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文章范文
时间:2023-03-22 10:0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普知识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30-02
1 互动性科普知识与传播方式
1.1 互动性
所谓互动性,指的是在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强调交互的性质。每一个接受科普知识传播的人,其个人经历和知识底蕴是不同的,因此,在参观科技馆的时候,这些人所需要接受的知识和需要解惑的部分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了加强知识传播的效率,将互动性体现在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以求能够在更高的维度上实现科普知识传播的初衷,达到提升人们知识底蕴的最终目的。
在以往的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知识传播的链条是单向的。宣传单位只是将科普知识机械地展示出来,以宣传板或者科普讲座的方式来向受众单方面的展示。作为科普知识的接受者,参观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却不能够就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出自己的疑问。将互动性的理念引入到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对于提高全面的总体知识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科普知识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科普知识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普通群众理解和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提高全民素质成为了我国当前宣传教育工作当中的重点。在强大经济后盾的支持下,科普知识的传播有了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式,而相关知识的丰富和传播,也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科普知识的传播应该兼具科学性和普及性2个重点。首先应该强调传播的内容应该符合科学规律;其次,应该强调传播知识的亲民性。在传播知识的内容上,应该竭力做到让观众易于理解,并能够通过讲解提升观众的知识水平。
1.3 传播方式
在传播过程当中,传播方式的选择对传播效果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在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所采用的传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文字传播。文字传播这个是以文字为媒介,向受众传递客户信息的整个过程。文字传播的特点是简单明了富有逻辑性。通过文字的描述,阅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来直接获得与科普知识相关的信息。其次是声音传播,声音传播者的是以声音为媒介向受众传达信息的过程。在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声音传播的手段这两种,第一是讲解员现场讲解,第二是录音讲解;第三种是影像传播,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影像,来帮助观看者了解相关的图像,影像传播适用于描述和表达宏大的场景。在真正的传播过程当中没有将以上具有传播方式都综合利用,并力求将作品用恰当的方式推,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2 互动性科普知识的几个传播途径
2.1 设置二维码功能模块
为了达到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的目的,可以考虑为每一个产品都设置一个二维码,让受众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知相关的信息。在以往的科普展位旁往往都设置长篇幅的文字信息,来帮助受众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但是,长时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观众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只对陈列物本身感兴趣,对于长篇幅的文字往往会失去阅读的耐心,所以在产品旁边设置一个二维码,让读者能够主动的想要去了解与陈列品相关的信息,可以在创造一个互动的回路的基础上,激发观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这里,二维码作为一个存储介质,可以将于陈列物相关的物品都放置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扫一扫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的好奇心被大大的激发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户会更加认真的阅读与陈列品相关的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由于很多不法的行为都是通过用户扫一扫这个动作来实现的,因此为了保证参观者的信息安全和利益,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机会乘虚而入,诱导参观者扫描虚假二维码,在二维码的制作上应该坚持统一性。首先应该坚持整体风格的统一性,其次应该坚持张贴位置的大体一致性。并且让清洁工定时清理陈列物周边的环境。
2.2 设置微博功能模块
上面提到的二维码,只是能够简单的介绍与陈列物相关的科普知识,但是传播信息存在着有限性的问题,针对某一个科普知识进行的讲解,内容往往不会太多,同时由于科普陈列物的多样性,相关信息也不能够做到及时更新。为了保证更好等互动性的传播效果,应该考虑开设微博来加强科普知识传播的互动性。
在微博上可以与展览相关的即时信息,并且对展览馆相关变化对客户进行及时通报。在微博上,用户可以与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借用微博的平台进行良性的互动,可以针对某些问题进行问答,这一方面激发了普通群众对于客户信息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让客户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展示。
大体上,微博更新的数目是可以不受限制的,但是每条微博的信息仅限于140个字之内,这就要求在微博的时候要尽量简单明了。能够通过简单的字句将相关科普问题说清楚说明白。尽管微博上可以转发视频类的信息,或者也可以将长段文字制作成图片,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到微博中,第四种方法来达成长段文字的展示,但是分析微博用户的阅读特点我们发现,以碎片化为特征的微信用户阅读,并不能够很好的接受这类长信息,因此,建议微博的运营者在进行科普知识的互动传播过程当中,对信息进行简明化的处理,以适应微博用户的阅读习惯。
2.3 设置微信公众号功能模块
随着微信的不断普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作用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互动性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应该善加发现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当中的,优势作用,通过设置微信公众号,来为科普知识的传播提供助力。
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的影响力的产生,主要是依托于微信的高普及性。根据统计,当前我国活跃的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4亿。依托于庞大的用户群体,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来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可以大大增强传播的效果。同时由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有留言等功能。工作人员可以依托公众平台,与用户进行密切的联系。两者通过留言和回答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沟通是零成本的,可以大大缩短专业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科普知识传播过程当中的互动。
由于微信公众号一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加上微信用户的用户粘性更强,因此区别于制作微博信息,在进行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的制作的时候,应该坚持精品化的路径,对推送内容单加编排。同时由于单条推送的信息量不受限制,因此,可以考虑推送包括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传播介质的新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此外,为了实现互动性的初衷,应该指派专人对微信公众号进行运营,对于读者的后台留言,一定要多加重视,对于其提出的与科普内容相关的疑惑要认真解答。
3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一定需要引入互动性的元素。在新媒体平台不断发展的当下,综合利用二维码、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传播方式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和传播,对于推动我国当前互动性科普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的创新,为推动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薇薇.浅谈提升科技馆形象的几个途径[J].科技风,2012(7):3-4.
篇2
[关键词]气象科普 社会化 民防科普馆 广大民众 气象灾害
[中图分类号] P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85-1
气象科普的社会化是由其服务的对象决定的。气象科普的服务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并使用气象信息。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实现,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安排生产生活并做好防灾自救的准备工作,这对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1气象科普社会化的涵义与任务
1.1气象科普社会化的涵义
人类的生活与周围的环境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息息相关,作为人们了解并适应自然环境的气象科普知识,已经成为了他们进行防灾减灾准备工作、避免气象以及环境伤害的重要依据。此外,气象科普的进行过程可以加强民众与社会的互动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浓重的人文关怀。
气象科普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根据来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知识的需求,因此它需要民众的参与,而不是由某一个部门来负责。气象科普知识广泛的覆盖面决定了它必须实现社会化。
1.2气象科普社会化的任务
气象科普任务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实现气象科普是为了让广大群众知道怎样适应气候条件的变化并正确应对气象灾害,让人类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调动广大群众对气象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充分了解气象科普知识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气象灾害预防意识;第三,及时更新人们对于最新气象科普知识的了解;第四,气象科普需要深入研究广大群众的具体气象需求,然后针对性地提供信息;第五,由于气象科普有着多源性与公益性的特点,因而气象科普工作的开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配合。
2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
虽然我国各级气象部门的科普工作各有特色,但总体来说还是存在着形式大同小异的缺点。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气象科普工作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民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目前的气象科普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气象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需要更新;第二,气象科普工作的工作形式太过单一;第三,气象科普工作太过宽泛,重点不够突出;第四,气象科普方面的人才太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可以多开展气象知识普及活动,并扩大气象科普的范围,将气象科普的重点内容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展现出来,同时培养一支高效、先进的科普工作队伍,为气象科普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人才。
3气象科普在民防科普馆中的应用
3.1将气象科普知识与当地独特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几乎各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背景。将气象科普知识与当地历史背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广大民众了解气象知识,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国的六安民防科普教育馆中就应用气象知识在馆中开设了气象部分。它充分利用六安是古代气象发祥地这一有利条件在民防科普馆中展示了我国在气象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让人与自然活动的和谐相处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3.2在科普馆中开展气象知识问答活动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民防科普馆可以开展气象知识自测活动,让人们在参观民防科普馆的时候可以了解自己气象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气象知识更加普及。此外,民防馆也可以开展一些讲座、竞赛等类型的活动,这样可以让活动内容更丰富,更有吸引力,气象知识的普及效果也会更好。
3.3普及气象预警信号的科学使用方法
在突发气象灾害的时候使用气象预警信号,可以起到平时的预报所无法发挥的作用,它是气象灾害预防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针对大风、暴雨等各种不同的气象灾害,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同气象灾害的信号与传播方法,但由于这些方法的普及程度不够,因此预警信息并没有发挥出该有的效果。在民防科普馆中单独设立一个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展区,可以帮助民众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使用方法,并充分认识灾害强度与科学避让之间的关系,让广大民众可以拥有更多的气象科普知识,进而达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目的。
3.4运用民防科普馆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模拟各种不同的气象条件
人们对于气象科普的忽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没有充分了解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在民防科普馆中利用屏幕、声、光、多媒体互动等高科技技术来模拟气象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并通过控制光、影强度的方式让人们亲自体会不同强度灾害预警时的不同感受以及所造成危害程度的不同,就可以让广大民众切身的体会到气象灾害的可怕。这样,广大民众的气象科普知识就能掌握得更全面,防灾意识也会得到提高。
3.5利用4D技术展示发生气象灾害时的自救方法
尽管气象灾害自救措施已经普及了很久,但是广大民众在遇到真正的气象灾害时往往还是无法将这些防御以及自救知识很好地运用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存在的差距。气象科普馆可以运用4D技术来制造出真实的泥石流灾害场景,让广大民众在真实的感受中练习如何逃生以及运用自救知识。当民众在4D技术的帮助下有了自救经验以后,将来再遇到气象灾害他们就能根据灾害的类型、所处的地势等关键因素寻找到最好的自救方法。这对于保障广大群众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4结语
气象科普社会化是社会大众与气象部门之间进行良好沟通的纽带,只有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气象部门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群众的具体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群众的力量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气象科普工作,让广大群众的需求成为气象部门不断努力与发展的动力。另外,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实现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通过最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让群众最快地获取气象信息。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科协.陕西汉中"科技之春"为气象科普搭建社会化大舞台[J].硅谷,2013(8).
篇3
〔关键词〕科普;群体受众;网络科普;网络互动
〔中图分类号〕G252.8;TN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0-0149-04
互动性是科普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现代科普强调参与性与互动性,倡导以人为本,注重科普对象的实际需要和调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和创新性[1]。借助Web2.0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载体,实现网络互动是目前公认的科普工作发展新趋势。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面对如此庞大的受众群,开展网络科普活动不仅要吸引公众对某一科普知识的注意,还要激发公众的学习兴趣,保证传播效果。本文在对网络受众主要群体数量和上网目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网络互动载体特点,探讨基于群体受众的网络互动科普模式,分析了吉林省科普网在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出了开展个性化网络互动科普活动的建议。
1科普网络受众群体特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显示,2011年10~29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58.2%,30~49岁占37.1%,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网民主要以中青年为主,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在网民中所占比例不高。相对于儿童和老人,中青年人对科普的需求显示出更强的个性化。
我国目前的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在一份大学生
上网目的调查中显示82%受访者是为了聊天交友,49.5%的仅是为了娱乐和放松,47.3%的受访者上网最关注的是“新闻等资讯”,关注“博客和空间”的大学生占30%~32%[2]。而在对于中学生的调查中,玩网络游戏的占63%,看视频的占36.5%,查资料占43.1%,看新闻占38.4%[3]。可以看出,网络游戏对于中学生的吸引程度很高,对年龄较大的大学生来说,获取信息和社交则是主要的上网目的。如图2所示,除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及无业人员这几个相对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群体以外,企业/公司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农林牧渔劳动者等社会行业在网民中均占有一定比例。从事行业、职业特点不同,对网络内容的关注度也会不同。
从目前网络受众的年龄和职业上看,单一的网络科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群的需要,要实现网络科技传播最大化,要求网络科普工作按不同性别、教育程度和职业特点等因素分类制定面向某一群体的科普计划和内容。
2网络互动科普载体
网络互动科普载体主要是指在功能上具有互动性的网络应用,主要包括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网络游戏等,因为手机上网比电脑上网更具快捷性和广泛性,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来手机网民规模将迅速扩大,所以本文将手机上网也列入了讨论范围。
2.1即时通讯
目前常用的即时通讯服务软件包含QQ、MSN、飞信等。截至2011年底,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4.15亿,使用率增长至80.9%。即时通讯软件为使用者提供了实时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科技的传播者可以与受众进行交谈和讨论,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等。
2.2博客
博客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并能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2011年,我国博客/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3.19亿,较2010年底增长2 414万,增长率为8.2%。博客/个人空间的使用率为62.1%,较上年底下降了2.3个百分点。建立在门户平台上的众多科普博客即可以是科技的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众。
2.3微博
微博这种典型融合Web、手机以及其他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Web2.0产物,具有即时便捷、应用广泛、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4]。仅一年时间就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科普微博与博客相比更新速度快,文字量小,更能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相契合。
2.4网络游戏
休闲娱乐是我国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24亿,较去年同期的3.04亿增长6.6%,网民使用比例为63.2%。网络游戏以其娱乐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科普网络游戏以科普为目的,内容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及教育性;以网络游戏为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对用户富有吸引力,并在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科普功能[5]。
2.5手机上网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69.3%。艾媒市场咨询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与网民行为调查报告》对中国手机网民上网目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8.5%的受访者表示,借道手机进行网络聊天是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选择获取新闻资讯内容为主要目的则占56.3%;把阅读小说作为主要目的有51.7%;以手机上网为了游戏视频等娱乐需求的用户占36.2%;赚钱等生意目的占9.6%。移动通信与科普的结合是科普的一种新的形势,是借助于移动通信平台传播科普的新载体,其有移动通信传播的分众性及精准传播、个性定制、内容丰富性、互动性、及时性、移动便捷等特点[6]。
3主要受众群体对网络互动科普传播形式需求
3.1学生
学生群体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比较强,对网络的新事物新趋势具有很强的敏感性,特别是90后大学生是目前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高娱乐性的科普游戏和高互动性的科普知识竞赛、网上科普展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学生也是手机上网的重要群体,目前使用3G手机上网的用户中,学生占23.3%。手机报、手机小说阅读和手机游戏是青少年最喜欢的手机产品形式。
3.2农林牧渔劳动者和农村外出打工者
这两类人群的劳动强度较大,上网是工作闲暇之余娱乐放松的重要形式,也是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网络专家访谈与讲座和网上科普展馆可以使劳动者方便、快捷的获取知识和技术,对于提高劳动技能、扩大收入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3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是网络受众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这类人群体对科普内容有着更高水平、更专业化的需求,基于即时通讯的网络专家访谈和科普博客群更能实现科普内容更深层次的专业化。
3.4各类企业/公司人员
各类企业/公司人员工作相对紧张,生活节奏较快,利用每天上下班在公交车上的时间或其它零散时间利用手机上网了解最新资讯是这部分人的重要特点。科普手机短信、手机报和微博具有快捷性、实时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浏览丰富信息。同时,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是该群体的普遍要求,专家讲座是各类企业/公司人员能力水平提高的最直接形式。
3.5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这一群体做为国家公务人员和社会的服务者,在内容上具有最广泛的科普需求。手机短信、手机报和微博等不拘泥于内容且承载量大的科普形式更能体现这一要求。
3.6无业人员
对无业人员进行执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是这类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过网络专家访谈和专家讲座的形式进行个案指导和专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就业信心,增加就业砝码。
4基于群体受众的网络互动科普模式
4.1开发寓教于乐的科普网络游戏
面向学生的科普网络游戏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引导性和启发性。我国科普网游作品还比较少,受众规模很小。要吸引学生对于科普网络游戏的关注,科普网络游戏应还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1)画面的亲和性。游戏画面的设计应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要求。(2)加强游戏策划能力。注重选题策划和内容脚本的创作。(3)提升游戏知名度。扩大宣传,树立科普游戏品牌。(4)在内容上应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相适应,注重知识、技能、研究和创新性教育。
4.2举办主题网络科普知识竞赛和网上科普展馆
网络科普知识竞赛和网上科普展馆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受众适应性,这种形式不受科普内容的限制,任何主题都可以进行网络竞赛和设立网上展馆,对相关受众群体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达到很好的宣传和科学普及效果。
4.3邀请各行业专家进行网络专家访谈和讲座
举办专业细分的专家访谈和讲座活动,通过专家与受众的互动提高科学传播效果,在内容上主要是进行教育培训和知识传授,如农业技术服务、执业培训、就业指导、相关专题讲座等。
4.4基于博客和微博的科普知识群体内部交流和外部知识扩散在科普网站上建立科研机构或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普博客和微博,各科研机构和个人撰写的文章、心得等在科普组织内部成员间可以高效率的传播,这种沟通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科学素质以及科普能力,组织内部成员既是科普知识的生产者又是科普知识的受用者。同时,科普博客和微博也起到了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的作用[7]。
4.5建立面向大众科普与分众订制的手机短信、手机报等移动媒体在对大众科普,针对社会上的重大热点问题,通过科普短信、科普手机报等形式,在公众未产生恐慌情绪以前,最快速的以科学的观点对问题做出解释,化解不良社会心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分众,按不同行业、性别、年龄的受众特点,分类编辑资讯内容,根据分众的选择,按需发送。
5吉林省科普网基于群体受众的科普传播实践
吉林科普网是由吉林省科技厅主办,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大型科普类网站,吉林科普网已经开通科普动态、科学博览、科普园地、应急避险、青少年科普、吉林大自然科普、科技活动周、科普法规等栏目。拥有各类电子图书30万册;各类科普视频讲座16 000余部,时长共计45万分钟,涵盖天文、生物、地理、历史、数理、医药卫生、农学等20门学科。
吉林省科普网自开通以来一直力求突破传统科普宣传的模式,重在营造关注科学的氛围,变单向传授为互动式传播。在形式与内容上兼顾广泛性与个性化是吉林省科普网的重要理念之一。青少年科普栏目根据青少年学习特点,设计了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计算机实验等一系列虚拟体验教程,增加了科学FLASH小游戏模块,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体现了娱乐性和趣味性。2012年,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举办的网络科普知识大赛,加大了宣传力度,吸引了社会各年龄段、各阶层的人士参加,具有广泛的参与性。
6开展个性化网络互动科普活动的建议
6.1建立专业性科普传播机制
由政府出资组建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由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导,各专业研发机构、企业各司其职、互补联动的科普服务平台工作机制。鼓励各专业研发机构与企业在科普服务平台上通过开辟专栏或建立子网站的形式,按照平台统一的专业规划,开展相关领域的科普宣传活动。政府行政部门依靠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完成了对受众进行专业性科普教育的目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科普宣传活动中,提升了在公众中的知名度,树立了品牌形象。
6.2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个性化科普品牌
建立专门从事科普平台建设的公益性机构,以平台作为政府、机构和企业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的接口。要吸引网络受众群体对科普平台的关注,参与科普活动,定制企业个性化科普服务,就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搞大型社会活动、媒体宣传等形式扩大知名度,向受众展示科普服务的科学性、公益性、专业性,提升受众的信任度。
6.3建立多渠道的网络传播体系
在形式上,网页浏览、视频播放、论坛、博客、游戏、移动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科普传播体系。针对科普内容和受众特点选取媒介形式,做到各种网络传播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内容上建立科普平台专项资金,支持机构、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普图书、动漫、影视等的创作。
6.4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加强科普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化教育,吸收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到科普工作队伍当中。建立行业专家档案,邀请专家在科普平台开博、主持论坛、参加知识讲座和访谈,发挥专家在行业内部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普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文志,吴国彬.现代科普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6:73.
[2]赵会民,赵西敏.对大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5):136-137.
[3]金黎.当代中学生上网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1,(9):78-79.
[4]蔡胜龙,范以锦.微博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J].新闻传播,2010,(3):16-18.
[5]刘玉花,费广正,姜珂.科普网游及其产业发展研究[J].科普研究,2011,6(6):34-38.
篇4
2、打开化妆品监管APP首页后查看焦点图并点击,这样便可查看系统推荐的科普知识
3、返回到首页,然后点击“监管科普”,接着便可查看科普知识、公告通告、监管动态和飞行检查信息
4、返回到首页后在“搜产品”板块可以看到四个选项,根据自己的产品分类点选其中一个选项,然后在新打开的页面中搜索产品名称、企业、文号信息,接着点击搜索结果即可打开产品详情页
5、返回到首页,在“搜信息”板块可以看到有四个选项,然后根据需要点选其中一个选项,接着在搜索界面搜索机构名称、产品名称、企业、文号,接着点击搜索结果即可打开产品详情页
6、接着点击首页底部的“扫一扫”菜单,然后对准产品条形码进行扫描,可以查看验证产品的名称
篇5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我校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科技节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切切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为期一周的科技节活动已经结束,现将活动小结如下:
一、“科学创新、低碳生活”为主题班会
百家湖中学每班都围绕主题“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位学生对科技创新、低碳生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掀起一股科学创新的热潮。
二、科普手抄报比赛
结合科技节"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主题,全校同学一起投入到科普手抄报创作活动中来。通过漫画创作,学生们对科普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把这些知识通过展示活动在全校范围推广宣传。
三、校园宣传
积极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等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将节能、节水、节电、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课堂、进校园。
四、变废为宝小制作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有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废弃的包装盒制作了了一辆辆精美的小车和手工艺品,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我们身边有许多东西可一再利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同学利用树叶,广告纸,果壳等废弃物,通过加工设计,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制作画,体会了变废为宝的乐趣。破损的乒乓球、易拉罐、泡沫、报纸,包装盒这些很多人眼中的废弃物品,经过我们同学的一番精心设计,"摇身一变"成了造型各异的风能小车。虽然我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却是绿色能源的一个缩影。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能习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本次科技主题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都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创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促进养成了节能低碳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通过活动,学生纷纷表示要将在学校中学习的节能方法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让大家齐动手,共同保护好我们国家有限的资源,使它创造更大的财富,大家一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在区科协的直接领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立足社区,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的良好氛围,歌颂表扬思想道德高尚的好人好事,传播贴近居民生活的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进社区居民提高科学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使辖区居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复兴路社区在科普教育中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健全组织网络
社区主任亲自抓,其他群干主动出点子提建议,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明确书记分管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主任张海丽为组长,社区群干为组员,有九人组成科普教育基地的领导小组。党员、中心户长为主体的退休人员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科教领导小组的自身建设,是科普进社区为创建科普文明社区的有力保证。
二、加强社区科普教育建设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学习制度,统一思想认识,社区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科普领导小组一般人首先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开创科普事业新局面。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的资料台账。现已按上级来文、组织机构、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五个目录列入台账,使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宣传发动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组织学习。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
让科普活动深入人心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不断开展以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健康知识、运动与健康等多种知识穿插期间。使居民在娱乐中接受科普教育。为了确保科普活动的定期开展,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我们有计划、有内容、有专人负责、有检查、措施落实到位。自成立科普教育共建以来,我们已开展数次科普教育活动,平均两月1次,达300多人次。
四、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进行科普宣传。
在社区市民学校,开展各类形式的科普宣传,开展反对、家庭养生、文明生活等公民道德教育,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和社区工作重点的变化,宣传不同的科学知识,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坚持传播贴近群众的科学知识为出发点,让广大群众了解科学、掌握科学、用科学来指导生活。针对本社区居民的需要为居民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科学知识提供便利。搞好社区科普教育,是社区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着力加强科普知识的培育,帮助居民确立科技兴市的认识,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科普教育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科普素质,xx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及时将文件转发各学校,对科普宣传工作作具体安排布置,并及时进行指导检查。
二、加强宣传,积极营造科普活动氛围
1、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张贴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途径,进行科普宣传。
2、利用周一集会对学生进行科普宣传教育。
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科普知识,部分学校还组织开展以环保、节约、食品安全等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科普宣传进课堂。将科普宣传与学科教学活动结合,小学结合《品德与社会》、《生命·生活与安全》,中学结合《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5、2月下旬至3月中旬,县委宣传部、共青团xx县委、县教育局、县环保局联合开展了“生态xx·鸽子花都”绿色环保主题征文活动。
三、切实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普宣传紧密结合,提高青少年学生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如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微机竞赛活动、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小实验操作、组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技参观及科普采风活动、科普图书阅览、科普影视播放、办科普宣传专栏、撰写科技小文章、编辑科普剪报等;举办了科普板报、科普知识手抄报竞赛、环保故事竞赛;开展读科普文章、写科普作文、画科幻绘画活动。
篇6
(一)进一步加强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建设好全县群测群防体系是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基础的重要环节,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短临预报有所突破的关键,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震后快速应急的重要保障。所以,借此次宣传活动的契机对各乡镇民政助理员、宏观观测员、中小学校的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指导及谈心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宏观观测员的业务素养。并发放了《丽江市地震群测群防基本知识读本》及相关的地震科普知识读物。从而进一步增进了专业人员与宏观观测人员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开展好防震减灾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进一步加强宏观观测点的建设,××县位于中甸—大理地震带上,主要断裂有龙蟠—乔后断裂、大具—大东断裂、鸣音—三古断裂,历史上多次遭受5级以上地震的破坏和影响。所以,我局在原有两个宏观观测点(九河南高占泉、巨甸岩固泉)的基础上,在主要断裂上增设大具岩窝龙潭泉、龙蟠兴文龙潭泉及拉市美泉三个宏观观测点,并聘请专职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水温及其它宏观前兆异常,使全县宏观观测分布更趋全面、合理。
(二)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我局将人员较集中的学校作为宣传的重点,达到“宣传一个学生,教育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宣传目的,积极开展5.12系列活动。通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读本、科普光碟、进行地震基本知识讲座和地震应急演练等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了地震基本知识、科学避震知识、震后自救互救措施等。先后到××县一中、××中学、拉市二中、九河中学、塔城中学、龙蟠中学、大具中学及塔城完小、大具完小等学校进行了宣传活动。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及防震避险演练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要求各学校制定防震避险应急演练方案,建立长效机制,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此次活动期间在丽江日报刊登《防震减灾进校园》等图片和《××县认真开展“5.12”地震科普宣传》等宣传文章;同时在丽江电视台和××县电视台同时播出了《丽江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
篇7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村;农民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06-1
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特别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气象服务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气象服务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对于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对我国新农村的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满足农村需求
目前我国气象服务方面仅仅停留在对天气的预报,并且这种预报有时还不是特别准确,这就限制了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很多气象服务不但没有,而且很多气象部门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例如农业需要的气象服务,名特优农作物经济作物生育期采摘期的气象保障服务、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气象服务必须能够跟的上这些服务。尽可能地为农业提供及时、准确、时效性的气象信息服务。
1.2 气象科普的匮乏
由于气象部门资金的匮乏,很多气象科普不能直接选到农村,很多农民不能了解到比较科学的气象知识,只能是通过电视等一些媒体得到有限的气象知识,这就限制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气象服务,又何谈去利用好这些服务呢。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农村留守的一般都是老人、小孩,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再就是富余的人们直接搬到城市居住,这样的人口结构对于气象的普及起着消极的影响。再就是很多气象服务人员对农村的了解不多,这导致了很多气象服务不符合农村的现状,这样就浪费了财力,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发挥的作用。
1.3 防雷知识的空白
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已经能够认识到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对于雷电的避防还是处于空白阶段。很多农民还是在雷雨来临时,往往跑到没防雷装置的凉亭、简易棚、大树下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躲雨,这就会出现雷击而遭雷击伤亡事件。农村绝大部分的民房没有防雷装置。
2 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2.1 体制改革和人才建设
随着农村对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多样化,这就要求气象部门不断提高各类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增加服务产品的数量。气象部门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思想,不能把传统的服务一成不变地强压给农民,气象部门一定要提供适合农村需求的预报产品,这样的话就对气象部门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要求,要对整个气象运行系统进行改革和调整。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那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同时要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队伍的建设。
2.2 建立气象监测预报系统
加强对农村的气象监测网络的建设,这对农村减少天气及地质灾害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国家气象卫星和地方监测的数据为农村提供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雷电等各项服务,提高遥感遥测技术在农村气象监测的应用水平,为农村气象服务提供必要的监测技术手段。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方面的观测,这样就可以为农村提供服务,也可以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基础监测数据。建立和完善气象监测预报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3 建立农村气象科普教育体系
针对农村存在的问题,气象部门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合农村特点的、通俗易懂的气象预报运用、气候资源利用、种养业气象服务指标、避雷防雷技术等科普知识,能够让农村的农民非常容易的接受这些科学知识。气象信息的提供一定打破传统的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手段来进行传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定要利用好现代工具和传统工具,气象部门还要定期给农民培训一些科普知识,通过举办农村气象技术培训班,传授经济实用的农村适用技术,培养乡土气象专家,从而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科学利用气象信息的水平。
2.4 加大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力度
雷电知识的普及对于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好的帮助,通过科普知识进行宣传,让农村人们认识到雷击的危害,把农村防雷减灾纳入到日常工作规范管理中,建立完善农村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审核和施工监督制度。对农村的防雷状况进行定期普查,公布普查结果。特别是对农村企业、公共建筑、学校的防雷隐患,要分类指导,督促整改到位。
参考文献
[1] 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2] 周文韬.我国气象信息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4,(04).
[3] 陈利敏.合理利用气象经济 促进农产品营销[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8).
篇8
2007年世界气象日
3月22日是第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灾害”,“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人水和谐”。3月23日又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为了纪念“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由市科协会同市水利(水务)局、市气象局联合在观前街玄妙观广场举办纪念“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广场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信息时代,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天气气候·人水和谐”。参加活动的协办单位有市水利学会和市气象学会。在广场宣传活动中,有科普咨询、科普展板展示、科普知识问答等活动。精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市科协副主席柏京红、市水利局副局长何绍明、市气象局副局长杨金彪参加了宣传活动,通过广场宣传活动,市民们了解一些有关气象、水的科普知识。
水乃生命之源、发展之本,水资源状况直接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苏州是一个因水而富庶,因水而秀美,因水而闻名的城市。伍子胥相土尝水而建阖闾大城,使苏州水城的胜名历久不衰、绵延至今;苏州的市民兴水利、开运河、造圩田,孕育了富甲江南的“鱼米之乡”;现代苏州人则凭借丰裕的水资源和地处江海交汇,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点的优势,做足了水的文章。历经千载源源不竭的水文明反复证明:水是苏州的灵魂,是苏州的财富,是苏州的文化和形象。2004年中国水周,水利局将深入开展水法宣传活动、以治水新思路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进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00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勾画出21世纪气象信息服务于大众和社会在内容、形式和交互性等多方面的重要变革,气象信息走向集成、综合的不可阻挡的趋势,孕育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天气、气候和水信息的充分和创新性的利用,对提高社会安全和生产力,增强国家竞争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效益,获得了包括政府在内的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篇9
关键词 科技馆;重要性;项目开发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186-01
贵州科技馆开拓了贵阳当地及周边的民众的视野,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激励他们创新精神,它向广大民众展示了尖端的科技产品,打开了贵州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让青少年了解到科普知识,了解到宇宙的奥妙,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贵州科技馆将面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它的管理模式将不断革新,它的运行理念将不断得到转变和发展,它将更好地为贵州民众服务。
1 贵州科技馆技术力量的重要性
1.1 利用良好时机,普及科普知识
科技馆利用节假日时机向各个广场举办益智活动,例如中秋节时举办“中秋知识竞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秋节的来源、深层含义,同时还可以利用中秋月圆好时机来让人们了解关于星座的知识,让让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微妙,在冬至日或夏至日时,展开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让人们更了解天文知识,贵州科技馆利用节假日或特殊时机来做关于天文、地理、科技等方面的活动,不仅开拓了市民的视野,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位,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
1.2 有效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如今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现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而且还要拥有其他课外知识,例如:天文、地理、自然等,贵州科技馆的建立有利于把科技实践、科技教育、科技人文精神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来,让他们从小就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拥有科学创新精神,让他们树立爱国情怀和报效祖国、家乡远大志向。
1.3 推行科学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贵州科技馆经常举办科技展览活动,将科技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传达给广大青少年,让青少年从小就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大意义,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1.4 科技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技馆作为一个地方的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人才、科普展览、科技参观活动等方面发挥了它自身的优势,让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得到正确地引导,贵州科技馆为当地青少年学生进行最大限度地为科学素质教育服务,开拓了科技教育空间。有效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进程。
2 贵州科技馆有关项目开发的方向
2.1 开发已有的科技资源来节约生产成本,创建特色的科技馆
可以将科技馆已有的人力资源、展览作品、场地等资源进行整合,节约了科技馆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开支,并且还充分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减少科技项目运作所带来的难度,有效利用馆内已有的资源,创办科学知识讲座专区、科技展览区、宇宙探索区,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爱好和需求。同时还要结合贵州当地的人文、天文、地理等实际情况,创办特色的科技馆展览活动,让贵州人民树立起爱乡情怀,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起长大后发展家乡的长远志向。
2.2 将科技馆内已有资源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更新展品
在贵州科技馆内已开发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上的一些可利用资源整合进来,吸收社会上的一切可利用资源,丰富科技馆的内涵,拓宽科技馆的领域。同时还可以将贵州当地民间创造出来的物品进行展览,让广大民众了解到创新的重大意义,激励民众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2.3 转变科技馆的管理理念
科技馆项目管理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用统筹兼顾地目光来规划展览项目,跟踪和监控好参观者和工作人员,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适当的节日展开适当的展览主题,例如:中秋节策划天文台观星活动、冬至日或夏至日时进行宇宙探索活动。对科技馆的管理不仅仅是维护秩序,组织好参观人员的参观活动,更是要策划好每一期活动主题,管理好科技馆内的资源。随着免费开放的深入,进入馆内参观人数多了起来,馆内设备遭到破坏的几率比较大,而且由于馆内人手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约束参观人员的行为,因此,馆内要加强管理手段,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参观条例,对于违规行为,要给予严厉警告,更严重地还要给予适当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管理好科技馆。
2.4 进一步发展科技馆免费开放活动
科技馆是非盈利的组织,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民众的科普知识,激励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科学探索热情,主动地接近科学、走向科学,为我国的科技领域建立一支强而有力的科技后备军。贵州科技馆应当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向广大市民进行开放,让科普的辐射面更加广阔,为提升贵州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它自身的优势。通过科技馆的免费开放,让更多的民众感受到国家、政府在科普教育设施上所做的贡献,加强民众对祖国、对政府的感激之情,拉近民众和政府之间的情感,增加民族自豪感,加强整个国家、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2.5 进一步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
科技馆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教育场所。贵州科技馆为贵州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进一步实现了贵州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加了学生的科普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科学技术、宇宙奥秘的追求。但是它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以便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大限度地发挥它自身的资源优势。贵州科技馆大多只是面向贵阳市区的学校开放,对贵阳部分青少年的教育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贵州其它地方的青少年并不能享受到科技馆所带来的教育,因此,贵州科技馆应当充分利用假期、节假日向贵阳周边地区,甚至向偏远山区的青少年举办特别展览活动,同事政府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给予资金上的帮助,来帮助更多的贵州青少年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2.6 科技带动当地经济和政治发展
贵州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力量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免费开放程度的深入,参观人员肯定会增加起来,而人流动量的加大又进一步推动贵阳经济的发展。作为科技馆,虽然是以社会公益性为主要目的,但是也要适当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只有增加了贵州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更好地创办科技馆。同时,随着科技馆的繁荣,把贵州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在政治上也得到国家更多地关注,一直以来贵州都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他们的政治观念比较薄弱,科技馆的开发可以提高当地民众的政治意识,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度。
总之,科技馆的建立和开放为当地民众增加了科普知识,提升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也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科技馆的项目开发应当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当地的经济、教育、文化特色、科学技术创新。只有将长远的目标同眼前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才能让科技馆得到长存。
参考文献
[1]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J].中国旅游报,2000.
篇10
当今世界是高科技时代,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3+X”理科综合测试出现了与现代科学技术、科普知识、日常生活等内容相关的科普信息题,且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试题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为载体或作为背景材料,交叉渗透面广、综合性强、创设情景新颖,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生全面了解现代科技重大成果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科普信息题的特点
(1)有问题背景交代。因科普信息题的来源一般不是中学课本中的现成知识,而是联系实际或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问题,故需必要的文字说明作铺垫。
(2)有过程原理简述。因科普信息题中涉及到的概念、规律、过程和设置的物理情景等都是学生不太熟悉的,故需较长篇幅的叙述作说明。
(3)起点高而落点低。因科普信息题主要用来考查中学生掌握实际知识水平的宽度和广度,故难度一般不会大。
2、科普信息题的来源
(1)来源于现代科技。这类试题以前沿的科技信息为载体,将当今科技成果、科学技术与物理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物理的时代气息,能拓宽考生的知识面,开阔考生的视野。如对撞技术、超导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纳米技术、核技术、磁流体发电机、海浪发电机、α磁谱仪、黑洞问题等。
(2)来源于日常生活。这类试题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考查考生依据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从而缩短“科学”与“人”之间的距离。如照相技巧、安全用电、体育运动、炉灶使用、静电复印等。
(3)来源于科普知识。这类试题以科学普及知识为背景,将学科知识与自然现象融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的科学素质及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效应、光导纤维、酸雨的形成、臭氧层的破坏、能源常识及放射性污染等。
3、科普信息题的分类求解
(1)背景型科普信息题。
题目的背景知识并非解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多以某一高起点的事件为背景,着重通过强调问题的目的意义来引起考生的兴趣。这类信息题主要用来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捕捉信息的能力,重点落在所学的学科知识上,可按常规问题的解题方法求解。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试题,仔细揣摩题意,在深刻理解题目所描述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排除干扰、挖掘隐含条件。
[例1]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的运动速度(称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离我们的距离 成正比,即 ,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了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来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观察一致。由上述理论和观察结果可估算宇宙的年龄T,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近期观察,哈勃常数H= 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 年。
解:背景材料很新颖,但有用信息很少。只要紧紧抓住两个假设:一是中心假设,二是匀速假设,建立恒星退离的匀速直线运动模型。依题意,星体是从中心开始以不同速度匀速飞离的,故宇宙的年龄就等于大爆炸后它现在离中心的距离 除以它后退的速度V。即:
宇宙年龄 = 退离时间 = 退离距离 / 膨胀速度 = ,将H= 光年代入得: (年)
(2)类比型科普信息题。
题目所提供的科普知识是解答题目所需的有效信息,有时还明确给出可供类比的已有知识和方法。这类信息题主要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依据题给的知识迁移方向,构建学科知识模型,利用类比转换的方法求解。
[例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自然界中的物体由于具有一定的温度,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因与温度有关,称为热辐射。热辐射具有如下特点:(1)辐射的能量中包括各种波长的电磁波;(2)物体温度越高,单位时间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越大; (3)在辐射的总能量中,各种波长所占的百分比不同。处于一定温度的物体在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同时,也要吸收由其它物体辐射的电磁能量,如果它处在平衡状态,则能量保持不变。若不考虑物体表面性质对辐射和吸收的影响,我们定义一种理想的物体,它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称黑体。单位时间内从黑体表面单位面积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与黑体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 ,其中常量 。在下面的问题中,把研究对象都简单地看作黑体,有关数据及数学公式如下:太阳半径 ,太阳表面的温度T=5770K,火星半径 。球表面积公式 ,其中R为球半径。
(1)太阳热辐射能量的绝大多数集中在波长为 ~ 的范围内,求相应的频率范围。(2)每小时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为多少?(3)火星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可认为垂直照射到面积为 ( 为火星的半径)的圆盘上。已知太阳到火星距离约为太阳半径的400倍,忽略其他天体及宇宙空间的辐射,试估算火星的平均温度。
解: 本题给出了热辐射的特点,指出可以把研究的物体当作黑体来处理,明确了类比的对象。另外,所有数据都是有用信息,故可用类比转换的方法求解。
①因 ,所以 ,
, 故辐射频率的范围是 ~
②每小时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 ,代入数据得: 。
③设火星的表面温度为 ,太阳到火星的距离为 ,火星单位时间内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为: ,因 ,所以 。
火星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电磁波能量为: ,火星处在平衡状态有: ,即 ,所以
(3)推理型科普信息题。
题目所提供的科普知识是解题所必需的实质性条件,但难度较类比型科普信息题大,即不告诉新知识可供类比的原有知识。这类信息题主要用来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的综合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不要被长篇的叙述、新的名词和公式所吓倒,通过分析推理寻找和选择知识迁移的方向,再应用所学知识或信息知识求解。
[例3] 太阳现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由电子和 H、 He等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2e +4 H 24He + 释放的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根据目前关于恒星演化的理论,若由于聚变反应而使太阳中的 H核数目从现有数减少10%,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而转入红巨星的演化阶段。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和 H核组成。
(1)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地球质量m=6.0×1024Kg,日地中心的距离r=1.5×1011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m/s2,1年约为3.2×107S。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M。
(2)已知质子质量mp=1.6726×10-27kg, He质量ma=6.6458×10-27kg,电子的质量me=0.9×10-30kg,光速c=3×108m/s。求每发生一次题中所述的核聚变所释放的核能。
(3)又知地球上与太阳光垂直的每平方米截面上,每秒通过的太阳辐射能 =1.35×103W/m2。试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还有多少年的寿命。(估算结果只要求一位有效数字)
解:该题出现了主序星演化、红巨星演化等新名词,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挖掘出本题的有效信息:太阳的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核反应方程式和太阳离开主序星阶段 H核数目的减少。再将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质能方程等知识迁移到太阳主序星演化阶段中,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设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由牛顿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得: ①
又因地表处的重力加速度 ②
由以上两式得: ,由质能方程得:每发生一次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 ③
在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演化阶段的时间内,发生核聚变反应的次数为 ④
故太阳总共辐射的能量为 ⑤每秒钟太阳向外放出的能量为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