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现代诗范文
时间:2023-04-01 02:2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国的现代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爱的教育 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Revelation of "Love" Education to Modern Moral Education
――On Pestalozzi's book " Lienhard and Ge Dude"
YANG Qi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Pestalozzi's book, "Lienhard and Ge Dude" is written in the 18th century, early 19th century, the book describes how the wisdom of a heroine Ge Benedict de educate her children, which contains a wealth of moral educational ideology, "love" educational thought throughout the text, in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 the child to parents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full of love, this love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hild form of moral education. Similarly,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 and the teacher to students not only have love, this love should be appropriate and not blindly condone, connive will form if spoiled, and spoil the child moral formation is absolutely not acceptable.
Key words love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1 家庭教育中“爱”的实施
家庭是儿童道德形成的源泉,是道德教育的起点,而家庭中的爱是良好道德的基础,其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感恩、道德实践的机会和惩罚等对于儿童道德习得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爱及感恩的作用
在此著作中,葛笃德把爱的教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不仅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样也表现在孩子对父母的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的孩子,在处罚尼克拉时自己掉眼泪,同样尼克拉也爱他的母亲。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一味地认为向父母要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导致现在的许多孩子不懂得感恩。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感谢,怎么会感谢别人呢?所以,我们的教育首先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才会感恩邻里乡亲,才能感恩社会。
1.2 实践出真知
葛笃德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那些挨饿的人,不仅给他们讲道理,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实践。他们在送面包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我们现在的道德教育不就是缺乏这种实践精神吗?我们的孩子可以流利地背出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名言,可是在很多时候却不能把这些名言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动,不能真正体会这些名言的价值,也就没有道德情感的参与。这个时候就需要家庭提供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教孩子要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创造一个道德实践的环境,道德实践有利于孩子内化学校或父母灌输给他们的道德观念,真正体验道德情感带给他们的愉悦,养成道德习惯,同样也有利于道德习惯的保持。
1.3 惩罚是必要
父母也不能给予孩子无穷无尽的爱,若是一味地付出爱,孩子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当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我们知道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祸害。这也是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学习葛笃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利用节日让孩子们进行反思这一星期里他们的行为是否都是规矩端正的,若有不得体的地方她会惩罚孩子,从而让他们的孩子牢记在心。
家庭教育中不能缺少爱的教育,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都需要有爱的支撑,唯有爱,家庭才能和谐,就是因为葛笃德和林哈德对孩子的教育中处处充满爱,相应的,孩子对他们充满感激与爱,他们的家庭才是一副和谐的景象。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爱是不可忽视的,同样,学校教育中这种爱的教育也是不能缺少的。
2 学校教育中“爱”的体现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与伸展,是对儿童影响最深的阶段。所以裴斯泰洛奇提出了学校教育家(下转第138页)(上接第79页)庭化,教师必须和家长一样,应有仁爱之心,对学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像信赖家长那样信赖自己。
2.1 学校中爱的教育是主导
裴斯泰洛奇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拥有仁爱之心,以仁爱赢得孩子的爱和信赖,同样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校长格吕菲也和他一样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学校对面有一道小桥,20年来经久失修,一连下了几天雨,学生们上学就得涉水过山沟,才能到学校上课,他看见街上满是水,孩子们脚下踩着水上面淋着雨,他就赶忙去站在小桥那里,一个个地把他们背过山沟。”校长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施以仁爱之心,用行动去感化学生,感化家长。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并且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2 教师如何施以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对学生有真诚的感情投入,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真正可信的人。作为在学校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要施以仁爱之心,才会有爱的回报。无论是学习中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只有用真心去温暖学生,才会让学生信任老师。要用微笑和爱去感化学生。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用微笑去和别人交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3 威严不可缺少
裴斯泰洛奇不仅仅主张学校教育家庭化,教师应如家长,须有仁爱之心,还主张仁爱与严格同步进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施以仁爱,更要严格地对待他们,其中校长格吕菲就是这样慈爱与严格兼有的人物形象。他坚决认为,用单纯的慈爱办教育是没有用的,只有慈爱和威严互相结合才行;对于懒学生,就罚他们帮助砌围墙的年长的学生搬运石块,或是劈柴。教师一样不能无原则地溺爱,要教会学生既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才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惩罚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慈爱和威严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办好符合现代潮流的教育。
一个人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情感以至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爱的教育是不能缺少的,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所以家庭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快乐的环境。同样学校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3.
[2] 裴斯泰洛奇著.北京编译社.林哈德和葛笃德(上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2,150,75,252,112,118.
[3] 裴斯泰洛奇著,北京编译社.林哈德和葛笃德(下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64,609,603.
[4] 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0-232.
篇2
现代诗语言充分凸显陌生化特征,具体表现在语言的关系换位和荒诞感两个方面。关系换位指诗中描写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事、物之间关系的相互交换,形成一种崭新的秩序。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入选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诗人将路上的街灯与空中的星星进行关系换位,学生读起来会产生丰富的遐想,带来新鲜的陌生体验。荒诞是对事物极度夸张的一种手法。如长春版九年级下册入选的食指的《相信未来》。“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灰烬”这一意象代表着死寂与绝望,是万念俱灰的象征,但诗人还是铺平灰烬,高喊到相信未来。学生读到这一节,荒诞感油然而生,引起他们对现代诗的感悟兴趣。
二、现代诗抒情角色的转换
抒情角色指作家在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分为第一人称角色、代言人角色和叙事者角色等类型。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往往引导学生从抒情角色的角度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比较古诗词与现代诗中的抒情角色,我们会发现古诗词中的抒情角色不外乎上述总结的几种类型。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即第一人称抒情角色,诗经中的《氓》通过弃妇之口表情达意,即代言人角色,《孔雀东南飞》在讲述故事中抒情,即叙事者角色。现代诗的抒情角色与古诗词相比得到了丰富转变,可以从人转换到物象,如长春版七年级上册入选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从鸟的视角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读起来眼前一亮。现代诗中这种从人转换到物的抒情角色不仅局限于一种物象。在有的诗篇中,常常通过几种物象承担抒情角色。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入选的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臂膀”。抒情角色依次由破旧的水车、熏黑的矿灯和干瘪的稻穗等物象担当并形成转换,层层递进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效果。
三、现代诗逻辑上的变异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 现代诗赏析课 “五字”策略
现代诗,是诗歌家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熠熠的光辉,受到许多人特别是年青人的钟爱,北京高考甚至把总理的《仰望天空》转变成题目,使现代诗的热度又升高了。但在功利思想弥漫的今天,我们面对现代诗赏析教学时,却有些许无奈,几多尴尬不能言说。那么,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看――触发幽幽情愫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使教育最优化目标的实现变得越来越近。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现代诗赏析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形象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现代诗鉴赏的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学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学第一节时展示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在观看过程中学生深深震撼,触摸到作者的心灵。
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只是做主观分析讲授,就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本诗内容,更难以感悟到本诗的优美意境,且学习效率较低,学习目标不易实现。以信息技术作辅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所学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诗情画意之中,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造力,提高鉴赏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创设视听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听――沉浸渺渺意境
名家朗诵是学习与模仿的典范,他们或浑厚或甜美或低沉或明亮的优美的音色,抑扬顿挫的声调与节奏,生动地再现了诗歌高低起伏的思想感情和动人的艺术魅力。优美感人的朗读,营造了优美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自然地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如学习《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一课,让学生在纪云梅的课文朗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学生自然会感受到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象征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在航船到达港口时,船长却倒下了,具体可感地表现了诗歌的悲壮的情感。这样使欣赏课程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对这首词印象很深,也背得很熟。
三、读――挖掘隽永内涵
诗的韵味是读出来的,赏析现代诗,要含英咀华,品味其中的美。古人说:“读书切戒在匆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语文学习的传统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涵咏”,而美读与朗诵恰恰是“涵咏”之重要一法。含蓄精练的诗歌,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美读与朗诵,仔细认真的涵咏,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如教艾青的《北方》时,我请学生上台朗读。学生朗读时辅以饱含感情的表情、动作,读得凝重而真切感人。学生有真正置身于诗境中的实感,诗人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完成了感情的直接的交流,形成了心灵的对话。学生感受到了民族的深远的苦难与土地的苍茫所带来的令灵魂惊醒的沉重感。这样的朗读把学生携入爱国主义感情的浓烈氛围中。
四、画――放飞想象翅膀
人们常用“诗情画意”来表达最美的情感和意蕴。优美的诗歌总是具有诗情画意的。特别是闻一多等现代诗人更是融画于诗中。因此,教学诗歌,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想象诗歌的诗情画意,并把自己融入到诗歌的诗情画意之中,进而体会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因此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把诗歌所表现的画面简单地画出来,进而将自己化为诗人,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充分体会诗歌的诗情画意。
例如,教学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就可以让学生画出“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让学生画出对诗的理解,学生在对画面的观感中,就比较容易进入诗歌的境界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五、写――触摸诗的门扉
现代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语言新颖、凝练,学生学习了现代诗,赏析了诗歌,有了读诗的独特体验和兴趣,就会萌发写诗的冲动。教师在现代诗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指导学生做好写诗的尝试,鼓励学生大胆仿写诗歌。如下面是学生学完现代诗单元后写的《拾忆》:时光匆匆、人已远去。\消失在人海斑斓处。\但那青春的笑声回荡在耳边不曾远去,\我泛起淡淡的笑声,\但忧伤不是笑声。\我忘了是哪一年,\在哪一面墙刻下你们的名字。\还记得?我们曾经的誓言,\我们誓言一直当兄弟。\再回首,往事如烟,\但依然记得你们的笑脸,\你们熟悉而又远去的声音。
笔触虽略显稚拙,但激情满怀、真挚动人。因此,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现代诗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仿写,如此既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读、多画、多写,以提高他们的现代诗鉴赏能力,这也是现代诗鉴赏教学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谢龙新.课程背景下现代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10,(06).
篇4
模板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很快结束了,回想起这其间的点点滴滴,我不禁又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法洒脱的现代诗,这些好诗都让我们禁不住拍手叫绝。我们在学习古诗与现代诗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与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而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象也要比古诗更新奇、更富创意。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短小的古诗寻么难读懂了,现在,我还真佩服大诗人们能写出这样简练精彩的诗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老师让我们在课外找来了许多诗,并在班级里诵读,这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走入诗歌的殿堂,感受到了诗歌的奇妙境界。
另外,我们还当了一回小诗人,我写了一首《小乌龟》,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当然其他的同学写得也不错,李辛夷的小诗《星星》写得十分童趣,活泼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小星星的调皮与可爱;陈颖莹的诗作《蛋糕》写出了她妈妈对她的关怀与她对妈妈诚挚的感激与深切的爱,写得十分感人,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们还将自己的诗歌写在制作好的小卡片上,一张张精致的卡片代表着我们的天真与梦想,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的儿童诗,首首都那么精彩,我们静坐着,听着他人深情的朗诵,一起遨游在诗海里,感受着一首一首的小诗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余,我们还展示着自己收集的诗歌知识,并互相提问,这让我们的课间充满了乐趣,有许多兴趣浓厚的同学开始制作诗集,有的同学还别出心裁,与绘画好的同学合作,一同配上优美的插图,一下课,我们便围在一起,乐此不疲地交流着诗歌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本次活动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儿童诗及同学们原创的充满乐趣的小诗,全都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使我们时不时地回想这充满魅力的诗歌,回想起诗歌带给我们的影响。啊!诗歌,你是多么美妙,我为你感到深深的骄傲、自豪!
模板二: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欣赏诗歌,学习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诗,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诗,从中体会到了诗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了现代诗和古诗。我尽情的欣赏这些诗人千古传颂的作品,我新认识了一些诗人,如柳永、高适,还有唐宋四大家关汉卿、郑关祖、白朴、马致远。我又认识了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桂文亚、雨果、狄金森等。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凝集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还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题材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在诗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是比作沙漠,我觉得我只得到了一粒小沙子;如果把诗比作细雨,我只得到了一滴小雨滴;如果把诗比作天空中的星星,我只得到了群星中最小的一颗。我要继续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尽情感受诗歌的无限乐趣
模板三: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
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
2. 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秉承中华诗歌优秀文化,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的古诗让我们过目难忘:冰心、金波、艾青、郭沫若他们的现代诗使我们难以忘怀。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我们组织小组收集、分类诗歌,学习、创作诗歌,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进入了诗歌的店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我们在收集分类诗歌中感受了合作的快乐。在诗歌朗诵会中,我的诗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伟大,诗歌的艺术魅力,我为自己身在一个拥有悠久诗歌历史的过度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活动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古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现代诗语言自由,形式洒脱: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还明白了诗歌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读懂古诗的方法。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活动依然在我记忆深处。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自由徜徉,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3.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
首先,我们自发地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了每个人应该干的活,如:我们这组就由马昕宇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将收集来的资料按内容进行了归类整理,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这些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诗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徐火通(teng)《御儿舟中别朗公》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思念融入了钟声与鸡的鸣叫声中,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在这当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欣赏诗歌的方法。就拿王昌龄的《出塞》来说,这首诗我是通过收集诗歌背景资料来理解欣赏的。在资料的帮助下,我体会到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耐人寻味,有历史变迁,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的是出征的人还未回来,多少个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心愿,希望有龙城飞将的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当然,欣赏诗歌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诗歌还有一大妙处,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当你觉得很疲倦时,不妨试试,闭上眼睛,跟着诗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那种感觉是你死读书读不来的。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4.上个星期,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活动中,我们学会给诗歌分类,欣赏诗歌,还学写了儿童诗呢!。
活动一开始,我们先制定了活动计划。我们计划在一周的时间内,搜集关于诗的知识,学会给诗歌分类,能够正确地赏析诗歌,我们还希望能自己学写一首小诗呢!为了完成计划,我们确定了组长,并给每位同学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负责查资料的,上网进入了google页面,输入了关键词诗歌。哇!关于诗歌的知识可真不少呀,据google搜索统计现共有2850万个词条是关于诗歌的。我立即点开了其中几个网页,进入了诗歌知识的海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另外两部诗歌总集分别是《楚辞》《汉府乐》、,我国的元曲,是一种小令,兴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来,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诗歌知识的海洋里,我流连忘返,增长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可不小。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的古诗和现代诗,可这么多的诗,涉及面这么广,怎么整理呢?当我们学会了给诗歌分类后,这些整理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诗歌分类可以按作者分、按题材分、按形式分、按体裁分我们按照作者给搜集来的诗歌分类,不一会儿,就把小山似的资料整理好了。
我们还学会了欣赏诗歌,知道了欣赏诗歌前,要先把诗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读,可以用不同诗人写的诗对比着读,还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描绘画面,走进诗中读。学会了这些,欣赏诗时,我们就可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意境,更加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了。比如: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短短几句,让人感到琴声初起,仿佛小儿女在耳边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与敌人奋力拼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也知道了许多。
从上个星期三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开展了这个活动。我们分好了小组,计划好每个人都干些什么,要怎样做之后,便开始匆匆忙忙地去准备。
我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去,打开了我的百宝箱书柜。我就拿起了一本《古诗70首》来看。里面蕴含许多精彩、与众不同的诗。打开这本百宝书,可以闻到一阵又一阵古时诗人作诗的诗味。李白的《赠汪伦》表现出了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描绘了江上渔民冒风波危险、辛苦捕鱼的生活画面。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写出了宋代家夏天农忙的情景......
我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创作了几首小诗,每一首小诗中都感受到天真活泼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诗歌是很优美很有旋律的。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生动。我还知道了许多学习方法:了解诗的深刻含义,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有丰富想象力地去写诗歌......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是个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
第六单元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诗海拾贝》,另一个是《与诗同行》。在《诗海拾贝》这一部分主要写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和外国诗。《与诗同行》这一部分主要写儿童诗、诗歌故事等内容。在诗歌故事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好知识。
在这次综合性的学习当中,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如: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每六个人分为一小组制作一个小诗集。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而且还学会怎么把诗歌分类;这样会更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的诗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应为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乐园。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我们的想象力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带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
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3.想象画面.
篇5
【关键词】《我爱这土地》诵读意象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全诗意象内涵丰富,歌颂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我爱这土地》是艾青作品中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一首,诗体自由奔放,情感深沉炽烈。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解读意象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思想。
一、诵读贯穿教学过程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而诵读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自由体的新诗,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要首先范读,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指导同学们注意用心体会,初步感受诗的韵味。学生自由诵读2―3分钟,注意把感情体现出来。请几个学生分别单独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学生通过听读、自读,归纳朗读应注意的方面:声音(响亮、激昂)。感情(投入、沉稳、雄浑)。节奏(鲜明停顿安排重音突出)。语速(适当变化有起伏)。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分别用“/”划分诗歌的停顿。(参考)《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歌作为抒情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同学们都能把诗歌的字词句读对,还要把一些诵读的技巧恰当地用上去,例如读重音、语速的急缓变化、语调的上扬下降、语音的延长等等。作为现代诗歌的名篇,本诗情感真挚动人,文字优美易懂。因此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比比看谁背得快。背诵思路: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进而续写歌唱的内容(生前),死后魂归大地,最后由鸟代之以诗人形象,诗意层层递进。在诵读背诵中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潜涌在这首诗文字之下的深沉的情怀,与作者共鸣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二、《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就是作者的感情,“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因此,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1.诗人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就像一只杜鹃,声声啼血,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这就是诗歌常采用的象征手法,鸟是诗人的象征,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2.“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是我们历史悠久而又灾难深重的祖国的象征。“暴风雨打击”――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历史,这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所遭受的列强的入侵蹂躏。“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悲愤”、“激怒”表现了反抗精神,“永远汹涌”、“无止息”这两个词能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行着,一直没有停止过。“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诗人既为祖国大地正在遭受的苦难而心情沉重,同时又为人民的觉醒和反抗,为黎明在远方的出现而兴奋,激动。这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所以诗人艾青才会深沉地爱这土地,爱得这样执著、毫无保留。
篇6
【考点透视】
1.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
2.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
3.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
4.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
5.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真题解析】
(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卷)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
2.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
3.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
4.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含义相同吗?请写出理由来。
5.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
6.请写出这首词中既是对偶又是比喻的句子。
解析:题1考查考生对现代诗歌的分段能力。让考生写出下阕最后一句,要做好这类题目,一定要对整首词有所了解,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因此考生把握好诗歌的分段点,应该是“分外妖娆”。
题2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惜”字起领起下文的作用,考生就从这个字向下找,本题应该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题3这首词作者借景抒情,上阕写景,所写的景物有实有虚,前面几句是实写,后面几句是虚写。考生了解这些后就能找出虚写的句子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题4考查考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须仔细阅读诗句,思考词语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里的两个词语“略输”与“稍逊”意思相同均为是“稍差”;而“文采”与“”意思也是相同的应该是指广义的文化。
题5考查考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做好本题考生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结合诗歌看,这首词是借景抒情,因此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为主。
题6考查考生对修辞的把握能力。本词使用了不少的修辞,考生做本题要按题干的要求去做,找出使用对偶和比喻的句子。所以考生首先要了解这两种修辞手法,根据定义去判断。
参考答案:1.分外妖娆2.只识弯弓射大雕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是核心句。)4.(1)含义相同。(2)“略输”与“稍逊”都是稍微之意,“文采”与“”都指广义的文化。5.描写;议论。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解题策略】
1.要知人论世。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作者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例如闻一多的《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用《一句话》表达出对理想中的中国的热切期盼,用自己的全部情感讴歌了一个永恒的爱国主题。
2.要抓住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作者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考生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这里往往是诗眼所在。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全诗的“诗眼”,表现出作者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死水》中的“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3.要分析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作者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形象,是作者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例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亲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
4.要知晓抒情。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即在诗歌中直接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一种是间接抒情,即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有寓情于事和寓情于景两种形式。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采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借助一只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真情。
5.要明确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我们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这样才有助于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例如臧克家的《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诗歌运用排比句式,为我们刻画了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写出了他们世世代代与土地为伴的艰辛,既有对农民的同情,更有对农民的礼赞。
【即学即练】
一、(2015・山东东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作者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含义的理解。
3.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二、(2015・湖北恩施卷)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文后各题。
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篇7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胸前佩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我们排着队来到烈士陵园门口,我们开始了主题队会:首先由校长讲话,然后由大队干部代表发言,再由辅导员带我们宣誓最后为革命先烈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到了中队的主题队会,同学们先后背诵了烈士生前写的诗,由我和陶彭昊念了一首现代诗,赞美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个队礼,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心里默默在说:“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我们走进纪念馆,见到了烈士生前用过的东西,有模型、字迹、图片等。
我们要珍惜这金色的童年,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们看见了,会欣慰的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篇8
关键词:实践教学;诗歌;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公认的诗歌国度,自古以来诗在文学中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文学史的大浪淘沙,许多诗人湮没在历史的黄沙当中,留下痕迹的大都是经典诗人的经典之作。中国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则较为特殊,经过与中华民族历史的共振以及自身复杂、艰难的演化,新诗渐渐被读者接受认可,但是,大多高校或者中学教师新诗理论、新诗阅读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加之由于并未拉开足够长的时间距离,诗人、诗作浩如烟海、良莠不齐,教师面对新诗解读一片迷茫,自然成为“门外汉”。因此,高校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新诗经典,使阅读诗歌上升到审美鉴赏的层次,学会读诗、解诗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一、确立阅读对象,沉入历史打捞经典
百年新诗的演变经历了多次复杂的历史转折,或是开创白话文写作引领风气之先,或是沉溺于诗歌艺术的殿堂,生发知识分子的诗性之思,或是紧跟时代的脚步发出撼天动地之音,生动地营造出了新诗发生、发展、成熟的历史语境,遗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流派、诗歌思潮。因此,面对新诗的写作、命名、审美、派别要深入当时的时代语境去触摸、把握,不能用今天的眼光衡量、判断作品的优劣,避免偏见,力求公允、客观、实事求是地展现新诗的真实。
比如的新诗集《尝试集》,作为新诗集的开山之作,由于历史的局限,如今阅读者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诗集艺术上的浅显和粗糙,其中,大多是自己创作的旧体诗或者半文半白的诗歌,新体白话诗只占其中较少的篇幅,甚至一部分被讥笑为“打油诗”,但是在新文学草创期“《尝试集》出版3年已出4版,印数15 000册”。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读者数量,这一销量成绩还是很惊人的,从客观上也能反映出读者对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的推崇与追捧。所以,应当构架起当时历史的整体氛围,使学生回到“五四”时期那种破旧立新的毁灭与更生之中,去理解《尝试集》对于新诗的“尝试”意义,以及“五四”闯将们打破几千年来旧文学枷i的努力实践。可以说,的《尝试集》破坏有功,具有中国新诗的开创意义。
诞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新诗,从开始就充满了时代元素和家国情怀,肩负起了启蒙、救亡、爱国等历史使命,在恢复真实的历史场景的时候,应当把握其独特的发展脉络和主题形态。像“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闻一多的《死水》、40年代“九叶诗人”穆旦的《赞美》、艾青深沉的《我爱这土地》、贺敬之的《放声歌唱》、郭小川的《林区三唱》、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北岛的《回答》等经典诗作,均有其特定年代的特殊印记,诗人们扎根现实的土壤,孕育出了满含深层文化意蕴的诗篇,其中有为民族解放执着坚韧的探索,有忧国忧民的博怀,有激情嘹亮的政治抒情,有反思者的空谷足音……这些诗人的忧患之思都凝缩了一个时代的民族记忆。2008年汶川地震,诗人朵渔写下了《今夜,写诗是轻浮的……》这首描写国殇的诗,面对铺天盖地的地震诗歌,诗人并未抒写廉价的滥情之作,而是在悲痛过后,客观呈现出了几日来伴随汶川地震而发生的林林总总,笔锋直指大灾难过后现实的苦痛与不幸,以知识分子的良知记载下了一个民族的伤悲和苦难的症候,为历史作证。
二、把握诗艺的肌理,复活诗性的阅读
针对诗歌多元的阐释空间和多样的艺术创新,要综合运用多种解读方法,破解中国新诗繁复内敛的诗意空间。
首先,通过意象体系入手,厘清诗人的情思结构。由现代生活引起的现代人复杂的心理构成,赋予了诗人感悟世界的不同视角,古典诗歌那种重视整体意境渲染的写作模式,嬗变为个性突出的意象系统和象征体系,出现了非常规的意象组合和表意物象,并通过跳跃的诗思、奇谲的联想、陌生化的尝试等手段,铸造了不同于传统诗歌传情达意的审美方式。这需要读者通过对某位诗人主题意象的揣摩、探查,辨析诗人内心的隐秘。例如海子诗歌中频繁出现的麦子、麦地、土地、粮食、饥饿、河流等土地意象,少女、姐姐、女孩、女儿等女性意象,太阳、远方、天梯等探寻理想的意象,都构成了破译海子诗歌的交叉意象群,它们是把握海子诗歌主题变迁、心理裂变、诗性张力的钥匙和命门,无不凝结着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度体悟。就像海子的经典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代表性意象“明天”反复出现,初读会使人产生某种错觉,似乎这是一首自然纯粹的唯美性诗歌,人世间的美好散落在字里行间,但是,当你联系到海子充满心酸和痛苦的经历,以及那代表贫穷、饥饿、感伤、徘徊的意象之后,你会发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描摹的“明天”对于海子来说,是空中楼阁,那只是尘世里芸芸众生的生存方式,而海子希望获得的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纯净生活,这种生活理想摒除了世俗间的一切凡人凡物,独自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般的唯美图画。
其次,现代诗歌的核心命题:诗歌叙事性的彰显。诗歌本是一门以抒情见长的“手艺”,在传统阅读习惯中,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抒情节奏,已然根深蒂固,但是随着诗歌表现空间的不断延展,为了更好地再现现实生活,贴近现代人的现代诗思,更具包容性的诗歌叙事技艺应运而生。像现代诗歌中卞之琳的《古镇的梦》、戴望舒的《我的记忆》、穆旦的《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等经典诗歌都融合了叙事性的因子。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诗歌叙事性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何打破常规理解这种经典化的艺术实验,成为阅读新诗的入门技能。如“中间代”诗人安琪的叙事经典《菜户营桥西》便以费解的字句组合成了一首歧义丛生、晦涩难懂的诗篇,记录了在北京生存的思想状态:焦虑、躁动、不安和紧张感。极限式的叙事,使诗歌语言、句式不再专门地为诗歌服务,“词”随意的排列组合便成了家常便饭,叙事式的“长难句”成为整首诗的主角和主体,诗歌叙事的碎片化程度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他(马拉美――笔者注)只有一个选择:消失,蒸发,把自己变成纯粹的无名声音,不断吐出话语,因为,话语才是诗歌创作的真正主角。这个纯粹的无名声音,这个诗句得以发声的根源,就是懂得剥去自己凡人外壳的诗人的声音”。但是,当学生了解了此诗叙事的运行逻辑后,一切豁然开朗。安琪这种高难度的写作,给阅读造成直观冲击的是急速、超常、混杂和破碎的叙事,而晦涩的背后,诗人旨在通过混杂的语词连缀表达一种现代人碎片化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向度,探讨都市生活中那种绝望和无助的状态。
最后,探索哲思与诗艺并存的新诗发展趋向。诗歌原本是主情的抒情艺术,它与理性色彩浓郁的哲学常常被认为是水火不融的两极,而现代诗人则把情与理巧妙化合,调试得相得益彰,如废名渗透着禅宗色彩的作品,穆旦深具基督教背景的诗歌,冯至的诗则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其中不乏对人类精神的深层洞见。像卞之琳那首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断章》,简单的短短四行小诗,解读它的文字却是其百倍千倍,那蕴藏在诗中的暗语、玄机和辩证性意象,无形中增添了解读的难度,令人难以把捉。可也恰恰是《断章》里哲性十足的“断章”和诗与哲学跨界的意境美,引起了无数读者在智性的诗路上探险。卞之琳的诗句大多以相对论作为诗节情感的平衡器,并层层递进加重情感的力量和理性思考的深度,《断章》一诗,便借助这种相对观念的对比和对照,提示时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寥寥数句折射出人生在世的偶然性、无常性、戏谑和无奈,感慨命运和人生。这种相对论、辩证法的和谐之美,强化了新诗的审美意蕴和展现空间,一定程度上让诗歌拥有了智性攀爬的,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培养大学生对文学经典、诗歌经典的阅读习惯,这是高校文科教学和高校校园文化繁荣的必要途径,但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应当在如何读、读什么等方面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读诗、赏诗原本就是一项高难度、专业性的教学实践任务,百年中国新诗由于复杂的历史情景,中外诗歌艺术的借鉴和当代诗歌语境的变迁等因素的叠加影响,许多诗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颇为难解,需要教师有专门的背景知识进行讲授。同时,诗歌作为年轻大学生较为喜爱的文体形式,在课堂内外设置读诗实践的环节便显得十分关键,使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写作活动有机连接,并借助社团或者实践教学中心推广,让诗歌作品、诗歌朗诵、诗歌批评流通传播起来,这些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和锻炼,既有利于塑造高校人文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创新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一、要领悟诗人“慎终追远”、“思时之敬”的民族信仰
这首诗中一共四个意象,表达了四种特定的情感。对于“邮票”、“船票”、“海峡”都比较好理解,唯独“坟墓”让人困惑。苏教版教参上解释为这是一个“丧母之痛”的画面,实在让人费解。更何况“景为媒,情为胚”(吴介《围炉讲话》),用丧母之意来诠释,破坏了由“邮票”、“船票”甜美意象营造起来的和谐意境,使温情脉脉的思亲念家赞歌蒙上一层让人伤感的悲情。
其实,这是作者从另—个更深的视角抒写了思亲念乡之情,那就是尊祖敬宗的民族信仰。吉礼即祭祀,是我国古代五礼之首,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是中国人重要的社会活动。祭奠祖先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祭祖,可以表达“慎终追远”、“追祖溯源”、“绳其祖武”的孝道,也可以满足“事神致福”的愿望。百善孝为先,而祭祖在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就是尽孝的最好表征。作者提取这样—个意象可谓神圣,祭祖活动是承载民族文化传承的脐带。通过对先祖的祭扫场面的刻画,表达了追本报始、知恩报恩的情怀,也流露出了诗人思乡念亲的寻根情结。这个意象散发出浓浓的孝情,是庄重而神圣的,是向世人宣誓诗人是神州华胄,大陆是诗人的宗脉所在。
二、要清楚诗人用对比手法彰显了赤子的思乡爱国情结
对比在这首诗中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物象与情感、意象与意象、历史与现实、浓浓的乡愁与拳拳的爱国之情构成了多层次、多视角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一)巧用叠词,将娇小物象与思乡爱国的赤子情怀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枚“小小”的邮票,传送的却是母子涛涛的思念之情;一张“窄窄”的船票,装载的却是夫妻绵绵的思恋之情;一方“矮矮”的坟墓,供奉的却是子孙对祖先追本溯源的崇敬之情;一湾“浅浅”的海峡,割断的却是大陆与台湾同根同宗的血脉之情。这一组组对比可谓意象鲜明,用物象的微小突出了意蕴的宏大,用意象的单纯折射出思乡爱国之情的丰满。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20-01
在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自读课文与讲读课文一样,其编排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但它更侧重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讲读为自读提供方法与技能,自读则检测和巩固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自读课文与讲读课文二者相辅相成又各有特点,增强了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然而,一些教师或者不对二者加以区分,在教学自读课文时也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抱着放任自流的态度,教学时干脆撒手,不予指导。这两种教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教学自读课文时,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自读”的指导与监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激发自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自读课文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读完成。学生作为学习自读课文的主体,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地进行自读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结合具体的课文激发学生的自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读。
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放下你的鞭子》一课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自读兴趣,借助多媒体设备,对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前后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我国东北地区人民惨遭日本人蹂躏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了生动直观的展示,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观看视频之后的感受。有学生说:“看了视频,我很愤怒,真想对那些残忍的侵略者大吼:‘住手!放下你的鞭子!’”笔者趁机进行引导:“那么课文是怎样发出这一声怒吼的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受到感染,对于这篇课文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外界信息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认真地阅读与思考。
二、监控自读过程,指导学生认真完成自读
一些教师对于自读课文的学习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自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自读完成,教师不用做任何事了。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是需要当好学生的帮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控,让学生顺利地完成自读课文的学习。
在教学崔卫平的《你是你的船长》一课时,教师首先对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之后,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课文的学习。有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小组同学一起进行朗读、听读,然后纠正错误的读音,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共同探讨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演讲,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学生在小组同学反复的演讲和听读的过程中,对于课文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的深刻认知,普遍认识到这篇课文的主旨就是要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航线,做自己的船长。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但顺利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评价自读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读课文具有明确的编排目标,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自读课文中的基础语言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自读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纠正不足,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
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自读课文《致空气》一课时,在学生完成了自读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自读效果进行了检测、点评。首先,教师让学生朗读这首富含深刻哲理的现代诗,对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表扬学生朗读的优点,指出学生朗读时存在的不足,并且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有参照的标准。然后,围绕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诗中‘空气’这一具体事物代表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出这篇课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空气”象征着亲情、友情等,也有学生说“空气”象征着个人的信念、理想等。由于每名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对于这首现代诗的象征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随后教师又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这样的检查与评价,既是对学生自读课文的一种回顾总结,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