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11 19:3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国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
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5、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0、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3、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1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18、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19、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20、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
21、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2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3、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
24、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
25、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着矣。——孔明
26、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7、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30、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篇2
谜面:走错了,一直去。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赵云
解析:“走错了”即“赵”,“去”一直即“云”。
谜面:调查见曲直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曹植
解析:“查”字可拆分为“木日一”,把“木日一”调入到“曲直”二字便可重组成“曹植”。
谜面:再三谦让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陆逊
解析:“再三”即两个三,合为“六”,“六”可大写成“陆”;“逊”解为“谦逊”,扣“谦让”。
谜面:孩童打官司没用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孙皓
解析:“孙皓”拆解为“小子白告”。
谜面:看戏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张角
解析:“角”别解为“戏剧角色”。
谜面:纯阳真人不露相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吕蒙
解析:“纯阳真人”即神话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扣“吕”;“吕”洞宾蒙着脸,不露相。
谜面:佳人失散村子乱 (打三国人名)
谜底:李封
解析:“佳”字的“人”失散了,留下“圭”;“村子”打乱之后与“圭”组合便是“李封”。
谜面:文武俱全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刘备
解析:“刘”字可拆分为“文、刂”,“刂”指武器。
谜面:韩信十面埋伏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关羽
解析:楚汉相争时期,韩信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关羽”别解为“围困项羽”。
谜面:当无可讳言 (打二字《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典韦
解析:“典”与“当”都有质押之义。
谜面:高山流水谁知音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钟会
解析:传说,春秋时期钟子期因能领会俞伯牙琴音“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之意,从而成为至交。
谜面:尘土不染断桥头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小乔
解析:“土”不染“尘”,即“小”字;“桥”字断了前头,即“乔”。
谜面:十载云游走四方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王允
解析:“走四方”别解为“四”字的外方框走了,留下“儿”;“十”载着游散的“云”与“儿”可构成“王允”二字。
谜面:替爷爷赶马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孙策
解析:“策”别解为“策马”。
谜面:美中不足,月影残缺。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关羽
解析:“美”字中间笔划不足,即“关”字;“月”字和其影子残缺,即“羽”。
谜面:插满头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黄盖
解析:黄色的盖满头!
谜面:章法不佳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文丑
解析:文章写得很拙劣。
谜面:穷汉不肯卖铺盖 (打二字《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刘备
解析:刘备(留被)。
谜面:山东安静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鲁肃
解析:山东简称“鲁”。
谜面:架一木而为天桥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大乔
解析:“大乔”加“一木”就是“天桥”。
谜面:神州一统展新颜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申仪
解析:此人是三国时魏将领。原先是西平、上庸间的豪强大户,申耽之弟。
谜面:一将成名三十载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篇3
这是一个群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争武斗的时代,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时代——三国时代。
三国鼎立,刘备、曹操、孙权雄才大略,手下谋士机智多变,将士英勇善战。其中有太多让人难忘的人和事,我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是诸葛亮聪明还是司马懿机智?
爸爸说:“诸葛亮,他多聪明呀,机智勇敢,还会奇门八卦阵,多厉害呀!我觉得是他最为聪明,有例为证:马谡失了街亭,蜀军惨败,功亏一篑。接下来是诸葛亮上演了空城计,只有两三千残兵的西城,他却敢大开城门,于城楼之上镇定自若地抚琴,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如此看来,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
我说:“我觉得是司马懿最为聪明机智,虽然屡屡败于诸葛亮,但是他其实是一个有大智的人。”
“为什么?”爸爸问。
“因为,他大智若愚,深藏不露,最后是谁统一了国家?”我问。
篇4
关键词:旅游专业;三明治教学;管理;应用社会
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大,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人才[1]。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方面都有待提升,所以,才衍生出“三明治”教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三明治”教学内涵
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俨然而生,这是作为一种“夹心饼干”模式的人才培养,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比喻,作为一种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基础、以满足就业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方式[2],将学期或者是学年当作节点,其教学基本分成“理论教学—顶岗见习—回炉学习”等三个阶段。而学生在供学交替中磨练,把技能实训、知识学习以及职业鉴定相融合,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会脱离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普遍,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旅游课堂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其实施步骤如下。
(一)花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课程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把课程体系准确地分成专业技能课、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全校选修课等几个模块,而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对教学进行讨论分析,采用情境与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受到启发,以此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实习单位实习一年在社会适应以及单位实习中,基本是安排学生在实习单位领薪实习,不仅要验证理论知识,还要十分熟练技能操作,以此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实习期间会委派一些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来指导实习生[3]。而且还应制定各种各样的奖惩制度,积极配合旅游单位的管理。在此期间,快速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个人业务以及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个人素质也能得到显著提升,逐渐成为社会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到了实习末,实习企业会让学生填写评价表,如果成绩合格就能完成学分。
(三)回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学生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学习,撰写论文、设计毕业作品。而在不断提升理论的同时,把实习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以及亲身感受,用毕业论文的形式来表达,还要不断提升管理高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
三、“三明治”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
“三明治”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效果有了大幅提升,下面重点探讨一下“三明治”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提升
因为在“三明治”教学中融合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建一个互动性较强的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询资料,最后在实践中进行检验[4],这样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有95%左右的学生都选择了情境教学和小组研讨法,这些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所营造的课堂气氛更轻松。
(二)教师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在“三明治”教学中,能很好地培育一个“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了很好的提高,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双证持有率已经高达100%,而且全体教师还要进行挂职锻炼,3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与技能竞赛。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明治”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期进行实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吸收书本外的技能,并学以致用,形成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局面。与此同时,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高职院校就业处就会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满意度的调查统计,实习单位对大多数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很多学生没有毕业就已经有很多单位“争相抢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毕业就业率。
综上所述,要想为我国旅游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就要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充分应用“三明治”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就业率有显著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应用此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惠丽.“三明治”教学在职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4,29(5):99-100.
[2]张文政.浅析“三明治”教学模式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4,34(12):70,73.
篇5
坐骑:踏雪乌骓,装备:丈八蛇矛。
2、关羽
坐骑:赤兔,装备:青龙偃月刀。
3、张辽
坐骑:灰影,装备:大刀。
4、黄忠
坐骑:燎原火,装备:万石弓。
5、赵云
坐骑:白龙马,装备:龙胆亮银枪。
6、马岱
坐骑:汗血宝马,装备:大刀。
篇6
关键词:名著导读 专题 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新教材语文必修1――5增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名著导读”,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认为,对“名著导读”这一板块可采用师生活动的形式,阅读、评价、写作、研究有机结合,则更能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极大促进作用。下面以《三国演义》为例,谈谈“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
一.自我展示――《三国演义》我来说
(一)激趣 要求
同学们,前面我们用了四周的时间来欣赏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很多同学做了很详细的读书笔记,今天就让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风采――“我讲《三国演义》”。要求围绕以下问题来说:
1、作者相关情况;
2、用精彩的语言复述故事梗概;
3、用简短的语言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看法。
(二)交流 展示
1、了解作者。
(1)请几位成绩处在中下的同学上台交流作者相关材料。
(2)老师在肯定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1)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写出故事提纲。
(2)小组派个代表上台交流,由班干部和老师共同组成的评委会,进行评分。
(3)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小结肯定成绩
心态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小结这节课时,把学生的优点找出来加以肯定和表扬,激发大家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二.精彩无限――“三国”故事我来讲
(一)出示《三国演义》有关故事题目。
桃园结义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欲擒故纵 乐不思蜀 刮骨疗毒 计收姜维 苦肉计 击鼓骂曹 蒋干盗书
(二)出示本课时活动流程
1、精彩片段我来读。
(1)学生自选有关《三国演义》的精彩情节,每个片段字数大约在100字左右。
(2)每人上台朗读限时三分钟。要求流畅通顺、声情并茂。
2、精彩故事我来讲。
(1)每个组选一名代表,讲演一个《三国演义》的精彩情故事,要求时间不超过5分钟。
(2)评委在听完后,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对比后再各自打分。
(三)学生活动展示(“乐不思蜀”“单刀赴会”“刮骨疗毒”“三英战吕布”等。)
三.突出个性――“三国”人物我来评
(一)播放影视作品“舌战群儒”导入新课。
(二)出示本次活动主题及活动项目。
1、今天这次交流活动,我们把主题定为“‘三国’人物我评说”。
2、活动分两个回合:规定人物评说;自选人物评说。
3、活动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回合的总分为100分。最后以分数高低评出两个优胜组,给予奖励。同时评出一个最佳选手。
(三)学生活动。
1、规定人物评说
(1)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规定评说的人物,即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先抽签。哪个组抽到哪个小说人物,就对这个人物进行评说。这次的评说应要联系现实,有自己的观点。
(2)由评说小说人物的小组指定哪个组为自己的辩论对手,围绕这个人物形象进行辩论。
(3)每个组辩论时间为5分钟。
(4)评委将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并给出合适的分数。
2、自选人物评说
(1)本环节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自由评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形象。限时6分钟。
(2)评委将根据你的评说是否忠于原著,引用原著材料是否翔实合理,以及你的评说是否流畅自然等方面进行打分。同时评委将分别对各组情况进行简短的点评。
(四)展示部分成果:
曹操: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创立魏国。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反映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踩坏老百姓庄稼后,他割发代首,反映他军纪严明……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反面形象,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出现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从刺董卓孟德献刀、杀恩人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例子都是他奸雄的表现。
同时,曹操不仅是个文武双全、极有才干的人。还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特别对关羽是器重,更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爱惜。
曹操是极有文采的人,《短歌行》充分体现了曹操的文采,所以他与儿子并称“三曹”。总之,曹操是个有才干、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但由于书中描写他的一些奸诈的表现,成了一个“奸雄”。
四.妙笔生花――“三国”对联我来编
(一)教师出示对联并解说
讨东吴 收西川 定南蛮 征北魏 伐中原 东讨西伐 争天下 南征北战匡汉室
走单骑 攻二川 出五关 斩六将 排八卦 七擒九伐 收中原 千秋万代颂三国
(二)出示本次活动的主题及活动内容
中华对联这一艺术瑰宝,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繁荣于明清;而中国古典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几个阶段。宋元话本中就有对联出现,而明清的章回小说,正是对联进一步渗入的产物。
1、活动主题:赏三国名联,编三国对联
2、活动内容:展示自己阅读《三国演义》记录的对联,并加以欣赏;搜集有关三国名联,并加以解说;自己编写三国对联。
(三)活动要求
1、每组上交本组记录的《三国演义》对联,并选其中的一两联进行赏析,每人不超过3分钟。
2、每组上交本组搜集到的有关三国的名联,并选一两联进行解说,每人不超过3分钟。
3、每组抽签,根据要求编写三国对联。
(四)活动展示
1、《三国演义》中的对联赏析
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此联出自第1回桃园结义中。刘、关、张三人在张飞桃园中,以上述对联为宗旨,结为异姓兄弟。其大意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救助困难,扶持危急;上可报效国家社稷,下能安定黎民百姓。全联采用了对偶自对的技法,“同心协力”自对“救国扶危”,“上报国家”自对“下安黎庶”,都很工稳。
2、搜集到的三国名联解说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规定人物、事件拟写对联展示
赵云联:
白马银枪救少主,七进七出凭单骑,血凝甲衣;忠肝义胆报先君,老当益壮争先锋,心鉴日月。
张飞联:
遇大事粗中有细,一生胜多败少;逢小事不拘小节,一朝头去身亡。
周瑜联:
火烧赤壁,计奇曹相逃,强虏灰飞烟灭,怎奈英才天妒;
艺冠东吴,曲误周郎顾,美人玉软香温,已得名士风流。
五.合作探究――“三国”课题我来研
(一)前置要求
在《三国演义》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本着选题要小,切入点要好,重在搜集、归纳、整理,适当分析的原则,给学生提供部分研究题目。如《三国演义》的“书信研究”、“三国成语研究”、“三国武将研究”、“三国谋士研究”、“三国诗词研究”、“三国对联研究”等等。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个课题,利用两周时间,记录资料,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写出3000字的研究报告。
(二)活动安排
1、各小组向评委交研究报告。
2、各小组汇报研究过程。
(三)成果展示
《三国演义》书信研究结题报告:本课题研究小组记录了《三国演义》中的书信四十封,对每封信都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三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中的书信做了总结:短小精悍,用墨俭省;话里有话,言外意深;语言含蓄,不露锋芒。全文四千多字,材料详实,分析有理有据,可见小组成员在合作探究中的确用了一定功夫。
本次活动,学生通过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写三国、研三国的亲身体验,学习有关三国知识,欣赏品味《三国演义》的文学语言,让一个个活生生多维立体的三国人物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评判历史人物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等,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接受优秀文化的陶冶和熏陶。
正是因为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课堂离不开学生,教学的生成与互动也很重要,在综合实践课堂中尤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篇7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从小事做起》。
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虽然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但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许多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究其原因得知:“因为这些不文明行为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所为。” 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报道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少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相称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饮料瓶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还不以为然的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却忽略了自己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思想品质的缺失。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往往就表现出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秩序等等。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秩序就一定会更加的良好、有序.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不仅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
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而不是由文字构成的”。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必须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必须保持良好的文明习惯。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好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胡乱践踏。
同学们,我们既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校园文明礼仪的受益者。我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更加文明美好的校园环境。
篇8
关键词:三国演义 刘备 外貌描写 草蛇灰线
我国古典名著塑造人物,向来追求一个“形神兼备”的境界,即以神为主,以形写神,从而达到一个形神俱至的效果。要使人物形象鲜活传神,除了行为描写要饱满、性格要圆润丰富外,其人的肖像描写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皴染人物性格、体现作者情感、交代人物结局的关键。①
我们将从上述的形、神两个方面展开探究,结合《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皮下”隐含的意义。
一、比喻美面相: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冠玉”是封建时期达官贵族装饰在冠帽上的一块玉,也叫“帽正”,是权利与身份的象征。冠玉质地精良,纯正无瑕。“面如冠玉”是指男子的面庞像玉一样无瑕剔透,气质非凡,是“美男子”的同义词。而“唇若涂脂”则是说素唇像是涂了脂粉一样红润。
当“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独立出现时,不足以说明作者的情感偏好。但将其放在文本的大环境中比较,还是不难看出,这八个字下,隐藏着罗贯中个人的一种写作习惯,是罗贯中“隐晦的赞美”。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备,还有“一武一文”两人得到了“面如冠玉”这一形容:
(1)“锦马超”。
(2)“妖诸葛”。
儒将以诸葛亮居首自然不必多说,但为什么罗贯中在武将中选择了马超来安放他最爱的“面如冠玉”?在“无意识的赞美”下,似乎又包含着一层“有意识的选择”。
武将中以武艺高超、潇洒俊逸出名的共有三人:吕布、赵云、马超。
对于人格之反复卑劣的“三姓家奴”吕布,罗贯中自然不会将其习惯性的赞美加之其身。那么为什么赵云与马超中,罗贯中选择了后者?
其中的原因看似与刘备毫无关联,实则暗线密布:马超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是卫尉马腾之子。而赵云呢?在第七回中,赵云对公孙瓒很明确地介绍自己“本袁绍辖下之人”。也就是说,二人差在一个出身。
在第一回刘备出场时,书中就有关于其出身的描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而后刘备与张飞初识,又重提道:“我本汉室宗亲”。在以后的诸回中,作者又借他人之口反复提及刘备出身,如第五回袁绍道:“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第十一回,孔融曰:“公乃汉室宗亲……”等。
出身不仅仅是罗贯中本人所关注的基本问题,而且是其所处的整个动荡社会所关注的原则性问题,是“集体无意识”②,关于这一点在第三部分会有进一步交代。
也就是说,只有作者情感上十分偏爱的、能力卓绝的、出身名门正宗的人,作者才会拿出自己吝惜的“面如冠玉”。这里我们不必执着于诸葛亮的出身,因为诸葛亮本人便是后世诸多作品中宣扬的“出身”,从孔明起,只要提到“诸葛”,便必然聪慧超群、足智多谋。
对马超和诸葛亮的描写,恰恰是为刘备其人提供参考蓝本,对研究作者情感倾注辅以佐证。
比喻的修辞多是突出那一种神韵,作者在塑造刘备这一人物形象时,给了他一个唇红齿白的“形”,而在描摹了“形”的基础上,不露痕迹地传递出刘备的“神”,即那一缕温润秀杰的美玉之气和饱满健康的红润之色。加之作者有对某一类人“无意识的固定赞美”的习惯,这句“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实际上就隐含了刘备拥有卓异的能力与高贵的品质。
二、夸张的福气:两耳垂肩,自顾其耳
自古民间相传“耳大有福”,罗贯中在描写自己仰慕的仁君刘玄德时,自然少不了要给他添上这长寿的象征、福气的象征。至于这福气有多大,我们来看:两耳垂肩。就是说两个耳朵大得耳垂都耷拉在了肩膀上――好大的洪福!
那么和刘备一样拥有“洪福大耳”的人都有谁?
(1)斗战胜佛孙悟空。
《西游记》第四回里,孙悟空和众天将第一次交手时,书中描写它: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2)二郎显圣真君――杨戬。
在《西游记》第六回“小圣施威降大圣”中,猴王与杨戬交战,见杨戬“真个是: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3)金蝉子托世,十世修行的好人――唐玄奘。
《西游记》第八十回中,镇海寺的喇嘛和尚见玄奘是“额阔顶平,耳垂肩……”
除以上三人和西天佛老外,两耳到肩者鲜矣。就连南极仙翁也只是“长头大耳”罢了。
但《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其中人物有固定的形象,大家都“两耳垂肩”,所以“两耳垂肩”也就不足为奇了。可现实存在的人物却是不可能长得那样夸张的。
夸张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实行有意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吕布在遭缢前大骂刘备无恩,道:“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可见刘备确实有一对大耳,至于垂肩,实乃放大的一种手段罢了。鲁迅先生曾说过:“譬如说罢,称赞贵相是‘两耳垂肩’,这时我们便至少将他打一个对折:觉得比通常也许大一点,可是绝不相信他的耳朵像猪猡一样。”③
这一夸张手法的运用,实则暗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之前提到的刘备的福气。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刺死张武,为刘备拿下千里马“的卢”。在同一回中,蒯越、伊籍先后出现,极力渲染了“的卢妨主”的真实性。事实上“的卢”确实妨主,张武乘之被杀,后庞统又因之在“落凤坡”惨死,的卢马从此无踪。
而的卢马到了刘备坐下,却成了大显神威的龙驹。在第三十四回中,蔡瑁带兵追杀刘备,刘备逃至檀溪被阻,“玄德乃加鞭打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玄德如从云雾中起。”的卢马一跃成名,此事之离奇难解,乃至追赶而至的蔡瑁都带着畏惧的崇敬问道:“是何神助也?”
压制的卢的妨主,变之为己;又能借“一雷之威”脱险。刘备的福气似乎总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得以体现,并包含着一种帝王的威严和掌控力。
二是暗含刘备的仁德。
刘备这部分面相取材自西天佛老,除了作者有意识地为其添加福气,还有一个原因是刘备与西天佛老最大的共同点:仁慈。
刘备的仁德处处可见,最突出的莫过于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了,而其中的一句“举大事者,莫不以人为本”,更是在封建时期宣示了平等对民、仁德为民的最强音。
“两耳垂肩”一句,描绘出刘备最为突出的“形”――大耳,而且是非常之大,又将其大耳稍作点缀,传递出的“神”乃是刘备无边的福气与仁慈。而后紧跟的“目能自顾其耳”,是对同一事物进行了两次叠加的夸张,使得所要放大的事物特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将刘备的“耳大”发挥到了极致。
三、白描隐命运:七尺五寸,双手过膝
之所以将“双手过膝”归为白描而非夸张,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在于,这样的“大耳儿”,历史上只有刘备一人,而垂手过膝的人却不止刘备一个,孔子、刘邦、陈霸先等人和许多历史上的帝王也都见录于史册。
《北史・卷九・周文帝纪》中描述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文皇帝宇文泰时,写他“身长八尺,方颡广额,美须髯,发长委地,垂手过膝。”
《晋书・卷三・武帝纪》借丞相之口称:“中抚军(司马炎)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而何曾的一句“非人臣之相”,也道出了“双手过膝”一定为白描的另一个原因,即:“双手过膝”是帝王之相。这才是确定其为白描的关键。
“拥刘贬曹”的思想从北宋开始就有迹可循,发源于民间。苏轼《志林・卷一・怀古》中记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三国演义》在描述三国君王的外貌及幼事时,社会“集体人”的这种“正统”思想倾向导致的差别就越发明显:
“双手过膝”在相面术中是帝王的象征,如果这一句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就是说刘备的帝王之相是夸张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顺应天意的。无论如何,在这一方面,作者是决计不敢、也不能进行夸张的。所以两手过膝之相一定要是刘备天然生长的,以证明他才是紫薇之星,帝王之才。
四、总结
好的作家善于在情节中暗藏“草蛇”,也可以在人物肖像中铺设“灰线”。这些精心设置的“沟渠”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读者的阅读之中,也提醒着作者,牵引、推动着笔下之象朝着一个主脑暗合交汇。
人物肖像直接作用于读者阅读,相当于读者与文中人物的第一次会面,这一“照面”看似普通,实则会使读者对书中人物产生一个大致的心里感受。所以,作者在塑造人物肖像时,巧动笔锋,将其命运的脉络悄然地做成“血肉”,最后会达到一种恍然大悟的效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陈玉莲.鲜活人物的塑造方法.冯骥才小小说创作论[A]//蔡楠.小小说金麻雀奖作家文丛[C].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
篇9
蜂毒(C)
主动技能
王悦在刀锋上淬以麻痹效果的蜂毒,可降低敌人的移动速度。
蜜粉(E)
主动技能
王悦施放出蜜粉,可沉默目标区域内所有敌方单位。
迅捷(W)
被动技能
王悦矫捷的身姿给人以鼓舞。提高全地图友方远程单位的物理攻击力,提升数值是王悦敏捷值的一定百分比。对900范围内非英雄单位也有效。
专注(D)
被动技能
王悦专注的投入战斗中,她的战斗经验将提高精确度和战斗效率。如果400范围内没有敌方英雄,则提高敏捷。
说到现在最红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绝对是王牌中的王牌。五个爸爸和五个萌宝的旅行经历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注意力。事实上,父子档的故事在生活里在历史中都是无处不在的。《起凡群雄逐鹿》主打三国竞技,携数百位三国名将共同打造最激烈最热血的PK战场。在这些武将里,很多人都有着双重身份。打仗时出神入化所向披靡,回到生活里他们依旧扮演的是好爸爸的角色。是慈父还是严父?笑谈群雄里的奶爸英雄们!
刘备:自己是富一代儿子却无福当“富二代”
关于刘备的发家史,各种正事野史都说了很多了,所以不多说了。但是比起刘备在创立蜀国这件事上的功勋,围观的八卦群众显然对他和关张两位兄弟的基情,以及“刘阿斗到底是怎样养成的”更有兴趣。可以说,以刘备的智谋及资源上可利用的程度来看,能把蜀国带到这个程度并且笼络了一群比他能干多了的兄弟已经是极限了。他人生最大的败点就是儿子实在太太太挫了!“我要做个慈祥的爸爸”和田亮一样,刘备也秉承这个信条。可是,就算怀揣对当年长坂坡一役抛妻弃子的内疚,又或者必须坚守立嫡长子为太子的组训,刘备对阿斗的教育还是太放任了下。有个富一代的老爹,又有个没有人动摇的太子之位,阿斗不成材也在情理之中了。回到《群雄逐鹿》游戏本身,刘备这个角色定位就跟他的养育观一样,是处在辅助位的。虽然前期攻击可能稍强,但是加血和拉人才是他的主要方向。
曹操:三个儿子引发的“宅斗”
篇10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几天来,我了解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闻一多,蜚声乐坛的音乐大师贝多芬,鞠躬尽瘁的两弹之父邓稼先,博学睿智热情奔放的福楼拜和虚心使学的三国名将吕蒙。在这么多的名人中,我尤其爱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他是一位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也许是因为耳疾过早地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这对于一个对音乐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应该是多么大的打击!然而,贝多芬没有向上天屈服,他顽强地抗争着命运。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颗英雄心的表现,他那深邃的眼睛更是流露出了他的光明前程。
关于他的相貌,隐约中记得“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脸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有一种凝重而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禁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贝多芬,他虽没有别人所拥有的那份英俊,但他却拥有世间无价的才华;他虽没有别人所拥有的那份温和,但他却拥有音乐上的伟大成就。
我喜欢贝多芬,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拼搏精神。那种精神穿越了时空,穿越了宇宙,穿越了无人能及的境界。
我喜欢贝多芬,看重的是他的漫漫人生。他能从逆境中迎难而上,面对种种困难他却不懂得后退,我敬畏他这种精神。这正验证了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敬佩贝多芬,敬佩他的才华横溢,敬佩他的独特之明,但我并不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而失去自己。因为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