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民书院范文

时间:2023-03-18 03:2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苏世民书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院认为歙县人民法院(96)歙经初字第27号判决认定事实错误。

一、原审判决认定讼争茶叶系金峰茶厂依购销合同销售给罗伟光的茶叶,价值151903.3元,证据不足。

1.徐建红与罗伟光签订的购销合同不足以证明讼争茶叶即归金峰茶厂依合同销售给罗伟光价值151903.3元的茶叶。收集在卷,被法院采信的购销合同,系金峰茶厂与罗伟光于一九九四年七月十日签订,这份合同的交货地点与案发当时金峰方提供给警方的销售发票的交货地点不一致。判决采信的购销合同的交货地点是罗伟光茶庄,销售发票的交货地点是千岛湖茶庄。罗伟光陈述千岛湖茶庄与他无关,金峰茶厂厂长徐建红陈述千岛湖茶庄为其同乡徐周伟与他人合伙经营。

2.法院认定罗伟光签字验收的出库单所列茶叶即为讼争茶叶,证据不足。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七日,吴云土向检察机关陈述,他将讼争茶叶从金峰运到罗伟光处卸船上车后,未与罗办理过任何书面交接手续,也未将出库单给罗伟光签字。因为讼争茶叶由他运到山东邹城直接交徐建红,罗伟光没必要验收。在绩溪公安局黄宏进一案的卷宗材料中收集的,由吴云土提交的金峰茶厂的出库单,并没有罗伟光的签字。因而被判决书采信的罗伟光签字的出库单不足以证明判决所认定的事实。

3.外运证件等并没有证明讼争茶叶价值151903.3元,相反却证明了讼争茶叶数量为18000斤,收购价为54000元,销售价为90000元。

4.押运人员吴云土在该案审理期间的陈述证明该批茶叶的数量、品种以及发案和报案的经过,其陈述并不能证明讼争茶叶为罗伟光依购销合同所购,价值XX万余元。

5.金峰茶厂向有关部门的反映材料仅为一面之词,且材料中并未提及讼争茶叶购方为罗伟光。

二、讼争茶叶为金峰茶厂销售给山东邹城千岛湖茶庄,价值90000元。

1.案发当时,金峰茶厂提交给绩溪公安局的外运证、税票,销售发票等,已经明确载明讼争茶叶价值90000元,购货单位为山东邹城千岛湖茶庄。

2.案发第三天,徐建红向绩溪公安局陈述一九九四年七月九日左右,他与千岛湖茶庄的经营者徐周伟签订了一份二万斤的茶叶购销合同。同月十五日,徐建红让司机返回金峰运茶叶。纵观整篇问话笔录,徐建红只字未提与罗伟光的购销合同,更未提及讼争茶叶即为罗伟光所购价值十五万余元的茶叶。

3.呈西茶厂提交给法庭的入库单证明,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日入库的讼争茶叶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与金峰茶厂出示的原始证据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歙县法院(96)歙经初字第27号判决书由于对证据的采信错误,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最终造成判决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向你院提出抗诉,请依法再审。

此致

篇2

谢尔曼认为,民俗学影视在描述表达性文化的同时,它本身也作为表达性文化在表演。就影视剧而言,需要通过剧中人物的活动,包括他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来向观众叙述整个故事情节,因此,他对于民俗的塑造就不只是某一方面的内容,而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如《乔家大院》整部戏用45集30多个小时向观众呈现了祁县的整体形象,既包括了它外在的人们用眼睛看到的视觉形象,也包括了由剧情所展现出来的深层次的民俗文化事象。下文,我们拟从电视剧《乔家大院》对民俗元素的全景式呈现方面作一简要分析,以此来论证影视与民俗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

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是指世代传承下来的各个社会集团结合,交往过程中各种关系间的习俗惯制。其中人生礼仪习俗是最基础的民俗,具体包括婚嫁礼仪、丧葬礼仪与各种风俗习惯等。社会民俗元素不但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种独具民俗氛围的生存环境,而且情感化的民俗事象成为一种审美意象参与叙事。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让电影创作者直观地把握到所谓“电影民族风格”的精髓所在,从而使得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有意识地、并且“可操作”地加强作品的民族化追求。

(一)婚嫁礼仪

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娶亲的一场戏就完全以民俗元素为依托,纷繁复杂的民俗元素背后是原生态民俗生活的呈现,而这也正是影视剧的基础。

婚前礼仪,即俗话所说的“说媒”“提亲”“议婚”。过去男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谚语说“无媒不成婚”。剧中,大奶奶派管家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的人家,给二爷乔致庸说媒,得知号称“山西第一抠”的陆大可之女温婉贤淑,待字闺中,便派人前去提亲。

接下来,就是俗话说的议婚、议亲,过去又叫讨八字或生辰八字。由媒人讯问或告知对方的出生时分,看双方是否命运相克。其次是了解对方家庭情况,看是否门当户对,男女青年也互相审视彼此,看是否有眼缘。然而,这—传统习俗在《乔家大院》剧中却略有所不同。因陆玉菡之前已与乔致庸有所会面,且暗生情愫,这两家也算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但因乔家濒临破产,陆大可才勉强同意女儿的亲事。因此省略了这一步骤,只是简单的讨要八字。

迎娶,这是婚礼中最为隆重的一项礼仪,俗话说“热闹不过打锣鼓,高兴不过娶媳妇”。迎亲礼仪五花八门,但大体上是三个程序:迎亲上轿、拜堂、洞房。电视剧中,迎亲这一天,乔致庸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披红挂花。在洞房中,陆玉菡手捧两个画了男孩像的萝卜,下人对她说:“萝卜萝卜,摞着一辈又一辈”。萝卜代表儿子,剧中在洞房的炕的四角上放有七个萝卜娃娃。新郎新娘还要用红线系在一起的筷子吃下母饺子(一个饺子里包七个小饺子),谓之“五男儿女,七子团圆”。还有向婆婆讨取馒头吃的风俗,并且说“婆婆的馒头,明年的小子”。可见洞房重子文化的盛行。

婚后礼仪,新郎新娘一同到女家,叫“回门”“双回门”,也有的叫“回花”“请女婿”。女家以回门为办喜事的正日子,有钱的还雇乐队吹打,热闹非凡,有如男家迎娶。《乔家大院》中乔致庸随陆玉菡回门的一场戏也笔墨颇多,回门时,陆玉菡向号称“山西第一抠”的父亲提出借银子的请求,最终爱女心切的陆大可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将祖传的翡翠玉白菜传给女儿。回门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二)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是人生最后一道礼仪,也是体现一个家族凝聚力与团结力的关键程序。我们从剧中乔致广的葬礼来做一浅析。

丧葬礼仪可以从病人病危时开始算起。人老临终前,要求全家儿孙全部在场,环饲其侧,儿孙们给老人以最后的安慰,老人给儿孙留言,包括临终嘱托,民间俗称交代后事。如果亲人未能守护身边,则为憾事,我们从《乔家大院》剧中也能窥出一二。大哥乔致广病危时,银两危缺,债主纷纷上门讨债。在这种情况下,理应交代清楚后事,如财产继承,交往以及债权债务等。但当时,乔致广念着进京赶考的二弟,不忍唤其回来。而乔致庸在考场中听到大哥病危的消息,也要求立马赶回来,并说“试可以再考,但哥哥只有一个!”坚持要见大哥最后一面。

亡故后的当日应去本族及亲朋好友间报丧,并向人主家诉知病危经过及发丧安排等。来吊唁时,孝子要带吹鼓手到路口迎至灵棚前,行礼并设宴款待。

出殡,也叫“送葬”“出引”“发引”。死后五日,七日出殡者居多。《乔家大院》中,由于公布乔致广的死讯会引来大量债主,大奶奶决定暂不发丧,死者身体周围布满冰块降温以拖延时间。这一情况直到二爷乔致庸的归来才得以缓解,决定立即发丧,才得以顺利出殡。而出殡的豪华排场尽显大家族的礼仪风貌,吸引了大量路人的围观,同时也打消了众人对于乔家破产的疑虑。

葬后礼仪包括服三,尽七,过周年等。尽七,也叫“斋七”“烧七”,每隔七天再到坟地祭奠一次,以五七或七七为重。过五七或七七,意为让死者的亡灵回家省亲,在此期间,大小事务一律不得打扰。电视剧中乔致庸正是利用大哥的七七这一缓冲期,积极筹措银子,多方奔波想办法,最终以迎娶陆家大小姐的条件借到了银子,有效利用了七七这一缓冲期来解决了与债主的矛盾。

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信仰、语言习惯、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群体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质的集体体现。要将我们的民俗文化引向深入,有必要对精神民俗予以正确的认识。

(一)精神信仰

伴随着惊心动魄、悲壮曲折的经商历程,乔致庸在继承和发扬晋商文化的基础上,创建了以“忠、智、勇、仁、义、信、利”为核心的内涵丰富的乔家文化。这种文化精神既是晋商文化的灵魂与精髓,也是晋商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更深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为了救茶民,他不顾兵荒马乱,疏通茶路,舍身远行,为天下苍生谋利;为了救灾民,他两次在自家门前支起粥锅,不惜倾家荡产、节衣缩食,当他的家人说他在做朝廷该做的事时,他却觉得这是他这一生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了。这些都是儒家核心思想“仁者爱人”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电视剧的热播,不但广泛传播了晋商文化,宣扬了商业社会的现代文化价值,而且凝聚了商业群体,也有助于整个社会对商业文化的认同。

(二)语言民俗

方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独具个性的方言是某种独特的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透露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

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特点鲜明的日常用语得到了较多的表现,显示着山西民俗文化的厚重与多样。“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等朴素的语言,无不透露着丰富的民间文化信息。

《乔家大院》还巧妙运用了晋中地区的方言,如第一集中众人给乔致庸穿衣服,他的催促声:“快点儿!快点儿!”;再如乔致庸每次出发前都喊“走嘞……”被观众评为“山西招牌吆喝”,将山西人的豪迈奔放予以生动的呈现。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是人们在为了生存发展所进行的物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形的物质民俗中凝聚着特定的民族心理、民俗意味。在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中,民俗不再是被悬置的符号,而是民众的日常生活,这种日常生活体现为原生态的生活本相。

(一)物质民俗的展演

《乔家大院》的导演着力突出了山西民俗和地方特色,镜头通常在旧时的商号、客栈、酒肆、茶房和戏楼间辗转,并用一些相似或不变的场景进行衔接。而剧情场景全部采用实景拍摄,多选取在太原、祁县、太谷等处,大型场景则选取在山西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平遥古城这些具有浓郁山西特色的地方拍摄完成,剧中人物的居住地更是主要选在中外闻名的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晋中地区特有的青砖大院、黄土地、窑洞、祠堂、庙宇等比比皆是,显露出浓重的地域风情,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

篇3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婚俗 旅游开发

少数民族婚俗是地区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成为体现民族文化内涵内涵及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以少数民族婚俗这根红线将地区内的资源穿连组合在一起,成为该地区旅游的“点睛”之笔,提高旅游文化亲和力的同时,丰富本地区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其文化品位。

一、少数民族传统婚俗的内涵及功能

少数民族婚姻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民族及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少数民族婚姻习俗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不仅可以发掘出该民族文化根源,还可以梳理出它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在科尔沁草原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科尔沁婚礼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草原上战争的印记,还处处留有草原漫长的游牧历史。婚礼中使用的马、蒙古包、勒勒车、服饰、奶食品和肉食品以及婚礼上吟诵的祝赞词和演唱的叙事民歌,无不表现出了科尔沁草原独特游牧文化。在进行婚姻仪式的过程中,祭天、拜火等特殊的方式,直接借鉴于科尔沁草原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婚姻使这些行为附上了神圣二字,从而产生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婚姻习俗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内容,是在地区民俗旅游开发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在旅游利用开发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两点:

一是经济功能。少数民族婚恋习俗因它的不可复制性,是民俗旅游开发特色和重点项目。很多旅游者到一个民族地区,有的专门是为观看该民族婚俗表演的,而有的更是为了亲身体验。游客的到来,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当地财政收入。

二是继承和发扬功能。少数民族婚俗体现着少数民族人民传统的生活,但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正逐渐被取代、消失。本地居民通过旅游开发中的参与,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游客通过婚俗表演及直接的参与,能更深入地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精髓,使其得到更大传播和发扬。

二、少数民族婚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舞台化倾向严重

婚俗文化旅游开发晚,又在明显的利益驱使下,多数回报甚少,甚至影响了地区文化的旅游形象。如在西南彝族区,模拟“抢婚”遗俗的仪式,搬上舞台,编排了舞蹈《抢新娘》,在登上舞台初期曾有过很好的经济效益。但舞台化的婚俗表演节目毕竟同现实民俗之间的距离太大。而且,这种表演一日数场,日复一日,没有固定的演员,很多不是本地少数民族,他们只为报酬而敷衍了事,台下的旅游者对演员毫无感染力的表演,产生“审美厌倦”,更谈不上满足游客求异、求知的欲望。

(二)游客参与性比较差

一般来说,对婚俗旅游的开发利用中,有两种普遍的形式:一种是博物馆,以图片及文字为主,通过讲解让游客了解,没有参与性可言;另一种是婚俗表演,这是最普遍也较为泛滥的利用模式。这类模式开发中,有的地区也融入了游客参与的环节,但仅仅是邀请少数游客上台扮演新郎或者新娘,大部分游客还是作为观众来欣赏演出,无其他的参与内容。在旅游区编排的婚俗表演中,一般新娘由当地居民担任,邀请旅游者扮演新郎来参与表演。还有一种较为完整的婚俗表演,也会邀请一名男性旅游者扮演新郎。这类表演中,除了少数男性旅游者可以直接参与婚俗体验外,其他游客尤其女性旅游者只能作为旁观者或者观赏者,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

(三)商业气息浓厚

婚礼作为人重要的人生礼仪,不仅有严格的程序,而且有其自身的严肃性。过程中还有很多要注意的细节,从保持其原生性及保护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婚礼中很多程序和礼节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但婚俗的旅游开发利用中,景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设计旅游项目,有的甚至胡乱编造,任意杜撰一些婚俗内容。不分场合与内容,片面投游客所好,只选择婚礼中表演性以及娱乐性强的部分展示给游客。只为利益,使得婚俗表演及其他衍生产品中,渗透着浓重的商业气息,导致婚俗文化向表演化、低俗化方向发展。此类表演可能只满足了游客一时的新鲜感,但对于这种没有内涵、没有真实情感的表演难以产生兴趣,形成不了长期的旅游吸引力。

三、少数民族传统婚俗旅游产品的系统开发策略

(一)婚俗文化的静态开发

旅游必须通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载体,或实景,或物品、或建筑等来展示,给游客具体的感受。通过建立民族婚俗博物馆和婚俗文化展览馆等形式“原貌复现”婚俗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其发展历程,开发一个民族婚俗历史寻访游,提供高水准的导游服务、专家讲解和纪念品。科尔沁婚俗旅游开发中,应建立科尔沁婚俗博物馆,完整的讲述科尔沁婚俗形成发展历程,充实孝庄产业园的内容,可开发满蒙联姻寻迹游等旅游产品,举办各类婚俗节庆活动。利用现代旅游会展这一平台,展示科尔沁婚俗嫁妆、首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高科尔沁物质型旅游产品附加值。

(二)婚俗文化遗产动态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与其它文化旅游资源相比,其最大优势在它能使旅游者参与到其中,给游客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这不仅能开拓游客的视野,也会更加深刻的理解生活的价值。因此,在婚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更加深入挖掘婚俗历史文化内涵,为旅游者制造广泛参与婚礼过程的机会,让旅客亲身参与到婚礼的过程。科尔沁婚礼中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组织游客参与真正的科尔沁传统婚礼,就是邀请游客主动深入草原牧民家里,以宾客的身份参加婚礼,不改变婚礼原有的形式和过程,自然而然地融入迎亲、喝喜酒、拜火、唱歌跳舞等活动中。对游客来讲,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使他们身临其境,从游客变成“亲友”,融入到真实的草原婚俗氛围中,体验做一回“科尔沁蒙古族”的感觉。

二是吸引年轻人到科尔沁相识、相爱,举办独特的婚礼。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希望有一生难忘的相遇。针对年轻人这样的心理,可以以“敖包相会”为主题,举办大型相亲会;针对广阔的婚礼市场,可以尝试将霍林郭勒市“草原婚礼节”中注入更多的科尔沁地域特色,转变为独具特色的真正的“科尔沁婚礼”,吸引年轻人来科尔沁举办特色婚礼或者度蜜月。

(三)婚俗文化的衍生商品开发

旅游纪念品开发是传统旅游产业衍生的一种开发模式。各式各样的婚俗商品,具有很强的地方性、传统性、观赏性以及很高的纪念价值。少数民族婚俗内容丰富,涵盖了本民族居住、服饰、饮食、宗教、歌舞、礼仪等方面,这也是对游客的吸引力所在。如科尔沁婚俗中使用的很多实物可以开发成为旅游纪念品,新娘缝制的烟袋、新娘佩戴的头饰、新郎穿的长筒靴、佩戴的弓箭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内涵,具备纪念意义的同时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必将受到游客的欢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纪念品市场上品种单一、没有特色、品位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或者企业可以依托本地区或本民族婚俗文化特色,挖掘其内涵,设计、制作高端旅游纪念品来提升旅游纪念品的品位。

(四)婚俗文化资源的酒楼开发

旅游业中,餐饮业是重要的开发内容,突显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才会为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婚俗旅游开发中,可通过设立以婚俗文化为主题的酒楼,将民族文化概念进行全新的策划和创新。婚俗文化型酒楼的设计上,科尔沁婚俗酒店可以建成蒙古包式,把婚俗文化渗透到整体装饰、局部布景、器物点缀、服务、甚至名字雅号,达到“博物馆和酒楼一体化”。游客得到婚礼上游客的礼节,“情”、“景”的穿插,让游客体会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在休闲的过程中享受消费的愉快。例如可以设立一个以诠释满蒙联姻作为主线的酒楼,在设置上复原清初科尔沁草原片断和婚嫁盛况的博物馆,用草原生活具代表性的多个场景讲述孝庄及其嫁到清朝皇宫的科尔沁女子的故事,再现历史上科尔沁草原的生活方式,将人们带进自然、带进历史、带进传统。

四、少数民族婚俗在旅游开发中的合理开发建议

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时, 要注重抓好旅游文化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强调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各种旅游资源之间是相互依托和共生的,婚俗旅游也是一个开放的概念,纯粹的“婚俗旅游”应该是不存在的。在开发婚俗旅游过程中,应将婚俗文化融合到本地区自然资源和其他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丰富资源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吸引力,发挥地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体综合效应。

二要体现文化的时代内涵,重视文化的市场形式。通过婚礼过程和细节来体现其文化性。

三要反对浅层利用和开发。婚俗文化的创新和开发必须以科学的研究为基础,尊重文化的原生性。

四要注重文化的整体重塑。少数民族传统婚俗有其优秀的内容,,也有糟粕之处, 开发时要客观再现, 保持文化的整体性, 但同时要进行现代诠释和整体塑造,既注重原生态, 又易于被现代人所接受。

五要吸纳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参与, 保证文化的持续性。就地吸收和培养部分本土人员参与婚俗表演,,创造出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 不仅展现本民族婚俗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鲜活的形象, 从而保持其文化持久的生命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额尔德木图 孟和. 科尔沁文化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2]魏小安.中国旅游业发展目标与知识化竞争[ J].社会科学家,2000( 1) .

[3]云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等闲识得春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J].求是,2002(1).

[4]乌恩.地域文化与旅游规划[J].人文地理,2001.(2)

[5]科尔沁博物馆.科尔沁文化志[M].2008

[6]斯琴塔娜.原文化让科尔沁旅游魅力四射[N],新华网.2010.

[7]于光远.旅游与文化[J]. 望,1986(14).

[8]王丽梅.西安市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探析[Z]新西部(下半月)2007(8).

[9]李左人.论少数民族婚恋习俗的旅游开发[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8(2).

篇4

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元素作为乌克兰形象象征的一部分,不仅在传统民族服饰、民族民俗产品中进行传承,同时作为艺术纹样形式创新应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有效地加强视觉要素,更强化了本土民族品牌的独有属性。

关键词:

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艺术纹样;视觉传达

乌克兰是一个位于欧洲东部的年轻国家,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老牌的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世界著名。音乐和美术的发展沿袭前苏联强大的艺术领域范畴基础之上,传承和发展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艺术。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起源于乌克兰民族服饰的传统图案,颜色以黑红两色交织,由几何图形组成线条、花纹及玫瑰花纹样,纯手工缝制到亚麻材质的服饰上,共同组成乌克兰传统民族服饰。一般,在乌克兰重要节日及民族、宗教活动时,男女老少大多穿着民族服装庆祝喜庆的生活。乌克兰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可以看出,非常热爱和捍卫自己的民族,这一点在视觉传达的表现中也有较好的体现,传统民族艺术元素较多的出现在视觉传达表现中。

一、服饰及针织产品

精致的纯麻材质并带有纯手工缝制民族花纹的服饰产品是乌克兰民族产品中的特色首选,不仅当地人在节日、活动中穿着,外来游客也喜欢购买,甚至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进行珍藏。乌克兰现已将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艺申请了传承与保护并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纯麻手工民族花纹服饰的引领下,派生出较适合日常穿着的改良棉制民族花纹服饰也深受人们喜爱。同时,由亚麻材质制成的围巾、餐布、帷幔、布艺玩具等民族花纹制品,也因别具一格的民族风而走在时尚的前沿。近3年左右的时间,乌克兰的设计师也屡次将民族花纹设计演绎到较高端的时装走秀中,引起潮流时尚的追捧。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中,乌克兰选手准备自己国家的民族传统服饰参加比赛。

二、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指设计师根据设计主题和视觉传达需求,在预先设定的有限版面内,运用造型要素和形式原则,根据特定主题与内容的需要,将文字、图片(图形)及色彩等视觉传达信息要素,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合理的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在乌克兰各类设计作品中,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均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版式设计里。传统民族艺术纹样的应用也丰富了设计本体的图形语言形式。

1.辅助图形中。辅助图形作为基础视觉要素中的一部分,目的是为有效地辅助视觉系统的应用。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辅助图形不仅最大化地发挥了图形要素的使用价值,而且也使整体的视觉传达系统更加严谨。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在版式设计的应用中较为常见,作为当地较为熟知的图形语言,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作为辅助图形以强烈且具有个性的视觉特征,不仅能抓住受众的视线,而且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作为当地适应性较强的设计要素,可起到对比、陪衬的作用,同时可增加其他要素在应用中的柔软度与适应性。它应用的出发点就是要处理好其他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应用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传播核心要素、主题思想的含义。辅助图形通常把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作为基础图形,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变型、拆解、重组等。有时候,也把传统民族艺术纹样作为底纹或背景图形进行应用,突显品牌形象的同时,强化品牌的民族性。

2.色彩定位中。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始终以黑、红、白三色进行组合排列,那么纹样的应用基本为整体的色彩基调起了决定作用。所以,在选择传统艺术纹样为图形语言表现时,产品的色彩定位要符合黑、红、白的应用形式。不可生搬硬套,品牌定位与色彩定位要具有一致性。

3.形式美法则应用中。因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的几何语言形式,在使用之初,图形与色彩的本体特性本身就具有了形式美的法则。几何图形的排列及变形、重组使视觉要素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组合、变化,产生了次序节奏、增加韵律,强化了视觉冲击力和美感,从而产生了视觉上的诱导效果和亲切感,增强了审美趣味,达到视觉画面节奏和韵律的统一。同时,采用几何形式的传统民族艺术纹样编排的玫瑰花样式图形,在版式的编排中运用审美特征构造出装饰形式,再通过版面中文字、图形、色彩等要素组合与排列构成,既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传达信息的功能,达到艺术性与装饰性的统一。

三、标志设计

为突显民族品牌的独有属性,本土的品牌形象也有使用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的变化、组合形式作为企业标志的设计形式。近年,乌克兰较为知名的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交织的一个乐团,就是将标志以标准字的变形为图形语言形式进行的排列组合,从图形的角度审视则为几何形状的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的变形字体标志设计形式。

四、包装设计

欧洲人讲究礼仪,往往在产品的包装上较为考究,包装袋的使用量消耗也较大。包装设计以白色为主体背景色彩,采用传统民族艺术纹样作为主体图案,运用大量留白,突显产品民族性、独特性的设计形式较多。一些制作精美考究,工艺精细的乌克兰传统服饰较多的选择这种包装设计形式。服饰纹样与包装纹饰相呼应,达到统一连贯的视觉效果。

五、书籍装帧

封面设计是对企业形象或者是主旨思想的高度提炼。在书籍设计中,部分图书采用乌克兰传统民族艺术纹样进行封面设计,图书内容往往以民族民俗学、人文旅游等内容的书籍为主,或再配以人文景观灯等具象图片形式。

篇5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附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种类多样,绚丽异常。现今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已渐渐汉化。在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区,人们一般要等到民族节庆时才穿戴其原本的民族传统服装及服饰品,这一现象,导致许多现代人误以为只有节庆日或演出活动时少数民族才开始穿戴传统服装、服饰,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文化传承问题。

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也越来越快。现代的生活方式在取代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少数民族服装和服饰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城市里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和快捷的生活方式对于服装的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在功能性上显然难以适应这一变化。那么,如何使得富有传统文化精神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在当今社会中获得传承?如何使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真正走出博物馆,走下舞台,融入社会生活?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国内,民族元素服装设计作品主要集中体现在舞台服装和高级定制礼服的范畴内,而在品牌实用服装的领域还未有长足发展。品牌实用服装服饰恰恰是在生活中最具有传播力度的服装形式,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使用时间稳定等特点,这决定了品牌实用服装是少数民族服装及服饰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载体。本文将从品牌实用服装的形式特点、国内外民族元素品牌服装服饰品设计现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少数民族元素实用服装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品牌实用服装的含义及形式特点

品牌是一种现代社会普遍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经济产物,品牌的产生意味着商品交换过程的概念的成熟。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品牌”这个概念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医院品牌、酒店品牌、展会品牌、商品品牌等多种形式。服装服饰作为一类商品的形式,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固然主要也是以品牌服装服饰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

品牌实用服装服饰是一种现代都市文化生活的具体反映,它具有审美特性鲜明、实用性强、受众群体稳定等特点。其形式特点既注重对服装服饰的功能性追求,也强调舒适与美观的结合,不仅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两者缺一不可。

国内外民族元素品牌服装服饰品设计分析

国内外不少服装品牌已经开始将民族元素运用于服装服饰的设计与制作上。例如2003年,John Galliano把许多中国民族元素运用到系列服装设计中,以至于中国的时尚评论人如此评价:巴黎十六区的赛马场(Christina Dior 当季秀场所在地),飘荡着一股潘家园的味道……

近年来,国内民族元素品牌服装服饰设计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在香港、台湾地区,民族元素品牌实用服装服饰设计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成绩。北京、上海、云南、四川等城市正在推动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设计的发展,例如内地现有的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品牌“裂帛”、“江南布衣”等。

从目前国内外民族元素服装服饰品牌的发展现状来看,已经有一部分较有实力的民族元素服装服饰品牌在市场的考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民族元素服装服饰品牌由于在其创建时过于注重表达设计师个人的想法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块面,往往导致其产品“曲高和寡”,最终品牌无法立足市场的结果。

少数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都在长期的地域性文化中孕育出了杰出的、丰富多姿的民族服装特点,各民族间的民族元素风格鲜明,民族特性突出。而这在当下是极其有利的形式元素,有利于当代化品牌服饰的风格转变。

于此同时,中国的服装服饰品产业发展正在由原材料加工的形式向本土品牌的形式转化,而这正需要强大的本土原创力的推动,以适应和融入世界服装服饰品牌的设计发展大潮中。因此,立足于中国地域性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研究,提取少数民族服装文化元素的精华及其潜在的服装服饰品牌设计,将之实用化,就成了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的正确发展之路。

1.材料

中国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品通常喜好选用纯天然的材料,由于南北气候有差异,北方少数民族穿着多取之于牲畜皮毛,南方少数民族服装多用麻、棉等,同时在布料的染色方面大多使用天然植物制作染料。这与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当地生产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

2.工艺

中国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品的制作工艺有着非常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手工感,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的绣球、壮锦、扎染、蜡染、苗族的银饰等都是其中代表性的品类。无论是刺绣、织染、还是首饰的制作都带着浓浓的手工色彩,是传统是手工艺的体现。

3.色彩

少数民族用色的寓意,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深层的文化含义,不同少数民族对颜色有着各自不同的喜好,例如壮族服饰色彩以青、黑、蓝色为主基调,而瑶族服饰色彩通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特定的色彩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例如有蓝靛瑶、白裤瑶、黑衣壮等。

4.图案

在中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设计中,通常运用了大量的图案装饰,或具体,或抽象,或几何,或华丽,或简洁,或精致,或粗糙,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各有特色。其中仿生图案包括人物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通过发现自然界存在的物的美,然后把它们应用于装饰之中,反映了民族审美观,形成了地方特色。几何图案包括三角图案、菱形图案、八角图案、方格图案、钱形图案、太阳图案等。有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艺术中常常借用某些形象象征表达一些美好的象征意义,以蝙蝠象征“福”,桃子象征“寿”等。在民族图案的使用上常常以重复、渐变、对比、对称、比例、夸张等形式呈现,现实出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图案排列形式。

综上所述,中国丰富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特色是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潜力。那么,如何使得这些绚丽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呢?

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实用服装市场是服饰文化传播的快速渠道,实用服装市场的受众群是非常广泛的,是利于文化传播的。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只有传播出去才能具有新的生命力,才能走出真正走出那些少数民族村落。如何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设计的道路呢?

首先,打破民族服装服饰原生态的生存状态,以品牌实用服装的形式把民族服装服饰文化传递出来,分析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立足地域,树立良好的具有少数民族元素的实用服装品牌形象。

第二,品牌旗下的产品开发――民族元素在实用服装品牌设计中的运用。前文已经对相关的服装服饰品牌现状作了分析,其中可以看到前人的经验和未被开发的市场潜质。通过前文对于不同少数民族元素的分析,可见中国的少数民族元素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在其与现代品牌实用服装设计相结合的道路上,使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形式全盘保留的做法是不太现实的。通过对局部少数民族元素的保留结合其他方面的现代实用服装设计形式,则可形成一种较为优化的尝试途径。例如前文分析的少数民族元素中包括材料、工艺、色彩、图案等方面,在运用的过程中设计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切入,进行与现代设计实用服装设计结合的设计。

(1)从材料角度出发,考虑使用棉麻类的天然材料,以现代流行服装的结构、色彩、工艺相结合。这种设计形式在“江南布衣”的品牌产品中较为常见,同时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2)从工艺角度出发,即民族刺绣形式或染织形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工艺在具有地方特色同时,更体现了一种原创的手工感。若从该角度出发,则需要把传统的工艺进行手工复制,把纯手工的工艺技术与现代的流行的实用服饰结构、材质、色彩相结合。使得产品的工艺是具有传统特色的,但是其造型、材质和色调都是现代。

(3)从色彩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制定具有代表性的配色方案,在服装的面料、辅料的选择上按照民族元素的配色方案进行,结合时下流行的造型、结构及工艺进行设计。

(4)从图案角度出发,搜集整理中国不同少数民族特有的图案形式,通过各种工艺形式实现,再结合当下的流行造型、结构、色彩和面料进行设计。

(5)除了对服装产品进行设计制作外,服饰品方面也有着很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少数民族元素的许多方面都非常具有装饰性,在实用服装服饰品牌中设计制作相对应风格的服饰品,就有利于整个品牌的全面提升。

上述所及的少数民族传统元素品牌应用方法只是众多转换方法中的部分组成形式。通过现代品牌服装服饰的实用化理念,我们可以有机的挑选与组合较为突出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加以改造,利用现代化的实用服装及服饰品设计,在保留其主要民族特性的同时,对其进行艺术再加工与创造,让产品设计融入适量的民族元素,并以市场基础为主导,在迎合当下市场消费需求的前提下,使民族文化在新型的品牌服饰中获得新生,从而真正从博物馆走出,走入人们的生活。

结论

挖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将其运用于实用服装服饰品牌设计,是保护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得以传承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总结少数民族元素特点,从多个不同的设计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在设计中注入少数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文化与实用服装服饰设计结合的同时尽量保留该品牌的市场接受度,使得我们璀璨的少数民族元素得到大众市场的传播,使少数民族文化真正得到传承,是一条兼具开创性和市场价值的少数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篇6

针对中国动画的设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闭门造车

在迪士尼的动画设计中,其相关动画形象的设计都是十分形象的,这种设计的理念归功于动画师们自身严谨的设计观念。迪士尼的动画造型一直都处在造型美观、结构严谨、形象生动的状态中,在迪士尼动画设计师的设计中,他们的设计想法都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真实感受得到的。与之相比,中国的动画设计师的思想就比较狭窄,一般的动画设计公司都会选择在明亮的办公室,整齐的办公桌前进行动画形象的设计,这种动画设计的构图初衷就是在网上进行相似图片的描述和变形。

(二)盲目模仿

在中国的动画造型设计中,相关的设计方案就是按照外国的设计模式进行编排和模仿的。其实中国的文化特色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动画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中国连环画以及民间艺术的形式与传统艺术的融合,在传统艺术中提炼出具有表现形式的造型语言文化。在现实的动画设计师眼中,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关中国文化设计的雏形,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运用到实际的动画设计中进行展示和呈现呢?

(三)角色造型的特色以及相关记忆点不足

在美国迪士尼动画设计中不难发现,在动画设计中,对相关造型的设计应该具有角色上的记忆理念,只有将动画人物进行记忆点的呈现,才能保证角色让更多的观众认可。在动画设计中,应该在动画造型的直观设计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这种直观的设计形象会比语言的表述更加让人记得住。

二、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在中国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合进相关的民族艺术元素,首先可以在动画造型的设计中运用民族传统的图案表示,这种角色的造型并不是随意想象出来的,角色的造型应该按照角色在动画中的内容展现进行文化艺术的融合,在现有的民族艺术元素中进行营养的汲取。我国的民族艺术造型展现形式十分的多样,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会挖掘出比较有特征的造型符号,将这些造型符号进行造型语言的转换,就会有效地融合到动画造型的设计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动画角色文化的内涵程度。动画角色在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观众会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造型,这种造型展示也会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十分有利的发展方向。其次,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应该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动画形式的展现,比如在动画造型的设计中,使用简单的造型设计,可以方便人们更好地记住动画造型的特色。并且,在动画造型设计的过程中,服饰的颜色也可以进行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国的象征颜色就是红色,红色本身就带有比较喜庆祥和的颜色特征,在动画设计中,使用红色进行动画造型服饰的设计,就可以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最后,在动画造型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中国的民族图案,祥云的图案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种中国民族元素图形。比如在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的造型设计就包含着祥云的图案,这种图案自身就带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给观众呈现的过程中,也比较有亲和力,同时,这种图案的使用也涵盖着吉祥如意的中国传统思想。

在民族文化元素的使用中,动画造型的设计并不是照搬照抄,只是将民族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点进行合理地运用,将民族美术的形式在动画制作中进行完整的展现。在动画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假如中国的动画造型不具备中国自身的民族元素,就会使得中国的动画产业变得毫无意义,只是模仿外国的动画模式,也会导致中国的动画没有广阔的发展平台。所以,将民族元素与动画角色进行融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种意义将在今后的动画传播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展现。

篇7

你院(89)宁法研字第5号请示收悉。关于村委会要求村民按照土地承包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征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问题,经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答复如下: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131号《国务院关于切实抓紧抓好粮食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国发[1986]96号《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合同定购制度的通知》中有关规定,签订粮食定购合同,催收国家定购粮,追究拒交国家定购粮行为人的责任,均属国家行政职权范围。虽某些地区将农民应上交国家的粮食定购数额写入村委会与村民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但这并不影响国家行使行政职权,向农民征收定购粮。国家向农民征购粮食同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是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和法律关系。国家向农民征购粮食属于国家计划定购,除依法减免外,应作为义务完成定购数额。因此,对村委会要求村民按照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定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此复

附: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村委会要求村民按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征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请示

                                     (89)宁法研字第5号

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