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集范文
时间:2023-03-31 04:3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仓央嘉措诗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仓央嘉措为早已逝世的17世纪诗人,他的正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职业,是六世达赖喇嘛,也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14岁就被禁锢在宫殿里,像神一样被人膜拜。
仓央嘉措,门巴族人,公元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百度可以查到)
岁月的风尘,可以掠走容颜的绝美,却不可磨灭对爱情的向往,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也不例外,有着人之常情的爱情。
他所追寻的和我们没有两样,一样会爱,一样的会有感伤。
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如果,不做喇嘛,他一定会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而他所出生的那个年代,命运却神奇的赋予他特殊的使命,不能像常人那样的生活,不能做普通人可以正常做的事。
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
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我们从仓央嘉措留下来的66首情诗中,不难看出。
这首著名的《见与不见》诗歌,已经被太多的人熟悉。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
在那种特殊的环境况下,仓央嘉措与外界的沟通只能通过助手一类的人,他有喜欢的姑娘不能去说,更不能去接触,估计连看的时间都是匆匆而过,那些情感必须要学会隐藏在岁月深处。
漫过滚滚而来的流年,漫过那些细碎青涩的忧伤,淹没在冷冷的长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在仓央嘉措的诗歌里,这位藏族女子,以我们不曾领略的风情,弥漫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歌里。
于微凉的晚风里,飘零,仿佛飘零一地的心事……
我终于看见那个藏族女子,明眸善睐的在他的诗歌里飘飞。
那女子,低眉垂目,轻声哼着藏组的曲子,曼声又幽又长的歌。
爱情有时候更像落叶,看似飞翔,却在坠落,他的爱情,最终只是在诗歌里,现实的生活中无法实现,阻力重重。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等着我们不经意的靠近,而最终能拥有的可能只是一份心情而已。可是,仓央嘉措的这份心情,却使很多人为此动容。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所以,就这样,我们在他的诗歌里寻找着自己,爱是不会轻易泯灭的。
他的地位和身份摆在那,就不能大大方方的直接说出来,还得隐晦着含含糊糊的说,让大家看了也不知道在说什么,这样他和整个民族、宗教才是安全的、和谐的。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这样的一个男子。半生荼蘼,半生寂。清净而生,清净而去。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
这首诗真正的名字是《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表达的是人师与弟子间的感情,并非爱情。
但是我却宁愿相信这首诗歌是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为爱情而歌。
藏文中,所谓“仓央嘉措情歌”,本意是“仓央嘉措道歌”或“仓央嘉措诗集”。在可信的记载中,仅有与仓央嘉措同时的《隆德喇嘛著作集》中,提到仓央嘉措写有“歌曲”,但并没有说明,这些“歌曲”究竟是“情歌”还是“道歌”的性质。那么这些“情歌”到底是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不能确定完全不是,但至少可以确定某一部分不是他的作品。
《见与不见》最初通过冯小的电影《非诚勿扰2》走红。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神王,是情圣,是诗人。他在人世间逗留过,虽然仅有短短25年。
仓央嘉措在人世间短暂的逗留,仿佛就为留下这些诗篇,在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汇集的66首作为篇首。
他的《情歌》诗集,词句优美,朴实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歌诵。
《情歌》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一方面是由于思想内容活泼生动,一扫过去文人凡有著作必有宗教内容的习气,有进步意义;另一方面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在格律结构上,《情歌》采用民歌的形式,除少数六句、八句外,多数是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两个音节一停顿,即四句六音节三顿。节奏鲜明,琅琅上口,还可配上民歌曲调演唱,民歌味很浓。有些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自然流畅,通俗易懂。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或许,这也是诗人永远不能释怀的天问!
短暂25个年头!仓央嘉措的一生似流星划过天穹,恍如一袭洁白的哈达,冉冉坠落时光的柔泥中,沉沉吟唱中留下永恒的余韵。仓央嘉措,一生诗酒梵唱真实自我的情佛、不惜为坚守心灵孑然独立的情佛,天终不负!
篇2
季节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跨出这一步了。赶上岁末除夕,难得是在拉萨,也是第一次离家过年,期待与未知,便是这15天旅程的铺伸与延展,再不用在脑子里复制别人描绘的轮廓,只待清晰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实感观。
滑过成都阴色笼罩的上空,天际边蒸腾着红晕日升,越来越亮,越来越欢喜。很快,云海中矗立起雪峰山巅,告诉我在川西之上了。一路望向轩窗外,绵绵云雾,皑皑雪线,河谷山峦,搭载着到拉萨。
降临贡嘎机场,山体只有简素的黄调,树早已叶落纷飞,秃枝横纵,绿色无影踪,斑斓入梦去,悄然沉睡,只待春来披上新衣,梳妆,俏丽。或许正因如此,的冬天游人稀少,最华丽的妆容给了夏秋。纯蓝的天,舒软的云,五彩的面,大气的魂,叫人如何不心动?然而,我不以为然,冬,撇去了骄躁日烈,天幕通透静蓝,连一丝云的气息都不留,阳光依旧热烈却温暖宜爽。一切,终有静下来的时刻,纯粹也就安然而待了。
布达拉,每个朝圣者的朝圣之颠,不论有多远,终点都要朝向这里,一步一石阶,一言一诚守,一生一追随,这是与生俱来的信仰与执着。作为旁观者,我只能一随而过,却无法真正融入其间。
当大昭寺广场前齐聚叩拜的场面袭来时,我没有理由的停驻脚步。他们默念的神情,虔诚的不厌其烦,让宗教在这片土地的渗透传承。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生命的历经?
毗邻大昭寺的八廓街,转街的人流沿着顺时针方向来回一圈又一圈。涌向人群,转一圈,自嘲没有佛性,来了就随波逐流。在这里,临街的铺子捕捉着游人左顾右盼的目光。其实自己并没有被这吸引,来八廓就像是外地人来成都必去春熙路一样。反而我更偏爱寻觅静处,走巷踏院,看老去的时光,痕迹的模糊。
篇3
爷爷是名高中老师,大半是自学成才,当时家里拿不出闲钱供爷爷读书,他便偷偷到学堂外听课,有次不小心被教书的先生发现了,先生看出爷爷的好学,便破格留下了爷爷。爷爷每次提及时,眼里总含着泪光,“现在的孩子可比那时的我们幸福多哩”。
小时候很喜欢往爷爷的书房里钻,拿着彩笔在爷爷未合上的书页上乱涂乱画,气得爸爸拿起戒尺就要打我,而爷爷总会及时地出现,朝爸爸呵斥到:“孩子还小,你凶什么凶。”然后一脸慈祥地对我说:“丫头不怕”。
上幼儿园的时候,爷爷的书房里多了些图画书,爷爷常抱着我,让我念给他听,然后笑眯眯地对我说:“丫头,多读点书对以后有好处。”我想,现在爱读书的习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的书也渐渐多了起来,从少年文学到古典文学再到现代文学,书橱被各种类型的书充斥着,书仿佛成了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周最开心的就是学完琴后妈妈带我到书店买书,然后一个人,戴上耳机,理查德的钢琴曲缓缓流淌出来,品着书里的悲欢离合,使自己也融入其中,这样的日子是惬意的。
再后来,升入高中,读书的机会也渐渐少了。有天,好友突然抱回来一本纳兰容若的诗集。闲暇之余翻开来看,便再也不舍得放下。但比起纳兰容若,我更喜欢席慕容的诗: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是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是啊,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太仓促了,蓦然回首却只发现韶华已荒芜,留下的只是感叹。
好友是极喜欢诗的,她不仅看,还自己写,然后拿给我看,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尝试写了几首。记得曾看过一本书,书名已记不那么准确,只是书中的那名女子,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是喜欢她的,喜欢她的单纯、机智、超凡脱俗,便为她作了一首诗:青涩年华,是谁闯入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化蝶蜕变,是谁历经沧桑,傲然绽放?功成名就,是谁转身,留给世人一个潇洒?披一身轻纱,散一束长发,那回眸一笑,便足以倾倒天下。若有心,任海枯石烂,终不移,那真情变幻。
比起其他女生,我似乎有丝男子气,我喜欢金庸,爱古龙笔下的武侠,也颇爱《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义气令我叹服。我想,当今社会应当多一些这样的人,那么感动也会多一些吧。
上海一直是我喜爱的一座城市,不知为何,从小便对上海情有独钟,很喜欢外滩的夜景,夜幕降临,霓虹闪烁,整个上海被装点的美轮美奂,隔江远眺那东方之珠,别有一番风味。高二的暑假,偶然看见叶阐写的《当我们混在上海》,作品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十分深奥的人生哲理,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不难发现他所构造的小世界,有时只有几个人物,但却足以将人生的悲欢离合演绎的淋漓尽致。他说,《当我们混在上海》是献给所有学生,毕业生,以及早已翻越过这段时光的人的一本书。读罢才发现,原来这座繁华的城市亦有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叶阐曾说:“有时候,人是成就另一个人的马戏团的玩偶,并且被那个人用绳索限制着。有时候,人是成就另一个人的马戏团的小丑,并且被那个人用皮鞭抽着。玩偶和小丑自己心里都清楚,但心里挣扎了好久,发现自己只能舍命陪君子了。”生活在底层的人,就如他所说的玩偶与小丑,因为要生活,因为想进入更高的阶层而不得不将自己伪装,渐渐地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当他们用尽各种手段爬上自己想达到的位置时,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可悲的人,一个被别人操纵的早已失去灵魂的人,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陷阱,等待着他们奋不顾身的往里面跳。纵使已家缠万贯,但可以相信的人少了,朋友变得陌生,天天生活在提心吊胆的日子当中,这样的人生不禁让人悲叹。
人们之间为何要为了一己之私而互相陷害,为何要将自己的幸福构建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我想这世界还是善良的人多一些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感动。也许只是一件极不起眼的小事,但其中却隐藏着多么伟大的人性光辉。
放假回到乡下的爷爷家,房子已被翻新,而书房却一点没变。爷爷说这样才有韵味,古香古色如世外桃源一般,在这里做什么都是一种享受,爷爷就经常在里面读书看报,练习书法。年近八十的高龄,身体却很硬朗,他将一切都归功于书,书中自有颜如玉,看多了也便明白多了,也看开了许多困扰自己的琐事,心怀宽广,病魔自然少了许多,爷爷将此总结为四个字:修身养性。我想爷爷是幸福的,他懂得什么该把握,什么该舍弃。从爷爷的书房中抽出一本《狼图腾》,坐在桌案旁静静品读,不禁对狼这种生物多了一丝敬意。
仓央嘉措曾说:“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也许书便是我要在路上所寻找的。
合上书页,走出爷爷的书房,在寒风中静静地伫立着,看那繁星满天,明月斜挂,似乎在诉说一段古老浪漫的爱情故事,又好像在表达谁的思念。在黑暗的天幕下,唯独星月璀璨,那刺骨的寒风也仿佛因此少了丝凛冽,怪不得古人爱咏月,爱以此寄思。思绪回转,有抹书香萦绕心田。
- 上一篇:部分倒装
- 下一篇:坚持励志正能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