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范文
时间:2023-04-12 08:0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辛弃疾的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辛弃疾;题壁词;写作动机;题材内容
从唐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文人将诗词题写在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物墙壁上,或是驿站、渡口的柱石上,平时游览胜迹,往往将一己之怀即兴书写在岩石粉壁上,供人赏玩评点或唱和。在辛弃疾生活的南宋孝宗至宁宗时期,题壁文学已经发展得相对较成熟,今邓广铭《辛弃疾词编年笺注》一书中载辛弃疾的题壁词有27阕之多,其中明确在题序中指出是书写在粉壁岩石上的是8阕,另外的皆是为建筑物所题之词,虽没有材料确定其通过题壁这种形式进行传播,但究其写作因由与功用,仍可以将其归入题壁词的研究范围之内。
辛弃疾所作题壁词,写作动机比照之前的文人题壁词的书写更显复杂,不再是单纯的“发乎情”之作,夹杂了一部分应酬之作与他人请求之作。在题材内容上,前期创作数量较少,侧重于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历史的兴亡感;后期闲居田园时,题壁多关注个人际遇、家庭琐屑和田园农事,贴近生活,饶有趣味。而辛弃疾的题壁词创作,不仅秉承着唐宋题壁作品一贯的随意性和真实性的风格,更在题壁时将眼前的景色进行虚化,使其作品往往超脱了本来要描写的景致,而更多地倾向于抒发他的情感和表现想象力,以随意的笔调对于真实性的突破成为辛弃疾题壁词最重要的特点。
一、抒写目的和动机
王兆鹏先生认为,题壁和观看题壁就如同现代的人上网发帖,因此题壁词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即时性、无偿性四大特点和发现人才、反映诉求、广告促销三大效应。(1)辛弃疾的题壁词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情之所至不吐不快的率性表达,这一部分作品才思灵动,情感丰沛,具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完全敞开怀抱写一己思绪的作品以《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最为著名,这首词写于辛弃疾闲居信州、往博山去的途中,少年之时“为赋新词强说愁”(2)的情怀在如今识尽愁滋味之后,反而显得说不出道不明,无法用语言来确切表达,便只能欲说还休,很有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这首词之所以为后世称道,便在于辛弃疾采用浅显通俗的口语,道出了人生的况味。有别于辛词中其他以文为词的大段铺叙,这首小词显得情意直白,更见辛弃疾对少年时的自己无奈而又悔恨的复杂感受。而这种不加掩饰的情感流露,正是题壁发生的直接原因。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一词,辛弃疾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将“弦断知音少”(3)的幽怨之情奋笔疾书在雨岩,借用了楚辞中娥眉遭妒的典故,自悲年华渐老而无用武之地,字字句句无不是酒后真言,醉酒之后情不能自已,因而感人至深。
作为一种自由开放地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题壁词确实以表达自身情感的主动创作为主,但是当题壁词慢慢开始承担发现人才、广告促销等多样化的社会功能之后,就不再简单地用于文人抒感,应酬客套之作和他人请而作也就出现,这类作品在辛弃疾的题壁词中也出现得比较多。相对于率性自然地抒发性情,这类作品显得迂回深婉得多,真情实感也相对较少。
辛弃疾应他人所请而创作题壁词的时候,就需要满足求词者的意愿。《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作于庆元年间,是信州地方官赵伯瓒请辛弃疾为其所建的翠微楼所题之词,辛弃疾在词中对赵伯瓒建楼大加赞誉,“父老愿公欢。甚拄笏悠然,朝来爽气,正尔相关。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4)之句对于地方官受到百姓的爱戴有直接的描述,这也就肯定了赵伯瓒的政绩,以及赵在任期间民心所向的和谐景象,不难想象,赵伯瓒拿到辛弃疾这样一阕题词,必认为辛弃疾不负其所望。
另外,辛弃疾在应酬客套而题词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地把应酬的效果放在第一位。作于开禧二年(1206)的《归朝欢・丁卯岁寄眉山李参政石林》一词,所题的建筑是辛弃疾并不熟悉的李参政李壁家乡故宅石林,远在四川眉山,辛弃疾于开禧二年(1206)差知绍兴府、进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令赴行在奏事(5),免不了与当时朝廷大员有所应和,因此在此词中,以苏洵父子比李焘、李壁父子皆才俊,又多次使用嵇康等人之典,以题石林故宅而赞美李壁,溢美之辞中似有阿谀之意,精致典雅但并无情意,纯乎应酬之作。
辛弃疾作题壁词明显出于以上三个不同的目的,这也就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质量有所区别。以己之手写己之心的作品,在情感酝酿和表现等方面都有动人之处,毕竟是情之所至,或与读者心有戚戚;应他人之请而作题壁词,虽然也可以抒写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却不得不考虑请词者之意,所以难免受到束缚;而应酬客套的场合,题词助兴往往更多的是敷衍,用典故填充其词,并无真情可言。当然,在考察辛弃疾题壁词创作动机的时候,应当分别对待这三种动机下产生的作品,这样才能理解辛弃疾在创作时的恰当处理。
二、题材内容多样性
从北宋开始,题壁词就开始迅猛发展。到辛弃疾所处的这一时期,题壁词的题材内容已经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人雅士每到驿站津渡、名胜古迹,必定会寻找前人的题壁,或追和,或若有所感,化入自己作品之中。辛弃疾就曾在长沙道中看到一处题壁,乃一妇人所书自己心中怅恨,辛弃疾观之心中有感,遂作《减字木兰花》一阕: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水村山驿。日幕行云无气力。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6)
这首小词从题壁中的思想感情衍化而来,辛弃疾以女性的角度来表达情感,上阕写远离故乡闺阁又所嫁非人的哀愁,下阕写遥寄锦书、等候归人的怅恨之情。由此可见,通过题壁表达自身情感的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当时文人创作的关系十分密切。
辛弃疾自己创作的题壁词题材和内容更趋多样化,既有继承当时书写所见所闻、倾吐一己怅恨的主流内容,更无限拓展了题壁词的题材和内容。在辛弃疾的笔下,细如尘埃的琐碎家事可以成为题壁的中心,而千钧之重的历史兴亡也可以题于粉壁供后人慨叹。
(一)个人情感
行经驿站,或游览名胜,兴之所至而题词壁上,个人情感喷薄而出,一直以来是题壁作品吸引后来者伫足赏读的重要原因。辛弃疾的题壁词,也有大量通过眼前之景抒发一己情感之作。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一词作于淳熙五年清明前后,东流一地为江行泊驻之所,风景名胜让往来士人流连,赵蕃、韩都有诗记之。辛弃疾于落花时节驻留东流,免不了伤感一番,借伤春惜别表达年华老去的惆怅,叹一声“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一时间新愁旧恨缠绕纠葛,个人情感的抒发到达顶峰。
后来辛弃疾两度闲居江西,饱尝了田园生活的滋味,再题壁也更多地是通过农耕生活的描绘表达自己知足闲适之情。《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题在王氏酒家壁上,坦言“风景好,不争多”(7),以一个白发苍颜的老翁形象,倾诉自己以田园闲居了此一生的愿望。《木兰花慢・寄题吴克明广文菊隐》一词从菊的角度切入,借陶渊明、尧舜、巢由等贤人名士表达对“朝吟暮醉”(8)生活的欣然自足之情。
(二)家庭琐屑
题壁词一般具有随意性,内容多就地取材信手拈来,辛弃疾《定风波》中有一首就是书写在自家墙壁,描述自己大醉之后归来,家人要求其戒痛饮之事。完全着眼于家事,既富有居家之乐,又能见辛弃疾酒醉之后憨态可掬。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9)
对于自己大醉归来,辛弃疾是不以为然的,虽身已归家,梦魂却仍然留在痛饮席上。而对于家人要求自己戒酒之事,辛弃疾更加不放在心上,以刘伶之妻劝戒的典故,自比刘伶,坦言自己不醉不欢。这种将生活琐事随意书写于壁的情怀,不失为辛弃疾题壁词题材内容的一大拓展。
(三)田园农事
辛弃疾两度闲居江西,饱尝了乡村生活的酸甜苦辣,由心有不甘到属意渊明,创作了大量词作表达自己对于村居生活的喜爱,虽然许多朋友都认为,辛弃疾的英雄之气不该被村居之宁静磨灭,但辛弃疾确实最终将自己一颗英雄之心安放在了宁静的山水之间。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辛弃疾的题壁词中,对于田园生活的实景描绘作为其抒情的载体,确实有令人称道之处。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即兴题在游鹅湖途中酒家的墙壁上,鹅湖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给了辛弃疾很深的触动,因此这首题壁词着眼于素朴的乡村之景,描绘荠菜花、群鸦、桑麻等自然景物,闲适清新。最是“青裙缟袂谁家女”(10),在这自然景色之中更添了几许多情与妩媚。
《鹧鸪天・戏题村舍》一词中,写鸡鸭成群、桑麻繁茂、柳树沙洲和溪流潺潺,无一不是对田园风光的实景描绘,以“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11作结,在纯粹的自然景物之外更添了淳朴的人情之美,从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两个维度来表达村居生活之乐,更将这种自然与人情的结合作为题壁词题材内容方面的突破,不啻为辛弃疾匠心独运之处。
(四)历史兴亡
辛弃疾二十岁时便曾于千军万马之间斩贼首级,万里南来,哪怕在南宋穷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其北伐之志,但他胸中的英雄之气,并没有在时间的磨砺中消失殆尽,反而历久弥坚,在其题壁词中也常常出现历史兴亡之感与豪迈悲壮的英雄之气。
早在淳熙二年至三年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时,曾游于江西皂口,由皂口北望故土,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词从眼前的清江水放眼开去,联想到北望家国失地,却被无数重青山所遮,回不去,望不见,空留下“毕竟东流去”(12)的无限怅恨。
长期的闲居生活没有磨平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到嘉泰四年(1204),垂垂老矣的辛弃疾在京口尘表亭题《生查子》一首,仍显英雄之气。其中描绘了“红日又西沉,白浪东流去”(13)的开阔雄浑之景,辛弃疾追慕万世之功的壮心犹在,一声“我自思量禹”的吟叹将他毕生建功立业的鲲鹏之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所作题壁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不仅沿袭了北宋以来书写实景、直抒胸臆的传统,更将所感所遇事无巨细都汇入词中,细碎如家人叮咛之语,宏伟若历史兴亡之辞统统入辛弃疾题壁词中来,这些题材多样的题壁词是辛弃疾才情的彰显,也是他对题壁文学内容的重要开拓。
三、由实入虚的随意笔法
题壁词多即兴之作,往往一挥而就,写法具有随意性,有研究者认为题壁词中多用的物象一般是词人亲眼目睹,并成为词人情之所发的导火索,因而题壁词的物象更具有真实性。14这种带有明显随意性的真实写作,是辛弃疾所处的时代题壁词的主要写作手法,辛弃疾能熟练地掌握。在《新荷叶・再题傅严叟悠然阁》一词中,辛弃疾就用传统的题壁词写法,从实际景物着手,描绘所题之悠然阁,从眼前的南山耕种、采菊题诗、小阁横空、白云孤飞等景象切入,表现傅严叟的悠然阁所寄寓的归隐之乐,真实生动的景色具有较直观的视觉冲击。
但辛弃疾的题壁词没有停留在实写景物这个维度,而是由实入虚,运用神话、想象等方式,用随意性的笔法避实就虚,创造一种梦幻般的题壁词词境。
由实入虚的第一步是开始由实物描写转入自身志向的表达。同样是为傅严叟悠然阁题词,比起前文中提到的《新荷叶》,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贺新郎・题傅严叟悠然阁》则隐去了悠然阁周边景色的描写,而将全部精力放在抒发自己的慕陶之情上面。“到君家悠然细说,渊明重九”就借悠然亭之魂,引出慕陶的话题,之后化用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和“欲辨已忘言”等句,表明自己与渊明心志相通,只愿把酒归田了此生。整首词似乎与所题之悠然亭完全无关,而只是反反复复在吟咏一己之志,这就已经超脱了传统的题壁词写法,开始由实景描写转向情感虚化。
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未写景而以议论统领全篇,瓢泉乃辛弃疾之发现,瓢泉之名也为辛弃疾所赐,但这首题瓢泉的词却并没有写瓢泉的景色,而用颜回、公西华、许由等人的典故来自劝,勿为行藏用舍、贫贱富贵这些事情而心怀忧愁,而表达一种乐天知命的自我期许。
最能体现辛弃疾非凡才思的是不写景而用想象营造意境的题壁词,这些作品完全脱离了题壁词原有的真实性,而随心所欲地通过神话传说和想象、联想等手法,将景物完全虚化,以取得光怪诡谲的艺术效果。
《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一词就完全没有对积翠岩的形状、位置、周边情况进行介绍,而共工触怒不周山的神话故事写起,想象积翠岩是女娲补天时“却把此石投闲处”,充满了奇幻的色彩。紧接着以儿童敲火、牛羊磨角来侧面衬托积翠岩之坚砺,而结语却以“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15)抒怀,隐隐有哀怨之情却并未放弃希望,其坚如磐石之心或与积翠岩相类。全词中积翠岩并不是词人着重描摹的景物,虽然是为其题词,却超脱其外,因此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吟咏性情,驰骋怀抱。另一首《贺新郎》也是为积翠岩而题,同样避开了积翠岩的细致描写,而运用想象,造开阔雄浑之境,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尚依旧争前又却。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昆仑濯发。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推翠影,浸云壑。(16)
上阕还挣扎在人间哀乐之中不可自拔,下阕就转为甘愿化作横空鹗,不管人间污浊之物而驰骋九万里长空,翻手为云覆为雨,笔法随意但一气呵成,这样的雄心壮志也只有辛弃疾这样的英雄才不吐不快,这样的题壁词既成全了词人的情感流露,又超越了所题之物,有了更加丰富的意蕴。
辛弃疾的题壁词在南宋题壁文学发展历史中并不引人瞩目,但其题壁词既有情之所至的真实,也有应他人之请、应酬客套的便宜之处;在题材方面,辛弃疾能将琐碎的家庭之事和恢宏的时代、历史兴亡感融入词中,使其所作题壁词上天入地无处不可达,极大地拓展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在对传统题壁词真实性的突破这一方面,辛弃疾用随意轻松的笔法,将其擅长的历史典故汇入其中,是其题壁词高于一般的实景与情感的融合,而信步上升到完全虚化创造意境的状态,因而其题壁词有着由实入虚的突出特征,不得不说这是辛弃疾对于题壁词的一大创新性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广铭.辛弃疾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邓广铭.辛弃疾年谱[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耿本栋.辛弃疾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辛更儒.辛弃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黎修良,谭小琴.试论辛弃疾的题咏词[J].名作欣赏,106-117.
[6]谭新红.宋词的题壁传播[J].浙江大学学报,2010(5):192-199.
[7]王兆鹏.宋代的“互联网”――从题壁诗词看宋代题壁传播的特点[J].文学遗产,2010(1):56-67.
[8]祝云珠.壁间奇葩――论宋代题壁词的艺术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4):28-30.
注释:
(1)王兆鹏:《宋代的“互联网”――从题壁诗词看宋代题壁传播的特点》,《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第56-67页。
(2)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74页。
(3)同上,第182页。
(4)同上,第420页。
(5)邓广铭:《辛弃疾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34页。
(6)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78页。
(7)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73页。
(8)同上,第421页。
(9)同上,第190页。
(10)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93页。
(11)同上,第199页。
(12)同上,第43页。
(13)同上,第568页。
(14)祝云珠:《壁间奇葩――论宋代题壁词的艺术特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年4月,第28-30页。
篇2
辛弃疾词作丰硕,各个阶段的经典作品也比比皆是,然而翻阅辛弃疾的词,可以发现诸如“刀、枪、剑、戟、弓、箭、戈、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1],是辛词的常客,有着军事意象的作品占了辛弃疾词作的一大部分,因为辛弃疾的身份首先是一位军人,他有着深刻的戎马经历,同时浓烈的爱国情怀时刻促使他重上沙场,再建功业。军事意象繁多成为辛词的特征之一,本文将着力探索辛弃疾词中军事意象的阶段性特征。
一、辛弃疾词中军事意象的出现及军事词创作
(一)辛弃疾词中军事意象的出现
词本产生于闺房之中,描写对象最初不外乎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以缠绵、温柔的特点见长。唐五代时,词多用于遣兴娱宾;到柳永、苏轼时,词的意象发展到文士的日常生活;南渡时期,词的意象转为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到了辛弃疾时,词的意象又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换,战争、军事意象成为了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景线。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满江红》)中的“剑”、“ 铗”,都是辛弃疾作战时常用到的兵器,因此也自然成为了辛弃疾抒发壮志的媒介;辛弃疾词中还常常出现古代历史人物,其中较多的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孙权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描写的就是胸怀抱负的刘备,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描写的是英雄才俊孙权,辛弃疾将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提醒自己要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辛弃疾颠沛流离的仕途经历,使他留下了很多怀古咏史的词作,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军事地点,如《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陌上三更月”的赤壁,《浪淘沙・赋得美人草》中“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的江东,都是古时有名的战争之地,辛弃疾不仅是文士而且还是一代武将,在他失意难当之时,这些便成了他与梦想交流的平台。
辛弃疾词抒情意象的军事化不仅拓展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抒情范围,同时还把男人的壮志豪情引入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现的都是荡气回肠的男子风范,从而使豪放词得以真正兴盛起来,成为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二)辛弃疾的军事词创作
辛弃疾仕途上的“失意”没有实现他成为挽救民族危机的英雄人物,却成就了他将一腔热血化为文学上的“英雄感怆”。
1140年至1162年是辛弃疾揭竿而起的少帅时期,辛弃疾与军事结缘,跟他祖父辛赞有着莫大的关系,其祖父辛赞是金朝的地方官,但常常“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祖父的兵法韬略对辛弃疾的影响很大,由此种下了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
1163年到1181年,辛弃疾官职卑微,但他对政治事业充满希望和信心。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抒发难以遣怀的不遇之感;《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充满报国心切而现实残酷的矛盾之情;《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以此来鼓励友人和自己要英勇作战,不贪恋儿女情长。
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曾过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罢职闲居生活,因此期间多有描写山野风情之作,但看似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事实上并没有使他放弃恢复中原的梦想,其词不时流露出功名未就悲愤和辛酸。《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八声甘州》、《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等皆是例证。
1203年至1207年重振雄风的老将辛弃疾再次被弹劾。复国之志破灭,无缘筹措抗金大计的苦闷与痛心是辛弃疾词此刻最明显的情感基调,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喟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虽老壮心犹在。
二、辛弃疾词中军事意象的特征
辛弃疾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而创作了众多的军事战争词作,其军事词意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军人,拥有一腔爱国热情,然而却无端地遭遇贬谪和冷落,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辛弃疾不遗余力地将个人的英雄气质、战斗精神渗透到词的每个角落,其传奇坎坷的经历丰富了词的题材并直接反映到词的创作里,使辛弃疾词的创作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辛弃疾词描写的悲愤难当的失意英雄并非文学虚构,恰恰是对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尽忠之路的真实写照。
辛弃疾词不是为了简单地表现某种情绪而任意构造文学之虚,而是运用比兴手法,或委婉或直接地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和痛苦,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时任建康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辗转于小官小职的他,满腔才略却无施展之地,进而看“吴钩”、拍“栏杆”,却空有抱负。下阕蕴含了三个典故:张翰因思乡之鲈而弃官南归、刘备唾弃求田问舍的许汜、晋朝桓温望树叹流年。作者通过这些典故表达出自己进不能、退又不忍的复杂心境。
辛弃疾缅怀历史英雄人物,是因为现实中的南宋朝廷偷安息武,懦弱无能,与历史上的那些明主英才形成鲜明的对比,现实中需要这样的烈士英雄,词人用古人唤今人,希望朝廷能像历史英雄那样战于城南、复国统一。
(二)雄奇阔大的美学特征
纵观辛弃疾的军事词,不难发现辛词风格豪迈、雄壮的特点,词中审美意象多为高耸的山岭、汹涌的江水,或者杰出的历史英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气势雄伟、奔放,如《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漫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这是一首钱塘观潮词,作者通过“鼙鼓”、“鏖战”、“貔虎”、“红旆”,描写出潮起时气吞万里、惊天动地的景象。辛弃疾以其浩邈的情思,深沉博大的审美视野向我们展示了辛词宏远的境界和开朗的胸襟,使辛弃疾词富有雄奇阔大的美学特质。
(三)人物形象的阶段性特征
辛弃疾军事词中的英雄形象是具有阶段性、富于变化性的。
1.少年将帅
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有着年轻人独有的胆识与豪情,如《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中“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的才气和抱负,希望自己能一展宏图驱逐金兵,此时期的创作尽显豁达与热情。
2.勇猛斗士
辛弃疾文武俱全,却得不到重用,愤懑之情可想而知,但是此时的辛弃疾并没有因此悲观,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如名篇《满江红》,是辛弃疾送给好友的勉励词。借好友家族英烈勉励奔赴前线的朋友奋勇杀敌,为抗金事业做出大贡献,下阕虽写自己已无用武之地所以只能借酒浇愁,但是词人并没有由此消沉下去反而笔锋一转,以“马革裹尸当自誓”来鼓励友人要英勇作战,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殷切劝勉,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鼓舞和鞭策。此时的辛弃疾,虽然位卑言微,但是艰难和险阻并没有打倒这个热血沸腾、激情昂扬的爱国青年。
3.落寞英雄
辛弃疾42岁时被迫退隐,正是壮年却闲居山野,失落难当的他对宦海浮沉充满无奈,对软弱的朝廷忧虑万千,虽然自己不在官位,但报国之心仍在,此时辛弃疾词中的抒情形象由勇猛的斗士转换为落寞的英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剑”、“吹角”、“连营”、“麾”、“沙场”、“弓”等丰富的军事意象将词人渴望战于沙场、建功立业的心情展露无遗,然而如今的作者只能在梦里盼望驰骋疆场,只能醉眼看剑,心中期待的军戎生活却只换来了“可怜白发生”的无限悲哀,词人想抗金复土,然而此路多艰,几经波折的宦海生涯,使辛弃疾深感才高遭嫉,惟有全身而退,才能自我保全,词中不免流露出退隐山林之意,然而抗金统一的夙志仍在他的内心深处回荡。
4.暮年衰翁
辛弃疾一生都在执着地争取机会收复失地,然而失望重重。朝廷的弃置不用和怯懦,激发了辛弃疾内心的悲愤,此时的辛弃疾词成了辛弃疾英雄失路、一生不得志的悲壮凯歌,辛词中曾经的意气少年变成了如今的暮年衰翁,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辛弃疾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一心报国却无门。
浩邈深沉的家国忧思以及对山河与百姓的眷恋,是辛词重要的情感基调,词中的抒情形象随着词人的际遇而变化,但是词人对于民族前途的深沉忧虑却不曾因处境的变化而改变。
辛弃疾词中的抒情形象虽然从少年、青年、壮年到暮年有着不同的坎坷经历和人生际遇,但是浓烈的爱国热情和抗金统一的夙愿却贯穿人物形象的始终。
辛弃疾以一代爱国词人的高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学印迹,从揭竿而起的年轻少帅,到奔走呼号的勇猛斗士,再到赋闲家居的落寞志士,再到重振雄风的暮年老将,坎坷的人生境遇和多艰的仕途使其词作中的军事意象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成功地将浓烈的爱国情怀和悲壮沉郁的人格气质融解于词的字里行间。
篇3
韩愈认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不仅要“口不绝吟”,还要反复品味。朱熹认为,读书须把书读得滚瓜烂熟,要读到书中之言都像出于自己之口;然后细细品鉴书中的内涵,要品鉴到书中所表达的意思好像都是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才有收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也是一样。那么,教学时,我们如何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吟咏之声将学生带进古典诗词悠远的意境、丰富的意蕴之中,感受古典诗词和谐的节奏与韵味呢?
一、切忌揠苗助长,应循序渐进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等美学特质,但是这种美学特质是需要读者通过反复诵读、潜心品鉴方可感受得到的。所以教学时,教师都会把引导学生诵读、吟咏、背诵古典诗词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重头戏而严抓不放。然而,诵读古典诗词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的,比如:字正腔圆地读通、读顺、读懂文本;把握七言诗、五言诗、词的诵读节奏;根据文本大意有效把握声音的高低和语速的疾徐等。上课伊始,教师切不可立即要求学生高声诵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应该首先引导学生浏览课文一遍,找出生字新词后借助文末注释与字典、词典等扫除“拦路虎”;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知识储备诵读七言诗、五言诗,划分节奏;最后引导学生把握诵读的语调与语速。诵读蕴含快乐喜悦之情的古典诗词时语调应活泼轻快,语速稍快,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诵读有凄凉悲哀、痛苦忧郁之情的古典诗词则应语调低沉哀婉,语速稍慢,有时候甚至要一字一顿,如陆游的《示儿》等。
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1)请浏览课文一遍,给“翁”“锄”“莲”等字词注音释义。
(2)听老师范读,揣摩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背诵默写。
二、少用名家朗诵,多用教师示范朗读
虽然网络中的名家配乐朗诵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但是这种借助声、色、光、形等诸多美学元素整合而成的名家朗诵,一方面会让学生长时间停留在欣赏状态之中,觉得自己的朗诵水平可望而不可即,不敢开口吟诵;另一方面,由于音画视频中的名家朗诵是面对摄像机的表演性朗诵,朗诵者与学生缺乏最起码的情感交流与朗读互动。教学艺术本身就是情感交流的艺术,古典诗词本身就是远古诗人情感与智慧的载体。教师字正腔圆、融情入景的朗诵,具有极好的示范性和极大的影响力。教师面对学生的示范诵读是一种口、耳、眼、脑、心并用的操作性极强的艺术鉴赏活动,也是教师对古典诗词思想情感的有效把握,是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良好时机。
比如,教学表现和平宁静的家居生活的《清平乐·村居》时,我一边面带笑容、疾徐有致地范读课文,一边用充满温情、慈爱的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产生了非常好的范读效果。我在范读完词的上片“白发谁家翁媪”后稍作停顿,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接着我的朗诵声情并茂地朗诵起词的下片:“大儿锄豆溪东……”欣喜之余,我更加坚信教师示范朗读所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少用大声朗读,多用浅唱低吟
古代文人在吟咏、鉴赏古典诗词时,早已发现了浅唱低吟的妙处。比如,明代钟惺在评论汉乐府《古歌》时曾言:“此歌态生于情,情生于调,微吟自知之,其故难言。”清代沈德潜也颇有感触地说:“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晚清也颇有吟赏古典诗词之心得:“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上述学者均从自己的吟诵赏鉴实践中体味到“抑扬抗坠”“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式的浅唱低吟。帮助读者深入细致地品鉴古典诗词,是诵读、品味古典诗词的境界。
相对于高声朗诵,浅吟低唱更能使学生的心境长时间地保持在相对宁静的状态之中,而这种相对宁静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和启动积极的多向思维活动: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平日积累的古典诗词知识储备,充分感知、品鉴文本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深入理解文本的丰富意蕴,创造性地再现文本的艺术境界,从而达到“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送参寥(禅)师》)之吟咏、品鉴古典诗词之佳境。我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古典诗词时,从不要求学生扯着嗓子大声朗读,而是先给学生做浅唱低吟的示范性咏诵,再授予学生“抑扬抗坠”“静气按节,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之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微吟自知”之妙。
篇4
关键词:网络词汇建筑物水概念隐喻新词构建
一、引言
自1994年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以来,中国的互联网事业迅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随着以网络为媒介的交际的发展,大量的网络词汇也应运而生。网络词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词汇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防火墙、主页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虫、黑客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论坛上的常用词语,如美眉、菜鸟、板斧等。狭义的网络词汇仅指第三类(戚晓杰,2001)。本文讨论的网络词汇指狭义的网络词汇。文章列举了网络词汇中的两类常见的隐喻――建筑物和水,分析人们通过隐喻将抽象、陌生的概念映射到具体的、熟悉的概念的过程,揭示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和理解源于现实经验,从而进一步印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一种探索、描述、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利工具。本文同样能够印证,隐喻跟转喻一样,是新词构建的重要手段。
二、隐喻理论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位于词汇层次上的一种对比和意义替换的修辞现象,是对正常语言使用规则的一种偏离。隐喻使用是一种特殊的才能,需要天才般的对事物相似性的洞察能力。然而,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发表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一反传统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语言的修辞的观点,提出隐喻不仅仅是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即概念隐喻。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倾向于用物理的经验来组织非物理经验,这就使得我们能把经历作为一种同类的、可分离的实体和物质来对待,并对它们进行指称和量化。隐喻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真正的“移译”或“翻译”,而这样的隐喻对于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在一定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概念隐喻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之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开始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著述。他们也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派生物。这意味着它不再只是一种藉由语言表达之方式,而是一种人类思维现象,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反映,一种探索、描述、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利工具。(赵艳芳,1995)
隐喻的基本作用是从始源域将推理类型影射到目的域,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的经验。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相对熟悉或相对容易把握的经验领域,来组织相对不熟悉或较难把握的经验领域,并形成某种态度和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是,这种从始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不是任意的,而是成体系的,即在同一个概念隐喻下构成以一个概念谈论另一概念的系统方式。举例来说,以下比喻都属于“LOVE IS A JOURNEY”这一概念隐喻:
(1)Look how far we come.
(2)We’re at a crossroads.
(3)We’re spinning our wheel.
(4)Ou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
理解这些隐喻的涵义,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始源域到目的域的成体系的映射:
The travelers lovers
The vehicle the love relationship itself
The journey events in the relationship
The distance coveredthe progress made
The obstacle encountered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通过这一系列的成体系的映射,我们就可以通过具体的JOURNEY概念来理解抽象的LOVE概念了:爱情就像两个人共同的旅程,途中可能会遭遇到坎坷,车子可能会出现故障,等等。
三、网络词汇中的隐喻
网络作为虚拟的空间,在产生之初,人们对它是陌生的,因此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借助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熟悉的、相对容易把握的经验领域,来组织相对不陌生的、比较难以把握的网络世界了。因此,在给与之相关的事物命名时,人们需要参考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发现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间的相似性。以电子邮件为例,电子邮件被称为邮件,因为它能履行我们普通意义上的邮件的信息传递功能,也就是说,我们对电子邮件的命名是基于网络与现实事物间的功能相似。在描述发生在论坛中的事件和各种行为时,人们经常借用现实中的两个常用概念:建筑物和水。而这种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隐喻一旦被广泛接受,便会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围绕这些隐喻,会衍生出很多网络词汇。
(一)建筑物
人们使用的网络终端――计算机经常被比喻成建筑物,因此电脑上就有了控制面板、回收站、数据库、键盘、硬/软盘、显示屏、集成线路,我们还可以像锁门一样锁定键盘或者显示屏,可以在计算机里安装软件,存储文件。与我们连接在一起的电脑就成了网上邻居,登陆其他电脑被称为访问。当然了,安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都会使用防火墙防止黑客的攻击。
此外,论坛中的帖子及其针对该帖子的回复因呈层状结构(见图1),因此被形象地比作建筑物――楼。而在“帖子与回复是楼”这一概念隐喻深入人心之后,会衍生出更多的用于描述论坛的词汇:
(5)射手座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盖楼吧。
(6)14楼的兄弟显然不太高兴嘛,莫非说到了你的痛处?
(7)我先占个座。
(8)天哪,老大你太棒了,亲一个先。我去拿个靠垫来慢慢等……
(9)哈。被小龙女坐上沙发了。舒服吧。嘿嘿。
(10)那我只能坐地板啦……
(11)好长时间没有照照片了,今天来一张,大家慢砸砖头哦!
通过这些隐喻,我们不难发现始源域(楼)与目的域(帖子及其回复)间的映射是成体系的:
楼帖子及其回复
座位回复在论坛帖子的结构中的位置
砖头不同意见
让我们看一下在“帖子与回复是楼”这一概念隐喻深入人心之后,新词不断被创造出来的过程。既然“帖子与回复是楼”,那么,发主题贴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了该楼的楼主,第一个回帖的人是二楼,第二个回帖的人是三楼,依此类推。比你先一步回复同一个主题帖的人是你楼上的,与之相对的是楼下的,总是回复一个主题贴的便是盖楼,如果所有的题帖的最后一个回复都是同一个ID的,会被称为扫楼 。第一个回帖的人有时也被称为沙发,由“SF”而来,楼主发的帖子,第一个跟贴的人自然就是“二楼”,即“second floor”简写就是“SF”。虽为误传,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帖子是楼房”这个比喻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人们理解论坛的一种方式。由这个比喻衍生出的类似的说法还有:椅子(第二个回帖的人),板凳(第三个回帖的人),地板(因回复的晚,连板凳都没得坐的人),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路过(不想认真回帖,但又想拿回帖的分数或经验值)等。
1 【C 语言吧・灌水贴 】
呵呵,专贴灌水,有能耐大家把这个贴子灌的超过失重贴!嘿嘿
2 回复:【C 语言吧・灌水贴 】
嘿嘿。。。抢个2楼。。
3 回复:【C 语言吧・灌水贴 】
对阿对啊,呵呵,风光无限在险峰,
大沙发坐下,看看这个楼能多高:)
……
25975 回复:【C语言吧・灌水贴 】
我来罐水, windaoo挺住~~~~~~~~~~~~~~
图1:论坛帖子的结构图
(二)水
网络词汇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喻体是“水”。这个比喻始于“灌水”一词,原指在论坛上发泄心中的一些苦闷和感慨。这个说法源于娥皇和女英的传说,她们在舜去世后,到洞庭边挥泪诉衷情,泪染潇湘竹(此传说也影响到了“版主”一词被讹传为“斑竹”)。人们就用这个典故指在论坛上大吐苦水的人。由于此类发言通常可以东拉西扯,甚至跟主题完全不相干,久而久之,凡是发表和主题无关,以及内容比较空洞的帖子和回复就被称之为灌水。但现在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水”。请看下面的例子:
(12)快乐灌水
(13)不要以为我被封了,就没有人灌水了……
(14)一直潜水,今天VIVI冒泡泡啦。
(15)猛然发现这里快了……
(16)哎呀,帖子怎么沉了?
(17)大家赶紧来顶啊,别让帖子沉了。
通过这些隐喻,我们同样会发现始源域(水)与目的域(论坛)间的映射也是成体系的:
让我们看一下在“论坛是水体”这一概念隐喻深入人心之后,新词不断被创造出来的过程。根据“论坛是水体”的隐喻,又衍生出诸如,纯净水(无任何实质内容的灌水,也说水蒸气),喜欢灌水的人因此被成为“水手”,级别再高一点的灌水者也可以称作“水车”“龙王”“水桶”“水鬼”“水仙”等。如果论坛里面很久没人发言,论坛便会因为缺“水”而“干涸”。如果天天在论坛里呆着,但是不发帖,只看帖子,只注意论坛日常事务,那就是“潜水”,而“潜水”的浏览者便成了“潜水员”,而不再潜水,而是在论坛上发贴或者回复便是“冒泡”。帖子因为得到的回复多,人气旺,就会“浮”,如果回复的人少,人气不旺则要“沉”了。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隐喻是人们认识和描述世界的主要手段。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总是依赖他们以前的生活经验。网络作为新兴事物,虽然它看似已经非常普及,但是自它诞生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人们对它的认识以及描述,完全依靠人们原有的熟悉的、相对容易把握的经验知识。此外,隐喻同样是构建新词汇的重要手段。系统性的概念间的映射为新词的构成铺平了道路。因为人们可以将熟悉的生活经验系统的移植到陌生的事物上,人们利用隐喻,使得可以构成词地各部分唤起人们头脑中熟悉的意象,新衍生的用来描绘陌生事物的词汇便由此产生。
参考文献:
[1]戚晓杰.网络语言探微[J].语文建设,2001,(8).
[2]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3]Lakoff,George.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Chicago
篇5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信用管理
用户信用管理是通信企业经营过程中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和解决风险的一种管理手段,建立用户信用管理策略和对客户信用的评价并控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企业信用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采取的手段非常薄弱,多采取的是单一的信用管理政策、方法和措施,缺乏灵活性、并以转嫁信用风险为主要特征。与当前单一的、被动的管理政策相比,移动通信企业实现全面信用管理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必然趋势。
由于层次分析法应用专家经验知识设置指标体系,用一致性检验判断专家意见的一致性,有效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因此为解决特定条件下通信企业进行用户信用评价及管理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思路。
一、通信企业用户信用管理现状
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增强信用能力、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一套业务方案、政策,以及为此建立的一系列组织制度。企业设立信用管理部门的目的,是利用信用管理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展用户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使企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赢得用户、赢得竞争,帮助企业达到同行的平均管理和盈利水平。通信企业与广大通信用户之间是一种典型的信用消费关系。通常情况下,用户是在月费用期间结束之后支付通信及服务费用。由于用户是通信企业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具有流动性大和应收话费金额较高的特点,话费收缴控制比较困难,因此,通信企业对用户信用的管理一般都非常重视。当前采用的信用度管理制度和内容如下:信用度、用户信用度等级制度、信用度控制方法、黑名单制度。这些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对移动用户的信用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只是采用简单的、统一的欠费额度管理,同时也缺乏系统的信用度评价体系。在用户信用度管理不力的情况下,通信企业为避免欠费,往往采用推广预付费卡业务和缴纳保证金等手段逃避风险。我国通信企业的用户信用管理目前就是处于信用度管理的初级阶段,虽具有一定的内容和规范,但总体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美国学者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比较方法。在经营决策中经常会遇到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比较、评价的决策问题,因此要从成百上千个指标、方案中选择最佳的组合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决策人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又由若干要素组成,然后对同一层次各要素以上一层次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和计算,以获得各要素的权重,从而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层次分析法将决策人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以便使决策依据易于被人接受;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时所需的定量信息要求不多,但决策人对决策问题本质、所包含的系统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掌握得十分透彻;对无结构化系统的评价决策及多目标决策问题更为适用。可见,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在通信企业中建立起对用户信用评价的层次结构,利用这种层次结构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客观性。
三、用户信用管理层次分析结构的建立
对于通信用户信用的度量本文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分别可以从基本信用指标(B1)、业务信用指标(B2)和费用交纳信用指标(B3)三个方面来考虑。对于每一个一级指标又可以由若干个二级指标反应。于是,该问题层次化结构如下图所示。
用户信用层次结构图
由图中可看出,用户信用(A)主要由三类指标反映出来,分别是:基本信用指标(B1)、业务信用指标(B2)和费用缴纳信用指标(B3)。而基本信用指标(B1)又可由个人用户收入水平(C1)和个人用户教育水平(C2)两个指标反映;业务信用指标(B2)由业务开通种类(C3)、付款方式(C4)、入网方式(C5)三方面反映;费用交纳信用指标(B3)由入网时长(C6)、累计平均交款期(C7)、累计平均欠费次数(C8)、累计平均停机次数(C9)、最近一次欠费时长(C10)等五个指标来反映。
四、建立各指标之间重要程度的比较矩阵
对以上方案建立一个反映两两之间重要程度的比较矩阵。
其中,B1、B2、B3分别表示可以反映用户信用A的3个指标。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相互比较的重要程度的结果。其比较判断尺度如表1所示。
表1 九分位比率表
矩阵B具有如下性质:
根据专家调查,可以得到对应的判断矩阵,计算出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其计算过程如下:
该矩阵的经济含义:基本业务指标(B1)的重要程度是业务信用指标(B2)的5倍,是费用交纳指标(B3)的3倍;费用交纳指标(B3)的重要程度是业务信用指标(B2)的3倍。
表2B1、B2、B3相对于A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
其中,
一致性检验:
查表得:
所以,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二级指标下设的各三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如下所示:
表3 C1、C2相对于B1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
表4 C3、C4、C5相对于B2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
表5 C6、C7、C8、C9、C10相对于B3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
表6综合权重表
其中,
通过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层次分析,个人用户收入水平(C1)、个人用户教育水平(C2)是影响用户信用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在对个人用户信用程度进行评估时,应充分考虑此二项指标。收入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允许较大的欠费额或提高其信用等级;相反,对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均较低的个人用户,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既降低其欠费额度或降低其信用等级。最近一次欠费时长(C10)和累计平均停机次数(C9)、付款方式(C4)也是影响用户信用的重要指标。在同等收入、同等教育水平下的用户,综合这三项指标对其进行信用等级优劣排序。入网时长(C6)、业务开通种类(C3)、累计平均交款期(C7)、累计欠费次数(C8)、入网方式(C5)也是影响个人用户信用的指标。
当然,在进行用户信用等级评定时,通过调查个人用户的这10项指标的具体情况,结合通信企业的具体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每位顾客的信用状况进行排序,并界定个人的信用等级是非常繁琐的一件事情。但是,通过该方法评价的用户信用等级较为客观且易操作,对通信企业的信用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论
在层次分析法使用过程中,复杂的信用评价问题被分解为递阶层次结构,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向下起着支配作用,将多而杂的指标归类,按照关联性和隶属性分别放入不同的层次中,使得用户的需求趋于条理化,使评价问题更为有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需求的优先级的主要贡献在于:(1)用把问题分解成层次结构的办法,简化对复杂问题的评价;(2)用两两比较方法消除了评价复杂问题的某些定性属性的度量困难;(3)用一致性检验方法保证了人们在评判复杂问题时的逻辑判断上的前后不一致。因此层次分析法为通信企业提供了一条对用户信用评价并进行决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梁雄健杨旭:通信企业信用管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10
篇6
关键词:空心电抗器,三相,磁场,磁感应强度
1 引言
因为干式空心电抗器具有良好线性度、损耗低、参数稳定、防火性能好等优良性能的电气特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大量使用的三相空心电抗器按其安装位置可以分为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品字形排列和梯形排列。三相空心电抗器在运行时,将不可避免的对周围产生强烈的磁场,从而导致在电抗器本身和周围物质中产生涡流和形成环流,造成损耗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甚至会因强磁场而引起误动作。故需要找出三相空心电抗器运行时磁场的分布规律。传统的三相空心电抗器磁场的计算方法中,是导出了基于圆柱坐标的磁场计算公式,并且是针对常用四种排列方式的具体情况进行计算的。本文导出了基于笛卡尔坐标的磁场计算公式,得出任意排列方式下三相空心电抗器的磁场计算方法。
2 三相空心电抗器磁场的计算
当前大量使用的三相空心电抗器按其安装位置可以分为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品字形排列和梯形排列四种排列方式。设三相电抗器各相的参数相同,同时认为三相电抗器运行时处于平衡状态。设第一相电抗器每匝电流为,第二相每匝电流,则第三相每匝电流,式中,。其中为的有效值。
在这里将径向分量变换为适合三相计算的,和,则相应的变形为,和,这是为方便计算而作出的有效变换形式,其中,,则,这里x0,y0,z0为空间任意点P(r0,z0)的坐标,。同样,可以通过变换得到关于轴向分量和。因为
则通过上述变换,我们可以求出空间任意点关于坐标轴方向的三个分量
通过对常用的四种不同排列方式三相空心电抗器的磁场分布的计算,可知三相电抗器的磁场计算与每一相的位置有紧密联系,所以在计算每一相所对应的磁感应强度时要注意各相电抗器的中心位置。设第一相中心点为原点(0,0,0),第二相的中心点为(X2,Y2,Z3),同样第三相中心为(X3,Y3,Z3)。对于空间任一点P(x0,y0,z0) ,第一相在P点的磁感应强度为、、;第二相到P点x、y向分别为、,轴向为=z0-Z2,所以第二相在P点的磁感应强度为、、;同样的可以求出第三相在P点的磁感应强度为、、,其中、,=z0-Z3,则三相电抗器在P点总的磁感应强度为、、。综上所述,对于任意组合的各种排列方式,只要知道每一相的中心位置坐标及电流值,就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计算。
3 计算实例
利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计算三相干式空心电抗器的磁场。假定其中每个单相空心电抗器的参数相同且所有绕组都置于一个包封中,其中绕组高度为H=1.4m,内直径为D1=1.2m,外直径为D2=1.8m,绕组共有n=10层,每层匝数W=700,流过电抗器总的电流为3.5×105A。在单相计算时,将电抗器的绕组沿高度等分成100等分,分别计算各层绕组不同等分处的磁感应强度的两个分量。累加得每相对任一位置的磁感应强度,最后对三相在相同的任一位置磁感应强度相加,便可得到三相空心电抗器对任一位置处的磁感应强度的两个分量。
以三相水平放置为例,各相中心相距4m,即X2=4m,X3=8m,则对空间任意点P(x,0,z)的磁感应强度计算,可得如图所示。
篇7
关键词: 联想 心理学 逻辑词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早期曾对‘逻辑’作出过富有独创性的解释,他认为逻辑不仅仅是关于推理的科学,逻辑的本质揭示的是一种‘必然联系’。‘在我们的思想中,一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可想象的。只要我们具有正常的思维能力,我们就必定会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逻辑所反映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态、特殊性质和变化状态,而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所有事物必然联系的总和,就是世界的逻辑结构’”[1]。
“联系”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它在心理学中表现为联想,在语言中表现为逻辑词,它们是内隐和外显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下面,笔者将从联想心理学、逻辑词及二者的关系作出阐释。
从古希腊时代算起,心理学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心理学史历程中,有一种心理学思想从一开始就存在并且延续到现在,它就是联想心理学。“联想心理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不是某种统一的心理学理论和思想,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心理学派,而是一种研究范式和研究思路。在心理学史上,联想心理学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出了历史的多样性”[2],联想主义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说,看到七弦琴可以联想到琴的主人,看见一幅肖像画可以联想起画的本人,这就是后来所谓联想的接近律的最早描述。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三大联想律:接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两千多年来,亚里士多德的联想律成为学习理论的基础”[3]。“尽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最早谈到了联想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三大联想律,但他们仅是把联想看做记忆或回忆发生的条件,而没有将其看做贯穿所有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没有明确提出联想的概念。因此,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儿,联想的观念还仅仅是联想心理学的萌芽”[3]。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叶的联想主义称为早期联想主义,其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他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实质上只有两种,即感觉和联想。由于它用简单的要素说明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又称为原子论。联想主义心理学来源于英国的经验主义心理学,经验主义心理学主张:①感觉过程起主要的作用;②把意识经验分析为元素;③通过联想的机制把元素综合为较复杂的心理经验;④强调意识过程。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是联想心理学发展的系统化基础,这个时期的心理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黎黑指出:“从长远角度看,联想主义最终导致行为主义按联结的习惯对行为进行分析。”[4]到了19世纪后半叶,科学心理学开始成熟,联想心理学也开始进入科学化阶段。“科学联想心理学呈现出了多样性,从其所属心理学派别来看,就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而从联想单元的性质来看,既有心理性的(如感觉、情感、观念),又有动作性的(如刺激和反应),还有生理性的(如大脑皮层中枢)”[3][5]。到了20世纪后期以来,联想心理学以一种与当下心理学现状相适应的新形态出现了,它就是作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的新联结主义和一种更新近出现的关联主义[6][7]。
尽管联想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形式,但是都贯穿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联想单位之间的联系。另外,心理作为一种内隐性的功能,它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而语言外正是实现表达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心理学的“联想”可以以语言中的“逻辑词”作为标志表达出来。比较常见的联想有以下类别:同一、总分、分类、并列、递进、主次、因果、一般―特殊、时间、空间、比较,它们可以用众多的逻辑词来表达(常用联系及逻辑词见表1。由于英文的逻辑词比中文典型,因此表中逻辑词以英文标注。)。
从下表可知常见的逻辑联系主要有:同一、整体―部分、一般―特殊、类别、比较、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原因―结果、主次、平行、递进十一种。在进行心理活动的时候,主体所想的内容常常需要包含以上的联系或者需要在各种关系中进行转换,而表现在语言中,就需要用到逻辑词。
表 心理联系及逻辑词
(参见《英语写作手册》[8])
下面我们以罗素著名的散文《我为何而生》为例给出解释: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的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的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我曾以同样的感情追求知识,我渴望去了解人类的心灵,也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同时我还想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爱情与知识的可及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却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激起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着,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无情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9]。
在第一段例文中,罗素运用总分、抽象―特殊、因果、主次、并列等多种联系,这些联系以“这就是”、“如”、“原因”、“首先……其次……最后……”、“同样的”等逻辑词为标志来表达。
心理学的联想与语言中的逻辑词的关系实际上源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就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而言,基本上有三种理论主张:第一种,认为思维决定语言。第二种则相反,认为语言决定思维。第三种是一种折中的主张,二者互相影响作用。从主流思想来讲,大多支持第三种观点,即思维和语言相互影响。一方面,语言影响思维:“语言传播思想,而不同的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语言相对论假说(the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认为语言决定思想,但是,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语言影响思想。对一般人称代词he的影响作用的研究,以及对丰富词汇进而提高思维品质之能力的研究,揭示出了词语对思想的影响作用。”[10]另一方面,“有时,我们用意象来思维,而不用语言;我们还会用从旧词语中创造出来的新词语和新词组来描述新的思想观念。因此,可以说,思维影响语言,而语言又反过来影响思维活动”[10]。从主流的思想看,我们可以得知联想和逻辑词的关系:在逻辑词对联想的影响方面,丰富的逻辑词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的联想能力,大多数教科书采用新词汇的目的在于传授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在联想影响逻辑词方面,普遍学者认为人类先有联想思维,再用逻辑词表述联想思维,把语言比喻成“外衣”和“工具”。因此,联想与语言中的逻辑词无轻重之分,二者相互依存、支撑。思维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语言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11]。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联想与语言中的逻辑词属于语言心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联想和逻辑词的本质在于哲学中的“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联系在心理学中表现为联想,在语言中表现为逻辑词,它们是内隐和外显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参考文献:
[1]赵璐.理想语篇的评价原则.语文学刊,2011-08:9.
[2]王金奎.联想心理学的历史流变及其新发展.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3:65.
[3]赫根汉,郭本禹.心理学史导论(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7,66.
[4]黎黑,著.李维,译.心理学史(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89.
[5]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17.
[6]Feldman J A, Ballard D H, Connectionist models and their properties, Cognitive Science, 1982(6), P205-254.
[7]西蒙斯.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全球教育展望,2005,34(8):9-13.
[8]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7.
[9]罗素.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03.
篇8
2012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进入到社会责任管理发展的里程碑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社会责任管理是中国企业管理发展的一次新机遇。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一直处于主要向西方企业不断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的阶段,那么,社会责任的发展则提供了中国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新型经营管理之道的难得机遇。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最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以来,人类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社会责任的理念也由此应运而生。社会责任是负责任的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对企业更多、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也是对人类未来提出的新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责任管理也正成为了全球先锋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新探索和新进展,并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等进行了重新塑造。
重塑企业管理理念
在企业的所有理念上,企业将会由原来的股东(投资人)公司转向到利益相关方公司。企业将由原来的盈利最大化或者股东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向到追求兼顾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和诉求的平衡,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多赢和共赢。
重塑企业管理目标
企业责任竞争力将会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企业责任竞争力就是企业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的同时,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根本目标是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企业的决策和活动都能力求做到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重塑企业管理对象
企业的管理对象由原来的集中于企业价值链对象的管理扩展到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特别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其中,从而能形成对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发展关系,取得各利益相关方更大范围的认知,更大程度的认同和更大力度的支持。
重塑企业管理方法
篇9
[关键词] 英语词汇 教学方法 归纳 对比 联想
《新目标》英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它既是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其目标都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面对七年级的学生,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堂课的词汇教学引入的好,就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渐入佳境,继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笔者在词汇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直观教学记忆法
直观教学法就是通过实物、图片、照片、简笔画、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等手段导入教学。这种教学法最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不仅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刺激,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还能快速的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事物的正确影像,以便学生可以牢牢记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比语言描述更清晰、简单,有效。
二、归纳记忆法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黄金记忆时期,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段,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编成口语来进行单词记忆。例如,Unite 8 I’d like some noddles中,通过图片学习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用法,当学习tomato potato时,对以o为结尾的名词变复数形式时,可编成小口诀来帮助记忆。“黑人英雄吃西红柿马铃薯”加―es
negro negroes
heroheroes
tomato tomatoes
potato potatoes
“看着图片听收音机去动物园”加―s
photo photos
radio radios
zoo zoos
通过口诀,即学习了新单词,又掌握了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律,同时又在归纳的过程中拓展了新词汇“negro hero”。
三、对比归类记忆法
词汇教学也可根据词性转换进行归类记忆,这也是一种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这样的记忆方法,既可以记住单词的词根,同时又记住了转换形式。例如,unite 6 .It's raining.根据教材,本单元的核心是谈论天气,学生通过询问 What's the weather like?或How's the weather?来掌握本单元表示天气的形容词。
n.adj.
rainrainy
windwindy
cloudcloudy
snowsnowy
sunsunny
fogfoggy
又如,在 Unite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中,学习 colorful―词时,复习beautiful,由此找出词根,复习了名词变形容词形式:
n.adj.
colorcolorful
beautybeautiful
helphelpful
thankthankful
carecareful
wonderwonderful
通过此方式,即掌握了构词法,又拓展了新词汇,由归类法又掌握了新词汇。
四、联想、发散记忆法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后,就可以将所学词汇和大脑中已有的词汇建立起联系,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即学习某一个单词时,利用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出可能与之相关的单词或短语。如dinner:
通过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单词的兴趣,同时又加深了词汇的记忆。
篇10
想法。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新词;使用;影响
当今社会,网络的频繁使用给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巨大的信息量,交流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无论是公务往来,还是日常普通对话,网络都是一个极其便捷的平台。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语
言――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中既有网络行业专业用语,也有人们在日常互联网交流中的聊天用语。本文就关于人们在网上日常交流聊天所使用的新词进行讨论,并提出作者关于网络词语使用的一点看法。
一、网络新词的分类
作为近几年普遍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平台,集聚了各个学校或者群体的网民。青年人在交流聊天时也会使用诸多流行的网络新词。本文就收集了作者及好友校内主页中网友使用的网络新词以及社区义工论坛的帖子“热门网络用语大全”中发表的新词,并进行了分类举例。
1.形象与意义方面
近几年出现的网络新词很多都是用字或者词语来形象地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这类字词是以象形或者会意方法在已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字。此类网络新词的最典型代表就是“濉薄!濉保汉语拼音读jiong,声调三声,同“窘”字,由“住毖莼而来,“住敝赶蟠翱谕明,本义光明。“濉痹谝话阆执汉语小词典中查不到,可以认为是新创词,已经没有光明的原义了。在网络文化中,“濉弊质且阅凇鞍恕弊治眉眼,“八”字下方的“口”为人的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张人的脸。其意义一般是作为脸来表达郁闷的表情,或者是浪漫与激情。在网络中,“濉弊只贡恢谱鞒筛魇蕉画以更生动地表现郁闷及激动的表情。类似与“濉钡模还有“”,汉语拼音读mei。此字由两个呆组成,在网络语言中就被用来形容人很呆,或者很傻很天真的样子。
在网络语言中,许多原有词语在新的环境中被赋予新的意义来表达人们的心情与想法。此类中以动词与形容词最典型。动词在网络语言中与象形字一样具有生动形象的作用。例如,在网民回复帖子或者网络日志里,常用“顶”这个词来表示自己赞成、欣赏和支持帖子和日志中的内容。而支持的人越多,帖子排名也会上升得越高。因此,“顶”就贴切地表达出了回帖人的褒奖与支持之意。与之相对的则是“踩”。“踩”在网络语言中表达了自己不看好,不支持的想法,同时也有形象的要将帖子排名“踩”下去的意味。动词本身就传达出动态,活动的意味。一般文章中对情节的描述也可通过动词的巧妙使用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而在网络环境中也是如此。动态的网络用语还有“路过”,表示随意浏览,不想认真回帖;“盖楼”,表示不同人回复同一帖(帖子常被称为楼,每人的回复都被视为一个楼层);“闪”,表示离开当时的网络环境等等。一些形容词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当帖子内容很好或者很出乎意料时,网民常用“强”来表达,甚至将“强”拆开,以“弓虽”来表达比“强”更强烈的语气。又如,特别喜欢帖子内容时,一般使用“大爱”来表达喜爱之意。类似表达还有“惊”,表示吃惊之意;“汗”,表示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寒”,表示对帖子内容感到发冷等等。
名词在网络语言中也会被赋予新的意义。例如,第一个回帖的人称为“沙发”;相应的第二个为“椅子”;第三个为“板凳”。又如,上文提到帖子一般被称为“楼”,因而发帖的人就被称为“楼主”,回帖的人相应会有“楼上”“楼下”之分了。
2.语音方面
在宽松的网络环境下,几乎任何词语都可以被重新定义,各种方言甚至外语词汇被频繁地使用,在网络中体现出新、奇的特点。
作者在平时浏览网页及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汉语地区方言在网络词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台湾闽南方言由于其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性被频繁地使用。例如,“这样子”常被写作“酱紫”;“我”常写作“偶”;“没有”被写作“木有”;“不要”常写作“表”;“这个”写为“介个”;“可爱”用“口耐”来代替;“很”用“粉”来代替。
外语,尤其是英语也被以不规范的方式使用在网络交流中。在语音方面既有用将单词谐音表示为汉字的情况,如“buy”表示为“败”;“lesbian”表示为“蕾丝”;也有常见的将个别单词缩写为读音相同的字母或者数字的情况,如“see you later”表示为“CUL8R”;“Are you OK”表示为“RUOK”。
3.构词方面
这里的构词显然不同于外语的构词法,而是在网络环境下新词的构成方式。正是由于十分宽松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用不同方式表现自己想说的话。
数字组合成新词在网络上非常普遍。它们大多是按数字与汉字谐音的对应关系来造词的。较常见的如“9494――就是就是”;“584――我发誓”;“886――拜拜了”。还有的是从其他角度着眼,如“286”表示脑筋太慢太笨,因为286是早期的运算速度十分慢的计算机,可以形象地形容脑子慢的状态。“121”表示“一对一,想要跟你单独谈谈”(黄涛,2004)。
另一种构成新词的方式是英文或者汉语拼音的缩写形式。人们常用“BTW”表示“by the way”;“OMG”表示“Oh my God”。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形式也很多,例如“BT”为“变态”,“RT”为“如题”,“CJ”为“纯洁”,“ZT”为“转帖”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从另一种语言借来一部分语法特点,如向英语借语法形式与汉语词语相结合产生一种混合的表达方式。最常用的即在汉语动词后加上“-ing”,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如“吃饭ing”“郁闷ing”。有时还会加上省略符号以体现状态持续时间的长短,如“郁闷ing……”可表示郁闷了较长时间,或者郁闷的程度较重。
二、网络新词的使用对汉语词汇使用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网络新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有趣生动的表达方式,更会给汉语日常用语的丰富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许多以前只能在网络上见到的词语如今也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上文提到的“强(qiang,声调二声)”,现在也会被人们用来表示吃惊或感叹的意思;在听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倒(dao,声调三声)”也被青年人频繁地使用。作者认为随着此类词语的广泛使用,一些只能出现在网络中的词语会成为常用词,并很可能收编进汉语词典作为规范词而得到推广、学习和应用。
然而,网络词语有极其不规范的特性。从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网络词语的创造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来源,甚至混合不同语种。事实上,大多是网络词语并没有达到规范词语的正式程度,在十分不正式的谈话中可以使用,但是在写作,或者正式程度稍高的谈话中都是禁止使用的。网络的普及,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使得网络词语使用者多为正在学习成长的青少年。他们对此类语言的关注及使用程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因此,错别字、非正式词,甚至方言词都可能出现在他们的正式文体中。宽松的网络环境给了人们一个自由使用语言的空间,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个使用错词的空间。无论是日常语言交际,还是正式场合的语言使用,人们都需要谨慎使用在网络中自由使用的词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而对于学生来说,更要懂得区分开规范语言与网络语言。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