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对联范文

时间:2023-03-30 07:5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汉字的对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汉字的对联

篇1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注: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注: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娃挖蛙出瓦。

下联:妈骂马吃麻。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

注:上联一、三、五、六字读chang。二、四、七字读zhang

下联一、三、五、六字读hang。二、四、七字读xing

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媳妇提锡壶,锡壶漏,媳妇怒。

下联;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上联:饥鸡盗稻童筒打。

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上联: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下联;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酒不留零。

上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

下联;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上联: 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下联; 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

上联: 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

下联; 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

上联: 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

上联: 千古流,千古楼,千古楼上望千古流,流楼共千古。

下联; 人月印,人月影,人月影里合人月印,印影同人月。

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上联: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下联;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上联: 黄黍地中走黄鼠,鼠拖黍穗。

下联; 白杨树下卧白羊,羊啃杨枝。

上联: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去。

下联; 泥泞尼鞋,尼洗泥,泥尽尼归。

上联: 无山得似巫山好。()

下联; 何水能如河水清。

上联: 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下联; 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下联: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新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无情)

新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无情)

新联:进北京献白金白金藏北京百斤白金(本原)

注: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下联; 盗者莫来道者来。

篇2

一、趣味汉字教学与字音、字形教学相结合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依然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可是,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大都是单一的“讲解”“抄写”“听写”模式,十分枯燥,大量的重复工作,让学生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很难达成。因此,此时汉字的趣味教学就能起到比较显著的效果,汉字的趣味教学,通过有趣的汉字故事,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一撇一捺写成的汉字丰富、立体、鲜活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记忆,自然能够收到较好的识记效果,也能大大提升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形声字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形旁”“声旁”的意义,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形声字的意义。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特意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的故事:一个财主少爷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木桥上淘米,便上前有意戏弄,吟道:“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结果,少女也是读过书的,对这样的财主少爷十分厌恶,不客气地说道:“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财主少爷碰了一鼻子灰。这个小故事中少爷和少女的打油诗通俗易懂,涉及了“桥”“娇”“粮”“娘”四个形声字,通过偏旁的拆分与组合,把形声字的基本特点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出来。对联对得妙,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形声字的辨别能力,让形声字的教学更富有生趣。

(二)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会意字、象形字与形声字相比,更富有形象性,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现代的简化字与造字时的文字相比,有的地方已经简化,不再是最初的模样,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配合教学内容加上生动、活泼的趣味讲解,学生对于字形就能形成更深的印象。比如“忐忑”二字,就是会意字,表示的是心神不定的意思,字形表示的是: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上上下下的,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这怎么能够宁静呢?教师在讲解这两个字的时候,可以配上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表现出“心”上下不宁的感觉,通过这样有趣地讲解、展示,学生就会很直观地记忆字形,并形成十分深刻的印象。许多汉字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趣味讲解,比如“炎”“炙”“逐”“盥”“轰”等,都可以借助汉字自身的构字法,用形象的事物来描述或者模拟,编故事做动图,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理解。

二、趣味汉字教学与文学常识积累相结合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为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这其中文学常识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传统的文学常识教学往往与汉字识记教学一样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僵硬模式,不但十分枯燥无味,而且由于学生学习时不理解、没兴趣,常常弄得张冠李戴,唐朝的诗人变成汉朝的文学家,宋朝的文集变成了清代的著作,对于作家的作品特点、写作手法也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文学常识教学过程中,结合有趣的汉字故事,抓住文学常识中与汉字有关的趣味“点”来进行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家名人的字号。比如,作家老舍的笔名就起得很有意思,他的本名叫舒庆春,字是“舍予”,很明显,他的字“舍予”,就是他的姓“舒”拆开来而成,而他的笔名“老舍”也就是在字的“舍”前冠上一个“老”字。这样的拆分与组合,正是汉字的构字、构词的魅力所在。以这种方法来取笔名的还有很多,比如杨木易、李木子等。在讲解作家名人的字号时,多关注这样的“点”,自然会让学生背诵时形成较深的印象,想起姓名就能联想到字号,记忆起来更为轻松。

(二)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品和作品集。比如,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且介亭杂文集》,这个文集名中的“且介”两个字,就是从“租借”两个字中拆分转化而来,先生的目的是暗示自己其时所处的是“半租界”。因而理解了“且介”的由来,对于这个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等就有了更深地了解,对作品集的记忆也更为容易了。

(三)利用趣味汉字积累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是比较庞大的,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部分语文知识。因为古代的文化常识往往涉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表述也大多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善用“巧劲”,让学生在娱乐和趣味中积累,在形象和生动中理解。比如,关于古代“阴阳”之说,有文章说“阳,高明也”“高明”的意思就是高而光明,所以“山之阳即山之南”,对于这样的文化常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边讲解字义,并引申说明其文化内涵,一边画图说明,让学生结合汉字的“趣”来理解、积累这个文学常识。

三、趣味汉字教学与汉字魅力熏陶相结合

《新课标》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不仅在“识字与写字”这一方面提出了分阶段不同目标,而且在让学生感受汉字魅力的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等。因而汉字魅力熏陶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需要教师多方努力达成教学目标,而利用趣味汉字教学展现汉字魅力是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趣味汉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感。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汉字的起源、原理等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比如“山”字,虽然只有3画,结构也很简单,但在书法家的笔下却似一幅写意的水墨画,粗重有力的笔画,绘出了一座座山峰高高挺立的形象,这也正是汉字象形因素中,模天地万物之状,展万物之灵秀的浓厚艺术力量。

(二)趣味汉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书法已经作为教学目标被提出,因而在教学中多多激发学生学习并练习书法的兴趣,让他们养成好的书写意识和书写习惯很有必要。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各种字体的发展过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对于各种古代名家的不同字帖也能形象呈现,而且辅以书法家的奇闻轶事,能够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学书法练书法的兴趣。

篇3

汉字!做为华夏大地五千年来最伟大的结晶,造就了如今强盛的中国!四四方方是你的本貌,正气凛然刚正不阿是你的原性,外润内圆标志着你的美感,博大精深注定让你包罗万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汉字观后感初一,供大家参考。

汉字观后感初一1汉字,是我们除了口头交流外,最重要的交流方法。汉字,不光历史悠久,也蕴含了许多灵魂的传奇。

每次,当我看着一个个方块字,便充满期待,心潮澎湃;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汉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汉字,是有生命的字体;汉字,更是我们交流情感,表达感情的坚固桥梁。没有了汉字,我们将不再拥有文化,只是一群会说话的“睁眼瞎。”

汉字,能带我们穿越古今,见证它演变的悠久历史,从“画”出来的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等阶段,最后化为普便使用的楷书,可楷书也仍未完全定型。它们的每一次演变,都凝结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血。现在回首望去,汉字每前进一步,都令人值得骄傲。

汉字,在我眼中从不是没有生命、僵硬的,而是一个个五彩缤纷,鲜活的生命,如幻夜的星星般可爱的精灵。每当我想到“七彩”这个词时,就忽有忽无,隐约望见天空中缤纷的彩虹在闪着漂亮的光芒;每当我想到“拼搏”这个词时,就会想到运动场上,热血飞奔的体育健儿们,以及他们决心拿第一的坚定目标;每当我想到“精灵”这个词时,就仿佛能触摸到一群长着翅膀,轻盈飞舞的孩子们,和他们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欢声笑语。汉字,有一双深邃的眼睛,观察着这个多变的世界,也有一对大大的耳朵,灵敏地聆听着这个世界所有动听,美妙的声音,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天真的话语;还有铜牙利齿,诉说着所有它看到的,听到的,和它本身悠久的历史。它在无形之中,为我们添上一双飞翔的翅膀,带我们遨游所有美妙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汉字天堂。

汉字,是世界上一颗明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最亲爱的老师。在平时,只要我们合理运用,正确书写,就能让它绽放无穷的魅力!

汉字观后感初一2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有非常多的书写格式和组合模样,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会有许多的奥秘和趣事,都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汉字。不信,听我讲一则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吧!

在20--年的某天中午,我突然发现有一串电话号码:收废品的“小偷”:139-------54。我惊奇地大声对妈妈说:“妈妈,快看!‘小偷’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墙上了!”“哪有这么笨的小偷?”妈妈说。“不信,您来瞧一瞧!”妈妈扭头一看,哈哈大笑,“小学生,看清楚,那读‘yu’不读‘tou’,它比小偷的“偷”少一个单人旁,看清楚了吗,别犯那些低级错误了!”

可不是吗,原来多一个部首,就发音和意思截然不同,我睁大眼睛看了看,记住了这两个字。过了几天,我有路过那里,望眼瞧了瞧,“啊!妈妈快来看,‘小俞’变‘小偷’了!”这回我没看错,不知那个调皮鬼把俞的旁边加上了一个单人旁,现在真是“收费品的小偷”了,我拍手大笑。中国有很多汉字只有丝毫差别,如自己的“己”读(ji)、“已经”的“已”读(yi)和巳时的“巳”读(si)这三字肯定让老外学汉字抓狂,听说老外在考汉语时遇到这三字问有啥区别时,老外用直尺去量己、已、巳三字的出口的尺寸是多少?中国的汉字还有一字多音字,用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比如朝在朝阳一词中读“zhao”,在朝代一词中 读 “chao”。

汉字有中国古代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汉字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无趣的,在生活中,中国的汉字乐趣多多,一个部首、一个偏旁、一个读音、不同的场合运用,就能改变汉字形、字音和字意,学习中国的汉字真正其乐无穷啊!

汉字观后感初一3汉字,中国的一大瑰宝,更是中国历史能长达数千年的重要原因。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是唯一使用至今的文字,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从甲骨文后,随着书写工具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到现在我们常看到的楷书,行书,隶书,中间经历了大篆,金文,小篆。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普通大众还能看懂几千前祖先的文字;其它的国家,或文字失传,或者变化巨大,普通人已经不可能理解祖先的文字了。

什么原因使我们文字能流传如此之久呢?我们祖先的文字是象形方块文字,更注重于表意,不会因为不同地区读音的不同而汉字变化;这样,在我们这个大统一的国家里,不同地区即使风俗习惯,方言千变万化,但都用相同的文字;在表音语言文字发达的国外,十里不同俗,八里不同音的的情况下,文化语言都很容易因音不同而变化;可以说,统一的方块文字是我们国家文化源远流长,国家统一的最大保证。

我们的汉字不但传承久远,而且极易理解,内涵丰富。比如“愛”字,由“爪”“秃宝盖”“心”“友”四部分组成;而“友”是志同道合的人,志同道合的在一起的人,这就是朋友了。“爱”的上面还有“爪”,和秃宝盖,“心”,三个部分,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抓住心。和朋友心心相通,抓住朋友的心,理解朋友的悲喜忧愁,这就是爱。

我爱汉字,我爱我们的国家,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

汉字观后感初一4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字,它象征着文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可是,你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的吗?

汉字的发展背后其实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仓颉是皇帝的史官,皇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长着像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特别爱动脑筋,观察身边的事物和周围的景物或想问题。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的星星,鸟雀的羽毛颜色,龟壳上的花纹和山川起伏的形体和特征,它把这些东西的形状描绘在自己的手上,龟壳,兽骨上,又把它们一一简化,就成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证实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中国的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当然在汉字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小笑话: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忽然把“但是”的“但”写成了“鸡下蛋”的“蛋”了,逗得我和妈妈捧腹大笑。还有一个是我在书上看到的,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学汉字,一天,他看到一个“已”字,过了一小段时间,他又看到一个“己”字,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看到一个“已”字。他惊讶的说:“中国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啊,自己还会生长呢。”在生活中,不仅有笑话,还有许多字谜呢:十八乘六——校,皇帝的新衣——袭,一个日一个月,不是今天——明。

我爱汉字,从“a o e ”.......开始,我对汉字就痴迷到不能自拔的地步。

我喜欢你汉字,你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汉字观后感初一5我爱汉字,爱它如一幅幅跳跃的画。细细品读如同一段秀美的小诗。用心感受,好似一则蕴意深远的故事。静静欣赏,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史画卷。

我爱汉字,爱它那来源的美好与神秘。传说以前,所有人都不会写汉字,使用的是结绳记事的方法,也有用“物语”,但是,这样非常不方便。仓颉观察鸟的足迹,星星的变化.......根据事物动态简化后造出来了甲骨文。这虽然是一种传说,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我爱汉字,爱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是我国文明的象征。同音不同意,同意不同音,加一点,去一捺都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乐”一看就非常开心,“悲”一瞧就伤心无比。“重”有庞大之感,“轻”有浮云之觉。“幽深”像走进了静谧繁茂的森林,“冷霜”似进入了寒气之谷。

我爱汉字,爱它那方方正正的美。在书法家手中,它会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浩瀚如海,或凝脂如膏,或挺拔如峰,或低矮如谷。

篇4

【关于端午节的对联】

千载招魂悲楚仕

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汨罗沉没一流恨

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我为他哭屈落水

不畏汨罗河水深

时逢端午思屈子

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芳草美人屈子赋

冰心洁玉大夫诗

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 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 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 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 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念故人 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 敲锣打鼓赛龙舟

篇5

关键词:汉字展示;视觉序列;视觉序列的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视觉序列,指的是人们在用眼睛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其中还涉及人们在这个视觉观察过程中的方向和路线。所以视觉序列在某一方面还可以称之为视觉方向和视觉路线。

汉字的视觉序列的脉络,清晰的呈现,“单行的从上到下、整篇的从右到左”。而对于文字展示,这条基本原则的遵循,只是文字展示的一个方面;在对这条原则的把握的同时,视觉序列的设计才是后来精心布局、展示才智的地方。

汉字经历数千年的运用,文字展示形成了大量的形态各异的形式。汉字展示的视觉序列包括着文字、图形这些要素,它们的各种变化和组合,构成画面的表现语汇。以下是对此进行的分类,通过这一点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以往没有关注的方面。

一、汉字展示的视觉序列的设计

1.竖

这类是基本视觉序列的运用。我们看到,竖行的文字布局在版面的各个位置,初期都是安排在版面的右上方,后来就与图片组合,扩散到各个最适合的位置。很显见经过了设计构思后的文字,它们的存在就不是不经意的偶尔为之了。在这些版画图片中,也借鉴了各种绘画形式的文字布局方式――壁画的榜题、国画中的题款。这些简短的话语一般都是对图片的简洁注释,起到点名主旨的作用。对联形式也是属于竖的视觉序列的这类,它们的是两行竖的视觉序列的组合,对偶句分置图两侧,对图片进行简单的情节描绘或评述,而图右上方略小的文字是对图的说明,是处在最后在视觉序列位置。

不过图1的汉字也不是就简单的放置,我们的视觉首先在对图片进行认识之后,就会注意到句首放大的两字,然后才是下面的错开的两行文字注释。这样的视觉序列的产生,很显然是文字大小和位置的变化的缘故。

2.横

单行的从右向左横的视觉序列,是宋朝才出现的。与宋同时期的金承安年间的独幅版画《义勇武安王位》和《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是运用横的视觉序列早期的作品。以后大量的此类视觉序列出现,与图文的结合中,无论是版面中有几幅图片或是图片呈现不同的外轮廓,它们一般都是醒目清晰的处于图的上方。横的视觉序列不是简单的出现的,它们很多时候以横批形式和对联同时出现,这样的运用对小说戏剧场景的描绘中十分出彩。大量使用,体现了这类形式的价值所在。

3.左图右文

这种形式我们从字面就可以得知图文的排布位置。再详尽的文字描述总有不够明了的地方,对于礼仪制度、农业、医药、天文类就更需要有具体的图片来标识来避免谬误的出现及不必要的困扰与损失。有些特意在描述中用大字体标示关键文字,这种在紧急时查找是十分便捷的。在文字的视觉序列上这样一种文字、粗细改变视觉序列的做法,在后来十分普遍。在文学方面的诗歌配图,图文两方面的视觉序列没有先后之分,先后的欣赏都是对诗歌的意境的升华。

4.右图左文

是与上一类的相反。图中往往对于所描绘的事物要进行标识,所以在视觉序列的顺序中又会多上一重。因为它是图的标注信息,对于并列信息而言,先看哪图还之先看文字无关紧要。

在视觉序列上,图片在先,讲述内容主题,然后是反白突出的文字,把关键文字的视觉序列提前了一步,而后再是正常的文字。在文字展示上面的作用与放大字体是一样的。

5.上图下文

上图下文形式在早期的佛教经文的版画中就出现了,通常图片下面是排列的整段的经文,而图的两侧或是一侧会题有菩萨受持供养的文字,在以后的传记小说等也喜欢这样的形式,在视觉序列上图片占据首要的位置。而到后来逐渐出现的书籍扉页中,上图下文的形式更为多见,文字展示的形式因内容而多变,不过书名总是最先看到的。

6.上文下图

这样的形式相对上一类就简单的多,不作扉页出现。各色形式图片之上的文字,都是采用的基本的视觉序列形式,没有突出视觉序列的形式。对图文外框进行的各色形式的装饰,仅在突出图或文的单方面;对文字视觉序列而言,本身没有改变。

7.“上中下”三栏式

上中下三栏式的布局,让视觉序列的变化更多。图片可以安排任何位置,不同栏的文字的视觉序列的变化,使得整体上的视觉序列的更加繁复。

图片是按照图片在上中下的顺序而排列的,一般在整版某一位置安排一张图片,但是如果是两个位置都安排有图片的,总是有文字间隔开来的,或是文字在同一栏中。三栏式的安排是宋版书起始的,日用书、举子场屋书和通俗小说之类的书中,特别常见。这种形式的普及化、大众化可见一斑。这类的扉页视觉序列和上图下文式相近,书页中的视觉序列就迥然不同了。比较常见的说唱话本,图片被安排在上、下栏中间,图上标图目来告知图中场景;三栏都有文字,上下两栏是戏曲选段,而中间较狭的一栏刊有谜语、时调、酒令等之类的别的内容。戏曲内容的文字也是用不同的大小的字体,曲牌还用长框围起,在整版上文字疏密相间,视觉序列随唱词而走。

8.“左中右”三栏式

这三栏式最早是在卷轴装帧中就有了,这是一般都是卷首有图,在后来的经折装中用的也很多。在后来,册页的普通的文字展示中运用就很少了。这类的视觉序列简单清晰,图片处于中间,左右文字,无须多作解释。

9.文绕图

这类图例中的图片,无论放在哪一位置,或是有数张图片,或是分为几栏,始终是同一内容的文字围绕图片,所以视觉序列相对简单。而其余的图例是以不同的文字内容围绕图片,在视觉序列上就有相应的变化。图2这张扉页,属于文绕图的半包围结构,左侧的书名是文字视觉序列之首,而后是图上方的“双峰堂余文台梓行”,图下右方大面积的文字是书中内容目录,左方小字处于视觉序列最弱的位置是一段书铺的广告文字。图3右首书名处于视觉序列的第一位,而后是章节名称,图上首的两栏大字“圣贤遗像”之后,才是下面小字释文,再是左侧的释文,版面上看来很杂,通过分析还是能够分清视觉序列的。

10.图绕文

图版4这样的形式极少。文字按照基本视觉序列被设计包围在图片中,生动活泼。

11.方格

这类的形式是整体把图文各安排到不同的方格中,视觉序列按照格子的纵向而看。此外,有的在图上方有一横项视觉序列的图目,而有的又是在右边有两行释文,也是安排在于整体不同面积的方格中。

这十一类汉字展示方式,它们在原有的基本视觉序列基础上,经过与图文位置变化、字体大小粗细的变异、阴文阳文的对比,以及纹样的装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 视觉序列。视觉具有自动寻找视觉平衡的能力,在人们认读画面时表现为自动在视觉习惯上遵循从重到轻,从大到小的顺序。而信息的主次关系也往往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关注程度,信息的探求遵循由主及次的原则,表现在视觉序列上就是观察者凭着自己对信息的重要性的理解,按照由强及弱的顺序去寻求答案。由于纸张及印刷技术的缘故,在文字展示上面造成很多装饰线条,这些线条不仅起着装饰画面的效果,也分割画面改变着视觉序列。它把各种庞杂的设计信息要素分割成若干单元,通过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视觉的停顿作用,保证了视觉运动的平稳性和流畅性。

在这里,这不仅是汉字展示的艺术,更是中国古代的平面设计艺术。

二、近代以来视觉序列发展中的思考

1.解放前的视觉序列情况及思考

之后,中国的近代史开始,大规模的对外商务贸易活动从沿海逐渐遍布全国,与此同时,西方视觉序列的事物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些与中国文字系统完全不同的视觉序列与汉字同时出现的时候,往往在视觉序列上面是十分怪异的。主办地为近现代政治和经济大都会上海的《申报》,是中国近现代报业的典范。在它的版面上,我们看到的视觉序列的问题十分突出的。这时期的报刊书籍汉文的视觉序列,还是我们汉字的基本的单行的从上到下、横列的从右向左,报刊文字所给出的信息一样十分清晰明了。但是涉及到英文的时候,因为,英文的视觉序列是从横行左向右的,视觉序列的情况就会十分复杂。在“回力”系列广告中,“回力球鞋”、“回力汽车胎”的中文是从右向左的,而到了英文,又是从左向右的视觉序列,产生的是一对相反的视觉序列。在当时的中英文同时出现时,则还有另一种情况。在船务公司的广告中,它们用的汉字的视觉序列,但是英文没有办法如同中文一般竖向排列,所以他们把英文顺时针九十度旋转,这样在文字编排时,是顺了汉字的视觉序列,但是在阅读英文时,却要翻转报纸,造成了阅读的障碍。

中英文不同视觉序列的情况下导致的矛盾,没有找到统一的方法。庆幸的是,翻阅当时的报刊,需要安排英文内容的不多,不似现在那么“崇洋”,为追求所谓现代感的设计,把拼音也硬充成英文。

2.解放后至今的视觉序列情况

在1955年11月发出《关于书籍、杂志使用字体的原则规定》和《关于汉文书籍、杂志横排的原则规定》,彻底改变了我国的视觉序列,把竖行的从上到下、横列的从右到左的视觉序列推进于历史中。

从现在看来,这中西两种相悖的视觉序列有着各自的优势。古代汉文的视觉序列对于左手握书右手执笔的方式,是极其吻合的。卷于手中的书籍对于竖行的文字的干扰是不大的,但是如果是横行的话,文字就有断行缺失了。另有西方心理学者研究,竖行文字的排列和眼皮上下开合的情况也许有关,如果这样的话,它是更符合我们眼睛生理机制的。而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西文的视觉序列,就符合国际惯例,更方便于和世界沟通。

而在地域上,导致了大陆、香港和台湾不同的视觉序列的使用情况。公函。作为一种处理政务的重要文书,在大陆,尤其是在台湾和香港的行政机关中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和较高的利用率。大陆公函只有从左至右横向视觉序列一种方式。台湾公函大多数是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竖向排列。而香港的公函有两种方式:一般公函多用横式视觉序列。而文言公函和传统酬酢书函,大多仍用竖式视觉序列。不仅公函如此。日常人们的生活中的视觉序列一样混乱,特别在台湾。走在台湾的街头,会被横横竖竖不同的霓虹灯晃花眼睛,看书刊杂志,也会看到在同一版上,视觉序列在横竖间不停切换。

对于能否很好的使用中西两种视觉序列来展示我们的汉字,现在我们仍是经常遭遇的尴尬。特别是当年《美术观察》的版面进行设计变革时,引起的视觉序列问题,使得整个设计学术界都关注到此。零四年第一期出来以后,来自各方面的口诛笔伐扑面而来。除了文字大小、版面布置之外,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文字视觉序列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评论对此都相当尖锐。在一期杂志上,对视觉序列设计者作了重大的调整,把文字做成跨页的横栏;甚至是把文字转九十度排列,而同页上图片却是正常的视觉安排。设计者说“制造阅读障碍”,为的是“提高阅读兴趣,至少变化建立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还质问。为什么不能改变阅读习惯”。应该说,突破定势的设计思维,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须知不同艺术创作的是,设计是以大众未接受对象的公共实用艺术,它的功能合理性是占据首要位置的。跨页的大长行,对于近距离阅读的杂志是不相适宜的,文字的行栏越长它需要的阅读距离就越远,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远距离阅读的书刊。以往把通栏变为,两栏或是三栏为的就是减轻阅读时的视觉疲劳。这样的视觉序列至少不用麻烦把杂志颠来倒去,图文九十度布局的那几版,更是让人觉得是“视觉骚乱”。多数读者认为,作为一种专业性的重点学术期刊,以开拓和研究性的态度,把探索设计和阅读方式交给了设计师和读者,相当大胆也是值得肯定的。如果说是为了设计的“秩序美”,而破坏了视觉序列的流畅性和阅读的愉悦性,有欠考虑了。设计的创造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个范围给我们的边界就是“可变”与“不可变”。在这里我们不可变的就是人们特定的、合理的视觉序列习惯。

文字的视觉序列究竟怎样才是合理的,从原则上讲,很简单,就是符合实际的需要来运用,而这一点是很难做好的。我们实践探索的是需要用“不可变”来把握“可变”,再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视觉序列就有着眼点了。那些必须体现民族特色及历史文化的地方,譬如老街改造、老字号的保护等等。就必须用我们古代汉文的视觉序列,这是汉文化的一种回归的。而其余的就大可按照西文的视觉序列来布,甚至在一些新锐的事物上面,风格样式怪异独特也不是什么不可以。只要这时视觉序列符合它实际的需要,突破就是获得新生命力的必需。

篇6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识字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识字教学富于趣味

学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作形象的描绘,利用会意字巧妙的形义联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说,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这时,学生的想象、创造,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且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对它产生无穷的乐趣。薛老师在上课时,就充分利用象形字来引导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二、领悟文意要有情味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词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不少。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如薛老师指导学生理解完“卧薪尝胆”在课文中的意思后问学生:你们要不要“卧薪尝胆”?这时的学生不明白“卧薪尝胆”的另一层含义,当然说“不”,薛老师就举了个例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使我国第一支航天火箭飞上了天空。”“他们真的去卧薪尝胆了吗?”学生顿时体会到“卧薪尝胆”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发奋图强”。接着,老师又让学生用“卧薪尝胆”来说一句话,有的学生就说出了“我们中国足球队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闯入了世界杯”。“我们中国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加入了WTO”。“薛老师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成为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们听课的老师不由地对这些孩子另眼相看,看来他们已经完全领会了这个词的意思。整个理解过程充满了情味。

三、丰富积累要有韵味

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培养学生处方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理应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正缘于此,我们好多的教师上完课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提高。薛老师上《卧薪尝胆》时,更是“棋高一着”,他利用一幅对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激发出学生去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兴趣,非常有韵味,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去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在搜索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要有新味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 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篇7

关键词:写字教学 生活情趣

一、用生活的比喻激情致

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模仿力强。针对文字的抽象性及汉字书写的规律,用生活中的人、事、物、理等作比喻来阐释写字的原理,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学习写字,易接受,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拟人。人的各种形态,与字的形态,有相似之处。长横在一个字中往往是主笔,能起到平衡作用,就像人张开两条手臂,要舒展。“ 、 、 ”上点如人头,下竖如人的身体要对齐。“青”字直上紧下松,就如模特儿的身材,上身短,下身长,才显得更美。充分挖掘人类自身的形态与写字的联系,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在愉悦的联想中学习写字。

2、拟物。物体的形态千差万别,却有许多与汉字的笔画、形态有暗合之处,选择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又熟悉的物体作比喻,形象易懂。如:长横的写法,取势左低右高,两头用笔较重,中间略上较细,恰似一座拱桥。短横,笔画较粗、短、仰,象一艘小船(图1)。长撇像象牙,长而略弯(图2);短撇像鸟嘴,短而直(图3)。捺像大刀;圆点形为背圆腹平,如同一只毛绒绒的小鸡崽儿(图4)等。同样,字的结构形态也是如此,“田、口”等字如一只碗或花盆。“伞、宁”等有字头的字如人撑着一把雨伞,上宽下窄(图7、8、9)。这样发挥生活的联想,形象好懂,培养了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发展了思维的想象力。

3、拟理。写字中的好多抽象的原理,有时不易讲清,学生也不易理解,兴趣也不高,而运用生活中的浅易道理来解释就容易多了。逆锋起笔,如打拳先收拳,挖地先举高锄头,才能更有气势,更有力,从而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用笔的厚实有力,用语言确实解释不清。我通过让学生模有肥皂水的玻璃和干燥的桌面体会不同感觉而来领悟。用笔的快慢,如骑自行车时的刹车,要有刹有放,才能控制得更好,刹而不放要摔倒,放而不刹,下坡时就很危险。像这些用笔上的原理,通过生活中的经验来解释,学生觉得有趣,也较易理解。

写法构成原理也同样,如讲解左右结构的字,用古人“公主与担夫争道”或现实生活中,当你在道中与人相遇而过,或同桌之间和平相处来解释。如“政”左“正”上横收短,下横改提,右长撇伸展到提下,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让学生体会到左右结构的字要互相谦让与穿插,字形才更美。

章法的构成也是如此,“横有行、纵有列”如广播操排队横竖对齐;每幅字的第一个字,如队伍排头一样重要。城市建设中,既有鳞次节比的高楼,要也有空地、绿地与广场,有疏有密,写字也是这样。

二、以生活的运用促情感

文字的产生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虽然现在很多书写已被电脑所代替,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离不开书写。教师要利用各种合适的时机和环境,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用于生活,体验成功。

1、在平时生活运用,享受成功。按照中国人传统的习俗,每逢过年或喜庆的时候都要写对联,因此,我每年寒假的当然作业为自家或亲戚朋友写春联。其中最多的一个同学一个寒假写了50多对春联,这还用另外布置书写作业吗?还组织学生给社区、敬老院或上街义写写春联、标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充满生活情调中,得到锻炼,提高书写水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营造书法环境,培育习书乐趣。利用班级这个小集体环境,开展班级书法小竞赛,设立班级书法展示角,举办班级优秀作业、板报、手抄报展等形式把书法溶入平时学习中,营造班级书法文化。利用校园礼堂、橱窗、过道走廊等公共场所和书画专用教室,及校园网络、校报班刊等固定宣传平台,展示本校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让整个校园无处不浸润在书法的熏陶之中。

三、借生活的故事明情理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书法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书法小故事,每个书法故事的背后都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一种时代生活气息。是教师书法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书法是抽象的艺术,书法学习是很多时候显得枯燥无味。而在课堂上运用故事教学却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智永练字四十年不下楼”、“张芝临池,池水尽墨”、“王羲之山阴换白鹅”、“王羲之以墨当酱”……历代书家富有生活情趣的故事,学生是很喜欢的。听了之后会眉飞色舞,而故事中却蕴含有浓郁而丰富的知识与为人处事的道理,让学生倾听动人的故事,在不经意间领悟情理及人文知识,其教育效果会更佳。如:“智永练字四十年不下楼”让学生领会书法家刻苦学习的精神,每件事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强的毅力。“王羲之以墨当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学习要全神贯注才能学好。

还有同学、老师本人的练字趣事,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是崇高伟大的,字写的好的同学是他们向往的,用他们的生活中练字故事教育学生,学生能更信服、更真实,觉得自己也能写好字也不遥远。

四、用生活的言行传情意

现代教育更注重教师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朋友之间的心灵沟通,而教师的言行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用亲切自然的教师语言、关切的行动,生活式的交流,拉近师生生活的距离,显得平易近人。如:坐到学生座位上示范书写 ,手把手的扶写,学生评老师的字、学生互评等心灵近距离的接触行动,学生则会“亲其人,信其道”,信服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学。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除了如前所述用生动的比喻教学语言外,还可编一些饶有生活情趣的顺口溜或儿歌。如竖弯钩,“勃儿斜,弯后平,尾儿翘,像白鹅,浮水面儿”。易记,易理解,也很有兴趣,对写好竖弯钩起了促进作用。

五、用生活的方式感情怀

打破常规,改变通常课堂教学一张讲台,四排座位,师生的活动区域较固定的模式。把桌子围起来,三五成群,如同聊天的座位形式,便于师生交流,便于教师示范,便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充分发挥写字好的同学的指导示范与管理作用,充当小组小老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样拉近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之融为一体,也淡化了课堂教学形式,增加了课堂随意性,充满生活的意味,学生乐于在这种情境中学习。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开展写字教学。参观书法展、风景名胜地的题字,学生情趣盎然,期间穿插教学,讲解知识,分析用笔,体验汉字的美感。适当参加书法比赛,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知其不足,然后更加努力。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中国汉字魅力与用途,激发学生对写字的热爱,也让学生的心情得到另一种形式的放松,这是对学生身心的陶治。

可见,充分挖掘汉字的特点及书写艺术规律,利用生活中富有情趣的事物现象,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让写字教学在充满情趣中开展,将大大提高写字教学效果。

(江山市实验小学 浙江衢州)

参考文献:

篇8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二年(1)班林丽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它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本学期执教本册教材计划试拟如下:

一、班上情况分析

本班孩子经过一个学年的教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的孩子思维活跃,凡事能举一反三,而且敢于发现、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找答案,这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本学期我在教学上的主要目的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CCC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CCC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CCC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CCC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㈡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政治思想方面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遇事多动脑筋和同学友好相处,关心他人,从小养成环保意识,热爱科学技术。

2、语文知识方面

(一)汉语拼音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住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3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会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6.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万字。

7.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四)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五)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六)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四、教学措施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2、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字形,并创设多种情境复习巩固生字。

4、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重视朗读指导,读中悟,读中积累并学会运用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培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口语交际教学要提前做好准备,教学时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充分利用教材,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入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教学进度

月份周次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1~51、第一到第三单元课文内容教学;

2、各课前的知识准备;

3、古诗作者介绍准备;

4、语文园地知识准备;

5、课外知识扩充。

十月份6国庆放假

7识字3——第十课教学;

8十一课——语文园地三教学;

9识字4——十四课教学。

十一月份10~141、十五课——十七课教学;

2、语文园地四——十八课教学;

3、十九课——语文园地五教学。

十二月份15识字6——二十三课教学。

16二十四课——语文园地六教学。

17~181、第七单元教学;

2、识字8——三十二课教学。

一月份19~201、余下课文教学;

2、全文复习;

3、期末考试。

篇9

1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明国家,具有灿烂辉煌的文化历史。在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发展演进历史中,已经逐步积累规模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并且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教育价值,也因此被全世界各民族人民所世代相传。从实质上来看,传统的文化教育就是思维结晶和意识形态。小学基础语文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是人类文明的闪耀结晶,有着强烈的人文科学特点和社会文化思想。良好的学校语文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表达技巧、人际关系才能和逻辑思考才能。在学校语文教育中进行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入,就可以有效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从而激活广大小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处于一个体格和心智都极不完善的阶段,在这阶段所进行的家庭教育,极有可能给他们的长期发展带来深刻长久的影响。他们性格活泼热情,对事物的接受力很强,通过在小学阶段进行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就可以调动学生们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初步认识到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和内容,培养学生们继承和宣扬优良传统文化的意识。正因为小学语文教育先天就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增强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主要举措,又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途径,这就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和培养小学生核心素质所需要的重大变化,也可以说,在可以预料的未来,从学校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是教育领域的一种重大变化。

2《新课标》中对传统文化渗透提出的要求

自从一九零五年清政府取消科举制度以后,我国文化落后的现象就被归咎于中国长期以来落后、封闭的传统。而五四以后,西洋文明以倾倒之势席卷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国后,被认为“旧”的中国传统,更是不断遭受打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全民崇尚西方文明的心态亦导致传统企业文化黯然无色。但直到当下,经济日渐繁荣的我国才逐渐意识到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华民族不应该丢掉自身的文化“根”,而是必须走出一条新文明崛起的道路。尤其在教育方面,这样的思想更需要被作为指导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和科学素养,发扬和培养少数民族文化精髓,激发少数群体的创新性和凝聚力,充分调动积极性的作用,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汲取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睿智”。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工作阶段新课程背景中也已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当肩负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并应当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借助传承中华文化的力度,培养小学生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丰富爱国精神,让广大小学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修身养德,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因此,在教学上,新课程标准提出:“教科书要注意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民族基本意识和爱国思想感情”;在传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使用问题上,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看,传统文化教育早已作为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学校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效果

3.1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性

小学阶段最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这一时期也是帮助其建立优秀品格的关键期。而倘若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未能养成优秀的良好习惯与品格,其以后的教育就几乎是徒劳的。所以必须要利用好这时间,对学生的良好习惯与品格加以很好的培养。因为古代先贤们都非常重视自我培养,以为学生只有修好自身,方可“有所作为,治国平天下”。所以在中国优良传统的教育理念里,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品格的养成,对人才的培育也就是对君子精神的培育。乃至在中国优良传统的文化教育中,上至君王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重视与培育学生的君子品格。而尊敬师长、孝敬家长、以礼节为人处事、勤劳刻苦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发展理念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习,将促进学校学生重新认识过去,更能带动学校学生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养成优秀的良好习惯与品格。

3.2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部分国内的小学生,都爱吃汉堡薯条,爱过圣诞节,也爱看美国好莱坞大片。认为外国知识远比中国国内的知识更成熟进步,完全否决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以更不要提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持的浓厚兴趣,这虽然也与其父母的传统价值观念导向相关,但更多的是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我们,并没有真正给学生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认真理解过,所以也怎会喜爱。但中国的传统文化,绝不只是诗词歌赋,“之乎者也”。我们大不必将小孩训练成个小老先生,也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中国古代先于西方各国的历史性发明,也告诉学生中国并不落伍。

3.3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首先,人们关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影响着个人对本国的情感。而小学生们对西方文化的“崇洋”,说归根到底是一个关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不信心和不认同感。这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来自他们的“不自知”。通过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之体会到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吸引力,归属感也便因此产生。关于自己本国的情感和民族之间团结顺理成章也就加强。其次,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就不乏民族爱国主义的优秀诗人、文学家,还有奋力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他们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优秀作品和鼓舞人心的英雄事迹,而小学生们在学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当然也就会受到感染,精神为之振奋。民族爱国主义人物的人格情感与气节,也会影响到小学生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与民族爱国主义人格情感的养成。

4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4.1集中识字,识写分开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有一条非常优秀的经验:在学生入校前用相当短的时间里(一般是一年上下),集中地教学生认识一批字(大概二千左右)一称为集中识字。集中识字的主要优点,是使小学生在短期内就掌握一种能够应付学习基本读写的识字数量,使学生的基本读写数量和能力都不受自身识字数的影响。如果把识字和写作一起完成,学生们“认一套、懂一套、用一套、写一套。”这样的速率势必会很缓慢,而七八岁的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述能力已经十分丰富,而求知的愿望又最旺盛,所以如果由于识字的速度缓慢而迟迟无法适应学生的读写要求,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获得相应的发展。所以古人为克服这种问题,便艰辛地探索出集中培养识字能力的办法,尽量地在一至一年半的时期里,使学生识得二千以内的汉字。识写分开教学是指学生在掌握规定的识字数(约2000)后,再进行书写教学活动,但写字教学内容并不与识字教学内容相同。不要忧虑学生书写能力进展的快慢,因为当学生已经掌握相应的识字量并完成与之相配套的大量读写训练以后,就已经在无形中学会部分文字,并且当写作教学展开的时候,随着识字教学逐步前行,到一定的时间,两条线就自然而然地会交合,并互补、一起前进。古代将识字学习与写作分离实行的主要目的:一是因为不让写作直接影响识字学习速度;二是希望加强书法教学。当代中国知名语文学科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非常提倡集中识字的教学方式,而当下不少杰出的教育家如吉林高等教育学院中国语文基础教育研究所主任王鹏伟先生,对识写分步进行的教学方式,也非常赞赏。但在当代经过较为科学合理统计分析,编制出的一种根据出现频率排序的汉字列表,却发现其中二千个汉字基本可以囊括在人们一般阅读用字的70%。新课标当中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识字数在1600~1800个之间,就今天来看,古代所述:“二千个汉字以内”的学生识字数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并且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可以使今天的小学生更迅速地学会比新课标所要求更多的汉字,它可以更有效地知识文库2022.04(上)适应学生的阅读需要,发展学生的思想品格。而识写分开的方式,则可以在学习书写的过程中集中发展学生的书写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楷书功底。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中国小学生对中国传统语文技艺(包括书法)的了解是非常不足的,而且对文字的分类与辨别也是非常模糊的,更不必提他们怎样发展书法书写水平与欣赏水准,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岌岌可危的地方。

4.2传统文化诵读的方法

毕竟小学生的精力有限,理解也是受限的。要防止古时不切实际、死记硬背的素读弊病,必须在遵守素读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但是从“大量累积”的基本原则上来,精选背诵具体内容,让小学生在限定的时期内吸收到的都是古典传统文化,是学生努力后就可以理解的具体内容,是可以诱发学生们记诵浓厚兴趣的具体内容一一典籍中,古代经典无疑是最匹配的。明清时代的蒙学课本正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所应该参考的,因为这种课本不但帮助学生识字,还从字里行间教学生很多事理,内容丰富更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浓厚兴趣。比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育当中经常出现的“三、百、千”汉字以及《声律启蒙》之类的书籍,因为这种书本朗朗上口,而且文章精美,内容丰富健康。如:“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辄净手。”这样精练的十二个汉字,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将一个学生早起洗漱前和上厕后所应该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讲得那么具体。

4.3传统文化引选材为源

4.3.1声律韵语类书籍入蒙学教材现在的小学生,一拿到古诗词教材就头痛,只有几乎极少的小学生,能对出音韵、平仄标准的对子,小学生的文字写作里始终缺乏文采,还有每一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没有几个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诗意的表述,也没有几个学生能运用古代的词藻,写出朗朗上口的诗歌。这当然和学生在儿时并没有进行过韵律类的启蒙有关,因为有学生曾经在这方面吃过亏,不少学生也曾经由于这些启蒙的缺失而导致对古代诗歌掌握的难度和表现的不足,这也的确应该引起教育领域的注意。诗词、对联都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只有对声调、音律、格律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掌握才能,方可达到所谓“吟诗作对”。中国古代声律类的蒙学教科书,正是为适应这一要求而形成的。今天的小学生,倘若不学习声律,试问又如何学得好的诗词歌赋,又何谈写作诗词歌赋。因此,对学生们进行声律类的启蒙是非常紧迫地且符合教育标准的。而且中国古代声律启蒙的书籍内容还包括天象、地形、艺术、鸟兽、人、器物等的空间虚实应对,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声律运用的同时,又像一本微型的百科全书,将世界万物展示给学生。如《笠翁对韵》,其中内容听起来很朗朗上口,再配合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所提出的基本背诵方式,学生是可以很愉快地去完成背诵任务的,利于单词的累积和阅读语感的养成,并在学生今后的古诗词、对联等练习与写作过程中,发挥无师自通的功效。所以,本文认为应当将声律类的图书列入蒙学体系当中,在正式被教育相关部门所使用以前,学校语文老师才能通过自身的能力运用于日常的语文教育当中。4.3.2节日风俗古诗词入教学内容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与学校生活密切相关;传统文化的教学还必须是多元化的。但倘若教师能在常规的传统古诗词化课堂教学中融合学生生活,并且进行各种传统文化教育的共同渗透,那就无疑是既得当又省时间的好办法。课后学生还可根据唐代杜牧的作品《清明》进行拓展练习,该词比较简洁,学生也可以自学。还有各个地方或者当地各民族自己的一些节日活动,这都是一个老师们可以考虑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去学和生活有关的东西,让学生们在学诗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其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

5结论

篇10

语文教学有两大类型,一是知识型教学,二是发展型教学。从知识型教学看,语文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线性积累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的“孕育”过程。前者只是知识的转移,而后者才是知识的学习。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要经历精神的“孕育”,必须在一个知识的生存图景的空间方能实现。目前,大量的课堂提问往往设计得过细、过窄,缺乏思考空间,这种一问一答的课堂模式不妨叫做“小步走”。这种“小步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成了教师表现的舞台。把问题提得大些,即“大步走”,让学生有空间更投入地去探索、去发现。从发展型教学看,语文学习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有三种情形:发展走在教学后面,发展与教学并行,发展走在教学前面。教学空间为创设“发展走在教学前面”的格局奠定了基础,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并孕育着语文教学的无限拓展性。可谓“: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以阅读为例,发展型教学关注“阅读期待”和“阅读悬念”。阅读期待是指阅读主体本人阅读前的心理愿望,包括心理状态、认知结构和阅读需求。阅读期待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内心的预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阅读的先导,它直接关系到阅读的热情、阅读的质量及品位。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良好的阅读教学,要善于创设“阅读悬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生长。课文《赶花》的教学难点是:“为什么养蜂人的生活这样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对此思维活跃。有一位学生说:“养蜂人有可能被乱罚款。”另一位学生说:“养蜂人四处奔波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而老师却不置可否,学生讪讪而坐。其实,这两位学生回答的背后还有很大的思考余地和指导空间。第一位学生回答是说养蜂人不仅要面对大自然的坎坷,还要面对人为的障碍。这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其他同学更为深刻。第二位学生的回答表现了一种价值观:既能看花又能赚钱,那种生活才是“诗情画意”。可惜,教师把这两个有价值的时机忽视了。

二、心理学意义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呈螺旋式上升的。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已知区或未知区,应寻找学生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最终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为此,维果茨基提出了关于学生两级发展水平的设想:第一级发展水平,指的是学生现在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水平,叫“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级发展水平,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启发性问题诱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水平,叫“最近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与最近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叫“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越大,学生的发展能力也越大。“最近发展区理论”看到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看到了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所以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创造“最近发展区”,即“教学空间”。美国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应有两个最重要的等待时间: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指的是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作答的时间。“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还要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静心倾听后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需要耐心等待。学生在有了深度的思考和诗意的想象后,还需要通过合理的语言组织,才能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语言的构思与整理哪怕是课堂上的口语回答,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所以教师的耐心等待便显得尤为重要。假若学生的回答还不够流畅,教师也要耐心听答,不宜追问,使学生心情更加紧张;假若学生答不上,支支吾吾,或答非所问,教师也不能冷淡、皱眉,不耐烦甚至斥责,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信息学意义

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输、变换、反馈和控制的系统。用信息理论的思想方法考察语文学习活动,可以突破传统的理论陈述,更清楚地揭示语文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在一般系统中,信息往往只有单一的意义。例如,多媒体中的声道、形道都只传输声音或图像单一的信号。但是语文学习信息却具有多重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架专门输出与教材完全相同而一成不变的语文教学信息的机器,学生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个体,而且语文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由众多主客体因素交叉而成的复杂系统。同一语文学习信息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语文学习信息又可能造成同一效应。所以,语文知识信息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是作为认识结果的信息,其中无不渗透态度、情感、思维等成份。同一教学信息,可以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各种形式的信号组合而进行传输、变换、反馈和控制,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水平的“空间”。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围绕着“汉字”这个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为期两周、课内外一体的统整性学习。可以发现,这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其他各组完全不同,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按照这些建议的提示自主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去搜集,教师也可以作补充。总的看来,这是一个既规定了方向又有很大空间的教学单元。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两个板块,贯穿的主线是感受汉字文化,提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两个板块各有侧重。“有趣的汉字”这个板块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为实现这个目的,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搜集和编写字谜,开展猜谜活动;查找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阅读材料”是围绕着活动提供的,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开阔,信息量大,学生学有所得。

四、美学意义

接受美学认为:优秀作品是一个艺术“空框”,有广阔的想象余地。只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存在,才产生美感。常言道“:距离产生美”。画家作画,总留空白,创造想象的余地;音乐家演奏,常有静场,此处无声胜有声;作家写文,总会穿越时空,文有尽而意无穷。“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这里的“马蹄香”、“蛙声十里”正是由于空白带来的“别有洞天”美学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有些词句往往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文中的“留白”艺术手法,并非空而无物,它给学生留下无尽的思索和无限想象。记住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话:“慢慢走,欣赏啊!”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曾经提出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即“间离效应”,意思是说,演员和观众要和剧情保持一定的距离来演戏、欣赏戏剧,切不可把自己置身于戏剧所营造的故事之中,那样的话,由于自己情绪的把握不当而影响自己的表演与观赏效果。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语文老师上课时,也最好像演员一样与课堂内容保持间离距离,自己仿佛置身度外,作为旁观者的角色来上课,那样才能灵活自如,形成一种“张力”的美感。课堂上师生的人际距离也是一种空间。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认为“空间会说话”。他把人际距离划分为4个区城:(1)亲密区:在50厘求以内。除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三年级以上学生的亲密区一般不宜进入。(2)个人区:在50-125厘米之间。师生单独谈话一般在此区域进行。(3)社交区:在125-350厘米之间。教师走下讲台就开始进入这一区域。(4)公共区:在350-750厘米之间。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就是在这一区域活动。课堂上,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距离远近不一,将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五、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