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日记范文
时间:2023-04-10 18:1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放风筝日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喜欢漂亮的风筝,更喜欢放飞风筝的过程,但最使我感动的是风筝那经挫折而不气馁,一直往上飞的精神。
还记得上个春天,我和妈妈去沙滩公园放风筝。远远就能看到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风筝互不相让地在天空中比着高低,看到这幅景象,我迫不及待得想让自己的风筝也飞上天。我在前面拉这线,妈妈帮我托着风筝,我一声“放”,妈妈就将风筝像扔纸飞机一样用力地甩出去。
我拽着风筝线拼命得往小山上跑,没想到竟被小石子绊了一下,摔在地上,妈妈却“嘿嘿”地笑,我生气地爬起来,重新放了一次,之后放松线板,再拉紧,风筝越来越高了。
望着越飞越高地风筝,我想风筝掉下来还可以再飞起来,并往更高处飞去,冲向云彩。学做一只风筝,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再继续向更高处前进……,这就是风筝给我的启示。
安徽合肥合肥师范附小四年级:曾彬城
篇2
星期三,天气:多云,心情:开心
今天我们来到了放风筝的地方,妈妈给我们仨一人买了一只风筝,我的是蜻蜓图案的。
爸爸带我来到了一处风大些的地方,先示范给我看了一遍,我看简单,就拿起风筝,叫爸爸帮我举。我喊:“三、二、一,放!”爸爸就放手了,我飞快《原来啊连说的是开心,但换成飞快更符合当时情景》地跑了起来。跑了一会儿,爸爸大声说:“地瓜,没飞起来呀?”我奇怪了:“怎么回事呀?”爸爸说:“你太着急放线啦,再试试吧。”《爸爸当时说的并不是这样短的呀?》
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失败
篇3
【关键词】写话;兴趣;素材
我们或许要记录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或许要倾诉内心的烦恼,或许要分享记忆中难忘的片断,或许要观察身边的事物……有时不光需要表达还需要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习作恰恰就是一个展示的舞台,寄托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因为有了文字,有了让人遐想的空间,习作才更具独特魅力。一、二年级的课程虽然没有专设作文课,但写话意识要从小培养,让孩子们从小爱上写作,为以后中高年极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我觉得对低年级写话的培养首先应该是对写话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写,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实践证明,只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才能获得习作的动力,提高习作质量。
(一)在画画中,以画促写
画画是学生表现自我最好的形式之一,动手画画,小学生特别喜欢。学生通过涂涂抹抹出可爱的小兔小猫之类的,用以表现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要,这种涂鸦其实是创造性的萌芽。利用画画带动写作,是培养学生作文表达意识的好方法,因为画是学生自己画的,学生有内容可说可写。对于以画带写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还可以这样诱导:“你的画这么漂亮,给你的画配上几句同样漂亮的解说词不是更好吗?”由于小学生受书面语言发展的限制,语言材料不够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把画面展示的内容比较全面、流畅地写下来还有一定难度。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越过语句通顺关,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的条理性,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二)在口语交际中,以说促写
学生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一开始对学生的写话训练主要表现在口语训练上。口语,是人们一生中使用得最多的表达手段和交流方式。人们的书面表达也大多以口语表达为基础。甚至可以说,一个人可以不会书面表达,但不能不会口语表达。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良好训练。如教学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时,我先通过让学生说说动物声音的美妙,描述动物样子的可爱,以及各种动物的奇特习性,以及“我”跟它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为接下来的写话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在游戏玩乐中,以玩促写
皮亚杰将“活动教学法”视为儿童教育重要的原则,他强调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孩子天生喜欢玩,特别是低段的孩子,特别好动,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创设情境,及时发现学生灵感的火花,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节语文课上,我走进教室,看到好些学生带了风筝,原来他们看到其他班级的学生在放风筝,手痒痒,也情不自禁地带来了。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带着要求出去放风筝,在放风筝过程中,我在一旁还稍加讲解,放风筝结束后,我这样引导学生:今天天气怎么样,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们是怎样放风筝的?天上的风筝又是怎样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地上的观众又怎么样?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玩中写培养了写话的兴趣,不知不觉地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尤其在课间的时候,我常带学生玩拔河、丢手绢、接力赛等游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写话,真可以称得上“玩中学,学中玩”啊!
二、积累素材,培养表达意识
(一)捕捉镜头,生活中积淀
教材中的写话训练题材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停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缤纷绚丽的童年生活给孩子们的写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溪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为此,我们在低段写话教学中,就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使之成为说的最佳情境,学生的自我表述只有在有了生活内容,又能自由自在的空间中才能得以孕育、诞生。如夏天到了,雷阵雨下得比较频繁,随时都可以安排学生观察雷雨前,雷雨时和雷雨后的变化,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学生有了感受,自然会言之有物,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就能让孩子体验到写话的快乐。从二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词汇写日记,把一天生活中发生的较有意义的事写下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开始记,包括家庭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学习生活等,要求学生把话写明白,把话写通顺,从开始的一两句话到一小段,再到几段。
(二)课外阅读,丰富知识
篇4
元旦到了,新年要有新气象,为了更多人享受生活的快乐,你可以把你的钱捐给我,红十字协会感谢您对慈善事业的支持。特送上短信一条,祝你节日快乐,以资鼓励。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元旦节的日记400字1元旦终于来到了,我真兴奋啊!我们一家和姥姥姥爷一起去唐海过元旦。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好,一群喜鹊围着我们飞来飞去,好像在欢迎我们。
到达目的地已经是中午了,我们先找了一家饭店吃饭。走进饭店的走廊,我惊呆了:这里实在太漂亮啦!一幅幅精致的画展现在我们眼前,它们是用木头和毛做的。还有一只只鸟儿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妈妈给我们点了很多菜,还有野鸭子呢!
吃完饭,我们就去温泉馆洗温泉。我们先来到了鱼疗的池子里,我一进池子小鱼就围了过来,弄得我直痒痒,妈妈告诉我它们在吃我身上的脏东西。
洗完温泉后,我们又来到游泳池里游泳,妈妈给我租了一个游泳圈。我把腿夹紧,用力往两边蹬,手往两边划,我就前进了一点,我学会游泳啦!几个小朋友也在池子里玩儿,我们把球扔进水里,看谁 游得快,最先拿到球,大家扑腾腾地把水花溅起来老高,像一群快乐的小鸭子。我游了一会儿,妈妈就叫我试着不带游泳圈游,我不但没学会,还喝了一口水,呛得我直咳嗽,但我还是很高兴。
这个元旦我过得非常快乐。
元旦节的日记400字2送走了难以忘怀的2011年,2012年迫不及待的到来了。新的一年就从元旦这一天欢乐的开始了。
元旦来临了,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红灯笼,我们家也挂上了灯笼。走进我们的学校,也挂上了红灯笼。
为了迎接元旦的到来,在星期六的中午,有的同学都没有回家在给教室装扮,有的同学正在排练……
下午到了,当主持人走上舞台时,同学们都顿时安静了下了,期待着节目的开演。在所有的节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跟我说ABC。她们的舞姿是那么优美、跳的那么的给劲,真让人陶醉!我 还喜欢听王志老师给我们吹的萨克斯,他把每个音符都把握那么准确无误,把人的心都跟着音符在校园里轻柔的飘动……
我们以热情的方式迎来了元旦,也迎来了新的一年。我祝福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祝福老师们万事如意 ;祝福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2012年的元旦真是一个快乐的元旦节。希望每一个人在2012您的每一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元旦节的日记400字3元旦到了,我们休息4天,我用3天写玩了作业。元旦那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
早上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我到了书店,飞快的奔向2楼看我这个年龄段的书。我打开了一本百科书,里面的知识可真多呀!我知道了人们用肉眼只能看到6974颗星星。我还知道了星星能预报天气,人们常说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有时还很灵验。如果星星一分钟眨眼超过70次,可能就要下雨呢!我又翻开了探险故事,里面的探险家可真勇敢,敢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里探险他们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转眼就到了中午,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书店。
下午我便穿上旱冰鞋到楼下去玩,一下楼我就来了个大拐弯,好险,差点摔倒!我和几个朋友比赛滑旱冰,一个人当裁判。一声令下,我飞快的向前滑去。我正高兴在头上,忽然朋友追了上来,我有加速了,搞的朋友不知所措。到终点了,耶!我赢了,朋友要受惩罚了——就是倒着滑,绕小区三圈。
晚上爸爸允许我上网一小时。我高兴极了!一上QQ就有人来找我,让我给他发贺卡。我爽快的答应了。我进了QQ邮箱,选了一张小孩放炮的场景,写着:元旦快乐,天天开心!他也发了一张,写着:穿好吃好事事好,我高兴极了!
元旦真快乐!新年新气象嘛!祝大家万事如意,天天快乐!
元旦节的日记400字4元旦是一年一度的节日,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我们终于盼到了,并且元旦我们何以多轻松几天了。
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放假那天。我和弟弟、姑姑、妈妈.......在家里吃完饭就出去玩了。
我们今天的心情格玩开心,走在路上差点要飞起来了。路上的小鸟在唱着歌,好像在唱着新年好,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我们唱歌,我们跳舞......。"太阳公公高照云朵姐姐像棉花一样在天上飘来飘去。啊!空气是那么的清鲜,天空是那么的明朗。车辆川流不息,人来人往。我们一眨眼就到了昆吾园,那里玩的真是应有尽有,让我们应接不暇。于是我们挑了一个好玩的游乐场,我们进去之后,我们完全被吓的愣住了,我和弟弟、妹妹,玩惊险、刺激、具有挑战昕的高空滑滑梯。
结束后,我们玩得满头大汗,我们一看到正午了。于是我们坐车回家。我们虽然很累,暗示我们依然很快乐。回到家听说打糍粑,刚才累坏的我们,此时此刻全身充满了力气。我们立刻开始,我们直接上去开是锤,锤了几下,我们都不行了,那糍粑根本不搭理我们。于是我们让强壮的爸爸、姑爷上去打,要边走边打。他们的手一上一下,脸色通红,词霸黏乎乎的。打了一会,我们就上,我们使出全身吃奶的力气打,边走边打。
打完后我们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更加格外香甜!
元旦节的日记400字5今天是元旦,所以我们一家和奶奶去了“宋陵公园”游玩。
我们吃过早餐以后,便走上大街,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不一会儿就来到“宋陵”公园,往常比较安静的“宋陵公园”,今天来得人特别多。可能是元旦假期,大街上的人特别多,这几天有点冷,但是 ,阳光很充足。虽然已经十点多,人们还是陆续的前来游玩,草地上坐满了一家家的人,小孩在草地上奔跑,中年人在放风筝、打羽毛球,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打扑克牌、踢足球……享受节假日的悠闲 和元旦美好的阳光。我们选择了一个地方坐下,看着那些人放风筝,我也就懂了点放风筝的技巧:首先让一个人拿着风筝,第二个人拉着绳子,然后喊:“放!”第一个人马上放手,风筝就会马上飞起 来了。抬头仰望着天上飘舞的风筝,仿佛给蔚蓝的天空镶嵌着朵朵鲜花。玩累了,我坐下休息一会儿,晒着暖暖的冬阳,特别舒服,心想,元旦的假日好开心呀!
旧的一年里,我们国家做了好多惊人的大事,特别的鼓舞人心,今天是元旦,天气特别的好,预示着今年我们会做出更大成绩。
元旦节的日记400字6盼啊盼,我终于盼到了元旦假期的到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又长大了一岁。
又有一星期没见爷爷了,我高高兴兴地坐上三十八路公共汽车去爷爷家。在途中,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可是车上的座位都坐满了,没有一个人给老奶奶让位。老奶奶只能站着了,而且恰好站在了我的身旁。我突然想起了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广告,也是一个老人上车后没人让位,后来终于有一个叔叔让了位。广告上说:公德比赛今天起正式开赛。我的心里开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到底是让位还是不让位呢?”后来,我想:“我最爱爷爷了。如果是爷爷上车了没有人给他让位,我会多伤心啊。再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还是让吧。”于是,我鼓足勇气对那位老奶奶说:“奶奶,您坐吧。”那位老奶奶很高兴,对我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我心里很高兴。以前都是妈妈鼓励我给老人让位,今天是我自己坐公交车,还自己主动让座位,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棒。
回到爷爷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爷爷。爷爷直夸我。我心里美滋滋的。原来,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享受到非常大的快乐
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元旦。
元旦节的日记400字7元旦快要到了,老师让我和小席主持联欢会,我好高兴呀!
早日期盼的第二天终于到了,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教室,我们的教室装扮得特别漂亮,有五颜六色的拉花,还有五彩缤纷的气球,最耀眼的还是属亮晶晶的彩带了,真有一种过春节的气氛。我先和 小席合了一下串词,然后问了同学表演什么节目。
联欢会就要开始了,我穿着一身白族的民族服装走上场,心里特别高兴,和男主持对起了主持词:“爆竹声声辞旧岁,凯歌阵阵迎新春——”我把同学一一请上来,让她们载歌载舞,班里面都举 起了同学们的小手,都希望自己能在这次元旦联欢会上展示一下特长,我也不例外,为大家唱了一首歌“采金秋”。因为大家的积极表演,我们这次联欢会热热闹闹的,到处是一片欢笑声。
篇5
关键词:鲁迅;《风筝》;精神
1923年鲁迅与其弟弟失和,而这一事件给予了鲁迅深刻的影响与沉痛触动,《风筝》与《我的兄弟》这两篇文章就是作者在基于兄弟失和事情发生之后,所做的关于兄弟情感的两篇回忆性文章。而笔者通过对《风筝》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被文章所深深的吸引。与此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探讨与资料的查阅中对《风筝》有了全新的认知。基于此,笔者以期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索,对鲁迅小说《风筝》所具有的精神与情感实现更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
一、对《风筝》的简述
众所周知,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种类众多且在各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1]。而《风筝》则是鲁迅于1925年所做的有关描述兄弟情的回忆性散文。在该散文中迅以简短的12段将其内心情感深深的释放。在该散文中,作者由“北京的冬季”以及空中飞舞的风筝,联想到“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从而回忆起过去的自己并不爱风筝认为那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当时“我”年幼的弟弟喜爱放风筝,当某一天“我”发现弟弟偷偷的做风筝,而作为兄长的“我”对其没出息的行为给予了惩罚并为感到这种行为的不对。指导多年后才发现自己的行为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这使作者感到内疚。当“我”想要弥补时发现已经无能为力,弟弟对往事的淡忘使得作者的内心得不到宽恕感到沉痛,以至于作者在多年后的冬天倍感寒冷。
二、《风筝》中具有的精神
通过对《风筝》仔细的阅读,以及结合鲁迅的其他作品,作者发现鲁迅常以“兄长”的身份得以体现,如《弟兄》中的兄长“张沛君”、《狂人日记》中的“大哥”以及《风筝》中的“我”等等,从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在家庭发生变故后,对自身自责与身份的肯定,“养家”以及照顾家里的每一个人成为其重要的使命[2]。因此,在《风筝》中,当鲁迅发现弟弟偷偷制作风筝时,认为弟弟这种“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的行为是在丧志,而作为“兄长”的自己是需要惩罚的,进而导致对弟弟“天性精神的扼杀”,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当时封建社会中传统教育权威性的存在。多年后,当鲁迅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回想起对弟弟“精神的虐杀”致使作者感到自责和内心的沉痛。在分析中发现,鲁迅对此事的耿耿于怀不仅在于对封建教育专权的认知与批判,而兄弟失和对鲁迅的心态以及精神给予了沉痛的打击,理性观念与现实的冲突进一步导致鲁迅陷入痛苦。
与此同时,在鲁迅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教育以及社会文化是一种饱受掠夺的专制教育与文化。在封建家庭中长辈的权威性的存在,是不可忽视与反抗的,家中的晚辈对长者的决定是必须服从的,而这也在侧面反映了大背景下,百姓对封建道德的无意识的遵从[3]。这一点在《风筝》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作为兄长的“我”向来“不爱玩风筝”并对弟弟喜爱风筝的表现“呆看着空中出神,为风筝的掉落“惊呼”、为“风筝的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的种种行为感到“可鄙”,并亲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却仍不在意弟弟内心的感受,可看出封建家庭教育的专制。而弟弟隐瞒“我”做风筝的行为以及“惊惶地站了起来”可见弟弟在潜意识里认为自身行为是错误,而多年后,弟弟的“全然忘却”再一次证明了封建伦理道德下人们的潜意识遵循的标准和奴役下的不觉醒。与此同时,从“我”认知到当年行为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以及后来希望得到宽恕,获得依一句“我可是毫不怪你啊”可知,鲁迅在认知到封建专制的弊端后对自我内心的拷问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弟弟精神的压迫,弟弟的全然忘却更是对封建伦理道德奴役下的甘愿和不言觉醒。作者在一言一语中叙述着自身精神与思想的感触,是人在阅读中可深刻感知那份沉痛与无力,以及对兄弟的深情。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风筝》中,通过作者文章中舒事、议论、感叹的有效结合,以及人与景交融形式的描写,使人感知到作品理性精神的体现。而在结合作者生平以及其与弟弟发生的“失和”可探视文章中,作者内心与灵魂深受着思想与精神的考验。
参考文献:
[1]赵天成.无地彷徨:沦陷的回忆或肃杀的严冬――鲁迅《风筝》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14(01):69-77.
篇6
“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野草・风筝》)
《风筝》中“我”鄙夷放风筝,“小兄弟”却最喜欢,还私下“苦心孤诣偷做”风筝,而“我”粗暴地“踏扁”了即将完工的风筝,“傲然”出门,空留小兄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鲁迅一直不能忘却,“心只得沉重着”,很多年后提及此事,对方却是“毫无怨恨”地“全然忘却”。这使“我”的悲哀不仅局限于个人无法得到心灵上救赎的“难过”,更是对人们对历史中“精神虐杀”事件的“集体无意识”和“遗忘”的一种哀叹!
这不禁令人想起《狂人日记》中“长者”和“幼者”之间的虐杀与被虐杀事件: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我无意间吃了自己的妹妹”,再到“我自己被人吃了”“吃人的是我哥哥!”……终于,在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虚妄的幻觉中,“狂人”翻开历史看清歪歪斜斜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缝隙中,满本都是两个字:“吃人”!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呐喊・狂人日记》)
鲁迅在历史阴霾下的一声疾呼,惊醒了一个世纪,启发了人们对“长者”和“幼者”之间的关系错位的反思和内省。
二、“幼本位”的儿童观
中国儒家的伦理纲常中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条目。“父父子子”即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子,也就是说子女是父母的私有物品,对父母应无条件地服从。于是,便有了鲁迅在《二十四孝经》中提到的“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愚昧典故。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是以“长者”为本位的,成人以自己的准则来规范儿童,向他们灌输四书五经,这无疑也造就了一种变相的“奴化教育”。
“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微丝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鲁迅对这种“精神虐杀”式的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观深恶痛绝,并写了杂文《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否定“君臣父子”的三纲五常,提出“幼本位”的观念:
“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坟・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
在“以孩子为本位”的基础上,鲁迅对“人之父”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理解孩子,因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二是指导孩子,“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则幼者借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
三是解放孩子,“因为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鲁迅认为这是父母对子女的义务――“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和“完全的解放”。父母们应“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以便子女们“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三、“幼本位”的素材观
在“幼本位”的儿童观指引下,鲁迅认为应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提出要为儿童成长与发展提供适宜的素材。
1.丰富多样的游戏和玩具
我们应该都会记得中学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中冬日雪地里捕鸟的游戏,《故乡》中闰土月下看瓜刺猹的美丽画面,还有《社戏》中的划船、看戏和偷吃茴香豆等场景……鲁迅把“玩”视作儿童的天性,在《风筝》中他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对于中国人不够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鲁迅是持否定态度的。在《上海的儿童》中鲁迅描绘道:“公园里外国孩子聚沙成为圆堆,横插上两条短树干,这明明是在制造铁甲炮车了,而中国的孩子是青白的,瘦瘦的脸,躲在大人的背后,羞怯地,惊异地看着,身上穿着一件斯文之极的长衫。”
中国的儿童玩具也是欠缺的,在《玩具》中,鲁迅讽刺道:“姨太太、鸦片抢,麻雀牌,《毛毛雨》,科学灵战,金刚法会,还有别的,忙个不得了,却没有工夫想到孩子身上去了”,而赞赏“江北人却是制造玩具的天才,用两个长短不同的竹筒,染成红绿,连作一排……就是机关枪!”这种“以坚强的自信和质朴的才能与文明的玩具争”。
2.“有益”“有味”的读物
面对新印出的儿童书依然是司马光砸缸、岳飞脊梁刺字等旧故事,鲁迅感叹道:“这些故事出世的时候,岂但儿童们的父母还没有出世呢,连高祖父母也没有出世,那么,那‘有益’和‘有味’之处,也就可想而知了。”
鲁迅认为读物的选择首先应是“有益”的,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其次,读物应是“有味”的,即语言活泼、有趣味。鲁迅主张用白话文写儿童作品,推崇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还亲自翻译了很多童话作品,如《小约翰》《远方》《爱罗先柯童话集》《表》等。
至于如何为儿童创作“有益”“有味”的读物,鲁迅在《看图识字》中指出:“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他想潜入蚁穴。”因而,创作者要“对于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苍蝇之微,都有些切实的知识”,还要以孩子般的想象“想到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嵌在天空中”。
3.最好的游乐场――大自然
在成人眼中百草园简直是个荒园,在孩子们眼中它却是最美的乐园、最好的游乐场。这里不仅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葚”,更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等等。在百草园中鲁迅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故乡的小河和月下的瓜田里也留下了他美好的记忆。在与小伙伴们一起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儿童收获的不仅仅是乐趣,更是一种“从做中学”的直接经验,让儿童的一生受益。
四、结语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野草・风筝》)
这本该是在故乡温和的春日里见到的风筝却荡漾在“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的北京天空……1918年鲁迅高呼“救救孩子”,1919年写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六七年过去后,长者对幼者的“精神虐杀”和“虐杀”后的“集体遗忘”事件依然在无止境地重演,这对鲁迅不仅是种灵魂的震颤,更是一种对国民劣根性的悲叹!
参考文献:
[1]鲁迅.野草・风筝[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
[2]鲁迅.呐喊・狂人日记[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3]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
[4]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5]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
[6]鲁迅.呐喊・故乡[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7]鲁迅.呐喊・社戏[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8]鲁迅.花边文学・玩具[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9]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
[10]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
[11]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A].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
篇7
《修改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第14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利用画图工具中的“橡皮”等工具实现图形的修改。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体现以下思想:①学科整合。整合语文、美术学科,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对学科知识的内部整合。②探究学习。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学习。③精讲多练。根据信息技术课自身的特点,通过精简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练足、练好、练到位。④情景交融,任务驱动。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寓任务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地接受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掌握、使用“橡皮”、“裁剪”和“放大镜”等绘画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修改图形的几种方法,使用修改工具时注意设置的背景色与画图内的背景色是否一致。
教学难点:学会用“选定”、“裁剪”工具选定区域以及对不封闭区域的涂色。
教学过程
(一)闲话家常温旧课──考考你,画一画(课前两分钟)
你家买汽车了吗?买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呢?你们知道奥迪车吗?你见过奥迪车的标志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给我们画一个吗?(教师出示奥迪车及标志,学生画,提示在工具状态选择器中看清是否是透明样式)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汽车话题入手,主要是对旧课的一个回顾,在闲聊中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奥迪车标志的绘画,为学生画弯月提供了一个知识储备。画面的定位,则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短时记忆效应。】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背古诗,学知识
过渡:今天的信息技术课,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背古诗的本事,让我们一边背古诗,一边学知识。
1.学习用“橡皮”工具修改图形
(1)老师出题目《静夜思》,看谁第一个背出来。
(2)指名背,齐背。
(3)诗中的月亮你会吗?请你快速地画出来(学生练画)。
(4)也有一位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请你们读一读,想想这首诗中的月亮又是什么样的呢,你是从哪里读到的?
(5)边讲解边出示多媒体画面:秋天的夜晚,小草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一弯月儿挂在树梢。这首诗写的就是秋天的夜晚,弓箭似的弯月挂在天边的情形。诗中的月亮你会画吗?可以自己试一试,或是同桌一起商量一下再举手交流。(适当时教师可以提示,刚才的汽车标志给你什么启示?)
①指名交流。联系奥迪车标志的画法,只需要画两个大小适中的圆,用以前学过的“橡皮”工具擦去多余的部分即可。②(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法作示范。预先在颜料盒中设置背景色为红色)咦,怎么回事呀,按照你的方法画,怎么擦出红颜色来了呀?出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呢?③(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强调)在使用“橡皮”工具时,首先要观察颜料盒中的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色是否一致。④其他同学试用这种办法画一画。
(6)原来只需用“橡皮”工具,就能把两个交叉的圆形修改成弯弯的月儿。同学们,你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啊。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课应该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这一部分的教学以背古诗着手,创设本节课的整体情境:背古诗,学知识,不时地把本课的知识点穿插于其中。从背诗画圆月到学诗试画弯月,无论是诗的理解还是弯月的绘制,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而课前闲聊绘画,有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联想,再思考如何绘制弯月就容易了许多。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法在绘制时故意出错又给全班学生提出了一个小问题,相信联系旧知,学生们不难发现其中奥秘,答案从学生的口中得出,这正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
2.学习用“选取”工具修改图形
(1)除了用“橡皮”之外,书上还为我们介绍了画弯月的方法。老师请大家自己读读书上第14课第二大点的内容,读了之后自己试一试。(学生尝试)
(2)学生口述,教师作示范操作。
(3)除了用“选定”工具,你还会用哪个工具来修改?(教师指名,边口述边示范,使用“裁剪”工具。教师加以纠正及点拨,及时肯定。同桌两位同学一个说过程,一个操作,再交换。)
(4)现在我们知道了用“选定”和“裁剪”工具同样也能把两个交叉的圆形修改成弯弯的月儿,只不过“选定”工具是选定──(什么区域)(学生:矩形区域);而“裁剪”工具则是选定──(什么区域)(学生:不规则区域)。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得出方法,再经过由学生口述教师操作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其中只是充当指导点拨者。而大面积的学生训练由前部分的学生自己操作演变成同桌中一位学生口述另一位操作,然后互换的方式。这样既训练了每个学生的说,又训练了他们的做。】
3.练一练(练习文件夹)
(1)学生分别修改两幅图画。试用几种方法试试,哪种方法更方便些。
练习一适宜使用“橡皮”工具,修改小块区域。
练适宜使用“选定”或“裁剪”工具,修改大块区域。
(2)你是怎么修改的?你选用了哪种方法?为什么?
(3)原来,“橡皮”工具比较适用于修改小块区域,而“选定”或“裁剪”工具则比较适用于修改大块的区域。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课本讲解的内容大多是操作方法,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其特点,认真做好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避免直接给予式的讲解。安排本练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及时运用新知进行操练,二是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这几种方法的各自特点,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更灵活地运用。】
4.学习用“放大镜”工具辅助修改图形
(1)学了这么多,我们来放松一下吧,春天到了,谁来给老师背几首春天的诗?
(2)春天到了,你会做些什么呢?(踏青游玩、放风筝……)
(3)这里有一首诗,请你来读一读,看看诗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4)(出示图片:碧绿的草地上,小朋友们正在放风筝,有两只风筝没有上色)同学们,你们看,阳春三月,小朋友们出来放风筝了,老师发现有两只风筝还没有颜色,你们能按照要求给风筝上色吗?
(5)学生在实际涂色的过程中一下子就碰到问题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只能涂上三种颜色。(教师适时讲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请“放大镜”来帮忙了。(教师示范)
(6)学生试着修改。
(7)原来,当微小的地方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放大镜”来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由学生动手练习所发现的问题引入,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索解决,既增加了古诗积累,又掌握了新的知识。】
5.练一练(练习文件夹中的两个修改练习)
(三)一举两得小练笔――编童话,巧记忆
(1)今天,我们学了《修改图形》这一课,又认识了几位修改图形的小能手。你们听,他们三个说起悄悄话来了。(出示童话――机房里的悄悄话)
一个夏天的晚上,机房里静悄悄的,只有一台计算机开着。“橡皮”它们便说起悄悄话了。“橡皮”大哥说道:“要说修改图形,数我本事最大,只要我一擦过,谁还敢留下?”“哼!”不知从哪传来了一声冷笑,“得了吧,我看,只要被我选中,没有清除不了的。”原来是“选定”小弟不服气呢。“那曲曲折折的路,只有我能走,我还没开口呢,就有人说大话了!”“裁剪”妹妹不紧不慢地说道。“嘿嘿,我看未必吧,再小的闪失,到了节骨眼上,还不得请我出马?”“放大镜”大姐得意地说……这时,主机发话了……
(2)眼看着一场争论要爆发,同学们,如果你是主机,你会说些什么呢?(讲讲每个修改工具的作用,各自有各自的长处即可)
篇8
绘画日记是我园幼儿喜欢且经常开展的一门课程,幼儿用自己的图式语言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生活、学习的独特感受。如何让绘画日记成为幼儿表述心灵的平台,让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幼儿独特的语言,熟知幼儿的心声,这是我园研究的工作重点。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孩子们从中逐渐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心中所想;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的良好习惯;思维空间逐步拓宽了。
关键词
绘画日记 再现 解读 表述 幼儿心灵
绘画日记是我园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幼儿通过图画把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感想记录下来。“绘画日记”这一课程,不仅启发了孩子的思维,拓宽了思路,而且让他们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心灵所想,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的良好习惯。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幼儿独特的语言,熟知幼儿的心声。
一、绘画日记,幼儿观察生活的再现
幼儿用纯真的心感受世界,体验快乐。他们为白云飘动而笑,为蚂蚁搬家而喜,为受伤的小鸟而忧,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还曾记得,一次户外活动时,因为天要下雨,有几个小朋友惊喜的发现成群结队的蚂蚁。“让我看看!”小朋友们一下围了过去,一个个都非常惊奇的关注着,一时间蚂蚁成了主角。我轻轻走过去,一眼就看到两大群密密麻麻的小蚂蚁,看到孩子们对蚂蚁关注的的热情,我的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这是多么好的认识和观察蚂蚁的机会呀!于是,我请大家观察一下:小蚂蚁在干吗呀?为什么他们都跑出来了?萱萱说:“可能小蚂蚁肚子饿了,在找东西吃。”成成说:“这两只小蚂蚁搬食物搬不动,在找好朋友帮忙。” 我说:“对啊,今天也许会下雨,小蚂蚁在搬家呢!”“ 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儿有小蚂蚁,好吗?”我提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在草丛中、花园里、角落中,孩子们开始蚂蚁大搜索。在寻找过程中,我启发幼儿从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到蚂蚁的生活习惯,以及搜集有关蚂蚁所以的一切,构思出“蚂蚁搬家” “蚂蚁是我的好朋友”的绘画日记主题。思源小朋友这样描述她的作品:八只可爱的蚂蚁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搬家。它们经过了草丛,经过了藤,还绕过了月季花丛,它们专心地搬运,不玩闹也不休息,齐心协力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家。
生活是幼儿经验来源的重要途径。绘画日记就是教幼儿学会“看”,学会观察;把周围生活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付于画面。那么绘画日记的主题就应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产生,并由此实现生成和深化,这样孩子的作品内容才会丰富多彩。
二、绘画日记,幼儿独特性语言的解读
幼儿的绘画语言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时超乎您的想象,让人难以直接从画面上难以感受与理解的。只有静下心来多多聆听孩子的画中话后,您会觉得趣味盎然,别有洞天。
在《风雨来了》活动中,我让孩子们把感受到的风雨情景画下来。妍玉小朋友作品的左下角画了几根类似于树杆的咖啡色线条,树杆上还有零星的几片叶子,而画面上画着许多半圆形,有些让人看不明白。于是,我就走过去问她:“妍玉,你画的这些漫天飘的半圆形是什么呀?”妍玉说:“这些半圆形都是小鸟。因为我在观察风和雨的时候,正好看到树上的小鸟在躲雨,大风一吹来鸟儿就飞起来了。”这一问,让我恍然大悟。俞菲小朋友作品中描绘的是美丽的公园,天空中有无数五颜六色的气球在飘动,地上的小草伴随风雨吹打过来的方向随意摆动,可以看出这样的感受来自于生活经验,考虑到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它利用了气球、小草等物体来表现风雨。但我看到她还在作品上画了一些黑色弯曲的线条,感觉有点奇怪。我问她:“菲菲,这些黑色弯曲的线条是什么呀?”她说:“这些线条就是表示风雨已经来了啊!”原来,她是想用黑色弯曲的线条来强调了自己所感受到的风雨。
三、绘画日记,孩子创作空间的展台
幼儿对生活越熟悉、越动情,创作的灵感和冲动就会越活跃、越强烈。绘画日记给了他们创作的空间,他们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
曾记得主题绘画活动《水果王国》,我启发幼儿想像:“如果你变成了水果,你会怎么样?水果王国里会发生什么事?他们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将童心、童趣从笔端表露出来。锦秋小朋友画的是:我乘着香蕉船来到水果王国,看见了西瓜国王,他穿着一件红色的大袍子,头上戴着一顶金光闪闪的皇冠,正坐在宝座上。火龙果丞相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书,旁边还有一位美丽的草莓公主,她蹲在水池边喂可爱的樱桃小鱼。
四、绘画日记,孩子表述心灵的平台
绘画日记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体现,内心世界的表达,孩子们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描绘自己的心灵日记。
有一次雨婷小朋友曾这样描述过她的一幅绘画日记《郊游》:“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去公园玩,我们三个人都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像三只美丽的花蝴蝶一样。我们一起放风筝,风筝飞得好高好高啊,玩累了,我们就坐在草地上休息,喝着饮料,聊着天……”从孩子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这是一幅多么悠闲、多么和谐、充满亲情之爱的作品。
篇9
一份难舍的情,让人总会吝啬地用那片情感枯叶,当作自己爱的书签,反复地放在失落情感的心得位置。当自己静静歇息时,总会心灵书籍的往日时间序列中;当自己放下心灵日记时,却不免会翻开书签不变的插入位置,会习惯有段永久怀恋的故事及时记下。想写,但笔端流出的浓墨,浸透着甜与苦、细润着疼与痛、刻写着梦与伤,常让你抖动的手,无法挥写一笔一字,痛定思疼,爱与温情却让无情的风卷走,余味不散,留下不堪回首往事,那逝去的爱,依然是自己永远无法拂去的记忆空间影像......
情感的书签,留在初恋情人的时光,那会如同朦胧夜色里的相遇,看不清的影像和生活太多,想象里的美妙情怀,总是用心灵去揣摩。在自己的视线里,对方如同水晶一样剔透,闪烁光芒四射。当你读着对方的心灵,如同双手捧着一泓溪水,舔着它会感受一抹甘甜,即使很小心翼翼地捧着,也生怕一个闪失,让那清泉从自己手窝里滑落,时刻惦着那份疼、那滴碎。
翻开的爱情首页,往往很多人不明白爱的遗失方向,那是因为彼此的过分用心在意,不懂得爱的真谛。那段爱,似捂紧着的沙,越想拥有,就会更加握紧,那曾有的爱如沙粒一般慢慢失落,过分在乎,就失落更快。当自己明白,爱需要给予对方翱翔的天空,需要给予自由的空间。当想让那份爱宽松一下,等自己将握紧爱的手松开时,爱的沙粒却撒落一地,再也无法完整回到手心,成为情感回忆中的粉色插页,留着爱的青涩,爱的懵懂,爱的甜蜜,爱的温馨......这份爱,只是爱的荷池中的蜻蜓点水,却留着荷泽香醇的味道。
有时情爱的书签,也会在爱的花朵缤纷绽放的季节落下。它会短如昙花,美丽柔弱,不宜相随相伴;它飞如桃花,粉扰袭人,醉如绯红幽怨;它寒冬抱梅,走过寒冷,倾情春天百花;它雅如水仙,水中光影,余香淡妆常梦;它贵如牡丹,雍容华丽,遥望抚媚无声;它如茶花坎坷,冬岁结蕾,赋予春天绽放......
不管爱的花开花落,不管爱的花期长短,不管爱的跋涉艰辛,但在爱的书签里,总会留下深爱的一品红写在记忆的深处,让自己那多情的书签,经常枕着那份柔情,悠然落进烟雨弥漫的梦幻山庄,梦着烟的浪漫,雨的飘逸,常会挽着心灵里的一品红走进桃花仙境,扑着世外桃源里的弥漫桃香,为那份爱去梦幻,为那份情去叹息,在那里拥抱桃花花瓣的袭人落魄的梦幻,让那份醉迷失一生无法忘怀。即使现实的爱已在身边唏嘘情话,但过去的烟雨却总会弄醒自己 ,桃花香色总让自己反复醉倒,常流连忘返在迷失岁月......
其实,拥有的不一定最美,遥远的也许会更美!梦想与现实其实本身就很遥远,再美的,也在于心灵的感受,美也在于不同的感受,每人对美感的认知不同,得出的美感会绝然不同。
快乐不在于守候,而在于欣赏。很美的东西,即使在身边,你不去懂得欣赏,那份美也荡然不存,很美的东西,即使不在身边,你懂得欣赏,那份美也常在心里。画风里,抽象派与印象派风格各异,同样存在美的画风,只在与你懂不懂得欣赏,其实生活里,人各有千秋,在于你可不可以读懂彼此的心。生活里一见钟情在于一种心灵的感应,那是瞬间的众里寻她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时回眸瞬间的认知,同样生活里也有天天朝夕相处,却同床异梦,甚至感慨彼此相处几十年不及别人一年,那是情感的疏远随着光阴让彼此越走越远,时间长短不代表认知深度,读不懂思想是时间沉淀的结果。
喜欢你,不求拥有,只求彼此快乐的心常在。欣赏你,哪怕只是秋天落下的一片枫叶,也会是很美的,那是来自于内心的心灵感受。
书签停留在曾经的爱河,会如同放出去的风筝......
当彼此深爱着时,那根轻线,将你如心的风筝摇曳,即使那线很脆细,却可以紧紧抓住爱的心律,控制着摆动的距离,驾驭着它飞出的方向,可以自如地掌控它的收放,随心自如收放风筝,永远在爱心的半径里翱翔......
当彼此的爱分裂,那根轻线,无法控制如心的风筝,太紧的缀着,绳索也会崩断;太松的放开,风筝也会栽倒。哪怕一个突然的狂风,可以将爱的连线挣脱,风筝会被肆意的风撕碎,坠落在连线爱心的半径弧度之外,遗落下永远的碎梦、痛苦和伤躯,再无法回到曾握着情爱的手心......
情感的书签里,常温习着红玫瑰花汁染色的页面,那是女人爱情里梦着的男人特别赏赐——男人对女人的最高奖赏就是给予女人一个幸福婚姻。
很多的现实生活,完成着一个个爱情双杠的精彩表演转身的后滚翻,从爱情的巅峰,落入爱情的坟墓;从围城的观众,走进围城的主角;从梦幻的浪漫,跨向生活的平淡;从美好的憧憬,到相夫教子琐碎。在这个婚姻的堡垒中,曾经的激情,不断演绎成一场家庭沉寂中的冷战,浪漫褪色的花瓣在时代的多彩中日益枯萎。
婚姻如烟花耀眼后的坠落,期望里,反复读着家庭枯燥单调生活的篇章,家庭成为男女浪漫的拖船;疲惫里,拽着男人内心压抑的沉默寡言,女人的念叨阻止了男人的倾诉;奋斗里,倦缩着男人心灵孤独的痛苦叹息,女人羡慕成功给男人无言的讽刺;责任里,落下不堪重负的心酸苦楚,女人的埋怨加深了沉重的心灵负担;坚强里,失落着一份被人疼爱的温情,女人理解成男人的冷漠;笑容里,深藏着一颗柔情失落后的脆弱崩溃,儿女的爱让女人忘了对男人的关怀;坎坷里,信心和意志被亲情的疏远击碎,女人不懂亲情给予的力量。
情感的深浅,不能完全用时间的陪伴来衡量,走过的爱,只有心灵泉水浇灌的多少,才是衡量爱的尺度。用心呵护的情感,会在爱的雨露滋润中,随着时间更加甜蜜;刺穿胸膛的情感,只会让爱更多的蜕变,在时间的推移中让爱消失。
拥有不代表快乐,失去不意味悲伤,只是自己需要从无法忘记的往事泪痕中,认真吸取、保持清醒、不断领悟,让自己明天的路走得更好,让自己的泪不因同样的伤痛而再流。
人生的风景,有不同的平凡与美丽,愿每个人在行进中,剪下更多的美好叶片装点自己,变得更加焕发生命的活力,更显光彩照人!
在情感的书签最后写着:如果说,婚姻是爱情的结果,是浪漫的终结,离婚则是家庭的总结,是快乐的成全。戚戚切切的情,真真切切的爱,留下也会是遗憾!当每个人从家庭冲突矛盾围城走出,得到痛苦释放后,让彼此成为一个快乐、轻松、更富激情的人。
篇10
一、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五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之泉,是孩子们作文的资源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及时地引导孩子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挖掘习作的素材,使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⒈观察事物,积累素材。周围的人和事物、四季的变化、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一节有趣的语文课等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如,某一天的美术课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还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玩弄着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于是我选出了大家公认最成功的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的样子、特点,再进行交流,然后让制作者介绍自己制作的准备和过程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孩子们对于不倒翁已经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他们都感到趣味盎然。
⒉博览群书,汲取营养。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及时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比如,《秋天的雨》一文文质兼美,很适合学生学习积累。我先引导学生认识练习中例句的特点:都是打比方的句子,然后提示学生,除了打比方的句子,课文中还有把事物当做人来写的句子、句式相同又连在一起的句子,这些语言都值得好好品味和积累,交代清楚以后,再让学生摘抄并背诵。
⒊走近生活,提取素材。我们要善于培养孩子们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留心生活,去发现美、挖掘美。春天,我会带领学生观赏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去郊外踏青,使他们有所发现;夏天,我让他们去欣赏初升的太阳、火红的晚霞、一河两岸的美景;秋天,带他们去欣赏丰收的田野和迷人的梨园景区……学生通过广泛地接触自然,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就会从中汲取大量的知识,这样,更多新鲜、生动、活泼的素材就涌入到孩子们的作文中来,他们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课堂得法,课外受益
⒈立足课堂,教给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阵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教《风筝》时,我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明确文中记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教给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的方法;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抓住“海面”、“海底”、“海水”、“海滩”、“海岛”,教给学生按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给学生按季节顺序叙述的方法;经常性的把写作方法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从而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写作知识,并通过引导、运用,逐渐形成能力。
⒉创设平台,引导乐说。阅读教学提倡读说写结合,只有敢说、乐说,才能为“写”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如教《花钟》一课,我先让学生发现,描写鲜花的开放可以运用不同的说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在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之后,我鼓励孩子们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开的情形,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我家阳台上的月季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院子里的栀子花穿上了洁白的纱裙,像天使降落到人间。”……孩子们不仅可以借用文中的好词句来描写花开,同时还有自己的创造,我想这正是创设平台、恰当引导的结果。
⒊把握时机,顺势而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动脑又动手,才会有创造。”课堂上我不仅让学生读、说,更把课堂小练笔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还是以《花钟》为例,我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第一段围绕各种鲜花在不同时间里绽放这一中心句详细描写了八九种花开的情形,我觉得对于指导孩子们按照总分的方法来写作有很好的引领作用,于是我以“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为题进行写作训练,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落实课堂练笔,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使他们心灵的感受和理性的解读通过语言文字充分地展示出来。
三、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前进的动力会更大,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因此,我想方设法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平台,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更高的习作热情。
⒈欣赏优美词、句、段。每一次批改学生的日记,我都会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文中的好句、好段,好词,并利用作文评讲课或是自习课让全班同学欣赏。对有创新、有个性的美词、妙句,充分肯定;对于学困生的习作更是格外关注,哪怕只有一两个好词,也会不遗余力的去鼓励、赞赏。让这些微不足道的妙语,激发出学生更多创意的火花。
⒉编辑作品集。班级墙报专门开辟了“小作家”专栏,将优秀日记、习作及时张贴,供同学们阅读欣赏;每期班级黑板报发表“我的名言”,把学生的优美句段展示给大家;把优秀习作汇编成集,取名《小荷才露尖尖角》,在班内交流学习;对于“班级优秀作家”,作文课上还要经常请他们交流自己写作、修改作文时的经过、感受,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利用校讯通、家长会让家长一起享受儿女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予孩子及时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