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小制作范文
时间:2023-03-20 18:1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环保小制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物制剂;寒地水稻;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3.032
“生物多抗1号”(水剂)具有调理土壤,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长增产,促早熟抗倒伏,抗重茬和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功能。通过水稻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使用本产品对水稻表现出较好的营养增产和防病驱虫等结果,“生物多抗1号”与常规化学药剂配合使用具有正向配伍增产效果。为进一步验证产品多抗1号与常规农药混合使用降低作业成本的效果和连续施用对土壤中有机质、重金属、农药残留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探索相应的节本增效的配套栽培技术组合的效果,以便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
尿素、三料、氯化钾、“生物多抗1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小区设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兴凯湖分公司科技园区。地理位置:东经132度47分48.25秒~132度47分59.72秒,北纬45度15分16.60秒~45度15分26.96秒,土壤为沼泽草甸土,地势平坦,供试土壤肥力状况为:有机质含量5.71毫克/公斤,速效氮240毫克/公斤,速效钾235毫克/公斤,速效磷62.7毫克/公斤,pH值6.27。试验区前茬为水稻,秋翻,春整地。取小兴凯湖水自流灌溉,排水至松阿察河。2015年无霜期157天,≥10℃活动积温为2916℃。
1.3 试验设计
采用大区示范,设2个处理,面积10亩。
处理1:当地常规种植方法+常规病虫害防治化学药剂(不用土壤微生物菌剂和叶面微生物菌剂)。
处理2:当地常规种植方法+常规病虫害防治化学药剂与“生物多抗1号”混配后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时间以孕穗破口期和齐穗期各1次为宜(共喷施2次),用量和方法同上(“生物多抗1号”用量33克/亩,对水450倍)。
1.4 栽培管理
种子处理统一浸种催芽,4月9日育秧播种,插秧时期3.5秧龄,插秧规格27×12厘米。本田管理按三化一管要求进行田间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物候期的调查 (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播种期相同的前提下,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抽穗期延后2天,成熟期延后2天。
2.2 不同处理发病图(见图1)
通过图1可以看出,2015年褐变病没有发生,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纹枯病和鞘腐病的病情指数分别较对照的低0.14%和0.42%。
2.3 水稻虫害防效分析(见表2)
本年度对照和施用生物多抗1号处理潜叶蝇、负泥虫、螟虫和稻飞虱的虫口密度都为0,没有发生,无法分析施用生物多抗一号对虫害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室内考种调查(见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株高较对照多0.3厘米,平方米有效穗较对照多40个;在着粒数方面,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高3.6粒/穗;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的千粒重较对照高0.52克,在实脱产量方面,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的处理高20.47公斤/亩。
2.5 效益分析表(见表4)
3 结论
篇2
【关键词】低碳;中学教育;人才培养
2009年末,哥本哈根旋风让低碳一词席卷中国。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教育,低碳理念名词如雷贯耳,那么何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主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探讨如何教育学生理解“低碳”,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低碳”的氛围
现代园林学认为:情因景生,景为情造。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创设的各种景观对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景观体现环境文化,创造“低碳”的环境文化,使师生沐浴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一)“花园式”绿色校园硬环境
所谓“硬环境”,一般指的是物理环境,是一种物质环境。校园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教学的场所,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环,校园提供学校教育所需之土地与设施,直接、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教师的教学绩效。目前学校均具有高大现代化的教学楼,那如果加上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鲜艳夺目、争奇斗艳的花卉,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下,会使你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绿色带表了“低碳”,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给一些花木挂牌,介绍其名称、特性、养护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增长知识;二是在花草树木中安插一些名言警句的标语牌,如“关爱绿色,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请留心脚下的生命”等,关爱绿色的情感倾注其间,给学生以启迪、教育、约束;
(二)“低碳”文化突现校园软环境
校园“软环境”,是校园中客观存在且是无形的,它由人为因素(主要为教师)把握和影响,可以感知却不可量化的方式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低碳”文化的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学校宣传栏有“低碳”专栏;第二、每间办公室都种植着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绿萝、吊兰、非洲菊等可吸收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放出的苯,并能吸收尼古丁;第三、卫生间、楼道间做些“小创意”,用有趣的小贴士提醒大家,“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美化环境、人人有责……”;第四、教室文化布置有专门的低碳专栏,并且采取旧物利用的原则;第五、给学校水龙头装上喷雾器,以减少30%的用水量。
二、构建低碳教育模式,增强职业教育人文素质的推力
当前的环境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普及率低、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和教材建设落后等问题。环境教育离不开对实际生活中的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水体污染等问题的了解,现在的环境教育仍然把传统的知识灌输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本文具体构建的低碳教育模式如下:
(一)利用相关节日,推行“低碳”类教育社会公益活动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学校结合每年这一天的主题,组织相应得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
每年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而今,学校除了植树,在“世界森林日”这一天可以针对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进行宣传和教育。
还有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每年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止荒漠化及干旱日 ;每年的9月14日为世界清洁地球日 ;每年的9月17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每年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等,在此相关的节日里。学校组织,并推行“低碳”类教育社会公益活动。
(二)学校一日常规工作结合“低碳”教育
学校的一日常规工作对青少年十分重要,如何使“低碳”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
第一,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使学生在大背景中得到各种体验,从而使节能教育的效果得以显现。如开展“节能实践活动”,即节电行动、节水行动、节粮行动、节煤行动、节纸行动。
第二,在寒暑假的“变废为宝,助学活动”――捡一个易拉罐为贫困学生捐一角钱活动。
第三,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大赛、节能金点子创意比赛,节能小报大赛等等常规活动,强化学生的节能意识,培养学生的节能习惯,使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断的强化,促使各方面的发展。
(三)专业课教学渗透“低碳”意识
在平时专业学科教学中实施课程整合,它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必要途径,是“低碳”教育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更有利于学生把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节能减排活动当中,把从节能减排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体现在学科中,而所学的学科知识在节能减排教育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技能培养。
(四)每周一节课进行“低碳”教育
每周组织一节“低碳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注重培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还可以把学科知识融入节能减排教育,在节能减排教育中深化、应用和创造,通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开展,逐渐形成学校“低碳教育”的校本教材。
三、形成低碳育人的评价体系
学校一直在推行课程改革,在低碳育人的评价体系中,可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取消原先的“三好学生”评比制度,实施过程性百分考核评价。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在学生行为考核中设立低碳奖,可以拟订了“低碳奖”的评价细则,抓好“低碳奖”的考核环节,对优秀者发给“低碳奖”的奖卡,予以鼓励,并在百分考核中加分。
篇3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城东小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环保行动。
我想问一个问题
同学们收集和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每个班级都召开“支持‘限塑令’,我们在行动”主题班会,分组讨论,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大家分头行动,对学校师生、社区的物管人员、餐馆工作人员、各自家庭成员等各行各业的人进行采访,了解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产生的问题和危害。
他们发放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78份,一对一采访数十人,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有的小组来到超市,分布在几个收银台,观察购物者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频率。
有的小组来到菜市场,调查超薄塑料袋的使用情况。熊芷u还邀请了爸爸一起去做调查。他们在不同的摊位上挑选了一些蔬菜,要求老板用塑料袋包装起来。
所有摊位的塑料袋都是供顾客免费使用,而且很多提供的都是“限塑令”明文禁止生产销售的超薄塑料袋。
菜市场外面,有很多推着板车的菜贩,更是将大量超薄塑料袋挂在车上,随扯随用。
同学们采访卖菜的老板:“为什么免费提供这种质量很差的塑料袋?”
他们的回答很一致:“我们卖菜是小本经营,如果塑料袋收费肯定会影响生意。这种超薄塑料袋,市场有流动商贩低价出售,价格便宜。”
熊芷u感慨道:“满市场的人都提着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这种袋子很容易坏,菜市场垃圾桶里随处可见扔掉的破袋子。虽然消费者不需要用钱买它,看似占了便宜,其实处理这些塑料垃圾要花费更加高昂的代价。”
经过一个星期的走访调查,同学们心中感慨万千。他们发现,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比较了解“限塑令”并对此表示支持,但很多人明知塑料袋有害,依旧大量使用。
同学们把自己的收获拟写成详尽的调查报告,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许多精彩的建议。
徐烨骏在调查笔记中写下自己的思考:“我所观察的超市一号收银台,10分钟有37个客人,有36人分别购买了1角、2角、3角的塑料袋,没有使用塑料袋的人购买的是一种自带手提包装的卫生纸。我问一位阿姨:‘您为什么不自己带塑料袋呢?’阿姨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说:‘两角钱算什么,自己带袋子多麻烦啊!’回到家里,我查找资料,发现购物袋的定价确实普遍比较低廉,对降低使用频率效果并不好,我以为有必要提高购物袋的价格。”
同学们把自己提出的建议进行总结:
1.加强监管,有关部门应对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塑料袋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严格监管农贸市场的塑料袋供给情况。
2.加大“限塑令”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3.加大科研力度,研发废弃塑料袋循环利用的技术,并开发推广物美价廉的塑料袋替代品。
爱护环境,保卫地球,是每一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行动。
有的班级开展了环保小制作比赛,将废弃物品循环利用,制作出许多精美而实用的物品。
王诗璇做了一个笔筒。瞧,这个精致玲珑的笔筒身材修长,嘴巴微张,身上还绘制了可爱的卡通图案。它的原材料是一个破旧的牙膏盒,想不到吧!她说:“我把笔宝宝们搬进了新家,妈妈说这叫‘变废为宝’。做作业的时候,看着自己亲手做成的笔筒,我就觉得劲头十足,作业做得更认真了!”
有的班级全体出动,走上大街捡垃圾。半截冰棍、用过的纸巾、倒出一半的饮料……有的同学从小娇生惯养,看着这些臭烘烘的东西愁坏了。罗文爽说:“我觉得好恶心,一点也不想捡。后来,我看到一位高年级的大哥哥正在清理一堆发霉的垃圾。他那么认真,毫无怨言。我觉得很惭愧,赶紧跑过去帮忙。清理完街道,我抬起头,觉得天仿佛更蓝了。”
有的班级开展了低碳服饰制作比赛。瞧,一个长辫子的小女孩走过来,她的“白裙子”那么飘逸,上面有一个美丽的蝴蝶结,还印有一个时尚的女孩图案,走动起来发出簌簌的响声。她笑眯眯地说:“想不到吧,我的裙子是用塑料袋制作的。蝴蝶结是用我的发卡和橡皮筋做的。我和妈妈忙活了一天才完工呢。真没想到,塑料袋都可以变成这么美的东西!”
有话说
篇4
门头沟区以“共建城市环境,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以周四垃圾减量日为载体,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普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在全区市民百姓中养成了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推进了资源循环利用。
唱个歌谣 垃圾分类很轻松
垃圾分类投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说归说,做归做,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究竟该怎么分装?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门头沟区绿袖标指导员创新工作方法,一边唱着垃圾分类歌谣,一边引导居民实行垃圾分类,形象生动地在居民中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对指导居民自觉分类垃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垃圾分类歌谣:
“垃圾是个大杂烩,扔前请你分分类,分清几种垃圾桶,仔细分类可利用。
绿色大桶装剩菜,化作肥料来灌溉,瓜果皮核茶叶渣,厨余垃圾容纳它。
还有蛋壳和落叶,放进绿桶来装卸。灰色大桶装其它,变废为宝靠大家,纸巾尿片食品袋,卫生填埋变无害,陶瓷灰土和烟头,装入灰桶不用愁。”
社区里一位大妈说:“以前看文字和图片介绍怎么垃圾分类,看过后总记不住,有时候倒垃圾还是忘了分类。唱垃圾分类歌让我能轻松地记住垃圾分类的做法,每次倒垃圾脑子里就会想起分类歌,倒垃圾不会出错了。”
新桥南大街社区老党员王正秋自己也编写了一首垃圾分类顺口溜,轻松一念,诀窍重点都在其中。
葡东社区的“分类奶奶”
在葡东社区有个出了名的“分类奶奶”——韩兴芝。在人们的印象中,“臭”似乎总是和“脏”联系在一起。可韩奶奶是一个非常干净利落的人,家中更是一尘不染。那您就不禁要问了,她为什么落得这么一个称号呢?
2010年8月份,葡东社区做为全区十个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之一,开始筹措和运行社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自葡东社区居委会筹备之日起,韩兴芝就积极地投入到了社区的各项公益事业之中。她担当了楼门组长、社区志愿者、居民代表、治安巡逻员等许多职务,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这退休了比上班还忙,不挣钱了比挣钱时还忙”。所以在招募绿袖标指导员的时候,社区领导首先就考虑到了这个热心肠的老太太,她就成为了全区第一批“绿袖标指导员”。
韩兴芝负责着葡东社区两栋楼共计96户、300多人口的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传、指导、监督工作。刚接到任务时,她没想到那么难。等到真干上之后才知道,累点儿、脏点儿、苦点儿自己都能克服,关键是居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使她很苦恼。出来进去的小朋友们不懂事的,看她整天摆弄垃圾,以为她是捡破烂的,就追赶着喊她“臭奶奶”。好心的邻居们都劝她说“小韩,别干了,这活儿没法干,咱又不差这几个钱”。但是韩兴芝却说:“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利国利民,我可不能打退堂鼓,一定要干好。成为绿袖标,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建设绿色北京出一份力,就是将来干不动了,我也能给子孙后代留点儿念想呀。”就是这朴实的话语,坚定的信念使韩兴芝这个“分类奶奶”一直坚守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这块阵地上。
刚进行垃圾分类时,宣传工作尤其重要。韩兴芝为了深入进行宣传,主动为用户代领垃圾桶,利用晚上入户率高的时间为所辖居民送桶到家,并且发放了近百份宣传册,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居民进行讲解,深受居民的好评。每次搬来新住户,她都会一次次地入户进行指导,直到分类准确为止。他们楼里有一住户家的厨余垃圾里总有烟头,她就专门对他进行“强化”记忆,每次都告诉他烟头是其它垃圾。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户人家的垃圾终于达标了。象这样的住户不在少数,都需要她反复指导,跟踪指导。韩兴芝说:“不怕不会分,就怕不坚持,只要把这件事当做大事来做,好习惯总会养成的。”
韩奶奶说她现在想的最多是在垃圾减量上作文章,怎样从源头上减量、怎样从厨余垃圾上减量再减量。夏天吃西瓜量大,而西瓜皮中水分较多,汁水与其他垃圾混合后,会产生污水。韩奶奶说:“我们家里的西瓜皮,基本上都吃了。为了达到减量的目的,我摸索着用西瓜皮做饺子、包子、菜盒子,还挺好吃的。我做好了送去让大家尝,教大家怎么做,不仅省了钱,还能从源头上起到垃圾减量,真是一举多得!”
韩奶奶已经60多岁了,可是无论培训还是学习,她都积极参加、认真领会。在上岗不久后,她对所有生活垃圾的分类准确率就达到了100%。在参加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时,她家取得第二名,还被推荐代表门头沟区参加了北京市18个区县“绿娃在行动”知识竞赛,一路过关斩将,以预赛第一的成绩进入了决赛,获得了三等奖。
全面发动 大力宣传
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2011年开始,门头沟区以强势宣传为着力点,建立全方位的宣传机制,通过专题专栏、公益广告、主题活动、宣传资料、学校教育等多种途径,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到各个层面,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使垃圾分类处理逐步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区委、区政府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活动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线,以倡导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为重点,以“周四垃圾减量日”和“再生资源回收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在55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在10所学校、5个党政机关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宣传活动。同时,区文明办还制作了公益广告片、动漫及真人的垃圾减量宣传片,区属媒体在《文明进行时》、《文明之窗》栏目开设专栏进行播出。在社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和海报、挂横幅,普及宣传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
从3月至11月,每3个月安排一个主题。3-5月为绿色社区活动季。重点在55个社区、居民家庭开展主题宣传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参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举行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张贴宣传海报,制作播放公益广告,对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传。
6-8月为绿色餐饮活动季。重点在饭店、酒楼、度假村、农家乐等餐饮企业,持续推广适量点餐、减少浪费;剩菜打包,减少废弃;减少一次性餐盒、筷子、水杯等用品的使用;扩大“绿色餐饮宣传员”队伍,积极打造绿色餐饮文化,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
9-11月为绿色乡村活动季。重点在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村地区,推行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商户“净菜上市”和执行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决定,果蔬垃圾就地生化处理,或就近运至相对集中的资源化处理站,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
垃圾减量来评比
家家参与来减量
在门头沟区文明办、区市政市容委共同组织的“做文明有礼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评比活动中,55个社区的参与形式新颖,有知识竞赛、公益劳动、文艺演出、小品比赛、诗歌朗诵、书画展评等。活动最终选出最佳活动奖10个、评选出优秀创意奖6个、市民参与奖7个。
大峪街道承泽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系列活动
利用板报、横幅、LED等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倡议书、生活垃圾指导手册等3000余份,环保袋及围裙2000余份;开展“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6期;评选出10名优秀绿袖标指导员、50户垃圾分类优秀家庭。通过宣传,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100%。
城子街道向阳社区:争当小小宣传员活动
组织社区青少年参加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课后在绿袖标指导员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上阵体验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辛苦,并和家长共同学习《首都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一同进行了垃圾分类,使此项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葡东社区:环保时装秀活动
暑期,在学生中征集“废品小制作”,通过时装表演形式向社区居民进行展示。通过趣味活动,在家长和学生中宣传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及低碳环保理念。
峪园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日活动
张贴宣传画45处,发放倡议书、垃圾分类歌等资料1450份,宣传品2500余份;在社区各类会议中,即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开展“共建城乡环境,共享美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日活动;社区文艺晚会上,表演由垃圾分类歌改编的快板。居民垃圾分类方法知晓率达到100%。
月季园一社区:四项活动力保垃圾分类活动
1.用科技力量“武装”垃圾分类。利用音频软件制作垃圾分类宣传广播,定期播放。通过社区博客、电子屏开展宣传。
2.用丰富多彩“宣传”垃圾分类。组织居民参加垃圾分类小游戏;利用周四垃圾分类宣传日,发放宣传手册、分类指导书等,通过橱窗、展板、板报等开展丰富多彩直观的宣传。
3.用干净整洁“保卫”垃圾分类。定期清洗垃圾桶,定期对垃圾桶及周边洒药,防止蚊虫滋生。每周坚持,形成长效机制。
4.用从小做起“展望”垃圾分类。“从小做起的垃圾分类活动”分两部分,一是“情系党恩,共享快乐假期” 活动,通过征文、绘画、小制作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二是垃圾分类知识问答比赛。“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为社区环境做贡献。
篇5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为了年度的科技活动周活动顺利进行,冀副市长专门做出批示,要求由各级科技行政部门主动牵头,宣传部门、科协参与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参与,使全市上下形成一个积极开展活动的部门联动、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市科技局王局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局务会,重点研究讨论了此次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并对全市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会议决定由市科技局统筹协调,各区县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实施、任务到位,保证各项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各项活动得到顺利开展。会议还成立了“科技活动周”领导组,负责科技活动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同时下发了《关于举办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确保各项活动深入开展。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月日以来,全市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组织策划和大力推进科技周的各项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首先是立足于集中宣传,营造一个全社会尊重科学,学科学,普及科学技术,宣扬科学的氛围。日上午,我市在政府广场举办了全市“科技活动周”的开幕系列活动,其中农业、科协、卫生、环保、质监、计生、地震、畜牧等政府职能部门和群众团体组织专人积极参与了活动,开幕式上有宣扬有关科学知识的,有接受群众咨询问题的,有医疗专家为居民义诊的,现场群众热情参与,科普和创新气息浓厚。活动现场还悬挂了宣传条幅11条,张贴宣传标语53条,展出图板110块,发放技术资料7600多份,科普类书籍340册、家庭节能小常识光盘150套,展出新产品、新品种20多个。参加咨询活动的医疗卫生、农业种植、畜牧养殖、计划生育等科技人员达90多人,现场接受咨询830人次,接受诊疗服务的人数达140人次;矿区科技局在新平旺公园北门举办了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科技活动宣传展览共发出《科普宣传手册》、《节能百题手册》、节能宣传单,近二万册,近二十块以倡导低碳社会、生活为主的各类展板。
第二是扎实开展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行动。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市加大了开展科技人员服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市科技局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就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调研,与企业负责人、科技人员面对面的座谈,当场对企业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就有关政策法规进行了说明;科技下乡和科技扶贫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科协以及区、县、县、县等县区面向农村和对口帮扶地区农民,采取开展了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培训班和开播科普大篷车电视节目,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称赞。区举办了农业畜牧及医疗专家到郭家窑乡进行送科技及卫生下乡活动、中小学学生科技发明小制作竞赛活动、科普展览等活动。聘请了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专家裴荣信研究员,给承担“一分地”工程的脱毒马铃薯繁殖田的科技示范户具体讲授了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的有关育种和栽培技术。
第三是立足于开展专题宣传。我市组织了“科技服务进村入户,促增收,惠民生”专题科技宣传活动。市科技局、农业局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一是围绕村级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大户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集中办班7次,培训730人次;二是以科技进村服务为契机,结合农业技术专家定期进村坐诊服务活动,共接受群众咨询9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三是以科技下乡、科普大篷车、农技110、科普电视专栏、科技板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播科学的致富信息,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同时市科技局举办了专利知识专题讲座,重点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训,帮助企业培养了30名懂技术、通业务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三、贴近生活,注重实效
第一是由环保系统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各级环保局通过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结合科普图板展耐心解答群众咨询,广泛宣讲节约能源、构建和谐社会等环保理念,以此进一步唤起人们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并对群众咨询的环境污染投诉途径、室内污染如何防治等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增强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是由各级卫生系统落实以人为本,传播科学发展观,采取科普讲座、咨询,印发宣传单、宣传手册等形式,宣传科学精神,开展“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他们还深入到基层,将丰富的科普知识和精彩的科普电影节目,送到了城市社区、农村的群众家门口,将科普宣传与群众日常生活融入一体,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欢迎,不仅丰富了群众生活,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预防疾病和饮食安全意识。
篇6
物理教师不应满足于物理实验的已有效果,而应致力于提高实验的稳定性、操作性和可见度,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实验改进的动机,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在生活中探求实验改进的途径。
“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成了开发实验资源的真实写照。可乐瓶改装的弹簧振子阻尼振动演示装置(如图1),以及用日光灯镇流器制作的千人震,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对失去使用价值的废物进行修整、改进,甚至进行解剖和重新组装,将其改造成教学资源,正好适应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的时代潮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低碳实用的环保理念,是对学生具体而深刻的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
针对静电学实验的可见度低、易漏电等困难,我们先后研制了系列实用的实验器材,如“八宝粥罐”导体圆筒(如图2)、“怒发冲冠帽”、PVC电工套管和塑料布摩擦起电器等等,这些其貌不扬的自制教具、仪器,尽管比较粗糙,但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却神通广大,破解了难点,解决了问题,效果很好。
实验改进的灵感来自不懈的探究与思考,实验创新要求我们慧眼独具。如传统的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演示实验效果欠佳,如何改进呢?有次无意间发现了磁性橡胶,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在脑海中形成:把几段磁性橡胶弯成曲线轨道,吸在水平铁板上,然后用粘有红墨水的鼠标球沿轨道内侧运动,观察鼠标球脱离轨道后的运动;去掉一段磁性橡胶后,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发现鼠标球脱离轨道后均沿切线运动。本实验中鼠标球的运用可谓是独具匠心,因为其吸水性适中,留下的运动轨迹清晰且均匀,这是通过比较多种器材后才确定的最佳选择,不正说明每个实验细节的改进和创新都包含着许多艰辛?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及其应用就在身边,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改进实验装置,推陈出新——实验精细化
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应该精益求精,力臻完美,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一课中,教材中使用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器材。该实验原理简单,装置也不复杂,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却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难以保证小车做直线运动,从而导致纸带上的点迹不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增大了运动中的阻力,实验精度低。
(2)橡皮筋恢复原长后,处于小车运动的前方,容易阻碍小车的运动。
(3)弹力做功采用倍增法的前提是每条橡皮筋在操作中做功相同,如何才能保证这些规格相同的橡皮筋在实验过程中形变一致?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材提供实验方案的改进,自制了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轨道代替了木板。这样既减小了摩擦阻力,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小车的直线运动;同时,当橡皮筋恢复原长后,会自行落到轨道之下,解决了橡皮筋影响小车运动的问题。
(2)为保证橡皮筋在操作中做功相同,设置放手位置的标志,橡皮筋条数增加后而放手位置不变,即可实现橡皮筋在实验过程中形变一致。
由于成功地克服了诸多缺点,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操作方便,结论准确,效果良好。
三、探究科学玩具,激趣增色——实验趣味化
“科学玩具”是指体现娱乐性并蕴涵着丰富科学内涵的玩具,集科学知识与设计技术于一体。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激发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兴趣,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
怪坡现象曾引起人们热议,因为在怪坡上物体由低处往高处看似轻松自如,而从高处往低处却显得十分艰难,其怪因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和探究冲动。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为解释怪坡现象,可自制如图5所示滚轮装置,进行模拟演示后,引导学生初步分析怪坡现象的成因,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对此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魔罐(如图6)外观看似一听普通的饮料,其实却不寻常:让其在水平桌面上滚动,速度逐渐变小,最后竟反向运动,神奇地回到出发点。如果有人质疑桌面是否水平,可以换方向重复前面的演示,结合实验引导学生通过看外形,猜想结构,进行讨论,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其实正是因为巧妙地运用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实现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其变得神秘,显得神奇。让所学规律接受实践检验,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或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滚轮装置和魔罐实验密切联系实际,为物理课堂教学开窗,与应用实践搭桥,这样,规律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本着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进行科学玩具的研究,通过自制科学玩具的研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小制作,引导他们从学习物理到探究物理,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接轨现代科技,如虎添翼——实验科技化
数字化信息系统,是集实验数据采集、显示、分析、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时智能化实验系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其特点是数据采集迅速,数据分析准确,曲线拟合合理;数据容量大,图形清晰直观,能显示难以观察的过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实验探究中更能大显身手。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普遍使用,进一步凸显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大大拓展了学生研究的视界。
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开展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实验研究,同时与研究性学习和科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自主设计实验,改进传统实验,挖掘其实验功能,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大的施展空间,拓展了高中物理实验创新的新途径。如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研究”的演示实验中用力传感器代替弹簧秤,当同学对传感器拉或顶时,屏幕上可以实时显示两个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7),实验结果一目了然,过程清晰可见,结论令人信服。
在《简谐运动》中探究弹簧振子的位移图象时,教材中介绍的频闪照片以及数码相机频闪摄影两种方法,都存在拍摄难度大,数据处理复杂等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改进了该实验(装置如下页图8):在气垫导轨上放置滑块(先取下滑块上的小“风帆”),其两端各连接一轻质弹簧,滑块上固定位移传感器发射装置,将位移传感器接收装置与数据采集器相连,将实验所测数据实时输入计算机,再以时间为横轴,以位移为纵轴,作出弹簧振子的位移图象(如图9),使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位移与时间关系一目了然。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引入,简化了实验操作,突出了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位移与时间关系的研究,可见度大,可信度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在研究阻尼振动时,只要在该装置的滑块上插上一叶“风帆”以增大阻力,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可以非常直观地显示阻尼振动中振幅的变化(如图10),效果明显。
五、开展实验设计,学以致用——实验探究化
学生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但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研究能力,必须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物理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即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根据已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符合要求和具有创新思路的实验。其最大优势在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掌握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新内涵,是一种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学习了热敏电阻和传感器后,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自动控制充电器的电路实验方案,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下列问题后再进行设计:
(1)热敏电阻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2)为什么可以用热敏电阻进行自动化控制?根据热敏电阻和传感器的特性,本实验应着重突破哪些技术要点?
(3)实验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完成本实验需选用哪些器材?
(4)如何设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查后,再由学生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及时做好总结与评价。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验技能迅速提高,并逐步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要领和基本规律,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才能,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性研究思维能力。
篇7
1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活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授内容特点,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他们熟知的自然、生活引进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学习参考系时模拟:车走时,车上坐的人看到树向后移动;探讨月亮在云朵中穿行是月亮在动还是云在动?为什么小小竹排江中游时,会有巍巍青山两岸走的现象?学习重力时可找来建筑房屋用的线坠、水平尺让学生看,原来线坠是一重物栓一细线,水平尺是一软橡胶管,若让学生亲自用它们判断教室墙是否竖直,某两点是否等高,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事实证明,“生活化”的物理课堂,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探索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和强化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加以科学引导,就会使学生由“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
2 利用生活经验,丰富教学内容
物理教材资源是有限的,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更多相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就在学生的身边,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它和蕴藏着无穷奥秘的自然现象引入课堂,就会大大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例如在学习抛体运动时探讨:运动员怎样推铅球才能推的更远?学习蒸发时探讨:家里晒衣服时为什么要尽可能要摊开、通风,而且要放在阳光下?学习惯性时探讨:跑步时如果不小心脚下被拌了一下,为什么身体往往会向前倒?学习无线电波时探讨:电视机的遥控器发红光吗?学习共振时探讨:洗衣机脱水快停止时为什么会剧烈晃动?学习家庭用电时探讨:插座的第三个插孔有用吗?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它等?这些亲切又熟知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关注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探究意识
新教材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思考其中蕴藏的物理规律,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提高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观察:自然界中的雾、露、霜、雪、雨、冰雹、冻雨、闪电、雷鸣等的形成;交通工具中,特别是学生很熟悉的自行车的摩擦、、传动、杠杆、气压等的原理;家用电器的使用、维护、原理、维修、改装等;朝霞、晚霞、彩虹、霓虹灯的颜色和相关光的反射、折射、散射、衍射、干涉、色彩等,亲近自然,走近生活,有更多更多的精彩在等待,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已经为物理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为我们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自然的奥秘、生活中的科学,思考蕴藏在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学生将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这些都为物理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通过课堂的正确引导,使教学过程更加的顺畅,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将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将逐步增强。
4 将生活中遇到的疑问引进课堂,增强实践经验
面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现代科技产品,学生肯定有很多的困惑,例如将带磁的电器靠近电视时使电视机的显像管被磁化,会使颜色异常;利用收音机的中波段可简单的判断遥控器是否坏;如何利用电笔判断家庭电路的问题;如何更换保险丝;如何将三孔插座接地等,将这些学生碰到的生活疑问引进课堂,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体现,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因而,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意识会更加浓厚,会更加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真正落实高中物理新课标规定的“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也会逐步增强,探究能力得到训练。
5 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