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范文

时间:2023-03-28 13:3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出茅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学时,语文课上,老师让一名同学解释“初出茅庐”的意思。那同学属于学困生那一类,抓耳挠腮了半天,最后小声地问老师:“是不是刚刚从厕所里出来的意思?”

350000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盘石原厝尾34号 孑孓子提供

老叔开讲:

青天白日吓死个人咯。茅庐又不是茅房,茅房才是厕所。看来我要先重点声明了,茅庐指的是草房。“初出茅庐”一词,原来比喻新露头角,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让老叔来说说这么个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诸葛亮很不屑。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悖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慌忙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他命令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等看到起火信号就出击。命令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等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并安排赵云当先锋,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心中不爽了,问:“我们都去打仗,那么先生干什么?”诸葛亮的回答简洁明快:“城中坐等。”张飞忍不住回敬道:“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很酷地说:“刘备把印剑给了我,违我令者,斩!”关羽张飞都在想,我忍,打完仗再找你算账!结果呢,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就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谁最合适

一个妇人同丈夫商量:“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大师的塑像,你看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他们谁最合适?”

丈夫回答:“当然是贝多芬了!”

她高兴地问问:“为什么?”

“因为他是聋人!”

241001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安徽师范附属小学五(4)班 汤建涛提供

老叔开讲:

大家都看过《月光曲》这个故事吧,里面就讲了这位伟大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他同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代表作有钢琴曲:《致爱丽丝》《月光奏鸣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等。

篇2

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出自于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匡扶蜀汉政权作战,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在东汉末年,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后,曹操便派大将夏侯敦率领十万大军来攻打新野。刘备连忙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在借印剑后,派关羽带兵一千人在豫山埋伏,张飞带兵一千人在山谷里埋伏,关平和刘封带兵五百人,兵分两路在博望坡,赵云作先锋,刘备带兵一千人作后援。

在诸葛亮分配完时,关羽问道:“我们去打仗,那先生您做什么呢”诸葛亮说:"我就在城中等着";张飞大笑说道:"我们都在拼命,而先生你却如此逍遥!"诸葛亮说:"印剑我手里,凡是违背我的抗令的斩!"这时,关羽和张飞才无话可说。最后,将士们按照诸葛亮的吩咐行事,大败曹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江苏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奠定了加工贸易在贸易方式中的主导地位。2007年~2011年,虽然江苏加工贸易年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64.09%下降至55.08%,2012年1月~7月该比重进一步下降至51.58%,但仍然居于江苏出口贸易方式的主导地位。加工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江苏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这种贸易方式“两头在外”,对促进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大。因此,“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在保持传统加工贸易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应努力承接世界制造业资本转移,积极发展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

从出口主体来看,在江苏的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一直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一比例不仅远远高于山东、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高于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出口主体结构,不利于江苏未来出口贸易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因在于:一是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外资企业,并不太关注江苏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内资企业而言,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政策调整力度较弱;二是容易使以规模小、管理欠规范、经营成本高为特点的内资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和排斥,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三是将使江苏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局势动荡之时,面临更大的潜在危机,江苏出口稳定增长很可能因国际产业结构出现波动或外商投资收缩而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一直是江苏的主要出口市场,对这3个市场的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超过了50%。若再加上东盟、中国香港地区和韩国,对这6个市场的出口占江苏总出口额超70%。近年来,在扩大贸易伙伴国和地区方面,江苏取得了一些进展,贸易伙伴国逐年增加,但对新兴市场的开发依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开发力度不够,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都相对集中。外贸地理方向的不平衡,导致了同欧盟、美国、中国香港等地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这种贸易格局的持续,必将引发国际贸易市场风险增加、贸易摩擦加剧和外贸环境恶化。

江苏出口贸易稳定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低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举步维艰。各主要经济体发展缓慢,需求不振,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靠私人消费推动的美国经济,尽管出现了短期趋好的复苏势头,但由于高失业率和房地产低迷的双重影响,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消费增长很慢。欧洲由于债务危机还未得到妥善解决,欧债拖累实体经济增长,投资和消费需求都受到影响,市场持续低迷。传统市场中的日本,受自然灾害、日元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使其长期靠外需拉动的经济遭受重创,2011年出现了30多年未见的贸易逆差。再加上近期“”事件的影响,日本经济增长前景黯淡,需求也将持续低迷。这3个市场的波动已严重影响江苏的出口。截至2012年9月,江苏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累计同比增幅分别为3.8%、-12.8%和5.3%,而2011年同期的增幅分别是7.9%、10.1%和23.2%。

(二)贸易摩擦频发。作为中国第二外贸大省的江苏省,出口贸易在世界中低端市场上占比较大。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针对江苏出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频发。2011年,江苏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各类贸易摩擦案件94起,同比增加77%,涉案金额28.7亿美元,涉案企业1991家。[4]2012年一季度,全省遭遇各类贸易摩擦30起,涉案金额6.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20%,涉案企业894家,其中美欧为主要发起国,共对江苏发起贸易摩擦12起,占涉案总数的40%,涉案金额4.3亿美元,占涉案金额总数的70%。[5]2012年2月10日,美国认定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对美相关产业造成损害,此案涉及江苏企业170多家,涉案金额6400多万美元———约占全国的一半。[6]

(三)出口经营成本上升,出口竞争优势下降。“十二五”时期,江苏省的出口企业将面临多重因素导致的经营成本上升。首先,江苏省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工业化,客观上增加了对能源、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加速了这些要素价格改革的进程,从而增强了省内企业对资源环境约束的意识;其次,劳动力供需矛盾随着新一代劳动力就业观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日益突出,劳动力优势将逐步减弱;再次,长期存在的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供求矛盾,将使能源资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内资源能源供给偏紧状况将持续。此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的加大,进一步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难度。自2005年重启汇率改革至2011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1%,其中2011年升值达5.11%。由于江苏企业在国际上很少有定价权,当美元贬值时,很难通过提高出口价格维持原有利润,江苏出口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将进一步摊薄。

促进江苏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对策

(一)优化、扩大出口主体,提升出口依存度。为了促进江苏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应逐步降低江苏外贸对外资企业的依赖度,大力发展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内资外贸企业,做大出口贸易这个“蛋糕”,提高出口依存度。因此,一方面,江苏省政府要根据国务院促外贸稳增长16条意见,在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方面加大对现有内资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其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内资内贸企业,经过摸底普查,对其中有经营外贸意愿的企业,通过给予“特惠制”待遇,由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牵线搭桥,由相关高校、行业协会等对这些企业进行必要的培训,为这些内资企业顺利从事外贸业务“扶上马,送一程”。

(二)优化贸易方式,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基于江苏的实际,可以预见,加工贸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江苏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因此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刻不容缓。1.实现加工贸易的五个转变。根据2011年商务部会同发改委等6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应当在加工贸易方面实现五个转变。①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目前江苏的加工贸易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未来应当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转移;②产业链由短向长转变。即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从过去的简单加工向深加工配套深化,提高加工贸易国内配套、增值率,实现由单纯的代加工向代设计、代加工一体化和培育自主品牌转换;③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目前江苏的加工贸易主要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内资企业的占比较低,以后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占比;④促进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⑤区域由苏南向苏中、苏北协调发展转变和增量由区外为主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为主转变。2.创新服务,推进加工贸易便利化。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加工贸易,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二是设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产业关联度强的加工贸易企业。三是简化跨关区结转和转内销的手续,便利通关。如张家港保税区推出的海关“专家门诊”在服务区内企业委托区外企业外包加工、区内企业内销货物先放后报的“集中报关”方案等,是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的现代监管制度。

(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力拓展国际市场。一是扩大市场的广度。为了提升江苏的出口贸易依存度,提高出口对江苏经济的贡献度,应当不断扩大市场,逐步做大市场这个“蛋糕”。江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巩固和深度开发港澳地区和西方发达国家等传统出口市场,制定适应各个市场不同特点的开拓策略;要开拓东南亚、非洲、拉美、中东欧等新兴市场;要积极扩大和发展与金砖国家的贸易。通过这样的部署,形成以周边国家为支撑,以亚太市场为重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市场合理分布的格局。开拓市场时,视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做法,进行综合性开拓,如将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形式和出口结合起来,以利扩大出口。此外,还应当用足政策,大力开拓自贸区市场。如充分利用国家(地区)间自贸区“零关税”等优惠政策,抢占已经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二是多方式拓展市场深度。通过加强研发,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强化质量监控等,提升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江苏制造形象;通过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品牌收购等,开展品牌国际推广,并重点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的品牌价值;结合境外市场特点,出口企业应发挥江苏在纺织、轻工、家电等行业生产优势,对外投资设厂,深度开拓当地和周边市场。

篇4

中美两国于5月22日~24日举行了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其主要议题之一是平衡美中贸易逆差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在双边经贸关系紧张时,派出的大宗商品采购团,签订了326亿美元的进口合同,展示了我国对于平衡贸易的决心和诚意。但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短期的缓解经贸矛盾的措施。要从长期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分析双方的贸易结构、逆差的原因,据此制定长效机制来改善双边的贸易不平衡问题。

一、认识美中贸易逆差现状、原因

充分认清美中贸易产生的原因,是采取正确对策所要考虑的基点。对美中贸易逆差,双方对数据理解的偏差,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一个亟待取得共识的问题。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始于1993年为63亿美元;到2004年为802亿,2005年1141亿美元,2006年达到1442亿美元。约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总额7665亿美元的15%左右。而据美方统计,其对中国逆差始于1983年,为3亿美元;2004年到达1620亿,2005年为2016亿美元,占其贸易总逆差比例达26.3%。在2000年时,我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国,伴随而来的是,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被美国有关方面高度关注,并成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依据。

美中双方贸易逆差数据统计何以出现很大差异?是统计进出口使用的价格术语不同,美方统计标准夸大了贸易逆差的实际规模。在统计中,美国对出口使用离岸价,进口使用到岸价,中国对于出口的统计使用离岸价格,中间必然有差价,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美国的出口金额而扩大了进口金额。同时对于香港的转口贸易,美方也将其算作中国出口,从而明显夸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程度。中美双方对服务贸易统计的缺乏,也造成美国对华出口总体规模的低估。

其实,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不是中美贸易所特有的。自1976年以来,美国对全球贸易一直存在逆差,且呈现年年升高的态势,在其231个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中,对123个有逆差。所以,美中逆差是随着美国全球贸易逆差剧增而出现的。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凸显,已逐渐成为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看待美中贸易逆差,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客观评价和分析形成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首要原因是美国国内宏观经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不平衡的结果。近20年来美国是高消费、低储蓄,总消费约占GDP的82%,总储蓄约占GDP的18%。造成美国国内储蓄不足,需要吸纳国外储蓄来补缺,必然带来贸易逆差,其根源则在于政府日渐庞大的财政赤字和民众过度消费的消费模式。

2、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产生也缘于一系列政策因素。最突出的是美国出于各种原因对别国实行的单边贸易政策。美对中国出口管制中保留许多歧视性规定,尤其在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进行出口管制,使美对中国的出口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和释放,从根本上加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3、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空前发达。我国近几年出口增长加快,其中增长较快的是来自以美国为代表的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形成的出口加工贸易,占2006年出口总额的58%以上,而加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的比例更是接近70%。由于美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实施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将部分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对外转移,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事加工、装配,再把产品返销美国。同时,一些美国跨国公司以在华投资设厂和当地销售取代传统的出口方式,也相对减少了对中国直接出口。事实上美国跨国公司已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经济和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却掩盖了美国对外贸易的真实情况,美中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美国企业的巨额收益。

美国进口了大量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矿产、轻工产品、纺织服装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机电产品。这类进口弥补了美国大众对基本消费品和国民经济对部分生产资料的需求。这类商品源源不断进入美国市场,已构成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减轻了美国的通胀压力。同时,从国外的低成本进口也大大节约了美国国内资源、保护了本国环境。实质上,尽管美中贸易存在逆差,却给美国带来了好处。

4、我国的贸易政策和结构调整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稳步增长。但是过去重出口、轻进口的外贸思路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特别是近几年来,出口贸易大幅增长,但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外贸增长模式仍然是以粗放型为主。即使近几年来机电产品出口的大幅增加也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占主导,我们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只是位于全球产业加工链的末端,而设计、研发、品牌等产业链高端的部分都由外资控制。因此,尽管出口增加形成了大量顺差,但并未取得相应的贸易收益。而我国近几年长期持续、较大的顺差,本应及时调整,而积累越来越大的结果,必然带来内外的尖锐经贸矛盾和冲突。

二、我方单方面作用十分有限,必需通过双方合作形成的长效措施

通过上述对美中贸易逆差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随着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往来的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将是长期的、持续的,光靠单方面的努力作用十分有限,解决的出路只能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调整贸易不平衡。因此,双方应该客观、坦然地认识形成不平衡的原因,有的可以通过努力,能够得到改善。首先,建立双边交流与沟通机制,有针对性地、经常地、逐步地磋商,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通过定期交流把中国大量进口需求的信息使美国商界充分了解,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其次,各自政府应该做出长期的调整战略。例如:从宏观经济上调整经济结构。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反映了美国高消费、低储蓄问题;同样,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却反映了国内低消费、高储蓄的问题。我国出现低消费、高储蓄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如改革不确定性引起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国内产品供应结构失衡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等。尽管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出口和投资这两方面,但这会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麻烦,因为出口方面的任何增长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国内投资的持续膨胀也将导致产能过剩和通货收缩。我国确实需要进一步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

最好的路径是寻求经济的稳定增长。世界经济史和大国兴衰史告诉我们,内需主导型战略是大国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只有实现经济转型,才能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下,真正掌握经济增长的自。其三,双方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调整。美国应尽快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取消对中国的出口限制,了解和认识中美两国贸易的互补性,从各个方面促进对中国的出口。而我国的外贸政策改革,需取消目前鼓励出口、抑制进口政策,不但要制定长远的出口战略,同时也要制定长期的进口计划。利用我国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进口战略资源和高科技产品。

篇5

一、名牌商品的共同经济特征

1.高品质、高价格和高回报。具有较高的品质并能由此带来较高的品牌溢价,即在市场上能比同类商品卖出高得多的价格,而且不轻易降价。比如,汽车中的宝马、奔驰、奥迪;手表中的伯爵、国际、劳力士,服装中的总督、雷如米尼、舍如蒂、米姆米纳,价格高昂,一般在2000美元以上;饮料中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手机中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我省的出口名牌如特丽雅丝绸等,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也要比我国同类出口商品高出10%―15%。名牌商品往往能凭借其高品质获得高回报即超额利润,其重要因素就是其商品质及其被市场消费者认同所带来的品牌溢价,它是企业财富涌现的源泉。

2.高市场占有率。据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监测统计,48种商品中前10位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超过50%,其中有26种商品的前10位品牌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就是说,名牌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肯定比一般商品高。因此,谁拥有了名牌,就等于拥有了本行业的“皇冠”,可以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3.国际性和层次性。名牌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心理认同,是市场对商品的肯定。名牌不分国界,除了在本国畅销以外,它往往也容易为国外消费者所喜爱,因而具有国际性。目前,我国商务部评出的出口名牌就带有国际性,是未来我国国际名牌的雏形,这是它与我国著名商标、驰名品牌所不同之处。名牌有地区(市、县)名牌,区域(省、直辖市、自治区)名牌、国家(全国)名牌以及国际名牌之分,有不同的层次。国际名牌是为各国消费者所公认的名牌,也是最具价值的名牌。据2005年世界品牌实验室的报告,可口可乐品牌价格为696亿美元,而浙江的雅戈尔为中国名牌,其价值为88亿美元,仅为前者的1/8,差距非常大。

4.稳定的专业性。品牌的发展,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有稳定而极强的专业性。名牌的创建与发展,是企业家及其员工数十年甚至几代人艰辛努力、敬业创业的结果,它不像摸彩票,可以凭运气、靠机遇获得。因此,名牌一般都有较为稳定的专业性。如宝马、奔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劳力士、浪琴等国际名牌,无一不是企业家长期以来专心致志于某一行业培育某种产品的结果。例如,著名的国际名牌帽子波赛里诺创办于1857年,手表名牌劳力士创办于1910年,英国的名禾派克笔创办于1888年,意大利服装名牌舍如蒂创办于1881年。我省的万向、雅戈尔、飞跃、华立等出口名牌也是多年锲而不舍、致力于其专业产品的结果。其中华立创立于1983年,飞跃创立于1987年,距今都有20多年的历史。

5.蕴含多重知识产权,受各国法律以及国际法律的保护。名牌不仅是商品的一种符号,而且包含了多重的知识产权,具有工业产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首先,它具有商标权,在其所在国或所注册国家受到商标法的保护,在国际上也受到国际法和WTO相关条例的保护。其次,它往往含蓄了该项产品所拥有的多种专利权,如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等。同时,它还包括了与该项产品有关的商业秘密。如可口可乐就不申请专利,而是多年以来保持了其独家商业秘密,受到各国及国际法律的保护。因此,品牌是企业最为宝贵的无形财富,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所系和立身之本。

出口名牌的以上经济特征,使其成为我省发展经济、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最为稀缺的资源,需要大力培育。

二、培育出口名牌是拓展国际市场和贸易强省的必由之路

1.当前国际市场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当今国际市场,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市场份额向品牌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我省工业制成品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就必须从粗放型的价格竞争,发展到以质取胜的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再发展到集约型的较为高级的品牌竞争阶段。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

2.培育出口名牌是缩小与国际名牌差距、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目前,我省虽然有了一批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但与国际上最具价值的名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是我省企业的品牌数量少,规模竞争力弱。截止2005年底,全省累计注册商标25万件,平均每家法人企业拥有注册商标0.7件,每303家企业只有1件著名商标,每5344家企业有1件驰名商标,每5882家企业拥有1个出口名牌。另据对全省进入质量档案的12437家企业的资料汇兑分析,其中无品牌的企业就有6083家,占总数48%。而我省出口商品总额中,贴牌生产(OEA)的比例高达80%以上。不少企业不注重自主品牌的培养与创立,满足于贴牌加工甚至是无牌加工。品牌的数量少,规模竞争力弱,成了我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瓶颈之一。二是我省出口商品的品牌价格相对较低,商品售价低。2005年,我省拥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品牌45个,总价值1463亿元,仅相当于可口可乐商标价值的26%;我省嵊州的领带出口平均价格不到3美元每条,仅为法国名牌领带乔斯波的1/50;雅戈尔西装出口价平均不到20美元,不到意大利名牌西服雷如米尼的1/100;海宁销往俄罗斯的出口皮包平均价格不到10美元,不到法国名牌皮包哈瑞的1/400。而吉利汽车的出口价格与宝马、奔驰等国际名车的价格根本无法相比。三是我省出口名牌的知识产权含量较低,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如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以及商业秘密等较少,这样在国内外都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在国际市场中也难以受到有效保护。四是我省品牌的产业分布极不均匀。在全省1021个著名商标中,82.2%在加工制造业,14.8%在农业,服务业仅占2.8%;我省的出口名牌中,餐饮业或连锁超市等服务业1家都没有,而国外的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欧尚、麦德龙、百安居等连锁超市服务业国际名牌却已遍布我省各大城市。五是名牌的层次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我省的出口名牌大多为中低档商品的品牌,在中低档同类商品中也许能占有一定的或是较多的市场份额,但因为售价较低,在该类商品国际市场的全部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往往较低。一般来说,各类商品国际市场中的高端市场甚至中高端市场大多为发达国家的名牌商品所占据。比如,2005年全球最具价值的100个国际名牌中,美国有60多个,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各有6~7个,而我国1个都没有。这说明与国际名牌相比,我省出口名牌的层次较低,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我省商品的品牌竞争力还很弱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需要努力追赶。

3.培育出口名牌,是拓展国际市场和贸易强省的必由之路。当前,国际市场已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据调查,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生产环节所创造的增加值占30%,另外的70%都来自以品牌为中心的研发与营销环节。这就导致了目前世界上不足3%的国际名牌企业,就占有了全球40%的市场份额。可见品牌已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名牌发展为各个国家或地区商品占领国际市场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本行业商品的国际名牌,就占据了本行业国际市场的制高点,也就可以依托国际名牌的高价值,从国际市场获得高回报,占有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拥有较多的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中高屋建瓴,支配相应的资源。因此,我省要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实现贸易强省,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出口名牌。

首先,这是我省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只有企业有了创品牌的内在动力,才能争创品牌,培育名牌。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已经遇到原材料涨价、土地、能源等资源紧缺、汇率调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国外的“两反一保”案件增加,价格、质量、服务竞争更为激烈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如果再走过去那种依靠价格竞争的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了。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创出品牌,培育出口名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和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将变为企业创品牌的动力,促使企业更努力地创品牌,培育出口名牌。其次,这是我省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历史性任务。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3400美元,商品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全国764种主要商品已有70%以上共过于求。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政府要以民为本,以经济6建设为中心,带领当地人民和企业发展经济,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扶持企业培育出口名牌,通过品牌竞争,拓展国际市场,发展我省的开放型经济。再次,这是我省外贸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我省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国际上跨国公司及其国际名牌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这将挤压我国及我省产品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省的出口商品内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紧缺的困惑和周边省市同行的竞争压力,外受国外“两反一保”和非关税壁垒的竞争阻击,原来大多搞贴牌加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培育出口品牌,走以品牌取胜的品牌竞争之路。第四,这是我省资源短缺的省情所决定的,是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据专家估算,我省的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各省市倒数第3位。尤其是一些基础性矿产资源、能源和耕地资源十分紧缺。这样的少情特点,决定了我省发展经济不能依靠资源加工输出,粗放型增长,搞价格竞争取胜,而只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以品牌竞争拓展国际市场。最后,这是贸易强国(地区)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以上,从贸易弱国(地区)发展为贸易强国(地区),就必须会从价格竞争,发展到质量竞争、服务竞争,最终发展到品牌竞争。而同时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之生产,也必然会经历从无牌子,为其他强国或地区铁企业贴牌加工,到有自己本国或地区的品牌,再发展为地区性(市、县)品牌,区域性(省、市)品牌,最后发展为国际性品牌。当年英国的崛起是这样,德国、美国、日本的后来居上也是这样。浙江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较快、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也必然会是这样。目前,我省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我省已进入品牌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培育出口名牌、加强品牌建设,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拓占国际市场制高点,使我省进入我国贸易强省、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行列。

三、培育出口名牌,需要各方协调,共同努力

1.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以创名牌为荣的观念。品牌意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而是需要宣传和灌输。如果人们连什么是品牌,什么是出口名牌,企业到哪里去申报和争取都不知道,那么培育出口名牌就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以创名牌为荣的观念。同时,对于已有的我省出口名牌,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目前,我省的媒体和企业界对于著名商标、驰名商标较为熟悉,但对于出口名牌却知之不多。再加上有些出口名牌(比如“凯喜雅”等)主要是外销国际市场,内销极少,在国内知道的人自然就不多了。这些出口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为国争光,为浙江争光,是浙江企业的表率,也是浙江的骄傲,值得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增强全社会以创名牌为荣的观念。

2.规范管理,为培育出口名牌建章立制,使之法制化、制度化。目前,我国评选品牌的机构有好几个,有的评比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有的评比名牌产品、驰名产品,有的评比出口名牌。地区性、区域性和全国性及国际性名牌的称谓不统一,标准不一致,认证程序和机构及其管理多元化,这说法较难取信用于民。当务之急,是要建章立制,统一称谓,统一标准,统一认证机构和认证程序,规范管理,以法律的形式来加快我国或我省的品牌建设。只有法制化、制度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品牌建设以及培育出口名牌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6

【关键词】隧道施工;塌方冒顶因素;塌方冒顶维护方案

1.引言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需求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因此,对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要求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在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一些地层薄弱段,特别是隧道施工中,在穿越土地岩层较薄弱的地段时,容易发生隧道塌方冒顶的事故。国内的很多隧道施工中都出现了塌方现象,对于如何避免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塌方冒顶和塌方出现后如何进行治理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更是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2.塌方形成的原因

2.1 地质条件因素

地壳在构造不断地运动作用下,会形成一系列错动的发育地段,当隧道施工经过此处地段时会发生断裂,形成塌方;对于一些堆填性地段,由于颗粒之间的粘结性差,颗粒松散,开挖时会引起土体颗粒滑移出现塌方;隧道在穿越一些土体岩层较薄弱的地段时,由于隧道围岩能力很差,容易发生坍塌现象。当隧道穿越一些软弱程度不同的岩体时,若发生地下水的渗流,会引起软弱岩体的承载力大大降低引起塌方。地下层可能存在一些易溶解与水的岩体(花岗岩)时,一旦发生地下水的流动,使得岩体受到软化、浸泡、溶解等作用发生一系列的坍塌。因此,对于一些由于地质条件引起的坍塌一般是很难预测的,也是施工期间最危险和最难控制的。

2.2 设计和施工因素

由于公路隧道是一项长距离的施工,也就是所谓的线性施工,因此,在勘察期间容易对线路周边的环境勘察不全面,这就会造成设计人员在设计期间不能很好的把握地质地形,容易在地质薄弱地段进行设计,造成塌方。另外,在施工方面,由于开挖方式不同、施工顺序不合适、支护方式等不符合实际施工的围岩类型时,会使得岩体的变形过大,位移过大,出现塌方。若是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岩体的爆破,震动会引体岩体的层理分裂,也容易形成塌方冒顶现象。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期间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和设计。

2.3 自然气候的影响

对于一些处于雨季施工的地段工程,地段的岩层若是出现页岩风化层,或者岩层结构层理有裂隙,在雨季雨量增大时,若是地表呈现的是一种风化砂岩与泥质砂岩软弱带时,遇水会发生软化,所以在雨季施工期间,岩层会通过雨水的诱发由一些局部失稳发展到整体失稳,使得发生岩体坍塌,形成隧道的塌方冒顶。

3.塌方冒顶的处理方案

3.1 全分化破裂带引起的塌方冒顶――沉井法

此种塌方重要是因为岩体的断层,表面的残积土颗粒松散,结构不密实,使得一旦出现隧洞开挖,会引起自然表面地下水的移动渗流,使得破裂分裂带出现岩体的崩塌。对于此种的坍塌,可以使用沉井法,即在地面塌方处浇筑一个空心沉井,利用人工的开挖,使得沉井在自重的作用下出现下沉,直到下沉到隧洞的标高位置。但是,在沉井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地表水的渗透,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对地表的水体进行围堰,并且设置排水沟,避免水体进入沉井内部。另一方面,由于地下岩体的本身特性不能完全确定,有可能出现一些易溶于水的花岗岩等,会遇水发生崩裂,形成孤石,导致沉井下沉过程中出现障碍,因此,在遇到孤石时,可以进行局部爆破,保证沉井的下。

3.2 煤层地质岩体破碎引起的塌方冒顶――土胎法

对于一些地下水丰富,煤层地质岩体,当隧道穿越此种岩体时会引起的隧道塌方冒顶时,土胎法体现了独有的操作方便快捷、并且经济安全的优点。主要就是通过从隧道外侧进行运土对塌方段进行回填,使得回填的土体在洞顶处形成土胎,然后通过在土胎上利用混凝土泵管灌注混凝土壳,使得壳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抵抗塌方处的土体的散落,待稳定后,在进行一次灌注,进一步的加固稳固的土体,保证施工的安全。利用土胎法进行施工时,要注意,在土胎施工时,要尽量保证土胎的平滑度,且尺寸要大于隧道的开挖轮廓线,保证后续的施工和后续的修凿量。在土胎回填完成后,还要在土胎上铺设一些钢筋网,防止土体塌落伤害人员安全。

对于一些发生掌子面塌方的情况来说,要对塌方面采用早强锚杆和挂设钢筋网喷护混凝土措施进行支护,也可以利用一些加长的导管超前支护对他方面进行处理。对于一些塌方量过大的隧洞,就要对塌体进行多次注浆固结,主要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可以采用通过塌体的长大管棚进行控制。对于一些完全由于地下水的原因引起的塌方,首要必须对地下水进行堵截,防止地下水进入到隧洞里,引起塌方的范围扩大,影响隧洞的维护处理。

4.隧道施工过程中防止塌方的措施

(1)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根据勘察报告严格设计和规范施工,这是防止塌方的重中之重。

(2)做好防坍塌检查的工作。首先对隧道防坍塌的安全检查,不仅要着重检查洞口段是否有开裂变形情况,边、仰坡是否有开裂变形、危石或滑塌等现象,还要检查交叉口、断层处、破碎带、浅埋段、溶洞支护段及其它围岩软弱地段是否有裂纹变形现象,要把围岩松动、不密贴、流泥流沙、掉碴、水系变化、明显的裂隙变化、初支有明显的可见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锚杆的松弛或锚杆垫板的压紧或变形、钢支撑的扭曲变形,都可作为隧道围岩与支护稳定性的危险信息,必须认真细致进行观测。如果以上的信息太明显,就必须进行加倍重视,这可能是坍塌的前兆,要根据此种情况制定施工安全对策,并且快速处理。

(3)注意地质观察、预报,地质变化时优化施工方案;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时改变施工的方式方法,采用更适合的方案。

(4)对于一些不良地质地段要“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超前支护、加强支护”;保证不良地段的稳定性。

(5)每隔一段时间对围岩进行变形测量,做好测量总结和测量数据报告,随时进行数据查看。

篇7

大家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学过的《三顾茅庐》吗?今天我就来讲一讲《三顾茅庐》之后的故事。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皇叔刘备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不嫌诸葛亮身份卑微,而在草房外等候孔明醒来,孔明看刘玄德求贤若渴,向刘备诉说了天下大势,最后刘备请孔明出山的事。

孔明出山后,众武将心里不服,以为孔明年轻,干不出什么大事业,所以很想找个机会来证明诸葛亮干不出什么大事业。曹操得知刘备得卧龙,命夏侯??毂??蛉スゴ蛐乱啊U拧⒐亓轿唤??闹??南耄赫飧鲋罡鹆辆烤褂卸啻蟊臼拢?诖艘徽搅恕V罡鹆恋弥?鼙?捶福?严牒枚圆撸??挚止亍⒄哦?唤??环??憬枇醣傅木?『徒R挥茫?罡鹆列?纪昝?詈螅?欧伤担骸拔颐浅鐾獯蛘蹋?恢??伦鍪裁矗俊笨酌鞔穑骸傲猎诔抢镒急盖旃ρ纭!闭欧膳?穑骸熬??蒙?栽诎。毙铱髁醣复蛟渤。?琶怀称鹄础4撕螅?酌饔眉苹鹕詹┩?拢?蟀懿芫??挂淼隆⒃瞥ぁ⒆恿?薏晃逄逋兜亍U欧商镜剑骸熬?抡嫔袢艘樱笨酌髁⑾铝恕俺醭雒┞?谝还Α薄

后来,曹操率兵南下,诸葛亮为了对付曹操,游说东吴,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每一件事都显示着孔明过人的智慧和聪明的头脑。回到荆州后,周瑜屡次欲杀之,却被孔明将计就计,三气周公瑾,最后周瑜临死前叹曰:“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

篇8

关键词:外贸 企业 出口 内销 转型 品牌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全球经济出现衰退,需求下降。而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人民币升值,资金短缺,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内外交困的局面,不少外贸企业面临微利和亏本的经营局面。在单一外销之路不好走的情况下,众多外贸企业纷纷转型做内销尝试开拓国内市场,但外贸企业转型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困难。

困难一:资金不足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出口转内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严重短缺。因为相对于内销而言,出口企业占用资金周期较短,一般出口企业大多采用信用证付款方式,接到订单,只要有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就基本可以了。因为当货物装运完毕,拿到整套单据,卖方就可以到银行进行“出口押汇”,拿到货款,再付工厂的加工费等,也就是说,做外贸只要有第一笔启动资金就可以了。

然而内销却完全不同。国内除了个别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外,很多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的批发网络,公司要把货卖给批发商,再通过他们的网络进入零售市场,而货款往往会被批发商压着,等货卖完才会支付。再加上国内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在商业信用上缺乏保证,弄不好就会出现钱货两空的局面。加之一些流通渠道还要向企业收取名目繁多的“上架费”、“推销费”、“节假费”、“促销费”等,交易成本太高。因此如果外贸企业要转内销,必须准备足够的资金用于流转,这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困难二:品牌的缺乏

我国虽然是外贸大国,但并非是外贸强国。外贸企业基本是按单生产,主要是做贴牌生产,在国际市场上很少有自主品牌,如占全国出口1/3强的广东省的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因为做外销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产品加工能力,怎么让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有没有品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不是很大。但内销就不一样,如果做内销,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的企业就很难生存。而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品牌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一个中小型企业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困难三:营销渠道的建立

国外的营销网络比较成熟,外贸企业的产品一般都是卖给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采购量大,虽然利润较低,但由于规模经济效应,总体还可以,且不需要考虑营销渠道等问题,比较简单。相对于外销市场,国内市场要复杂得多,不同地域差别情况较大,外贸企业在国内一般没有自己的分销渠道,只能采取转销、代销的方式,但国内分销商的信用水平又较低,企业忽多忽少都遇到过拖欠货款、坏账损失等情况。如果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企业就需要培养一个团队来分别处理各项事务,如市场开发、物流、网络开发和维护、采购、产品策略制定和执行、融资和财务管理等。而且相对于外贸,内贸的风险也比较大,企业必须不断研究消费者需求,企业的成败几乎完全靠对市场的判断,如果判断失误,很快就会失败。

困难四:文化的差异

外贸企业的产品在质量、设计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文化的不同,外销的商品未必适合内销,如纺织品,就存在花色的差异;还有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外国人用的餐具在中国就不好销。外销追求一定的质量,外销产品与内销产品相比,质量是具有竞争力的,但高质量必然伴随着高成本和高价格,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价格国内消费者能否接受,这也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改变生产工艺,企业就面临巨大的投入,而且外贸企业和已有内销企业相比,也就没有什么优势。国内虽然人口众多,但和欧美人相比,消费能力并不强,如英国人往往不洗窗帘,一个季度就扔了换新的,美国也是高浪费、高消费的国家。目前国内市场同业竞争非常激烈,外贸企业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系统化的生产,但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和国际市场的接轨,生产已是整个产业链利润最低的环节,仅仅拥有这个优势不足于取胜国内市场。

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还面临着国内外商业文化的差异。国外的客户对供应商要求很严,但只要你达到了客户的各项标准,就可以拿到订单,人际关系简单,而且一种产品可以做很长时间。而国内市场需要专门的团队去做销售,找客户,还要凭借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公关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从国外到国内,表面上看只是市场不同,这实际上是企业从贸易求生存向品牌营销的迈进,是从工业模式到商业模式的转型,其中存在无限的市场风险。一位业内人士指出:“100家企业做加工,可能100家都能成功,但100家企业做品牌和零售,成功的往往只有l家。”因此目前外贸企业所遭遇的困境,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外贸企业是否转型,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能一概而论。总之无论是转型还是坚持,都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外贸企业要摆脱目前出口难的困境,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国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传统产品出口,受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削弱。但传统出口产品并非夕阳产业,关键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今年的广交会上,就有企业生产的玉米笔,因为易降解、环保而受到外商的青睐,虽然价格稍高但销路仍然很好,企业出口利润也大幅增加。因此外贸企业要从原来的制造环节,逐步走向研发、设计等产业链前端环节,增加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逐步改变以OEM(贴牌加工)为主的经营方式,提高自主品牌出货值比例。随着传统出口产品利润率越来越低,企业当务之急是培育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掌握自主控制的销售渠道。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品牌代表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品牌也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创造出比同类非品牌产品更高的价值。外贸企业应逐步放弃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方式,从单纯的加工性生产企业逐渐转变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从仅赚取加工费逐渐转变为从市场获取高额的商业利益。

――多元化开拓市场。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欧美市场为主,因为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市场成熟度高,遵守国际贸易惯例,信用好,相对风险较小,所以即使欧美市场利润较少,但外贸企业还是愿意和欧美企业进行贸易。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已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到欧美实体经济,近来欧美大型的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美国运通公司等纷纷公布裁员计划,失业人数增加,必然影响到消费水平。因此外贸企业应加大对东欧、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篇9

【关键词】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器;静电除尘器;除尘效果

1、问题背景

首钢京唐炼钢干法除尘系统自投产以来,运行情况一直稳定。但自2012年1月开始,2#C干法除尘系统逐渐出现频繁出现冒烟情况,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频繁的冒烟也不符合干法除尘系统设计的初衷。为此,我们针对冒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详细的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2、EVC系统排查

我们根据系统逐一排查,首先检查EVC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影响冒烟或有潜在影响的主要是喷枪和喷嘴系统;蒸汽和水阀门系统,入口测温热电偶系统。因此我们针对EVC采取的措施如下:

(1)检查24支喷枪及喷嘴的堵塞情况并更换。对喷枪进行逐一试射试验,通过人孔观察喷射的效果和形态是否符合要求。

(2)对EVC入、出口的热电偶及保护套管进行检查清灰,检查磨损情况并更换。因为EVC入、出口热电偶对自动喷水调节至关重要,反应速度的快与慢直接决定喷水的多少,从而影响进入ESP(静电除尘器)烟气温度的高低及灰尘的干湿情况,相应的烟尘比电阻[1](也叫电阻率)也随之变化,我们必须把这个电阻率控制在一个适合的范围内才能使电场的除尘效果达到最佳。

(3)检查蒸汽和水的阀门系统的开关情况,以及严密情况检查。因为如果阀门关不严,特别是水阀门,将对系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泄漏的滴水会在高温烟道中汽化然后进入ESP,潮湿的灰很容易粘附在极板和极丝上,以致振打系统很难将其敲落,从而影响ESP电场的放电效果[2];另外部分没有汽化的滴水会滴落到下部粗灰水平链,导致湿灰堵灰,对设备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对EVC前期阶梯配水进行试验性调整,同时选择A模式来进行控制,将设定的温度由220℃改为210℃,以适当地增加喷水来抑制ESP入口的过高温度;蒸汽阀在Charging(兑铁)阶段由原来的开度50%提高到100%,以提高蒸汽和水的雾化效果;最后对蒸汽阀的关闭条件从EVC入口温度低于300℃改为380℃关闭,水阀的关闭条件为EVC出口温度低于185℃时关闭,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在BLOWING(吹炼)阶段结束后水和蒸汽阀的继续注入而导致湿度过大,影响后部ESP的除尘效果。[3]

3、ESP系统排查

经过对EVC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为检验改进的效果,在10月份我们决定在ESP入口处开一人孔,通过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烟尘的浓度检测,从而确定冒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个部位。最终我们检测的结果显示烟尘浓度为20000mg/m3,比要求的标准浓度还要低(80000mg/m3).所以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把重点就完全放在了ESP电场检查问题上。主要措施如下:

(1)我们通过观察2#C电场的电压,电流情况,发现在吹炼阶段或吹炼间歇时人为地增加振打时间和次数能够有效地改善电场状况,为此我们通过对ESP振打系统周期的研究和模拟实验,最终确定了一套比较完善合理的振打周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附着在极丝,极板上的灰尘有效的振落。

(2)此外,为了防止二次扬尘现象的发生[4],我们还对1#挂灰机的运行时间做了调整,将其运行时间向后延时了120秒;同时由于刚开始吹炼的前90秒内,ID-FAN的转速较高,一般维持在1360rpm/m,高浓度烟尘很容易被高转速的风机迅速地抽出[5],如果此时电场状况不佳,就会出现冒烟。因此,我们通过与SVAI专家沟通,将转速降低到1280rpm/m。同时我们通过与炼钢工艺专业的结合,配合将氧枪的吹氧量由65000m3/h降回到58000m3/h,也是有效降低冒烟发生的措施之一。

4、效果评价

我们通过对比电场趋势图,可以看出电流有了明显的改善,电流的提高大大增强了电场的除尘能力,烟囱外排红、黑烟污染环境的现象几乎杜绝,保证了烟尘含量的达标,同时为我们今后处理其他转炉的类似情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参考,也为干法除尘在现代化钢铁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开拓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SVAI, Function description for basic automation for steel converters primary waste gas treatment Shougang Jingtang Iron & Steel,China.

[2]梁广,张杰.炼钢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与利用技术[J].钢铁技术,2006,(6):39~41.

[3]张殿印,王纯.除尘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蔡富良.转炉煤气LT法净化技术及其应用[J].南方金属,2008,(4):5~7,26.

篇10

关键词:智慧;描写;技巧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674-3520(2014)-01-0216-0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千百年来,人们把诸葛亮当成为“智慧”的化身,“贤相”的代表,是一位广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27岁时出“茅庐”辅佐刘备联吴抗曹、火烧赤壁,取荆州、夺益州、定汉中,建立蜀汉政权;之后又辅佐刘禅治理蜀汉,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六次挥师北伐、巧排兵布阵、善以少胜多、以弱克强、杀魏名将王双、斩魏名将张鸽、让魏国畏蜀如虎,为蜀汉事业 “鞠躬尽卒,死而后已”。历史上,诸葛亮出“茅庐”辅佐刘备后,使东汉末年的历史发生了转折,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所以,诸葛亮出“茅庐”辅佐刘备,意义重大!鉴于此,《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史实基础上,用34章回大写特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为使小说前后呼应,作者特意虚构若干故事情节,通过渲染、铺垫和烘托等手法,对诸葛亮出“茅庐”前的“智慧”进行巧妙的描写和塑造,一步一步地打造诸葛亮的名气,一步一步地抬高诸葛亮的“智慧”,最后以“隆中对”把诸葛亮 “智慧”烘托到了最佳点,这时,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塑造成形,“智慧”的诸葛亮隆重登场,为后面章回中作者大写特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埋下伏笔。

一、反复渲柒

刘备“三顾茅庐”前,作者通过童谣及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反复渲柒诸葛亮“智慧”,塑造诸葛亮形象,使诸葛亮名声如雷贯耳,促使刘备产生“三顾茅庐”动机。

(一)司马徽借童谣渲柒。司马徽向刘备介绍 “今天下之奇才”时,不告诉名字,而是告诉当地童谣,即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并提醒刘备:“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而且是一位“可安天下”的“奇才”,给刘备产生极大悬念!因为此时刘备已47岁,而且还寄于刘表“篱下”,无地盘,无霸业。名士司马徽的介绍,未说其名,先说其才,促使刘备高度关注荆襄一带“奇才”、思念荆襄一带“奇才”,先为诸葛亮的“智慧”造声势。

(二)徐庶渲柒。《三国演义》中,徐庶是第一个直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徐庶首先告诉刘备,如得诸葛亮辅佐,好比“周得吕望、汉得张良”;然后告诉刘备,自已(徐庶自已)的才智与诸葛亮相比“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最后徐庶告诉刘备,诸葛亮亦“每尝自比管仲、乐毅”,而且在徐庶看来,管仲、乐毅“殆不及此人”。司马徽介绍了“伏龙”“智慧”,已经打动了刘备,徐庶不仅直接讲诸葛亮的名字,还具体地介绍他的才能,从而抬高了诸葛亮的“智慧”,呼应了第三十五回“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童谣,极大地震撼了刘备,促使刘备产生“三顾茅庐”动机。

(三)司马徽再次渲柒。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当刘备“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时,这时司马徽来访。司马徽向刘备介绍诸葛亮时,首先把诸葛亮和他的四位很有才能的密友(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的故事讲给刘备听:诸葛亮曾对他的这四位很有才能的密友说“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而他的密友问诸葛亮的“志若何”时,诸葛亮则“但笑而不答”。然后司马徽再次向刘备介绍诸葛亮“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并且评价说“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而要“另以二人比”:即“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司马徽再次高度评价和推荐诸葛亮,再次抬高了诸葛亮的“智慧”,使渲柒诸葛亮“智慧”的效果达到峰值,终于撼动了刘备,于是刘备便于“次日”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拜访诸葛亮。

二、层层铺垫

刘备见到诸葛亮前,先见到司马徽、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与诸葛亮关系密切的人(师:司马徽,友: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这5个人的谈吐举止和音容笑貌颇具“智”者风范,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烙有诸葛亮的影子。作者巧妙地以这5个人作铺垫,从这5个烙有诸葛亮影子的人身上,使刘备产生联想,推断诸葛亮一定是一位“智慧”超群的人,达到抬高诸葛亮的“智慧”目的,坚定了刘备非见到诸葛亮不可的决心。

(一)司马徽铺垫。司马徽是一位很有才能和见解的名士,刘备“跃马过檀溪”逃难到他家与他第一次相见,他通过观看刘备外表和“气色”,就判断刘备是“今日幸免大难!”而“逃难至此”,并指出刘备事业无成且“至今犹落魄不偶”,是因为“左右不得其人”,让刘备佩服不已,于是刘备想“拜请”他“出山相助,同扶汉室”,但司马徽却推说“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在刘备眼中,司马徽已很有才能,然而司马徽却向刘备介绍“胜吾十倍”的诸葛亮,使刘备心目中的诸葛亮更加伟大,于是便更加关注和惦念着诸葛亮,只要一见到或听到言谈举止有点特殊的人,便把他们当成“诸葛亮”,以保证不和“诸葛亮”失之交臂。于是,在刘备“一顾茅庐”前,这时司马徽刚好来访,刘备听说“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便根据外貌来猜测,以为门外的司马徽就是诸葛亮而 “遂整衣出迎”,体现了刘备想要见到才华横溢的诸葛亮的迫切心情。作者安排司马徽两次出场铺垫,达到两次了抬高诸葛亮 “智慧”的目的。

(二)徐庶铺垫。刘备曾两次误将徐庶认作“诸葛亮”。第一次是在司马徽家住宿时,刘备半夜起来偷听司马徽夸徐庶有“王佐之才”而误认为徐庶为“伏龙、凤雏”而“大喜”;第二次是在新野街上碰见徐庶,根据其外貌、穿着及唱歌歌词内容来猜测,以为徐庶是“伏龙、凤雏”而“下马相见”。徐庶投靠刘备后,曾为刘备出谋献策,立过战功,赢得刘备极大信任和尊重,然而徐庶却把自已比作“驽马”,把诸葛亮比作“麒麟”。作者安排才华出众的徐庶来“铺垫”诸葛亮,不仅达到抬高诸葛亮 “智慧”的目的,也使诸葛亮的 “智慧”形象在刘备心目中形成。

(三)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铺垫。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都是诸葛亮密友,他们都是“仕进可至刺史、郡守”的有才能之人,在刘备 “一顾茅庐”和“二顾茅庐”途中碰见他们,刘备看他们的言行举止很象诸葛亮,于是把他们误认作“诸葛亮”。作者以具有 “仕进可至刺史、郡守”才干的人来 “铺垫”诸葛亮,使刘备觉得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其“智慧”一定是非同寻常。

三、层层烘托

刘备见到诸葛亮前,作者先以其文(诸葛亮所作的诗词,达到未见其人先见才效果)和其境(诸葛亮居住卧龙冈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达到地灵生人杰效果)烘托诸葛亮 “智慧”;刘备见到诸葛亮后,作者又以其貌(诸葛亮堂堂一表人才相貌,达到“表”“里”一致,“才貌”双全效果)和其策(“隆中对”)来烘托,让一个全身充满“智慧”的诸葛亮完美的隆重登场,呼应了前面的渲柒和铺垫,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也满足了刘备的心理企求,因而使刘备对诸葛亮“顿首拜谢”,并“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一)人文环境烘托。作者描写诸葛亮的行踪是 “或驾小舟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诸葛亮之弟诸葛均是一位能吟唱《梁父吟》的勤于耕读的知书达礼青年,即便是诸葛亮的岳父,也是一位“踏雪寻梅”的高雅人士。作者巧妙地用诸葛亮所处卧龙岗的独特“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的人文环境,烘托青年诸葛亮所具有的独特“智慧”。

(二)自然环境烘托。作者描写诸葛亮所居住的卧龙岗的环境是:“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这里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样的环境,自然能孕育出大智慧者;也只有大智慧者,才有资格居住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

(三)歌词烘托。刘备 “一顾茅庐”和“二顾茅庐”过程中,先后听到农夫、诸葛亮弟弟诸葛均和岳父黄承彦吟唱诸葛亮所作的《梁父吟》歌词,因《梁父吟》表达的主要为修身处世的理念,意境很高,因而引起刘备的兴趣、好奇和关注。作者三次以歌词烘托诸葛亮“智慧”,达到未见其人先见才文学效果。

(四)相貌烘托。有了前面的渲染、铺垫和烘托,诸葛亮的“智慧”已被抬得很高很高,刘备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己若隐若现,到“三顾茅庐”时也就水到渠成了,刘备的诚心终于使“卧龙”醒来,诸葛亮终于在刘备的“千呼万唤”下闪亮出场了,而这时出现在刘备面前的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的诸葛亮!一表人才的诸葛亮!风度翩翩的诸葛亮!作者巧妙地抓住人们企办“才貌双全”心理,以“貌”烘“才”,使刘备第一次见到相貌堂堂的青年诸葛亮就心仪而倒身“下拜”。

(五)“隆中对”烘托。经过“三顾茅庐”,刘备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终于盼到了诸葛亮出场,诸葛亮出场后,向刘备提出“隆中对”,使刘备“顿开茅塞”、“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使刘备欣喜若狂!通过“隆中对”,把诸葛亮 “智慧”烘托到了最佳点,“智慧”的诸葛亮形象已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在刘备面前!这时刘备已完全信服“智慧”的诸葛亮。因此,当刘备听完《隆中对》后,马上对诸葛亮“顿首拜谢”,接着刘备又迫不急待地“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见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时,刘备竞泣成“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诸葛亮 “出山”后,47岁的刘备竞“以师礼待”27岁的诸葛亮, “食则同桌,寝则同榻”,与诸葛亮“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并自豪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四、小结与讨论

(一)诸葛亮出“茅庐”和刘备相见整个过程,史书《三国志》写道:“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如果按史书平淡无奇地让诸葛亮登场和刘备相见,那么,刘备 “三顾茅庐”故事就不那么烩炙人口、就不那么跖宕起伏、就不那么让人爱不释卷!作者用34章回大写特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也就不那么令人置信,因此,作者巧妙地使用渲染手法,运用“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童谣,以及名士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先打造诸葛亮的名气,然后通过层层铺垫和烘托,一步步地抬高诸葛亮的“智慧”,塑造诸葛亮的形象,使诸葛亮出“茅庐”前的“智慧”完全让人信服,最后才以“隆中对”隆重地把诸葛亮“烘托”上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经过作者的文学创作,使诸葛亮出“茅庐”和刘备相见过程听象一首诗―其情节感人!看似一幅画--其场景动人!

(二)古代戏台上安排主要人物出场前,常常先安排一些其它人物出场,通过介绍、描绘、评价、歌颂或其它表演形式来渲染、铺垫和烘托主要人物,待舞台氛围达到极点后,主要人物才隆重登场,这样可获最佳舞台表演效果。《三国演义》作者正是借鉴这种方式,利用渲染、铺垫和烘托手法,把出“茅庐”前诸葛亮的“智慧”“烘托”到最佳点后,诸葛亮隆重登场,从而达到最佳文学效果。

参考资料:

[1]罗贯中(明),《三国演义》,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