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儿歌朗诵范文
时间:2023-04-10 16:4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字经儿歌朗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 诵读 口语表达能力
在我们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古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经典古诗词能使孩子们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书经典,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我园开展经典诵读两年多时间的教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来进行:
一、选择适宜的古典文学内容
古典文学内容浩瀚广阔,包罗万象,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幼儿,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要真正让古典文学精华渗入幼儿心灵,传递中华民族气息,内容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遵循循序渐进和难易适度原则,我们首先确定各年龄段的内容:
1.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因此我们选择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谣为研究内容,中班幼儿选择古诗词诵读为研究内容,古诗文内容难易差别较大,教授时我们主要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感染力强的古诗,如《小儿垂钓》《江雪》等,幼儿可以理解接受,学习兴趣自然会浓厚。大班幼儿的理解力、记忆力较强,选择三字经诵读为研究内容。
2.含有丰富的教育性:教育性是选择内容的重要要素,如小班的儿歌童谣《好娃娃》《摘星》,中班的古诗《悯农》《游子吟》等作品,潜移默化滋润陶冶了幼儿的心灵,深得幼儿的喜爱。大班幼儿认知理解能力更强,三字经中蕴含许多人文故事,教师利用形象的解释,把难懂语言化为浅显的道理教给幼儿,动情描述,栩栩如生,抓住幼儿注意,帮助他们了解意义。通过三字经的诵读学习,使幼儿在快乐愉悦中得到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启蒙道理。
3.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何既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又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并理解其中的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孩子的需要。如大一班在开展主题活动“我会玩”时,教师选择了三字经中人的七情一段“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人与生俱来的七种感情,学会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表情图,心情树,快乐包旅行记、心情速递等游戏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大班结合幼儿即将上小学之际,选择三字经中“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一段,培养幼儿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幼儿通过理解古时候有作为的人家境贫寒还不忘学习的小故事,深深的懂得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对幼儿三字经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们机械地诵读规定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让幼儿在感受三字经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发现三字经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会非常重要。
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美妙流动的画面有利于幼儿对古诗词的内容感知,结合图片、文字、音乐等许多措施进行教学,可以直观生动的表现出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用VCD进行教学,声形并茂,把美好情景展示给幼儿,给他们美的感受,这样幼儿更能理解掌握。教师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与艺术表现相结合
古诗词、三字经与绘画相结合,声音、画面、音乐相互交融、相辅相承,使幼儿获得情感经验、审美能力提高,如在组织幼儿学习古诗《江南春绝句》时,教师先把诗词朗诵给幼儿,“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让幼儿想象,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说出:我看到柳树下飞过燕子,春风吹过花儿香等,感受想象后再欣赏美好春光景色画面,在音乐旋律中学习欣赏诗词、跟诵、朗读,把古诗配上音乐和幼儿一起演唱、最后在课余时间画一画。学习古诗妙趣横生,不仅诗歌的情感、意义自然被幼儿接受理解,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中班的幼儿每人都有一本小小的图画本,将所学到的古诗画出来。
3.融入游戏表演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表演可以有效调动幼儿各种感觉进行学习。在小班“儿歌童谣”的学习中,幼儿戴上头饰,拿上道具做游戏、表演儿歌童谣,幼儿学得更投入。如在学习儿歌童谣《不倒翁》时,幼儿模仿不倒翁东倒西歪的样子,可爱极了,在区角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幼儿自由地表演儿歌童谣,古诗,看《唐诗三百首》等,游戏表演增强了幼儿对儿歌童谣、古诗的理解喜爱,营造出学习的快乐氛围。在中班的古诗学习中,老师们还将古诗自编成歌曲让幼儿唱出来,提高了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
篇2
我们的孩子在升入中班以后,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在无论在身体还是智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掌握知识特别快。这学期我们的教学采用的是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有配套的幼儿用书,学习起来,孩子们很感兴趣。尤其在语言领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兴趣很浓厚,每次学习诗歌,孩子们都可以用手指着文字和教师一起朗诵,有的孩子遇到不会的字还会问我,或者根据图片猜测出不认识的字,这是上学期没有的现象。感觉这学期他们对文字很敏感,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表达能力进步也很快。学习古诗的时候,他们看着幼儿用书,听两遍磁带,就可以准确的回答出教师的提问,对于文章中优美的词句可以的重复下来,回答的完整度让我们坐老师的都有些吃惊。
在其他各科领域,孩子的表现也都很出色。比如在艺术领域,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水平真是让我们欣慰,每次活动,大家都能独立动手作画,100%完成绘画任务,而且有的幼儿作品会有一些自己的想象在里面,无论在色彩,线条还是画面效果,都出乎我们的预料,真是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针对孩子的特点和本学期要求,我们又制定了班级的特色计划。有识字,三字经,古诗,安全儿歌,绘画,韵律活动等。在识字时,我们不是单一的教一个生字,比如学工字,我们会把工厂,工地,工人,工作等一些相应的词汇教给他们,并进行认读。
三字经,古诗学习后,孩子都和家长进行表演,家长对我们这项工作也十分认可。孩子们酷爱绘画,手工活动,每次活动热情都很高。画画时能独立作画,均匀涂色,想象大胆,手工时,个别幼儿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这时候就会有相互帮助完成作品的现象,让我们感觉到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形成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幼儿保健方面,这学期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手足口,甲流充斥着每个角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老师积极开展家长工作,传授预防知识 ,开设专们的知识课堂,积极把好晨检及午检两大关,做好每个幼儿的预防与宣传工作及全日健康观察工作,并做好记录。通过橱窗、黑板报家长园地等方法,向教师、家长、幼儿宣传保健常识、传染病的防治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保证了学习的正常进行,抵御了病毒的侵入消除了家长的担心。
篇3
问题对对碰:
案例一:在一次带书入园的活动中,我班李齐山的奶奶给他准备了一本看图识物的书籍,里面的物品是相当简单的,如苹果、梨子等简单的水果等。周坤鹏的爸爸给带来了一本厚厚的安徒生童话故事书,我翻开一看,厚厚的一本书大部分都是文字,图片只占页面上的一小块。孩子们拿到书籍,李齐山的那本三两下就翻看完了,选择鹏鹏那本书的幼儿拿着书本跑过来寻求我的帮助,要求我把文字读出来把故事讲给他听,因为他实在看不懂。
案例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究底是因为家长不会选书,选择的书籍内容有的太浅显,如有的还和幼儿看一些两三岁幼儿看的看图识物类书籍;有的则选择得太深奥,如给孩子读一些文学性太强的童话故事。
解决策略:(1)选书方面,尊重幼儿的选择。中班年龄段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对于书籍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家长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不妨和孩子一起去书店逛一逛、看一看。给予孩子挑选书籍的机会,肯定孩子挑选的书籍。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选择的幼儿读物主要以绘画为主,文字要少、画面要生动活泼、颜色要鲜明、形象要逼真、主客分明,背景不过于复杂即可。(2)巧用网络,寻找适合的读物。现在的孩子都生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电脑、iPad、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看书的途径相对较广泛,借助网络随时随地地阅读书籍。家长可以在闲暇之余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适合中班幼儿的读物,有很多都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读,这样更便时便利、经济快捷。(3)关注课程,进行相关的阅读。鼓励家长关注课程,结合课程和好书推荐专栏,和幼儿在家阅读有关读物,使亲子阅读更有教育意义。如我们近阶段开展了主题活动《自我保护》,结合主题,我向家长推荐了《我身体上的洞》、《小的故事》、《小威向前冲》、《我从哪里来》等有关身体秘密的绘本,让亲子阅读紧跟课程前进,促进家长对课程的深入了解。
案例二:通过一次晨间交谈,我们班欣雨的妈妈问我告诉我她最近的困惑。由于近来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欣雨妈妈特地买了《三字经》,在家和孩子阅读和背诵,并且教孩子认识相关的文字。欣雨开始一两天阅读兴趣很浓,可是过了几天就有点讨厌阅读《三字经》了。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其实很多家长都有,家长在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带有明显的目的性,要求幼儿认识相关的文字,背诵相关的语句。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真的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挫伤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解决策略:(1)简化经典,通俗易懂。我国文学博大精深、深邃无比。如果让幼儿照着原本的作品机械式地朗诵,当然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孩子根本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又何具阅读的意义呢?偶然中,我发现了《弟子规儿童故事》,这个影片将国学很好地融入幼儿电视中,将经典的国学与儿童故事完美结合,其中的内涵简单易懂地呈现在眼前。试想,在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再挑选经典文段阅读,肯定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2)趣味识字,意义非凡。家长可以在家中开辟一块趣味识字墙,和幼儿一起找出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做成卡片、粘贴在此。对生活中遇见的常见汉字,可制成数字卡片,引导幼儿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辨认,以调动幼儿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寄识字于幼儿日常生活中,这样识字更有趣味及意义。(3)声形并茂,感受作品。家长在和幼儿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注意做到声形并茂,便于幼儿感受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家长在和幼儿讲述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时候,可以利用温柔、好听的嗓音表现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用沙哑、巫婆似的嗓音表现坏皇后;在讲述故事《拔萝卜》的时候,不仅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动物,还可以和孩子互动,利用一些肢体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案例三:我班天天妈妈最近在群里提出一个困惑: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大部分都是父母在讲故事,孩子那头大多时候都是以倾听为主。怎样做才能让阅读氛围“活”起来呢?
案例分析:对于天天妈妈的困惑,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在和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单方面讲述比较多,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较少。
篇4
一、确定诵读目标
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小组,由专门的老师负责。每学期制定诵读计划,诵读内容,评价措施。经典诵读的内容分为校级经典和班级经典两大块。校级经典每学期20首,每周一首,保证全校学生琅琅上口。班级经典以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为主,全班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每学期都能通过一卷或两卷。每卷的背诵量:古诗的有20首;儿歌的有36首;古文则有10篇。每位语文老师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让学生自主积累,自主发展。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背诵量多的可达八九十首,最少的也有20多首。六年下来,学生就积累了一笔丰厚的人文底蕴财富。
二、营造诵读环境
设置经典引领区。教学楼一楼长廊是我校的经典引领区,《三字经》、《论语》、《古诗》、《弟子规》……以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形式,悬挂在长廊内的墙壁、柱子上,让孩子们目之所及,见到的都是经典名句,让中华的传统文化精髓“润物无声”。
设立经典诵读内容专用展示板。在校园的楼梯口,班级的门口,都安装了可以插入经典诗词纸张的塑料展示牌。一周一首必备的古诗文定时下发到班级,红纸黑字,非常醒目地插入展示牌内,让学生随时随处都能背诵,每周定期轮换。
三、把经典诵读纳入课程
编撰《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是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要达到此目的,仅仅学习书本的那点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汇知识之萃,补教材之缺”的精神,编排了我们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这套教材的内容均为我国历代经典诗文,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了三个学段,三个学段的内容各成一册,方便学生诵读。对于书中所选的诗文,我们只要求同学们了解大意,不求甚解,读熟会背。按照教材的要求,每周背诵两篇经典诗文。这样,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和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在他们的血脉中激荡我们的民族精神。
让经典诵读进入课堂。每周一的第二节课,是全校的经典诵读课。老师们精心准备,同学们热情高涨。自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以来,我们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更是形式丰富,精彩纷呈。
另外我们还每月开设一节大阅读课,在大阅读课中,鼓励学生引经据典,将自己积累背诵的经典名句在答问中、交流中脱口而出,升华了对古诗文内涵的理解,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以致用。
开展“585”经典诵读工程。为了确保每天经典诵读的时间,我们开展了“585”工程。早操前以班为单位在操场集体诵读校本经典8分钟;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集体背诵校本经典或班级经典5分钟。
四、开展各种经典展示活动
篇5
1校内落实海量阅读
一周七天,学生在校就有五天。因此,学校,老师应为孩子们提供阅读的资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氛围,让孩子们尽情地阅读。
1.1保证阅读的内容。
班级内创设图书角,或是图书柜,由学生自由捐书,写上自己的名字,开学带来,期末带回,每学期更换书籍。在书籍的选择上,老师要有指导性:一、二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不多,因此,可选择拼音、汉字、图画相结合的书;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各种文体的纯汉字的书;五、六年级的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但一定是健康的书籍。除了学生自己准备,老师也可以为学生丰富书籍。
班级内创设阅读栏。黑板报是个重要的阅读天地,内容可以月月换,还可以周周换,更可以天天换。墙面布置也要好好利用,可以一月一个主题,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找资料,共同参与更换。
年级内创办阅读栏。好多学校每年级都有一个展览栏,这个栏里,除了张贴一些绘画、手工、书法作品,还可以张贴孩子们写的优秀文章,或是为孩子们精挑细选一些课外知识等等,定期更换,丰富内容,供孩子们阅读。
学校可以固定一个地方做阅读廊,由专人负责精选阅读材料并定期进行更换,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阅读空间。
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书。
1.2保证阅读的时间
1.2.1每天中午的时间很长,学生完成了作业都有很多休息时间,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根据各班情况,请学生分发自己班级里的书,孩子根据自身需要,做好读书笔记。因为书是别人的,因此,学生不能在书上做笔记,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可以记记语文基础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1.2.2很多学校都有图书馆,书也的确很多,但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其实,学校可以安排一周有一节课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学校应开放图书馆,如果学生很多,图书馆不能容纳下,可以由老师组织同学去借,借回教室内阅读,课后归还图书馆。我相信,学生们肯定会很开心的。
1.2.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规定一周中的某一节课为国学课,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理解意思。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让学生兴趣高涨。
2校外落实海量阅读
校外落实海量阅读要与家长做好配合,需要家长好好参与,在开展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我们应尽量化困难为动力,排除万难。
2.1老师向家长推荐本学期应阅读的书籍,书的本数不能过多,一本,两本就可以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买,条件不允许,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到书店去看,也可以向同学借阅。家长督促孩子阅读,期末进行反馈,评出“读书之星”等等。
2.2家长还可根据孩子自身发展,兴趣爱好适当地为孩子买书,在家督促孩子读书,老师要调查,家长要反馈。利用家长会,请个别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家长来发言,讲座,传授自己的育儿心得,与其他家长分享。
2.3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整理孩子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内容,制作剪贴报。还可以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阅读,欣赏。剪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开展活动,检验阅读效果,促进海量阅读
孩子们书读了,但是否真正有效呢?我们还必须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进行检验,更好地推动课外阅读。
3.1课前三分钟个人展示。
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老师给出不同的展示内容:低段可以是一首儿歌,一首古诗,一个小故事……;高段可以加大难度,一个故事,一段演讲,一段评论……每个孩子都要参与,鼓励孩子们大胆表现,积极参与。一段时间过后,进行一次评比,评选出优秀选手进行奖励。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孩子们平时肯定就会去认真准备,认真阅读课外书籍。
3.2每月创办一次主题手抄报。
主题由老师确定,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也可紧跟时代气息,如“三?八”节到了,办一分手抄报,“教师节”……活动开展后,都要进行评比,进行奖励。孩子们很重视他的每一次比赛。他们也会很积极参与的。
3.3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演讲或是主题吟诵活动。
低段孩子可以是主题吟诵,如:春天来了,我们来朗诵春天的诗歌;教师节来了,我们来朗诵歌颂老师的诗歌……高段的孩子加大难度,老师选择确定主题,孩子们找资料或是自己撰写稿子进行演讲。评选优胜者进行奖励。
3.4学校也不能不闻不问,一学期也应该开展以阅读为主的全校参与性的活动,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如:古诗词吟诵比赛,《弟子规》、《三字经》颂唱比赛等,学校重视了,老师、家长、学生自然就重视了。
篇6
[关键词]小学低段;亲子共读;激励;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95-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课本精选的讲读篇目,还要广泛阅读优秀诗文、经典著作等。
一、激发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学生的年龄不同,阅读兴趣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外书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需求、能力而采用不同的指导措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课外阅读也是如此。但是课外阅读没有教师的监督,没有时间的控制,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很难保证。因此,我们要从一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享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
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笔者就郑重地向学生讲解阅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学生识字少,笔者就读书、讲故事给他们听:时而照着书念散文,时而激情朗诵诗词,时而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时而讲自己的读书经历。学生最爱听故事,一听说要讲故事,教室里立即静了下来。随着笔者声情并茂的读讲,学生被故事情节带入到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扣人心弦的情感世界里。学生尤其喜欢孙幼军老师的系列童话故事,他们被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陶醉其中。笔者适时给学生布置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这本书。这样学生就能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便能兴趣大增,主动阅读。
二、师生共读,提升阅读能力
多读书不是只凭兴趣走马观花地读,而是要读适合年龄特点的书,从书中能有所收获。学完拼音,笔者开始引导学生读薛瑞萍老师写的《日有所诵》,学生每天午间至少读诵一首儿歌,能背则背,不能背则就读得流利、声音洪亮。喜欢表现是一年级学生的天性,只要上台展示的笔者都奖励一颗小五星,获得热烈掌声的则获得一个“顶呱呱”贴,由学生自己亲手贴到读书墙上。学生的自豪感、成功感被激发起来,如此不断的评价激励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读更多的课外书。
诵读完《日有所诵》,笔者又和学生一起读《没头脑和不高兴》《小猪稀里呼噜》《爷爷一定有办法》《学语文之友》等,还诵读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很多古诗、儿童诗;笔者每天抄一句名言在“读书栏”里让学生背诵,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还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读书形式,集体读、引读、领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有时个人读,有时同桌一起读,有时默读,有时诵读,方法灵活多变。通过读书,爱动的学生变得安静了许多,浓浓的读书氛围充满着整个教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学习勾画好词和不懂的词,学习积累语言。
三、亲子共读,保持阅读兴趣
阅读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提高阅读水平。要真正达到此目的,首先必须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可是教师无法每天检查阅读情况,也无法确定其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征得家长的配合支持,让家长在家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配合教师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评比,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才会得以保障,学生在家进行课外阅读才会落到实处。
笔者按照课外阅读的具体方案要求,首先动员家长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读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书。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没有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看报,于是,笔者倡导家长每天和学生进行半个小时的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能共同提高。家长每天在家校本上签上读书情况,激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家长填写的“读书卡”显示,有的学生的阅读量已经有几万字了。
四、读书评比,彰显个性阅读
课外阅读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笔者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除了看读的页数,还要看学生的朗读情况,对读得多、读得认真的学生予以表扬,对读得好的学生则奖励“五星”或“顶呱呱”,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得奖励贴最多的前五位被评为“读书之星”。笔者还让这些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同时给全班同学树立榜样,这激起了很多学生的读书愿望。
在班级内,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诗歌诵读会,在班级QQ群里发动家长进行读书交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写读书心得体会,评选出“书香家庭”“读书之星”。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畅所欲言,谈阅读的收获,谈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部分学生还交流了自己创作的诗歌,内容虽短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另外,笔者还给那些被评为“阅读之星”的学生颁发了奖状,让家长共同分享课外阅读的喜悦。班里形成互相比拼的读书氛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者的耐心、恒心。“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好书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好书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7
今年暑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我跟着我院金东区社会实践队来到澧浦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普法平安宣传。这次充实而又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给我带来了特别深刻的影响。
一、实践目的
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二、实践方式
采用“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人
三、实践内容
(一)采取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
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进行平安知识的宣讲
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知识的教育。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行了简单的儿歌朗诵比赛。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金东区也进行了具体的实施。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善。正好这和我们实践队平安宣传相一致,加上我们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澧浦镇上进行了问卷调查。
(四)举行法律知识灯谜活动
法律条例是枯燥而乏味的,为了增加村民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且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我们特地准备了法律知识灯谜活动。我们从专业书上找了一些题目,写在卡纸上,绑上漂亮的丝带,系在红绳子上,非常的漂亮。当天村民们也非常的热情,竞相回答问题,也得到了一份小礼物。一位老爷爷说这种活动应该经常举行,形式很好,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
(五)进行流动模拟法庭的表演
我们给政府工作人员、村官们以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一场模拟法庭的表演。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民庭和一场刑庭,都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案例。之后镇长说我们这样的表演很有实际意义,现在是法制社会,村民们更应该知道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六)进行宣传模式的调研
因为前几天我们进行了群众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这的群众普遍反映宣传不够到位。于是我们觉得很有必要进行新农村宣传模式的调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出谋划策以找到可行的科学的宣传模式。
四、实践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10天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学长和领导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和道理。
篇8
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元旦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元旦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新年了,我又长一岁了,理应争取更大的进步。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庆新年的各项活动中去,充分感受节日的快乐,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新年的愉悦,也为了促动家长与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形成,增进亲子间平等、融洽的亲情关系
二、活动对象:小班全体幼儿和参加活动的家长
三、活动时间:12月31日上午9:00
四、活动准备:
1、布置园内环境,使整个幼儿园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2、每名幼儿准备一句祝福的话。
3、准备每位幼儿一张贺年片与家长制作
4、磁带、录音机及幼儿的礼物
五、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参观已布置好的园内环境和活动室,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氛。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的幼儿园为什么特别的美?"幼儿:"快过年了!"教师:"你们都看到了,快过年幼儿园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小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什么打算?"
幼儿自由回答。
(二)、文娱活动开始请来全班幼儿为家长演节目。
1、请全班幼儿唱《新年好》歌曲唱两段。
2、请小班幼儿自愿上台表演,内容不项。
如所学的歌曲或儿歌等。
3、游戏《夹彩色珠子》比赛:
玩法:将准备好的彩色珠子放在盘里另一盘空的放在桌上。比赛时将幼儿与家长一起坐回位置幼儿拿调羹家长拿筷子当听到开始时,看哪组的家长与幼儿夹的最多那组就获胜,给与礼物鼓励。
注意:前提是不能用手去拿只能用筷子与调羹。
4、家长和幼儿一起做贺年片。
5、幼儿与家长互赠礼物,幼儿送给家长一张贺年卡,说一句祝福的话。
家长准备一份小小的礼物回赠或幼儿之间回赠礼物说一句祝福的话都能够。
幼儿园元旦活动方案2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元旦节的由来,通过本次元旦节亲子活动增进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联系。
2.本次元旦节亲子活动意促进家长和教师、幼儿和家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游戏,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3.幼儿乐意和同伴以及家长一起参加表演活动和游戏活动。
4.家长和幼儿一起体验本次元旦节活动带来迎接新年新气象的愉快。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园庆祝元旦节活动的场地布置
2.元旦节联欢会上的自助食物
3.现场的音乐准备
4.气球道具
5.塑料筐、纸球、小棒、蒙眼布
6.元旦节小礼物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园园长上台讲话:
光阴似箭,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送走了一年。这一年里,孩子们在幼儿园收获成长,老师们在幼儿园兢兢业业,不断突破;幼儿园也在这一年里累积了更多的经验,在明年将的一面展现给各位家长和孩子。为了迎接新的一年,本次幼儿园举办了庆元旦亲子活动,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元旦节亲子活动带来的快乐。
2.幼儿园庆元旦集体表演
(1)请欣赏中班带来诗歌朗诵《比大小》;
(2)请舞蹈班小朋友带来舞蹈《大树和小鸟》;
(3)请欣赏歌舞表演《洗脚》。
3.元旦节亲子游戏
(1)《我为爸爸妈妈剥桔子》
每一名幼儿到篮子里面拿出一个橘子,来到爸爸妈妈的跟前自己剥橘子给爸爸妈妈吃;
(2)《运皮球》
每五组家长和幼儿面对面,幼儿站在爸爸的脚上,将皮球放在两个人的中间,一起运到终点的大篮子里面。
(3)《勺子搬豆豆》
每五个幼儿一组比赛,用勺子舀花生,运到终点处爸爸妈妈那里,最后清点看看哪位幼儿运的花生最多。
(4)《赶小猪》
幼儿和妈妈一起,手持小棒,将地上的彩球赶到门洞处。
(5)《救小动物回家》
幼儿双脚齐跳进入呼啦圈,一个一个跳完之后在终点拿起一个小动物玩具,最后原路返回送小动物回家。
(6)《谁是你的宝贝》
教师请出十名家长为一组,将家长们的而眼睛都蒙好,再请来自己的宝宝,间隔三米远,家长在原地转三圈之后,凭感觉去摸自己的孩子,摸到自己宝贝之后摘掉蒙眼布,看看这是不是你的宝贝,摸对了有奖品,摸错了来继续游戏。
四、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以及家长齐唱歌曲《新年好》,在离园的时候发放元旦节礼物。
幼儿园元旦活动方案3一、活动目标:
1.通过表演、猜灯谜、写心愿卡等活动激发幼儿过新年的浓厚兴趣。
2.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过新年的变化、讲述过年的新鲜事、并积极引导孩子参与新年的制作活动。
3.通过活动向家长汇报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
4.通过活动激发和培养幼儿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思想意识和良好品质,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爱的种子。
二、活动形式:
家长带幼儿收集中国年相关资料、迎新年环境布置、新年许愿活动、文艺表演等等。
三、活动场地:幼儿园室内、户外、敬老院。
四、活动时间:元旦前后(具体时间详见“邀请函”)
五、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彩纸制作许愿卡、各班活动所需物品
2、环境布置:按照每个班的主题布置教室,体现主题特色
3、知识准备:
六、日常导入内容:
语言:幼儿会说新年祝福话语、新年儿歌
认知:与幼儿渗透讲解中国年的习俗
音乐:学唱新年歌曲、欣赏喜庆音乐
美工:绘画、涂色、剪纸粘贴
七、活动流程:
1、户外集体表演:
学前班:武术操《小哪吒》舞蹈《我不上你的当》
大班:舞蹈《三字经》
蒙氏大班:《椅子操》
中班:节奏乐《地球欢迎你》
蒙氏中班:器械操
小班、蒙氏小班:律动《我的身体最神气》
舞蹈班:《踏浪》《手牵手》《亲亲茉莉花》
2、班级展示:
教师总结本学期的各项工作
幼儿集体表演《红缨之歌》
猜灯谜
手工活动
写心愿卡
活动结束:挂心愿卡
延伸活动:带领部分幼儿到敬老院进行《欢欢喜喜迎新年》表演活动。
八、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当天,请为你的孩子穿上红缨园服,并准时送幼儿入园。
2.请遵守活动秩序,服从老师安排,在指定区域就坐观看节目,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在表演节目时不干扰孩子。
3.户外集体活动结束后请大家有序地回到孩子所在班级(并带回本班的幼儿椅子),参加班级活动。
4.班级活动未结束时,不可中途离场。
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本班老师告知。活动结束后才可接幼儿离园,下午休息。
幼儿园元旦活动方案4一、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过年的风俗习惯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感受和家人过春节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2、能连贯、清楚的讲述一件过年趣事,会使用幸福、滑稽等常见形容词。
3、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创造性的表达所见所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资源《春节习俗》、《压岁钱的传说》;
教学挂图《压岁钱的传说》;喜庆的背景音乐,如《恭喜恭喜》。
2、有条件的可悬挂对鱼,装饰鞭炮等,增加春节气氛。
3、绘画纸,彩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活动室内悬挂的倒过来的“福”字或红色对鱼、装饰鞭炮等装饰,引发幼儿关于春节的回忆。
2、说趣事、画趣事,初步了解春节的习俗,知道过年的传统做法。
(1)请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在活动室内找一处喜欢的地方,说说自己过年的趣事,并用绘画的方式把趣事画出来。
(2)请部分幼儿展示绘画作品,讲述过年趣事,教师注意幼儿说话的完整性,如果幼儿用到好的形容词,可以及时向全班小朋友推荐,大家一起学说。
(3)展示能够体现节日风俗的幼儿作品,如“福”字倒贴、年夜饭吃鱼、门上贴春联、放鞭炮等,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这些习俗美好的寓意。播放教师教学资源《春节习俗》,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4)播放背景音乐,如《恭喜恭喜》,请幼儿模仿相互串门去拜年,说吉祥喜庆的话,见面可以相互拱手致意。
3、讲述压岁钱的传说,让幼儿感受家人对孩子的关心。
(1)询问幼儿是否得到压岁钱,谁给的,什么时候给的,为什么给压岁钱。
(2)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压岁钱的传说》。
请幼儿说一说小妖“祟”摸了孩子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家人为什么整夜不睡。让幼儿知道压岁钱是家人为了让孩子平安沿袭下来的一种做法,代表了家人对孩子的爱。
(3)说一说自己该怎样使用包含家人爱心的压岁钱,让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比如买喜欢吃的东西全家分享,家人过生日可以用压岁钱买礼物,如果别人有困难还可以用压岁钱来捐助。
幼儿园元旦活动方案5一、活动时间:月31日
二、活动人员:全体幼儿、家长、老师
三、活动过程:
1、来园活动(各班教室)
2、生活活动
3、新年心愿包活动
准备:红信封、纸、蜡笔、记号笔
玩法:各班家长和孩子共同在纸上画或写新年心愿,再装入红信封袋内。
4、亲子运动会
准备:场地布置、主持人一名、音乐(新年好)
过程:
1)律动“新年好”
2)亲子运动游戏
A.放鞭炮
准备:每班自制炮竹一个
玩法:分小班组,托班组。每班出6对家长和孩子。将幼儿和家长分成一一对应,面对面排。开始由幼儿手捧“爆竹”由起点跑向自己的家长,当家长接过“爆竹”后,双手上举,口中喊道“砰啪”,就算送到一个。然后孩子再将“爆竹”运回给下一名幼儿手中,看哪对先放完。
B.运彩球
准备:彩色的球、圈
玩法:适用于小班幼儿,每班10名幼儿,分两对面站立,用圈赶彩球行进走,走至对面交给另一位幼儿,依次往返接力。
C.剥桔子:
准备:小桔子50只,椅子3个,垃圾筐每班5对家长和孩子
玩法:幼儿从起点跑到终点拿一个桔子,跑回来剥掉皮给家长吃,第二个幼儿继续,以此类推,看哪队最快为胜。
D.抢气球游戏:
准备:凳子或椅子;各色气球;拴气球的绳子。
玩法:老师或主持人发出指令,复习颜色。如果说红色就要跑到拴有红色气球的椅子旁,用力把气球坐爆。分组比赛,小组第一晋级下一轮,直到轮完初赛,最后小组第一之间进行决赛,分出获胜者。请几位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听主持人发令,按照规则进行。
E.开火车:
准备:起跑处标志
玩法:由家长或老师(6——8人)组成一列火车,蹲着行进走,以先到的一列火车为胜。(必须下蹲走)
F.袋鼠跳
准备:大袋子四个,可以用面粉包装袋之类的,要大一些
玩法:一名小朋友与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组成一组,每次游戏找四组为一单位,小朋友与家长面对面站立,中间距离约30~50米。游戏开始后,小朋友要拿起放在地上的大袋子,跑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接到袋子后,要马上套住自己的双腿,跳回孩子的起始位置,以速度定输赢。
G.揪尾巴
准备:纸尾巴若干条。
玩法:一家三口组成一条牛。爸爸为牛头,妈妈的手搭在爸爸的肩上为牛身,孩子紧贴妈妈身后做牛尾,孩子裤腰上别上牛尾巴。在一定范围场地内,几个家庭展开揪尾巴比赛。最后看哪个牛头揪到的尾巴多,哪个家庭就获胜。
H.赶双球
准备:一大一小皮球为一对,共若干对;网球拍若干副。
篇9
关键词 幼儿园 传统文化教育 内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1.063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的规模不断扩大,幼儿教育的水平在飞速发展,与国际接轨。但是,幼儿教育在走向世界的同时,逐渐地加快了“去本土化”的脚步。“去本土化”是指本国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的文化教育观念和方法逐渐被现代的国外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所代替。许多孩子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于传统礼仪更是不知所云。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忽视传统文化对于幼儿教育是不利的。本文想谈一谈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内容,并且提出一些教育的策略。
1 目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1 传统文化主要以节日庆祝活动的形式展开
目前,幼儿教育以五大领域展开,从体、智、德、美等方面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而其中与中国传统内容相关的,多数是与节日活动相结合的,如春节、端午、中秋等等。同时,幼儿教育的相关教材中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而传统礼仪教育、传统道德观念教育等在幼儿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就更少了。
1.2 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偏差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幼教工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出过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但是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对幼儿由文化知识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养。例如现在有些幼儿园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听着孩子们稚气的声音清脆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人觉得让孩子们从小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们在“不求甚解”地朗读经典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目的在哪里?他们记住了内容,就一定会对中华文明有所了解,有所热爱吗?是不是也该深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呢?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呢?
(2)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多以节日活动、传统美德故事、杰出人物的介绍等历史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体现,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现实性,与现代生活脱离太多,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总是以故事、图片、工具的形式来介绍,无法给幼儿以深刻的印象。
(3)注重继承,缺乏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缺乏深入的体会,以照搬为主,没有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特征加以变通;过于依赖教材,依照习惯,甚至模仿其他教师,其他幼儿园;二是让幼儿被动学习的较多, 不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些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过于注重“原汁原味”,要求幼儿生搬硬套地,不加取舍地学习,无异于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选择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为主:
2.1 道德规范和礼仪教育
(1)注重培养幼儿尊老爱幼、孝顺双亲的品德。古代教育注重“孝悌”的培养,作为传统道德意识形成的起步阶段,孝悌符合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如《孟子》里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论语》里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还提出要孝敬父母等内容。
(2)提倡节俭。崇尚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提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末清初的朱柏庐在其家教名篇《朱子家训》中也曾要求子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见,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简朴生活习惯,有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自尊心、独立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3)培养幼儿诚实讲信用的良好品格。“诚信”是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十分注重的优良品德之一。最典型有《论语》里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敬事而信”、“谨而信”。 幼儿天性纯洁,认知有限,难辨是非,长辈应以良好的行为加以引导。《礼记・典礼上》中也说道:“幼子常视毋诳” 。
(4)提倡“为善”、宽容。《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论语》里有“泛爱众而亲仁”、“仁者爱人”。《论语》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
2.2 生活常规的基础训练
(1)加强礼仪常规的训练。对幼儿的礼仪教育,首先要进行姿态训练。中国古籍中保存着多种“幼仪”“童子礼”之类的文献。总的精神是教幼儿守礼,坐、立、行、跪、拜、起居、饮食等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范。例如:坐应齐脚,敛手,定身端坐,不得靠椅背、伸腿、翘腿、支颐(手托腮),欠伸及广占坐席;站立时应垂手正身,双足相并;不得挑食、撒饭剩饭,不得说话,左颐右盼,手足乱动,发声嚼啜,等等。其次是,要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礼仪。如遇客人来访时,要礼貌大方,有礼相待;与人说话要谦和有礼,不能大叫大嚷等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古代幼儿家庭生活常规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南宋教育家朱熹就要求幼儿每日鸡鸣起床后,应自己洗脸、漱口、梳头等事务,并且规定“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除此之外,古代对幼儿饮食卫生也很讲究。同时,还要求幼儿对于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洒扫”之事。这些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而且对于养成幼儿勤劳的习惯也是大有益处的。
2.3 传统文化知识教育
(1)重视传统节日等的庆祝活动。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宵”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这些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幼儿对于节日的了解,如节日起源、节日风俗、与节日相关的诗歌等,寓教于乐。
(2)加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经典诵读”活动。 传统文化经典当中的《三字经》、 《千字文》、《百家姓》等都是古代蒙学写字的代表作,其语言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诵,而且蕴含这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粗浅的生活常识。可以从中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以传统文化读本的形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既能够培养幼儿对于语言的敏感性,也能够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重视对幼儿的乡土文化教育。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有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这些文化流传至今既保持了传统的风格也具有时代的特征,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认识家乡或者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风俗习惯等这些周边资源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也开拓了幼儿的视野。
3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室内墙饰、屋内装饰颜色、选材等等方面,突出传统文化特征,将传统文化的理念通过环境积极渗透给幼儿,为幼儿活动空间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气息。例如:在教室墙面布置时,可以设计制作以名胜古迹、传统节日、地方特产等为主题的墙饰。
(2)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蕴含在一日生活之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将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文化因素入手,择其精华,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注重强调道德规范、礼仪、节日活动、经典朗诵、风俗习惯等内容的教育,为幼儿创设各种直接接受本民族文化教育的活动环境,使优良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展。
(3)充分挖掘、利用、整合资源进行教育,避免形式化、说教化。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幼儿园要有创新意识,大力提倡开发地方课程、园本课程。因此幼儿园可依据本地本园特色编写园本教材,将传统文化以幼儿易接受的儿歌、游戏等形式编写成教材。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如艺术欣赏、参观、交流、表演等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加深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4)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共同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家庭与幼儿园教育配合,能使教育幼儿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达到一致,从而增强效果。因此,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通过幼儿园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以及亲子活动等活动,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使他们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并延伸到家庭教育中。
(5)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合理地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的沉淀,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的缺陷也日益显露。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需要认真地加以分析,仔细地斟酌,从幼儿教育的需要和未来出发;需要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衡量,对于实际教学情况,也要注意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张芳.在幼儿园中大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J].上海托幼,2008.11.
[3] 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红云.幼儿园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与对策[J].教育・科研,2006.20.
篇10
若论考试升学,泰州教育在整个江苏省优势明显。当下,家长们普遍紧盯孩子的成绩,在考试和升学上,社会对泰州的教育是满意的。泰州教育人完全可以在赞誉声中安享“太平日子”。可事实却不然,他们并未满足于学生一时的成绩与升学,而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泰州市教育局局长宋吕银说:“我们要改变教育一味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育人的现状,因为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
“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从2010年9月28日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工程在泰州大地全面启动。“三进”工作,通俗地说,就是教育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这不是大家一直在做的平常事嘛,有什么新鲜?”在热衷于“新名词”、“新概念”的人眼里,这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泰州教育人却“勿以善小而不为”,把“小事”做得郑重其事、有声有色。
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鉴赏家眼里,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细节。大体来说,泰州教育可谓形势大好,为什么还要搞“三进”?这并非空穴来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孩子们对于“写好字”的意识却日益淡漠。老师们反映,在中考、高考阅卷时,卷面上错别字特别多,字迹越来越潦草,有时甚至还出现一些“火星文”,真让人看不懂。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听写生字,也要用电脑“通过拼音输入查一查”,还振振有词:“练一手好字,不如打一手快字。以后都是通过电脑、手机进行联系,就算不会写、写得丑,也没什么。”这绝非个别现象。
泰州属江淮语系和吴语系混杂的地方,即便是在泰州市4市3区内,不同市(区)的人说起方言来,也往往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宋吕银局长在县市工作时,也曾遇到上级领导来基层检查工作,基层干部不会讲普通话而导致领导听不懂的尴尬场面。
担任泰州市教育局局长后,一次宋吕银到学校调研,校长、副校长都在场。校长红着脸说:“让我们的副校长介绍工作吧!”事后才知道,校长不会说普通话,有意回避。再深入到课堂,尽管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但方言大行其道。“课堂里坐着不少外来人员子女,他们能听懂吗?”宋吕银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忧虑。
随着对教育的深入了解,宋吕银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端地降低了教学要求,说、写、读的基本教学要求不达标;同时,又无端地拔高了教学要求,将大量时间花费在题海战术上。自2007年10月以来,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施了“减负增效提质”工程,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逐步得以控制。学生在校上课时间短了,作业少了,却出现一个苗头,不少学生走进了网吧。“推进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做减法和除法,还要做加法和乘法。”宋吕银说:“不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应该让孩子们跳起来,动起来,自己学起来。要让学生多读多写,丰富课外阅读,学会自主学习,快乐获取知识。”在宋吕银看来,说普通话,练书法,诵读经典,就是“一种快乐的学习,也是提升学生素质最基础、最本真的内容”。
教育局并没有急着作出决策,而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他们发现,在普通话方面,学生说得比老师好,老师普通话考试虽然已经达标,但在校内,普通话并没有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尤其是少数教师在课堂上也不用普通话;在书法方面,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同一学校班级之间,作业书写质量差距明显;在诵读方面,教师只按部就班地完成语文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阅读缺乏系统安排。
经过广泛调查和慎重研究,2010年9月底,泰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的意见》,决定从2010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市初中、小学开展“三进”活动,旨在以培养中小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为切入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泰州区域教育特色。《意见》明确指出,到2012年年底,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建成“三进”工作合格学校,其中20%以上的学校建成“三进”工作示范学校。《意见》还对“三进”工作的“时间”、“教材”、“师资”等作出具体要求。如“落实时间”,要求学校将“三进”工作纳入学校课程,每两周安排1节书法指导课和1节诵读教学课,学生课外自主时间也可以安排“三进”的有关内容。
《意见》一经下发,立即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校长和教师们觉得“三进”是好事,同时又认为是“小事一桩”,是“小题大做”。普通话天天讲,字天天写,诵读内容教材中就有,为什么还要把“三进”当作重点工作、专项工作来提出并推进?因此,不少学校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有的校长认为这是一项“运动”,一阵风而已,于是采取了一种观望、等待、应付的态度。
可他们没有想到,教育局认准了的事,还真有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2011年5月20日,教育局召开泰州市“三进”工作推进会,会上,宋吕银慷慨陈词:“全市上下,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学校主动探索创新,‘三进’活动已全面铺开,特别是教材、课时、师资以及渗透、融合等重点、难点问题都有了校本的或者区域的解决办法。要按照‘全覆盖、常态化、创特色’的要求,将‘三进’活动引向深入。”随后,教育局下发了《泰州市“三进”工作专项督导和评估的通知》。2011年9月30日,泰州市教育局召开“三进”工作交流会。宋吕银高调地谈道:“对于‘三进’的现实意义我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不是不认识这个问题,而是行动得不够。有的学校不是行动得不够,而是坚持得不够,‘恒’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的学校是坚持了,但是被动、痛苦地坚持,没有当成一种享受,没有变成一种幸福的教育。”
在紧锣密鼓的行政推动和制度推动中,泰州教育人终于形成了共识:“三进”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很好的一个抓手,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工程。
“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三进’切口虽小,但事关学生的精神成长,带给他们的是一种素质、修养和气质。走上社会后。他将会是一个大写的人,出类拔萃的人。”宋吕银充满自信地说。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颁布。《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时隔近20年后,教育部重提“书法教育”的重要性,重拾书法教育的优良传统,这给予一年前提出并实践“书法进课堂”的泰州教育人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此时的泰州,“书法进课堂”工作已经摸着一些门道儿。这是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高志坤老师的一节书法课。
师:印度总理尼赫鲁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优美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伸缩》这一课,用我们会发现美的眼睛来感受汉字的“伸缩”之美。
师:什么是“伸缩”?
生: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
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生:经过“伸缩”处理以后的字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徘”字的伸缩变化。)
师:谁来说说这个“徘”字什么地方用了“伸缩”的处理方法?
生甲:老师,我发现“徘”字右部6个小短横从上到下逐渐加长,上缩下伸。
生乙:我发现“徘”字双人旁的两撇上缩下伸。
生丙:我还发现“徘”字的右部“非”的两竖左短右长,左缩右伸。
生丁:我还发现“徘”字的左右两部件左窄右宽,左缩右伸。
师:同学们真聪明!大家将“徘”字的伸缩变化基本上都找出来了。经过大家的分析,我感觉到“徘”字左右高低参差,富有韵律,横画长短排列有序,左右穿插避让得当,真是美不胜收。下面我们来讨论讨论,字中伸缩有什么规律。
生:数横并列或数撇并列时(如徘、降、素)上缩下伸;左右并列时(如惟、徘、降)左缩右伸。
(教师范写“降”字。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该字的注意点。)
师:书写“降”字时我们要把刚才讨论的四种伸缩变化都注意到,即写左耳旁时要窄,竖画要略短,且要和右部有呼应之势。在书写右上部时,首撇要短促,横撇的横非常短,撇要长而舒展。捺画同样要舒展,收笔和长撇相比略略上提,要做到上部既紧凑又舒展,右下部注意向上穿插不松散。
(学生描一写一,老师巡视辅导,并给写得好的字打上红圈圈,同时给予鼓励。将写得好的进行展示后大家再写一个。学生试写“徘”字,集体评价。)
师:同学们,刚才“降”字大多数都写得不错,下面我们自己试着来写“徘”字,也是描一写一,同样我们要把“徘”字的几处注意点注意到,使它富有节奏感。(写好后学生同桌互评,将写得好的进行展示,也找两本有典型缺点的书写本进行展示,并指出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伸缩美。通过背景音乐的烘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范写过程是一个优雅的、值得享受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书写的欲望,让学生沉浸在宁静、闲适的氛围中,享受书写带来的快乐。
高志坤老师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原来,他自己书法写得漂亮,但对于怎么教学生,却苦于找不到对策。兴化市教育局小教科科长何伟俊原为语文教研员,他深入周庄小学,和高志坤等一帮书法爱好者一起研究,并申报了江苏省级课题“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有效策略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书法课,教师教什么呢?我们摸索出,一要教运笔,笔拿在手上,点横撇捺是怎么写出来的,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写出的字就是硬邦邦的‘火柴棍’;教了如何运笔,他就知道轻重快慢粗细,他写出来的字就有了生命的灵动;二要教笔画的写法;三要教偏旁;四要教汉字结构。”何伟俊颇有心得。
早在1994年,靖江市城东小学就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研究会“全国书法实验学校”。“三进”工作开展之前,学校一直注重写字技能教育,还编写了校本教材《100个关键字的书写》。“三进”工作开展后,学校开始思考“如何让写字教学走向写字教育”。“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是人的发展,从技能到素养和做人,我们总结为:严谨踏实写好字,一笔一画写好人。”校长朱俊杰说。在长期的书法教育实践中,城东小学的老师们认识到,书法对培养孩子严谨、踏实的态度,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高雅的审美情趣,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比较差,学校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准备写毛笔字的笔墨纸砚。多年来,城东小学的孩子们一直坚持春节期间义务为社区居民写春联,笔墨纸砚都是孩子们自己准备,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开展书法教育,离不开一支师资队伍。一开始,学校通过行政强行规定,所有教师每星期必须完成“一三五工程”,即认真书写100个毛笔字、300个粉笔字、500个钢笔字。起初,老师们有畏难情绪,“教学任务这么重,让书法爱好者练就可以了,何必让我们每个人都练毛笔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老师朱志明,专门研究硬笔字的教学,正是他,将自己多年写字教学的经验和思考整理成《100个关键字的书写》著作,确定为学校校本教材,并获得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特等奖。如今他又开始研究“120个行楷字的书写”。语文老师龚尽冬,擅长毛笔字,天天坚持练习。他喜欢读书,对中国历史文化比较熟悉。语文老师郑彬,工作再忙,每天坚持三四个小时练书法,如今已是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45岁以内的所有老师,每天放学后都会自觉留在学校读书、练字1个小时。老师们从书法和读书中尝到了甜头,他们自觉意识到,教会小孩子写字是自己的一项使命。城东小学的书法教育逐渐蔚成风气,还带动了学校周边笔墨纸砚商业的发展。
书法教育需要持之以恒,正如美国诗人P.C.库利治所说,世界上没有什么能代替坚持!朱俊杰说:“书法进课堂,离不开文化积淀。大凡书法家,他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电脑网络游戏风靡社会的今天,这里的孩子却把每天的写字当成了最大的精神享受。“走出我们学校后,孩子们的书法情结也已经解不开了。即便在高三,他们每天不写50个字就觉得很失落。”朱俊杰说。
作为靖江市书法教育龙头学校,靖江教育局教研室每年都要组织学校到城东小学进行书法教学观摩活动。其间,学校每个孩子的书法作品都要展示在校园里,让前来参观的老师观摩、体会。这无形之中对孩子们是一种特别的激励。
为调动孩子们参与书法的积极性,教研室还模仿围棋段位评定,自创了一套书法段位评定细则。细则依据课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书写要求和书法、写字本身的技能技巧来确定,分为九段。如一段的孩子要求坐姿和握笔姿势达到基本规范,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要规范等。中级水平要求书写规范,而且要美观。九段是最高级,要求书写端庄、规范、匀称、美观,而且要达到一定的速度。一至三段是初级,不发证书;四段以上的孩子可以获得段位证牌,称为“书写能手”,八段九段的孩子称作“小小书法家”。“别小瞧这个小证牌,一旦获得,孩子们便爱不释手,他们上学放学时都会戴在胸前,扬眉吐气,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压在枕头下。”教研室副主任刘振铭笑呵呵地说道,“为了获得更高级别的段位,孩子们‘不须扬鞭自奋蹄’,勤学苦练,劲头可足了。”书法训练,其实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书写技能技巧迁移运用在日常书写中。教研室要求学校在日常的作文批改中把“书写分”单列,书写好,可以加分。如今,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也采用了靖江的段位评定细则。
“三进”以来,泰兴市古溪小学专门添置了42张写字临摹台,让学生午休时间练写毛笔字。每天中午,临摹台前总是人头攒动。学校明确提出“写好字、育好人”的理念,每学期在全校海选写字佼佼者书写这6个大字,放大并张贴于学校综合楼前。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的徐刚本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谈的英语老师。“三进”活动开展后,徐刚老师的书法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学校专门为其成立了“徐刚工作室”,引领全校书法教学,师生的练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中涌现了王涛、丁鸿儒、耿虎等一大批书法好手。整个泰兴市分区域开展的师生书法比赛异常活跃。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一天下午放学后,靖江马桥小学的朱炳林正在学校批改作业,突然听到校门口传来阵阵吵闹声。他放下笔,走到门口一看,一群人正围着几个老师大声嚷嚷:“我们的孩子就是听不懂嘛,怎么办?”原来这些人是外地务工人员家长,他们的孩子进入马桥小学读书后,普遍反映听不懂老师讲课,没法和同学交流。语言差异,成为外地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当地的巨大障碍。
这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如今,朱炳林已成为马桥小学的副校长,但这一幕至今仍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这种情况在泰州并非偶然现象,说明在人才流动迅速的时代,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朱炳林说。在推广和使用普通话这个命题面前,学校责无旁贷。
李华是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的教师,他是在考人泰州师范后,才首次接触到普通话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深深吸引了李华,但是泰州人学普通话、讲普通话有许多困难。对于从小到大一直讲方言的泰州当地人而言,学习普通话无异于学习一门外语。为了练就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李华坚持每天听广播,大声朗诵,刻苦练习。虽然仍有个别词语说得不太标准,但李华的普通话在班里算是最好的。
毕业后分配到农村学校教书,李华仍然没有放弃使用普通话。作为当时全校唯一一个用普通话上课、与学生交流的老师,他显得很“另类”,师生还给他贴上了一个标签——“普通话老师”。对于这个称谓,李华把它看作别人对自己的欣赏。
因为对普通话的执著,李华是学校最早一批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的教师,不久又获得推荐,参加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一年后,李华通过测试,正式成为江苏省普通话测试员。作为当时50名省级测试员之一,李华自己觉得非常光荣。但是,他的工作做起来却并不顺手,只能“偷偷摸摸”地行使普通话测试员的主要职责:推广普通话和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你这个小伙子真奇怪,没事总让我们说普通话。乡音难改,我们年纪大了,怕是学不好了。”每当李华宣传普通话的好处,倡导使用普通话时,其他教师总能找到推托的理由。“用普通话上课勉强还可以,跟学生交流不行,说着别扭。”年轻教师这样回答。普通话的推广需要语言氛围,单独靠一个人的力量,无异于蚍蜉撼大树。对于测试工作,李华也有很多无奈。更多的时候,他只能以家庭事由为借口向学校领导请假参加测试工作,只因这项工作并非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的。
事情转机来自于泰州市“三进”工作的展开。市教育局出台了一个规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因为“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教师的影响尤其重要。”宋吕银对记者说。一时间,泰州市教师掀起了学普通话、用普通话的热潮。只有教师讲普通话,才能影响学生,进而影响家长和社会。
其实,绝大多数教师的普通话都不是零基础,师范教育中都接受过普通话培训。刚进人工作岗位时,多数教师还能坚持用普通话上课,但在纯方言氛围中,普通话的“存活率”很低。没过几年,方言在交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人逐渐忘记了普通话的发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练习,参加普通话考级成为广大教师的首要选择。于是,李华成了“香饽饽”。
“李老师,请你抽时间去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培训普通话吧!”“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幼’是发ou还是e呀?”在学说普通话的热潮中,李华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地宣传普通话,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跟学校领导请假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学校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因为拥有一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最先受益的是本校教师。
漆老师跟李华搭班,教四年级数学。在李华的影响下,学生们都能使用普通话交流。有时候,漆老师觉得,学生的普通话说得比自己还好。按理说,高年级数学老师的普通话等级只要达到二级乙等就可以,但是漆老师不这么认为:“我跟李华搭班,他的普通话那么好,如果我的普通话太差,那学生怎么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漆老师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但考试结果是二级乙等。漆老师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还不错,怎么没达到二级甲等呢?她想不明白,找到李华询问原因。“咱们学校学习普通话的氛围这么浓,你又是测试员,你帮我辅导辅导,我也要考个二级甲等。”漆老师跟李华说。听漆老师读了一些词语和句子之后,李华找到了原因:“你朗读字、词时,发音基本都准确,但是一说句子时,一些不正确的发音习惯不由自主地就冒了出来,普通话不是用来‘考试’的,而是用来‘说’的。”漆老师恍然大悟。
她是个不服输的人,既然找到了问题所在,她开始更有针对性的训练。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讲课内容,反复听,寻找不标准的发音。她还坚持在办公室说普通话,请年轻教师随时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再一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她考了89分,属于二级甲等的高分。
漆老师的故事并非个例,泰州市“三进”工作推开之后,每一所校园里,师师、师生、生生交流都坚持使用普通话。课堂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听不懂教师讲课、同学说话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于诵读中积淀素养
2010年暑假,张晓骊第一次踏入兴化市大邹中心小学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悲壮感。这所学校位于泰州市最北端,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全校60多名教师没有一名县市级骨干教师,没有一项科研课题,没开展过一次面向全市的教研活动……张晓骊是带着任务来到这所学校的,作为新任校长,他要改变学校的现状。然而,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把握。
当时,恰逢“三进”工作开展,张晓骊意识到,这可是一个改变学校的机会。他带着一种激动的心情向教师们传达了这一消息,然而教师们的反应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种活动就是在城区树几个典型,‘春风不度玉门关’,这股风是刮不到我们这种地方的!”“我们何苦费劲折腾呢?”从这些“酸溜溜”的话语中,张晓骊听出了其中的无奈。看着教师们垂头丧气的表情,他的内心反而坚定起来。他的想法已不再是单纯地完成任务,而是要想方设法让这所学校的教师们扬眉吐气、充满自信。
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必须从其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人手。兴化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被称为“小说之乡”。学校所在地大邹,古称“双溪”,旧时为兴化十大镇之一,大邹的老城小巷中,走出了郑板桥、刘熙载等古代先贤以及房干森、费宗波等一批当代文人墨客。在几百年来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大邹中心小学也有一大批爱好文学的教师。何不把教师对文学的热爱与“三进”工作结合起来呢?张晓骊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就从文学诵读开始。
在张晓骊的倡导下,一些教师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兴化当代名家的作品,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没想到,学生对于这些本土作家的文学作品,兴趣十足,张晓骊又生出了一个新主意:编一本校本诵读教材,把教师的个体动作变成学校的常规动作,让诵读进教材、进课表。
编教材?这是这所学校的教师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就凭我们这些人能编教材?”教师的疑问并非没有道理,编写教材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到结构设置、材料选择、实施与评价、经费保障等,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尽管困难重重,但张晓骊依然选择一往无前。在张晓骊的鼓舞下,一批有干劲儿、爱好文学的教师成为教材编写人员。他们广泛搜集资料,从几十位兴化籍作家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分为低中高3个年级读本,分别以童诗、童话和散文为主题。3个读本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在试用过程中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历经大半年时间,校本教材《遥远的双溪》终于编制完成。这打破了这所学校从来没有校本教材的尴尬局面。这套校本教材还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他们认为对于提升地方文化品位有积极意义,主动出资编印发放给学生,并成为政府部门馈赠来宾的礼品。
校本教材的编印引起了一系列积极的反响,远远超出教师们的预料。以此为突破口,学校“三进”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每天大课间3分钟集体诵读、午间15分钟“兴化作家作品”广播、每月一次诵读展示活动,孩子们诵着、读着、笑着,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光彩。同时,诵读也带动了普通话、写字练习。
而张晓骊还有进一步的打算,以诵读的科研化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以诵读为主题,学校先后承办了泰州市名师送教活动、兴化市“三进”工作诵读现场观摩会、大邹学区青年教师乡土教材诵读研讨等活动,借助同课异构、现场讲评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这种氛围影响下,青年教师成立了读书班,间周进行诵读体会交流,读书、学习的种子深深植入每个教师的心灵。
全覆盖的“三进”工作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弥补了教育科研、课程管理的空白,华丽转身,成为首批泰州市“三进”工作特色学校。“这不代表我们做得最好,而是因为我们在薄弱的基础上作出了一定的成效,在这种思路引导下,将来我们会做得更好。”张晓骊还有更远大的目标。
不仅仅是薄弱校,一些当地名校也在“三进”工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高港实验小学是当地响当当的名校,社会声誉好,师资力量强。学校一贯重视诵读工作,但是做法比较简单——课外阅读,学生阅读的数量、成效都不好控制。怎么改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校长叶红。
在一次随堂听课中,叶红发现了问题。语文老师按照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段落分析等步骤按部就班地上课,这时,有个学生嘟嚷了一句:“这几个字我们早就认识了,老师还讲?”上课的老师没有听见,但叶红却听得清清楚楚。她没有放过这个细节,深入调研后发现,全校多数的语文课堂都存在这种情况。
“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很多时候就是在做无用之功。”叶红说。原来几年前,学校就开展了“科学认读”实验,学生的识字量远超课标要求。对于学生已认识的“生字”,教师却还在反复讲解,其实这部分时间完全可以节省出来。在与教师商议之后,高港实验小学提出了一项大胆的措施:整合课时,大量阅读。“语文素养不是讲出来的,是读出来的。”叶红信心坚定。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高港实验小学的举措与“三进”工作不谋而合。整合课时之后,节省出来的时间全部用于诵读。学校将拓展的阅读篇目有计划地纳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书籍和勤于积累的习惯,积淀文化底蕴。此外,学校还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规定适当的阅读量。这些措施实施之后,学生6年的课外阅读量由课标规定的145万字提高到了300万字。
泰州市实验小学实践“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办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同时,先后邀请金波、王一梅等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大作家、小读者”共享经典美文,使得孩子们越来越爱读、越来越乐读、越来越美读。姜堰市第四中学利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诵名言、对警句”的活动已坚持3年。姜堰市教研室副主任沙华中认为,学生深厚的文学素养积淀与学校多年坚持扩大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朗朗上口的古诗词配上优美的音乐,由充满童真的孩子声情并茂地齐声诵读,孩子们或温婉或激昂的朗读引来与会者阵阵掌声;旁边的一群孩子正在端坐书写,他们书写的硬笔、软笔等作品或遒劲有力或清新俊逸,令人赏心悦目。这是2012年3月泰州市举行的“三进”工作现场会的场景。“诵读是以阅读为基础,以朗诵为形式,主要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万琳说。
在“三进”中成就自我
在靖江市外国语学校刚宣布启动“三进”工作的时候,刘艳有些费解:“说话、写字、诵读,这些不就是我们教师干的活儿吗?干吗还要推进?”刘艳的想法代表了一批教师的疑惑,他们不理解教育局的做法,认为“多此一举”。
但刘艳没有止步于自己的想法,她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解决疑惑。刘艳突然想到了学生的作业本。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她都非常头疼,不仅字写得歪七扭八,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符号,学生还笑嘻嘻地称之为“火星文”。可是仔细想想,这能怨学生吗?作为语文老师,除了在讲解生字的时候讲讲笔画顺序,自己从没有专门给学生讲解过笔画的写法、字体的间架结构等知识。从这个角度讲,普通话和诵读也存在工作开展不彻底的问题。
刘艳突然明白了,“三进”不仅是“进入”,更是有“进一步”的意思,将普通话、写字、诵读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随后,刘艳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在学校网络论坛上,引来大批跟帖。“原本,我觉得‘三进’是多了一项负担,听刘老师这么一分析,就清楚了。”“看来‘三进’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需的工作啊!’''
认识上的改变带来行动上的突破。刘艳没让三项工作变成负担,而是巧妙地与学生的课业、学业结合起来,让三项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她从小处做起,在班里每天坚持举行“3个3分钟活动”:晨读3分钟、课前3分钟、练字3分钟。“我今天推荐的词语是‘翩跹’,这个词的意思是……”在晨读3分钟的时候,学生可以向大家推荐好词,还可以推荐成语、歇后语等。能向别人推荐一个新的词语,学生们都非常自豪。语文课前3分钟是诵读小诗的时间,“你是一只小狐狸,聪明有心计。从乌鸦嘴里骗肉吃,多么可爱的主意……”这些小诗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对于练字,刘艳从不贪多,每天3分钟,学生工工整整地临摹4排字就可以。别小看这每天短短的3个3分钟,日积月累,效果明显。学生们的词汇量大大丰富,语感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校组织的写字评比中,他们班的成绩也名列前茅。
孩子们说普通话、读书、写字的兴趣浓厚了,每天都在比谁又学到了一个新词,可是这种相互比较的风气逐渐蔓延到生活中,慢慢地,他们开始攀比谁的书包好,谁的文具盒贵。如何把这种不良的攀比习气引导到正途上来?刘艳又动了一番脑筋。
她在班里发起了“评选藏书小明星”活动,每个学生都领到一张表格,在上面填写家里藏书的数量和种类。表格收上来之后,刘艳大吃一惊,有的学生填了2000本,有的学生填了1000本,“你们可别吹牛,老师可要调查的。”刘艳随后发给学生一张跟踪调查表,要求家长签字、居委会证明,并要用照片加以证实。这么一来,学生纷纷来找刘艳:“刘老师,我家的藏书数量需要改一改。”最终,评比结果揭晓后,藏书最多的学生共有500本书,他是班级公认词汇小达人、作文小达人,“你们家那么多书啊!怪不得你每次都有新词推荐给我们呢!”“回家我也让爸爸妈妈多买书看。”这项活动也刺激了家里藏书少的家长:“刘老师,太惭愧了,今后我们一定多买书,多读书。”不用刘艳多说,学生们开始以藏书、读书为荣,班级风气逐步扭转。
刘艳发起的这项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响应,得以在全校范围开展。“这可以给家长一个正确的引导,也可以把‘三进’工作拓展到家庭,扩大了辐射面。”靖江外国语学校的校长缪明灿说。在刘艳等一批教师的努力之下,靖江外国语学校被评为泰州市首批“三进”工作示范学校。
“三进”工作不仅激活了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也激发了教师的智慧,让他们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聪明才智,有创意地开展工作。
一天自习课上,兴化市实验小学的顾文艳无意中走到一个学生身边,学生看到老师来了,赶紧把一个本子塞到了抽屉里。“藏什么呀?难道是私人日记,不能让老师看?”顾文艳带班一向宽松,时不时会和学生开个玩笑。学生笑笑没有说话,同桌替他说出了原因:“老师,不是日记,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顾文艳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四年级的孩子能创作长篇小说?“真的,老师,咱们班好多同学在写小说呢!”这引起了顾文艳的兴趣,她想看看班里到底有多少孩子在写小说。“正在写小说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们自豪地举起了手。顾文艳仔细数了数,竟然有20多人。这让顾文艳又惊又喜,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之所以能出现今天的效果,这与顾文艳坚持开展诵读儿童诗密不可分,其中的灵感来自于她的儿子。
有一次,她带儿子出去玩,儿子突然说:“天是云的家,云是雨的家。为什么会下雨?雨宝宝要出来玩。”顾文艳听后觉得很新奇,便问儿子:“这是幼儿园阿姨教给你的新儿歌吗?”“不是啊,是我自己想的。”顾文艳惊讶于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孩子天生就是诗人,我们应该保护孩子这种诗性的语言。”有没有一种适合儿童吟诵、欣赏、阅读的诗歌呢?反复寻找之中,儿童诗进入顾文艳的视线。
在“三进”工作中,兴化市实验小学非常重视诵读活动,但也尊重教师的个性,在统一规定的诵读材料之外,允许教师有“自选动作”。顾文艳把儿童诗作为主要诵读素材,因为儿童诗“离孩子最近”。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消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上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每天早上,顾文艳都要带领孩子们读一首儿童诗,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儿童唯美的世界中。因为内容、语言、想象都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对儿童诗的喜爱超乎寻常。有时候,孩子们闹腾得厉害,顾文艳会佯装生气,“要挟”孩子们:“如果你们淘气,顾老师就不读儿童诗了!”学生们一听急了:“老师,一定要读,我们会好好表现的。”
随着诵读量的增加,顾文艳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说出来的话越来越有诗意。一天,一个孩子跟顾文艳说:“顾老师,你知道吗,我睡觉的时候,只关门,从来不关窗,不拉窗帘。”“为什么呀?”顾文艳问道。“我怕月光进不来。”多美的意境啊,这不就是一首诗吗?
“夜晚睡觉
我从不关窗
我怕月光进不来”
顾文艳把这首小诗寄给了《中国童诗》杂志,竟然发表了,孩子们朗诵、创作童诗的热情越来越高了。顾文艳在教室后面专门设置了一个“童诗专栏”,每当孩子们说出有诗意的语言,顾文艳就鼓励他们写成童诗,贴在“童诗专栏”中,并择优投给各种报刊。顾文艳的做法鼓励了孩子创作的热情,随着年级升高,他们的创作体裁也转向了小说领域。
长期的坚持结出了累累硕果,顾文艳和她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儿童诗,她在童诗教学方面的成果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多次在兴化市开设儿童诗诵读、创作示范课,被冠以“泰州童诗第一人”的雅称。此外,她主持的省级课题“儿童诗阅读欣赏与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也顺利立项。“‘三进’工作不仅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成就了我们。”顾文艳感慨地说。
在泰州采访,记者分明感受到,“三进”教育的春风已然吹遍泰州中小学校园,处处萌动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