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范文
时间:2023-03-24 08:4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石潭记练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语文练习;小学语文;课堂练习
特级教师马芯兰说:“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的确,练习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的必由之路。它将客观知识和学生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达方式,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而精心设计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 它承担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和熏陶情感等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策略之一。
一、练习的层次性
一个教学班几十人,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练习,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练习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练习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练习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练习,培养语文能力。
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层弹性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1.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 ),有( ),还有( )。
2.公园里有各种好玩的玩具,有( ),有( ),还有( )。
3.( ),有( ),有( ),还有( )。
这样的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练习的创新性
设计练习要有远见,这个远见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等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如:学了《称象》课文后,可以让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比聪明,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又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课文的结尾可以续写,学习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想象续写结尾,写出自己的个性。 再如,教学《美丽的武夷山》一课,学习第三自然段时,穿插了句子模仿秀练习。学习了“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出示模仿练习题:这里的花真多呀,多得( )。这里的花真美呀,美得( )。这里的花真香呀,香得( )。促使学生拓展知识、发散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通过以上表达方式练习,学生不仅理解课文深入了,创造的品格也得到了有效的展现。
三、练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在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我先出示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图,然后分别出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再用“因为……所以……”来说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说完四种小动物后,我又让学生连起来说。最后学生用一大段话“……因为……所以……”把四种动物的脚印说了出来,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篇2
近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地方政府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大,各大高校布局的调整、校区及招生规模的扩大、后勤部门的社会化及互联网的大力普及,让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严峻考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必然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的大工程,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间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整合校内外相关安全管理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构建高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可以说,安全管理联防机制是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工作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一、高校安全管理联防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高校安全管理联防的内涵
“联防”,从字面意思看,有“联合,防范”的意思。我们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与校内外相关力量的联合及共同防范的运行机制,称为“安全管理联防机制”。安全管理联防机制需要联合多方力量,整合资源,提高安全工作成效。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联防涉及宣传、教育、管理、防控、处置等环节,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校内外的联防,也包括治安、消防、政保、交通等各项工作的联防,还有与校外相关单位的联防。
(二)高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安全管理联防机制的建立,是解决高校内外部安全稳定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是开放性的生活、工作区域,人员较为集中。校园中活动的人员,除了师生外,还有店铺、食堂、工地、周边居民等外来人员。对高校这样一个人员集中、复杂的活动区域,单靠高校保卫部门远远不够,所以可以借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单位,通过联防,解决高校安全管理无执法权的问题。同时,弥补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力量不足、处置不够专业等缺陷,及时化解校园矛盾、纠纷,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和灾害,确保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良好,公共安全保障有力,校园安全稳定。
其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可以促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创新,是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如若一味地通过课堂、课本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联防单位通过与高校共建,主动走进校园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发动学生关注、扩大安全工作宣传面,利用警营开放日等机会,让高校师生有机会走进联防单位。此外,联防单位也要为高校学生提供安全教育基地和阵地。这些联防新举措,给校园安全工作增加了创新性内容,起到促进高校改进安全教育管理形式的作用。
二、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要树立“大安全保卫”的校园安全理念,做到安全工作部门内部的良好配合,实现与校内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做好与校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在三个层面上全面、有效地开展安全管理联防工作。
(一)建立健全高校安全工作部门队伍,打好安全管理联防工作基础
安全工作队伍的建立和健全,是做好安全管理联防工作的基础。首先,抓好安全工作部门内部的保卫组织和保卫队伍建设,使内部机构完善、队伍充实、分工明确,有利于开展校内及校外各项联防工作。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加强部门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安保干部队伍、保安队伍、学生护校队、学生治安保卫委员会、学生治安服务队、义务消防队、信息员队伍等群防群治组织和队伍,鼓励学校师生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联防工作中,由点带面,示范带动,营造学校安全氛围,拓展学校安全工作群防群治,形成安全防范工作的人民防线,促动师生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形成安全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进而参与到公共安全的管理中。
(二)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的沟通及配合,搭建校内安全管理联防机制
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也涉及校内各个部门,需要取得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理解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开展联防工作。全校各教学、教辅、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达成共识,促进安全工作的协调开展。例如,院(系)担负教学工作,具体负责院(系)的学生的日常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结合本院(系)教学及各种活动进行安全教育,保障学生安全;党委宣传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要做好师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师生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自觉性,加强校园安全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业安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要做好对学生的防盗、防火、防?暮桶踩?用电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保障宿舍安全;校医院要做好卫生安全教育,普及防艾滋、防非典、防禽流感、防中毒、急救等专项知识;信息网络中心要做到安全工作网站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协助开通安全工作群和安全工作微博,与教师、学生互动沟通,及时解决师生关于安全方面的诉求与问题;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发挥预防与治疗结合的功能,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部门也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安全教育,如财务处可以进行银行卡安全使用教育。总之,要形成全校各院(系)、部门、师生员工重视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真正使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加强与校外相关部门的沟通及共建,建立校外安全管理联防机制
加强学校与所在地派出所、公检法及教育局的沟通联系,如在校内设立派出所、法官工作室、法制副校长,与检察院共建等措施,与校外相关单位建立安全管理联防机制。
1.校地联防。学校应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与周边村委、派出所、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等组建联防稽查队,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交通疏导、校车管理、食品安全、娱乐场所、网吧、学生租住的出租屋的管理,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的违法犯罪行为,清理非法办学机构。学校安保队伍与村居治安联防队员共同巡逻,加强学校及周边的治安防控,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实施重点巡防。
2.校警?防。发挥公安机关在安全防范工作中的震慑作用和有力侦查案件的优势,派出所入住高校,建立“校警联防机制”,即公安机关将学校纳入辖区内重点单位,对学校提供24小时的安保联防,并明确学校安保队伍同派出所人员联合防范责任,对校园内及周边的治安进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生突发事件时,由具有执法权的派出所人员以双重身份介入事件中解决学校安保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行校警共同办公等新形势。例如,外来势力在学校周边从事违法活动或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活动时,学校安保人员无权对相关人员及实践进行处理时,派出所人员要能第一时间到学校或周边进行妥善处理;定期邀请公安机关人员来校开展安全讲座。
3.校检联防。成立法制学校,充分发挥高校法制副校长作用,对学校的普法工作做出年度工作安排,开展“法制进校园”等活动,利用每年12?4的法制宣传日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检校共建活动,推进高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设立“法官工作室”,对师生起普法和调解的作用,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4.学校与地方消防大队、禁毒支队、武警等相关部门共建。利用地方部门的力量,开展共建活动,设立教育基地,更有实效性、延续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例如,邀请消防支队到校开展师生消防演练及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利用11?9消防宣传日等契机,编制节目到部队慰问,深入共建部门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以带领学生到禁毒基地参观、邀请缉毒专家入校开展防范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遵守法纪,远离。要求武警部队入校协助开展反恐怖防范演练、国防安全教育等工作。
篇3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练习;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如何设计课堂练习?从一些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教师设计的练习,或随意,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无具体的训练要求;或机械,死搬教材练习的现象仍不少见;或盲目,撩深挖浅,让学生无法下手真正落实双基;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合理设计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1.课堂练习设计应具有针对性
素质教育要求,练习设计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要目的明确,紧扣教学要求。为了让学生熟悉操作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我们再去设计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四年级上册《第10课画龙点睛写标题》的课堂练习中我设计了四个小练习,第一个练习:你能将这个艺术字移到图片上吗?学生一开始马上就去移动艺术字,可是我已经设置成镶嵌式的,你必须先更改艺术字的环绕方式,再将艺术字移动到图片上,于是让学生再次练习设置艺术字的环绕方式。第二个练习:将这些艺术字从小到大排列,针对移动艺术字来设置的。第三个练习:将艺术字变成合适的大小,是让学生明白如何调节艺术字大小来适合图片或文章的大小。第四个练习是将你的名字用不同的三种艺术字形式展示,让学生练习插入艺术字。这个练习设计主要是先从每一小块的设置出发,然后到插入艺术字又变成结合前面所有内容的综合练习。这样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艺术字的一些简单的设置。
2.课堂练习设计应具有实用性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师只有把教材和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实用性。如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9课小小通讯录》中要求学生能通过菜单方式制作一个二维表格的通讯录。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的通讯录使用不多,接触也不多,制作起来比较陌生。于是我将通讯录改成了课程表,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课程表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使用中占了很大的比率。学生对课程表的内容比较熟悉,在制作过程中探讨起来更加直观方便。
二、有效落实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如何实施,实施过程成功与否是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关键。
1.课堂练习实施需明确目标
有这样一个例子: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屏保专家的向导边探索边制作一个简单的屏保。教师的出发点是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究完成练习,但在练习中,我却发现有些学生练习得漫无目的,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教师示范教学时,又有部分学生不管不顾,仍然做着自己未完成的练习。显然,这种老师上老师,学生做学生的课堂练习是无效的。
2.课堂练习实施需及时反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练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时,学生在听课时感觉很简单会操作,但一做起练习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像插入一个6行7列的表格,看似很简单,点击“表格――插入――表格”再输入行数和列数。可就是有部分学生没有记清操作步骤,要么点击“插入――图片”时找不到表格,要么是输入的行数和列数错误,忘了什么是行什么是列。所以要对课堂练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进行广播演示,从中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有了这样有效的反馈正是为了实施有效的教学,重视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能够使我们的课堂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1.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
在课堂上老师时常对课堂练习进行广播示范,让学生上来当当小老师,有一个展示的机会。并能够得到老师的一些奖励,如个人得到大苹果,小组加分等。小学生之间也有竞争意识,如你得到几个苹果了,我有几个。为了得到更多的苹果,他们就会更认真地完成课堂练习。为了完成课堂练习,必须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记住教师所传授的新知识和注意点,从而很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听课注意力。
2.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提高跟教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节课40分钟,如何在一节课中设计出有效的课堂练习,这跟老师的自身素质和他平时的认真工作是分不开的。为了能设计出有效的课堂练习,首先这位教师要做足课前准备:仔细钻研教材,准备练习素材等。在设计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而它们就促使了教师去翻阅一些书籍或上网查询资料,久而久之就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3.有助于师生交流
篇4
关键词 消防联动系统施工;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网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100-02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运用一种或多种信息技术(比如PPT、Flash、视频制作软件以及网站制作软件等)对授课内容进行设计,在课堂上借助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对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由于很多大型设备和工具无法直接搬入教室,以及此类设备造价高、种类多、更新快。在这种条件的制约下,只能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造传统教学,设计形式多、种类全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其具有更强的时代性,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
1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消防联动系统施工课程是职业学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通常开设在第三学年,授课对象是二年级设备安装学生。此前学生学习了消防联动系统概述与施工程序,其对专业学习有较高的热情。本课例设计内容节选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消防联动系统施工》单元5“自动执行灭火系统及设备”。教学目标包括:
1)知识目标:认识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自动气体灭火系统等常用自动灭火系统;
2)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各式自动灭火系统的组成、常用设备的作用,以及与消防电气设备的联动关系;
3)情感目标:培训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标立足于学生分辨各式自动灭火系统及设备的能力训练,培养其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是各式自动灭火系统的组成,以及常用设备的作用;难点是各式自动灭火系统和设备与消防电气设备的联动关系。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课题制作小组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够用原则将教学单元内容制作成“自动灭火系统及设备”专题网站。
2 专题网站创作思路
本课例在教学中针对大纲要求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架设课程学习网站,化抽象为直观,降低思维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按照行业规范实施评价,提高认识的准确性。教学环节紧扣专业岗位知识能力,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联系实际,提供海量图、音、视频、动画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专题网站制作成品属动态网页式网络课件,需架设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或者安装有IIS 5.0以上组件的Windows XP系统上才能运行,请启动Internet信息服务,在默认网站中新建虚拟目录xfldxt,指向本软件xfldxt文件夹,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xfldxt/index.asp”即可运行本软件。电脑需预先安装Flash网页插件。网站由首页(新闻)、教学内容、常见设备、视频资源、学习资源、单元练习、交流平台和课后拓展栏目构成。界面布局合理、导航清晰、色调统一、富有创意。围绕“理论—技能—实践—互动”这四大步骤进行提升。
3 专题网站特色介绍
课程引入 采用首页新闻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配以感官冲击的图片和音效,将学生引入到火灾发生现场,调动其学习兴趣。教师设问:“当有火灾隐患和事故发生时,如何最有效地降低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场火灾当燃烧发展到了熊熊烈火的时候,消防灭火的效果已经是很低了。”“只有在火灾发生初期,通过火灾自动灭火系统及设备发出声响报警信号和采取初期灭火措施,尽可能将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消防系统的设计关键。”这样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程内容上。
教学内容 围绕正常的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内容为“课题1:室内消火栓水灭火系统”“课题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课题3:自动其他灭火系统”。采用模块式教学策略,每个部分都放置该课程对应的PPT,教师可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常见设备 提供单元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分为探测器、报警器、控制器、电动防火门、排烟装置、照明及疏散装置。分类详细,图文清晰,加深学生对各系统联动设备的认识,配合后续课程的实训教学有着铺垫作用。
视频资源、学习资源 提供单元所需要的建筑消防相关视频、火灾案例以及消防动漫、消防联动系统相关规范,以及自主开发的各式灭火系统仿真查询系统,让学生自行观看和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根据大家观看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起到很好的助学作用。
单元练习 学生完成学习后,知识技能到底掌握如何?这还需要检验。因此为学生设计单元电子自测题,供学生课后自我检验学习成果,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进行检验。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优秀者进行表扬,对不足者指出问题所在并进行鼓励。
交流平台 根据理论和技能的知识点,分为消防常识、消防设备、课程练习、课程交流、消防动画等5个板块,方便师生、生生间交流学习。“bbs交流平台”提高了师生交互的平台,让学生学会使用交流平台进行互动。
课后拓展 该栏目为学生收集罗列若干个建筑消防相关网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结论
综上所述,专题平台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体系结构合理,逻辑结构清晰,有着很强的互动性。自主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库,拓展了课程教学的空间。资源库包括消防常见设备图片、消防视频资源、查询网页、仿真对照、标准规范、若干拓展网站、自测题、标准安装图集、若干套建筑消防CAD系统图等,让信息化手段辅助整个教学。本网络课程经过两届建筑设备中职生教学使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广西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杨满福,林雯.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小军,杨满福,林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课例的设计与开发:以网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08-112.
篇5
【关键词】情景再现 动手操作 合理练习 拓展延伸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一、准确定位练习题的设计意图与特点
“用数学”练习题的编排,是对例题的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有一定的编排意图和训练要求,它既有对数学学习结果的预期目的,也有对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状况的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小学低段数学练习题注重了练习题的多样化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科书上经常呈现生活中小朋友熟悉而又可爱的小动物,比如有小白兔、小灰兔、小猴子等动物在活动中的情景。在这些情景中,又多以“找朋友”、“玩小棒”等活动和趣味游戏来呈现,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乐,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50页练习十一的1、2题都用了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第1题中除数是7、8、9,而第2题中则商是7、8、9,且1题把练的背景放在小猴子爬梯摘桃,2题是小兔过河采蘑菇的童话背景中,使学生将计算和小猴爬梯摘桃、小兔过河采蘑菇的活动练习在一起,将枯燥的计算变得轻松、活泼有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设计意图与特点,在练习时,才可以充分驾驭教材,采用人人参与的方式,提高练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精心选择习题使用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一排小朋友排着队伍从几棵大树旁经过,只有部分小朋友在图中出现,其中一位小朋友说:“我前面有3位同学,后面有8位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位同学?”有的学生算出3+8=11。为了让学生理解题意,可以现场表演。先让4人站在一排,请从左数排在第4位的小朋友模仿题目中小朋友说的话:“我前面有3位同学。”接着又说:“我后面有8位同学。”师:“你们说应该上来几位呀?”生:“8位。”师:“为什么?”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答道:“因为他后面有8位同学,不包括他自己。”通过演示,不仅使学生明白了排队问题的特点,而且使问题简化、直观、易懂,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类问题还可以进行改编,如“一排小朋友排着队伍从几棵大树旁经过,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5位,从后往前数她排在第9位,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根据前边的情境创设和对信息的处理,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策略。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有一些1元、2元、5元的钱币,从中选择若干张组成10元钱,有多少种方法?”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通过模拟人民币独立操作,得出方法。再将学生的汇报板书,问:“还有其它方法吗?”检查时就会发现有重复。“怎样才能不重复而又不遗漏呢?”有同学提议:“可以先用一种钱来组,再用二种钱来组,最后用三种钱来组。”学生们进行第二次操作,得到了下面几种方法:①只用一种钱: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②用二种钱:8张1元和1张2元;6张1元和2张2元;4张1元和3张2元;2张1元和4张2元;5张1元和1张5元。③三种钱都用:1张5元,1张2元和3张1元;1张5元,2张2元和1张1元。所以一共有3+5+2=10(种)方法。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第一次操作没有讲究策略,是无序操作,乱而重复。正因如此,学生想到了有序操作,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合理分类的数学思维能力。
3.合理安排练习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教师必须合理安排练习题的时间、密度,使每个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机会,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适当加大练习密度,适时引导、提示与点拨,既做到关注差异,又面向全体。
篇6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为长三角经济提升、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新的机遇。长三角地区加大联手合作力度,实现与上海机遇共抓、主题共演、活动共办、成果共享,共同搭建利用世博,推动世博的平台,将进一步扩大世博经济效应,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世博会给长三角带来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世博会带来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010年上海世博会,据专家预测约有7000多万人次海内外参观者,相当于上海常住人口的3.5倍,规模将为历届世博会最大。世博会的建设吸引了巨大的资金投入,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原先估计,主体工程建设需180亿元人民币,运营支出106.8亿人民币,整个上海对世博配套投资高达3000亿左右。另外,国外参展国所建的场馆也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投入。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必将是一次带来技术信息上的大盛会,将集成当今世界上一批最先进的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新的设计、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从历史上看,世博会往往都是创新产品与创新技术向全球推广的有利平台,工业时代创新产品的诞生几乎都是和世博会紧密相连的。从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电话、留声机、感光胶片,从电的发明到电动机、电视机、通讯产品等等,都是通过世博会的展出而推向全世界的。
(二)从历史经验看,世博会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效应
从历史上看,世博会的召开确实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功的世博会能够为举办城市与区域带来就业促进、技术推动及整合资源等效应。1970 年大阪世博会促进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经济带的兴起,1992 年塞维利亚世博会发展了西班牙南部落后地区,2000 年汉诺威世博会带动了下萨克森州经济复兴。以1985 年筑波世博会为例,其对日本GDP 的贡献量为6670 亿日元,占当年日本GDP 的0.2%,所产生的 “乘数效应”显著带动了日本全国经济的增长。
世博会基本上是城市的世博会,而举办城市总是有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腹地区域作为支撑。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六大城市群的不少城市都举办过世博会,这些城市群为世博会的举办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同时,世博会的举办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促进了城市群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三)上海世博会将从纵深影响长三角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根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测算,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世博会的发展对一般服务业、商业和贸易、金融和房地产等服务产业的产值促进作用和就业创造作用最大;同时,服务业也是“世博效应”较容易传递到世博会举办地周边地区的业态。
1.对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影响。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有约7000多万人次海内外参观者,是历届世博会规模最大的一次。如此庞大的参观人数,将急剧增加对酒店、饭店、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提出较高的要求。对此,上海是希望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区域交通网络,将参观人流分流长三角其它城市。为此,近年来江浙沪三地区域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从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沪崇苏越江通道工程等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落成,将使江苏、浙江、上海一体化进程加快,推动三地人流、资金、信息流的互动发展。
2.旅游业最为受益。上海世博会将历时半年,包含了“五一”、“十一”两个长假和20余个双休日,这将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较充足的旅游时间。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集中有15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处国家级度假区以及数十个大型主题公园。根据预测,上海世博会将有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其中有35%会顺道去周边一游。所以,长三角地区加强旅游合作,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共同接受巨大人流带来的资金流和信息流。
3.住宿、餐饮等服务业也将受益。鉴于世博会期间客流的短暂性,上海不宜单独为举办世博会建造更多的酒店宾馆,而大部分超出上海接待能力的游客届时将通过长三角异地住宿来解决。按7000万人次的客流量计算,上海市2010年的宾馆床位可能缺口在20万左右。随着长三角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3小时交通圈的形成,距上海300公里左右范围的苏州、无锡、杭州、嘉兴等城市的酒店宾馆资源完全可以为世博会分担一部分接待压力。
(四)上海世博会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一个向全球展示的机会
上海世博会共安排企业馆16个,其中10个为中国企业馆,6个为外国企业馆。上海世博会上为企业展示提供了平台,将有中石油、中国船舶、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人保等多家国有企业参与外,民营企业联合管的设立也将为民营企业提供展示的平台,目前已有复星集团、阿里巴巴、红星美凯龙、大连万达、民生银行、苏宁电器、管线定位仪、美特斯邦威、易居中国、华谊兄弟、新光集团等10家企业为“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参展企业,其中有6家为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据悉还有德力西、奥康等其他一些长三角企业也正在积极洽谈中,都期望能参与到世博会中来。
二、长三角地区联手打造世博平台的分析
1.设立了联络协调机构。长三角各地设立了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领导小组和组委会办公室。2007年开始,各省都与上海世博办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各省市都设立了各省参与2010年世博会的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由省内相关厅局参与。并在省内各地市也成立了由副市长担当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从省到市较为完善的层次较高、配备较为完全的组织、联络体系。并在各省商务厅(省外经贸厅)里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相关联络和有关活动的组织工作。联络协调机构的建立,为长三角对接世博,提供了官方式的合作交流平台。
2.建立了协调会议制度。为了使长三角15个城市更全面地参与世博,长三角15个城市都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并建立了协调会议制度。至2009年8月底,长三角参与世博工作会议已召开了2次,会议通常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江苏省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领导小组、浙江省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共同召开,长三角15个城市政府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等参与。协调会将全面探讨长三角城市在展示、文化活动、城市最佳实践区、“友谊日”活动、论坛、新闻宣传周、票务推广、园区商业、市场开发、订房、“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等各方面工作。
3.搭建了旅游一体化平台。自2003年开始,长三角城市就开始着手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努力建立“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树立“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整体品牌。经过多年的协作,“无障碍”的目标基本达成。各城市、旅游景区已基本取消旅游壁垒和进入障碍。合作城市之间,已取消国内旅游“地陪制”;旅游车进出景区将不再限制;导游证跨省互认;旅行社在其他城市可开办分支机构,跨城市连锁经营的企业集团或联合体也正在形成。为迎接世博会,沪、苏、浙三地旅游局共同策划推出的这55条精品旅游线路,包括都市风情游、乡村休闲游、美食购物游、会奖游、邮轮游、古镇游、民俗游、体育文化游、历史建筑游、修学游等各类产品,游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主题深度体验。
4.推动了区域交通平台建设。近年来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快速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合作成果最为显著。一方面是公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铁路交通的提速,如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江口苏通跨江大桥等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长三角杭州湾城市到上海的公路距离。铁路提速,随着时速达到200公里至25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的大量开行,从上海到长三角各大城市,行程已大多在2个小时内,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等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基本实现“列车公交化”。另一方面是交通上逐步排除体制障碍,加速交通便捷化。上海与无锡、常熟等地已实行交通一卡通,苏嘉杭高速公路江苏与浙江交界处的收费站实行合并管理等等。为了能充分发挥网络交通优势,推动长三角与世博会的互动发展,不少大型的区域网络交通建设都努力赶在世博前完工,为世博会服务。
三、完善联动平台,进一步扩大世博经济效应的对策分析
1.充分发挥现有的政府平台作用,深化协调与沟通。随着世博会的临近,长三角各省的世博会领导小组以及小组办公室等政府协调机构,应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一是要充实各地工作人员的配备,并对工作人员也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应对国际化大展会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二是要加强调研,认真梳理本地区各地能对接世博会的亮点和着手点,加快与世博有关项目的对接。三是加强长三角各地的沟通与合作,交流沟通信息,互相学习,共同做好参博的各项工作。
2.加强宣传,提高机遇意识。从现在开始就应逐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广大干部和群众都能充分认识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经济带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要提高企业家的机遇意识,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世博会,扩大世博民营企业馆的积极效应,提高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全球知名度,加快长三角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3.联动发展,寻求长三角产业发展机遇。通过上海世博会,将提高全球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圈的认知度。世博会的会展经济效应和城市建设效应将为长三角提升产业层次带来良好机遇,特别是第三产业中金融、旅游、交通、航运、餐饮、广告、电信、宾馆、运输、装饰等行业的发展机遇更多。长三角地区应错位发展,积极推进与上海产业联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实习基地;实习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38-03
机械专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行业内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具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同时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机械制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机械专业应坚持“立足地方经济、依托机械行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与地方机械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办学,进行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办学思想,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之一。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各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改委、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制定了《促进就业规划(2012―2015年)》的文件就指出:要加强就业服务和援助计划,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职业培训。可见,加强和建设好校外实习基地,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初步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人才培养教学体制的原因,还有社会用人单位的原因共同构成的。首先,本科毕业生择业意愿、心理期望与市场所能提供的待遇反差较大。大部分学生希望从学校一毕业就能找高薪金、高待遇的工作,而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尤其不愿去低工资、条件差的地区和企业工作。其次,学生就业能力与招聘岗位要求的距离相差大。学校偏重于理论教学,不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教学和培养,学生专业不够精通、技术缺乏等。很多学校不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致使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产生怀疑。再次,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培养培训学生。因此,有必要借助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过程,对学生的就业思想进行合适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实习中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才能使用人单位愿意接受学校合格的应用型应届毕业生。
二、校企联合办学校外实践基地对培养应用型机械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应用型机械类专业的校外实习在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机械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校通过联合办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培养学生实践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外实习基地能接受学校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完成各阶段的考核,直至顶岗实习,才能让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学生在基地通过顶岗实习,才能体会到工作的辛劳,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优良传统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基地的实践教学环节,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
2.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工作习惯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为了在社会上生存,其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一般比学校高,学生通过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基础知识,根据生产图纸、设备说明等,联系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并在学校实习老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踏实、安心地完成实习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3.校外实习基地是重要的思想改造育人基地。学生在参加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及早地熟悉社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期望值,使自己心理期望与市场接近或一致。指导老师应合理地跟进,以企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替学生分析把脉,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毕业后成功走入社会做好铺垫。
4.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校教师实践业务水平、推动科研发展的重要场所。通过校外基地的实习,使得学校教师能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线的生产员工增进了解,共同学习,提高了创新能力,丰富了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根据企业的需求,促使学校适当地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通过在企业一线的经历,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研制新项目,推动校企双方“产、学、研”的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5.校外实习基地是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在联合办学模式下,企业将有意向招聘的学生集中实习、集中培训与考核,将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学生正式招聘为企业员工。在这种模式,可以做到实习岗位目的明确,实习培训计划详细,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实现了学校、企业互惠互利。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双赢的局面。
三、加强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途径
1.建立合适的校企合作平台。在我国工业化建设中,需要大量应用型的机械专业人才,特别是需要大量的能满足服务地方经济、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机械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实践过程,结合扎实的理论指导,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学校在选择联合办学企业时,应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和支柱产业,选择机械类专业的行业龙头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加强人才模式的革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企业选拔出的学生进合培养阶段时,应有针对性地开设企业的文化、历史、岗位规章制定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企业归属感。
2.改进学校就业指导方式,提高实习就业成功几率。很多机械类企业到学校招聘,由于学生对企业的期望值较高,与企业的工作环境、就业待遇相差太大,致使学生主动放弃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只在学生毕业即将就业的大四第一学期才开始,而是应该从大一开始进行就业指导,从学生进校时就要着手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聘请实习单位人力资源、用人部门的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为学生作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机械专业背景、相关企业的现状、行业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机械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学校的老师为学生讲解在大学应该如何树立学习目标,讲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学校方法。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校友为学生讲解相关职岗位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体会。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意识,使他们对工作保持正确的、良好的心态,坦然地面对实习工作。学生在找实习单位及就业岗位时,能减少与单位的磨合难度,在实习单位踏实、安心地实习,主动地融入实习单位的团队中,而实习单位也愿意与这类学生签署就业协议。
3.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为增进校企双方的了解和交流,改善和发现实习中的问题,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实习检查、校企合作开展科研等机会,院系领导应常到实习基地,感谢基地对学生实习工作的支持,同时深入学生和培训教师之间,与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及学生等进行座谈交流等活动,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的意见,发现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实习困难和疑惑,从而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带队实习的老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4.建立健全一套良好高效的实习基地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校企双方都应高度重视,应成立机构简单的实习管理工作小组。建立一套良好、高效的校外实习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是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保障。管理机构成员应职责明确,双方都有专人负责学生实习的安排,根据实际合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基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基地同时要进行学生实习实训考核制定,使实习合格的学生能直接被招聘为企业的员工。
5.实现双方互惠互利,提高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学校应将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形式,深化校企合作。学校要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中心,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大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培养。由于目的明确,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了企业的实践操作的培训,企业在实习期间,也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考查,学生在企业也深入一线,提高了技术的应用能力,了解了企业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双方通过实习的相互了解,使得企业能从实习的学生中选拔出合适的员工,缩短学生与企业的工作磨合期,企业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
6.建设校企双方共建的实习师资队伍,制定详细的学生实习计划。校企双方应共同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良好经验的、稳定的实习师资队伍,保证校外基地实习的质量。机械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长,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师,既要教会学生看懂各类机械图纸,还应教会学生工作学习的方法。基地与学校联合制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计划,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协调好学校的理论教学计划,延长学生在基地的实践时间。实习时可采用理论培训后再进行顶岗实习、轮岗操作的形式,做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建立校企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国外教师普遍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大多在工厂或企业一线工作过,因此,其实践经验有助于其理论教学。相对而言,国内的青年教师则大多直接从高校硕士博士毕业走向高校教师岗位,上学阶段虽然有过实践动手环节,但是缺少在工厂或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与产品设计经验。因此,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深入企业,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拓宽专业视野,才能适应新的高等教育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实习基地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实践平台,促进了教师与工程师的技术交流。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学研合作,学校、企业可以通过科研项目,共建科研团队,就能提高双方的科研力量。
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工作对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可实现教学学习与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相对接,才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好的、适合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2]杨洪,郅军锐,金道超.本科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与管理[J].黑龙江教育,2011,(11).
[3]雷敏娟.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篇8
Abstract: In the paper,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maintenance costs of the traditional layered paving process and t layered continuous paving is analyzed. The cost of preventive maintenance and disease treat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is calculated, and it is further concluded that the layered continuous paving technique can reduce the maintenance cost in maintenance phase.
关键词:分层连续摊铺;养护;经济效益
Key words: layered continuous paving;maintenance;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U41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161-02
0 引言
公路养护成本是为使公路使用性能保持在预定水平而进行的日常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工作所需的费用。公路养护一般分为预防性养护和维修性养护。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的有计划、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的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次下降40%,而养护成本要增加2-3倍。维修性养护一般是修补路面的局部损坏或对某些特定病害进行养护作业,适用于路面已经发生局部性结构损坏,但还没有波及全局的情况,是一种事后、被动的养护方式,治标不治本,各种局部病害累积起来将引起整个路面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昂贵的大修费用。传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技术是先摊铺一层,养护7d后再摊铺一层,而连续摊铺是一起摊铺两层,再养护7天,这样可以缩短工期,而且由于其施工的特点,后期病害也会减少,养护费用也会下降。
1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两种施工工艺对比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可以采用传统分层摊铺工艺和分层连续摊铺两种施工工艺。两种不同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图见图1、图2。分层连续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一个日作业段1d摊铺一层,养护7天,常规工艺至少需要16天才能交工验收,而连续摊铺一个日作业段1d摊铺两层,养护7天,只需8天即可完成一个日作业段内,与常规工艺相比,至少缩短8天时间,大大缩短工期,能够确保在合同期段内完成建设单位下达的建设指令。
2 病害的处治方法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和超载车辆的增加,很多半刚性基层在设计年限内出现一定的破坏,如:裂缝、龟裂、唧泥、网裂等现象,有的甚至在通车第二年就出现一定的破坏,使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维修幅度提高从而增加养护费用。目前,国内对道路的养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案:①修复老路面。即针对路面产生的轻度裂缝、坑槽、脱落等局部的损坏,主要的修复方法有裂缝填缝、局部开挖修复等;②处治老路面及加铺罩面。此类修复方案主要是针对诸如路面表面平整度不足、路面抗滑能力不满足要求及连续的轻微破损等功能性病害。③铣刨部分厚度老路面及加铺罩面层。在桥梁、隧道或标高收到限制的其他路段,需要先对老路进行部分厚度铣刨,再进行加铺沥青面层;④处治老路基基层及加铺沥青面层(或面层再生)。老路面面层发生结构性损坏,将老路面面层过挖出后对基层进行相应的处治,再加铺沥青面层或进行面层再生。⑤再生老路基基层及加铺沥青面层(或面层再生)。老路基基层发生机构性损坏时,需将其基层挖出再生,再加铺沥青面层或进行面层再生。
3 维修方法及费用标准
对于长期使用状况下养护所需费用的对比,主要是针对由基层引起的病害所耗费的费用。由基层引起的病害主要包括基层反射裂缝引起的路面开裂、基层冲刷产生唧泥以及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面层结构性辙槽。表1为由基层病害引起的路面损坏的维修方法。
通过对当地及其他地区各级公路维修费用的调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了某地区一级公路(路面宽度按15米考虑)每公里在不同维修等级下的大致费用,见表2。
3.1 使用年限的确定 道路的使用是一个过程,维修的次数和维修力度与使用年限有关。在相同的使用年限中,为维持路面的正常使用,不同方案的维修次数和力度是有差异的。所以维修费用与初期增加投资的差值与道路的使用年限有关,考虑道路的正常使用年限,在计算中使用年限确定为5年、10年、15年、20年。
3.2 使用年限内两种施工工艺维修频率 根据与该地区工程性质相似道路使用的使用情况,预估使用年限内两种施工工艺情况下路面维修的频率及次数,分别见表3、4、5、6、7。
因此,在使用年限内原有施工工艺条件下,各等级维修次数为:小修14次,中修3次,大修3次。
采用分层连续摊铺施工工艺,基层强度增加,承载能力提高;上下基层层间粘结增强,两层相互之间的反射裂缝减少,从而减少面层裂缝,进而降低水损害。因此,根据对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基层承载能力提高的计算以及面层裂缝减少情况的预估,可以认为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基层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的情况能够维持在10年左右。
在开始的10年内,基层工作状态良好,路面在正常的交通荷载下出现结构性破坏的可能性比较小,其病害多大属于表面破损,路面不会出现结构性破坏,在此期间,只要对路面进行日常养护剂定期的维修就可以保证正常的使用,维修方式以小修或中修为主,不会涉及到大修。在道路使用10年之后,采用新工艺施工的基层开始出现承载力下降,路面结构性损坏开始出现,需要采取大修措施才能够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但是由于新工艺条件下,基层性能高于原有工艺施工时的性能,大修的频率也可降低。
在使用年限内采用新工艺,维修次数为:小修14次,中修5次,大修1次。
3.3 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养护费用的对比 根据前面确定的维修等级每公里的养护费用以及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路面不同维修方式下维修频率,分别计算两种施工工艺下,道路养护费用的差异。
从表8、图3可以看出,不考虑初期道路建设成本的差异,在道路使用的前5年内,采用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养护费用是相同的,在5年之后,采用传统施工工艺修筑的道路养护费用开始大于连续分层施工修筑的道路所需的养护费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在道路的设计使用年限20年内,仅用于道路养护的费用,采用连续分层施工的道路便可节省近130万元。
4 结论
根据对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修筑基层养护费用的经济性分析,可以知道,采用连续分层施工工艺修筑基层在后期的使用养护过程中能到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军.厚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层连续施工技术研究[D]. 长安大学,2015.
篇9
[关键词]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b)-0077-04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而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占9%~16%,有文献报道3%~10%行胆囊切除的患者存在胆总管结石[1]。对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例的治疗,有传统外科手术方式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内镜)的微创手术方式。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例共计283例,实施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的病例共计212例,其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78例(A组),而应用LC联合十二指肠镜(EST)治疗134例。为了比较两组微创手术方式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笔者随机筛选了同期79例接受LC联合EST治疗的病例设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病例微创手术的优缺点、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技巧的要求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对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病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探查(LC+LCBDE)手术治疗78例为A组,随机选择我院同时期应用LC联合十二指肠镜(LC+EST)手术治疗病例79例为B组,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有胆绞痛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肝功能有异常表现,经腹部彩超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仅有75%病例经彩超提示伴胆总管结石,其他均经螺旋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或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检查明确胆总管内径、结石直径、数目及肝内胆管情况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行微创手术治疗,并选择治疗方式。
1.2.1 A组 本组共78例,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常规四孔法,患者取头高脚低位约30°,用分离钳及电凝钩等解剖游离Calot三角,离断胆囊动脉,并在距胆总管0.8 cm处离断胆囊管,用电凝钩常规剥离胆囊至胆囊底部,完成胆囊切除术。暴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在胆总管与肝总管交汇处用胆管切开刀或细电凝钩在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胆总管长0.8~1.5 cm,如结石位于视野附近,可用弯钳直接取出;如结石离切口较远,配合用胆道镜探查取石。取石完毕后,经胆道镜检查肝外胆管无残留结石后,置入“T”管,缝合胆总管,并行注水试验,排除胆漏,T管长臂自右锁骨中线肋缘下Trocar引出,常规取出胆囊和胆总管结石,于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自右侧腋前线肋缘下Trocar引出。术后常规48~72 h拔除腹腔引流管。胆总管放置T管的则术后一般住院观察7~9 d带T管可出院,在医生指导下夹闭T管并于术后30 d经T管造影后拔除;如有胆道残石者术后60 d再次行胆道镜检查取石。对胆总管内径> 1.2 cm、胆总管下段无梗阻、胆管炎症轻的病例,亦可用3-0薇乔线间断一期缝合胆总管前壁,针距0.2 cm为宜,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1.2.2 B组 本组共79例,局麻成功后,置入十二指肠镜确认十二指肠,用导丝逆行胆总管插管成功者行ERCP,显示肝内外胆管及结石情况,结石< 0.5 cm者直接行扩张取石术。结石> 0.5 cm或< 1.0 cm者于11点钟处以电刀沿导丝纵行切开Oddi括约肌10~15 mm解开狭窄,再用取石网篮或气囊清除胆总管结石,2~3 d后再行LC手术。对于胆总管结石> 1.2 cm难于取出者,行切开解除下段及壶腹部梗阻,并行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日后再选择L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术中取石最大直径和数目、T管或鼻胆管放置概率、中转开腹等;②术后情况:腹痛症状、并发胆漏、胰腺炎、住院时间;③住院总费用;④随访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胆管结石残留率、胆道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肠功能恢复等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术中结石直径、结石数目、并发胰腺炎、住院费用、胆道残石、胆道逆行感染等项目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在手术时间、留置T管或鼻胆管、术后胆漏、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术后随访情况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者,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疗效满意。经6~76个月随访,B组有6例并发胆道残余结石或感染,均经再次手术或抗感染治疗痊愈。
3 讨论
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胆管。而目前,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被认为是利用微创技术较好方法[2]。结合本组资料对我院A、B两组腹腔镜联合内镜,即LC+LCBDE和LC+EST(或EST+LC)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作以下分析:
3.1 两组微创手术方式优缺点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基本无差异(P > 0.05),但在手术次数上LC+LCBDE是通过一次手术完成,符合患者的意愿;而LC+EST(或EST+LC)则需进行两次完全不同的技术操作,这两种治疗不能同时进行,需分别在介入室和手术室内镜医师和外科医师完成,多增加一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方面,实际上A组是一次手术所花的时间,而B组则是两次手术所花时间的总和。A组手术不仅需要娴熟的腔镜下切开、打结和缝合技术和内镜的操作技巧,还需要兼具较强的腔镜及内镜操作能力的手术团队配合,在初期实施所需时间相对更长,故实施LC+LCBDE手术时间上相对较长。在术中胆道取石的直径和数目上,A组较B组占有优势,这反映了A组对手术适应证相对要宽。另外,笔者在开展LC+LCBDE手术时常受到传统手术的影响,认为胆总管切开后放置T管可以减轻胆道压力,有利胆道炎症消退、减轻水肿,感觉相对安全可靠,所以放置T管引流28例(占68%),这无疑是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原因之一。虽然大多患者能带T管出院,而且术后可通过T管窦道再次行胆道镜检查和取石,但会增加放置T管引发的胆汁大量丢失、胆漏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3],会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负担。后期笔者在LC+LCBDE手术中选择性行胆管一期缝合13例,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显示了其优势[4]。A组病例有6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术中证实为Mirrizzi征,另4例为胆总管下段结石无法取出,稍高于B组(4例),但中转手术是一次完成,易被患者接受和理解,而B组EST手术一旦出现需开腹手术并发症时,就难以被患者理解而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相反,B组只有11例放置鼻胆管引流,2~3 d后就可再行LC手术,LC术后观察1~2 d便可根据EST术中情况选择直接拔管,或经鼻胆管造影确认无残石后拔管,不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上明显优于放置T管引流的患者。鼻胆管引流后施行LC手术的患者,胆囊相对空虚,反映出胆汁直接通过鼻胆管引流减压后,影响了胆汁进出胆囊的压力差,这也势必能明显减少胆囊再次排石的机会;鼻胆管引流对LC术中正确辨认胆总管也有重要作用。但EST手术过程可使Oddi括约肌的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尤其对于胆总管结石较大、数目较多、有十二指肠旁憩室等原因可能导致EST不能完成。此外,EST还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等,严重者同样需开腹手术治疗。B组是两次手术的费用,再加上EST术中的一次性材料使用较多,而且是进口耗材,价格较为昂贵,住院费用较A组明显增高(P
A组因胆管切开取石,术后有5例并发胆漏,与术者初期缝合固定T管花费时间较多有关,好在所有病例经胆道镜检查胆道无梗阻存在,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5~10 d胆漏自然消失,故A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轻易控制。而B组虽无胆漏并发症,但有8例并发胰腺炎。另外,B组病例术后胆道结石的残留率和胆道感染均高于A组(P
3.2 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优术式
通过上述两组不同微创手术方式的比较,笔者认为要应用这两组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首先必须严格筛选病例,掌握各自的手术适应证。LC+LCBDE的手术适应证为:①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诊断明确;②全身情况能够耐受腹腔镜治疗;③无上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史;④通常胆总管直径≥ 0.8 cm;⑤胆管结石数目≤ 6枚,且分布在Ⅱ级肝管以下;⑥胆管内结石直径≤ 1.5 cm。LC+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国内外已屡见报道[3-6],笔者通过近两年实施的13例体会到,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除需具备以上6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胆道镜探查明确肝内、外胆管结石已取净;②术中胆道镜检查,胆总管壁炎症、水肿较轻;③胆总管壶腹部、十二指肠无水肿及狭窄,胆总管开口处通畅,可见水流迅速进入十二指肠;④术者应具有娴熟的腹腔镜下切开、缝合及胆道镜操作技术,并且要防止胆道镜操作时间过长,过度刺激壶腹及部黏膜引起水肿。笔者开展LC+EST的时间早、病例数相对多[5],其适应证为:①胆囊病变适合做LC;②既往无胃、胆道改道等上腹部手术史;③全身情况能够耐受内镜治疗;④结石分布在Ⅰ级肝管以下、无胆管狭窄;⑤胆管结石数≤ 3枚,结石直径≤ 10 mm。
3.3 不断提高腔镜和内镜操作技术是微创手术达到最佳疗效的关键
熟练掌握腔镜和内镜的操作技术和配合能力、不断总结和积累微创手术的经验教训、合理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是决定两组微创手术成败和不断发展的关键。结合本院开展LC+LCBDE和LC+EST微创手术的实践,笔者在临床上对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施行的微创手术共212例,其中LC+EST(或EST+LC)治疗134例(占63%),LC+LCBDE治疗78例(占37%)。理论上LC+LCBDE比LC+EST的手术适应证要宽,尤其是LC+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不仅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推崇,而且与国外的文献资料也基本一致[4],被公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式[6-7],适合实施LC+LCBDE的病例也应该更多;而LC+EST(或EST+LC)手术,虽然EST受到适应证的限制,但在我院LC+EST实施的病例数却远较LC+LCBDE的病例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院开展十二指肠镜技术较成熟,而且是由肝胆外科医师完成。因此反映出在腹腔镜与胆道镜的配合及操作技术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总结A组病例的操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实施LC+LCBDE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采用电凝钩在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的纵轴上做一长1.5 cm烫痕,再沿烫痕电凝切开胆总管,避免术后管壁出血;②嵌顿于胆总管下段的结石:可拔除剑突下Trocar,置入胆道探查器械弯取石钳,顺应胆管方向取石,助手牵拉胆囊给以张力,一般都能取出嵌顿结石;③胆道镜检查:上要见二级胆管开口,下要越过胆总管接近开口的一段自然狭窄段,清楚地看到Oddi括约肌开口的绒毛,避免开口部嵌顿的小结石残留;④减少镜下固定胆总管T管的时间,将T管短臂置入胆管内,摆正长臂方便缝合的角度,并将另一端置入标本袋中,助手根据需要改变牵拉胆囊管方向,用可吸收线首先间断缝合靠近T管上下的管壁固定T管,再缝合上下剩余管壁。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只要有LC+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适应证就应尽量采用,该术式的应用不仅能节省手术时间,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因留置T管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相关并发症、减少医药费用、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如果患者胆囊管直径> 0.5 cm,结石<1.0 cm,结石数目≤ 3枚的,则可考虑实施TC+LCBDE术。已有文献报道,80%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病例适合行TC+LCBDE,成功率可达85%~90%[8]。如果术中配合超细胆道镜、胆囊管球囊扩张、汇入部微切开等技术,能增加经胆囊管进镜探查胆管的机会;胆道镜下碎石配合汇入部微切开能使一些较大结石和嵌顿结石获得治疗[9-10]。但由于胆囊管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清除率为66.6%,较LCBDE的清除率91.9%偏低[11-13],故不能盲目进行TC+LCBDE治疗,要结合患者的情况和手术适应证选择实施。
综上所述,两组腹腔镜与内镜配合的手术方式,都具有手术创伤轻微、腹部瘢痕小,患者恢复较快,痛苦较轻,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等共同优点。而两组微创手术方式本身受到适应证的限制,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各具优缺点,如何扬长避短,不断总结和掌握腹腔镜下手术操作的经验和技巧,结合自身的软、硬件条件,选择适合患者实际病情的最佳手术方式,都能使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熟练掌握镜下手术技术及胆道镜技术配合,有条件者尽量应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是更好体现LC+LCBDE手术优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Schirmer BD,Winters KL,Edlich RF. Cholelithisis and cholecystitis [J]. J Long Term Eff Med Implants,2005,15(3):329-338.
[2] Tranter SE,Thampson MH. Camparison of endoscopic sphincterotamy and 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J]. Br J Surg,2002,89(12):1495-1504.
[3] 张雷达,别平,陈平,等.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9):520-523.
[4] Ambreen M,Shaikh AR,Jamal A,et al. Primary closure versus T-tube drainage after open choledochotomy [J]. Asian J Surg,2009,32(1):21-25.
[5] 杜强,袁江水,张将,等.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配合外科手术治疗胆石病118例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1):55-56.
[6] 宋明照,朱智辉,彭靖,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6):652-653.
[7] 王广义,刘亚辉,刘凯,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适应证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3):253-255.
[8] Karvounis E,Griniatsos J,Arnold J,et al. Why does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fail?[J]. Int Surg,2006,91(2):90-93.
[9] 陈德兴,刘奇,董加纯,等.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1);1013-1015.
[10] Jameel M,Darmas B,Baker AL. Trend towards primary closure following 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J]. Ann Coll Surg Engl,2008,90(1):29-35.
[11] 赵英勤,陆文明,邹文贵,等.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116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78-79.
[12] 金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59,189.
篇10
论文关键词:政府主导;职业教育;政校企联动;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发展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职业教育备受全社会关注的今天,职业技术院校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其中与企业(行业)的结合正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的这种关系直接表现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加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项根本措施。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的良性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除了院校和企业双方努力外,还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基于此,本文旨在探析基于政府主导下的高职教育政校企联动机制,以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
(一)观念滞后的困境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在社会意识形态中,职业教育被相当一部分群体视为穷人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校企合作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毕业生很多,不愁招不到新员工;还有部分企业甚至把校企合作视为额外负担。全国教育科学国家重点课题“专业技术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调查数据表明,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和教育经费“愿意”程度不高,表示非常愿意的仅为7.3%。此外,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建立了“学历导向”的用人评价机制,使得一部分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
(二)机制不健全的困境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单元,二者的职责、目标、利益追求、活动方式、运行机制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需要从根本上建立利益双赢的机制。当前企业和学校之间并不存在责权关系,而在合作中却存在相应的费用和风险,因此,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缺乏持久的推动力。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表现为低层次上的一种合作关系,如企业被动接受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认知或顶岗实习,被动接受教师挂职锻炼等,而没有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等工作中去,“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政策法规缺位的困境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除了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之外,离不开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可见校企合作不仅需要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参与,还需要政府的行为。但实际情况不够理想,由于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撑,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对企业而言,参与校企合作既不能获得税收优惠或资金支持,又难以通过合作在短时间内改善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企业对校企合作内在需求不足。作为公共组织的政府缺乏政策法规上的引导、扶持、支持和激励,校企合作缺乏持久动力。
二、国外校企合作的经验借鉴
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都非常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特征明显,既建立了政校企合作的联动机制,又促进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一)美国“综合教育集团”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推出了“技术准备计划”。政府推行这项计划旨在有效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职业学院与企业中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生产要素,实现就业、升学、终身发展和提高技术水平等多个目标。为实施这项计划,美国政府运用多元杠杆,发挥统筹组织职能,制定了《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家科技政策、组织和重点法》等一系列法规,成立了“综合教育集团”,协调各方利益,搭建合作平台。“综合教育集团”的核心运行理念为: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职业学院、社区大学、各类学徒制组织、综合中学以及私立技术教育机构联合签订实施技术准备计划的协议;二是积极动员企业参与,加强集团内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实施工作本位的学习,解决学生动手能力问题;三是加强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和对话,共同开发课程。在技术准备计划的指导下,美国各类教育集团加强了和产业界的联合办学,包括教学材料、专业设置、项目改进、结果评估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政府的主导下,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为德国培养了大量操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这种“双元制”职教模式是校企紧密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在职业学院(校)和企业这两个“二元主体”中分别学习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学校和企业共同决定课程设置、实验安排、实习实训、考核评定等内容;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监督校企合作,法律规定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免交部分税收。德国“双元制”模式为德国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职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工种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培训成本、培训能力、培训工种等方面条件的局限,无力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项目培训,在此背景下,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中小企业通过法律合同成立“跨企业培训中心”,该中心属于民办非盈利联合机构,得到了政府专款资助,是跨行业、跨企业、跨区域的职业培训联盟,是企业培训的重要补充,有效解决了企业培训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澳大利亚“TAFE”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开始执行“新学徒制”,“新学徒制”主要是以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为基础,联合社会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其目的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TAFE具有集团化办学的性质,政府、企业、职业学院(校)相互合作,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职业技术与培训机构。新学徒制规定,提供学徒培训的雇主(职业培训机构)与学徒(企业)之间应签订培训合同,同时培训合同要在相关的州和地区的培训局注册,以作为政府资助的重要依据。政府按照市场运营机制,采用商业化拨款方式,即根据学徒的人数、课程的数量与培训的质量拨付一定的款项,如果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质量下降,政府就将减少或收回投资,鼓励职业培训机构的良性竞争。澳大利亚“TAFE”模式本质上通过政策杠杆、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发挥政府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目前TAFE已成为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澳大利亚各类高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加工厂”。
总之,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并通过不同的形式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层次开展。在校企合作方面,这些国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或引导的作用。重视政府作为公共组织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政府主动介入校企合作,通过多元杠杆加强统筹组织,如通过财政拨款、制定法规、资金资助、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激励评价等多种手段,发挥主导或引导作用。二是适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职业教育联盟。在职业教育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通过资金扶助、政策引导,积极协调政府、企业、行业、职业学院(校)的利益,搭建合作平台,构建了政校企合作联动机制,使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总的看来,国外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高职教育政校企联动机制的构建
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政府的主导和参与。学者黄光平指出:“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主导角色,把校企合作纳入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并做好统一规划”。钱正明认为政府要推动校企合作,并成为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和成果的评价者。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实现教育与产业有效对接,在政府的主导下,需要建立政校企联动的筛选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一)政校企联动的筛选机制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单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不仅需要解决双方利益机制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深度合作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筛选机制。以往一些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由于缺乏筛选和制约机制,校企合作分散,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成果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政校企联动的筛选机制。在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合作方式呈现块状,即区域性的点对面的合作。政府作为公共组织对区域内某些行业的重点企业比较了解,可以根据职业学院的要求推荐合适的、比较知名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对于被筛选到的企业来讲,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将会获得政府某些优惠政策,从而比较重视校企合作。这样职业院校与筛选过的企业合作,合作的深度会拓展,合作的成效会放大。当然,职业院校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筛选标准,包括合作规模、专业对口、企业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内容。
(二)政校企联动的激励机制
要实现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和学校积极参与、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要在政策上进行宣传和引导,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法规和办法,明确参与合作的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和优惠扶持性条款。如我国西部职教城所在地重庆永川区政府为更好推动校企合作,大力支持由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重庆财贸职教集团。为打造“西部声谷”,永川区政府将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确定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在新专业申报、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给予学院务实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政府还连续出台了多项服务外包政策和人力资源保障方案,制定了校企合作优惠政策、服务外包基地补贴政策、院校补贴政策等,充分调动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推进了校企深度合作。
(三)政校企联动的保障机制
为规避校企合作产生的诸多风险,充分调动职业学院(校)和企业的积极性,还需要建立政校企联动的保障机制,从资金、政策、法规等方面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一是政府应设置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校企横向课题的奖励、实训实习场所的投入、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的资助、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励津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等方面。二是政府统筹,制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安全保障政策,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双方的职责和义务,督促和检查双方签订安全保障的相关协议,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三是完善相关保险法规,建立社会性的安全保障机制。政府应深入调研,拓展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将实习生工伤保险纳入到现有的保险法规或者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给予照顾。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对于规避和分散企业与学校的合作风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