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荷花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2 10: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于荷花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天工造物,精致小巧,玲珑剔透。
3、花之色,粉与白交错相宜,浓与淡相得益彰。花之香,沁人心脾,使人烦闷顿消,忘却尘劳,仿佛超然于世外。
4、以赏花的心情看人生,人生就是一次短暂的花开,一次百花的盛筵。
篇2
人们都说荷花象征着清白,纯洁,高贵的品格。有许多的诗句都有关于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
荷花的色彩特别美,有洁白的,有白中透着粉的,还有粉中透着淡淡的绿色的。荷花有着迷人的清香,高贵的外表,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一阵微风轻轻地吹来,满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荷花还有许多姿态,有的含苞欲放,似乎有些害羞;有的撑着一把绿伞,遮着自己的面颊;有的英姿飒爽,朝气蓬勃。
日出时的荷花是一天中最美的,粉嫩的荷花上有许多露珠,犹如一颗颗闪耀的珍珠。
荷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用处很多。荷花盛开之后,白色的花瓣中露出了黄色的芯,嫩黄的莲蓬仰头微笑。莲蓬里的莲子可以药用。虽苦,但能清火降暑……
篇3
许是童年的印记在脑海里太深,许是某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总之,好想找一处莲去看看,去重温那儿时的梦.
有朋友说当涂的太白生态园今年有个荷花节.得知这个消息,我急忙上网查找证实.果然看到了荷花节即将举办的有关帖子.按照帖子上公布的时间,我约了几位同事今天去太白生态园赏莲.
我们几个谁也没去过太白生态园,听说还在开发中.司机也是估摸着往大青山方向开.靠近太白乡,路边的关于荷花节的广告多了起来.我们沿着广告牌一路走,终于看到公路边太白生态园的大门楼.顺着路牌的指引继续往里走,在大青山北面,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生态旅游园展现在我们眼前.透过路边的树丛,我看到对面一个蛮大的水面,大概有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吧,里面满是翠绿的荷叶,点缀个星星点点的红.在一个错误的指示牌的指引下,我们的车开到了湖边.我们一下车,就赶忙想更近距离地看荷花.看着对面湖里竹筏搭起的栈桥,好想立刻走在上面.但我们过不去,只好顺着水边找入口.
入口处停着大大小小的各种车辆.看来今天来玩的不只是我们这一拨.因为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找了门口的那家饭店把肚子的问题先解决掉.反正荷花也不走,我们有一下午的时间好好与她亲近.
吃罢午饭,同伴们在休息,我望着窗外那一池热热闹闹的莲实在是抵挡不了她的诱惑,拿着相机,一个人先走上了栈桥.栈桥把湖分成了东西两部分.正午的太阳很厉害,我虽打着阳伞,可露在外面的皮肤还是有灼热的感觉.湖上的风也是温热的,立起来的荷叶上干干的,没有雨后水珠滚动的样子.我弯腰捧起水洒在荷叶上,于是水珠又开始晃动起来.
打开相机,我寻觅着那红色的倩影.这个,哇!完全绽放,花瓣尖尖的红逐渐向下淡开,渐渐消退,变白,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透亮的光.那朵,尖尖的,鼓鼓的,仿佛等我一走过她就要涨开似的.还有几片飘落的花瓣,随意撒在水面,残存的几瓣叶子还挂在那已长成小莲蓬的花托上.俯视水里,有极小极小的鱼,三五成群地在水里游着,这使得我想起古人所说"鱼戏莲叶间"的诗句来.
我拿着相机不断寻觅湖中仙子.独处的,群聚的,开的,不开的,或开和不开组合的,都成了我捕获的目标.近处的我不放过,远点的,调近焦距也要把她抓到我的相机里来.就这么在栈桥上东也寻西也找,似乎忘了这是太阳最烈的正午.许是看我玩得起兴,在休息的同伴们也不顾炎热跑来了.不时有其他游客从我们身边走过,湖面便更热闹了.
上了岸才发现刚才的不过是个小池,南边还有个更大的呢!而南边的水多于莲.挂着红灯笼的栈桥和长廊把多个水面连成一个稍大的湖面.东面的水面种植着莲花,而西面呢,水多莲少.游人沿着栈桥来到长廊.长廊是竹子搭建的,有顶可遮阳,左右两边错落有致的摆放着长竹椅.游人可坐下眺望不远处的小亭和大青山,享受湖面微风带来的凉爽.坐在长廊往东看,仿古式的凉亭下坐着三三两两的游人.莲池中央有一组洁白的雕塑,我想那是荷花仙子在跟几个童子在水中嬉戏吧.不时有游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很好奇,难道水里有路?
走到凉亭,看游人从被水淹没的栈桥走了上来,我们立马来了兴致.脱下鞋也走下水去.一条笔直的水道通向湖中的雕塑.刚下水,我们光脚走在水下的竹筏上.不过二十米远,竹筏没了,水道变成了一个一个左右错开的圆形的水泥块,一直延伸到荷花仙子那.我光着脚在水里走着,那个爽啊,真是回到了童年!水清清的、凉凉的.长大以后,我们有过几次这样光脚在水里走的经历呢?而且是走在这清清凉凉的莲池里,两旁有圆圆绿绿的荷叶和圣洁的荷花,空中还弥漫着莲的清香.没有!绝对没有!如果我们不来这里,如果我们不往这里面的莲池跑,我们便错过了这最曼妙的一刻.我们的脚在水里一步一步踩着,时而踩在圆块上,时而踩一片荷叶在脚下,时而踢几下水,时而把脚故意往水深处探探,个中的滋味只有走过的人才感觉的到啊!
雕塑前有一大块稍宽些的竹筏,可供游人停下拍照.我们采了几片荷叶倒扣在头上,摆起姿势照起相来.这里许是刚开发,还没有这样那样的限制,荷花离我们远了点,我们够不着,要不也能采朵荷花了.
篇4
开花的是这座城中最多的常绿行道树。从春到冬,这些树就那么浓郁地绿着。当天气开始炎热,这些数量最多的树就高擎起一穗穗细碎密集的小花构成的圆锥状花序。天气热得日甚一日,车流滚滚,人群匆忙,更是增加了城市的热度。也许是这花开得太触目可及,太普遍,都没有人愿意抬眼看看它们。直到黄昏,城市累了,喧嚣声才渐渐消退。
穿上宽松的衣服,穿行在这些浓荫匝地的高大的树下,感到白昼时被热浪与喧嚣所淹没的花香开始在空气中浮动。落日彤红,从街道尽头参差的楼群后慢慢下坠,下坠,然后消失,只剩下灰蓝的天空中淡红的晚霞。当那些晚霞因为自身的燃烧变成了灰黑色,路灯便一盏盏亮起来,投射下来的树影和隐约浮动的花香就把人淹没了。这时候,走在道上的人们的表情与身体才都松驰下来,都似乎意识到了人和人群之外的别物之存在。
落花是树的生命激情的迸射
此时,不由得想起古印度吠陀《创世颂》中的诗句:“幼芽的基座为激动之力,/自我栽种在下,竭尽之力在上。/然而,谁能成功地探出?”
现在我会轻易给出答案:“成功探出”的是头顶上满树的花朵。沿着南二环路宽阔的人行道漫步,经过一棵树又一棵树,一棵棵树上开满了花朵。那些和丁香非常相似的细密簇生的花朵组成花序,在树顶挺立向上,而另外一些,随着平伸并略微下坠的枝条轻拂过肩头,簌簌有声,那些丁香般大小,且有着桂花般浅黄的小花便离开枝头,落在身后和身前。按古印度人的想法,花开是创世之神的激情集中绽放,那么,这些花朵的坠落呢?我想,是树的生命激情的迸射――香气四溢的激情迸射。
还读过一首外国诗《邀至野外》:“研究樱桃树。/路旁的白色接骨木:/五根茎,五个花瓣,五个雄蕊。/好精确,妹妹――/我搂住你。/一日一次/直正地看。/粗略地看,/这就足矣。”
这首诗,说明另一种文化对自然深究的态度。而之所以如此观察与深究,是因为观察对象所包含的生命奇迹般的美丽与激情。而现在,树也一行行,一片片长在城里。在窗前,在街角,在广场,在水边。散步回来,躺在床上看书,鼻端还似乎有隐约的香气缭绕。那些美丽深致的文字也就更加余韵悠长。是的,我在读关于刚刚经过的那些花树的文字。
被赋予道德意义的花树
那些花树的名字叫做女贞。
我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女贞开花的照片。有朋友马上告诉我,在他们那里,这开花的乔木叫冬青。冬青是女贞的又一个名字,因为其常绿,冬日里,那稍带蜡质的绿色叶片总是淡淡发光。想必是因为这缘故,它才得到冬青这个名字。女贞叶片之所以闪闪发光,是因为含有较多油脂,用蒸馏法可以提取。而女贞这个中文中的正式名字,却有着道德的诉求。古书上说:“负霜葱翠,振柯凌风,而贞女慕其名,或树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阶庭。”传统的男权社会,用这种寻找象征意义的方法,为一种树总结出一种品德,并将其与女子追求贞节联系在一起――不是女子们自动追求,而是男人们祈使她们追求。
看过一则史料:明代,杭州城某官员令城中人家必须栽植女贞。我却想,这个官员到底是一个真正的道德家还是虚伪的道德家?虚伪的道德家我们几乎天天见到,可以略过不提。但如果这位官员是个真正的道德家,那才有些意思。以我们日常对官员的印象,能以道德求诸人的,普遍;而以之律于己者,稀罕。当然还会想到,为什么宋、明以来,中国男人突然会把女子的贞节视为理想社会的命门?就像今天,也时时有人把社会良心与道德的建设系于一些可笑的说法上一样。这真是古今一致,没有建立系统的植物学体系,却弄出来一套树木社会学或树木道德学:弄得人一会儿要向松树学习,一会儿又要向荷花学习。某天,也是在女贞树影中散步时, 就听见公园里唱红歌的人们在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但我知道,那是退休老人们闹着玩的,就又恢复到松驰的心态。
就像今天,更多的人看见这树,还不至于立即就产生禁锢女性身体的欲望。他们走近满树的繁花时,看见的还是诗情画意。
去某大学听讲座,在校园里散步时,突然想到前两年,这所大学的几个女学生在报纸上高调宣称,要保持处女之身到新婚之夜。此事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我们并不会追问这件事的真伪,更不会要求媒体把这几个女同学宣言后实行的结果如何告诉我们。我也只是在讲座开始前偶然想起这件事。当然又想到了好玩的树木命名的政治学。想到这事时,正好有一位女博士在旁边,便有意问她认不认识头顶上正在开花的树,答曰不认识。我告诉她这棵树的名字,但人家并没有想到这树的道德意义,只是淡淡说,好像有味中药也叫这名字。对,女贞子,就是这树开花后结的籽。今天是科学时代,所以,当中国女人看到一种植物,联想到的是有关植物的药理学,而不是树木道德学,这也说明男人对女人树立的权威多么快就丧失殆尽了。
令人心清目明的女贞
今天,如果中国女人脑子里有一些花的知识,也是来自于西方习俗系统中的所谓“花语”。中国的植物知识,一个缺点是太关乎道德;另一个缺点就是过于实用――是否可以吃,是否有药用价值,否则,这些植物就会被排除在我们视野之外。道德主义与实用主义,首鼠两端,正是我们身处其中的文化的病灶所在。
我在开始写这组物候记时,就严戒自己不要去开掘植物的药理学内容。写这些文字的唯一原因,是“多识花鸟草木之名”,从身边的草木学习一点植物学知识,像惠特曼诗中所说的“学习欣赏事物美感”。
篇5
【关键词】声景意境;声景设计;风声;水景;雨声
就中国古典园林而言,将声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在传统造园体系中未曾出现。但其作为一个思想实体和意义域,在园林实践中却是存在的。不但文献典籍中有关园林声景的思想见解相当丰富,已经作为对象存在的园林景观中,以声音美为主题的景观佳构也不胜枚举。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种声景思想在知识前提、理论预设以及实践目标等层面,均表现出与西文现代声景理论明显的差异性,只有深入到园林艺术自身的发展脉络,才能把握其本质形态。大自然中,“雨”、“水”、“ 风”产生的声音很容易引发人们内心共鸣、最能令人心旷神怡,合理地创造水景,巧妙地运用风、雨之声可以创造出极富魅力的声音,能营造出超然脱俗的声景意境。
1水应用
水在园林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的一种要素,有了水,园林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水景根据其特征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流”、“落”、“滞”、“喷”,而除了“滞”以外,其他三种类型都是“动”水,水的不同运动形成了不同的音响,都会形成或叮咚、或潺潺、或哗哗、或汹汹的声景。因此,在园林设计及建设中,注重对“动”水的造景作用,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视觉景观,而且可以创造出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的声音景观。
其一,“流”是水景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形式,无论江、河、溪流等都是流动的,这种流动给人以生生不息的力量。
水底防渗处理是防止水流失的重要途径,在不造成水与底完全隔绝,从而使水底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整个水系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应当对水底做适当的防渗处理,这样能较好的防治景观水的流失,使流动水量不会大量减少和水流速度不会快速减慢,从而使水的流动时程更长,水流声景的效用也相应得到更好地展现。目前较好的新型环保生态符合防渗材料―――钠基膨润土防水毯能较好地实现生态防渗效果。该防渗材料由两层土工合成材料间夹封优质防渗钠基膨润土,通过集束针刺复合而成,吸水后高度膨胀,形成不透水的凝胶防渗体,具有永久的防水性能。
其二,“落”是水景的另一种重要形态,落是由高差决定的,从自然的瀑布演化而来。在园林景观中,利用现有的地形高差或是人为制造高差都能产生模拟自然的瀑布、叠水的效果,落水可以依据水量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效果:小水量的落水,可以依墙壁缓缓地滑落,像窃窃私语,给人以宁静的动感;悬空设置的大水量落水,可以起到震撼人心的声响效果。另外,“滴”水设计可以巧妙地运用于洞体风景、室内风景之中,制造出独特的空旷神秘感。
其三,“喷”是当今园林水景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手法,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形式。喷分为小涌泉、喷泉、射流等多种形式。小的涌泉,水声不大,是一种声音效果较为恒定的喷涌方式;喷泉和射流比较富于变化,水流速度的急、缓,水量的大、小,高度、角度的变化等等都能产生不同的水声效果。
2风运用
风是流动的气流,风声是人们经常听到的自然声音之一,其大小和周边的环境不同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春风拂面,鸟语花香,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正如朱庆馀的诗句“野船着岸入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竹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潇湘”描述的美景和流露的喜悦之情。而萧瑟秋风,落叶飘零,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在中国造园艺术中也经常借自然风声与墙体、松林、竹林等园林要素相结合产生的洞音、松涛之声、竹籁之声等来营造和传递不同的意境。如在扬州个园东南小庭院的南墙上开有直径约一尺有余的二十四个圆孔,每当阵风掠过,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发出箫箫鸣声,再与色泽洁白、体态浑圆的宣石、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的腊梅相配,形成冬山中“北风呼啸雪光寒”的独特意境。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建筑群,即因近有古松,远有岩壑,风入松林而发出瑟瑟的涛声以得名的,鉴于这种意境,康熙曾赋诗云“:云卷千松色,泉如万赖吟”。苏州沧浪亭的“翠玲珑”,北边修竹掩映,苍翠丛密,风来戛击有声,有似于丝竹管弦之盛,正如室内联曰:“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此外,拙政园的“听松风处”、正在湘潭营建的白石公园中的“听风亭”等都是以风声营造和传递意境的。
其一,风声与植物。公园中真正成景的风声是风吹树叶发出的或重或轻的沙沙声。聆听风声一般也发生在春夏秋三季。
日本研究者发现,针叶林必须在强风下才能发出声响,而阔叶林只需微风就能发出声响,竹林比阔叶林更容易发出声响,而且竹林发出的声响比起阔叶林发出的声响更能映衬环境的寂静;此外,针叶林中的鸟声没有阔叶林中的鸟声频繁。因此,在城市公园中营建听风环境,首先应选择叶片大,叶柄长的落叶阔叶林或竹类植物,如杨树、紫竹等,除了春夏季节能够提供足够荫凉,便于听风,秋季落叶在风的作用下还可以形成另一种声景。
其二,风声与园林建筑。园林建筑的设计营建中可运用园林声学创造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如,扬州个园的冬山庭院为了渲染北风呼啸、白雪皑皑的寒冬意境,特意在庭院的南墙上开了一系列的小圆孔,每当微风掠过,发出的声音的确宛如呼啸的北风;很多古典式园林建筑的屋檐下悬挂了各式风铃,当风吹过,风铃之声清脆悦耳,能营造奇异的意境;现代园林很多设计了大型风车,当风吹过,风车转动,风发出的呼呼声响和风车转动的轴承音响很好地结合,给人以特殊的感受。
3雨运用
苏州拙政园便是以雨声取境的佳例。拙政园有两处著名的雨境景观,一处是“听雨轩”,一处是“留听阁”。听雨轩前有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每逢雨夜,既有“听雨入秋竹”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的雨打竹叶、荷叶之声,又有“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的雨打芭蕉之声。留听阁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荷花生长期间其叶、蕾、花、果皆有姿有态,春末点点绿钱、盛夏满池华盖,秋意浓浓时,即便秋塘残荷败叶,若在阁中听雨,便有秋天雨打枯叶残花的另一种残缺美的意境,故此阁取意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
其一,雨声与植物。“雨打芭蕉淅沥沥”“留得残荷听雨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分别描述了雨在芭蕉、荷花和竹子上的声音,或潇潇或沥沥或点滴在心,充满雅致的韵味。因此,园林中应设计通透玲珑的园林建筑,或轩或亭,在窗台下,廊架前种植叶片肥硕的植物,比如以上三类植物,或是芋科、莲科的植物,周围布置密度高的树木,静静地倾听雨的声音。
其二,雨声与水景。公园内的大水面和池塘在迎接春季阵雨或其他季节大雨时,水面形成片片涟漪,伴随雨点落下的声音,会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效,十分淋漓畅快。因此,在湖面和池塘边修建水榭,便于游人欣赏大雨和急雨的声音。
其三,雨声与园林建筑。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有的青瓦屋檐在雨天能形成大片的珠帘,屋檐上劈啪的雨点声也是一景,雨停后,雨水顺屋檐滴落庭院显得清新自然。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和结构上如果能尽可能发挥出“雨声”的效果,定能营造良好的“雨中”“、雨后”声景效果,增加雨中游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成.声景观设计初探[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25(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