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写日记范文

时间:2023-04-05 01:0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怎样写日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怎样写日记

篇1

所以,本人认为了解摸清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有意义的。其特点是:

1.父母外出打工多,留守学生多,父母与学校、学生交流机会少,督促机会少。

2.有些父母对学生学习不重视,认为读书无用,可读可不读,没有什么影响。

3.有些父母是有心无力,为了生计奔波,没有精力辅导孩子。

4.农村学生见识窄,课外阅读刊物没有,上网没有,受家庭经济影响。

5.学生的老一辈大多是文化较低,没有监管、辅导能力,缺少语言沟通和积累。

6.学生第一次练习试写日记,存在畏惧、害怕、不敢写的心理障碍。

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农村教师首先要摒弃这种认为农村学生知识面窄而放弃指导学习写作的错误观点。农村学生经过学前班、一年级的学习,口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学会了拼音、识了不少的字,能够阅读课文,这就为二年级写入门日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此,从二年级开始,本人就指导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要让他们从写单词到要写成句子、写话,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如何才能使学生写出完整的一句话、或一件事,这并不是一时就可以做到的。除了要有一个好的指导方法外,还要学生们多写、多练,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把入门日记写好。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好入门日记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留守学生需要老师特别的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与他们交朋友,清除他们心中的障碍是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这对于见闻少、语言积累少的农村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二、引导学生入好门

学生开始学写日记,却不知从何下笔,所以最初的指导要非常具体。本人收集一些低年级学生的日记读给学生听。为了便于看懂、写得出来,选读的日记应该是简短的,开始是从模仿做起,找一些图,让学生看图说话,然后把所说的话写出来。要完成这一个过度阶段,我们就要从模仿典型图案开始练习写,逐步把别人的东西融会变为写出自己的。总之一开始就是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二句话写出来。例如:一位学生写道:“今天放学回到家,我去河边洗菜,回来后,妈妈很高兴。”尽管就这些,但是是他独立写的,就应该肯定。对于刚入门学写日记的学生来说,这种按照自然顺序写的日记,正是最基础训练。

三、培养兴趣,指导筛选题材

兴趣,题材是我们写好日记的根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题材是个人每天的见闻、行为以及感想。也就是包括个人的生活、学习。为此,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有针对性提示习作题目、内容、变样地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激发学生写日记兴趣。其次在讲解学生日记时,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充分的肯定。

2.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每个人每天经历的事情很多,有动态的、有静态的、有好事、有坏事、也有稀奇的、更有平常的,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择用好。

3.从四季景物变化中捕捉。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风景让人赞叹,然而学生对此都是感受不多、不深。春有百花夏有雨,秋有明月冬有雪。我就注意抓住四季特点,指导学生观察,感受四季不同之美。

4.从天气变化来捕捉。风霜雨雪、闪电白云,也是写日记的好素材。春雨、雷雨、阵雨就各不相同,指导学生观察,提高洞察力。我常抓住瞬间,指导学生细细体会、大胆想象。

5.从活动中捕捉。告诉学生,不仅是班级活动、学校活动都可以写入日记,同学自己的活动天天都有、天天不同,也都是写日记的内容。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捕捉好素材。

四、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多写,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对农村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就必须多读、多练、多写,而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力不强,往往是粗线条的浮于表面的观察。农村生活丰富多彩,而且更贴近自然,有很多美的题材可以写,学生缺乏的只是生活的观察力。这就要我们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敏锐触觉。为此,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

1.按顺序观察。如:按时间、空间顺序观察从外到里,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先到后等。

2.对比观察。比较才能明白、理解。如春雨和雷阵雨的不同,白云与乌云的不同,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观察区分事物之间的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中不断得到提高。要求学生养成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记下来。有话可长,无话可短,关键是要留心观察,有随时记录的意识,从最简单的开始,鼓励学生多练多写。

篇2

关键词:设计封面 留心观察 一日一记

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对山川风物、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辨、感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通过在日记中的反思、自省,还能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同学们不妨将日记作为自己砥砺的基石、练翼的长空,每日习之不辍,从而增德益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日记记什么?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言志议理,任其驰骋。诗歌散文、小说小品、寓言童话、读书随笔、时事评论等任展才华;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云卷云舒、草木鱼虫、人生百相都可纳入日记的视野;天南海北、时代热点、街谈巷议都可作为日记追逐的话题;校园内外、亲情、友情,都是诉诸日记的情愫。日记的材料实在如三江之水,取之不尽。

一、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呢?

1.要让孩子明白,写日记要选取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日记所记录的是一天生活中的所言、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开始写日记,应该写什么、怎样写,孩子是难以把握的。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小学生日记供孩子阅读借鉴。

2.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小学生观察力弱,尤其难于多角度观察。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同孩子交流,指导孩子观察事物,对孩子要多发问,激发孩子提出问题。经过互相讨论,使孩子逐渐对客观事物观察得更细致、更全面,并能对事物作出分析综合。这样当孩子把获得的印象写出来时,就不会像记流水帐一样平平淡淡。

3.指导孩子把笔伸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生活范围狭窄,观察力弱,因而激发不出孩子写作的兴趣。生活是丰富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甚至读书、阅报、看电视、电影同样也是生活。要引导孩子把笔伸向这多彩的生活,使孩子从中获取丰富的素材,感到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可记,而不是绞尽脑汁,硬凑成篇。

4.要及时讲评。家长对孩子写日记要以鼓励为主,并给予讲评,坚持激励的原则。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肯定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写日己的积极性,并坚持下去。在讲评指导中,首先要关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与孩子交朋友,与他们平等交心,使日记真正成为他们的“道德长跑”。其次是给予写作方面的必要指导。指导要击中要害,切忌面面俱到,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天长日久,不仅养成了孩子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且可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留心周围事物

日记的方式灵活,小型多样,可记叙、描写,可说明、议论,可写景、状物,也可记事、抒情;夏夜的星空,热闹的街市,路边的花草,小鸟的啼唱,人们的音容笑貌、起居饮食,学习,劳动,都可以作为日记的内容。

1.家庭记事:记叙家庭生活场景,如为老人过生日、亲友团聚、节日趣事、各类生活风波、学做家务等,凡家庭事务均可作为日记写作素材。

2.校园风采:描述校园四季景象、各种活动的开展,捕捉精彩瞬间,记叙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感人事件,评点班事队情等。

3.社会万象:描绘社会生活见闻、社区生活情景,耳闻目睹,传言评议,信手拈来,均可成文。

4.自然风光:描绘家乡景色的四季变换、旅游景点见闻感受;或描写自然界一草一木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赞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无论是天上云卷云舒,还是自然界风霜雨雾、天空阴晴变化,都可作为日记内容。

5.影视观感、阅读赏析:电脑、电视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异彩纷呈的画面影响着每一个少年儿童,引导学生以此为素材,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参与其中模仿表演,既可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和写作素材,又可逐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欣赏影视作品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中积累语文,学习写作方法,汲取知识精华,扩大视野;或摘抄好词佳句,或发表评论、评价优劣。

6.奇思妙想:可以就一幅画面、某种声响或一段乐曲展开想象,只要是自己的想象即可。

只有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才能使我们有所发现,才能培养我们的各种兴趣,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鼓舞我们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密。

三、“一日一忆”

笔者提倡学生把日记当作每天的最后一项必修课,建议在每晚上床睡觉以前完成。这样,我们就可对一整天的事情进行回忆了。从早到晚,林林总总、琐琐碎碎的事情太多,一下回忆,难免摸不着头绪。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追忆法,把一天的时间分成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时间段,如早晨起床至上学之前、早晨上学路上、上午在学校里、中午放学路上……甚至分得更细更小一点,如上午第一节课、上午第一次课间十分钟……然后按顺序逐段细细回忆,提出问题,从中挖掘有意义的东西,从而捕捉生活和学习的精彩片段,最终加以比较,选择其中最佳的素材,使之成为日记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一日一忆”之所以能使学生对日记乐此不疲,显然得益于它的简便易行,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有了兴趣,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篇3

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和经过长期的探索,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能力 提高 研究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前提

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是学生时代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重要基础。所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爱上写作而不是逃避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老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厌恶学习,谈到写作就想逃避。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在于在写作时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怎样写。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应当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例如写《一次活动》,在写作之前,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活动。例如:爬山、参观博物馆、体育比赛等。写作前,先鼓励学生参与口头训练,在活动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都可以说出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有想表达的都可以举手发言,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喜欢上表达观点。然后再让学生来写作,学生有了之前的发言作为基础,可以很快的完成写作,并且有足够的内容可以书写,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从范文和例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写法

首先,广泛地阅读能增强学生的感悟。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的好词佳句。这些语言的积累在学生习作时就能显现出它独特的作用。让学生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材料都是源于生活。但由于学生年纪还小,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的材料有限,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了解的还不够透彻。阅读能够让学生从书本上获得更多的材料,对难以接触到的事物有间接的了解,进而充实自己的思想,e累更多的写作材料。再次,在阅读中可以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规律。好文章读多了,潜移默化中便会学习到写作方法,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效仿名作佳篇。长久下去,结合自身的理解,效仿的方法便会成为自己的方法,并且会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除此之外,阅读还能够增加词汇量,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学习到多种句式以及修辞手法,掌握评议的基本规律,提升运用评议的能力。

3.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写作技巧

学生把握好写作文的技巧,有利于学生顺利习作,语言文字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只有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生才能将平时的积累应用于自己的文章,才能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一是写作前,让水平高、中、低的学生相互搭配,交流各自的感受,进行个性化表达。学生抓住自己写作的特点,向同桌或别人介绍。最后写出自己的特点,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写作后的合作。写作后学生之间互评,让评改成为学生自主发挥的舞台。教师先示范教给学生一些评改习作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互评互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词语、标点符号的运用,反复推敲,指出习作上的优缺点。可以直接在习作上修改或写出修改意见,在评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加强学生写日记习惯的培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如:日记薄、周记本、班级作文薄、好词佳句收集薄……让学生逐步养成广泛阅读、善于思考、勤于练笔等良好的习作习惯,作文时便于查看、借鉴。

4.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做好这一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作文练习中,我非常重视作文的指导。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题目的深层意思,知道应该写什么内容,从何处下手;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对文章中心有深度的了解,知道这样写的原因,是表述情感、赞美品质还是说明问题;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种素材才可以更好的进行表达。这时,可以让学生拿出读书笔记或日记,从中挑选适合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审题、立意、选材是最重要的三点,但不仅局限于此,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一些好词好句以及优秀的表达方式。老师的指导到位了,学生才知道怎样写作,怎样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理想的文章。我并未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在进行批改讲评的时候,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批改。在批改作文时,我会采取鼓励的方式,发掘学生作文中优秀的地方,例如精彩的词句,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优秀的题目等,不论学生写作的水平怎样,都从中发现闪光点,并且予以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进而对写作产生兴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句子表达错误、用词不准确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用特定的修改符号标出,让学生自己改正,提升学生修改问题的能力。在批改的时候,挑选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批改完成后,及时讲评: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表扬,并且要委婉的让学生知道写作中的不足,并且指导学生应该怎样改正,避免重复犯错。对优秀文章要重点讲评,鼓励学生发言:优秀文章中的闪光点,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当怎样修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意见,让学生们能够取长补短,发现自身文章的不足以及他人的长处,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是放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打破作文难的僵局,采取优化作文教学对策,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识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探索和研究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热爱上写作,使学生不再为作文而苦恼,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成就感。

篇4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四.注重写作命师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五.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工文最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驰骋的了。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会为学生的奇特而又丰富的想象所折服。

    六.注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笔者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中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上。

    1、通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

    2、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3、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4、沟通师生心弦,教师要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写什么。该怎样写,尽可能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进自我感悟和发散思维。

篇5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性,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注重文后的修改。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阶段;因材施教;实物写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小学生最忧愁和烦恼的事情。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文无定法”,作文教学亦无“定法”。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富挑战性的领域,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巧妙所在。

在小学阶段,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对作文生疏,在写作文时先是一筹莫展、低声叹息,随之出现抄袭作文、空洞无物、主次不分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写好作文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性。选入教材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思想性和语言艺术性都堪称典范。首先老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目的的摘抄好词、佳句,充分发挥教材在小学生写作训练方面的示范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要写好作文就要多模仿课文。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我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我又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四季的脚步》一诗每个小节后,都让学生模仿写一写。文中写春天的诗句“溪水唱起了歌儿──丁冬丁冬,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学生仿写成“小鸭子唱起了歌儿──嘎嘎,嘎嘎,小青蛙和小刺猬赶来报到”;“春雨唱起了歌儿──沙沙、沙沙,小草和野花赶来报到”……其次是要正确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还要跟学生讲清楚,写文章时不准胡编乱造,就和说话一样,应该说实话、写实事,心里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如实地写出来,文章才会符合实际,有条理,有内容。人们都说:“对教师而言,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对学生来说,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充分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大量摄取语言营养,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广泛的材料收集。作文写什么内容,一直是小学生作文最头疼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缺少主动观察和发现,从而造成写作材料的困难,所以教师不得不把作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积累写作素材上。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表示“小W生应该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日本小学生的“生活作文”写作理念也给我们以启示,写观察作文,写调查报告,要求教师事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进行调查,为写作好充分的材料准备,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写作内容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多写读书笔记,摘抄好的词语、句子和名言,经常写日记,多读一些课外书,因为知识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选择合适的课外书,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然后让学生或仿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续写,或写读后感。每次训练一个重点,慢慢地学生就能把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只有进行广泛的材料收集,才能让素材越积越多,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写作质量。作文时,学生弄清作文题目的含义,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必须先教会学生把题目的每一个词的含义都要搞清楚,分清主次。这一步,好比盖楼要先打地基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头开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开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例如《我的小朋友》一题,文中应主要叙述“小朋友”这个人和这个人的事,“我”只是对所描写人物的限制。又如《我和朋友之间的事》,题目是“我和朋友之间的事”,在文章写作中应叙述“我和朋友”的事。只有审清题意,才不会偏离中心,写作时才能突出重点。

篇6

一、走进生活,寻找活水

生活,在小学生眼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是关注生活,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才能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情有理,新颖独到。由此可见,作文一定要以学生所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学生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有了思考,就不会人云亦云。然而学生的生活趣事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学时我想办法引进生活的活水,让学生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他们的情绪就会高涨起来,作文的兴趣会很快地被激发起来。例如:我在执教口头作文《一件高兴的事》时,把学生们日常在校园生活、游戏,甚至是淘气时的专注都再现给他们看。这时他们的兴趣大增,争先恐后地去说、去写。记得刚刚进入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学生们商量,要他们写日记。我没有强求他们,只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话想告诉老师就写成小短文记到日记里,哪怕是几句悄悄话。每天放学可以放到老师的讲桌或者老师的教案下边,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告诉我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小到他们家的小狗怎样吃东西、家的花开得如何香。这些在我们看起来是很小的事情,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大事情,而且妙趣横生。记得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我养了两条鲤鱼,红红的很漂亮,是我用压岁钱买的。一天家里没有了暖气,我生怕小鱼感冒。我感冒了可以打点滴,鱼要是感冒了有谁来给它点滴呢?这无忌的童言,谁又能说不精彩呢?

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求学生以童心写童真,让儿童从内心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写自己所感动的。

二、还原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本。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把教学过程还原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打开心扉和学生交朋友,不要让学生仰视教师,这样,学生们就会愿意说、敢说。在平和的氛围中让自己的思维扩展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没有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说要求很低。因为要求低,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就大了,就可以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就有话可说了。例如,今年母亲节的前几天 ,我上了这样一节高年级的作文课,主题就是说说妈妈。课堂上孩子们说的欲望都很强烈,他们有的讲述妈妈如何关心爱护他们,也有讲妈妈过度的期望给他们带来的压力。细听着这些从孩子心底里发出来的声音,我被深深感动了。我让他们把这些话写成小短文,让孩子们的家长去读。就是这些夹杂着拼音的短文,让家长们两眼含着泪花。我想这就是真实的魅力、生活的魅力,而作文的魅力也是以此为底蕴的。再如,低中年级的孩子写生活作文,写什么呢?怎样写?我告诉他们:写你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你的快乐,你的忧愁;一盆花,一只蚂蚁;一个想法,一个愿望……

三、留心生活 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认为“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的第一关。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学校有天地,大自然有美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一双美的眼睛,去发现周围一切美的事物,留心发生的大小事情。

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没有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写作中往往 “无米下锅”。这就需要教师时时提醒、处处指导。例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一堂课、一场雨、一阵风、一次活动、一次对话等等,都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如周一进行了升旗仪式,用语文课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交流。又如刚下了一阵雨,我问一问下雨的时候你观察到了什么?下雨前有什么现象?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观察习惯,使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篇7

关键词:习作教学, 素质教育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Tibetan language project of a key, with Chinese teacher is Tibetan a difficult problem. The teacher often feel do not know what to teach and how to teach; And the student is don't know how to write, what to write. In the teaching of general problems reflected is: passive cope with many,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ss; The fictional composition, less real feelings; Imitate copying, les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a face similar, the less show individual charact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reason is, of course, is various, and teachers not make use of the good student rich living resources, neglect their unique emotion world and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cognitive things, ignore the transfer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est of the project, it is the major factor, and so there was a project the following error:

Keywords: project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着重搭“架子”,忽视“写什么”

小学阶段的习作重点是记叙文-----或写人或记事,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告诉学生:写人的文章开篇写外貌,中间写一、两件事,末尾再点题;记事的文章要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地点等要素,中间也写一、两件事,结尾写事件的意义或启示。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悟”出了一些写作的门道:开头写人物外貌或事件起因,中间胡编乱造几件事,结尾再“点题”。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习作教学时,恰恰忽略了习作的关键部分:写什么。其实,在小学阶段,我们也教学了很多名家名篇,而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别人是怎样写的,然后让学生借鉴,却忽视了引导学生探索作者是怎样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即作者“写什么”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把藏语语文教材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自己去领悟出“写什么”,也没有准确把握“内容为形式服务”的内涵。这种习作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为习作而习作,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习作应联系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的良好习作习惯。在习作教学时,要让“习作”与“做人”结合,要让学生不仅学会习作,更要学会做人。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不能割裂“习作”和“做人”的辨证统一关系,一味模仿别人文章的“程式化”的习作观念,不仅违背了藏语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而且会对学生造成无穷的伤害。

三、强调共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生成与发展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统一的给学生拟订了同样的题目,规定了相同的要求,就开始滔滔不绝的给学生讲习作的思路和方法,以及习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有的教师甚至机械地当堂口头习作或出示范文进行讲解。让学生完完全全的按教师的思路、要求进行习作,忽视了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无疑会局限学生的思维,泯灭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原因,那么在习作教学中,我们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习作教学广阔的天地呢?我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持久有效的行为都是兴趣使然,兴趣是支配其持久有效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我们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放在习作素质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一些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阅读欣赏课,激发学生对优秀文章的羡慕乃至热爱之情,引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激发其习作兴趣。学生习作品,也不乏佳作,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乐于展现自我的心理,将他们的习作在小组内交流或在班级进行张贴,或在学校广播站进行广播,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

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的能力

对于我们的眼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生活美的发现。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自主发现的能力较低,这就需要我们下功夫去指导他们认识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习作的素材。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有侧重、有顺序,观察的顺序有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还要把观察、思考、表达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但能从生活中获得习作的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习作”和“做人”相结合

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习作的素材,通过习作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表现了出来,教师应该在习作的过程和讲评中抓住机会,给予积极的肯定,。教师要要求学生写实事、讲真话,将思想教育融于习作教学中,自身要率先垂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指导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到“习作”和“做人”的内在统一。

四、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要片面的教学生怎样读课文,还要着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写、写什么、为什么写。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还要学会作者从生活中挖掘材料的方法。通过阅读教学,把课文展现的内容和现实的世界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的教会学生“习作”。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听的能力培养:课时以灵活多变的问题让学生作答,看他们能否听懂;常播放课文和课外文章的录音,再让学生做一些配合的听力习题;考试时设计一些听力的考核内容。

(二)、说话能力的培养:过课堂答问进行培养;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安排学生对优秀篇章进行复述;利用班会、队会课,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抓好教材课文的教学;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全班朗读、分组朗读、个别范读、轮流读、分角色朗读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扩大阅读量,在班内设立“图书角”,使学生随时有书可读;每周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到阅览室阅读; 每天上课前安排“1分钟演说”,让学生自己在一分钟左右说出自己在上、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写的能力培养:根据不同年级的习作要求,安排学生写日记、周记;提倡写读书笔记;开展办手抄报活动;提倡写自由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半命题习作,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景习作。

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在习作中推行素质教育

书籍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传播的主要载体。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声、色、像、情功能,化理性为感性认识,如《燕子》一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气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更描写了春的精灵------小燕子的妙曼英姿。文中用了许多准确、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句子,描述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了美好的感受。在教学此文时,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文中的春景图制成投影片,将生动、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展现给学生,化抽象的文字描述为形象的视觉物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的习作技巧。

篇8

关键词:培养 中学生 学习语文 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钦佩你,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其次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讲课时,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甚至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反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不能发脾气,教师通过与学生广泛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具有盲目的"向师性",但却具有朦胧的"择师性"。他们学习时不但选择学习内容,而且选择师生感情。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尽量抽出时间接触学生,交流思想,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选择"、"认可"了这个老师,同时,对该教师所教的语文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巧设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开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例如在分析《鸿门宴》人物形象时教师设计的导语是:"鸿门宴上假如项羽杀了刘邦,历史会怎样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的重书历史画卷。教师富有感染力、激发力的语言,为下面的语文学习创造了良好氛围,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在教《济南的冬天》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冬天的诗,上课时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使学生充满遐想,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导入中除了诗词导入,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导人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脑海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外生活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努力创造条件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多渠道、多角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生活中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是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看书报、看电视、看电影、看戏曲等,不断积累语言素材是最常见、最直接的培养方式;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自然是获取语文素材必要的活动形式。只有多看、多想、多积累,才会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获得语言文化的熏陶。其次是多说、多写、多表达。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离不开说话交流。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物进行交流。说话的对象、内容不限,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愉快的交流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如: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故事......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训练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生活就是一本内涵丰富的语文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阅读、品赏其中的滋味,体验生活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活动中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追求新奇、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如:讲故事、演课本剧、朗诵比赛、书法竞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办黑板报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从而产生成就感,这样,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就会日渐形成。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当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1.重视直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