统计,光雾山的物种达到了2300余种。
光雾山红叶属落叶阔叶类乔木,有水青冈类、枫树类、椴树类、稠李类、漆树类等20余类,还有蔷薇科类和四照花类等植物,共有40多种。红叶形状也因树种不同而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有手掌状、鸡爪形、五星形、羽毛状、心脏形、船形、卵形、豆瓣形??
红叶会跟着时间的脚步变幻色彩,也会随着天气的阴晴翻转颜色。阳光下和雨雾里它会用不一样的妆容迎接你,光雾山的红叶魔幻到摄人心魄??红叶谢幕后光雾山的雾凇冰挂同样令人陶醉。那晶莹剔透的世界是北方没有的。
因为光雾山地势是由南向北逐步抬升,海拔从几百米到最高峰2508米,落差极大,再加上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相互碰撞,让山上山下,山前山后,气候迥异。往往是枝上的红叶还在兴致盎然的起舞,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就突然降临,于是,一幅冷艳绝伦的山水画就出现在巴中大地上。不知道这彩色的林海雪原、雾凇冰凌是不是举世无双的,但在别处从未出现过。
在光雾山的北坡深处,有一条幽谷,伴随峰峦迤行,当地人唤它珍珠沟。这条山谷因水而灵动,沟内密布着18个形似月桂瀑潭,所以谓之“十八月潭”。每一个潭都有一相应的瀑布。最大的百丈瀑布瀑宽数十米,直泻百米而下,飞瀑连寒潭,秀水似碧玉,飞花溅玉,是悦耳的高山流水曲??
溯珍珠沟北上,十八月潭依次为玉兔潭、新月潭、桂花潭、婚纱瀑布潭、五彩潭??名字恰如潭的形状,不知是谁成就了谁。最漂亮的当属婚纱瀑布潭了,上方的四方潭水泻下,经一个小潭预热,再顺石壁飘然而下,水珠飞溅,形成高30米,上窄下宽,层层叠叠状若婚纱的瀑布,特别是当阳光射过来,微风里飘洒的水珠折射出彩虹如练,怪不得当地人说:“月潭赛九寨,秀水天下绝!”
神秘诺水河
神奇诡异的诺水河,与光雾山一起是巴中人最喜欢的一双儿女。诺水河畔尤以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群叹为观止。诺水河溶洞群是一个发育于古生代二叠纪石灰岩中的迷宫型洞穴系统,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地下溶洞,捉迷藏一样藏在悬崖峭壁清溪瀑布旁边,奇趣无穷。
诺水河流域的溶洞已开发出数十个供游人参观,即龙湖洞、狮子洞、宋家洞、楼房洞、美女梳头洞、女娲洞、仙人洞、中峰洞??
中峰洞原名佛光洞,是因为洞中之洞,佛光毕现,改名是因一落魄皇帝。公元1402年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被叔父燕王朱棣夺取江山,被迫流落江湖,永乐五年,其游历至诺水河住进佛光洞。写下了“风尘一夕急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凤隐丹山红日远,龙归中峰碧云深??”的诗篇。因诗中有“中峰”二字,遂将“佛光洞”改名为中峰洞。
中峰洞总长15公里,面积约60万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是目前国内旅游开发最大的一个溶洞。现已开发的洞道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共分为12大景区、36条支洞、72重谜宫、108处景点。一万平方米地下洞海,一千余米悬空栈道,把12大景区五条阴河串通起来,进洞先要坐2公里的洞中专列,洞内阴河密布,浅处可涉足行走,深处能舟伐横渡。洞道交错纵横,神秘幽遂,窄处一人须侧身而过,宽处可万马奔腾;小厅可容百人,大厅可容万座。
在洞海乘一叶扁舟随意游荡,看2000万年水文遗址,想世事沧桑如驹过隙,还有什么可骄傲可悲催,船到桥头自然直??
中峰洞是溶洞中的小儿郎,一般溶洞都要十几亿年,而它大约形成发育于5亿年前,那时此地还是一片大海,由于中峰洞还很年轻,完整记载了岩溶地貌发展的全过程,因而中峰洞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岩溶地质博物馆”。
令人神往的临江丽峡潜伏在白山脚下的原始密林中,峡谷的形成原是亿万年流水冲蚀的结果,两岸绝壁上一道道层次分明的层理线犹如五线谱,是一部记载水的历史天书。峡谷里的瀑布、湖泊、一线天和两侧高耸的山峰,让人感觉走进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界,一个婉转神秘的世界。
峡谷之最美在瀑布,这里的瀑布皆从半山之上的溶洞飞流直下,由于山体呈钙化多层式地貌,上面长满了苔藓,或深绿或鹅黄,仿佛一条彩色画布,瀑布倾泻而下,似朦胧纱帘保护着身后千古名画。
恋恋不舍的告别临江丽峡,东行20分钟便来到了奇特壮观的空山天盆,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造就了13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盆底平坦,四周万山环列,高耸入云,终年云蒸霞蔚,137个山峰,峰峰是景,景又不同,景色变幻无常,宛如“天然盆景”,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峰怪石和4万亩原始森林、2万亩竹海和近万亩兰花,演绎出罕见的高原喀斯特盆地景观。空山,不空,乳白色的浓雾下有墨绿的村庄,一顿空山老百姓的家常饭,让人想起“皇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巴中之行的最后一站是麻坝石林,它又称“唱歌石林”,幅员面积14平方公里。青石山岗绵亘十余里,构成一座神秘莫测的石头城。
- 上一篇:回眸作文
- 下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