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范文

时间:2023-04-04 08:3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实守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诚实守信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人们在看到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发展带来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受到了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一些人仅以谋利为目的,见利而忘义。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黑心棉、注水肉、假烟假酒、陈馅月饼、劣质奶粉等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劣行,企业存在的偷税、漏税问题,证券市场基金、股市的“黑幕”问题,广告虚假、诋毁竞争对手及其它信息诈骗行为,都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据统计,全国每年为经济范围内的失信行为所付出的代价高达5855亿元。这个巨额代价包括:每年因为逃废债务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多亿元。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相关企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败坏了行业和社会风气,甚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信誉,为我国参加国际竞争增加了难度。在经济领域,也许一部分人能靠背弃诚信而非法牟取暴利,但最终国家将会为之付出巨大代价,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诚实守信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道德原则。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斯密问题”,提出了道德与经济活动相抵触的一面,他认为我们不能不顾及道德去一味追逐经济利益。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信用就是金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将诚信视为人人必须遵行的经济与社会规范。诚信问题是跨越时代、疆界、国家、民族、人群的重要道德原则。在传统社会,诚信植根于宗法社会的土壤,停留于传统亲戚熟人关系的信任,是一种凭借血缘共同体的家庭优势和亲缘纽带而得以形成和保持的特殊信任。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活动空间也随之扩大,人们的交往对象、交往范围由熟人社会相应地转变到陌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传统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仍然在一定范围有效地支配着我们的经济活动,但这种诚信机制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快速、频繁的经济往来活动,已经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乃至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藩篱。契约这一最适合现代经济交易的形式,仍然需要依靠特定的私人关系来减少风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社会现实环境与时代要求的变化,建立可行的诚信体制。

第一,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来看,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社会公德。它是个人及组织难以被人模仿或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甚至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现代化的竞争是综合性的竞争,除了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的竞争外,还有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的竞争。社会资源说到底,就是以诚信等基础道德支撑起来的人文优势。个人信誉好,诚信度高,就会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就会拥有良好的口碑与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只有建构以信用为主的个人道德、商业道德、政治道德和家庭美德,才能避免或弥补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之短,占有跨越式发展中的非物化资源,真正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及运行方式来看,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要求经济主体遵守规则,诚实守信。诚信原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保障,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不可少的伦理基础。现代市场经济是不断扩大的分工合作经济、交换经济和契约经济,也是面向一切市场合作主体与交易主体的信用经济,不仅要求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可靠的信用制度,而且要求市场合作主体、交易主体诚实可信,具备守信用、讲信誉等良好德性。日益壮大的市场经济大系统,已经将所有市场主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合作双方利益休戚相关,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缺少诚信支撑,健康市场经济秩序是无法建立起来的。只有诚实守信者,才能居于竞争的制高点。

第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诚实守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是按照一定文化模式和制度规范构建起来的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系统,诚信可以说是这个系统内部各个构成部分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社会的存在、特别是交往必须以诚信为基石。共建诚信才能更好地实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尊重和遵守诚信规则,才能维护人们的创造活动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当前,我们要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下,从以下三方面构建诚信社会。

健全社会转型期法制和信用管理体制。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和契约经济,是面向一切合作主体和交易主体的信用经济。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是每个经济主体的“黄金法则”。但是,传统乃至当下社会,诚信是建立在个体主观判断层面上的,停留在个人修养方面,并没有上升为普遍的社会道德义务,也没有完善的体制来规范和约束个体失信行为。法制和信用管理体制不健全,规范盲区和市场信号失真乃至扭曲等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这些盲区对企业和个体而言,就是获利乃至暴富的非常机会。如果我们不抓紧完善道德规范和法制法规,消除规范盲区,一些社会成员就会受到逐利动机的驱动,见利而忘义,热衷于“寻租”,进行违规操作,破坏公平竞争,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亟需加强对个体以及经济组织诚信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增加和强化那些对诚信发挥促进作用的因素,进而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激发这些因素。

篇2

赵志伟

诚信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都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不遵守诚信,会让朋友以为你是一个出尔反尔的人,不遵守诚信,会导致周围的人对你失去信任。

有一次,我答应了一位朋友的挑战赛,可是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刚想出门,就会感到寒风刺骨。走在路上稍不小心就会栽倒。我想这样的鬼天气,不去算了吧!可是转念一想,人是要讲诚信的。名言说得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如果在预定的地点等我那可怎么办?想到这里,我毅然走出了家门,一路上,看着美丽的雪景,一颗颗梅花树在寒风中挺立着,像一位位保护冬天的使者。

来到了预定的地点,朋友看到了我,很惊讶。他说:“这样的天气,我以为你不回来了呢?”我说:“怎么会呢?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的,为了朋友,不怕冷,不怕苦嘛!”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诚信的重要性,我一定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篇3

1: 寡信轻诺: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2: 始终不易:〖解释〗易: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3: 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4: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5: 讲信修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6: 始终不渝:渝:变。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7: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8: 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9: 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10: 士为知己者死:〖解释〗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1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2: 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3: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14: 轻言寡信: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15: 贪而无信: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16: 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17: 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18: 千金一诺: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19: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20: 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21: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22: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23: 不轻然诺: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24: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25: 季布一诺: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26: 脩辞立诚:〖解释〗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篇4

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因而,我们今天谈诚信,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历史渊源的。言必信,行必果。。著名的海尔集团曾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与客户签发合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延误了发货时间,为了信守合同,公司决定采用空运,为此损失了一大笔钱,却由此赢得了信誉。总裁自豪的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宁可失去所有的财产,也不愿失去信用。但当今社会中,为了牟取暴利,商家们给猪肉注水,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屡见不鲜的假烟假酒,毒大米,劣质奶粉,摧残了多少鲜活的生命!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的骗子,防不胜防的骗术,以假乱真的产品,在善良人们无奈与无助的背后,更可怕的,是整个社会诚实守信的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不要漠然地说这些与我无关,与同学约好时间却没有准时出现,在考场抄袭作弊,毕业后迟迟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

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与我无关?也许你还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到了作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修养而成,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惯性只会让我们在背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诚信的种子种在心里,它就会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甜的果。所以,以史为鉴,以今为镜,诚信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作为未来祖国的主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要想使自己能够适应于这个时代,使我们的民族立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诚实守信。你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荣誉,也可以没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没有诚信,诚信考试,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失去了诚信这块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大学校园学校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诚信教育也不可缺少。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发展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从中获得道德品质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肯定和自我的精神享受。总之,诚信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去影响更广阔的社会人群,以形成人人讲诚信的大环境。如今,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日益严峻。为什么?老实的人总是爱吃亏,说假话的人当道,是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倾斜。而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了大学生的投机心理。考试除了衡定、评判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外,在选拔性的考试中,更是一种竞争。社会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们大学生学风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静不下心。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作弊时有发生。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体积,可以让人心情灰黯,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快。

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如果将尔虞我诈用在商业运作或人际交往中,我想这个社会是可悲的。我还记得一位老教师曾经对我说:没有诚信,快乐不长久,地位是虚假的,竞争也是失败的。没有诚信的社会,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社会。我们诚信待人,诚信处事,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份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会更加多彩!同学们,把诚写在脸上,把信装在心里。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要让诚信只出现在纸上,成为我们的口头禅,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同学们,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祖国建设才能如日中天,欣欣向荣。让我们都做诚信的人,让我们呼唤诚信的春风吹绿每个人的心田!让诚信之歌唱响整个大地!我的演讲到此,谢谢大家!第二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主动要求和大家一起谈谈诚信,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历史渊源的。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诚信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篇5

关键词:诚信;立身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v史长河之中,充盈着“诚”与“信”的闪光思想和价值诉求。经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时代转换,“守信重诺”、“自律慎独”的精神气质已深深熔铸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精神遗产。

一、诚信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诚”?朱熹说:“诚者,实也”,又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即是说,“诚”就是自然界固有的状态和规律,真实、不虚幻。《大学》则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所谓诚其意,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意思是,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则是人道的法则。所说的意念真诚就不要欺骗自己,要像讨厌难闻的气味,喜欢美丽的容颜一样心安理得。“诚”就是既不故意歪曲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也不有意掩饰自己主观意图的真实想法。“诚”之本义是真心实意、无妄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信”最早出现在商汤伐桀的誓词中:“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商汤请求人们相信他会遵守诺言。对于“信”,《诗经・氓》有“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描述,《袁氏世范》有“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的诠释。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意思是,“信”与“义”接近,说过的话能够在行动中再现。许慎解释:“信,诚也,从人言。”人言为信,言为心声。因此,信是对誓言的遵守,是对规则的遵从,是恪守信用,言行一致。

综上所述,“诚”和“信”意义相近,但各有侧重。“诚”反映的是一种客观本真的状态,侧重于主体内在的修养和德性,即“内诚于心”,其作用在于约束自己;“信”多是从规范层面上讲,反映的是社会化的道德践行,侧重于主体外在的行为规范,即“外信于人”,其作用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因此,“诚”是“信”的内在依据,是“信”之根;“信”是“诚”的外在体现,是“诚”之用。“诚”与“信”的结合,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与外在行为准则的统一。

二、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和价值

(一)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先哲对如何立身处世的论述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并把诚信看成是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之一。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孔夫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人若无信则寸步难行,好比大车无r小车无一样,无法立足和行走。《论语》记载:子张问行,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陌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夫子认为,只有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信任,即使在蛮荒蒙昧之地也能畅通无阻。言而无信,就是在自己的家乡,也难以顺利通行!在孔子看来,诚信是人行事通达的凭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千百年来,孟信买牛的故事广为流传,“暮夜却金”的佳话不绝于史。“诚信农妇”武秀君、“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鸡蛋哥任庆河、“油条哥”刘洪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人以诚立身、守信践诺的精神风貌。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诚信永远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

(二)诚信是为政治国的基本原则

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论语・颜渊》里记载着孔子和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治理好国家的三大要素是充足的军备、充足的粮食和政治上民众的信任,而民众对统治者的信任又居于这三大要素的首位。管子曰:“诚信者,天下之大结也。”诚信是维系人心,淳化民风,引领世态的关键。《左传》以“信”为“国之宝”,为“民之所庇”。国家要长治久安,为政者必须率先垂范,取信于民;若损信于民则国必乱,失信于民则国必危。历史是一面镜子,商鞅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名扬后世;周幽王为博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言而无信,身死国亡,遗恨千古。

(三)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固然有着君子重义轻利的思想,但对人们合理的正当利益追求也决非一味的排斥和谢绝,只是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主张对利益的追求要求持节制的态度,反对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利,反对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而不择有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事实上,讲求货真价实,强调童嫂无欺,也是中华民族经济及商业活动的传统美德,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廉价义商。如“晋商”“徽商”以义服人,信用为上,各领数百年。 百年老店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以诚信铸造金字招牌,历经沧桑而常青不衰。再看看今天中国的电子商务,每天成交数以亿计,每一笔交易都是信用在流动。

三、诚信立身,重在自律,贵在慎独

(一)传统诚信观具有强烈的自律倾向

中华传统诚信观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之上,建立在熟人、亲人之间,具有浓浓的情感因素。传统诚信观把诚信视为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要求,是“天之道”,是“圣人之大本”。常人要达到这种崇高的诚信道德境界,就必须将人性中的私欲、功利极力摒弃,通过自我约束并加强修养来成就个体的道德人格,体现出强烈的自律倾向。儒家还把这种自律推向了极致――“慎独”。慎独就是人对自身的思虑及独处时的诚信行为进行自我警醒、自我约束的自律功夫。这种自律倾向主要出于道德主体的心善、忠诚、品正及羞耻心,讲“诚信”就是一种出于良知、道义和自我约束的主观承诺,即所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种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与他人无涉的自我修养境界,其重心在“我”而不在人,诚信的根本目标在于增进自身品德的完满,达“内圣”的境界。这种强烈的自律倾向,使传统诚信观具有超越功利的道义性。

(二)诚信品德修养的途径

1、学思结合,内向反省。学思结合是传统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即爱好仁德而不好学,会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好学,会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好学,会危害亲人。所以,道德行为的规范只有通过努力去学习道德知识,才能实现其目标。道德品质的养成不仅要“学”,而且“思”,即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所说的“学”和“思”都具有自我反省的性质。自我反省是人们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方式。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更是说明了人要善于自我省察,从而及时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改正。

2、知行合一,外向拓展。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道德实践分外重视,强调言行一致,把行为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并最终衡量一个人品德的好坏、品性的善恶。“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对于别人,不能听他的话就信他的行为,而是要在观察他的行为之后看是否与言语相符,进而决定是否相信。因此,要求人们具备道德认知后,要躬行,并且以行动作为品行的考核标准。“言必行,行必果”,为人必须忠诚老实,能够说到做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正如《中庸》所言君子修养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首先广博地学习,其次详细地向别人请教,再次周密地思考,接着明确地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最后切实地身体力行,如此才能成为君子。

3、追求慎独,提升境界。“慎独”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作为强化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自我反省和行为自律。诚信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如何行为,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评价,而是自己内心如何真诚表达。“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一定要内心诚实,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时时规范自身行为,以防止有悖于道德的不检点行为发生。

(三) 大学生诚信立身的具体要求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应该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和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在此,特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

1、诚信为人。不贪伪诈之功,不谋不义之利,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既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他人,说实话,办实事,讲信用、重承诺,积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诚信治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知识,作业不抄袭,考试不舞弊,论文不作假,求真知,真求知。

3、诚信求利。不伪造材料骗取国家奖助学金,不恶意拖欠学费和贷款,不为评优评先、入党升学挤兑他人,不为个人私利而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4、诚信求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不好高鸯远,不有意拔高自己的能力,不给就业简历注水,不伪造学历和证书,自觉履行就业合同,不随意违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把诚信观念贯穿于职业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篇6

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一件事,让我一直记忆犹新。

有一次数学考试,同学们都在认真的答卷,教室里一片沙沙的写字声,很快,有些同学答完了,已交了卷。突然,有个声音从我身后传来,我清楚地听到有两个已交卷的同学正在议论答案,按照他们说的答案,我仔细地检查着我的试卷,哎呀!有一道题错了。改,我脑子里立刻闪出这一念头。这道题8分呢,不改太可惜了。我刚拿起笔,手却抖动起来,“改,还是不改”,正在我犹豫时,下课铃响了,我放下手中的笔,走上了讲台,把试卷交给了老师。

这次考试我虽然只得了92分,但是我很高兴,也问心无愧,因为它是我真实的成绩。通过这次考试,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自欺欺人。

指导教师:张之福

篇7

做诚实守信的人真快乐  重庆市渝北区 石鞋小学校五年级二班 刘心愉

我和虹宇的家都住在翠湖园里。我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小伙伴。

春天里的一天,我和虹宇相约来到花园里玩。这天天气真好,和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照在我们的身上。“真是舒服啊,暖融融的!”我伸着懒腰说。“是啊,你瞧那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是多么的欢畅啊!还有,那成群的蝴蝶姑娘都围着花儿翩翩起舞哩,多美呀!”虹宇应着我的话说道。“哦,对了,明天我们早早起来爬到蘑菇山上去采蘑菇吧,好吗?”我们同声说道。我们相视而笑,笑得是那么开心。就这样,我们决定明天起个大早,上蘑菇山上采蘑菇。

我们从花园里回到了各自的家。我把第二天和虹宇去蘑菇山采蘑菇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对我说:“我这段时间好忙,好不容易明天有空,本来想带你去游乐园玩跳跳床的,既然和小朋友有约,那你就去吧。只是注意安全,小心迷路。”我愣住了。知道吗,跳跳床是我最最爱玩的,而且好长时间没有玩过了,我有些后悔了,真不该约虹宇去采蘑菇的。“哎,这可怎么办呀,妈妈好不容易有时间的呀,如果错过了,还真不知道下次能去玩是什么时候哩。”我着急的想着。“我该怎么办?到底应怎么办呀?我真的太想去游乐园了。”我想了想,红着脸、低着头来到妈妈的面前,用低得连我自己都没法听见的声音对妈妈吱唔道:“妈妈,我可不可以明天不和虹宇去采蘑菇了,我和你去游乐园吧。”妈妈没能听见我说的什么,但猜出了我的心思。拍了拍我的脑袋,语重心长的问道:“孩子,你觉得这样好吗?你明天能快活的玩吗?你以前可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呀!爸妈常因为这而自豪啊!”我听了妈妈的这番问话,想了想,把头抬了起来,望着妈妈:“妈妈,多谢你提醒了我。我会牢记你的教诲,做个诚实守信的乖孩子。”是啊!我怎么可以这样做呢?我不能失信于人呀,即使这样做了,我明天玩的时候也会想着虹宇等我等得着急而又失望的样子,我可不想让她失望啊!有了这心思,我也不能快乐的、尽情的玩耍了。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快乐的哼着我喜爱的小曲到约定的地方去了。

篇8

下面请看有关几则诚信的故事:

曾参杀猪示诚信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看完了故事了,现在看一下国家怎样重视诚信这个问题了。

目前,诚信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今年全国税法宣传的主题也再次确定为“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诚信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前提,纵观历史长河,待人心眼实一点,心诚一点,守信一点,便能更多得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一名英国作家,名叫哈尔顿,他为编写一本书,采访达尔文。哈尔顿问达尔文,你的主要缺点是什么,达尔文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的思维”,哈尔顿又问:“你的治学态度是什么?”达尔文又答:“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一是一,二是二,甚至把自己的缺点毫不掩饰地袒露在人们面前,这样高尚的品德,换来的必是人们真挚的信赖和尊敬。

篇9

每个人都要做到诚实守信,这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在一个夏天的中午,烈日炎炎。武又渴又饿,一出校门就飞快跑向学校对面的商店,准备买一根雪糕。店里的售货员阿姨热情地招待我。“阿姨,帮我拿根5角钱的雪糕。”“好。”阿姨说道。走在半路上,我边吃雪糕边树阿姨找给我的钱,突然,我发现阿姨找了我15元,我明明拿着5元呀!我想:我又多得了15元啰!我心里美滋滋的,突然,我脑门李又冒出一个问题:不行啊,老师常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如果我不还钱,岂不是吧一大笔财富丢了呀?想着想着,我又冲进了商店,将事情的经过一清二楚地告诉了阿姨,阿姨连说“谢谢,谢谢。”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天更蓝,草更绿,花更香,一切万物好似在为我的行为骄傲,自豪。

“诚实守信”这四个字一直深刻的立在我的心里,它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指引我向前进。

篇10

文化一词源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是文化最早的解读。文化其实是由名词“文”和动词“化”两个不同的词组成,所以文化被后人解读为“以文化人”,文化落实到企业就叫企业文化。

其实中国有商业史以来就不缺企业文化,那时候不叫企业文化这个词,而叫商业精神。讲商业精神或企业文化,一定离不开本民族的人文传统,离开了这个文化就很难永续传承。在中国千百年来商业精神其实都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中尽情演绎着,万变不离宗,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都离不开这五个字的基本涵义,在当代中国企业中,其实真正做到“仁义礼智信”商业精神的企业寥寥无几,在这五个字中,“信”是其他商业精神的最终归属,也是企业赖以发展和生存的根本。当代中国企业与当代社会其实最主要的通病就是没有构建起“诚信”的商业精神和道德体系。社会的种种乱象和企业的种种危机就是缺乏“诚信”造成的,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往往脱离了中国人文精神传统而去追求一些假、大、空的理念,“第一,大,特,独有”等词汇被企业家经常挂在嘴边。结果把企业和做人的根本却忘了,无论是倒下的三鹿和倍受社会所诟病的一些企业其实就是没有建立起“信”的经营观和价值观而导致的结果。

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因为制度的局限,往往演绎成企业家文化,而企业家文化有时并不是企业家的意识表达,而是企业家身边谄媚之人的思想的体现,于是企业文化在传播中多半会被没有文化的执行者们曲解,甚至衍变为公司政治的工具,失信于团队,失信于股东,失信于客户。长此以往,企业就会丧失其原有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失信文化流行于世,对企业造成了很大伤害。

在中国,文化正统的排序是“仁义礼智信”,社会正统的排序则为“士农工商”,由此推论,商业文化在中国是排在后面的“信”字。文化以人为本,商人以信为本,商业文化,无论商人的姓氏为“赵钱孙李”或“周吴郑王”,成功者都离不开一个信字。企业要想做大和做强,不求信是不行的。“仁义礼智”必须坚守,但“信”为至尊。商人必须一诺值万金。

诚信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中国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我国古有“无信不立”之说,《论语》中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企业道德经营的必备要义。儒家常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传统的商业道德。早在战国时期,对商业活动就有“市价不二,国中无伪”的要求。在商业发达的明清之际,商家无不标榜诚信,也大都“以儒道经商”。晋商与徽商就是中国古代以诚信经商势力最大的两股商业力量。梁启超说,“晋商笃守信用”,徽商亦“贾而好儒”,能够“以诚待人,以信接物”。良好的信用文化成了商家们的成功之道。

诚信是现代企业的黄金品牌。时至今日,许多知名企业已经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海尔的高层管理者将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实现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承诺“决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冰箱流向市场”。“诚信”是品牌,也是无形资产。国际上许多大企业都很重视诚信伦理。比如,IBM把诚实作为企业的座右铭;松下公司把“赢得人们的信任”作为企业的价值观;诺基亚把“科技以人为本”作为自己诚信的实质。

企业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基础。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确立价值观是企业建设企业文化首要的任务。企业“诚信”缺失危害很大,企业诚信缺失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许多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因为诚信缺失,致使企业品牌一夜倒塌。作为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和三鹿就是最好的明证。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基本保证。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伦理观念已深入人心,对其再赋新意,让其再植灵根,对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大有好处的。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和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中。

以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并不回避“利”,商人讲文化而不言利,这是商人的虚伪。从商者,可自我冠名为儒商、仁商、德商等等,都是反商业文化的杂交概念,混淆了社会人文与商业文化的差别。商人逐利乃天经地义,亚当·斯密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国富论》,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论》,前者解读财富的性质和起源,解读了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后者诠释社会人的道德情操,解读了理性自然人的行为。企业文化若绝口不言“利”,不仅漠视了资本家的逐利天性,而且违背了企业家的诚信准则,看似高雅智慧,其实虚伪愚蠢。但在商业文化中,“信”一定要高于利。处理好“利”与“信”的关系很重要,没有“信”的“利”是不义之财,是不长久的,我们的文化建设也要阐明“利”与“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