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的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17 09:1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伊索寓言的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伊索寓言的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

   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组成的,每个故事里都蕴含着大道理。

   这本书的作者是古希腊寓言家,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伊索。传说他是的、个奴隶,后来获得了自由。这些故事经过后人加工,编程了《伊索寓言》。

   其中《蚊子于狮子》 告诉我们骄傲没有好下场。《狼来了》告诉我们作人要诚实。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是《孔雀与天后赫拉》。

   故事是这样的:孔雀向赫拉诉苦,说:“夜莺以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使大家非常喜爱她。而她一开口唱歌,便遭到的是人们的嘲笑。天后赫拉安慰她说:”但你的外表和身材是出类拔萃的。绿宝石的光辉闪耀在脖子上,开屏时,羽毛更是光彩照人。“孔雀说:”既然在歌唱上我远远不及他人,这种无言的美丽,对我又有什么用呢?“

   赫拉回答说:”各人有各人的命运,这是由命运之神所注定的。他注定了你的美丽,老鹰的力量,夜莺的歌声···所有鸟类都满意神所赋与他们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有缺点,也有优点,不是每个人都是完美的。

   2022年 《伊索寓言》读后感范文

   读了《伊索寓言》我明白了许许多多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处事的经验与本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个精辟的故事中体会着,吸吮着,那存于万物之中不变的道理,对我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启示。

   例如《蛇与荆棘》,讲得是“一只饿蛇被绑在一棵荆棘上,十分痛苦,狐狸看见了,说:’船夫与船很相配。‘”从这个故事里,我懂得了恶有恶报的道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我们班的蒋易就是典型。

   美术课时,教室里仅有订正作业的蒋易、甘宇还有我,其余人都去美术室上课了,甘宇正在座位上认真地思考,一切十分平静,可“无事生非大王”蒋易非要挑起是非,他的眼睛骨碌一转,嘴角一翘,想出一个歪点子,谁也不明白他想干什么?突然蒋易拿起甘宇的文具盒,赶快地爬到桌上,迅速放到吊扇上,可怜的甘宇先是一愣,之后脸色急得渐渐变红,开始急得手舞足蹈起来,赶快爬到桌子上,想伸手拿放在吊扇上的文具盒,蒋易见状,哪肯善罢甘休,疾步向吊扇的开关冲去……,霎时间,吊扇飞转起来,甘宇手一缩,吓得一身冷汗,脸色苍白,手差点被吊扇绞进去……我在旁边看得触目惊心,也被吓坏了……

   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全班皆晓,教师已知,应对全班的谩骂,教师的指责时,蒋易却毫无愧色,教师说:“这样的人以后必定会遭到良心的谴责!”

   相比之下,我觉得我就做的很好。

   一天,教师发米糕,每人一块,发现剩余了一块,教师思来想去,不明白给谁好,他突然想起我今日作文写的比较好,于是就奖励给我,我欣喜地望着教师,教师说:“这是奖励给你,快吃吧。”我没有独吞,而是把米糕分成4块,给我们小组成员每人一块,我们小组所有人都很开心,他们说李宇恒把欢乐传给我们,我们应当好好分享,说着我们一同吃下米糕,还共同欢笑,教师看见了,也表扬我乐于分享,将来会得到善报。

   所以人如果想歪点子,必然会遭到良心的谴责,反之,如果人一心向善,自会得到善报!

   2022年 《伊索寓言》读后感范文

   寒假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书,书中的小故事揭示了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察觉的道理,故事通俗易懂,内容十分有趣,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我越看越喜欢。

   《燕子与蟒蛇》小故事说的是一只燕子妈妈带着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在一个法院的庭院安了家,燕子妈妈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每天不辞劳苦,东奔西走地为燕宝宝找虫子吃。燕宝宝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慢慢长大了,是时候要学习独立生活,学习本领的时候,燕宝宝却以站不稳,很胖为理由不想学习本领,而燕子妈妈太疼爱自己的宝宝,推迟了学习飞翔等本领计划,谁知道危险不久将发生,有一天,燕妈妈很早就出门去找食物了,燕宝宝叽叽喳喳的叫声引来了一条蟒蛇,在危险当前,尽管小燕子怎样拼命拍打翅膀,也没能飞起来,最终补蟒蛇吃掉了。燕子妈妈回来后,后悔都不得了。

   我认为燕子妈妈太疼爱自己的孩子,燕宝宝们也太懒惰和娇气,应该早点学会逃生和独立的本领,不致于在危险来临之时,不能自救,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做人不能懒惰,要认真、勤奋、刻苦,不怕艰苦,才能学到真本领。

   2022年 《伊索寓言》读后感范文

   我在寒假中读过不少好书,惟独觉得《伊索寓言》最好看。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个故事都会有一段深刻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

   其中,《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得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北风和太阳》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北风和太阳要比赛,比谁能让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着猛烈的风,可是路人没有脱掉衣服反倒把衣服裹紧。而太阳则散发出一阵一阵的热度,让路人觉得很热,于是脱下衣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劝说胜过强迫”。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不要自私,不要虚荣,不要瞧不起别人。我相信,这其中的故事,就算很久以后我仍然会记忆犹新的。 世界上各种人的缺点,优点都在此书中一一展现了,如果世界上没有坏人,那也就不会有好人。

   2022年 《伊索寓言》读后感范文

   寓言是一颗魔豆,虽然小,却能长成参天大树。寓言是一根魔杖,虽然短,但能变出许多趣味的东西。

   在《伊索寓言》这本书中,全是一个个短小故事。可是,每个故事里都讲着不一样的深刻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龟兔赛跑》。

   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的步子慢,可是,乌龟笑了,说总有一天它会跑蠃兔子。它们立刻开始了比赛。乌龟拼命地爬,一刻都不停止。而兔子却一个箭步冲到前面,并一步当先。看着乌龟被抛在后面,兔子心想,比赛太简便了,自我先睡一觉也能蠃。它坐在树下,睡着了。乌龟却坚持爬行,它慢慢地超过了兔子,成了冠军。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道理,稳步向前者,往往能获得最终胜利!

   此刻,你们想明白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吗告诉你们,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哦!

篇2

有位樵夫在河边砍柴,一不小心把斧头掉到了河里。河水很深,凭樵夫的水性,根本无法将斧头打捞上来。眼看着失去了谋生的工具,樵夫不禁嚎啕大哭起来。

读后感:

这是伊索寓言的其中一则,这篇文章篇幅不长,讲诉了发生在樵夫和赫耳墨斯之间的故事。樵夫诚实,不贪财,得到了赫耳墨斯的帮助,不但得回了自己的斧子,还得到了赏赐。同伴不诚实,贪财,不但没有得到赏赐,就连自己的斧子也失去了。

赫耳墨斯捞起了三把斧子,第一把是金的,第二把是银的,两次都没要。第三次,赫耳墨斯捞起了樵夫自己的斧子,樵夫才认了出来,得到了神的赏赐。同伴贪财,故意扔掉斧子,骗取金斧子,这回,神不但没奖励他,就连他自己的斧子也没捞上来,这就叫“天理难容”,贪财的同伴不但没得到金斧子,就连自己的斧子也失去了。

篇3

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书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怎样才能培养少年儿童读书的兴趣呢?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结合与文本相关联的内容,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推荐通俗易懂的课外读物。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课文《狐狸和乌鸦》后,我推荐了《伊索寓言》;教学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后,就推荐《小英雄的故事》;教学《美丽的丹顶鹤》后,就推荐了《中国动物故事集》;教学《冬眠》等课文后,就推荐了《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通过阅读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强的同类童话故事和读物,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其次,根据儿童崇拜英雄、名人的特点,向他们宣传历史名人酷爱读书,终成大业的故事。如《鲁迅的脚印》《苏秦悬梁刺股》等,以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引导力,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再次,要学用结合。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要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教师推荐的重点读物,应当配合作业,让学生举一反三做出回答,使学生感到课外读物也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的词语越多,使用时便可信手拈来,娴熟自如。通过这些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们喜欢读书,养成在书海中寻求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养成了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应该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急用先学。要围绕课文选择能起辅导作用的课外读物。学古诗就看《唐诗三百首》,注重积累;学写作就看高尔基的《海燕》、鲁迅的《闰土》等经典名著。

2.先易后难。对于含义深刻的哲理文章,只要了解有哪些内容就足够了。要把重点放在容易理解,便于记忆、方便应用上,防止学生因枯燥难懂望而止步。

3.细中求精。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荐的课外读物要精益求精,宁缺勿滥,力求读物用词准确,通俗易懂。

4.方法得当。阅读课外书籍不需要像学课文那样精细,但应教给读书的方法,如教会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方法,提高博览群书的本领。

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多写笔记,增强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要求,指导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凡是自认为好的句段,都要记下来。要从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读后有感,深入理解。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通过写读后感,初步理解文章大意、用词技巧和结构规律。

3.精学勤练,打好基础。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应辅导学生多做练习。以课堂作业为核心,结合荐读的书籍,仿写文章,使之能在熟悉的框架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写出较好的文章。

篇4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据调查显示班里有2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童话故事,1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科普书,2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漫画书,28%的人的课外读物是作文,1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其它类的书。我还了解40%的家长偶尔带孩子上书店,5%的家长从来不带孩子去书店。读书时间调查显示4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内,3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20%的同学在两个小时左右,10%的同学在3个小时左右。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发现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极少,这全怪家长吗?不。这也怪大部分同学们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极多。在读书方法统计当中,有10%的人写读后感,20%的人做笔记积累,5%的人画圈点读,65%的人不做标记!可见同学们对读书不是很重视,只是读一两遍就行了,没有做任何标记,我觉得应该多做些标记,才能更加明白、理解这篇文章,对这篇文章才有所记忆。我还查了家长对读书的重视情况,其中重视帮孩子阅读的有25%,偶尔督促孩子阅读的有20%,有孩子自己决定的有55%。从这个统计中我们可了解到家长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觉得家长应该多抽时间去帮助孩子阅读。

从上面这些统计中,我知道了看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书,多多地积累运用,这样对我们的作文与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还希望同学们尽量利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来多看课外书,并能做上笔记。我还要呼吁各位家长要多抽时间去督促、帮助孩子们读书。有些同学就因父母不督促,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专门跟别人打架、谈恋爱,从而走上了歪路。可见,父母的督促是多么的重要啊!就比如我妈妈的一个表第,就要因他的父母每天都下地干活,对他的学习也不过问。因为学习差,学校里的人也不和他一起玩。他感到很孤独,只能以看武侠小说作伴。他渐渐长大了,对武侠十分痴迷。有一天他就像书中的大侠一样去打人,使一个人身受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我希望同学们应该有选择的看课外书,即使父母不督促,也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读物。六年级:林?

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推荐读物;介绍方法;培养兴趣;开展评比

一、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也不太多,所以课外书的选择上常常不知如何取舍,这样就要求老师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在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

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如学了《智取生辰纲》之后学生对梁山好汉充满了敬佩之情,此时可适时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了《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神通广大,有勇有谋的形象跃然纸上,此时可向学生推荐《西游记》等。

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小学六年学生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课外读本的兴趣要求不同,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推荐不同的读物。向低年级学生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画画猜谜唱儿歌》等,中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可给他们选些革命故事、科幻故事等,如《雷锋的故事》《地心游记》。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知识进一步扩充,可给学生选历史故事、小说、自然科学读物等,如《岳飞传》《西游记》《神秘的宇宙》。

3.结合时代特点适当推荐畅销课外读物

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哈利・波特》《魔法学校》。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兴趣,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那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

三、介绍方法,指导阅读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1.浏览性阅读

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2.吸收性阅读

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细品型阅读

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四、开展读书评比,展示阅读成果

篇6

关键词:团体动力学;课外阅读;亲子阅读

G623.2

一、团体动力学理论概述

团体动力学,也称群体动力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的。团体动力学主要探求团体的发展、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关系。团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团体行为的主要动力。

二、团体动力学应用到初中语文亲子课外阅读中的可行性研究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和社会化的体验过程。学生完成亲子阅读的过程中,由父母与他(她)结成一个阅读共同体,家长与孩子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检查完成阅读情况、评价及分享阅读成果的过程中,组成了班级团体,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家长个体都处于这个团体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如果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活动进行阅读评价或分享,那这个团体将进一步扩大,影响也进一步扩大。所以,将团体动力学应用到初中语文亲子课外阅读中是具备可行性的。

三、团体动力学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方法和途径

(一)设置明确合理的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的设置是否明确合理决定了家长与孩子是否能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我们把这个学期的阅读书目列给学生,也把这个学期的亲子阅读任务明确给家长和学生,保证完成的时间。在任务安排上,也会选择一个明确、富有激励和挑战意义、以及符合实际的团体目标,这个团体目标不但能被所有的团体成员理解接受,而且能提高团体效能。

例如对2011级学生初一第一学期发出《致2011级初一学生家长们的倡议书》,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完成阅读15-20本书的阅读目标。书单中包括《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孩子你慢慢来》等15本必读书目,《有味》《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等15本备选书刊,还有自定书目。15-20本这个数据是根据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的调查基础上确立的。这个学期亲子阅读的目标是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完成 “我与孩子(爸爸妈妈)同阅一本书”的读后感。读后感上交的时间是寒假结束。这个亲子阅读任务给了充裕的完成时间,保证了家长和孩子一起有更多的阅读和讨论。也因为初一起始年级,学生和家长热情都很高,读后感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可观。

(二)制定切实有效的阅读评价方式

阅读的评价是最难的。阅读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的体验。评价涉及到的是标准、量化、评语。学校的阅读评价主要针对学生。一个孩子读了《孩子你慢慢来》,可能没什么感受,但他很认真地在每一页上都做了批注。另一个孩子读了同样一本书,可能他没有做太多的批注,但他因为母亲在生活中要求他做什么事情都要快速,所以他对书中很多场景或观点都有共鸣。那怎么评价这两个孩子的阅读体验呢?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结合进行阅读评价。一、检查书本,翻看书本上的批注、留意书本的阅读痕迹。二、完成一张亲子阅读卡,把平时与父母共读这本书涉及到的有关讨论简单记录,根据记录评价。三、个人制作阅读PPT在班级进行阅读分享,根据分享内容评价。四、完成读后感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更多是针对孩子完成阅读的情况,目的也是为了激励孩子有更多更深的阅读。

评价对学生个体行为的影响最大,对学生团体的影响也大。例如2011级初一8班,学生彼此会比较阅读书目的数量。认定的比较目标不仅在班龋也可能在外班。如果认定目标比自己读的书目多,学生就会追赶,在班级内部形成一个相互交流互相促进的阅读氛围。因为学习阶段的任务,有一段时间大家读的是同一本书,在平时的阅读分享会上,学生如果阅读的是同一本书,个性化的体验肯定会对另一个听者有影响。这些阅读共同体之间的影响使得班级的阅读氛围更浓厚。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亲子阅读的活动形式有:手抄报、展板、亲子同台朗诵会、PPT阅读分享、亲子朗诵视频分享、读书沙龙、书本交流卡、读书记录卡等。阅读活动的范围可以是一个班级,也可以是一个年级,还可以举办校园活动。活动的范围越大,阅读共同体相互之间的影响就会越大,团体动力的影响也越大。

例如有一个家长这样写道:“尽管平时工作家务繁重,我还是在每晚临睡前捧起了这“宝贵的第一次”,这――在人生旅程中女儿第一次推荐给我的书。……从为女儿轻松扫除识字障碍,推荐买书给她,带她跨入阅读的大门,到每读完一本好书后,女儿眼里闪烁的欣喜和满足,还有迫不及待地分享阅读心得的情形------一幕幕,一件件,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也为我的人生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我的人生也似乎在女儿阅读成长中滋润了,丰盈了。” 还有一个家长在参加完亲子朗诵会后感叹:“原来以为自己为孩子的付出够可以的了,参加完朗诵会,才知道原来其他家长为了孩子的阅读做了这么多做得这么好,我要学习的要阅读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活动中了解他人、认识自我,在集体中成长,这是团体动力在阅读共同体中最大的作用。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

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利于阅读的开展,有利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连接。在亲子活动中有一个孩子这样写到:“全家比赛似的共读一本书,还是第一次。妈妈中午读、爸爸傍晚读、我晚上睡前读;近两个周六、周日的晚餐,全家的话题都是《蒋经国传》。家人认为我读不懂,于是做了读前辅导,他们建议我先看书中蒋经国先生的照片,观察蒋经国的神情,再看前言、后记,最后浏览正文,并建议我在阅读时多关注蒋经国的个人品格、其‘人民’的观念以及‘家――乡土’观念。我第一次在受到如此多的‘导读’下读书,读后,的确感概与困惑并杂。” 孩子的妈妈这么说:“于是家里近一个星期来的话题留在了这本书上。三个人各有感兴趣之处,各有自己的评论,家里历来民主风气盛行,今次“百花齐放”了,我在意的是儿子如何从书中汲取营养,爸爸关注的是对当时史实的解读,而儿子却对蒋经国的为人处事甚感兴趣。共读一本书,家庭之乐倍增!”

在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下,作为阅读的共同体,家长在引导着孩子的阅读,孩子也在影响着家长。有一个家长这么说:“记得我上中学时最怕的就是背鲁迅写的课文,不知为什么对鲁迅很抵触。或许觉得他尖酸刻薄,或许是老师刻意要灌输给我们的革命思想,或许是压根读不懂他想说什么两页就读不下去了。这时反而是孩子给我解释了一通,突然间我觉得这文章变得有意思一点了。于是我再读《范爱农》(前几天带着抵触情绪读过一次),我拿了支红笔,在读到有想法处做了记录,写了点感慨。我竟然发现比上次读有意思有状态了。原来读书需要与作者交流,才会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我好想和儿子分享我的感受与发现。”

(五)阅读效果的总结

阅读的效果,与阅读过程的评价一样,都很难用显性的工具去衡量。因为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语文成绩,而是培养一种阅读的习惯,培养一种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生活方式。作家三毛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许多自己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通过引导阅读,孩子们与家长们的生活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例如有一个孩子在读汪涵的《有味》时,被书中所描绘的古老又神奇的工艺以及那种惬意而宁静的生活深深吸引,觉得这些文字都相当的缓慢,这微观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为此,孩子和妈妈还专门到书中所写的地方――靖港小镇去走了一趟。孩子的妈妈这么说:“终于按捺不住,在春节休假之时,手握着汪涵的这本《有味》,带女儿踏上了通往靖港古的路,出长沙,过湘江,往北八十里,旷野里出现一个小镇,那就是靖港。青石板的小路,斑驳的木屋,悠闲坐着晒太阳的老人,埋头仔细做着一杆大秤的吕爹,李家香干作坊里老旧的木桶,乐呵呵卖着木盆的于爹……这河流如柔软手臂一样环抱的靖港,如禅意般吸引着我,炊烟如梦,抵达我遥远童年的日子。”

四、结论与建议

我们提出学校、家庭、班级要有书香气,师生应有书卷气。我们利用团体动力学,通过阅读共同体的影响作用,以日常阅读及系列的读书活动为载体,真正让读书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常态,让书籍涵养师生的心灵,成为师生精神家园的主宰。

学生阅读的开展最重要的是时间的保证,如果学校能给语文学科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我想不管是课堂阅读还是亲子阅读,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孩子;农村;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孩子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依赖于语文课堂教学,亦依赖于学生课外广泛的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分阶段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农村小学的阅读状况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距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难养成。追根溯源,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呢?根据笔者本人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阅读现状分析

(一)不良的阅读环境

现在的农村孩子父母亲基本上都在外地打工挣钱,平时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熏陶了。还有少部分家长虽然在家附近打工,但由于自身的水平有限,再加上对读书的认识不够,自己也不能起示范引导作用。

(二)贫乏的阅读书籍

由于受教学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里藏书量严重匮乏,生均拥有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差之甚远,且图书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图书都已经破旧不堪,内容也过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图书流通量也得不到保障。

(三)不当的阅读指导

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在围绕课外阅读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意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例如,我校就有许多老师每天都给学生布置了硬性的任务,要么阅读课外书,要么写读书笔记,要么写读后感。但这样做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反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把阅读当成了应付差事。

(四)不足的阅读时间

虽然教育部和有识之士都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家长、学校乃至有些教师还是把眼光盯在学生分数上,学生除了要上一天的课,还要完成大量的语文、数学、英语作业。有时孩子好不容易想看书,却招致家长批评。

二、提出应对策略

是任这样的现状自由发展,还是应该挺身而出为之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做语文教师的责任。也许个人的努力暂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不应该放弃,而应该为之去努力,让孩子能从书中寻找到乐趣,能从书中汲取营养。

(一)家校沟通,共同阅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父母亲在推动孩子阅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要让家长转变陈旧的观念,帮助家长树立“阅读对孩子的语文、其他学科乃至其终身的发展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思想。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名人,在回忆起他们的童年生活时,总会对读书的印象特别深刻。

其次,要让家长为孩子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要求家长自身带头阅读健康有益的书报,防止对孩子产生负面效应。

再次,由学校或者语文教师牵头,带领家长和学生共同拟定读书规划,提倡家长和孩子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通过读书交流,让孩子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多么有趣、有益的事情。阅读的书籍可以涉及各个方面,可以是童话故事,可以是唐诗宋词,也可以是文学小说,诸如此类,这样的广泛阅读必定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为了激发家校共读的积极性,学校和班级还可以举办一些颁奖活动,每月或者每学期都要进行评比,评选出家校共读的优秀家庭,颁发奖状,从而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二)想方设法,科学引导

(1)利用故事引发兴趣。阅读兴趣是推动孩子主动阅读、认真阅读的最大动力,如果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那么他的阅读过程肯定不在状态,阅读的效果自然不佳。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对听故事情有独钟,只要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个个都小眼放光,精神百倍。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把课外书上的一些非常有趣、精彩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当讲到精彩处,学生正听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停下来。学生自然迫切地想知道后面故事的发展,教师顺势引出故事的出处,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阅读。例如,低年级教学《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中高年级教学《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可以推荐学生课外尝试阅读青少版的《西游记》。

(2)创造机会交流读书。上文已经提到小学生爱听故事,自然也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语文老师就可以每个星期在班级开展一次“故事大王”比赛,鼓励孩子们把平时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的活动既利于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巩固强化,又实现了阅读共享,增长了其他学生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语言整理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弹性规定读书笔记。以往教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都是一刀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格把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生自然提不起读书的兴趣。弹性规定学生写读书笔记,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读书的具体情况以及自身的实际水平来决定自己怎么写读书笔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感而发。

(4)树立榜样示范引导。教师在学生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常常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读书,这既是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又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也爱上读书。

(三)挤出时间,保障阅读

时间是保障学生阅读最基本的前提,离开了时间,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宝贵的读书时间,一是学校规定的阅读时间要不打折扣,不能总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挤占,而是语文教师要与其他课程的老师共同商讨,统筹规划作业总量,确保学生有阅读的时间。

篇8

【摘要】小学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小学教师应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选择书籍、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好积累。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提高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呆板沉滞、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 ”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然而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一、课外阅读资源贫乏,涉及的范围十分窄,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的局限性。在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思想里,形成了优秀的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这一狭隘的概念。为了考试,只好针对性的买些作文书,学生平时阅读的内容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

二、有的学校虽构建了图书角、图书厨柜,只是摆设。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好书读。因为多数图书角、图书厨柜很少有小学生喜闻乐见、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家中更不用说有藏书,有合适的书。

2.没兴趣读。书厨、柜中只有一些陈旧的书或是作文书,没有学生感兴趣的读本,所以他们不想读。

3.没有时间读。长期的应试教育,单一的评价手段,导致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用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同时电视、网络等有声媒体的普及,占去了学生一部分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不愿意面对单调的文字。

4.有的学生虽能调控课外阅读的时间,但目的不明、方法不当。学生们认为,看课外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因而,即便阅读也,是流于形式,是囫囵吞枣,摘抄些所谓好词佳句。

如何面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切实在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与能力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有书读。首先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成立“书香读 ;开放图书室,内有上万册小学生喜闻乐见、高质量的、紧跟书社”时代的课外书籍;并对图书分门别类,把它分成中外名著长篇小说类、童话类、寓言类、民间故事类,科技类,历史典籍类,道德精品类,学习工具类等等,方便学生借阅。

其次我们通过告家长一封信、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家长多为孩子买课外读物,现在很多高年级学生的藏书量达到几十册以上。

再次我们还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每天都能有图书借阅,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图书交流制度,让图书动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孩子能看到更多的课外书。

二、让学生有好书读。时下出版物众多,但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制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如二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为《一千零一夜故事》《豪夫童话》(注音版);三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为《伊索寓言》《爱丽斯漫游奇境》等 。与此同时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差异性,还可以推荐了一部分选读书目,如《会飞的房子》《汤姆叔叔的小屋》《月亮宝石》等。这些课外读物思想健康,学生阅读后能使他们从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让学生有时间读。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是落实课外阅读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校建立了课外阅读时间保障机制,并从地方课程中开辟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极大的保障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四、让学生有兴趣读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要灵活机动采取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1.成立“读书社团”为了满足部分课外阅读量大、能力强的学生,定期组织他们开展读书交流探讨活动,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阅读需求,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2.建立“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标准,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在评选都能激发班级整体学生爱读书。

3.榜样激励。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喜爱读书的例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还以身边的教师和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为榜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五、让学生会读书。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还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教给学生恰当的读书方法,还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2.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对自己订阅的报纸,也可以作剪贴分类,做成剪报本。

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课内 课外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88-01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好的途径就是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不能把全部精力寄托在课堂之上。要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告诉学生,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都是博览群书的典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熏陶情操,陶冶审美情趣,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师要让课外阅读从最初布置任务,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其引导方法尤其关键。

1 立足教材,“无缝”衔接

以课内阅读为主体,课外阅读为重要补充,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无缝”衔接,课外阅读的引导就要从课前预习开始。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可以通过家长的辅助来完成课前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如苏教版一年级《东方明珠》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和观看东方明珠的图片和文字,或收集与家长游览东方明珠的照片,让学生获得关于东方明珠尽可能多的信息,激发阅读欲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在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带着查阅到资料的储备进入课堂,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兴趣的持续性不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体裁、作者等情况提供多种信息,把课内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外拓展,在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也激发其学习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如教学二年级《木兰从军》时,可以先从民间戏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阅读的兴趣,然后再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通俗易懂的《木兰辞》,并拿到课堂上导读和讲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不同体裁对同一民间故事的不同表达效果。还可以适时推荐学生阅读《孟姜女》《白蛇传》等著名民间故事的绘本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同时,可以尝试渗入课外内容。如在教学《孔繁森》时,可以补充主人公孔繁森的个人资料,感悟人物鲜活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升华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补充历史资料,更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青松》一诗时,难点在于“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光从诗句表面无法体会出作者的情感,补充写此诗的历史背景尤为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教师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课外阅读储存,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秋游》时,课文中详细介绍了秋的农田、天空、菜地的美景,教师可鼓励学生去补充阅读描写秋天的花园、果园等方面的文章,增加感官方面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状态,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面向课外,博览群书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语文学习其实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需要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积累和运用外,延伸阅读有关资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推荐课外书目可以根据课文的作者处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如在学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走进施耐庵,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兴趣,推荐小学生阅读美绘本或少儿普及本。罗贯中与施耐庵关系密切,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可以根据课文的出处推荐书目。如《狼和小羊》出自《伊索寓言》。在这篇课文学完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部著名的寓言集。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课文中介绍的人物引导学生阅读。如《晚上的“太阳”》这篇课文介绍爱迪生利用镜子反照拯救母亲的故事,表现爱迪生爱科学、爱动脑的特点。由此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根据课文的体裁和内容也可以推荐书目,如《狐假虎威》引导学生去阅读专门述说成语故事的书籍。

3 阅读交流,推波助澜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多是以教师布置任务的方式推进,多少带有命令式或强制性的,而不是出自学生内心需要的。如有的教师让学生每天或每周填一张课外阅读记录表,上面主要是记录学生某天阅读的书名,阅读的页码数,看似具体细致,实际起不到促进作用的。这只能算是一种监督方式,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显然违背了阅读的初衷,而且容易做假。至于学生看了没看,认真地看还是马虎地看,一点也反映不出来。

篇10

关键词:兴趣;书香氛围;读书活动

“一个人的成长史说到底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好读书,读好书呢?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自觉行动,身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读书活动:

一、激发兴趣,将阅读落到源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读书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读书是发展学生智慧的最基本途径。苏氏还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

对于阅读兴趣很低或者说根本无兴趣的学生们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推荐他们去看鸿篇巨制的名著,一定会叫他们“望而却步”的。要让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去看一个小故事,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因此,一开始我给学生们推荐的是一些诸如《小故事,大哲理》《名人成才故事》《古今传奇》《地理纵横》《繁星・春水》等,这些书籍篇幅不长,而且都能独成一体,不影响下次阅读,能够在很短时间抓住学生们阅读的兴趣点,起到一个很好的启蒙效果。待学生们初步有了阅读兴趣的时候,推荐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书籍。比如七年级的时候,我推荐他们去看《小王子》《伊索寓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到了八年级的时候,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领悟能力也增强了,可以推荐一些诗歌、散文类的作品。

二、保证时间,将阅读落到实处

让学生们爱上读书,还得有一个前提条件――有时间读书。

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作业繁多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与其“压榨”学生们的课外时间,引得抱怨声声,倒不如利用在校的有效时间开展阅读课。语文早自习,除了当天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言文外,我鼓励学生们可以大胆阅读手中的课外书籍;每周一下午的第三节课,专门设为阅读课。

三、引领阅读,将阅读落到深处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因此,教师的引领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是阅读取向的引领。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

其次,是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因势利导读长篇名著阅读,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强化学生阅读兴趣。有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愿望。有些课文是长篇名著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最后,是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在教学《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的时候,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们在朗读中悟情,抓住诗歌的核心句子“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进行品味,通过荷叶与红莲的关系,联系到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深深领会拳拳的母爱。以这样的一个例子,教会学生们该如何去读《繁星・春水》这样一本诗集,进一步领会冰心“爱的哲学”。

四、合作交流,将阅读落到高处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阅读者因为自身的兴趣、成长经历、阅读的水平等原因,对同一个作品关注的焦点必然是不尽相同的,产生的阅读体验也是不同的。在合作交流中进行多种思维的碰撞,对提高阅读的质量也必然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师生同读,共品芬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本活生生的大书、好书。每天早读课,我喜欢和学生们一起朗诵他们喜欢的抑或是我喜欢的篇章语段,在课后我们一起交流对文章的感受,有时写成读后感在作文课上交流,互相探讨。

2.亲子读书,同享书香

积极发动广大家长参与活动,通过每一次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我们开展读书活动的目的、意义、做法,调动家长参与活动。请父母亲与学生共读一本好书,交流心得,共享读书乐趣,并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读书情况,及时沟通,共同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每学期发放中学生读书目录供家长作为购书参考,指导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文学书籍。

3.生生合作,展示成果

诚然,教师和家长的参与固然重要,但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对推进阅读更是不容小觑。一方面,学生们年龄相仿,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在交流的时候会显得更率真;另一方面,生生合作可以帮助阅读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当学校创造出积极的读书环境,提供优越的读书条件,当教师合理引导读书方法,学生们阅读的兴趣被激起的时候,他们就会以阅读取代各类游戏、电子产品;当学生们在书海自由吮吸各种精神食粮后,他们的精神就会感到充实、愉悦,他们的灵魂就会被涤荡,真善美、假恶丑自然就会知晓。

参考文献:

1.刘淑贞.创建书香校园打造教育品牌[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2.罗波.打造读书特色让学生“同享阅读,共沐书香”[J].理论观察,2012(3).

3.许永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J].读与写杂志,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