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讲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9 23:0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讲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儿童睡眠枕经过多年测试,由复旦大学专家研发而成,将最新高科技语音识别技术、超强的智慧芯片控制系统,专业儿童心理学融入睡眠枕头中,晚上睡觉前能为宝宝唱歌、讲故事,引导宝宝快乐入睡,还有报时功能和闹铃设置,叫宝宝准时起床,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项目特点
1.无辐射,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2.智能语音对话,培养儿童开朗的性格。
3.讲故事,背唐诗,开启儿童心灵成长的智慧。
4.放音乐催眠曲,让儿童更快进入梦乡。
5.天然乳胶枕,给儿童深层睡眠。
6.波浪形人体工学设计,保护儿童颈椎健康成长。
7.USB接口,可以网络下载更多音乐故事,陪伴儿童一路成长。
市场分析
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在全国开设180余家经销点,遍布上海、江苏、浙江、云南、江西、辽宁、内蒙古等南北多地。目前市面上都是普通单一的枕头,很少有针对儿童设计的枕头,儿童睡眠枕从根本上突破了这一模式,专门针对3—12岁儿童设计,作为独一无二的产品,市面上并没有同类产品竞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投资条件
投资该项目县级市需交纳2.68万元区域保证金,总部承诺免费赠送3万元货品,同时从第二次进货开始,总部会给经销商每次800—1000元左右的返利,直到2.68万元的保证金全部返还清为止,一般半年左右能够返还完。目前该产品可采用开店或在母婴用品店、儿童用品商店进行代销的模式进行销售。
效益估算
该产品主要有两种材质,乳胶枕进价68元,市场建议售价168元,决明子枕进价48元,市场建议售价98元,经销商可根据当地不同情况调整售价。以一个铺货到十家相关儿童店的商为例,10个销售点每天平均销售5个儿童睡眠枕,每个产品和店家利润平分后,平均每个产品可获利80元,每个销售点每天可为商盈利400元,一个月盈利1.2万元,10个代销点每月可为商盈利12万元。
篇2
【关键词】 免疫;接种率;现状;回忆;真实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authenticity of memories about childrens immunization status that were recalled by different parents and ones which were in different living conditions and in different education conditions in the city of Neijiang.Metho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methods was used.600 parents who had children aged 4~5 years (400 permanent children and 200 floating children) were selected in 20 rurals,towns and neighborhoods in the whole region.Health statistics principl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re immune memories.Results Pri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munization miller four full immune basis rate was 82.8 percent,floating children vaccination rate was 62.8 percent.The rate that parents recalled inoculation and vaccination of children was less than 50 percent.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hildrens immunization history recalled by parents had got the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That recalled by mothers was higher than fathers,grandmothers than parents,urban than rural.90 percent of the urban children was vaccinated all relevant vaccines.In the rural areas,only 60 percent children were vaccinatedby all relevant vaccines.Conclusion The answers about immunization status recalled by parents in towns have the higher credibility than the parents in the countries.Th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of child-motherscredibility is higher.The credibility of the town is higher than in rural areas,they cant be considered as immunization children.They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objects that arent vaccinated and should be vaccinated in the next step.
[Key words] immunization;vaccination rate;status quo;memories;authenticity
在计划免疫工作的现场调查中,免疫史调查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免疫史的来源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双亲或其监护人(如祖父、祖母等)的回忆。家长的回忆是否准确,以及如何作为免疫接种的依据,对直接影响当地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评价和查漏补种对象的确定。为评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环境条件,不同身份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状况回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程度,我们在全区开展了儿童家长免疫回忆真实性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我区14个乡镇和城区6个街道各选择2个村(或社区)共40个点,每个点调查10名适龄儿童;每个乡镇和城区各点调查10名流动儿童,调查对象为12~24个月龄的儿童。
1.2 调查方法 在各乡、镇、村和城镇各街道抽样的儿童调查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现场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按照设计的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先调查儿童家长,逐一询问文化程度、该儿童的一般免疫史及接种证建立情况,调查结束后,再让其出示儿童预防接种证,记录疫苗接种情况。现场调查结束后,到乡镇及街道防保所核对接种卡。
1.3 判断标准 以接种证或接种卡为准(卡证不符者以证为准,无证以卡为准,卡证均无示为未接种)分别计算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儿童父母分别对各种疫苗接种回忆的真实性程度。疫苗包括五种: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TOPV)、百白破(DPT)、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V)。合格接种以国家统一的免疫程序为准。
1.4 评价指标 五苗接种率、四苗全程(UCT4)接种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原理将数据作显著性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20个乡镇街道40个点400名常驻儿童和200名流动儿童,接种状况见表1。平均四苗全程接种率为82.8%,流动儿童明显低于常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2,P<0.01)。表1 内江市市中区常驻儿童与流动儿童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比较
2.2 家长回忆准确免疫史的真实性 将接种记录证明家长回忆孩子接种过疫苗的真实性作为第一种情况(即首先在家长回忆孩子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中,去核实接种记录确认接种过该疫苗者)。
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中,家长能明确回忆其接种过该疫苗者为第二种情况(接种记录确实反映孩子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中,从家长的回忆中排除不详和未接种而明确能回忆起孩子接种过疫苗者)。
接种记录证明家长回忆孩子未曾接种过疫苗的真实性作为第三种情况(首先由家长回忆孩子未曾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中,去查接种记录证实未接种过)。接种记录证明孩子未种过疫苗,但其家长回忆曾接种过作为第四种情况。
由表2可见,儿童家长回忆孩子曾接种过疫苗的,该孩子确实接种过疫苗的可能性在80%,其中农村在60%,城镇在95%以上,城镇明显高于农村(χ2=13.47,P<0.01);在多数家长不能确切回答免疫史的情况下,接种过该疫苗的儿童,其家长能明确回忆其接种过疫苗的比例不超过50%,家长认为未种过疫苗的真实性不超过20%,即该回忆不真实;未种疫苗的儿童中,家长认为孩子接种过疫苗的真实性城镇不超过80%,农村不超过40%。表明城镇的真实性明显高于农村(χ2=28.64,P<0.01)。 表2 城镇及农村儿童家长不同情况对五苗接种回忆真实性百分率比较
2.3 不同情况免疫史回忆的真实性 以有明确免疫史记录的儿童中其家长能正确回忆者所占的比率(第一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所占的比例),比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份以及常驻和流动儿童家长免疫回忆的真实性。
由表3可看出,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其各种疫苗免疫回忆真实性明显高于小学及文盲的家长(χ2=6.04,P<0.05),儿童母亲对所有疫苗的免疫史回忆真实性明显高于父亲(χ2=11.31,P<0.01)。常驻儿童家长免疫回忆真实性略高于流动儿童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不同情况的家长免疫接种回忆真实性比较
2.4 家长的免疫回忆为不详的情况 家长不能有免疫史的儿童中确实接种过疫苗者所占比例,BCG、TOPV、DPT、MV和HBV疫苗分别为98.67%、98.31%、96.21%、96.02%和95.84%。有明确免疫记录的儿童中,家长不能回忆免疫史所占比例BCG、TOPV、DPT、MV和HBV疫苗分别为48.37%、49.13%、54.12%、47.35%和49.82%。
3 讨论
目前,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报告接种率往往比实际接种率高,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接种情况[1],因此常规接种率调查便成为评估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近年来,地方经济条件差,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特别是村级)劳动报酬不落实,机构缺乏稳定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提高不快,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等资料记录不完整,保存尚不够完善,接种证遗失后补证的较多,原来的接种记录以儿童家长的免疫回忆为儿童免疫接种史的重要来源,因而儿童家长免疫回忆的真实性对评价儿童免疫状况,补填既往接种记录带来重大的影响。
本次调查,虽然是在一个局部区域进行,但儿童家长回忆接种过疫苗的真实性在城镇达95%以上,而在农村仅为60%,这与城镇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和群众的接受程度有关[2],表明在城镇接种率较高,在农村较低,同时也反映出城镇儿童家长免疫回忆的肯定回答具有可信性,在农村可信性差,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面狭窄,在城镇宣传较好,而在距城镇越远的农村宣传差;(2)意识问题,由于广大农民普遍对儿童预防接种不够重视,不注重儿童的免疫情况;(3)在农村地区免疫接种的相关资料管理不善,记录不完整。
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疫苗的免疫回忆真实性越高,这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关。母亲在哺乳期抚养孩子等方面,经常接受产后访视医生的宣传,并且与儿童接触密切,又有更多带孩子去免疫接种的机会,受到了较多的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教育,加之母亲更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免疫状况,所以儿童母亲的免疫回忆较父亲具有更高程度的可信性。
另外,目前受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孩子的父母均忙于工作,将抚养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孩子的祖母或祖父,特别是农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的日常生活都由祖母或祖父来料理,预防接种也不例外。因此,出现了祖母或祖父的免疫回忆真实性高于父母。在城镇家长的免疫回忆为不详的儿童中有95%以上的儿童均接种过相关疫苗,因而出现了调查接种率较回忆调查接种率低的现象。
总之,在评价儿童免疫基础免疫接种率状况和查验补办预防接种证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健康教育真实普及情况以及家长文化程度和抚养孩子的状况综合分析儿童免疫史的归属,并根据不同的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等状况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反映当地儿童计划免疫的真实状况,确定相关疫苗查漏补种的地区、范围和对象。
通过这次接种评价,更进一步地明确了下阶段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儿童及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以及农村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免疫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篇3
故事是人在认知世界的初期最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其中有各种善良、凶恶的人物和动植物,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还能够任意编造属于自己审美最高层次的意境。学前儿童喜欢故事,是因为他们能在故事中获得情感的满足,而教师喜欢用故事进行教学,不仅是因为幼儿喜欢,还因为通过讲故事、讨论故事、质疑故事、创编故事等方式,能让幼儿形成品质、增加知识、增长能力,促进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
故事以事为主,在对幼儿生动描述事情的过程中,也向幼儿讲辨别是非、界限对错、区分好坏的道理,一般来说,对学龄前儿童讲道理,远不如跟他们讲故事,更能提升孩子的品质。
二、故事教学能增加幼儿知识
幼儿故事中蕴含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如从《小青蛙找妈妈》中,孩子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关于青蛙的自然知识:青蛙妈妈繁殖时生的不是小青蛙而是卵,那些卵后俩变成长尾巴的小蝌蚪,最后才会变成小青蛙,还了解了青蛙的具体特征: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大而阔,肚皮白,四条腿等。在平时生活中即使幼儿见过青蛙,也不一定就会仔细观察,所以通过故事,他们能详细记住不少知识,以后再遇到青蛙的时候,就会从脑子里搜索出这些知识做比认。
如果老师一边讲故事,还一边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表演,他们获得的知识就会愈加牢固。工作若干年后,我还听一个同学说起她在幼儿园听老师讲故事时,自己扮演小螃蟹的情景,这成为她至今仍经常回忆的童年趣事,就是在这个故事中,她第一次知道了螃蟹是横着走的。
故事中的知识,通过故事这根线索,被一个个串了起来,让幼儿在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走上了文化学习之旅。
幼儿听故事时,会很自然地将老师的声音转化成一个个的画面,这就是想象力;他们还会将想象出来的画面进行加工,添油加醋地想当然扩展,这就是创造力;他们有时听到好玩的地方,还会跟着老师一起讲,这就是模仿表达;在讲故事时,我们可以看到幼儿们集体全神贯注的模样,这就是倾听能力……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对这些能力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扩展、强化,幼儿就会因此而获得长足的进步。
如我在讲故事时,一般不会用“讲”的方式,而采用“念”的方式,因为“念”出来的是书面语,讲出来的是口语,书面语的表达远比口语要规范,如果经常采用念故事的方式教孩子,他们的表达就会规范很多,而讲故事是幼儿学习表达非常重要的一 个途径,尤其是平时讲方言的幼儿,这样的故事对他们改正方言用语有很大的作用。即使是现编的故事,我也尽量讲慢一些,方便幼儿接受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方便自己字斟句酌地考虑一下表达,避免出现口误,小孩子的模仿能力让我不得不十分小心。
鲁迅曾在他的散文《风筝》中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如果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故事就是精灵,它们给幼儿带来快乐,同时,幼儿也能从与它们接触的过程中,借助自己的本能,形成品质,吸收知识,发展能力,为成长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迈出学习的第一步。
篇4
一、让“绘本阅读”走进家长,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绘本阅读对幼儿的意义
1.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
图画是建立起幼儿认知和词汇的桥梁。透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表象,结合词语的表达,幼儿初步了解了“不如意”、“横冲直撞”、“呲牙咧嘴”等词汇。同时,借助文字、图画,幼儿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气”这种情绪的种种表现方式。
2.幼儿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
阅读绘本能够弥补幼儿直接生活经验的不足。他们通过体会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故事中主角的心理过程来获得新的体验。
3.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活在现实的经验世界中,同时也活在幻想世界中。借助幻想,幼儿体会现实世界;通过现实生活,幼儿验证幻想,在这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从中获得影响、提升认识。
(二)绘本阅读对家长的意义
1.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好的绘本,其文字的创作比较诗歌化。经常为幼儿读着富有诗意与想象力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规范的语言。
2.让孩子从此爱上阅读
小小的绘本,让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丰富起来。从绘本阅读开始,保持跟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就是在不断维系一个跟孩子沟通的渠道。
3.帮助孩子健全人格
绘本的阅读,使孩子从生动的故事中学会积极、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所谓“缺陷”,学会充分享受温暖的亲情和友情……最终帮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让“绘本阅读”走进家长,促进亲子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帮助家长树立阅读理念
我们进行了“故事沙龙”、“家长咨询”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家长对阅读的重视。
(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孩子创设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
丰富多彩的家园阅读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能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1.保证亲子阅读的时间和质量
家长应坚持每天陪孩子看绘本,通过和儿童一起阅读有趣的绘本,帮助儿童感知绘本中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鼓励儿童认读文字或朗读文字。同时增加预期和假设的提问,帮助儿童获取良好的阅读经验。
2.鼓励多种形式的亲子阅读
在家庭中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家庭绘本表演会”,鼓励儿童和父母一起演一演绘本中的故事;也可以请家长走进班级来给孩子讲故事等等。
(1)我讲故事大家听
各班每天利用零散时间请幼儿给大家讲故事,孩子们通过不断地听、练、演、讲,提高技能。而且,讲故事活动会促进家长和孩子在家中一起阅读、一起选择故事、一起准备讲故事,无形中促进了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教育作用……
(2)我的小书
在家长的合作帮助下,孩子们制作的一本本精致可爱、内容丰富的图书呈现在我们眼前。之后,我们开展了“讲讲我的小书”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图书上的故事讲述出来。这样既让幼儿学会看书,又使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家庭图书借阅
幼儿园选购了一大批供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同时还要求各班教师为家长提供借阅、选书清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了解为何选择这种书籍,以及它们与孩子发展的关系等,这也是对家长与幼儿开展共读活动的指导过程。
(4)家长走进班级讲故事
我们组织了“家长走进班级讲故事沙龙活动”。在近两个月的活动中,我们体会到:讲故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学习知识,掌握道理。孩子犯了错误,有时直接批评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或产生逆反心理,强化错误行为。这时,如果借助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就能有效地避免负面影响,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其次,讲故事少不了提问。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幼儿对特定内容的理解,激励小朋友们参与,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获得多元的发展。
最后,讲故事可以拉近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我们邀请家长来园看幼儿的生活情况,观看幼儿游戏,与幼儿进行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我们采用教师讲――幼儿听――幼儿讲――家长写这一教学形式,为家园共育搭建了平台,使家长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让“绘本阅读”走进家长活动中的一些建议
1.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大部分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指导方式也比较随意。因此,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家长也需要阅读――读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方面的书,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其实也是在读孩子这本书。家长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2.从物质、心理、信息环境创设等方面入手
为亲子阅读营造良好互动的氛围,阅读时间的选择和长短安排,阅读地点的选择都应有一定的计划性、目的性,且最好固定。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力求种类丰富、数量适当。既不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乏载”现象,也不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超载”现象。要想孩子喜欢阅读,家长要带头学习,用自己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感染孩子,鼓励孩子学习。同时,父亲也应承担亲子阅读的责任。家长可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走入大社会、大自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拓宽亲子阅读的信息渠道。例如,可常带孩子去书店看书、买书;多与其他家长交流亲子阅读的心得,多指导自己孩子与他人的孩子交流阅读的感受。
3.密切家、园、社区合作,共同促进亲子阅读的开展
篇5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更多经典的、优秀的儿童故事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故事不仅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且对学生精神成长的作用巨大,它使孩子求真、向善、尚美,使孩子具有自由的想象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情感力,使孩子内心柔软、细腻而丰富……儿童故事教学要有儿童的立场,要有审美的视角,要摈弃教化冲动。儿童故事阅读过程中强调审美情感并不是挤兑语言的发展,反而是在促进语言的发展,是在实现审美能力培养和语言发展的双赢。
一、阅读儿童故事的选择方向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而低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读物才适合自己,所以自己在选择阅读故事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从性,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还可能使孩子出现“偏食”现象。因而,教师和家长必须指导孩子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理解的,并且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读物,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1.根据儿童特点和兴趣推荐书籍
低年级的孩子持久性比较差,比较适合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的读物比如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一些儿歌等,耳熟能详的有《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各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荐阅读儿童故事
一本好书要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要联系读者的生活情感,脱离生活实际的书籍很难让人亲近,更不要说深入阅读了。儿童故事更是如此,尽管在其中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童话故事或者神话故事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那正是孩子尚未成熟的心智对未来美好生活实际的向往,反言之,它也是孩子生活实际的憧憬表现。因此,我们在选择推荐的时候,不要脱离了儿童世界的界限,要联系他们的生活,推荐阅读和他们紧密结合的,让他们有浓厚兴趣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来自于民间故事,也可以是儿童文学中叙事性很浓的作品,比如《伊索寓言》、《皮皮鲁传》等等。
3.根据孩子需要推荐有一定知识性的儿童故事
光靠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孩子的要求的。所以必须向他们推荐有一定知识性的书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等包容各方面知识的注音读物,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父母、老师无法给予的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让儿童故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1.静静地听故事
记得我小时候听故事的时候,多余的,老师什么都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打开故事的话匣子,我们就能立刻被老师吸引过去了。静静的教室里,到处充满的都是故事本身的曲折氛围,还有我们和主人公共鸣时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因此,我想,要让孩子们听得进故事,必然先要练就当初老师的本领,在语言表达,动作配合,还有表情烘托中让我的学生为我所吸引!哪怕没有高科技多媒体声色的配合,也能让我的学生被我独特的表现深深陶醉。好在有先前情感丰富的基础,每每在班上讲故事的时候,我只是保持住那安安静静的环境,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从孩子们的脸上感觉到:他们听进去了,他们很有兴趣,这些故事有作用了!因此,要想让孩子爱上故事,要想让故事有作用发挥,必得老师先练成讲故事的功力!就算是徒口,也能惟妙惟肖展示故事的精彩!
2.用心地讲故事
聆听一段时间的故事以后,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对故事的喜爱特点,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活动,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类似于故事会的形式能激发学生对故事更大的喜欢,也能帮助学生积累得更多!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去找恰当的材料,而且要进行选择,这就需要他们用心地阅读大量的儿童故事。
3.巧妙地用故事
将孩子们带到故事的天地中来,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利用他们由故事迸发出的兴趣全面地学习语文,培养素养。因此,知道了那么多的故事,还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用用它们,也是重新回味思考那一瞬间的感动、思考或者恍然大悟。
篇6
关键词: 故事 幼儿教育 诀窍
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吸引小听众,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父母说:“我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总爱缠着我给他讲故事。”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故事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好工具、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可以说故事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幼儿园里,如果老师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经常讲给幼儿听,往往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讲故事,幼儿能学习语言,接受品德教育。世界上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可是有的老师讲故事幼儿爱听,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不爱听,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给幼儿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
讲故事有什么诀窍呢?不外乎恰当选材、趣味讲述、有效启迪。
一、选择合适的故事
1.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故事
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其理解程度的故事,幼儿才会感兴趣。一般来说,两三岁幼儿理解力有限,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可选择一些讲述生活常识、规范幼儿行为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词汇尽量口语化。随着孩子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故事内容可渐趋多元化,如思想品德、革命历史传统、自然科学常识等,情节要有起伏,词汇可使用浅显易懂的书面语。对幼儿来说,童话、神话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选》等都是讲故事的好材料。
2.针对幼儿个性选择故事
如果发现幼儿个性上存在不足,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当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对胆小懦弱的孩子,要多讲些英雄勇士的故事;对粗暴霸道的孩子,要多讲些谦逊礼让的故事;对爱慕虚荣的孩子,要多讲些颂扬内在美的故事。
3.抓住教育时机选择故事
幼儿犯了错误,有时直接批评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或产生逆反心理,强化错误行为。如果借助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就能有效避免负面影响,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二、学会有趣味地讲述
1.教师要熟悉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不应照着书念,因为念书不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影响教育效果。幼儿故事一般不长,故事内容是容易记住的。讲故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根据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熟悉故事,把故事情节和主要对话记熟,同时要想好怎么讲,不一定把每句都背诵出来。在故事情节和主要对话不随便改动的情况下,用口语化语言讲,会讲得更生动,更能吸引幼儿。对难懂的词,应该考虑怎样解释清楚。
2.掌握讲述的艺术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定会兴味索然。首先,应分析主题,确定用什么语气,需要突出什么,讲到哪儿应提个什么问题让孩子回答,等等。讲故事时应该注意:①态度要和蔼可亲,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引起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②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注意他们的反应。③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重点的地方要突出。④要有动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而且要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在讲故事的语言技巧方面不妨学学孙敬修老先生,他在讲故事时,就十分注意语言适合孩子的口味。此外,对故事进行形象化加工,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象声词。这样可以使故事活起来、动起来。
培养和发展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在讲故事时,为他们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可以边讲边让他们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大脑中就会浮现一幅幅鲜明的图像,浮想联翩,使想象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还可以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三、进行有效启迪
给幼儿讲故事不是为了敷衍幼儿,而是为了开发幼儿智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讲故事时,要注意给予幼儿多方面的启迪。如在讲前、讲后或在重要地方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待幼儿回答后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使幼儿边听、边想、边构思,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时讲到时,还可以卖“关子”,让幼儿自己猜猜故事的结尾,处理故事的结局。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母亲每天都给儿子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就“且听下回分解”,下面的故事情节就让小歌德想象。第二天,讲故事前,先让孩子说说是怎么想的,再讲。
篇7
1、使用绘本故事的方式有问题
绘本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一种材料。其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能吸引儿童的兴趣,在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多种能力。而绘本故事是很多学生喜欢选择的讲故事的材料,喜欢将绘本讲给儿童听。然而,大多绘本的文字虽描述和解释了画片,是故事的线索和内容,但如果只按照现有的文字讲给儿童听,儿童只能接受到来自听觉的故事描述,接受到的内容简单且短小,缺少绘本故事更多的背景等相关信息,对绘本故事的内容没有较全面的了解,没有将绘本故事的价值发挥出来。更不用说那些绝大部分是图画而只有少许的几个字的绘本,如《母鸡螺丝去是散步》。因此,使用绘本作为故事讲述活动时,应尽可能的呈现图片,让儿童能将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整合在一起。
2、故事提问不当,很难紧扣或升华主题。
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中故事中,讲述了一只蛀牙的鳄鱼在看牙医的过程中和牙医之间的对话和心理过程,对话语言上呈现重复的特点。学生在故事讲完后,一般会这样提问:“小朋友想一想,鳄鱼明年还会来吗,为什么?”,“鳄鱼和医生的对话有什么样的秘密?”。这样的提问基本上没有将这个绘本故事的核心内容升华出来。在这个故事结尾的问题处理上,可以用问题“如果你是牙医,你会怎么告诉鳄鱼保护牙齿”,“如果你是鳄鱼,你会怎么做来保护牙齿”等紧扣绘本主题的假设性提问来调动起儿童的思维和参与性,同时提升故事的主题和实现绘本的意义。
二,开发运用绘本方面
1、绘本开发不足,只作为绘本故事使用
在绘本运用过程中,除了把绘本作为一个故事材料使用外,还可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中某环节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使用,做到开发和利用绘本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吃掉黑夜的怪兽》绘本故事中,如果直接利用这个绘本讲故事,那么可以在故事导入时用“如果没有黑夜会怎样,小朋友们来听一听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来进行。那么这个绘本就直接被原版运用作为讲故事的材料使用。学生在使用该绘本时,基本上也是按讲故事的方式原版运用故事内容。然而,仔细分后后会发现这个绘本故事不只这一种用途,可以做成一个语言活动或科学活动,以“如果没有黑夜可不可以,为什么?”或“如果没有黑夜会怎么样等”来作为活动的任务导入,将其作为语言活动、科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的材料来使用,作为围绕主题的讨论材料。
2、绘本故事话题开发与运用不足
有的绘本除了利用绘本内容来开展领域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利用故事的话题来开展教学活动。《小房子大房子》讲了一个老太太她独自一人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她有四只动物。有一天她感到房子太小了,于是请聪明的老爷爷帮他想办法把房子变大。老爷爷想了个办法,让老奶奶每次带一只动物进屋,老奶奶每带一只动物进屋都会发现原本就挤的房子更挤了。老爷爷再让老奶奶依次把动物一只只带出去,每带一只老奶奶就感觉房子大一点了。到了最后,老奶奶觉得房子变大了。学生在使用该绘本时,通常都是设计成将该故事讲给儿童听或者是呈现绘本内容带着儿童一起看,故事讲完后,儿童很难体验到为什么房子变大了,且会受老爷爷的影响会认为方法只有这一个。基于这样的问题,《小房子大房子》可以考虑充分运用绘本故事的话题———将小房子办成大房子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任务来做成一个美术或综合活动。如,可以用“老奶奶觉得自己的房子太小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房子变大,小朋友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呢?”引入教学活动,根据目标偏向设计为某教学活动,如用“请小朋友们把想到的方法画下来等”将其做成美术活动。
3、运用绘本方式不足,缺少开发绘本的动机和能力
绘本除了可以直接运用绘本故事、将绘本融入到教学活动的某个环节、抽取出话题外,还可以利用故事的剧情来开展教学活动。在绘本《咕叽咕叽》中讲了一只从小在鸭群里长大的鳄鱼在被鳄鱼同类嘲笑它虽然是鳄鱼但是却像鸭子一样走路,又被要求帮助鳄鱼同类捕捉鸭子,而这只鸭群里长大的鳄鱼却不想,它想当一只鳄鱼鸭,于是它想出了将石头而不是鸭群丢下桥的方法。学生在使用这个绘本时,往往都是按着故事内容走下去,缺少对绘本内容的再分析在思考,缺少对绘本开发的动机和能力。这个绘本故事的剧情有起有伏,可以利用剧情转折的地方设置后续活动,让故事发展到鳄鱼鸭遇到了难题,让儿童想想如果自己是咕叽咕叽,有什么办法来帮助鸭群,可考虑用多种方式让儿童歌将想法表现出来,如用语言、用绘画,甚至可以考虑是否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将想法表现出来。
4、绘本归类积累不足、不同类型分析不当
学生在使用绘本过程中,缺少对同主题内容的积累、对同题材绘本的处理策略迁移。在绘本的分类上,按主题可以分为情感类、品格培养类等等,在使用绘本过程中应该要做到随时积累,归类整理这一点。如,《我爸爸》,那么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绘本就有《我妈妈》等一系列绘本。学生在讲绘本时,缺少搜集、整理、归类意识。如在学生讲完《勇敢的克兰西》后,被问道还有哪些绘本与它相关时,学生基本不知道还有哪些与它相关,比如《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有些绘本很适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能起到很好的与儿童互动的作用,如发展观察力类的绘本。在对《谁吃了我的大饼》绘本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这是以发展儿童观察力作为主线的绘本,可以将活动设计为让儿童通过逐一观察大饼上牙印的形状来推理和判断是谁吃掉大饼。在同类型绘本《谁在我头上嗯嗯》等绘本中也可以分析后发现仍然是以发展儿童观察力为主的,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成和儿童互动,发展儿童观察力。但在这两个绘本的使用过程后,有的同学直接将其作为一个绘本故事讲完,没有挖掘出这个绘本的价值和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开展。而有的绘本却不适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但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硬要设计成让儿童观察,没法吸引儿童又没法紧扣主题且教学活动节奏混乱。
三,结语
篇8
听故事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一项精神享受。在幼儿教育中,故事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还能带给幼儿无限的身心愉悦。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讲故事是实施语言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幼儿教师讲故事训练的基本要求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材
首先,适宜的故事素材是讲故事的前提。它在讲故事活动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讲故事,从内容上来说,要选择那些思想观点正确,内容新鲜健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作品。从艺术方面来讲,所选择的故事要具有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首尾完整,情节引人入胜。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更应选择情节围绕中心展开,符合幼儿生活实际,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故事。但是,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尚不完善,情节不宜过于复杂,人物不宜过多,还要注意情节的完整性。例如《巧克力饼屋》《小红帽》《猜猜我有多爱你》等故事,情节简单又有波折,线索清晰,内容连贯完整,人物性格鲜明,适宜对幼儿进行讲述。
其次,选材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那些深浅适度、符合大多数幼儿欣赏水平的故事。幼儿的发展与年龄的关系非常紧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3~4岁的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认知水平较低,应该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带有重复内容的故事,如《好饿的小蛇》《拔萝卜》等。4~5岁的中班幼儿,理解水平逐步提高,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幼儿生活故事、情节稍曲折的中外经典童话故事,如《珍珍唱歌》《皇帝的新装》等。5~6岁的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增加,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都可以选择,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如《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愚公移山》等。
二、合理加工
选好故事的基本材料后,还要根据讲述时间和听众特点,对故事的原材料作必要的加工处理,对故事的加工可以从文本和语言两方面进行。加工方法有添枝加叶、修枝剪叶、成人语言儿童化等。
(一)添枝加叶
幼儿图画故事以其独有的图文合奏的魅力备受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幼儿图画故事出现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图画故事通常是图文并茂地讲述故事,许多精彩的场景只出现在图画中,而文字却没有体现,幼儿教师在讲述幼儿图画故事时,可采用添枝加叶的方法对故事进行加工。例如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名作《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中的文字和图画, 就像相声表演中的捧哏和逗哏,缺一不可。这个故事的文字讲述了一只母鸡的散步过程。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单看故事的文字,翻译成中文只有44个汉字,英文是36个单词,全文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作为故事的文字,它的语言显得平白,不生动,很没有意思。如果只是讲述故事中的文字部分会让幼儿味同嚼蜡, 对故事失去兴趣。要想使故事从平面走向立体就需要对画面内容进行充实。如,狐狸想吃母鸡却一头扎进池塘的场景,在书中只有绕过池塘四个字,经过添枝加叶后可变成:狐狸又向母鸡扑去,扑通这一次它掉进了池塘里,池塘里的水冰凉冰凉的,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连小青蛙都吓了一跳。呱呱 是谁打断了我们的聊天?而母鸡萝丝却绕过了池塘不慌不忙地走了。
故事的原材料中对狐狸的描述没有文字,讲故事时就需要添加狐狸的形象,再加上拟声词的运用,人物对话的添加。这些对故事材料的添枝加叶,既丰富了故事内容,又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生动再现,使故得丰满有趣。
(二)修枝剪叶
有些故事内容很精彩, 情节也很有趣味性,可是故事内容太长,不适合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下讲述,对于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进行修枝剪叶。讲述时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删除故事的次要情节或将其一带而过,这样就可以压缩故事的内容,使故事更精练、简短、紧凑。经典童话故事《丑小鸭》是非常受儿童喜爱的作品,但如果照着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原著来讲的话,恐怕大多数幼儿会无法欣赏。故事的结尾原著是这样写的:
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忽然间他举起翅膀,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 紫丁香在散发着香气,它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 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荫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翅膀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 被他们杀死,要比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鸡场的那个女佣踢和在冬天受苦好得多! 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它,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 这只可怜的动物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待着死。但是他在这清澈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却是一只天鹅!
鞠萍姐姐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把结尾部分改成了这样简单的几句: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丑小鸭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考验,他长得高大结实,竟然能够展翅飞翔了。他看到花园里有三只天鹅,想游过去,可是又担心他们会啄死他。忽然,他头一低,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啊,我再也不是丑小鸭了,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原著多用形象的语言,有文笔出色的景物描写,有情感真挚的心理描写,但是这些语言远远超出了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储备,对幼儿来说还是太难了。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作品内容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修改,删掉句子中大量的修饰语,把长句改为短句,减少描述性的句子以及大段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以适应幼儿的语言接受能力。
(三)化深为浅
故事文本一般都是由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作家创作作品时常常着重于故事内容的完整性、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有时忽略叙述语言的口头性。因此,讲述幼儿故事有一个书面语到口语的转换过程。要将成人化和书面化的语言改为儿童化、口语化的语言。使故事材料更适合讲述。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就简,使用词汇涉及范围较小、句法结构较短的语句,不使用让幼儿感到理解困难的专有名词、抽象词语和长句、复合句等。
1.词语运用以浅代深
故事《月亮出奔》 啊我是多么明媚,多么皎洁,多么娇艳! 要是白天也能够和人们见面,那该有多少荣誉和赞美落到我的身边!就是那个太阳逼得我不能露脸! 中有许多幼儿不理解的词句, 幼儿教师如果在讲述故事时,只是按照故事的文本给幼儿讲述,书面化的语言,会使幼儿难以理解,如果将其改为通俗的口语,如将明媚、皎洁,娇艳改为美丽、明亮,将荣誉和赞美换作夸奖,幼儿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2.句式运用短小精练
句子要更短小一些、更简单一些,附加成分尽量少,适当重复。如孙敬修爷爷在讲故事时会把因为天下雨, 所以带把雨伞 改为啊,天哗哗地下雨了,怎么办呢? 带把伞吧! 去掉关联词语的短句的运用使语言口语化,这样饶有风趣地讲述更能吸引幼儿。
三、形象讲述
要做到讲述生动,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使用形象的口语
要用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符合幼儿口语习惯的话语讲故事。做到简洁、生动、通俗,让教师说起来顺口,幼儿听起来亲切,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众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理解。例如,《皇帝的新装》形容骗子的狡诈用诡计多端、心术不正,不如说他眼珠儿骨碌一转,想了个坏主意更加直观。
(二)把握好语调和语速
讲故事的人要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不同的内容、描绘不同的情态时,都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加以区别。如果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不会吸引人。讲故事还要处理好语速和节奏。一般来说,故事的开头一般用慢速,情节紧张时就要注意快慢结合,张弛有度,有时还可以适当停顿,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余地,增加情节的感染力。总体上讲,给幼儿讲故事,速度不宜过快。
(三)恰当运用态势语
篇9
女儿还没有出生,我就看了不少育儿杂志,了解到跟孩子说话要用完整的句子,因为孩子在不会说话时,是通过听大人说话来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因此,我们平时讲话都注意用完整的句子,而不是“吃果果”,“嘘嘘”等所谓的“童言童语”。儿童故事的语言和想象力空间最为丰富,优秀的儿童故事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是最精华的所在,所以我们就经常给女儿读故事。读故事没有太大的难度,孩子也很爱一边看故事书上的画,一边听妈妈温柔的朗读声。
第二步:黑灯瞎火讲故事
但是不久,睡前读故事显现出弊端来了。女儿每次都不肯老实地躺着听,总要把的小身子挣扎出来,趴在故事书上看,而且越听越兴奋,把一心哄她睡觉的我折腾得身心疲惫却无可奈何。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把灯关掉,在黑暗中讲故事,慢慢地拍着她,因为没有灯光的刺激,她就比较容易入睡。还别说,这倒真是一个好办法,大大缩短了入睡的时间。而且,在黑暗中听故事的她,注意力比较集中,听得很仔细,很多故事的细节都记得。
第三步:天马行空编故事
可过了一段时间,麻烦又来了。因为经典的故事毕竟有限,而且很多故事在“读故事”阶段就讲过了,当女儿不断提出“这个故事我听过了”的抗议时,黑灯瞎火讲故成了我每天的考验。有段时间,我每天都要在杂志上找故事,后来发展到上网找,找到后还要做些加工,然后看几遍,晚上再讲给她听。有时候,忘记了故事的情节,就只好求助于孩子的爸爸,宣布“今天晚上爸爸讲故事,鼓掌欢迎”。刚开始小家伙还兴高采烈地欢呼:“爸爸讲故事,爸爸讲故事。”领教过“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说……”之后,她再也不要爸爸讲故事了。这下可难为了我,连救场的人都没有了。
有一天,我又忙得忘记准备故事了,情急之下,只好编了一个小动物的故事救场。我让她给小动物起名,她可高兴了。那些天,正好看到网上有小朋友走失的报道,我就编了一个“小猪找妈妈”的故事,讲小猪跟妈妈出去玩,东张西望就走丢了,然后让警察叔叔给妈妈打电话,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的故事。我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她出门要拉紧妈妈的手,过马路要注意安全,要记住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不小心走丢了找不到妈妈时,应该怎么办。还别说,教育效果真不错。
篇10
一、先听后看,为阅读导航
要想让幼儿学会阅读,可以先从“听故事”上下工夫。经典的故事无疑是幼儿听读的最佳内容。在我班的自主阅读架上,每月都会投放“童话故事集”“幼儿画报”“儿童时代”等优秀杂志。在投放前,我会坚持利用餐前、睡前、离园的时间让幼儿先听读其中的经典故事。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我班的伊伊小朋友在讲述“听妈妈讲故事”上的内容,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我走近她,看到的现象更令我惊讶,她居然拿着那本书,一边翻,一边讲。那一刻,我欣喜,因为我的坚持没有白费,伊伊已经向阅读成功地迈进了一步。
二、先学再讲,“小喇叭”激情演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是“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针对要求,我们在本学期试着开展了“故事大王”的活动,为孩子营造“说”的氛围,旨在鼓励幼儿把自己学到的故事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
起先,在我们的“故事大王”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朋友愿意给大家讲故事,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觉得“故事大王”时间太短了,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想在大家面前露一手。在这一活动中,每个小朋友都受益匪浅。其中,雨辰的进步最大。他是一个从来都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的小朋友,上学期,我几乎没有听他回答过问题。就是这么一个内敛的小男孩,在故事魔力的驱动下,有一次,竟然举手要求与大家分享他的故事。自那以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活泼了、愿意举手发言了、能主动与老师交流了,也更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了。
三、先分后合,共享“精彩一刻”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也就是说,幼儿园势必要跟家长、社区密切联系、步调一致,只有这样,幼儿园的教育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更好地让5+2>7。
1.发邀请帖
在我们的教育沙龙中,我经常会发一些有关阅读的帖子。在帖子中,有时我会转载一些父母教孩子成功阅读的例子、故事对孩子阅读的作用,有时会谈谈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国内外有关阅读方面最新的研究资料。有时我会跟家长聊聊班上部分家长利用故事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借鉴。
2.网络讨论
互联网给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及时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家长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应该给孩子选择怎样的图书?”“什么故事孩子最感兴趣?”“我还可以用什么其他方式给孩子讲故事吗?”……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一致认为,给孩子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3.家园联盟
看着孩子们了解的故事越来越多,对故事也越来越感兴趣,我们自发生成了“家庭童话剧表演赛”。在这个活动中,家长和孩子是主角,他们负责选择表演内容、分配角色、精心编排,我们老师则负责幕后工作,如制作头饰、服装、道具等。正式表演那天,不管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异常兴奋,因为这是大家携手共同演绎的一台节目。
四、先易后难,“今天我来做老师”
1.“今天我来做老师”――家长
一次家长沙龙活动时,许多家长都说自己孩子特爱吃糖,怎么说、怎么哄都没用。“你们可以试着用故事来教育呀。”小瞿妈一下打断了大家的讨论,家长们像得到救星一样,热烈地鼓掌,要求小瞿妈好好地教教大家。“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老师又特爱讲故事,从故事中让孩子明白很多道理,我们为什么不尝试做一回老师,利用故事来教育孩子呢?”家长们频频点头,表示这个办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