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英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0: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月英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卧虎藏龙》电影音乐音乐研究
2000年由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武侠电影,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十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原创音乐”及“最佳主题曲”奖。它的音乐将东方音乐的艺术美感与西方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堪称是中、西方音乐结合的典范。
《卧虎藏龙》讲述了一段复杂的江湖恩怨。导演李安以东方情调的江南风物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沿袭了武侠片的成功要素,使之具有东方电影的唯美品质。《卧虎藏龙》里最华丽的是武打。最深远的是对白,最感人的是音乐。
下面笔者将从影片的配乐和歌曲两部分来剖析本片的音乐:
一、影片配乐
影片中的配乐常分为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和场景音乐三部分。
1、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就是创作电影同时创作的一个主旋律音乐,它将贯穿于整个电影中,其形式与特点不拘一格。主题音乐对于电影主题的表达至关重要。成功的主题音乐设计能够将观众带入电影的情景之中,与电影主人公的命运休戚与共。主题音乐的风格要与电影的背景相互衬托,时刻为表达电影主题服务。本片主题音乐由旅美作曲家谭盾谱写的三段式主题音乐,配以清新的吉他和弦及提琴协奏,筑起了一个与刀光血影与世隔绝、与大漠的自然风光和永恒的爱情主题相辉映的纯净音乐世界。影片开始于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低沉缓慢、忧伤深沉的主题音乐,并贯穿整部影片。他的大提琴是整部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音色微微的发颤,仿佛一幅淡彩水墨长卷缓缓展开——画面的介入亦如水墨画勾勒出宁静美丽的水乡。然而,虽然风景如画。万般诗意。我们却听得琴声里杀机一现,带着观众步入龙虎争斗的复杂江湖。音乐声渐远,李慕白表示要退出江湖,托俞秀连带去一柄青冥剑。进京的时候音乐颇有些紧张,但是紧中有缓,仿佛在提示着好戏即将开始。当声音豁然开朗的时候,当时的北京城尽收眼底。宝剑的故事真正开始于这座九门围护的城池之中。影片在优美的大自然中表现人物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既有缠绵的爱情,也有武林的快意恩仇。音乐荡气回肠、催人泪下,主旋律中一声声的呼唤,是超越任何人间界限的对爱人的呼唤,有力的诠释了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
2、背景音乐
影片《卧虎藏龙》的背景音乐主要在李慕白和俞秀莲、玉蛟龙和罗小虎之间的感情场面时出现,以爱情为主要表现元素。该影片的背景音乐唯美动人,从低沉的二胡声开始。然后弦乐和管乐跟进。在背景音乐演奏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二胡的二度滑音,类似扬琴推弦。一下子将柔情凄婉的气氛烘托出来。一直到结束,这段音乐的节奏都是由大鼓和锸来固定。定音鼓作为一个情绪色彩的点缀来使用。中间使用的乐器除了管弦,失真吉他,并佐以女声柔声风格的吟唱来强化音乐的画面感。更重要的一点:主奏乐器是一种电子合成音色,有一点像吹笛子的气流声,但是很有质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音色。3、场景音乐
电影音乐中的场景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场景音乐来烘托,而场景音乐需要专门设计。场景音乐与背景音乐有所不同,背景音乐的曲风、基调等是一致的,要与电影的主题内容、主要的情感基调保持一直,而场景音乐则可以有较大的变化,是根据电影情节内容的设置和气氛、情感的表现为准则的。在该片中,大部分场景音乐旋律单纯朴素,和声简单明了,配器清淡和谐。承担主要旋律演奏并多次出现的乐器是大提琴。然而,在影片中,我们听不到大提琴带来的西洋风味,而听到了一种酷似北方大草原马头琴和二胡,带有滑音的苍凉而悠长浓郁的东方色彩的音调,加上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华裔身份,使我们在熟悉的大提琴音色里,感受到一股不同于西方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清新之气。除了大提琴以外。《卧虎藏龙》的场景音乐中也选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补充。使整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丝绸之路》中云南民族乐器葫芦丝的使用,描绘出异邦沙漠的幻象。
因此可以说,影片的场景音乐为整部电影情节的设计、气氛的烘托、内容的彰显、主题的表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影片歌曲
1、主题曲
电影的魅力不仅仅取决于电影本身所带来的美学与艺术魅力,同时主题曲带给观众的美妙视听享受也是电影成功的必要元素。一部电影只能有一首主题曲,主题曲的表现形式、编法、曲调风格、主要的演奏乐器,甚至演唱者的音色、唱腔、基调等都需要严格设计挑选,以达到与电影主题表达的完美一致,而观众通常印象最深地也是主题曲的旋律。因此,主题曲的创作需要与电影的精髓相结合。
本片的主题曲《Alovebeforetime》(中文名《月光爱人》)是一首温柔婉约的古典式情歌,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主奏,兼容东西方流行文化的歌手李玟负责以中、英文演唱,搭配相当新鲜。另外东方的二胡与西方的管乐相结合,以复古的曲风、配以现代的大提琴,充分展现了东方音乐文化的魅力。马友友的演奏风格幽韵。哀而不伤。配合片中含蓄的爱情表达,可谓相得益彰。李玟婉约式的唱腔将影片中两对情侣被无情拆散的悲惨命运的惆怅,烘托表达的淋漓尽致。
2、插曲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课外阅读
小学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品格,初步认识世界,以及完善自主意识等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语文作文的写作不容忽视。良好的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性格培养大有益处。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得到正比于其教授工作的授课成果。究其原因,小学生的滞涩思维,流水账般的表达方式,以及浅薄的阅读量无疑会很大程度干扰孩子写作能力的成长。从教育层面到学生个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提升阅读能力,开拓学生视野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提出:“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优秀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阅历。在人生品格尚未定型的小学阶段,优秀的文学读物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并形成良好的是非观与道德观。阅读量的增长,将使孩子完成从对坏事物“不能做”“不要做”到“要制止”“不道德”的转变。
二、改变填鸭教育,作文言之有物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我这辈子最感恩的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虽然她只有小学学历,但她用独特的教育方式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并为我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大关,小学教育不容忽视。而在严丝合缝的教学工作中,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又成为小学教育的一大难题:学生不会写,不愿写,下笔空洞,言之无物,写出来的作文如同嚼蜡,无疑是让教育工作者们头疼的难题。不断推诿,抓耳挠腮,“布置与应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对抗”的“法宝”。究其原因,在传统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老师扮演的一直应该是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粗暴的填鸭人。可受陷于传统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无法接受的知识面反复讲解,不断灌输,已成为老师们不愿接受却又不得服从的教育方式,最终只能得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恶感。而课外阅读的引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状———学生获得了更广泛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以前的授业解惑只能跟随老师,现在则取决于自我的学习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滋润学生的大脑,教会他们思考,感慨,向往。不经意间浏览的文字,在脑海中慢慢的扎下根去,终于在日常的写作任务中显现出来,学生们开始不经意的文笔修饰,涂抹辞藻,形成老师所希望见到的风格迥异的文风。课外阅读,终于让写作文时抓耳挠腮的学生笑出声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可以适当布置读书笔记的写作任务,将课外阅读带动到课堂深处,由浅入深,强化学生的理解与写作能力。
三、拉近师生距离,增加写作乐趣
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对于老师,小学生们的认知依旧停留在“布置作业的那个人”的层面。品格尚未定型的孩童们,并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加上孩童特有的脆弱心理,很可能因为授课者的某些行为产生对老师的恐惧,对学业的厌恶,刻意的回避行为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教育者成了面目可怖的门神,孩子们想要表达的也只有对老师的怕,心中所想,笔下所写,也只能是应付了事的字词。课外阅读的出现,则能够很好地帮助教育工作者摆脱这一困境———学生们找到了不与老师直接打交道的方式,他们求助于书籍,并在阅读习惯中形成对教育工作者的正确认知,学习的恐惧逐渐缓解,而在其后的教育工作中,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解答疑难,交换想法。课外阅读将知识面与引导者有机结合,让教育工作者更好的融入学生群体,并了解学生们的短板。这一过程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膜,对于老师不再抵触,而是真正的亦师亦友,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看见更多的颜色,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更有趣。
篇3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着眼于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相结合
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地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叫作精读。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式则是略读。对于课堂教学本身而言,为了深入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句,常以精读作主体,略读为补充;但就教学效果而言,课堂上的精读恰恰是为培养语文能力所做的必要准备,略读的效果才是课堂教学水平的深入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相结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在实践中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语文教学主要体现为语言文字的教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并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在阅读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懂得了字词的使用,知道了句法的构成,并且能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这是写作的基础。这样在写作中学生就能够在表情达意时斟词酌句,构思立意时独具匠心,处理材料时慎之又慎。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语文味”。由此可见,写作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写作过程当中,学生从阅读中习得的知识得以充分体现。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使语文学科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提问在阅读中的重要地位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敏捷灵活的自我创造过程。于疑处学生纠结、悱愤、恍悟,实现了个体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并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当中完成了学习主体对文本感知的升华。提问的作用显而易见:学生在阅读中向自己提问题,学生的理解性质疑能力得到了培养;大胆地对文本提出怀疑和补充,学生的怀疑性质疑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对阅读材料再做思考,学生的实践性质疑能力得以提高。
四、重视学生直接体验、享受学习的过程,拓展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
篇4
关键词:文本阅读 词汇教学 原则 策略 坚持
为解决阅读教学中的词汇问题,我以新教材Go For It 8年级下 Unit 9 Self Check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为载体开展了实践研究。希望通过三次课堂教学实践与改进,探寻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使学生既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与思想,同时又扩大词汇量及词汇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理解与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第一次研究课的设计与实践
通过展示一些世界旅游景点的图片,在师生的语言互动中导入新加坡旅游这一主题,然后紧紧围绕阅读文本对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气候、饮食、语言、景点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把本节课的35个词汇和短语一一呈现。通过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能正确朗读这些词汇并能理解在文本中的含义,在最后环节能对部分词汇进行运用与实践。
(一)观察与发现
课堂上师生互动贫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词汇掌握不尽人意,新的课程资源生成几乎为零,教学时间也严重分配不均。
(二)分析与诊断
1.在生词呈现环节中,目标词汇与重点词汇平均用力,重难点不够突出, 导致教学时间分配不均和学生重点词汇掌握情况不理想; 2.部分抽象词汇如brave,fear,simply等:没有设置相关的情景,学生理解难度很大; 3.词汇教学尚处在识记阶段,对于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训练不足; 4.整堂课教师的提问方式单一,学生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丧失了拓展思维的空间,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把新授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新的课堂资源生成很少。
二、第二次研究课的改进与效果
第二次研究课主要是针对第一次研究课上师生互动贫乏、学生词汇掌握不尽人意和没有生成新的课堂资源等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并付诸实践。
(一)观察与发现
教师在单词呈现时突出了重点词汇,并设计了多个练习加强词汇的巩固和运用,如:词汇朗读、英英连线、选词填空。通过一系列的词汇练习,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比上一堂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从课堂观察来看,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沉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
(二)分析与诊断
教学片断1
T: Let’s look at the map of Singapore.We can see Singapore is not a land, it is an island, it is an island country, yes or no?
S: Yes.
T: Singapore is very small, it is the third smallest island in Asia. Do you know it?
S: (No response)
T: Look at this line, what does it mean?
S: (No response)
T: It means equator.Do you understand it?
S: Yes,赤道。
T: Yes, you are right.It is equator. Read after me!
S: (Ss repeat)
T: So we can see Singapore is near the equator. Also we can say Singapore is close to the equator. Yes or NO?
S: Yes!
整堂课的前20分钟教师忙于一一呈现本节课重点词汇,教学出现一边倒的现象,既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没有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在长达2分钟的对话中,教师的表述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作YES 或NO的简单回答。长期以往,学生对于阅读课的兴趣必定大减,对词汇教学甚至会出现厌恶的情绪,不利与阅读的长期教学。
巩固环节中,英英连线和选词填空学生完成情况较好,但形式过与单一,且学生的思维完全在老师的牵制之下,没有主动积极的参与,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生成依旧很少。
(三)改进的建议
1、师生互动要贯穿情景呈现。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问题设置重在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应巧妙设计相关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不是老师说学生听;
3、语言输入与输出要兼顾。教师在大量的语言输入之后,应该设计任务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输出,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书面形式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课堂语言生成。
参考文献:
[1]论文: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诊断与实践改进(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胡庆芳 2008年第3期.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Go For It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一、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从1350年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近代文化的新开端,而人文主义便成为了这一时期最强劲的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个以人文学科的研究与学术为基础,与基督教神学的人生观相对立,以人和人的现实生活为中心,以培养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为理想,以促进和实现人类幸福的现实生活为目的。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说到,“当幻觉的纱幕一经扯碎,当对于自然的恐惧和对于书籍和传说的盲信一经克服时,就有无数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等待解决。当别的民族对自然仍淡然漠视的时候,整个民族却喜好研究自然和考察自然……意大利研究自然科学的人自豪地在《神曲》中探索出对于自然科学感兴趣的暗示和证明。”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是关于人的理论。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尖锐地批判了基督教对人的贬低和轻视,批判了宗教的“原罪”说、禁欲主义和以出身、等级论品质的传统观念,赞扬人在宇宙中的独特的、崇高的地位,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和尊严。同时他们多方面地探讨了人性问题,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和情感的合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的世俗生活,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追求一种幸福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将《神曲》改编为钢琴曲,从那激昂的旋律中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强音;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表现当时人们对人本文由收集整理性和美好爱情追求;法国勃良第乐派的杜费开始将世俗音乐引入宗教弥撒中;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对整个宗教社会,包括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而从音乐欣赏的角度说,音乐无论是在形式、内容以及理论体系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并得以迅速发展。继之而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文主义理论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对西方的现代音乐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音乐要和谐悦耳
音乐家廷克里说:“谐和与不谐和只能用耳朵来判断”,“我从来不相信天体和谐的现实的存在和可能的存在。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谁也不能说服我,使我相信:离开发音就不可能想象谐和的音是‘天体’的运动产生。”“我从来没有由于聆听它们、检验它们而不边得更为愉快,更能受到启发的了”。文艺复兴时的作曲家、理论家维森蒂诺也认为,一部作品必须“充满和谐”,“缺少谐和,便会乏味”,音乐作品必须“充满和谐”,“用谐和音使耳朵得到满足。
(二)音乐有了初步的分类
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音乐的影响还表现在音乐服务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了初步的分类,即“上流社会的音乐,(musie reservation music in polite soeiety)、“卑微的,(cose basse,the humble things)、“喜剧性的,(cose buffoni)、还产生了“室内乐”与“教会音乐”区别。维森蒂诺称前者为室内唱的歌(da cantare in camera),后者为教堂唱的歌(da cantare in chiesa)。
(三)人们对音乐的认识趋于客观
作曲家加福里于1496年说:“谐和就是悦耳的谐和相极端、相对比的声音由中间声部结合到一起的相应的音响。人们认为声乐音乐应当与它们所配的歌词充分结合,音乐不仅应当表现其曲调的外部特征,而且应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意义,应加强音乐对歌词的表现力。由此可见,人们在这时对音乐谐和与否的标准己不再受宗教观念的束缚了,而真正以发挥人的本性为标准。
(四)民族风格音乐的兴起
文艺复兴全盛期和后期开始有了“民族性”音乐及世俗音乐中民族风格的兴起。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等各个民族的言都有其本身的发声特点,而语音特点又影响着其本族的音乐,正因为语音特点的丰富多彩,所以各个民族的音乐也是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
篇6
关键词: 旅游文化;营销策略
明月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全国第一个生态城市江西省宜春市,1994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迷人的自然风光、罕见的富硒温泉、悠久的禅宗文化”为主要特色,集“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明月山风景区作为一个开发时间相对较短的景区,为了在激烈的旅游竞争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文化营销在经营中的应用,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明月山旅游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1.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发展旅游业的热潮,旅游风景区争夺游客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就江西省的景区来讲,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的三清山、道教72福地之一的龙虎山、红色圣地的—井冈山、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等等。这些景区不仅在江西,而且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力。明月山风景区如何在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景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就近几年国内一些旅游景点来看,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较快,但部分景区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景区的同质化严重,景观建设、游乐项目基本相同,没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如何来区别其他景区突出自己的特色,景区的文化因素是关键之一。明月山风景区在建设和开发中应充分挖掘景区的文化资源,突出景区的独特文化特点,实现景区的文化差异性,从而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景区的竞争力。
2.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的要求
在旅游的发展初期阶段,旅游者对旅游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的描述:“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下车拍照,上车睡觉”。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旅游景区的经营思维局限在自然资源、旅游硬件的开发上,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偏向于风景欣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已逐步由低层次、单一化、雷同化向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当消费者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而高层次的需求又都折射出文化的内容,旅游者消费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具有“文化性”,旅游者旅游目的不仅在于欣赏旅游自然风景,更重要的希望是体验当地风俗文化,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明月山风景区也应该改变原有的以旅游硬件建设为中心的经营思想,适应旅游消费的需求变化(由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加强景区的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旅游品牌建设的必然选择
品牌以其蕴含的独特价值(品牌附加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心理情感满足,同时品牌也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功能的认识,增强满意度。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品牌的识别功能就更加重要,很多旅游景区的自然风景和硬件类似。因此,不同的旅游景区往往通过品牌来展示自身的独特性。要加强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文化营销是必然选择。文化营销针对消费个性化的客观要求,利用文化的强大渗透力适应不同顾客的心理需求,对其消费欲望进行有效影响,赢得顾客对旅游的文化认同,确立并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提高附加价值,突出品牌特色。因此,明月山风景区要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就应该思考如何来挖掘自身的文化,如何有效的开展文化营销,通过文化和品牌来展示明月山自身的独特性。
二、明月山文化营销策略
篇7
一、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让儿童年龄的小学生更好地适应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比方说,故事、儿歌、童话等,这些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裁。除此之外,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富有激情,以此来感染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比方说,在教学《四季》一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边表演边背诵课文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了解四季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初读和精读
篇8
你好!
我在电视上认识了你。
我知道了你的事。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你被压在了废墟之下,你心里默默哼唱着《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悠扬的歌声飘得好远好远……
那天,你终于被获救了,即使你美丽的脸庞沾满了鲜血和灰尘,但在我眼中你是那么美丽、高贵。灾难夺走了你的左腿,却没有夺走你的信念。
开幕式上,身着一袭芭蕾裙装像个小公主一样的你,坐在轮椅上,穿着粉色的芭蕾裙,你用手臂代替足尖,轻点节奏、曼妙而舞。当“芭蕾王子”吕萌将你从轮椅上托起,举过肩头时,你仰望夜空,蹬直了右脚。我知道,你是为自己的梦想而舞,为北川的父老乡亲而舞,为自己罹难的同学而舞,为在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高昂着不屈的头颅的人们而舞……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55-01
一 阅读能力的性质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是抽象概念,是人脑的内在能力之一,无法直接测量。对阅读能力测试是一种间接测试,必须建立于对阅读结果的分析之上。
对阅读能力的研究开始于母语阅读能力研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外语阅读能力在母语阅读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由于二语阅读是一种比母语阅读更为复杂的阅读过程,对于二语阅读能力,学者仍无定论。
对于阅读能力的构成,现阶段主要有三种观点。阅读能力整体观认为,阅读能力的构成成分是不可分、单维的;阅读能力二分观认为,阅读能力至少包括字面理解能力和阅读推理能力;而阅读能力多分观认为,阅读能力由3~8个不同的能力组成。
每种观点都有一些学者和相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持,但如Zwick,Weir,Porter,Gough,Davis等研究的研究群体、研究对象、阅读材料各不相同,对于阅读能力至今尚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这一情况只有到人类对于大脑和大脑的语言功能有进一步认识之后,才能得到解决。近年来阅读能力多分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主要在于其对于阅读教学和测试有着更积极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基本要求学生能够读懂一般性题材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重要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材料。
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环境下,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四种能力:一是对于文章重要细节的理解能力;二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三是领会作者态度、目的意图的能力;四是把握文章上下文的逻辑结构的能力。测试的内容也应围绕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二 课堂提问的内容和方法
1.课堂提问的内容
第一,词汇的理解(Vocabulary)。英语中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现象比较常见,通过词汇的考查,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识别和理解单词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代词的理解(Pronouns)。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频率较高,通过代词指代内容的考查,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中词语之间的关系。
第三,句子理解(Complex Sentence)。英语文章中经常出现较长的句子,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从句的使用让英语的句子变得复杂,通过句子概括的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句子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的理解。
第四,事实性信息的理解(Factual Information)。事实性信息是支撑文章主要观点的重要细节。通过对事实性细节的考查,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能区分文章重要细节和次要细节。
第五,文章意义理解(Meaning)。在字面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重要细节、内容,通过作者的用词、举例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态度和意图。
第六,逻辑关系的理解(Logic Relationship)。对文章中作者为什么以及怎样使用某些特定信息,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逻辑性理解,即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2.课堂提问的题型
第一,是非题题型。段落或篇章讲解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教师的表述进行判断。是非题型考查内容可以是原文的信息点,也可以是对原文信息的归纳和总结。它考点单一,测试目标明确,可以为教师的教提供准确及时的反馈,便于教师动态的调整教学内容和速度,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第二,简短回答和完成句子。简短回答以特殊疑问句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于画线提问。完成句子中空白处常常放在句尾,限制回答字数,注重语法优先原则。简短回答和完成句子侧重细节和事实的考查。
第三,摘要填空题题型。摘要是原文或原文段落中主要内容改写或缩写而成,空白处可以是原文的重要细节,作者的态度、目的和意图,也可以是文章的重要观点。这类题型主要为书面测试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摘要放置在PPT中,使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由学生完成相关任务。
第四,小标题题型。小标题题型考查的内容为段落主题。有些段落有明显的主题句,对于主题句概括就成为段落小标题。有些段落主题句不明显,主题词的归纳和概括就是考查的要点。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三 结束语
课堂提问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检查和反馈作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测试同样如此。准确定位测试内容,运用正确的测试方法,能够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了规定的阅读能力,推动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其阅读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其阅读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其根本意义是围绕信息化为中心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这点来说,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应集中在信息化应用上,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把信息化应用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载体与手段开展教学。
(一)教师方面
相比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师在信息化技术上的水平与教学效果将最大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做好这一点,作为小学教师,在信息化应用水平方面,应进行主动学习与研究。而学校要创建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内容供教师进修,教师自身也要善于寻找各种资源自主研究与学习。为了激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学校在这方面可以把信息化能力测评添加进教师的综合素质测评中来,进而掀起教师学习信息化技术,使用信息化教学的风潮。同时,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现状,根据学生的思维倾向,在信息化设计中,多使用形象化设计,多引用图示与直观的表达,让信息化易于接受。
(二)学生方面
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地解放学生自由的天性,自主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教师应提出好问题,设置出问题的层次,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主动自觉地去网络上搜索资源与答案,并对信息进行思考与处理,经过理解与教师的引导最终成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语文单元进行自主阅读,主动提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拓展。当所有的学生都对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时,语文教学已经达到了主动学习的境界,而此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变成PPT供学生答疑解惑。甚至可以进行全校资源共享,让小学语文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使用技巧方面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不相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是写在纸面上,上课时由教师照本宣科,按流程讲解即可。而信息化教学则是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参与。由于信息化设备的优势,平时备课上讲解的问题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而信息化则可以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根据数字化信息显示进行思考,进而自己推理出结论。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其学习兴趣也就越加浓厚。在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使用网络搜索相应的校园资源库去解决问题。作为学校,在相关教学内容上的文本资料、视频与音频资料的支持上应落实到位。而作为教师,要把大量教学方面的资源融会贯通,再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的应用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以日常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
(一)利用信息化,创设乐学情境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小学第七册教材,普罗米修斯作为西方神话中的人物很少为小学生所知,老师在教学之前应先让学生了解西方神话中的相关内容。笔者在课堂导入阶段先根据课文背景内容进行编排,从网络上搜寻了相关的神话动画视频内容让学生观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动漫形式的内容接受力很快,兴趣也很足,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的教学质量,比老师口头讲解效率要高得多。在动画视频最后,老师插入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宙斯是谁?阿波罗是谁?各自负责什么?学生看完动画视频后,一般都能明白,宙斯是主神,属于最高层的天神。而阿波罗则是太阳神,主管太阳。
(二)善用信息化,让学生自主探究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西方中的天神,要拉近学生对于这一位神的理解,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应用研究用信息化必不可少。一位神为何要为人类的生存与幸福去努力,甚至愿意承受痛苦的处罚,普罗米修斯与阿波罗有什么区别。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于老师要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课文资源去充实学生对于课文的多角度理解,这是善用信息化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针对课文细节提出问题后,可以直接播放电影《普罗米修斯》的相关片段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分析两者间的异同,如电影中的盗火情节与课文描写间的区别,普罗米修斯即将遭受惩罚时的心理状态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拓展课文内容,探究课文深意。
(三)巧用信息化,扩大课堂容量
小学语文阅读是有其根本性的目的的,要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涵养,引导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方向为目标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在了解了课文背景,能对中西神话人物有一个基础的概念后,在教学中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的阅读目的。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完课文后,用自己的想法把故事的脉络画出来,如普罗米修斯是怎么盗天火,使用了什么工具,如何没让阿波罗发觉,宙斯是怎么发现天火被盗,又是如何惩罚他的。关于这个盗天火的故事,西方很多油画作品都有此主题,所以在上课时老师一边引出问题,一边利用信息化设备播放这类作品,让学生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把课堂营造成一种西方动作大片的效果,恢弘的背景音乐,冲击力强的作品展示,再加上老师深入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接触了西方油画名作,了解了西方神话,接触到的信息量越多,学生在课后主动去查找的资料就越多。在课堂的最后,为了巩固学生的记忆,笔者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课后去了解一个西方天神的故事,范围不限,只要不重复课堂内容就可以,这样也就达到了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方向的目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