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答题范文

时间:2023-03-30 19:4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梦幻答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梦幻答题

篇1

最好是偶尔为之,而且你的队伍要够强悍。这个是极端的群加法,手游里有见过78级的大唐1400多物防6000血完全是个陷阱,吸引对方物理攻击,如果同一回合吸引两名物攻选手的进攻,瞬间就改变战局。

游戏简介:

梦幻西游》是一款由中国网易公司自行开发并营运的网络游戏。游戏以著名的章回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背景,透过Q版的人物,试图营造出浪漫的网络游戏风格。

《梦幻西游》拥有注册用户超过3、1亿,一共开设收费服务器达472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271万(2012年8月5日14:45),是当时中国大陆同时在线人数最高的网络游戏。游戏于2013年6月24日改名为《梦幻西游2》 。2016年2月29日正式定名为《梦幻西游》电脑版 。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第一关:资格测试

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呀,可把大家给难住了。不过看了提示后,同学们很快就把答案给说了出来。回头一看,小樱桃班的同学没有一个被落下,居然都通过了第一关的测试。小精灵领着大家进入了梦幻美食之地。“哇!好漂亮啊!好多好吃的啊!这些都是甜品吗?怎么像一座山峰一样啊!”“啊!这个奶油小布丁好好吃的样子啊!”“这些巧克力一辈子都吃不完啊,实在是太诱人啊!”当小精灵带领大家来到甜品小屋的时候,大家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声。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好吃的甜品,只要你想得到,都能在这里找到。如果你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甜品,你需要回答精灵提出的问题。为了甜品的脑力大作战开始啦!

一个甜品一块钱,现在甜品店回收甜品的包装纸,三个包装纸可以换一个甜品,你有十块钱最多能吃几个甜品呢?

第二关:甜品大作战

这个问题可有点难度了,不过大懒为了甜品,智力大爆发,居然被他答出来了。小樱桃等人看着抱着甜品吃得得意洋洋的大懒,心里羡慕极了,然后就各自找自己喜欢的食物,开始答题。小樱桃最后来到了一个汉堡迷宫。想要吃到美味的汉堡,她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啊!

第三关:汉堡迷宫

走个迷宫对小樱桃来说真是太简单了。小樱桃利用她超凡的运动能力,很快就找到巧克力,美美地吃了起来,那诱人的香味实在是让人口水直流。在小樱桃美美地享受巧克力美味的时候,小雪来到了中式料理前,看到那一大桌子的满汉全席,小雪已经忍不住直吞口水了。不过,想吃东西,答题!

篇3

高考,就是你们人生之路上接受的第一次严峻挑战,也是对你们十几年学习生涯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意志的一次庄严的考验。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们所有的求索真知的热情,美丽多彩的梦幻,殷殷切切的期盼,都浓缩为这一刻的等待;寒窗十载,数日将决高下,此时此刻,你是豪气冲天,等待金榜题名;还是如临大敌,内心紧张不安?我相信你一定是成竹在胸,踌躇满志,志在必得。也许你是追求完美的性格,从而充满了焦虑和担心。高考,毕竟意味着我们的高中生活画上句号,我们会紧张,会兴奋。毕竟,这关系着我们的前途和命运。但是,我们不要因此而不安、烦躁。其实,高考只不过是你众多人生考试中的一场,只不过是助你成功的一条通道。你不必怕它而应感谢它。古代哲学家庄子曾经写下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时就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评价叫“外重者内拙”,就是说当一个人外部承载着过重的压力时,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无比笨拙。现代医学把这种现象叫做“目的颤抖”,现代心理学叫做心理失衡,大白话叫做“大脑短路”。太想纫好针的手在颤动,太想踢进球的脚在抖动;如果把目标当成沙袋捆绑在身上,每前进一步都会感到无比沉重,巨大的压力与莫名的恐惧就会不断向你袭来,如果这样的话,你将与前方道路上的成功失之交臂。高考七分靠水平,三分靠心理。要学会用微笑迎接明天升起的太阳。俗话说得好:“平常心,赛黄金。”此时,你的心态、耐受力、坚韧度比你的智力更重要、更伟大。我们应该把高考看成是一种机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对待它。一位作家说,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浪花不是大海的全部,高考也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只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尽最大努力去把握这次机会就够了。摒弃一份失意,迎来一份平和,一份坦荡。不因兴奋而失却冷静的思考,不因痛苦而走向绝望的低谷。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有温暖的阳光,每一天都有明媚的心情。把绮丽的梦幻化为一抹自信的微笑,把痛苦的迟疑化为一份前行的坚定。每一分钟都化作新的起点,分分秒秒,都融注着激情与豪迈。我们无声地诉说着对理想的憧憬、对生命的爱恋。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使我们生命的花园溪水叮咚、春意盎然。让我们做那灯火阑珊处的伊人吧,在孤寂中造就刚毅与执著的品格。痛苦的磨砺、艰苦的体验,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厚。我们的生命旅程,也会因这一磨砺而更加精彩。因为我们热爱生活,因为我们挑战生活,因为我们的挺拔和不屈,所以生活的清香会永远弥漫在我们心头,一切兴奋与欢乐,一切痛苦和哀伤最终都将浓缩成深沉激动的美丽。

作为你们的校长,你们的老师,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怀着激动的心情,关注着你们的成长,因为你们不仅是——中学的学生,更是——中学教育理想的延续。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写就一段无悔的人生,去演绎一段不朽的奇迹吧。我们送走了芳草萋萋的春天,迎来了草长莺飞的夏日,在热情的六月,你定会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我们坚信,一个懂得热爱生活、善待生命、把握时机的人,一定会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我们坚信,2009年,你们会写下——中学这所名校辉煌史的序言。

同学们,在你们走进人生多彩辉煌的竞技场的时候,我代表全体老师提醒大家应考的几个注意事项,以确保各位同学在高考中顺利冲关。

1、准备武器

考试工具要提前准备。考试前大家要将准考证、身份证、签字笔、2B铅笔、作图用品等考试工具整理集中放于考试工具包中,且存放于一个易见而又稳妥的地方。入考场时同学之间要相互提醒检查、携带,确保从容应考。

2、时间意识

入场时间观念:语文、数学、综合科目考试要保证提前30分钟到离考场较近的户外活动一下,但要保证在开考前15分钟进入考室。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英语科目考试要提前30分钟进入考室,14:45分就禁止迟到考生入场。总之,不要慌慌张张进考室应考。

答题时间分配:一方面,暗示自己不要浮躁,坚信“欲速则不达”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大家要做到看菜吃饭,分值多的题目多花时间,分值少的题目少花时间,一看就会的题目先花时间。

时间就是分数:最后15分钟,对于未完成的题目不要再硬缠烂持,要大胆放弃,而是应该认真检查试卷各题填涂情况,确保已完成的题目上答题卡。最后的时间就是分数。

3、答题策略

试卷到手,不要忙于作答,先浏览整个试卷,初步确定答题顺序。总的原则是,先容易后繁难,先熟悉后陌生。容易的、熟悉的做出来了,能够帮你进入状态,激发你的解题斗志,撞出你的解题灵感。走一步就是一步,步步都是分。相信解题的第一感觉,对模棱两可的作答,不要轻易更改答案。

4、规范操作

发给的试卷要用心检查。如有问题或及时询问,或及时更换;草稿纸要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板块理论。将草稿纸折叠成若干方块,维护各题解答的领土。既经济实惠,又助快捷检查;用笔要讲求规范,客观题填涂与主观题解答要谨慎用笔,及时转换。作图也要讲究,先常用的作图铅笔绘初步,然后签字笔加粗加深,确保试卷有效扫描进入电脑;垫板自有垫板的价值。垫板也在疾呼“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在考试过程中时刻都要用上它,特别要警惕选择题区域的正反部分。

5、心态维护

学习邓亚萍的肢体语言,为自己鼓气,为自己壮胆。单科考试结束不要对试题进行评价,那样可以共同维护各自心理的宁静。不要自我炫耀,也不要致人于死地。单科考试结束后更不要对答案,这是有万害而无一利。

同学们,既然我们生在一个辉煌的时代,就该有一个辉煌的人生!既然我们身为名校的学子,就该有无比的自信!既然有不负此生的理想,就该有英雄豪杰的气宇轩昂!高考复习,路途坎坷,风雨雪霜,但它终会被毅力、自信化为生活的芬芳!拼搏的汗水,开拓的足迹,也终将被坚韧刚强奏出人生的昂扬!让我们高高升起远航的风帆,继续展开飞翔的翅膀。涉水过残冰,伴月度黑夜,残冰之后定有春天,黑夜过后必是曙光!!!

同学们,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于远航的人海里有路,路在有志者脚下延伸……希望每位同学都有一条通往你理想大学的路,使你们顺利地送走“黑色”的六月,迎来“希望”的七月,奔向那“光明”的八月!

同学们,干吧!去掉那份忧郁和怯懦,鼓足勇气,一路挥洒过去,创造一个辉煌的明天!

最后,送一联共勉:

乘长风胸藏宏阔不负少年凌云志

篇4

【例题展示】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②。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的凤凰③。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注]①羽化:昆虫由蛹变为成虫。②化蝶的传说: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梁祝为爱殉情,双双化蝶。③涅(niè pán):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在文中指通过死亡获得新生。

1.阅读第①②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等待蚕破茧成蝶的过程“本身就是诗意的”?(用文中相关语句回答)

2.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2)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

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④段画线句“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的含义。

4.请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5.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破茧成蝶”的理解。(不能引用原文)

示例:破茧成蝶――不固执于自满自足的空间,才会有自由生命的飞翔。

你的精彩:破茧成蝶――

6.请联系生活,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第⑤段“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这句话中所说的心灵之“茧”的?你认为该如何冲破心灵之“茧”?

(选自2006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

【解题技巧】

第1题,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审清题意,明白要说明的是“等待”的过程是诗意的,而不是说“破茧成蝶”是诗意的,这样才能找出准确的答案。参考答案:因为在等待中,我感受到蚕破茧成蝶的过程是蕴蓄着一次生命复活的坚实的梦。

第2题,答题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如果仅答词语的本义肯定是不够准确的,要在明白词语本义的基础上,联系其在句中所指,才能得出其语境义。参考答案:(1)变异:在文中指蚕由蛹变蛾的过程。(2)窒息:在文中指(生存)困难窘迫。

第3题,这道试题考查的是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实写与虚写。看到眼前蝶在翩飞,自然是实写;“它的沉睡,就是在做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则是虚写。眼前这只蝶的飞舞,引进“我”梦幻般的想像,因而可以说它“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参考答案:作者看到眼前(姿态翩飞)的蝶,想到了它的沉睡就是一个生死相连(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的梦。

第4题,此题考查的是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因此答题时不能局限于内容的思考。但回答本题必须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不小的蚕儿”是上文所言,“我们……”是下文的议论,画线句衔接上下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参考答案:由上文蚕破茧化蝶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

篇5

关键词:科技竞赛;初三化学;实践;金钥匙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5-006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5.021

“金钥匙”科技竞赛是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省文明办、省科协、省科技厅主办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截止到2016年已举办28届。初三学生CESL活动是其中的一项,旨在围绕科学、环境、社会、生活主题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今年我以领队的身份带着3名学生应邀参加了为时2天的团体赛决赛。

一、实践体验篇

2016年6月23日下午组织方安排参观江苏省消防总队,平时孩子们见到的多是普通消防车,这次算是开了眼界,见到了消防通信指挥车,水上灭火艇,消防多功能侦检车等设备,感受到消防工作的艰辛和科技含量,只是很遗憾设备基本不是国产(均产自德国施密茨)。消防队官兵还让同学们体验了高空云梯及高空攀爬体能训练,观摩消防队员高超的切割救援技术等,大家踊跃参加,乐在其中。当晚住宿在军营,在官兵的口号声和拉练声中酣然入睡。第二天(6月24日)原安排的早拉练因23日盐城突遇龙卷风袭击,很多官兵去紧急抢险而临时取消,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狰狞的一面和旦夕祸福的无常,在默默为灾区祈祷中早餐。随后赴江苏省科技馆参观,下午去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触摸冰凉的历史,30万惨死的同胞亡灵唤起每一位赤子之心的精神觉醒,很多孩子出来后神情凝重,表情忧伤。不少带队老师以赶紧回驻地抽决赛签才让同学切换到了现实场景。

二、团体决赛篇

回到驻地各领队抽签产生了第二天上场的学校,主办方公布了动手实践题,要求24号晚完成,25号决赛时展示。

1. 集中智慧做模型

实践题如下:请大家利用纸、吸管、剪刀、彩笔和透明胶带制作一个表示化学发展史上重大事件的图画、剪纸或模型。晚饭后,我们扬州市的3个学校领队带着孩子们集体商议如何完成实践题?先民主:有学生说主题定位为酸碱指示剂,可用彩纸呈现试剂所变的颜色;有的说画出不同阶段的元素周期表,因为元素周期表对化学学科发展举足轻重; 还有人说做出α粒子轰击金箔模型或做出原子的葡萄干模型,用以展示原子结构对化学科学的举足轻重;画张青莲的头像纪念他对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所做的贡献;画出侯氏制碱法的流程图彰显化学在物质制备方面的魅力等等。后集中:大家还是觉得做粒子加速器模型比较过瘾,既反映了化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方向,更是对团队动手能力的挑战。自告奋勇下产生了组长和组员,组长分工细致,责任到人,组员按部就班画图的画图,剪纸的剪纸,为确保效果,领队要求先用自带的材料做个模型再正式做展品,经过2个小时的操作,成品新鲜出炉,领队们由衷点赞!

2. 群英荟萃展实力

(1)机会均等必答题

6月25日决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比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主持人宣布答题规则与计分标准后开始出题。二十道必答题主要涉及化学基础知识,情境设置突出科学、环境、社会、生活主题,学生的知识面必须宽泛才能顺利答题。题目如:

1.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A. 橡胶塑料 B. 棉布袋

C. 塑料保鲜膜 D. 尼龙绳

2.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名句,该诗描写的是边塞的将士们在征战前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其中的“凉州”现在属于哪个省或自治区?酒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什么?

A. 新疆 C2H5OH B. 浙江C2H5COOH

C. 甘C C2H5OH D. 江苏CH3OH;

7.下列化学工艺最早不是从我国产生的是

A. 制青铜器 B. 烧瓷器

C. 制造纸张 D. 制造玻璃;

12.化学谜语

①老汉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发高烧;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旧不可变。――(打一化学物质)

②金钱――(打一种元素)

③手工作坊――(打一化学名词)。

(2)动手实践实作题

实作题共三题,第一题即现场展示昨天下午公布的制作题,13个城市的作品少有雷同,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及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分别是(1)以苯结构为母板分别变形为苯酚、甲苯、三硝基苯;(2)甲烷空间结构模型;(3)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模型;(4)粒子加速器;(5)用吸管、彩纸制作框架,然后分别展示三幅画:冷核聚变事件,惰性气体发现,C60的发现;(6)铅蓄电池和充电电池模型;(7)尿素分子模型,并强调这是为纪念1828年尿素的合成揭开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变序幕;(8)聚焦人类对元素的发现历史,展示不同时期的元素周期表;(9)苯环结构,从链式到环状结构认识的突破;(10)铵根离子和氰酸根合成尿素的可拆装的模型演示;(11)汞和氧气反应及氧化汞分解的反应方程式展示及意义;(12)质量守恒定律的演绎;(13)原电池原理。

第二题:请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香蕉或西红柿,LED灯泡,铜片、镁条、导线及鳄鱼夹若干。制作原电池,并点亮LED小灯泡。

选手们在台上紧张地制作,主持人则与台下观众用有趣的化学谜语、热点问题进行互动。

实作题的设置既围绕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同时渗透关注能源的理念,还展示了一年来化学启蒙在孩子们脑中的痕迹。从效果看,孩子们的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实验操作能力很强,选手们流程规范,动作迅速,准确率高。

(3)妙趣横生抢答题

最后一个环节是竞争激烈的抢答题,抢答题第1至3题为根据信息说出答案,主持人在读题过程中选手可以随时抢答,但答错要扣分。机遇与挑战并存,选手们磨拳擦掌,场上的气氛也更加紧张和热烈。

抢答题1.请说出该物质的名称

它是生活和工业上常用的物质

它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

它能够和酸发生反应

洗涤剂、玻璃都离不开它

1861年,比利时科学家索尔维获得制取它的专利。同学们对第1、2两题非常熟悉,第3个抢答题是关于徐寿先生的,因此对同学们而言相对陌生,其实徐寿先生应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身为江苏人,我们有必要在化学课中有所介绍和宣扬。

三、决赛反思篇

1. 特色概括

(1)内容形式贴切活动主题。CESL团体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实地体验又有现场竞技,既有知识面的比拼又有实验操作的展示,既张扬了学生个性又凸显了合作精神。竞赛题干突出化学学科特点,情境多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生活,联系生产,特别是链接了环保、能源、水源等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弘扬了化学的学科价值,传播了化学学科的正能量。问题设置则起点高落点低,适合初三学生的学情,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热情。

(2)实验选择极富有趣味性。为说明六氟化硫气体的密度大,将折叠的纸船漂浮其上;现场演示的碘钟实验随着振荡出现的现象美轮美奂;将一大桶蓝色石蕊试液中放入干冰中可谓震撼全场,颜色变化神秘梦幻;有的实验采用视频播放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金属镓所做的汤匙放入水中,装有水的气球遇火并不爆炸等。

(3)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前一天晚上的动手实践题充分给予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竞赛现场3人为一小组,通过必答、抢答、实作题三个板块的设计,促使小伙伴们在融洽的分工合作中排除干扰,积极思考,娴熟操作,勇于表达,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展示和提高,相信这一幕一定会在他们的青葱岁月中留下美好的痕迹。

2. 活动借鉴

尽管这是化学学优生的PK和展示,但联想到日常化学教学,我以为团体赛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一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推陈出新。课程本身应是开放的,更何况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和社会生产密切联系的学科,化学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不必拘泥教材,要与社会、生活即时链接,做到在充分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大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时代性的新鲜化学素材,如”溶解现象”的引入可以将橙汁滴在气球上,“燃烧与灭火”可以用水下奥运火炬的传递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篇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4年广州市“一模”题)

北方的庄稼汉(节选)

张行健

早春的一场大风从黄土峁铺天盖地刮来,刮黄了北方的天刮黄了北方的地,也给庄稼汉们一张张泛黄的脸子涂抹了一层粗砺的黄尘。

一双沾满了泥土的大脚板子,结结实实地走进了这面亘古未变的老塬,走在这条祖辈踩踏过几千年的黄土路上。大片的土地横陈在庄稼汉子的眼前,没有犹豫没有矜持,他们沉静地甩脱了布鞋麻利地套好了耕牛,一个响鞭炸过,当不曾发锈的犁铧锐利地切入土地,庄稼汉们的赤脚也犁进早春的泥土里,新翻的泥土在铧面上愉快地着,滋滋作响地卷起层层土花,他们在一阵阵新土的馨香里感受着温热感受着土地赐予的陶醉。日头鲜活成一枚早春的新桔,把浑黄而清亮的光织成一张巨网,把耕牛把木犁把劳作的庄稼汉网进忙碌网进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耕牛图里。

北方的春天短暂得像小青年斑斓的梦幻,一场跟一场的大风把日月刮进了另一个火热的季节,庄稼汉们也告别青皮后生的轻狂认真走进这个季节的成熟。

日头浓烈地把土地把麦子把庄稼汉们一张张脸子染成了同一个颜色,在这个土黄色的天地里,庄稼汉们的笑声也黄澄澄成熟了眼前的小麦。他们把手中的镰刀在场院旁的磨刀石上磨了一遍又一遍,蘸上汗水蘸上心血把期待的镰刀砺得飞快,攥着这把镰刀他们扑向麦地,把腰肢弯曲成一个古老的文字,弯曲成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太阳烘烤着黄土地烘烤着土地上一枚枚土豆般的光脑袋和一颗颗兴奋激动急躁不安的心,大片的土地里有牛驴的影子骡马的影子也有收割机和打麦机的影子,抱麦捆的老人拣麦穗的娃娃和送来一罐子绿豆汤的婆娘们同打麦机们一起交织成一个繁忙艰辛的五月天。

当遍野的高粱红艳了穗子当遍野的玉茭金黄了娃娃的时候,秋风秋阳秋天的田野便沉甸了一个季节。庄稼汉们沉着含蓄得像这个季节里稳重的大青山。看一眼正午的太阳,那是庄稼汉智慧和充满张力的年纪。四处都充溢着熟透庄稼的气息,四处都流荡着收获秋日的紧张,割高粱拔花杆出红薯刨山药掰棒子碾谷子打糜子晒豆子还要捎带拾掇菜园里的紫茄子山梁上一树树的红柿子……

做完这一切又把土地平整得如同一盘大土炕,犁耙得舒服熨贴松松软软,再从家里把那台老木耧扛到地头上。木耧不知是上几辈子传下来的,遍体的黑红显得深沉庄重。庄稼汉子们的老爹就是摇耧的好手。爹们把自己摇死在黄土里的时候,耧便传到他们手里,待到他们摇不动了就该儿子孙子接着摇,在黄土地里摇出了多少个歉收与丰收的年景,摇出了几代庄稼户共同的归宿。

日子在昼夜的交替中增加,当阴郁的天空里抽下第一条晶亮的雪丝,猛烈肆虐的西北风便疯狂地抽打着黄土地,把北方的原野裹进砭骨的寒冷里。上了年纪的庄稼汉们会闭着眼窝喷着烟雾把一冬一年的活路细细盘算。他们会在早已收拾好的土地里用一根木棍点戳无数个地眼,通放憋闷的地气,他们知道,放了地气的土地来年点豆子粒儿大,栽红薯瓤儿甜,他们专注地戳着地眼,把对土地的热爱深深戳进地心里。

永远做不完地里的活路,永远读不尽土里的字典,当枯树一般的四肢不能再灵巧地动弹时,他们会望着冬日的夕阳沉思,祥和善良的面容包含了往昔如烟的记忆……当合上那一双沉重的眼皮,在子孙们一片哀伤的嚎哭里,睡成一个苍黄的土包入土为安时,庄稼汉们便完成了生命的最后辉煌。

从悠久的年代走来,从洪荒的远古走来,从刀耕火种的岁月走来,从连枷声从击壤歌的执著、悲怆中走来,带着尧舜禹淳厚遗风的这群庄稼汉们,在北方这块发烫的土地上演绎出千百年苦难和辛酸、勤劳与智慧的黄土文化。当变革的大潮凶猛地冲刷这片文明悠远积淀沉重的黄土地时,庄稼汉子们被四面八方雄性的风刺激得痛苦不安亢奋和浮躁了,恪守土地的诺言恪守春种秋收的诺言和心理失却了固有的稳定和平衡。大片土地在气势恢弘地实现着一个大预言的时候,庄稼汉子们也在阵痛中进行一次庄严的洗礼和神圣的嬗变。在这激动人心的嬗变里,扛着锹镢耙子的庄稼汉们开着小四轮开着播种机开着联合收割机的庄稼汉们,踩着山脊踩着高原踩着黄土的风尘一同走向高悬的太阳。

1. 作者从季节变换的角度来写北方的庄稼汉,有什么作用?(4分)

2. 本文善用长句。画线句集中描述了黄土地麦收季节的景象,请从长句的角度加以赏析。(5分)

3. 文章最后一段蕴含了作者对北方庄稼汉们的丰富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季节的变换象征着庄稼汉们不同的人生历程;以季节的变换来写庄稼汉,突出了不同人生阶段中的庄稼汉们的不同形象特征(性格特点);以季节变换为线索,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4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

2. ①画线句子把各种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叠加在一起,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突出了北方庄稼汉们劳动的繁忙艰辛。②这组长句语言流畅,富有气势,节奏感强,具有独特的形式美。[5分。答对第①点3分,第②点2分。意思对即可]

3. 这段话蕴含了作者对北方庄稼汉的丰富情感:①庄稼汉们虽历经苦难和辛酸,仍恪守蕴含着勤劳和智慧的黄土文化,作者对此充满了敬佩和赞美;②庄稼汉们被变革的大潮刺激得痛苦不安、亢奋浮躁,失去了心理的稳定和平衡,作者对此感到惋惜(无奈)和忧虑;③庄稼汉们在阵痛中完成了庄严的洗礼和神圣的嬗变,作者对此感到欣慰,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6分。答对一点3分,其中结合原文分析1分,情感2分;两点6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精析】

在广东历年高考中,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一样,都是选考内容,被设置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当中进行考查。在最近五年的高考中,除了2010年考查的是小说文体,其余四年考查的都是散文文体,散文文体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因此在接下来的备考中,这一文体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于这一考点,考纲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层级的能力。即这个考点要求考生不仅需要具备准确的理解力,还要能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因此题目难度较大,容易拉开考生分数的差距。

广东省的高考试卷通常选用1500字左右的现当代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作为散文阅读的考查篇目。命题点主要集中在主题、结构、重要语句和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一般根据考试说明的三个能力层级要求依次设置三道主观简答题。三题共15分,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较大,值得我们关注。

【析题有得】

1. 读“懂”题干,从题目中获得答题指导。

第3小题0分示例:

土地不停被污染的如今,庄稼汉们无法再与以往一样爱着护着这片土地,为了生存,他们放弃了春种秋收的诺言,而开始用大量机器,农药,化肥来提高了产量,加快了速度,更多的土地面临破坏和污染,庄稼汉们赤着脚丫收割下麦子的画,也随着变化在幅幅历史的图画吗?

第3小题在题目中陈述“文章最后一段蕴含了作者对北方庄稼汉们的丰富情感”,要求“简要分析”。题目的表述清晰明确,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答题指导。首先题目明确了考题的区域是“文章最后一段”,考查的对象是“作者对北方庄稼汉们的丰富情感”,“丰富”一词表明段落里所包含的感情不止一种,从题目的分值来看,三种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考查的情感不是“北方庄稼汉”的,而是“作者”的。

但是从上面的答卷示例可以看出,该考生缺少读题意识,对题干本身未进行认真的审读,所写答案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脱离了问题本身,因此得分极低。如果该考生稍加注意,能够抓住题干中“情感”一词,相信他是可以写出一两点正确答案的。

2. 积累知识,掌握常见艺术手法的作用。

第1小题2分示例:

从四季变化的角度写出北方的庄稼汉们一年都在辛勤地劳作,甚至一生都在辛勤地劳作。庄稼汉们的一生都在与季节打交道:早春,庄稼汉们播种子;夏日,庄稼汉们的脸与麦子染成了同一个颜色;秋收,他们是最繁忙艰辛;冬天,他们盘算着,年年也如此。

第2小题2分示例:

长句中描写细致,从环境、人物等多方面描写收获,体现了收获的繁忙;使用长句使语气舒缓,写出了繁忙的收获中人们的欣喜和放松。

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而言,艺术手法的使用是必考点,它涉及的是“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因此,考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掌握散文常用的欲扬先抑、承上启下、卒章显志、行文线索等各种谋篇布局的技巧及其功能,象征、描写、烘托、反衬、人称运用等表现手法及其功能,比喻、拟人、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只有储备了这些相关的写作理论知识,考生才能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清晰地辨别出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分析出它们各自在文本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第1题考查作者以季节变换来写人的意图,这里就涉及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象征是以此写彼,突出形象特征,使之更具丰富的内涵。同时季节变换的描写贯穿全文,说明其为行文线索,线索串联全文内容,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从示例一可以看出,该考生只回答出这一写法所具有的“象征”作用,忽视了其作为“线索”的结构作用,说明该考生对于散文的结构知识不熟悉。第2题考查句式特点,这个考点比较新颖,也是容易在备考过程中被考生忽略的一个点。示例二中考生只是抓住了长句在内容表达上的丰富性的特点,而对于长句其他的可使语言流畅、节奏感强、形成气势等特征并不清楚,所以才会错误地回答成“使用长句使语气舒缓”。因此只有当我们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认真学习、掌握了散文写作中常见的艺术手法,积累了足够的理论知识,考试的时候我们才能准确、全面地作答。

3. 熟悉考点,牢记常规答题思路和步骤。

对于散文阅读而言,各种不同考点的题型都有其常规的答题思考和步骤,考生如果能够掌握住这些答题的思路和步骤,就可以不变应万变,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填空”式的解答,从而保证自己答题的条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比如例文的前面两道小题,都是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进行考查,需要考生对特定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对于这类赏析写作手法的题型,可从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呈现的主题、结构上的作用等角度入手进行思考。

再比如第3题,需要考生“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这种类型的题目就不能只是简单说一说作者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还必须说清楚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他是针对什么内容或对象产生这些感情的。因此,凡是需要我们“简要分析”情感的题目,作答时必须包括情感内容、情感基调两个部分,具体到这道题目,我们要做到:第一步,概述文本中体现出的庄稼汉们的某个特点;第二步,归纳作者对于庄稼汉们这一特点的情感态度。

篇7

大家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理想远航》。

我清楚的记得,5年前,在我高中毕业典礼那一天,我站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代表全体毕业班同学进行国旗下讲话。那是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次国旗下讲话,那次讲话令我记忆犹新。我记得,当时我讲话的题目就是《让理想远航》,当时的我,怀揣着自己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教育,并誓言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5年多过去了,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并且参加了工作,如愿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当我再一次站在主席台上,进行国旗下讲话时,我将自己讲话的题目依旧定为《让理想远航》。然而,我要讲话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改变了,我的身份也由学生转变成为了一名老师,我也再不会是那花季雨季的少年,而成为了一名成年人,一位追求梦想的热血青年。似乎一切都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悄然改变着,然而没有改变的,依旧是我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追求!成为人民教师,让我的学生受到平等、有效的教育,将自己的毕生力量忠诚的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是我一生的理想!

理想,有人说,理想是大海中航行的灯塔;也有人说,理想是蜜蜂日夜寻找的花蜜;我觉得,理想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追求。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当你听到这里,同学们,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

在和班里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的同学想当一名飞行员,自由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有的同学想当人民教师,用智慧和汗水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有的同学想当个画家,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大自然的山水;有的同学想当一名警察,长大后为人民服务;有的同学想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好的大学;还有的同学希望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每一个人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无疑,这些美好的理想都值得建立,都值得骄傲。理想,这仅仅只有两个字的词语中饱含了什么?我想,这两个字,饱含了这世界上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散发出千万缕光芒的充满希望的美好世界!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更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在理想中躺着等待奇迹,不仅会使得理想变成天方夜谭,甚至我们已经拥有的很多东西也会失去。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正在梦幻的理想中彷徨呢?

我想告诉大家,只有结合实际的勤奋努力才可以让我们离自己的理想变得越来越近!在我实现自己理想的路上,我整整用了近15年的时间,我曾经为实现理想痛苦过,彷徨过,失败过,这当中有家人的不支持、不理解,更有别人的冷嘲热讽。在我高中毕业时,我所填报的志愿全都是师范专业,然而我没能考上师范大学;当我努力通过自学考试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后,到各个学校应聘时,却由于自己所学专业问题被所有学校拒之门外;当很多邻居听说我大学毕业后却到山里教书时,有很多人为我感到遗憾、甚至嘲笑我的无能;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我不知道有过多少次犹豫、彷徨和迷茫。然而,一路走来,我的身后,留下的不仅有辛苦的足迹,更有满心的感动。

当我如愿成为一名教师时,站在这三尺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时,我感到自己无比的幸福和感动!孩子们,当你在课堂上打瞌睡,为能听我讲课而主动要求站起来听课时;当我看到每一次考试,你都在竭尽全力的答题时;当我得知你们的成绩在全区都名列前茅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你们对我的重视、爱戴和支持。

当你看到我因为其他同学的错误而生气,主动来安慰我,把水果递给我吃时;当我站在寒风中批评你们没有把国歌唱响,你跑回办公室拿来外衣披在我的身上时;当我的手摔破,你陪着我到卫生院包扎,轻声的告诉我:“老师您要坚强”时;孩子们,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可爱、懂事和善良。

当我蹲下来,与你面对面语重心长的告诉你,你一定要考上好高中,你非常肯定的答应我时;当你离开学校,说不想上学了,我为此陪你在操场上走了很多圈,告诉你我多么的希望你能好好学时;当我看着你们在全校学生的注视下,喊着口号,踏着整齐的步伐入场时;当我得知你把我当作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时;我感受到了你们对我的尊重和珍惜,我深知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更感到自己生命的神圣!

同学们,也许你们无法体会老师实现理想后的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和幸福感,今天我愿意把自己实现理想后的这份感受与大家分享,就是想告诉你们:只要专注于某一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这是一种享受!当梦寐以求的理想成为现实时,你会觉得你曾经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篇8

众所周知,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即肯定或否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但有的老师认为积极回答是好现象,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答错的学生也不忍加以否定,而是不管答对答错都一味说“好”,这样就公平了吗?非也。可见对学生的回答如何作出恰当的评价,也是一种需要重视的教学手段。

笔者曾读过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学实录片段:

师:(教师巡视)用词之美,造句之美,色彩之美,等等,都可以说。好!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每个人讲自己的观点。开始。

师:有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读了第2段中“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觉得这一句很有新意,她把每一朵花最浅淡的颜色比作银光。

师:而且紫色和银光相互映衬,色彩对比很强烈,给人以绚烂之感,而迸溅的水花呢,又有一种动感,使画面更显得生动活泼。好!你来。

……

生6:我觉得第3段写得很好。“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朵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里运用拟人,写出了紫藤萝的性格。

师:说得好!而且从全文来看,它和下文形成照应。

生7:第8段也写得很好。尤其是“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写出了一种朦胧感。

师:啊!你看,朦胧感!从嗅觉的角度来写花,把无形的香气写得有形有色,多么有想象力啊!

余老师的课堂,是如此富有诗意,正是因为他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才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曼妙绝伦的境界。

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很多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向你学习”“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有节奏地鼓掌,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但是学生在长期的掌声中,兴趣也渐渐淡下去了,原本整齐响亮的掌声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

笔者曾听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羚羊木雕》,他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描写?学生答:“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于是让学生找出以上描写的句子。学生读出后,老师无一例外地说:“好,给他掌声!”课堂上看似热闹,实际上却是空洞贫乏。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怎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例子中教师公式式的评价对学生特有的理解和感悟不能加以引导和体现,也就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感悟和思考到所应学知识的所在,学生依旧处于课堂被动地位,在老师的牵引下模式化学习。这种语文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种形式主义下的“好评价”。

在此,我们可以把随堂评价分为三种方式。

(1)肯定式。这种方式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如:“说得好!”“好!”等。当然,老师说这话时要有真诚的笑容、热情的语气,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是真实的。如果老师以呆板的表情、平淡的语气来评价学生答得对,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2)否定式。与肯定式评价热情的笑容和语气相反,在指出学生答错时,语调要温和,表情也要相对严肃一些,此时必须完全摒弃嘲笑和揶揄的语气,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严肃、真诚的态度,同时也能很快消除因回答错带来的不安。

(3)不置可否式。这种方式就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示。这样,就在课堂上形成了竞争、讨论的气氛,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各种看法作归纳和总结,那么不管答对答错,都能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篇9

一、原题回放

呼和浩特的小阎来绍兴游玩。在个人微博上发了三个“绍兴印象”。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微博一:“嗨,这就是绍兴的乌篷船。可惜我们家乡不宜推广这种交通工具。”

(1)请你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乌篷船不宜在小阎家乡呼和浩特推广的原因。(4分)

微博二:在绍兴,我游览参观的景点中有明清故居、秦汉碑刻、唐宋摩崖,听说这里还有越国故址、舜禹遗迹……呵呵,还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2)请你为上述五类历史遗存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2分)

①舜禹遗迹② ③ ④ ⑤

微博三:绍兴人真聪明,他们把坐乌篷、逛城河开发成了江南“风情游”;用陆游与唐琬的故事打造沈园“文化游”;利用一小时交通圈,与上海、南京等地合作推出“城际游”;还与我们家乡互推异地风情游,分享各自的特色旅游资源。怪不得绍兴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响,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呢!

(3)微博三包含着绍兴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秘诀,这一秘诀是什么?请根据小阎的微博说明绍兴人是如何用好这一秘诀的。(6分)

参考答案:

(1)地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冬季易结冰,缺少密布的河网。(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②越国故址③秦汉碑刻④唐宋摩崖⑤明清故居(2分)

(3)因地制宜,优势互补。(2分)他们利用绍兴独特的水乡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位置,开发“风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品牌,体现了因地制宜;同时与各地联手开发“城际游”、异地风情游,共享各自特色的旅游资源,体现了优势互补。(4分)

二、试题品鉴

2012年绍兴市社会思品中考试卷第24题是一道隽永意长的好题。从艺术角度细细品读上述中考试题,对于我们提升命题技巧会有不少收获。

(一)融合三维目标,凸显试题立意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句话道出了立意在命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立意反映考查的目的,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即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它直接关系到试题的选材、布局和深度,直接影响“三维目标”的实现。上述“绍兴游”一题所考查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无论从试题情景看还是设问方式和指向看,都根植于课本知识、社会生活、学生思维活动中,体现了学科的教育价值,从而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试题没有用成人化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材料,而是有机结合古城绍兴的生态气息与文化氛围,从学生视角用微博的方式呈现家乡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更好地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使绍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到文化产业大市、文化强市的绚丽蝶变。这样的安排使试题的内涵更为丰富,立意也更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精选乡土素材,巧设问题情景

情景是试题立意和设问的载体,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依据情景回答问题,需要考生经过紧张的思维活动,分析试题提供的新情景,回答新问题,体验新情感。因此,中考命题常常以社会生活中、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或片段为情景,来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以2012年中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隐含背景,以文化古城绍兴为视点,择其精要者而取之。用呼和浩特的小阎来绍兴游玩为线索,用微博形式,把“绍兴的乌篷船”、“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江南“风情游”、“城际游”和异地风情游等乡土历史与地理的相关素材串联起来,生动活泼,呈现浓浓的乡土气息,清新自然,凸显人文性,使试题富有亲和力。而配上的图片,更构成了一幅既是现实又似梦幻的图景。这种现实与梦幻交织的奇妙影子,增强了考卷的亲和性。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具体化为符合乡情、贴近实际学生的试题情景是本题的巧妙之处,其命题手法令人惊叹。

(三)设问多元灵活,蕴涵思维品质

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设问是按照试题立意,针对试题情景设计的问题,是连接立意与情景的纽带,关系着立意的实现程度。上述“绍兴游”一题的问题设计突出了能力立意,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试题的学科思维价值。试题的第一问限定运用的知识是自然环境角度,就初中地理而言,通常是地形、气候、降水方面的有关知识,分析的对象是“乌篷船不宜在小阎家乡呼和浩特推广的原因”。设问指向明确,着重考查“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知识运用能力。试题的第二问是要求对绍兴五类历史遗存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这是一个限制性设问,弄清历史事件时间顺序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难度不大,重在让学生感知家乡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试题的第三问是根据小阎的微博说明绍兴人是如何用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秘诀的,着重考查运用“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设问的关键词是“如何用好”,突出了绍兴人是“如何用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秘诀,隐含要求将材料与知识有机结合,事理交融,体现了学科思维本质。

三、好题精磨

掩卷沉思,本题也有不足之处,不过是白玉微瑕。从追求命题艺术角度看,我们要做到好题不厌百回磨,磨出精彩。

(一)情景材料的选辑要服从立意

如前所述,本题的主题是以绍兴乡情为载体,考查相关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整个试题的立意看,试题的引子、微博一及设问一与试题立意不是很融合。命题者不惜笔墨用文字更用图片突出介绍绍兴的乡情,但在设问时却转向了乌篷船不宜在呼和浩特推广的原因,客观上使得材料与设问指向不同一,不符合情景设置要服从立意的基本要求,没有完全根据情景选编设问,导致测试无效,难度值只有0.32。为此,笔者认为,对微博一及问题设计可作这样的修改:

微博一:“嗨,这就是绍兴的乌篷船,这种交通工具多么地自在惬意啊!”

(1)请你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绍兴人把乌篷船作为交通工具的原因。(4分)(以上画线部分为笔者对原题的修改之处。)

微博三的材料存在层次不够清楚的问题。微博三对“风情游”、“文化游”、“城际游”、异地风情游使用了三个分号,暗示考生根据分号划分层次并结合学科知识作答。从问题设计看,材料应该围绕“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两方面内容选辑,并通过标点符号简洁、明确地呈现给考生,引导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因而,笔者认为本题的微博三可修改为:

微博三:绍兴人真聪明,他们把坐乌篷、逛城河等开发成了江南“风情游”,用陆游与唐琬的故事打造沈园“文化游”等诸多特色旅游项目;利用一小时交通圈,与上海、南京等地合作推出“城际游”, 还与我们家乡互推异地风情游,共享旅游资源。怪不得绍兴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响,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呢! (以上画线部分为笔者对原题的修改之处。)

(二)设问的语言要准确、简明

设问一定要根据情境准确和明确表达立意的意图,体现其内在含义,概括性强,针对性强,避免出现啰唆而影响答题。本题第三问的设问表述不流畅,设问内容有重复。命题者的意图无疑是要求考生先答出“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再回答“如何用好”这一秘诀。笔者认为,该设问其实完全可以合并表述为:

(3)结合材料,说明绍兴人在发展区域经济中如何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6分)

这一改,在行文上突出了“如何坚持”的能力要求,使问题明确指向“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这一考点,避免了设问表述的啰唆。

(三)答案要层次分明,行文严谨,赋分合理

篇10

高中新课程标准在我市已经施行了两年,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学生才会喜欢语文,才会乐于学语文。

一、注入“人情味”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它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因此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二、融入“人文味”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三、渗入“文学味”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语文学习就是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就是要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就是要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动人心魄的美;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引入“生活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五、弥漫“新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