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

时间:2023-04-09 06:5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

篇1

2、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须经受的准备工作。

3、孩子,辛苦了!谢谢你为班集体付出的劳动!

4、孩子,做人要坦荡,待人要坦诚。

5、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6、孩子,学着把逆耳的忠言和意见作为行动的指南吧!

7、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8、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9、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明·李贽《续焚书》

10、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11、勤奋、认真的你,再认真、踏实些,必定收到累累的硕果。

篇2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优化读书环境对于提高学生读书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墙壁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名句,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学生在这些名言名句的熏陶下逐渐变得热爱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我积极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丰富读书角,充实书橱,奉献一本书,共享几十本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次同学们热情都很高,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种类多,内容全。有人尽皆知的经典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有小朋友喜欢的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每天一个成长故事》;还有引领成长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班级实行轮流借书的制度,全班分为五个大组,每天一个组借书,阅读时间为一周。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读书中来,你争我赶,阅读的热情逐渐提高。

二、合理安排,确保学生阅读时间

平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统一制定好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早晨是一天中阅读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安排一些朗读和背诵精彩片断。每天固定上午第一节课前的预备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用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中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舒缓的钢琴曲,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喜欢的书籍,交流一些阅读的心得或感想,师生之间增进了交流,培养了情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晚上一般较疲劳,鼓励学生可以阅读一些较轻松的故事类书籍,如《寓言故事》《中外经典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这样每天的总阅读时间都能得到保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并长期坚持下去。

三、形式多样,提高学生阅读热情

1.开辟诵读专栏 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或一句名言。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2.开展读书交流 每周五班会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读书交流,鼓励学生说说一周读书的收获、感想、疑惑,不断提升阅读质量,使学生养成读书与思考同行的阅读习惯。每周一节文学欣赏课,如《语文经典读本》美文欣赏、古诗文欣赏、故事欣赏……并且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开展 “美文赏析”展示活动,通过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评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通过小品、故事、歌咏、表演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文,调动了阅读中外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阅读量,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养。

3.经典伴随成长 鼓励学生在游戏(如跳橡皮筋)中把《三字经》编成歌谣。如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你拍一,我拍一”就变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更能坚持下去。在诵读的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他们记得更好,我开展了歌唱古诗文的活动。如孟郊的《游子吟》、苏轼的《前赤壁赋》等古诗词,学生还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去吟唱。有时我还专门请音乐老师给古诗文谱上好听的曲调。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经典诗文配画。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我让学生给古诗句配上一幅图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培养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此外,在学生有一定的诵读程度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灵活运用经典。如描写春雨时,用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描写母爱时用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会母爱的博大。

四、家校携手,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我通过班级qq群向家长发起了亲子阅读的号召,因为“亲子阅读”是一种父母与孩子互动读书的方式,这种读书的方式不是一种机械的行为,它应该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情感纽带。我提倡家长给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和家长一起商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好做法。

1.主动读书给孩子听 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提倡家长给孩子读经典童话或寓言,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并且经常抽出时间“为孩子大声地读书”,这里所说的“大声”并不是发出很高分贝的声音,而是指“读出声音来”让孩子能够听清楚。家长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为孩子大声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我在学校及时了解学生亲子阅读的情况,对于读书较多的孩子及时地表扬和鼓励,通过孩子把这种表扬传达给家长,许多家长能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坚持至少读20分钟,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过程,使孩子沉浸在一种丰富的、有条理的、有趣的家庭阅读环境中。

2.拓宽阅读空间 鼓励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形式,亲子阅读的地点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书店里。城市街道上有许多内容丰富的知识宣传栏,散步时和孩子一起阅读里面的有益知识,既扩展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孩子的阅读意识;带孩子逛商场和超市时,引导孩子认识商品的名称和商品的特点;领孩子旅游时,景区里的风景介绍牌和孩子一起读读,了解风景名胜的同时,扩展了阅读空间。

3.亲子阅读贵在坚持 据说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全家每天晚饭后都会进行灯下阅读,各读各的,长期坚持后形成习惯,即使家长不在,孩子们依然会自觉地围桌而读。在我不断向家长传达阅读重要性之后,很多家长晚饭后和孩子一起拿出一本书阅读,有时各自阅读,有时给孩子讲故事,必要时讨论讨论,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这也成了家长们晚间的“必修课”。正是亲子阅读使我们班的孩子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增进了母子情感,享受了生活快乐。

五、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快乐阅读

篇3

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着,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

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

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呢?我们提供建议如下:

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

打消孩子对写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就是“话”,把它写在纸上就是“文”,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说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说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说法,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秘诀。

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写

所谓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给与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不要给予太多的标准,不能把大人自以为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强加在他们头上,最需要的是宽容。

忠实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话,多用具体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采用描述性语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模仿中创新

人类能借助模仿而飞快地学习。特别是孩子,他们非常善于在模仿中学习,如果不许模仿,他们一定举步维艰。

一开始,可以让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模仿一些优秀的作品,久了孩子就会领悟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也能积累到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有趣的故事案例。

等到孩子已经熟练掌握模仿这一技能之后,就要引导孩子写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可以让孩子多写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悟。

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

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写作文,不是因为他写得不好,而是因为教育者缺少一颗宽容的心,缺少一颗发现优秀的心,缺少一颗善于激励和欣赏的心!他们往往“只顾到学生的作文,而忽视了作文的学生。”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多鼓励孩子,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去批判孩子的作文。同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投稿,如果孩子能够在杂志或报纸上刊登作文,这种认可对孩子的鼓励是非常大的。

多练多修改

巴金说:“只有写,才能写出好文章。”鲁迅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文最后一个步骤,并且非常重要。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一部《复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素材积累

引导和促使孩子通过观察、调查、访谈、上网、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篇4

关键词:弟子规;心定神明;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434-01

在二零零六年对国学产生兴趣,期间曾听净空老法师讲:"学传统文化要抓住根,佛学的根是《十善业道经》,道家是根是《太上感应篇》,儒家的根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以孔老夫子的《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瑾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为总纲改编而成,是儒家的经典。"由此开戳私狻兜茏庸妗罚我认真听了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的讲解,发现《弟子规》真是字字珠玑,每句都蕴涵了深厚的意思,非常适合童蒙教育。古德有云:"教孩婴儿,教妇初来。"我在心里萌发了一个愿望,教学生学《弟子规》,给学生尚未污染的心灵播下善的种子。所幸人存善念,天必从之,二零零九年,学校要安排老师到会兴村小去支教,我主动申请去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并从事语文教学。来到学校,我先观察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再在网上买了相关的书和光盘,每个学生我送了一套,接着开戳艘荒甑牡茏庸嫜习。期间也取得了些经验,接下来我想从两个方面来总结。

1.背《弟子规》

虽然背不是目的,但背却是前提,是提醒,要让这些经典语句深入学生骨髓,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些语句能时不时闪现在他的脑海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言行,时时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必须熟记《弟子规》。

此书在余力学文篇中曾提到:"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据此我定了宽松的背诵计划:每天背四句十二个字。在背之前我引导学生去看注解,再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该怎么做。接着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背诵,五分钟就完成了任务。学生很轻松,背起来很有兴趣。每天及时复习,每周五总复习。在半学期左右,就有大部分学生提前完成了任务,一学期结束了,包括十几分的差生全部会背了,而且我发现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语文成绩提高了,我想是心定神明的原因。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伴随着记忆力提高,学生越来越有自信了,智慧也就现前了。学生真正体会到"天才在于积累,在于一点一滴的努力"这句话的含义。

2.深入理解经典含义

2.1给学生讲孔子的生平、思想,重点介绍老夫子高洁品格、伟大成就。让学生真正对孔圣人生起崇敬之情,进而珍惜老夫子的文化结晶《弟子规》,立志学习传承老夫子的文化。

2.2理论联系实际。在完成每天四句的背诵时,末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说一说如何才能完成好《弟子规》。还记得在学背"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九岁黄香扇席暧床的故事,启发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怎么做。吴婷婷说:"冬天可以给父母充电}手器,还可以用吹风给父母吹热袜子,让父母感觉温暖。"朱玉琳说:"夏天给父母做绿豆汤,然后冰冷给父母吃,让他们感到凉爽。"孩子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孩子的孝心善根得到了长养。

2.3开展主题班会,结合近期背诵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弟子规》全文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主题。每一章背完后我都会根据其主题,设计班会来使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内容。还记得在学完入则孝这一章时,先念亲恩。让学生起来说说你的父母长辈是如何爱你的,再让孩子们用乘法算一算从出生到现在,你的家人半夜醒来为你把了多少次尿,为你换了多少尿布,把你抱在怀里有多少个小时,喂了你多少次饭……学生在具体庞大的数字中明白了父母亲的恩情比山还要高,还要重。接下来就我出示了两幅幻灯片,一是羔羊跪乳图,二是乌鸦反哺图。让学生观想兽犹如此,如人不知感恩,岂非连禽兽都不如。当时很多学生都惭愧得低下了头,我适时鼓励学生知耻近乎勇,对照弟子规过去你哪些做的不对?今天你回去以后准备怎么办?孩子们忏悔后纷纷表示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感恩家人。

2.4把语文教学同理解《弟子规》结合起来。还记得在《苏珊的帽子》中学生体会到:"兄道友,弟道恭,人有短,切莫揭。"在《妈妈的帐单》中体会到孝这一仁之根本,在《道歉》中体会到:"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报恩长,报怨短。"在《孔子求学》中体会到:"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篇5

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拒绝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实,但真的无药可救了吗?未必!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可塑性极大,我们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书香浸润情趣浓――让学生想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自己认可读书的作用,品尝到读书乐趣的时候,他才能“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扑到书籍上。我们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目之所及都能感受到文化的熏染。如教室内四周张贴名人名言,走廊上张贴充满诗情画意的名人字画、经典诗词;黑板上定期更换名言警句,课前必读国学经典,班级开设学生触手可及的图书角……这些无不让学生时时浸润在浓浓的书香之中。即使校园的花圃里,我们也可以把警示语设计得充满浓浓的诗意:“相看两不厌,只有爱树人”“花儿点头笑,谢你把路绕”。良好的读书氛围是对孩子读书兴趣和习惯的最好引领,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选择书籍,每天有计划地定时了解孩子读书的现状,让孩子在关心中品尝进步的喜悦;还应该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感受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生多数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也会为“表现”和“表扬”而读书。为此,鼓励学生都来经营班级图书角,将自己看完的书借给班级图书角,去读别人借出的书,相当于“交换阅读“,这样,每人只要借出一本书,就可以读到与班级人数差不多的书,“问书那得多如许,为有学生借书来!”让学生一有空闲就想着读书,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进教室后随手拿出一本书阅读,很快就会成为习惯。如果家长再积极配合,在家庭中也创造类似的阅读氛围,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个榜样,而不是玩游戏、打麻将,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方法得当效率高―― 让学生会读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学语文时,曾经反复强调两点:第一,必须讲求方法,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之习惯。可见方法的重要。在孩子有了读书的兴趣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持续发展读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读书,需要明确安排好在一段时间内读书的内容、每日读书的时间,以及读书要求等。教给孩子基本的读书方法,引导孩子“好读书,又求甚解”,是帮助孩子尽快获得读书效益的良方。否则,学生读书多数是走马观花,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教师开设课外阅读专题课,经常地、反复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如:读整本的书要先了解作者、译者、出版社以及插图的相关信息,最后再进入正文的阅读;对于诗歌、散文、要诵读、品读,感受其中蕴涵的真挚感情;对于小说要默读,注意人物间的关系、情节间的联系……

其实,读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因人而异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还要掌握一些有实效的读书方法,如:“标记法”,即边读书,边将优美的、富有启迪的、经典的句子做上记号,便于加深印象,也便于再次阅读时能够迅速抓住重点。“批注法”,即边读书,边将自己读书的体会、观点、看法简单地批注在书上,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捕捉住自己的灵感。“摘抄法”,即将一些重点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反复阅读并记忆,方便日后进行使用。“笔记法”,即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文章,做到读写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以上四种简单易行的读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且将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将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结合起来,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实现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较好效果。这样,才能让孩子愉快地读书,高效地读书,读到适合他们需要的健康的书籍,在广泛的阅读中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的成长。通过阅读指导与训练,学生至少会有以下三点收获:1.从书中汲取了知识,提高了对世界的认识,提高了人文素养;2.从书中获得了可乐,培养了阅读兴趣;3.学会了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成果展示魅力大――让学生爱读书

读书毕竟不像游戏那样轻松,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需要有更多的支持,才能帮助他们抵制电脑游戏的诱惑,克服困难与惰性,保持读书的兴趣,把读书的习惯坚持下去。及时评价是一种较好的鼓励方式。比如,孩子完成了计划中的阅读任务,孩子当天的阅读表现很积极,孩子的读书笔记做得很漂亮,孩子读书认真,书上的标注符号、评点语言很丰富等等,对于这些付出,老师如果及时地给予赞赏和恰当的奖励,孩子读书的劲头会更大,读书的热情会更高,读书的收益会更多。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如:每学期举行读写大赛,及时评奖,隆重颁奖,让获奖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举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竞赛,比赛时让全体同学当观众,也当评委,诵读的同学声情并茂,在掌声中红光满面,荣耀非常,这项活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了文明、文化修养;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体验读书的乐趣;举行读书手抄报比赛,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很有效的一种手段。教师指导,学生协作,有固定栏目,如:读书心得、名文摘抄、名人名言等,也有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将这些手抄报张贴于教室四周,优秀的推荐到学校橱窗展览。在围观者啧啧的赞叹声中,作者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篇6

一、四月份工作内容

1、罗列优秀幼儿故事读本,鼓励家长踊跃捐献幼儿图书。

2、挑选优秀教师教育心得、优秀亲子阅读心得,并展示给全园教师及家长。

3、策划、组织《幼儿早期阅读及阅读习惯培养》专家讲座。

4、策划、编写幼儿园园刊,并组织教师折叠。

5、组织撰写《早期阅读家园宣传栏》。

6、挑选优秀幼儿自制图书给家长展示。

7、策划、组织幼儿故事表演活动。

寥寥几笔概括了本月的工作,但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辛苦。文学社老师基本都是在下班时间赶制,只要她们接到任务就挤时间完成,我在这里感谢她们的辛勤工作,感谢她们对文学社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二、工作效果评价

本次读书月活动的宗旨是“为幼儿提供读书环境、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让幼儿与书本做朋友,使其听说读画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现在对工作评价如下。

1、通过班级老师的宣传和鼓动,家长都能积极捐献幼儿图书,使幼儿园图书藏书量大大增加,而且质量很高,为我园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读书环境。接下来是如何管理及使用这些图书。

2、通过几天的观察,家长对教师及家长读书心得的关注度比较高,她(他)们经常驻足翻阅,但由于展示地方有限,只能有少部分家长看。教师教育心得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幼儿早期阅读与阅读习惯培养》专家讲座使家长更科学、全面地认识了早期阅读及亲子阅读,并且积极与专家互动,效果比较好。

4、幼儿小书制作展示,有不少亲子坐下来细细地看幼儿自制小书。但由于展示时间较短,展示地方所限,还有很多家长没有看过幼儿自制图书。教师跟家长的沟通有待加强,应多引导家长如何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小书制作中,通过小书制作让幼儿的情感、认知及技能都有所提高。纠正家长“漂亮就是好图书”的观念,避免家长全部包揽。

5、幼儿故事表演过程中,幼儿基本上都能投入到故事中,观看兴趣比较高。从中也看出幼儿对故事的偏好,他(她)们喜欢多人组合的情景故事表演。而个人故事表演由于缺乏情景,幼儿语言有时不清楚,影响故事的观赏性。加之场地限制,坐在两边的幼儿只能看到表演者侧面,影响观看效果。下次应多安排情景故事表演,录音效果好,幼儿能全身心投入到故事表演中。

读书月的各个活动都按计划完成了,但离最初的设想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一则是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做好,二则是老师的时间有限,加之人手不够,很多想法都难于实现。文学社第一次负责读书月活动,经验不足,希望明年活动办得比今年好。

阅读能开启我们的心智,阅读能滋养我们的心灵。“读书节”已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本届读书节里,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老师以及家长积极参与活动,真正体验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滋味,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盘点本次读书节活动,总结如下:

一、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开展共读活动。

本学期开学初,为调动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我在班上带领同学们阅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每天中午午读铃声响后,我都会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中走向讲台,给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讲读这本书。书中,聪明机灵,武功高强的孙悟空吸引着孩子们的心,每次读完一节故事,还会提出与本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渐渐的,孩子们听的更认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后来,让班上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在班上读故事,更加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充满整个教室。同时,老师们为了营造出更好的读书氛围,还让同学们互相交换自己拥有的故事书。精彩的童话,科普小故事,名人记事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丰富了孩子的情感。除了师生共读以外,我们还开展了“亲子共读”,倡导家庭读书乐。目的是督促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互相影响,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家长的素质。

二、以活动为载体,激发阅读动力。

在本届“读书节”活动中,我们班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竞赛活动,以此不断激发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读完《西游记》后,很多学生和家长表示,希望班级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上台讲故事的机会。此时,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要在班上讲《成语故事》,版本不限,每天3—4名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讲个全班同学。可以说,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班上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响应,同学们在家里把自己要讲的故事读熟练,轮到自己时就讲给同学,就连班上最不爱发言的学生都积极参加。

在每天中午孩子们读书的时候,我都会站在读书同学的旁边,边听边注意读书同学的情况,遇到孩子不认识的字及时给孩子指出,而且也了解了班上同学的阅读情况。如:张家源,在讲故事时,能把故事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来讲解,而且语句通顺,表达清楚。除此之外,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特别是那些讲的特别流畅的孩子和更需要激励的孩子,以此来提供孩子们阅读的热情。同时老师们给这些获奖的孩子提供好书的借阅,就这样,孩子们对阅读从一开始的外在压力,变成真正的内在动力,从而爱上了阅读。

篇7

关键词:手指谣 交往合作 协调能力

有位学者曾说过:手是身体的大脑。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当一个人的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够激发这些细胞群的活力。因此,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并且,还把手比喻成大脑的“老师”。那么,怎样促进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已成为当今幼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手指谣取材于幼儿生活,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有趣,情节稚气活泼,节奏明快,配上手指的动作,幼儿能随时随地学做,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地的限制。通过不断地做手指游戏活动,幼儿的小手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头脑更加聪明,更加富有创造性,思维也会更加开阔。

一、手指儿歌能渗入生活,多方面促进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受年龄段的影响,小班孩子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语言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而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节奏明朗等特点,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

1.手指儿歌与生活密切相连,能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由于小班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往往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孩子可能只记住了其中一句有趣的、经典的话。但可能就是这一句感兴趣的、幽默的语言,就规范了某些活动中的规则。例如手指儿歌《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好朋友,花样变不完。伸出大拇指,我俩一样粗;伸出小拇指,你俩一样小;伸出一只手,中指最最高;伸出两只手,十指排排队。幼儿在学会儿歌后会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自然地说出这首儿歌,并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他们会在入厕、喝水、出门的时候,一旦发现小朋友拥挤,就说“十指排排队”,自然地学会等待。

2.手指儿歌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比如手指儿歌《洗手》:“拧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甩甩甩,甩三下。”这首儿歌对幼儿洗手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自然地念叨。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幼儿能注意及时把水甩干,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另一首手指儿歌:“小不点睡了,二胖子睡了,高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这首儿歌当中的语句生动形象,我把这首儿歌放到了午睡的环节,幼儿听着听着就会静下来,特别是一些入睡有困难的孩子也在轻轻的儿歌声中不再做小动作,养成了在睡觉前安静的习惯。

二、手指儿歌简便易学,适宜各种形式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手指儿歌能即时开展,声音和动作的配合能给小班幼儿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手指儿歌相对其他形式的活动,对场地、环境等的要求更低,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学一学、念一念的过程中进行自然的交往,提高幼儿的社会化程度。从学习的手指儿歌来看,不管是只有两句话的《虫虫飞》,还是稍长一些的《两只小鸟》,都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在活动室,也可以在散步过程中,还可以在幼儿的创新游戏活动中自主地开展。比如幼儿在念《虫虫飞》时,两只食指一弯一曲,在念儿歌的过程中食指很自然地被幼儿当成了小虫子,非常有趣。

2.手指儿歌活动能多种形式地学习,给小班幼儿创设了一个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园教学中,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亲和、充满安全感的外部环境,允许他们有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手指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人、三人甚至更多的朋友一起进行,在边念儿歌时边做动作,给予幼儿这样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建立起来。比如手指儿歌《包饺子》中唱道:包饺子包饺子,包包包;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好朋友好朋友,顶呱呱。这是一首非常生动有趣的儿歌,幼儿都很喜欢。孩子们常常自发地结对子一块儿念儿歌。这种自发地交往让我看到了幼儿自信力的提高、语言的发展,在后来的活动中,鼓励幼儿在找朋友念儿歌之后再去换一个好朋友做游戏,以便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又让幼儿再去进行三人组活动、多人组活动。手指儿歌给孩子们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也在寻找集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三、在理解手指儿歌生动有趣的形象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手指儿歌中的拟人化的形象,易使幼儿在快乐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很多手指儿歌中的形象都采用拟人的方法,较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五指歌》中的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一个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在五个手指上画上了这些家庭成员,幼儿很形象地看到了强壮的爸爸、能干的妈妈、高高的哥哥、漂亮的姐姐和调皮的我。在这样一种温暖的氛围中幼儿都感到很安心,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礼仪教育

在幼儿刚刚来到幼儿园时,可能会不停哭喊,想挣脱老师的怀抱,奔向妈妈的身边;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不好好吃饭时,可能有小朋友摔倒了,都不去扶等等的一些实例证明,幼儿在初期是不懂事的,需要在幼儿园中对其实施礼仪教育,尽量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事情发生,如果一直在父母摇篮中“细心呵护”那么会影响幼儿的初级教育。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互相关爱的行为呢?本篇论述将以《弟子规》为载体,用古人的智慧和现代人的有效结合,熏陶幼儿,影响他们的心灵。

一、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弟子规》成为幼儿的学习兴趣

1.大范围的环境,浓厚的氛围:在学校门口、走廊或者必须经过的通道中开办拥有仁、礼、孝等等方面的代表性墙面。这样的做法直观地让幼儿一进入校园时,就会着重引起幼儿的视觉,每天经过同样的回廊,那么这些主题性质的内容,就会每天映入眼帘,让仁、礼、孝等进入幼儿身心,从而引导幼儿学习墙面上的正确做法。老师如果带幼儿经过时,可能幼儿会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那么老师要纠正并且解答,努力让正确的思想灌输到幼儿的脑中,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2.小范围的环境,独特的角落精华提升:在每个班级的设置一个独特的角落,供幼儿游戏,可以把各个颜色的小球放到转盘中,做颜色分类;用大点的盒子装满水,放入小鱼玩具,进行钓鱼比赛等等的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增强了幼儿的友谊,懂得团结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对于颜色识别等等的一些基本分辨能力。有目的性地去引导幼儿,而不是强制性地带领幼儿,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当成首位。

二、让《弟子规》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完美展现

1.在可以触及的地方都可以完全渗透。让幼儿园在可以看见的角落都显得五彩缤纷,也可以做到教育幼儿的目的。之前说过在墙面绘画教育故事等等的方法,主要的想法就是,让幼儿一进到校园就可以体会得到墙面是栩栩如生的,其他的角落是应接不暇的,增添了学习的兴趣,把每个空间进行教育的基本价值,发展得活灵活现。为了让《弟子规》的构架深入到幼儿心灵深处,在一些幼儿每天可以触及的地方张贴相关的字样,比如在午睡时,门口上贴段话语“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在图书架上标注“读看毕,还远处”等等这样的一些字段,使得幼儿每天反复的观看,一定会牢记于心。并且在有意境的话语中,使校园成为无可厚非的书香门第。

2.在幼儿平时的行为中,与《弟子规》相结合:在幼儿成长初期,是最容易走弯路的,可以很快地模仿周围幼儿的行为,或者是老师的举动,所以时刻在幼儿面前展现正确的行为,使其幼儿学习正确的思想,在同龄孩子中树立榜样,而不是说学到了不好的东西,而令其他的孩子去嘲笑。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无意会产生出很多举动和爱好,老师和家人要在好的爱好上尽量培养,不好的举动中尽量纠正。通过《弟子规》进行教导,让幼儿找到了极为正确的做事方法,会积极的影响成长。

三、每天规定学习课程

让孩子每天背诵经典古诗词,让传统文化熏陶着幼儿,使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幼儿,让孩子形成礼仪的观念,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传统美德。当孩子听从老师的吩咐,积极地去背诵古诗,可以做一个人见人夸、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在《弟子规》中,提出了要讲信义、与人友善、饮食有度、幼儿不宜饮酒、要珍惜宝贵的时光、不和别人比较穿戴、要以其他人的优秀作为,作为自己前进的目标。可能对于幼儿来说,是深刻的概念,不易理解的论述,可复杂的真谛是经过小事,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所以说要把《弟子规》作为幼儿园一项必修课程,早读的一段时间就可以加强概念,从而进行文化的熏陶。为了让幼儿能积极地去学习,在班级内可以设立奖项,在背诵下来,并且清楚地理解当中含义古诗词的孩子,给予奖励,成为班级的榜样,那么就会有很多小朋友踊跃学习。

四、让教学有亮点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在幼儿时期,动画片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在传统的教育上,我们可以引入动画片这个主题来烘托亮点,使知识更具体化,更戏剧化。一些经典的动画片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例如:《西游记》《猫和老鼠》《喜洋洋与灰太狼》等等的一些家喻户晓的动画片。根据故事情节让孩子扮演各种人物,体会此刻人物所想和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含义,最后起到教育意义。在这样那样的动画片中,孩子仿佛投身与故事中间,既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又轻松地深化了知识内容。总而言之,在不尽相同的主题活动中,有机地去渗透能量,让孩子在玩乐中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凝聚力。

五、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在初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朗读古诗词就不容易,更何况是背诵。可是《弟子规》的段落是三字成一句,很容易让孩子读清晰,便于记忆。就因为拥有了《弟子规》的教育方法,幼儿园着重铺垫了朗诵的教育力量,努力建设极高的朗读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在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不要给幼儿分配任务,如今天必须背诵下来多少,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增添幼儿的压力,使他们的精力将不再充沛。在开始的阶段应该引导幼儿去朗读,经过老师的讲解,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兴趣背诵自然是简单的事情,幼儿就不会有压力的影响,带有积极性的去背诵,去理解。为了使幼儿在记忆的过程中深刻又简单,在早餐后、午睡前按照惯性地朗读几遍,不断地去渗透,这样会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从而提升。

此外,还可以用游戏去激发脑细胞灵活记忆,因为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开心最向往的事情,总是玩不够,那么我们就运用这一特点,去加深幼儿的知识积累。在孩子们手舞足蹈地玩玩具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古诗词运用语速和声调来让幼儿跟读,让幼儿自觉找到话语的重点,既娱乐了心情,又激发了脑的灵活度。当重复几遍后,老师可以读几个字,幼儿接下几个字,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趣味性加深。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天性所在,幼儿最喜欢的就是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有效学习。只是不停地去朗读、去背诵是不适合幼儿的发展模式的,对于那些小班的孩子也是不适合的。一个孩子的所思所想直接表现为孩子所发出的行为。如果想教孩子去孝敬父母,就设计出一个主体小品,让孩子三三两两的一起去表演,有爸爸、妈妈、孩子,经过故事脉络,让孩子在第一时间清楚地感受到,父母是辛苦的,父母是爱自己的,从而传达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六、让《弟子规》与其他的课程相结合

虽然之前提过,运用游戏等方式增强记忆力,使《弟子规》深刻头脑。可是毕竟在语言方面不是现代化,在幼儿时期还不是很融入这样的意境,可能对于某些个孩子形成了阻碍性,不容易理解和记忆,那么我们就尝试着和其他的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在音乐课上,灌输《弟子规》的真谛。教其舒缓的节奏,动画片中熟悉的乐曲,让幼儿处于头脑放松状态,同时在活跃的乐曲声中,将歌词改为弟子规中的语句,这样幼儿会跟着音乐主动地念出歌词,并且更流畅地演唱出歌曲。这样一举两得的教学,既让弟子规渗透到了幼儿心中,又让音乐的元素:旋律、节奏等等教会其幼儿。如果想更加协调性教学,可以在音乐与弟子规歌词的配合下,填入其舞蹈,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表达歌词和歌曲的内容,这样会让幼儿跟随老师的动作来模仿,增添了肢体语言。有的幼儿可能天生好动,这样指定的舞蹈动作,可以克制好动的毛病,跟随所有小朋友和老师做相同的动作吗,纠正了灵活性,让协调性慢慢展现。

七、活动、心理和家庭环境的建立

1.户外活动环境的建立:每个幼儿园都拥有晨操,这是相对于户外活动来说,最有益的运动体系。将活动区域设定为学校操场,让操场成为幼儿活动的必要场地,成为欢快的乐园。做晨操锻炼了幼儿的体能发展,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在最大的范围内起到了幼儿的优化作用。

2.心理活动环境的建立:创建一定的心理环境能从正面的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以及态度,要通过语言或者行为,使幼儿的身心愉悦,尽可量多多鼓励幼儿、夸奖幼儿,让幼儿的情绪充沛,并且积极向上。

3.良好家庭环境的建立:相对于时间上来说,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大于在家里的时间,那么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老师在细心呵护,那么这样是不够充分的。在幼儿回到家中时,家人也要尽量与考试配合,同步的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品行教育要早实行,只有在启蒙时期,将传统文化由浅入深的灌输,那么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有效的弘扬,幼儿自身才能吸取精华,净化心灵。作为幼儿这个黄金时代,老师和家人要把最善良的一部分表现给孩子,《弟子规》的实施让经典和传统有效的结合,把陶冶孩子的情操,作为首要的目标,使得家人和老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行互动和探讨,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努力要让幼儿的一开始就萌芽出善良、萌芽出美丽。本文主要运用《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具备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等等的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唐丽春.《弟子规》与小班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微探究[J].素质教育论坛,2012(24).

[2]陆佳.开启国学经典的三把金钥匙:在《弟子规》教学中体现幼儿的感恩意识[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10).

[3]孟宪英.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弟子规》与教学的有机融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0).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

1 从背诵中积累语言

1.1 每日一句。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天都看《日记起步》,可以从中选择一句自己喜欢简单优美的课外语句,每天早上在班级内轮流背出,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比赛背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言。

1.2 每日一段。三到六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积累经验,选择一段经典优美的语句来背。内容可以进行分类,如:关于春、夏、秋、冬的;关于友情、亲情、诚信的;另外每天外加一句格言、名言、警句、歇后语等。每天早自习采取竞赛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学生边听边进行评价,如果他认为背诵得非常完美的同学就爆以热烈的掌声,学生通过掌声对背诵者给予肯定。

1.3 每周两诗。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周都会选择《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70+80首》中的两首;中年级,选择背诵难度稍大的唐诗、宋词;高年级背诵《诗词》、中学课本中的诗词和古文,以及中外经典的现代诗。长此以往,会达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功效。

2 潜心习文,推敲揣摩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习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

3 运用生活,展现识字的舞台

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经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生活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我们生活的周围,外面到处是广告牌、店铺、海报、超市等,只要能够培养孩子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他们就可以在课外学到不计其数的汉字。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分组识记生字。比如:布置街上的孩子到超市里去“认识”你喜欢的玩具,布置农村的孩子回家“认识”几种蔬菜。第二天汇报时,得抓住机会鼓励表扬孩子,让他们好好的展现自己昨天的成果。这样,把识字与认识物体有机地结合,这又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4 语言训练以口语为起点,以书面为重点

小学语文课的语言训练,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听与说是口头语言训练,读与写是书面语言训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的特点,应以口语训练为起点。我们必须看到,即使不进学校,儿童的口语能力也在自发地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来说,书面语的训练应当是语言训练的重点。从小学中年级开始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语言训练的重心要逐渐向书面语转移。多读多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近年来,“大量阅读,双轨运行”、“读写结合”等实验的成功,证明加强读与写的书面语言训练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5 艺术性

篇10

一、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幼儿生长的第一环境,对幼儿一生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各方面的成长都起到了示范和指示的作用。言语,作为幼儿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需求多方面联合进行扶植的。

言语是一门听和说的艺术,多听无疑是多说的需要条件。幼儿在20一30个月是掌握语法的关键期,3岁时基本能够掌握母语语法的规则系统。因此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的语法系统。而幼儿的说话方式和习惯,很大程度上受成人的影响,家长自身也必须不断提高语言修养,特别在日常语言表达方面做出正确的示范,家长应努力做到发音准确,用语恰当,语法规范,声调自然。充分运用电视少儿节目,让孩子模仿正确的语言,学习表情,体会语调,增加词汇量特别注重在表达得清楚、连贯、完整、准确方面给孩子及时的鼓励、指导和帮助,培养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早期阅读对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有着积极的影响。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学习、规范言语极其重要的素材。家长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凭据幼儿的年龄特 ,挑选差别题材和品德的文学作品,例如散文、童话故事、童谣、唐诗、儿童诗等,正在睡觉之前读给孩子听或让孩子学着本人阅读。家长正在生活中要时常做个有心人,要注重对孩子正确语言和美好词汇的扶植。

二、优化幼儿园环境

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因素 ,在幼儿园教育范围内主要有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两种 。物质环境是启发幼儿多想,多说的重要条件。在活动室的创设过程中,让幼儿通过“看”来感知事物,进行语言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班级的墙饰,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语言将活动室变成幼儿语言发展的好场所。

主要的还是非物质环境因素 ,包括教师自身语言的修养和教师为幼儿营造的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等等。教师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外部的,特殊的,主要的环境因素,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做到师坚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清晰到位;词汇搭配准确无误;语句表达通畅流利;尽量不用或少用“成人的话”;给幼儿一个完整的、标准的语言示范,只有让幼儿能听清、听懂老师在说些什么,语言教育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作为主要教育者的教师 ,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倾听与阅读环境。一个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一个自由、轻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是很重要的重要的。孩子都很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每句话,每一个问题。并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这样,幼儿体会到被尊重、被认同的自豪感,有助于建立其自信、积极的心态。幼儿只有产生了想说的愿望,语言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地发展。并且只有在舒适和谐的感情氛围中,这种愿望才能够得到实现。 所以幼儿园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适当地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让幼儿在阅读中体会日常用语与艺术语言的不同,形成综合的语言能力。

三、优化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外部客观条件的总和。以它的规模看,可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从它与人的密切程度看,可分为直接环境与间接环境,从它的内容看,又可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从地域角度去考虑,则可分为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地区环境。图书、电影、电视等也间接地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丰富的生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源泉。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鼓励孩子多提问题,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从而树立孩子开口说话的信心。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是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前提,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正在与别人进行言语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沟通。家长可以结合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积极搭建与其他人的交往平台,鼓励幼儿走出家庭,拓展交往空间,增加交往机会,在与外界的交往中,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断提高语言运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利用各种条件帮助孩子积累词汇。例如电视语言,电视承担了“大众娱乐者”的角色的同时,也以其集声音、图象、色彩、动作一应俱全的内容吸引着广大幼儿。幼儿说话和掌握词汇主要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电视文化对于幼儿词汇量的丰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电视语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存在着各种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从幼儿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作为家长与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电视文化所带来的问题,趋利避害利用电视文化的正面影响,避免负面影响以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要注意控制幼儿的收视时间 ,为幼儿选择好的电视节目,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以加强引导。

四、结语

总之,幼儿生活在极其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周围现实中的各种要素,对幼儿的成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实践丰富幼儿的生活。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艳云,郑众. 如何扶植婴幼儿正常的言语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