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30 07:1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山中访友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油气田长输管道山区陡坡削方降坡
1 引言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是为南疆各族人民送气造福的重要民生工程,按照塔里木油田公司及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项目经理部总体部署的要求,管线需翻过陡峭的河岸后到达喀什清管站,以实现全线贯通的目标。本文就两种削方降坡施工方案作一介绍。
2 两种削方降坡方案介绍
根据图纸要求,也为保证安全无事故,需将高差为38m,坡度为90°的河岸削方降坡至17°。
作业带清理时,利用挖掘机与油锤(Ⅴ级泥岩地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削方降坡,考虑到以下两种因素,拟定从河岸顶部(自上而下)削方降坡,并将削方降坡所产生的土方倒运到河岸顶部,由于此处土方量较大,因此采用6台挖掘机配合作业,详见施工作业平面布置图。
(1)由于河道旁边树木距离河岸只有10余米的距离,无空间堆放削方降坡所产生的大量土方。
(2)如果将削方降坡所产生的大量土方堆放到河道旁边,将来恢复地貌时,土方很难运送到河岸顶部。
为防止水土流失和削方降坡的土石滚落伤人,在河岸底部与河道之间围警示带并悬挂“禁止通行”标语;为防止水土流失和削方降坡的土石滚落砸伤树木,在河道树木外侧设置一道临时挡土坝,坝顶宽1.0m、平均高度1.5m、坡度比1:0.75,坝长宽为60m,采用编织袋就近装土、碎石等码砌。
根据管道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可知顶部3米深内为Ⅲ级土方地段,剩余部分为Ⅴ级泥岩地段。按设计要求顶部3米按1∶0.75坡比进行放坡,剩余泥岩地段按1:0.33坡比进行放坡。削方降坡时要安排专人指挥。
2.1 第一种削方降坡方案
由于削方降坡的深度为38m,为保证设备不被削方降坡所产生的滚落土方砸坏,拟采取台阶式削方降坡施工方式,详见削方降坡示意图1。
计算Ⅲ级地段土方量为(124.29+114.48)×3÷2×(70.8+60.3)÷2=23477.06m3;Ⅴ级地段泥岩量为114.48×35÷2×(1.2+60.3)÷2= 61604.55m3。
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可知顶部3米深内为Ⅲ级土方地段,剩余部分为Ⅴ级泥岩地段。Ⅴ级泥岩地段土质坚硬,放坡系数不用很大。因此两种削方降坡方案均适用于本工程,而第二种削方降坡方案产生的土方量远小于第一种削方降坡方案,从经济效益上讲,第二种削方降坡方案较合算。
参考文献
[1]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50484-2008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多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形式多样,表现力强,以其特有的优势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扩大视野;能启迪学生思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在结合本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所教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寡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电教媒体,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秋天》等。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训练重点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课文中有些描绘一副副流动变化的画面、景物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语句和画龙点睛、跃入眼帘的字词,学生有的容易读懂,有的则要仔细观察,深入研究才能理解,如果借助远程教育网上的资源能够把学生带入情境,提高理解能力。如老师把这几篇课文中所提到的四季景物特征,如春花与花下的蜜蜂和蝴蝶,春风与唱歌的鸟儿,吹笛的牧童,蓝天与白雪,秋色与秋实等,通过用一些生动的动画、动感文字不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边看边学,让学生感受四季景色地美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地情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自己理解,而不是靠老师讲的。从而能激发起情感的共鸣。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激活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3.1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文中作文教学因生活而充满生机和活力。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字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远离生活,甚至可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和时代气息。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
3.2 借助音乐,引感共鸣。鲁迅的《故乡》,融合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感情,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离开故乡的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在讲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欣赏一支歌——《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归来把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神摇于故乡时,教师顺势导情:“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良药,很少回到故乡,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阔别故乡二十年后,但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也变得面目全非。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一年后写下了经过艺术加工的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