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的格式范文

时间:2023-03-16 00:1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题记的格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题记的格式

篇1

最明显的就是问你们要几个?对用人单位来讲,招一个是招,招十个也是招。问题不在于招几个,而是你有没有这百分之一或十分之一或独一无二的实力和竞争力。你们要不要女的?这样询问的女性,首先给自己打了折扣,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二忌急问待遇

你们的待遇怎么样?你们管吃住吗?电话费、车费报不报销?有些应聘者一见面就急着问这些,不但让对方反感,而且会让对方产生工作还没干就先提条件,何况我还没说要你呢这样不好的想法。谈论报酬待遇是你的权利,这无可厚非,关键要看准时机。一般在双方已有初步聘用意向时,再委婉地提出来。

三忌不合逻辑

面试的考官问:请你告诉我你的一次失败的经历。答曰: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如果这样说,在逻辑上讲不通。又如考官问:你有何优缺点?答曰:我可以胜任一切工作。这也不符合实际。

四忌说有熟人

面试中急于套近乎,不顾场合地说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某某、我和某某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主考官听了会反感。如果你说的那个人是他的顶头上司,主考官会觉得你在以势压人;如果主考官与你所说的那个人关系不怎么好,甚至有矛盾,那么你这样引出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自我遭殃。

五忌超出范围

例如面试快要结束时,主考官问求职者:请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这位求职者欠了欠身子问道:请问你们公司的规模有多大?你们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是求职者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求职者应当提问的范围,使主考官产生了厌烦。主考官甚至会想:哪有这么多的问题?你是来求职的呢?还是来调查情况的呢?

篇2

【关键词】问题讨论 学科渗透 多媒体课件 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20-01

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已经近十年了,所提出的课程改革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开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但审视这几年课改工作中的得与失,笔者认为,在即将全面展开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还有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引起高度的注意,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问题一:课堂上只要有了“问题讨论”就是新课改

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问题的探究与发现,学生是纯粹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无疑是正确的。但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上只要有问题讨论就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式,于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不顾教学实际,专为讨论而讨论并试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形式来渲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气氛的现象,结果由于一些问题过于简单、浮于表面,课堂讨论看似热闹,却没有实际效果;一些问题要求不明确,学生讨论如天马行空,课堂乱如一团麻,讨论失去意义,根本达不到讨论的目的。

毋庸置疑,现代学习方式需要有问题意识,但更重要的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与启迪性,能否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提高自身修养,认真领悟教材,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与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合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否则,探究式学习只会变成一种形式,将原来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随意问”。

问题二:学科渗透意味着不分彼此

我曾听过一堂《月亮上的足迹》的初中语文课,课堂45分钟里竟然有20多分钟是学生就月球的形成、月球上的自然概况、月球上的资源,探索月球的意义、发射火箭的构造、原理等进行讨论,发表看法。看得出,学生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外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课堂上发言异常踊跃,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生对月球的确有了崭新的认识,并且积累了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经验。但是,这堂课却没有体现语文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这究竟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是自然科学课或地理课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现行的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割裂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翅膀,因此,新课程力求各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合性;强调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提倡并追求不同学科间彼此渗透,但并不否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任务上也各有偏重,“冰融化了是什么”在语文课上可以是春天,在物理课上只能是水。学科整合绝不是学科拼凑,学科渗透也绝不是不分彼此,如果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滥用学科渗透,势必“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造就一个学科的“大杂烩”。语文课堂变味了,意境没了,语文味淡了。我认为课程改革还是要体现学科特点。

问题三:只有运用多媒体课件才能体现新课程改革

有一种现象:一部分教师热衷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用,似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意味着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往往一些需要教师、学生动手操作的东西被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课件来代替亲手操作,学生实验器材、教师的一些教具成了摆设派不上用场,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被轻易地剥夺了;教师上课前制作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PowerPoint课件,确实减少了板书的麻烦、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但学生思维能否跟得上,实在令人担忧。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课件不但没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反而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减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不应一味追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否则,只会将传统教学的“人灌”改为现代手段的“机灌”,由“语言灌”发展为“视频灌”,不能简单将教材内容搬家,把练习题搬家,更不能粗制烂造为看热闹。

问题四:激励并不等于一味地鼓励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要实现这一理念,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随着赏识教育的倡导,赞扬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已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但有些教师却矫枉过正,随意地肯定学生的意见,总是一味地说好,该批评时不批评,该纠正的不纠正。

有一位教师在10 以内的加法检查复习时是这样的:

师:你能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吗?

生:5+4=9

师:你真棒

生:7+7=14

师:你真聪明,连这么难的题都会做,真了不起!

师:谁再来说?

生1:20+10=30

生2:100+100=200

……

此例中,老师面对学生“答非所问”的回答始终不置可否,依然是“耐心”地满口激励,用不评对错的方式来回避问题,导致学生的回答越来越离谱,造成耗时低效,致使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这是对激励性评价的曲解,是不可取的。

篇3

【关键词】土工试验;土粒比重;密度;含水率;界限含水率;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对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土工试验是一项重要内容。土工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工程勘察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取样、运输、保管过程中的扰动,或受仪器设备、操作方法、人员、试验方法的影响,使得土工试验结果往往出现部分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勘察成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将导致后续的设计和施工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最终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本文就土工试验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剖析,以便勘察单位在过程质量控制中采取相应措施,为设计部门提交真实、准确的勘察成果。

二、土工试验中的问题

(一)取样、运输、制样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市场竞争激烈,勘察费用较低,勘察单位的人员、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入较少,导致采取的原状岩土样质量较差,土体结构受到严重的扰动和破坏。

样品采集后没有用蜡封堵,夏天亦无防晒措施,水分蒸发;冬天没有防冻措施,样品受冻;运输过程中没有减震、防碰撞措施,工作人员送样和收样过程中,没有做到轻拿轻放,使得土样受到轻微扰动。这样就会造成土体结构破坏和含水量变化,严重影响到土体的原状性能。

因此,在取样及运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样品的密封,防止水分散失造成误差;要避免摔、碰、摇晃、挤压样品,而使试验结果失真。

(二)比重试验

土的比重是由土本身的矿质成分决定的,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值,一般数值为2.60~2.80。一般的,有机质土为2.40~2.50,泥炭为1.50~1.80。但是,如果土中的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土的比重会下降到2.40以下,应对土样进行试验。由于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土的比重基本接近,土的比重变化幅度很小,而且土的比重试验操作繁琐,现在许多单位都是根据本地经验,直接采用比重的经验值。即使土粒比重试验相对复杂且费时,也不能在一个地区根本就没有进行过土粒比重试验,盲目套用其它地区的经验,而应该收集整理这方面的数据,建立适用于本地区各类土的比重值。

(三)密度试验

密度试验操作较简单,但是,在开土进行切样时,使用的刮土刀的刀刃有可能因为磨损而出现凸凹,这样所测得的密度就会出现误差。因此,在进行切样时对刮土刀要进行及时更换,从而确保试样的准确度。

环刀的使用方式还得注意,要保证环刀两侧有完好的平整度;环刀内壁需涂一薄层凡士林,减少环刀与土样间的摩擦,避免土样压密扰动刀;刀刃始终垂直向下,避免用力挤压样品,造成样品扰动和试验结果偏大;速度不可过快,也不可用硬物敲击,否则易造成环刀压偏或土样出现裂缝;遇到钙质结核或小石块阻挡环刀时,应取出钙质结核和小石块并用土填满;遇到天然孔洞不应填土,要保持试样的原始状态。

(四)含水率试验

含水量是最不稳定的,而且由于各种因素,如土层的不均匀、取样扰动或进水、取土器和筒壁的挤压、原状样密封不严、土样在运输和存放期间保护不当而失水等,都会引起含水率的变化。

室内试验时,操作不当也会造成含水率变化。因此,我们应应当注意:①土样的上、中、下不同部位的含水量差别较大,尤其是粉质含量高的土。取样点的位置不同,含水率就会不同。因此,可从上、中、下不同部位同时取等量样品加以混合,作为含水量试验的样品;②铝盒长期使用,可能有腐蚀、磨损,其质量会发生变化,应定期标定以降低误差;③试样装入铝盒后,应及时加盖防止水分蒸发,烘干时应打开盒盖以利于水分蒸发。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标准要求烘干至“恒重”,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没有确切数值,难以把握。不同行业,对“恒重”的定义不同,如中国药典规定为0.3mg。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试验积累,很多人认为“试样烘干前后两次称量差值小于0.01g即为恒重”。

(五)界限含水率试验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当土中含原生的铁、锰质结核时而往往会被忽视,直接将土中的铁、锰质结核压碎混入土中,造成土的液、塑限含水量偏小。低含水量的试验样易在盛土杯中产生土体密实度差异现象,高含水量试验样易出现盛土杯土体空洞现象,我们在操作时应当注意。在对杯口土面平整时,不能用调土刀过分抹平,尤其对易失水的粉土更容易造成杯表面含水量降低,产生试验误差。

三、试验成果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土工试验成果,应在各项试验成果之间进行校核。因为土的各项指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至少是有定性关系的。如土的颗粒组成与液、塑、缩限;液限与渗透系数;渗透系数与固结系数;颗粒组成、密度与强度、压缩性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可以将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互为验证,对其准确性进行判别。一般情况,同一种土的含水率高则密度较低、孔隙比较高。土的物理性质基本上能够决定土的力学性质。土的液性指数越大,其压缩性也越大,而土的压缩性越高,压缩模量越低,则快剪强度越小。通过各项指标间关系的统一分析,可以检验试验成果的准确性。但有时候,异常情况恰好是土的特殊性质,因此对于异常性质的土,我们要进行深入了解。通过这些校核,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试验所得到的数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以解决土工试验数据的多变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此外,开土描述在验证取土质量、复核测试成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给予重视。如果开土记录为硬塑状态,而结果却是流塑状态,则说明有可能样品混错、含水量测定有问题、或液限、塑限试验存在误差,这就提示我们需要对这个试验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结果,肥西问题出在哪里,从而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四、结束语

无论工程大小,尽量避免土工试验结果失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土工试验是进行土类定名和划分土层重要依据,及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有效测试结果的手段之一;同时它为施工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效测试结果,甚至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使用安全和工程质量。但是由于土体十分复杂,在试验过程中仍会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土工试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循试验标准,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负责任的进行试验,为工程勘察提供一个精准、可靠的土工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1]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S].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3]陈曦.影响室内土工试验工作质量与解决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15):32-34.

[4]阎亮,张彬.浅析室内土工试验中较易忽视的问题[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02).

篇4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们是既做会计,又做出纳,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加上天气又热,心情更加烦躁,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

本次实习的地点是本班教师,按老师要求,我们分成了小组,每个小组5.6个人,围在一起做帐,这样有利于同学交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仔细阅读模拟材料,判断资料中的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根据各账户的属性分类,填入账页纸中。最后填写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具体步骤如下:

一、设置账簿

首先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其次根据下发的会计模拟资料,仔细阅读、判断本资料中的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其中:总账账户有哪些,明细账账户是哪个;而后再根据各账户的性质分出其所属的账户类别。再次按照上述分类,将所涉及的全部账户名称,贴口取纸填列到各类账簿中去,并把资料中所列期初余额,登记在相关账户借、贷方余额栏内。最后试算平衡,要求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总账借贷方金额要与下设的相关明细账户借贷方余额合计数相等,试算平衡后方可进行本期业务登记,否则不能进行。

二、登记账簿

首先登记账簿必须使用兰黑墨水书写,冲账时可使用红色墨水,但字迹要清楚,不得跳行、空页,对发生的记账错误,采用错账更正法予以更正,不得随意涂改,挖补等。其次明细账要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序时予以登记;第三总账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我们做了10天的登记,登记完毕要与其所属的明细帐户核对相符。

三、结账

首先详细检查模拟资料中所列的经济事项,是否全部填制记账凭证,并据此记入账簿。有无错记账户、错记金额,如有应及时补正。其次在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全部准确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和各类明细账的本期发生额与期末金额,为编制会计作好充分准备。

四、编制会计报表

首先在左上角填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其次根据总帐或有关明细帐资料按项目填列;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要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要签名。

这次实习的时间是三周,由任春秋老师指导我们做,可是我们只做了1-10号的凭证,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们之前的理论基础学的不好,以至于在做的tine还要不停的翻书;(2)以前没有接触过会计,很多凭证都是第一次看到,刚开始根本无从下手,怕做错啊!!!(3)年轻人,心浮气燥,对做会计没有兴趣!!所以我们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会计理论知识好好的复习一下,培养对会计的兴趣!!争取下次再做的时候能够快点!!

这次会计实习,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现总结如下:

我们先做的是出纳工作,出纳登帐的方法:出纳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先要取得相关原始凭证,然后根据相应的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再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帐。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帐。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帐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也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现金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一般为三栏式帐页格式,由出纳人员,现在也就是由我根据现金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人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随时发生随时登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若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帐”进行明细核算。

银行存款日记帐也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一般为三栏式帐页格式,也由我根据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定期与“银行对帐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度终了,企业帐面余额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则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按应当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若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进行明细核算。

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每日结出余额。结帐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人帐。结帐时,应当结出每个帐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余额”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面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帐时,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年度终了,要把余额结转到下一个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个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帐簿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现在我们做的只是4月份的帐,所以只要在摘要拦里写“本月余额”即可,但还是要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每月按理是要对帐,如发现有未达帐项,应据以编制未达帐项调节表,以便检查双方的帐面余额。调节以后的帐面余额如果相等,表示双方所记帐目正确,否则,说明记帐有错误,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更正。此外,还应注意的是,调节帐面余额并不是要更改帐簿记录。

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实践策略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中学校长,笔者一直在 努力探索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牢牢抓住了强化管理和突出特色这两个基本环节,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明显实效。

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在新课程改革中,校长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校长的价值观、献身精神和工作能力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而民主型、转化型风格的校长无疑有助于课程改革有力推进及其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这样的校长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勇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忠实于课程计划但不是做新课程改革计划的绊脚石,敢于面对各种崭新的课程尝试但又不是做亦步亦趋的过于忠实的随从。

作为一校之长,笔者十分重视新课程改革工作。新课程实验一开始,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课改工作决策;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编排本校的课程方案与课程表,组织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编制实施方案等;成立了以主管业务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科目课程小组,负责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课方案及其说明,并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主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进行判定。

在管理制度方面,我校特别注意对传统的管理制度的反思,从理念、结构、运行程序、教学行为、评价方式等全方位对课程管理制度进行了变革。学校重建并规范了课改的相关制度,主要有《萍乡二中新课程管理制度》《萍乡二中校本教研制度和规定》《萍乡二中学生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萍乡二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萍乡二中教学成绩分析方案》《萍乡二中继续教育条例》《萍乡二中教师培训制度》《萍乡二中减负措施》等,并且对学分制、选课制、走班制都有相应的规定。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又对这些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从而确保了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且能高效开展。

策略二:重视教师培训,更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改工作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的价值、信念和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新的课程改革方案,若不能改变教师的知识观,则改革成效堪忧, 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改革过程,认同改革理念,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做改革的行动者,架起自下而上的联系桥梁,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十分重视课改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首先是抓好离岗培训。学校利用暑假狠抓了省、市组织的新课程的系统培训,先后有近40名教师参加了省里在南昌、新余、吉安、井冈山等地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除此之外,学校不仅组织了高一、高二的教师和全校的行政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加了市级新课程培训,而且对所有教师都进行了新课改的校级通识培训。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也都参加了省和国家级的课改培训,教学处负责人更是多次赴课改实验省区的课改样本校进行学习考察。

其次是抓好校本培训。我校为规范校本培训,制定了校本培训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一是集中培训。校长、副校长利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的契机,为全校教师开办课改专题辅导讲座;组织全校教师收看课改先进校专题报告等等。二是开展“每月一研讨、每周一反思”活动,利用每周三文科备课组活动和每周四理科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分年级分学科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三是抓好个人自学。为了促使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赶上课改步伐,采取多种形式交流教师学习心得,以便达成共识。

第三是抓好计划培训。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课改顺利开展的助推器。我校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通过观看光盘、听讲座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知识,真正从内涵上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树立人本意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服务意识,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策略三:科学规划课程,打造校本特色

本着学校课程规划应与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相一致的原则,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非常注重处理好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关系,并在确保课程全面实施的基础上凸显学校特色。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订了《萍乡二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由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研究并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类型并围绕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健康素质、艺术素质等方面,联系生活实际或学科重要模块来进行专题深化的开发。在教师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多批校本课程,如笔者的《萍乡傩文化概况》、刘小东老师的《无线电技术》、邓柳萍老师的《生活中的化学》、邓国荣老师的《数学史》,以及历史组的《一百个励志的历史故事》、音乐组的《心中唱首家乡的歌》等。笔者带领英语教研组胡文香、唐汉辉等几位教师开发的《高中英语新课程词汇和常用句型经典荟萃》以及艺教处的《歌声伴我成长》等校本教材深受学生喜爱。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凸显校本特色。通用技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开设这两门课程,都需要专门的实验场地。花数十万元建一两个通用技术教室在当前还有些不切实际,到校外去开辟实践活动基地又不便管理。正是如此,实验年级的师生大胆创新,看上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前景,看上了往往被人忽视的校园建筑楼顶,看上了最普通的土壤。他们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和人力优势,借助市农科所专家的技术支持,建起了菌类中的尖端产品――大球盖蘑菇“空中”实验基地。通过半年的精心培植,蘑菇长势良好,产量丰富。而笔者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纯谷壳屋顶露天栽培大球盖菇》还荣获了全市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一等奖。为此,省、市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到现场考察,认为此举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培养了学生一技之长,值得提倡。

学校另外一个特色是将课程改革与“名师名课工程”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有力推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名师名课工程”实施已有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对课程改革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在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做好教材整合,是提高课改成效的技术保障,也是课改的主旨。从课改一开始,我校就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关注点,开展以此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抓住了课改的要旨。这一工作不仅使管理者逐步梳理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具体实施中,我校采取了跟踪听评课、随机抽评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总结和反馈了实际教学情况,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四:丰富教研活动,提升学业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全面搞好教科研,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水平自我提升,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教学研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所进步,可以带动整个学校教学发展;通过教科研,可以凝聚一批人,培养一批人,锻炼一批人;通过教科研,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扬长补短,创出自己的名牌。其次,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将赋予教师个人科研能力,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各方面不断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对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在2009年参加的省电教馆征集高中新课程教案和课堂实录评比活动中,有15人次参加并获奖,其中获省级一等奖的多达四人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促进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也让学校成为了“国家教育部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合作学校”。2010年3月,我校“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音乐子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在5月份课题结题的汇报表演中,我校刘琛老师的精彩演出也赢得了评委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有上百人次在全国和省、市级教研论文评比、课件比赛中获奖。而英语组、数学组、生物组等老师分别主持的省级课题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将结题。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86―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学生应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考试说明》也明确规定: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于是各种复习资料关于这方面的题型,答题模式比比皆是,学生对此有所掌握,但接触到一首不熟悉的诗歌。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这说明学生对诗歌的音韵,语法,典故等基础方面掌握不到位,缺乏对诗歌的整体把握,为此我将鉴赏诗歌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归纳于后,计有以下几点:

第一,诗歌鉴赏,学生应注意古人遣词造语中同义词的组联替换。古典诗歌有很多特点,首先就是它具有四声,这是构成诗歌文学的最基本的音调声律的重要因子。懂得这一点,去欣赏诗歌,首先要从格律美的角度去领略鉴赏,离开这一点侈谈诗歌的艺术,很容易流为肤词泛语。众多诗歌的格律,千变万化,一字不能随意增减,不能错用四声平仄,因为它是歌唱文学,比如“兰音”唱出来却成了“滥饮”……即此可见,格律的规定十分严格,诗人第一就要精于审音辨字,这就决定了他每一句每一字的遣词选字的运筹。正是这种精严的规定下见出了他的驾驭诗歌音律的真实功夫。正因此故,“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这些变换的词语才被词人们创组和选用。学生不懂这一道理,见了“落日”、“夕曛”、“晚照”、“斜阳”、“馀晖”也会觉得奇怪,以为这不过是墨客骚人的习气,天生好玩弄文字。把“月照房宇””说成是“桂华流瓦”,这其实是“代字”,原本是由字音、乐律的精微配合关系所产生的诗歌艺术中的一大特色。讲欣赏,应该细心玩味词语间极为精微的分别。“青霄”、““碧空””意味不同,“征燕”、“飞鸿”神情自异。“落英缤纷”,并非等同于“断红狼藉”;“霜娥幽独”,绝不相似于“桂魄高寒”,如此类推,整理辨析,对提高学生诗歌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第二,要讲诗歌欣赏,学生还要掌握诗词创作中词类活用的特点。坡的诗说“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流已摇村”是否那“江柳”竟然动摇了一座村庄,这里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江柳已摇村”的“摇”是使动用法,它很形象地活画出整个村庄在春风荡漾,江柳轻拂中的神态。秦观的词说:“碧水惊秋,黄云凝暮”怎么是“惊秋”?是“惊动”了秋天,“震惊”于秋季?都不是的。这样的把“惊”字与“秋”字紧接,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写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使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快。用现代句式来理解,一定会大为吃惊,大感困惑。王安石的《岁晚》“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这里不是笑语冰凉,而是说新月朦胧,明月与清波相映,明朗动人,笑语在风中缓缓荡漾,使人感到风的清凉,“凉”字是使动用法。汉字运用的奇妙之趣,表现在诗词文学上,更是登峰造极,因而自然也是留心欣赏者必注意的一个方面。

篇7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相互关系;体育教师

[作者简介]郑培萍,徐州工程学院体育部,江苏徐州221008

[中图分类号]C,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0-0231―03

新课程的实施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得到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区体育教师的充分肯定。由教育部组织的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新体育课程正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进和发展。在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对学习内容按学习领域进行划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形式上与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五个学习领域的划分体现了体育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体育课目标的实现。然而,由于一些体育教师受落后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加之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不足、理解不深,使得体育课程在改革中碰到了一些新问题、遇到了一些新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程的阐释,为新课程进一步实施提供借鉴。

一、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与目标的制订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使体育教师更新观念,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去,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第一,新课程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相对于原有体育课程来说,突出的一点在于其提升了课程的健康目标。第二,新课程进一步阐述了课程的具体方面的价值。指出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水平。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新课程在保持原有体育课程中体现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的特点外,尤其重视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第三,要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第四,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目标变得更具体化、明确化,注重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同时,新课程将其每一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至于如何实现教师可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灵活掌握,即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只提出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这给学校、教师、学生留有很大选择余地和空间,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到学习目标就可以了。

总之,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一门以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基础课程,它已不再是拘泥于原来只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体育课,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课内教学。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深入认识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体育功能的拓宽,由原来每周二节体育课变成由体育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和非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以及健康教育活动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实行课内外教学一体化。体育与健康教育综合行为一体化,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使“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结构体系的变革。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是以课程目标为宗旨,以适应培养2l世纪人才的要求为依据来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坚定不移地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标。体育与健康学科则遵照它的教学特点和一般规律,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切实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二是掌握2~3个体育项目和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强身健体、卫生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参与体育活动、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的能力;三是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要实现上述课程目标,就必须对现有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当然课程结构体系改革不是对以往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否定,而是在继承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的创新与超越。体育课程由原来的体育课改成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部分,将单一的学科类课程体系变为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这种改革,使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娱乐有了时间、空间和课程的保证;使健康健身理论知识的传授、体育运动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学生体能,的发展得到很好的结合;使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的体育课知识传递形式,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加深对健身、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动的体验,发展个性、活跃身心、增进健康,培养学生自律、自强、自信和自我发展。两类课程相结合体系吸收了国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又切中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结构的弊端。笔者认为,两类课程相结合的理论到现在仍然是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应重在学会体育技能、增强体质上,在此基础上再来实现其他更高的目标,不能为追求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而忽视健身这一体育课的基本功能。如当前一些体育公开课场面轰轰烈烈,无运动量、无技术可言,脱离了原有体育课的三基,这是不可取的,也是对新课程的错误理解。

三、新课程中健康教育教材的定位

新课程从体育扩展到体育与健康,内涵扩大了,增加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教育内容,把有关身体发育、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都纳入教材中。这里就有一个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孰重孰轻的问题。课程虽然更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健康教育教材并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的简单合并。如何对健康教育进行定位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而且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内容强调的是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基础是学好体育基本技能,增强体质,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其次,在教学手段上,我们说体育教育(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目标服务,但对学生进行的健康教育不能单纯地用体育训练方法来进行,必须采用体育与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多种创新的手段结合来完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最后,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知道健康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在现有每周2~3课时必修课教学时间的条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只能是精选其中与体育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内容。因为影响人的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体育锻炼只是增进健康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就可以代替如营养、医疗、睡眠等条件,转而成为影响健康的首要因素。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材料内容,决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与体育有关的医学知识,而应扩展到使学生能理解健康是取得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特别要注重学生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培养,积极地保持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能力与状态。最后,对于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教材中的健康教育内容要采用区别对待原则,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合理定位。

四、对新课程中体育教材的理解

传统体育教材选编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的”。其实仅以这三个方面为依据选编教材是不全面的。影响教材编选的因素很多,有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的历史的文化传统影响等等。传统的体育教材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材选编者往往考虑较多的是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所选内容是否符合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是否严密、是否为下一阶段学习打好基础。而较少考虑学习内容对学生是否是基础的、必要的、恰当的,缺乏从学生身心需要出发的考虑,脱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其次,选编教材对学生群体共性心理特征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考虑较少,更多的是从学生生理和体育项目着眼,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最后,教材体系的封闭性与教材内容的绝对权威性。由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对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经济、文化内容的不同,也使学校实施教材条件的不同。因此没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强制性的统一要求。

新课程的体育教材选编恰好弥补了以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教材的灵活性主要指内容灵活、对象灵活、层次灵活,让所有学生都进退自由,各得其所。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加大教材的选择余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其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从而让程度、爱好、个性不同的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2)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材内容强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具有时代要求的体育新知识、新技能纳入教材内容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现代素质。(3)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教材内容增加了身体锻炼知识、锻炼方法、健身运动处方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技能素质,对学生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具体化、显性化。(4)教材内容的标准不同。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文体差异的特点,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这便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教材内容的人文性。1998年有学者在《体育科学》杂志上撰文认为,学校体育不能光把目光盯住跑步、跳、投、打球、踢球上,光这样就不是教育,体育教育的根本基础在于体育文化,没有文化就形成不了教育。新教材注重增加体育运动文化知识、体育人文知识内容。强调体育人文精神的渗透,提高了材料的文化性和可读性,把教材变成为学生与体育心灵沟通的读物。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体育素质,也将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6)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以往体育教材单一化,不管学生身体素质差异、个性有什么不同,一律用同一种教材、同样的教学法、同样的技术要求、同样的考核标准,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我们认为教材的内容应更多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弹性设计,体育项目、锻炼手段要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教学反思;个体反思的意义;集体反思的意义;教师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要革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行为的求新思变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自我发展,以推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反思从反思主体看有集体反思和个体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是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引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环节进行的反复思考,剖析和总结。教师集体反思是发挥群体的智慧,通过集体探讨、争论,交流,相互评价等手段来促进教学的完善。不管是个体反思还是集体反思,都是非常有益的思维创造活动,两者相得益彰,我们要把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想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体反思的意义

1.教师个体反思最大的作用是扬长避短,择其善者而扬之,其不善者而弃之

通过反思,在回顾、剖析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引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环节的闪光点或成功之处。比如笔者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对知识的整体框架体系以及模块印象认知,学生可以构建清晰的知识网,同时特别强调知识的比较,分析判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可以更好把握细节,这种方法在新授课中优势很明显。通过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可以延用这种方法。有优点,当然也有不足,通过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积极的自我归因,寻找进一步改进的策略措施,我们要做的是针对不足加以改进,通过反思,把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们可以更好的扬长避短,促进自身专业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

2.教师个体反思可以进行有效的模拟教学

上完一节课,改完一次作业,考完一次,教师在上课的环节的设置妥当与否,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积极性,训练是否到位,哪些学生是特别需要关心的,哪些知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等都有个基本预测和摸底情况,通过反思,分析归纳总结,我们会在头脑中模拟下次授课或讲练习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什么,从而更好的完善教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3.教师个体反思有利于培养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教学反思能能扬长避短,遇到不解,我们会找书籍,查阅文献,借助多媒体来解疑答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形中接受新的知识积累,在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工作,积极思考,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完善理论水平,这有助于培养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能与时俱进,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理论水平和学识水平,这也与学校提倡的科研兴校的理念完美契合。

二、集体反思的意义

集体反思相对于个体反思而言,它是一种群体反思,发挥集体智慧的思维活动,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1.集体反思可以更好的完善知识体系

由于集体反思的主体在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多层面,更深刻,更全面的特点,所以个体反思要与集体相结合,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发挥集体反思更大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第一轮经济生活复习中投资理财知识点上涉及到流动性和流通性两个词,对这个理解上老师间有分歧,意见不同的会说明自己的观点,通过集体讨论交流,我们知道流动性与流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所谓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转化能力强,说明资产流动性好。当然,现金不需要转化,它的流动性最好。所谓流通性,是指资产能否在市场上交易转让。资产的流动性与流通性未必一致。通俗一点说,流动性指变现能力,流通性指交易能力。在集体反思中,有思维的碰撞,在探讨,分析,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更好的完善知识体系。

2.集体反思可以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完善思维模式,增强集体情感,有助于可持续性教学

集体反思是群体活动,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我们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相互推动,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模式。同时,正因为集体反思是群众活动,我们可以在交流中增强互动,增进感情,培养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助于教学减压,促进教学良性发展。

3.集体反思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高效工作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集体的智慧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集体探讨交流经验,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疑惑,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突况的处理,对待不同学生的做法,学生的情绪处理等都能找到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使教学工作富有效率,快捷高效。

篇9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梅列区小学青山小学、群英小学、小蕉小学、三明八中、三明十一中、三明十中、三明六中、陈大中心小学、洋溪中学、列东中学等10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备课情况作为研究的对象。

1.2研究的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搜集了体育教师备课的相关材料;并利用中国知网(CNKI)检索了相关的研究文献;通过一年来的听课的教研活动,收集梅列区体育教师的体育课教案。

1.2.2实地调查法

对参加教研周活动梅列区小学青山小学、群英小学、小蕉小学、三明八中、三明十一中、三明十中、三明六中、陈大中心小学、洋溪中学、列东中学,进行随堂听课,检查教案。

1.2.3访谈法

对参加教研周活动的梅列区小学青山小学、群英小学、小蕉小学、三明八中、三明十一中、三明十中、三明六中、陈大中心小学、洋溪中学、列东中学,分3批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访谈。

1.2.4逻辑分析法

集中对梅列区体育教师的体育课教案编写及备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备课要注意教材合理搭配

是指体育教师备课前,对本课主教材的理解和副教材之间的搭配选择,是否能满足学生增强体质均衡发展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往往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主教材的单元教学,而忽略选择教材的搭配。在选择副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全面发展的原则,如:主教材是下肢的,副教材就选择上肢,反之。如果是全身性的,就选择上肢或是下肢都可以,合理选择教材也是备课的关键。

注意:一是先学习新教材,后复习旧教材。把新教材安排在前段,以便学生用最清晰的思路投入新教材的学习;二是先学习难的教材、后学习容易的教材。把较复杂的教材安排在前段,以便学生用最充沛的精力完成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三是发展身体不同素质的教材进行搭配。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特点看,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应把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放在课的前面,把发展力量和耐久力的教材安排在后面。同时,还要注重身体不同部位练习交替进行。最后不可忽视副教材作用,但切不可画蛇添足。

2.2备课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达

是指教师备课时,对主教材的讲解示范时的语言表述,是否清晰到位,是否语言有逻辑性,是否讲明重难点。因为体育课教学的关键就在教材动作要领讲解与示范,学生能否听明白,课前教师的必须要有所准备,说什么,什么是重点说,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如:青年教师在授课时往往讲解不到位,讲解随便,跟平时的白话一样,平铺直叙的表达,学生听了一头雾水,教师讲得辛苦,自然产生教师的教学意图无法直接贯彻于练习中,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又如:小学水平三“四角游戏”讲解时,采用思维教学法的讲解后,学生分开练习后,发现无法按教师的意图完成教学要求。语言上宜用序数表达,“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第三……”。经过不断的体验后,总结适合自己的教材表述方式,自然讲解效果便会水到渠成。

注意:一是针对不同教对象年级特点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始终以精讲多练习为主,特别是小学生切勿不能没有组织语言,随口表达练习要求;二是编顺口溜时,一定要用体育教学术语,切勿用其他用语替代,影响体育教学本来的教学风格;三是在语言无法表达时,可利用仿生学形象的肢体动作来代替。还可以用学生所在年级其它学科知识进行解释。

2.3备课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是指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主教材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与所有学科一样有着相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而体育学科除这些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用身体练习来达到增强体质为目的课。一堂好的体育课,通常在备课时就要安排好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教材采用的方法也不同。比如:小学阶段:(水平一、水平三)主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好动、可塑性强、好模仿等生理特性所决定;中学阶段:(水平四)主要多采用直观教学与思维教学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因为,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判逆期,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出现。高中阶段:主要采用思维教学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因为,这个阶段学生的世界观、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还可以借用媒体信息手段补充讲解,再加上对已学过的语文、地理、化学、历史、物理等知识进行补充。

注意:一是一定要备好课,课前了解学生的生情和学情,不同班级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教材的乐趣;二是教师动作如果做不到位,要采用什么方式来替代,为了力求动作到位,可利用技术动作图解与学生共同交流;三是利用已学过的生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应用于备课中,切不可小学用思维教学法运用课堂中,如果小学的体育游戏在高中进行安排,自然不受欢迎,甚至学生会说“这么幼稚的游戏”,起不到游戏的目的。

2.4备课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示范站位

是指体育教师面对学生的讲解示范选择最佳站位的方式,是否创造最好的角度让学生观察,更好地握技术动作。体育实践课是在室外进行的,它除了体育教师正常进行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是否利用教材特点,合理选择最佳位置,进行讲解示范,是否选择学生观察教师示范的最佳点,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讲解示范与站位的关系,不是站太近,就是固定不变。讲解示范时要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否则影响学习效果。如:田径教材的教学,我们多选择是两列相对站立或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的站位授课方式,又如:武术课教学时,武术教学的讲解示范是随着动作变化,而改变讲解和示范的位置。球类教学,也是随着教学位置移动而改变讲解示范的位置。

注意:一是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的位置与角度,教师必须选择全体学生,可观察的最佳合理的位置,以便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同时也便于教师管理;二是教学过程中应随着教材技术动作的变化,而随时改变方向的站位和示范的位置,不同年级、不同教材所变化的频率也不同;三是改变位置时的教师移位速度,可以边做教师边移动,或边讲解边移动要快,减少浪费学生练习的时间。

3结论与建议

3.1小学按(水平一、水平三),最好多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进行备课,这样好记、好用。中学(水平四、水平五)多采用序数表达备课,体操教材用顺口溜的表达效果更好。

3.2教师在小学(水平一、水平三)教学时多采用先直观教为主,再进行形象语言、肢体语言和仿生学形象和比喻效果好。中学(水平四)主要采用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再加序数表达效果好。高中(水平五)主要采用思维与直观相结合,再加序数表达效果更好。

3.3教师根据不同年级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要求选择教学策略不同,在教学中灵活地随着教学重、难点及教材特点适时调整。

篇10

求学网为您提供“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解决您在写中国经济论文中的难题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