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现代诗范文

时间:2023-03-27 02:0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植物的现代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植物的现代诗

篇1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上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落叶食指我随手拾起一片落叶。

2、若有所思地仔细端详干瘪的叶片上皱纹深藏背面叶脉象青筋饱涨没有金黄荣耀的色泽只是一张青灰色的面庞它曾是那么丰满光亮墨绿的叶片闪耀着希望风暴中有它激烈的争辩骄阳下遮片舒适阴凉如今在命运寒流的驱赶下它象个卖艺的老人一样蜷缩着身躯沿街流落瑟瑟发抖的低音浅唱一片无人理解的枯叶竟是我心中一片迷惘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银色的尘雾从地面升起我的手够不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趋势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主要指的是对草本、藤木、灌木、乔木等植物材料进行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并按照植物的立地条件和生长规律,结合园林景观当中的其他素材,通过多种构图形式,将这些园林植物在一个群落中相互配置,从而创造出一个美观、稳定、舒适、和谐的能够供人们欣赏游憩的园林景观。本文就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以期更好的推动我国园林艺术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

我国的传统园林也被称为古典园林,素有“写意山水园”的美称。它的植物在配置上通常是以不对称、不整形、不成行成排的自然设计布置著称,在景观效果上力求达到自然山林的视觉效果。传统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即:

1、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是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原则的核心,要求其配置景观不仅要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进行反映,还要抒发园主的感情、理想、寄托等等。即使园林具备写意功能。

2、 在空间较小的地方多用近景植物

在我国传统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常常在空间狭小的地方配置适当的能够近距离观赏的植物素材,以观赏植物的姿、色、香、雅、奇、古等。

3、 多用乡土树种

在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中,园主多采用那些具有地方性、季节性、民族性特征的乡土树种进行景观的构建。

4、 重意境,轻习性

在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中,园主由于受到封建思想和意境化、人格化等方面的影响,在植物的配置上偏重于那些象征高雅清逸、升官发财、吉祥如意等意境的树种,而不注重对植物本身生态习性的考虑。

二、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

1、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注重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

1)加强生态学理论的指导。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而园林景观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当加强生态学理论对植物景观配置的指导作用,以便更好的达到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造景目的。

2)加强对植物的环境资源价值的利用。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植物不仅具有观赏和美化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资源价值。例如净化空气和水体,改善小气候和土壤质量,吸收、分解污染物,降低噪音等等。因此,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要加强对植物环境资源价值的运用,从而营造一个舒适、宜人、优雅的园林环境。

3)根据植物群落的自然发展规律,营造其多样性。在园林植物的造景配置当中,要充分的发挥艺术形象力,以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为创作的源泉,汲取创作灵感。在这一创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植物群落的自然发展规律,通过利用植物群落的结构、季相、外貌等的有机结合,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进而营造出和谐、自然的园林景观。

2、 强调人性化设计,注重景观的功能设计

在现代园林的植物设计和配置当中,要强调人性化设计,注重景观的功能设计。人性化设计,就是指设计师要利用相关的设计要素,通过对它们的合理组合,构筑出符合人体尺度和人们需去的园林景观和活动空间。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根据美学的要求,加强园林景观的功能设计,从而营造出时移景异、步移景异、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园林植物景观。

3、强调体现城市文化特征,突出地方特色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对城市内在精神文化素质同外感形象的统一性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而园林的植物文化也成为城市诸多精神内涵因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的配置要着重强调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植物可以见证和记录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香山红叶;苏州光福香雪海;杭州十里荷风、三秋桂子等等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加强植物自身文化性同四周环境的融合。由于园林植物通常具有丰富的立体观赏感和寓意,因此其构景常常充满诗情画意,达到声色俱佳的园林景观效果。因此,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延续古典园林的这一经典造景方式,将植物的自身文化特性同四周的园林景观环境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使构景充满人文情趣和氛围。

2)加强乡土树种的利用。园林景观的造景宗旨就是保护植物的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园林。因此,对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应多采用乡土树种,以便于形成一个较为稳定且极具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加大对乡土树种的运用,也可以这样既可以提高园林绿地中的生物量,降低采购和管理的费用,从而节约园林的投入资金。

3)加强市树市花的运用。市树市花是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生态和文化象征,它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和凝聚作用。因此,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多运用市树市花,能够极大的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对青少年和儿童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4、 积极运用新品种,营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我国目前应用于园林造景方面的植物种类还相对比较贫乏,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在现代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加强对新品种的运用,通过充分应用大自然中丰富的花草树木,扩大园林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从而丰富园林植物的物种,达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中,要不断发挥合理、科学的艺术创作力,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出自然、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改善园林周围的自然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孙波.试谈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农业与技术,2008(12)

[2] 张声平,刘纯青.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 王银群.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浅析[J].广东建材,2010(06)

[4] 吴兴宇.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工程科学,2009(07)

篇3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 现代化 发展策略

20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未来发展,形成新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学会学习”的五大教育支柱观念已经深入到职业教育机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对世界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应以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积极主动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对教育现代化及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解

教育现代化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对传统教育全新的超越和诠释,是教育的一种整体转换运动,标志着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开放化、教育科学化、教育法制化、教育多样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塑造人的现代素质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按照教育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运作,但更要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具体地说,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提高就业者素质为目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要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化要求不相符的原有教育观念、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实现由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使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为提高众多劳动者素质、加速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发展的保障。

2.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树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观念,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担负着技术应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众多的科学技术专家、研究人员,而且还需要更多的受过良好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3.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是现代化建设中提升大量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提高产品质量、提供高服务效益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职技术培训、实现技术人才现代化的基本保证,直接影响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确保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的保障。

二、教师队伍现代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落实,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富有开拓性的教育实践。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要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教师必须先实现现代化。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展开,不可避免要反思并重构教师角色,即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国际教育所倡导的与学生合作、对话的转化。教师角色现代化转变的基本特征为:

1.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要了解和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并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建构主义学习”“情境教学”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尝试和发现,不断构建新的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及与学生的关系,要有新的思考,使自己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与时代相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教学设备为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条件,虚拟、仿真的实验或多媒体教学演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具有现代的职业教育精神。现代职业教育精神是指教师的时代职业意识、思维活动和基本的职业心态,同时还要表现出对现代技术的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彰显教育个性。教育个性是教师在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较稳定的教育精神和心理特征,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技术教育形成独特的感悟和独立的见解,并能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二是重视人的人格魅力及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能将先进的职业思想、科学技术,成功地传达给学生。三是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创设出适合学生发展职业能力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

3.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及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现代化,要拥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知识不断得到优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教师基本能力的表现,也是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专业技术知识应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创立、构建,以及与其他专业技术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要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策略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教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高等职业技术职校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现代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及高尚的情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1.重塑灵魂工程师,打造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典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了解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感召作用。一是重师德修养,塑教师风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应该是彰显人性美德的表率,为人师表,与人为善,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要用人类科学技术文明充实和培育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要具备高尚的技术职业道德,即尊重科学技术,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职业技术教育及教育事业,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对业务精益求精,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二是铸时代形象,塑灵魂之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与各行各业教师一样,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人类的形象大师。现代化教师应有时代特征,形成内在修养与外在风范的和谐统一,追求人类科技进步,做科学技术的捍卫者,做学生走向科技道路的导航者。

2.陶冶情操与心智,从基本素养方面打造全新的现代化师资队伍。一是以教师的人文素质推进教育现代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内涵一直处于弱势,办学时间不长,文化积淀不足,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人文知识氛围,那么培养出的人必然缺乏丰富的想象力,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这种状态对于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和积极人格极为不利,将导致教育对象人格的失衡,导致竞争意识不强和发展动力不足,更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潜能的人。丰厚人文知识的底蕴与积淀,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二是以教师的价值观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决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传递,教师现代化要从人文价值观的高度来把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重视育人工作,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要以建设现代化和谐校园,发展现代化和谐文化为基础,实现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和谐,培养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4

关键词:园林植物;应用;城市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09-2

1 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多、温室效应的增强,让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失横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的配置,既要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又要体现绿化地整体的形态美、色彩美与意境美。应充分利用植被的形体,线条和色彩进行设计,通过植物的季节变化和生命周期变化起到预期的景观效果。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改善自然,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目的就是让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使社会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绿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人士提出,将园林植物“搬进”城市,让植物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来改善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绿化必须紧扣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出发点与回归点都应落实在有致力于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上。

2 城市绿化对大气温度的改善

2.1 吸收二氧化碳降温

城市人口密度大,汇集了大量的生活生产活动,对原有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影响程度高,市区环境气候明显和周围地区不同,热岛效应十分明显。因此,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挑选适宜的园林绿化苗种以及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化带,对改善城市大气温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不仅能够阻挡来自太阳的强辐射,还能够通过植物自身的蒸腾作用来消耗许多的热量,因此在改善部分环境大气温度的效果方面作用显著。一棵行道树每年蒸腾消耗的水分为5m3,假如是1000棵或者更多呢?很明显,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所消耗的热量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温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但二氧化碳同时又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植物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极大减小了温室效应的程度。

2.2 改善气温

城市中地层表面有绿化覆盖的地方可形成局部的小气候,可产生空气对流出现局部微风。城市中的建筑设施在吸收太阳热量后会温度增高,使绿化带和无绿化地产生大的温差,通过空气对流的调节从而达到降温效果。乔木的大型树冠可以遮挡阳光、减少阳光的直接辐射,而且能够吸收部分的地面辐射,植物遮阴可明显减缓部分小环境温度的升高。因此夏天在树荫下我们会感到很凉快、而且微风徐徐。其原因主要是太阳辐射的50-80%被树木枝叶及覆盖了地面的植被所吸收,而其中90%以上的热量被植物的蒸腾作用所消耗,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由太阳辐射造成的地表散热而减低了气温升高的热源。

3 绿化实施

在选择园林植物树种上。首先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还要考虑珍稀树种、古树名木的保护。城市的主要树种应选择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适应本地的外来树种。

3.1 乔木

乔木树高冠大,寿命较长,树冠占据空间和面积大,而树干所占据的空间小,因此很适合游人在树下活动。乔木的形体、姿态富有多样性,枝叶的布局较为空透,在改善小气候与环境卫生方面有着良好作用,特别是有较好的遮阳效果。在造景上乔木也是丰富多采的,从葱郁的林海,优美的树丛,到多资的孤立树,都能成为美丽的风景。在园林中乔木既能够成为主景,也可以组合成景,还可以起到增加空间层次与遮屏视线的作用。

3.2 灌木

灌木树冠矮小,大多呈丛生状态,寿命短,树冠占据空间小,但容易占据人们活动的空间范围。与乔木相比较,其对人的活动影响大,枝叶浓密茂盛,常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和结出丰硕的果实,在防风沙、护坡与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作用强效。

在景观塑造方面可以增加树木在高低层次上的变化,可用来陪衬乔木,也可以特别表现灌木在花朵、果实、枝叶观赏上的效果;灌木还能够用以组织和分离较小的空间,阻挡较低的视线;尤其是耐荫的灌木与乔木和地被植物相组合起来可成为主体绿化的重组成部分。

3.3 草坪

在园林绿地中植被都有着净化空气、降温防暑、吸收灰尘、减小噪音的作用,都能很好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草坪单束体积小,空间占据小,生长迅速,环境适应强,比较容易成活,绿化效率高。草紧贴地面生长,根部和土壤紧连,对尘土的飞扬和水土流失有着很好的防护作用。草坪可以改善热带地区生活环境,降低温度区域,而且还能开辟宽广的视野,增加景深和层次,并能充分表现地形美。

4 各类园林植物绿化应用

城市绿化建设中,园林植物实际应用种类繁杂,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还是和其他配置物品相呼应为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安排,位置的布置与方式,园林植物都能表现出园林空间景观的特点和风格。

4.1 彩叶植物的应用

彩叶植物由于在生长季节内能呈现出多姿的色彩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彩叶植物具有成景迅速、容易栽植、观赏效果好等特点,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起着十分广泛和重要的作用。

4.2 地被植物的应用

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木花卉。

4.3 攀缘植物的应用

攀缘植物是我国造园中常用的植物材料。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用地面积愈来愈少,充分利用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整体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攀缘植物可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

4.4 水生植物的应用

水生植物景观可以让人有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把叶片,花朵和姿态提供给人观赏,还能让人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除了观赏效果以外,水生植物在净化水体中的作用被很好的应用于园林以治理污水方面。近些年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质方面表现优秀,充分体现了水生植物的生态价值,而且人工湿地景观已成为城市中美妙的的自然景观。

4.5 竹类及棕榈科植物的应用

竹类在中国园林造园应用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竹自然,纯朴,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竹子也是生态功能很强的植物,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系,保持水土能力很强,有较好的防风、抗震能力。竹子集形态美、色彩美、风格美于一身,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值极高。

棕榈科植物树形多样独特,高大的树种达数十米,树姿雄伟,茎干单生,苍劲挺拔,加上叶形美观,与茎干相映成趣,可作主景树。有些种类茎干丛生,树影婆娑,宜作配景树种。低矮的种类,株型秀丽,栽种于盆中可作盆景观赏。棕榈科植物以单植、列植或群植形式,广泛应用于道路,公园、庭院、厂区及盆景绿化。

参考文献

[1] 邵锋.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的研究[J].景观设计,2006,(4).

[2] 蒋炳耀.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新理念[J].湖南林业,2006,(10).

[3] 许金葵.对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探讨切[J].四川建材,2008,(4).

篇5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高速提升,现代护理学的范畴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到对患者的身心护理,过去的“由疾病护理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也逐渐被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所取代[1]。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是娴熟规范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知识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信念,适应时代的需求,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1 专业技能素质

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知识的理论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与实践紧密结合,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谨慎的科学工作态度。

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具备慎独的精神,能够正确执行医嘱及每项操作,面对复杂病情,也能够临危不乱,从容面对,保证治疗和抢救及时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体现一个护理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

2 思想品德素质

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要求护理人员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有崇高的理想,能够救死扶伤、忠于职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不对患者进行“三六九”等分级,不论肤色、年龄、国籍、种族、社会地位都要体现“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本质,尊重患者的和风俗习惯,对患者的病情秘密和隐私做到绝对保密。

现代护理服务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具有主动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在执行基础护理、专业护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过程中,全面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给予患者切切实实的人文关怀,努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关注患者的需求,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过程,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

3 文化知识素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医疗环境的改进,护理人员仅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所以我们护理人员要利用空余时间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法努力完善知识结构。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接触伦理学、法律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及文学等方面的人文科学知识,以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服务提供可靠保障。

通过学习护理礼仪,规范自身护理行为,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通过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能力,逐渐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性格、气质,使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让对患者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充分关注患者对美的享受[2];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依法护理服务的理念,尊重患者的隐私及权利,防止侵权行为发生。

4 健康心理素质

目前,由于我国护理人员的严重缺乏及在岗护理人员趋向年轻化的特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往往低于健康人群平均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素质是现代护理服务的深层次要求,是改善护患关系的最佳工具,是维护医院良好形象的首要条件。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将心比心,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境况和心理变化,尽量使用亲切美好的语言化解患者的焦虑,与患者建立亲朋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3]。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应注重自身的修养、加强心理训练。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使身心得到放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对护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心理健康咨询,努力化解护士的压力,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5 小 结

护士素质体现在现代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贯彻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提供各种机会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作为护理人员自身,应该积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培训、自我学习的能力,积极适应现代护理服务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打造新型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范淑珍,潘国强,王修,等.提高护士素质养成行为规范.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24.

篇6

关键词:城市绿化 植物造景

0 前言

园林植物造景,是生态园林的建设方向,对生态城市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节约型园林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城市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在利用植物来营造一幅幅美丽动人视觉画面的同时,也正向着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及历史景观等更深更广的层次不断延伸,更是意境创作和表达的一种高境界表现形式。

1 植物造景的时空序列节奏与自然美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其景观表现上具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指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物镜景观。“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在《绿咏柳》一诗中所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绘出春风拂柳如剪刀裁成条条绿丝的自然景象。二是植物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实,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如苏轼在《冬景》一诗所描述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这种随自然规律而“动”的景色变换,使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自然美的特色。

2 植物造景的自然式表现形式

2.1 孤植

大树孤植时应注意树木形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的1株大树或2-3株同品种树近植在一起,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2.2 对植

不是简单的均衡对称,而是在桥头、台阶、小型入口等处采用同一树种,但其大小、姿态必须不同的两株树或两个树丛配置的效果,景观特点自然成趣,

2.3 树丛

树丛造景应注意按韵律美的构图规律,达到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式上做到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做到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可形成明显的空间隶属关系,随着观赏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如徐州市彭祖园不老潭景区的植物配植,就较好地采用了植物造景表现方法。

2.4 丛植

树丛在景观构图上是以群体来考虑的,主要表现的是群体美,一般以2-10余株栽植在一起的同品种不同规格树木。

2.5 花坛

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花坛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其图案式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路叉广场中心;作为做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

3 植物造景的意境创作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拟人、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例如,以松柏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比喻人坚贞不屈的意志,寄托人永褒青春的向往。如郑板桥的七言绝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中所表现的。在中国数千年的审美意识中,人延续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论宫苑寺庙、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等,均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对象。古人同样以竹比喻人的高风亮节和偃而犹起的崇高情操。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种种寄情于植物之例不胜枚举。同时,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会使人触景而生情,产生意境联想。因此,可以说,园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4 植物造景表现园林特色与地方特色

利用园林植物突出园林个性,表现地方园林特色已早为前人所运用。诸如以蔷薇、杜鹃、牡丹、梅花等景观植物为内容的专类园。在大型园林中,常选用观赏价值较高、季相景观突出的植物,如樱花、月季、荷花等作为不同园林不同时节的景观特色。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如我国华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芭蕉、榕树等热带植物与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等寒带植物。这种由于自然条件形成的独特的地方特征,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的表现。

5 植物造景的色彩搭配及应用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的种类和方式,能决定整个园林景点的风貌,影响整个绿化工程的艺术评价。因此,植物造景中应在植物配置满足其生态习性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实用、美观和经济等方面的需要,合理搭配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以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5.1 植物色彩美与色叶树的应用

植物的色彩美是构成园林美的主要元素。植物有木本、草本。木本植物中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中又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植物。植物在一年四季呈现出各种奇丽的色彩和香味,表现出各种形态和线条,其美的贡献是享之不尽的。植物美最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绝大多数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但植物叶片的绿色在色度上有深浅不同,在色调上也有明暗之异,这种色度和色调的不同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不同。如垂柳,初发叶时由黄绿逐渐变为绿色,叶片老熟时又变为深绿色,至深秋时又转为淡黄。这些色叶树木随季节的不同,变化着复杂的色彩,人们掌握它的生物特性,运用它的最佳色彩进行搭配,实现科学配置是完全可行的。

5.2 植物色彩美的常用形式

园林植物色彩表现的形式一般以对比色、邻补色、协调色体现较多。对比色相配的景物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醒目的美感。而邻补色就较为缓和,给人以淡雅和谐的感觉。

5.3 植物色彩美与色块配置

目前园林植物色彩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园林色块的效果。其色块的大小直接可以影响色彩的对比和协调。色块的集中和分散则是很能表现色彩效果的手段,而色块的排列又决定了园林的形式美。

6、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架及线条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绿化已不再是城市建筑物的附属品或点缀物,它已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生命和感官的象征,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光环,都是对现代城市绿化成果的赞誉。

6.1 直线条的严谨、肃穆和引导作用

城市道路板块中所栽植的行道树、分车带绿篱;建筑群的正前面、中间或周围所植树木多选庄重端正的同品种同规格树,按等距离的直线或折线有规律地栽植,以烘托道路的整洁、宽广,引导车流及行人的走向,映衬建筑群的气势,突出道路的轴线或建筑物的视觉中心感。

6.2 曲线条的柔美、变幻及视觉和谐

曲线多以乔木灌木的林冠线、林缘线或花径、膜纹的大线条来体现,它不但丰富了空间景观的构架线条和平面视觉的变幻,同时经过林缘线设计,可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所形成的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的设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弱化建筑物直线条的呆板,带来曲线及层次感变化上的美感,形成视觉的和谐。

6.3 乔木在城市景观空间的构架作用

篇7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策略 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种类、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2001年中国经济叩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门,现代企业管理逐步向信息化时代、网络经济迈进。石油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销售、经营、财务等各项活动中,受到来自内部或者外部不确定、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损失。根据财务活动中资金流向及作用,可以把企业财务风险划分为四类: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根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程度,可将石油企业财务风险划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

(一)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1. 石油企业财务筹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油企业经历了合并、重组、改革三个发展过程,而资金融通活动贯穿企业发展各个环节。石油企业筹资风险主要包括三类:(1)石油企业机构设置众多,筹措的资金在下发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存在资金不落实的可能性;(2)20世纪90年代初期,石油企业是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发展重生产轻效益,致使筹资成本存在过大可能性;(3)企业发展受到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债务危机、中东北非动荡局势的影响,企业受益无法保障,直接影响筹措资金偿还能力,存在无法偿还筹措成本的可能性。

2. 石油企业财务投资风险:石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于当前局势辨别不清,财务管理能力薄弱,企业投资过程中没有做到科学、合理规划,致使投资过程存在无法收回预期效益的可能。企业投资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投资——收回资金——下一次投资”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具有或短或长的时间差。

3. 石油企业财务收益分配风险:石油企业生产经营获得收益后,对获取利益进行分配,这样会导致企业整体资产价值分散。收益分配风险是销售、经营活动中的经营风险以及资本支付风险。当企业资本价值经营所有财务风险释放时,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资本价值的规模。

(二)石油企业财务风险基本特征

1. 石油企业财务风险具备客观性,财务管理贯穿每个部门、环节、活动的同时,也使财务风险处处存在,无法回避消除,只能通过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2. 石油企业财务风险具备全面性,在财务筹资、投资、分配、资金回收等活动中,都会存在财务风险;

3. 石油企业财务风险具备不确定性,无法预知财务风险可能出现的时间、环节,对未来风险大小、种类无法预知。

4. 石油企业财务风险具备收益损失共存性,高风险、高利润,即财务风险与企业利润成正比。

(三)石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 企业财务管理过于负载受到内部市场条件、外部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

2. 企业管理人员法制意识、管理意识不强;

3. 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归拢过程中实施政策出现失误;

4. 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决策不科学

二、石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预防措施

(一)石油企业自身内部应树立风险意识,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风险预防机制。对于筹措资金、投资活动、资金归拢、收益分配过程,要考虑自身发展特点及外部金融环境,建立风险基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完善企业流动资金利用效益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选择安全、可靠的投资活动,提高资金周转力度,增加企业还贷能力。

(二)切实提高企业风险预防意识、优化资本结构。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关注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对于石油企业项目活动制定、实施、资本筹措、投资过程、利益回收过程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并制定详细措施。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根据石油企业自身类型、发展特点、适应市场能力、产品结构特点、财务资本运作能力,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资本结构。

(三)建立应急响应预案。预警系统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物美价廉的风险诊断工具,可以切实有效判断国内外金融环境变化征兆,对财务风险做出预判,使企业提前采取措施,将损失降低、控制风险蔓延扩大。

(四)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全岗责任制,加强企业财物监督管理。对于企业各部门、项目各环节,将责权分配到各个岗位,使各阶段财务控制相互牵制,提高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监督,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财务信息不失真,切实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得出,财务风险成因是受到内外部市场环境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明确企业今后预防控制财务风险应树立风险意识、优化资本结构、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才能有效降低企业受到的财务损失、控制风险蔓延扩大,切实促进我国石油企业平稳、协调地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篇8

关键词:乡土织物;现代室内设计;艺术价值

现代社会,人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逐渐的开始追求起复古、简约的流行趋势,采用乡土织物和室内软装设计相结合,能够融合现代艺术和传承艺术,将文化瑰宝与时尚元素共同搭配展现出来。当然,本文对于乡土织物的研究并不限于简单的陈设,而是要从其花色和织文等不同角度来进行空间化拓展,创新乡土织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增加乡土织物的艺术价值。

一、乡土织物用于室内装饰的艺术价值

艺术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而利用艺术装饰生活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本能,乡土织物是从古时就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这也是人们追逐的一项文明传承。乡土织物是染织艺术的重要代表方面,是能够凝聚人们内心,熏陶外来友人的瑰宝,乡土织物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民族的艺术智慧,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特色,他们的织锦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着非常可观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室内装修设计都会有一项传统、复古的板块,这是承载民族文化的装修设计理念,而乡土织物的装饰也并不是仅仅从表面散发魅力的,如今设计师们随着全球艺术理念的融合,不断的创新乡土织物艺术价值的体现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土织物的艺术传承将不断的发展下去,甚至得到了更富有创造性的推动和应用[1]。

二、利用陈设法展现乡土织物的艺术价值

(一)单独陈设

现代室内装修设计中采用乡土织物的一个基本方式是直接陈设法,这是因为乡土织物本身就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工艺品,其自身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而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要想利用陈设更加烘托出乡土织物的魅力,需要仔细的搭配这些织物和室内的各个环节,这个过程中更注重的是要求室内整体的和谐性。陈设法主要是将乡土织物中的艺术图形、色彩等元素和室内的各种装饰物品形成统一、紧密的联系,最重要的表达手法是“借题发挥”,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将乡土织物的一些元素融入到室内设计其他装饰制作工艺中,以便更好的和乡土织物形成共鸣。单独陈设的设计方式应用到的乡土织物一般是比较完整的,例如地面铺设的地毯、挂壁设计、餐桌桌布等[2]。

(二)空间再造

乡土织物的应用除了通过陈设具体的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分解乡土织物的造型,在此基础上重新构造新的图案,再将图案融入到室内装饰之中展现出来。乡土织物中的图案多是民间艺术者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设计出来的,而在室内设计中借助乡土织物的图案进行装饰,也常常会受到启发,利用室内空间特点与乡土织物团进行融合再设计,这样最后得到的图案既富有传统民族特色,又能代表现代装修的设计风格。

三、利用乡土织物装饰纹样融入现代室内设计

(一)壁纸

乡土织物最具特色的元素是纹样,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一些室内设计的图案或多或少都会呈现出乡土织物艺术特色的影子,而壁纸的设计更是着重的借助了乡土织物的这一特色。在现代家装设计中壁纸一直深受喜爱,壁纸的纹样一直都是人们选择时考虑的重点,中国风式的壁纸更是受到大家的欢迎,借助多个民族织物的艺术纹样,壁纸的纹样既有传统的样式,又有基于乡土织物纹样之上创新得出的新兴图案。融合了中国艺术样式的壁纸图案呈现出或稳中端庄、或高贵典雅、或娇俏喜人的不同风格,正是这些精致而又灵动的纹样,使得乡土织物的艺术价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无限放大,也发扬了民族文化。

(二)标识与导向系统

中国风的设计内容十分完整,利用民间艺术形式不断的创新现代室内设计风格成为无数设计师所追逐的,当前室内设计中的标识和导向系统的设计也更多的开始借鉴民间艺术的元素,乡土织物纹样更成为了设计师青睐的内容。乡土织物的纹样富有独特的魅力,相比较普通的直线或曲线而言,乡土织物的纹样变化更具有多样化特点,其纹路的走向与单调的直线或曲线走向相比具有别具一格的风采,是现代室内设计中乐于采用的设计元素之一[3]。例如,在一些大型酒店之中,我们可以遇到多处融入了各种乡土织物纹样的指标,酒店客房上的门牌号有许多都会采用云纹的绘制方式,这样制作而成的数字相比正统的阿拉伯数字更具有民族特色,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的艺术魅力。

(三)家具与陈设

人们在室内装修设计之中总会考虑到总体的家装风格和家具的协调性,因此一旦选用了民族风或者典型的中国式设计时,都会购置更能与中国风相称的家具,这些家具通常是采用木质材料,而且在雕刻设计时也会利用乡土织物中的纹样艺术。或者在选定室内设计风格时,人们更倾向于时尚现代化的设计风格,此时要想在设计之中融入更多的纹样装饰,就需要通过改变这些乡土织物纹样的材质、外形、结构等,实现再创作。

四、利用乡土织物的布料特征融入现代室内设计

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些乡土织物都是利用棉、麻、丝等材料制作成成品的,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利用这些布料进行装饰,更能展现出乡土织物的艺术价值,棉、麻、丝的布料质感会为人们营造出温馨、浪漫、舒适等氛围,让人沉醉其中。例如利用丝质的布料包裹在灯笼造型的现代灯管外,可以体现出中国风的设计之感,更能体现出乡土织物应用于室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

五、结语

乡土织物在室内空间装饰中的应用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也良好的发扬了传统文化,当代的室内设计行业可以充分的挖掘出乡土织物的文化内涵,将其与现代室内设计融合,促进现代装修设计开创性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晓艺. 民间织物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

篇9

关键词:城市建设;植物造景;景观设计;措施

近年来,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城市中涌现了大量的植物,并为城市建设增添了一道风景线。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并创造了美丽的景观。在进行城市景观构造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相关的人员要加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自然作为改善环境的目标,这样以来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还可以提高城市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让人们更好的享受这美好的环境。

1 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

(一)功能要求

由于人们对不同的园林绿地具有不同功能的要求,因此植物造景的配置要对其功能要求进行全面的考虑,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其功能的要求,还具有强化和衬托的作用。比如:小游园和儿童乐园性质的园林绿地,要选择无毒刺、姿态优美以及花繁叶茂的花木;对于行道树来说,要选择抗性强、树冠高大以及叶密荫浓的树种,这样就可以实现美化、吸尘、遮阳等效果。

(二)景观需求

对于园林绿地来说,不仅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还具有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人们美的享受。所以,植物造景的配置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应与艺术美的规律相符合,以此将园林植物美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植物的选择:

(1)因地制宜

结合景点建筑物的特征和园林功能的要求来进行植物种类的配置,这样才可以将风格体现出来。比如:廊、亭、榭、轩应选择姿态优美、绚丽多彩的花木,这样才可以体现景色的美;风景点、公园应选择多样、色彩丰富的树种,这样才可以体现四季美观、繁花似锦以及活泼明快的特点;由于寺院、碑刻和古迹具有庄严、肃穆的特点,因此应选择体型大小、色彩浓淡的树种,并与建筑物的性质相符合。

(2)因时制宜

植物作为园林构成的重要内容,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从在生长的过程中,其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由于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园林景观随着也会产生变化,所以植物的配置不仅要保持景观的稳定性,还要设计出四季有景可观赏的景观。为了实现此目的,就需要对树种的选择进行全面的考虑,并按照设计的意图将统一的季相构图做好。

2 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可以表现时序景观

随着四季的变化,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季相特点,植物的生命规律为四季演变时序景观的创造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按照植物四季的变化,将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这样就可以实现在同一景点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景观的效果,以此给人们带来不同美的享受,让人们能够体会到季节的变化。

(2)园林植物可以创造观赏景点

由于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各异、变化万千的形态,不仅可以展示植物的个体美,还可以根据设计的图纸进行植物的配置,以此体现植物的群体美。另外,可以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将园林植物进行合理巧妙的搭配,从而创造出乔、灌及草相结合的群落景观。

(3)园林植物具有防护作用

对于园林植物来说,不仅具有防风滞尘、涵养水源的优点,还具有保持水土、降低噪音以及减少污染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人免受放射性的危害,从而具有保护人体的作用。比如:悬铃木、刺槐具有滞尘的作用;云杉、水杉、圆柏及柳树等具有枝叶稠密、叶面粗糙的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的径流量,还具有缓和流速的作用,以此达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效果;乔灌木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

3 加强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措施

(1)加以注意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

通过对植物四季不同的形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有效地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植物的配置,这是园林景观调整的重要措施。在进行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将一个季节景观重点突出,并将季节植物进行交叉种植,以此体现植物季节的特点。由于园林景观四季的交替变化与自然景观的特点具有相似性,这样人们就可以体现大自然四季交替的变化,从而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明确主次、疏密有度

在进行景观绿化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植物造景技术必须要明确主次、疏密有度,方法自然,将人工痕迹尽可能的减少。首先要进行整体的布局,再进行细小部分的设计,使近景和远景进行有效的结合。从整体进行分析,从较大的部分着手,再对局部的细节部分进行设计,大的地方增加景观,小的地方增加趣味的景观。另外,对于植物的设计来说,必须对园林景区内部树木的协调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将树木进行合理的栽种,与附近其他的树木和背景相衬映,以此达到艺术规律的整体性。

(3)设计贴近大自然的植物景观

对于植物造景的设计来说,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减少人工的设施,从而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植物自身的颜色和形状等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可以将生态公园划分为不同的空间,而每个空间都具有自己的功能。比如:将开放和半开放、封闭和半封闭等空间进行合理地转换,这样就可以使游客具有神奇的感受。

(4)生态景观的所有因素进行有机地结合

对于植物景观设计来说,并不单是拥有植物,还应该将植物与建筑、道路铺装、山体和水体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才可以实现相得益彰的目的。将公园内的建筑与植物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以来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与植物具有统一性,从而使环境变得更加的和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植物造景在我国现代化城市景观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植物造景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文明、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将人作为设计的主题内容,将生态景观所有的因素进行有机地结合,以此来创造出一个文明、生态和生活完美的园林化城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research for many years practice, the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 local plants city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plant configuration option applied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way, only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city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植物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必要存在因素,同时也是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植物造景必须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特点以及习性,要达到植物造景符合审美原则与合理栽植原则,就必须把握好植物个体美以及植物与景观的配合美,这不仅是对植物习性以及生长特性了解程度的考验,也需要把握景观与植物的生态关系以及合理的组合搭配。文章通过植物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作用,造景的艺术原则阐述了植物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1乡土植物配置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1乡土植物的生态作用

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它不仅能增加园林的美观与活泼气氛,同时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活动及动物的生存创造优良的条件。它们能大幅度地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可以调节气温、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空气中的噪声等。同时还能使城市居民在优美的绿地景观中放松心情,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仅仅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和改菩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争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害、降低噪音等等。由此可见园林绿化中植物的生态效益是多方位的综合体现。

1.2乡土植物的联想作用

人类感受到的各种园林美,主要有三大类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生活美主要体现在园林中有清新宜人的环境、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园林中山青水秀、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处处呈现出生机盎然自然美景象。如园林中的声音美、色彩美、姿态美、芳香美等都属于园林中的自然美,而这些都是植物赋予人类的美。其次,园林植物还有一种更具哲学性的美,那就是植物的意境美。中国灿烂的文化赋予了植物抽象的,但极富于思想感情的美,即意境美。植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植物分类学上的科、属、种关系),人们在欣赏植物的同时,融人了自己的思想情趣与理想哲理,将植物的形象之美人格化,并赋干一定的品质与内容,如松之坚贞不屈,梅之清标雅韵,竹之刚正不阿,兰之幽谷品逸,菊之傲骨凌霜、操介清逸,荷之出污泥而不染,一身正气,此外还有红豆相思、紫薇和睦、萱草忘忧、石榴多子、松柏长青、牡丹富贵、桃花幸福、翠柳惜别等。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这些特性,效仿自然,再现生境美,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创造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的文化内涵,是园林绿化设计中配置文化型人工植物群落的重要手段。

2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乡土植物的选择

时应体现出植物应用的科学性在城市园林景观风设计时,具各地特色的乡土植物的种类繁多,生态各异,见于造园的大体属于两大类型,一是属于观赏性植物,以它的天然属性和体态为造园家所赏识;另一种是属于绿化性植物,会使景物画面富有层次,充满生机。若能做到适地适树,则植物长势旺盛:若选择优良、珍贵植物品种,则能提高园林的艺术档次,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合理选择科学配置,具体如下:

2.1因地制宜,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

植物是生命体,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问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

2.2强调乡土植物的景观功能

园林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用生态学理论作指导,遵循植物的发展的规律,营造植物群落的多变性。植物是园林绿地中具有生命活力的构成要素随着植物物候的变化,其色彩、形态、生气表现各异,从而引起园林风景的季相变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充分利用植物物候的变化,通过合理布局,组成富有四季特色的园林艺术景观。设计时可采用分区或分段配置,以突出某一季节的植物景观,形成季相特色,如春花、夏荫、秋色、冬姿等。

2.3注意选择有特殊观赏效果的乡土植物

应注意;在姿态、体形、色彩、芳香、声响等方面各具特色的观赏植物,合理地予以配置,以达到满足不同感官欣赏的需要。如雪松、龙柏、垂柳等主要是观其形,樱花、紫荆、红枫等主要是赏其色,桂花、腊梅、丁香等主要是闻其香,“万壑松风”、“雨打芭蕉”等主要是听其声,而“疏影”、“暗香”的梅花则兼有观形、赏色、闻香等观赏效果。巧妙地将这些植物配置于一园,可同时满足人们五官的愉悦。

2.4强调乡土树种的应用,以能突出地方特色

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如北京香山红叶(黄栌),杭州柳浪闻莺(垂柳),金陵十景栖霞丹枫(枫香),海口的椰风(椰子),苏州的香雪海(梅花),这些植物景观都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也能体现一个地区的地方特色。

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在实际设计中,城市园林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绿化树种选择,接着才能考虑植物的配置,具本土特色的园林植物的配置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任务。乡土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地域城市园林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美线条以及优美的风姿会给以美感,使其生动活泼而富有季节变化,在设计时应根据植物的特点进行造景设计。

3.1利用叶色造景一

般常绿针叶树的叶色为景绿色,常绿阔叶树的叶色也为暗绿,但具有光泽,而落叶阔叶树的叶色差异较大,具体到每一个种的绿叶色彩均不相同,石楠、冬青、香樟、飞蛾械、黄杨、梧桐、侧柏、杨树、柳树…有嫩绿、黄绿、绿色、银灰绿、粉绿等各种颜色。近几年湖南各区域城市绿地中运用灌木作大色块布置就用了龙柏(深绿)、龟甲冬青(墨绿色)、金叶女贞(黄绿色)、大叶黄杨(绿色)、洒金千头柏(金黄色),用各种绿色就能配置出各种生动的图案。而不同的季节,颜色也会有浅浓的变化。春、夏、秋、冬时,叶的颜色也在发生变化。早春,香樟、石楠、山麻杆的红叶、垂柳、冬青、女贞、水杉的嫩叶都非常漂亮。深秋落叶前,红黄色的乌柏、橙色或红色的枫树或械树、火红的卫予、褐色的水杉、红色的盐肤木、黄色的银杏、无患子等更是令人陶醉。还有常年异色叶树种,如紫叶李、榆叶梅、红枫、胡颓子、湖南特有的红花槛木等大大地丰富了园林色彩。

3.2利用树形造景

园林树林姿态多样,不同的树形可以给人以不同的风韵美和联想美。挺拔杨树、水杉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而垂柳的万千柳条,随风拂动,却给人缠绵、惜别、柔婉的美感,棕榈形的苏铁、棕榈、蒲葵则带给人一派热带风情。龙爪槐的曲枝形、迎春的拱枝形、铺地柏的葡萄形等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联想。充分把握植物的姿态美,根据不同绿地的性质和要求就能创造出韵昧无劳的效果来。在园林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常绿植物,它们营造出一种永恒的氛围。与其对比,落叶树则能为园林带来更多短时性的欢悦。对于落叶树种的选择,除了看叶和花,落叶树木不仅可在最需要阳光的时侯充分吸收阳光,还可与白雪共同构成精美绝伦的庭园雪景。臭楝、臭椿的冬态就十分俏丽,又不失飘逸。水杉落叶后的姿态也十分潇洒。还有一些花果树,冬后红红的果子挂在枝头,十分逗人喜爱,还可引来乌儿。如火棘、南天竹、卫予。

3.3利用观花树种造景

能够开花,且花大而美的园林树种一直是植物景观中的宠儿,而有些香花植物更能给人愉悦之感春天开花的有:白玉兰、紫玉兰、紫荆、紫藤、红槛木泡桐、合欢、海桐、鹅掌秋、樱花、桃花、迎春、杏花、金缕梅、连翘、流苏树、楸树等,夏天开花的有木槿、广玉兰、紫薇、夹竹桃、石榴、扼子花、棣棠、槐树、溲疏秋天有桂花、木芙蓉、夹竹桃、小叶女贞、胡颓子、油茶、金丝桃,冬天开花则有梅花、枇杷、腊梅、山茶根据不同的花相、花形、花色、花期,便能创造出四季花开不断、色彩缤纷、美丽芬芳的景观效果,可谓“一路春光四时来”。在风景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无论何种水体,其主景、配景或小景都要借助乡土植物来丰富其景观。水中、水旁的植物姿态、色彩均增加了水体的美感。乡土植物也应与园林其它要素紧密结合配置,无论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都以植物衬托,甚至以植物命名,如万松岭、樱桃沟、桃花溪、海棠坞、梅影坡、芙蓉石等,从而加强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植物气氛,充分体现现代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以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浓郁的地域特色。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更注意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环境艺术,涉及到建筑工程、生物、社会、艺术等众多的学科。既要考虑功能的社会性,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习惯,即园林设计应该创造优美的视觉环境。

参考文献:

[1]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