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散文精选范文

时间:2023-03-20 15:4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情散文精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情散文精选

篇1

《画梦录》作者何其芳。以时间为序,精选了诗人李满强从2007年至2012年期间在各大刊物发表的诗歌170多首,五年时光,经与纬的交结,诗人时而以一个漫游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地上,时而以一个寻根者的身份出现在那个叫李家山的西北乡村,时而以细腻的笔触,去挖掘亲情和爱情的温暖,时而以冷峻的笔触,去拷问当下纷乱的生活。

何其芳,汉园三诗人之一,不仅以现代诗着称,他的美文散文集《画梦录》也称美一时。他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思中以乐感的文字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画梦录》就是他这种文风的集中代表。此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与散文的抒情美和形式美上的创造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学生《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一直以来,喜欢读徐志摩的诗,他的诗意念完整、韵味独特、他既善于写实,又善于写心念。他的诗充满伤感、哀怨,洋溢着春息、清新自然。他的诗驰骋着想象、切实的.虚拟。今天读了他的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感受颇多。

  文章源于生活,源于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但其核心又是心灵的追求,对现实的不安与苦闷,对人生的迷茫和同情,对超自然的渴盼与祈祷。他善于在大自然中发现,细腻地刻记着自然界最细微的美。正如文中第一自然段所描述的“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简单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进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秀美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读到这里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多么美妙的景象,字里行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一切万物近在眼前。

  文中还描述了他渴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摆脱世俗的喧嚣,达到灵与肉的统一。文中描写道:“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品尝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丛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品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受到自己对生活的期盼不尽如此呢?每天我们生活在尘世间,要给自己带上一个面具,要把真正的自己埋藏起来。我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领导同事面前,要以笑示人,以表恭敬;在嬉笑打闹的学生的面前要摆出一副“师道尊严”,让学生望而生畏,要不何以服众;在小女面前,要拿出母亲的架子,唠唠叨叨,不厌其烦。

  学生《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这篇散文,诚如题目所示,只写了“巴黎的麟爪。”“巴黎”,本身就是一个迷人的字眼。它说不完,道不尽,它是一座堪称近代人类艺术褓姆的城市。一代代的艺术巨匠在巴黎弘阔的舞台上勿勿走过;把无数动人的事迹,永恒的美,凝固在罗浮宫的每一块砖瓦里,投映在赛因河的柔波中。没有哪一座城市象巴黎那样把生活与艺术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生活即是艺术,艺术即是生活;没有哪一座城市象巴黎那样,把此岸和彼岸拉扯得那么近,现实即是理想,理想即是现实。作为艺术家的徐志摩来到他朝思幕想的艺术之都,如同游子寻见慈母,可以想见他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他特有的富于激情的笔调,直接表达了感受“咳,巴黎!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整个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鸭绒的垫褥,衬得你通体舒泰,硬骨头都给熏酥了的。”

  作者是直抒胸臆的,然而,于不经意之中,更在营造着氛围。这种氛围让你无法克制自己要与作者一起神游巴黎,聆听作者漫谈对巴黎的观感。作品描绘的天堂般的,充满诱惑的巴黎,并不仅是光明、微笑、欢畅的,同时也交织着黯淡、惆怅和悲怆。然而,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作者以他敏锐的观察力,道出了巴黎人的独特之处:虽失意仍不失对人生的希冀;虽厌恶却不掩挚切的友情,贫困潦倒并不碍对艺术的痴迷;真诚而不势利,洒脱而不猥琐,这正是巴黎不和谐中的和谐,杂色中的同一,巴黎的诱惑在于斯,美亦在于斯。作者印象式地漫谈了巴黎以后,便象摄影机一样,缓缓地推近,讲述了两个巴黎人的故事。一个美丽又聪慧的女郎,十七岁时由父亲安排嫁给了一个英国绅士,可两人之间并无真正的爱情,婚后生活毫无幸福可言,四年后,女郎离婚回到了巴黎,不久,她疯狂地爱上了一个来巴黎求学的菲律宾少年,并抛弃了一切跟着这男人来到东方,谁知男子的家庭坚不容她,男子不久也丢了她,她只好以做褓姆维生。不久,一封老父病危的电报又将她拉回了巴黎。

  回到巴黎后,父亲已病逝,重重打击在女郎的心灵上留下深重的创伤,女郎这样表述她此时的心境“从此我在人间还有什么意趣?我只是个实体的鬼影,活动的尸体;我的心也早就死了,再也不起波澜。”然而,死去的只是过去的痛苦,不是女郎的心灵,女郎“每晚还是不自主的到这饭店里来小坐,正如死去的鬼魂忘不了他的老家。”她无法忘却她与情人在这饭店里度过的短暂却刻骨铭心的时光,在这里,她曾倾注满怀的柔情,疯狂地爱恋一个不是贵族,也不是富人的东方人,“秘谈”、“欢舞”、“梦魂缭绕”、“太深,太真”的爱……

  享受爱情是幸福,是美,追忆往昔的爱情何尝不是幸福,不是美?能够在屡受挫折后,仍能玩味那本属不堪回首的往事不仅是美,而且是崇高了。在女郎表示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鲜活、热烈、充满柔情的心灵。这正是巴黎人的真诚,巴黎人的洒脱。饶有趣味的是,在这个女郎的身上,读者能看到作者自己浓重的投影。女郎如泣如诉的诉说道出的是徐志摩的心曲:“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甘愿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去到那理想的天庭——恋爱,欢欣、自由。”徐志摩是把爱看作生命一样重的,“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五百次的投生?”所不同的是,女郎的爱情是一场悲剧,而作者最后获得了爱情。第二则讲述了一个巴黎画家的生活故事。画家住在一个狭小、昏暗的小阁楼里,屋里更是一个“垃圾窝”,作者象开清单一样列出了屋里的陈设“精窄的床坐起会扎脑袋,书桌上更是应有尽有:烂袜子、脏手绢,压瘪了的热水瓶子,断头的笔杆,断齿的梳子,可疑的小纸盒儿,权当梳妆台兼书架的破木板箱,烂苹果,破香蕉……这一切作者之所以不厌其详地一一介绍主要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出人体美会把这垃圾窝变成金壁辉煌的艺术宫殿,随着画家的自数家珍——一件件稀世艺术珍品,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壁上的疙瘩,壁蟢窠,霉块,钉疤,全化成了哥罗画帧中‘飘飖欲化烟’的最美丽树林与轻快的流涧;桌上的破领带及手绢烂香蕉臭袜子等等也全变形成戴大阔边稻草帽的牧童们,偎着树打盹的,牵着牛在涧里喝水的,手反衬着脑袋放平在青草地上瞪眼看天的,斜眼溜着那边走进来的娘们手按着音腔吹横笛的——可不是那边来了一群娘们,全是年岁青青的,露着胸膛,散着头发,还有光着白腿的在青草地上跳着来了。”由于有了美的闪光,狭小昏暗的破阁楼竟成了田园牧歌式的风景胜地。

  由画谈到了模特,由模特引出了画家的细述人体美。“人体美也是这样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下部,有的头发,有的手,有的脚踝,那不可理解的骨胳,筋肉,肌理的会合,形成各各不同的线条,色调的变化,皮面的浓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态,不可制止的表情。”画家的津津乐道使读者和作者一样,不能不对这阁楼里的一切如此不和谐而感到惊愕。简陋的画室与模特美好的形体,生活的困窘与画家心灵的高蹈,这仿佛是“荒唐、艳丽、甜蜜的梦,”然而,它确实就是眼前的实在。在现实中寻求理想,在人生中追寻梦境,这是一种人生境界,这就是美,就是艺术。从这里,我们看到的同样是巴黎人的真诚和洒脱。

  这篇散文写的是举世闻名的巴黎的“麟爪”,作者没有去写绚丽的罗浮宫,壮观的凯旋门,迷人的赛因河,而是把视角投向社会的底层,写的是悲怆落漠的心灵,阴暗丑陋的画室,作者仿佛有意要设制不和谐,然而精细的读者却能从这表面的不和谐中,悟出巴黎迷人的所在,不由得不敬佩作者精妙的构思、材料选择,娓娓叙述又都是在不经意中。巴黎人真诚、洒脱,作者和他的这篇散文同样如此。

  烟花之所以灿烂,不在于它有多次生命,而在于它在发出光焰的那一刻,已经留住了永恒。

  学生《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从志摩先生谈起,心中不由得为其感慨,他是一位具有一定影响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对生活热爱的人。1920xx年开始长期的诗歌创作,后来读到的诗歌一部分来自这个时期,受英国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认为艺术至上。曾经写过不少优秀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徐志摩散文集》是一部精选的散文著作,带给我的当然是少不掉的欣喜,每读一章都会深陷其中,过后便养成了闲余中的趣子。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欧洲漫录”这篇散文,富有幽默感,又不失哲理性和语言刚柔并工的表达。让读者深陷其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对于托尔斯泰的书与人的看法及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对于莎士比亚的回信,更让读者了解他为人礼貌,性情温和的另一面。

  可不幸的事情终究会发生,因从南京乘机去北平路途中,飞机失事遇难,他告别了自己光辉的一生。虽死犹荣,用在这样一位诗人身上,不容置疑。他的逝世是对文学历史上的一次深痛的失去,一位正处风华正茂的年龄,还没有结束的人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可他的一生是精彩的,在散文中,与泰戈尔的对话,相当的好,能与这样一位印度诗人如此联系,并与他环游亚洲,也不失为一种成就。并影响着徐志摩对于印度洋的恩情。

  游历学习的志摩先生,写出了一批感人肺腑的散文,有对于环境,事物的描写,也有对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描写。

篇3

西风渐进七十年

作者:向锐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本书以1840年为起点,描述晚清最后七十年(1840~1910)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本书紧扣“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特征,围绕近代东西文化交流冲撞这个主题,以历史长河中个体沉浮命运为点,以打捞尘封已久的历史碎片拼凑填补为主要手段,描述、运动、、天津教案、中国近代铁路、电报肇始、幼童留美、海防建设、同光年间三次对外战争、庚子国变、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福州风土诗

作者:郑丽生

解读:方炳桂 方向红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郑丽生(1912~1998),福州著名文史学者、民俗专家、诗人。本书按时间顺序,由方炳桂父女二人解读郑丽生的七十多首福州风土诗,由诗来诉说并介绍福州的风俗民情,表达感情,妙趣横生。

上杭客家话研究

作者:邱锡凤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本书就一个客家方言点——上杭蓝溪的客家话展开详细描述、报告。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对研究考察的对象上杭蓝溪话的同音字、词汇和语法例句收集得很全面,此外还列举了大量俗语、谚语、歌谣甚至口头禅,揭示了蓝溪客家话的方方面面,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方言点的全貌。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

最美人间四月天

作者:林徽因

出版日期:2012年3月

世界上漂亮的女子很多,但不一定有才;世界上有才的女子很多,但不一定有貌。有才又有貌的女子也有,但不一定能分得清情感与理智,收获完美的爱情与家庭。而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百年罕见的女子。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作的璀璨荟萃,收录了林徽因迄今所有的名篇,是迄今为止最经典、最唯美、最值得收藏的林徽因读本。在书中,林徽因诗意解读了爱情、亲情和友情,分享了她对成长有关的人生感悟,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精美的插图,精致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林徽因这个“民国第一才女”(语)的诗情画意和热情洋溢,领略到她繁华背后的落寞与苍凉。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午后的阳光下,漫长的旅途中,抑或是夜晚临睡前,让我们细细体味一代才女笔下的悲欢离合,品读她隐藏在文字深处的落寞传奇。

传世经典美文系列

作者:郁达夫 等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本系列包括:郁达夫的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林徽因代表作《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朱自清的现代散文名篇精选集《荷塘月色》,许地山早期小品散文集《空山灵雨》,徐志摩诗集《再别康桥》,以及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呼兰河传》,全套共6册。

战国文字编

编者:汤馀惠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

本书所收战国文字资料涵盖了整个战国文字领域,举凡青铜器铭文、陶文、玺印文字、封泥文字、简牍文字、帛书文字、玉石铭文、货币文字等皆包括在内。这些资料中有些出于国内不易见到的书籍,如《珍秦斋古印展》、《平庵考藏古玺印选》等,可以看出编者搜讨之细,网罗之精。所收资料皆用原形,不失真,让使用者可以放心使用。

李长吉集

撰写:(唐)李贺

评本:(明)黄陶庵

批点:(清)黎二樵

篇4

元宵节抒情散文说说1. 喜悦,在心中荡漾;笑容,在脸颊洋溢;歌声,在悠扬回荡;舞步,在惬意游走;礼花,在尽情绽放;祝福,在频频发送。朋友,元宵节快乐!祝你幸福,阖家欢乐!

2. 你和我伴着月亮灯,犹如大元宵;你是灯我是纸,犹如大灯笼。你情我愿度佳节,欢欢喜喜闹花灯!

3. 吃元宵,看贴士:观颜色,白白胖,凉一凉,莫烫嘴,轻轻咬,慢慢嚼,细细品,喝喝汤,润润心,越吃越有趣味!元宵节,享美食,祝团圆,全家福!

4. 浓浓的情,粘粘的面,擀成薄皮包汤圆;深深的爱,甜甜的馅,裹在心里意绵绵;欢乐的水,快活的翻,煮出美味暖人心;白白的元宵,滚滚的圆,吃在嘴里香又甜。元宵节,愿你快乐度过,吃美满汤圆,走幸福人生!

5. 滚一个汤圆,送到你碗边,一口咬出陷,幸福乐无边,陷里含思念,寓意要团圆。圆圆的汤圆,此刻的团圆,温馨洋溢年,快活似神仙。

6. 元宵儿圆圆,心里儿甜甜;画一个圈圈,添一个弯弯;加两个点点,送你个笑脸;心儿再酸酸,也该会缓缓;如果还烦烦,再吃斤汤圆!元宵快乐!

7. 元宵煮团圆,一家围成圈,鞭炮燃欢笑,老少乐陶陶,灯谜猜幸福,天伦乐逍遥。祝你元宵节合家幸福美满,吉祥安康。

8. 元宵个头圆又圆,祝你生活比蜜甜;元宵模样光又光,愿你身体很健康;元宵外表滑又滑,金银财宝一把抓;元宵佳节,祝愿尊贵的你,全家幸福笑哈哈!

9. 我的元宵短信,收到的人春风得意,阅读的人工作顺利,存储的人爱情甜蜜,转发的人大吉大利,删除的人依然好运气,祝你元宵节快乐!

10. 不用寻找,此刻的温暖刚好。家人围绕,吃一口汤圆更妙。新春好征兆,团圆更奇妙,一家老小,个个是宝,有了大家,生活真好。

11. 放挂鞭炮,鸿运当头;悬盏灯笼,喜气洋洋;舞阵龙狮,气势如虹;吃口汤圆,其乐融融;品杯美酒,神采飞扬;发份祝福,情深谊厚:祝元宵佳节快乐非常,幸福无限!

12. 盏盏花灯报元夜,岁岁瑞雪兆丰年,玉烛长调千户乐,花灯遍照万家春,祝我亲爱的朋友,元宵节快乐!

13. 正月十五吃汤圆,吃得家庭团圆,爱情甜蜜,生活饱满!张灯结彩庆元宵,花灯照得前途光明,事业发达,前程似锦,每个日子都喜气洋洋!元宵节快乐!

14. 正月十五月儿圆,欢乐喜庆到人间;正月十五元宵甜,万里河山尽开颜,正月十五幸福绵,好运好事喜连连,正月十五手相牵,幸福生活比蜜甜,短信一条到身边,愿您开心过鼠年!

15. 吉祥的甜米面包成皮,幸福的豆沙做成馅,思念的手儿包成团,拥抱的火焰来煮熟。元宵节,送你幸福团圆的汤圆,祝你一年万事如意,美梦成真,好事连连。

16. 正月十五月正圆,千家万户庆佳节。鞭炮阵阵难停歇,礼花片片洒人间。大红灯笼映笑脸,满心欢喜迎春来。汤圆虽小甜在心,祝福声中友谊深。祝你生活事业都圆满,万事顺利笑开颜!

17. 礼花在夜空绽放,照亮了心中的希望;灯笼在门前悬挂,引来了吉祥到人间;汤圆在口中咀嚼,带来了甜蜜留心田。快快乐乐的元宵节,圆圆满满的幸福年。祝你元宵快乐!

18. 正月十五佳节到,月圆人圆元宵闹。亲人团聚乐淘淘,吃完汤圆看热闹。大街小巷放鞭炮,灯谜猜得汗直冒。龙狮舞得真是妙,此起彼伏试比高。心满意足生活好,美好明天将来到。元宵快乐!

元宵节抒情散文说说精选1. 明月圆,吃汤圆;美梦圆,人团圆,好运伴你事事如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元宵佳节愉快!

2. 元宵佳节赏月亮,享受团圆心敞亮;吃碗汤圆平安伴,品味友谊之醇香;真挚问候与相送,传递思念情意浓;祝君元宵节快乐,阖家欢乐幸福随!

3. 报告团长,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您的头是圆的,大家一致同意,以后就喊您老团圆了。元宵节到了,送个汤圆给您,暖暖身体,祝您老越来越圆。

4. 元宵闹花灯,送你五盏吉祥灯:出人头地捷足先登,财源滚滚五谷丰登,五子登科高人一等,登峰造极马到功成,一步登天步步高升!元宵快乐!

5. 元宵节到了,送上一碗用真情煮熟的爱心汤圆,让平安载着它,知道你面前。愿这碗汤圆储存所有的温暖,将寒冷赶走,释放一切真情,让幸福快乐永远伴随你。

6. 元宵节勿忘吃元宵,吃一个好运常在,吃两个幸福永远,吃三个合家团圆,吃四个四季平安,吃五个……哎呀别吃了,这东西可不好消化!元宵快乐哦!

7. 元宵节到了,愿你: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天天精精神神灿灿烂烂,月月风风光光喜气洋洋;年年财源广进,岁岁平安祥和!

8. 元宵佳节到,花灯到处照。送您一碗特制汤圆:真心馅,好运料,健康皮,平安汁。送您一份祝福,人团圆,乐逍遥,福无边。祝您元宵快乐合家欢!

9. 张灯结彩龙狮闹,团圆欢乐一家好,家庭事业火红照,爱情友情亲情绕,平安健康都来到,真情滋润好运交,元宵节的吉祥一路抛,洒下前程更美好,洒下明天如花娇。元宵节快乐。

10.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的是团团圆圆的汤圆,送的是圆圆满满的祝福,赏的是五谷丰‘登’,愿的是步步高登,发的是短信祝愿,送的是真心实意,愿你元宵节快乐。

11. “摘下”一缕柔和月光,“揉成”一团绵绵软糖,“投进”一个快乐汤圆,“寄予”一份美好祝愿,一心一意祝福你,四季平安万事吉,祝合家团圆,元宵节快乐!

12.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彩灯一盏盏,烟火一幕幕。与你共携手,快乐驻心窝。月亮知我心,流星寄问候。元宵祝你更快乐!

13. 元宵到了,送上我最真的祝福,愿你:元宵佳节好梦连连,心情舒畅欢乐延延,家和美满幸福暖暖,身体安康财源滚滚,工作顺利其乐融融。祝你元宵快乐!

14. 冷时硬中甜,热时软中绵,有心不外露,清白自在圆,热热闹闹吃汤圆。愿我们的有缘常相聚,难聚常想念。元宵节快乐!

15. 瑞雪银光梅花香,真诚祝福来四方,东方送你吉祥树,南方保你永安康,西方祝你事业旺,北方愿你钱满箱,好友真心祝愿你元宵节快乐!

16. 元宵佳节,万家团圆喜气扬;张灯结彩,欢乐开怀展笑颜;一碗元宵,盛满平安与幸福;温馨问候,彰显情谊之浓烈;虔诚祝福,充满真挚甜你心。元宵佳节,愿君万事如意,合家幸福!

17. 元宵节到了!朋友,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这元宵一样,塞得鼓鼓的,捏得圆圆的,煮在锅里沸了,盛在碗里满了,含在嘴里,呀,太甜了。元宵快乐!元宵节祝福短信

18. 十五的月亮圆又圆,照耀游子把家还;十五的灯笼圆又圆,五福临门合家欢;十五的元宵圆又圆,生活幸福比蜜甜。元宵佳节,合家团聚,入夜赏灯,欢乐猜谜,月圆人圆,吉祥如意!

元宵节抒情散文说说推荐1. 甜蜜做馅,用浓情包裹,加入无忧水,点燃吉祥火,让快乐沸腾,在幸福的大锅,盛一碗美满的汤圆,看在眼里是喜,吃在嘴里是乐。元宵佳节,愿你生活美满乐无边,事业兴旺好运连!

2. 快乐原本就这么简单。在不经意间忽然传来一个问候的信息,在感到烦闷的时候有人给你安慰。你快乐我也快乐,在忙碌的日子里照顾好自已!元宵节快乐!

3. 月宫嫦娥舞蹁跹,地上人儿庆团圆,碗里元宵似银元,焰火闪耀映红天,舞狮舞龙快乐年,鞭炮噼啪祝福传,短信一条情意绵,愿您好梦都能圆,幸福快乐到永远,心想事成笑容甜!

4. 祝元宵节:生活正当午,金币不胜数,干活不辛苦,人闲象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似小猪。

5. c盛一碗滚烫元宵,香气扑鼻,闻盛世之芬芳;口感滑腻,品亲情之幽香;形似珍珠,若爱情之浪漫;美味可口,享幸福之时光。元宵佳节,赏花灯,吃汤圆,快乐走过幸福生活!

6. 寂寞走了,开心到了;烦恼没了,快乐来了;手机响了,好运到了;烟花放了,元宵来了;短信来了,祝福到了:愿您元宵麻烦没了,幸福来了!

7. 正月十五元宵节,合家团聚一个“圆”,唱唱跳跳一个“闹”,欢欢喜喜好心情一个“爽”,开心祝福送你一个“笑”,愿你全家安康一个“福”,另外财神送你一个“发”。

8. 午夜人散尽,花好月圆家人团圆,群灯吐艳你最“好”。寄去相思和祝愿,网中情缘愿梦“圆”。

9. 正月十五闹元宵,大街小巷人如潮。各色灯笼门前挂,猜谜的人儿真不少。空中飞翔孔明灯,声声祝愿随风飘。热热闹闹舞龙灯,人寿年丰鸣鞭炮。祝你元宵佳节人团圆,快快乐乐无烦恼!

10. 元宵节到了,送你一碗幸福的元宵。看到眼里的是温暖,回荡脑海的是团圆。吃到嘴里的是甜蜜,留住心里的是深情。当下得到的是祝福,永远不变的是快乐。

11. 圆圆的汤圆是我的爱,甜甜的馅料底下是关怀;什么样的节奏是最摇摆,什么样的节日是最开怀?暖暖的关爱从亲友那儿来,流向快乐的心海,快乐的节日是我们的期待,热热闹闹过元宵才是最自在!最炫元宵风,属于你的快乐元宵节!

12. 十五的月儿圆又圆,温情脉脉照人间。元宵佳节人团圆,平平安安心里甜。汤圆也是圆又圆,祝福满满在心间。大红灯笼圆又圆,吉星高照在门前。愿你的生活圆圆满满,事业顺顺利利,好运不断!

13. 转眼元宵到,短信冒个泡。眉毛往上翘,心情就变好。微笑挂嘴角,幸福多一秒。做人走正道,自有福星照。得失别烦恼,生活更美妙。祝新年一切安好!

14. 我喜欢有内涵,内心丰富的你;我喜欢纯洁,完美无瑕的你;我喜欢甜蜜,让我开心的你。元宵节到了,汤圆啊,让我对你说出我的爱:“我如此喜欢美味的你!”

15. 甜甜的甜甜的鲜灵的汤圆,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满满的满满的盛给你一碗,装上我美美的美美的元宵祝愿!衷心祝愿朋友元宵佳节合家团圆!

16. 元宵节快到了,送你一轮圆月,让明月带上我的祝福,寄去我的祝愿,明月生辉度佳节。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愿“梦”圆圆!

篇5

周啸虹原籍江苏扬州,1932年生于盐城,1949年赴台,2012年2月24日在台南寓所安详辞世,享年80岁。笔名萧鸿、关山遥。

从客居地到高雄往大陆架起两岸作家交流的一座金桥

上世纪50年代,周啸虹先生的散文、短篇小说多刊发于报纸副刊与杂志。后曾停笔多年,主要从事新闻工作,作为报人于70年代中退休。后重拾笔墨,从事文学创作及国粹京剧剧本创作,成果颇丰。周啸虹先生1999年出任高雄文艺家协会理事长后,“周啸虹”3个字开始被大陆一些作家铭记在心了。当时虽说环境复杂,条件困难,但他热心于两岸文学交流,先后邀请大陆文学界组团访台和筹组台湾作家团参访大陆多达10次。

周啸虹的作品以写实风格见称,凭着朴实无华的文字叙说人间百态,凡所见所闻,皆能精准下笔为文,读来亲切平和,发人深思,体现出丰富的经验、苦难的历练、细密的思维和高度的技巧。

经过精选荟萃的散文卷《迢递归乡路》和短篇小说卷《逝水》,辑成《周啸虹作品集》,2002年由北京昆仑出版社出版。同年11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在京举办“《周啸虹作品集》出版座谈会”,两岸作家50余人参会,共襄盛举。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在座谈会上说:“周啸虹作品在大陆出版是件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它不仅是台湾严肃文学的回归,也反映着一代人人心的回归;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都应该像周啸虹先生这样既爱祖国大陆、也要爱中国宝岛台湾,因为海峡两岸同胞是永远不可分割的一家人。”

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在会上说“周啸虹先生是一位‘煮字疗饥’的作家,其作品密集刊登于台湾的报纸副刊、文艺杂志,并结集出版,曾多次获得各项重要的文学创作奖。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读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去台同胞对故乡家园的怀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他和他那一代作家,见证了那一场时代、社会、生活、家庭的剧变,见证了剧变中骨肉同胞的生离死别,以及他们九死不悔的爱国情怀和血浓于水游子乡情。统一的中国不会忘记周啸虹那一代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著作里一定有周啸虹那一代赴台作家的位置。”

与会文友纷纷发言缅怀

追思会上,与会文友纷纷发言缅怀与周啸虹先生多年交往的深情厚谊,追思周啸虹先生的优秀人品和文品,赞扬他作品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怀,惋惜周啸虹先生不幸辞世给台湾文学事业和海峡两岸文学交流事业带来的损失。说到动情处,有些文友不禁泪流满面。

叶广芩是在第六次作代会上结识了作为嘉宾与会的周啸虹,谈得十分投缘。周啸虹对叶广芩说,你应该来台湾看看。过了一段时间,叶广芩真的随大陆作家代表团赴台,以后还自己去过台湾,有机会就和周啸虹相见,结交成很好的文学朋友,他们谈文学,也谈人生。两人都认为,经过轰轰烈烈的历程,回望自己的人生,发现最终还要归于平静。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排除干扰,最终走向简单,走向坦诚。叶广芩记得自己曾一时兴起唱了一段京戏,周啸虹说唱得真好,可惜没带录音机。叶广芩邀请他到西安来,说那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周啸虹说一定去。如今,叶广芩感慨万千,因为这话说过又是好几年了,总以为见面的机会还有很多,但现在已经等不来这位朋友了。

黎湘萍没有见过周啸虹,但通过读他的作品,仿佛也能感到周啸虹正笑眯眯地和自己讲述人生的道理。黎湘萍认为,周啸虹写的是小人物的大悲欢,又是大历史的小注脚,他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作文学的见证。一个人离去后,可以留存在很多人的记忆当中。对于一个作家,还可以把自己长久地留在作品中,让读到这些作品的人超越时空来分享其生命的经验和智慧。

吴泰昌、赵遐秋、曾庆瑞、石一宁、沈庆利谈到了与周啸虹的交往,无不称赞其慈祥和善、温文尔雅,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风范。他们说,周啸虹的作品表现了大时代里作为大陆去台者内心的波澜,反映了深刻的历史变迁以及其中丰富而细腻的人性。虽然没有构建长篇之作,但在那些短篇小说、散文和剧本中尽显才华,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极大热情。他为两岸的文学交流,不畏艰难,不辞辛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金坚范说,周啸虹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他爱祖国,表现在他爱大陆,爱台湾,也爱自己的故乡。他还爱文学,爱朋友,爱家人。赵玫和任芙康带来的一张照片,正是此话的注脚。那是2003年春赵玫在台南亿载金城抓拍的。照片上,周啸虹和夫人陈春华手牵着手走着,他们面前,阳光铺满了天空和大地……周夫人陈春华从台南向朋友致信感谢

追思会还放映了台湾方面精心制作的记录周啸虹先生生平事迹的视频,曾庆瑞先生饱含深情地宣读了周啸虹先生夫人、台湾著名女作家陈春华送达北京追思会与会友人的致谢信。

周啸虹夫人陈春华从台南特向参加追思的大陆朋友致信表示感谢,由于她要参加同日在台湾举行的文友追思活动。不能前来大陆。

陈春华在信中告之朋友,“近日整理啸虹的遗稿,很意外的发现他竟然非常完整地记录了10次你来我往两岸交流活动的细节,也才发现在过程中他所曾遭遇的困难。我想,他留下这样的记录,应该是以留存历史的心态而为之。个人的力量其实非常微薄,啸虹也一直认为做得不够完善,但毕竟一粒种子撒向土里,就有发芽生根的无限可能。”

至于我对他这样奋不顾身的进行两岸交流,又是怎样的态度呢?我想引述浙江作家薛家柱先生大作《盈盈一水文作舟》提到我曾说的一段话:

‘犹记啸虹初接文艺协会时,我其实并不以为然。因为一直期待他能够在退休之后专注于写作,弥补多年来因为谋生而流失的创作时间。然而,三年多以来看到两岸朋友因交流而产生的良好互动,也无法再无动于衷了。对像我这样一个1949年出生在台湾的中生代,即使可以想象,却也难以深刻理解十六七岁就离乡背井如啸虹者他们的家国之思;而这些年目睹他为两岸文友搭桥之尽心与乐在其中,的确让我更进一步明白这种感情的深沉……’

没有错!时至今日,两岸文友都已普遍体会到所谓交流,除了民族的大爱情怀之外,更需要绝大的毅力与耐心,所谓滴水穿石,而还有什么能像文学这样具有穿透力,能让顽石瓦解!

篇6

1.把现在的快乐保留起来给未来我也曾这么做过,但那快乐的滋味却走样了。我有太多的方向,以致于总是习惯回头看,看我只有一个出发的地方,这就是我去哪里都不怕错的理由了。青春的意义一是勇于尖叫也勇于沉默的自由,就是对所有一切都可以说要或不要的自由。

2.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的青春,就显得太多了。

3.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4.她是我在青春岁月里的初恋。

5.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

6.喂,你可曾听说才思也许能在青春年少时获得,智慧也许会在腐朽前成熟?

7.人,总是要经得起风吹雨打虫蛀,经过奋斗,作过努力,那才能终于以果子的形式向自己的青春告别的。

8.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人崇高而奔放的激情。

9.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10.科学的全部目的,就是有意识地取得大自然无代价的赋予青春的一切。

11.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12.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13.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

14.青春年少的日子,我们总以为,爱情就是把两个人牢牢地绑在一起,当你爱我,你就要了解我。这样的结果却是:当你了解我,你就不爱我了。直到青春远去,我我们才明白,每个人心中也有一片内陆,即便是最亲密的人,也无法抵达那儿。

15.我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年轻,没有了那些还可以挥霍的青春。现在只能求一份安稳,一份单纯。可是我努力找,努力着,但是仍旧找不到那个可以陪伴我一生的人,在寻找中,我遇到多少真真假假,可是仍旧觉得自己很幸运。

16.青春的意义一是勇于尖叫也勇于沉默的自由,就是对所有一切都可以说要或不要的自由。另一种是漠视一切的意义,包括青春的意义,因为那就是青春的本质。在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是,给了你翅膀,却不让你飞。只要心自由,到哪里都是自由的。

17.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8.夜静如水,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飘进屋檐的雨丝,染湿了青春的扉页,风沿着我的睡意,袭入了我的梦中,吹散了青春二字,又支离破碎的呈现在清晨醒来的晨曦里。

19.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20.如果你观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散文诗的文体特点背后有阳光。如果可以和你在一起,我宁愿让天空所有的星光全部损落,因为你的眼睛,是我生命里最亮的光芒。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和青春。

21.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

22.青春是首不悔的诗。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美丽,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青春。请不要说青春已疲惫,也许你的幻想曾被现实无情的毁灭,也许你的追求毫无结果,但你应该相信,没有寒风的洗礼,哪来万紫千红的春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有累累硕果?青春是一首不悔的诗。

23.青春的脚步慢慢向我们接近,青春的苦恼也随之而来。我们都年青像五月里响起的风铃,哼着忧伤的歌,做着美丽的梦。我们都年青,爱夏夜轻舞的流萤,凝住的眸子一动不动;我们都年青,喜欢秀发垂胸,任裙摆飞舞转盈;我们都年青,想借月的幽明,走一段沧桑的旅程。当我们不在年青,这个美丽的梦有谁倾。

24.是青春的底蕴就是孤独,抑或是孤独弥漫了整个青春。

25.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会是一场凄凉的悲剧。

26.获得智慧,需以青春为代价。

27.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而青春时期比任何时期都最强盛美好。因此千万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僵化,而要把青春保持永远。

28.得到智慧的惟一办法,就是用青春去买。

29.你不能同时又有青春又有关于青春的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活,而顾不得去了解;而知识为着要生活,而忙于自我寻求。

30.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是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31.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的精神总是同年轻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

32.我宁愿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只要爬起来,就要有进无退。

33.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了。

34.青春呀,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35.青春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的春天。

36.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37.小A说:让我死吧让爱情留下。而我要说:让爱死吧我要卑*地活着!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

38.青春的爱情之吻是一个长长的吻。

39.青春的意义一是勇于尖叫也勇于沉默的自由。

40.惆怅的青春,叛逆的岁月,发酵成一碗青绿色的草汁,倒进心脏里。

青春唯美的感悟句子精选

1.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

2.记住青春时候的勇气,然后也更不在乎别人的否定。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4.年轻的朋友啊,春已经翩然而至,就像阻不住的生机已经降临枝头,青春已经降临你的生命。让我重复一句吧:它得之不难,失之也易。因此,当你拥有它的时候,就得想到应该如何珍爱它,不久之后又应该如何与之揖别,以及将来应该如何使之终于化作我们称之为果子的东西。

5.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

6.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裉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雨果

7.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

8.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篇7

也别再谈论树,你最好对玉石、

泉水和山峦,沉默。

一切早在一手之下。

这惟一之手不是你的,

它是守佛之手,

守护佛的睡眠和所有的睡眠,

在久醉的大地。

4月的晚上,在北京一所高校,顾彬讲完课后,邀请了一位来自上海旁听的女生朗读了上面这首诗――他写的《在香山》,还邀请了一位男生朗读了中国13岁小诗人朱夏妮的《耶稣》。

随后,顾彬又用德语朗读了一遍《在香山》,非常用心、用力。他告诉《望东方周刊》,小时候老师就教导朗读时该如何站立,眼睛看着哪儿。

早在1966年,还在德国北方的明斯特大学学习神学的时候,顾彬就经常参加朗诵会。顾彬认为,好的朗诵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了解、认知过去作者的写作。

不可避免地,他又说到中国作家的朗诵。准确地说,他是在批评,一如既往的犀利。他对本刊记者说,除了王蒙、张承志、杨炼等人,很少有中国作家擅长朗诵。

他提到作家余华,他说在波恩大学余华受邀朗诵自己的作品,但他拒绝站在讲台前,想让他的德文翻译朗诵。顾彬再三邀请,结果余华的朗诵“没有味道,没有意思”。

讲台上的顾彬不苟言笑,讲桌上整齐地平放着他一直带着的《精选汉德德汉词典》,朱夏妮的《初二七班》,还有一本他在德国出版的诗集以及关于德国诗人格仁拜因的一本书。

课程结束后的晚上8点,有些疲惫的他推着自行车,找了一家咖啡厅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李白的诗抓住了我的心

如此一个显得有些刻板的老头,尽管被称为“德国的李白”,却怎么看也没有李白的潇洒。

他之所以被称为“德国的李白”,很大程度因为与中国文化的结缘起自李白。1967年,还在大学学习神学的顾彬读到了译成德文、英文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他对本刊记者回忆:“李白的诗太美了,它抓住了我的心,让我有了学习古代汉语的冲动”。

那年10月,顾彬23岁。他开始上德国第二代汉学家司徒汉的古代汉语课。文艺青年顾彬开始计划逃离设定好的牧师人生。

1969年,因为“”,他没有办法来中国大陆,去了日本,寻找李白的唐朝。他觉着自己找到了,那里有他喜欢的中国古代文化。回德国后,他决定学习现代汉学。

其时,虽然司徒汉等德国汉学家的古代汉语掌握得很好,但基本都不会说现代汉语。曾有一位教授对顾彬讲:“你们学现代日语、现代汉语,也只能用来点点咖啡而已,没有必要学什么现代语言。”

这个思想顾彬抱持了很久,一直到他有机会来中国,他遇到了第一个主张学习现代汉语的德国汉学家霍福民,霍福民强烈建议他到中国来。29岁的顾彬,到北京语言学校开始学习现代汉语。

至于他酒后写诗的传言,完全是误读。“我需要脑袋清醒,我的写作太复杂。中国的酒让人太舒服、太高兴、太愉快,酒后无法进行严肃的写作。”他说。

中国作家更需重新学习汉语

与顾彬的对话中,有几个关键词是他常常提起的,比如传统、语言、翻译等,他想集中表达的是对汉语、对语言的责任。

一个外国人,谈到对汉语的责任,听起来似乎有些滑稽。言及此处的顾彬对本刊记者自嘲:其实中国的文人是我,我一直在用中国传统的观念写作,我的文字中充满了中国传统、中国古代哲学的观点。

这也是顾彬一直批评中国作家的关键所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都说过,除了语言我们什么都没有,语言是一切,语言是我们的故乡。”

顾彬觉得当代大部分中国人只是把语言当作工具。他说中国传统经典《庄子》、《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思想本身,这也是它们为什么能对德国思想界产生影响的原因所在。

顾彬更喜欢用德国来说中国。他说“二战”以后,德国的作家意识到必须重新学习德文,因为德国的语言已经被政治错误使用了。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中国,中国的语言也有被政治破坏的历史,中国作家更有必要重新修复、学习汉语。

他认为中国的语言在时代变换中产生了很大的断裂:“如果我们要了解王家新、欧阳江河,可以把所有的中国传统剔除不看,但却需要好好学习西方文学史。而只有少数的诗人才会到中国传统中去,比如翟永明。”

对于中国当代诗歌,顾彬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中国当代诗人有几位是世界级的,只是很遗憾,中国当代诗歌与传统是断裂的。中国当代散文同样如此。

传统,往近了说,在顾彬的坐标轴上是鲁迅、周作人的散文。往远了说,他把坐标轴上的刻度放到了《诗经》、韩愈、欧阳修、苏轼等人身上。

顾彬自己写一首诗有时候需要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甚至更长。他一直坚持在诗中不用“爱情”、“心”这样的词语,他解释说,这些词语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别人用得太多了。他又补充了一句,这样的词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勉强使用。

“我希望和孔子、老子、庄子见面”

年轻时的顾彬做过许多梦,诸如神学家、音乐家、足球运动员、导游、中学教师等。这位被称为“书桌前的苦行僧”的汉学家看起来比常人都喜欢做梦,而且许多梦一做数十年。

“首先我希望能够成为德国的李白;第二能够回到唐朝去;第三我希望能够和孔子、老子、庄子见面――大概老子不太可能,他存在与否是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他们若能在天空等我,就好了!”

顾彬给本刊记者讲这些的时候满脸童趣,虽然话题有时难免阴郁。对这个在“死亡之都”维也纳生活过的汉学家来说,他的诗总是在忧郁、坟墓、死亡、异乡等主题中穿行。他说德国人总是背负着“罪”――“二战”时期的“罪”,所以他总是在思考着死亡。

他还喜欢去墓地,常常去拜访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师的墓地。他说:“欧洲的墓场很漂亮,是博物馆,可以了解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在北京,他觉着最好的墓地是万安公墓。朱自清、戴望舒、王力都长眠在那里。说到此处,他神采奕奕,似乎自言自语:“他们都还认识我,对我说,你又来了,很高兴你来了。”

顾彬知道中国人不喜欢谈论死,他曾经带中国作家、文人参观欧洲的墓地。“他们显然无法理解墓地的含义”。他说庄子认为死亡就是我们的另一种状态,所以“他们没有学好庄子”。他还说,苏格拉底有个有意思的说法:我们要学会死亡。孔子也说我们死的时候才完成我们的生活,才是我们的生命。“所以死不一定是可怕的,死是好的。”

顾彬的妻子张穗子曾对北岛说起他的忧郁,“有人表面挺乐观的,结果扭头就自杀了。我们顾彬看起来忧郁,但没事儿。”

篇8

语文专题教学的概念,我纠结了很久。到底什么是专题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才是专题教学?专题教学能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看了很多教师的专题教学案例,体会专题教学的思想和方式。但我还是迷茫,因为专题教学是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尝试,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各不相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只能自己探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选取了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我要以姜夔作为“关联点”,把多篇文本整合为《走进姜夔》专题。之所以选择姜夔做专题,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宋词是一座文学高峰,学生真的应该好好读读宋词。可惜的是,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多一个也没有了,难道宋朝的词人队伍这么单薄吗?所以,我选择“一代词宗”姜夔做专题,希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学生对姜夔一无所知,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猎奇心理,这一专题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我真的被姜夔的《扬州慢》打动了,每每朗读,都激动得落泪,我希望把这种感受带给学生。我相信,用心细读,自出佳境。

一、古典诗词专题教学不在云端

第一次备课,我把教学目标定在“姜夔的词风是什么,词风是如何形成的”。我选择了《扬州慢》、两首爱情词、两首伤己词。设置了两个问题:①有人评价说,姜夔营造了幽冷意境,你认同吗?②都说词如其人,姜夔刻意营造一种冷的意境,是否因为他是个无情之人呢?之后,出示“清空骚雅”的定义,提问③姜夔的词风继承了前人,你认为姜夔的“清空”与“骚雅”分别与哪两位词人的风格相似?学生阅读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的词各一首。这节课上完,效果不理想,课堂气氛沉闷,我反思问题的症结:

1.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实际

一节课阅读九首词,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太大、难度太大。我只想着用大量的文本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能力,结果学生无法完成鉴赏,甚至连读都读不完。

2.问题设置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往活跃的课堂气氛哪去了?问题设置得空而大,造成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充分的时间吃透文本,学生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不能完成与文本的对话,无从明白文本的内涵,也不明白老师的意图。

3.结论先行,剥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我在教学开始时,就把“姜夔词的意境幽冷”这个结论灌输给学生,无形中暗示学生拿这个结论去套作品,而且“清空骚雅”的含义是我提供的,学生没有直观感受,这剥夺了学生阅读作品的权力。

归根到底,第一次备课的失败在于:我没有准确定位语文专题教学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一味地把它拔高,拔到学生没了热情、没了信心,拔到教学内容模糊的云端。这次失败让我明白:中学语文专题教学不是大学的学术讨论课,拿一个理论去验证作品,讨论之后也无定论;不能让学生机械地用概念,而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原来,古典诗词专题教学不在云端,而在地上。

二、古典诗词专题教学贵在“专”

第二次备课,我把教学目标定在“通过姜夔的词风看词人”。选择了《扬州慢》《鹧鸪天》《暗香》《疏影》四首词。《扬州慢》的教学以“黍离之悲”领起,问①从哪里能感受到姜夔的家国之悲?学生赏析。勾连上一节课的内容,问②同处于南宋,姜夔在《扬州慢》里表达的黍离之悲与辛弃疾一样吗?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回答。围绕《鹧鸪天》设置了两个问题:③作者为什么会在正月十五有所梦?④你从词中感受到姜夔对这个女子有怎样的情感?学生赏析。《暗香》和《疏影》设置⑤你从《暗香》和《疏影》中读出梅花了吗?⑥比较辛弃疾的咏梅词《瑞鹤仙・赋梅》,二者有什么异同?最后总结作品与人生经历的关系。

这节课的效果好于上一节,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能够结合作品赏析,但是浮在表面。本来是姜夔的专题,学生却对辛弃疾印象深刻,并认为姜夔的词不如辛弃疾的词。我再次反思问题症结:

1.五首词的阅读量略多,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阅读。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诗词表面的内容无须多讲,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但是缺乏文本细读的能力,我应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

2.学生已经学习过《走进辛弃疾》专题,本想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阅读,增强对姜夔词的感受。可是,教学的切入点没有找好:对比了辛弃疾和姜夔的人生经历,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布衣;同是咏梅,一个激越,一个含蓄。两人好像有了高低之分,学生更加欣赏辛弃疾,姜夔却成了陪衬。由此看来,我没有引导学生感受出姜夔的人格魅力和可贵之处。

原来,古典诗词专题教学贵在“专”,不生旁枝。

三、聚焦姜夔,上出“高深厚”的专题课

第三次备课。一定要高度聚焦“关联点”――姜夔,不生枝蔓。正所谓“人如其词”,词人的人格、思想、情感等必然会体现在作品中;“词如其人”,作品的风格必然与词人的人格特点相似,必然会反映词人的思想、情感等。可见,“人”和“词”是相互映照的关系:由“人”可以观“词”;由“词”可以反观“人”。因此,我将教学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姜夔其人和姜夔词风,二者相互勾连。

1.姜夔其人(野云孤飞):在南宋词人当中,姜夔是一个以清客身份而蹈隐士行径的雅士。性格清高孤傲、飘逸洒落;一生困顿;不曾为官,以布衣终老江湖;多才多艺,尤其精通音律。

2.姜夔的词风(清空骚雅):姜夔词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追求高雅,张炎在《词源》中将其词风冠以“清空骚雅”。姜夔是南宋词坛“婉约派”的一代宗主,他的词风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较大。姜夔词的主题主要有三类――家国、爱情、咏物,以此精选三首词作为课上精读内容。

我以“野云孤飞,清空骚雅”为主题整合了姜夔的三首词《扬州慢》(重点)、《暗香》(次之)、《鹧鸪天》(再次之)。《扬州慢》作为教学的起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缘景明情”“品字赏词”等读诗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词人的“黍离之悲”,感受“清空骚雅”词风。这首词的教学旨在为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迁移知识的“抓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暗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名义上咏梅,却别有寄托,词人把家国之悲、情爱之恨、身世之苦都点染在词中。这首词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多义性和主观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人丰富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清空骚雅”的词风,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不同见解。学生对这首词的探究过程,便是迁移知识、强化感受、生发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过程。

《鹧鸪天》是一首爱情词,怀念年轻时遗憾的爱情。从表达上看,这首词比前两首显豁一些,作为扩展内容以补充和强化《暗香》中情爱之恨的感受。

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了姜夔其人,课上集中阅读三首作品感受情感内蕴和词风特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其人及时代背景。

2.学会综合运用“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等诗词鉴赏的方法。

3.体会姜夔“清空骚雅”的词风。

4.感悟姜夔于南宋末世抒发的家国之悲、情爱之恨、身世之苦等丰富情感。

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结合多篇作品,通过分析意象、意境、用词,深入体会姜夔“清空骚雅”的词风。而教学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出每篇文本的个性,领会丰富的情感内蕴,感受作者独特的魅力和人格精神。

围绕《扬州慢》设置问题:《扬州慢》的小序中说,这首词有“黍离之悲”,什么是“黍离之悲”?②你从哪里能感受到姜夔的“黍离之悲”?学生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追问:现在的扬州城是“青青”的颜色,请结合“过春风十里”一句,想象一下,过往的扬州城是什么样的颜色?从“渐”字,你读出了怎样的深意?基本上学生的思路到哪里,我就把学生的思路再引向深入。紧紧围绕姜夔词意象清寒、意境清冷、用词清雅的特点设问。

围绕《暗香》设置问题:①《暗香》是姜夔自创的词牌,“暗香”二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②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姜夔寄寓了哪些情感?学生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身世之苦、家国之悲、情爱之恨的丰富内涵,鼓励个性解读。当学生感受出思念过往美好爱情时,补充《鹧鸪天》,设置问题:①你读出了怎样的深情?

学生精读三首词,充分体会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词风,充分感受“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之美。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圆融,学生争先发言,很多学生在发言时很激动,发表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令我十分惊讶。我以这样的总结结束了《走进姜夔》的专题教学:人,终究是时代背景下的人。身处南宋乱世,姜夔只是一介怀才不遇的布衣,凄凉幽怨的心情只能表现在作品里。但,就是这个“小人物”在“大时代”中抒发的复杂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南宋末世平凡人的真实情感。从姜夔的“末世悲音”里,我们看到了走向末路的南宋,看到了南宋词坛的别样风貌。

学生真的在阅读、思考、参与,这是属于他们的古诗词,是他们真切的感受:一个有血有肉的姜夔;一个宛在眼前、真实动人的姜夔;一个南宋词坛独特的“这一个”。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常常拿《扬州慢》与别的诗词类比,“这句就像‘尽荠麦青青’一样”,“重帘这个意象就像‘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珠帘一样”……我发现,学生好像学会了我一直希望却不能奢望的事――知识迁移。

原来,古典诗词专题教学必须追求“高深厚”。高,是教学目标的定位高。专题教学的主题要能给学生以高屋建瓴的引领;厚,专题教学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起步、感受、体验、生成乃至获得,要常常追问一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充分浸润在语言文字里。广,语文是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要让大多数学生习得、获得、悟得。

篇9

有人说,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很平凡却蕴藏着深刻而睿智的人生哲理。在阅读池莉的作品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老舍,尽管年代不同,但他们将市井文化中普通人的生活放在风云变化的社会变革中,用浅显的语言展现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特色,笔法游刃有余。池莉的文字并不深刻、晦涩,但你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社会的动荡、人性的坚韧,以及深邃的思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举重若轻的姿态叩响着无数读者的心门。

(编 者)

作家档案

池莉,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1974年高中毕业后成为下放知青;1976年就读于冶金医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3年参加成人高考,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人班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毕业,任武汉市文联《芳草》编辑部文学编辑;1990年,调入武汉文学院,成为专业作家;1995年,任武汉文学院院长;2000年,任武汉市文联主席。2007年被当选为湖北省文联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水与火的缠绵》《所以》等;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有了你就喊》《看麦娘》《写到飞的境界》《她的城》《生活秀》等;散文集《熬至滴水成珠》《怎么爱你也不够》《来吧,孩子》《真实的日子》《给你一轮新太阳》《老武汉》等;作品集《池莉小说精选》《池莉文集》(七卷)等。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作品曾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等。

池莉是一位有着浓厚地域特色的作家,她以真实、生动、入木三分的笔法记录了生活在湖北武汉这座独特城市中的平民生活,无奈中夹杂着幸福,忙碌中蕴含着丰盈,因此武汉的吉庆街、花楼街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名字,随着她那温婉动人的故事、清风明月般的文字,走进了亿万读者的心灵。她的作品关注市井生活,有较强的写实性,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充分展现了其作品影视元素的独特魅力和市场价值。根植于市井百态,用冷静的眼光观察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成为池莉笔下探索社会、思考人生的凭借;以深刻的笔调再现生活中人生的种种诉求,展现了一个社会群体的生存忧患、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她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武汉城市文化的代表。

语言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池 莉

我对话语的警觉是在十几年前产生的。那是在我从医的第三年,也就是我医生生涯的最后一年,那个夏天伤寒病大流行。为了追踪传染源,我在整整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里,与所有的伤寒病人谈话,可是我仍然没有寻找到传染源。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我发现找不到传染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病人的主诉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撒谎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人们不用撒谎,他们的话语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真实,在这个不真实的话语疑团中,所有的语锋都指向多重岔路,结果是搜寻者必然误入陷阱。我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更喜欢文学,但是也不排除我对口头语言的厌烦和对书面语言的信赖。

更深的醒悟姗姗来迟,那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德国见到了一个久违的朋友。她是上世纪90年代初嫁给一个德国人的。她的故事当时很轰动。轰动的原因并不在于她嫁了一个老外,而是因为她一句德语都不懂,还有,她的长相比较难看。我们没有办法理解老外的选择,我们就试图理解她的选择。但是她是一个寡言的女孩子,在我们几个好友的不懈追问下,她简单地告诉我们,她选择这个老外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在中国嫁不到一个这么英俊这么文雅这么体贴的男人;而她此生的理想,就是想要一个体贴她的男人,想要一栋舒适的房屋和爬满青藤的小花园,所以,她宁可放弃话语。当时,我们都认为她的牺牲太大了太大了。我们都一致地认为她为自己难看的长相和接近于痴人说梦的理想付出了人生最惨痛的代价。转眼就是我再次见到她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了。这一次她带给我的不再是轰动而是震惊。她依然没有变得漂亮,但她生育了两个非常漂亮的混血儿。我们坐在她家大花园的木椅上喝咖啡,青藤果真爬满了她的篱笆。花园的远处,她的小女儿在荡秋千,儿子则在很开心地与他老爸踢球;花园的近处,是她的油画画架。我的这位朋友,依然只能说最简单的德语,但是她的神态已经深刻改变,安详得如同在富裕安定的生活中过了三辈子一样。显然,她不仅没有付出人生最惨痛的代价,而且顺利地达到了她的理想。她深有体会地对我说:“说话不重要,最简单的对话足够管用。亲密的人之间,更重要的是眼睛,是表情和动作。你认为呢?”

我认为我朋友的人生体会是一种真理或者接近于一种真理。那一天,我回到我居住的饭店,坐在窗前,望着德国幽静的绿树成阴的居民区想了很久很久。我想:这个世界上最普遍的矛盾和麻烦难道不都是话语引起和造成的吗?一个人的话语只是在出口的一瞬间具有真实性。可这一瞬间眨眼就过去了。重复者和传播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各自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因素都能够改变话语的顺畅流通,使之产生多重意义。于是,我们的生活中便充满了絮叨,充满了解释,充满了流言和蜚语,充满了隔阂和攻击,也充满了谩骂和扯皮。想想多么无聊啊!

篇10

课标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先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教育部华中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雷实教授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位专家的论述最具有权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素养”容纳了语文教育的全部内涵。

既然如此,“语文素养”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比较权威的表述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谁又能承担起培育语文素养的重任呢?我以为是阅读;谁又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呢?我以为还是阅读。

一、以阅读为本,提升语言素养

在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时,我们不难发现,“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应当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读书”应当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任务,应当是每一学生的生活习惯。

古人历来注重读书。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李苦禅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些言论道出了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上阅读,比如打造书香校园、教师带头读书、评选书香家庭;丰富学校的图书,让学生有书可读,比如建好学校阅览室、设立班级图书角、编制校本阅读教材,激发学生个性阅读;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找回读书的乐趣,比如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每周一诗”常规活动等等。

其次,我们要独具慧眼,从烟波浩渺的诗文中选出文质兼美的作品,让学生从中积累字、词、句、篇材料,对语言运用规律进行梳理、总结,建构自己的语言知识;让学生从中学到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在母语运用的情境中,改造语言、生成语言、创新语言,推动语言的发展;让学生通过积累感悟、丰富自己的学养,提升思想文化品位,学会对自然、社会、人文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读书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以阅读为本,发展思维素养

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阅读实践中发展和提升思维素养。

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与理科的思维不同,理科的思维侧重于深度、准确度和逻辑性。而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带有浓厚文艺性、哲理性的思维,侧重于思维的宽度、长度和思辨性。这种思维不是经过师生不厌其烦地分析文本获得的,而是在自由地阅读、自由地感悟的基础上形成的。

让学生自由地品,品出语文味。引导学生沉浸在精彩美丽的语言文字中,触摸语言、品读语言、揣摩语言,感受纯正的语文味,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思维就会慢慢形成,其思维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也就水到渠成。

让学生自由质疑,问出高境界。让学生别迷信书本,从质疑问难开始,就文本的标题、开头、结尾质疑,就文本前后的矛盾处、难懂处、标点处、关键处质疑,反复如此,学生思维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就会得到增强。如学生学习《曹刿论战》之后,对鲁庄公“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提出质疑,认为他在重大问题上善于采纳正确的意见,不失为一位贤明的君主。这就是一种怀疑精神,值得我们提倡。

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出新见解。语文教师要有培养、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时,老师要对他的思考作出正向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不用别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努力追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午个哈姆雷特”的境界。事实上,越是伟大的作品,内涵越丰富,也越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新的意义。比如一位学生对《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认识,就让我们拍案叫绝:“薛宝钗综合了林黛玉和王熙凤的优点,她善良,却有心计;她温柔,却能说会道;她身为女子广读书籍,有文才;她的性格迎合了那个时代,也最适应那个时代,我们怎能怨她的‘工于心计’?”

学生的思维活动经过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三、以阅读为本,提高审美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素养突出的元素。

在语言作品即文本的阅读中,去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提升审美品位,是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内容。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有个性地读,通过理解和玩味、想像和联想,领悟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得到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激发创造美的冲动。

引领诵读,欣赏诗文的音乐美。对于优美的诗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配乐范读、配乐跟读、小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他们可以欣赏到铿锵有力的音调,错落有致的长短句式,灵动多变的散文特点,巧妙灵活的和缓转韵,从而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充分领会到文章的韵律美。

细味品读,欣赏诗文的情感美。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感情是诗文的生命,是诗文的灵魂。品读《孔雀东南飞》,感受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品读曹植《白马篇》,体味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品读王维《山居秋暝》,感受是诗人向往清幽空灵、自然恬静的隐士生活;品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诗人豁达面对生活,乐观面对挫折的高境界。

开启想象,欣赏诗文的意境美。诗文中创造的优美意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绝佳之处。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诗文中的意象,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创造的美妙境界。如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青云密布;地,铺满落花;秋风萧瑟,北雁南归;在莺莺眼里,片片红枫化作离人的血泪。秋凉与悲秋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恋人痛苦伤别的心绪,构成了情景契合的意境。不仅如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蕴含着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哲理美等等,美的因素无处不在。

读以致用,激发创造美的欲望。经过长期的文学作品的美的熏陶之后,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愿望。教师要指导学生模仿美、表达美、创造美,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美的文章。读了唐诗宋词元曲,会主动熟悉诗词曲中的格律,继而试着写诗填词作曲;读了写景状物的散文会试着用笔来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的河山;读了记事写人的文章会试着抒写生意盎然的生活情趣,讴歌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鞭笞身边的假恶丑。

四、以阅读为本,发展文化素养

在阅读中,语文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有两层意思。

一是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加以认知和理解、体验和内化,最终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和灵魂,传承她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责任,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当下,流行的“快餐式”阅读、网络化阅读冲击着我们的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用“三多三少”来概括当下青少年阅读的现状:功利性阅读多,情趣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图像阅读多,文字阅读少。这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价值的传承。

因此,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传统文化中优秀作品的活动,应是一种新常态。比如,带领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徜徉书海,品读经典,体验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组织教师专门精选经典古诗文,汇编《国学》校本课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诵读,以诗词考级、摘抄经典、编抄报、写读后感,编制楹联等形式来深化,甚至还可以将国学经典篇目搬上舞台演绎话剧、小品等。阅读活动的丰富化、情景化,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亲近历史、亲近传统,主动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