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案范文
时间:2023-04-03 01:3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四文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你是我的可遇不可求,可遇不可留,可遇不可有。
3、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4、慢慢冷落你的人,说明已经有人代替你了。
5、别回来了,我不想继续做委屈鬼了。
6、我突然很想忘了你,就像从未遇见你。
7、如果让你重新爱我 你会不会难过。
8、我不会依赖别人,因为我受够了失望。
9、来不及说出我爱你,你已经远去。
10、好久不见,久到已经忘记你的样子了。
11、给我点时间,我会把你忘记的。
12、偶尔也想打扰,可是没勇气也没话题。
13、不是每段心酸和无奈都能有人懂。
14、互道晚安后,你开始睡觉,我开始想你。
15、万事皆有可能 只有我们不可能。
篇2
(一)晚会目的及意义
1、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2、为员工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
3、激发广大员工融入到集团这个大家庭里积极性;
4、学习宣传《企业文化》相关知识。
(二)组织单位
集团党支部、工会、团委、妇联
(三)组委会
顾问:(名单略)
主任;(名单略)
委员:(名单略)
(四)具体操作
集团工会、共青团
二、晚会筹备
(一)动员宣传
1、要求
(1)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这场晚会;
(2)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公司领导很重视这场晚会;
(3)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参加这场晚会有一定的奖励;
(4)让每一名员工都意识到若有能力就要积极参加;
(5)与公司领导沟通,争取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2、控制
直接负责人:各团支部书记
进度控制:截止4月6日(星期三)
(二)挖掘晚会所需人才
1、发现并动员人
(1)、歌唱、舞蹈、才艺、语言节目、互动游戏等;
(2)、辅助人才(节目编制、舞台布置、化装、摄影);
(3)、音光设备使用人才;
(4)、主持人(男女各一名)。
2、控制
直接负责人:(名单、联系电话略)
进度控制:截止4月8日(星期五)
3、节目登记
(1)、各公司领导要给予一定重视,鼓励内部员工积极参与;
(2)、各团支部积极动员,并做好登记工作,上报团委。
4、控制
直接负责人:各团支部书记
进度控制:截止4月8日(星期五)
(三)装备
1、所需配套装备准备
2、控制
直接负责人:(名单、联系电话略)
进度控制:截止4月20日(星期三)
(四)节目准备
1、要求
(1)、本着自愿、鼓励的原则,各团支部准备节目,数量不限,内容不限;
(2)、选择业余时间进行排练,各团支部负责组织协调;
(3)、各团支部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士或在此方面经验丰富的人士帮助自己把节目搞好;
(4)、克服配套设备不足的困难,多与公司领导沟通。
2、控制
直接负责人:各团支部书记
进度控制:截止4月15日(星期五)
(五)挑选
计划于4月17日(星期天)由团委和一些有经验的人士本着去粗存精的原则来挑选节目
参与评选人员:(名单略)
(六)排演
1、个体排演
选上的节目,所在团委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在业余时间进行排演,配套所需要跟上
2、集体排演
演出现场排演,音效、灯光设备配备到位,利用下班时间,计划排演三次,时间待定
3、控制
直接负责人:党委、工会、团委以及妇联
进度控制:截止4月26日(星期二)
三、幸运抽奖
(一)目的:
1、刺激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2、活跃晚会现场气氛;
3、公司上下共同参与。
篇3
2011年10月20日,看似精神恍惚的姚华银站在了被告席上。
2010年10月30日,涉嫌犯贪污罪、的姚华银被遂平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1月9日被遂平县公安局执行逮捕。2011年10月9日,遂平县人民检察院对姚华银贪污、受贿一案向遂平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当姚华银被带进法庭时,披头散发,面容憔悴。庭审时,姚华银像疯子一样,时哭时笑。法官见此,只得休庭。姚华银的辩护人认为在关押期间,姚华银拒绝剃发刮须,显得言语错乱、神智异常,请求对其精神状态进行鉴定。
同年12月12日,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此案时,公诉人当庭提交了湖北省同济医院出具的司法精神鉴定,该鉴定确认姚华银有受审能力。但是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庭审过程中,姚华银依旧骂骂咧咧,时哭时笑。
虽然法庭上装疯卖傻,但平日里姚华银却“精”于算计,他甚至将办案中缴获的文物都“算”进了自己的口袋。2008年1月,姚华银利用其担任正阳县公安局局长的职务便利,将正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在办案中缴获的兽面纹铜贯耳壶、青铜觚、凸弦纹铜爵和素面铜甗四件珍贵文物占为己有。后经有关机构鉴定,四件文物中一级文物一件、二级文物二件、三级文物一件。2010年5月和7月,姚华银将其中的两件文物素面铜甗、兽面纹铜贯耳壶退还给正阳县公安局,另外两件文物被其占为己有至案发。
来者不拒
姚华银是汝南县金铺乡人。2008年8月份,姚华银在老家新建了一座房子,善于投机钻营的张某免费为其安装了价值近3万元的塑钢窗户。
其实,张某这样做是有求于姚华银。正阳县公安局要建刑警办公楼培训中心,因为上述原因,没有施工资质的张某在姚华银的帮助下,使用借用的施工资质,且未经招投标程序,便违规承揽到该工程。2012年5月3日,在驻马店全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此案成为该市查获的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之一。
从2007年8月至案发,姚华银共受贿34起,涉案金额140余万元、美金5000元。在正阳县公安局,31名干警向其行贿。与别人受贿不同,深谙法律的姚华银大多是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后收取贿赂。在他看来,事后收受礼金能掩人耳目。
姚华银担任正阳县公安局局长职务时间不长,一些下属开始和他拉关系、套近乎。2007年8月,在姚华银的运作下,时任某派出所所长的曾某被调整到另一个派出所任所长。为了感谢姚华银在调整岗位上给予的帮助,2008年春节前,曾某送给姚华银美金5000元。姚华银推辞一番后,欣然收下。在姚华银的“特殊”关照下,后来,曾某因故被调任正阳县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2010年春节前,姚华银又收受了曾某送来的现金5万元。
2007年9月,在姚华银的帮助下,时任某派出所指导员的汪某被任命为派出所所长。作为回报,2008年春节前,汪某送给姚华银人民币5万元。接下来,汪某好事不断,职务前不但去掉了“”二字,还解决了副科级待遇,这一切都离不开姚华银的照顾。在2009年、2010年春节前,汪某两次送给姚华银人民币5.5万元。
摸透了姚华银的“脾气”后,更多的干警也投其所好。因为他们发现,姚华银贪财。
2007年11月份,姚华银在郑州学习期间,时任某派出所所长的陈某,为让姚华银帮忙将其调整为县公安局某大队大队长一职,送给姚华银一张存有1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卡。事后证明了银行卡的威力,2009年1月,在姚华银的帮助下,陈某如愿以偿。
2007年中秋、2008年春节、2008年中秋、2009年春节期间,姚华银先后四次收受了时任正阳县公安局某大队大队长荆某送来的人民币3.5万元。2009年2月,在姚华银的帮助下,荆某被任命为正阳县公安局副局长。
见有人拿钱来,平时霸气的姚华银显得非常客气和豪爽。
2008年5月,刘某为让姚华银帮忙将其外甥安排到正阳县公安局工作,送给姚华银人民币10万元。2008年中秋节至2010年春节期间,姚华银几次收受刘某的外甥所送的钱物共计人民币2万元。
纵容嫌犯
2010年5月9日,正阳县看守所发生一起在押人员脱逃事件。脱逃人员沈占稳案发前是汝南县公安局一派出所所长。2009年,河南省纪委在查案过程中发现沈占稳在工作期间,存在利用职务之便涉嫌贪污、受贿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归案后,沈占稳被关押在正阳县看守所。
这天晚上7时30分左右,县公安局监管大队副大队长孙付伟,以沈占稳饭后肚子疼需带出去买药为借口,将其私自带离看守所。当日值班的监所管理大队民警南中华在未经其出示合法手续、自己未采取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允许当日看守所带班所长王东阳从其处拿钥匙开门。次日8时在办理看守民警交接班手续时,南中华未如实填写值班和集体交接班记录,隐瞒了沈占稳夜间出所并一夜未归的情况。
此事发生后,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驻马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迅速作出批示,市、县公安局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成立了追捕领导小组。同时,将涉案民警移交检察机关。
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在沈占稳脱逃一案中,作为时任正阳县公安局局长的姚华银也难独善其身。后经检察机关查明,2010年春节前,沈占稳的姐姐为让姚华银对羁押在看守所的弟弟给予关照,送给姚华银金条一根。在姚华银的默许和纵容下,沈占稳才得以在看守所享受居住在值班室、多次被带出看守所吃喝玩乐等诸多特殊待遇。
警界蒙羞
姚华银贪污、受贿案发后,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从客观上说,姚华银担任正阳县公安局局长后,亲自参与破获了多起大案,取得了一些成绩。
2004年2月,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命案必破”。从2004年至2010年这6年当中,正阳县辖区内先后发生了46起命案,在姚华银的带领下,正阳县公安局将这46起命案全部拿下,现行命案侦破率始终是100%。2010年1月24日,河南省公安厅隆重召开命案攻坚表彰大会,正阳县公安局作为全省43个实现6年命案全破的县区局之一,并且侦破命案绝对数位居全省第三而受到了表彰。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华银从省公安厅领导手中接过“连续6年命案全破先进公安局”的奖匾时,是何等的自豪!现在,深陷囹圄的姚华银不仅风采不再,而且还装疯卖傻。
遂平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姚华银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担任正阳县公安局局长的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在办案中缴获的四件珍贵文物,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其非法占有的四件文物,案发之前主动退还两件,其余两件案发后被追缴,依法应当对其从轻处罚。
姚华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40余万元、美金5000元,其行为又构成受贿。但其在接受市纪委的调查期间,交代了大部分未被掌握的同种犯罪事实,且其受贿犯罪的赃款、赃物,案发后全部被追缴,依法可酌情对其从轻处罚。
2011年12月31日,遂平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姚华银犯贪污罪、,合并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0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5年;姚华银犯罪所得赃款、赃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姚华银不服,提出上诉。他的上诉理由是,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书及文物鉴定书属非法证据,不应采信,节日收礼及子女上学收礼不属受贿,上诉人有自首情节,请求法院依法改判。
案件审理中,姚华银的亲属曾在网上发帖称,作为一个刑事被告人,应当有当庭陈述权,证据质证权,宣判笔录签字权等。可是,姚华银并没有行使上述权利,原因是他精神恍惚,神志不清。法院开庭是依据检察机关提交的《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意见书》这一证据,但对于姚华银是否有精神病,应当委托具有精神病司法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作出公正的鉴定意见书。
篇4
[论文摘要]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的主观方面为明知,表现为徇私动机——谋取个人利益之目的——放纵犯罪结果的过程;客观上表现为舞弊——违法行政,进而实施不移交行为。
依据刑法第402条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情、私利,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对依法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案件,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情节严重的行为。这是1997年新刑法增加的一个罪名,为更好的理解和适用该罪,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8年8月6日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为司法机关处理此类案件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南;2001年 7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使司法实践中查处和认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案件有了一个配套的行政法规。众多学者从犯罪构成理论的角度对该罪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时依然存在诸多疑问。因此,本文试图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理论出发,对这类案件的若干问题作探讨,以期有利于此类案件的审理。
一、“徇私”和“舞弊”犯罪构成地位分析
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罪状看,“徇私”无疑属于该罪的必要构成要件。但是,对于徇私属于犯罪的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件有不同认识。有学者认为徇私是客观方面要件,构成本罪不仅要有舞弊行为,还要有徇私行为。笔者认为,徇私应当属于该罪的主观要件。而且从规定上看,属于其犯罪动机。如果行政执法人员不是出于“徇私”的动机就不构成该罪。这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从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关系中。犯罪动机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而犯罪目的则是犯罪人通过犯罪达到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是犯罪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反映。犯罪动机是表明行为人为什么要犯罪的内心起因,是推动实施犯罪的基础和动力,它对决定犯罪行为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犯罪目的具有直观性和表面性,指向外在的具体犯罪对象和客体。在本罪中,行政执法人员之所以不移交刑事案件源自于谋取某非法利益,而徇私正是推动了该目的形成。从司法解释中也可以看出,徇私属于该罪的犯罪动机。其次,从最高人民检察院1996年5月《关于办理徇私舞弊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看出,徇私是指贪图钱财,袒护朋友、泄愤报复或者其它私情私利。尽管该司法解释是针对的是1979年刑法,但是,该罪亦属于此类渎职犯罪,所以徇私应当属于犯罪动机。根据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谋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很明显,此处是将徇私作为犯罪主观要件规定的。“徇私”属于该罪的犯罪动机,为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目的而不移交应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案件。此外,如果把徇私理解为客观行为明显与刑法主观要件理论不符合。刑法并不要求徇私必须外化为一系列的行为,而司法实践中要查出这些徇私行为也是很难办到的。
“舞弊”属于犯罪的客观要件学者间并无争议。本罪危害行为是一种复合性质,即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了“舞弊”和不移交两个连续的行为。牵连式复合行为的诸要素行为之间存在着手段与目的的牵连关系,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实施手段,后一行为直接导致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不同。一般而言,牵连式复合行为侵犯的犯罪客体都是复杂客体表现为手段行为侵害一种法益,目的行为又接着侵害另一种法益。[3]P19-22在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中,行政执法人员舞弊行为侵犯了行政法规,亵渎了行政执法权。不移交刑事案件行为则侵犯了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专属权,破坏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司法活动。舞弊是手段行为,不移交是目的行为,二者具有内在的牵连联系,不移交是整个客观行为的核心。
二、行政执法人员不移交刑事案件主观过程分析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具有徇私舞弊的犯罪动机,在该动机的推动下形成了某种犯罪目的,进而实施了不移交刑事案件的行为,即表现为徇私动机——谋取个人利益之目的——放纵犯罪结果的过程,属于典型的明知故犯型。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徇私”犯罪动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徇私是指“徇私情、私利”。具体表现就是行政执法人员贪赃受贿,泄愤报复,亲友私情等,私利不仅包括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还包括人情关系。从证据角度看,徇私的证据就是证明行为人不移交的内心起因乃是私利驱动的证据。例如,证明行为人与利益关系人之间存在的财务、名誉、地位等利益关系的证据以及牟取、请托、承诺等徇私行为证据。徇情指行政执法人员为了个人情义而不履行职责放纵犯罪分子的行为。徇情的证据要证明行为人与情义关系人之间客观存在的亲情、友情、乡情、恋情、等情义关系证据以及请托、承诺等徇情行为证据。徇私是不移交刑事案件动机之所在。不具有这一特定的主观动机就不构成此罪。在司法实践中,徇私的内容有徇个人之私与徇小团体利益之私。对于徇个人之私可以构成此类罪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对徇小团体之私是否构成本罪有两种不同的意见。[4]我们认为,此类案件的徇私应当包括徇个人之私与徇小团体之私。道理很简单,徇个人之私对社会法益造成的损害与徇小团体私造成的损害是一样大的。如果仅仅依据二者在犯罪动机上的差别就否定后者的犯罪事实,刑法的价值何在?其二,在实践中,行政执法机关为了小团体利益徇私舞弊的情况是再普通不过的,其三,小团体向对于国家而言属于“私”,徇私内涵当然可以作此解释。因而,徇私舞弊中的徇私应当包括徇个人之私和徇小团体之私两种情形。
其次在本罪中,至于行为人是否切实谋取到利益则不影响该罪的成立。徇私的动机表明行政执法人员要进而实施不移交刑事案件的行为,而实施该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放纵犯罪分子,使其逃脱刑事制裁。
最后,依据刑法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的主观心理发展是动机——目的——结果这样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表现就是明知。刑法中的“明知”有总则的明知和分则中的明知,总则的明知是故意的一般构成要素,分则的明知是某一犯罪故意的特定构成要素;前者指对犯罪行为结果的一般情况的明知,它不规定特定的明知对象,称之为一般性明知。后者明确规定特定的明知对象,以犯罪人明知某种情况作为构成要件,称之为特定性明知。因而,对此应当结合总则和分则的规定,进行一定的协调。应当注意,无论是总则的明知还是分则的明知都是一种对现实的认识,即行为人已经知道某种事实的存在或者可能存在。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犯罪主体对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的明知,是构成此类犯罪的前提条件。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的犯罪属于特定性明知,即行政执法人员明知正在处理的案件已经不是普通的行政案件;正在查处的当事人已经不是普通的行政相对人而是违反行政法规、涉嫌犯罪的人;而且,这些人构成什么罪,罪重罪轻,执法人员也能明确的认识。正是这一特征,才表明此罪的“明知故犯”特点。
三、行政执法人员不移交刑事案件客观表现
在上述中,我们探讨了该罪主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是来源于客观又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认定主观心理状态,必须通过客观事实来反映。正如列宁所言:“我们应该按哪些标志来判断真实的个人的真实思想和情感呢?显然这样的标志只能有一个,就是这些个人的活动。”徇私隐藏在行为人内心深处,徇私是通过犯罪目的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客观行为表现的。
由于学者们对“不移交”探讨颇为详细,笔者拟对“舞弊”作探讨。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舞弊指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我国刑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所坚持的原则。只有在主观和客观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对行为人定罪。在此类罪中,行政执法人员违法不移交刑事案件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主要指,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等行为。具体而言主要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实施了以下行为:
第一,依据《行政处罚法》第15条规定,“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但是在实践中,某些行政执法人员为了徇私舞弊达到放纵犯罪人的目的,违反规定,行使不属于自己的法定职权,放纵犯罪人。例如,查处伪劣商品属于工商行政部门的职责,并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但是,如果公安机关在其“主动”查处的伪劣商品案件中,发现当事人已经涉嫌犯罪,可是,徇私舞弊不移交伪劣商品犯罪就可以构成此类犯罪。这是一种违反职责越权徇私舞弊放纵犯罪分子的行为。
第二,《行政处罚法》第20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21条规定,“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行政机关制定管辖”。第22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如果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行政处罚法》对管辖的规定,徇私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违法自己管辖,放纵犯罪分子,就构成该类犯罪,
第三,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行政处罚法》的一些程序性规定。首先,在处理案件时,《行政处罚法》规定了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每一种程序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应当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如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将本应该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重大复杂的行政违法案件甚至是涉及犯罪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只是作罚款或者警告处理,就是一种徇私舞弊放纵犯罪分子的行为。其次,违反《行政处罚法》第37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私自调查或者检查;在收集证据时销毁转移证据的行为;行政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应当回避而不回避。上述行为都是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不移交放纵犯罪分子的客观方面的表现。再次,在处理行政处罚调查结果时,行政执法人员或者行政机关负责人违反第38条规定,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而不处罚;或者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没有集体讨论,私自做出处理决定,从而放纵了犯罪分子。最后,在行政处罚的执行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违反第46条规定的做出处罚的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机构分离的原则,徇私舞弊,自行收缴罚款,放纵犯罪人或者对不应当当场收缴罚款的案件改为当场收缴罚款的行为。
上述行为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表现,这些行为是与该罪的主观方面相一致的。判断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应当结合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综合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李保唐等.认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发在内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1).
[2]赵秉志.刑法新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我国经济急速发展,集团公司的数量、规模均迅速增长,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与普通企业相比,集团公司在组织、管理上都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组织规模庞大,管理具有多层次性;二是多元化经营,跨行业发展;三是地域分布广;四是子公司、分公司经营管理自主性大。正是这些特点,使得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扩大,在信息化普及后,财务信息安全问题更是突出。
二、信息化背景下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安全风险的分布
信息化提高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由于信息化之后财务信息的存储与其物理位置发生分离,因此,集团公司在使用财务信息时必然会涉及到大量会计信息的传输、存储及使用问题。虽然集团公司普遍建立了一定的安全管理机制,但也不能完全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1、会计信息的传输风险
在集团公司内部,会计信息的传输通常并不需要严格加密,有时只是内部约定一个简单的加密算法即可,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运营商传递的过程中,都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但实际上,在传输过程中,企业用户在会计信息完整性、安全性方面高度受制于运营商,从而增加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其次,会计信息的传递必然会通过互联网,在传递过程中也可能留下一些痕迹,这就有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截取,修改,也会使竞争对手获取对其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这些都会威胁会计信息的传输安全。
2、会计信息的存储风险
信息化使集团公司能够更快捷的获取并处理会计信息,但由于采用了大量虚拟技术及分布式储存技术,一些集团公司用户甚至不清楚会计信息到底是存储在哪里的。那些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其安全性往往最令人担忧。由于欠缺足够的专业知识,很多集团公司会选择委托专业单位来提供管理密钥,这些专业单位通常需要为大量企业提供加密保证,人员配置的增多,管理难度的加大,互联网的开放性难以避免的会产生一些问题。竞争对手、黑客都有可能利用病毒、间谍软件进入会计信息库,非法截获、恶意篡改会计信息。3、会计信息的使用风险对于集团公司来说,会计信息属于核心商业机密,使用对象大多是与财务密切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果在使用环节出现问题,往往会对集团公司造成致命影响。因此,如何确保集团企业会计信息不会被未授权人员使用,是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安全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有些财务人员的保密意识不足,在工作中长时间出现人机分离,或是用户密码设置的过于简单,或是使用的软件存在漏洞,或是随意使用优盘等,这都会使对关键会计信息的访问留下痕迹。一旦这些痕迹被泄露给非相关人员,或是被不法分子盗取,都会给集团公司造成严重影响。
三、信息化背景下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安全防范对策
1、加强制度及流程控制
首先,企业应对内控制度建设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理清其财务信息化流程,明确其中的关键控制点,详细划分各岗位权限,严格限定各岗位所能接触的信息范围。尤其是对于关键的顾客资源、价格信息、生产清单、技术研发资料等,必须进行分级、分离管理,严格控制信息共享的范围,防止出现个人能够触及并了解全流程信息的情况。要从多个方面对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权限加以约束,以免其直接触及核心数据资源。此外,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合同时,应提前商议好有关技术保密条款,借助制度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双管齐下,变以往的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以满足财务信息安全的有关要求。
2、采用主动防御技术
企业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时,可应用当前比较先进的主动防御技术,通过软硬件平台的共同管理,加强数据安全防御工作。企业在设计财务信息化平台的登陆环节时,一方面应使用多层次的技术认证,另一方面还要增加相应的硬件认证。如银行部门所采用的Ukey认证,便是由财务信息管理部门根据岗位权限为有关人员进行统一订制和配发,任何员工在登陆财务信息化系统或对其进行其他操作时,都必须进行Ukey认证。此外,借助硬件加密手段,对从公司拷贝出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对于监管部门、政府主管机构、顾客等外部平台的链接,也要增加高规格的安全技术网关等安全装置,以全面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
3、加强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存储工作
企业可运用灵活多变的IT基础框架,采用数据服务与数据库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搭建按需扩展系统,这一方面保证了企业数据资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各分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求来构建独立的数据中心。此外,以信息数据的安全为前提,在建立本地的财务数据中心时,可以运用当前比较流行的云存储技术,建立本地与云端资源相混合的数据存储系统,并藉此对数据进行双工存储、备份及恢复,防止因意外事故导致的财务数据丢失。
4、确保数据安全传送
企业在建立财务信息数据化平台时,必须兼顾数据信息的传送需求,引进当前数据传送最新技术成果,选用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特征相吻合的数据加密传送协议,确保只有满足公司要求的使用者才能解读和使用相关信息,进而实现信息数据的安全,防止信息被人监控、盗取。
5、做好数据归档工作
篇6
一、关于私有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确认。这个问题是处理和解决房屋买卖纠纷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私有房屋买卖是私有房屋所有权产生转移、变动的重要原因,然而房屋是重要的不动产,房屋的买卖与一般动产的买卖有着不同的要求:1、房屋买卖合同为要件合同,即首先,应以书面形式办理,其次,它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和办理有关手续。2、私有房屋买卖合同的主体上有特殊性,即买方一般须为公民个人,卖方须对房屋有完全的财产所有权。《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规定“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不得购买或变相购买城市私有房屋,如因特殊需要必须购买,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私有房屋分为农村和城镇两方面,其中农村私有房屋的买卖,国家并未明确规定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和办理任何手续,但国家对于宅基地的转让是有规定的,例如:1985年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中规定:分配给社员的宅基地等,社员只有使用权,即不准出租、买卖和擅自转让,也不准在承包地、自留地上建房。1982年2月13日国务院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中规定:由于买卖房屋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必需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证书。《土地管理法》中也规定:依法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需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证书。除以上规定,一般来说,农村居民私有房屋的买卖也应经房屋所在村民委员会同意,否则,应当认定为无效。这一方面不再多述。而对于城镇私有房屋买卖,则与农村私有房屋买卖有着不同的规定,主要的法律依据有:1、1983年12月国务院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买卖城市私有房屋,卖方须持房屋所有权证和身份证明,买方须持购房证明和身份证明,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办理手续,……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私自买卖城市私有房屋。2、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他字第42号文件中规定,《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6条规定,只适用于解决《条例》实施前的历史遗留问题,《条例》实施之后,应严格按照《条例》办理。
另外,《条例》还规定,买卖城市私有房屋,经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同意后才能成交。根据该规定,只有经房屋管理部门同意的城镇私有房屋买卖合同才能有效,但是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是否为私有房屋买卖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呢?未办理登记手续的买卖合同是否就无效呢?对此在司法界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未办理登记手续的应认定为无效,因为这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另一种观点认为:办理所有权过户登记手续不应是私有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要件,因为从《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的规定看,所有权登记手续仅是房屋产权转移的必经程序,而不是买卖合同的有效条件,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能认定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但不能以此来认定买卖合同无效;另一方面,买卖合同是办理所有权登记的必须证件之一,而无效合同是不能作为产权登记证件的。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的文件中所指的“买卖无效”应当理解为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效力,在实践中,如果将登记要件绝对化,不区分具体情况,则不利于保护善意一方当事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秩序和财产秩序。
二、房屋买卖中房屋所有权转移时间的认定:这是一个处理房屋买卖纠纷中的又一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和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条是一般原则性的规定。一般认为,这里规定的当事人另有约定,只能是对于特定物买卖的约定,法律另有规定一般是指对于不动产买卖的规定。具体到私有房屋买卖上,农村私房买卖合同,因这一方面国家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产权登记,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凡是买卖合同有效成立的,买卖发生在《土地管理法》生效之前的,应自交付时起转移,反之,应自办理完土地使用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取得宅基地使用权证书之日起转移,而城市私有房屋买卖的所有权转移则从房管部门变更登记之日起转移。
但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值得我们讨论、研究。例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或公民个人)把自建的房屋售给公民个人,因管理制度上尚不够完善,一直不组织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也有一些情况是销售方也收取了办理过户手续的相关费用,但迟迟不予办理相关手续,而销售方又将房屋卖给另一方,或购买方又将房屋卖给其他公民,该类房屋所有权从何时转移呢?象这类情况,房屋未办理产权登记的原因完全在销售方或政府部门,而购房方毫无过错和违约行为,故不能让购房一方来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而且对于此类房屋的买卖如一律以未办理登记而不承认产权转移,既违反民法原理中的公平原则,也不利于经济关系的稳定。故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72条的一般性规定处理,自交付之日起所有权发生转移,按照地方惯例和市场交易习惯,如卖房一方将自己一方的原有房产权证书或住房钥匙等能够控制、管理、居住、使用房屋的手续交付给了买房一方,就应当认定已经交付,房屋所有权已发生了转移。
篇7
关键词:烟草 服务 品牌延伸 传播
经过近年来国际国内两方面市场经济要素的激烈流动,尤其是2009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必然性冲击,烟草行业面临严峻的现实性挑战,处于加快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三个转变”的重要关口,经济运行中的服务性职责越发明显。西安烟草公司与时俱进,创立国内第一批烟草服务品牌,实是非常明智之举。应该说,对西安烟草公司“丝路情”服务品牌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是符合国内外潮流趋势的,因为良好的服务和管理是保持烟草公司拥有卷烟“专卖”永恒角色的不二法则。
一、“丝路情”服务品牌的运行现状
西安烟草作为经营规模较大的商业企业,构建服务品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目前“丝路情”服务品牌的运行现状如下:
1、完成了品牌主题和标识确定
西安烟草服务品牌的名称是“丝路情”,标识为 。以“丝路情”为服务品牌命名,基于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体现了西安的地域、历史和文化特征,同时因为丝绸之路既是古代路上商贸通道,又是精神文明交流通道,丝路情也反映了西安烟草超越等价交换、与客户共同发展、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社会美誉度的良好愿望。
2、品牌示范店已初具规模
截止2008年11月上旬,西安市“丝路情”卷烟零售示范店共建立了396个,其中284个已挂牌开始营业;建立“丝路情”品牌体验中心4个,为“丝路情”服务品牌的推广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服务品牌构建基本完成
“工作有分工,服务无界限,满意只是起点,服务没有终点”的意识全面增强,主动服务,延伸服务已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上下沟通比较顺畅,执行更加有力,效率提高,跨部门横向协作中一些常见问题有所避免,大服务观成为企业做精前台服务、做强后台支持的有力保障。
二、“丝路情”服务品牌运行存在的问题
1、品牌培育力度不够,服务水平不强
从我们这次的调研访谈数据上看,公众对“丝路情”品牌认知率比较低。相比于零售户与消费者而言,零售户这方面企业形象识别率比较高,但对品牌的内涵及怎么才能加入“丝路情”大部分并不知晓。而消费者绝大多数对服务品牌一无所知,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服务方面反映最突出的是卷烟货源的分配及对“丝路情”示范户优惠政策的缺失导致有些零售户加入积极性不高。另外,还存在比如指导客户订货的能力不强,没有区别对待农网和城网,导致少数客户盈利能力低,对工业和卷烟零售户满足于一般的走访,深度的沟通不够等问题。
2、营销观念传统,客户经理队伍素质差异大
“卷烟上水平”必须是营销队伍的观念上水平,如果还停留在完成销售任务上,就不可能有很高的服务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烟草公司客户经理的构成比较复杂,有正式员工、聘用员工及临时聘用员工,这三类人员构成迥异,薪资待遇差别较大,导致客户经理队伍素质差异大,服务意识差异很大,文凭不高,把握市场的能力和培育市场的能力不强,指导和服务卷烟零售客户的水平离“丝路情”服务品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3、沟通能力薄弱,形象终端建设启动缓慢
近年来,西安烟草为提升企业形象的确做了很多积极服务社会的工作,比如为汶川大地震捐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残疾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等,但由于同公众的沟通不够,甚少人知之,不利于展示企业形象。终端建设方面,建设满意终端工程,打造服务品牌不足,在深入挖掘“丝路情”服务品牌内涵、理念和价值上,缺乏超前的想法和思路,没有把终端建设作为服务品牌来思考。
三、“丝路情”服务品牌问题对策思考
烟草公司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纷繁的形势下,在服务品牌建设上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奋力而为,主动应对,妥善推进,持续推动企业稳健发展,进而带动行业与一、二产业及相关系统协调健康发展。
1、全员参与,传播服务品牌
烟草企业的服务品牌所展示的内容虽然大部分是在一线员工的服务过程中体现,但打造服务品牌并不只是一线员工的事,而是企业全员的事。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让每个员工都能充分理解服务品牌的内涵,形成整体打造服务品牌的合力效应。
①企业传播。借助信息传媒手段,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外界宣传服务品牌的意义、内涵,增加客户、消费者的了解和认知度,提升服务品牌公众形象,形成服务品牌的知名度。要重视开展服务品牌宣传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营造声势,宣传和介绍烟草企业服务品牌开展活动的目的和实施意义。
②员工传播。加强企业员工对服务品牌标识、理念的深刻认同和理解,同时通过员工各自的公共关系向外部有效进行传递,拓展服务品牌的效应。方式可采用开展全员讨论活动,针对各个岗位开展“服务品牌在岗位,我为岗位做什么”的主题思想讨论活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后台服务前台、前台服务客户的良好氛围。
2、提升服务,诠释企业品牌
服务品牌给人的感受就是一种优质、稳定的服务质量标志,而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就是打造企业服务品牌的核心内容。
①修订客户分类服务标准,尤其要区别“丝路情”示范户与非“丝路情”示范户的服务标准。必须为示范户提供优惠费货源分配和更优质贴心的服务,区别优化零售客户分类管理,使客户布局呈现出“橄榄型”态势,加强客户从货源供应到经营指导,从卷烟营销到情感营销,从零售客户卷烟经营前、中、后的体系化服务,提升卷烟零售客户的盈利能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②大力推行承诺服务。围绕服务手册内容,利用网上信息,开展利用语音提示平台推行承诺服务,解决与零售户之间信息不畅的问题。主动开展零售客户服务期望和服务需求调研,建立畅通的客户投诉渠道,对服务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评价,不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使服务内容贴近零售客户预期,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发展导向,充分展现烟草企业负责任、讲效率的社会形象。
3、延伸服务,拓展服务品牌
服务品牌的核心是让客户满意,但客户的满意又具有差异性,同时也没有统一衡量的标准,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客户群体,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篇8
一、活动意义
在第九十一个七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院将举行大型文艺晚会,本次活动意在展现我校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推动我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表彰在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二、活动主题
本次晚会是以“继承五四传统,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暨优秀学生干部表彰大会。
三、活动概述
时间:5月4日晚6:30
地点: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大礼堂
对象:我校领导及全体师生
活动流程:颁奖典礼晚会结束晚会开始后勤工作互动游戏
准备工作:
4月5日——10日在全院发出通知,征集参演人员。
4月11日——15日宣传开始,拉赞助。
4月16日——20日对参演节目进行筛选,确定参演节目单。
4月21日——25日统计所需物品,以便统一采购。
4月26日——30采购物品。
5月3日对晚会进行彩排。
5月4日热诚邀请学校相关领导观看演出。
四、前期工作的任务
赞助工作
1、由电力工程系团总支社会实践部完成具体操作,最迟在21日之前完成,以便舞台设计及各种用品的的购买。
宣传工作
1、由宣传部完成,与社会实践部协商横幅、海报的的内容。
2、联系学校广播站对本次晚会进行报道。
3、在4月28日之前完成横幅、海报的张贴。
节目编排
1、由组织部对参演节目进行初评,然后进行复评,最后确定参演节目名单。
2、选拔主持人时要选择应变能、表达能强,有责任心的人。
舞台布置
1、由素质拓展部进行舞台设计,对所需物品于25日前做好统计工作交到办公室。
2、舞台的主色调应为红色,要求热烈。
物品采购
1、办公室对所需物品,进行统一采购
2、对各个部门所要购买物品进行审核,严禁浪费。
安保工作1、由青工部负责检票工作。
2、维持会场纪律,严禁中途退场。
五、湖南水利水电学院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工作任务表:学院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工作任务表节文艺晚会工作任务部门办公室时间6:00——8:00内容会场总协调要求保证晚会顺利圆满完成
组织部5:00——6:00主席台的布置,水果摆放拜访整齐
宣传部6:00——8:00进行摄像工作都角度选景,便于选取。
素质拓展部5:00——6:00对灯光,话筒确保设备正等设备进行调试。社会实践部青工部
六、开场<开场白>建议稿
女: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和:晚上好
女:今夜你我欢聚一堂,构筑今宵欢乐无眼之夜常运行。
6:00——8:00领导招待
6:00——8:00执勤工作热情有礼。严谨严格。
男:今夜你如约走来,带着满面春风,一身彩装走进了水电学院
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2.女:下面由校长为晚会致词
3.颁奖典礼开始
4.<主持人宣布晚会开始>
5.节目进行(按节目单)
篇9
一、基本情况
1、职务犯罪案件轻刑化的基本现状
在我院近五年(2009年-2013年)立案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提起公诉并已作出生效有罪判决的共92件110人,其中判处缓刑、免刑的共83人,所占比率达到75.5%。轻刑化在2013年体现尤为明显,2013年全年立案并作出有罪判决的32人中判处缓刑17人,免予刑事处罚9人,占全年总数的81%,且立案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贪污贿赂犯罪被判处缓刑的有2人。
2、职务犯罪案件轻刑化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及法律后果
首先,与同期一般刑事案件的缓刑率相比,职务犯罪案件的缓、免刑率明显较高,这种量刑上的失衡,不仅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刑法基本原则,与罪责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产生了冲突;
其次,职务犯罪轻刑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刑罚应有的一般预防功能的发挥,从而强化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给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最后,也削弱了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危害了长期以来业已取得的反腐成果,难以起到足够的惩治和警示作用,同时降低了司法机关公正执法可信度,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
二、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的成因
职务犯罪轻刑化的成因呈现综合性和多样化,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立法及司法体制方面
我国现行刑法中职务犯罪的法定刑给量刑轻刑化提供了条件。一方面,由于立法不完善,量刑规则的缺失导致法官在对职务犯罪的审理量刑中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过大。譬如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一款对犯罪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条文中只是笼统的对量刑作了分类,并未对相应的后果给出对应的量刑处罚;另一方面,由于法定的缓刑条件仅有实体性条件且过于主观,对法院宣告缓刑是否适当,没有具体的客观标准。刑法对职务犯罪的数额、后果、情节与刑罚裁量之间的关系,规定得较为模糊和原则性,职务犯罪适用减刑、缓刑及免刑的条件也存在着较多的弹性,导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刑法对职务犯罪处罚规定的量刑幅度过宽,也给量刑轻刑化提供了条件。在当前复杂的司法环境中难免会出现操作上的不规范,从而形成了对职务犯罪实际适用刑罚轻刑化。
2、检察工作环节
在侦查过程中,证据收集的不充分和证据固定的不及时,导致职务犯罪判决的轻刑化。由于职务犯罪的嫌疑人多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一定职务甚至具有一定反侦查能力的国家工作人员,其实施犯罪的手段较普通犯罪更为隐秘和狡猾,有的已呈现智能化特点,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取证难度较大,犯罪证据的固定相对不易。少数办案人员证据意识不强,只重视收集证据,不重视固定证据,只重视收集直接证据,不重视收集间接证据,导致对翻供变证的预防和突破能力不强。同时,由于侦查手段相对滞后,证据收集不扎实、不充分,导致公诉不力,从而影响整个案件的量刑,也导致了案件判决的轻刑化。
3、审判工作环节
(1)在法律适用方面,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一是量刑幅度大。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对职务犯罪处罚的规定是:个人贪污受贿在以5千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幅度为1至10年。但在实践中,很多贪污受贿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案件只要具备了自首或立功情节,在量刑时往往会在法定刑以下一档或两档减轻处罚,甚至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
二是适用缓刑的空间很大。刑法对大部分职务犯罪规定了数额标准,是较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刑标准,故法官在审理职务犯罪案件时,通常比较注重犯罪金额、认罪悔罪表现、有否退赃方面的考察,而对于犯罪动机、手段、社会影响等难以量化的因素较少关注,加之刑法有关缓刑的规定注重被告人的人身危害性与再犯可能性,而对于“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这些条件缺乏明确规定,操作性不强,因此法院认定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过于宽泛,检察机关监督依据不足,从而导致该类案件过多地适用了缓刑。
(2)在对自首、立功情节的标准认识方面,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存在分歧导致缓刑大量适用。法院适用缓刑的理由,无非也是被告人确有悔罪表现、能够主动坦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积极全部退赃、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等等。在司法实践中,上述很多情况容易被审判机关认定为自首,且在量刑时作为应当减轻刑罚的法定情节,从而导致缓刑的大量适用。
4、执法环境等其他因素。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过度行政化和地方化倾向, 也是导致职务犯罪轻刑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其一是职务犯罪在很多人眼里是“罪有可恕,情有可原”,比起杀人、抢劫等恶性暴力犯罪危害性小得多,较容易得到人们的谅解,对其处罚的轻刑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其二是职务犯罪案件的被告人身份特殊,大多都拥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能够运用各方面的关系,干扰司法机关的审理活动。在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检察机关还是审判机关,都面临许多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而最突出的就是要求为犯罪嫌疑人保留公职。从量刑幅度上看,只要判处3年及以下有期徒刑,就可以争取宣告缓刑,而适用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就可以争取保留公职。因此,犯罪主体和各种干扰力量会利用可观的人际资源和其他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来争取缓刑、保留公职,从而造成职务犯罪案件中大量缓刑及免刑的适用。
三、解决和防止职务犯罪轻刑化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证据意识
多下功夫在间接证据的运用上。一是针对职务犯罪案件证据多为言词证据的特征,严格按照关于同步录音录像规定的要求,对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和询问重要证人实施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加强对重要证据的复核和固定工作;二是充分运用各种技术侦查手段,解决好配套措施的问题,真正把侦查、工作的重点放在实物证据的收集上来,努力实现从重口供到重证据的转变,提高案件办理的质量,避免证据收集不扎实、不充分,导致公诉不力现象发生。
2、强化审判监督职能
(1)事前强化对职务犯罪案件的量刑建议权,确保量刑适当。在检察机关对一件职务犯罪案件提出一个相对确定的量刑建议,或者并未提出缓刑、免刑建议情况下,法院在判决中适用缓刑、免刑的同时,应当对适用缓刑、免刑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充分论证和说理,并且要能经得起本院审委会及上级院的监督,这样可有效减少缓刑适用不当的问题,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
(2)事后强化对判决的监督。对职务犯罪案件的裁判文书实行专人审查,严格把关。特别是对检察机关没有提出适用缓刑、免刑量刑建议,而法院适用缓刑、免刑的判决,要重点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在立法上完善缓刑适用条件,规范量刑
(1)在法定情节的适用上,细化自首的适用标准,增强自首制度的可操作性,减少人为因素的介入;较为严格的司法解释细化酌定情节的适用标准,使一些像“金额不大”、“危害后果不大”等抽象法律概念更加具体化、明确化。
(2)在量刑上,通过对犯罪情节、犯罪数额的具体量化,缩小量刑幅度,对1至10年的刑期做出合理的、有层次的分解,特别是判处3年以下的更应该有量化的法律依据,这样既有利于司法操作,又削减了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
参考文献:
篇10
一、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不完善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监管机制的不健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动物源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且系统化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一个监督管理整体环节的体系,也就是相应的监管机制,目前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体制建设上仍然存在欠缺,监管机制体系不完善。
(二)监管方式落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必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然而我国当前虽然有很多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但是有不少存在着监管技术落后的现象,对于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更是有所欠缺,甚至是有明确的规定却不执行的现象。不仅如此,多头监管,执法效率低下也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监管人才队伍的缺乏
说到底,任何一件事做的好不好归根结底是在办事的人身上,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监管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监管的人才队伍缺乏,监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如何从监管方面入手,实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所涉及到的部门有很多,像是农业、质检、卫生、工商以及商务等等,因此,就目前来说如果要加强对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清不同部门之间各自的职能,建立有效地协调机制,使不同部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发挥出最大的效率,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不会在任何一个环节因为职能交叉的问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实现有效地监督管理。
(二)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方面是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大对于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的食品安全监测问题的疏忽,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采取最先进有效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手段,杜绝因检测设备的落后而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也是解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性的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的食品检测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快完善我国关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加强监管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人才的综合素养是当下培养的重点,对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来说,也是需要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准的人才。加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监管人员严格执法的态度,二是要提高监管人员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警觉意识,三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考核以及培训,更新监管技能知识储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