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9 19:1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语使我们悟出了朗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新课程改革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写作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背诵,从书本知识中吸取营养,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并转化为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修养。
一、启迪兴趣,为语文学习打开大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知识最重要是要有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许多行为是受兴趣支配的。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那么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自然而然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对于感兴趣的东西非弄明白不可,那种跃跃欲试的学习态度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老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课程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或者结合一些现代的教学技术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语文教学打开大门。例如,在教学《梦想的力量》时,我说:“梦想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每个人最希望实现的东西。人类希望拥有‘千里眼’‘顺风耳’才会发明手机、可视电话;人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飞上天,才发明了宇宙飞船;很多伟大的文明都源于科学家拥有梦想,经过辛勤的努力,并为梦想的现实付出终身的艰辛。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作出努力。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过梦想?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后,我进行小结:当你有了梦想,并为梦想而努力,那你会发现,它可以为你带来奇迹。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梦想的力量》。
二、掌握朗读技巧,读出情感,读出意境
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也注意到品读文本的重要性,不过徒有其表,缺乏实质的东西,有些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教学气氛,采用一些不切实际的朗读形式,而忽略了朗读的实质,形式感虽强,但给人浮光掠影的感觉。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打破了文本的完整性,断章取义地让学生去背诵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警句,致使学生对文本中的名句名篇的理解都是囫魍淘妫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其实,语文课本里的文章不乏文质优美、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文章,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还原文章的真谛、美妙,畅游在作者给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力求语感与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一些文质优美、情感丰富的范文,对于这些好的作品,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朗读,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好的文章在经过学生咀嚼品味后才能品悟文本的意义,才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三、巧设问题,提升课堂朗读效率
质疑问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这种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更不是一蹴而就即可掌握得了的,都是要经过长期、反复、严格的训练和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和掌握。我们在朗读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不能只当知识的接收器。让学生大胆地对文本的一些观念、情感等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衡量,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在朗读中坚持不懈地去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更会激发朗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本剧表演,加深课文理解
著名语文教育家商有敬说:“对语文教学而言,读书应放在第一位,怎么读?出声地读,朗读。你不读,文章的一切精华都不会自动显露出来。”可见,出声、投入地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感受作者或主人公的心境,读出文章的精神、情感来。但学生只是一味朗读,那么朗读完后,脑子里又留下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怎样才能从深层次去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呢?笔者认为朗读后最好结合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去编排课本剧,提高编排课本剧学生会仔细琢磨每一句字词、句子,力求完美表达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学生把预先排练的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使学生深深体会了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了朗读的兴趣。
总之,朗读训练在新课改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小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朗读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与行的和谐
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把握课堂教学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口语训练
在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的篇目都是非常好的口语训练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挖掘整合教材中的信息,充分利用好教材。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等,教师应根据各个不同单元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口语训练的因素,进行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一种催人奋发、给人以力量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把口语训练融入到课文教学中来。首先,强调课文朗读。播放电视剧的视频——励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找出词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带着感情大声朗读,体会青年所具有的革命英雄气概,胸怀着激浊扬清、改天换地的鸿鹄之志。其次,读词说话。以作者的情感态度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景物是如何体现情感、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为内容互相回答。这样既教给了学生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次,我思我想。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看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那么,我们呢?哪些风景也曾深深地拨动过我们的心弦?作为高一的新生,感受着年轻词人不畏惊涛骇浪、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的同时,我们能做什么呢?把课堂内容和生活融为一体,串起学生的过去和未来。
在单独篇目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口语训练的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整合教材,把课文按某个主题做个归纳,进行口语教学。如《过小孤山大孤山》《游褒禅山记》《滕王阁序》《兰亭集序》《项脊轩志》等都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客串导游作为介绍景点的形式来进行;《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小狗包弟》等以辩论的形式来进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热爱生命》《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等以演讲的形式来进行;《荷塘月色》《春江花月夜》《登建康赏心亭》《登岳阳楼》《蜀道难》《将进酒》等朗诵比赛的形式来进行。这些都是很好的口头训练材料。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充分地利用,一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特定的氛围,寓教于“乐”,激趣,锻炼学生的口语
学生的口语能力训练需要一些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处于这种环境中去学习、练习,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口语训练创设情境。学生一般都有一种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举办一些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得到锻炼。如,成语“口蜜腹剑”,我在黑板上写成“心蜜腹剑”,学生发现应该是把“心”改为“口”,并总结成另一个成语“口是心非”来表达原成语的错误所在。这种游戏活动,学生的参与率高,人人有机会,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自己没有能总结出的成语,听了其他同学的总结,既提高了成语的积累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吐词清楚、归音正确,还可以不定期的举办绕口令比赛,先让学生课后找到一些比较有兴趣的绕口令,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最后在课内进行绕口令比赛,这种方法对帮助学生练习吐词、归音很有作用。
演讲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有力的手段,演讲过程中有叙述的部分也有议论的部分,逻辑性比较强。在最初准备演讲稿的时候,如何让意思表达更加清晰,往往需要在心脑中酝酿很久,有时还需要在心中默默的朗诵几遍。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学生针对某些社会热点进行演讲,如《学生为什么不可以上网吧》《我被老师批评错了怎么办》《学生就是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吗》《学生用手机的危害》等。也可结合课本中学习的文章进行。如,学习了《我有一个梦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模拟课文内容进行演讲练习。这些内容在学习之后,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所以表演起来比较形象,学生的兴趣也高,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篇3
[关键词]教学个性化;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语言
所谓课堂教学个性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个性,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师风格,用教师的创造性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实践活动。所以,个性化最关键的是体现创新的特色。
1.教材处理的个性化
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是指教师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处理,以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在具体处理时,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具体指以下两点:
1.1教材内容要体现生活化。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身边的事中挖掘美感,使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生活中除了影视作品外还有很多地方存在语文的,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不过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的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总之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1.2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在学习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时,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语言。着重理解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方面重点赏析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从“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到“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赏析方法是让同学闭上眼睛,静听这段话的配乐朗读(配上富有温馨情调的钢琴曲,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让主人公的种种“梦想”场景活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然后抓住“梦想”一词,问同学:“刚才我们美美地畅想了一番,感受到了玛蒂尔德丰富的想象力。可作者为什么用‘梦想’,而不用‘想象’或‘联想’?”为准确把握“梦想”一词的含义,可让同学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上有两个义项:①妄想,空想;②渴望)。查阅之后再问:玛蒂尔德的“梦想”,是词典义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还是兼而有之?用上这个词,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同学先自由讨论,之后再抽请一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形成自己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超越作者,冲破框框,不受作者创作意图的束缚,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开展自由讨论,来个“玛蒂尔德其人大家谈”,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2.教学方法要个性化
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再是要求千人一面。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宗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例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就请学生参阅教参分段分层,概括段意层意,分析林教头的性格,找出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然后体会“雪下得紧”的“紧”字的含义。这样不过十分钟,教参的作用也就发挥完毕。接下来,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者讲你喜欢的《水浒》故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这里没有裁判只有激励,每一个学生讲完,就请别的学生作评议,教师简单评议。
3.教学情境和教学语言的个性化
教学情境的个性化是指教师要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探索、创新。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如果说教材的处理的个性化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那么,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就是教师教学创新的外在表现。个性化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勇于探索、时间、获取知识的外在力量。在这一点上来说,教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因此,教学语言应该是集真、善、美于一体。其次,个性化的语言还是智慧、具有幽默感、个性化的语言还是充满情感的。
比如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时,文章情节构思巧妙,幽默、讽刺的语言也意味深长。作者熟练地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双关、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使文字生动、活泼、富于幽默感。这种讽刺幽默的语言,不仅具有强烈的刺讽作用,也使读者感到主人公遭遇的辛酸,体现了“含泪的微笑”的特色。例如:苏比明白,为了抵御寒冬,由他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到了。“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意为“靠自己解决个人生计问题”,这里夸大其辞,强调事情“迫在眉睫”。反过来也说明过冬问题在苏比眼里何等棘手严重。庄重严肃的语句中饱含着辛酸。有些幽默的语言直接讽刺社会现实,看似风趣,实则辛辣尖刻。如“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作者不直接说出人物的身份,而用反语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达官富豪们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与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也揭示了苏比等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社会根源,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社会意义。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言特色。
4.课堂教学评价的个性化
篇4
时间像流水,一学期已经到了尾声,静心总结一下自己一学期的体会,是不断进步的关键.体育课改的今天,是在探索中进步和不断完善.同样的,刚刚走出校门的我,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在不断地在探索中教学,在改进中进步.下面是我这一学期的心得和体会,同时也是自己努力探索的结果与对学校女生体育水平现状的分析.
学生体质与体育活动水平
一个学期的体育课观察,我们学校初一级和高一级的新生的体质相对较差,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个别体育项目不适宜参与,比如高一级个别女生有哮喘病,甲亢等,初一年级有学生大腿骨骨折.这在平时体育课中,对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有一定负面影响.
在期中考和期末考成绩对比中发现,学生田径类项目水平普遍偏中低水平,但前后成绩相对比,学生跑类项目特别是50米跑的提高水平幅度较大.说名学生体质提高的可塑性大.但是从高一800米跑中发现,学生不仅体质弱,出现晕倒,恶心,想吐等现象,意志品质也弱,出现中途放弃现象.
当然也存在优势项目,例如:学生的体育兴趣广泛,有一部分女生喜欢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同时针对女生的特点,我增开舞蹈,健美操,形体课,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一方面内容时兴致高昂,接受能力强.在健美操考核中,大部分成绩都偏高.
总结来说,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在探索教学方法过程中,我会抓住学生以上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多方面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我的教学模式
体育课我采用快乐任务式教学模式,即每一节课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开动脑筋,同时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每节课前都安排了不同的两名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一个游戏.例如,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快速跑,在前一节课结束之前,我会布置游戏的设计方向,时间为8分钟,,设计一个能发展快速跑的游戏,在下节课上课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在做完准备活动后,两名学生站在队伍前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游戏内容和游戏规则并开始组织游戏,充当评委.这样,既可让学生开动脑筋,同时培养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能力,培养组织能力.最后我再给学生的这一设计与组织进行评分,给予激励和肯定.我觉得这一设计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自己不断完善的程中产生不少缺点,例如课堂的总体把握上有欠缺.但是通过听课学习,领导的指导,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学生不仅喜欢体育,而且还喜欢上体育课,感觉是较成功的教学模式.
三,两操与课外活动的组织
两操和课外活动我尽力配合武老师,一起把年级的体育工作做好.为了提高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我组织设计了超越梦想系列课外体育游戏竞赛.为响应海珠区大课间的活动,我设计了一套较适合各年级活动的健身操,为了巩固广播操和健身操的质量,我同年级共同组织了初一级广播操健身操比赛,取得了领导的好评.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丰富老师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组建了一支健美操队,开设了教师健美操班,在组织和教学中,自己的专项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篇5
关键词:梦想;师德;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49-02
小时候,我最爱在游戏中扮小老师,在村头的榕树下对着小伙伴们大喊“上课,起立”,甚至有板有眼教训起“学生”来,惹得过往路人频频窃笑。那时起,懵懂的我就悄悄地在心里种下一个幸福的梦想,长大了一定要当老师,要当“大老师”!
1984年,人生第一次高考,年少轻狂的我不顾班主任反对,固执己见地在第一志愿中填报北京师范大学,而且“不愿服从分配”,结果我成了当年揭阳县两个考上全国重点线而没被录取的考生之一,成了全县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反面案例”。意气风发的我在追梦路上第一次受挫。1985年9月,不甘梦想搁浅的我,到揭阳县h台镇浮岗中学代课,踉踉跄跄地开始了我的追梦之旅。这个“追梦的起点”,至今历历在目:初一(1)班代数,初二(2)班英语,初二(1)(2)班历史和初三(1)(2)班历史。虽然每周只有18节课,但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每节课都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又反复揣摩自己在讲台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争取下一节课讲得更好。初为人师的感觉真是如鱼得水,教师这个职业让年轻的我第一次找到人生方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深刻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我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一年,我参加中山大学外语系的函授,又考取汕头教育学院函授班,还马不停蹄地参加第二次高考,考上韩山师范专科学校。虽然与一年前上北师大的梦想有些距离,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还是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座右铭,置身千年学府优秀人文传统的熏陶之中,心中“当一名大老师”的梦想更加坚定,成为我在韩师刻苦求学的不竭动力。毕业后我谨遵韩师“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坚守三尺讲台,从普通的中学教师到教学科研骨干,从德育高级教师到中学校长再到大学教师,在教育天地里继续追逐梦想。
从儿时的小老师游戏立下志向,到为梦想如痴求学,一路走来,心中的“大老师”梦想愈发清晰。
在我心中,“大老师”是博学广知、谦逊儒雅的智者,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要使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大学期间我有幸师从中国现代学习科学专家叶瑞祥教授。叶教授六十余载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言传身教,给我树立了“大老师”的标杆,激励着我严格要求自己,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在横向上拓展思维、拓宽知识面,在纵向中延伸专业、发展专长。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不如给学生长流水。在大时代中要从容满足一拨拨学生的求知欲望,原地踏步是行不通的。从教多年,坚持学习成为我工作中不离不弃的伙伴。繁忙的教课任务下,我抓紧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自学本科,当然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武装自己,更是在日常的看书听课试讲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技能。我相信,教师的自我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正是在自我修养的提升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常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课堂小活动,在提高学科成绩的同时营造文明活泼、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氛围。2006年,我任教学科参加全省统测,平均成绩76.4分,比全市平均分高出4.2分,对于基础薄弱、生源质量一般的农村学校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在我心中,“大老师”是可敬、可亲、可爱的仁者,不仅能在教书育人中彰显人性温馨,更要有修缮美德的使命,让知识与生命达到真正的共鸣。从基础学科到专职德育,是我教师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从教多年,我接触了很多所谓的“差生”、“后进生”,逐渐意识到“差生”、“后进生”并不是永远的称号,他们同样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对美好人生充满憧憬和向往。如果把学生比作早晨的太阳,那“差生”、“后进生”可能仅仅是迟升的朝阳。相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我们像对待花瓣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细心呵护。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多年的德育工作,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拿初二学生小陈来说,他经常逃学,通宵达旦泡网吧,老师们伤透脑筋,家长也失望至极。我了解到情况的时候,正值小陈准备辍学混江湖关头,我主动与他交朋友,课内课外关怀他,充分体现对这位叛逆期少年的理解尊重,终于感化了这个顽劣的孩子,将他从社会边缘拉回课堂。由于落下功课较多,加之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略显吃力,我又主动联系多位科任老师着力关心这位“后进生”,又多次与其家人沟通交流,共同给予他学习生活上的帮助。浪子回头的小陈抓紧时间刻苦学习,顺利考上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升学后的小陈多次来信,信中言语间饱含感激之情。
在转化一个个稚嫩敏感的青春期少年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德育工作是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学生心灵、回归教育道德的重要途径,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学科德育渗透与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行为育人的有机融合。正确的育人方向、“全员”、“全程”、“全面”的育人观,“用心”、“用情”、“用智慧”的育人方法,还有我在德育工作中摸索出来的“爱、严、勤、细、实、活”六字决,一步步推动着我在“大老师”的追梦路上踏出扎实的步伐。“潮州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潮州市安全文明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花落我校,担任校长的我力抓德育工作终于初见成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市青联委员,从事德育工作为我的“大老师”梦增添了几许荣誉。
曾经,我怀揣“大老师”梦想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如今,我的梦想变得愈发丰富。从事德育工作后,我的梦想与学生们的梦想更加契合地融为一体,我追寻着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们的背影,且行且思,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之上,努力把校园变成学生求知、成长的实践乐园,变成学生思索、追梦的精神家园,尽我之力给学子们以有追求、有梦想、有奋斗、有担当的表率引导,做学生成长成才梦的筑梦人。不知不觉中,我的梦想之花绽放、梦想之果丰硕起来,在我的“大老师”梦想花开果实时,学生的梦想也潜滋暗长,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梦想里充满对人生、对世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也积攒着为实现希望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坚定信念。
在我追梦的道路上,遇到很多同路人。28年从教生涯,特别是在基层担任校长期间,年轻的教师梦激情勃发,让我深受感染。培养青年教师,点燃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培育年轻圆梦力量,让我的“大老师”梦更丰满、更贴近现实。作为学校里略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鼓励青年教师敬业爱生、勇挑重担,作为一校之长,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在育人、教学、教研中锻炼成才的实践机会,同样是我的追梦步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初中,短短几年内,培养出了4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名班主任、 5名区级优秀班主任和一大批市、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还有4名教师分别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全市初中英语新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评比、全市德育成功案例评比、全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我的“大老师”梦,和其他同仁的教师梦、教育梦,紧紧连在了一起,在梦想的感召下,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011年我通过层层选拔,成为韩山师范学院的专职教师,在我追逐“大老师”梦想的道路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站在母校讲台上,为即将走上讲坛的师范生传道授业,重任在肩的我也隐约看到梦想传递的曙光。于我而言,虽然离真正圆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有力量和信心,在他们职业生涯始端播种下为人师表的梦想,相信在激情感染和奋进感召下,我的“大老师”梦,也会和他们的教师梦碰撞出火花,坚守出希望。
“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今天,重新审视自己心中依旧滚烫的“大老师”梦,不禁感慨万千。28年从教生涯的倾情投入,把“大老师”的梦想作为崇高事业去追求、去奋斗,我既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也收获到进步、成功的喜悦,一路走来蓦然发现,“大老师”的梦想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大老师”的目标离我越来越近。
篇6
关键词:教学设计;多模态文学作品导入;融合;课堂效果;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目前,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质量在稳步提高,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侧重点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以语言教学冲击文学教学现象严重:课堂上以语言应试教学为主,不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割裂了两者的有机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文学的审美需求和阅读愿望。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原动力。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3]根据这些指导思想,如何探索文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效结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课堂设计理念和授课质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机,去有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一直是令大学英语一线老师困惑的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验证,发现多模态文学作品导入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模式,尤其针对理工科背景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一、多模态文学导入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模式教法理念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虽然有其固有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但语言更具有诗意性、隐喻性和意象性。著名的当代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在他的新著《语言论美学》及《语言乌托邦》中,以大量、有力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概述了“语言论美学”的发展前景。语言阅读不再是乔母斯基似的语言生成分析,而是以一种审美的视角窥视语言根部的过程。“语言论美学”的研究新思潮激发了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路。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应试教学外,还应该注意“语言与审美”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语言论美学”理论,笔者提出了多模态文学导入式课堂教法授课理念。具体教学实践指的是:在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考虑到学生文学素养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可抽出约3-5分钟的时间,采用音频、视频、PPT等多模态形式,适当增添些与课文主题内容有关的课外内容,如经典作家作品介绍,英美文学作品名段欣赏,作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也可以作为穿插性的趣味课堂花絮,来有意识地加大理工学生对英语文学和西方文化的知识信息输入,使他们内在地产生一种文化上的审美需求和更大的阅读愿望,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教师课堂授课的趣味性。
文学导入也属文化导入,教师坚持选材的原则,应考虑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兼顾学生的词汇量,应以文学作品为主,主要选取经典的散文、诗歌和小说中的名家名段。选材应充分考虑作品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字数限制在50字以内,宜选取文字表述优美、用词讲究、格调高雅,多以与青年励志和爱情主题有关为主。旨在引领学生学习西方文化和习得语言的同时,达到教书育人之效。
二、文学审美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模式教学模式实践
文学作品重在欣赏和交流,所以教师一般不宜多进行详细的语言点知识讲解。一般一单元课插入一个内容,一学期约插入5-7个小片段即可。如: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for ornament,is in discourse;for ability,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Francis Bacon:Of Studies[4]
众所周知,这段选自培根的《论学习》中的名段佳句,不仅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还多次运用平列式排比句,告诉读者读书的种种益处。这对青年学生来说,不管是作为励志警句,还是写作范文,都是上乘佳句。
三、文学导入与大学英语讲授教法融合模式实践效果
文学导入有助于加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拓展理工科学生文化视域,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助于强化单词记忆。如“obscure”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如在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Jude,the obscure”中的意思是“无名的,卑微的”;在“The meaning of the word is very obscure”一句中,它的意思是“不清楚的,晦涩难懂的”;在句子 “The candlelight is obscure”中,它的意思是 “朦胧的;昏暗的”。遇到这种一词多义词,就需要放到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学生就会记忆深刻。(下转第292页)(上接第290页)
文学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刺激学生语言量和质的输出。比如: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17分钟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反对种族歧视、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争取平等发出呼吁。如“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 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2]这些充满激情、气势磅礴、富有哲理和正义的排比性话语,会在学生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文学导入可以增强学习者学习的愉悦感,从而减少其焦虑感,有助于语言习得。外语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现象。语言教学是一门能力课,由于语言课堂中学生不断接受教师的种种提问和测试,可能会精神高度紧张。如果学习者课堂上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其语言输入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而教学实践证明,文字优美,阅读后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文可以暂时有效地减轻其课堂焦虑和不适感。
四、总结
大学公共基础英语精读文学导入式教法模式的研究及应用,尤其是教师基于多模态课堂话语授课新理念,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效果良好。此授课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对理工科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保持其英语学习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把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增设外国文学类通识课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蔡国华.文学导入:英语学习的教学思路与实践[J].深圳: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2]I have a dream[EB/OL].百度百科.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4.
篇7
大家好!
一年来,我校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示范初中”的奋斗目标,以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体育局的工作安排,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学校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回首我们走过的路,我们全体教师风雨同舟,无怨无悔,我们既承受了条件艰苦、地处县城北环路东段而引发的生源压力,又面临留守儿童多,无人监管的管理难度。但是,我们全体师生,团结奋进,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精心打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了xx良好教风和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八九年级成绩均名列全县之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得益于全体教师的任劳任怨、敬业爱岗的工作热情,得益于莘莘学子的勤奋努力,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一、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作指引。一年来,学校在“认清形势,找准优势,多方尝试,打造品牌”上做了一些工作,学校先后组织老师详细观看人大附中素质教育专题片,学习人大附中学校的管理理念,建立阳光梦想教室,引进一种使学生能够从容、有尊严成长的教学新模式。学校基本形成“以素质加个性,规范加创新”的办学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学校素质教育屡结硕果,在第11届教师教科研论文大赛中,有xx、xx等13名老师获奖,在全国学生征文大赛上,有xx等3名教师辅导的学生作文获奖,我校也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在全市教师赛教活动中有xx、xx、xx三名教师被评为“xx市教学能手”;
有xx、xx两位老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xx名师;
我校女教师的歌伴舞--《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在全县教育系统迎元旦文艺汇演中,以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慈善读本进校园工作的开展,已经卓有成效,吸引周边兄弟校前来学习经验。在全县教育系统教职工篮球赛活动中,我校教师队全局获胜,为学校捧回一枚奖杯。一年来,可以说我们的工作硕果累累,亮点频闪。
二、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始终是我校学生管理永恒的主题,而严格、规范的学生管理则是我校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本学期来,学校召开了七年级入学教育会,完善学生档案。组织八年级学生听取法制报告会,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召开了九年级学习动员会,切实加强毕业班工作,通过召开分类学生会、个别谈话、分组家访活动等形式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知道遵守校纪班规,言行合格,品行端正。总务处、值周员每天定时检查班级卫生并公布结果,保证了学校面貌整洁。学校利用国旗下演讲,强化德育工作;
开展主题班会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
组织法制专题讲座,增强法制意识;
培训班主任,进行问题学生心理疏导;
举办法制专栏、流行病防控专栏、学生手抄报等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学生的安全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为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在开学初,学校与有私家车的教师、骑摩托车的教师签订安全协议,各班班主任和学生签定安全协议,学校加强周五各路口巡查制度力度,使学校周边安全环境得到保护,学校明确要求,班主任要做到对学生缺勤、请假情况,必须电话告知家长,并对特殊学生的电话访问,列为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在其它周边学校安全出现问题时,我校将教师分组安排值班,组建教师护校队,进一步加强门卫值班制度,一年来,无任何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只有教师发展,学校才有发展。学校尽可能地给教师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始终致力于培养一支管理理念新、师德师风好、知识结构广、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校以“师德立身”为基本要求,结合县局开展的教师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活动,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县局27项禁令等教育法规,并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将师德建设与个人考核、评优、终端考核直接挂钩。我校大部分教师堪称师德标兵,像xx等一大批教师以校为家,工作、生活皆在学校;
像xx老师,克服了接送孩子中的种种困难,踊跃承担班主任工作;
像xx第等老师工作上忘我的精神;
像xx等老师既有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承担强化班组的其他工作,默默无言、任劳任怨。还有许多没点到名的默默无闻的老师,他们随叫随到、默默坚守、不畏艰辛、积极贡献。学校一方面,邀请专家来校上课。利用阳光梦想教室,积极培养、鼓励我校老师参与,充当梦想种子老师,青年教师热情高,接受新事物快,xx给所班级上了梦想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带来教学上的新模式。学校创设圣语台,召开“岐山周文化学术研讨会”分享礼乐文化在校园发展经验。开展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后,许多老师也在这个讲台上与陈仓代表分享了他们自己对慈善的心得和体会。加强校际交流。我校积极与虢镇一中建立常态联系,先后组织英语、政治教师代表听课交流;
分享虢镇中学的复课资料,组织学科教师为虢镇中学设计期末考试题;
选派教师去省城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参加xx年中考研讨会拓展教师生的思维和视野。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班主任工作一直很难搞,但我们班主任都能以“关爱学生”为前提,以“严”、“爱”、“细”、“勤”为准则,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关爱每位学生,细心观察学生,勤于沟通联系。在班级管理这一块,积累了很多优秀成果。如xx等一大批老师,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地工作,班风优良,学生成绩明显。
四、我校一直推崇精细化管理,时下,面对校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精细化”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已经成为工作常规,成为固化要求。一年来,学校坚持走精品化道路,推行精细化管理。主抓两点:一是注重规章制度建设。俗话说:“人管人,管一点,制度管人,管一片”,学校规章制度是“立校之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要把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一年来,我们修订和完善了《xx备课方案》、《xx高校课堂作业设计和批改方案》、《xx班主任管理制度》、《xx教师年度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制度,充实和完善了我校的制度管理体系,为强化学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学校特别注重抓好“备、教、批、辅、考”为核心的教学常规的工作,做到“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教务处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听课笔记、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及学生作业逐一检查,通过听课、学生评教、召开学生课代表会议了解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常规情况,坚持值周领导、值周员检查早读、自习辅导制度,坚持周五检查教案制度,坚持定期对课堂教学进行问卷等制度,来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采取措施。为进一步加强质量测控,教导处加强强化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挑选有教学经验的,选派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专任教师利用周一至周三晚,每晚为学生加上一节辅导课,对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科专题辅导,强化训练、解难答惑。这都是我们工作精细化的体现。
二是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是以教师为本,只有教师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关怀,感受到了幸福,他们才会把这些感受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才能以尊重唤醒尊重,以关怀点燃关怀,以幸福塑造幸福。一年来,学校对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教职工的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学校都会进行慰问。对子女在初三、高三就读的教师,在承担学校上予以照顾。对因子女接送困难的老师,学校安排专车予以接送;
对学校后勤人员的选用上,优先考虑教师家属,解决老师生活上的问题。
五、站在新年的起点,站在xx的新校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打造一流校园的这个梦想。作为xx的教师,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xx的兴衰命运紧密相连。“学校好,生源好,大家才会好”xx复兴之梦必须把学校质量真正拿在手上。xx发展的接力棒已经在我们手中。我们是三中繁荣的中坚力量,我们有机会把xx变得更好,我们有责任把xx变得更好。
过去的一年,对于xx人来说却是硕果丰盈的一年。从来没有哪一年,xx校园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从没有哪一年xx的实验室如此令人目眩。x是大家的xx,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群体中的英雄。我们每个人都为xx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一年一度的寒假又如期而至,各位老师平时紧张繁忙的工作,今天可以放松心情,可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了。在此,我给大家的假期生活提几点建议:
1、科学饮食,适当锻炼。
各位老师辛苦了一学期,尤其是后期的教学、复习、监考、阅卷等工作繁杂,假期里,各位老师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平时运动量少,放假了抽出时间多做运动通过,放松一下紧张了一学期的心情。
2、尽一份孝心,献一份爱心。
平时我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工作上,春节是合家团聚的时光,也是一家人沟通的最好机会。向父母尽尽孝心,排解老人的寂寞;
向爱人挣点表现,增进夫妻感情,为家庭做点贡献;
与子女进行沟通,教他们做人,管他们学习。也可以借此给同学、朋友、亲戚打打电话,交流思想。
3、反思工作,不断提高。
假期也是一个自我充实的最好时机,各位老师可以上网学习或阅一些书籍,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丰富自己,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也可以全面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总结成败得失,形成自己的“成果集”。
4、注意安全,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放假时,各位老师能将自己办公室的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离校前切断电源开关,在假期走亲访友时注意行车安全,锁好门窗。
篇8
循着成长的轨迹,回首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日子,我朴素地执着于我的工作,我认为只有努力了才能无愧于心,才能给自己一个存在的理由。
__年9月,我被分配到__九年制学校,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同时还有英语、社会、科学或音乐,工作多而繁杂。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及时地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力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除了干好自己教学工作和班务工作,我还喜欢制作各种适用的、实用的教学用具和幻灯片。我总是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就像一块厚厚的海绵一样,欢畅地吮收着一切我想学会想做好和热爱的东西……
__年,我被选调进初中部担任英语教学。我明白,自己将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面对济济一堂个头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们,面对早已不是我印象中的英语教材,面对还有很多我不熟悉的新单词……我深深地感到“不读书,无以知,不读书,无以教”的真正内涵。为了提高自已,除了请教之外,无数个深夜和周末,我把买来的一大堆教学参考资料一遍又一遍地津津有味地翻阅、记录。每准备一节课总是先通读教材,再认真翻阅参考资料,试图从中能寻找到帮助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点点滴滴,再通过比较分析权衡出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消化易于接受的教学设计。
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学年期中期末考试学生成绩都很优异,我也年年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学生中考以96.7的人均分为初中三年的学习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打破了学校往年中考录取人数的记录。__年,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园丁奖”。几年的潜心积淀已经慢慢融入我生命的每一个细胞。磨砺使我的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教学从容、能力提升,我也在教学中逐渐成熟起来。
__年8月,我被调入吕河初级中学。一年结束,学生以最大的努力给了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励,教学成绩排名年级第一,我的付出得到了同行的认同和领导的肯定,并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__年,我被推荐参加__理工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三个月的学习。这次学习给了我又一次全新的洗礼,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标的详细解读,一线教学能手的答疑解惑,与专家近距离的沟通,在汉台一中短期的学习交流,我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
__春,我代表学校参加了片区赛教,以片区英语组第一的成绩取得县级赛教资格,县级赛教结束我以第三名的成绩取得了县级教学能手称号,但离推荐参加市级赛教还有距离。这次经历又一次丰富了我的教学积淀,也更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执着与拼搏。我开始反思自己,因为唯有知不足,才能有后进。借学校实行“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模式为契机,从课堂做起,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真实有效,课堂语言组织的准确到位,评价方式的灵活多样,教学环节的自然流畅……
2014年,我又一次获得了代表学校参加赛教的资格。有人曾说过,“赛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路。”我想在这条高速路上锤炼技术与技巧,体验速度与激情,感受成长与超越。在已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我向专家请教,向同事学习,反思改进,体会一节课应该怎样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的高效活动,合理分配时间,确定重难点,整合教材,关注细节。每一节课我都是先“素写”,后“装饰”,再对着镜子练习讲课和说课,甚至三番五次地把自己重来。在不断地追寻中,我越来越坚信自己,越来越明白教师的角色定位最终以抵达学生内心为目的,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导航,更要给学生力量,甚至像种子一样,能看到学生膨胀发芽的势头,听到学生抽芽拔节的声响。我也越来越自信地驾驭教材,独立而独特地解读文本,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级教师王君老师说:比赛,是公开课中的公开课。是对人智慧的巨大挑战,是对身心的严酷磨砺。一次一次的比赛,就是一次一次地经历血与火的挑战。美美地享受比赛的过程就是历练,教学思想、行为和心智的更成熟就是结局。现在回首,从片区、县级、市级,一路到省上,的确如此。最大的收获真的不是比赛结果的惊喜,而是整个过程的“痛并快乐”。
生活在这个可以拥有更多学习机会、学习途径的时代,我很珍惜和同伴可以学习在一起、研究在一起的时光。如果说学习是汲取营养,那么教研更为我的成长铺设了阶梯,使我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在翻阅教育理论书籍时看到一句话: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反思。于是我开始留心自己的教学言行,开始把学习的心得和教学实践中的成功做法总结出来,再联系理论加以扩展和补充,撰写教学反思、论文、案例和教育叙事。我先后撰写多篇论文和叙事在市或县教研论文评选中获奖,并在国家教育期刊上发表,多篇教学设计被省级刊物录用。我还积极完成校本研修课题,申请县级小课题,参与省级课题研究。行走在研究的路上,我总是以一
种向上向前的姿态,用开放的怀抱,谦虚的态度,去接纳,去完善,去提高。经风雨,受磨练,一步步走来,一天天褪去青涩,一点点成熟起来,收获了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教研能力的全面提高,也真实地体会到了“教学并辛苦,教学并快乐,教学并思想”。工作以来的十三年中,我的教育历程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在培训中把整个初中英语语法梳理的通通透透;第一次在教师节手捧鲜花,感受“园丁”的幸福;第一次参加“国培计划”脱产学习;第一次在赛教之旅中收获满满……这无数的第一次都让我记忆犹新,盛满感激与感动。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财富和动力,我遨游其中获取知识的增补,人情的感悟,技能的提高,心理素质的锤炼……也逐渐懂得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我的身后,我的教育故事里,一直有那么多的人在关心着我,托举着我,是他们让我慢慢地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让我的故事更温暖,更明媚。在求学路上,恩师的细心栽培,父母的悉心教导使我成为一个“托起太阳的人”。在中心学校的十个年头,我从青涩走向成熟,感谢共事一起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初上讲台的帮扶,成长路上的支持。在人才济济、温情满园的吕河初中,我的人生奔向了一个新的起点,像丑小鸭一样飞向心中的白天鹅。感谢学校安排的外出学习让我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栗时平校长和所有领导们的支持与鼓励,引领着我前进。同事们亲切的关怀,像路灯一样,让我温暖,伴我延伸,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的身后是整个吕河初中。教研组长陈正刚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还有耐心的指导和殷切的期望。英语组的所有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观课、评课,一个个真知酌见、一句句金玉良言,使我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让我在豁然开朗中更加找到了自信。张秀玲老师在我经常冷不丁冒出的疑问中建言献策、帮扶鼓励。教研室主任李华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精心栽培,城关一中的祝世瑞校长和刘娜老师毫不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我深深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感谢你们!
如果,教师是一棵大树,那么专业知识就是这棵大树的根系,教学实践就是这棵大树的枝干,科研活动就是这棵大树的花朵,教学成果就是这棵大树的果实。我要行走在读书、教学、研究和写作中,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好读书、读好书,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用榜样的资格和力量引领学生在书山学海中遨游,才能以一池清澈而富含“矿物质”的有源活水,引领学生在知识和精神的世界里徜徉。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没有深入就没有浅出。所以,我要多读书,既要读专业性的学科著作,也要读综合类的“科外闲书”;既要读短小的“豆腐块”,也要读高深的“大部头”。要一边读一边认真地做摘抄和反思笔记,要通过精读细记来开阔我的视野,启迪我的思想,厚实我的底蕴。
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精心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开发课程资源,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优化教学设计,真正做到“因学而教”。还要学习名师,像名师那样埋头苦干,那样热爱事业和学生,那样站在教学制高点上,那样彰显个性。名师胡海涛说:没有“自己”的教师,就没有个性的教学,没有个性的教学怎能在教学中创新。所以,“个性”和“灵性”----我教学的梦寐以求。
篇9
首先,教学设计环节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布鲁姆指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和最佳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的兴趣。”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中没有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而是以精心设计的实验作为载体,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猜测探索,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由于天宫一号处于微重力环境下,这与处于地球引力下的地面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不一样的环境将带来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微重力环境下的4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联的物理实验――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运动、太空陀螺运动、太空制作水膜和水球,让学生观察这些实验与地面实验现象之不同,引发学生猜想、观察、思考和尝试解释。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设计了师生对话互动,重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升华教学主题。本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成为教学设计的亮点,教师借助微重力环境,巧妙设计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其次,教学实施环节中突出了发现与探究的过程
王亚平老师首先是用一个太空翻身,“飘”到讲台前。之后,安排指令长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她则施“大力神功”,用一根手指轻轻一碰聂海胜,就把他推到船舱后面,孩子们则哈哈大笑,奇妙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紧接着,老师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们都是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呢?”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顺理成章地引入第一个实验内容――太空质量测量,称量物就是宇航员聂海胜。王老师让学生思考判断都可采用哪些方法,并借此简单介绍了牛顿第二定律。接下来,王老师拿出单摆,把它固定在桌面上,将小球拉到与竖直方向呈一定角度后,让学生猜想松手后小球将会做何运动。然后教师松手,让学生观察现象,再给单摆小球施加一个力,再让学生猜想,小球又将会做何运动,实验现象是小球开始不停地做圆周运动。老师边进行实验操作,边对比地球中的实验现象,同时讲解在太空中若没有回复力,则小球漂浮,但若提供很小的初速度推动小球,则小球做圆周运动。至此,教师并没有继续进行实验,而是问学生:“在开始下一个演示之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老师一一解答学生们的问题,同时留给学生品味、消化和调整的时间。接着进行了第三个实验:通过演示陀螺运动,让学生观察没有旋转的陀螺和高速旋转的陀螺之运动有何不同。实验现象表明,前者在漂浮中翻滚晃动,轴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后者则保持固定的轴向运动。教师带领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并跟进介绍基于陀螺指向稳定性的特点可制成陀螺仪,陀螺仪可以应用于航天器等设备的稳定控制中。在这个演示实验中,王老师从孩子的玩具陀螺导入,在玩中学,轻松地解决了较为复杂的问题。最后一个实验是制作水膜和水球:王老师首先从饮水袋中挤出的一个水滴,演示其漂浮的现象后,将水滴吸入口中,并说“正好润润嗓子”,展示了青年教师的小顽皮,让学生们倍感亲切。接着又风趣地道出在太空中李白做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让课堂气氛轻松了许多。在水膜演示中,王老师把一个“中国结”放到水膜上,通过手工艺作品传递了民族的情感。接着,在水膜上不断注水,水膜逐渐变厚,直至形成圆圆的水球。王老师慢慢蹲下,透过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倒立的笑脸,此时此刻让人感到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脸庞。
实验结束后,王老师通过小结深化了主题,强调了科学、技术、社会三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进一步指出在基础研究之上,科学家可以通过应用服务为人类造福,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应用到科学知识和技术。教学实施中,王老师通过精心创设过程情境,积极启发思考,让学生在猜测、观察、探究和理解所看到的现象中,发展丰富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本节课教学流程清晰,依据“激发兴趣提出猜想引导观察思考探究尝试解释深化主题”等环节依次展开,授课教师坚信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以探究作为教学的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我们注意到,本节课对于“什么是失重”“什么是表面张力”这样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这些问题却在学生们的脑海中萦绕,并激发着学生课后去探究其内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节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尝试解释,在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善于主动探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进一步获得新知的持续发展的愿望得到实现,并习得思维方法,形成思维习惯,这一切充分说明教师的教学是高效的。
再次,教学评价环节中体现了促进与激励导向
由于太空老师和地面课堂相距300多公里,教师和学生不能够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但是王老师多次肯定了学生的提问,如“好”“这是一个奇妙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等,对同学们的提问给予正面反馈。课堂的最后,还留给学生一段时间,开展天地间对话互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鼓励学生不受限制、异想天开地提问,而她本人和“助教”则耐心解答学生们五花八门的问题,让学生们好似在与朋友聊天中获取了知识。
10点51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结束了,却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虽然太空授课已经结束,但学生崇尚科学的激情刚刚被点燃,并将持久燃烧下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堂课在学生的记忆中将打下深深的烙印。“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不难想象,在人大附中的课堂上与王亚平老师对话的学生当中,几十年之后,会诞生出航天精英,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才……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舞蹈教育教育转向
一、从“身形美”转向“身心美”的教育
注重外在“身形美”的教育,是舞蹈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当然,身形训练是舞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是展示美、体验美的基础,塑造挺拔的身姿、优雅健美的身形是舞蹈美育的基本目标。但如果仅局限于外在身体动作标准化与技能化的美,只会使舞蹈美育教学停留于动作或者技术的表面,让部分不具备掌握这些“形之美”的学生对舞蹈艺术望而却步,失去兴趣。以身体的技能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是与舞蹈美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失去舞蹈美育的意义。身体动作是一种清晰的语言,通过其姿态、呼吸、运动方式能够展示并表达出一个人的特点和性格,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情感和心灵深处的感觉,所以,“美”首先在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统一,所谓“身心美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以身促心、以心促情,最终导向对“最完满的人性”的自我内心表达。中小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本应该健康快乐地成长,却会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当他们的情感处于压抑状态,往往不利于身心和谐发展。这些好与不好的情绪都可以借助舞蹈肢体语言表达和宣泄。而舞蹈美育回归到“身心美”的初心上来,就是要摒弃那种只注重外在“身形美、技术美”的做法,鼓励以舞释放内心真实情感与压力,引导学生自我表达、重塑自我身心,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就具体的舞蹈美育实践教学而言:一是课程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形体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身心表达的课程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着力点要放在如何启发学生对自我身心表达上来,从教材课例、实践活动中去寻找学生感兴趣并易于心理表达的舞蹈主题。二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身心表达的这部分内容,教师不需要过分强调动作的要求与要领,而是要为学生真实的内心表达营造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与情感发泄。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舞种的束缚,根据课程设计的舞蹈主题,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身体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舞蹈肢体语言,要读懂并理解他们不同形态舞蹈语言背后的心理感受,并根据学生在舞蹈中表达出的不同情绪以及性格特点,再给予相应的积极引导与身体动作的美感修正。如舞蹈主题“狂风中的小树苗”,学生通常会将自己想象为一棵小树苗,通过身体语言真实表达出自己在狂风下不同的身体反应。舞蹈中呈现出不断前进、迎风向上的身体动作,则是一种积极乐观、不畏挫折的心理;而频繁出现向下、向后、收缩的身体动作,则是一种内心脆弱、害怕的心理。对于情绪低落、内心脆弱的学生所呈现出的收缩式身体状态,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对动作进行重新塑造,用积极的动作代替消极的动作。在这个身心美的教育过程中,开启学生由心理到动作、再由动作转向心理的自我重构认知。入乎其内去表达真实情绪,出乎其外去塑造美感形象,一内一外,这正是教师在舞蹈美育教学中需要重点下功夫之处。
二、从“共性美”转向“个性美”的教育
在我国中小学校的舞蹈基础教育和校外的舞蹈艺术培训机构中,一直延续着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舞蹈美育教学过于强调共性美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的共性、教学内容的共性以及教学评价的共性三方面。不可否认,共性美的教育能够在某些方面起到显而易见的功效,如有益于学生身体的训练、规范课堂教学、教学成果的检验。然而在达到这种共性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味地采用模仿与复制的教学模式,以及对美的规范、标准的评判,在某种程度上会干扰学生个体对世界的探索创新意识,将最终严重阻碍学生个体创造潜能的发展。中小学生处于生命个体探索世界的敏感期,对外在世界的认知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意识与心理感受,对美的体验、理解、评判,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与感知。他们渴望得到他人尊重,渴望得到导师、父母的认可,渴望交到更多的朋友,渴望自己成为群体中有用的人……所以,对其个性的关照、聆听个体心理的诉求,尊重他们个体的表达,让舞蹈基础教育中的个性美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艺术品,正是舞蹈美育应有的内涵。舞蹈基础教育转向个性美的教育,就是要将教育的主旨和重心都放到学生对美的创造上来。美学家朱光潜有句名言:“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2]对学生实施个性美的教育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基本路径:第一,跳脱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从模仿教师标准化的美转变为学生个体自主创造的美感体验。舞蹈课堂教学应该让所有的参与者(学生)变成美感的创造者,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每一次舞蹈教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师生共构舞蹈美感体验。第二,设计富有创意的课程主题,让固定化、舞种化、风格化的动作美点到为止。教师需要精心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主题的多元性、课程导入的趣味性、课程环节的多样性等,调动学生探索求知欲望,开启学生个体对身体、心灵、精神的自由探索,使得身体和创意思维同步受教,激发每一位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之美。第三,倡导学生之间的身体与创意的交流,让学生在群体创造的实践活动中相互得到激发。第四,注重培养学生鉴赏与评价的意识,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美的平台。教师需尊重学生个性与差异,让学生在面向全体的创意成果展示中获得认可,提升自信心;在欣赏他者作品中,完成自我认知与自我反思;在相互鉴赏与评论中,鼓励学生表达出自我的看法、理解和解读,同时包容理解他者真诚的建议,共促美的创造。
三、从狭隘化转向多元和谐的舞蹈美育
目前,舞蹈基础教育大多数仍停留于舞蹈艺术专业知识和身体动作技能的教授,学生获得了美的身体塑型、美的动作规范、美的身体技术,这种仅针对身体的教育是一种狭隘化的舞蹈美育。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或工具,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与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舞蹈美育要立足于身体教育,但不能止步于狭隘化的身体教育,而是要基于舞蹈美育,促进学生心灵、道德、情操、智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舞蹈美育转向多元化发展,就要正视舞蹈基础教育现阶段存在的狭隘化的问题,转向与舞蹈动作以外的其他要素的渗透与融合,从而提升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的审美空间、加强生命的本质力量,促进身体和灵魂上达到尽可能的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舞蹈美育也不应停留于眼前表面的繁华,而更应放眼于未来,将美的教育慢慢根植于孩子的心灵,以舞蹈润泽生命之美,这才是舞蹈美育的终极归宿。舞蹈美育转向多元和谐,以舞润泽生命之美,实操方面至少有三条途径:一是舞蹈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通过找到两者共通的美的因素,与舞相融,为舞所用,以舞蹈为主体,提升学生内在的人文素养,构建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教学课例设计上,可以将文学、国画、音乐等传统经典文化中所推崇的真、善、美的因子融入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舞出外在形态美,心灵更是浸润了仁爱、礼让、尊长、友善等传统美德,让道德之美在心灵深处扎根。二是舞蹈艺术与生活实践的联结。转变“美育即课程”的观念,从课堂走向课外、走向生活,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审美活动,拓宽学生的审美空间与艺术视野。例如,组织学生进入剧场观摩舞蹈艺术的演出活动,参加舞蹈艺术家举办的艺术工作坊,聆听艺术讲座等,进一步增强学生鉴赏美、创造美与感悟美的能力,让生活中的美感体验无处不在。三是舞蹈艺术与身心健康促进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外实践活动中都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况、情感需求以及性格特点,以多元化的舞蹈体验活动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例如,性格较为急躁、冲动、易怒的学生,身体往往会出现节奏速度过快、较难控制力量的情况,针对这种性格类型的学生可采用身心平衡运动,以“微风下的柳树”为主题,选用悠扬舒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自发性模拟柳树的形态与动态,表现出缓慢、轻柔、漂浮、摇摆等属于速度慢、力度小的动作,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再如,对于情绪抑郁低落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彩的世界”“我的梦想”“奉献的爱”等具有积极色彩的舞蹈主题,运用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情感发泄,通过积极词汇结合动作带入内心正能量,开发积极的心态及自我发展的勇气和激情,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舞蹈艺术与身心健康有机结合的体验活动,既能够丰富舞蹈美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又有助于增强每一个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激发内在正能量、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感知生命的真情,让学生心灵期许的美好人生、美好世界在舞蹈美育中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