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范文

时间:2023-03-22 07:4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生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生价值

篇1

关 键 词: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观; 自命价值; 他命价值

人活着一般都有自己的生活欲求和人生看法,人的生活欲求和人生看法不仅实实在在地普遍存在,而且还因人而异或因时而异而有不同的内容。在人生理论里,我们把具有稳定性、综合性、持续性的,表现为非“冲动”之形式的,人在人生方向上对自身意义的价值定位称为“人生价值观”或“人生价值取向”。通俗地说,“人生价值观”或“人生价值取向”就是人对人生价值的最一般看法或取向。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定位和实际追求,人们会在纵横纷纭的社会利益关系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不一定一旦完成就一成不变。这,就是人生价值①的择定。

当然,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时,也往往会对别人的人生价值定位作出期望和预设。也就是说,人们一般不仅会对自己的人生应怎样作出心理期望和预设,而且往往会对他人尤其是对其亲近的人的人生应怎样作出心理期望和预设。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择定。因为人的存在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人生价值定位的择定必定既具有自我性,又具有非自我性。

人的人生价值定位的择定,其基本原则是利倾性原则。从个人角度说,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定位是围绕着人自己心理认定的利益进行的——既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利益,也包括以社会为中心并内化为自身需求的利益,它都直接或非直接、直观或非直观、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价值主体的利益倾向。

人生价值定位的择定依择定主体划分,可以分为自为和他为两种,即自命价值和他命价值两种。自命价值就是自己心理择定的价值定位或价值期望;他命价值就是他者择定而赋予个人的价值定位或价值期望。按价值择定主体的实际状况分,他命价值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我谓之“单性他命价值”。“单性他命价值”是指特定的社会个体对某一社会成员即对真正价值主体所期望的人生价值定位。其择定主体通常指一两个数的亲属、老师、朋友、同学、同事等。单性他命价值的择定主体一般与真正的价值主体关系较亲近,对价值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第二种类型我谓之“合性他命价值”。“合性他命价值”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对某一社会成员所期望的人生价值定位,如某一单位、某一村庄、某一城市社区对某人的价值期望。这种社会群体和真正的价值主体在空间上较接近,能通过社会言论等对价值主体的价值定位之选择发生较直接的影响。第三种类型我谓之“复性他命价值”。“复性他命价值”是指整个社会尤其一个国家内的社会整体对价值主体所期望的人生价值定位。这种价值期望一般通过社会的主导性道德价值观和社会的主导性舆论倾向对价值主体的人生价值定位之选择发生相关的影响。

单性他命价值、合性他命价值、复性他命价值因择定主体与真正的价值主体的亲近性不同,而一般情况下呈现出具体性、直接性递减和抽象性、间接性递增的排列趋势。特别是复性他命价值,因为它是整个主流性社会文化对价值主体的一种最普遍、最一般的价值期望,所以它往往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符合一般社会历史进程的价值期望——这里假定主流性的社会文化就是最合理的社会文化。当然,应当说明的是:文中把他命价值分为单性、合性、复性三种类型,是为了分析相对于价值主体的他者对价值主体自我价值定位的不同影响力,即为了分析非自我价值期望的多样性。实际上,三者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并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为了深入地认清人生价值观尤其是“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的问题,下面再来详细分析人生价值观中的自命价值这一内容。

人对人生价值的自我定位和追求,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定位于实现对物利的享有,第二个层次是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定位于实现对名位的享有,第三个层次是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定位于实现对道义的享有。鉴于从最一般意义上讲名誉追求、地位追求和道义追求也是一种利益追求,我们为讨论的需要就把这三个层次分别简称为“物利实现”、“名利实现”、“义利实现”,并把其价值定位的对象性体现分别称为“物利”(物质之利益)、“名利”(名位之利益)、“义利”(道义之利益)。

物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取向就是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对物质利益的享有;名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取向就是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对社会名誉、社会地位、社会尊严的享有;义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取向就是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对社会道义的享有。而社会名誉、社会地位、社会尊严和社会道义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社会名誉、社会地位、社会尊严和社会道义的追求一般也就是对他人或社会实际利益的增长的推进。换句话说,具体的实际利益一般情况下的非共享性和非共生性,决定了对他人、对社会实际利益的增长的推进,往往同时就也是对自我实际利益(尤其是非精神之实际利益)的付出。当然,这里的“义利实现”是泛指一切自觉地把实现他人或社会的实际福祉作为自我人生价值追求的价值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他人或社会给予的荣誉、地位、尊严等精神性利益,一般就必须为他人或社会的实际福祉作出贡献,作出自己的付出;要实现自我认可也是社会认可的社会道义,一般也必须为他人或社会的实际福祉作出贡献,作自己的付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付出。可见,名利实现的层次是对物利实现的层次的一种超越;义利实现的层次呢,也是对名利实现的层次的一种超越。物利实现为享有直接的物利,名利实现为享有外在的名誉、地位,义利实现则为享有社会道义及他人、社会实际福祉的增进。每一种层次的超越,都是对自我物利的相对否定和对他者物利的相对肯定,都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和道德人格的完善。实际上,在进步而合理的社会道德观和社会评价下,要获得他人、社会的巨大承认,要获得外予的名誉、地位、尊严,则他必须为他人或社会作出更多的工作,更多的创造,更多的成就,更多的付出。如果说名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定位还不是一种真正高尚、自觉的人生价值取向,那么义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定位则是一种主要为他人、为社会谋福祉的高尚而自觉的人生价值取向了。

转贴于 义利实现的追求是对自我能力实现的追求,是对他人或社会实际福祉的增长的追求,它已经提升到了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有较高的人生境界,而把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潜能并以此来推进他人、社会实际福祉的增长。这种义利实现的追求的最重要目的,不是为了自身物质利益,也不是为了社会名位,而是为了他人的福祉,为了社会的福祉,为了自我认可的一种道义或事业。可以说,借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概念,本文所论及的义利实现之追求就是一种合乎社会道义的自我实现之追求,就是一种人生的利益指向和社会道义的利益指向相吻合的人生价值追求。

把自命价值分为三个层次,也是为了讨论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单个的人往往既有名利实现的追求,也有物利实现的追求,甚至还有义利实现的追求。但我们认为一般一个人只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定位和价值追求,并且这种主导性的价值定位和价值追求在人的一生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物利、名利、义利实现的归纳与分类,也不能完全包括所有的人生价值取向类型,比如某些艺术的、宗教的人生追求,其主导性的人生价值定位往往既不在于物利实现,也不在于名利实现,更与所谓的社会道义的实现相距甚远。也就是说,有些人的人生价值定位及实际追求可能浮于这三种类型之间,也可能浮于这三种类型之外,也可能是这三种类型中的一种。

总之,从整个社会来看,自命人生价值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层次相关的上述三种基本类型。而从社会个体来看,自命价值也不是唯一的和不变的,自命人生价值和他命人生价值一样,都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很明显,自命人生价值和他命人生价值是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生价值定位或人生价值期望,两者往往是不一致而有冲突的。自命人生价值最能体现社会个体的自我利益要求,最能体现社会个体对自我人生的模式预设和价值追求;而他命人生价值最能体现他人、社会的利益要求,最能体现他人、社会对个体人生的模式预设和价值期望。各种人生价值观的矛盾和困惑,往往恰恰发生在自命价值和他命价值的冲突中,发生在自命价值和单性他命价值、合性他命价值、复性他命价值的各种冲突甚至是他命价值的内部的各种冲突中(如下图)。特别是他命价值中的复性他命价值,是社会整体对个人人生的最一般的模式预设和价值期望,它与自命人生价值的内容往往具有最大的差异和距离。自命价值最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具体性,而他命价值中的复性他命价值最具有非个体性、非直接性、非具体性,自命价值与复性他命价值往往也就存在最大的矛盾和冲突。——本文的“复性他命价值”这一概念与传统人生理论中的“社会价值”这一概念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人生价值矛盾关系图②③

A:自命价值

B:他命价值

B1:单性他命价值

B2 :合性他命价值

B3:复性他命价值

在承认人生价值观和人生价值事实是两回事的前提下,通过对人生价值定位的自命和他命的区别,通过对自命人生价值和他命人生价值各自内容的分析和相互关系的考察,我可以看到他命人生价值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可以看到自命人生价值的多样性和变动性。而一个人人生价值观的实际矛盾和心理困惑,就存在于自命价值和他命价值的冲突中,存在于具体的自命价值之内容和具体的他命价值之内容在排列组合上可能构成的种种关系中。依据我们现有社会的主导性道德价值观和社会的主导性利益倾向,则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应不断地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超越,从物利实现向义利实现发展,从而不断地与他命价值中的最高价值类型——“复性他命价值”趋于吻合,也即与主流社会赋予的价值期望趋于吻合。只有自命价值和他命价值尤其自命价值和复性他命价值双向运动,特别是自命价值向复性他命价值趋向运动,自命价值与他命价值的实际紧张关系才能得以缓和或消除,自我和他人、社会的多维关系才能得以协调和统一。

【 注 释 】

① 本文文中的“人生价值”是“人生意义”意义上的人生价值,而不是“人生功过”意义的人生价值。前者属于人生观,后者属于人生事实;前者指向人生的未来,后指向人生的过去;前者存在于人的主观心理中,后者存在于人的客观事实中。本文的讨论,都是在人生观的层面上展开,而不是在人生的实际功过层面上展开。

另外,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心理择定和现实追求与人生目标的心理择定和现实追求是不尽相同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认定和追求固然也是一种人生目标的认定和追求,但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认定和追求是一种抽象的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它与具体的人生目标的认定和追求是有差异的。抽象的这种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高于具体的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但具体的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又对象化地体现抽象的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体现在直观、具体的人生目标上,甚至更直观、更具体的一些生活目标上。

篇2

张恩忠是乌兰浩特市绿洁垃圾处理场的一名普通电焊工人,主要从事环卫设备的维修工作。

2007年环卫处的环卫工作移交绿洁垃圾处理场以前,张恩忠就已经在设备维修工这个岗位上干了25年了。从20出头干到50来岁,张恩忠已经记不清焊了多少个手推车,修了多少个集装箱,但环卫处的工人们都记得是他发明了简易道路清扫车和全封闭式街路垃圾收运车,改造了近百台清洁车辆和设施,帮工人们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单位节约了资金,创造了价值。

张恩忠以“心灵手巧、善于琢磨”出名。在当电焊工的这些年里,他总是边动手边动脑,想着怎么能变废为宝,革旧创新。乌兰浩特市的经济不算发达,环卫资金一直处于紧缺状态,环卫设施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匹配标准,环卫车辆、设施腐蚀破环严重。急需更新和维修。在这种情况下,张恩忠凭着一个机修工的高度责任感。牺牲休息时间,在各类废品堆放处搜寻,找来一些废弃物品割接后再拼装到环卫处的集装箱、手推车上,既达到了维修设备的目的,又节约了维修资金,解决了环卫设备维修的一大难题。

他做的这些事,好多人不理解。有人问他:“你按点上班下班。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就行了?何苦还要花费自己的时间和力气搞这些呢?能多挣钱呀!”听了这些,张恩忠只是憨厚地一笑:“我就是想凭着自己的力气和才智为单位增收节支做点事,这样做我也安心。”

就为了“安心”,张恩忠不仅想法子修,还想法子创。前几年,全市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后,环卫工人工作量加大,设施不足成了问题。单位外出考察学习后,决定在市区主要街道上几台简易道路清扫车。买不起整车,只能自己动手研制。然而方案提出来后,资金和材料设备却没有着落,也缺少技术研发人员。就在单位领导犯愁的时候,张恩忠主动找到领导,说他可以试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摆在张恩忠面前的除了“设想”什么都没有。材料是大家集资购来的两组BJ212车后桥,怎么改,从哪儿改,都得张恩忠琢磨。那时候正好是年初,雪下得特别大。天比往年都冷。而当时的环卫处,连搞这个项目的场地都没有,只能在院子东侧的一块空地上研制。机械制造比较繁琐,带不了手套,只能赤手操作,所以用不了多久手就冻僵了。张恩忠只能隔一会儿就跑回屋里暖暖手,出来再接着干。有一次,因为太冷了,他一进屋就把冻僵的手插到热水盆里,手霎时疼痛难忍,但张恩忠却顾不上管这些。脑子里还想着刚才操作中的细节。忽然,他有了新思路,就立刻跑出去,却忘了手还是湿的,手往机器上一放,立刻就和机器粘在一起,拿下来的时候,一块肉皮粘在铁上,血顺着手指往下流。在场的人都被吓坏了,一位师傅拿一个新口罩把他伤口包住

这个时候,正赶上张恩忠的母亲重病住院,妻子把电话打到单位,同事们都劝他回去看看。思前想后,张恩忠牙一咬,决定留在所里把项目完成再说,把照顾母亲的重担全交给了家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恩忠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第一台简易道路清扫车终于研制成功。它利用废弃的BJ212后桥,中间用传动轴传动,尾部利用转盘带动12把扫帚进行清扫,清扫直径达5米,快捷、实用,既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又减少了道路清扫时间。接着,张恩忠又连续制作了几台简易道路清扫车。对车辆的功能逐步改进,研制安装了重量牵引解调器,既可以调节车辆的升降,又可以节能。乌兰浩特市绿洁垃圾处理场还给阿尔山环卫处支援了一台,帮他们解决了清扫的大难题。

虽然研制成功了,但不可能大批量生产。环卫工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普通的垃圾车。一次上班的路上,张恩忠看见两位清洁工正推着一辆装满垃圾的垃圾车行走。当时风特别大,那两位清洁工无论怎么用力按,也有一些纸屑和塑料袋被风刮出来,漫天乱飞,造成了垃圾的二次污染。张恩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连续几天一直在琢磨着解决环卫工人手推车没有封闭的问题。那时单位在搞“双增双节”、“技术创新”活动。张恩忠搞这个项目的申请得到批准后,他查资料,绘图纸,利用废弃的边角料,最终研制出手推式和脚蹬式全封闭街路垃圾收运车。

这个发明完了之后,张恩忠又着手研究集清扫和收集于一体的简易道路垃圾收集车。这种垃圾收集车既可以采用动力牵引,也可采用人力辅助行走,投入使用后,可减轻40多名职工的劳动强度,每年可节约费用12万元以上。

篇3

一、突出职业追求,淡化事业追求

中学生的理想选择和前途设计大多向金钱、享受倾斜,以挣钱多少、收入高低评论职业优劣,以追求实惠、安逸的工作为奋斗目标。这必然导致爱业、敬业、勤业和创业意识的谈化。

二、突出个人追求,淡化社会追求

突出个人追求的思想和行为辐射到中学校园,使部分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自我意识膨胀,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维护,不顾对他人利益的损害,个体游离于集体之外,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突出人才追求,淡化人格追求

人才追求突出而人格追求淡化在中学生身上有明显表现,他们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良好品德的养成;只注重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忽视思想觉悟的提高。因此,中学生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突出功利追求,淡化功名追求。

部分中学生不顾现实条件,信奉什么“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潇洒”,狂热崇拜所谓大款、明星的生活方式,把“优秀”“三好”之类的荣誉抛掷九霄云外。在理想信息上,部分学生重物质轻精神。有钱就图,有利就想,正是部分学生功利思想的折射。

中学生人生追求的变迁,严重困扰着中学生的追求取向,影响着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引导中学生坚持和明确以下几种关系。

1、坚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人生价值观,首先应是能以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人生价值观。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仅仅是人生内容的一部分,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所在。人除了物质追求,还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是促进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强大动力。用崇高的精神追求主导物质追求,人生才会变得更丰富、更灿烂、更辉煌。

2、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一方面,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基础,没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没有社会集体利益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利益又依赖于社会集体利益,社会集体利益是满足个人利益的保障和前提,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引导中学生以集体主义原则主导个人利益的追求,才能如鱼得水,顺利实现个人理想和追求。

篇4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得到什么。"产主义战士雷锋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过得更美好。"

马克思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他创立了科学的、光辉的产主义学说,为人类的彻底解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能选择一种最适合于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在它的重压下变得意志消沉,因为我们是在为人类而作出牺牲,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到一种毫无意义的、狭小的、个人主义的欢乐之中。我们的幸福属于成千上万的人们。我们的事业虽然是无声无息的,但它将永世长存,在我们死后,善良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他们的热泪。"说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只有17岁,而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他所说的话。他诞辰100周年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不是还在深切地怀念他、悼念他吗?正因为马克思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才有那样重大的意义,他的人生价值才那样无可估量地巨大。

鲁迅先生也是个伟大人物,如果他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精神,如果他没有为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这样伟大了。

事实上,那些千古不朽、光照史册、堪称人类精英的伟大人物,又有哪个没有为人类的同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呢?

当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马克思、鲁迅第二,但真正的有志之士,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做出伟大的成绩,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为人类造福。

一个人是不可能离开人类、离开社会而独立生活的,要使人生有价值,就得造福于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年,要使人生有价值,就得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伟大的产主义的事业之中。

人生的价值只能和一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的多少、立下的功绩的大小成正比。

许多革命烈士,年纪轻轻就为人民献出了生命,难道他们就不爱人生?不,对人生,他们也充满了眷恋,充满了渴望。但是,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面对死亡毅然决然。他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死得光荣,死得伟大,他们的人生价值是那些碌碌无为而寿终正寝的人不可比拟的。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是很多的。生命不息,攻关不止,为中华的科学事业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蒋筑英;用美好壮丽的青春,谱写舍己救人产主义之歌的张华;用生命去履行一个公民职责的安柯;更有身残志坚、顽强学习,面对坎坷的人生之路,仍然勇猛前进的当代保尔张海迪。他们都是人生征途上的强者。他们的人生价值是可贵的。

朋友们,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美好啊!

贝多芬曾说:"我必须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决不会屈服于命运。能把生命活上千次百次真是很美!"

然而生命只有一次,保尔・柯察金那段至理名言,我们每个青年都应当牢牢记住,并把它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千万不要像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那样,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篇5

一﹑实现人生价值

(一)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到:“有的人虽然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虽然活着,他却死了”如此等等。这都说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价值观的支配下,成就了不同的人生,像李素丽﹑丁晓兵﹑孔祥瑞﹑雷锋等人,他们以“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行为导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从而赢得了他们的辉煌人生,取得了丰功伟绩,然而正好相反,像秦桧﹑等人却处处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他们的行为是历史所不齿的,他们的人生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便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正确的价值观属于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还有,它不仅能够正确的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引导我们选择道路,选择人生,它还能净化我们的思想,升华我们的灵魂,从而使我们做出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国家的事来。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首先,正确的价值观是符合事情发展规律的,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其次,正确的价值观是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故我们应该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

2.拥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当今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文明时代,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很难在社会中生存立足,只有不断从社会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道德情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国民个体自身素质的提升,党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高价值标准。国民素质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决定于时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要求个体主体对自身的素质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不懈的努力来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和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否,提高每个人的素质也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3.良好的社会条件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反映。社会环境改善,社会发展,更有利于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正确的指导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都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只有社会发展,社会条件改善,才能更有利于人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实现。

(二)实现人生的意义。

1.满足个人需求

每个人的行动都是为自己需求得到满足而进行的,并不是没有目的的进行,人们为了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延续,他们就开始更加努力着,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自己的功名和物质利益的满足,付出一切代价,而不去管别人的痛苦,并且还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人生价值何在!毕竟像雷锋同志﹑像沈浩同志的人屈指可数。雷锋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他那助人为乐﹑爱国精神﹑热情似火、默默无闻、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都可作为好榜样来学习,雷锋仅在短暂的生命里,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的这种精神永远保留在人民的心中。 转贴于

2.促进社会发展

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多的着重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人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要与自然相和谐,并不可以把损坏环境作为代价。还记得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吗?他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从盘古开天辟地,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的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个君王,虽在不同王国用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

二﹑社会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主体。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主题,因此不管是人或是社会,都必须寻求发展。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社会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主题,因此不管是人或是社会,都必须寻求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关注人的处境,重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直坚持的观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归宿。同时,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篇6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故而对价值的诠释也各有差异。有人认为,一个人的物质基础雄厚了,其生存质量相应提高,于是乎他自身的价值也就随之体现出来。也有人认为,物质生活的高低并不重要,人的价值关键在于精神方面,即:某种非物质愿望的达成或某种精神需求的满足,如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宗教人士,等等。

其实,人类自身的价值与其它动植物或者物体的价值之定性在一定意义上别无二致,都是针对自身以外的其它客体而言的。换句话说,甲的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通过对乙和丙所产生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一朵鲜花,只有开在人类的视线之内才具有观赏价值,如果开在荒郊野外,那么她跟一株野草没有什么不同。说得再明确些,所有的花原本都是有价值的,不同的是,有些花的价值得以体现,另一些花的价值却被时间或空间的泡沫淹没了,既然如此,与生俱来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这就像1-1=0一样简单。

显而易见,人类的价值并不在于某个个体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如何优越,重要的因素取决于他对别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多大,人的先天素质是因,后天的行为是果,人的价值与其所产生的作用是成正比例的。他给别人带来的益处越大,他的价值也就越大。

普通百姓的价值一般体现在:惠及家族,泽被乡邻。旷世伟人的价值却可能体现在:拯救一个国家,造福于广大民众。

人的价值跟人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人与世间万物均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逐渐脱离原始的兽性,完全过渡到文明阶段,知荣辱,晓利害,明事理,辨真伪,甄别是非曲直,效法天地自然,耕耘收获,创造发明,倡导人人平等,制定法律制裁犯罪分子,约束所有公民的行动,确保社会的和谐安定,人的自然属性从属于社会属性,这革命性的蜕变和升华,使人类最终走向与其它物种彻底分离的至高无上的伟大殿堂。

综上所述,人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最终所产生的效果,一句话,人的价值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群体活动中思想行为的客观反映。

价值的体现离不开主客观两种因素,也就是说,人的价值只有经过主观努力,尔后在客观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那么,当代人津津乐道的人生价值具体是什么呢 通俗一点说,所谓的人生价值就是指人们在某一领域或岗位出类拔萃、有所作为、春风得意、回报率高而已。

道路曲折,前途茫茫,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其一:我们自身必须具有优秀的潜能,一个好的因,方能结出好的果,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本事走遍天下,无能耐寸步难行。我们只有加强学习文化和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和过硬的本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合理的发展方向,才能为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二:正确认识自己,要有好的心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切忌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其三:要有恒心和定力,力戒浮躁浅薄,欲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

其四:学会跟随,学会聆听,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其五:具有一定的自我掌控能力,头脑清楚,意志坚定,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其六:欲成大器,必能吃苦,不能吃苦,难成大器;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人生的价值是积极的,有益的,它就像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真理、正义、宽容、仁慈、友善、热情-------都是其最亲近的成员。

篇7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以其创立的相对论著称于世,他一生所持守的道德信念值得每个人铭记在心;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职业素养更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应当学习的。下面这篇短文是爱因斯坦关于"我的信仰"所作的精辟阐述:

"我们这些终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的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把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已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泉源。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会形成一种特别幽默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一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在"我的信仰"里,爱因斯坦明确阐明了人是为劳动而生的,人只有把自己奉献在工作中才是有意义的。动物按照本能生活,因而千万年来依然是被自然命运所控制;人类发展出劳动(改造自然命运)的第二天性,世代累积因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

人既是个性存在也是社会存在,与此相对应,个人生活也具有双重意义--你的工作不仅仅是为获得一份不错的薪水以维持家庭生活,你还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你的身上有人类精神的浓缩。工作可以为你赢得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工作的最低层次的意义。人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个性,开发能力的,因而,工作本身并不是劳役,在工作中,你的个性得以丰富,你的人格得以完善,你的知识得以累积,你的才能得以体现,一句话,你的自我得以实现。也许你的岗位不被人重视,但这并不等于说你的工作无足轻重;实际上,你的工作犹如万里铁路上的一颗铆钉,维系着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人都有七情六欲。所谓的"欲",就是欲望,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就是需要。那么,人都有哪些需要,各种各样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此曾有很精辟的见解。

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至今仍广为流传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成了5个等级:

生存需要,如吃、喝、住等满足生理机能的欲望。

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人身不受到伤害,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依附于群体,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马斯洛进一步指出,人的需要是天生的,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够影响人的行为。而且,从基本的生存需要到复杂的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只有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篇8

同时,伦志炎先生担任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及常务副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荣誉会长及常务会董、香港地产业商总会首席永远名誉会长及荣誉主席等多个社会职务,热心国家建设,心系祖国同胞,并被广东省罗定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因此,可以说伦志炎先生亦将社会价值“建筑”到了一定高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然而,他却谦虚地说:“在奉献社会的道路上,自己还是刚刚起步,以后更是任重道远。”

名门之后刻苦钻研终有成

广东南海,因历史上孕育过两位杰出人物而在南国的版图上熠熠生辉,一位是著名的维新人士康有为,另一位则是伦志炎先生的先祖、明代才子状元伦文叙。1933年,伦志炎出生于香港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给其取名“志炎”,就是让他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被家族寄予厚望的他从小勤奋好学,高中毕业后,便北上广州就读于岭南大学土木系。不久,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他转入到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民用建筑专业深造。

1955年,伦志炎先生学成毕业,经商的父亲要求其马上回港帮助自己打理生意。当时适逢中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地建设如火如荼,于是,满怀报国热情的伦志炎先生说服父亲后,毅然留在内地投身于国家建设的洪流当中。他先后在广东省建工局和建筑公司工作,参与了许多重大的工程规划建设。像广州医药足球队的主场越秀山体育馆、暨南大学的教学大楼、英德水泥厂和电厂等著名项目都浸透着伦志炎先生青年时期奋斗的汗水。

为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学而不厌的伦志炎先生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常冒着酷暑严寒奔走在办公室和工地之间。很快,他被领导委以重任,被派往粤西、粤北、湖南等地参与多个项目建设。而后,他又进入当时中国最大的上海制造船厂学习建造船坞和造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多年的工作实践,伦志炎先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日益成熟,多次在设计和施工中发挥作用,有时甚至起到了节约成本,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伦志炎先生回忆说:“1959年,我被派到湛江负责湛江联合化工硫酸厂兴建的图纸审核和工程监督工作,我对原先设计好的工程结构反复琢磨和研究后,发现有很多纰漏,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湛江属于台风区,因而厂房梁柱和屋架都不合理。我马上就将情况告诉了主管领导及设计单位。原来设计者是生活在内地,没有考虑到台风等一些特殊情况。后来工程规划都进行了重新设计。”

回到故土慧眼识道创大业

就在伦志炎先生在内地挥洒激情、尽显智慧的时候,严父染恙的消息不意而至。“百善孝为先”,两个弟弟尚在读书,身为长子的他不得不马上返回香港帮忙打理家中事务。

处理完家中的事务后,伦志炎先生的工作激情立刻点燃。由于他擅于工程规划,精于结构绘图,做出的设计往往既合理又经济,能为投资者节省成本。一旦为发展商重新设计图则而降低成本,图则获政府批后,公司便将节省下来的成本的三至五成分给他。如此这般,不但为伦志炎先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还令他在业界的名望日益提升,逐渐成为行内知名的工程师,投资者和开发商纷纷与他合作。四十年来,在香港和澳门等地,伦志炎先生参与或支持设计的楼宇数量逾千座。“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如今的伦志炎先生是建筑行业的资深前辈,并被聘为华南理工大学任客座教授。

1967年,香港的地产业陷入困境,楼价暴跌,很多投资商都无法支付工资,伦志炎先生回忆说:“当时经济出现了困难,开发商资金周转不灵,欠了我很多设计费。没有办法,我只好跟开发商商议,将他们手头上的蟹货(销售不佳的楼宇)作为我投资和设计费的补偿。就这样,我开始与地产行业结缘。”“祸兮,福之所倚。”无奈之举竟然成为伦志炎先生事业的分水岭。不久,香港的楼市迅速发展,伦志炎先生所持有的物业也水涨船高,成为香饽饽。彼时,香港地产服务刚刚起步,见微知着的伦志炎先生敏锐地洞悉到市场的需求,果断地与妻子一起于1969年成立福成地产公司,港九住宅及写字楼物业。凭藉着敢为人先的胆识和良好的业务精神,伦志炎先生在地产界创出了一片天地,而后的几十年里,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福成地产公司也迎来了全盛时期。1990年,伦志炎先生创立永伦集团,踏足房地产财务业务,专营物业按揭、建筑贷款、土地贷款、物业投资等业务。2007年,他又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茂盛控股”及有800个房间的酒店,令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国耻不忘且将赤心献祖国

伦志炎先生出生在旧社会,小时候经历过香港沦陷的日子,家园被毁、同胞被欺凌的情景一直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当时中国太弱了,被人欺辱到那种程度,真令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感到屈辱。我一辈子不会忘记被迫向人低眉屈膝,被人用刺刀指着喉咙的滋味。如果国家不强,就算自己腰缠万贯,也会被歧视的,只有国家强大了,个人才能真正挺直腰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团结起来,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因此,在工作之余,伦志炎先生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为社会进步出钱出力,并乐此不疲。1998年,他被选为香港地产商会首席永远名誉会长兼主席,用自己多年累积的宝贵经验,使香港的地产行业更加专业,向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同时,他还是香港广东社团总会荣誉会长及常务副会长,为加强广东与香港的联,也是不遗余力,贡献颇多。

改革开放后,伦志炎先生先后在内地投资好几个大项目,前后投资将近2亿人民币,以一个赤诚的爱国企业家身份支持内地的改革开放。很早,他就在山东蓬莱市投资兴建年产量高达20万吨的水泥厂;他在广东罗定市分别投资8000万兴建大型水泥厂和20多幢花园,并于1992年被当地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1993年,他在江苏苏州市投资兴建了第一个中外合资的收费公路桥建设项目……

去年5月2日,奥运圣火在香港传递,作为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的伦志炎先生组织75名会员,穿着印有“同一个梦想,中国加油”的T恤衫迎接“祥云”火炬,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奥运会。

去年,当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伦志炎先生也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作为华南理工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的他率先捐款4万,不久在他的带领下,整个校友会总共筹集到善款13余万,并透过中联办送到了灾区人民的手中。接着,伦志炎先生又赞助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的三名医生前往灾区什邡市协助救助工作。

反哺母校一心一意总关情

“曾经有位作家说过,我们的第二生母就是那个让我们获得智慧获得真知的人或地方,对于我来说,大学便是我的第二母亲。”深知饮水思源的伦志炎先生一直没有忘却母校对自己的哺育,他常言,是华南理工大学给了他专业知识,他才得以成就今天的事业,能尽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以报效国家。

因此,多年来,他对母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十分关心和支持,同时为学校设立奖助学金;为了开阔母校学弟学妹们的视野,经常组织他们到香港来学习交流;自从担任了华南理工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以来,他连任多届,现在担任荣誉会长;为了与母校进行更全面的交流,早在1995年,伦志炎先生组织校友于春节回校举办爱校尊师春节联欢会,同时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员工和学生代表参加,到今年已经举办十五次了。

多年来,伦志炎先生在回馈母校之时,也把自己对教育的赤子之心向更广阔的范围延伸。2005年起,他开始担任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和常务副会长。他介绍说:“这个会里面的成员都是香港知识分子阶层,是比较庞大的一个组织,能为这个社团服务真的令人很开心。不管以后多忙,我都会尽力参与和筹备各种活动,让会务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伦志炎先生,虽然依旧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但已经决定将集团的业务交由下一代及专业管理层打理,因此,他希望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好社会工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鉴于集团的家族色彩比较浓,伦志炎先生开始转换思路,引入新思维,打算招徕更多专业人才,使集团能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十周年的足球四角邀请赛上,热爱体育的伦志炎先生,以七十四岁的高龄披挂上场。比赛中,伦志炎先生既进攻亦参与防守,显示出与年龄不符的体力,让人惊叹不已。

这样一位永不言老,老而弥坚的长者,相信在其爱港爱国的大路上一定是“夕阳无限好”。

篇9

1 造就自己,就是善待自己。

歌德曾经说过:“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造就自己,就是善待自己,从生存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从学习到工作,都离不开自我的不断磨练和造就。生存必须适应生存环境,适应社会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正视现实,正确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以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创造财富,获得体现人生价值的幸福感。职业教育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充实自己理论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拓展生存的空间和完美生活的环境。因为有了技能而有了工作,有了工作而得到自我的塑造和完善,人生就创造了价值,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就会有许多感慨,如有人因工作而喜,有人因工作而烦,有人因工作而忧,这就需要自我释放,自我调节,其目的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的力所能及体现人生价值。

2 笑对生活,就是善待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种豁达的对人生价值的感言,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要历尽许许多多的坎坎坷坷,但无论怎样,我们要教育引导中职学生都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下岗失业这是现实,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现实,但正确认识这些现实存在的事物,就无须自寻烦恼,因为善待自己的人,必定懂得如何充实自我,笑对生活。庸人用物质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撑生活。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的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清贫,全然不见自己遇到的挫折,而是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头扎进工作和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天。他们的人生,在追求中升华,在乐观中显彩。这才是善待自己、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好方式。

3 努力工作,就是善待自己。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舞台。提升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基本条件就是善待自己。在职业教育中,要让中职生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样,要想生存就不能离开大海,一旦离开就会干枯。一个人如果不善待自己,就无法善待社会,就无法善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面临的一切,最终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老子曰: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的人生。当一个人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完成工作时,肯定会睡上一个安稳好觉或做上一个甜蜜美梦;当一个人出色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得到奖励表彰时,一定会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和肯定。虽然人生免不了酸甜苦辣,但只要正视,只要善待,一切事物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善待自己,善待工作,善待生活,才会有收获成功和幸福的机会,才会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机会。

篇10

一、突出职业追求,淡化事业追求

中学生的理想选择和前途设计大多向金钱、享受倾斜,以挣钱多少、收入高低评论职业优劣,以追求实惠、安逸的工作为奋斗目标。这必然导致爱业、敬业、勤业和创业意识的谈化。

二、突出个人追求,淡化社会追求

突出个人追求的思想和行为辐射到中学校园,使部分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自我意识膨胀,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维护,不顾对他人利益的损害,个体游离于集体之外,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突出人才追求,淡化人格追求

人才追求突出而人格追求淡化在中学生身上有明显表现,他们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良好品德的养成;只注重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忽视思想觉悟的提高。因此,中学生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突出功利追求,淡化功名追求。

部分中学生不顾现实条件,信奉什么“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潇洒”,狂热崇拜所谓大款、明星的生活方式,把“优秀”“三好”之类的荣誉抛掷九霄云外。在理想信息上,部分学生重物质轻精神。有钱就图,有利就想,正是部分学生功利思想的折射。

中学生人生追求的变迁,严重困扰着中学生的追求取向,影响着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引导中学生坚持和明确以下几种关系。

1、坚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人生价值观,首先应是能以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人生价值观。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仅仅是人生内容的一部分,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所在。人除了物质追求,还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是促进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强大动力。用崇高的精神追求主导物质追求,人生才会变得更丰富、更灿烂、更辉煌。

2、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一方面,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基础,没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没有社会集体利益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利益又依赖于社会集体利益,社会集体利益是满足个人利益的保障和前提,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引导中学生以集体主义原则主导个人利益的追求,才能如鱼得水,顺利实现个人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