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声附和造句范文

时间:2023-04-10 23:2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随声附和造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随声附和造句

篇1

【读音】:suí shēng fù hè

【正音】:和;不能读成“huò”。

【辨形】:附;不能写成“付”。

随声附和的意思】:和:跟着唱,声音相应;附和:跟着别人说。别人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说。形容毫无主见地盲从。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一回:“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近义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反义词】:固执己见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没有主见

【随声附和造句

1、真的累了,厌烦了,对于他人说的话不会在随声附和了,只是冷眼旁观。

2、很多人喜欢向别人讲自己做的梦,是说者绘声绘色,其实听者根本就是无心听,大多是随声附和。

3、别人戳着你的痛处哈哈大笑时你只能随声附和着, 这就是你不努力的结果。

4、社会上更多的人喜欢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他们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们的眼里,真正确切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爱默生《善待命运》

5、你无需随声附和任何一个人,但你要走好自己的路。孤独如不是由于内向,便是出于卓越。

6、我们说话做事要有主见,不该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7、会上,他没有提出新的见解,只随声附和了几句。

8、听别人随声附和几句,她就真的以为自己代表了真理。

篇2

祸从口出

经过了一个月的排练,导演助理姑娘已经被封为“世界上最不会说话的人”。第一次被如此评论是因为某一个深夜,导演组开会,开到一半儿,执行制作助理已经困得上下眼皮打架,悄悄塞给导助姑娘几张钞票,让她帮忙订一下夜宵。导助姑娘有感于前一日剩了好几个汉堡、好几盒鸡块儿,心里默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可丁可卯地定了汉堡。却没想到剧院领导突然造访,商量舞美报价。外卖送来的时候,一桌子汉堡,大家瓜分之后,居然少了一个。这时候编剧问导助姑娘:“你怎么少订了一个?”“我订的时候……”姑娘指着剧院领导,老老实实回答,“他还没来呢……”一个小停顿,领导说:“没事儿没事儿,我不吃了!”领导走后,导演横眉怒目地对导助姑娘说:“你真是不会说话啊,你说你刚才那话,要我也没脸吃啊!”

这种无心之失登峰造极的一次是某日排练到十一点多,好喝两口的编剧又拉着导演出去喝小酒,导演面露难色:“今儿不去了,明天早上还有课呢。”这么正当的理由一出,编剧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大家都准备开始收拾东西了,导助姑娘身为导演的研究生,突然好学地问说:“老师,明天有课?”这时候大家都停住了手里的活儿,一个标准的舞台停顿,导助姑娘并没有感受到气氛的变化,以为导师没有听见,追问了一句:“老师,您刚才说明天有课?”又是一个冗长而标准的舞台停顿,眼看着气氛down到谷底了,执行导演助理出来打圆场:“哎呀,你真是太不会说话了,你说你怎么能这么不会说话呢blablabla……”编剧也随声附和,众人未及脸色恢复正常就赶快收拾收拾东西离开了这个尴尬的气场……

后来每当意识到自己又口无遮拦惹了祸的时候,导助姑娘就面露惭色,嘿嘿一笑——言多必失,还是讪笑来得保险。

君子慎独

自从公共场合不能抽烟之后,烟民们就都练就了一身地下工作者的本领,熟知各地方不为人注意的犄角旮栏。尤其是到了新的工作单位,找完厕所就得找哪个角落适合吞云吐雾。

轴轴实习不久就发现了公司一个非常合适作为吸烟区的风水宝地,非常隐蔽,适合结伴儿来一根儿的时候再抱怨两句领导,聊两句办公室八卦。一日,轴轴正和同事抽着烟,侃着山,得意忘形之时,只见部门领导百年不遇地走了过来,轴轴和同事就这样目送着大领导走过身边,而领导的目光只是扫过他们,似乎都未加停留。这件事儿过去了一两个月,轴轴以为警报已经解除,把它忘得一干二净的一天,人事部门小李找到他,一脸正经,口气严肃地说:“轴轴啊,你要注意啊,不能违反公司纪律啊……”轴轴纳闷儿了,自己从来是上下班打卡,即使没有工作也装得很忙的超称职员工,怎么会违反纪律还被人事部门抓了个正着呢?于是她小心翼翼地问:“我能知道我违反了什么纪律么?”“啊?这么大事儿你都不记得了?你抽烟被部门领导看到了,特意反映到人事部门要加强管理!”

轴轴明白了,原来所有领导脑子里都有一个特制记忆棒,加班加薪这种事儿自动屏蔽,违反纪律,哪怕只是“惊鸿一瞥”也深深地刻于脑海。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难怪《大学》之中,圣人不厌其烦,谆谆教诲——君子故慎其独也!

为人师表

当老师是很痛苦的,几个已经当了老师一两年的朋友凑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还能腾出嘴来唉声叹气加抱怨:“你说我是不是抑郁了,我怎么这么不高兴呢?你现在就是给我一个长假我都不高兴,我真不愿意看到那帮熊孩子啊……”“可不是么……”

篇3

关键词:语法 自主性 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法教学通常采用语法规则教师一条一条讲,学生一条一条听,教师一条一条写,学生一条一条抄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法课堂显得沉闷枯燥,学生只是机械性的记忆语言规则,既容易遗忘,也使得一些学生对学习语法,乃至英语这门语言都失去兴趣和热情。但语言的习得犹如一所房屋的建造,词汇是砖瓦,而必要的语法知识就是如何把这些砖砖瓦瓦连接搭建起来的钢筋,是结构构造的关键。懂得语法可以减少运用语言的盲目性,帮助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即理解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在中学阶段掌握好一定的英语语法,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既不应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又不应忽视语法的学习。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传统的"讲抄背"的语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回顾: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以旧引新。

学习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任何新的知识都需要先前的学习。语法的学习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英语新教材(sefc)在语法编排上遵循了循环式、螺旋式的编排特点,把同一语法项目安排在不同教学阶段。针对需要进行教学的语法内容,教师通过预习作业的设置,指引和帮助学生进行对和这一语法内容有关的已有知识的有效回忆,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学生激活知识储备,并把这知识纳入到新的学习中去,诱导学生主动探知的动因,使学生一开始便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在这一环节,巩固练习的设计和操作是关键,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拓宽巩固练习的设计思路,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气氛。

多样化的语法教学要使语法教学摆脱讲解规则,举例说明,练习印证的刻板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多样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不同类型的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另一个是同一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教。每一种巩固训练的方式都会有其有效之处,也必有其缺陷。所以一方面针对不同内容应设计尽可能不同的训练方式,如连词成句、完成句子、改错、翻译、句型转换、造句练习等,所谓"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另一方面在使用同一种训练方式时也要注意方法的改进。如句型转换训练对掌握基本句型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但它的缺点在于单调,学生容易不动脑筋而随声附和的进行操练,为此教师可采取加快训练节奏,因为快节奏可以激发接受训练人的参与兴趣;每一单项训练应严格控制时间,务必不要使此类训练显得冗长;变换学生的组合方式,齐声、分行、分组、个人操练应穿行。

教师可用竞赛或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程度。因为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课堂上学生的兴趣越浓厚,参与愿望越强烈,学习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有效的多样化的训练方式的设置同样能使原本枯燥的语法课堂多些欢笑,多些活跃,同样可以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三、运用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语法教学应抓住形式、意义和用法三个环节,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确掌握语言形式是基础,了解其意义是关键,学会使用才是真正的目的。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还应是交际。学生既要扎实掌握语言规律,更关键的还是学以致用,是应用这些语言规律进行自如的交际的能力。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篇幅长,总单词量大,知识覆盖面宽,而且几乎每题都设有具体语境,单凭语法规则、语言形式来判断,往往正确选项不止一个,而是进一步考查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辨析的能力.鉴于高考试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讲完语法概念后应把语法纳入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增强语感意识。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几乎每题都设置了一定的语境,如果考生语感意识不强,或忽视一定的语境,就难以保证选中得体的答案。怎么才能增强语感意识?这就不仅要通过大量选择题练习去不断体验,还要坚持一定有声操练。众所周知,说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

这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语法的活动,达到了消化难点,加深语法印象的效果.既熟练了语法,又得到了能力的训练。

四、鉴赏美文,体会语言之美。

各国的语言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本身更是美丽的。学习语言本应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而现在的语言教学更多的是为学语言而学,更或者说是为考试而学,学生沉浸在大量的练习之中,疲于应付考试。

篇4

【关键词】修辞 汉民族 思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民族文化又伴随着言语行为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对修辞材料、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无不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特有的哲学思想、思维模式、民族心理、风俗民情、审美情趣等文化特征。本文试从汉语修辞的角度解读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思维趋向的综合表现。

一、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式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的具体上升为理性的抽象,进而把各种抽象的规定通过更深刻的思维加工,达到具体的再生产,由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从而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的过程。具体与抽象是汉民族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反复观察和体悟来对事物作出判断,然后将其概括、提炼成意向,在这种形象的提炼中,完成从未知到已知的认知过程。它既不是对事物的简单描绘,也不是脱离事物形象的纯粹抽象符号,而是一种象征。在表达上不注重抽象的分析和形式的论证,而是领悟多于理喻、含蓄多于直露、模糊多于明确,重视内心体验,讲究沉思与感悟,往往采用“比喻”这种修辞。比喻是汉民族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格,在汉语言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艺术魅力。比喻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如“俯首甘为孺子牛”用老黄牛来比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老马识途”用老马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的人。由此反映出中国人对牛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牛马最辛苦、最忠诚、最稳重。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农耕社会,而在那种生活环境中牛和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就是通过这种具体的事物反映出抽象的道理。《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用来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可能有成就。以经典篇章中的哲理语句作为喻体,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和才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传承发展。

汉语言在谴词造句中不像西方修辞那样注重客观再现,讲究直截了当、追求准确严密,重具体形象轻抽象道理,喜用形象色彩鲜明突出,具有极强的具体审美特征的词语,从而产生鲜明而真切的形象美感。如常用的“时间就是生命”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应声虫”比喻随声附和的人、“吸血鬼”比喻残酷欺压人的人、“墙头草”比喻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人等等。喜用这些与具体形象交织在一起的词语。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借助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语修辞的这种习尚进行研究,是汉语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二、整体与部分的思维方式

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度。广袤的疆域,千变万化的地理条件,对语言的发展和走向、对华夏文明的积淀产生了重大影响。汉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半封闭的海岸型大陆,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了汉民族从整体出发的辩证的整体性思维特点。汉民族很早就形成了“物生有两”“刚柔相摩”“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系统,这个整体系统又由许多小系统构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互存互补,相辅相成,天地、日月、男女等等都是在浑然一体中往复变化,反映在汉语修辞中就是既要注意事物各部分与整体自然和谐的关系,又要重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正是汉民族从整体出发的又要辩证认识世界思维特点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经济发展空前加速,人们的意识、心理都在起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新现象,修辞手法也丰富多彩、生动灵活。“下海”比喻经商、自主做生意;“练摊”比喻摆地摊儿,投资较少的个体商户;“铁饭碗”比喻非常稳固的职位。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沟通更加紧密,开放的社会环境亦影响了汉语修辞。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诸多外来词汇和网络流行语。如“白领”一词指代在办公室工作、从事脑力劳动、收入较高的人;“打酱油”指代对时事漠不关心,只做自己的事。在汉民族整体思维特点的关照下,汉语修辞要适应语境,力求合位、合俗、合式、合礼,强调整体把握、互相协调。在汉语修辞中,一个词,一句话静态的看无好坏之分,只有在动态的言语中才能判断出运用的优劣来,这正是汉民族从整体出发的辩证的整体性思维特点的体现。

三、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联想与想象?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汉民族在汉语修辞中表现出为追求美好而好联想善比附的思维特点。联想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离开物象而以想象为媒介以认识领悟、模拟客体为目的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的事理。其本质是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它起源于原始时代,发展形成于《周易》,影响至今。通过联想可以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巴金的散文《灯》由深夜燃着的灯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为触发点,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灯,想到了欧洲古代传说――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同时又想到了希腊古代传说中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还想到了一位投河遇救的友人看到了陌生人家的灯光,由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由绝望、悲观,变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以上两种灯光的相似点,就是灯光能给人以温暖、光明、力量和希望。无论是生活中的灯光,还是人生意义上的灯光,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和近音词语或语素,为把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奠定了客观基础,口语交际中谐音的大量存在,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谐音文化,口语中的谐音修辞正是汉民族这一思维特点的充分体现。汉人旧式婚礼,新娘入门要从火盆上迈过去,取“火”的谐音,寓日子红红火火;新床的铺盖中,得撒放红枣、花生、桂圆、栗子,以图“早生贵子”。今天,人们遇到灾难坎坷时,习惯用桃木梳子、吃桃子罐头,谐音“逃”,希望能够逃脱不幸和困难。生活富足了,许多生意人把翡翠白菜摆在店中或家中,“白菜”谐音“摆财”,意味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反映出汉民族一个共同的思维习惯,就是避凶求吉,凡事图个吉祥顺利,避免凶险邪恶。把抽象的通过具体来体现。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积极思维、乐于创新、善于观察的性格,体现了我们诙谐幽默、热爱语言文化的心理。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语言之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现,其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

参考文献

①郑奠、谭全基编,周定一校补:《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1980

②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