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主题标语范文
时间:2023-04-12 12:4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亲节主题标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考语文;宣传标语题
中考语文拟写宣传标语,通常要求学生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句式的工整,要尽量有文采,朗读有节奏感,便于受众记忆。但根据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五个原则:
一、 标语要具有针对性。
宣传标语需具有针对性,要紧扣主题要求。又大又空泛的“万能胶”式的标语,是拟写的大忌。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07年浙江衢州中考题)
题干的主题词是“农家乐”,拟写标语的目的是引导游客在“农家乐”游玩中注意行为文明、规范。如把宣传标语拟写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素质、文明出游”等标语,则空泛而不切主题,因为此类标语似乎可以应用在任何有关环保的话题上;而如“留下城市文明,带走农家快乐”或“农家风情因您的文明更具魅力”等答案,则显得具体又扣题。
二、 标语要具有倾向性和指示性。
任何宣传标语,目的都是传达给受众一个指示信号。这个信号,要么是倡导、希望,要么是反对、批判,有鲜明的倾向性、指示性。成功的宣传标语,能让受众得到教育或启发,清楚此宣传标语要求人们做什么。像“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这样的宣传标语,其指示性模棱两可:偷窃是违法行为,难道没有铜的光纤就能偷吗?该标语不仅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而且可能产生误导。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标语。(07年河北省中考题)
题干中“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是这道题的核心目的。有同学把答案写成“庆祝中国首个母亲节”或“祝辛苦的母亲节日快乐”则显然不合题目的要求,答案不具倾向性,达不到“提醒人们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效果;而“感受母爱,回报母恩”、“弘扬中华美德,不忘母爱亲情”等答案则因“回报”“弘扬”“不忘”等指示性很强的词语成为最佳宣传标语。
三、 标语要具有通俗性。
宣传标语的拟写需要具有文学性,但更需要通俗易懂。因为悬挂或张贴的标语要面向所有至少是多数受众。如果拟写的标语过于晦涩或拗口,则不方便人们理解或记忆,达不到通过标语传递信息的作用。曾是人们最熟悉的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标语言辞质朴无华,却能让男女老幼都能理解和记住,顺利的传递了“快乐工作”和“平安生活”的信息。
武汉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在全市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作为校园的主人,请你拟一条提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标语。(05年武汉市课改区中考题)
有同学写出这样的答案:“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信息高速公路的直通车”。这个答案运用比喻指出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也具有一定的文采。但笔者认为这不是最佳标语,它远不如“学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或“每一次交流,从规范的语言、文字开始”来得明了、易懂。试想,如果把“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信息高速公路的直通车”这个标语悬挂于老、少、边、穷的落后山村,它能有多大的作用?从答题角度,这几个答案都是满分,但应用于实际生活,区别却是很大的。我们有必要向学生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
四、 标语要具有人文性。
宣传标语具有社会性,要体现人文性特征。像某省会城市打出的那种“凡飞车抢夺者可当场击毙”的标语,像我们平时常见到的“乱涂乱抹,罚款100”的标语,虽极具震慑力,但显然有悖于和谐社会的融洽氛围,仔细推敲也违背了目前的法制程序。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有同学关注到了身边的标语,并引发了一场讨论:宣传标语在中国几乎随处可见。很多标语确实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奇怪的标语,如:“二胎不扎,墙倒屋塌。”“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请从内容或语言等角度作简要评析。(07年浙江丽水市中考题)
这两则宣传标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超生和纵火的处罚力度之重,但明显的威胁恐吓语气,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且与法律制度相左。毕竟,宣传条幅具有广泛的社会普遍性,众目睽睽之下,这样的标语似乎还停留在封建的武治时代,哪里能彰显现代社会的法治理念。
五、 标语要具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宣传标语的最终目的是对受众产生影响,让受众接受。如何让受众对宣传标语从内心深处产生触动并能转化为行动,这需要标语有一定的感染力、鼓动性。
“阳光体育” 旨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标语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为什么这个宣传口号能触动更多的人接受“阳光运动”?为什么不用“锻炼身体,保家卫国”这样的宣传标语?其原因就在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在变化,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健康,珍爱生命。每天不多的一小时,健康的五十年,快乐的一辈子,的确真实的和现代人的生命观相契合,而“保家卫国”这样的宣传口号至少在目前和平环境里缺少很强的感染力,自然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篇2
活动主题
妈妈,我爱您!
活动时间活动目的
通过在“母亲节”期间组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子女们表达对母亲的深爱之情、回报母爱、慰藉母亲慈祥而善良的心而搭建一座服务的“桥梁”;同时,借助这次营销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展示邮政礼仪和特快专递(EMS)的优质服务,提高邮政速递和邮政礼仪等业务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以达到在学生中,特别是大、中专学生中培植特快专递(EMS)和邮政礼仪的潜在用户群体的目的。
市场定位
以工薪阶层和在校大、中专学生为主要开发对象。
工薪阶层: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主要提供鲜花、礼品,“给妈妈的一封信”特快专递寄递业务;
在校学生(特别是大、中专在校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主要提供5月6日前收寄,5月9日“母亲节”当天投递的“给妈妈的一封信”省内特快专递邮件寄递服务。
活动内容
特快专递业务
1.“给妈妈的一封信”特快专递业务:
具体内容:5月6日前收寄,5月9日“母亲节”当天投递,并免费为用户提供每人2张的母亲节专用信纸;
价格:凭省邮政速递局统一制作的专用信纸,8元/件(只限寄省内)。确认为特困生的免费寄递。
2.母亲节特快专递礼品寄递业务:
具体内容:5月6日前收寄,5月9日“母亲节”当天投递。
价格:凭在收件人后添加“(妈妈)”称呼字样,享受4公斤以内省内每件30的资费优惠。
邮政礼仪业务
主要利用邮政礼仪的全国联网优势,提供母亲节期间异地同城鲜花、礼品邮政礼仪配送服务。
活动组织
特快专递业务
一是各局要积极与商场、礼品店联系,利用邮政特快专递网络优势,联合开发节日期间异地礼品寄递市场,达到双赢目的。
二是各局要统一组织“给妈妈的一封信”关爱母亲大型宣传造势活动。省邮政速递局统一制作“母亲节”期间的业务宣传单,专用信纸和特快专递“母亲节”标识。活动期间,各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前免费向用户发放专用信纸,并要积极与当地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团体、学生会联系对“母亲节”进行宣传造势,感召全体同学(包括小学生)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亲自为母亲写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对母亲的关怀和热爱,也可以将学生会等组织作为临时业务代办点进行办理“母亲节”期间的各项业务。
三是认真组织“母亲节”期间邮件的收寄和投递工作。在收寄“给妈妈的一封信”特快专递邮件时,收寄人员必须将“母亲节”标识贴于特快邮件详情单的左上方,以供区别普通特快邮件,并于5月6日前全部发出;投递局收到此类邮件后要暂时搁置,于5月9日“母亲节”当天集中投递至收件人手中。
邮政礼仪业务
一是以“母亲节”期间异地和同城鲜花礼品为主,要充分利用邮政礼仪高质量的插花艺术和强大的配送能力,及时准确传递节日的祝福。
二是在“母亲节”来临之前,各局要提早将礼仪公司节日期间的鲜花礼品种类、价格,公布到“185”客服中心,以备客户咨询。
三是各局要在进行深入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细分市场,并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制订不同的营销策略:一要针对目标群体消费水平的不同,制定出不同价格档次的鲜花礼品。如:针对消费水平较低的学生,可推出资费较低的学生套餐。二要根据消费者的订购时间不同,制订相应的价格策略。由于越临近“母亲节”,康乃馨等鲜花的价格势必随之上涨,因此各局可根据市场的价格行情对预先订购的客户实行优惠。三要开展回赠消费者精美礼品或打折卡活动,进一步引导客户再次使用邮政礼仪。
活动宣传
一是营造气氛。在“母亲节”的前二周,各局要邀请新闻记者渲染气氛,并和新闻媒体共同举办“母亲节”专题访谈节目,重点突出“母亲节”的重要意义,号召所有子女们在“母亲节”期间对母亲进行关怀和慰问。
二是悬挂条幅,散发宣传单。各局要统一制作“妈妈,我爱您”宣传条幅、宣传标语和宣传单,宣传条幅在各邮政局所和繁华场所显著位置悬挂,宣传单随特快邮件投递,并积极到校园、营房进行宣传、公关。同时,开展“母亲节”邮政礼仪鲜花礼品专送预订服务;组织人员选择各居民小区、学校等地进行业务宣传介绍,争取将活动内容尽最大可能宣传到所有的为人子女者。
三是已建立“185”客户服务中心的市(地)局应及时增加相应的业务内容,强化客服中心对业务开发的服务功能。
四是要分类目标进行宣传。如:针对在校学生,可以利用和学生会、学生团体合作散发宣传单、悬挂条幅等方面进行宣传。宣传时重点说明“母亲节”的重要意义,感召学生们在节日期间亲自给妈妈写一封信,并使用特快专递专用信封寄给母亲,准时传达对母亲的问候;针对上班族则应该利用媒体、悬挂条幅、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感召他们节日期间使用邮政礼仪送去对母亲的关怀和祝福。
服务要求
篇3
1.(2分)下面词语的书写或者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杳( yāo )无音讯、冥思暇想 B.粗制滥造、窥(kuī)谷忘反
C.正襟危座、千山万壑( hè ) D.凛冽(lì )、犀(xi )利
2.(2分)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她( ),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她(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洗刷了百年的污浊;她(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骤,挺起不屈的脊梁;她( ),灼灼的光华穿透重重阴霾,熔铸了新的辉煌。
A.巍然屹立 B、蒸蒸日上 C、激流勇进 D、地大物博
3.(2分)仿照示例,再写一句话,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
示例: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仿句:生命像 。
4.(2分)读文答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①选文巧用动词,活画出“留学生”丑态的词语有: 。
②选文妙用比喻,勾勒出“留学生”丑形的语句是: 。
5.(8分)按要求填写诗句。
①《赤壁》以小见大,给人深刻警策的句子是:
②《过零丁洋》最能体现文天祥为国捐躯决心的句子是: ③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④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二、(8分)综合性学习。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在2011年5月11日母亲节前,八年级⑴班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6.(2分)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7.(2分)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冰心暴走妈妈陈玉蓉
8.(2分)为了加强子女和父母的沟通,班委会决定创办一份刊物,请你为刊物拟一个恰当的名称,并为刊物创设两个栏目。
9.(2分)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三、(12分)古诗文阅读。
(一)欣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2分)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11.(2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2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录毕,走送之 ( )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③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④ 媵人持汤沃灌 ( )
13.(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14.(2分)翻译下面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5.(2分)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四、(10分)课内阅读。
雪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
篇4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与专家对话、与同行探讨、与家长沟通,我逐渐明晰了幼儿品德培养的思路。所谓“知识决定高度、品格决定命运”,孩子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通过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打造高效的共育平台来培育孩子优秀的内心品质和外在行为,使其成为孩子一生的素养,不随时光流逝,不受他人影响,不为环境改变,不被诱惑侵蚀。
一、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以美育德
1.用“心”优化物质环境
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强劲载体。我园提出了“以爱育教、以美育人”的办园理念,为使环境充分发挥“以美育德”的功能,我园努力营造校园建筑的整体美、绿色植物的自然美、主题墙面的特色美、人际和谐的文明美,让幼儿在绿意盎然的景致中练就宽广的情怀;在轮流照顾动植物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做事持之以恒的品质;在学会“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后,树立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在理解“爱护花草”“鸟儿是我们的朋友”等标语牌后,培养孩子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把“老师让我这样做”内化成“我想这样做”;在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中,感受整洁舒适、美丽清新的环境带来的愉悦。从美的事物到美的行为,美德便似春雨一样一点一滴注入孩子的心田。
2.用“意”创造精神氛围
现在很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长期处于被过分呵护的状态中: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我们要创设良好、和谐的精神氛围,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孩子学会分享、乐于奉献。我们以“传递爱心·幸福同行”为主题,开展了“爱心小天使”“情暖敬老院”“感恩母亲节”“爱心手拉手”等系列活动,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学会了互助,学会了感恩;有的孩子胆怯、娇气,我们就在日常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孩子学会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形成勇敢自信的品质;有的孩子浪费粮食,不懂得节约用水,我们组织幼儿参观水厂、走进田间地头体验感悟,帮助孩子将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有的孩子不懂得遵守常规,我们开展了“班级常规评比”“文明小榜样”“规则大家谈”等活动,使孩子学会了走路轻声慢步、物品轻拿轻放、排队秩序井然等良好行为。当孩子们融入健康向上的美好氛围中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到影响和熏陶。
二、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以爱育德
1.真情互动,习得品质
对幼儿开展品德教育就是使幼儿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学会仁爱、充满勇气。幼儿园教师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引路人,其良好品德素养应该是师爱为先、专业为重。因此,我园在师德方面提出了“三个一”爱心承诺:一个温暖的拥抱——安抚孩子的焦虑和失落,带给孩子安全和欣慰;一个友好的微笑——化解孩子的紧张与疑虑,传递一份亲切与温馨;一句热情的鼓励——消除孩子的胆怯与退缩,增添信心和勇气。此外我园还要求每位教师学会“四种角色”转换:困难中做孩子的老师,生活中做孩子的妈妈,游戏中做孩子的伙伴,精神上做孩子的朋友。
2.以爱育教,放飞希望
品德养成不仅要面向全体,更要关注个体差异。在我园有着为数不少的特殊儿童:有的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儿童,有的是远离双亲的留守儿童,还有的是家庭贫困的弱势儿童,他们大多都自卑自闭、冷漠无助、消极叛逆。我们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给予关爱和重视,使他们的物质不缺乏、心灵不寂寞、心理更健康、品德更优秀。我园组建多年的“社会妈妈”团队就承载着这样的重任,孩子们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了品行和素养。在结对仪式上,孩子们收到了妈妈们送上的书本、油画棒等学习用品,感受到生活的甜蜜和温暖,树立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万物复苏的春天,孩子们和妈妈一起走出校园,尽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他们的心情和阳光一样明媚。母亲节,孩子和妈妈们相聚在一起包馄饨、吃饺子、滚饭团、吃糍粑,甜在口中,暖在心头。敬老院里,孩子们和妈妈一起为老人表演节目,懂得了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来回报他人,形成了活泼爽朗的性格和健康阳光的心理。
三、打造高效的共育平台,以情育德
1.动之以情,走出德育误区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的品德养成,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但在当下以80后为主流的家长群体影响下,他们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不需要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品德教育;有的家长则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有的家长一味只求培养孩子的“个性”,造就了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长自己就存在着拜金主义、悠闲散漫、傲慢无礼等品德问题,更别提为幼儿做好榜样。对于这些家长,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本着对每一个孩子终身负责的思想,我们有责任带领他们走出孩子品德教育的盲区。因此,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根据不同家长制定不同的策略,对积极参与家园品德共育的家长我们握握手;对被动参与的家长我们喊“加油”;对忽视品德教育的家长我们拉一把。只有统一思想家园共育,才能发挥1+1>2的合力。
2.真诚携手,收获美好人生
家庭是塑造人才的圣地,在这块圣地上,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品德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园统一战线后,就应将教育理念落实到实践行动中,美好的愿景才会实现。我园启动了家园一体化的德育工程,举办“妈妈教室活动”,由教师示范科学的养成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成立友好小组,鼓励家长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设置“幼儿心理热线”专栏,让家长们学习借鉴。在家中,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亲子远足、成长日记、角色互换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相应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家长还需要特别关注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孩子撒谎时,引导幼儿要诚实、正直;来了客人要礼貌招待;别人需要帮助时,要伸出热情之手。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品德养成教育,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才能孕育出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收获迷人的景致。
篇5
一、以各类节日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庆祝活动
㈠开展庆“三八”节活动。我镇妇联抓住“三八”节百年庆这一历史机遇,大力营造维护妇女权益、关心妇女事业、支持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上下联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弘扬全镇妇女事业发展成就,激励广大妇女进一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对全镇“敬老好儿女”、“五好文明家庭户”、“双学双比女能手”等先进个人20名妇女典型进行了表彰奖励。组织开展机关第二届八十分比赛,此举加强了机关职工交流与沟通,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我镇妇联组织女职工参加登山比赛,在节日欢庆之余,放松身心,活跃情绪。
㈡开展纪念“母亲节”活动。为了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孝心爱心,我镇妇联在辖区内各中心校组织开展“感恩母亲节”活动,在官亭中心幼儿园,20多名孩子认真地为母亲洗脚、敲背。洗完脚后,孩子们还不忘对母亲说一句感恩的话,并给母亲送上康乃馨。在金桥中心校,母亲节这天,开展“五个一”,即号召每一名学生为母亲送一张贺卡、为母亲做一顿饭、为母亲唱一首歌、为母亲讲一个故事、为母亲梳一次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使学生从小懂礼貌、讲文明,从小有一个感恩的心,感恩母亲。
㈢开展迎“六一”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镇妇联前往各学区,看望慰问留守儿童,为小朋友们送上节日的礼物:书包、玩具等。各个中心校、幼儿园纷纷开展一系列庆“六一”文艺演出,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娱活动,孩子们开心地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在王集学校,举行了少先队新队员的入队仪式,一个个新队员从哥哥姐姐的手中接过鲜艳的红领巾,并庄严宣誓,激动不已。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女性素质工程
㈠定期召开妇干会,带领大家学习重要文件精神,组织各村妇干参加微机培训,加强业务能力;组织全镇各村妇干学习党员电教节目,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妇联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涌现出一批事迹感人的先进典型,如黄店村妇干赵家翠,常年来无偿照顾孤寡老人,多次被市县级媒体报道。
㈡开展了“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月”活动。5月14日至5月28日期间在全镇开展了“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月”活动,向广大妇女大力宣传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妇科病预防;家庭卫生、农村改厕知识等。共下发宣传资料800余份,挂横幅2条,参训妇女150余名。通过宣传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广大妇女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㈢倡导“低碳家庭、从我做起”活动。我镇妇联开展“低碳家庭,从我做起”签名活动,活动得到了许多家庭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发放“倡导绿色、低碳家庭生活”的倡议书200多份。收到小创作、金点子20余份。
(四)积极投身全镇中心工作。我镇妇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号召妇女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镇3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中,镇、村两级妇联组织中近百人参与此项工作,在六普工作中,她们不辞辛劳,以强烈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为官亭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开展做出巨大贡献。
(五)开展技能技术创业培训。7月16日,我镇妇联邀举办女性创业宣讲暨县凤为制衣厂2010年度第4期培训班开班典礼,市“女性创业事迹巡回演讲团”三位杰出女性成功创业女性代表为在场的70多名妇女群众讲解了她们的创业经历,鼓励和支持下岗女工、农村妇女和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此举有效展示巾帼创业风采,促进我镇妇女积极创业、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业绩、树立新风尚、争做新女性。
三、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6月21日,县禁毒教育宣传大会在我镇金桥职高召开,广大师生聆听了一堂生动的禁毒知识普及课,观看展板,在“珍爱生命、拒绝”横幅上签名,累计发放禁毒教育宣传册1000多份,发放禁毒宣传环保袋500多个,起到良好宣传和教育氛围。
2、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我镇妇联举办咨询活动,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妇女儿童防震知识,增强了抗震防灾意识,此外,为提高学生对地震的应急反应能力,在王集中学成功开展了纪念“5.12汶川地震两周年应急演练活动”。
3、举办“12.4”法制宣传活动。12月4日,借助法制宣传日10周年为契机,在官亭、江夏、金桥三个街道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妇联、司法所等部门负责人向前来参加活动的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和法律服务并接受现场咨询。活动现场共展出法制宣传牌12块,法制宣传标语3条,发放宣传材料320份,接受群众咨询80人次,深受群众的欢迎。
4、开展“送法进企业”主题活动。为有效维护女性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女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我镇妇联前往辖区内企业,向广大企业女职工宣传《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进一步增强企业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他们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四、爱心救助困难群体,营造关爱帮扶之家
㈠爱心救助贫困家庭。家住官亭镇回民社区的李芸,由于母亲身患尿毒症,家里债台高筑、一贫如洗。在得知李芸家里的情况后,我镇妇联积极组织辖区内企业为李芸家庭捐款,短短七天时间内,为李芸家庭募捐了6900多元善款。家住官亭街道的汤秀银,丈夫五年前因车祸高位截瘫,不能自理,家中两个女儿上学,生活困难,镇妇联积极帮扶,为其送去慰问金1000元,定期前去看望和关心。
㈡关爱留守儿童。我镇今年着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在辖区内各个中心校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表彰部分优秀留守儿童,先后与县农委、县关工委、市科技局、市海关结对帮扶留守儿童60余名,为留守儿童送上价值近5000元慰问品,并为三所中心校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图书、体育器材等。同时,借助我镇14个“农民书屋”、5万多册(套)藏书、音像资料,免费提供给留守儿童借阅,为留守儿童营造节假期好去处。
篇6
一、计划性与灵活性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很重要,但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语文活动的开展虽“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认知规律仍然要求语文活动必须制定一个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例如“说”的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课前的三分钟演讲到课外的故事会,从初一的朗诵到初三的即席讲话、主题演讲、辩论会来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学期还可设计几个话题,如初一(上)进行“自我介绍”、“成语故事”,初一(下)进行“对联赏析”、“童话故事”,初二(上)进行“名人名言”、“风景名胜介绍”,初二(下)进行“名人故事”,初三(上)进行“美文赏读”,初三(下)进行“新闻早报”等。
同时,语文活动又是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如活动的地点(校内或校外)、活动的方式(可开展竞赛、组织游戏、调查访问等)、活动的主持人(可毛遂自荐、民主推荐、教师指定)等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此外,活动的主题安排、方案的设计,也可因时、因地而异。如初二(下)进行课前三分钟讲“名人故事”活动,根据每个月的不同特点可选择不同的话题:三月份讲雷锋故事,四月份讲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五月份讲劳模、科学家的故事,六月份讲勤学苦练的故事。而且安排也可以变通,如遇到一些节日,学生可以讲讲跟它有关的内容:母亲节前后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端午节讲吊屈原、赛龙舟的故事,世界地球日讲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问题……总之,语文活动要在计划的指导下灵活多样地开展。
二、专题活动与平时教学
初中语文1―6册共安排了24次专题活动,如第四册安排的“讲名人故事比赛”、“名胜古迹诗词对联交流”、“学习方法交流”、“想像作文邀请赛”等,这对于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也绝非靠几次语文活动就可解决,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的。
教师每学期除了精心准备几个专题语文活动外,平时就应对学生加强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将语文活动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持之以恒。如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硬笔书法、生活写真(周记)、语海拾贝(读书笔记),每学期的手抄报展评、演讲比赛等活动,要定期开展。平常授课时也要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小型的活动,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活动,如情景会话、绕口令、猜谜语、成语接龙等。其次要得法于课内。语文是门工具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在平时上课就要重视活动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和传授,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一些方法,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口头表达”方面,平时就要教会学生说话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简洁、有条理、连贯严密,要注意语调、语态和语气,要讲究语言美等。
三、课内与课外
语文活动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主阵地还在学校,在课堂;但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因而语文活动也离不开课外的生活。语文活动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例如,初一上册的语文活动“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可以一改以往“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做法,把学生带入“社会用字”的大环境,要求学生在自主活动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对身边能看到的报刊杂志、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标语、广告牌用字等进行甄别,有疑问的字词查字典区分正误并登记在册,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整理编订,最后将《勘误表》交有关部门处理。
篇7
1、要努力营造综合性学习的氛围。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综合性学习既是新鲜的,又是陌生的,是学生渴望接近而又是难以接近的。此时,组织者为开展综合性学习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显得重要。我的做法是:
(1)、经常在课前或课后,和他们一起分析讨论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先接受综合性学习训练。
(2)、精心布置教室和活动背景。每个学期,我都会指导学生,利用一些彩纸,在教室的后墙,精心布置一个漂亮的,专供综合性学习使用的学习专栏,并通过为其征集符合学生个性的主题标语活动引起全班同学的关注和热情。
2、要充分利用开发一切可用资源。
要转变语文的课程观,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除了课本,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资源,本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
3、要善于把握活动的契机。
善于把握活动的契机,巧妙地点燃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是成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关键。每次开展综合性学习,都不能像布置其他学科作业一样采用硬性手段,而应该善于把握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母亲节到了,指导学生以“感恩母亲”为主题,开展庆祝活动,并让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写主持稿,做主持人;当玉树地震发生以后,又让学生自己在班上组织赈灾演讲活动等。由于这些活动的组织都切合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满足了同学们感情抒发的需要,所以自然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活动也就进行得十分顺利了。
4、要认真做好指导、协助工作.
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性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教师也不能因此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因为课标还指出: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均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解决。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能充分地参政议政,充分的当家作主。教师的指导和协助对于初学者或各方面能力有限,资料来源又严重缺乏的学生来说,显得重要而且必要。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还大大减轻了活动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自信心。当然,这种指导和协助应该要有分寸,切忌将学生的语文活动蒙上教师的个体色彩,将学生的研究引向自己既定的结论。
5、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探寻适合他们的方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做了以下尝试。
(1)每堂课前设置一个小板块: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演的同学可以谈最近的所见所闻、说说你喜欢的名人名言、推荐大家一本好书等等。既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大家一起增长知识见闻。 (2)每日的日记精心批改、讲评,既让学生能够在练笔和赏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又及时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增强了师生间的了解,促进了师生间的友谊,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3)针对他们的兴趣,每周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游戏,并以此为形式,穿插语文知识,例如“成语擂台赛”、“名著知识知多少”、“智力大比拼”、“猜谜语”“故事会”以及各种主题的辩论会等等,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增加了课外语文知识。三年坚持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表达能力及性格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热爱语文课,喜欢和同学交流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喜欢和其他同学合作、共同探究,喜欢自己搜集一些知识或者材料备用,甚至还有同学为了能有新颖的题材和资料,能够主动到亲戚朋友家的网络上搜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比赛中,他们不仅积极参加,而且还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4)每周专门拿出一节课作为学生的读书摘抄课,以培养他们读书摘抄的习惯,保证他们的阅读量,增长他们的见识。同时还便于他们互相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6、要重视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展示.
归纳总结,作出评价。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归纳总结,对于做得好的要继续保持;针对不足,找出原因及弥补的方法,力争下次活动会开展得更成功。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怎样?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等等。
7、要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生活化 途径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而且只有当学生能用英语谈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他们才会真正感到学英语有用。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开口说英语,要大胆地走出课堂,融入自然,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作为英语老师应该尽量让英语走进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真实的语感。如果让学生把所学语言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这样不仅活化了教材内容, 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让英语教育生活化对英语教育有着非常大的意义。那么如何让英语生活化·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生活空间英语化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源于生活,因此语言和生活密切相关。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中寻找英语题材,让英语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最终让学生生活与英语形影相随。
(一)立足校内:校园氛围英语化
1.校园环境英语化。学校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据地”,听说读写也主要在校内完成,因此,校园环境是英语化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笔者以为:校园英语环境布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牌双语化。如教室、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等: Art Room, Computer Room, Music Room, Teacher''s office等等。
(2)标语双语化。校园文化氛围布置离不开标语牌,许多富有生动画面的图片可以极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此时我们完全可以在富有童趣的图画下方配置双语或英语。如:在生机勃勃的草坪上插上“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在安静的阅览室里放置 “Keep the reading-room quiet!”; 在水龙头上方标记“Save water!”。 长期的观察,不断的潜移默化,学生岂会熟视无睹·又岂会“颗粒”不收·
(3)园地双语化。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园地(粘贴英语学习资料,诗歌,歌词等);在学校橱窗里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总之,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皆成学生学习英语的载体和媒介。
2.校园活动英语化。学生身边经常会发生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老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
(1)结合同学的生日,举办班级生日Party。让学生先置身于情境中,然后老师要求学生用英语向小寿星表示祝福。这样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还可以让同学们用英语唱生日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现实场景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知识,感受英语的实用性。
(2)举办英语比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英语活动,如书法比赛、唱歌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会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巩固和提升。
(3)结合节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 根据教学中的内容扩展范围,如愚人节、母亲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指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孩子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地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风俗文化,使英语教学更加生活化
(4)组织排练英语文艺节目,如上课五分钟给学生表演自己准备的节目,可以是对话,英文歌,诗歌,讲故事,谜语,排演小话剧,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上台表演,老师以鼓励为主,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给以指导和补充,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多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并获得成就感。
(5)每周举行英语角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空间和舞台,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一箭双雕之举,何乐而不为·
(二)放眼社会:社会生活英语化
环境不能主宰人,但能改变人。尤其是社会的大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校园。“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社会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发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例如公园、动物园、工厂、超市、医院等等,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和实践的机会。比如可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所见到的英语标记,如:panda, TV, Park, No Smoking等等,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会兴趣十足,学得不亦乐乎。社会的资源是无穷尽的,把英语课堂生活化必定使英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老师教学内容生活化
篇9
关键词:高等院校;感恩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312-02
一、要把握感恩的本质
“感恩”,狭义来说,主要指对他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从广义来讲,内心心存感激或采取行动表示感激的心理和行为都应该属于“感恩”的范畴。“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通过教育途径,自然地形成“感恩”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因此,“感恩”教育其实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尤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在德育层面的要求,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美国和加拿大,感恩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的功能有点像中国的春节,用于家庭团聚,热热闹闹,吃吃喝喝。至于它本身的感恩教育的意义由主要通过书籍、媒体和仪式对节日进行阐释。西方人对感恩节的释义多数人认为是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据说这是欧洲白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本来的感恩节寓意。后来基督徒则演化为感谢上帝赐予世间一切。到现代,美国人用感恩节来对新移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记住先辈们的勇敢、孤寂和坚忍,才能实现美国梦。这一点与中国感恩活动组织者的意愿并不相符。中国的感恩活动,主要是指接受帮助的人对援助者表达感激之情,即受惠的弱者被要求感谢施恩的强者,底层人民感恩上层权势集团。而在西方,信教的底层民众虽然也是常怀感恩之心,但感恩的对象是彼岸世界的上帝,而不是此岸世界中某个更强势的集团,更不会是掌握着资源配置权的政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人的确应该常怀感激之心。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只要帮助过我们,我们都应该懂得感恩。正是这个原因,尽管感恩节和圣诞节都是西方比较重要的节日,但在中国抵制圣诞节的人多,而抵制西方的感恩节的人甚少。显然西方的感恩节虽然是从宗教仪式演变而来,但至今为人们所重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能教化人们学会感恩,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保持协调、祥和的心灵氛围。
在中国,没有关于“感恩”的专门节日,却有着深厚的“感恩”思想和文化底蕴。古人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古人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感恩”思想传统是古已有之的,它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推崇、向往的道德品质。然而,在中国现行大学德育体制中,对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基本还是一个盲区。突出表现在:没有关于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目标导向;没有关于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理论基础;没有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方法。虽然随着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的广泛开展,以此为切入点率先设立了“感恩”教育目标,但是其目标内涵、理论基础、培养途径等内容的定位显然是比较模糊的。
从上面的论述来看,尽管“感恩”的概念和本质在不同的国界没有差异,但无须回避的是中、西方的“感恩”认知度和形成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西方的宗教教义(基督教)感化着大部分的信教者;西方的社会观念也会感染社会个体“感恩”意识的形成;西方国家每年必至的盛大节日更会激发人们“感恩”思想的升华。而在中国,当代关于“感恩”的教育苍白无力,社会关于“感恩”的氛围平平淡淡,人们对“感恩”的信从意识也日益降低。中、西方存在的这些差异,是历史积淀形成的,也是不同的社会基础形成的,更是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形成的。面对这些差距,高校更应该积极地调整我们的教育理念,从“感恩”教育入手,加强理论研究,加速实验推广的进程。
二、着力“感恩”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和谐互动
1.心理健康的内涵必须融合“感恩”意识。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人不仅仅是一人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过去我们主要采取的是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时,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许多人生的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别强调的是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关于社会适应性,其标准是与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及个体心理的常态相比较而言的。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个体总是首先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社会要求个体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各自的动力和“奉献”,没有“感恩”于社会的心理基础,动力和“奉献”的度和量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从社会适应性的角度来看,学会“感恩”,对社会个体也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至于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习惯,实际上,这是一种动力定型。基于这种理论,“感恩”教育不仅要从中小学抓起,而且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更要引起重视,甚至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像思想政治品德课那样,列为大学的必修课程,因为“感恩”的思想是一种十分朴素的意识,非必需要文化知识的积累即可形成。遗憾的是,中国颁布的现行《大学生守则》尚未列出“学会感恩”条款。
2.“感恩”意识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感恩”实质上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对自然、人类的给予和创造所感受到的深深的感激意识。这种意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前面已经说到,心理健康的内涵必须融合“感恩”意识,心理健康的人格特点要求大学生拥有“感恩”意识。那么,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应该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强调高校社会感恩长期性和全面性
1.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理论和实践调研。这是把“感恩”教育引入大学德育教育的首要环节。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是调研的先锋;广泛的社会力量应该是调研的主角;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现状与时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应该是调研的切入点。鼓励更多的专家名流进行务实高效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寻求基本规律的必经之路,由于我们对于“感恩”教育的概念、内涵、特征、形成过程以及其他因素对“感恩”教育的动态影响程度等规律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有大量的走在教育科研前列的优秀科研工作者,在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寻求规律、发现规律,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感恩”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开展“感恩”教育的理论依据。
2.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感恩实践活动可在校园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外、特别是要利用大学在校外建立的德育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开展,要让大学生在亲历亲为中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想,陶冶情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还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的感召力量,开展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如母亲节来临,开展对父母长辈的感激之情,结合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结合教师节,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结合国庆节,感激祖国之恩,结合学雷锋活动,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积极构建感恩实践校园环境。高校要将知恩图报的道德取向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和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和欣赏中潜移默化。首先,应从校园布置着手,围绕“感恩”主题精心设置,如悬挂感恩标语,树立感恩人物塑像等。其次,充分利用班会、宣传橱窗、楼道标语、黑板报、校报、主题雕塑等进行感恩氛围渲染,营造浓厚的舆论气氛。最后,利用丰富多彩的感恩文化创设良好的情境,开展感恩主题活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关怀,学会感恩,让爱的旋律在心中唱响,让感恩氛围融入校园。通过感恩实践环境的建设,大学生生活在感恩的氛围里,行走在感恩的包围中,亲自体验感恩、接受感恩、认同感恩、实施感恩。
4.努力构建感恩实践教学氛围。在感恩教学上,高校老师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感恩现实,形成问题,及时点拨学生,形成感恩教育课堂实践教育氛围。感恩教育的课堂问题设置非常重要,问题是进行交流、沟通的发端,有问题才会有自主、创造、发现、体念和感悟。老师的问题要设置合理,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要引起学生感情共鸣,要触发大学生感恩末梢,在问题之中让同学们自己的心灵在充满着感恩的气氛中接受洗礼。如可设置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感恩、我们该对谁感恩、我们该怎样感恩,让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并相互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又提出新问题,问题的一环套一环,让学生在观察问题中学,向他人学,向社会学,让感恩在大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在课堂上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生活中感受,在社会中学习,充分利用丰富的感恩教育的资源,把每位大学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人,这是我们教育者的目标追求,也是我们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麻艳香.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问题[J].社科纵横,2005,(3).
[2]詹磊.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周爱平,计颖.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结构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3).
[4]庞玲玲,.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滁州学院学报,2010,(1).
[5]赖斌,胡西民,刘佳,王晓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0,(15).
[6]李殿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亚健康状态”的克服[J].鸡西大学学报,2008,(6).
篇10
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 苗在华
一、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
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组织,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宽松和谐的环境和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有利于促进班集体的德育建设。更重要是能让学生成为建设班集体的主人,突出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成长。
二、班级的自然情况
初一入学时:我班共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为23人,女生28人,其中单亲、离异家庭的孩子共有18人。低保8人,孤儿1人,父母双方均无工作的16人。占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入学班级成绩总分最高分153分(语文数学两科满分200分),班级优秀率为0。
三、班集体建设教育理念
要让一个班集体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的班集体,就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和学生们共同研究制定了班级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未来三年的班级发展规划,明确了班级的前进方向。
四、班级建设的总体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方向,所以开学初始,就和学生共同确立了班级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主人翁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勤学、友爱、自信、上进”的班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市优秀班集体。
班级特色:和谐班集体
班级口号:做最好的自己
班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班歌:《光 荣》。
五、班集体建设阶段目标
初一阶段
(一)初一阶段目标
抓养成教育,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成为校优秀班集体,使学生成为正直、善良、守纪、上进的人。
(二)具体措施
1、抓养成教育,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2.结合“教师节”、“一二、九”等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国教育。
3.结合母亲节、父亲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4.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教育。
进行体育训练活动,以达到增加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特别提出一项一年马拉松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全班在一年之内所跑路程到达北京。
5.结合校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
6、组建优秀的班委会,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
实行班干部演讲竞争上岗。明确各干部的岗位职责,培养干部自动化管理的能力,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三)达到的效果
一年中,同学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日常行为规范也日渐走向正轨。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卫生和生活习惯。班风正,学风好。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除英语外,其他学科成绩均名列年级第一名。班级优秀率达到了20.7%,班级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在运动会、一二、九文艺汇演、校歌咏比赛、以及冬季大绳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初二阶段
(一) 初二阶段目标
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说过,集团的人员所共同拥有的某种观点,感受方式,信仰方式,这便是文化。对于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初二阶段我和学生根据班级实际,工作个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确立了富有个性的班级建设内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养,顺利渡过青春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班级进一步和谐发展。
(二)班级基本情况
虽实现了初一的目标,但由于学习基础、家庭情况以及个人因素等各种原因,学生的成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个别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外,面临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产生一些迷惘和不适,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亟待引导。鉴于以上各种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三)具体措施
1. 布置教室,形成浓厚的物质文化氛围。
教室是一个学生主要活动场所,一个优美良好的环境才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室布置时,我注意了室内各种设施颜色的搭配,使教室呈显出一种自然,平静,整洁的气氛,显现一种和谐美。在墙壁上建立学习园地对学习进行引导,创办黑板报,体现积极向上的风貌。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促进交流和沟通,设班主任信箱,划出实话实说留言角——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2.寻找每个学生亮点,加强学生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建设要寻找每个学生精神的发光点,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使班级生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 “加速器”。
如:初二开学伊始,我就和学生研究确立了班级的标语:“迈好青春第一步”、 “细节决定成败”等激励性的标语,制定了班级演讲的系列活动:初二第一学期进行两个演讲专题。《做最好的自己》、《青春寄语》;第二学期是《幸福快车》、《理想之门》。利用早自习时间,按照学号轮流演讲,每天一人。同时,每天进行五分钟的道德早餐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己的自信。同时开展写周记、日记活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和学生时刻保持心灵上的沟通,引导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
3.系列主题班会,凸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充分有效的利用班会时间是班级建设的最好途径,在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充分的发展他们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因而对于培养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这样将确保班干与同学之间的频繁交往,又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主题班会课根据时间的不同,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确定内容。如:“迈好青春第一步”、“我爱我的班集体”、“献给教师的歌”“争做文明中学生”、“理想、责任”,“献给母亲的歌”、“抬起头来,重塑自我”、“让诚信之花绽放”等。
(四)达到的效果
班级整体成绩在年级均名列第一,班级优秀率为23.6%。各项活动均为校前三名。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班级体形成了优秀的班风、学风,班集体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和谐发展。
初三阶段
(一)班级现状分析
现在这个班级我已经带了两年,本班级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良好的班风。但是进入初三,学生即将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所以结合班级现状。确立初三阶段目标如下:
(二)初三阶段目标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目标教育,最终使班级成为市优秀的班集体,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自信、乐观、讲文明、有纪律、有爱心的初三毕业生。
(三)具体措施
1、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及时帮助学生确立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使学生在奋斗中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借用上届初三学生的升学情况,鼓励学生确立明确的长远目标——我要为考上哪类高中而奋斗。
2.及早摸清培优补差的对象,确立老师的帮扶对象,组织负责科任老师负责班上的培优补差工作,保证工作落实到位。
3.进一步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做好团员的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团员和班干部在班集体中的模范作用。
4.召开初三百日誓师大会,激励、鼓舞学生努力学习,并且聘请校心理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四)班级建设预期达到的目标
1.完成初二升初三的过渡。 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三的学习生活。
2.开学初,就激励学生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备战第一、二次阶段考试,争取在考试中有一个新的定位和较大突破。正确看待分数,将挫折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3.及时观察学生的思想状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及时地引导,给予帮助,期望学生能高效率、高质量地渡过初三。
4.力求整个班级稳定良性发展,培养成为有理想、有自信、耐挫折、有方法、讲文明、有纪律、有爱心的初三毕业生。
- 上一篇:元宵灯笼制作
- 下一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