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字的来历范文
时间:2023-04-10 07:5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汉字的来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子和形象,经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苍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上天下起鱼点一样的粟米,怕人们光顾写字。将来人们饿肚子。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龙也藏躲起来,是因为怕文字把他们的丑恶行为记录起来,昭告天下,使他们遗臭万年。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及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这就是汉字的来历。
一年级:十月
篇2
2012年9月,我赴西安听课学习,其中,一节识字教学课让我感悟颇深。
在这节课上,授课老师始终以简笔画、故事来引领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没有生硬的传授和死记硬背的痕迹。主要引导归类整理了“草字头”“木字旁”“折人头”“利刀旁”“左耳包”“页字部”“欠字部”“双人旁”等汉字。他认为草字头的字都与草有关,还具体举例比较特殊的“朝阳”的“朝”字。老师边说边画:一轮红日还没有完全升起,还躲在草丛里,月亮还挂在天边,这就是早晨。说着,他画了两棵草,草中间夹着圆圆的太阳,旁边挂着月亮。再比如说“文章”的“章”字,我们习惯说(立、早)章,是没有根据的,实际上应该是(音、十)章。因为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音乐大约唱十个小节为一章。草字头就是由两个十字组成,十字也与草有关系。
在讲到木字旁的汉字时,他主要讲了“检查””“检举”“检讨”与木头的关系。古信写在竹简上,为了防止送信人偷看书信的内容,就把信装在木匣子里,涂上蜡封好,邮递员送来信之后,收信人要检查木匣子有没有被打开过,如果没有的话就行,如果开启过木匣,收信人就要检举,去报官。官员就会让送信人写出深刻的检讨。所以“检查””“检举”“检讨”都与木匣子有关,都是木字旁。如果是我把你的东西碰翻了,给你捡起来,就用手捡了,所以是“提手旁”,而不是“木字旁”。
讲解“左耳包”汉字时,他问学生“左耳包”与什么有关,同学们窃窃私语,但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师说:“没关系,我画一幅图,你们就明白了。”他寥寥几笔就在黑板上划出了两座山峰,山峰后面一轮圆圆的太阳,学生一看,这不是太阳的“阳”字吗。孩子们果然明白了,“左耳包”的字与山峰有关。又举例让学生去探索“险峻”的险,“布阵”的阵,“防止”的防,“除数”的除,除不好理解,老师说:在《增广贤文》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早上起来,打扫庭除”其中庭就是庭院,而除就是指依山而建的石阶。要打扫石阶上的树叶。就这样学生恍然大悟,我们听课的老师也如梦初醒。
在他的引领下,学生没有枯燥的记忆,没有正襟危坐的严肃,有的只是对汉字的探索兴趣,和对祖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在他的步步诱导下,学生明白了:原来“利刀旁”的字为什么与刀有关,在古时候,贫苦百姓要问地主,资产阶级借粮时,需要立个字据,也就是开个字据,写好后由于没有公章,就盖手印,并把字据用刀裁开,两方各拿半边,还东西的时候,便拿出半张条子,对在一起,如果完全能对上,就说名这张条子没有改动,否则就不行。后来人们便把两个一模一样的东西能形成一对的称为一副,比如:一副眼镜,一副球拍。
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而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我的学生。今天,在教学第6课变色龙时,我就学以致用。在处理名副其实这个词时,我先给他们写出副这个字,然后讲了这个字的来历,他们顿时明白了,名副其实是指名声或名称与他的实际相符合,就是能完全对上。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写错了。我也尝试到了高效的识字教学的甜头,孩子们也不用死记硬背汉字了。
老师在这节识字活动课上还为学生阐释了“页字部”与头有关,“欠字部”与呼吸有关,“双人旁”与道路有关等,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最后在结课时,他编了一首小诗:
中华汉字真奇妙,
字理识字效率高。
基本偏旁百十个,
以一带十快又好。
篇3
一、利用书法作品识字
书法是汉字中的瑰宝。我们可以从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中找出一些漂亮的字,带入识字教学的课堂,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拓展学生对书法历史和汉字历史的了解。在教学“水”字时,可以找出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水”字和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水”字,让学生在比较、观察、欣赏的同时,学会笔顺和笔画;通过讲述一些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
二、利用图画识字
看图识字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拼音,把字的字音、字义与图画联系起来,把学习汉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教师可出示多媒体课件——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引导学生回答“从图中哪些景物可以找到春天”,从而认识与春天有关的事物,如春风、细雨、燕子、梨花、杏花、桃花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加快了学生的感知进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自觉向理性认识过渡;同时,赏心悦目的心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由此产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将转化为学习课文强大的内驱力。
三、利用故事识字
所谓故事识字法,就是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给学生介绍有关这个字的小典故。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通过让学生动手,既让学生了解了典故,又在头脑中加深了对这些汉字的印象,对以后的汉字学习将产生更大的兴趣。
四、利用儿歌、字谜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汉字,的确比较困难。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识字。其中,儿歌、字谜就是不错的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收集学生喜欢的游戏,并进行精心设计,将其运用于识字教学。猜字谜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在初识生字时,教师可根据字形的特点,鼓励学生编写口诀识字,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学习“雨”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指的是什么;学习“告”字时,教师可打字谜“一口咬断牛尾巴”。字谜还可以让学生动脑创编,培养创新意识。学习“碧”字时,我就教学生唱儿歌“王大娘和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学习“溪”字时,我教学生念儿歌:“三点水,爪子头,一扭一扭碰石头,溪水直往大河流。”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让他们在游戏中加深了对字形的记忆。
五、利用多媒体识字
教学“舟、石、川、燕”等字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相继出示实物图片——小舟、竹子、河川、燕子,引导学生辨认,然后再出示象形文字,最后再出示现在的汉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文字的造字规律,又揭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提高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六、结合汉字结构特点识字
1.利用形象联想识字
教学“游”字时,可引导学生这样记忆:左边的三点水表示游泳要在什么地方进行?(水里)中间的“方”表示什么呢?(游泳池大多都是方形的)右上方像个横写的“人”字说明是人去游泳,而下面的“子”在古代则表示是男子,只有男子才能游泳。这样引导,使“游”的结构与意义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联系,学生就不容易把这个字再写错了。
2.利用“形旁表义”识字
学习“桃、柏、梅、槐、柳”等字时,教师问学生:“你观察到了什么?(都与木有关)你能说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们踊跃回答:“河、海、洋、湖都与水有关。”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找到了识字的规律,掌握了记字的方法。在教学中既鼓励了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识字写字,为其自主学习汉字打下基础。
3.利用字义渊源识字
篇4
关键词: 小学识字教学 教学方法 快乐识字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汉字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如何让学生有效、有趣、快乐地学习汉字显得尤为重要。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那么不仅识字率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学生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识字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将枯燥的文字释读变成文字游戏,使学习变得轻松、愉悦和有激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进而高效识字。
一、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小学生,尤其是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发展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讲故事、编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编口诀识汉字,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火花。如:在教学“灭”字时,老师可根据“灭”字的象形来历,通过形体动作演示:发生火灾时,可以用压盖的方法灭火,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
二、感受活动乐趣,创造识字环境
针对小学生喜欢做游戏,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识字游戏,从而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可以把学习汉字的过程想象成和“汉字宝宝”交朋友,类似游戏过程。如教师设计“踩字过河”的游戏,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做一条河,河中间放若干个字卡当做“桥”,孩子要从“桥”上“过”河去,先要读出一个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这个字上,读错了重教重读。过了“河”还要从“桥”上返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读,复习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错返回来的要大大表扬。
三、以多种方法创造性地识字,感受识字乐趣
孩子的创造想象力丰富,在识字教学中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创新各种趣味识字的方法,感受识字乐趣。
1.编歌谣识字。木寸村,口土吐,雨路露,虫下虾,像这样两字和一字,好记又好认识。运用歌谣识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两字合一字的规律,体现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功能。儿歌和顺口溜识字,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易学易记,既能展现语文的趣味性,又能强化识字效果。
2.猜谜语识字。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帮助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很自然就会理解和掌握字形和字义,如:小丁丁,戴帽子(宁)等。
3.用动作和表情帮助识字。如,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教“笑”字,要带动学生哈哈大笑,动作、表情要适当夸张,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带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时,让学生先表演,“拔、拍、打”都要用到手,而“跳、跑,踢”都要用到脚,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兴趣很高,记得快。
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识字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亲切感。识字过程随之变成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随之高涨。
五、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快乐识字
篇5
[讲故事]
2012年是中国农历壬辰年,亦即“龙”年。在中国人的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真实的,唯独龙是虚构的神兽。它驼头,鳄鱼嘴,兔眼、牛耳、鹿角、虾须、马鬃、鹰爪、巨鳞、背鳍、蜃腹、鳝尾,能上天人海。古人把多种动物最美好的部分都画到了龙身上,顶礼膜拜,尊为图腾。因为龙为神物,所以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以示尊严、威赫贵重。古人敬畏大自然,认为电闪雷鸣必有神力,那划破长空的闪电就是神龙现身,龙可飞天,兴云播雨。因此龙既饱含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具象地诠释了“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
龙年来临,我们作为龙的传人,要弘扬神龙精神:飞天宿海,成武善良;兴云播雨,造福四方。
[认汉字]
龙()long字是象形字,也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龙”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龙”或“大”有关,如“龛”“庞”等字。
龙在合体字中主要作用是表音,作声符。如“珑”“宠”“聋”“笼”等字都从“龙”得声。龙是九五至尊,我们用9个龙字看―下演变过程:
[学书法]
龙的篆书写(画)法,基本笔顺为:自上而下,从左至右,即可。
“书法的美好,历史感与艺术感是科学所无法捕捉的,我觉得那很迷人’。这是乔布斯演讲时讲述自己大学里自动退学后无意间学习英文书法课时的感受。他自言,后来苹果产品的设计中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理念即来自他学书法时的感悟。
我们在享受乔布斯苹果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关注他的创业过程中书法艺术所起到的作用,并由此得到启示。
[受启迪]
飞天宿海,威武善良,兴云播雨,造福四方――我们要向神龙学习,多掌握―下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以造福人类、
古代用龙字组成的词和成语很多。
如“龙翰凤翼”,龙翰:龙鳞。龙鳞和风翼部是十分珍贵稀有的事物,用以比喻杰出的人才。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汉字;书写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在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能力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自己的板书
小学生书写的习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老师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特别重要。老师书写的习惯、姿态、写字的姿势、风格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有一种向师心理,总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他们认为字写得好的教师。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身边书写漂亮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书写普遍漂亮。这就很有力的证明了老师的示范作用的重要。因此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板书要力争做到规范工整,为孩子们的书写做好榜样。
二、正确地书写汉字,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郭沫若早在一九六二年时就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横,这容易误事的。
(1)利用造字法来分辨字形。如,在辨析“遐迩闻名”、“自顾不暇”、“瑕不掩瑜”三个成语中的相近字时,可以结合造字法的知识来分辨。“遐”跟距离远近相关,自然用“”旁;“暇”跟时间相关,自然用“日”旁;“瑕”跟玉石相关,自然用“王”字旁。
(2)通过准确理确词义来辨析错别字。如:“川流不息”的“川”字是“河”,这里属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是说人特别多,像河水那样不停地流,写成“穿流不息”自然错了。兰州电视台曾有过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叫“xuan关”,这个“xuan”字不少会写“喧”。喧的本意是“太阳温暖”,“喧关”的“喧”字来自“寒喧”(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一词。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准确地理解词义来辨析错别字。
(3)通过分析短语结构来辨析错别字。如,很多学生写“山清水秀”时容易写成“山青水秀”,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这一成语的权成方式。这一成语是将“清秀”一词拆开,用互文的方式组成的,意思是说山水清秀。明确了这一点,学生自然不会写错该成语了。同类成语还包括:察言观色、通情达理、急功近利、伶牙俐齿、貌合神离、闲情逸致、名门望族等。
(4)结合成语的来历判断字形的正误。如:“名列前茅”的“前茅”是古代行军时,前消部队的士兵手里拿着茅草,遇有敌情就举起茅草作为信号,所以不能写成“名列前矛”;“班门弄斧”的班是鲁班,自然不能写成“班门弄斧”;“破釜沉舟”中的“釜”是指项羽军队煮饭用的铁锅,当然也不能写成“斧”;“墨守成规”的“墨”指墨子,古代墨子善于守城,后世就称善守者为“墨守”,跟“沉默”没有关系。
三、工整、大方地书写汉字,提升汉字的美观度
现在有许多学生不注意汉字的书写,一个班的学生字体好看的不多,而字迹潦草、字体不规范的却为数不烽。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常常因为学生的字迹潦草而不能专心批改,即便学生的作文内容写得好,也往往因为字迹不美观而无法耐心阅读。相反,如果学生的字迹工整规范(清秀规范更好),文面清清爽爽,就能轻而易举地吸引教师的注意,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好感,而好感往往会形成“感情分”,也就是说教师在感情上喜欢学生的作文,这种好感在考试作文的批阅中十分重要。因此,汉字的书写不能马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争取每位学生的汉字都能写得美观、工整。
(1)尽量把字写得大一点,写满整个方格,不少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习惯把字写得像芝麻一样小,一个田字格里甚至能装下四个字。这种过于小家子气的书写方式,无疑为教师的批阅增加难度,往往不受教师喜欢。
(2)不用那种笔迹极细、极淡的笔。学生在选择写字笔时应该费些心思,尽量不用那种写出来笔迹极细、极淡的笔,笔迹极细、极淡,会使教师看起吃力,影响文面的整体美观度。
(3)注意字的结构。字结构把握好了,字就好看了。譬如,上下结构的字“雪”、“雷”,上面的雨字头应该写得稍大一点,把下面的部分盖住,这个字就会好看一些。
(4)细心观察。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看教师和同学中写得好的字,细心观察并模仿,随时随地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
篇7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与策略;情趣性;多样性;科学性
2013年在小学语文国培班学习的时候,一位专家讲到识字教学的一个细节――“传”字的学习,让我深受启发。教师通过现场传卡片,轻松理解了“传”字的意思。汉字不仅仅是阅读写作的工具,同时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来历,有其故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汉字讲活,让学生从喜欢汉字到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
于漪老师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如何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彰显它的魅力,我作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分析课堂,了解师生的教学现状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从具体目标和教学具体建议中我们不难看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针对课标的要求以及培训后的思考,回来后我仔细调查了解,反思周围老师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我们绝大多数的识字课,不能做到科学识字,致使效果不明显。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1)识字量大。一、二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难度较大。低年级学生又要识字又要阅读,任务较重。(2)学生识字基础不一样。学生家庭环境不同,造成了识字基础的千差万别。(3)识字课学生不太喜欢。与阅读课相比,识字课单调,缺少故事性、趣味性,又记,又写,学生不喜欢。(4)学生入学年龄过早。学生过早拿笔,致使书写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不正确,影响了识字效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程序模式化,教学策略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觉得识字索然无味。(2)教师对汉字学理论缺少系统的学习,致使汉字教学过于平白,没有文化传承,缺乏情趣。(3)识字教学中割裂了汉字的音、形、义,注重了读音,识记字形,却忽视了字义的教学。(4)教师注重了汉字教学,却忽视了识字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教学事倍功半。
二、总结规律,探索识字教学的途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告诉我们兴趣先行的道理。所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爱学乐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1.运用多媒体技术,多种感官同时刺激,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事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感兴趣,思维就会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多媒体技术很好地实现了这个效果。如,有的老师在教学“雨”字时,先用多媒体播放“小雨沙沙”的歌曲,感受雨的声音,看雨的形状,教师再出示“雨”字的形成过程,最后书写,学生印象深刻。
2.站在学生的角度,多用游戏增加情趣,激励学生参与识字活动
教育家卡洛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所以我们在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时,应多设计游戏环节,如摘苹果、送小青蛙回家、猜谜语等学生喜欢的游戏,增强学习的乐趣。
如,我在教学《人有两件宝》一课时,学生自编的字谜有“一个大力士,流了两滴汗(办)”“一家人藏了一块玉(宝)”等,还有一个学生为“想”字了个故事:“有一个小木偶,它有眼睛,也有心灵,它就是《木偶奇遇记》里的小木偶皮诺曹。”学生在交流汇报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倡导语文实践活动,多设计激励性评价,展示学生的识字成果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性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前行的动力。教师要多组织一些语文识字实践活动,通过编制小报、展览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主动学习的乐趣。
4.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使用竞赛激发集体乐趣,带动学生全程全员参与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只有十几分钟,教师可以设计闯关游戏,或者采取小组间比赛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其乐无穷。另外,小组合作也是学生识字的有效途径,组内同学发挥群体的智慧来识记生字。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种各样巧妙的办法时,识字教学不仅变得很容易,而且充满了趣味和快乐!
(二)掌握方法,扩展学生识字的多样性
学生识字的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汉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达到会学的目的。
(1)图示法,如汉字构成中的部分会意字,应该通过图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木―林―森”的学习,“休”字的学习:人靠在树旁休息,一目了然。(2)表演法,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特点,看字形做动作,如眨眼的“眨”字,看见的“看”字,学生通过做动作加深了记忆。(3)比较法,很多形声字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找规律,集中识字。如,学习“青―请、情、晴、清、蜻、睛、静……”不同的部首代表汉字不同的意思,集中识字省时省力。(4)编故事,猜谜语,编顺口溜法,如碧绿的“碧”字: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扇”字:小鸟飞进百姓家等等,非常有趣。(5)演示法,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情的发生来让学生记忆汉字。如“灭”字,教师可以在玻璃杯内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在杯子上面盖上盖子,火一会就灭了,学生很自然就记住了“灭”字。
另外,还有绘画法、联想法等,让学生记住“鸟”字有眼,“岛”字有山,“尖、歪、鲜、明”等字与实物有联系,学生学起来很有意思。
三、形成策略,遵循学生识字的科学性
中国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用象形符号记录语义的文字体系,其特点是见形知义。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独体字(象形、指示)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中国的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虽然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多数已经抽象化、符号化,但仍然无法改变表意文字的属性。
(一)教师要遵循汉字本身的科学性
1.注重汉字教学的科学性,借用汉字构形特点来教学
专家们认为汉字的教学,必须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入手,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我也认为科学的汉字教学,首先是符合汉字本体构造和使用的规律。老师掌握必要的汉字学知识,了解了汉字的科学性,按照汉字规律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如,很多学生会把“步”多一点写成“■”,老师在纠正时能够借用汉字学关于汉字构形特点教学溯源,让学生知道“步”是上下两个脚的造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并且基本不会再错。建立了音形义的联系,学习汉字也就变成了一件趣事。
2.明确偏旁部首的作用,清楚汉字的表意功能
了解偏旁部首的意思,从字形中就可以推出字义。如,“手”字以手形造字,为象形字,后来演变成提手旁。以“扌”为偏旁部首的相关系列字的意思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如,提、扫、打、扛、抄等字在以“足”为偏旁的系列字中多与脚的动作有关,如,踢、跑、跳、跨等,因此依照汉字构词规律来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认得快、记得牢。
(二)遵循儿童认知的科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的识字,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学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
1.选择科学的方法,以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类大脑识记的东西,第二天保持34%,第三天还剩28%,到第六天还剩25%,儿童更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对于识字,我们要加强巩固。
首先要强调第一印象,对于容易出错的汉字,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如,学习彩虹的“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我告诉学生:因为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所以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就是最好的证明,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相信再也不会把“彩虹”的“虹”的虫字旁写成绞丝旁了,加深了对所认汉字的第一印象。
其次要进行科学的复现,在新授课上及时复现,一节课要结束时复现,在新的环境中,教师创设新的语言环境进行复现。如,学习了“肖――消、俏、悄、削、宵、稍……”有的教师编写儿歌,让学生填空。
“我的铅笔自己(削),(消)灭错字能做到。老师吹(哨)我做操,身体(悄悄)在长高。一群小鸟落树(梢),歌声响亮冲云(霄)。高高山峰真陡(峭),烂漫山花更俊(俏)。”学生在语境中巩固了汉字,加强了意思的理解。
2.识字的步骤要注意从文到词到字,逐步缩小语境,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文中的汉字在教学时,一定不要脱离语境,给学生造成障碍。一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生认识,当单挑出来可能就会读不出来,所以学习汉字时首先要在初读课文时,初步识字,圈画、自读、互读,然后在集中识记时,在词语中认读,卡片上复习,再单个书写,最后在句中运用,在读篇中巩固住。
总之,低年级的汉字教学一定要尊重规律,科学识字,既要以人为本,又要凸显文字的内涵。科学而有趣的识字方法和策略,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篇8
【关 键 词】 识字效率;激发兴趣;主动识字;字理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汉字具有数目多、笔画多、结构复杂、形近字较多这些特点,给儿童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并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做了以下几项研究: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为运用字理识字法创造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之宝,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识字兴趣。
如教学“灭”字时,我借助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然后用一个物体盖在火上,大火灭了,火上加盖就是“灭”, 由于图画形象、具体,所以十分有利于将汉字抽象的“形”与鲜活的“义”紧密联系起来记忆,以加深对汉字本义的理解。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揭示构字规律,突破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效率
(一)象形字,展示形体演变过程
有些象形字,笔画多,结构杂,难于识记,容易写错。我就采用“展示形体演变过程”的教学模式,结合实物图画,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建立起形和义之间的联系,如识记“象”的字形,我首先创设情境,出示一幅长着象牙的卡通大象图,然后动态展示“象”的演变过程
再激发学生探究“象”的字形:上面的刀字头表示大象的大耳朵,中间的长撇表示大象的长象牙,下面的两撇及一点一捺则表示大象那四条粗壮的腿,因为象牙是从口里长出来的,所以第一撇要从口里撇出来,不能写成
(二)指事字,明确指示符号的作用
对于难于识记字形,音、义容易混淆的指事字,采用“明确指事符号作用”的教学模式,即把复合的形体分开,揭示构形理据,一次突破教学难点,如“本”和“末”学生既不理解他们的意思,也分不清它们的字形,常把两个字混淆了,理解这两个字的字义是重点,只要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就不容易出错了。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棵枝繁叶茂的根部外露的大树,然后展示“木”字的演变过程
引导学生明白:“一”是指事符号,在“本”字中指出“树根”的位置。“本”的本意是“树根”,后来表示“事物的根本、根源,主要的,中心的”等义。接下来,在树梢部位动态出现一条醒目的红色粗线,随后展示。引导学生明白:“一”是指事符号,在“末”字中指出“树梢”的位置。“末”的本义是“树梢”,后来表示“事物的顶端、末尾、尽头,不是重要的”等义。
(三)会意字,揭示部件间的联系
有些会意字字形难于识记,容易写错,究其原因大多是对其字义不甚了解所致,对于难于识记字形、字义的会意字,采用“揭示部件间的联系”的教学模式,突出其复合性特点,让学生理解组成汉字的几个部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组合起来又表示什么意思,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形声字,运用构字基本规律
形声字是汉字中占比最多的字,它们的基本构字规律是“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它这一特点,采用“运用构字基本规律”的教学模式,突破重难点。如学习“清、晴、蜻、请、情、鲭、睛”这一组字时,首先出示“青”字,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在“青”字左边加上“氵、日、虫、讠、忄、鱼、目”等不同的偏旁,就形成了“清、晴、蜻、请、情、鲭、睛”等字,再引导学生分析,他们会发现,这些字的字音大多与基本字“青”相同或相近,字义分别与各自的偏旁有关。
形象记忆法: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势的特点,抓住字形某一方面的特点,将生字巧妙比拟成某种具体事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如“虐”字的虎字头下面是“ ”,不少学生将其写成“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虐”字是虎字头,老虎捕食张开大嘴,脚爪扑向兽或人。你见过“虐待”自己的老虎吗?“虐待”他人用器械“ ”对准被虐待的人,很少有人“虐待”自己的呀!这样一说,同学们对“虐”字的印象就深刻了。
自编口诀法:如“碧”字,学生经常会错写成“ ”,多次纠正,效果不佳。我就在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后编出口诀“王先生白先生,同坐一块石头上”。
追溯来历法:即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生动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视听同步,既能耳闻又能目睹,充分认识生字的形象,就能促使学生记忆定型。如“金碧辉煌”的“碧”字,时常有同学把它错写成“壁”或“璧”字。教学“碧”字时,教师可以先讲述“金碧辉煌”这一成语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这里的“碧”是指颜色,青绿色,形容建筑装饰华丽,光彩夺目。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地记住“金碧辉煌”的“碧”字了。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我们老师能刻苦学习,不断提高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就一定能寻找到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运胜. 识字和识字教学[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篇9
关键词:写字教学;小学低年级;基本功;有效性
一、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讲,要认真研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文字书写和语言学习的教学目标。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离了重点,例如对低年级文字教学的淡化就是很好的证明。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对写字教学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目前,还有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将其当成语文教学的重要基本功来看待,也就很难认识到其对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有的教师有认为写字教学可有可无,学生只要做到多识字、会写字就可以了;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书写姿势、字形结构等是否规范没有进行关注;有的则是不关心学生在写字时的笔画顺序、书写速度等,不利于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二)没能将识字和写字进行有效的结合,重识轻写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度地强调学生要多识字,并进行片面的讲解和分析,而没有将识字与写字有效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几乎很少有写字的时间了,教师对学生写字的指导就更无从谈起。教师和学生把写字、练字的时间基本都安排在了课外进行,一般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重复练习,这样一是提不起学生写字、练字的兴趣,二是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现在学生字体写得歪歪扭扭、东倒西歪也就不难解释了。
二、加强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智特征,想方设法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写字、练字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可以多给学生讲些与写字相关的故事,通过一些奇闻轶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中国的书法历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例如苏轼故居“墨池”的来历、颜真卿拜师的故事、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等等。这些例子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书法的热情,也容易激发学生写字、练字、写好字的愿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可以编排顺口溜。顺口溜这种生动活泼、琅琅上口的形式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比较利于学生熟记写字时的写法要领,还能激发学生在写字时的积极性。例如,某个教师根据钢笔字的运笔手法编制的顺口溜:小小一点要点好,提钩尖折要记牢。横要平,竖要直,认真练习功夫到,撇出锋捺伸脚,笔画健美字才好。这种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有利于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编制一些形象语,将汉字的一些结构或者笔画特征形象化,这也容易让学生掌握运笔或结字的规律,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结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字方法,掌握写字基础知识
首先,要确保学生写字姿势的准确。教师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写字姿势上的缺陷,并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安。同时,要让学生掌握准确的执笔方法,即五指执笔法,这是提高低年级学生写字水平的重要保障。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字知识,一是在点画方面,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做到点画准确、规范,二是对于需要掌握的每个汉字的结构,无论是合体字还是独体字,教师都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点画规律,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书写思路,在运笔书写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速度和节奏。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随着现在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也变得更加丰富。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媒体技术直接运用到写字、书法教学中来。如:在教学中,可利用投影仪、VCD给学生展示或播放书法名家的有关讲座、欣赏名碑名帖;可以把教学过程制作成课件,形象生动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在写字教学上的应用,能够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进而调动起学生在写字教学课堂上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建立科学的写字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更加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也应当顺应最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写字教学评价体系。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可以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按照“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评价标准;③评价内容要全面,应当涵盖与写字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既包括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④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例如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的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的结合等;⑤要有健全的评价机制,确保各项评价工作的贯彻与落实。
三、总结
总之,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的练字是一个持久战,虽然现在的小学语文写字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加强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多对教学经验进行交流和总结,就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上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一定可以与学生一起达成写字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郝玲.浅谈如何加强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9).
[2]姜张源.渗透“书法”讲求造型――浅议小学写字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11).
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意义 理论依据 内容选择 编排与呈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语文活动的设计和展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体验,获得能力,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教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科教学,也就是说,在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之前,我国古代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古代的《三字经》、《千字文》等识字教材除了教学生识字以外,还涵摄了历史地理、文物服器、人伦道德、科学百物等广泛内容。孔子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智德双修、内外兼通、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教育把读书识字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认识的起点和归宿,现在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对传统教育合理因素和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建国后受前苏联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学科界线越来越细,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过分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语文学习变成了语言研究。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走的是“书本―课堂―标准化习题”这样一条路子。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与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急需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只会割裂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割裂学科知识间的联系,隔断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失去实践和应用价值。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开放的课程组织形式,超越了传统语文单一学科的界限,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通过先让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再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地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之所在。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不言而喻。汉语言从字开始产生就体现出其综合性,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由此延伸至词、句、篇。汉语运用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更是一种综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突出表现为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时空的延伸与拓展。语文作为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决定了其知识涵盖面的广泛。仅小学语文教学就涉及诸如:历史、地理、天文、医学、自然、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知识。语文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习的内容不囿于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更多的来源于社会、自然、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表现为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能力的糅合、学习方式的复合、学习效益的综合。“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生活是正文,语文课本只是注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正是实践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实践”不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条件和基础,还是语文教育的归宿和目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选择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各种版本的教材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人教版高段五、六年级每册教材都集中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安排在阅读教学课文后的练习中,结合单元专题,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则是单独成组,突破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综合为“感受读书的快乐”,大综合为“遨游汉字王国”。大综合又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有趣的汉字”,着重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搜集和编写字谜,开展猜谜活动;查找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第二板块是“我爱你,汉字”,着重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建议开展的活动有: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欣赏和学习汉字书法;通过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笑话、社会用字调查等,认识错别字造成的危害,自觉规范地使用汉字。下册小综合为“语言的艺术”,大综合为“走进信息世界”。大综合分为“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内容是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年级上册的小综合为“歌颂祖国”,要求学生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开展访问参观、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大综合性学习为“轻叩诗歌的大门”,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分成“诗海拾贝”、“与诗同行”两部分,主要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动手写诗、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向母校、师友告别”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两大板块分别为“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为母校做点事,写倡议书、建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与呈现
人教版教材在进入第三学段后,每册除继续安排一次以课外为主的综合性学习外,出现了整组集中的、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编排方式与其他各组截然不同,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分成主题活动板块。每个板块设“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两个栏目。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按照这些建议开展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教师可以补充。由此可见,这既是一个规定了方向、有很大空间的教学单元,又是一个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性的语文活动。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板块一,安排了有关信息传递方式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五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作用而言,在于提供信息,介绍相关资料。板块二,安排了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其作用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范文,使学生能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还对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可行建议。
人教版教材除设置大、小综合性学习外,高段每册还保留了中、低段“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栏目。“展示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运用具有个性化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
北师大版教材则通过每个单元的“语文天地”和“综合学习”中的“初显身手”栏目,建议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高段活动的主题(内容)包括表演、收集资料或图片、办板报、办联欢会、开玩具交易会、办展板、手抄报、做天气统计图、采访或访问、调查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学中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外,对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学生都有相当大的自。综合性学习从各地教师的自发性尝试,进入国家课程的规范性实施;从以课外开展活动为主,进入课堂教学的领域。其目的主要是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如人教版五上“遨游汉字王国”,编者在设计这些以文化奠基为线索的开放单元时,必须考虑这样的单元是否具备让学生学习识字、阅读、习作的材料,是否提供含有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可能,是否适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学习方法等。开放性单元没有主体课文,为教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空间和展开思路。同时,开放性单元主要是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集中体现语文课程、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运用密切联系的特点,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思维活动日渐丰富,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更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从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和时代要求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题方案,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第1版.
[2]陈志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新探[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