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范文
时间:2023-04-02 14:1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听课记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一) 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
教学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
(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
(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都记下来,甚至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3)实录:把教师从开始讲课到下课结束的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师生双边活动等一点不落的如实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
教学评点是指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1)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2)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教学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好的听课记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很丰富,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
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看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教学,达到激活教学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教学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
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
既要关注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又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关注教师的身体语言
老师在讲课中,往往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往往会使用各种身体语言进行强化,如一个眼神,一个会意或鼓励的微笑,一个恰到好
处的手势,乃至教师在讲台上的步伐等等。教师的举手投足都是教学进程的一部分。当然,并不需要记下所有的动作,而是记下教师使用得较好的身体语言或不当部分。
(七)关注听课者即时的思考和评价
听课时产生的随感及评价。授课教师的讲课往往对听课者产生影响,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学思想的体现等的思考和评价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以利于课后评价。
三、做好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一)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思考什么、怎样思考?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二)记录要有突出重点。一般来说,记录要详略得当,简明扼要,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对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三)听课后要及时反馈,研讨和交换意见。反馈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教师交谈,以平等商量的语气,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的地方。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突出的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多谈优点和经验,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快乐成功中成熟;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篇2
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
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1)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2)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
(3)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1)是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2)是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了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好的听课记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很丰富,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
(1)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看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2)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3)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
(4)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5)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既要关注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又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3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及蕴含的哲理。
一、切入背景,导入新课
师:在明媚的春光里,有这样一天,满朝文武可以脱下官袍,集体休假;青年男女可以不受礼教的约束,荡秋千、放风筝,对歌抒怀,爱我所爱;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们到野外郊游踏青。也正是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这一天,在美丽的兰亭溪畔,一场盛大的聚会开始了。在这场聚会结束之时,一个人用他遒劲有力的大笔书记录下这一幕,千古流芳!这场集会被称之为--兰亭集会,这个人正是--王羲之。
二、感受书法,由字及文
师:王羲之书法被称之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这就是其代表作《兰亭集序》(幻灯片显示),其中二十个"之"风神各异,充满生命的灵动(幻灯片显示)。与书法交相辉映的,还有其浸润人心的文字。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羲之的心灵世界--《兰亭集序》。
三、预习检测,掌握字词
(幻灯片显示)生齐读字音,单人提问,解释字义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老师来读第一段,找两位同学分别读二三段,其他同学思考:1、用一句话概括出作者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2、它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感受?请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主要情感的一个字来概括。(指定学生,师生分别朗诵)
师:两位同学朗诵的非常好!请问:作者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生:兰亭集会的盛况。
师:它给作者带来的感受呢?
生:第一段写兰亭盛况,情感是乐;第二段抒发人生感慨,情感是痛;第三段交代了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情感是悲。
师:很好(板书:乐、悲、痛)
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集会,能引发作者如此丰富的情感变化。
五、对比感知,作者之乐与痛
师:大家齐读第一段,用文中原话找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天气、环境、活动和感受。
生(齐读,回答):时间:暮春之初;地点:兰亭;事由:修禊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感受: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师:好,大家找的比较准确,但在回答感受的时候,老师有点不同意见。在"信可乐也"之前有一个词语"所以",请问"所以"是什么意思?
生:用来。
师:很好,用来是表示目的的,这个词语前后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是集会内容的描写,后面是感受。
师:好!那我们先看"所以"之前的内容,有哪些是让人感到快乐的呢?
生1:时间好,春光明媚;景物也很美,有山、水、竹。
生2:活动高雅,喝酒尽兴,吟诗作对。
生3:天气好,天公作美。
生4:参加聚会的人也很好,都是文人雅士。
师:是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加上贤主、嘉宾,这个三月三,美到了极致。在微醉的春风里,王羲之与天地相融,书写下千古传奇!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读第一段。女生读,男生倾听。(女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么美的时刻,作者为何而痛呢?自由阅读第二段,找出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分组讨论,作者为何而痛。(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1:"向之所欣"句体现了作者痛的原因。这就话说作者以前感到快乐的事情已经变为陈迹,为快乐消逝而痛;何况人生的长短听凭造化,生命终要终结,为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而痛。
师:很好,老师追问一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快乐短暂。
师:从哪里看到的?
生:俯仰之间,说明时间短暂。
师:不错,说明痛的原因是欢乐易逝,生命短暂。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来说明痛的原因?
小组2:由"欣于所欲"句可以看出,也是说欢乐易逝,因为只能"暂得于己"。
师:单纯说欢乐易逝吗?作者说"感慨系之",感慨是随着什么而来的?
生:情随事迁。
师:对,兰亭集会是愉快的,但正是其盛大,难以再有,所以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回忆这美好时光,难免会在无限回味的同时,悲慨岁月无情,美好易逝。(板书:逝)大家注意文中有一个"况"字,它与前面的句子是什么关系?
生:递进关系。
师:作者想强调的痛的原因是什么?
生:"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就是说人生太短暂。
师:很好。所以,作者后面才会发出感慨"死生亦大矣。"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圆满的团聚终将离散,再坚强的生命终将死亡。现实,像铁一样生冷,摆在了王羲之的面前。男生读第二段,女生倾听。(男生齐读第二段)
六、深入感知,作者之悲
师:这种生死之痛,是王羲之一人一时之痛吗?
生:不是。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第三段。
师:但第三段作者没用"痛"字,而是--
生:是"悲"字
师:同学们齐读第三段,用文中原话回答:1、平时,我们说"悲痛",悲与痛是一个意思,在本文中,悲与痛有什么区别?悲是否比痛程度更深呢?2、王羲之如何看待生与死?
师:哪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文中的"痛"是说王羲之自己,"悲"是说很多人共同的感受,"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看今人,与今人看古人一样,程度上更深一层。
师:很好。历代文人骚客也都曾在他们的文字中表露过这种被叹,你能想到哪些诗句?
生1: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生2:李白也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生3:《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生4:还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师:不错!在这一段,王羲之将一人一时之悲引申到千古同悲,程度更深。但面对无法回避的生死大事,王羲之是怎么看待的呢?用文中原话来回答。
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这里,作者认为生与死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十分动荡的年代,士大夫逃避现实,不务实际,认为生与死是一样的,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但是,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也有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人,他还活着。"人,只有懂得生死的不同,才懂得珍爱生命。
七:后之览者,有感斯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悲叹不等于悲观。作者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为"后之览者",品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说呢?
生1:我们无法掌握生与死,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价值的事情。
生2:我觉得王羲之很伟大,他虽然感慨人无法掌握生死,但是却用自己的人生给我们做出了如何生的榜样,他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篇4
一、庭审笔录中常见疏漏及危害
(一)法庭开庭阶段的问题:1、当事人到庭情况记录不详。常见的记录只是按照庭审笔录题头格式提前填好原被告、诉讼参与人的基本情况,并不注明是否到庭等情况。在当事人未到庭而只委托人出庭的情况下,人限于权限,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中,其意见是否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能否代表当事人的意志,是否能作为证据,证据的效力如何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2、询问当事人是否接到开庭传票记录不详。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经法庭传票传唤,法院不得缺席判决。没有是否接到传票的记录,缺席判决就没有依据,就是违法行为。3、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记载不详。如一离婚案件,原告认为被告与某审判员是表兄弟关系,并据此申请回避。审判长经查没有这种关系,经请示院长后当庭作出不应回避的决定。但法庭笔录只记载当事人申请回避,没有详细记载申请的理由和决定的情况。原告在二审中以申请回避的另一种理由,称法庭违反回避的法律规定,致使案件发回重审。
(二)法庭调查阶段的问题:1、当事人的陈述记录崐过于简单。常见的记录是“见XX起诉书”、“见XX答辩状”,特别是对增加、变更了诉讼请求和答辩理由的、提出反诉的,没有详细记录,这样就变相剥夺了有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2、对多个当事人质证的记录不详。常见的笔录只是显示原被告质证情况,而究竟是哪个原、被告没有详加区分,审判人员当庭可能清楚,而进入二审阶段及以后的再审阶段阅卷时,审判人员就不容易分清。3、对证据的记录省略过多。常见的笔录只显示“见XX证据”,对证据的出处、时间、地点名称、所要证明的内容记录不详,是当庭举证还是庭前提供的证据,是否超过举证期限没有说明,特别是对证人是否到庭、证人出庭作证与证人证言的内容有无变化没有详加记载使证据的效力大打折扣。4、庭审笔录中没有显示确认的证据是否经过评议。常见的记录是“本庭予以采信”、“本庭予以确认”,而不是“本庭经评议后予以认定或确认”,是审判长(主审人)的意见还是合议庭的意见没有显示,意见的形成过程没有显示。
(三)法庭辩论阶段的问题。常见的疏漏是对没有人的当事人发表的意见有记录,对有词的只记录“见词”,而人不依词发表的意见却没有记录,易造成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限制或剥夺。
(四)法庭调解阶段的问题: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记录中没有记载调解情况,没有对调解过程加以记载。因而,调解过程中是否有违法和不公正行为就不能显示出来。
(五)休庭核对笔录阶段的问题:1、当事人是否阅崐读记录没有记录或记录不详。常见的只有当事人的签名、捺押,不显示是否阅看,容易导致当事人的事后反悔。2、笔录中涂改处没有加盖书记员印章。对庭审笔录中当事人阅看后,有正当理由要求补充或更正的地方,书记员在补充或更正之外,应当注明原因和经过,并加盖书记员印章以示规范,而常见的记录只是让当事人签章按指印。
(六)庭审过程中的其它记录存在的疏漏:1、对当崐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表情、语气、声调、神态以及动作没有作客观准确的记载,对当事人自认默认案件事实的证据的行为反映不出来。如某一案件当事人在调解结束时说,“你们(审判人员)说咋办就咋办吧。”当时表情很无奈,但在庭审笔录中并没有如实客观地记载下来,调解书送给当事人后,当事人以其当时根本就不同意为由而拒绝签收,造成案件反复。2、诉讼参与人违反法定程序和规则的情况没有全面如实准确地记载。法庭对当事人的警告、训诫、对诉讼中其他紧急情况的制止处理、特别是对当事人辱骂、殴打、冲击法庭的情况没有记载。这样不仅不能反映庭审中的全面情况,而且在法庭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时丧失了依据。
二、防止庭审笔录出现疏漏的措施和方法
(一)强化对书记员的管理。庭审笔录的好坏取决于崐书记员的素质和水平,防止笔录中出现疏漏的根本办法就是加强书记员的管理,提高书记员队伍的整体素质。2003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将书记员定位为以法庭记录为主的审判事务性辅助人员,建立了书记员单独序列,实行单独的书记员管理办法,对新招收的书记员实行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办法,从而解决了书记员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的问题。贯彻落实《人民法院书记管理办法(试行)》,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严把进人关。人民法院在选用人员时,应严把进人关,应选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有较熟练的法律知识、热爱法院工作的人员作为书记员,这是基础。二是强化书记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书记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责任感,增强书记员对法律的熟悉程度,此为根本。三是强化书记员奖惩监督制约机制。要大力开展争当“优秀书记员”活动,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要通过卷宗评查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庭审笔录进行评议,奖优罚劣,推广先进,带动后进,充分调动书记员的积极性,同时,对工作态度和技能不适应工作需要的书记员,可以解聘或不续签合同,从而增强书记员的危机感和责任心,此为关键保障措施。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以电脑记录逐步取代用笔记录,提高效率,减少失误,这是发展趋势。
篇5
听课,看似寻常事,其实并不寻常。听课过程会涉及诸多要素,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提高听课的效益。听课是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是了解师幼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关键词
听课 幼儿教师 准备活动
听课是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是了解师幼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那么何谓听课呢?如果望文生义,听课似乎只是用耳朵去倾听教学活动中师幼的一言一语。而实际上,听课不仅仅指的是“听”,更主要是去“看”,即仔细观察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变化,用心去发现许多“明明白白”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深刻地洞见其中的局限并分析症结所在。因此,“听课”有时也被称为“看课”或“观课”。
听课,看似寻常事,其实并不寻常。听课过程会涉及诸多要素,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提高听课的效益。
一、听课的准备要充分
听课的准备可以分为内部准备和外部准备。所谓内部准备,是指听课者要心怀一种包容认真的态度去听课,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所谓外部准备,是指事前熟悉有关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这些重点难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很想克服的困难,也可以是听课者很想在听课过程中关注的部分。如果听课者事前没有准备,就有可能因为对教学内容的不熟悉而导致听课不深不透,流于形式。另外,听课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或情绪大起大落。发现问题时,听课者要默默地思考分析,不可神态骤变,甚至与邻座窃窃私语、妄加评议,从而破坏正常的教学氛围。
二、听课的数量要恰当
听课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若无计划、无准备地盲目听课,则可能使听课流于形式走过场。一方面,听课者需要听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教师的课;另一方面,听课者也要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有选择、有计划地参与听课活动。
至于到底听多少课算是适当,这要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新教师来说,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还是要多听一些课。一般来说,新教师每学期要听课40节以上,并坚持二三天听一节;一般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左右并坚持每周至少听一节。对于园长,特别是分管教学的副园长来说,每学期听课的数量也不能太少。通过听课,有利于发现教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三、听课的重点要选择
由于听课的目的不同,听课的形式也非常多样。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所听的重点应有所不同。比如,一般性听课可以了解日常教学情况;集中听课是为了解决某几个问题;听示范课往往是为了推广经验;而要推行教学改革就要多听研究课。如果听的是不同教师使用同一教学内容上的课,那么在听课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是连续听课或跟踪听课,则可以从教师的课中总结经验,帮助教师进步。总之,听课者必须对听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分配。
另外,几乎每个听课者都想在听课过程中有所收获,学到好的方法和经验,在比较和思考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在听课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呢?毕竟一个教学活动呈现的资料实在太丰富了,一个人是无法把握全部信息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要学会在认真听课过程中选择重要的内容来听,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听教学环节。
教师是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环节来组织幼儿进行学习的。听课者要留意教学导入时的情境创设,活动过程的层次递进等,也就是要看清“教学活动的结构”,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授课者的教学水平。
2.听承接语言。
就是听教学各环节之间是如何进行具体衔接的,教师使用了哪些语言和方法从一个环节向另一环节转折的,过渡得是否自然,是否符合情境,教师的思路是否流畅,符合逻辑等等。其中,教师承前启后的关键性话语千万不能放过。
3.看师幼活动。
除了关注教师的语言之外,师幼活动是一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听课者要通过观察教师本人的展示或者演示活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问答、幼儿小组之间的活动等,判断活动的设计是否必要,教师的处理是否合适,活动的效果究竟如何等等。
4.看时间分配
听课过程中,听课者也要注意授课者的各个主要教学步骤,分别占用多长时间。以此判定这个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突出重点内容,是否有利于充分解决难点。
听课的记录要注意以下问题:听课者在用心观、听、思的同时,还要详实地记录师幼双边活动和自我感受,以备研讨时切磋交流,使听课记录成为具有教研价值和借鉴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之一。听课过程中的记录,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是力求详实的记录。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既要用耳听,又要用眼看;既要用手记,又要用脑想,即耳闻、目睹、手记、脑想。听课者不能光听不记或光记不想,顾此失彼。听课者要记录活动中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以便在讨论时和授课教师一同研究;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直接和个别幼儿交谈,收集部分幼儿的作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用录音、录像设备进行重点记录,以便在讨论时分析研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听课者可以把听课记录分成两大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是听课记录的重点。在听课过程中如认为有可取之处,可将主要内容及安排形式记录下来。另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听课过程中尚不能理解、判定的问题也要做好记录,因为这是有待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能够进一步引起思考的资源。另一部分是快速记下听课者对活动事件的观点和评述,譬如自己对某一个环节反映出的亮点或问题的看法。这部分内容可以记得省略些,但要在听课结束后立刻补充完整。
第二是运用恰当的记录方法。为了能记录下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听课者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采用一些速记的方法,如记一些关键词,以起到提示作用,在课后整理时再补充完善。也可以采用一些符号作评论,如用“∨”“×”“”“”等分别表示幼儿回答正确、错误、有创意、教师鼓励等。需要注意的是,听课毕竟是以观察为主的活动,听课者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看、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全放在记录上。
篇6
我想,评课与听课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评好课,就必须听好课;在听好了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评好课。听课、评课是一个整体,结合继续教育学习的备好课和上好课的两轮培训,结合自己个人积累的一些经验,我觉得评好课要做到:一查二听三看四记五想六说。
一查:所谓查,就是在听课前查阅、查看与听课、评课内容相关的材料。如教材、课标、教参、课例等。听课前熟悉所要听的内容,心里有准备,听课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评课的时候,心中更有底。
二听:所谓听,就是认真听课,用耳朵听老师说的,听学生说的,听其他教师评说的。认真地听一节课是很累的,特别是听一些不够精彩的课更累。但是,我觉得,只要认真、细心地听,无论课的好坏,作为听课的人都会有收获。。
三看:所谓看,就是在听课的时候,眼睛不能闲着,观察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一些小的细节,师生的表情、动作等等。
四记:所谓记,就是记录课堂上看到的、听到的,记录评课时别人的评价,记录自己对课的想法。真是地记录课堂,真是地记录评课的过程,真是地记录自己的评价,这样的听课记录是我们老师们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日积月累,对我们老师的成长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篇7
听课是每位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听课来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吸取他人失败的教训,并通过与自己教学行为的对比来自省,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很多学校把听课当作“任务”来分配,更有甚者与考核挂钩,这样做不仅使听课“形式”化,达不到听的效果,而且还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如何才能使教师“听”好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一、构建教师听课“内”环境
“听”课的主体是教师,要达到听的效果首先应该从教师自身人手,不仅让教师能“静心”于听,而且要让其“有心”于听。
首先,学校要以师为本,制定灵活听课记录模式。常规听课记录模式不仅要求记录全面且特别繁琐,而这些繁琐的记录不仅加重了教师听课的负担,而且还束缚着教师听课的思维,而要减轻教师听课负担,解放教师听课思维就必须打破常规听课模式,变单一的记录模式为多样化的记录模式,使其在用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来听课,从而使其能“静心”于听。
其次,学校要以师为本,制定多样听课目标。常规的听课对于教师来说往往目标单一,这种单一的听课目标对于听者来讲恰恰是一种桎梏,因为单一的目标往往会给听者一种导向,使其不自觉地为完成目标而听。而要破解弱化这种导向性就必须变单一目标为多样目标,使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所需而“有心”于听。比如,我们学校对于新教师的听课提出了以下两个听课目标:第一,寻找长处,也就是找一处所授课的“闪光点”。虽然每节课都不尽完美,但必有其“最精彩”的地方,让每位听课教师找出自己心目中的授课者最精彩的地方,这不仅是对授课者的尊重与认同,也是听课者需要学习的地方。第二,发现不足,提一个建议,也就是找出授课者的失误之处,并为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这样的目标虽然不具体,但对于新教师来说易操作,且会始终引导其思维而取得“有心”听的目标。
二、构建教师听课“外”环境 “孟母三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为了使老师们“听”有所得,学校必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听课外围环境,为每位教师创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位教师乐于听课。
1.打造良好听课环境
首先,学校要下放教师听课权,教师是听课的主体,而要达到其听的目的就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否则听课就只会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其目的。为此,学校下放听课权,给每位教师听的选择权,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量体裁衣。其次,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校情,制订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听课模式,给每位教师创造听课的选择机会,使教师能“择良木而栖”。比如,学校可以构建同年级同课程的“同课异构”的听课模式、构建不同年级同课程“课程连接”的听课模式、搭建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综合课”的听课模式等。
2搭建良好评课平台
听的目的在于总结优点,反思不足,最终为我所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评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任何一节课都会有得与失,而这些得与失往往在“评”的过程中会得以凸显,所以学校要为教师搭建良好的评课平台,使每位教师能对听课中的一个好亮点、一个小失误进行交流,并对这些亮点的运用及失误的避免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最终通过不同方法的交流、碰撞来点燃教师们思维的火花,进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来构建语言式评课平台,也可通过网络建立学科论坛来构建文字式评课平台。
3.建立定期交流平台
学校要定期交流教师的听课笔记,这不仅是对每位教师听课“成果”的一种展示、一种肯定,更是关于教师如何听课的一种交流、一种学习。笔记中的一个记法、一个反思等都有可能唤醒教师的灵感,成为彼此学习的榜样。此外,这样的交流还会增进教师的学习欲望,为以后的“听课”活动增添动力。
篇8
在听课的组织形式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五种方式:
1. 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组内“每周一课”――研究型听课。同备课组的老师轮流开设,相互听课学习,并安排专门时间研讨课堂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同时这也成了我们落实校本教研的渠道之一。
2. 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子为主框架的“人盯人”听课――学习型听课。有选择性地结对子听课学习,这是涉及面广、频率高、自由度大的常态性的听课,学习和研究自己希望关注的课堂问题,效果非常显著。
3. 以年级为单位的分文、理科两大组轮流推出的跨学科的骨干教师示范课――观摩型听课。此类课堂活动有利与拓展教师视野,加强学科间“教”与“学”方法的相互渗透。
4. 以整个年级为单位的“人人过关”课――检查型听课。由学校行政班子成员组成检查组,每周集中去听某一个年级所有人的课,明确一个检查主题,完成一个专项检查,采取随机推门听课的形式,一个月可以达到将三个年级老师的课都过一遍。这个活动成为我校积极推进“问题引导、先思后教、及时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强劲的“发动机”。
5. 以职龄和资历为分类依据的分类评优课――评比型听课。通过组织系列的评优课活动,我们为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其中有部分青年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脱颖而出,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如:校级青年教师评优课、校级骨干教师评优课、备课组长评优课、“一课三上、三上一评”等等。
在以上这些听课活动中,我们通过反思总结,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有少部分老师开始阶段不太积极,认为听不听无所谓,当然更多的是听课方法不当导致效果不佳,后来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让大家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完善听课工作,最终形成了上述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元化听课模式。那么,怎样听课才能更有效呢?
下面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听课的有关问题。
(一) 听课的概念
听课是指教师凭借眼、耳、手等感官,运用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 听课的特点
1. 目的明确
一般来说,听课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要求。
为什么要去听课?听什么样的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听课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2. 主观制约
虽然课堂教学是一种客观的实践活动,但听课活动中的主观因素很多。一是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听什么人的课,基本上是听课者自己确定的。二是听课者和被听课者以及学生都是有主观意识的人,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听课者的参与而发生变化。三是听课者的听课行为受他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对被听者的印象等的制约。
3. 有效指导
绝大多数听课活动在听课后要形成个人或集体的认识和意见,而且在全部听课活动中,上级对下级、领导对教师、专家对教师及学校内部的公开课、研讨课等形式的听课占大多数,形成的评价要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学校或教师,要提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及改进措施等。
4. 理论支撑
听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支撑。听课者即使听本专业以外的课,也要能听出一些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这本身就需要听课者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及掌握一定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5. 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几乎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活动,课堂是一种较为自然的情境,而听课又是在现场进行的一种活动。听课者和被听课者都处于一定的情境中,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就可能有不同的过程和结果,即使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上同一节课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价。为此,我们组织了“一课三上,三上一评”的“上、听、评”活动。
(三) 听课的要求
1. 要明确听课的目的
不论是听哪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真实的听课信息,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2. 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
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稀里糊涂地听,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3. 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听课者介入课堂,会使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或多或少的失真,绝大多数被听课者对听课者抱有戒备心理,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及学校领导听课,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紧张情绪,授课者一般都力求使课上得让听课者满意(有时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这样就必然会使这节课有别于平时的课堂教学。
听课者应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进人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教师上课,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听课者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尽量使课堂教学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
4. 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听课者就应该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等,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的政策形势、教学要求等,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等。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掌握听课的方法
我们知道,新课程要求我们听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不是听教师如何讲,重要的是看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如何学。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
(1) 听什么、怎样听: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方法和要求;教学是否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是否详略得当;教师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是否亲切和蔼;是否有知识性错误;教学活动是否有创新的地方;教师的思维是否多向、宽泛;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教师的纠正是否用语精当。
(2) 看什么、怎样看: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情况;看因材施教措施的落实;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看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提高。
(3) 记什么、怎样记:原则上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含板书),二是教学评点。
(4) 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老师的教法是否吸引我,是否激发我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这节课是否反映了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6. 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做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 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根据听课的类型,有些记录应该全面一些,有些记录则要突出某一个方面。一般来说,记录要简明扼要。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7. 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反复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等。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效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8. 积极参与评课
听课后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被听的教师交谈。例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感觉;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让他们继续努力,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我们深知:听课也是一门学问。细细体会个中缘由,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常听常学,常思常得,永无止境。
篇9
摘 要:本文意在通过对长期评价反馈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反馈为对象,结合现阶段反馈的重点、难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整理分析基于改进的反馈工作要点。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评价 反馈
一、评价反馈是常常被忽略的重要的一环
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核心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一些学校将教学评价停留在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考核兑现层面,缺乏反馈,更缺乏有效的反馈及被评价教师的自我改进验证评价工作。评价后的反馈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针对性指导,尤其针对年轻教师、新教师而言更加重要。
二、高质量评价反馈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与教师做一次简短的教学随访。了解清楚教师自己已经认识到的现阶段教学困惑是什么、最担心课堂发生何种状况、自己最不喜欢上的课程和班级,为选择听课评价做准备。
二是选择“好”“差”两种班级听课对比分析。这样做对教师相对客观、公正,也可以平息教师心中的怨气,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的优点、不足及潜质。
三是不提前通知,进班认真听课,做好详细记录。有些教师对推门课不接受,实际上推门课就是为了随机抽查教师的授课状况。若学校制度有规定,执行起来相对较好一些。
四是听课时如何记录很关键。应该反映四个方面的内容:班级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过程的记录;该次课的优点和精彩之处;该次课的不足及改进点。这种记录有以下几点好处:体现出了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关注点的教学过程的记录配合听课进行记录,而不是教师板书的再现;优点、不足同时发现,为反馈提供支持。
五是听课结束后,要整理笔记和思路,列出反馈提纲。
六是听课反馈要及时,不能隔日进行。原因在于教学场景不可再现,有些细节易产生双向遗忘,反馈时可能产生冲突和不以为然,这是效果最差的反馈状态。如果当天错过了,干脆等下次再反馈。相反,如果听课发现的问题较为严重,就一定要当天完成反馈。
三、基于改进的教学反馈工作要点
1.建立双方互信的共同基础
这是有效反馈的前提。对教师来说,应该理解为有一个专门的导师指导和帮助其提升教学水平。听课反馈者应该怀着关爱、期待去和教师交流,让教师感觉反馈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更多的是一起发现问题,共同寻找到现阶段可以使用的改进方法。这一点很重要,长期建立起互信关系后,教师很期待听课者去听课、评课,也乐于与听课者交流,对于听课者的指导和期望才会去真心落实。这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想要看到的结果。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评课者多是“站位太高”,让人反感;言之无物,让人厌烦;反馈笼统,让人不知所措。因此,评课反馈人员的聘用与选择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
2.谈话、反馈要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这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嘈杂的环境、大办公室不利于开展此项工作,因为教师潜意识中有自我保护意识,即通常所说的“爱面子”,听课者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反馈自己认为非常正确的观点。以前笔者犯过类似的错误,向一个年轻教师反馈了几次,改进效果极差。后来笔者发现,是因为笔者在反馈时,他没听、很紧张,只是应付性地点头、记录。
3.反馈时要把握的几个流程
第一,反馈要从聊天开始。一个真诚的微笑、几句贴心的寒暄,可拉近距离、消除紧张感,建立起融洽互信的沟通氛围。
第二,反馈从倾听开始。反馈要先让教师自己总结近一段时间或该次课的优点、不足,要让教师针对上次反馈做改进状况自评。注重收集教师的困惑和无奈。倾听时调整和修改反馈意见,提高反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反馈要先从优点开始。教师已经意识到的,或已经改进较好的地方要点到为止,一带而过。针对教师没有意识到的优点,要重点反馈。可能教师自己只是灵光一闪,没意识到,但是评课人要放大反馈,强化教师有所意识的总结和提升。把无意变成有意,把灵感变化方法,把个性提升为特色。
第四,反馈的重点从最可能实现的改进项目开始。不要提太高的要求,一定要找到教师通过努力能马上见到效果的改进点,让教师树立信心。这一点对新教师和年轻教师尤为重要。当反馈提得太难、太高、无法实现时,就会止于反馈而无后续的改进,这是笔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长此下去,反馈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教师也会对反馈麻木了。
第五,反馈的结束从小结开始。小结的目的在于重新帮助教师梳理自己认识到的和评课人发现的优缺点,为了提升反馈效果,最好要看着教师简明扼要地做记录。
篇10
一、听评课的现状
毋庸置疑,当前的听评课,还存在着随意、低效的现象。如,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就进教室听课;听课过程中,关注教师教的多,关注学生学的少;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即兴发挥的话多,评课结果往往也只是体现为一个无法解释清楚的分数;在评价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往往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推门听课、随堂听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公开课、示范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其实这很难与实际相符。也还有为听评课而听评课的现象,听评课不是出于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再次是听评课的简单化、形式化。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往往保持沉默的多,发言的少,即使发表意见,也过于客套,引不起教师之间的共鸣。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工作动机之外,到底听什么评什么,怎么听怎么评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清楚的,缺乏对听评课的重视、学习和研究。
二、听课听什么
课程专家崔允教授认为,课堂结构有四个基本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性质和课堂文化构成了完整的课堂。因此,实施听课就需要观察: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教师技艺(怎么教),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对这四个基本维度,从合理的视角选择恰当的观察点进行观察分析,才更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听评课的可操作化、专业化。
三、听课怎么听
正确认识了课堂结构,就解决了听课听什么的问题,观察的视角和观察点的设置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开发和完善。一个人在听课过程中,按照各维度确定的观察点进行全面的观察是不可能的,听课者应该根据听课的性质进行分工合作,有选择性地实施观察。我们的做法是:
1.召开课前会,在确定了开课教师以后,教研组(备课组)要同时确定参加听课的教师,在开课前一天召开课前会。课前会是听评课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上,开课教师要进行说课,明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授课计划,明确困难和问题;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等;听课者提问;上课教师进一步说明。最后商议确定听课的重点,选择观察点。课前会后,设计开发观察或记录的量表和其他工具。
2.课堂听课,听课教师要提前进入课堂,每一位听课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选择好听课位置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既要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又要有定量的记录。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听课者的现场感受与理解等。必要时还要有辅助观察,如问卷调查、访谈等。为课后会提供翔实的依据。
四、评课评什么怎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