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陈乃荣范文
时间:2023-03-26 01:0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短歌行陈乃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三国演义;心理活动;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38-01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用通俗的语言,将三国时期的内政兴废、军阀割据战争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把他们的内心世界精微细致地刻画出来。
第一,通过个性的人物语言来描写人物心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露,极易表现人物的心理。罗贯中能准确的把握人物性格,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让人物在发表的言论中呈现特定环境下的某种心理状态和内在的思想感情。比如曹操是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写道他在赤壁之战前大宴群臣,并且赋诗一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首著名的《短歌行》把他求贤若渴、雄心万丈,渴望建立功业,取得天下统治权的心理展露无遗。又如第二十七回关羽得知兄长刘备消息后,带领家眷在离开曹操的途中遇到张辽前来追赶,他说:“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便是丞相铁骑来,吾愿决一死战!”这些话语充分表现了他寻找兄长的急切心情,深怕别人阻拦,但是即便有别人阻拦,自己也绝不顺从的心理。第七十三回孙权听从诸葛瑾的建议,想和关羽结亲,他直接回绝:“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关羽孤高自傲、目中无人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第二,通过内心独白来描写人物心理。内心独白是人物心声最真实的记录,易于酣畅淋漓地表现人物不便告人的隐衷,它发自人物的内心深处,能够使人物的内心活动得以自然流露。这种真实而深刻的心理描写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品多处写到人物的独白和感慨,每处感慨都具有一种代表性的感情流露。在第十九回中,吕布在下邳城与曹操对峙,陈宫向吕布献上破敌妙计却没有被采纳,叹曰:“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这是陈宫对吕布有勇无谋的愤恨,也是预感到战争失败结局的心理流露。又如第六十回张松带着西川地图本想献给曹操,却被其怠慢,自思曰:“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谁想如此慢人!我来时于刘璋之前,开了大口;今日怏怏空回。须被蜀中人所笑。吾闻荆州刘玄德仁义远播久矣,不如径由那条路回。试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见。”这里很明白的表现了他的内心活动,对曹操充满愤怒,任务没有完成,害怕被国人耻笑,想到刘备那里试探一番,寻求另一种途径完成任务。在与刘备接触后,张松自思:“玄德如此宽仁爱士,安可舍之?不如说之,令取西川。”这是他受到刘备的优厚款待,充满感激,并且目标达成时,感觉十分愉快的心理表白。这种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借独白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随处可见。
第三,以眉目神态来展示人物心理。人物的喜怒哀乐、神气情韵,都能通过神态的开阖变化体现出来。罗贯中善于把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眉目神态表情结合起来,抓住刹那间的表情变化和动作差异来描绘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比如在第四十二回中,张飞立在长板桥上“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后又“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再又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通过反复描写张飞的眉目神态表情,表现他勇武刚毅、临危不惧、怒不可遏,拼死保护刘备大部队撤退的心理。又如第七十七回,孙权因为打败了关羽而大宴群臣,席间“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虽然这是一段作者的鬼神附身描写,但也通过被关羽灵魂附身的吕蒙眉目神态表情,展现了其惨遭孙权杀害的无法遏止的仇恨与要求偿命的鬼神心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眉目神态的描写通常与人物语言表达联系在一起。
第四,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和人物行动来描写人物的心理。罗贯中善于通过典型性的细节,洞察人物外在行动与内在心理活动的矛盾和联系,使人物的行为动作,像一面镜子映射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在第四十二回中,赵云单骑就出幼主阿斗,来到主公刘备面前“遂解视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短短的数十个字,通过“解”、“递”、“接”、“掷”、“抱”一连串动作,将刘备和赵云的不同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赵云深怕幼主遇到伤害,而刘备将幼子扔在地上,这里包含了他随机应变、为人诡诈的一面,其实并非真的不顾孩子的安危,只是为了表现出对战将的抚慰心理。又如在第四十六回中,周瑜与诸葛亮共同讨论破曹大计时“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两人没有一句言语表达,完全是靠细节行动来表达希望对方与自己的想法一致的心理状态。第五十八回,曹操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其中的人物行为动作就更加丰富繁多了,表现曹操的惶恐惧怕的心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第五,通过矛盾冲突来描写人物复杂的心理。人物的心理复杂而矛盾,人物的性格有时也含而不露,只有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才能够充分的显示出来。罗贯中擅长将历史事件故事化,最擅长写矛盾冲突,总是把矛盾冲突放在风口浪尖上使人物之间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形成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心理,使人物的性格在冲突中得以表现。这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中展现得极为明显,以张昭为首的江东主降派深怕诸葛亮来游说其主,处处陈说曹操之强大与孙刘之暗弱,虞翻、步骘等人的论辩无不体现着畏曹心理,诸葛亮根据他们各自的心理弱点,一一对其驳斥,也表示了定能战胜曹操的内心独白。后来黄盖“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表现了他对主降派卖主求荣的蔑视,以及定要与曹操作战的决心。这里以不同利益的几方的矛盾冲突来描写他们各自的心理,展现得十分鲜明,人物的个性都得到了深入细致的描绘,罗贯中能深入其内心,揣摩其动态,让读者从外部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真实感。
除此之外,罗贯中还善于通过人物的书信奏折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让人物自己把积压于胸怀中大业未成的苦闷惆怅、心酸坎坷渲泄出来,希望后主亲贤人、远小人,以及此次出师能够建立功绩,再现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一部成功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不仅要展现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出这个过程的内部动力。《三国演义》中勾画人物灵魂的艺术手法是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跟以前还不成熟的历史小说相比,这是个重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明)罗贯中.三国演义[M].金盾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