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英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6:0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月的英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九月的英文

篇1

素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最具世界影响力和产业渗透力的分支,而香港电影歌曲作为香港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电影中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烘托环境、推进故事;同时,歌曲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得一些经典电影歌曲不仅传唱至今,其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了影片本身。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是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其中大量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伴随着人们度过人生中最青春、最美好的年华。谈到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歌曲,就不能不提到已故香港电影歌曲创作的典型代表人物———黄霑。黄霑(1941—2004),原名黄湛森,籍贯广东番禺,1941年出生于广州顺德,1949年随父母移民至香港,一生创作了近2000首作品,是香港著名的词曲作家、广告人、作家及传媒创作人。他长于文、精于曲,有“香港词坛教父”之称。在电影音乐尤其是电影歌曲创作中,黄霑构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是香港电影歌曲黄金时代的重要缔造者,对香港乃至整个华语地区的电影音乐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捧红了一大批明星,成就了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黄霑创作的顶峰时期,许多最具影响力并在当时获得电影音乐大奖的作品都产生于这一时期。1987年的《倩女幽魂》、1990年的《笑傲江湖》等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主题曲奖”;1992年《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等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插曲奖”。这些经典的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成为香港电影音乐标志性的作品。黄霑这一时期的创作不仅大大推动了当时香港电影的发展,也捧红了像许冠杰、周润发、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王祖贤、林青霞、李嘉欣、李连杰等一大批明星,使他们成为香港演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样,随着电影的热映,影片的主题曲也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流行的曲种,香港电影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辉煌时代。

80年代的香港电影歌曲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纯真朴实。1986年由徐克电影工作室监制,吴宇森执导的枪战片《英雄本色》创造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开创了黑道英雄片的先河。影片所呈现出来的阳刚情怀和暴力美学顷刻间征服了香港观众。周润发也因此由“票房毒药”,成功跃变为“银幕英雄”———风衣、墨镜、冷血、双枪。周润发也成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一个坐标。同时,由黄霑为电影作词作曲的主题曲《当年情》,贯穿全片,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往往在情感倾泻之时迸发而出,把片中的江湖义气与兄弟情义上升到一种艺术的高度。张国荣饱含深情的演唱,让我们感受到了歌曲与影片的完美结合。而由徐克、程小东执导的《倩女幽魂》是改编自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影片对两位主人公关系的层层递进交代得有条不紊———宁采臣与聂小倩从相遇邂逅到心生爱慕;宁采臣对聂小倩从拒绝鬼魅到倾心相助;从爱恋不舍到悲情分离。这样的悲剧结局加上音乐的烘托,使黄霑为影片创作的主题曲《人生路》在此时显得更加深刻。这首主题曲,既有侠义豪迈之气,又具小桥流水之音。同样是张国荣那略显低沉的醇厚嗓音,将歌曲演绎得百转千回,荡气回肠。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只要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总能让人想起影片中那人间仙境般的水中小楼,香绢、琴瑟,还有那善良迂腐的书生……一时间,香港影坛因《倩女幽魂》和《英雄本色》而涌现出鬼片和枪战片创作的热潮。

进入90年代,香港的电影创作更加多元化,古装片、武侠片风行一时。这一时期,黄霑创作的电影歌曲更呈现出一种绝无仅有、血统分明的中国风格。由黄霑作词、作曲的《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因其古典韵味与民族性旋律的有机结合而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在创作时,黄霑受到“大乐必易”的启发,运用了传统的五声宫调式,令旋律简单流畅,朗朗上口。电影画面中刘正风、曲洋和令狐冲合唱时,古琴先奏出一段行云流水,古意盎然的旋律,接着一阵嘹亮清脆的笛音穿云而出、莺啼百转,鼓的节奏也作为音乐背景贯穿其中。稳重的鼓点与演唱者的节奏相生相应,伴着画面中涌起浪花的巨大声音,从而也与歌曲中“沧海笑”的词义相符;黄霑豪爽大气的辞藻与电影本身对于江湖侠义的酣畅表现交相呼应、浑然一体;尤其是黄霑、罗大佑、许冠杰的演唱,全无修饰,挥洒恣意,把潇洒淡定的江湖之道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遐想,使人感慨。

二、推动了香港粤语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从7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文化的开始崛起,黄霑的创作在华语乐坛就成为主流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粤语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繁荣。他在创作过程中,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多方考证,使他对于粤语音乐文化和音乐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香港粤语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自己的思考、研究与探索。曾著有《粤剧问题探讨》《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等论著。

黄霑从接触音乐开始到从事音乐创作及影视配乐以来,参与创作了大量的粤语影视歌曲。他的电影音乐创作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听觉习惯,使得他的作品在华语社会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很高的传唱度。在影视歌曲带领潮流的那个年代,黄霑成为写影视主题曲的代表人物。黄霑写粤语流行歌的歌词,既能用白话文,也能用文言文,尤其他为古装电影插曲的填词,更善于用浅白的文言文,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派词人中是少有的。他的作品用词直白但不庸俗;词句对仗随意但不散乱;词义优美,语境豁达,从高雅中透出些许粗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早在1980年香港无线台制作的电视剧《上海滩》,被称为香港电视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电视剧之一,曾风靡全球。其中的主题歌由黄霑作词、顾嘉辉作曲,叶丽仪演唱。这首作品称得上是词、曲、歌俱佳,在当时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是粤语歌曲中的典范。对内地观众来说,《上海滩》更是代表了整整一代人的记忆。如今20多年过去了,每当那激昂的音乐响起,叶丽仪那充满男子气概的演唱,就令人血脉贲张。而在1996年的电影版本的《新上海滩》中,片中的男主角已不再是许文强而是丁力,不变的却仍是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刘德华用他那大气深沉的嗓音,再次唱响了这首令人怦然心动的经典老歌。1983年,香港无线台制作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播出,憨厚质朴的郭靖和鬼灵精怪的黄蓉俘获了亿万观众的心,播放时万人空巷。而由黄霑创作的主题曲和插曲则更是到处传唱。在那个年代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幼,都会有模有样地哼唱几句粤语歌曲,而这几句歌曲就是《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这也足以显示出这些歌曲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从这些不难看出,黄霑对香港粤语音乐与文化所作出的贡献。#p#分页标题#e#

三、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构成了香港一代人的文化思想

黄霑自1949年移民到香港直至去世,亲身经历和见证了香港的发展和变化。由于深受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多种文化混杂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了香港一个时代的音乐发展历程,所体现的创作思想是他对整个社会,对时代,对传承民族文化的思考。他认为,中国要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音乐也要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运用特有的民族乐器、音乐语言(调式、和声、旋律、节奏)、表现形式、艺术手法等展现作品,才能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表现出他的侠义和豪放,更体现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他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民族精神是用怎样现代的配器及编曲手法都无法掩饰的,这一点在黄霑电影音乐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鲜明。民乐和古乐的曲风、民族器乐、民歌、小调和戏曲都成为他音乐创作的元素,如用古筝表现如梦如幻的美妙仙境;用打击乐表现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等。在他的歌词中有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的遣词和句法,却从不故作风雅;自有一种古风,却又是家常的、直白的、鲜活的。他所写的歌词无论是文言文或是白话文,或气势磅礴;或细腻柔美,风格各异,雅俗共赏,使流行音乐得以真正“流行”。

黄霑作品中的经典曲目流传广泛,被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环境,但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毫不夸张地说,那时每个人都能哼唱几句他的歌。1992年在徐克执导的《黄飞鸿》中,黄霑深厚的民乐功底,使影片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备受好评。这首歌曲从配乐到演绎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黄霑电影歌曲中重要的一部代表作。曲子的开头及结尾部分尤为精彩:开头是缓慢的鼓声,由远及近,由疏变密,由缓至急,犹如策动的千军万马,气势如虹。其中,主奏乐器是大鼓,唢呐和琵琶与其相应和,伴以男子习武时的阵阵吼声,加之林子祥高亢激昂的声音,字字铿锵,句句正气,处处张扬着民族主义的英雄气概;而结尾则与之相反,鼓声轰然而落,余音回荡。这首作品字字强拍、声声怒吼,仿佛吹响的号角,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深刻彰显了中华儿女坚强的脊梁和民族气节,配以影片“自强不息”的主题,使每一个中华儿女此刻胸中都会蓦然腾起一股浩然正气,热血沸腾。

篇2

关键词:问题设计;类型;原则;弊端;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90-1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类型

1.展示型问题。展示型问题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识记和理解而设计的问题,教师预先知道学生作答的内容,学生作答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本信息。例如,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 时,教师设计的问题“What is a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便是展示型问题,学生从文本中直接就能找到答案。

2.参阅型问题。参阅型问题是教师在学生理解并获取文本的事实性信息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围绕文本中有价值的可以生成的关键点而设计的问题,这类问题文本中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例如,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时,教师设计的问题“Should we follow the advice in PSAs? Why or why not?”便是参阅型问题。

3.评估型问题。评估型问题是教师在文本处理的最后阶段,为了增进学生对文本话题的熟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向学生提出对文本话题进行拓展的问题。这类问题基本上从文本中找不到答案,学生通常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结合逻辑和情感得出综合性的评价和结论。如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时,教师设计的问题“How do you think advertisements affect our life?”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我们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又要具有培养课堂思维的价值。

2.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语句:“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弊端

1.活动内容不全面。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教师只注重词汇、语法、结构等内容的学习,而忽视话题功能的学习。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只注重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活动,而忽视了教给学生方法和策略的活动,忽视了培养技能和提高能力的活动。

2.活动方式单一化。课堂上的活动,教师通常只采用教师问、学生齐答,或教师问、单个学生答的方式。有时,一个学生回答2-3分钟,而其余的学生只是在听。偶尔也安排“结对子”活动,但是整堂课下来活动方式过于单一。表面上教学活动很多,而学生全体参与活动的时间却很少,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挫伤了。

3.活动时间不合理。一是设计活动时考虑不周全。如导入活动安排10分钟,图片、动画俱全,气氛是调动起来了,但是教师却忘记了导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知识和心理方面作好准备,点到为止即可。二是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学节奏。三是教师把活动目标定得太高,学生在活动中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本节课总体目标的达成。

4.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统一。课堂上经常出现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与活动形式不统一的现象。比如,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是让学生根据广告图片和关键词来谈论广告,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只带领学生一起根据广告图片和关键词复述了一遍课文,活动就结束了。

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对策

1.展示型问题的设计要求——“精”而“活”。所谓“精”,即提纲挈领,切中要害,能较容易勾勒出一个框架来。例如,针对《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2 The honorable games,教师可以设计“How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and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这一问题,教师梳理出前四段的主要内容、第5段的主要内容和后三段的主要内容,从而使文章框架清晰可辨。

所谓“活”,即要拓宽文本信息转换的角度,增加文本信息转换的维度,提高思维含量。例如,对The honorable games一文第四段的处理,如果教师能够转变设问的角度,设计这样的问题: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where are the modern games held? 学生就需要对教材上的文本信息进行转换。

2.参阅型问题的设计要求——“足”而“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增加参阅型问题的数量,这可促使学生提供句子更长、句法更复杂的答案,从而促进英语习得。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3 The curse of the mummy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参阅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convincing explanation of the mummys curse? 让学生思考关于木乃伊诅咒的各种解释以及各自的可信度,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增加。

篇3

关键词:美声唱法 声乐文化 发展 影响

美声唱法是宗教音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歌唱形式,在欧美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该唱法具有非常强的穿透力和连贯性,可以充分展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将歌曲与歌唱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感受,对声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20世纪初期美声唱法流入中国,为中国声乐文化的丰富提供了新的元素,开始扎根于中国声乐文化中。该唱法对中国声乐文化体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一、美声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是西方歌唱的表现形式,主要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演唱风格。该唱法具有非常强的穿透力,直触人心,可以充分表达歌曲中的情感,这与西方人奔放的性格相似,是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孕育的歌唱精华。美声唱法在声音、技巧、美学等方面与其它唱法存在显著的差别,具有典型的西方民族文化特征。

在声音方面,美声唱法声音洪亮,感情充沛,具有非常高的戏剧性,对艺术情感的表达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技巧方面,美声唱法对共鸣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指出歌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个器官达到声音的共鸣,形成真假声的混合,达到各个声区声音的融合,从而形成圆润的音色。与此同时,美声唱法还对吐字进行强调,要求在歌唱的过程中把握好各个元音,保证元音歌唱连贯、清晰、流畅,从而提升歌曲的艺术表达效果。在美学方面,美声唱法要求要培养声音的美学观,注重歌唱过程中的音区、音色、承接等,从气息的控制、音区的转换、语言的承接等方面流畅、自然地进行歌曲演唱,更增添了美声唱法的魅力。

二、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文化的影响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声唱法已经开始在中国声乐文化中开花结果。该唱法不仅实现了我国专业艺术教育途径的拓展,还推进了我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提升了我国艺术歌曲创作水平,对我国声乐文化建设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我国专业声乐教育的影响

美声唱法贯穿于我国专业声乐教育体系,是我国专业声乐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专业声乐教育密切相连。2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对美声唱法进行研究,形成了以美声唱法为基础的声乐教学内容,这为我国专业声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萧友梅、杨仲子等音乐先驱对中国声乐文化进行反思,在中国声乐文化发展与西方声乐文化发展对比过程中建立了北京国立艺术专业学校,将美声唱法作为专业声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拉开了我国专业声乐教育的序幕。随后,周小燕、应尚能等在该基础上对美声唱法专业教育内容进行完善,从根本上细化了我国专业声乐教育体系,为专业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到目前为止,我国专业声乐教育机构数目已经非常庞大,各个教育机构中均设置了美声唱法专业,对美声唱法进行讲解和教育,美声唱法已经全面融入到我国专业声乐教育体系中,成为我国专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对我国声乐学派发展的影响

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主要以戏曲为主,演唱多以本音为主,音域较窄。该艺术演唱过程中注重以字行腔,字音婉转,悠扬绵长,从而对曲中的故事进行描述,对曲中的情感进行表达。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色,但无法与世界声乐文化融合,缺乏相应的声乐桥梁。美声唱法作为中国声乐文化与西方声乐文化的联系纽带,将西方文化融入到中国声乐歌唱中,为中国声乐歌唱体系与世界文化的衔接提供了良好的“接口”。在美声唱法影响下,我国声乐演绎大家开始对戏曲进行转变,在戏曲中融入美声唱法并不断发展形成了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框架,这对我国民族音乐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在美声唱法背景下,我国民族音乐学派内容不断完善,歌唱形式逐渐多样,已经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民族艺术歌唱家,如、宋祖英、李谷一等。美声唱法使中国民族声乐更好地被世界所了解和熟知,为中国声乐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三)对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

随着美声唱法的引入,我国开始开始认识西方声乐文化,对西方声乐文化与中国声乐文化进行对比,对两者进行反思。在该反思过程中老一辈声乐艺术研究人员开始对美声唱法背景下的西方声乐文化观念及创作方法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契机。20世纪30年代,冼星海、黄自等艺术家对西方歌曲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美声唱法的特色并将其融入到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以美声唱法为核心的一大批优秀抗战歌曲。20世纪50年代,罗宗贤、方韧等对美声唱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将美声唱法的技巧与民族声乐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作品,如《我站在铁索桥上》、《草原之歌》等。美声唱法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技巧和方法,实现了中国艺术歌曲的丰富。在该唱法影响下,我国艺术歌曲内容不断丰富并逐渐与世界接轨,开始形成具有西方特色的中国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为民族声乐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

三、结语

美声唱法流入中国后,从艺术形式、艺术技巧、艺术创作等方面对中国声乐文化产生了影响,与中国声乐文化相辅相成,为中国声乐文化体系的完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该唱法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美声唱法理解障碍、欣赏群体的“现代化”等。上述状况均是由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文化的碰撞引起,需要对美声唱法进行深入研究,解决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文化的冲突,从而保证中国声乐文化能够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宝.关于中国声乐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3,(09).

[2]王炜,王柳丁,刘文静.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影响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4,(10).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55-01

一 阅读能力的性质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是抽象概念,是人脑的内在能力之一,无法直接测量。对阅读能力测试是一种间接测试,必须建立于对阅读结果的分析之上。

对阅读能力的研究开始于母语阅读能力研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外语阅读能力在母语阅读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由于二语阅读是一种比母语阅读更为复杂的阅读过程,对于二语阅读能力,学者仍无定论。

对于阅读能力的构成,现阶段主要有三种观点。阅读能力整体观认为,阅读能力的构成成分是不可分、单维的;阅读能力二分观认为,阅读能力至少包括字面理解能力和阅读推理能力;而阅读能力多分观认为,阅读能力由3~8个不同的能力组成。

每种观点都有一些学者和相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持,但如Zwick,Weir,Porter,Gough,Davis等研究的研究群体、研究对象、阅读材料各不相同,对于阅读能力至今尚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这一情况只有到人类对于大脑和大脑的语言功能有进一步认识之后,才能得到解决。近年来阅读能力多分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主要在于其对于阅读教学和测试有着更积极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基本要求学生能够读懂一般性题材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重要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材料。

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环境下,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四种能力:一是对于文章重要细节的理解能力;二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三是领会作者态度、目的意图的能力;四是把握文章上下文的逻辑结构的能力。测试的内容也应围绕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二 课堂提问的内容和方法

1.课堂提问的内容

第一,词汇的理解(Vocabulary)。英语中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现象比较常见,通过词汇的考查,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识别和理解单词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代词的理解(Pronouns)。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频率较高,通过代词指代内容的考查,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中词语之间的关系。

第三,句子理解(Complex Sentence)。英语文章中经常出现较长的句子,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从句的使用让英语的句子变得复杂,通过句子概括的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句子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的理解。

第四,事实性信息的理解(Factual Information)。事实性信息是支撑文章主要观点的重要细节。通过对事实性细节的考查,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能区分文章重要细节和次要细节。

第五,文章意义理解(Meaning)。在字面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重要细节、内容,通过作者的用词、举例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态度和意图。

第六,逻辑关系的理解(Logic Relationship)。对文章中作者为什么以及怎样使用某些特定信息,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逻辑性理解,即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2.课堂提问的题型

第一,是非题题型。段落或篇章讲解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教师的表述进行判断。是非题型考查内容可以是原文的信息点,也可以是对原文信息的归纳和总结。它考点单一,测试目标明确,可以为教师的教提供准确及时的反馈,便于教师动态的调整教学内容和速度,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第二,简短回答和完成句子。简短回答以特殊疑问句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于画线提问。完成句子中空白处常常放在句尾,限制回答字数,注重语法优先原则。简短回答和完成句子侧重细节和事实的考查。

第三,摘要填空题题型。摘要是原文或原文段落中主要内容改写或缩写而成,空白处可以是原文的重要细节,作者的态度、目的和意图,也可以是文章的重要观点。这类题型主要为书面测试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摘要放置在PPT中,使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由学生完成相关任务。

第四,小标题题型。小标题题型考查的内容为段落主题。有些段落有明显的主题句,对于主题句概括就成为段落小标题。有些段落主题句不明显,主题词的归纳和概括就是考查的要点。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三 结束语

课堂提问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检查和反馈作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测试同样如此。准确定位测试内容,运用正确的测试方法,能够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了规定的阅读能力,推动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其阅读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其阅读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你好!

我在电视上认识了你。

我知道了你的事。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你被压在了废墟之下,你心里默默哼唱着《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悠扬的歌声飘得好远好远……

那天,你终于被获救了,即使你美丽的脸庞沾满了鲜血和灰尘,但在我眼中你是那么美丽、高贵。灾难夺走了你的左腿,却没有夺走你的信念。

开幕式上,身着一袭芭蕾裙装像个小公主一样的你,坐在轮椅上,穿着粉色的芭蕾裙,你用手臂代替足尖,轻点节奏、曼妙而舞。当“芭蕾王子”吕萌将你从轮椅上托起,举过肩头时,你仰望夜空,蹬直了右脚。我知道,你是为自己的梦想而舞,为北川的父老乡亲而舞,为自己罹难的同学而舞,为在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高昂着不屈的头颅的人们而舞……

篇6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探究式提问;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36-02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一节阅读课的设计,不管是以任务的形式还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其实质是问题的设计。[1]在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已基本跳出过去那个"老师讲,学生记笔记、读、背"的圈子,大多数教师能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和理解信息,但课堂提问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教师提的问题比较随意,缺乏思考价值,不能有效激发和发展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忽视了阅读教学以问促思的功能。其次,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不够,提问缺乏双向性,学生回答时纠错过于频繁,挫败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最后,学生参与度不够,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鉴于此,笔者对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式提问进行了探索,发现恰到好处的探究式提问可以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提问效率,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信息反馈,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和发展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有效教学。

探究式提问是指能够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2]探究式提问提出的是探究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解决问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以问促思的功能。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提问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思考意义的探究性问题,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做正确评价和引导,多些肯定和鼓励。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式提问可以穿插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启动、推进、深化、升华学生的思维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借助导入时提问启动思维

精彩的开篇是一堂好课的一半。上课开始时,学生尚未启动思维。在获取新知前,教师要恰当地把握时机,适时提出有足够思维空间的探究性问题,扩大问题的思维容量和深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思考,使其快速启动思维。

比如,下面以一节研讨课(新目标Goforit!九年级Unit13中的ReadingSavethesharks!部分)两个老师的不同导课为例。

第一位老导课如下:

T:Doyouknowsharks?

Ss:Yes.

T:Aretheybig?

Ss:Yes.

T:Dotheyliveinthesea?

Ss:Yes.

从表面上看,这位老师导课气氛很好,很热闹,学生们整齐划一地回答老师问题。但是,如此简单随意的事实性问题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难以达到以问促思的教学目的。

而另外一位老师不受传统的束缚,采取探究式提问进行导课,如下:

T:Whatdoyouthinkofsharks?Whatdoyouknowaboutsharks?

NowIwillgiveyousometimetothinkaboutthemordiscussthemwithyourpartners.Thentrytotellusasmuchasyoucan.

老师话音一落,学生们便讨论起来,并展示了丰富的答案:

Ss:Sharksareverybigandcruel,andtheyliveintheocean.Theyusuallyfeedonthesmallfish.

Ss:Sharksareverycruel.Itisverydangeroustoswimintheoceanwhichhassharks.Thesharksmaymistakeyouforfishandtheymayattackyou.

Ss:Thoughsharksareverycruel,theyarefarfromus.Ithinkpeoplearemuchmorecruelthansharks.Alotofsharksdiedbecausetheirfinswerecutbypeople…

事实证明,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的探究式提问远远胜过一般的事实性提问,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启动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评判性思维,最终得出了精彩纷呈的答案。

2.借助阅读前提问推进思维

在进入阅读文本前,学生尚不明确文本的内容与主题。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式提问,可以把学生引向话题,引向阅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比如,以2015年浙派名师的一节阅读课Abeautifulsmile(外研版新标准八年级下Module9Unit2)为例,在进入阅读文本前,教师让学生读标题abeautifulsmile,然后抛出一个问题:Whatdoyouwanttoknowaboutthispassage?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个探究式提问迅速刺激学生思考,推动学生的思维。一番思考后,学生们给出了很惊喜的答案:Whogavethebeautifulsmile?Whatdidthestorytalkabout?Whereandwhendidthestoryhappen?Whywasthesmilebeautiful?这5个wh-问题的抛出,其实大致呈现文本的框架,让学生提早对文本框架进行整体感知,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思维。

3.借助阅读中提问深化思维

问题要基于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教师应通过探究式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化思维。初中生的思维很活跃,喜欢有一定挑战性的东西。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3]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探究式提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文本中寻找相关的信息,并结合已有知识,通过讨论来达到解决与探究问题的目的,逐渐深入走进文本,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甚至富有情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活力。

比如,以外研(新标准)版九年级上Module3Heroes中的Reading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细读第二段时,针对文中一个长句子:Ononeislandaverybigmanwithonlyoneeyetriestokillthem.Duringthisfight,Odysseuslosesmanyofhisfriends,buthemanagestorunaway.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一幅与此相关的图片,并提问:IfyouwereOdysseus,whatwouldyoudo?这个略带思维深度的问题一经抛出,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争先恐后地用英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IfIwereOdysseus,Iwouldcomeupwithsomegoodplanstobeatthebigman.\IfIwereOdysseus,Iwouldfightwiththebigmanfacetoface.\IfIwereOdysseus,Iwouldrunawayasquicklyaspossible…教师在每个学生给出答案后再进行追问,在与学生热烈讨论后挖掘出奥德修斯的睿智勇敢的英雄品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到处绽放着学生的思维之花。

又比如,以一节公开课(牛津版九年级上)Module3Thegift为例,文中有一句:Dellacouldn'taffordapresent,soshesatdownandcried.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供女生讨论:Girls,ifyouwereDella,wouldyoucry?Whatwouldyoudo?立刻推动全班女生的思维热情,积极性高涨,答案精彩纷呈:IfIwereDella,Iwouldn'tcry.MaybeIwouldcookabigdinnerforJim.\IwouldgiveahugtoJim.\Iwouldjustsay"MerryChristmas"toJim.Ithinkthegiftisnotimportant,butthethoughtandlovebehindthegiftarethemostimportant…多么精彩的回答!女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感受女主人公的困扰,但是当她们说出送什么礼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礼物后隐藏的心意和爱,着实让人惊喜。而后,在解读第二段时,针对文中的句子:Theywereproudofthesetwopossessions.OnewasJim'sgoldwatch,theotherwasDella'sbeautifulhair.Itfellabouther,andreachedbelowherknee.教师又向男生抛出一个问题:Boys,ifyouhavesuchabeautifulwife,howcanyoushowyourlovetoher?此题一出,全班男生热情高涨,思维火花四溅:IfIhavesuchabeautifulwife,Iwillworkreallyhardandearnalotofmoney.\Iwillgiveakisstoher.\Iwilltrymybesttodoeverythingandcareabouther…从男生们轻松有趣、甚至是富有情趣的答案中,随处可见他们跳跃着的思维火花,学习热情高涨。

4.借助阅读后提问升华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语言水平与技能,他们会在阅读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文本理解。但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等多方面限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打不开思路,看问题不全面,所以他们在阅读后对文本的理解比较肤浅,达不到应有的深度。但在真正的阅读后,学生应不仅能够解读文本字面意义,还能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时,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式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分析和评价文本。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后,以文本内容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主观体验和实际知识水平,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在质疑、争辩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思维得到进一步升华。

比如,以(牛津版九年级上)Module3Thegift为例,文本的结局是:DellasoldherlongbeautifulhairtobuyawatchchainforJim,andJimsoldhisgoldwatchtobuyasetofcombsforDella.教师提问:Whatdoyouthinkofthegifts?Why?引发学生陷入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学生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Ithinkthegiftsareuseless.BecauseDellasoldherbeautifulhairandJimsoldhisgoldwatch.\Ithinkthegiftsareironic.Theyweretoovain.Theyweresopoorthatit'snotnecessarytobuybirthdaygiftstoshowlovetoeachother.\Ithinkthegiftsarereallywarm.Thoughtheywerepoor,theytriedtheirbesttoselltheirfavoritethingstobuybirthdaygifts…然后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Iagreethatthegiftsarereallywarm.Theyareasymboloflove.Thoughtheywerepoor,theylovedeachothersodeeply.TheytriedtheirbesttoshowtheirlovebysellingtheirpossessionstobuyChristmasgifts.欧亨利小说的结尾往往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个小说里,从表面上看Della和Jim似乎是非常不明智地卖掉各自最宝贵的东西给对方买最好的圣诞礼物,导致对方买的圣诞礼物都不再适合他们自己,但正因为他们一心只想着对方,深爱着对方,才会有这样温暖而又有趣的结局。这是本文的难点,传递了文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只有通过探究式提问,引导学生以情体会情,以心感受心,不仅升华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也让学生的语言得到锤炼,进一步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

总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究式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提问效率。我们若能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探究式提问,以问题引领阅读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英语阅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篇7

【关键词】音乐教学 多元化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94-01

当今社会,许多文化相互交织融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而非常活跃且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然应该成为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传播载体。这就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重组小学音乐教学,通过渗透文化多样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需求。

1、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缺乏活力

多元文化是音乐教育的倡导者,也是新课程的标准。多元文化可以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是民族音乐概念的倡导者。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但据我所知,许多学生认为,民间音乐并不是很好听,或者可以说是老师教唱歌或听觉享受是没有意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本身是无聊的。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今天的学生,大多受到社会和家庭来自西方美学理论的影响,对最初的民间音乐不感兴趣,同时,由于现在很多音乐老师的教学方法沉闷古板,使民间音乐和文化遗产的讲解传授过程只能肤浅的停留于表面层次,远低于预期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知识的渴望,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并融合多元文化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教学目的不够明确,音乐课堂大杂烩现象严重

作为老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清楚应该教什么,学校也应注重教师培训,教师可以为教学活动描述一个预期的目的。如果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被动教学。作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课堂上,没有以音乐教学为主线,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真正的与音乐内容密切相关,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而导致了音乐过程缺失和艺术偏差。以歌唱课为例,课程中虽然结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但最终没能让学生唱出口;还有一些课程,音乐班学生虽然积极参与,但未能享受音乐的核心,等等。从这个角度讲,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到了音乐知识,但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目的。

2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1在情感体验中渗透多元文化

众所周知,音乐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

如在学习《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一节时,应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激发其对祖国的热爱。我动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为自己的歌曲收集相关数据,如背景、作曲家、音乐主题等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完成材料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课堂上,一些学生展示文化内涵丰富的文本信息,有的学生借助光盘呈现了《娃哈哈》、《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相关歌曲,还有些学生用他们熟知的乐器呈现了精彩的歌曲内容等等。简洁的总结后,我通过展示祖国壮丽的景观形象为切入点,配合使用不同的乐器,钢琴、长笛等分别演奏了一些歌曲,加深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跟着课件等学习了歌词、旋律等整首歌之后,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编歌词,用于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简而言之,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收集资料,吸收和转换学习到的音乐知识,获得了丰富的多元文化和情感体验。

2.2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因为音乐本身的特点很广泛,而且人们愿意接受音乐,所以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就需要多元化发展。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知识时,要结合音乐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融合当地的舞蹈文化,这就需要老师有很丰富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对于不同的音乐,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享受。我们要理解不同音乐的文化背景,通过研究各种音乐的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为一名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对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2.3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

课堂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巧妙的将多元文化渗透进课堂活动,在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必然会需要不同的人才。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因此,在编排课程内容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编排学习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扩大教师教育的范围,才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婵 .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J].教改探骊 ,2010(20).

篇8

广州地区初中学生使用的现行英语教材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三个年级的学习内容题材丰富多样,跨文化意识的体现较为明显。作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而且更要学会运用跨文化知识来交际。无论是在学校一年一度举行的“外语节”,或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一年一度的国外游学夏令营等活动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念界定

提到英语跨文化教学,人们很自然联想到跨文化差异,人类文化中有着许多共性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学习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对同一个词汇,对同一个称呼,对同一个手势,对同一句话,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intercultural awareness)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与本国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自觉性。跨文化意识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同时能用客观的标准去评判异国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人文修养,使学生能较为恰当得体地进行交际。

二、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渗透

1. 在阅读课教学目标中强调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深挖教材的文化内容,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本人在教授广州教材(牛津版)七年级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时,在目标设置上除了知识目标外,还特别强调文化的渗透,例如在教学目标别强调:

A) Guide Ss to learn to write a postcard and comprehend the passage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B) Encourage Ss to talk about their holiday plans and appreciate the famous place of interest and culture as well.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自己要清楚教学目标,还要向学生介绍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的跨文化知识。

2. 利用教材中“文化角”板块,渗透跨文化意识。

根据现行教材中每个单元设置的“Culture Corner”板块,本人有意识将“文化角”板块中的内容与阅读课的内容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教材整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跨文化知识。例如在教授广州教材(牛津版)八年级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时,在介绍一些有关文化交流及交换生概念外,教师会将教材中“文化角”板块中的“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作为阅读课前的引入,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并带着问题去阅读:How do you deal with culture shock? To deal with culture shock, you can: try and make new friends;keep a diary; write about all your new experiences; call your parents and friends and tell them about these new things.课堂中通过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慢慢学会思考,学会沟通,使学生逐渐形成跨文化意识,为培养能力做好铺垫。

3. 联系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学习是理论的积累,也是实践的运用,只有将语言与生活结合,才能不断巩固知识、更新知识。本人通过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对教材中常出现的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扩展,例如在讲到上海牛津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4 Great inventions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课本内提到的三项世界发明(The Wheel,The telephone,The bulb),还让学生讲中国的伟大发明:如The importance of the gunpowder, The invention of paper, even papermaking technology and so on. 同时,在课堂布置作业时,可将文化渗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设计Great Chinese Inventions 手抄报等,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技巧,习惯培养,具体方式

阅读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字、词、句的累积运用,能够有效的整合英语知识点。同时有对单词,语法知识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在阅读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一)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知识储备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储备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因此教育者在对初中英语进行阅读教学前要事先对班内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知识储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此来对学生阅读教学所能基本接受的难度有一个相对科学的把握,以此确保大部分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取得发展进步。

(二)教育者进行阅读材料的详细分析

教育者对阅读教学材料的有效评估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与阅读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之前教育者需要进行材料的分析,分析阅读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龄特点,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等等。当然教育者还需要对材料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提前标注,以便于讲解时细密有致。

(三)根据阅读内容提前准备材料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针对阅读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还涉及到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辅学习材料。教育者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就将这些辅材料搜集整理好,以便于为学生呈现更加充分、更加精彩的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中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制定阅读内容,明确教学主题

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阅读”,教学者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学生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育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确立明确的阅读主题,以便于学生找到课堂学习的中心与重心。

(二)合理的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够奢求每个学生学习英语,进行英语阅读都具备一样的能力。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认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勇敢的承认这种差异,并采用分层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去弱化这种差异。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词汇积累程度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层级划分,这也是教育者在阅读教学之处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的原因。我们将学习状态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习能力,单词累积程度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不同的组别给予不同难度的阅读主题,或是阅读要求。

比如在我们组织学生阅读《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这篇课文时,教育者就可以为学习状态较好的学生订立理解文意,用自己的话转述文意的阅读要求。而对于学习状态较差的学生,教育者则可以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新单词,理解文意即可。

三、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本身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往往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教育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往往对“新奇的,时髦的,故事性强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育者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中适当的插入一些英语小故事,小语言,或是一些涉及时事的报道类文章。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设置问答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参与度

阅读教学中的问答环节可分为两种,分别为“前问答环节”与“后问答环节”。“前问答环节”是指教育者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进行问答设置,易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猜想,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启发。“后问答环节”则是指在学生进行完阅读学习之后进行问题设置,以此来实现对阅读内容的回顾也总结,加深学生阅读学习的印象。

在阅读教学中设置问答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极的思考,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往往能够有效的扩展学生的英语知识,因此教育者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英语阅读,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形成课外阅读、自主探索的好习惯。

四、总结

教育者必须将阅读教学摆在英语教学的重点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更要让学生在教学中爱上英语阅读,爱上英语学习,为学生往后进行更加深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一、将多元文化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意义

多元文化是在各地域与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特色以及地方习惯等不断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在我国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音乐的教学目标有着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音乐为审美核心,弘扬民族音乐,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尊重和理解各个地域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令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国家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正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而各国家和民族也越来越重视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音乐作为各地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也是人们所重点保护的对象。我国若想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使中国音乐得到世界化发展,就必须要将多元文化融入到学生的音乐教学当中,从而令学生通过对各个地域和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加强与世界各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强化自身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充分利用好多元文化,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素养,以及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因此,将多元文化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合理应用措施

(一)遵循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运用原则

1.审美原则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无论是让学生欣赏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还是让学生欣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都必须要遵循审美原则,也即是要将音乐中“美”这一核心元素充分体现出来。因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的本质是体现自然之美、传承思想之美。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当要在音乐鉴赏课上将每首音乐作品的美感都充分提炼出来并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其中的美、享受到美的氛围,继而得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2.文化原则

音乐是文化的产物,在人类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音乐逐渐产生。因此,任何一种音乐可以说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利用多元文化之时,教师必须要遵循文化原则,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每首音乐背后的文化元素,让学生从音乐当中感悟文化、体会文化、学习文化。

(二)明确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作用

近年来,多元文化在各领域中的渗透越来越多,因而也对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争议一直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一部分教育者认为,多元文化为高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能够丰富高中学生的音乐生活,令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更广阔的音乐知识;另一部分教育者则认为,多元文化的过度渗透可能会导致传统音乐的丢失,让我国传统音乐的知识内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而若想停止这些争议,让大家更加接受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当中的运用,就需要高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正确理解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作用,明白将多元文化融入到音乐鉴赏当中并不是为了消解我国的传统音乐,反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其他文化与自身传统文化之间的对比而更加增强对自身文化的保护意识与重视程度,这才是真正做到合理运用多元文化。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高中音乐教学也不例外。高中音乐教师应当要在音乐鉴赏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并将多元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自主进行不同国家与民族音乐的鉴赏,并形成对其的自主思考。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思考,才能够更加体会到音乐中的多元文化内涵,也才能够更加意识到保护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鉴赏音乐,给予每个小组一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其在组内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再派出代表进行总结演讲。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多元音乐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交流沟通能力,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