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07 08:3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日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日古诗

篇1

1、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此诗是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春日》,全文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节日效应;周内效应;行业差异;GARCH类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5-0019-06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节日效应被证明是对有效市场假说形成巨大挑战的市场异象,即在节日前后投资者可以运用特定投资策略获得超额收益或者规避风险。如果节日前交易日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差异在统计上显著则被称为节前效应,反之则为节后效应。大量国外文献表明,大多数西方国家股票市场普遍存在节前效应,但是节后效应极少被提及。Kim和Park(1994)通过研究1963―1987年多国股票指数发现,美国S&P500指数、NYSE指数、AMEX指数、NASDAQ指数、英国FT30指数、日本日经指数均存在显著的节前效应,其中S&P500指数、NYSE指数、AMEX指数、NASDAQ指数在节前的收益分别比平日收益高15.4倍、9倍、27倍、10.9倍。Cadsby和Ratner(1992)检验1962―1989年的股市数据发现,尽管欧洲股市的节前效应并不都很明显,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股市依旧存在超额收益。但是也有研究证明了节前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下降的趋势。Chong和Hudson(2005)通过研究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三地1973―2003年的股指发现,三个市场的节前效应已经逐渐降低,美国股市的节前效应甚至在1991―1997年发生了逆转,节前平均日收益反而变为负数。

国内学术界对节日效应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大多采用不同计量模型对不同时间段内的多个节日进行比较研究。仪垂林、刘淄(2005)利用1996―2003年的上证综指数据进行线性回归,首次探究我国股市的节日效应,发现在法定节日和传统节日均存在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其中春节最为明显。陆磊、刘思峰(2008)和吴玮琳(2009)均对1996―2007年上证综指日收益率数据建立ARMA-GARCH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春节有正的节日效应,并且证明了超额收益只与节日效应有关、与其他日历效应无关。江一涛和杨林燕(2009)、胡跃红和陈兰(2010)分别采用GARCH-M模型和虚拟变量回归方法对1996―2008年上证A股指数进行研究,均指出春节的节日效应显著。严太华、齐颂超(2011)针对同时期内深证成份指数的研究也证明了深圳股市节日效应的存在,同时排除了周内效应对节日效应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1996―2008年之间,并不能够体现近期我国股市节日效应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仅有潘丽群等(2017)选取1996―2016年深证成份指数收盘价作为研究样本,采用ARMA模型证明了深市春节效应的存在性,但是车卉淳等(2014)的研究却认为春节前超额收益现象并不稳健。此外,节日效应是否存在行业依赖性并未在已有文献中得到体现。

因此,考虑到春节节日效应的显著性,本文选取2000―2017年的行业数据研究春节前后三天的收益率情况,探究我国股市节日效应的存在性和持续性。在实证方法上,本文建立GARCH-M模型,对残差采用GED分布假设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在均值方程与波动方程中引入代表周内效应的虚拟变量,排除周内效应及周末休市效应对节日前后收益率及波动率的影响。通过在均值方程引入当日收益的波动,探究节日效应是否由于风险溢价引起,并且进一步排除风险因素后研究是否还存在超额收益。与已有文献笼统地得出股市存在节日效应的结论不同,本文重在研究各行业的节日效应,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选取2000年1月4日至2017年2月7日申万一级28个行业的日收益率数据为研究对象,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万得数据库。每个行业有4175个日数据,包含18个春节,选择春节前后三个交易日的日收益率数据进行分析,共108个春节前后交易日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对数收益率如式(1):

(1)

其中,表示行业,表示时间,表示日收益率,表示当天收盘点数。

(二)收益率的描述性y计与分析

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对春节前后三个交易日的日收益率和其他交易日的日收益率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从均值上看,在春节前第三个交易日共有17个行业的收益率是其他交易日的10倍以上;在春节前第二个交易日所有行业都体现出较前一交易日更高的收益率,并且该日的收益率均为其他交易日的10倍以上,除了通信、农林渔牧、国防军工、综合这四个行业外,该日收益率均为春节前后三个交易日中最大值;在春节前第一个交易日,所有行业都依然体现出较平时更高的收益率,但较前一个交易日有所下降。而在春节后两个交易日,不同行业则表现出差异,农林渔牧、国防军工、综合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益率达到春节前后三个交易日的最大值,同时共有15个行业的收益率依旧比其他交易日高出10倍以上,较为特殊的银行和非银金融在这两个交易日均表现出负收益率;而在节后第三个交易日,所有行业又表现出较其他交易日高出10倍以上的收益率,除农林渔牧和军工外,其他行业的收益率都比各自春节前第二个交易日的收益率稍低。从标准差上看,春节前第三和第二个交易日的收益率波动并没有较其他交易日发生大的改变,在春节前一个交易日和节后第三个交易日波动均比其他交易日小,在春节后两个交易日各行业的波动均比其他交易日大。因此,在春节前第一个交易日与春节后第三个交易日均呈现出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而春节前第二个交易日的风险较其他交易日不变但收益率明显增加,这三天均有明显的超额回报,而其他交易日则更多表现出高收益、高风险特征。

(三)平稳性检验与模型的建立

对每个行业的对数收益率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各个行业的数据均通过在1%显著性水平下的ADF检验,各行业数据都为平稳时间序列。

因此建立模型如式(2)。其中,为日收益率,代表不同的行业,为时间,、为虚拟变量,代表春节前第个交易日,代表春节后第个交易日,取值0或1,取值为1、2、3。

(2)

为了排除周内效应对收益率的干扰,在模型中引入代表周内效应的影响因素,代表周一至周五的虚拟变量,取值为1、2、3、4,分别代表周一、周二、周四、周五,而周三对收益率的影响则包含在常数中。由于已有研究普遍证明我国股市一月效应不显著(李红兵等,2009;周美花等,2016),因此不再引入代表一月效应的影响因素。得到模型如式(3):

(3)

通过对残差平方序列做二阶自回归检验(见表4),发现各行业的统计量都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因此均具有效应,故建立类模型。

由描述性统计可知,春节效应对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均值上,而且体现在收益率的波动上。由于周内效应对收益率的均值和波动率也有影响,因此在波动方程中同时引入代表节日效应与周内效应的虚拟变量。由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可能依赖于其同期的波动率,节日效应的高收益率可能是由股市风险的改变造成,因此建立模型如式(4)、(5),排除风险改变对收益率造成的影响。

均值方程:

(4)

波动方程:

(5)

(四)计量结果与分析

通过比较残差所服从的不同分布假设,发现在服从分布的假设下,拟合效果最好。由于部分行业的虚拟变量显著性水平不高,为了降低不显著虚拟变量给整体参数估计带来的影响,将参数估计分为两步。

步骤1:建立只包含周内效应的模型如式(6)、(7),对28个行业进行计量回归。

(6)

(7)

步骤2:在均值方程与波动方程中剔除代表周内效应不显著的虚拟变量,并且引入代表春节前后交易日的虚拟变量,得到结果。

表5给出了均值方程中代表春节前后三个交易日的虚拟变量所对应参数及其显著性水平。对于春节前后三天收益率的比较,发现扣除风险溢价因素后除外,、基本为正,说明节前节后收益率普遍受节日正向影响,与描述性统计得出的结论一致,同时发现春节前第二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最高,而节后两个交易日的春节效应则比较差。在系数显著性方面,代表春节前第二个交易日的虚拟变量的系数除银行外,其他都表现出10%以内的显著性,其中有17个行业在1%以下显著,说明春节前第二个交易日的节前效应是十分明显的,而在春节前一个交易日与春节后第三个交易日,各行业显著性水平也表现较好。从行业差异看,银行和采掘机构在春节后两个交易日虚拟变量系数均为负,房地产、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非银机构、公用事业、化工的节日效应表现相对较弱,而建筑材料、汽车、纺织、综合、农林渔牧、电气设备行业春节期间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十分明显。在系数显著性方面,建筑材料、钢铁、商业贸易、电子、纺织服装、综合、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计算机、食品饮料这10个行业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出现了明显的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休闲服务、轻工制造、银行3个行业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只出现节前效应,农林渔牧、公用事业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只出现节后效应,有色金属、汽车、交通运输、通信、非银金融这5个行业在5%或者10%的显著性水平下出现了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房地产、家用电器、建筑装饰、医疗生物、采掘、传媒、国防军工、化工等行业只出现节前效应,采掘行业只在春节前两个交易日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有色金属、通信、化工只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出现节前效应。

表6给出了波动方程中代表春节前后三交易日的虚拟变量所对应参数及其显著性水平。对于估计结果,发现除春节后两个交易日系数为正外,其他多数为负,这说明春节后两个交易日的波动变大,而春节前后其他交易日的波动在减小,这也与描述性统计的结果相符。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2000年1月4日至2017年2月7日申万一级28个行业的日收益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类模型并且排除一月效应、周内效应、风险溢价因素的干扰,研究各行业的春节节日效应。研究发现在扣除风险溢价后,各行业春节前后仍旧存在超额收益,特别在春节前两个交易日与春节后第三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表现明显,但也表现出了一些行业间的差异,各行业的超额收益与波动率差异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较为明显;不同行业的春节效应强烈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别,如休闲服务、汽车、农林渔牧、建筑材料、综合行业春节期间超额收益十分突出而银行、非银机构、化工行业春节效应则比较弱,商业贸易、食品饮料等行业的春节效应也不如大众预期的强,又如建筑材料、电子、纺织服装行业的系数显著性水平高而农林渔牧、公用事业行业的显著性水平低。

笔者分析,造成各行业春节效应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年底的流动性紧张,通常到春节期间明显缓解,更多资金可以流入股市。因此,央行应合理安排货币供应量,合理控制市场流动性,特别是在春节前进行大量公开市场操作时应注意资金投放量并且合理引导资金流向,避免春节期间流动性放松的同时大量财富流入股市,进而造成股市的泡沫。二是中国股市更多由政策引导,而春节之后不久就是两会,两会期间往往出台各类型政策,市场普遍对于两会有正面预期,能够有效提高市场风险偏好。未来应当通过加强市场的主导作用,合理定位政府在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中的角色,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管理部门对股市的过度干预,让市场机制及依法治市代替行政监管,进而减少各种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淡化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对政策的偏好程度。三是春节效应可能与投资者春节前后的情绪有关,张宗新(2013)通过构造投资者情绪指标发现其对收益率及其波动率存在正向冲击,原因是投资者由于春节的喜庆气氛,可能对市场产生良好的预期。春节前的较低标准差也与投资者的乐观预期较为一致,春节后的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则表明投资者预期开始出现差异,但仍以乐观预期为主。可见从根本上看,应通过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来减小春节效应的影响。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降低过多散户在市场中的非理性投机,进而提高市场效率。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及风险警示的宣传教育,引导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散户审慎评估风险,形成合理预期,培养着眼于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避免追涨杀跌行为及各种盲目的短线投资,最终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决策能力,从根源上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的产生,进而减小投资者节日情绪对股市的冲击。

⒖嘉南祝

[1]CW Kim,J Park.1994.Holiday Effects and Stock Returns: Further Evidenc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J].29(1).

[2]CBCadsby,MRatner.1992.Turn-of-month and pre-holiday effects on stock returns: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J].16(3).

[3]R Chong,R Hudson,K Keasey,K Littler.2005.Pre-holiday effects: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the decline and reversal of a stock market anomal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 Finance[J].24(8).

[4]仪垂林,刘淄.上海股市法定节日及传统节日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5,(5).

[5]陆磊,刘思峰.节日效应在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4).

[6]吴玮琳.中国股市“节日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前沿,2009,(8).

[7]江一涛,杨林燕.中国股市的节日效应研究[J].经济经纬,2009,(6).

[8]胡跃红,陈兰.中国股票市场节日效应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8).

[9]严太华,齐颂超.股市的节日效应探源:基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收益率[J].改革,2011,(1).

[10]潘丽群,何红芳,乔立娟.基于ARMA模型的深圳股票市场春节效应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7,(4).

[11]车卉淳,沈大龙.中国股市春节“节前效应”与投资者情绪――基于31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4,(24).

[12]李红兵,孙丽敏.中国股票市场一月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9,(2).

[13]周美花,刘志伟.基于GARCH模型的我国股市异象月份效应研究[J].中国物价,2016,(8).

[14]张宗新,王海亮.投资者情绪、主观信念调整与市场波动[J].金融研究,2013,(4).

Research on the Spring Festival Effect of China 's Stock Market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Data of 28 Industries

Yan Jiajia Wang Kaiming Wang Yanl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Fuzhou University,Fujian Fuzhou 350116)

篇3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之《咏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想象柳树婀娜之姿,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首古诗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形容柳树之高和柳枝之多,诗歌中还运用了数字来表示数量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过专业的修辞手法训练,学习中运用象性思维较多,在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

教学方法

1.图片欣赏,想象画面

2.关键词解读法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村居》,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咏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认识作者

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说起贺知章,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耳熟能详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便是他,他的诗现在仅仅留下来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最有名的古诗《咏柳》。

(二)

初读古诗

(三)

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咏的意思是“赞美、歌颂”,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咏鹅”“咏梅”都是赞美歌颂的意思,从诗的题目我们知道诗人歌颂的对象是——柳树。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在贺知章眼里又有何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读出节奏。

(三)理解诗意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在贺知章眼里又有何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读出节奏。

丝绦:绞丝旁,是用丝线编的绳子或带子。诗人把什么比作了丝绦呢?对,是垂下来的柳条。我们一起来欣赏。

万条垂下绿丝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不仅形象传神的写出了柳树的样子而且写出了柳条之多。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的比喻,短短二十多个字,就有三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你能找出其他的比喻句吗?

碧玉妆成一树高:把嫩嫩的柳叶比作碧玉,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同时突出了柳树之高。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地写出了春风轻柔美丽,柳叶复苏生长的景象。

二月春风不仅“剪”醒了柳树,而且“剪”醒了世间万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不就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吗?

让我们怀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同学们,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在我们的主题丛书上也有一首《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颢春日郊游时写的所见所闻所想,请同学课下按照老师的学习提示自己读一读,找一找诗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篇4

一、课前预习,熟读成诵

古诗词,无论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所写的内容,都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而且,古诗词寄予的是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相当大的距离。课堂上40分钟时间,学生是来不及把整首诗所包含的知识点全部掌握的,因此,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1.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诗的题目较为凝练,必须花一番工夫才能真正理解。如《春日偶成》是诗人程颢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兴之所至写下来的。这样教学,学生既培养了搜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

2.知人。一要了解作者,即诗人。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馆、网络等,查找、探寻诗人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以此来了解诗人。二要了解诗中的其他人物。如《别董大》这首诗中,“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里的君就是指董大。那么董大是谁呢?他和高适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学生“知人”。

3.熟读。朗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会读的生字,拼一拼,再多读几遍,争取熟读成诵,为后面的古诗学习作好铺垫。

4.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古诗也是如此。在指导学生预习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圈圈点点。对于难以理解的词语,学生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参考资料等加以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加以整理,课堂上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这样的学习过程,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又更好地提高了听课效率。

二、品词析句,体味诗情

1.抓重点词语。都说诗是语言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新课标指出,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考查“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如学习陆游的《示儿》,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诗眼。陆游悲的是什么?透过一个“悲”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明白了陆游悲的是祖国还没有统一。透过“悲”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卧在床上,双手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告诉儿子,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等到收复失地了,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这“悲”中有遗憾、有悲伤、有痛心,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善用想象。古诗是用凝练的词句创造意境、勾画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及勾勒的形象去想象,这样才能融入诗境,才能品悟诗情。比如在学习古诗《春日偶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春游时看到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诗,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诗人闲来无事,于中午前后出去春游。一路上,只见鲜花翠柳,河水长流,心旷神怡。这样一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己也成了诗人,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朗读诗句,就更能感受诗人那种愉悦的心情。

三、以一带多,拓展延伸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大部分教师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了默写、背诵等常用的方式。这固然是正确的,但也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拓展练习,增加学生的积累,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1.以诗带诗。如学习了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再把张志和的《渔歌子》与之比较阅读。两首同样是写渔者的诗,可通过让学生找找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两位文人的不同心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篇5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4.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春景,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

分析段落细节,并学会根据不同的文本或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带领学生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激发学生思考:你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哪篇文章中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在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几个阅读任务是要找到与这个任务相关的段落去进行分析体会的。

生2:《竹节人》中,“我”和小伙伴们玩竹节人痴迷到上课都忍不住偷着玩的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生3:《故宫博物院》篇幅很长,我学会了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

生4: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我学会了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细读,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略读。

生5:我还知道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选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整合概括。

2.看来,同学们通过这三篇课文的学习,学到了不少阅读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同学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吧!

课件出示:

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课件出示: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

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3.生齐读。

4.生交流。

5.师进行总结:

课件出示:

读书时,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时,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

二、词句段运用

(一)写话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以下三句描写人对某事入迷的样子的语句,圈出当中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2.学生分组汇总圈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每组派代表分享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第一段:

摆:表现玩竹节人的阵势大。

攒着:涌向一个点,说明大家都被竹节人深深吸引,围成一团。

跺脚拍手:表现了同学们观战时激动的样子。

咋咋呼呼:声音描写,表现同学们随着竹节人游戏的紧张气氛变得激动起来。

(2)第二段:(学生小组做动作演示)

伸长脖子:描写出后面的同学好奇张望的样子。

从肩膀上探过来:生动表现出大家唯恐错过游戏过程的样子。

(3)第三段: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写出罗丹纠结的样子。

叽里咕噜:声音描写,表现罗丹的投入。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将眼神的变化写出动感。

踩得吱吱响:用地板的声音表现出罗丹激动的样子。

手不停地挥动:手脚并用,富有戏剧性。

痴痴地微笑:表现出罗丹的愉悦。

吁了口气:一系列激动过后,罗丹终于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

3.朗读这三段话,再次感受人物入迷时的生动场景。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分析三个场景当中的动作、神态描写,学习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让表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4.播放一段有关人“着迷”的视频(2分钟左右),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3~5句话描写人物的状态。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将读写相结合,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以致用。

(二)表达训练。

1.学生快速阅读例句,理解加点部分在段落中的作用。

课件出示: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生:有了加点的词语可以使表达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2.师生总结出此类表达的特点:“观点

+

原因一

+

原因二……”

3.生根据“竞选班级体育委员”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这两个语言环境,按照说明文的逻辑格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示例一】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体育成绩优异;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地为班集体做贡献,能够为老师和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是组织能力强,声音洪亮。我觉得自己非常符合以上几点,可以胜任体育委员这一职务。

【示例二】妈妈,我希望每周三放学后能踢一会儿足球。首先,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其次,踢足球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能锻炼身体;最后,我向您保证,我一定会按时完成作业,绝对不会影响我的功课。请您答应我的请求吧!

4.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2.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的词语。

课件出示: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2.出示关于春的诗句。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男女生互读。

【设计意图】

朗读这些诗句,既是对关于春天的诗句的回顾,也是对语文的一种积累。在进入课文之前,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春的气息。

3.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朱熹的《春日》。(板书诗题:春日)(齐读)

4.读了这个诗题,你能理解诗题的意思吗?

生:春天的日子。

5.春天的日子,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热情。

二、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朱熹,字元晦,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三、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朗读《春日》,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熹(xī)、泗(sì)、滨(bīn)的读音。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了解诗意,感情朗读

1.生再次朗读,与同桌交流诗文的大意。

2.通读诗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读懂诗句)

汇报交流:

预设:本诗主要写了诗人朱熹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天。

课件出示:

胜日:好日子。

寻芳:寻找春天。

滨:水边。

一时:短时间。

等闲:平常、随意。

3.指导朗读。

(1)如果此时我们一起去寻找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第一、二句诗,把你的心情读出来。(指生感情朗读第一、二句诗,教师适当评价)

(2)诗人看到泗水河边的春景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描绘画面,教师评价补充:“万紫千红”这个成语就出自朱熹的这首诗,原本是说色彩很丰富,现在还用来形容无限美好的景象和丰富多彩的事物。

出示万紫千红图: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漫山遍野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谁来读读诗文第三、四句?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3)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诗意来感受诗境,并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五、诵读古诗,以读悟情

1.多美的春天啊!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这首古诗,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轻快的音乐,请同学们先欣赏,再起立,和着音乐朗诵、吟唱这首诗,可以配上喜欢的动作。(配乐吟唱古诗,加上喜欢的动作)

3.教师小结:诗歌不但可以用诵读来表现,还可以用吟唱、绘画的方式来展示。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多美的寻芳图,其实春天就在这破土而出的小草上,就在这竞相开放的花朵上,就在我们悠扬的歌声里。

六、了解背景,升华内涵

1.其实,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正是因为朱熹爱读书、才识渊博,他才成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2.泗水这个地方是春秋时孔子云游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因此诗人到泗水滨寻找春天,实质是在书海中求知,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师板书:书海求知)

3.今天,同学们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跟随诗人朱熹去寻找春天,我们发现不光大自然的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在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就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春天、书海的春天里恣意行走吧!

【教学反思】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劝诫人们努力学习、多读书。在教学前,对朱熹哲理诗的特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朱熹的写作特点,才能为理解《春日》的哲理含义做好铺垫。

篇6

游园不值的原文及翻译《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篇7

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曾经被多少才子吟唱过。历数我经历的十几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着。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等诗人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出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弟子,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位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回过头来,向学生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予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篇8

读读孔子了解传统礼仪,读读孟子了解仁义道德,读读老子了解道家源头,读读孙子了解致胜之道。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悟春天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悟春天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在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又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 ?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选本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最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纳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位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一天站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说完便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读完第①段,你感觉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第②段空格处依次填入两个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高洁烂漫

B、烂漫高洁

C、烂漫高大

D、灿烂高洁

3、作者在第③段中引用了许多古人的诗句,其目的是什么?作者的这种写法对你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一句中的“这”具体指什么?你猜测一下“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

“这”具体指_________。“概莫能外”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

5、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用第⑤段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多雨、短暂、来得艰难(春光金贵,春光难觅,雨水多)

2、B

3、作者引用许多古人的诗句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谁都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这种引用许多古人诗句的写法使我们意识到平时要注意积累古诗名句。

4、“这”具体指“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是运用生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女子和现代美国哲人桑塔耶纳对春天的感受来具体表现“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

篇9

“一夕轻雷落万丝,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篇10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