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范文
时间:2023-04-07 13:5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王安石梅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王安石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2、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3、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顽强的生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凌寒独自开是描写梅花的。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明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度虑)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1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1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1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1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1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1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篇4
2、《梅花/梅》
【作者】王安石 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篇5
这句话的原意是指:从远处看很难分辨它是雪还是梅花,通过香味才知晓。
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现在常用来指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7、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篇7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____白居易《问刘十九》
4、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____柳宗元《江雪》
6、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7、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篇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催生精神感知,最终实现入情入境、韵味十足的真情诵读。因而,在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这首诗语言凝炼,意境优美,“一水间”“只”“又”“何时还”这些字、词的运用,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渴望归家之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几组唤醒真情实感,突出情感体验,实现情感共鸣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描述:
1 知诗人,解诗题
师:提起王安石,我们总能想起他写的那些经典之作,如《元日》《梅花》,但对于王安石的其它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生:王安石是唐宋家之一,北宋宰相,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北宋的变法革新就是他发起的。
生:他1070年升任宰相,推行新法,但遭到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万般无奈的王安石,辞去了宰相职务,回到南京。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1075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钟山出发,上京赴任。他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这一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师:你能根据《泊船瓜洲》这首诗来搜集、筛选资料做得非常好。你是从哪里查找的呢?
生:上网搜索的,网上有很多。
师:从丰富的资料中筛选有助我们学习的资料,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生读题目)
师:《泊船瓜洲》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将船停泊在瓜洲。
【点评:学生通过先独立搜集,然后小组内相互介绍,最后课堂上全班交流,这样一个资料搜集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能给诗歌的理解、感悟、品味带来很大的帮助。当了解了作者这样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后,学生自然对于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了初步定位,这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明诗意、悟诗情
2.1 读古诗。
2.2 明诗意,悟诗情。
2.2.1 出示一、二行
(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师: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展开想象,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范读
生:看到诗人把船停靠在江边。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把船停靠在瓜州,向着家乡的方向眺望,想念家乡。
师:“一水”指的是什么?
生:长江。
师:你怎么知道“一水”指的是长江?
生:课文下有注释。
师:结合课下注释学诗歌是种好方法。
师:这句诗中提到了哪几个地名?
生:京口、瓜州、钟山。
师:你们能通过简笔画将诗句中描绘的各个地点及诗人所处的位置画出来吗?
(生用简笔画描绘。一位学生在黑板上作画,然后介绍。)
生:京口是今天江苏的镇江,和瓜洲正好是隔江相对,京口几座山之外的地方就是钟山,也就是南京的紫金山。
师:请你结合这幅简笔画,说说这两行诗写了什么?
生:从京口到瓜州只隔了一条长江,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师:作者出生在江西,但他是在南京长大的,因为他的父亲在南京做过地方官。现在诗人正站在瓜洲眺望隔江相对的京口之外的家乡――钟山。
(出示作者视南京为第二故乡的资料)
师:你认为诗人离家乡是远还是近呢?从哪里看出来?
生:近,从“一水”“只”,都看出路途并不远。
生:远,交通不便的古代,长江、数重山的阻隔还是比较远。
师:有的同学认为诗人离家乡近,有的认为离家乡远,你们的说法都有道理,哪位同学说说为什么在作者眼里是离得那么近呢?
生:他看到了京口,很想念家乡,虽然路途比较远,但因为思念家乡也就显得不那么远。
师:因为作者思念家乡,所以才觉得离家乡非常近。请你用思念家乡的词语来形容诗人此时的心情。
生:迫不及待。
生:归心似箭。
师:作者人在途中,心系家乡呀!
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作者这思乡之情吧!
(诵读诗的一、二行)
【点评:在画简笔画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各个地点间的地理位置;在了解诗人生平的过程中再一次走进诗人,由此知道,诗人视南京为他的第二故乡;在理解、想象、体味作者思乡情感的过程中,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已深深的烙在了学生心中。】
2.2.2 出示三、四行
(生齐读三、四行)
师:你读了这两行诗后,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读这两句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青青的草,绿绿的叶,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色。
生:好一幅美丽的春景,让人陶醉。
生: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感受到一阵春风拂过,小河中的水哗哗的流动,小草冒出新芽,到处都是绿色,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想象出了美丽画面,简直就是一幅春意盎然图。
(课件出示诗句描写的春景图,再读三、四行诗)
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句的理解?
生:春风又一次吹来,长江的南岸都变成了绿色,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返回故乡。
生:春风再一次吹绿了长江的南岸,明月呀,你什么时候照我返回故乡。
师:从“又”字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又”字说明,春天再一次来到,而我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生:又是再一次的意思,说明作者非常想回家。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正准备上京任职的王安石,此时站在岸边,迎风伫立,隔着茫茫江水遥望故乡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想念曾经养育过他的父母。
生:想到他的父老乡亲。
生:想念他的妻儿。
师:想到这一去还不知是凶还是吉,总之,此时作者是思绪万千,“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师:作者是通过什么景物来寄托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呢?
生:明月。
师:很多诗人都是通过“明月”来寄托这思乡之情,每逢月夜那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就让我们和着音乐想诗人之所想,悟诗人之所悟:五十五岁的王安石上京赴任,思乡心切的他发出这样的感叹――(指名读);
师:重任宰相的他自知前途未卜,满怀惆怅的他发出这样的感叹――(女生读);
师:远大的报复不能实现,辞官还乡又不允,他无可奈何的发出这样的感叹――(男生读);
师:诗人站在船头眺望家乡,那份思念与归家的渴望油然而生。有家还不得,只能无可奈何的挥笔写下――(齐读)
(体会“绿”字的用字精妙)
2.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点评:本诗主要采取借景抒情,为了让学生感悟、体会诗人情感,采用了以下方法:1、抓住重点词,体会作者思乡之情。2、抓住诗人情感依托的景物,体会作者思乡之情。3、想象诗人此刻的内心,促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体会作者思乡之情。4、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在一遍又一遍诵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过程中,那浓浓的乡愁自然娓娓道来,学生在一次次心灵撞击中也加深了对于诗歌的理解,在品味中,朗读便是一次一次真情的流淌。这一过程,注重学生感悟,尊重学生体验,培养个性化朗读,学得轻松、愉快、扎实。】
3 总结延伸
3.1 背诵古诗。
3.2 诵读表达思乡情怀的诗。
教学总评: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只要想作者之所想,悟作者之所悟,那浓浓的情感自然如涓涓细流般静静流淌。学生的情感,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启发引导,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会有深切的感受,独立的体验,实现人与诗的交融,与作者心与心的沟通,诵读出自己的真情体验,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 在了解背景中感悟诗情。
要想读懂前人的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就应该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因为诗人的人生际遇不同,他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就不同。对于乡愁诗情感的感悟,首先就应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这一过程对于诗歌的理解及情感感悟有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愁诗中的景、物其实都在抒发诗人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表达诗人那浓浓的乡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上网查阅,只用在百度中输入所查内容,轻点鼠标,所要信息就尽收眼底。当然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等方法来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为了实现学习资源的互补、共享,这一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学生在小组中根据自身条件分工,分别寻找作者的简介、写作背景等资料。老师只需要指导学生从众多复杂的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即可。
2 在绘图想象中感悟诗情。
在绘图、想象的过程中感悟诗情。学生很容易发现《泊船瓜洲》这首诗中涉及“京口”、“瓜州”、“钟山”三个地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想象三者的地理位置,然后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用简笔画按地理位置标注古诗所涉及的地点。然后借助简笔画描述,“京口”与“瓜州”之间隔着“一水”,“一水”指长江。借助注释就会知道,“瓜洲”是地名,今江苏扬州南,长江北岸;“京口”与“瓜州”之间一江之隔自然在长江的南岸,这一地理位置的标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钟山只隔数重山”,借助注释也能很容易的知道“钟山”的地理位置,它与“京口”也只隔几座山。这个绘图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
在弄清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再探寻蕴含的情感也就不难。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长江、数重山的阻隔,从距离上看诗人伫立瓜州眺望家乡钟山还是比较远。但是诗人青年时代是在南京度过的,他曾三次担任南京的知府,他的父母去世曾两次在南京守孝,两度辞官都居住在南京。诗人在这里睿智读书,树立远大志向,在这里收徒讲学,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著作,诗人也曾在这里大刀阔斧的改革,给当地百姓带来希望,因此,他视南京为他的第二故乡。因为钟山有着太多令他难以割舍的情怀,有着太多的记忆,加上他此时已无心政治,唯有思乡,所以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很近。
3 在诵读品味中感悟诗情。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感受到诗歌的情感韵律,读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再读也就有了自己的感受。
老师的范读很重要,教师的范读是学生最直接的典范,伴着悠扬的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涟漪,还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在读的过程中首先是读准字音,然后是熟读内容,整体感悟。在这一过程中,边读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诗歌表达的情感,再将情感送入到朗读中。在一遍又一遍诵读的过程中,那浓浓的乡愁自然娓娓道来,学生在一次次心灵撞击中也加深了对于诗歌的理解,在品味中,朗读的情感抒发更是一次一次真情流淌。
篇9
只要你在冬季时去长江流域或西南地区,便会看到那斗雪吐艳,凌寒留香的花中之魁—梅花。人们常说玫瑰是个热情的骑士,而梅花正与它相反,它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公主似的,总显得那么妩媚。
曾记得诗人王安石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妖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它赞美了:这种坚忍不拔,含霜傲雪的精神。着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吗?
夏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向人们展示出它那优美的花朵。等到了寒冷的冬天,当所有的花儿都抵不过着恶劣的气候时,梅花才悄悄地开放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它挺立在这寒冷的冬季,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雪,它坚定的迎接它们的挑战,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春天终于来了,梅花面带笑容地迎接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看着阳光下的积雪一点点融化,融化……
梅花啊!你那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给了我们多么大的启迪啊!
篇10
早上,我从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发现白色的大被子把世界都盖住了。一开始,雪花纷飞,过了一会儿,雪越下越大,积成了一个大约一米高左右的雪堆。雪从天上飘下来,那柔软的身姿,像个小姑娘似的。
我把手伸出窗外,雪落在手上,感觉是那么轻柔、舒服,我不禁被它所陶醉、所吸引、所……
冬爷爷掠过这里,停留在大地上、树上、屋顶上、石头上……这里的一切都被冬爷爷那白色的胡子染白了。
在这大雪纷飞的冬天里,我还看见了傲雪凌霜的腊梅花,他迎雪绽放,不畏惧寒冷。我看见腊梅花的树枝上绽放着一朵朵红艳艳的梅花。看到这里,我不禁的想起一首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