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水位范文

时间:2023-03-30 09:2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念的水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念的水位

篇1

乍一看,此书隶属启蒙系,或类林达夫妇的写作。刘瑜在《自序》中也表达了近似启蒙的意思:“我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告诉他人他们所不知道的观念,事实上他只能告诉他人他们不知自己知道的观念。”但细读全书,你会发现,刘瑜并未以启蒙者自居,她只是依靠扎实的政治学功底和清晰优美的文笔,为观念水位的上涨浇一瓢自己的水而已。

刘瑜的态度是真诚而务实的。我一直认为,启蒙在当代已死。启蒙多是单向的,隐含优越感与权力感,在强调互动与联合、自由平等与自我教育的当代社会,显已不合时宜。此外,启蒙常秉持线性进步、抽象唯理的原则,可能既与现实脱节,又导致与传统割裂。而现时代利益诉求多元、思想文化多元、传播渠道多元、表达方式多元,这都使启蒙变得不可能。尽管启蒙已死,但公开表达、讨论与传播有价值的观念,以期凝聚基本共识,同时尊重歧见与差异,仍是当务之急。

刘瑜认为,理想的社会变革应当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政治制度的变革源于公众政治观念的变化,而政治观念的变化又植根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所以她观察社会变革动力的着眼点,并非集中在技艺高超的船夫,而是水位的变化。这个判断与科斯的新著《变革中国》暗合。后者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四大边缘革命,并由此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及其成就并非由谁设计,而只是被许可。换言之,是民众的自发行为—、个体经营、乡镇企业甚至大逃港,提升了观念的水位与行动的空间,促成了30多年来中国主要的经济与政治成就。

关于观念水位的升高,刘瑜提炼了一个重要标志:以前在人们眼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开始变成问题了。在她看来,民主观念的基础无非两点:问责意识和权利意识。当代中国所发生的观念变化,几乎都指向这两点。更重要的是,变化的政治伦理,生长于转变中的生活伦理。观念水位之所以升高,主因是意识形态的悄然解构与重构,导火索则是民生问题。

刘瑜从常识出发,却又往往能比常识多走一步,变成见识。聊举两例。

一是关于中国人的素质。我们都知道,有个老生常谈的论调是“中国人的素质太低了,所以中国不应该搞民主”。刘瑜对此条分缕析,说中国人素质低,究竟低在何处?如果说素质低是指中国人一盘散沙,那么这是因为全能国家强拆宗族、士绅、社团,人们日趋原子化,政治成了唯一的黏合剂。中国社会散沙化不是强权的原因,而是其结果。如果素质低是指中国人不讲规则,那也推不出集权体制的优越性—“集权体制的隐含前提是,‘素质低’的民众需要‘素质高’的官员去教化管束,但是放眼官员的素质,不免叫人胆战心惊”。由此刘瑜得出结论:就算中国人的素质有问题,它更多源于制度,虽然也恶化制度。制度不可能一夜之间变革,但制度变革至少可以打开公共生活的空间,而公民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公共空间。那些说“中国人素质低,所以中国不应该……”的人,也许可以考虑把这话改成“中国人素质低,所以中国更应……”。

二是关于平庸的恶,这个概念发明自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刘瑜对之有精妙阐述:“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今天仍有无数不假思索的梦游者在制度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嵌在制度机器里,继续不假思索地转下去,对于所有普普通通的人,这是一个问题。”

总体而言,刘瑜对未来是相对乐观的。她说,如果船没有反应,很可能是水位积蓄还不够。不过,既然水位在上涨,没有理由认为它会停止上涨。

篇2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纤维蛋白原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7.0641-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众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研究通过对64例中青年脑梗死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在中青年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组为6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本院神经内科2004年―2005年的住院病人,男33例,女31例,年龄30岁~50岁(45.18岁±3.41岁)。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对照组(38名)为我院体检正常者,年龄、性别与病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观察指标及仪器 采用百胜(DU-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MHz~6MHz,常规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部(BIF)、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标准:局部隆起,增厚,向管内突出,厚度>1.2mm。斑块质地呈较均匀的低回声为软斑块,呈强回声或伴声影为硬斑块。

1.3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查方法 禁食12h后,测空腹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采用凝固法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 病例组64例,检出斑块者49例,斑块检出率76.6%,其中软斑检出28例(57.1%);对照组38名中有7名检出斑块,斑块检出率18.4%,其中软斑检出1名中,两组斑块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 颈动脉硬化斑块各部位分布情况 病例组与对照组BIF处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6.8%与68.0%,均高于其他部位。

2.3 病例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颈动脉情况 病例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2.0%,非梗死例为12.6%,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病例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病例组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82±Q16)g/L,较对照组的(1.72±0.58)g/L显著增高(P

3 讨论

近年来,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青年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病例的9.77%,其中脑梗死占63.3%,提示青年脑卒中以脑梗死为主。多数病人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将明显影响青年人的社会和生活工作能力,所以,积极预防青年性脑梗死,进一步了解其病因,有明显的临床和社会意义。以往认为中青年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各种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等,而近年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仍为中青年脑梗死的病理基础。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硬化斑块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子,可作为脑梗死危险预测的重要指标。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容易受累的大血管之一,其位置表浅,暴露好,超声干扰小,加之高频体表探头的应用,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图像。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本研究显示,病例组斑块发生率及软斑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死例斑块检出率为82.0%,远高于非脑梗死侧的12.6%,提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颈动脉斑块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是引起脑缺血的主要机制。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引起脑梗死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硬斑贴壁性好,不易脱落,而软斑稳定性差,受机械张力作用,发展快且容易发生斑块脱落,造成颅内血管栓塞。本组资料显示,病例组软斑占57.1%,与此结论相符。

另外,力学因素是决定斑块稳定性的外因。斑块发生率在颈动脉分叉处为68.0%,远高于其他部位,支持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内膜,由于动脉分叉、弯曲等影响血液层流的部位,血流缓慢,涡流形成,容易损伤内膜,继之高密度乳糜微粒及脂蛋白聚集于这些粗糙区域,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当斑块突人管腔时,由于富含脂质或管壁应力的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纤维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脱落的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碎片亦可成为动脉-动脉脑栓塞的栓子。

篇3

有网友在微博上转播一次关于转型的会议的氛围:A教授表示自己的文字很绝望,但内心更绝望;B教授表示国民性决定了各阶层得一起“玩儿完”;C教授表示既得利益集团已将其利益制度化……总而言之,“改革已死”。大家所能做的,似乎就是坐在冲下悬崖的车里,眼一闭心一横,等待最后落地时的一声“咣当”。

类似的氛围我也经历过。每当我对改革的未来表示“审慎乐观”时,就会有朋友提醒我:你是不是太幼稚了?

好吧,可能是。但也可能是他们摸着大象腿的时候,我恰好摸着了大象鼻子。

我心中理想的社会变革应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政治制度的变革源于公众政治观念的变化,而政治观念的变化又植根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水涨了,船自浮起来。所以我观察社会变革的动力,不那么关注船上有没有技艺高超的船夫,而更关注水位的变化。近些年我的观察心得是:变革观念的“水位”在升高。

观念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以前在人们眼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开始变成问题了。比如政府部门财政预算公开——政府财政预算向来含糊不清,人们长期对此气定神闲,但最近几年媒体上常常出现讨论和批评;比如国企被优待,银行从来给国企贷款多于民企,但是近几年公众不服气了:“国企占了70%的资源,而民营企业解决了70%的就业、50%的税收……”印象中城管在20年前追打小贩比现在凶狠,现在却屡遭热议。这几年民工孩子在城市上学其实比过去容易,但是现在要拆并一所民工学校,便会引起轩然大波……总之公众的视力突然变好了,过去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今天却开始“大惊小怪”。为什么?观念不同了。

民主的观念基础无非是两点:问责意识和权利意识,而上面所提及的观念变化,几乎都指向这两点。更重要的是,变化的政治伦理,生长于转变中的生活伦理。30年前,中国家长或老师打孩子似乎天经地义,今天则往往遭到舆论唾弃。20年前,人们提到同性恋还往往表情惊骇,今天,至少在大城市里,谁要有个同性恋朋友,不会受到歧视。10年前,要是有人跟你说起“业主委员会”,你可能一脸茫然,今天你则可能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所有这些,都是问责意识或权利意识渗透进生活之机理的体现。

观念的力量可不能小瞧。当年老老实实给地主打长工的农民,就是被灌输了“剥削”这个观念后,理直气壮地剥夺地主的土地。30年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观念倒了个儿:同样的行为,过去叫“投机倒把”,现在叫“市场经济”。

但有人说,中国人是利益动物,除非物价暴涨、股市崩溃、食品安全大乱……中国人不会参与社会变革。要我看,这是混淆了变革原因和变革导火索——变革导火索可能是民生问题,变革原因则是意识形态悄悄地解构与重构。一只蝴蝶的降落可能会使一个体力接近极限的举重运动员扔下杠铃,但不会有人说蝴蝶的重量是导致该运动员失败的原因。

篇4

关键词;河涌 防洪 排涝泵站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high rate of urbanization, the flow has bee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area of pour, YingDeHua flood land after all to form into pipe funneling the flow, the flow pressure increase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In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today, by increasing the flow to increase the flow of width to enhance the flow and flow capac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is difficult, and high cost, therefore, draining pump station for the city the flow of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complement and improve ability become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The flow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pump station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广州常年以来,都保持着雨来水浸,雨停水退的这种自排方式,由于广州地处出海口,城市的排水不单依托于排水河涌、管道,还受潮汐顶托影响。广州早已不是以往能依靠农田调蓄,等待潮汐退去实现自排的城市了,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浸造成的损失也在逐步增大。相比国内外其他大型城市,广州的排水观念略显落伍,既没有巴黎的超大下水管道,也没有上海密密麻麻的抽水泵站,如此“小气”的排水设施,与一个“大气”的现代化城市的步伐相去甚远。随着观念的转变,借鉴与广州排水形式相似的上海,将广州以自排为主的排水方式逐步转变为抽排为主的排水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1存在问题

广州市某河涌,起源于某大学人工湖,途径文教区、商务区、高端金融区,最后汇入珠江前航道,串连几条主要干道,全长6.35km。

该河涌经过综合整治工程之后,河道堤岸已基本满足防洪标准,但排涝问题依旧存在,由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排涝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造成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彻底解决的。同时,河道景观、生态在城市发展中都遭到了破坏。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河道宽度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桥梁建设挤占河涌空间,沿涌多座桥梁阻水严重,形成瓶颈,抬高河涌水位。

(2)现状堤岸虽已基本达标,但由于上游过水断面不足,水位依然偏高,流速偏大,既不利于两岸排涝,也不利于堤岸安全。

(3)河涌某大道以北水浸压力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①局部地势低洼,周边雨水汇集于低地一时难以排出;②河涌水位较高,排水口淹没于设计水位之下,排水速度放缓;③排水口截污拍门、截污堰影响出流,减缓排水速度;④局部排水管网未能满足2年一遇规划排水标准。

(4)由于亚运前夕广州市内大兴土木,城市的建设也使得泥沙随雨水汇入河道,加上枯水期河水流速较小及涌口感潮段引水回荡等因素,致使河涌,特别是某大道至珠江口段淤积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过流能力。

(5)流域调蓄空间逐渐被侵占,雨水通过管道直接进入河道,加剧河道行洪压力。流域削峰调蓄功能减弱,致使河道洪峰流量增大,水位陡涨陡落。1995年可调蓄的面积约为83万m2,2010年调蓄面积减少至约为8万m2。

(6)在受外江潮位顶托时,水闸无法自排,河涌水位偏高,对河涌两岸排水管道(特别是下游段)的排水造成顶托,造成区域水浸时有发生。

(7)河道两岸及相关的设施、建筑物由不同部门分头管理调度,需统一管理调度。

2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建设排涝泵站,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河涌水位,对两岸排涝也起到有利影响,排涝泵站的实施,是河涌防洪、排涝工程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设计标准

河涌的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2.2泵站规模

(1)泵站规模优化比选

拟建设河涌泵站(包含河涌主河道泵站及分洪渠泵站),相关规划报告中提出涌口建设流量为140m3/s的泵站,经过深入分析并制定多种规模及调度方案进行试算比选,优化泵站规模。由于河涌主河道涌口存在有地下空间及众多管网,泵站空间有限,且为充分利用分洪渠分流洪水,推荐将泵站分开布置,即河涌涌口及分洪渠口各设置泵站抽排,解决涌口用地紧张的问题,同时提高分洪渠在遭遇外江位时的排水能力。经试算对比分析,分洪道及主河道分流比例在1:2的时候分流效果最佳,水位最低。

拟定泵站总流量为100m3/s、120m3/s、140m3/s四种工况进行计算,各工况调蓄特征参数表见表5-4。

表3-1泵站规模对比分析表

从上表分析得出,泵站流量从100m3/s增至120m3/s时,无论在于水位上还是错峰时间上均有较大的变化,流量从120m3/s增至140m3/s时,水位及错峰时间变化均较小,根据沿程排水口高程分析,当泵站流量达到120m3/s时,可基本保证在来水量最大的时段,某大道以南的排水口不被淹没,提高排水口的出水能力,因此,在综合比较效果及效益的基础上,泵站流量规模推荐采用120m3/s。

(2)涌口泵站调度原则及特征参数

根据上述推荐流量120m3/s,按最优分洪比例1:2确定涌口泵站流量为80m3/s。

(3)分洪渠泵站调度原则及特征参数

根据上述推荐流量120m3/s,按最优分洪比例1:2确定分洪渠泵站流量为40m3/s。

通过制定不同的起排水位、泵站全开的水位、调度原则进行试算,分析优化后得出一下调度原则:当预报有暴雨时,应将分洪渠出口处水位预排至3.5m,当发生洪水时,水位上涨、开启一台机组(每台机组流量为10m3/s),若水位持续上涨时,水位每升高0.2m增加一台机组抽排,直至水位超过4.1m时,四台机组全开。同理,当水位逐渐下降时,水位每降低0.2m关闭一台机组,直至机组全关,为避免频繁开关机组,最低允许分洪道口水位抽至3.0m。

2.3泵站布置

(1)涌口泵站布置

泵站型式为湿式,一共8台机组,单泵设计流量10m³/s,泵型采用潜水轴流泵。

新建抽排泵站以水闸为中心两边对称布置,分别布置4台水泵机组,总共8台。其中,左岸4台水泵机组中有一台水泵机组采用双向流道结构,泵站起到排涝与引水、换水相结合的作用。

泵站设进水池、进水前池、泵房、出水池、出水箱涵及防洪闸,泵站底板边墙及隔墩均为C30砼结构。泵站进水池与水闸引水池相连,进水前池水平段设置清污机。出水箱涵进口处设防洪闸门一扇。

(2)分洪渠泵站布置

泵站型式为湿式泵房,共4台机组,单泵设计流量10m³/s,泵型采用潜水轴流泵。泵站以水闸为中心两边对称设计,分别布置2台水泵机组。泵站设进水池、进水前池、泵房、出水池、出水箱涵及防洪闸,泵站底板边墙及隔墩均为C30砼结构。泵站进水池与水闸引水池相连,进水前池水平段设置清污机,进水流道进水口设置检修闸门,出水箱涵进口处设防洪闸门。

泵站工程实施后,可降低河涌下游河段水位,影响最大的河段是涌口至下游段,上游河段由于受路、桥涵雍水影响,工程前后水位变化不大。从计算设计水面线情况看,上游桥涵改造及过流断面拓宽对提高泵站的使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论及建议

建设排涝泵站,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河涌水位,对两岸排涝也起到有利影响,是河涌防洪、排涝工程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建议:

(1)多项工程的实施,能提高河涌的整体防洪、排涝能力,在降低中下游段水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工程只是河涌长期治理的措施之一,其建设并不能完全解决河涌现有问题。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潮位抬升,降雨强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排涝泵站的建设有助于河涌流域,特别是抗灾减灾能力,而河涌中上游受阻水桥涵及河涌断面限制,受排涝泵站运行影响较小,应重点针对阻水桥涵及河道断面进行改造整治,使上游洪水能顺畅的排入下游,提高泵站效益,扩大其影响范围。

(2)长期以来,排水管网设计时缺乏对河涌水位顶托影响的认识,采用自由出流的型式设计管道一旦遭遇水位顶托,管网排水能力将大大下降,由于河涌降雨水涨是客观因素,考虑顶托情况时的排水工况,适当加大管道规模或者设置强排措施,才能保证河涌两岸排涝安全,彻底消除水浸街。

篇5

关键词:中小河流 理性认识 前提

一、从治理时间上看,中小河流治理是连续不断治理的过程

治理中小河流的时间,取决于河流的自燃性。所谓自燃性是指河流主要受气候影响,人的社会活动难以影响其变化。断流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因此,中小河流治理是连续不间断的。当然,人类治理活动的连续性有其固有的内涵。这里的连续性主要是指定期进行,一般在枯水期及时治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连续治理的原因:

第一,为防止河水泛乱,河道清理是长期连续的。不停的的河水总是把上游的泥沙带到下游,由于受到人工圩堤的约束,泥沙会在落差较小水流缓慢的河道沉淀下来,一般下游的河道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河流改变地表形态的表现:在自然状态下,下游的地面会升高。然而,这对于有圩堤的河道的周围的人来说,是危险的事情:河道的升高会引发河水泛乱,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毁灭性损失。消除河水泛滥的直接办法是河道及时清理,控制河床的高度。

第二,为防止周期性的洪水和非周期性的山洪暴发,中小河流的治理也要不间断。一是现有的防洪堤坝需要加固,才能有效地在汛期抵御洪水的威胁。二是河道两侧的堤坝越来越坚固,严格约束河水的同时,抬高汛期河道内的水位,可能会不断刷新水位记录,“水涨坝高”,要求增加堤坝的高度。而加宽和升高堤坝的劳动量巨大,非短期能完成的。随着转型,人们都成为相对利益的主体,大规模不计报酬的劳动难以组织。不少地方因为资金缺乏,多年没有治理河流。

第三,社会持续发展,对中小河流的治理要求也是连续不断提高的。社会在一个时期治理中小河流的能力是有限的,所要预期的目标也是相对的。但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治理能力则是强大的,最终要实现中小河流的根治。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前期的积累,即连续治理的基础,也不会有质的突破。

二、从治理空间上看,中小河流治理是全局性的活动中小河流治理活动的全局性能够从多个方面得到验证:

其一,社会的中小河流治理,要进行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当然也要在治理中小河流中体现出来。一定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治理中小河流的投入,脱离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支出,会加重社会负担,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没有治理中小河流的技术进步和相关产业的支持,中小河流治理效率也受到限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些问题,也是生产力落后的时代,社会无力有效治理的反映。相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整体市里的增强,无力治理的局面会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因为社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而且能够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解决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其二,从具体治理的中小河流的活动内容来看,诸方面都是全局性的活动。(1)治理范围应该包括以河道为主体的整个流域。人们一般把河流分成若干段,流域分成若干区来规划治理。但是如果不能够协调一致进行活动,可能会出现“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结果。(2)治理的内容应该包括防洪、灌溉、水利发电、航运、生态资源保护等多方面。任何顾此失彼的治理,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3)治理中小河流需要技术支持,越是深化治理技术要求越高。治理工具及其革新,都和其它产业部门有着密切的关联度。

其三,治理中小河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了全局观念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为了防洪,沿河道修筑了圩堤。在降水过多年份,圩堤丧失了防洪能力。决堤后,圩区成为人工湖,圩区遭到毁灭性打击。由于缺乏整体性治理河流的观念,把防洪等同于加固圩堤。加固圩堤的劳动量大,变为沉重的负担。在降水少的年份,圩堤又成为取水抗旱的障碍。有的圩区,即使在圩堤安全的年份,因为河水水位高于圩区地面,圩区内降水不能及时得到排放而造成内涝,同样可以带来毁灭性。

三、中小河流治理的连续性和全局性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水利部部长陈雷认为:“绝大多数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治理。”实际上,“系统”是指因缺乏相应的制度,全国中小河流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的治理。

第一,宏观上讲,全国应该有专门治理中小河流的机构,负责全国中小河流的治理。省一级的可以设置下级机构,县市一级的行政机关不设置下级机构。省以下按不同的河流设置管理处,根据具体情况在河边设置管理站。中央和地方每一年都有经费支持,形成“统一指挥,分河治理”的格局。

第二,微观上讲,众多的河流管理站是治理全国几万条中小河流直接执行者。具体在执行过程中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提出工程招标、分段治理规划方案等。同时,河道管理站因地制宜,通过强化管理,增强自身治河能力。清理河道的砂石,

第三,不断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河流治理状况,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政治上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出来。全国共计5万多条中小河流,影响的人口数以万亿计。 “统一指挥,分河治理”的治理制度,必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也使人们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从经济上讲,能够优化生产力布局、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对农村从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未来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实现中小河流中小河流的根治,就不可能改变粗放式经营的“靠天收”和“望天田”,“三农”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小河流治理急需全面提速.中国日报网,2011- 7- 13

篇6

在著名科幻电影《未来水世界》中,导演凯文·雷诺兹描绘了一幅人类未来的生活场景:地球被一片吞没,人类只好生活在漂浮于海面的人造岛屿和废弃船舰上。

虽然这只是一个假想的世界,但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之类的威胁确实存在。于是,在数年前,建筑师、设计师们已经开始筹谋设计“浮动城市”,希望以此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并应对城市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及人口拥挤的挑战。

就算未来真的是一片水世界,我们也不怕!

在水面上盖房子,房子还能随着水位上下晃动并且不令人感觉颠簸,真的可能吗?不要怀疑,这样的景象在荷兰已经出现。

气候的变迁改变了荷兰人数百年来与水争地的概念,也改变了他们的居住习惯。随着海平面上升,愈来愈多荷兰建筑师不再和水抗争,反而要与水共生。科恩·欧道斯(Koen Olthuis)便是“共生”观念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设计出漂浮屋的建筑师。

2003年,欧道斯创立Waterstudio公司,主要设计能够漂浮于水上的住宅——漂浮屋。阿姆斯特丹有大量传统“船屋”,在欧道斯眼里,这些船屋不够美观,居住品质也不好;市中心房子好看,却会淹水,于是欧道斯结合两者优点,想出了用水当地基的漂浮屋。漂浮屋的建造原理和地面房子一样,用的是木头、砖头、铝或钢铁,屋子底部是水泥打造的中空基底,就像地下酒窖、地下车库,沉在水中。

在欧道斯看来,漂浮屋不仅为拥挤的城市找到新的居住空间,其自身也有很多优势,首先,它不需花钱整地,可以避免开挖造成环境负担,不会破坏生态;其次,它不需用冷气,因为水温可以调节室温,节省能源达25%,而且它不会排放二氧化碳。

欧道斯的概念不只是单一建筑物,而在于创造能够漂浮的社区。他采用乐高积木的概念,让每栋漂浮房屋都可跟任何其他的漂浮房屋连接扣合,当洪水来临时,整个社区就能一起安全地漂浮在水面上,从而为城市发展提出另一种可能性。

作为倡导漂浮建筑的先驱,欧道斯已建造数十个别出心裁的漂浮建筑,如漂浮公寓、漂浮岛屿、漂浮高尔夫球场,甚至漂浮的野生动物园。在他的未来构想中,房子将不再固定于一片土地上,只要居民愿意且法律允许,这些漂浮建筑可以适时在水上重新改变配置,人们的生活模式也可以更为丰富。

① 海洋之树

这是欧道斯为野生动物而建的家园——海洋之树。

海洋之树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火炬状,可栽培各种绿色植被,并为鸟类、蜜蜂、蝙蝠、水禽等小型动物提供一个天然的栖息地;而浸没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则呈塔状,在当地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培育人工珊瑚礁,供小型海洋生物栖息。

海洋之树的建造运用了类似海上钻井油田的建造技术,并由海底缆绳固定。其体积大小则可根据所在地水位的深浅来灵活调整。为了保护公园的生态环境,其四周并没有铺设可以登陆公园的道路,人们只能在海岸边观赏这道海上美景。

② 城堡

“城堡”(Citadel)是全欧洲第一套成功实现的漂浮公寓,也是欧道斯设计的经典之作。“城堡”共60个住宅单位,建造在名为“新水”的一处水域里。正如名称所暗示,“城堡”的外观就像一座浮在水面上的现代堡垒,有着新颖明亮的城墙和完美的护城河;每间住宅公寓都可观赏到宜人的水景,并多半附有停泊小船用的码头。同时,一条漂浮道路可以连接城堡和岸边,甚至大卡车都可行驶其上。

③乌托邦计划

这个游艇名为“乌托邦计划(Project Utopia)”,出自英国海运技术公司设计师奈杰尔·吉之手。

游艇并非人们常见的船型,而是如同一个巨大飞碟浮在水面上,最高处和最宽处均为100米。游艇靠中心的巨大支柱以及从支柱上延伸入水的四个略小支柱漂浮在水上。中心支柱下端设有船坞,四个支柱水下部分安装推力装置,可以让游艇保持稳定,即使在极端天气中也不会剧烈晃动。

船身甲板共有11层,顶层观景台距水面约有65米,可以环视无敌海景。同时,那里也是商业区,设有商店、酒吧和餐厅等。为让乘客无论在何种天气下都能尽情享乐,设计师还在顶层甲板上安装了可伸缩的顶盖。另外,游艇上还设计有4个直升机停机坪以及游泳池。

海运技术公司游艇设计主管詹姆斯·罗伊说,该游艇不是用来旅行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能让人住下的地方,是一个小岛。这种新型游艇挑战了人们对船舶的传统观念,有望引领水上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④群岛影院

群岛影院(Archipelago Cinema),一个在海上漂浮的浮筏影视厅,在泰国瑶诺岛巨石电影节首现。

电影院位于瑶诺岛一处环礁湖内,漂浮的灵感来源于当地的龙虾养殖场,由建筑师奥雷·舍人建造,所用的建材全部是可再生材料。

“在海面上看电影的想法让人惊艳。”奥雷·舍人说,“一片银屏,在海面之上锚定,观众漂浮在环礁湖上,目光越过海水,聚焦在移动的影像上……这是一种非常随意、轻松的感觉,或者说得建筑一些,漂浮的木板组成了各个模具,松散地连接起来后,在一群小岛的围拢下,形成了这个天然影视厅。”

⑤方舟

篇7

一、

&什么是生态治河

这里不想谈生态治河的定义,只是谈一些想法。所谓生态,就是指有生命的,适合生存的状态,这种状态既要适合人类的生存,也要适合各种小动物、昆虫、鱼类、藻类生存,还要适合植物——树、草、花及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即必须保持动物、植物的多样性。人类与多种动物、植物互相依存,互促发展,才可能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任何人造的生硬、呆板的环境,都不可能实现这种生物的多样性,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对于河流来说,要提供这样一种生态环境,其水流必须是清洁的,这是保证动、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流势必须是自然的,蜿蜒曲折,既有浅滩,也有深潭,时快时慢,时动时静;河中要有供植物扎根的土壤,河岸要创造保持空气、水分流通、交换的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这种多生物形态的河道必须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刷,完全没有防护功能的天然河道亦不能满足要求。根据这些思想,我们必须对那些已变成臭水沟、垃圾场、排水渠的城市河道进行第二次改造,使其回归自然,重新发挥其在城市总体生态环境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近年来,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污水治理步伐的不断加快,为我们生态治河的实践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近年来,设计院在生态治河的思想转变和设计实践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将昆玉河、长河、清河、转河等一项项治河成果呈交给广大北京市民,但是与时俱进地分析、评价这些成果,总感到还存在一些不足,距生态治河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昆玉河是供水渠道,与河道的设计思路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尽管我们已经充分地挖掘了其景观功能和旅游功能,但是在北京严重缺水的今天,还是更多地强调了渠道的防渗功能和供水功能,追求以最小的断面输送最多的流量,采用了砼、石料对渠道全面进行护砌,而整齐划一的石栏杆更使渠道显得单调。或许待南水北调之水进京,北京的水资源危机得到根本缓解之后,我们可以将这种人工运河渠道改造得更加丰富多彩。清河治理中更多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计了邻近水面的人行步道,漂亮的桥梁和闸房,使原来沿河脏、乱、差的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观,为沿河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场所,也与邻河而过的五环路相得益彰。但清河治理中更多强调了防洪功能,所以河道笔直、顺畅,砼护砌光滑、平整,特别是由于河水没有彻底还清,不能经常保持高水位蓄水时,大量外露的砼护砌感观差,容易形成热岛效应,其生态环境也必然是脆弱的。总体上来说,仍然是一条人工渠道,而不是一条天然河道。转河整治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在狭窄的空间,更多地采用生态治河的方法,创造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河道景观,为生活在拥挤的市中心的市民创造了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其缺陷在于场地过于狭窄,周边约束条件太多,承载的期望内容过多、过高,因此,人工雕琢的痕迹较浓,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河道。而即将开工建设的凉水河,河道长,周边场地更加开阔,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更广阔舞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凉水河的整治、改造会向生态治河的目标大大地迈进。

二、

&对现行防洪标准的一些看法

北京市河道现行的防洪标准一般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水位不淹没主要雨水管内顶,50年或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河堤及桥梁要高于该水位一定的超高。规划部门对规划洪水流量的确定,主要是选择一定的水平年,根据下垫面的情况,选用一定的径流系数,采用多点汇流法进行计算。该方法计算成果曾用历史洪水进行过复核。此方法从九十年代初确定采用,至今已延用十多年了,因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引起下垫面情况的变化,根据此套理论方法计算的同频率洪水流量,均较原采用成果增加了许多,一般要增大30%—60%,有的甚至翻倍,并有逐年复核不断增长的趋势。为此,为了保证排水通畅,要求河道断面不断扩大,河底不断挖深,规划水位不得抬高。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市来说,难度相当大。河边建筑已经建成,河道上口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大,只能在减小糙率,变陡边坡上做文章,因此,砼衬砌似乎成了河道治理的首选,缓坡改为了陡坡或直墙,给城市河道的治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束缚,对生态治河理念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根据多年治河工作的体会,感到这其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研究和商榷。

1.

&水文系列及计算方法问题

目前采用的水文系列一般是到80年代的,近20多年的成果没有计算进去,而近20多年又多是干旱年份,虽较整个水文系列来说,时段比较短,但对整个水文成果是否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通过多种方法验算来回答。北京目前出现多条河流整治二、三十年,甚至四十多年,从来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洪水,而目前防洪标准仍不达标,还要继续扩大、疏挖,人们不禁对洪水的理论计算值产生怀疑。看来,洪水流量不仅与降雨有关,还与流域内地下水的饱和程度及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有关,而后两项影响在水文计算中并没有反映进去。

2.

&关于径流系数问题

径流模数的选取对洪水流量值的大小有非常大的影响,是一个关键参数。而目前采用的建成区的径流系数是一种半经验取值,是否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产流过程,值得商榷。因为过去通过历史洪水验证的是以大面积农田或小规模城镇及散落的村庄为主的下垫面情况,现代化大都市为主的下垫面情况并没有得到过有效验证,应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测算、验证。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改变是多种多样,非常复杂的,而且随着人们对城市建设观念的不断更新、改变,下垫面的情况可能会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一程不变的值采用下去,恐怕计算结果会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误差。

3.

&多元化途径消纳城市洪水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收集后,全部、快速排入河道不是唯一的途径,也不是一种完全可取的做法。通过多种方法,如绿地、透水路面入渗,小型集雨池、坑、塘收集,乃至大规模的湿地、滞洪区收集、滞蓄雨水,可产生明显的削减洪峰,减少洪量的效果,也可大大减轻河道的压力,遏制河道断面无限制扩大的趋势。而收集的雨水也成为宝贵的水资源。有关雨洪利用的初步法规已经出台,预计今后若干年中,雨洪利用的力度会越来越大。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洪水流量有可能减小,对河道断面、糙率的要求有可能降低,治河措施施展的余地可能会更大些。 三、

&关于凉水河治理的一些设计思路

凉水河治理工程是今年市政府为人民办的56件实事之一,开工在即,在凉水河治理工程中如何体现生态治河的理念呢?我感到有如下一些思路可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1.

&建设蜿蜒曲折的水流形态。改变几十年来惯用的治河几条大直线的做法,根据河势,制造丰富多变的河底线、河坡线,在有可能与河边绿地相结合的地方,可修建蜿蜒曲折的的水路、水塘,创造较为丰富的水环境,改变原来呆板、单调的河道模式。

2.

&修建主槽与滩地相结合的断面型式。凉水河平时是排泄经处理的城市污水,流量很小,只有汛期才可能发生较大流量的洪水,平时和汛期对河道断面的需求差别很大。因此,有条件在河中修建主槽,平时使少量水体在主槽内流动,在滩地修建湿地或进行绿化,甚至可以提供人们休憩的场所,充分发挥河道的多项功能。

3.

&不再大量使用现浇砼、砼板、浆砌石等阻断水和空气交换的硬质护坡材料,改用干砌石、卵石笼、大块石等更为通透的材料来防止水流的冲刷,并可在这些材料之间和表面复土,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适当开发利用“植物生长砌块”、“火山岩植生材料”、“土工笼”等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材料。

4.

&开发采用植物护坡做法,可采用木桩与植物梢、辊相结合的护岸型式,或在坡面分层栽种柳条等当地土生植物,形成植物为主的护坡工法。采用草坪草和野生草种相结合的做法,草坪草对管理要求高,需水量大,适宜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栽种,野生草种生命力强,适宜各种不同的河边环境,可在普通河段采用。

5.

&前几年,北京地区治河普遍采用修建节制闸或橡胶坝,在河道内形成大面积水面的做法。但实践证明,由于水量不足,水质没有彻底改善,往往达不到设计的水位,即使水位达到了,由于水体不流动,很快造成水质恶化,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且增加了很多管理人员,防洪时增加了调度的难度。因此,在凉水河治理中建议放弃建节制闸的做法,改为修建多处小型石材跌水的做法,这样,既能在河道中形成深潭、浅滩等不同形态的变化,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也能利用跌水形成多级瀑气,对净化水体大有好处。

四、

&结语

只要思路放开了,具体的设计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几年来的治河经验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归纳起来,实现生态治河应从几方面共同努力:

1、

&不断深化治河思想的转变,对需要建成什么样的城市河道要加强交流,不断统一思想,逐渐形成一致的看法。

2、

&在设计上要有突破性改变,舍得放弃许多过去形成过共识的做法、想法,努力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手法来实现生态治河的目的。这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才能使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逐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形成一套新的设计工法。

3、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港口;航道;建设;应用;前景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在港口航道建设中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已日趋迫切。传统的以手工作业为主的航道航运管理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水运交通的发展需要,引入信息技术推进航道航运的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本文重点从港口航道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在港口航道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2 港口航道数据存储与管理

2.1数据的存储

在LM-GIS中,图形数据采用图层(Layer)分层式存储管理模式进行存,层是数据存储与管理的基本单元。如在总航行图中将图形数据共分为边滩点(point)、中心线深度点(point)、险滩(Point)、建筑物(Polygon)、岩滩(Arc)、水系(Arc)、等高线(Arc)、河流里程线(Arc)、河流中心线(Arc)、河流区(polygon)和植被(Polygon)等图层进行存储管理。层数据包括两种数据集,一种足具有空间分布的目标集,一种是属性集。层数据的目标集与属性集通过目标关键字(惟一标识码)紧密相关,这种关联一方面可以满足从图形到属性的查询,也可以从属性到图形进行查询,同时也保证了系统在进行空间查询、管理和分析过程中空问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动态变化。在系统中图形表达了实体的空间位置、空间形状和拓扑关系等;属性数据表达实体的性质,如险滩的落差、滩长、比降、水深、滩险的等级、成因和性质等。

数据更新主要是要求将变化的信息进行修改,以保持系统信息的现势性。港口航道信息会经常发生变化,如随着季节的变化航道的深度发生相应变化,同时随着管理和规划部门对险滩航道段的整治,各航道段的通航情况会发生相应变化。利用LM-GIS,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修改维护,保证提供的信息具有实时性和可靠性。对于图元对象的编辑与更新可以利用点、线、区编辑工具,增加或删除点、线、区图元对象。此外,也可以进行点、线、区图元对象专题的相互转换和图形的修改。这些功能为专题图元对象的处理和更新提供了便捷。

2.3数据的查询与检索

数据查询与检索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地理信息系统所描述的空间实体及其属性信息进行访问,从众多的空间实体中选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空间对象及其相应的属性。在LM-GIS中可进行基于空间特征和基于属性特征两种方式的查询。基于空间特征查询通过鼠标点击空间对象得到相应对象的属性信息。港口航道信息要素众多,简单的查询或基于特征的查询不能满足用户对复合信息的要求,因此借助于SQL,在属性数据库中实现属性信息的复合条件查询,筛选出满足条件的空间对象属性值,如可以在险滩专题中查询里程大于或等于50 km同时集中落差大于或等于0.40m且航深小于或等于2m的险滩。

2.4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在LM-GIS中,利用空间信息分析功能,通过对原始数据模型的观察和实验,用户可以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并以此作为空间行为的决策依据。数据分析功能主要体现在空间信息的量算和统计分析两个方面。空间信息量算是空间信息分析的定量化基础,主要体现在对点状和面状图元对象的几何量算上。对于点状对象主要是精确量算它们的坐标(或经纬度)值,如险滩点及其他重要点状地物的定位;而面状图元则是量算它们的面积、周长以及质心的坐标等。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信息常规统计和扩展统计分析两种,此外也可通过数据库的动态交换将数据转到Excel和SPSS软件中进行相应统计分析。

3 港口航道建设信息系统

3.1建设港口航道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理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遥感技术、GPS技术、信息高速公路、集成技术、多煤体技术,GIS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处理地球信息的能力。对于航道建设,首先要考虑建立航道地理信息系统的雏形,将现有港口航道资料,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建筑物等级、营运能力、水文、腹地状况及沿线设施等固有信息数字化,并嵌入与空间位置间接有关的相对变动信息,组成多维的数字化港口航道。建立后的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指导决策功能。直观显示港口航道的地形、地貌、水文及周边环境,以利于合理规划和模拟预测港口航道发展;监控防范功能。利用卫星图象和GPS定位,可以对海事事故进行监控,及时组织调配力量防范和救援;提供服务功能。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数据,为客户提供可靠周到的服务,便于客户了解航道和港口运输能力。

3.2建设智能水运工程管理系统

(1)形成船舶数据库,为实施水运交通电子管理提供基础。

(2)提供各船闸、港口适时交通情报,方便船只航行,为水运基础建设提供资料。

(3)为船舶加油、水、电子导航提供服务。

(4)为环保、税务、保险等领域提供服务。

3.3船闸智能管理系统

经过建国后几十年水利、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内河通航河流现已或即将渠化,建成和即将建设的船闸很多。通过建立船闸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对水位和过往船舶遥测,实现船闸自动进、放水,启闭闸门、和电子公告等。船闸智能管理系统的原理是:配备小型微波发射器的船舶发射微波,由闸首上的控制器感知,并传送到PC机,PC机根据信号识别出船舶相关数据,计算出相应费用并将信号通过微波传送到微波中心,中心与银行联系,确认并将结果传回中心再传回PC机,PC机根据结果和船闸情况用电子显示屏通知船舶应付费用、存款余额及是否可以过闸。其间PC机通过水位传感器和摄像头传回的数据,控制船闸进放水、启闭闸门并将所需时间用电子屏通知过往船舶。控制器由微波接受、发射器和摄像头组成,共同识别感知、监控船舶,必要时拍下船舶违章情况。PC机由硬件、外设和相应软件组成,能识别处理接受到的资料,并发出处理结果。该系统原理可用于船闸、升船机水坡等过船建筑物的运营,收费以及船舶年审、船况监管等。

3.4港口智能管理系统

港口智能管理的原理是配套小型发射器的来船发射微波,由控制器感知并传递到PC机,PC机根据识别出的数据,决定来船停靠位置和卸运机械的启用,并以电子屏通知来船。如有需要,PC机根据来船型号、载卸货量,计出相应费用,通过微波传送到微波中心,并与银行联系,划拨并将结果以电子屏方式通知客户。水位仪由水位传感器和摄像头组成,PC机根据水位仪传回的水位信号,决定卸运机械的高度。

3.5航道工程建设管理系统

航道工程建设需要科学、严密适时的管理系统,尤其是大型重点工程管理系统对于控制成本、进度、质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由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计算机网络的互联实现数据交换,通过MIS管理软件统计分析、处理和对进度、成本、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由于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相距较远,各方可通过互联网互联,大型工程也可建立无线局域网或通过卫星接入internet。有了这样高速迅捷的网络系统,对于工程的招投标、物质采购、技术支持、安全管理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当然,以上涉及的只是信息技术在港口航道建设中的部分应用前景,类似的智能管理系统还很多,如客运码头智能管理系统、航标设施监控系统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港口航道建设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港口航道建设会迎接又一个发展期的到来。

4 结语

发展信息技术离不开投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成本越来越低,相对于工程投资而言其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小,但给水运工程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可观,并将提高水运的竞争力。发展信息技术,同样离不开观念的转变,应重视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今后工程项目的一项主要内容来要求。相信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信息技术在港口航道建设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1)在数据存储与管理方面,能够将复杂的港口航道信息尤其是空间信息科学高效地存储在系统中并能够快速地对数据进行编辑与更新、查询与检索以及分析与统计等。

2)在信息表现与可视化方面,实现了移动缩放与字段标注、多专题图层叠加显示、专题统计图信息显示、查询结果信息显示和多媒体与链接信息显示等方面的信息表现与可视化功能。

3)在空间分析与模拟方面,实现了对港口航道区地形、建筑物和树木的三维模拟以及港口航道的可视性分析。

4)在信息输出与共享方面,实现了快速制图输出、地图整饰输出和网络的信息传输与共享。

参考文献:

[1]田亮,汪卫民.试论港口信息采集系统设计[J].港口装卸,2005(1).

[2]葛德杰.信息技术在港口航道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水运工程,2000(5).

[3]童军,周海.国内港航设施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初探[J].水运工程,2002(10).

[4]叶建国.内河航道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J].水运管理,2005(03).

篇9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属于资源主导型,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于各种自然资源。与此相关的,对环境的破坏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伴随着近一些年来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要健全相关制度建设,应该首先分清主次、大小,针对不同方面设置不同的制度做到大而全。

关键词:生态环境;矿山治理;环境保护;制度建设1.研究背景

1.1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1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浪费严重。

矿区在开采时没有注意节约资源,对土地造成了破坏,此外许多土地遭到不合理侵占,土地沙化更加剧了水土流失。2.地质破坏矿区在开采完之后未注意进行矿坑回填,使得矿区的地下部位被采空,造成坑内积水,矿坑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的不断频发,给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影响。3.地下水影响矿区在开展采矿过程中,影响到了其地下水位的分布,不少矿区出现了水位再到破坏,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水资源出现短缺等灾害现象。此外,多数矿区内的地下水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4.残渣处理矿区在处理残渣时,多数没有按照规定执行,而是直接排入到了周边环境当中,对矿区的环境(如土壤、水体、大气)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1.2问题的原因

造成以上环境破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几个。

1.1.2.1自然以及技术方面的原因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环境有着天然的冲突,我们的生产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对自然环境在成破坏;另一方面,技术不够成熟,或者采矿方案的设置不合理等技术原因在诸多原因当中占有重要位置。

1.1.2.2观念误区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都存在着先开发后治理的错误观念,以为先建设,之后再治理有效可行,其实不然,无数现实中的例子表明,在牺牲环境进行经济建设之后,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代价才可能将环境治理好,这种理念是不可取的。

1.1.2.3缺乏法律支持

国家在环保方面的立法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尤其是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体制。

1.2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相关法规现状

1.2.1法制理论建设方面

对于每个国家来讲,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对于经济的贡献都十分巨大。就我国的当前情况来看,矿产资源的开发无疑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但是与之不相符的是,在法律理论建设方面我国还有着巨大的差距。现阶段我国在矿区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工作做得还不到位,许多方面的法律没有制定,或者概念模糊,还有些虽然制定了,但是很多规定中的内容出现重叠、交叉的现象。总的来说,理论建设不足,给执法部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许多问题因为没有确切的法律导致执法困难,最终无果而终。

1.2.2立法执法方面

一直以来,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缺少与矿区生态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行的法规当中只对矿山的环境保护做了一些片面性的条文规定,而一些比较具体的制度、措施却没有明确规定出来。另一方面,在如何处理采完之后的矿坑方面以及对矿区周边的环境保护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措施。简单的来讲,我国的法律当中还缺少与环境保护相关并且具体的法律规定。法律的内容太空洞,没有针对性,没有实现其指导性的意义,人们在关注相关法律时,很难找出确切具体的规定来,因此才会对法律的内容理解错误,导致很多不合法的行为出现。由于现行的法律对于环境保护缺乏整体性的考虑,因而采矿部门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最终对其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破坏。

2.加强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的相关制度建设

2.1基础制度建设

基础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矿业权属制度以及矿山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两个方面。

完善的产权制度能够为矿产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产权分配制度,才能清楚的划分责任范围,为以后的管理提供便利。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好的矿业权属制度,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不断补充完善。矿山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矿山污染,以及环境治理工作。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作为基础制度的主要法律它的适用性更广,针对性也更强。因此在制定以及执行方面,国家各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2核心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比较晚,所以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定还有很多欠缺,如上文所说,许多都只有原则上的规定,缺少针对性,并且个法律规定之间缺少联系、经常会出现互相重合或着相互矛盾的情况,许多规章制度缺乏实践的检验,可执行性不高。核心管理体系建设能够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它能够使各种环保方面的规定有机的衔接起来开,做到细致、有针对性、实用性强。

2.3其他制度建设

在这里本文主要介绍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以及企业自身环制度建设。

每一种运行机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一个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能够很好的促进工作的开展。如果企业在治理环境过程中使用各种有效的经济措施,保证用于环保的自今年稳定不变化,而且对资金做好合理的规划,做到优化配置就能够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强大助力。

在处理企业自身环保制度建设时,要把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机制做为主要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做好企业的环保制度建设,应该注重从企业自身做起,企业应该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环境保护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在治理环境时注意从大局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结语

现阶段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在法律角度做好规定,而在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时,要结合法律理念和环保观念的内容,做到内容充实,有针对性。

在具体制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既要照顾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必须深入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力求做到简单、节约,有效、可行。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能够很快建立起来,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梁.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12.

篇10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时空;运行管理;网络

众所周知,大坝是一种特殊建筑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①投资及效益的巨大和失事后造成灾难的严重性;②结构、边界条件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③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经验性、不确定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以上特殊性说明了要准确了解大坝工作性态,只能通过大坝安全监测来实现,同时也说明了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性。事实上,大坝安全监测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差阻式仪器标准及监测仪器系列型谱、《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实施细则》、《混凝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同时,国际大坝会议也多次讨论过大坝安全问题[1]。

大坝安全监测是人们了解大坝运行性态和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也进一步加深。为此,笔者从分析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入手,对大坝安全监测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

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很多,据国际大坝会议“关于水坝和水库恶化”小组委员会记录的1100座大坝失事实例,从1950年至1975年大坝失事的概率和成因分析中得出大坝失事的频率和成因分别为:30%是由于设计洪水位偏低和泄洪设备失灵引起洪水漫顶而失事;27%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失稳和意外结构事故;20%是由于地下渗漏引起扬压力过高、渗流量增大、渗透坡降过大引起;11%是由于大坝老化、建筑材料变质(开裂、侵蚀和风化)以及施工质量等原因;12%是不同的特有原因所致。

通过上面的数值可以作如下分析:大坝失事的原因很多、涉及范围也很广,但大致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是由设计、施工和自然因素引起,它没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是一旦大坝建成就已确定了的,如设计洪水位偏低、混凝土标号过低、未考虑地震荷载等;第二类是在运行、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如冲刷、浸蚀、混凝土的老化、金属结构的锈蚀等;第三类是上述两种混合情况,即设计、施工中的不完善在运行中得不到改正,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运行管理的不力使设计、施工中的隐患发展为破坏。就目前而言,大坝安全监测主要是针对后两种情况。下面将从设计、施工、运行维护3个阶段来讨论,着重强调目前大坝安全监测容易忽视的一些方面。

1.1设计阶段

众所周知,在设计阶段,坝址的确定决定了地形、地质、地震发生频率及水文条件等;枢纽的总体布置、坝型及结构、材料选择和分区、水文资料的收集及洪水演算、地质勘探等都将影响大坝的安全。1980年6月19日,乌江渡水库泄洪水雾引起开关站出线相间短路跳闸、引出线烧断、工地停电,类似情况1980年6月23日在黄龙滩、1986年9月3日在白山等也曾发生。以上事故的发生引起工地停电和泄洪闸门不能开启的严重后果,均是由于整体布置不合理,对泄洪水雾飘移危害认识不够所致。喀什一级大坝位于高地震烈度区,粘土斜墙坝的抗震性能差,而设计又将防渗膜放在斜墙下游侧,形成潜在的最薄弱滑裂面,因而在1985年大地震时,迎水面滑落库中,其原因是坝体结构设计不合理。综上所述,大坝的许多安全隐患是由设计阶段留下的,特别是水文计算及地质勘探和处理两个方面,如纪村坝基红层问题,前期勘探工作不够是重要原因之一[2]。

1.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能否贯彻设计意图、确保施工质量,特别是有效解决施工中发现的新问题是确保大坝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混凝土坝的温控措施、土石坝的碾压及防渗排水结构的施工、有关泄洪建筑物的机电安装等都将直接影响大坝的安全。喀什一级大坝在1982年施工中,其坝体及防渗墙都未进行碾压,致使密实度降低,在强震时容易液化和沉陷,这也是1985年地震时引起大坝整体破坏原因之一。

1.3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涉及水库调度、大坝及附属机电设施检查、监测手段及资料分析方法、大坝安全状况评价等,其中每一环节都事关大坝的安全。。佛子岭大坝1969年发生的漫顶事故,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盲目追求灌溉效益,汛期不适当地抬高运行水位所致;陈村大坝出现的105m高程水平裂缝与大坝长期遭遇高温低水位运行工况有关[3];佛子岭、磨子潭和沟后水库等在泄洪闸门开启的关键时刻都出现了电源中断这一严重问题,说明了备用电源及汛前检查有关泄洪设备(施)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对大坝进行全面的巡视检查、仪器监测和及时的资料分析了。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联合调度问题,在梯级水库调度中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如石漫滩水库溃坝与上游的元门水库溃坝是密不可分的。

2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大坝安全监测有校核设计、改进施工和评价大坝安全状况的作用,且重在评价大坝安全。笔者认为,大坝安全监测的浅层意义是为了人们准确掌握大坝性态;深层意义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节约工程投资。大坝安全监测不仅是为了被监测坝的安全评估,还要有利于其他大坝包括待建坝的安全评估。

3大坝安全监测的新内涵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很多(坝址选择、枢纽布置、坝体结构、材料特性、水库调度等)、时间跨度大(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实现大坝安全监测的手段和目的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3.1监测范围和内容

规范[4][5]规定“大坝安全监测范围,包括坝体、坝基、坝肩,以及对大坝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区岸坡和其它与大坝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建筑物和设备”。众所周知,瓦依昂(Vajont)拱坝就是由于库区发生大滑坡引起了溃坝;1961年3月6日,我国柘溪水电厂首次蓄水时,在大坝上游右岸1.55km处也曾发生大滑坡;佐齐尔拱坝1978年12月份发现拱冠向上游移动的原因就是因为离坝1.5km的地方在比坝低320m处开挖了一条排放地下水的隧洞所致。可见,关系大坝安全的因素存在的范围大,包括的内容多,如泄洪设备及电源的可靠性、梯级水库的运行及大坝安全状况、下游冲刷及上游淤积、周边范围内大的施工特别是地下施工爆破等。

大坝安全监测的范围应根据坝址、枢纽布置、坝高、库容、投资及失事后果等进行确定,根据具体情况由坝体、坝基推广到库区及梯级水库大坝,大坝安全监测的时间应从设计时开始直至运行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的内容不仅是坝体结构及地质状况,还应包括辅助机电设备及泄洪消能建筑物等。

3.2大坝安全监测的针对性

大坝安全监测是针对具体大坝的具体时期作出的,一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1)时间上的针对性。

由于大坝施工期、初次蓄水期和大坝老化期是大坝安全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在前一个阶段监测的重点应是设计参数的复核和施工质量的检验,而后者则应是针对材料老化[7]和设计复核进行。

大坝的破坏机理研究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关键是原型破坏试验作不了,因此,加强对溃坝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在关键时候能发挥作用,能得到关键数据;

(2)空间结构上的针对性。

针对具体的坝址、坝型和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如针对面板堆石坝面板与趾板之间的防渗、碾压混凝土坝的层间结构、高强震地区均质土坝的液化、薄拱坝坝肩的稳定、破碎地基及深覆盖层上筑坝的基础处理及防渗、多泥沙河流的泥沙淤积、库岸高边坡的稳定等。由于总体布置不合理,泄洪水雾有可能引起跳闸等问题,应注意对雾化的监测和汛期对备用电源的检查等。再者,大坝监测应和大坝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互相补充,特别是在设计中运用新结构、新方法、新材料,施工时发现新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运行遇到不利工况时,大坝安全监测理应成为检验设计、施工及运行效果的必要手段,从而为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确保大坝安全创造条件。

3.3监测手段和方法

大坝安全监测包括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4],笔者认为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是分不开的。前者也要尽可能的利用当今的先进仪器和技术对大坝特别是隐患进行检查,以便作到早发现早处理,如土石坝的洞穴、暗缝、软弱夹层等很难通过简单的人工检查发现,因此,必须借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间梯度法、瞬态面波法等进行检查[6],从而完成对其定位及严重程度的判定。人工巡查和仪器监测分不开的另一条原因是由于大坝的特殊性和目前仪器监测的水平所决定的。大坝边界条件和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同时,由于材料的非线性(特别是土石坝),从而使监测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目前仪器监测还只能作到“点(小范围)监测”,如测缝计只能发现通过测点的裂(接)缝开度的变化,而不能发现测点以外裂(接)缝开度的变化;变形(渗流)测点监测到的是坝体(基)综合反应,因而难以进行具体情况的原因分析。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监测手段和方法必须多样化,即将各种监测手段和方法[4][5]结合起来,将定性和定量监测结合起来,如将传统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同面波法、彩色电视、超声波、CT、水质分析等结合起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一种真正的“分布式测量系统”——光纤测量系统即将面世,水科院、国电公司成都院等单位已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也曾在三峡作过试验。该系统将光纤既作为传感部件,又作为信号传输部件埋设于坝体中,使每一根光纤成为大坝的神经,感受大坝性态的变化并具体定位,从而使监测走向立体和全方位。

目前,自动化系统还存在费用高、可靠性难以保证、监测项目不全、安装调试困难、实时化程度低等问题,笔者认为一种费用低、安装调试简单、易维护、可以进行大范围监测、实时性高的系统才是发展方向。同时,监测方法、监测量的变化(如由标量到矢量、由数值分析到图象分析)必将导致分析方法的变化。

3.4大坝安全监测的网络化、智能化、效益化

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人们总是将观测资料交由专职单位去分析,这样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及时有效地掌握大坝性态和进行最优的运行调度。同时,一般单位的资料分析总是在建立数学模型(特别是统计模型)的基础上,缺乏与具体大坝的联系及与设计标准(稳定、强度)的比较,也不利于监测技术的提高。近期,一些单位在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中,直接将监测资料(如库水位、温度、应力、扬压力等)与设计标准(稳定、强度)对照起来用于坝体强度及稳定校核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但是,目前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水平多数还停留在部分监测项目数据的自动采集上,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事实上单凭监控指标来判别大坝安全是不完善的,因为目前的监控指标主要依靠经验和理论计算确定。前者人为因素大,后者由于计算理论、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的假定,误差也较大,实际应用也值得商榷。如对于土石坝,当上游库水位骤降时测压管水位不会超过监控指标,但此时上游坝体有可能失稳。我国自1987年开始的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鉴定),是对大坝结构性态和安全状况的全面检查和评价,已得到广大科技人员认可,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它就是根据设计复核、坝基隐患、坝体稳定、泄洪消能、库区淤积及近坝库岸滑坡等方面对大坝安全进行评价。因此,大坝安全评估软件应与大坝安全定检内容相适应,应用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将大坝安全定检的成功经验和监测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实现与大坝监测数据采集系统、闸门监控系统、水库自动调度系统、水雨情测报系统的有机结合,将大坝安全作为约束条件,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才能适应用户和时代的需要。

最近,国家防总在建立全国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中将大坝安全监测(工情监测)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部分,从而突出水库运行以效益为中心,大坝安全是约束条件的观点。另一方面,在大坝失事或事故中,洪水漫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试想:如果大坝某些性态异常或闸门起闭机损坏,而又不知近期洪水情况,如何在洪水到来时确保大坝安全?同时,运行也会影响大坝安全,如陈村大坝105m高程裂缝的出现及发展与不正确的运行方式有关;碧口大坝1995年也因泥沙淤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排沙洞口淤堵,威胁了电站安全。故为充分发挥水库效益,确保大坝安全,必须尽可能将流域水情、梯级水库调度情况及洪水预报、大坝安全监测和本水库运行调度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目前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软件均有巡测和选测功能,为适应“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设置自动进行巡测、在线诊断、自动报警是对系统的必然要求。由于许多测值超差均由于自动化系统本身引起,故笔者建议在数据采集软件中应增如下功能:即当某测值或其变化速率超过正常范围时,系统应立即对该测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或自动加密测次,以方便系统维护和资料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大坝安全监测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走向网络化、智能化,采用网络数据库、INTERNET/INTRANET技术,建立全国的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网是时代的要求。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大坝安全监测实际上是一种管理,包括信息采集、处理、结论的得出、措施的制定、信息的反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工程效益。综合起来可以得出如下几点:

(1)大坝安全监测范围空间上应包括梯级水库;时间上应从设计开始。大坝安全监测内容应包括与大坝安全有关的泄洪及机电设备;

(2)大坝安全监测应与气象、水情、洪水预报及水库调度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水库运行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一部分,真正为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服务;

(3)大坝安全监测应将大坝安全评估与设计标准、设计参数(如安全系数,可靠度指标)等指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大坝安全定检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从而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

(4)大坝安全监测应充分利用科技进步,走向即时化、智能化、网络化。

总之,大坝安全监测就是利用一切手段,确保大坝以较少的投入来保证长期、稳定、安全的运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志仁.大坝安全监测的原理与应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邢林声.纪村混凝土坝基红层的恶化及其原因分析[J].水利学报,1996,(9).

[3]邢林声,方榴声.陈村拱坝下游坝面105m高程附近水平裂缝的性态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1988,(4).

[4]SDJ336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

[5]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