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文

时间:2023-03-20 15:1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篇1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於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借助於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於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後数千年的文化血脈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仁”之意

仁,从人,从二,其意为两个人在一起,两个人愿意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间都有亲近的要求,因此本义:两个人亲近友爱;另一种说法从人,从上,指社会中的上等人,並引申出精华的意思。此外,还有仁德、仁义、恩惠、同情、怜悯等之意。

古文说“仁”

仁,亲也。——《说文》;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於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以德行仁者王。——《孟子》;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庄子·在宥》。

“仁”之言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义廉士,穷不改节。

仁义之师,秋毫无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仁”之事

篇2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重在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因此要探索多样化的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呢?我以“诚实守信”为例,谈一谈我粗浅的见解。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实守信。

俗话说“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知道怎么做才是诚实守信。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在学生通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华盛顿会捧着空花盆去见国王?他这么做对吗,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会回答他很诚实,他这样做很正确,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个诚实的孩子。接下来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如:《曾子杀猪》《狼来了》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最后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并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二、在点滴小事上帮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将全家宠爱集于一身。大多比较自私,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相处。我结合这种情况,增强渗透诚实守信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如小学生的年纪都很小,有时会信口开河,随口答应其他同学一些事情,但是却不一定会做到。这时我就要及时督促,并提醒学生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人物相对照,看看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如何改正。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明白要量力而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别人,就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三、在班队会活动中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班队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开班队会前,让每一个学生都收集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名言警句,等,并让学生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收集这个故事,名言警句,并谈一谈自己对这个故事,名言警句的理解。让学生在节目的排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夯实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现在的学生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生活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有力的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督促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如:在班级设置诚实守信评比台,把表现突出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墙上并附上学生事迹材料,让学生在评比中逐步提高自己,督促自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五、身正为范,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篇3

2010年10月23―24日,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20周年纪念论坛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报告厅隆重召开。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实验县区校点的参研人、主管领导共计500人参加论坛。

论坛结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总结了20年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成果,交流了各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经验,表彰了传统美德教育最佳示范单位和最佳优秀班主任、科研人员和少先队员。共同探讨了如何深化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的运行模式和保障机制。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发贺信,对传统美德教育20年研究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题词“弘扬传统美德,培养爱国精神”,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题词“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于1990年由笔者首倡并主持,历经4个五年规划期,均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国家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20年来,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科研兴教的正确方向,科学挖掘整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资源,系统构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8德目体系,紧密联系德育现实问题,在全国召开30余次学术研讨会议和成果推广会议,出版了50多部各类著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530多篇文章,在全球创建了首个《中华美德网》,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与成果推向现代化、推向世界、推向未来,有效地探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模式和保障机制,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通过报告,论坛,讲话和成果出版展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国德育的基础地位。5000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人格品质、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开展的传统美德教育,就是中国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品格、民主情感、民族礼仪的根与魂的教育。众多实验区点实践证明,传统美德教育对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是中国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实践效果证明,课题组梳理和挖掘出的既源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系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如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崇荣知耻、求索创新、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是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德育的实效性取决于德育内容的有效性,德育的内容的有效性取决于德育内容的民族性,大家一致认为,应当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青少年学生内化为良好的习惯与行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永固中国特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生命需要。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提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水平必须构建系统的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为增强中国德育的长效性,众多学校创造出的包括4条途径、10种方法,12种模式、7种保障机制,是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具有教授、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功能的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体系。会议认为,德育的实效性取决于德育方法的针对性,方法的针对性取决于方法的现代性和系统性。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既要强调外在教育,也要强调内在自省,坚持他律与自律结合、知与行结合。只强调灌输或只强调体验,忽略其他都是达不到完满目的的。

篇4

这位伟人,有着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为他的节俭。冯玉祥将军教育儿子冯洪国也是如此:“儿啊,你要脱下军装、皮鞋到牛栅里去熏一下,闻一闻牛屎味,才会知道五谷香。古人说:奢能灭志,俭以养德。你虽然还不曾管事,谈不上奢华,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这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话“一板子”把冯洪国打醒了。他脱下了军装、皮鞋,换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这样的,冯洪国日本留学回国后,看望多年不见的老父亲,当父亲看到儿子身着西装脚蹬皮鞋,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便这样地教育自己的儿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补丁、牛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看到的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犹如星光闪耀的银河;再加上射灯如探照灯似的来回晃动,而在这闪耀着的美丽背后,又有谁看到了浪费的影子。的确,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有这样的享受。于是,节约也随之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这天中午,我经过学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薯条,你吃点我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我在班级里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没有(因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虽然我去小店的次数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为了买学习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饿买吃的占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二的是为了解谗,看到别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学是拿零食当午饭,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几天班级里还掀起了一股名牌风,看谁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宁,明天我就要换上安踏,有人还嘲笑同学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诉大家,勤俭才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不是攀比与浪费啊!

在班会课上,我和老师商量把《俭以养德》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们,老师同意了,听完了我对文章的介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啊!艰苦的生活虽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度过难关;富足时豪华奢侈,穷困时将难以生存。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篇5

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背景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多视角、多方位让幼儿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幼儿尊重民族文化的意识、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兴趣。它包括: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美食、茶文化、酒文化、古典文学、书法家字画、以及我们的民间传统游戏(斗鸡、推铁环)等等。

对孩子而言,爱国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具体化就是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爱身边的人,因此,我们在主题教学大的框架设计上着重渲染本地区传统的文化特色。开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享有钟灵毓秀北方水城的美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它可以和汉唐文化、明清文化相媲美,因此,我们利用这些神奇的本土特色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智慧设计,引用到了幼儿教学活动、大型活动、环境创设之中。在主题的引领下,各领域知识相互渗透、有效迁移、相得溢彰,交相辉映。

一、家园合作,利用有效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直是古人津津乐道的善行。因为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如果这种情感被唤醒,那么以后它就会被迁移放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直至整个社会。因此,让孩子感父母之恩、报父母之德,绝不仅仅是培养一种家庭的美德,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人格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 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单方面由家庭实施这种感恩教育,可行性不大。需要家园合作,幼儿园主要负责教,家庭主要负责实施,这样才能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幼儿园开设了“感恩经验你我共享”专栏,老师和家长经常互相交流、探讨。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或利用三八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母亲节活动日,我们把孩子的妈妈请到幼儿园,让孩子为妈妈送上节日的祝福,给自己的妈妈唱首歌,献上自己用小手做成的稚嫩的礼物,一句感恩的话语,让妈妈们流下了幸福的泪花。

人常说,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将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让孩子们从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做起,对他们善加引导,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

篇6

关键词 文学素养 传统美德

文学素养与继承传统美德的内涵

文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社会、接受教育和陶冶情操的同时,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以及文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继承传统美德,是指要继承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道德。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讲究道德自律,讲究敬业、忠诚、天下为公,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温、良、恭、俭、让”等,具有全面的包容性、延续的发展性、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社会性等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爱国主义一直是文学作品的母题。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班固在《汉书》中提出的“爱国如饥渴”;还是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思想,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思想基石。

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为贵”这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在现代社会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并升华为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团结进取的新时代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等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这些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

加强大学生文学素养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影响广泛,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能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传统美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方面教育起着导向和保障作用。因此,对大学生继承传统美德的教育必须提起高度重视。

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和现实,增强对社会和人生的了解,帮助他们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文学素养高的毕业生往往有较好的气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将来成就非凡的事业。

加强大学生文学素养与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完善高校文学素养课程的设置。高校在注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课程学习是途径之一,通过对中外文学史的概述和名家名篇的剖析,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思想境界,陶冶审美情操,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和团队活动组织大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剧,定期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要依托本地人文和地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讲座、演讲、知识竞赛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综合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谛。

开展社会实践,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在大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中要克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处理好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关系。文学素养的提高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主要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学生自身的体会,教育方法要从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从感悟转向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篇7

关键词:传统美德 音沸郎 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41-01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学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欣赏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必须根据音乐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美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音乐课堂闪光。

中华传统美德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心理品质,有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特殊功效。培养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这是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机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审美教育是音乐欣赏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穆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一些民族民间音乐凝聚了老一代艺术家的心血,他们把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具有优秀民族传统、高尚的传统美德的音乐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每一位我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分析音乐、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一定要找到一个契合点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例如《彩云追月》一课。这是一首创作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广东音乐,乐曲年代久远,又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作为北方的中学生,理解分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从体会民族传统音乐的经典与传承入手,引导学生热爱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使审美体验与传统美德完美结合。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欣赏由流行歌手爱戴改编并演唱的具有美国黑人灵歌风格的流行歌曲《彩云追月》。时尚的旋律,前卫的演唱方式,让学生很快对这首歌产生了兴趣,并随视频进行模仿。之后我有播放了李云迪演奏的钢琴曲《彩云追月》,学生们感到很神奇,两首旋律相同的音乐,一首能那么时尚、动感,而这首却又如此的委婉、典雅。抓住这个时机,我播放了民乐合奏《彩云追月》的视频,不用介绍学生就能听出来是原曲。 我介绍了歌曲的创作年代、作者、背景,学生们听的都很专注。他们在惊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音乐创作者的创造力的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传承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丢掉,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用自己的创造力来传承中华民族不同领域的优良传统!

二、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点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穆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中学音乐教材中欣赏课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欣赏教材中的一些民族民间音乐堪称经典。那么如何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来说又是一个重要课题。

篇8

今天,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驾驭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我们事业成功、民族兴旺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任务。新一代的民族栋梁应该是既能吸取全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又能继承和发扬优秀思想道德传统的中华民族一代传人。然而,美德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有一个从小教育、熏陶、积累养成的过程。而如今社会存在的不良的道德倾向,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自我为中心、弄虚作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非常大。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堵”,即用守则、规范、纪律去规定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对越规者处之以罚。而另一种方法就是“导”,用正确的观念、标准去教育、引导学生正面发展。而可以用作“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遗产,是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遗产、这些传统美德,对培育青少年基本人格的形成和情感的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仍然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精神资源,尤其是青少年道德形成的基础。积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对学校来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近几年来,新兴学区非常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但是较多的仍然处在一般号召的层面,还没有从可操作的角度出发,使其名正言顺地进入学校的“体内循环”。对于究竟应该如何构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新体系,进行哪些德育教育,如何使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等问题,我学区姚庄小学有一定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传统美德传承之路。

内容上,姚庄小学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以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伦理体系和新道德文化。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富时代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形式上,姚庄小学注重陶冶,注重情感,注重实践,以提高教育效果。传统美德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内在体验,例如通过诵读有关古代经典、诗词歌赋、格言名句、仁人志士的故事,将印象深刻的部分抄录下来,进而按照明白的道理去做、去实践,并将实践之后的体验或悟出的道理写成札记,最后通过自身、同学、家长、邻居、老师的相互评价,使其收获得以升华和巩固,达到“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的教育效果。

资源上,姚庄小学充分开发利用传统节日和传统礼仪的教育资源。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集中进行历史、文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篇9

【关键词】传统美德;大学生;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蕴藏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和人群中,确实存在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庸俗当高尚的社会现象,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文明社会风尚极不协调。因此,在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它在青少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青年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道德问题

1.存在个人功利主义思想。部分大学生面对利益,只顾自己,越来越讲究“实在”,越来越讲“实用”。学习动机功利化,为了给自己贴上“名门出身”的标志,在报考时热衷于重点大学的重点专业,上学期间有目的的参加实践活动;入党动机功利化。

2.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在家中锅碗不洗,不愿承担家庭责任;在学校只对自己个人的学业、个人的利益负责,凡是与个人利益无关的事情概不负责,可以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社会,不关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政治活动参与热情降低,缺乏集体意识,这种只注重享受而不履行义务的个性必然导致他们缺乏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

3.缺乏纪律观念。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吃零食、乱扔垃圾、讲粗话等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

二、传统美德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针对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少高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笔者结合自身几年来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积累了以下经验:

1.消除少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合时宜”的错误观念。坚持这种观念的人,多数打着“破除旧观念”、“创新思维”等时尚的口号而忘记了“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以上现象若不能正确的区分和辨别,就有可能对青年大学生造成误导。

基于上述现象,我们可以在青年大学生中广泛的开展交流和讨论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其逐步领悟到,虽然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竞争也异常激烈,但道德品质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不仅仅是其才能。

如今我们所提倡的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实都可以从华夏民族的传统道德中追溯渊源。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倡全民爱国的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颂扬的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说明“信”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的。所以,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只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原则,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梳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坚持科学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的传统美德教育就是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

2.根据专业实际,突出重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遗产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大学生十分必要,学校应该根据专业实际,突出重点地、针对性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对于学校来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把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渗透到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去,并且充分考虑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关系。

3.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传统美德教育。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新的环境,产生了一种追求时尚、时髦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针对这类学生,应对他们进行“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的美德教育,正确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求学成才上;对于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应积极引导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积极帮助这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其从中感受收获的快乐,让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教育中,也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文明得以传承历史才能发展。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道德精华。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还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这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于我们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一、班级文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班级是同学们自己的家,他们每天在这里上课,在这里开展活动,在这里谈天说地。要让这个家充满生机,我们得用心地去布置它,发挥它巨大的作用。在这个家中,我以美丽的蝴蝶作为主体,希望每个孩子都像蝴蝶那么自由,那么勤劳,最重要的是像蝴蝶那样能蜕变成长。每只蝴蝶就是每个孩子,在这里他们互相竞争、互相合作、互相友爱,只要被表扬,都能得到奖章。这样的方式激励着每个孩子,同时也使班级中学困生、后进生有了动力。孩子们的好习惯也在奖励中逐渐显现。除了美丽的蝴蝶展翅在班级中飞翔之外,我也布置了一些关于文明的板块,这些板块的色彩鲜明,内容生动活泼,孩子们非常喜欢。健康角,通过简单的词组教会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故事林,围绕主题,定期张贴一些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或者漫画;文明果,结合“八好”,定期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出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文明花”专栏里采摘相应的果实。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孩子们可以读故事、学儿歌、参加活动、争得荣誉。在这个家里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德教育。

二、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

光有班级文化还是不够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级活动。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班级系列活动是培养孩子优良传统的桥梁,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讲文明、懂礼貌

“遇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孩子的意识中就往往教自己的老师,才问好,而其他老师可以不问,自己也经常遇见这样尴尬的场面。“我是懂礼貌的小朋友”这个活动的开展,让班级的学生受到了教育,文明礼貌是无处不在的,也明白尊敬师长的重要性,如何感恩身边的人。每天放学,孩子们都会用银铃般的声音对门口的老师和保安叔叔们说再见。最有感触的是当有些老师来听课,下课时孩子们能主动转身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2. 强化安全教育

“安全”这个词天天都会挂在嘴边,可是一年级孩子自控力差,安全意识薄弱,不是今天这个奔跑摔了跟头,就是那个昨天回家没注意安全。“安全心中记”主题队会开展后,这样的情况似乎少了很多,课间不再看见小尺乱舞、铅笔乱戳、沙包乱扔、跳绳乱甩的现象,更多的是孩子们在校园内安全游戏的快乐场面,更多的是轻声慢步,靠右通行的好习惯。在校外,他们也知道如何注意交通安全,有时还提醒自己的家人注意安全。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这一活动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在孩子们心中形成生命可贵”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