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9 15:5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舆情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1957年我市建立防疫站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一直沿用接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各医疗单位疫情管理员报送或邮寄市卫生防疫站,各种数据手工统计分析。这种传染病报告模式造成了从医生接诊传染病患者到报告至市卫生防疫站一般需24h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极易造成传染病报告卡的积压或丢失,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对全市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分析,延误了对传染病控制措施的落实,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在传染病控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及时准确性决定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成败。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中国的暴发流行,充分暴露出了我国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不及时性等严重问题,这也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害。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市一级以上的医疗单位通过建立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采取网络式上报与管理,从而使传染病疫情报告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1 网络化报告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在“十五”规划中,国家提出了要加速卫生信息网建设,并确立疾病控制信息网络建设优先的目标。为了提高疫情报告信息质量,市卫生防疫站于2003年10月份投资10余万元建立了疫情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在系统中建立了本级用户和29个网络直报用户,为每个用户设置了用户编码和密码,并根据各自的职责授予了不同的角色,以满足各自的报告要求。同时要求全市一级以上的医疗单位均要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上网设备等硬件物资。对各单位网络直报员进行了为期1天的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如何登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录入用户编码和密码,进入本单位事先设置好的直报系统;如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录入、上报;如何查询报告信息和分析疫情信息等技术。自2004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一级以上医疗单位发现的传染病均要通过网络进行报告,当我市直报用户通过网络报告传染病后,市卫生防疫站的本级用户立即就可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所上报的疫情信息进行浏览,查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完整,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并对报告的疫情进行核实,然后进行审核,审核后疫情信息就存入网络系统。通过此系统还可以定期对全市上报的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对存在暴发流行趋势的传染病及时提出预警信息,可提前对疫情进行控制,以防止疫情扩散形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2 网络化报告的效果与体会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网络管理自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份为止,通过在我市运行,取得较好的效果。
2.1 传染病患者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 各种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传染病的预警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我市传染病疫情报告采取网络报告后使传染病患者个人资料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具有真实可靠性,提高了传染病报告卡片填写的完整性,从而更有利于对传染病患者的追踪流调。
2.2 传染病报告卡片完整性 由1986年的89%提高到2008年的99%。极大缩短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间,传染病报告卡由原来的送达或邮寄至市防疫站平均需用24h以上,缩短为实行网络报告后只需20s,市卫生防疫站就可收到上报疫情。
2.3 避免误报 避免了由于笔迹潦草而导致的误报,传染病疫情分析的各种数据由电脑自动生成,由过去需要2天时间完成的数据分析,现在只需用5min即可准确无误的生成,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工作质量。
2.4 减少漏报 极大减少了传染病漏报,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率由1986年的24%降至2008年的0.47%;自1986年加强疫情报告各项措施落实后,漏报率迅速下降, 2004年,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后,也极大地提高了疫情报告质量,漏报率也下降到了1%以下(见图1)。
图1 龙口市1986-2008年传染病漏报率分析图
2.5 自动、及时地提出了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预警信息 2004年以前,传染病控制是在形成暴发流行后开始采取防控措施,而实行疫情网络报告后,根据网络分析数据及早预警,更早地采取控制措施,从而防止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当我市1周内发生了2例重点传染病(如麻疹、痢疾等),系统将自动发送短信给用户管理员,提出警示,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相应情况在网络进行回复。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预防控制中重要的一环,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是疫情信息的重要来源,是全面掌握传染病发病动态,探讨流行规律并制订有效措施的重要依据。传染病网络直报实现了传染病信息获取和疫情管理的及时高效,其优势不仅在于及时,而且可从全局的角度动态监测各地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在应用后,极大地提高了我市传染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缩短了报告时间,减少了传染病漏报,从而更有利于市防疫站及时掌握全市的疫情状况,及时的提出传染病疫情预警信息,为及时采取控制疫情措施提供了科学数据,从而更好地防止了我市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护了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推进经济大发展,构建和谐新龙口提供了良好环境。
3 问题及对策
3.1 网络或计算机故障将会影响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因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的前提是网络要保持通畅和计算机正常工作,在网络或计算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各医疗单位无法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疫情报告,从而影响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3.2 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个空白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市场上已经出现大量的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但目前传染病疫情报告尚未普及到这些医疗机构,很多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尚未开展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而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在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看病的并不在少数。
3.3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市多数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队伍不稳定,网络直报人员年龄老化、专业不对口,少数医疗机构尚未设置专门人员从事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从而影响了疫情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员的网络或计算机维护能力,在遇到常见故障时能自行解决。在停电或网通公司系统故障时,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有关疫情资料电话或传真报告市卫生防疫站,由市卫生防疫站疫情管理员将有关疫情资料录入专报系统网。二是要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知识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开展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覆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稳定的网络直报工作队伍。三是争取政府支持,加强对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的管理,增加对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的资金投入,争取在全市所有医疗单位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
篇2
善待网络舆论,及时回馈信息
伴随着中国社会复杂而艰巨的转型,随着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存在于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网民群体和网络意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强大的力量。[1]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善待并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网络热点事件,必将有效维护政府形象、提升对外信息的能力,而一旦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措施失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和破坏就会很大。
因此,作为新闻机构,首先要转变观念,善待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往往要接受最广泛的监督,对于网络这样一种全新的公众民主表达方式,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敢于面对,勇于并善于倾听网络声音,正确看待网络上的被监管和网络批评,更要能以更宽容平和的心态、更机敏的舆情反应程度,逐渐适应网络时代新的舆情和信息挑战。
从近几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网络舆论的公共话题来看,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受年轻网民追逐个性、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话题往往会聚焦在一些危机事件的负面效应和负面信息上。
这是因为,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震撼性会引发公众多疑、焦虑等不稳定情绪的扩散,增加负面信息发生的源头。倘若此时网民意见和网络留言不被相关部门重视、正面反馈,而是敷衍塞责,那么危机事件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只能使信息传递的次数更为频繁,从而为负面信息的流动提供更为多样的载体。
其次,要想使网络真正成为新时期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更要发挥网络优势,真诚回答,及时反馈,要能使官方的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关注迅速对接,进而消除疑虑,建立诚信。
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不仅为网民提供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发言机会,从最根本的意义来看,它也体现在媒介形态与社会结构变迁和政治参与方式变化的对应关系上。各新闻机构不仅要认识到这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更要多方开拓完善网络沟通及反馈形式,“问计于网”,“问政于民”,真正实现与媒体公众的网络沟通。
一些部门虽然已经搭建了“网络问政”平台,但由于对于网络意见和网民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处理不及时不认真,不仅造成网民的不信任,而且更容易造成信息误读和错解现象的蔓延滋长,强化了负面信息带来的社会效应,或是因处置失当造成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件。
因此,面对网络舆论,无论是网络批评还是网络监督,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正确对待网络民意,都应持欢迎和提倡的心态。正如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所说:“在网民的骂声中听取诤言,在咒语中体察民情,在板砖中提高公信力,在网民监督下做好工作。”
做好舆情分析,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的新闻如果要符合受众需要,有针对性和新意,那么预先充分的国内外舆情调研必不可少,而网络舆情分析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更新,中国的网络舆论空间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各种价值观的网络群落和社交网站相安并存,这也使得网络舆情分析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就新闻的工作流程来看,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主要分两个步骤:
新闻会前。收集各网站、主要社交媒体,网群、论坛及微博相关方面的言论、评论,有针对性地获悉网络舆论对所在部门的看法,对即将信息的关注度和关注点,正面舆论和评论有哪些,负面的有哪些,网民关注的信息集中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信息需要澄清、哪些有利的信息被忽视了。
新闻会后。跟踪了解各网站对于新闻会的报道;收集网民反映,分析舆论走向;从中对新闻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比如反响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这样的舆情分析,新闻部门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确立新闻的主题和重点,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舆情跟踪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和问题,促使下次的信息在确保职能部门的政策立场传播出去的同时,更能针对一些网民问题以及敏感话题作出呼应。
要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新闻,新闻前的预先策划会也是舆情分析的重要一环。
这需要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在对新闻主题明确的过程中,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整理分析,从“民情需要”入手,从“民情利益”考虑,清楚公众和媒体最可能关心的问题会是什么,哪些话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哪些因素可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把既有的损失降到最低,并结合预先掌握的政府相关政策,达到信息有的放矢。由此看来,新闻前的网络舆情分析不仅能协助新闻人员尽早明确新闻的主题和目的,而且还会使之有备而来,进而从容应对。
从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来看,尽管网络所提供的匿名可能性给公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但这种言论自由、开放和匿名的传播特质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信息的监管难题,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处于危机情境下的公众由于各种好奇、焦虑、恐惧心理便会在网上传播各类小道消息。这类非正式信息对于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会更大也会更迅速。
因此,在对网络舆情整理分析进而确立主题的同时,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监管也要加强。
篇3
关键词:公安机关;互联网舆情;导控工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Work
Wang Zheng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has deeply affected all aspects of the 21st century,people's lives today,a number of online criminals deliberately make trouble,damage,inflammatory rhetoric but also to bring a serious threat to social stability.Public security organs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aspects of the Internet,there are still inadequate legislation,lack of protection in place and some also need to raise awareness,enhance training, to make positive improvement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d the country's long-term stability.
Keywords:Public security organs;Internet public opinion;Guidance and control work
一、互联网舆情导控的含义
互联网舆情导控就是针对公众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类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认知判断、情绪反应、行动意向之类群体心理特征在互联网上形成的社会舆论情态,通过宣传、批判、赞扬、讨论等多种途径做出某种导引,使之朝向有利于舆情导控主体驱动的方向去发展的行为。
二、公安机关做好互联网舆情导控工作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舆情对社会上事态的发展影响巨大。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重要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在传播上独特的互动性是以前这些媒体都不具备的,言论自由、民意交流等方面更是无可替代。如新浪在2010年12月《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其数据显示,2010年6月至9月,国内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从5452.1万人增长到10307万人,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从761.07万小时增长到3035.69万小时[2]。种种数据表明我国网民的社会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也正是因为网民的积极参与,使很多事件的结果发生了改变,所以公安机关做好舆情导控工作对社会维稳至关重要。
三、公安机关互联网舆情导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以来,公安机关在互联网维稳这一重要的维稳战场上一直恪尽职守地战斗着,日夜辛勤工作,有所成绩,也有所挫折。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舆情处置机制不健全。目前公安机关内部宣传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的整合,政工宣传部门、指挥中心、网监支队等部门,都涉及到公安宣传工作,部门之间的指挥缺乏统一性[3];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和民警在互联网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工作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一味地固守、缺乏保密意识和纪律观念造成工作的被动甚至不好的社会影响;三是综合素质不强,一些领导和民警在舆情导控工作方面没有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过[4];四是人财物保障不足。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无论是内宣还是外宣,都存在人员少、专业化程度不高、任务多精力分散等问题。
四、公安机关如何做好互联网舆情导控工作
网上维稳任务艰巨而复杂,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我们是否正确地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是否采取了正确的解决措施。通过认真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改善公安机关互联网舆情导控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加强收集,健全机制”是做好舆情导控工作的基础[5]。一是落实互联网舆情收集人员。负责每天对互联网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网络巡查;二是进一步加强重点单位和重要网站等部门的网上舆情报送工作;三是建立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四是建立专门的“互联网舆情信息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互联网舆情自动收集系统,对重点网络进行适时监测[6]。
(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舆情导控工作的前提。我们应当解放思想,摈弃传统的不愿、不敢接受媒体监督的错误观念,辩证和客观地看待日益强大的舆情,充分发挥其有利的部分。事实上,舆论监督已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力量。必须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尊重民意,保障人权,把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同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7]。
(三)“强化学习,提高素质”是做好舆情导控工作的关键。公安民警要进一步学习现代网络传播知识、信息网络技术以及舆情导控知识、公安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本领以及舆情导控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9]。
(四)“优化资源,加强培训”是做好舆情导控工作的保障。公安机关要重视培养新型情报分析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发挥业务部门贴近基层、情况熟悉的优势,把各个部门文字功底好的同志都发动起来,实现宣传工作全警覆盖,并有必要实施网安民警的月度培训与考核,大力夯实舆情导控民警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祝华新.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社,2010,12-14
[2]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2-36
[3]曾润喜.互联网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27(2):6-9
[4]丁伟.问计于民的可喜方式[N].文汇报,2007,12(14):3
[5]宋学敏.互联网:听民意,聚民智的平台[N].每日新报,2008,6(21):2
[6]李静睿.透露上网关注三大问题[N].新京报:2008,6(21):4
[7]王天意.和谐中文网络论坛的秩序规范[J].红旗文稿,2006,24(9):35-38
篇4
[关键词]排水防涝;数据融合;涝情预警;数据可视化
1引言
近年来,暴雨等极端天气给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加之部分城市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出现了严重的暴雨内涝灾害。《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对城市易涝点整治”“建设暴雨内涝监测体系,提高内涝预报预警能力。”如何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各个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进展,对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指导,成为住建部、省、市城建管理部门的迫切需求。大数据技术在海量异构数据融合、分布式数据处理与计算、数据可视化等方面具有优势,[1]融合大数据技术与城市涝情监管预警业务,成为客观分析排水防涝效果,科学指导城市安全度汛的有效方法。[2]
2应用需求
基于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集成、互联网信息爬取、传感器采集等方式收集城市易涝点信息、城市降雨信息、城市涝情信息,为用户提供综合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现等服务,为城建管理部门监督、指导城市开展排水防涝工作提供支撑平台。系统主要需求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准确、及时掌握城市降雨及涝情信息。能够从气象网站获取全国主要城市的逐小时降雨信息。从门户网站、微博等渠道爬取城市涝情相关信息,及时掌握全国各地涝情程度和影响;②城市涝情信息预警预测。综合降雨量、城市防涝标准、易涝点治理进展、历史涝情等信息,建立城市涝情预警分析模型,对全国城市未来涝情情况进行预警,指导城市排水防涝工作;③对降雨、积水、涝情等信息进行综合利用,提供每日涝情情况汇总报告、涝情周报、涝情预警情况报告。辅助领导决策,满足监督、指导各地开展排水防涝工作的需要。
3系统建设方案
3.1数据架构。排水防涝信息系统融合易涝点基础信息、补短板项目进展信息、易涝点实时监测信息、城市涝情信息、城市降雨信息,形成排水防涝综合数据库,支撑排水防涝业务处理及科学决策需要。排水防涝数据体系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决策分析数据三类:①排水防涝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代码数据、基础数据、空间数据。基础数据在排水防涝系统各模块共享使用;②排水防涝业务数据:包括补短板项目业务进展数据、易涝点实时监控数据以及从互联网、第三方采集的降雨数据、涝情数据、统计年鉴等排水防涝相关数据,为排水防涝分析决策提供支撑;③排水防涝决策分析数据:决策分析数据是依据数据分析与综合决策要求,对排水防涝业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数据,包括排水防涝统计数据、治理系统评价数据、涝情分析预测等数据。3.2技术架构。排水防涝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分析能力构建,由基础设施层、综合数据库层、大数据技术支撑层、排水防涝应用层以及信息安全体系、数据指标体系组成,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涝情预测模型,通过丰富、形象、易用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满足排水防涝业务的数据应用需求。①基础设施层:通过云计算技术,将网络、计算、存储、安全等基础设施池化,为大数据支撑平台、综合数据库、排水防涝应用提供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行环境;②综合数据库层:将易涝点数据、涝情数据、降雨数据、监测数据等按照数据标准体系进行清理、转换、加载等处理,形成满足业务处理与分析决策的综合数据库;③大数据技术支撑层:满足分布式环境下海量异构数据采集、存储与资源管理、分布式计算框架、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展现等功能需求。主要的技术组件包括地理信息、信息爬取与搜索、数据挖掘、集成接入(ETL)、遥感遥测分析等;④信息安全体系:围绕信息保密性、真实性、可用性(CAA)目标,参照信息系统安全机制构建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安全的数据安全服务体系,为排水防涝信息管理提供安全的数据服务;⑤数据指标体系:建立排水防涝信息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确定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共享的技术路线,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形成排水防涝顶层数据指标体系;⑥排水防涝应用层:梳理排水防涝信息管理业务流程,按照数据指标体系要求,提供易涝点管理、涝情信息管理、降雨信息管理、综合数据分析、业务一张图、涝情预测等服务,满足排水防涝业务需求。3.3功能架构。排水防涝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城市降雨信息管理、涝情报告生成、综合展现一张图、统计分析、基础信息管理等模块。①城市涝情预警。融合降雨数据、防涝标准、历史涝情数据,构建涝情预警模型,提供城市涝情预警预测服务;②涝情报告生成。利用网络爬虫及语义识别技术,从微博、门户网站等渠道采集城市涝情信息。提供城市涝情周报、日报等报告生成功能;③综合展现一张图。基于二维GIS地图展现城市降雨、涝情以及易涝点位置、积水、视频等数据,实现相关数据的综合展现;④统计分析。从行政区域、时间等维度提供涝情分布、涝情趋势对比分析等功能,通过统计图表方式,实现数据的直观展现和应用;⑤基础信息管理。对城市防涝标准、易涝点位置、监测设备等基础信息进行管理,为规范城市涝情、降雨、积水等信息提供支持。
4关键技术
4.1涝情信息爬取与识别技术。4.1.1涝情信息爬取。通过爬虫采集数据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定向采集、扩展采集以及源搜索。定向采集是指限定站点或者频道来搜索,实现精确的数据采集;扩展采集是指通过设定采集的起始点和采集的深度来实现比较精确的数据采集;源搜索是指利用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狗、360等),通过设置关键词组来实现数据的非精确采集。本项目采用定向采集方式。按照数据采集范围、关键词持续采集数据,并对重复数据进行去重,能够根据语义过滤垃圾数据。分布式城市涝情信息爬虫体系包括如下四部分:①系统管理控制台:对爬虫系统部署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监控及动态管理,包括服务器资源及网络状况、爬虫进程运行情况以及异常事件处理等;②爬取规则定义:能够依据网络爬虫的运行状况和信息爬取效果对爬取规则进行定义及优化。主要定义的爬取规则包括:爬取范围、优先策略(深度、广度)、分析词策略(关键词、剔除词)、爬取频率等;③功能中间件:主要包括爬取中间件、爬取防屏蔽中间件、数据存储中间件等,提供数据采集、分析、避免反爬取策略、数据存储及查询服务;④分布式基础设施:采用“主从”模式构建,主节点将爬取、分析任务在从服务器动态分配,并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实现爬虫高效、稳定运行。4.1.2涝情信息识别。网络爬虫依据“大雨、内涝”等关键字采集的舆情数据不都是有效涝情信息,存在大量噪声。为了提高爬虫获取涝情数据的准确率,构建了“正则关联”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的涝情信息识别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语义理解,建立爬虫抽取的数据类别库,即判读每一条数据是否与洪涝相关,从而将样本库分为两类。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提取文本上下文语义特征信息,依据属性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判别爬取的内容是否属于涝情相关的数据。该模型进一步提高了涝情数据的精准度。4.2城市涝情预警预测技术。以降雨预报、历史降雨信息、历史涝情信息、排水防涝标准、易涝点治理进展为主要因子构建城市涝情预测模型,将风险划分为“最高”“高”“较高”“一般”“无”5种等级,并三天内各城市的风险预警,为指导城市内涝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接入涝情城市、基于内涝点的降水实况及预报、覆盖内涝城市的降水实况及预报等数据,通过滚动计算方法,将其与城市防涝标准做对比,通过制定风险预警策略,预判城市涝情风险和易涝点涝情风险,并实时涝情预警信息。4.3排水防涝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融合城市涝情舆情信息、城市降雨信息、城市涝情监控实时信息,利用专题一张图、报告生成等方式实现多维度叠加式数据可视化,更好地服务综合管廊建设管理部门的规划和决策。①排水防涝专题一张图。基于GIS的业务多图层综合展现,将全国易涝点、降雨和涝情信息集中在一张图,关联降雨对涝情的影响,科学评估易涝点治理效果;②排水防涝业务分析报告:面向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按照报告模板要求的格式、数据快速生成分析报告。报告采用文字、表格、统计图等多种数据展现形式,内容包括降雨分布情况、涝情分布情况、降雨与涝情关系分析等。
5结论
文章研究大数据在城市涝情监管预警领域的应用方案,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分布式、海量、异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方面的优势,改变传统信息采集方式,融合易涝点数据、降雨数据、涝情数据、补短板项目数据,实现“填报型”到“监控型”应用的转变,构建城市排水防涝效果评价、涝情预测等数据分析应用模型,为促进排水防涝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敏,王琳.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分析[J].软件,2019,40(9).
[2]张丽虹.大数据背景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动态管理系统设计[J].工程管理与技术,2018(4).
[3]薛祥光,蒋世峰,李萌,等.GIS在城市排水防涝中的应用趋势[J].科技视界,2016(1):71-72.
[4]侯圣峦,刘磊,曹存根.基于语义文法的网络舆情精准分析方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4(10).
[5]郝莹,陈靖,王元,等.基于高时空分辨率降水预报产品的城市内涝预警研究[J].暴雨灾害,2019(3).
篇5
如何面对突发事件,是对政府处置和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考验。华中科技大学赵振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系统构建》(11AXW006),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本期刊发部分研究成果,以飨读者。作者除署有的单位外,均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
1.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随着我国公民意识的逐步提升,媒体责任的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得以大范围地公开报道和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热点以及难点。从SARS到有毒奶粉再到H1N1流感,每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给社会带来了恐慌和危害。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媒体则承担了传播事实、建立良好舆论环境的重任。其中传统媒体担负了绝大多数消息、评论和公民意见的任务,做到了先有事实,再予引导,在反映舆论态势上扮演了一个绝对权威的角色。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事实及态度的最大传播场所。并且在突发性事件爆发后,网络的双刃剑效应明显。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论的特征和规律。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该法律明确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指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案例描述
本文以2012年年初发生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探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论的特征和规律。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被网络曝光,经检测,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正值农历龙年春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严重威胁到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1月24日,柳州市开始通过网络论坛、微博、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滚动公布水情监测结果,平息市民恐慌情绪。有关部门表示镉污染未对居民用水造成影响,有害物浓度均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但该事件仍造成了柳江沿岸居民的极大恐慌,纷纷囤积饮用水。此次镉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家企业——金城江立德粉厂将其生产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溶洞。
3.统计方法说明
本文网络舆论的采集集中在主流网络媒体,即新浪论坛、搜狐论坛、新浪微博等为采集对象;同时辅以百度指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图表分析和《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为参考资料。另外,本研究将借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OST团队所开发的ROST舆论监控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将以突发事件舆论演变的周期理论对每个案例进行科学分期,并抽样得出舆情分析所需的相关数据,抽样指标为网络跟贴数量、新闻报道数量、网民态度、效果等指标。
在采样时间区间上,突发事件网络舆论从出现到完全消失会经历很长时段,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一个事件的网络舆论不可能完全消弭,但是媒介的议程设置会主动将人们关注的重点从任何一个突发事件上移开,转换到下一个事件上。我们在这里只能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时间进行研究,表现网络舆论最重要时期的走向。另外,为了将突发事件潜伏期的舆论态势也加入讨论范围内,采样时间起点应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故本研究将采样时间区间确定为突发事件发生前5天至发生后30天这一个阶段。采样关键词确定为“龙江河镉污染”。
4.采样统计及分析
(1)关注程度
2012年1月15,有群众反映广西龙江河宜州段出现死鱼,经检测该河段重金属镉超标3倍。事件进入潜伏期。1月26日,媒体报道龙江河镉污染水体已经进入柳江,河池启动预警预案。此时该事件关注程度正在加速,到1月31日到达峰值。该日,广西称龙江镉污染事态处于控制中,刑拘7名责任人。随后,有关部门负责人出面道歉,并有责任人被撤职查办,污染企业确定。关注度逐渐平息。
从百度指数中的用户关注度(图1)和新闻词频(图2)的对比可以看出,用户关注程度的走势与媒体的关注度基本重合,达到关注峰值和峰值下降的时间均与媒体关注程度成正相关。同时,作为网络舆论最为活跃的微博(图3),关注走势也与媒体关注走势相吻合。
同时,由于该事件发生在广西省,影响范围也仅局限于广西境内的一部分地区,故广西省本地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要远大于国内其他各省。从具体城市关注度来看,事发地河池、柳州占据关注度头两位。北京、广州、长沙等大中型城市紧随其后。(图4)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人群成为关注该事件的主力,并且女性占到64.88%。(图5)传媒业由于行业属性占据关注度职业分布第一名,大专及以上用户占到绝大多数(图6)。
(2)舆论走向
由统计图表可以得出,该事件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是负面的,其所带来的舆论反应也以消极态度为主。随着事件进程的不断深入,中性的态度逐渐变少,网络舆论的态度变得更为明确,主要抨击污染企业和政府的所作所为。到舆论的衰退期,积极情绪下降到整个过程的最低点。(表1)
5.总结
篇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微传播的“细雨”,移动通信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改变着媒体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周宪教授在其《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一文中,描述了他几个月前访问腾讯公司深圳总部时,感受到微传播“令人震惊”的情形,“在那座摩天大楼式的总部二楼,有两块巨大的LED显示屏,向来访者叙说着腾讯正在如何改变世界。一个显示屏上正显示当时有3.8亿微信用户在线,星星点点不停地在五大洲闪烁;另一个显示屏上显示的是当时有1.2亿QQ用户在线,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首次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微博、微信等成为使用人数最多、传播力最强的新媒体形态。
现实生活中,微信、微博不仅成为人们须臾不离的获取信息、监视环境、交流情感、沟通意见、分享新知的信息工具,同时也是人们出行参考、购物支付、金融理财、休闲娱乐、工作协调、生产调度、产品营销、举报投诉、参政议政、教学授课等方面的伴侣。有的高校老师,甚至将微博、微信作为学生上课考勤签到的工具。微传播几乎“入侵”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仅如此,微传播还是当前用户使用黏度极高的生活工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份的调查数据显示,31.4%的微博用户会每天使用微博,其中,新浪微博用户每天登录微博的比例是40.7%,另有近25%的用户每周会登录微博2次以上。从每次的使用时长来看,34.4%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11~30分钟之间,另有24%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半小时以上。31.4%的用户每天都使用微信,有24.9%的用户每周使用两次以上。
微博、微信每日推送的信息量,也能从一个侧面验证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与微传播的“亲密关系”。人民网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引用的来自政府网络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微信日均发送信息高达160亿条,QQ日均发送信息60亿条,手机客户端日均启动20亿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日均发帖2.3亿条。
一些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也把微传播作为沟通民意、政务公开、办事服务、网络问政以及公益慈善、品牌和形象塑造等的工具。政务微传播的运用,拉近了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距离,为沟通民情民意和做好便民服务工作开通了新的渠道。
微传播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在不断改变着媒体生态。传统媒体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逐渐被以微传播为代表的新的传播媒体所侵占。据《2014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8902.4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移动互联网对传媒产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0.3%。这种“入侵”,必然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传统媒体人的从业生态更加艰难。
微传播在不断“入侵”传统媒体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革新,甚至颠覆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传统媒体依靠自身记者编辑为主体的传统生产方式,依靠发行和推介为主要手段的信息产品营销方式,已经被微传播全新的依靠用户自助生产、自助分享的“众筹”式信息生产和交流方式所取代。不仅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时效性和传播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从社会发展来看,微传播信息生产方式的变革,其更重要的意义还不在于信息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而是对于传统信息生产模式的信息来源单一化、同质化和普通民众话语权缺失的突破。微传播的出现,使得广大“草根”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的进步。
篇7
记者:符总,您好,很高兴见到您!
符洪涛:也很高兴见到您,感谢《管理观察》对中传瑞智公司的关注和支持。
记者:近几年对于电视收视率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符洪涛:现在的收视率调查基本都是采用样本抽查的方式,主要采取日记法和测量法,因为每个城市样本户的数量只有几百户,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收视率数据,有些电视台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雇佣私人侦探公司跟踪收视调查人员、网上发帖悬赏寻找样本户主甚至电话窃听、超市送购物卡、收买员工,来搞到样本户的地址、电话等资料,甚至还有收视调查公司员工,因为帮助电视台收买相关样本户而被判刑入狱,这些情况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样本户被污染,以至于最后的收视率数据不准确。
事实也正是如此,只要收视率有可能影响到节目的生死存亡和相关人员的收入,无论调查公司想出什么招数,只要是抽样调查方式,有心造假的人总会想到应对的办法,因此推行全网数据采集分析才会从根本上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
电视作为一个公众媒体,如果发生收视率造假这样的事情,直接伤害的是社会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进而威胁到整个社会的诚信价值体系,所以需要确保收视率的清白,还中国一个诚信的舆论环境。
记者:对于广电总局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您怎么看?
符洪涛:总局和业界对目前以收视率为唯一指标来评价节目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导向性都提出过不少意见和质疑,为此广电总局在2012年下达了文件,主要对收视率进行规范,建议采用新的综合评价体系。
我们公司也在相应总局号召,通过我们现在研发的系统,构建新的节目评价体系,新体系中将不再以收视率考核作为唯一的标准。新的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一一客观、公正、权威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出广播电视引导舆论、推动发展的社会责任,全面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公信力。
我认为建立和完善较为科学的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对于防止和纠正片面追求收视率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和健康发展。
记者:符总,您能简单介绍一下中传瑞智公司和产品么,也让我们对这个领域有更多了解。
符洪涛:北京中传瑞智市场调查有限公司是2008年成立的,是一家专门从事数字电视智能运营决策及市场调查分析的高科技公司,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面向整个传媒行业,收集行业关注的信息和数据,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借鉴专家经验,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权威、专业、精准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是我们公司的发起人之一,传媒大学是中国传媒领域的最高学府和科研单位,多年从事数据调查研究,拥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及实践经验。一直以来,我们和传媒大学一起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研究、传媒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等内容,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以及挖掘,提供相关行业的详细分析报告,为政府和企事业等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我们公司结合自己的开发能力与中国传媒大学的科研实力,历时三年研发成国内基于三网融合面向数字电视领域的专业DSS数字电视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区别传统意义的抽样收视调查,具有全网数据采集、回传、存储、分析的功能,同时可对采集到的全网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及数据挖掘,从而提供相关行业有价值的分析报告,解决目前数字电视整转平移后如何调整频点资源、节目资源等决策依据,深度挖掘客户的收视和消费习惯,提高网络运营价值。
记者:中传瑞智公司的产品的优势主要在哪些方面呢?
符洪涛:因为我们的数据不是抽样而是全网采集,所以我们可以提供用户的收视数据分析报告,我们的数据分析是建立在全网采集基础上的,可以杜绝数据污染,公正体现收视率高低。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提供实时的收视数据分析及呈现,及时发现市场动态。
传统用户分群只有很少的维度,比方说用户所处的地区、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等等,而我们的系统通过全网范围数据的采集、分析,可以细分出更多的维度,更多的类型组合,用户精细分群后,就可以根据用户的收视习惯和偏好,为不同的用户推送或者推荐不同的节目,改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粘性。
利用对用户的细分也可以达到广告精准投放的目的,优化广电广告资源,提高广告收入。
我们对于全网、海量的数据采集,也可以应用于广电舆情分析。通过对评价数据的采集以及群众收视实时数据,主客观的数据结合,我们可以实时提供突发事件的波及度、热度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这些都是我们产品的优势,是其它公司产品所不能提供的,我们现在也正在积极跟传媒大学合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构建新的综合评价体系来代替现行的收视率评价体系。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传瑞智能够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8
据说,北京有一“妖娆男”,在中关村的肯德基上厕所,发现手纸没了,情急之下,掏出手机,发微博求援,几分钟后,敲门声响起,手纸送达。
这就是微博的威力。
微博是网络社会的新生儿,它仅有140字的话语空间,比QQ、MSN、博客、论坛、贴吧、小组更快捷、更生猛、更性感。它是一介小社会,是一个新闻圈、名利场,也是一本全新的生意经,更是你的新闻频道、财经频道、生活频道、娱乐频道和政法频道。
新闻圈
2009年9月4日11时17分,李开复发了一条微博:再见,谷歌。 这是李开复开通新浪微博后的第30条微博,此前,他一直在回应“脖友”对他身份真伪的怀疑,讲述他和女儿所吃的甜甜圈、意大利餐,以及黑莓、iPhone、G2选购攻略。
“再见,谷歌”通过关联博客自动,比博客晚了11分钟,李开复离开谷歌中国将要创办创新工场的消息,掰面包式地一点点通过微博“剧透”,激起媒体持续追踪报道的热潮。
此后,洪晃也效仿李开复,通过微博宣布2010年不再主持旅游卫视《亮话》节目。
新浪微博是个新闻场,这里潜伏着一大群媒体总编、编辑、记者,“V字帮”一有风吹草动,他们便会闻风而动。
两个月后,李开复又因微博播报大雪导致航班延误成为新闻人物。2009年11月1日9时29分,他用3G笔记本上网发出一条微博:“北京机场大雪,航班延误90分钟。”几个小时后,电脑耗掉两块电池,李开复用iPhone以十几分钟一条的频率微博:“等了12个半小时,已经缺食物9小时,缺水3小时,说无法补充,空气很差。原来抱怨的员工都没力气了”直到11月2日凌晨l时13分,李开复写道:“终于上车回家了。明天直飞台北的航班已经满了要到香港转机。今天一共在机场17小时。”
当事人鲜活的细节描述,成为了媒体报道“雪误航班”的最好素材。
中国社科院在2009年12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将微博定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蓝皮书”认为,中国微博的一大特点是“强烈关注时事”。从上海地铁事故、大雪封航、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胡舒立出走《财经》到《新世纪周刊》解约门,人人都是记者,能抢在传统媒体和政府前面,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一手消息。
无论“V字帮”还是草根,纵是微博,也是媒体,纵是微博,也是力量。洪晃通过微博直播被要求搬出史家胡同51号老宅一案的庭审经过。桑兰通过微博抱怨小区无障碍坡道的烦心事,并最终解决问题。台中的萧姗姗,2009年12月19日通过微博“地震@@!好强!”,成为全球播报2009年台湾地震最早的一条消息,比中新社快出10分钟,比新华社快出21分钟。
名利场
微博是名利场和鸡尾酒会。这里掌握话语权的依然是文化名流、演艺明星、时尚达人和传媒精英。
两性专栏作家丁小云这样描述微博社会的名流众生相:“微博上有些名流布道,有些名流传教,有些名流忏悔,有些名流发骚,有些名流指点江山,有些名流插科打诨,还有些名流眼睛瞪得溜圆苦苦思索着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命运……”
在微博里,你既能看到“微博女王”姚晨像邻家大姐一样,戏称自己是一颗很逊的卤蛋,也会看到周笔畅抱怨北京房价、刘晓庆痛恨微博暴露行踪、赵薇赞老妈的酒酿汤圆,还会看到丁磊回应养猪秀、曹德旺说自己很孤独、陈发树搞慈善、许家印说自己发财是干出来的、吴晓波拿爱马仕围脖和潘石屹对赌二手房营业税优惠政策。
当然,微博也是个人情社会。
有人在这里寻人:“袁学宇,15岁时被劫往山西。父袁成两年来一直坚持寻找……渴望见孙子一面。”
有人在这里炫富:“其实,我不喜欢坐老爸的私人飞机,像在乌龟壳里似的。一时兴起,去弄了个卷发。感觉傻呼呼的。”
微博是圈子,是江湖,也是试金石,它颠覆了现实社会中名人与平凡大众的距离感,部分改变了“宅男宅女”的生活习性与思维习惯,也催生出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联机》杂志前主编凯利(Kevin Kelly)预测:“朱来,互联网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机器,小小的掌上设备只是进入这个覆盖全球的唯的机器的窗口。”互联网的实体化,将会让未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虚拟化。
生意经
微博是进行口碑营销的生意经。
这里有《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快乐大本营》、山东卫视、新京报、光线传媒、美通社(亚洲)等出版传媒机构。《新周刊》在2009新锐榜颁奖礼中试水微博直播,此后又大玩封面创意征集,还向“转发达人”免费赠送杂志;山东卫视也在微博里力邀“脖友”免费游山东。
这里有摩托罗拉、智联招聘、新东方、凡客诚品Vancl等企业。凡客诚品在微博里推出1元秒杀原价888元衣服的抢购活动;有电脑厂商承诺转发消息最多的“脖友”可免费获得一台笔记本电脑:饭统网在微博里提供电子优惠券和预订餐馆服务;长安福特利用广州车展在微博大做营销;强生可伶可俐在腾讯滔滔大造“向青春告白”声势,并策划打造首部网络微博小说。
这里也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湖南文艺、江苏文艺、长江文艺、二十一世纪等文艺和少儿出版社,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人等科技和大学出版社,悦读纪、万榕、华章同人、读客等图书公司。北京读客图书在微博里病毒式营销《我们台湾这些年》。一直板着面孔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微博里变得可爱起来:“豆瓣上评价很高的歪说西游《妖怪记事簿》,曾经在天涯奇幻文学人肉置顶一年,现在还挂在那里的说!”
除了商业营销和产品推广,微博也是企业进行危机公关和信息的重要平台。
潘石屹在建外SOHO“停电停暖”事件中,通过几篇微博进行“悲情反击”和及时澄清,化解掉公关危机。“11月22日晚上8点46分:建外SOHO出现危机的几个月来,有不少朋友劝我,你不要管建外SOHO的事了,小区交出去已经五年多了,与开发商没有任何关系了,建外SOHO现在水很深,你惹不起。我知道,我在建外SOHO只是。名业主。但我看到建外SOHO被糟蹋成这个样子,我很心疼。”风波平息,他又写下感恩微博:“感谢微博,感谢微博上朋友们。这几天我深有体会,小小微博照样可以纠正大电视台不实的报道。”
联想是微博营销的活跃分子,它在新浪微博至少拥有3个各具功用的账户:“终结者B5”――特定型号产品的推广活动,“联想飚爱族”――品牌公益活动,“联想问吧一一网上售后服务。
篇9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基础教育、社会化服务、服务途径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的不断延伸,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逐渐成为了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然而,贵州高师院校服务社会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问题仍然不甚明确,笔者将就此抒己之见,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社会化服务: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履行其服务高校教学、科研职能之余,对社会开放,接纳社会读者和团体,允许他们查阅馆藏信息资料,为他们提供服务,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在发达国家,大学图书馆社会化现象十分普遍。美国图书馆界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社区信息服务”(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 CIS),此后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一直向社会团体和个人提供多种信息服务【1】;据统计,截止2005年,日本701家大学图书馆中有 685 家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到了97.7%,即便是543家私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率也达到97%以上【2】;在英国,大学的图书馆里约有5%的读者是市民。在德国,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具有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身份 [3]。我国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中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我国在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率先对社会读者开放,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已对社会全面开放;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与社区居委会鉴定协议,居民随时可以借阅图书;复旦大学图书馆可凭有效证件借阅;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打破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免费向市民开放[4];广州大学图书馆建设了“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资料全文数据库,并依托此数据库提供综合性、专题性信息产品及舆情分析报告[5]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和拓展,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贵州基础教育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提供资源服务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小学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愈加迫切,贵州省尤为如此。贵州地处西南,经济基础薄弱,阻碍了教育发展,严重制约着贵州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近年来,贵州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贵州基础教育取得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经过8年的“两基”攻坚,贵州基础教育2009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检查。截止2008年,全省所有88个县(市、区、特区)都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全省15至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7.44%;初中阶段在校生从2000年的142万增加207万,增长率为45%;全省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6.97%,普通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7.49%[6]。第二,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 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贵州的教育信息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到2005年底,“贵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资金投入达5亿元,全省共建卫星教学收视点14000多个, 光盘播放点8000多个,计算机教室1500多个,培训省级骨干教师1.7万多人,项目覆盖了全省95%以上的中小学[7]。第三、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贵州以中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团队研修、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等方式,2010年培训教师共计5.5万人次,2011年培训教师共计4.4万人次[8]。“国培计划”的实施,为贵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素质,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而言,贵州基础教育依然存在底子薄、基础差及信息化发展落后等问题[9]。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人才,图书馆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与基础教育相关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这些资源与基础教育存在着较多的耦合点,正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所迫切需要的。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及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理应通过整合基础教育教学相关的馆藏资源和虚拟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基础教育事业。这对丰富我省基础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教学及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师院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途径
(一)依托丰富的馆藏纸质资源,提供书刊借阅服务
向中小学教师提供纸质文献借阅服务是服务基础教育最直接的服务途径,图书馆可利用地理位置上区位优势,向周边基础教育相关机构辐射,向他们提供纸质文献借阅服务,满足他们的部分信息需求。对于馆藏纸质文献,为提高其服务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应根据基础教育的特点进行二次文献加工,将中小学教师最关心的资源揭示出来,从而提高文献借阅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依托海量数字文献资源,开展文献传递服务
现代教育是一个开放、动态发展的系统,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托系统多样、完备、实用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不但可以其丰富的基元和无穷的组合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还可以为教研人员的研究和学生的自学提供第一手的实用素材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我省中小学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相当滞后,只有极少数学校使用数字资源库,很多学校几乎没有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可利用丰富的本馆数字资源,针对基础教育中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通过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将分散在多个数据库中的资源按教师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理论等主题进行整合,形成专题数据库,让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用少量的时间获得教育教学的新信息、 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
(三)开发网络资源,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
虽然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但这些资源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散、无序、繁杂、异构性、随机变化大等特点。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一方面网络免费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另一方面却因技术等方面原因,又无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正确地检索到需要的教育文献。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选择与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的主题,对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收集、整理及深层次加工。以我馆为例,2009年与学校培训中心合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整理了课程改革相关网络资源,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师德师风、班主任工作、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与备课、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经验与技能、教学案例、课程改革视频等内容,以光盘的方式提供给培训班学员,这种方式得到了培训班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图书馆必须整合馆内资源,提高实用性及科学性,方能真正为我省的基础教育事业提供深层次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