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2:3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3分)
1.
(8分)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惊心动________
力________狂澜
________不犹豫
再接再________
夜以________日
不容争________
句子:经过他________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能________。
2.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五星红旗
________的大山
________的五星红旗
________的国旗
________的鲜花
________的鲜花
3.
(12分)辨字组词
赔________
敝________
撒________
陪________
敞________
撤________
淮________
尊________
既________
准________
遵________
即________
4.
(8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________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②________我是母亲,________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③这种地板砖________坚固,________美观。
④妈妈________吃多少苦,________不会动摇她供我上大学的念头。
5.
(5分)看图写话。
提示: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在做些什么?(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6.
(5分)把下列词语组成两句通顺的话。
啊
可真
鸽子
伯伯家
漂亮
养的
7.
(6分)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ɡuì
chánɡ
róu
________花
羊________小路
________韧
jiǔ
zhēn
shū
________歌
________藏
________理
8.
(3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苹(pínɡ
pín)果________ 紫袍(báo
páo)________ 烦恼(nǎo
lǎo)________
9.
(4分)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红缨(yīng
yīn)________ 一曲(qǔ
qū)酒歌
________
梳(sū
shū)理________ 酿(niàng
liàng
)造________
10.
(4分)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稻穗(suì
shui)
________ 肥膘(piāo
biāo
)________
梳(sū
shū)理
________ 酿(niàng
liàng
)造________
11.
(3分)写出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________ 秋色宜人________ 金风送爽________
12.
(8分)形近字组词。
桂________ 肠________ 酒________ 恼________
挂________ 扬________ 洒________ 脑________
13.
(6分)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__香气
一________牛羊
一________酒歌
一________梳子
一________红袄
一________
14.
(15分)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氵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禾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
(6分)给下面字组词。
池________ 铺________ 稻________
飘________ 游________ 场________
16.
(5分)仿写句子
例:(敬爱的)工作了(整整)一夜。
①
(
)黄叶从(
)落下来。
②
蓝天下是(
)的稻田。
17.
(5分)仿写句子。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①太阳如同
②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如同
18.
(7分)读《秋天》,根据原文填空。
①秋风如同________的梳子,把田野梳得________;秋光________发亮的汗珠,________在田野闪耀。
②走在秋天,头顶有________的阳光照耀;捡一片黄叶悄悄地________,秋天________会向我们微笑。
19.
(10分)读《秋天》,填空
秋天到了,大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阳________,空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成熟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成熟了。
20.
(3分)读《秋天》,填空
课文语句优美,采用了________、
________的修辞手法,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之情。
21.
(5分)填描写秋天的古诗,并背熟。
①采________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________花开,十里飘香。
③停车坐爱________晚,________红于二月花。
④无边________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2.
(2分)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的词,想一想其中的意思,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划线的词语是把苹果和葡萄当做________来写,更生动地突出了________。
23.
(7分)读《秋天》,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秋风如同________,把田野________;秋光如同________,________在田野上闪耀。
②走在秋天,头顶有________;捡一片________,秋天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
24.
(12分) 读《秋天》,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梁红着脸儿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风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光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文中所缺的句子补上。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________ ;高梁红着脸儿笑了,________ 。
秋风如同________ ,________ ;秋光如同________ ,________ 。
(2)从第一段话中,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 。
(3)文中用________ 的方法,把________ 、________ 当作人来写,在写秋风与秋光的时候,又把秋风比作________ ,把光比作________ 。
25.
(13分)
秋天到了,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一阵凉风吹来,果儿点头,散发出香味儿。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__自然段写秋天到了,开了。第________自然段写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2)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
________的苹果
________的梨
________的葡萄
________的香味
(3)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
24-1、
24-2、
24-3、
25-1、
篇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3分)
1.
(12分)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难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6分)我能写词语
dù
jì
chéng
xiàng
zhī
yuán
léi
gǔ
chí
yán
shuǐ
zh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4分)按照要写词语。
将课文《蘑菇该奖给谁》中带“冖”、“纟”、“⺈”、“扌”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分)连线。
ɡuī
zé________
凌乱
xuē
zi________
规则
zēng
jiā________
增加
líng
luàn________
水洼
shuǐ
wā________
靴子
5.
(6分)填上合适的数量词。
一________小诗
一________小路
一________花瓣
一________石桥
一________狂风
一________阳光
6.
(2分)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择:A.
zhái
B.
zé
________菜
选________
7.
(2分)先补充完整,再积累。
书读百遍,________。
熟读唐诗三百首,________。
8.
(5分)读一读,说一说。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
(5分)我会说。
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10.
(5分)用钢笔描红。
屯
猪
刁
岂
11.
(2分)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________。
②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神通广大:________
12.
(4分)看例子,写成语。
例:左邻右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
(2分)我会夸。
《姥姥的剪纸》文中的姥姥真是“神”了。她的神不仅表现在它高超的剪纸技艺上,更神在她独特的魅力上。请你用两个成语来夸一下姥姥的剪纸。①________②________
14.
(4分)读课文《姥姥的剪纸》,给加横线字注音。
姥姥撩________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________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________菜、淘米、喂猪、薅________草……
15.
(5分)读课文,理层次。
阅读《姥姥的剪纸》,划分一下层次:
16.
(5分)我爱读名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这本书吗?
17.
(7分)根据课文《姥姥的剪纸》内容填空。
姥姥剪“________”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她________剪,________剪,
________剪,________剪,________剪,甚至________剪。
18.
(4分)我会填。
《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描写了一位________的姥姥,也是一位________的姥姥,还是一位________的姥姥,我们还可以从中感受到的是她的________。
19.
(5分)课文《姥姥的剪纸》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会总结吗?
20.
(4分)查查词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几个词语。
①刁难: ________
②挑剔: ________
③耍赖: ________
④调皮蛋儿: ________
21.
(5分)我会找。
熟读课文,说一说《姥姥的剪纸》一文的线索是什么?
22.
(4分)《姥姥的剪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请你写出表现技艺高超的成语: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3题;共39分)
23.
(15分)课内阅读。
齐威王正在(
)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
)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啰响,赛马又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①(胜
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②(胜
输)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
)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②(胜
输)了一场。这下,齐威王(
)了。
(1)在文中①②③3个括号里选出合适的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上文的括号里。
心慌
得意洋洋
目瞪口呆
轻蔑
(3)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24.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__他20岁开始发表作品__刚刚29岁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__巴黎圣母院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戏剧__诗歌__小说__可正当他才华横溢时__心脏病发作了__
看着40岁的雨果发青的脸色,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万分。∥
雨果并不悲观,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他每天清晨外出散步、作操,接着跑步、游泳……雨果的健康状况慢慢好转,体质逐渐增强。他又获得了精力,重新拿起笔,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直到晚年任创作不懈,60岁时创作了《悲观世界》。80岁那年写成了《笃尔克玛》。雨果活了84岁。
看到雨果得了心脏病却成了长寿者,人们惊叹不已:“真是个奇迹!”∥
奇迹怎么来的呢?生命在于运动,进行体育锻炼!∥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________ 他20岁开始发表作品________ 刚刚29岁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________ 巴黎圣母院________ 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戏剧________ 诗歌________ 小说________ 可正当他才华横溢时________ 心脏病发作了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逐渐________
悲观________
增强________
(3)请概括出短文第二段的段意。
(4)短文通过记叙身患重病的雨果________的事,说明了________。
25.
(5分)你知道吗?
学完本课《姥姥的剪纸》后,请你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剪纸艺术。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39分)
23-1、
23-2、
23-3、
24-1、
24-2、
24-3、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33-01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放飞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下面,笔者结合具体做法谈谈教学策略。
一、营造民主氛围活跃个性思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外部环境。学生只有在一种完全放松的心理状态下,其思维才会被最大程度地激活,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丰富多彩。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首先需要营造出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搭建平台。比方说,在学习苏教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课时,一些听过牛郎和织女故事的学生,在刚开始上课就提出问题:“老师,七月初七这一天牛郎和织女真的会在鹊桥上相会吗?”教师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想法,说:“看来这个同学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开始讲述故事。教师继续引导:“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呢?”“听奶奶说的,老人们都是这么讲。”“是的。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也就是人们口头创作流传下来的,故事情节大多都是人们虚构的,用来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你们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愿望呢?”学生们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激活了思维,迅速围绕故事主题思想进行交流讨论。这种民主的氛围、灵活的引导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教学,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与感受,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发表见解,对阅读文本形成了个性化、多样化的解读。
二、结合文本内容激发学生深刻思考
阅读文本是小学阅读教学的蓝本。由于学生个体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相同的文本内容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解读。为了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教师还需要利用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高效阅读。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奇妙的互联网》一课时,由于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网络有了基本了解,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互联网的特点,举例说明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学生基于自己应用互联网的亲身体验回答:“互联网很快、很方便,人们有什么不知道的问题上网一搜就有很多答案。”教师又问:“除了查阅资料,互联网还有什么用处呢?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不一定是现在已经实现的。”“遥控指挥机器人为人类服务。”“预测地震,让人们早做防备。”“互联网也有不好的地方,会让我们玩游戏成瘾,耽误学习。”教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互联网确实有很多功能需要我们开发利用,但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用好互联网。”这样教学,教师结合阅读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彰显了个性,使阅读教学精彩纷呈。
三、立足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汉语言语义多样、情感丰富,彰显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汉语丰富多彩、模糊多义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相同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认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在出示了课文题目之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怎么理解这个题目?人类的‘老师’指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人类的‘老师’指的是大自然,自然界启迪人类掌握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比方说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有的学生说:“人类的‘老师’是说人类向其他生物学习了很多知识。比如人类发明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还有的学生说:“人类的很多本领技能都是向其他物种学习来的,比如我们游泳时蛙泳、蝶泳等就是学习动物的动作。”教师总结道:“看来人类的老师真的很多!只要用心,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所以我们应该更加谦虚好学。”这样教学,学生对题目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多种解读,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78-02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重视儿童文学教学贴合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儿童文学不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少年儿童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因此,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比较贴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对小学生的成长成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内涵、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探讨等三方面阐述笔者对小学语文儿童教学策略的思考。
1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
何谓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满足儿童阅读需求,切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适合 8-13 岁少年儿童阅读与学习的作品多以寓言神话故事,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为主,,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善良勤劳的秉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文化的养分。儿童文学作品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儿童文学作品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小学教师要通过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讲授,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兴趣,不断拓展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认识社会,体味生活,做到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2.1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较差
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不愿意主动学习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文学作品作家也并不感兴趣,对于儿童文学作品具体的概念及范畴,自己也不熟悉儿童文学发展史,没有掌握系统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不能区分不同体裁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是什么,在教授儿童文学作品课程的时候最终要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明确,这势必影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效果。
2.2儿童情趣挖掘不够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观念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仍然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对在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挖掘不够,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童趣需求和情感体验。
2.3儿童文学教学方式单一
儿童文学作品大多生活活泼,充满欢乐与想象,它能够给小学生带来纯真的快乐和丰富的想象,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乐趣与人文素养养成。但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是按照语文一般课文一样的程式的讲解与分析,使得本应是一节充满了快乐童真的儿童文学课变得枯燥单调,时间一长,小学生就会对儿童文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对儿童文学产生阅读和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儿童文学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2.4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小学阶段对是进行阅读指导与教育的最佳时期。很多学校有图书馆,教室有图书角,阅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教师忙于平时的教学,根本没有意识和时间精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让小学生自行阅读。
3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思考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儿童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把握儿童文学特性,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3.1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直接关系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对小学生文学修养的启蒙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时不我待。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加强对儿童文学理论的学习,通过全面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建立全新的儿童文学观、知识观和育人观。只有小学语文教师明确了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无限育人功能,才能能够深刻地去理解儿童文学,更好地去指导小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小学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下一代的全面发展积极努力。
3.2全面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富有儿童情趣,如《槐乡五月》、《我和祖父的园子》、《桂花雨》、《珍珠鸟》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儿童情趣。第一,儿童情趣可从主人公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通过描写“我”可爱的外貌,调皮的语言,活泼好动的个性将浓郁的童趣展现出来。教师要仔细品读文中的语句,如“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绕菜,我也抢过来绕。不过我并不往菜上饶,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感悟其中的童真童趣。第二,儿童情趣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呈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珍珠鸟》,浓郁的童趣就是在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感情日渐增强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第三,儿童情趣可随儿童纯真美好情感的行发体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水》,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缺水之乡的孩子对水的极度渴求以及下雨给孩子带来的无穷欢愉场景的描写,行发了孩子对水的渴求和喜爱之情,在行情过程中将章趣表现得淋滴尽致。第四,儿童情趣还可以通过儿童文学的特殊表现手法,如夸张、幻想、拟人等手法表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外形,不与繁花斗艳的朴实,采用比喻的手法将摇桂花时桂花纷纷扬扬下落的场景比喻成桂花雨,一系列表达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童趣十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透过儿童视角,运用儿童思维去发现、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
3.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儿童文学
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愉悦小学生的身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儿童文学中有趣的故事、色彩斑斓的插图等创设情境;儿童文学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教师可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趣味;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教师可采用表演法,调动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燕子》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如“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烂漫无比的春天”。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优美语句,并写下感受,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独幕剧,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并且根据课文内容为人物设计表情、神态、动作等。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4全面指导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第一,教师要重视指导阅读儿童文学课外,要精心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写读书笔记、班级读书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等活动;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儿童文学阅读活动进行评价,对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进行评价,不断增强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第二,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要多领孩子去书店,帮助孩子挑选适合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采用亲子比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和孩子共享儿童文学阅读的美好时光。
总之,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人文品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儿童文学过程中,可以丰富儿童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从表1中看出,苏教版教材将基本字表中的277个字安排在第一学段,18个字安排在第二学段,还有1个字安排在第三学段,另外有4个字遗漏。因此,笔者认为苏教版教材确保了基本字表中的绝大多数字在第一学段使学生就能够会识会写,初步达到先认识、会用常用字、高频字的要求。那么余下的23个字如何处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看三年级的15个字。如果合理利用现有教材,安排学生提前会识会写,对于学生后续的灵活运用是有帮助的。如第五册教材中出现的“刀”“豆”二字,字形简单,在学生刚入学阶段学习拼音时,就在《认一认》的“刀戈弓矢,瓜果麦豆”中出现并要求认识,“刀”作为偏旁也在教材第四册《沉香救母》一文中的“切”字中出现,应当尝试穿插在一、二年级的课文中做到会写。“班”字在第二册《鲁班和橹板》的课题中已经出现,至少可以先安排为提前认识的生字,如果提前会写,则可以利用“班”来识记第四册中的生字“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经常需要用到这个字来书写自己的班级等。“册”字学生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每本语文书的封面上都标注着“上册、下册”,学生提前认识完全没有障碍。 “窗”虽然字形较为复杂,但在第四册教材识字中以“鸟窝、窗户、窟窿”的词串方式出现,教材安排书写了字形同样复杂的“窝”字,却避开了“窗”,这是不太合理的。“共”字在教材中一直到第五册才出现,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共有多少?”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学生早就应该会识会写了,放在第五册的意义不大。“现”字在教材第二册《好学的爸爸》一课中作为会认字出现,其实也可以直接要求学生会写。“谁”在第二册《蘑菇该奖给谁》和第四册《谁的本领大》两篇课文的课题中都有出现,却都没有提出会识会写的要求,可以安排在第二册先认识,第四册再会写。“音”“做”二字是学生在学用字词句中经常需要使用的生字,学生在用“一边……一边……”写句子的时候,经常会写出“爸爸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我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等等句式,学生在日常使用中确实经常需要用到,而且“音”在第一册教材的识字中就已经出现,但却没有作为需要认识并会写的生字存在,直到第五册才出现,更显得教材中生字的编排需要调整。“做”在教材第二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中已经出现,此时可以作为需要认识的生字出现,等学生学过生字“故”以后,“做”字再次在教材第三册《的扁担》中出现,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掌握“做”的写法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卫”“尺”“合”“舌”四个字字形简单,“卫”在第二册练习3的成语“精卫填海”中可安排认识;“尺”“合”二字数学课上常见“米尺”“分与合”的字样,学生也可以提前认识;“舌”是生字“话”“活”的一部分,要求提前会写应该不难。“吵”字未找到合适的穿插位置,暂不调整。
其次看四年级教材安排的3个字。“都”字,在第一册就已经认识,到第七册再写,间隔时间太长;“校”字第五册认识,其实学生早就认识自己学校的名称,且学过字形与之类似的“较”“郊”等字,放在第七册书写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帮助低年级学生尽早阅读、写作的效果,也应该提前认识,并掌握写法。“厂”字形简单,无需放到第八册再会识会写;“页”到第九册认识,第十一册才要求会写,实际上学生在第三册学习查字典的时候,早就接触到了“页码”一词,同时教材第三册出现的生字“领”“顶”也都是以“页”为偏旁的字,“页”字提前掌握乃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最后看遗漏的四个字。对于教材中一直未出现的“狗”“己”“票”“自”这几个字,笔者认为“狗”“票”二字是教材编写者无心遗漏的结果,应当尽快穿插在第一学段的课文中学习,特别是“票”作为“飘”字的一部分,“飘”已经在第三册《水乡歌》要求会写,“票”理应要求学生掌握;“自”“己”二字则是教材在调整课文时疏忽所致,苏教版教材第二册曾经有《我叫足球》一文,正是这篇文章出现了生字“自”“己”,但是现在这篇课文改成了《月亮和云彩》,原文中的“自己”一词就在调整中消失了。当然“自己”一词在教材第二册25课《咏华山》一文中也有出现,而且这一课需要会写的生字有7个,再加上“自”“己”二字,学生应该也可以做到能识会写。总之,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把教材中遗漏或者可以提前指导学生识记的生字,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能识会写,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根据以上分析,小结如表2。
此外,苏教版教材还有两个小细节需要调整。原来的《我叫足球》一课中还出现过生字“运”和“纪”(该字不在基本字表范围内)。教材调整以后,第二册18课改成了《月亮和云彩》,这一课中已经没有“运”字了,但在随后的练习七的“写好铅笔字”一栏中,集中指导学生练习写“辶”的字中,出现了“远”“迎”“运”这三个字。“运”在这个练习中不宜出现,可改为学生已经学过的“边”“这”“连”等。“纪”字被推迟到了第五册再学习,但在教材第三册《孔繁森》一课的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依然出现了“年纪”一词,建议把这一词语去掉,或者把“纪”字的学习提前。教材第三册《狐狸和乌鸦》一课中已经出现了需要认识的生字“漂”,第五册生字表中又重复要求认识,建议去掉。
依据上述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识字、写字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朱立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一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 陈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一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c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方法之一。阅读教学的实施看起来并不是很难,无非就是让学生多读,多练,多背,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了其结果的有效性。如何将阅读教学纳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项目,并且真实有效地起到学习的效果,这也正是本文谈论的内容。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材为例,谈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细节问题,具体如下:
一、课堂引导阅读,从理解课文内容开始
在一般意义的阅读的形式来看,就是新课引入后,教师示范阅读,学生照本宣科跟着去读,由于没有真正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只是一味地去读和背诵,有些枯燥和乏味,效果自然也就差了许多。因此课堂的引导阅读就显得尤为关键。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文内容讲解透彻,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背景、作者思想情感等这些主线来阅读和背诵,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阅读,效果也会提高不少。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出塞”这首古诗时,先是了解作者王昌龄是一位边塞诗人,他的诗大多与塞上风光,战争感怀等等思想情感和现实情况相关。而“出塞”就是描写古代战争感怀的最著名的一首。写作背景的讲解,与字句的理解,让学生读起来更能身临其境,能够更准确地阅读和背诵,效果不言而喻。
二、课外拓展阅读,巩固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堂上的引导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课外拓展阅读可以做好阅读的衔接,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和知识层面,进而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
如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等类似的阅读相关性的活动,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能通过讲故事,写作文等形式,展现出阅读的效果。
《中国优秀童话故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等,多种课外书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需要,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
小学四年级以后,学生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都提升到了一定的程度,阅读已经不成问题,个别生字生词也可以通过字典等工具书来查询,这也极大地促进了阅读教学。只要做好有利的引导和检查指导,阅读的效果就会明显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篇7
一、特色阅读,尊重差异,绽放各色文化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交流、沟通与互相融合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做出如下定义,阅读是文本、教师、学生以及教材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笔者以为,在“新市民”子女就读班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以阅读活动为契机,以具有区域文化特色、文化包容、文化渗透等体裁的阅读材料为纽带,开展班级特色阅读活动,在互动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绽放各色文化风采。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笔者考虑到由于本单元的课文由《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这几篇以描绘大自然为主题的文本组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市民”学生对大自然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因此,在阅读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手中的画笔,画出你心目中最美的大自然的形象,并说说关于这幅画的回忆,以此激发学生们内心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在这个互动环节后,笔者适时地呈现多媒体课件,以动态图片的方式为学生们徐徐打开大自然这篇绿色的课本,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阅读活动,把对大自然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到诗歌朗诵中。在这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在遵循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同时,坚持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尊重不同文化取向的学生们的独立理解。
二、开放写作,深挖内涵,彰显文化个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中高段学生,正处于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逐步过渡的发展时期,写作作为考察、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挖掘文化内涵,彰显文化个性,促进学生语言个性化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新市民”子女就读班级的语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坚持开放性教学原则,通过互动式的话题讨论、文化背景材料探析、主体互动式作为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独特的写作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书写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五时,由于本次习作的主题围绕“家乡的特产”展开,贴近学生们,尤其是这些“新市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因此,在此次习作教学中,笔者以此次习作主题为引线,在动笔写作之前,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准备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带领学生一同深挖主题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在导入环节,笔者以最近央视热播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入教学,为学生们呈现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引发学生们对家乡美食的回味,对家乡特产的回忆,从而顺其自然地带领学生走进本课的习作主题,并尊重来自不同地方学生的文化差异,一同探寻关于家乡最美好的回忆,分享家乡最与众不同的特产。
三、创新实践,鼓励探究。推进文化融合
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惊叹于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折服于学生们的大胆构思。他们有着纯粹的好奇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着非凡的创造力,可以说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探究与实践互动,是打破“新市民”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文化差异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笔者以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为学生们创设语言实践的平台,鼓励并支持学生们的语言创新,推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互动。
篇8
1.审题时对习题原文的关键词语进行推敲。
遇到条件较多、数量关系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用心启发并辅导学生发现关键词句,引导他们思考其中隐含的信息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4页第9题: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读题后,画出关键词,小组内说说个人的理解和发现。由于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全班交流时,学生很快明白:“用同样的速度”很关键,它规定了现在的速度和从家走到学校的速度是相同的。也有学生说:“‘从学校到少年宫呢?’这个问题省略了‘用同样的速度’,其实三个速度都相等。”还有学生补充说:“‘小红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3分’要和图中小红从家走到学校的路程845米结合起来,算出速度,一举多得。”我对学生的见解予以表扬,同时总结方法: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2.解题后对原题进行推敲。
教材中的一些习题,往往只设计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如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就能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提出新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的契机。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25页第2题:先在纸上画4个点,再经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最多能画多少条?学生顺利解决了问题后,显得很满足。我不失时机地提出:“大家没听出问题的‘弦外之音’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高涨,立刻提出了新问题:最少能画多少条?一共有几种可能?之后的探究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展开,每人不仅有了知识方面的收获,还获得了提出问题的经验。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推敲。
篇9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对语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上不仅仅要单方面的关注字词的教学,还要关注的是情感的教学,而朗读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朗读的真正作用,仅仅将其当作熟悉课文、字词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教学时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朗读时间太短
在语文课堂上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会抽出十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但这十分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字词不认识,其次就是语句不熟悉,因此读得磕磕巴巴,甚至读的慢的学生会只读了一部分就结束了,因此完全没有达到朗读的效果。
2、朗读目的不明确
在有的语文课堂中,老师会喊同学起来朗读,很多学生仅仅是将这个当作表现自己的机会,没有明确真正的目的。有的学生因为害羞不愿意主动起来,主动举手朗读的也仅仅是争取不读错、读得流利,这样就以为是达到了朗读的目的。甚至有时候老师因为没有人主动就要求全班朗读,而这个朗读又太注重整齐度,根本没有加入感彩,因此也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
3、朗读缺乏感情
大多数的教师对于朗读仅仅要求会读,很少会纠结感情的运用,即使有的教师注重“有感情地朗读”,也仅仅是自己领读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没有有效的指导,也没有告诉学生朗读的作用,因此学生往往会继续糊弄,认为会读就行,这样久而久之,朗读教育就没有很大的意义。
二、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育中对朗读进行有效性指导的方法
1、换位思考,备案朗读难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都会进行备课,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课,教师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面做示范。同时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了解朗读的难点在哪里,将重音、停顿都标注好,感彩分配好。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文章为例,如第二段“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里重读的字有“又”、“热闹”、“兴高采烈”、“思念”。这几个词在每句中都需要重读,因此在备案的时候需要进行标注,同时还要把握好感彩,描写重阳节的情景应该是高兴的,而后面思念家乡又有一种惆怅。这些教师在进步备案的时候都需要有一定的标注,以保证学生朗读的时候进行指导。
2、掌握技巧,备战朗读指导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掌握朗读的技巧,让自己的朗读有一定的水平,这样才能在范读的时候给学生做好榜样。在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地听,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对于一些有特点的地方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技巧进行指导,如调换字词、改变句型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原文的感彩,还能加深学生对字句的理解。
还是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文章为例,里面有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这首诗的朗读重音一般都在每句的倒数第三个字上,也就是说“为”、“倍”、“登”、“少”,这四个字都是动词,在诗句中,“为”是“是”、“倍”是“更加”、“登”是“爬”、“少”是表示减少,在朗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这四个词分别换成它们的解释,然后朗读,可以了解这四个词的意思,同时了解诗人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可以体会到这四个词在诗中的妙用。
3、创设场景,进行朗读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创设场景的教学方法,朗读教学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场景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遇强愈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赶海》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赶海的见闻,上面用了大量与海有关的事件来展现海边的场景,如:捡贝壳、捞海鱼、抓海星、螃蟹、虾等等,因此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可以边放音乐边朗读。文章中提到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因此在朗读前可以放这首歌,除此之外还可以播放一些海浪、海鸥的声音,甚至可以利用影像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进行辅助,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热闹场景,增加学生朗读时的想象力。
4、层次分明,针对性的教学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差距不大,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分清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解性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人称转化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歌颂的是一位“白衣天使”――叶欣,讲述的是她与“非典”斗争的过程。在很多中年级学生心中对“非典”的恐怖并没有很大的意识,因此很难了解其中的感情,因此教师可以将叶欣生活化,将这个人物塑造成学生身边的人,这样让学生可以有一种亲近感,由此才会对这个人产生感情。然后教师再以实例来讲述“非典”的恐怖,让学生了解到叶欣不畏“非典”的伟大,体会其精神,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此人的敬佩之情,从而加深朗读的感情。
三、结语
篇10
一、抓住课文留白,通过合理补白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文有时在人物心里独白处留下空白,有时在故事结尾处设下悬念,有时省略了人物对话……这些空白、悬念、省略、跳跃的内容,是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有利因素,抓住这些留白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能扩散学生的思维,更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3课《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文中对“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后的情景没再进行任何描绘。然而,鲜花的美无疑衬托了伟人人格的美、精神的美。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首先描绘下面的情景:同学们,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波澜壮阔的大海,此时海面上呈现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 的大海,顿时,海面上 。
有的学生说:“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波涛汹涌的大海,顿时,海面上成了花的海洋。”
有的学生说:“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水天一色的大海,顿时,海面上成了一个彩蝶纷飞的大花园。”
学生在练习中经历了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有效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抓住教材生长点,巧设练习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巧抓关键词是积累词汇的生成点。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一课,当学生读到“咔嚓”这个词时,可追问“咔嚓”是什么样的声音?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随着学生的回答,选择“咔嚓、哗啦啦、叽里呱啦”这三个象声词,生发出三种象声词练习。这一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能让学生感受到象声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触类旁通的能力。
2.巧抓语言背后的灵动、丰富与深刻是训练语言能力的生长点。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素材。比如《艾滋病小斗士》第5自然段就充分地体现了恩科西与病魔进行顽强抗争的坚强意志,是彰显人物精神力量的语段。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时,要根据此段体现的人物精神巧设练习。当学生读完这个自然段时,可请学生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恩科西,你真 啊!也许是 ,也许是 ,你都有可能死去。可你得知病情后,不是 ,而是 。
有的学生说:“恩科西,你真不愧是艾滋病小斗士啊!也许是早晨,也许是中午,你都有可能死去。可你得知病情后,不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而是像没有病一样,在学校和同学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
有的学生说:“恩科西,你真勇敢、真坚强啊!也许是早晨,也许是傍晚,你都有可能死去。可你得知病情后,不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每次放学回家就读书、写字,每到星期六,你就跟养母一起上街买菜,坦然地面对生活。”
引导学生参与说话练习,想象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的情景,感悟恩科西的乐观、自信、坚强,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 上一篇:关于赞美老师的诗歌
- 下一篇:想表达感恩感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