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勋章范文
时间:2023-03-17 09:5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勇气勋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点击进入商店。
3、点击选择战斗勋章。
4、点击购买自己需要的道具,即可使用战斗勋章。
篇2
关键词 幼儿园新手教师 专业成长 经验参与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Experience Participatory Special Training in Kindergarten No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XIE Hongqing
(Meizhou Meijiang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Meizhou, Guangdong 514031)
Abstract Experience participatory training main emphasis is to use existing experience, ac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pecial training in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s topic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connected with subsequent field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is easily accepted by novice teachers' nursery,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kindergarten no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
近年来有关幼儿园新手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很多,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多不相同。根据调查我区幼儿园新手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与其他地区既存在共性,如初始学历低、参加区级以上教师培训少、上班压力大、工作量也大、教师身心疲惫;多数幼儿园教师都是从幼师中专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在进行培训时难以处理好家庭、工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幼儿园园长支持度不够、有关专业成长学习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同时又有其个性,本区民办幼儿园占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学习的自我要求低,特别在一些小规模的幼儿园,只要能将孩子安全地约束在班内即可或过度小学化。面对这一群体,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模式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是教师培训部门的新任务。
在这几年的培训中,我们采用经验参与式的培训模式,与新手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幼儿教育的策略与技能,促进幼儿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
1 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的基本特征
(1)关于参与式。参与式教师培训使用的是“参与式方法”。“参与”指的是个体在群体活动的状态,既包括个体的外显的行为方式也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在活动过程中的状态和程度。参与式培训是一个系统的、互动的过程,所有参与培训的人都要平等地参与。培训者是被培训者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并与参与者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学员是 “参与者”,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是丰富的培训资源,同时也是培训者的“协作者”。参与式培训没有固定的形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即兴创造,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看课、评课、角色扮演、访谈等。
(2)关于经验。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主要强调的是利用已有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参与式培训鼓励参与者调动自己的已有的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经验。培训者应为参与者分享一些经验和理由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对自己过去的经验重新进行评价,整合自己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从众多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体验。
(3)关于专题。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还强调以专题为突破点,与后续的现场研究相衔接。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设立明确的学习主题,在主题的指引下进行专题的学习讨论研修。主题的选择要有兴趣性、持久性、启发性,能促使教师领会和感悟《纲要》中的新理念、新策略,并能通过活动直接指向各领域中学习内容,从而调动参训教师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最后明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认识,从新的角度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 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在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中的目标与组织实施
目前,在许多教师培训中,参与式学习还停留在形式性参与、认知性参与、短暂性参与。如何让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在真正意义上地开展实施,我们在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中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思考,针对不同的专题设计不同的策略。
2.1 培训目标
在本区的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中让新手教师置身于整个培训过程,明确培训对于其适应职业要求、获得良好的职业开端的支持和帮助;在培训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在培训中感受以幼儿、学科、教育为支点的课程理念与实践策略,促进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培训中对对新手教师的成长起点、成长飞跃、成长氛围、成长阶梯进行研究,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2 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1)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调动新教师培训内在需要为出发点。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我们非常重视新教师培训内在需要,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时主要考虑二个维度。一是通过问卷调查,确立教师感兴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如在“活力无限,挑战自我”的拓展活动中,表面与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无关,但却让教师们获得了一些全新的认识与感受,并体验了与《纲要》倡导的新理念。二是生动有趣且对新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有直接启发意义和价值的培训活动。如在课程“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中的“快乐的鱼儿”,“幼儿园教玩具制作有效指导”中的“骄傲的公鸡”。这些活动既让教师们在培训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又能直接用于幼儿教育教学之中。只有在设计培训主题时能符合老师的培训需求,才能是真正有效的培训。
(2)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实践经历为落脚点,亲历理论落地的过程。理论落地,意味着要把理论落到现实世界一件件的具体事情上。以往的培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训要指向教学教育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理论高高挂起,不能落到实处。虽然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还很生涩,但并不是一张白纸,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强调培训要基于新教师的实践经验之上。这些实践经历包括: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对培训中组织的教育教学真实情境的观察、教师根据培训要求完成的教学案例、同伴列举的类似的教育教学情境、通过观看录像感知的教育教学情境等等。总之,新教师在培训活动中获得的新的认识都是在实践原型基础上获得的。
(3)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合作学习为依托,体验与培训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是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在同伴之间合作互助的一种活动。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形式。这种合作既包括培训者与新教师的合作与互动,也包括新教师间的合作互动。在合作中,根据学习目标不断交流,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视点,相互碰撞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成培训的目标。
(4)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专题形式展开,与后续的园本研究衔接。与以往的培训不同,此次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以专题形式展开,每天的培训都有明确的主题,而且这些主题都可以延续到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这些主题大都是《纲要》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内容。例如,培训活动中破冰行动“我是谁”,不仅可以帮助培训的新教师们互相认识,融入团队,建立新的学习集体,还可以让新教师将这次活动的“互动墙饰”有新认识,并在自己日后的幼儿园实践活动中继续进行互动墙饰的探索和研修。后续的现场研修又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新经验的获得和提升,使理论真正落地生根。
3 实施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对幼儿园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1)主题选择要尊重培训辅导老师的实际与新手教师的内心需要。我们在选择主题时既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选择具有兴趣性、挑战性、启发性的主题,同时也从本校的教师资源出发,充分发挥优势。如美术、音乐、体育三位老师从专业角度设置大的培训课题“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教玩具制作有效指导”。在具体的教学中又设计系列小主题活动,如“鱼儿来了”“蓝色的海洋”“过独木桥”等体育游戏,直接指向《纲要》各领域中的内容。此类活动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很有吸引力,她们可以将所学内容直接迁移至教育教学实践中。
(2)充分体验调动新手教师原有经验,思考、分享、建构新经验。幼儿园新手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第一年最关心的问题是“我能不能生存?”“能否给园长和同事留下好印象?”仅靠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有限的教学技能难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一时期的新手教师既需要支持、理解、安慰和辅导,更需要教学现场实际技能的支持和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培训中若能通过还原教学现场,通过回顾、思考亲身经历,明晰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并在培训导师的引导下,从新角度重新思考问题,最终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与经验体系。
(3)形成以实践为基础,全面参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的主要形式。在几年的培训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的形式,主要有:①拓展活动 通过开展拓展活动,使每一教师都参与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相关的经验,体会和感悟新的学习方式和培训者的引导方式,感受同伴间的支持和合作,领会辅导老师、同伴、自己在学习中的关系转变,感悟不同的学习成果展示和分享方式带来的心理变化,最终理解什么是主动学习、什么是有效的支持和引导。②案例分析式培训。辅导老师提供课前征集的教学情境,以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演绎,引导新教师进行对比与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更符合新理念的教育策略。③学科背景的专题培训。以学科为背景的培训中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共同学习探讨新知,共同增进学科的知识经验。④以同题异构为形式的现场研修。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幼儿园现场,聘请幼儿园里的骨干老师为实践指导老师,按学习要求选择不同的实践主题,进行现场操作。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 左志宏,席居哲.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特点:新手与熟手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篇3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和顺县供电公司 山西 晋中 032700
摘 要:柱上智能断路器(带保护的高压断路器)在10KV配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实现10KV配网线路的合理分段,同时可作为线路短路故障时的保护单元,以期达到通过柱上开关有效切断本级故障,以保证故障不越级,不破坏主干线及上级系统的稳定运行为目的;智能寻址仪可以对线路三相电流进行实施监测,当根据某相发生故障后,智能寻址仪指示灯闪同时将信息发送到后台系统,后台系统可以将短信分发至运维人员手机上;故障指示器对线路故障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当故障发生后,指示灯会闪,便于运维人员查找故障范围。如何合理配合安装以上三种设备将大大提升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同时将大大减少巡线查找故障的工作量。
关键词 :智能断路器;智能寻址仪;故障指示;配电网
本文根据《山西省电力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样板工程建设方案》的整体建设规划要求,同时结合晋中市各县、市配网实际运行状况,对中压配电网架10kV配电线路分段安装智能断路器位置、定值设置、智能寻址仪、故障指示器进行了具体明确。本文主要规范10KV配网线路杆上开关安装位置选择及定值设置、智能寻址仪及故障指示器安装位置选择,以期达到通过柱上开关有效切断本级故障,以保证故障不越级,不破坏主干线及上级系统的稳定运行;智能寻址仪及故障指示器辅助巡线查找故障缩短停电时间的目的,同时确保配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1 总述
1.1 适用范围
本文根据供电区域划分范围,针对不同供电区域,不同供电方式,对智能断路器安装位置选择、定值设定、智能寻址仪、故障指示器提出了相应指导意见及方法。
本文适用于各相关供电区域10kV配电网智能寻址仪、故障指示器、智能断路器安装位置选择、定值设定。
1.2 供电区域定义
A+区域定义:适用于供电区负荷密度σ≥30MW/km2的区域。
A区域定义:适用于供电区负荷密度15MW/km2≤σ<30MW/km2区域。
B区域定义:适用于供电区负荷密度6 MW/km2≤σ<15MW/km2区域。
C区域定义:适用于供电区负荷密度1MW/km2≤σ<6MW/km2区域。
D区域定义:适用于供电区负荷密度0.1 MW/km2≤σ<1MW/km2区域。
1.3 智能断路器、智能寻址仪、故障指示器安装位置基本总则
智能断路器:10kV配电线路主干线、农村部分支线起始杆(分支线之和长度大于6km,支线跨越林区);
智能寻址仪:10kV架空线路主干线、支线起始杆、10kV电缆分接箱;
故障指示器:电缆出线第一基杆塔、分支线起始杆。
2 智能断路器安装位置确定
2.1 供电区域划分为A域的配电线路智能断路器安装原则
结合B域配电线路网架结构特点,智能断路器安装位置选择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线路主干线分3-5段,并合理布置每段搭接配电变压器容量在3000-4000kVA。
2.2 供电区域划分为B域的配电线路智能断路器安装原则
结合B域配电线路网架结构特点,智能断路器安装位置选择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线路主干线分3-5段,并合理布置每段搭接配电变压器容量在3000-4000kVA。
2.3 供电区域划分为C域内的配电线路智能断路器安装原则
结合C域配电线路网架结构特点,智能断路器安装位置选择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线路主干线分3-5段,并合理布置每段搭接配电变压器容量在3000-4000kVA。
2.4 供电区域划分为D域内的配电线路智能断路器安装原则
结合D域配电线路网架结构特点,智能断路器安装位置选择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线路主干线分3-5段,每段主干线长度不小于6km或每段搭接配电变压器容量在3000-4000kVA;支线长度大于6km,支线起始杆加装智能断路器;支线跨越林区,支线起始杆加装智能断路器。
3 智能寻址仪、故障指示器安装位置确定
3.1 在变电站出口第一基杆塔上安装一组故障指示器,这样可以判明故障是否由线路原因造成,还是由变电站出线电缆故障造成的。
3.2 对于C域配电线路支线(未加装智能断路器)起始杆加装智能寻址仪,分支线加装故障指示器。
3.3 对于D域配电线路支线与分支线长度之和小于6km时,在支线起始杆加装智能寻址器;支线与分支线长度之和大于6km时,在支线中间杆处加装智能巡址仪进行分段;分支线加装故障指示器。
3.4 在B、C、D域配电线路安装非智能断路器时,在断路器电源侧加装智能巡检仪。
3.5 缆化线路在电缆分接箱内,各分支电缆头安装电缆型智能寻址仪。
4 故障判断方法
以某10kV线路15号杆、32号杆安装智能管路器;1号杆、架空线路某分支线1号杆安装故障指示器;23号杆、10号杆、某支线10号杆安装智能寻址仪为例,进行故障判断。
4.1当架空线路40号杆后发生故障时
接地故障:40号、23号智能巡址仪发信息,1号故障指示器单相翻牌,经分析判断40号杆后线路接地,拉开15号杆断路器进行巡线。
过流故障:40号、23号智能巡址仪发信息,1号故障指示器翻牌,32号杆智能断路器掉闸,经分析判断40号杆后线路故障,对40号杆后线路进行巡线;若23号智能巡址仪发信息,32号杆智能断路出线开关、15号杆智能断路器掉闸,经分析判断23号杆至32号杆线路故障,对23号杆至32号杆线路进行巡线;若1号故障指示器翻牌,出线开关、15号杆智能断路器掉闸,经分析判断15号杆至23号杆后线路故障,对该段线路进行巡线。
主干线路故障以此分析判断进行逐个故障排查。
4.2 当架空线路某分支线1号杆后发生故障时
接地故障:支线10号、干线23号智能巡址仪发信息,干线1号、某分支1号杆故障指示器单相翻牌,经分析判断为某支线10号杆后线路接地,拉开某支线1号杆断路器进行巡线。
过流故障:支线10号、干线23号智能巡址仪发信息,干线1号、某分支1号杆故障指示器翻牌,某支线1号杆智能断路器掉闸,经分析判断某支线10号后线路故障,对某支线10号杆后线路进行巡线:若某分支线1号杆故障指示器翻牌,则为该支线1号杆后线路故障;若某分支线1号杆故障指示器未翻牌,则为该支线10号杆后线路故障。
速断故障:支线10号、干线23号智能巡址仪发信息,干线1号、某分支1号杆故障指示器翻牌,出线开关、某支线1号杆、15号杆智能断路器掉闸,经分析判断为某支线10号杆后线路故障,对某支线10号杆后线路进行巡线:若某分支线1号杆故障指示器翻牌,则为该支线1号杆后线路故障;若某分支线1号杆故障指示器未翻牌,则为该支线10号杆后线路故障。
5 柱上开关保护定值计算方法
速断保护的整定:柱上开关速断保护的启动电流小于变电站或上一级开关速断保护的整定电流,应躲过本柱上开关所接后段线路变压器的励磁涌流,时限为0S。
过流保护的整定:柱上开关过流保护的启动电流为开关电流互感器的一次额定电流,这取决于柱上开关互感器变比选择,一次额定电流应大于开关安装所接线路的实际最大电流,并取1.2-1.3的可靠系数,但应小于变电站出线线路的过流保护定值;时限设置,只有一级开关的设备为0.2S,有两级开关的设置下级为0.2S,上级开关为0.4S,以此类推。
篇4
关键词:红色英勇勋章;亨利・弗莱明;死亡;心理变化;人格结构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48-02
引言
《红色英勇勋章》,出版于1895年,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斯蒂芬・克莱恩的代表作[1]。它讲述一个叫作亨利・弗莱明的男士兵的故事,他幻想着战争的荣耀而参军,而事实上,他的心里每天都充满着恐惧,甚至想要逃离战场。由于担心被嘲笑,他时刻渴望着在战争中受伤一次来证明他的勇气。终有一天他受伤了,但却与他勇敢地行动毫无关系。他返回到战场,却与死亡愤怒的抗争着。小说的结尾以亨利的宣言结束,预示着他从对战争及死亡的恐惧心理终于成长为一个充满勇气的真正的男人。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主人公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剖析着对战争、友情、勇气和生命的不断挣扎与反复审视。这部小说更关注心理状态而不是战争的暴力。斯蒂芬?克莱恩通过描写亨利的成长来刻画他对死亡的恐惧,在克服死亡恐惧的征程中,他经历了显现“本我”,体验“自我”,升华“超我”,一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式的心路历程最终发现生存的希望与价值。
一、从人格结构理论视阈解读《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
1.参战前对死亡的无意识心理
每个人都要经历死亡。在弗洛伊德的视角中,无意识是由死亡的直觉控制,而被控制的人又有一种无意识的冲动去无限的接近死亡。但是,在亨利的思想中,根本不存在对死亡的认识,有的只是尽早逃离战场返回家中的美好幻想。亨利天真地相信兼具勇气、荣誉与死亡的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是真实存在的。然而,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与杀戮,使他想要成为英雄的幻想破灭了。他怀揣这英雄梦参军,没想到,等待着他的却是战争、杀戮和死亡。
参战前的亨利,就是“本我”的体现。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2]。主人公在潜意识中是存在对真正英雄的美好幻想的,他想不顾一切的用勇气实现这个美梦,可是,当他真实地踏上战场时,他才意识到,战争最终带来的只有血腥、杀戮,甚至死亡。在惊醒的那一刻,他不再想着英雄这种虚名,他只知道他要远离死亡,他要逃离。对生的渴望已经让他脱离了“本我”的状态,渐渐走向“自我”。
2.参战中对死亡的恐惧逃避心理
当亨利一旦决定离开家奔赴战场时,他早晚都要经历生与死的问题。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他体味到了死亡的威胁和生存的本能。战场上的死亡对亨利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当军队行进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他们遇到了一个死去士兵的尸体。那具尸体双眼紧紧的凝视着天空,身上穿着一套破旧的黄绿色军装……”[3]他甚至在心中隐隐的期待可以走近去看一看那具尸体。起初,他对死亡毫不畏惧而是充满好奇,但是很快地,他害怕到不行因为死亡已经超越了他的想象。而当他真正走近了尸体,他渐渐地开始思考,死亡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亨利预感着,他就要死亡,他就要进入一个他不曾真正了解的世界。他认为,死亡是对现实种种不满的最佳逃离方式。但是随着离死亡越来越近,战场上到处是“如簇丛一般”林立的士兵们的尸体,死亡的逼近扰乱了亨利原本平静的心。因此,他的求生本能越来越强烈。就连亨利的同僚们也是这样。当他们打斗的时候,他们尽量使用树枝和石头来保护自己以此避免血腥和死亡。
此时的亨利,正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自我”的再现。自我是指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4]。当亨利经历过活生生的战争,目睹了朋友的死亡,生存的本能被彻底的激发出来了。现实的环境让他深刻的体会到了死亡的威胁,他对死亡充满了恐惧,生存的本能让他选择了逃避,但是清醒的“自我”又在时刻告诫他正在逐步走入“超我”。
3.参战后直面死亡的抗争心理
在返回战场的路上,亨利亲眼目睹了他的朋友吉姆的死亡全过程。死亡离他超乎寻常地近,吉姆开始变得惊慌失措,他仓皇地逃离,穿过一片片的草地。亨利看到,“吉姆脸上的表情在暗示他,他终于找到的他苦苦追寻的地方。”死亡的表情是如此的可怕。
这次可怕的经历迫使着亨利的幻想向现实妥协。他为自己逃离战场的胆小懦弱而深感羞愧。他曾把受伤的战士们视为英雄,现在却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死亡。他曾渴望通过一个伤口证明自己的勇敢,现在却越来越惧怕受伤和死亡。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加之自我保护的本能驱使,深深折磨着亨利。终于他无法忍受决定起身反抗。
死亡,这一战争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亨利从起初的无意识,到恐惧,再到逃避,最后终于敢于直面死亡,经历了一番复杂的心路历程。尽管亨利在战场上像一只小野猫一样,长官却总是命令他要像“赶骡人”一样。他决定要以死给长官无声的还击和报复。亨利坚信,他的死一定可以影响到长官,他的尸体一定会给粗鲁的长官带去深深的自责。因此,当亨利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时,同时也学会了摆脱自己对世界的偏见。他变得客观冷静,开始渐渐地放逐自己。“然而,他鼓起力量逐渐把罪搁置在远处。最终,他的视野似乎开拓了一些新的生存方式。他发现,他现在可以坦然地回顾他曾经的夸大其词并看到他们真正的所在。当他偶然发现他现在十分鄙视它们,他心里很高兴。”[4]
此时的亨利,已经真正走入“超我”的境界。超我,是指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亨利最后认识到,“只有真正接触过死亡的人才会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和价值。”[4]经过了种种经历,他终于走向成熟的心理状态。他充分的了解到,他不必逃离战场来保护自己,更不需要“一枚红色的英勇勋章”来证明自己。在触碰过真正的死亡之后,亨利开始了一段新的,成熟的生命旅程。
二、探究引起主人公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的根源
要解读引起心理变化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一种弗洛伊德的原始自我防御机制,叫作反向形成。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自我之间,自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2]。反向形成可以在小说中一些包含动物的隐喻描述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当亨利和军队同僚们成功的加入一场战斗中,他们就被比作像“拼死的小鸡”一般;当亨利冲向敌人的旗帜时,就像“一匹失控的马驹”一样[5]。这些动物喻的想象显示了亨利心中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大自然中的动物们的唯一目标就是生存下去。这些士兵们也一样。他明明那样害怕战争,惧怕死亡,但是为了活下来就不得不与所谓的敌人厮杀,造就了更多的死亡。
通过解析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的起因,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本我象征着亨利在参战前对死亡的无意识心理,自我与主人公参战中对死亡的恐惧及逃避心理状态不谋而合,超我是主人公在参战后直面死亡并与之抗争的真实写照。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他的道德与理想、世界观与人生观得到了一次崭新的蜕变与升华。而小说的主人公也是凭借着战争这一历史背景,经历着对死亡的种种心理变化,最终走向成熟从而找到自我,发现自我的。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视阈解读了《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其实,在《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小说中,作者克莱恩一直把亨利昵称为“年轻人”。克莱恩把战争比作一场“实验”,而“年轻人”只不过是这场实验中的领军人物而已。他把主人公放到战争这个大背景下,为得是去透视人类内心最原始的情感并试图讲授有关生命的真谛。对亨利来说,这场战争中的最主要的战场就在亨利的心中,这场战争的敌人就是他对死亡的恐惧,接近死亡让他更迅速地成长起来。作者想告诉我们,尽管死亡是我们生存下去的一个心理障碍,但是如果我们以客观冷静成熟地视角去审视它,我们终会找到生存下去的新源泉和原动力。
参考文献:
[1]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2]斯托尔・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M].黄建人,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096-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3.025
1 . 综述
《红色英勇勋章》是美国19世纪自然主义作家Crane Stephen的代表作。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学者们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写作手法:如自然主义(风格的特点)、印象主义、现实主义等(陈向俊,2010;孙坚,2001;孙红洪,2003;许美珍,2009);第二,探讨文本主题:如探讨主人公Henry的成长和战争等(杨玉斌,2004;郑丽,2005;李静,2010); 第三,探讨心理活动:如从结构学角度研究主人公心理(张放放,2005)。
这些研究主要从文学层面宏观地探讨了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文学意义,忽略了作者创作时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对语言本身的操控。本文认为从微观语言层面出发,通过挖掘作者在文字上所赋予人物的情感,判断以及美学效果,可以展示语言文字的魅力,揭示文本深层主题和文学价值。鉴于此,本文运用系统功能学中的评价系统的子系统――态度系统,对主人公Henry的心理活动进行剖析和阐释,以期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深层主题。
2 . 背景介绍
2 . 1 评价理论
评价系统(The Appraisal System)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它拓展和延伸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是阐释性研究。评价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介入(Engagement)、态度(Attitude)和级差(Graduation)。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判断和鉴赏。态度系统化为情感、判断和鉴赏,是语言使用者对描述对象的态度、判断和鉴赏。具体地说,情感系统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情感反应;判断系统解释语言使用者按照伦理/道德(规章制度)对某种行为做出的道德评判,如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是否靠得住、是否勇敢等;鉴赏解释语言使用者对文本/过程及现象美学品格的欣赏(王振华,2001)。
情感系统属于心理学的反应范畴,是对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的反应。该系统分为三种情况,即品质情感、过程情感和评注情感。判断系统属于伦理范畴,是根据伦理道德的标准来评价语言使用者的行为,分为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鉴赏系统属美学范畴,指对文本/过程及现象的评价。该系统围绕三方面形成,即反应、构成和价值(王振华,2001)。
2 . 2 文本简介
《红色英勇勋章》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品。自然主义是美国19世纪盛行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它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强调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主人公Henry Fleming对战争充满浪漫主义幻想,希望自己在战场上能够成为英雄,得到荣誉和尊重。但战斗打响时,因受死亡的恐惧所驱驶,他逃离了战场。然而,战友庄重神圣的死亡令他敬畏,其他战友的红色勋章(负伤)令他愧疚。恰好,他的头部被战友用枪托误伤。这样,他获得了一枚红色勋章。回到原队中,战友们认为他负伤是作战勇敢,因此,非常尊敬他。如此一来,这枚红色勋章帮助主人公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荣誉。但担心秘密被发现,在第二天的战斗中, 他英勇无比,冲锋陷阵,近似疯狂,最终成了真正的英雄。
作品中,作者用重笔描写战争场面,同时不断地强化这种自然环境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 . 态度资源研究
3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红色英勇勋章》从一个士兵的角度去描写战争,突出战争环境中个人的具体感受。文本中出现大量的心理描写,使心理描写前景化。韩礼德认为真正的前景化的语言特征有利于体现文本的深层主题(申丹,2005:91)。因此,本文认为大量的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红色英勇勋章》的深层主题。本研究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以《红色英勇勋章》中描写主人公Henry的心理话语为研究目标,以词汇为基本分析单位,揭示自然环境下主人公的心理特征以及人的本能,从而揭示文本的深层主题。小说情节大体可以分成五个阶段:打仗前、第一天打仗、打仗中止和第二天打仗和打仗后。本研究从第一天打仗、打仗中止和第二天打仗的三个阶段分别选出一个语篇来研究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的冲突体现人的本能。三个语篇都是关于Henry的心理描写:即第一天打仗、打仗中止和打仗的第二天(即,逃跑后回来的那天)的心理描写。通过分析同一环境下不同时期环境对他心理的影响来分析阐释文本的深层主题。其中,第一个语篇摘自《红色英勇勋章》的第七章(Crane, 2001: 39-40);第二个语篇摘自《红色英勇勋章》的第十四章(Crane, 2001: 79);第三个语篇摘自《红色英勇勋章》的第二十三章(Crane, 2001: 114)
本文首先选出语篇中表情感、判断和鉴赏的全部词汇,然后将词汇归入态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中。总计态度资源数129个,其中肯定资源82,否定58,然后计算出各资源在总资源中占的比例以及肯定资源和否定资源所占比例。
3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小说中,作者是以第三人称受限视角来写的,所以评价的主体是主人公Henry,被评价的受体分别是主人公本人,周围的自然环境(战争环境)和战友。本研究将战友看作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主人公评价的受体是他本人和周围的环境。
表1是三个阶段分析的总体结果。在表1中可以看出,在主人公Henry的心理描写话语中,整个态度系统体现为:情感和鉴赏基本持平,偏重判断。判断在三种资源中占一半以上(56.6%)。这说明在故事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主人公一直在对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包括周围的人)做伦理道德的评判。另外,在三个篇章中,在情感、判断和鉴赏,肯定的评价多于否定评价。换句话来说,从整体来看,主人公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评价持肯定的、积极的态度。
表2是第一天打仗时,主人公Henry Fleming(评价者appraiser)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渴求而临阵脱逃后的心理话语。他逃跑了,但战友却打了胜仗。研究文本发现,作为评价者,主人公对自己的逃跑的评价基本是肯定的、积极的;相反,对战友的评价几乎是否定的,即使他们打了胜仗。如:他告诉自己“had fled”(逃跑)是因为“annihilation approached”(湮灭接近);他“wise enough”(足够明智)“to save themselves”(挽救他们)……在他的眼里,他临阵脱逃是合情合理的,不逃跑是不合情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enlightened man”(开明的人),他逃跑是因为他拥有“superior perceptions and knowledge”(超常的知觉和知识),而对战友的评价是:“by heavens”(老天在上)一个感叹词,透出主人公的惊奇和厌烦,所以他说“they had won after all”(他们到底还是打了胜仗)。对他来说,“won”在这里是否定的判断。随后他称已经获得胜利的战友为“imbecile line”(低能的队伍)。Henry用否定的判断直接抹杀了战友们的功劳,否定了战友们的能力,而且认为他们是“fools”(傻子)。最可笑的是他认为战友们的“blind ignorance and stupidity”(盲目无知和愚蠢)“betrayed”(出卖了)他。
从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上讲,军人或者战士应该在战场上英勇战斗。正如“在一般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英雄的典型总是积极的、勇敢的、富于牺牲精神的,尤其在战场上的英雄更是如此(张抗抗,2005)。但是从态度系统研究发现,主人公Henry认为英勇打仗是错的,保住生命才是明智之举。保住了生命,才能更好地为以后的战斗做准备,所以“逃跑”是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通过研究,我们看到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惜”。按照弗洛伊德晚年发展的一套理论,每个人只有两种基本的本能: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而正是由于生命本能的驱使,主人公在自己的社会伦理道德下合情合理地逃跑,而且在他看来他的逃跑富有强烈的积极意义,符合“人本”的观念,但在读者看来是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评价体系的。
表3是主人公Henry Fleming在逃跑后的第二天的心理活动,也是主人公由求生本能转向求死本能的一个重要阶段。
战斗暂时停了下来,主人公的心智也因为这种安宁而处于暂时的正常和宁静状态。这其中涉及了Henry Fleming对自己逃跑的评价,对战斗的评价和对与他一起逃跑的不认识的战友的评价。作为评价者,Henry Fleming的判断依然多于情感和鉴赏,说明他在考虑社会伦理道德。这个阶段肯定的评价多于否定的评价。但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他对自己逃跑的评价多属于肯定的、积极的:如他是“a man of experienced”(一个有经验的人),他“fled with discretion and dignity”(逃跑带有自由裁量和尊严);对战争的评价多用否定的评价(如:out of dragon, not hideous, inaccurate and not sting with precision)展示了战争本身的无能感,但反过来强化了主人公对自己肯定的评价――他英勇强大,不再恐惧战争;对战友的评价仍然是否定的、消极的,如战友“run from the battle”,他们的脸“terror struck”(受惊吓的),他们是“weak mortals”(软弱的凡人)。同样的“逃跑”,他认为自己的逃跑是蔑视(defy)危险,逃离危险,值得敬佩,而战友是受到惊吓,逃得快,逃得野,应该鄙视和谴责。
此阶段处于战斗的中止期。虽然大环境是战斗,但由于战斗暂时中止,主人公的思维处于正常状态;同时由于前一天的战斗中,战友在眼前的牺牲使他对自己的行为,对战斗的环境重新做了评估。正如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及利昂?费斯廷认为:“当人的恐惧被唤起时,会引起合群和社会对比倾向,以减小恐惧。社会对比是指人有一种估价自己的驱动力,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他们将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估价自己,并且是与相近的人比较来达到与他人的相似”。Henry Fleming希望他跟自己的战友相似,能够光荣地牺牲在战场上。这为下阶段他战场上疯狂求死的表现做了铺垫。
表4是主人公Henry Fleming在第二天打仗的战场上英勇疯狂战斗的心理描写。在此阶段,文本前景化了判断和鉴赏,同时肯定评价也多于否定评价。但是分析发现,对判断资源基本是肯定的。这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评价者对自己、对战争的环境和对战友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判断走向肯定和积极。鉴赏的否定评价稍多些。鉴赏是对文本/过程及现象的评价。这里主要是对打仗过程和自己的反应做的鉴赏,说明打仗环境的艰难以及自己在这种艰难环境中的痛苦感受。这强化了主人公的英勇形象,让读者看到: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主人公勇往直前,不顾性命地英勇奋战的光辉形象。如:他觉得“the daring spirit of a savage religion mad(一个野蛮的宗教狂的勇敢精神)”,他“was capable of profound sacrifices, a tremendous death(能够牺牲生命)”。于是我们看到:战争激发的是主人公的另一个本能即“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破坏性的”。主人公渴望“a great concussion when two bodies of troops crashed together(两军撞在一起时的巨大冲击)”,怀想着“a thunderous, crashing blow(惊雷般的,轰然一击)”,他的这些想法促使他在战斗中比任何其他战友跑得都快。
因此,在这里作者虽然展示给读者的是Henry Fleming的英勇无敌,但读者体会到的深层主题却是人失去理智后的疯狂。这符合弗洛伊德另外一种对人生基本本能的看法,即,每个人有死亡本能。正是由于死的本能的驱使,主人公在自己的社会伦理道德下失去理智疯狂地奔走在战斗的前沿,在他看来他英勇无敌,奋不顾身,但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人本”的观念是自然环境驱使下人的“失常”,而不是“英勇”。换言之,通过用态度系统分析,我们从作者戏谑手法中可以看到,在作者的心目中根本没有“英雄”可言。
篇6
宝宝为什么别人带就很乖,饭也好好吃,让睡觉就睡觉,还会自己玩,我一带就特别爱哭,一直陪着也总是不高兴,还黏在身上不肯下来?
这个问题几乎每几天就会有一个妈妈来问,从两三个月的小婴儿,到两三岁的孩子,都有这个现象,尤其是那种妈妈带一半儿、老人或者保姆带一半儿,或者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这种对比反差更加严重。
我家毛头已经快上小学了,依然是如此,在学校是乖宝宝,回家就各种耍赖,各种作。
妈妈们,尤其是职场妈妈,会为此而感到内疚和困扰不已:我已经尽力去陪孩子了,我已经很温柔耐心了,我已经努力示范规矩了,为什么孩子表现这么不好,是我带娃水平太差劲了吗?
可是当爸爸的、当奶奶的,带娃手段也没高到哪里去啊!我怎么就变成惹娃不高兴的坏人了呢?
解答这件事,就要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宝宝的正常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到底“乖巧无比,不哭不闹”的状态是正常状态,还是“喜怒哀乐各种情绪都有”才是正常状态?
孩子也是人啊,是人就有喜怒哀乐,怎么可能一直都是高高兴兴的状态呢?
事实上,一直“乖巧无比,不哭不闹”的孩子,不是个真孩子,大人还有脾气和情绪,何况是敏感又自控能力弱的孩子?
真正的原因是:过于乖巧的宝宝只是觉得此时的环境不是最安全的,如果耍赖撒泼,他不确定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大人会怎样对待自己,备不住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所以当觉得不爽的时候,孩子会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情绪,免得惹出麻烦,自己承受不了后果,看起来就是很乖的样子――虽然看起来和平静,但是情绪会积累在心里。
但是当宝宝确定周围的环境是绝对安全的,他就会认为:这个照料我的人是无条件爱我的,无论我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是兴奋还是伤心,是暴躁还是粘人,她都不会伤害我或者抛弃我。
所以,当宝宝有足够安全感的时候,他就会比较容易“放飞自我”,想哭哭想笑笑,耍个赖,使个小性儿,作一作,把积累在心中的一些不爽全都发泄一下,顺便捞点好处,并且再次验证一下你就是如此无条件地爱我,那不是太正常了吗?
所以事实上,如果你家宝宝对你比较爱“作”,别人带就很乖乖,其实是对你的一种赞美,这证明你对宝宝来说是不同的,是最让他有安全感,最让他依恋的人,他才会表现出这种“区别对待”。
这并不是因为你做得很差,而恰恰是因为你做得很好,宝宝对你的“作”,其实是你的勋章。
其实宝宝经常有这样的经历,是一件好事。妈妈不在的情况下,宝宝能够有更好的自控力,更勇敢,更冷静,他能学会观察环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让自己更有耐心,学会用语言而不是用哭闹和人交流等等……这些能力如果妈妈在身旁,他就用不着发展,甚至没有意愿l展。
有一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吗:孩子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长大的。
当宝宝在你身边的时候,他回到心灵的港湾,感到无尽的爱和关怀,全身心放松,汲取足够的力量,让他在离开你的时候,能够充满勇气,面对人世间的一些艰难,并且学会解决它们,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吗?
所以,我也建议,妈妈们不要和宝宝须臾不离,不但你很累,宝宝也没有空间成长,偶尔勇敢地把宝宝交给队友们,你会发现他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不停大哭大闹,很可能吃得好睡得香,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篇7
马丁是哥伦比亚的的士司机,为了买房子,他每天都会工作到深夜。
这天夜里,天气很冷,路上没多少行人。一个手里拎着精致的黑色密码箱的客人表示想用一千块包用他的车。
路上,对方告诉马丁他叫约克,是个商人。很快,第一个目的地斯汀达尔大街到了,约克付给他三百元定金后下了车。
好一会后,突然,“砰”的一声,一具尸体从天而降,砸在马丁的车头!马丁吓得魂飞魄散。正在这时,约克下来了,他掏出一把装有消声器的手枪,对准一息尚存的那人补开了一枪!接着,他转身对准马丁刚掏出来的手机又是一枪。
“把尸体塞到后备箱,甭想耍花招,否则别怪我不客气!”约克恶狠狠地说。
约克此行是受哥伦比亚大毒枭理查雇佣杀掉几个污点证人。本来约克是想瞒着马丁的,想不到出了点乱子,中枪后的证人竟从窗户摔了下去。
下一个目标
约克从箱子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划去了一个名字:“下一个目标,DB区德尔良公寓。”
马丁按约克的命令,将车子驶入德尔良公寓后面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他心里盘算着,只要约克一离开的士,他就可以加大油门,冲出小巷,然后去报警。然而,约克从手提箱中拿出一扎强力胶带,把马丁的双手牢牢绑在方向盘上,双脚捆住,还把他的嘴巴也堵得严严实实,才放心地上楼去了。
约克走后,马丁用尽全力挣扎,但胶带却纹丝不动。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方向盘上。他探出身子,用下巴和肩膀去顶车钥匙,啪一下,电路通了,马丁又用鼻子按下了控制两个转向灯的按钮,发出了求救信号,接着他用头不断压着方向盘的喇叭。
喇叭声引起了巷口三位男青年的注意。年轻人走到了车旁,结果,他们不仅把马丁的钱包掏走,还把约克的手提箱也劫走了!
就在这时,约克出现了。三个混混拔出匕首,围住了约克。才几个回合,三人就倒在血泊中。约克出手奇快,招招致命,把马丁看呆了。
希望再次破灭
车子拐上了大路。红灯亮了,车子停了下来,这时,路边走来两位巡逻的警察,机会来了!突然,他感到腰口冷冰冰的。“别乱来!”约克低声喝道。
突然,一位警察停下了脚步,他发现了车头盖的划痕和血痕,猛地拔出枪:“怎么回事,你是不是撞人了?”另一名警察也拔枪冲了过来。马丁听到了后座传来扳动保险的声音,一时间,空气凝固了!“各位同仁,请立刻赶往德尔良公寓,那里发生了多起命案。”这时,警察身上的对讲机响了起来。他们收起了手枪,记下车牌,坐上摩托车远去了。
约克抹去额头的汗,他打开笔记本:“下一个目标就在江对面,过了江就没你的事了。”
前面五十米处就是大桥了,桥头设了岗哨查车,上面有许多荷枪实弹的警察,马丁心里又腾起希望来。突然,约克一声大吼:“停车!”
掉在脚边的勇士勋章
“掉头,走下游的浮桥。”马丁怔住了,想不到约克对市区的情况这么熟悉。下游有一座大桥要检修,旁边搭了一条浮桥,那里比较偏远,不会有人设卡。
车子在浮桥上颠簸着,此时马丁的心情非常矛盾。虽说自己没杀人,但这些人却是间接死在自己的手上。突然,车头一件东西掉到马丁脚边,那是一枚英勇勋章,是当年马丁在军队参加剿灭毒枭的武装队伍时,因作战英勇而获得的。看到它,马丁顿时热血沸腾。他一踩油门,车子猛地往前蹿去。
约克大叫起来。马丁一言不发,把油门打到底,接着猛地一打方向盘,车冲破了护栏,一头扎进河里!
车子转瞬沉了下去,凭借出色的游泳技能,马丁很快解开保险带,从车窗钻了出去,并一口气浮到水面。这时马丁看见一个小本子浮了上来,这是约克记录刺杀名单的本子,马丁顺手捞了起来,然后往岸上游去。
上岸后,他好奇地打开了笔记本。马丁呆住了,第三个名字上赫然写着:市法院法官珍妮。
不远处就是市法院办公大楼。第二十层灯火通明,那就是珍妮的办公室。看到这灯光,马丁心里暖暖的。
突然,马丁怔住了!一个湿漉漉的人影正冲向法院――是约克,他没死!
此时,约克已进入了珍妮的办公室。他举起了手枪,对着珍妮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子弹偏了,枪脱手砸破玻璃飞了出去――就在他举枪之际,马丁用一个杯子砸中了他的手腕。
约克一愣,他拔出匕首,扑向了马丁。只见马丁手中多了把军刀,这是他平时防身用的。
几个回合后,鲜血染红了马丁的衣服,但他仍挡在约克面前,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防线。约克瞅准空当,猛刺过去。然而在拔刀时,刀竟然纹丝不动!正诧异间,马丁的军刀已扎透他的手臂,约克踉跄倒地。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马丁竟会用手死死抓住他锋利的刀刃!
血泊中,约克问马丁,一路上他一直没勇气拔出刀来,为什么此刻却表现得勇猛无比?
篇8
法国一家报纸举办一次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著名作家贝尔纳的回答“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成为最佳答案。
的确,倘若因贪婪而踟蹰不定,因惋惜而踌躇不决,所有的名家巨作都将成为灰烬中的断想。这取舍的智慧令人赞叹。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栉风沐雨,顶烈日战霜雪,收获了一路欢笑与泪水,盛满了记忆的背囊。
掬一捧,是曾经的辉煌,以往的荣光,却被岁月冲刷得一片黯然,犹如胸前挂着的一排失去光泽的勋章。
再抓起一把,是生命的忧伤,奋斗的坎坷,几多苦涩,几多辛酸,已坍塌的曾经刻骨铭心,被时光风化成碎屑,渗出指间。
这些堆砌记忆的残垣断壁,已斑驳了价值的光彩,化作沉沉的负担,羁绊住我们前行的脚步。可我们不舍得,舍不得,殊不知御下它们,轻装上阵,可以让疲惫的脚步轻盈,让人生的道路坦荡。有时舍弃会使拥有的弥足珍贵。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放弃了对仕途荣华富贵的孜孜追求,让身心回归自然的纯净淘洗,摒弃滚滚红尘,寻觅一隅唯美的“世外桃源”,独享“采菊东篱下”的逍遥和“狂歌五柳前”的洒脱。这种舍弃令人欣赏和敬仰。
对生活的点滴,我们总是贪心地攫取,占有,收藏;当不堪重负,身心俱惫时,我们依旧倔强地护着所有的收获,像那个叫葛朗台的老头,吝啬得滑稽。舍弃,需要一种勇气,面对那些仇恨妒忌、压迫心灵的累赘,要有果敢的决断,因为这种舍弃是为了更好地收获,更好地驾驭人生。
篇9
我将授予你们勋章,以表彰你们的勇气、智慧和友谊。
感谢您,伟大的国王!您看起来很憔悴,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不瞒你们说,我最近确实很烦。我的女儿被恶龙抓走了,锁在妖龙塔里。
我们的公主非常美丽。自从她被恶龙抓走之后,我们整天也都提心吊胆,心惊肉跳!
那为什么不去救公主呢?
后来,国师好不容易把恶龙杀死,但它临死前在锁龙塔上下了诅咒。那诅咒是3个难关,多少智者去了都无法解开。
那恶龙异常凶狠,不少勇士已经一去不返……
让我去试试吧!
天哪,又来了!
孩子们,这一路危险异常,你们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勉强,太危险就回来!
猜猜我们谁是谁,猜对就送你们去下一关,猜错就送你们回家!
珍妮不喜欢穿红裙子,简既不喜欢穿红裙子又不喜欢穿黄裙子。珊妮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裙子?我们三个分别叫什么名字?
珍妮不喜欢穿红裙子,那么她可能穿白裙子或者黄裙子。
简既不喜欢穿红裙子又不喜欢穿黄裙子,那么她只能穿白裙子。.
穿红裙子的是珊妮,穿黄裙子的是珍妮,穿白裙子的是简。
聪明的少年,你们通过我们的考验,去下一关吧!
站住!想从这条路通过必须回答我的问题。回答对了,就放你们过去,否则我要你们的命!
a&b表示a的4倍加上b的3倍,即a&b=4a+3b,计算0.2&2.9的结果。
这道题应该将0.2看作a,2.9看作b。
0.2&2.9=4×0.2+3×2.9
答案是9.5。
完了,再也不能回家了!
竟然算出来了,要你小命!
救命啊!
不用客气!因为你,那些人才不再骂我,我该谢谢你!
快上来!
谢谢你救了我们!
这门应该怎样开呢?
你们看,这里有机关!
这是个密码锁?
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数多12.51,原来的小数是多少?此题的答案就是密码,答案输入后,按#键确认。
这个数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相当于原数增大10倍,也就是这个数的9倍是12.51,这个数是12.51÷9=1.39。
看你的!
篇10
鼓手①的妻子去了教堂。她看见有许多画像和雕刻了天使的新神坛。画布上的彩像和罩着的光环、镀金涂色的木雕像全都非常美观。他们的头发像金子和阳光一样明亮,非常美丽;不过上帝的阳光却更加地美丽。太阳落下的时候,它从树丛中射出的光更明丽、更红艳。看着上帝的面孔是很幸福的!鼓手的妻子望着红太阳陷入沉思;她想着鹳要给她送来的小宝贝。于是她心中非常高兴,她看了又看。她希望孩子从这里得到光辉,至少长得像圣坛墙上的一位天使那样。待她真的在手腕里抱着自己的孩子,并把他举向他父亲的时候,这孩子的确像教堂里的一位天使,他的头发亮得像金子似的,落日的金辉落入他的头发。
“我的金宝贝,我的家财,我的太阳!”母亲说道,亲吻着他那一头发亮的卷发,她的吻像鼓手屋子里的音乐和歌声;屋子里充满了欢乐、生气,一片忙碌。鼓手敲了一阵鼓,一阵欢乐的鼓声。火警鼓声传出去:
“红头发,小家伙长着红头发!相信我这层皮,别相信你母亲的话!咚隆隆!咚隆隆!”
整个城市都像火警鼓一样地说着。
小男孩到了教堂,受了洗礼。关于名字没有什么好说的,给他取的名字叫彼得。全城的人包括鼓在内,都把他叫做彼得,“鼓手的红头发儿子”;不过他的母亲吻着他的红头发,把他叫做金宝贝。
在崎岖的道路上,在土坡上,许多人刻上了自己的名字留作纪念。
“扬名,”鼓手说道,“扬名总是大事!”于是他把自己的和小儿子的名字也刻了上去。
燕子来了。它们在长途旅行中看到在崖石旁、在印度斯坦庙宇的墙上刻着更耐久的字:强大的帝王的丰功伟绩,不朽的名字。它们非常古老,老得现在没有人能认出,也不知道是谁的名字。
但美名远扬!无比显赫!
燕子在崎岖的崖道旁筑巢,在土坡上啄出了洞。风霜雨露冲蚀了名字,鼓手和他儿子的名字也被冲掉了。
“不过彼得的名字终归在那里留了一年半呢!”父亲说道。“蠢家伙!”火警鼓心中这样想,不过它只说:“咚、咚、咚!咚隆隆!”
“鼓手的红头发儿子”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男孩。他的声音很美,他会唱歌,而且唱起来就像林中的鸟儿一样,好像是什么曲子,却又什么曲子也不是。
“他该参加唱诗班!”母亲说,“在教堂里唱,站在模样像他一样美的那些镀金天使的下面!”
“红毛猫!”城市脑袋瓜子机灵的人说道。鼓从邻家的那些妇人那里听到的。
“彼得,别回去!”街上玩耍的孩子喊道。“要是你睡在阁楼上,那么最顶层便会着火,火警鼓也会敲响。”
“当心鼓槌!”彼得说道。尽管他很小,却很勇敢,他给了离他最近的那个孩子的肚子一拳,那个孩子两脚站不稳便摔倒了,其他的孩子抬腿就跑。
这个城市的音乐师是一个体面而文雅的人,他是皇室掌管银器的人的儿子。他喜欢彼得,把他带回家好几个小时和自己在一起。他给他提琴并教他拉琴,就好像彼得天生十个音乐指头一样,他将来肯定不只是个鼓手,他会成为城市音乐师。
“我想当兵!”彼得说道。因为他还只是一个小家伙,以为世界上最美的事是扛上一支枪,“一、二,一、二”地走,穿制服,挎腰刀。
“你要学会听鼓的话!咚隆隆,来,来!”鼓说道。“是啊,他还能步步高升,踏上步当上将军!”父亲说道;“不过那得打起仗来才行!”
“上帝保佑别打仗!”母亲说道。
“我们又不会失掉什么!”父亲说道。
“会啊,我们会失掉孩子的!”她说道。
“可是他会当上将军回来的!”父亲说道。
“丢了胳膊,失了腿!”母亲说道,“不行,我得让我的金宝贝完完整整的!”
“咚!咚!咚!”火警鼓敲起来,所有的鼓都响起来,打起仗来了。士兵上了前线,鼓手的儿子也跟着去了:“红头发!金宝贝!”母亲哭了;父亲怀着“成名”的思想望着他;城市音乐师认为,他不应该去打仗,而应该留下在家学音乐。“红头发!”士兵们喊道,彼得笑起来。可是如果有人说:“狐狸皮!”他便咬紧嘴唇,眼睛朝广大的世界望去。他不理会这种骂人的话。
这孩子十分机灵,性情勇敢,心情很好,老兵弟兄都说他是最好的“军壶”。
好多好多个晚上,他不得不被雨淋露浸,浑身湿透地在露天中过夜。然而,他的心情依旧很好,他用鼓槌敲着:“咚隆!全体起床!”是啊,他显然是天生的鼓手。
那是战斗中的一天。太阳还没有升起,不过已经是清晨了。空气寒冷,战斗激烈,天空中有雾,但是更浓的是火药味。子弹、炮弹在头上飞来飞去,穿过脑袋、身躯和肢体,可是,大家仍在挺进。有人跪倒下去,两穴流血,面色苍白。小鼓手还保持着自己的健康的颜色,他没有受伤。他愉快地望着团里的一只狗的脸,狗在他前面蹦蹦跳跳,非常高兴,就好像这一切都是闹着玩,子弹飞来飞去是为了给他们助兴。“前进,向前,前进!”这是传给鼓的命令,这些命令是不能收回的,不过它们可以被收回,而且这样做是很理智的。于是就有人喊:“后退!”可小鼓手敲着:“前进,向前!”他懂得这是命令,士兵必须服从鼓声。这鼓敲得很好,它对那些要退却的士兵起到了鼓励他们取胜的作用。
在这场战斗中,有人丢了生命,有人断了肢体。炮弹炸得血肉横飞,伤残的士兵拖着身子来到干草堆的旁边,想离开战争几个钟头。炮弹点燃了干草堆,这些士兵大概就这样了却一生了。想这些本来于事无补,可是有人在想,即便是离这里很远的那个和平的城市里。在那边,鼓手和他的妻子在想,要知道彼得在战场上呢。
“我讨厌唉声叹气!”火警鼓说道。
又是战斗的日子。太阳还没有升起,却已经是早晨了。鼓手和他的妻子还在睡觉,他们可是几乎整夜未眠。他们在谈论儿子,他正在外面——“在上帝的手中”。父亲梦见战争结束了,士兵都回到了家园,彼得胸前挂着银十字勋章。可是母亲梦见她走进了教堂,看着那些画像和那些雕刻出金头发的天使;她亲爱的儿子,她的金宝贝,穿着白色的衣服站在天使中间。他们唱着美丽的歌——那种美丽的歌显然只有天使才能唱出,他和他们一起升入太阳光里,亲切地朝自己的母亲点着头。
“我的金宝贝!”她喊了一声,立刻惊醒了。“上帝把他带走了!”她说道,把双手合起来,将头藏在床旁的布帷幔里哭了。“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安息?和许多人一起在那个为死者掘的大坑里吗?也许是躺在深深的沼泽水里吧!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没有人为他念过上帝的圣言!”于是她的嘴唇默默地喊着上帝;她垂下头,她疲倦极了,又睡了过去。
日子飞快地逝去,在人的生活里,在梦里!
一天傍晚,战场上出现一道彩虹,它挂在森林边和低洼的沼泽上。民间传说中有这样的说法:彩虹能到的地方,下面埋藏着宝贝,金宝贝。这道彩虹下也躺着一个金宝贝。除了他的母亲外,没有人想着那个小鼓手,因此她梦见了他。日子飞快地过去,在人的生活中,在梦里。
他的头上连一根头发——一根金发都没有受到损伤。“咚隆,咚隆!那是他!那是他!”鼓可以这样说。要是他的母亲看见他了,或者梦见他了,那她也会这样唱的。
战争结束后,大家唱着歌、欢呼着,带着绿枝返回家园。团里的狗大步地在前面奔跳着,就好像要把道路搞得比平常长三倍。
好多天,许多星期过去了,彼得走进了父母的屋子。他黑得像个野人,他的眼睛非常明亮,面孔像太阳光一样闪亮。母亲把他拥在怀里,吻着他的嘴、他的眼、他的红头发。她又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不像他父亲梦到的那样胸前佩着银十字勋章,但是他的四肢完整,就像母亲梦见的那样。全家欢腾,又哭又笑。彼得拥抱着那只老火警鼓。
“那老家伙还在那儿!”他说道。父亲敲打了鼓一通。“就好像这儿着了大火一样!”火警鼓说道。“屋顶着了,心燃了,金宝贝!卡、卡、卡!”
后来呢?是啊,后来呢?只消去问城市音乐师!
“彼得比鼓出息得多了!”他说道。“彼得比我伟大多了!”这位城市音乐师是皇室掌管银器的人的儿子,可是他一辈子学到的东西,彼得半年就学会了。
他身上有某种东西,很勇敢,很高尚。眼睛闪闪发光,头发也闪闪发光,——谁也无法否认。
“他应该把头发染了!”邻家的老婶母说道。“警察的那位女儿染了就很好!她订婚了!”
“可是,头发马上就会变得像青浮萍一样,得老染才行呢!”
“她染得起的!”邻家老婶母说道,“彼得也染得起。他出入最体面的家庭,甚至去了市长那里,教洛特小姐弹钢琴!”他会弹!他能直接从他的心中弹出最美妙的、迄今还没有写在乐谱上的曲子。他在长明的夜间、也在漆黑的夜间弹奏。真叫人受不了,邻居和火警鼓都这么说。
他演奏着,于是思想升华了,浮现了伟大的未来计划:成名!
市长的洛特小姐坐在钢琴前,她那纤秀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声音一直传到了彼得的心里。这声音变得对彼得太有吸引力了,而且不只一次发生过。于是有一天他一下子抓住了那些纤秀的指头和那只美丽的手。他吻着她的手,朝她那双棕色的大眼望去。上帝知道他说什么,我们别人只可以猜。洛特小姐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和肩上,她一个字也没有回答他——这时正好有外人来到屋子里,是三等参事官的儿子。他长着高阔、平展的额头,头朝后仰着,好像仰到了脖子后面。彼得和他们一起坐了很久,洛特小姐温柔地望着他。那天晚间在家中,他谈到了外面的大世界,谈到了提琴中为他蕴藏的金宝贝。
成名!
“咚隆,咚隆,咚隆!”火警鼓说道。“彼得完全疯了!我想家里要着火了。”
第二天,母亲到市场去了。
“你听说新闻了没有,彼得!”她回到家的时候说道,“好消息!市长的洛特小姐和三等参事官的儿子订婚了。是昨晚的事!”
“不可能!”他说道,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可是母亲说是真的。她是从理发师的妻子那里听到的,她的男人是亲自从市长嘴里听到的。
彼得的脸刷的一下子全白了,他又坐了下去。
“天啊,你怎么了?”母亲说道。
“很好!没事儿!不要管我!”他说道,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亲爱的孩子!我的金宝贝!”母亲说道,同时哭了起来。不过火警鼓唱起来了——是内心在唱,不是大声唱:
“洛特完了!洛特完了!”是啊,那首歌结束了!
歌还没有完,还留下了许多歌词,最美丽的词——生命的金宝贝。
“她乱蹦乱跳,高兴得快疯了!”邻家老婶说道。“全世界都应该读一读她的金宝贝写给她的那些信,听一听报纸上关于他和他提琴的事。他给她汇钱,她很需要,现在她是寡妇了。”
“他给皇帝和国王演奏!”城市音乐师说道。“我没有交过那样的好运,不过他是我的学生,不会忘记他的老师的。”“父亲做过这样的梦,”母亲说道,“梦见他从战争中回来,胸前带着银十字勋章。在战争中他没有得到它。在战争中得到它看来是很难的!现在他有了骑士勋章。父亲真应该能看到这一天!”
“成名了!”火警鼓说道,他出生的城市也这样说道:“鼓手的儿子,红头发彼得;他们看见过的小时候穿着木头鞋的彼得;看见当过鼓手,给舞会伴奏过的彼得;成名了!”“在给国王演奏前,他先给我们演奏过呢!”市长夫人说道。“他那时对洛特很倾心!他总是抱负远大。那时他既鲁莽又荒唐!我丈夫听说这荒唐事的时候还大笑了一阵!现在洛特是三等参事官夫人了。”
那个当小鼓手时曾敲着“前进,向前!”号令、给那些要退却的人鼓起胜利的勇气的穷苦男孩子的心灵中嵌着金宝贝。在他的胸中有一个金宝贝,那是音乐的源泉。泉水潺潺流过提琴,就好像里面是一架完整的风琴,好像夏夜所有的精灵都在弦上跳舞一样。人们听到了画眉鸟的鸣叫和人类的清亮的声音;这声音欢欣地涌过一颗颗的心脏,驮着他的名字飞驰过各个国家。这是一场大火,欢欣激动的大火。
“而且他非常可爱!”青春淑女们说道,连老妇人也这么说。是的,最老的那位妇人还拿来一个收藏名人头发的纪念夹,就是为了要能从那位年轻的小提琴演奏家的浓密漂亮的头发里求到一撮,那个宝贝——金宝贝。
儿子走进鼓手贫寒的屋子,清秀得像一个王子,比一个国王还要幸福。他的一双眼睛十分明亮,面孔就像阳光。他把母亲拥抱在怀里。她亲吻着他热烈的嘴唇,幸福地哭泣着,和在欢乐中哭泣一样。他对屋子里的每一件旧家具都点着头;对装着茶杯和花瓶的厨柜点头,对他小时候在上面睡过觉的长凳点头。可是,他把那面老火警鼓拖到屋子中央,他对母亲和鼓说道:
“父亲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一定会敲一通鼓的!现在得由我来敲了!”他敲了一通鼓,鼓声轰鸣。火警鼓感到无上光荣,连它的皮都裂开了。
“他干得真够漂亮的!”鼓说道,“这下子我永远地保留了对他的记忆!我觉得老婆子也会因为自己的金宝贝高兴得笑破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