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13 17:4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童话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童话手抄报

篇1

童话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世世代代所有的人终有一天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恐惧、死亡、不义、绝望、从童年进入成年、寻找伴侣、追寻生活的意义……童话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情感色彩,它们远比识字课本和有关“现实”的那些教材更为全面,更为丰富,也更为深刻。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将其担忧、内疚和愿望的实现在梦中以象征的方式安全地表现出来。童话犹如梦一样,它帮助儿童宣泄不安、恐惧、仇恨等情感。

童话中也往往具有邪恶的力量,它们是儿童内心“邪恶”冲动的投射,最终会被儿童“学好”的欲望所压倒。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莱姆说:“那些摒弃传统民间童话的人认为,如果在给孩子讲的故事里有怪物,这些怪物必须很友善;这些人忽视了孩子们最熟悉最担心的怪物,他们自己身内的怪物。这个怪物有时迫害他们。闭口不谈孩子身内的怪物,将它藏在无意识中,孩于就无法围绕着它编织他从童话故事意象中知道的幻想。没有这些幻想,孩子就无法更好懂得他身内的怪物,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控制它。结果,孩子对自己的焦虑毫无办法,远不如他听到过给这些焦虑以具体形状并显示如何战胜怪物方式的童话。如果我们害怕被吃掉的恐惧以巫婆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将她放在火上烧死的方式摆脱恐惧。”

现代父母不愿承认他们的孩子有诸如杀人或其它野蛮的欲望。这些父母认为,让孩子接触关于善和理性的故事,他们的孩子就可以成为善良与有理性的人。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贝特莱姆警告说,不让儿童接触有野蛮和残酷行为的童话故事,他们就无法宣泄他自己的可怕冲动。而听到童话里也有这些坏事,孩子便会发现他不是唯一想干这些坏事的人,从而产生一种解脱感。童话中的怪物和犯忌行为从负的方面使儿童感受到人性中的美德,尽管他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幻想中的邪恶愿望。故事结局对妖魔鬼怪的惩罚,可以帮助儿童减轻内疚和懊悔心理,使他觉得他自身的邪恶冲动已被清除了。

童话故事不只是可以宣泄负面的情感,而且还可以让儿童在无意识层面上深刻地习得人类智慧、社会习俗和种种美德。许多人格心理学家都曾分析过童话所具有的富含象征意义的主题。他们指出,虽然儿童不能有意识地理解这些象征的意义,但这些象征对铸造孩子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铸造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童话所包含的民间智慧已深深植根于儿童的无意识之中,即使儿童后来长大成人,这些无意识中的内容依然会存在于心灵深处。

弗洛姆认为,童话以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社会习俗,尽管儿童必须到长大以后才能完全理解这些习俗。

童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欺骗、践踏、侵犯行为告诉给儿童,并教给儿童对付类似的邪恶行为的办法。儿童在听或读童话时,会在无意识层面上获得这些教益,这些教益将深深地埋在儿童的心灵深处。当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这些教益将会在无意识层面上自动地促使儿童如何反应,因而它们将会使儿童(甚至他长大成人以后)大受其益。这些无意识层面的教益还可能是在意识层面上产生自觉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识的重要前提。

篇2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说说怎样说普通话。也许大家说,我们从呀呀学语起,就开始说话,普通话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我们北方人说的就是普通话,还有什么难的吗?可是大家不知道,规范的普通话并非我们说的这么简单,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汉语内部的方言也是多且复杂,这些都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普通话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而规范汉,则是记录这种共同语的最好工具。语言文规范化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环境,也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营造文明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大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普通话,写规范不仅仅只是一个说话写的问题,它代表了一个人的语文素质,进而关系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

其实,说好普通话并不难。

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我们需要及时调节我们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在学习普通话

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克服本地方言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普通话环境。我们每一位师生都要大力宣传,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黑板,每一面橱窗成为规范文的镜子,让校园的每一个教室,每一课堂成为普通话宣传窗口。让每一位师生成为全面推广普通话的文明使者。

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能听,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多年对方言的听说习惯,建立一种全新的听说能力,这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一方面我们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老老实实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地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对应规律来巧学巧记,使我们的学习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习普通话是一种长期而艰苦的活动,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到“耳到”“ 口到”“心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我们真的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时,那些音符,那些节奏,似乎在与我们的血脉一起跳动。此时,我们的心中时常会涌起一种无比亲近的感情,那是对母亲的感情!那是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现在普通话和我们的祖国一样,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门同胞以及外国人争相学习的热门语言。普通话,在这个时候,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沟通的需要,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它让我们骄做!它让我们自豪!它让我们扬眉吐气了!

篇3

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3、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4、普通话通天下

5、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6、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

7、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8、你我都将普通话,共建和谐新华夏

9、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10、推广普及普通话,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1、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礼貌语,做礼貌人。

12、人人学讲普通话,礼貌进步奔小康

13、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14、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15、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16、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用心普及逐步提高”。

17、树立公共服务行业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18、学好说好普通话,方便礼貌又高雅

19、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20、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礼貌语,送一片真情。

21、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礼貌人,创新风尚

22、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

23、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24、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树立语言规范意识

25、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26、普及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27、讲好普通话,盛开和谐花

28、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篇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有关爱护环境的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有关爱护环境的手抄报图片(1)

有关爱护环境的手抄报图片(2)

有关爱护环境的手抄报图片(3)

有关爱护环境的手抄报图片(4)

有关爱护环境的手抄报图片(5)

有关爱护环境的手抄报的资料:环保标语

1) 有了健康的地球 才有幸福的明天

2) 少一个烟囱 多一片蓝天

3) 倡环境保护之风 走持续发展之路

4) 人类要生存 环境要保护

5) 生态不平衡 人类不安宁

6) 地球共同的家园 环保人类的责任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8) 不要旁观 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

9) 保护环境 保存希望

10) 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有关爱护环境的手抄报的内容:保护环境的童话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嘴里叼着烟的男人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来到了一片茂盛的森林。

他仔细地看了一圈树后,向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抡起了斧头,砍树的声音惊到了林中的鸟儿,吓得它们向四面八方飞去。

不久,那棵树就被那人砍倒了,看到同伴这样被砍倒,其它树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一是为失去了一个同伴,二是为自己的未来担心,不知道哪天自己也会倒下去。只见那个男人又挥斧向另一棵树砍去,这惊到了树上的啄木鸟。啄木鸟看了看那人木头般的脑袋,便飞到它的头上啄,一边啄一边说:“这人脑袋里一定有虫。”

啄木鸟的微薄力量没能阻止那一类人的斧头,森林被砍光了,剩下一片树桩,啄木鸟伤心地说:“利欲熏心的人类啊,大自然是我们共有的家,树没有了,我的家没了,你们的家也快没了,竭泽而渔就是这个道理。人类呀,醒醒吧,我们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再克隆。”

几年后,这个地方变成 了沙漠,沙丘成了那个砍树男人的坟墓。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保护环境的主题手抄报格式样板

2.关于简单的爱护环境手抄报格式样板

3.环境手抄报的格式图片

篇6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童话世界

一个完整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即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的终结与交流阶段。从教学实践来看,活动的终结与交流阶段主要是以成果展示课的形态出现。

理想中的成果展示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信,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增长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反思,正确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成果展示课存在不少误区,现结合一节四年级的成果展示课《走近童话世界》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展示什么样的成果

【课堂回放】

本节课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共分为“童话是什么”“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四个小组。“童话是什么”小组主要给大家介绍童话的相关知识,比如,童话的特点、童话的种类、童话的艺术价值等。“读童话”小组主要是向全班同学展示了怎样读童话的知识,之后分角色朗读童话。“写童话”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该如何写童话的知识,并展示了本小组所写的童话《小鸡去上学》。“演童话”小组展示了如何表演的知识,并通过合作表演了《小红帽》的故事。除此之外,每个小组还展示了本组的计划以及围绕本组主题所做的手抄报。

【思考】

成果展示课当然是展示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所得。但是展示什么样的内容?就要进行适当的筛选,而不是一股脑地堆砌上来。

本节课中的展示内容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点:

1.知识的堆砌。展示中,四个小组都展示了相关主题的知识,怎么读童话的知识,怎么写童话的知识,怎么演童话的知识。其实,除了“童话是什么”这个主题需要介绍一定的知识外,其他的几个主题,如通过静态知识的介绍来提升学生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2.知识的艰涩。从学生的展示情况看,绝大多数知识是摘自网络,基本上是以成人的口吻进行叙述,用词专业。比如“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童话故事可以虚构,环境可以假设,情节可以离奇,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解说比比皆是。不要说是四年级的学生,即使是成人看了也难以理解,兴趣全无。难怪在课堂上,学生一脸茫然。

3.内容的繁杂。每个小组在成果展示之前都用PPT课件展示了本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课后老师解释说,计划也是成果的一部分。这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计划侧重于指导实施,更应该在活动开展之前进行交流、修改,况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事无巨细,全部展示。

由此可见,展示课的内容选择应避免以上误区,注意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内容精练,符合主题。比如“写童话”不需要介绍如何写的知识,直接展示小组所写的童话即可,每个小组也不需要展示活动计划。

2.知识要通俗易懂。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搜集到的知识进行重新加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童话大多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就可以改成“童话中的主人公都会说话”这样的表述。

二、怎样展示才恰当

【课堂回放】

本节课四个小组共同采用的方式有“PPT演示”“手抄报”。另外,各组还根据本组的主题采用了“朗读”“表演”的方式。每一组在展示的时候,基本按照同一个程序来进行:小组介绍―活动计划―和主题相关的知识汇报―主题汇报―手抄报展示。

【思考】

本节课中的展示形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方式僵化。每个小组都制作了手抄报,这有必要吗?尤其是“演童话”这个小组。“演童话”这个主题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展示,静态的手抄报不适合展示一个动态的主题。

2.方式窄化。只用一种方式来展示,不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比如“读童话”小组,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展示,这当然可以,其实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读书推荐卡”“猜猜她是谁”“我来读,你来猜”,丰富的形式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又利于激发听众的兴趣。

3.程序固化。本节课四个小组都是按照同一个程序进行展示,容易让听者厌烦。

如何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呢?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活动方式,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交流,如展示形式多样的作品:模型、手工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美术作品、剪贴集、摄影等,还可以是动态的交流,如开一次讨论会、口头报告、主题演讲、现场表演、演示操作等。比如“写童话”,除了展示静态的文本之外,还可以用绘本、漫画等方式展示出来。

在展示的程序上,也可以做到形式丰富。比如,“读童话”这个小组可以相机安排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读一段童话,就展示童话书推荐卡,童话人物猜猜猜游戏,丰富的形式,变化的程序,会让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三、仅仅是为了展示吗

【课堂回放】

每个小组展示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评价。大多数学生评价只限于常规性的评价,比如,“这个同学的声音太小了”“××同学动作很好”“这个同学的朗读很好,很有感情”“这个小组的计划很完整,准备很充分”诸如此类。从整节课的情况看,学生并没有就一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生生之间的互动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

【思考】

课后和执教老师谈及生生交流的问题,老师认为,展示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探究所得,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展示课就是让学生展示成果,这个老师的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无论是主题生成课也好,成果展示课也罢,都应该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围绕一个问题持续、深入地对话,是学习真正发生的表现。本节课中,生生之间的对话简短,断断续续,停留在浅表层次,无中心。因此可以判断,这节课上,学习并没有真正地发生。

展示课中,如何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呢?其实,评价是一个促进学习的桥梁。生生围绕着展示的主题,从问题、规律等角度进行评价,有利于讨论的深入,让学习真正地发生。

比如,教师设计一张评价表,从“我最喜欢这一组的地方是 ”“我不喜欢这一组的地方是”“这个小组展示中我不明白的地方是”“我要补充的是”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让小组内、小组之间、听众和展示者之间进行持续、深度的对话,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可能会对每个小组所展示的知识进行质疑,认为看不懂,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评价,让学生讨论“怎么加工收集到的材料”,让学生明白展示要有听者意识。

四、老师该干什么

【课堂回放】

在本节课中,老师除了发出“现在是读童话小组上场”“谁来评价一下”“谢谢读童话小组的展示”之类的话语后,绝大多数的时间只是站在一旁观看学生的展示。

【思考】

课堂教学中,老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老师除了进行适当的组织外,更要承担引导的任务,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偏差,引导学生聚焦到重点问题,适时进行讲解,恰当分享自己的观点,将学生的学习推向深入。

但是在本节课中,老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调控着课堂的节奏,并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比如,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每一个小组都运用了手抄报的形式,老师就应该及时抓住这个点,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方式才适合自己展示的主题”。又如,学生在点评“演童话”一组时,认为这一组的一个同学表演很好。老师就应该及时捕捉这一评价点,组织学生讨论:“这位同学表演好,好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明白,表演要体会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动作进行表现,就能做到活灵活现,再现人物形象。

一般来说,在展示课上,老师可以从展示内容、展示形式、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从优秀展示者中获取知识,总结规律,从展示者的不足中找到问题。

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068-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农村孩子的活动很多,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由于家庭、学校等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必须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如何使这些学生产生这种"需要"?我认为多开展一些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自然地产生"需要",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让他们乐于阅读,找到"需要"的地方。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更好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1.1 "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1.2 "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平时我经常在班里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3 故事点拨,激发欲望。书本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其实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就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二分钟或语文课前五分钟生动形象地讲给他们听,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断,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或片断成为"诱饵",诱导学生因趣而寻书来读。比如,有一次,我拿了本《格林童话》来到教室,给同学们读了其中一个故事后,趁同学们津津有味回味时,我告诉他们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故事呢。大家可到书店去买也可以去图书馆借来阅读。到了第二天,班上许多同学的手上便捧上了这本书,没有书的同学正迫不及待地到处向人预借呢!还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相信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语句,边读边想边记,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或收获体会,养成"好脑瓜比不上烂舌头"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在文章内容"空白"处写写体会、心得,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90-0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足以使学生阅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呢?

一、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中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而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尚不能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扩展教学思路,耐心引,导。讲故事是诱导他们喜欢读书的很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讲一些短小精悍、故事性强的童话、寓言,并让他们充分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在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后,随着词汇量的逐步扩大,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时教师应变为指导者:结合语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故事书,并适时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能够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体验阅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一是评选“小小书虫”。在学期初,我向学生推荐不同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在班上设立“书虫排行榜”。学期末根据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出“书虫之星”,予以表彰。二是展示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我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勤做笔记。评选前,学生先在班上展示自已的读书笔记,互相学习,互相评比然后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统一展出,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三是展评手抄报。可以以一个内容为主题让学生动手制作手抄报,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评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从而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四是组织知识抢答竞赛。抢答内容为本学期所学的课内知识和所推荐的课外书上的知识。有猜作者、接诗句、对对联、谈作品内容、词语积累、古诗积累等形式,对答对者发给精美纪念品。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掀起了全班的读书热潮。

三、创设多种表演机会,升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篇9

关键词:合理选择;兴趣;课外阅读

一、兴趣引入殿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质疑激趣,点燃阅读热情

孩子们对有所兴趣的事总是有无限的探索欲望。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奇思妙想地向老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我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2.师生共勉,推进阅读动力

不管哪个学段,老师积极参与很重要,这是学生快乐阅读的动力。课外时间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和名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师阅读时所流露出来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们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孩子在这种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想教师与学生结成书友,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监督作用,那么有了这种浓郁的书香,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友的人生之路也就可能成为现实。

二、合理选择书籍

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还处于懵懂阶段,加上年龄不同,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老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指导不同年段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来阅读。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图文并茂、情节生动、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绘本和童话、寓言故事很贴切他们的需求;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等;而高年级的孩子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从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年版的名著等入手。

依托教材推荐读物,这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语文课堂的延伸。在作业的布置上,尽量减少低效作业,增加阅读量。例如,在学了《海上的日出》这一课后,推荐学生读读巴金的《海上杂记》或者是其代表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

三、传授读书方法

所谓“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阅读信息,学生如何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加以适当地指导。

1.摘录批注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在阅读时将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进行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并摘抄到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的写作大有益处。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在特别有感触之处,进行批注,甚至写写体会,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精读与速读

对阅读材料,我们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地推敲、去斟酌,只需要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3.读写相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大量的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量的写作能促使学生多去阅读。低年级可以从写一句话开始,中高年级写写日记、读后感。这样通过长期的读写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编赏手抄报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手抄报中图文并茂,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平时,我结合各种假日,特别是每单元的教学主题以及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并进行评选、颁奖,展示获奖作品供学生欣赏。

四、活动持续热情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1.定量定性评价体制

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有质的飞跃。所以,在班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自定考级的制度,如,阅读5本书为阅读一级,10本书为阅读二级,50本书为阅读十级,以此类推,并且与书面作业量的多少挂钩,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不够,定性的评价更为关键。为了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阅读质量,我设计了阅读记录卡,以3年级为例,设有阅读的篇目、好词、佳句、印象最深的地方、主要内容、体会与感受等项目,根据学生上交的记录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分。

2.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讲故事、演讲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评选阅读明星等。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学生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篇10

【关键词】 读书指导;激发兴趣;言传身教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7―9年级)的学生阅读做了具体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根据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初中生,我发觉很多学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大部分学生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因为他们缺乏阅读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学生课外阅读心扉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把课外阅读的金钥匙交到学生的手中。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推荐适合的书,使学生爱读书

初中生年纪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而如今的课外读物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中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读物。比如七年级学生比较好动,好奇心很强,可以推荐一些通俗易懂,趣味性比较强的读物,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和一些少年图书。对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了,也不那么好动了,就可以推荐一些有一定知识性、思想性的读物,如莫言的一些小说,莫言的名人效应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有利于普及读书。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思想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了,就可以推荐阅读一些历史名著,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要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学生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学生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二、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循循善诱,使学生会读书

初中生的心智还不健全,在课外阅读的时候,他们往往还不善于思考,读书过程会比较迷茫,对书籍不能深入阅读,阅读完后问他们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只记得故事情节,甚至有些学生可能什么印象都没有,更不用说看懂了。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正确的方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读书过程摘抄是一个重要环节,读书要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心到。手到,就是要求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和泛读。秦牧说:“精读,好像牛吃东西似的。吃了以后再吐出来,慢慢反刍、消化。泛读,就好像鲸鱼张开大口似的把小鱼小虾都吃下去,漏一些也没关系。”所谓精读也就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然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泛读就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也就是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样也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想读书

读书要活,不能死读书,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毫无乐趣可言。因此为了避免死读书现象,教师就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巧妙引导学生多读书,引导他们读好书,好读书。我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践的结果,成效比较明显,学生普遍提高了语文成绩,培养了课外阅读兴趣。

一是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坚持每节课上课之前用大概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各展才华可以说一则新闻,或者讲一件趣事,或者背一首古诗,甚至可以读一段好词好句。普通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后,我说汪真祺的小说语言是这样的平淡清新而又韵味十足,你还想不想再读读他的小说《受戒》?又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我布置学生去阅读《城南旧事》,但又担心他们是否自觉去读,于是,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先欣赏《城南旧事》的电影片段,这样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下课后他们就会忙着去找这本书来读……

三是坚持做手抄报。组织学生4人一小组自办手抄报活动。手抄报的内容丰富多样:国家大事、校园生活、安全教育、科幻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收集整理材料,独立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学习雷锋60周年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助人为乐的雷锋》、《雷锋在我心中》、《社会上的活雷锋》……

四是组织竞赛活动。我不定期举行辩论赛、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是在教室设置读书角,随时推荐好的书目和好的文章给学生,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