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桂林山水范文
时间:2023-04-09 05:2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仿写桂林山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观赏过冰雪皑皑的长白山,游览过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却从没看见过黄山这样的山。黄山的山真多啊,在15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群峰耸立,一座连着一座,千峰竞秀,共有大大小小72座的奇峰;黄山的山真高啊,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海拔都达到了1800米以上;黄山的山真奇啊,有的山峰如栩栩如生的莲花,有的山峰像一条硕大无比的巨鲸,有的山峰似活灵活现的猴子……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我欣赏过诡秘的阿里山云雾,目睹过神奇的泰山云海,却从没看见过黄山这样的云雾。黄山的云雾真白啊,白得就像是一匹匹轻纱,又犹如刚刚下过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那么晶莹剔透;黄山的云海真奇啊,每当日出之前,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似海不是海,如烟不似烟,偶尔来一阵风,云雾翻滚,变化万千。这时,奇峰、怪石、古松在云海中时隐时现,这景致真是叫人叹为观止,当太阳升起,顿时,霞光万道,云雾就变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黄山的云雾真长啊,就像是一张大幕把整个天地都笼罩起来似的,白茫茫的一片,让你向东望不到头,向西也望不到尾,这气势颇为壮观。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啊!
这样的雾围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弥漫着这样的雾,再加上道上奇松迎客,山间灵泉沐浴,让你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难怪人们无不惊叹:“天下名景集黄山”!
指导老师:林雅
篇2
关键词:仿写;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方法
仿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写作技巧,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仿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辟新的途径。
一、仿写理论依据
人类的模仿能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通过模仿,人们将一种生活技能进行延展和创新,形成新的生活技能,从而更好地创造生活条件。人类社会语言模式和模仿对语言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儿童语言的学多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的,由此可见,模仿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仿写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被应用的频率较高,其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仿写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仿写教学的主要方法
1.片段仿写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对课文片段的仿写,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一课,文中讲述了文成公主的进藏经过以及因她而发生的种种变化。文中通过几个故事描写了公主进藏的过程,描写详尽且又不失乐趣,成功地塑造了公主机智、聪慧的形象,为后文公主进藏后开展一系列生产改革创造了条件,这种隐晦的表现手法可提升作文的写作高度,因此,在布置人物类作文题目时,可让学生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作为仿写的对象,以提高作文质量。再如,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桂林山水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逐段地分析文章带领学生领略作者的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本上的景物进行仿写,仿写的对象可以是观赏过的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周围的景色,主要突出其特点就可以,通过此种训练方法,学生在景物的描写上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2.结构仿写
所谓的结构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通过整体布局,以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对于小学语文写作,因学生的写作基础薄弱,思维方式简单,所以,开篇布局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打破常规作文写作,使文章有新意,可以运用结构仿写的方式,让学生有条理地开展作文写作。例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叙述了溶洞内的奇观,借景抒情。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让学生将周围的景观联系起来,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掌握叙述型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语言仿写
作文写作,优美的语言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但因小学生文化素养较低,字词、成语的运用能力有限,所以,文章语言难免空洞、乏味。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提高作文的欣赏性,利用仿写帮助学生提高字词的运用能力,增加文字的储备,为更好地完成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本生词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文章中字词的巧妙运用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并在班级中大声地朗读出来,说出自己在这段话中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文的写作手法。
仿写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掌握各种仿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相信在长期的仿写积累下,学生会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有能力处理各种作文写作要求,为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整体成绩,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罗春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广西教育:小教版,2014,12(6):43-44.
[2]姜桂香.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8):149.
[3]孙圣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东方青年・教师,2012,14(1):211.
篇3
一、借鉴课文,“借“笔生花
(一)借鉴题目,学会拟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不知该如何为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模仿课题拟题。教材中有的课文题目较为典型,有的以中心思想为题,如《“扫一室”与“扫天下”》;有的以写作对象为题,如《桂林山水》、《林中乐队》等等。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之后,启发学生弄清课文与课题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应用相应的拟题方法为自己的文章命题,在借鉴中学会拟题。
(二)借鉴内容,学会选材
习作中常有学生感到“无米下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发现生活中素材的眼睛。现有的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将会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家庭事例,多么经典的写作素材。教学中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学生就会有领悟,有东西写了。
(三)借鉴语言,学会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学会表达。
对于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口语和习作中加以运用。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应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二、模仿课文,依样葫芦
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悟表达方法,进而依照范例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进而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巧,增强写作能力。
(一)仿写范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主要反映在精彩语句的运用,表达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精美的语句、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体会其妙处,再仿照例句的句式结构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仿写。
如:《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的精彩语句就很多。如:“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既深化了积累感悟,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仿写范段,提高构段的能力
写好段,连段可成篇。但学生在段的写作中,往往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也无法围绕中心写具体。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仿写范段,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形成段的概念,提高写段的能力。
在课文中构段方式有多种多样,有常见的总分方式和总分总方式构段;有并列方式构段的,如《黄山奇石》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一段;也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这些段落既是构段方式又是围绕中心具体写的最好范例,切莫放过。
(三)仿写篇章,增强布局谋篇能力
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经常进行篇章仿写,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如《少年闰土》一文,是按“记忆中的闰土――相识缘由――初次见面――相处时的四件事――分别及别后”的顺序叙述的,让学生按这个框架写一写《我的 》就能避开老套,写得颇有意思。再如学了《桂林山水》一文,让学生按文章的结构写一写家乡的山水,学生就能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地介绍家乡的山水。
在教学中,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意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
三、超越课文,创新表达
仿写是习作的开始,创新是习作的提高,而创新表达是仿写的终极目标。课文的例子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读学写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向课文借生花妙笔,更应该在习作中超越文本,学会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发挥想像补充写
有些课文的肉容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教师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 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对“空白”处加以补充。如学习《黄河象》细致入微的推想过程,让学生们重新猜测了黄河象落水的故事,写一写《一只没有尾巴的大象》。
(二)填补空白扩展写
篇4
关键词:品析;理解;练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挖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以写促读,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是行之有效的。
一、抓重点段落进行仿写
1.句式练习
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语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析,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并进行仿写训练。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介绍了两沙群岛海里的鱼品种多,数量多,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再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仿写练习。
2.段式训练
加强片断的仿写,使学生从仿写中逐步了解段的构成,形成段的概念。段的结构形式多样:有总分式构段的,如《太阳》第四自然段、《荷花》第二自然段等;有并列式构段的,如《桂林山水》描写“水”和“山”特点的这两个部分;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等。对于这种构段方式的典型段落式片断仿写的范例。
3.篇章训练
精彩篇章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如,游记类的《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仿写游览顺序及抓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感悟类《生命生命》《触摸春天》等,渗透学生如何在文章中进行夹叙夹议,抒感。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二、在理解课文中进行想象
1.抓住文章空白处进行补充
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课文没写围观的人是如何赞叹和议论的,我们可以补充上围观的人是如何议论的,通过小练笔,学生对聋哑青年认识更深刻了。
2.主题深化时练笔
有些文章可顺着作者的思路感情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学生的灵性就会在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恰到好处的练笔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如,《尊严》,父亲曾经试图擦去K字,留下这辆车,但是最终还是把车还给了库伯。他当时是多么矛盾、困惑、为难啊!想象一下父亲一人留在屋里,他是怎样做的?(动作、神态)
三、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文本
三八妇女节仿写《忆江南》;倡导爱护环境,仿写《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四川地震,仿写《长相思》等,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只要立足学生的主体,有效挖掘文本资源,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方新的练笔天地。
参考文献:
篇5
一、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小孩子喜欢游戏、玩耍,这是天性,作为教育者,绝不能扼杀,应该遵循儿童心理,融作业于游戏中,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如今年暑假,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主题作业――《奇奇城历险记》,学生们深深地被这有趣的题目吸引住了,平时只能在电视里、卡通书上看到的,怎么也来到大家的作业纸上?顿时,学生兴趣盎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个究竟。其实,老师把题目都设想成主人公丁丁遇到的种种险难,再配上亲切、富有鼓动性的话语,学生仿佛置身于超级梦幻城堡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作业。这样,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需求紧紧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思想。
二、设计生活化作业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为了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提前一周为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如:现在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地精心安排了一些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当我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自己如何为长辈过节时,孩子们像吃了开心果,笑声不断,快乐不止,把自己的趣事滔滔不绝地描述出来,当场写起了《我为××过节》,把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颇有一吐为快的感受。
三、尊重个性差异
教师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来布置作业。对在写话练习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1.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煦日阳光”一组词描写春天;2.运用以上词语并运用总分总结构写一段描写春天的话;3.发挥想象,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春天美景写具体。这一项练习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针对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
四、设计多元化作业
1.设计读写结合作业。教材中,有许多的名家名篇。教学后,我通过作业指导让学生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接触不同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同时设计仿写作业,由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促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如:学习了女作家萧红的《火烧云》后,我要求学生阅读《繁星》和《海上日出》两篇散文。这样培养学生观察天空的兴趣,经过观察、分析,学生有了真情实感。接着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写下来。学生中有的模仿课文写了抒情散文;有的与自然科学结合写成了介绍宇宙星体的说明文;还有的用第一人称,写成了科幻类的小品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设计情景创造性作业。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创新作业。例如,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一文后,我要求学生编排课本剧,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至于剧本怎么写,我介绍了一些剧本范例给学生,在关键之处作些示范与指导,让学生学会写上简单的序幕,学会初步安排幕与场,并配上旁白、对白和独自,同时还希望学生结合课本剧的内容配上音乐。学生完全在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了复杂的编剧任务。
篇6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1.1 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1.2 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1.3 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1.4 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1.5 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 学生如何写好、写具体。
学生写作文有了内容。但如何写好,写具体,还是一个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方式去开拓学生思路,把文章写具体。
2.1 引导回忆,再现情景。要学生作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所写题材当时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如写义务劳动、主题班会等,都可以先引导学生追忆当时的过程与情境,使当时的人和事再现在目,唤起记忆,再次体味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等情形。这样,教师把学生带入情景,为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把语言训练和发展智力统一在情境作文过程中。
2.2 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方法。一个场面、一个事物、一处景物、一件东西、只有对象明确,范围清楚,为儿童所熟悉、所喜爱、贴近儿童生活,才能够激起儿童习作的兴趣。首先,要确定好观察点,注意取景角度。例如《长城》一文,先写远看长城,观察点在远处,后写长城的高大坚固,观察点在近处。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长城,由远及近,由概貌到细处,写得及全面又精析。其次,要认真比较,才能写出特色。例如《桂林山水》通过丽江的水与大海、西湖相比,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相比,写出了桂林的山和水的不同特点,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绝唱做了很好的注释。
2.3 指导“具体”。文章切忌“言之无物”。我的做法是:除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外,我很注重典型示范,引导联想。作文前选择一两篇类似的写得具体的作文范例,读给学生听,指出写得具体生动的地方。我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范文进行指导外,还善于启发学生从一事想到另一事,从现在想到过去,想到将来.从事物的现象想到事物的本质,等等。其次,指导写具体还要多问“怎么样”,学生常常对自己描述的人和事,虽有真切的印象,但作文时往往写不具休。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就是告诉学生不论写人写事或写景时,要多问问自己“到底是怎样的?”比如说公园的景色很美丽,到底怎样美丽呢?会开得很热烈,到底怎样热烈?有时候问一次不行,还要连续问几个“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一个个“到底怎么样的”都得到了明确的答案,就一定能把事物写得具休形象。
3 “放胆文”与“下水文”的指导。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本教育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分析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不足,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生本教育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可以发现,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思想尚不成熟。故大部分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在小学作文写作练习中时常无话可写。这种情况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写作效率的提升。为改善这一情况,在新时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小马过河”的动画视频,将课文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在视频播放之后,引导学生:“动画片好看吗,看完这个动画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话题讨论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如:“过了小河之后,小马驮着半口袋麦子跑得飞快。眼看就要跑到磨坊的时候,却被一条不宽不窄的小水沟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小马想。正在着急的时候,小马看见头顶飞过几只小燕子,就问‘燕子燕子,我被小水沟拦住了,应该怎么办呢?’燕子说‘简单,飞过去吧。’小马沮丧地说‘可是我没有翅膀啊’……”故事戛然而止。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此时你是小马,你应该怎么办呢?请你用文字将故事补充完整。”借助这样的作文情境,可以让学生融入其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教学联系生活,发展学生思维
新课标强调:教学应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而写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写作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可以借助真实、具体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置身其中仔细观察、分析,认真体会,从而加深学生的感受。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有助于让学生有感而发,进而促进学生作文质量的有效提升。
以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美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喜爱。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并带领班级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在学校附近的公园里自由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大自然,亩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生活。
三、综合写作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作文中蕴含大量的字词、句子等语文知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小学作文练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发展规律,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1)组织学生以读促写。如:教师在讲完《邯郸学步》这一内容之后,可以延伸教学,为学生讲解“东施效颦”的故事。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要‘效颦’?”“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通过以上问题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读后感的任务,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写作兴趣。(2)积累素材,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加学生作文亮点,提升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如:可以在课文的学习中、课外材料的阅读中,教师可以筛选精美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要求学生积极积累,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同时,在以上多种活动中,有助于增加作文教学趣味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篇8
一、弄清图意、再现形象――插图练笔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配有插图,作为特殊的对话成员――插图,不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被忽视\被遗忘。虽然有些插图只是一笔带过,但细致入微再现情境,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重要资源,引导学生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联系课文的内容加上合理的想象让插图“活起来、动起来”,从有限的画内想象到无限的画外。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课配有普罗米修斯被捆绑在悬崖上的插图,在引领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这一重点段时,我让学生图文结合,仔细观察画面,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想象他还会遭受到怎样的折磨,他会说些什么。学生写道:“夏日炎炎,烈日炙烤,普罗米修斯的表情依然那么坚毅,他心里想,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他愤怒地摇动着碗口粗的铁链,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宙斯,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还有的写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普罗米修斯一直被捆在高加索山上,尽管狂风终日吹打着他,暴雨鞭打着他,但一想到人类在火堆旁载歌载舞的情景,想到人类利用火驱寒取暖,想到人类津津有味地吃着用火烤熟的食物……他好像忘记了疼痛。他的内心被一股伟大的力量占据着,那就是对人类的爱!”
这样的练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煎熬,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插图,不要遗弃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
二、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在阅读教学时,适时有效进行仿写练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作者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这样的水形成对比,突出漓江水的独有特点,接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在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特点时,我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漓江水的语句,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文段的结构、语言进行仿写。这时学生便信手拈来。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段的仿写,还可以进行篇的仿写。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在教学中我们在与学生品析这些精彩篇章后,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文体结构写一写“家乡的美景”“美丽的田野”等。这样的练笔模仿加创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情到深处、激发想象――补白练笔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补白”这种课堂练笔形式。“补白”训练,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第14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篇9
一、阅读教学要以诵读为本。
诵读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积累。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占鳌头,是我国阅读教学宝贵的传统经验之一,是汉语学习的不二法门。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诵读,能促使课文“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和形式美,感受语言所焕发的光彩与神韵。阅读教学自始至终要贯穿“诵读”,一是有层次地读:感知性地读、理解性地读、品味性地读;二是有重点地读:因文而异、突出重点、自主选择;三是有指导地读:顺学而导、想象揣摩、赏析体验。
二、千方百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语言学习要以积累为主,达到“举一反三”。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驰。”积累语言文字要以教材为轴心,优化习练,让学生熟读成诵,勾画抄写,达成积累;以书报为径线,让学生广泛猎取,摘抄诵读,分类入库,丰富积累;以生活为纬线,拓宽视野,让学生耳濡目染,烂熟于心,促成积累。语言积累必须经历一个理解、感悟、鉴赏、应用的复杂过程,语言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呈现,它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比如《桂林山水》一课有这句话:“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体悟句子的思想内涵,更要领悟表情达意的奥妙所在,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烂熟于心。
三、体悟文章的表达奥秘。
阅读教学要聚焦表达奥妙,引导学生亲近言语形式,把握言语规律,揣摩文本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以及文体特征,紧扣“表达奥妙”探究教学,才能真正增长言语智慧,提升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比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排比,表现舍生忘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几个动词短语构成排比句,将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把生命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反问,突出深情厚谊──“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反问句态度鲜明,语气坚定,突出友谊的深厚,志愿军将铭记于心,永远不会忘记朝鲜人民的深厚恩情。呼告,饱含真挚情意──“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作者以恳求的语气劝慰,把志愿军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了。对比,突出爱憎分明──“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而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对志愿军的“爱”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了与志愿军的亲密感情。教学时要引领学生体悟运用修辞手法的魅力。
四、强化语言的运用。
篇10
一、激发强烈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将会变成一种乐趣。
1、参与游戏,培养习作兴趣。一次在上人物描写的习作指导课上,我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然后让每一组抽一个题目(这些题目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熟悉不过的同学的漫画像,人物的特点都通过漫画夸张地表达出来),再要求他们先用语言把这些同学的特点表达出来,再要求必须把这些同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都描写出来,但不能写出他们的名字,最后让同学猜出是谁。每个小组可以进行个人构思,集体创作,由组长发言,各组进行抢答,优胜者加十分。一时间,各个小组进行争先恐后的抢答,热闹非凡。各组同学的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在猜谁时,大家都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回答出所描写的同学的名字。此时此刻,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这种寓激发兴趣于游戏活动之中,效果备增。
2、模仿试作,增强写作信心。阅读教学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例文。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每次学作都苦于不知怎么写,从何而写。因此,摹仿课文结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进行写作,也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狗》;教《蟋蟀的住宅》仿写《游天柱山》;教《猫》我让学生仿写《狗》;教《蟋蟀的住宅》仿写《我的卧室》其效果颇佳,学生的习作不再发难。
3、作文接力,品尝习作乐趣。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作文接力活动”。发给组长一人一本笔记本,每天安排一名习作较好学生写,作文题材,内容不限,但必须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每天早会课利用几分钟进行评赏,写得好给予表扬奖励并转载在板报上。第二天同一小组的另一名同学又接着写下去,如此循环,到半个学期,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竟然也参加到这项活动中并得到及时的表扬。这样,学生的闪光点得到赏识,写作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
二、充实生活丰富内容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以说生活有多丰富,作文就有多丰富。
1、从劳动中吸取生活素材。教师应鼓励并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我要求他们每人至少要掌握3种以上的劳动技能,争当家庭小能手,并在班队会上相互交流,评比再引导他们把做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例如:三八妇女节,帮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利用双休日自己洗衣服,下地摘菜,到菜市场买菜等。他们亲自参与生活,感受劳动的苦和乐,既锻炼了自立能力,又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在组织活动中寻找写作素材。生活无处不飞花,大自然的人文都是我们写作的对象,为了丰富写作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家的小动物,给他们喂食和它们玩耍。组织学生游览无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在活动和调查访问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积累感性的材料,丰富写作内容。这样《我家的小猫》、《家乡的芦柑》《家乡的夜景》等一批充满生活情趣的作文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活动中诞生了。
三、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日积月累,方能成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那么广泛的阅读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技巧。
1、鼓励订阅报刊。《素质教育博览》《快乐语文》《读写天地》等小学生课外读物,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订阅,同时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县图书室借阅书籍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适合学生口味的好书,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积累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