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秦观范文
时间:2023-03-17 13:4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鹊桥仙秦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杜牧《秋夕》。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
篇2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篇3
活动正是由王睿主持的,看得出他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将整个活动分成了几个板块进行。
先是张晗沁介绍了“七夕”的风俗。她说,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就成了一个美丽的节日——七夕节。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所以也叫“乞巧节”、“女儿节”。据说,这天晚上在瓜果架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呢!张晗沁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就有人补充了——据说,七夕这天不大能看到喜鹊,因为它们都去搭鹊桥了;现在很多地方还能看到“鹊桥”这个词,我们苏州就有一条路叫“乌鹊桥路”;还有一个词牌名叫“鹊桥仙”呢,秦观就写过一首《鹊桥仙》。
接着,大家又把话题集中到与“七夕”相关的诗词上来了。彭佳欣说道:“我们背的古诗《秋夕》里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在她的带领下,大家不由得跟着背诵起来。刘畅显然是有备而来,用幻灯呈现出刘禹锡的《浪淘沙》、秦观的《鹊桥仙》、《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他不但给大家讲了诗的意思,还带着大家读读背背。在他的带领下,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了。
快结束时,大家一定让我也说说。我想起了另一个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便说:“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还有一个说法。据说,织女原来住在天河的东边,是天帝的女儿。她年年都很辛苦地在织布机上织布,却没有空闲打扮自己。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就准许她嫁给了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却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非常生气,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面对这样一个版本的故事,孩子们显然一时不能接受,他们更认同的是“王母作恶”的版本。我就问:“你们更喜欢哪个版本?”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书上的版本。”“是呀!这个版本更符合老百姓们勤劳善良、向往自由的追求,所以它也流传最广。那么,哪个是真的呢?”“都不是真的!”六年级的孩子非常清楚神话故事虚构的本质。“都不是真的,就像《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一样。这些传说都是我们的祖先在解释天地起源,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时美妙的想象。”
一节活动课很快结束了,而关于“牛郎织女”的话题却还在孩子们间讨论着。我也久久放不下一些思考。
在语文教学上,我们一直提倡不要囿于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无意间,我正是通过《牛郎织女》一课,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走进民族传统文化的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而精彩,不可能穷尽于教材的有限篇幅。以课文为基点,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拓展活动,在中高年级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围绕“牛郎织女”这一话题,孩子们分工合作,收集资料,介绍讲解,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交流中,他们的见闻感受大大超出了课文提供的信息,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对“牛郎织女”这一民族传统文化有了相对全面、深刻的了解。
在万圣节、圣诞节风行的今天,也许我们在无意中冷落了“牛郎织女”“后羿嫦娥”,忽视了梁祝化蝶的凄美、屈原投江的悲凉。时常在传统文化中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孩子们的“根”才能在这块土地上扎得更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正应该帮助孩子们把“根”,扎得深些,再深些吗?
篇4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牵牛织女》(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他乡七夕》(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牵牛织女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霄中。
《辛未七夕》(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鹧鸪天 七夕》(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二郎神 七夕》(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祖咏
闺女求天女,
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
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
耕慵织懒,
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
争如休见,
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乞巧歌 》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情人庙庙联》
真情无人见,
假情天有知。
《情人庙鸡心石上刻小诗》
情人双双到庙来,
不求儿女不求财,
篇5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篇6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宴悬圃二首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篇7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又是相思的时节了吧,不然窗外的雨怎会落的如此忧伤,似含泪明眸惹伤了泅红更深的季节。细细微微的雨,飘洒在青石黛瓦上,落在爬满青藤的人家深院里,飞入城外幽幽的碧柳边。期待了三生的约定,如绣花针落地,绵绵寂静,细腻无声。虚掩帘门,看雨打芭蕉凝固娇翠的绿意,心也温润得若一瓣清新的梨花,洁白柔软散发着芳香。夜雨映染天水碧,我静静伏案读很旧的宋词,品秦观秀婉的小令。青灯照壁,沉吟良久,和着雨点字字悱恻,眼前不自觉蕴出一个素面净颜的女子模样。像百年前遇雨留宿的白衣书生,在夏末初凉的午夜放飞自己缕缕牵挂,将寂寞的水墨排笔裱成远方天边遥寄的问候。虽然已不是充斥着古典唯美的年代,但那种淡淡的相思之意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却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
佳期如梦,纤云飞度,任轻风细雨飘摇衣襟,湿润脸颊。微露芙蓉窗,杏花春曲流转芳菲。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滋生闲情的江南总是可以轻易的撩人春思。一分落红都可生出相思,一把玉萧也能衍出云梦初见。七夕于江南更是眷养爱情的温床,走至葡藤下,听古老的故事。那男男女女低眉含笑,随着淅沥的小雨,仿佛情人间细语呢喃,嘈嘈切切玉珠落地。素手拨斜琴,飞花轻轻点醒愁绪,那隔着迢迢星汉守望无尽岁月的牛郎,于今日终是见到日思夜想的人。他们会有怎样的深情需要共享,又有多少往事来遣怀缠绕。漫天的雨丝化作相思的泪,让人徒增淡淡的惆怅,淡淡的苦涩,沉浸在如玉般温暖的花事里。阻碍是遥远的距离,相爱却是彼此跳动的心。那么多细水流长的记忆,任你怎样不愿回想,也总有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时光让你永久铭刻于三生石上。
鹊桥仙虽美,但钟情的却是最后两句。初次从唇间萦绕而出,是在美丽的年纪遭遇喜欢的女子:素裙潋滟,贝齿凝香。应是七夕佳节,三杯两盏淡酒过后,醉意正酣时打开她送的红泥素筏。夜在皓腕下生出幽幽的香,一张短短的纸飘落,上面写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此一句,念来满园惊鸿,抵得过千言万语娓娓道来。常常想,宋词里的女子该是如何哀婉多情。清淡若菊,气质若兰,那江南烟雨两岸红粉佳人纤腰一把,不知让多少男儿将一生都付与。暮卷盈帘,点燃一炉沉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为自己描上弯弯柳眉。只是左等不来右等不回,这相思如卷耳,微雨纷落,便是袭卷得天涯苍苍,心中的落寞袅袅休休下个不停。而如今,又逢七夕,这场温凉的相思雨在我心头迟迟不愿落下。直到后来,无意中见到元稹的一首诗,尾联正是所爱的这两句。可那时已是流光把人抛,沧海变桑田,再无真意可言。我更愿意哲伏于秦少游的红袖添香满楼招的诗词里,任柳绿桃红,山阔水起,不改的唯有浓浓的柔情和缠绵的眼神。
对于秦少游不是不佩服的,词风清丽雅致。虽是儿女情长,读起来却也是平仄非常。"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当年柳边深巷,断肠南陌,那一抹脆生生的嫣红似花瓣雨轻落梦里心尖,柔软而潮湿。再回眸,已是痛彻骨髓的分离。清浅如水的温柔还未留足,你的笑靥就这样令我魂牵。相思催人老,这样的爱情本身就是毒药,直毒进五脏六腑,而浅情人却还不知。离恨恰如春草,更远更行还生。想必那女子也应凭栏远瞩,千里斜阳悠悠跌进芳草外,纵然明知那个人不可归来,却仍是独身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黄昏后,是良辰美景时分了。月光染了一地,掩尽重门,她已是相思成疾。眉目清细,此刻那望瘦的上弦月,是否将沉沉的思念穿过暮霭云层送至檀郎手中。醒也无聊,醉也无聊,这相思的时光漫长难熬。但知晓不管他身处何地,能否在身旁,只要他心里有她,那么这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
寂寞生根,那杜鹃泣血的温凉雨,在鹊桥上落了一层又一层,轻痕淡若绿苔。她对镜低吟:平生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如何才能解掉滚滚红尘的羁绊,共赴一场盛世温暖。原来被雨打湿的等待,是心头无声的唱词,不为离散而悲苦,只为相逢而欣喜。虽然不能与相爱的人长厢斯守,但因这个季节平生的执念,更浓郁了爱的芬芳。也许朝暮相对不是天荒地老,若即若离却愈显珍贵。世间事就是这个道理,拥有并不代表着不会失去。年华错落,终不过水逝惊鸿去,无关风月,无关时代,无关你我。这尘世有缘,若相遇若相惜;这人情有暖,莫相弃莫相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落花流水都是要有一种过程,唯有疏离方懂相聚,唯有舍弃方会珍惜。一个不懂烟火的女子,怎可强求她知道最美的声音是秋风入松涛,寂静无声;最热切的爱情是品一粥一饭,相濡以沫;最深的怀念是咫尺天涯,两两相忘于江湖。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汤显祖为杜丽娘所写下的素凉句子。那时,杜丽娘在春色如许的日子踏进自己家中的小花园,她跟在丫环春香后面感叹"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许是眼中乍泄青梅,那个俊俏的柳生就停留心底。不在梅边在柳边,她是铁了心要嫁给那人的。只是世事难料,此中无端产生了许些波折。不过还好,最后她终于嫁给了柳梦梅,穿越了梦境,穿越了生死。忽然忍不住为这些情痴的女子而感叹,那场相思雨从春色四起的古代一直落到今朝,纷纷扬扬,仍旧如此温凉。像相思的味道,品不出清淡与寡欢,却可以让心为之涌动荒凉。所以在那岁末当口,正值七夕时节,才会有这般情深意浓的宋词,萌发小小红豆,长成鱼传尺素,云中锦书这些美好的字眼。
篇8
【关键词】杂合;翻译;韦努蒂;结果
1.引言
“杂合”(hybrid)这一概念最初从生物学中发展而来,指“不同种、属的两种动物或植物的后代”(Simpson& Werner,转引自孙会军2003)。后来自然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以及社会、人文科学也借用了这一概念。在这些学科中,“杂合”指具有发生交流的两方的特点、但与两方又都不相同的混合体。在翻译领域借用了这一概念的主要有韦努蒂、巴赫金以及后殖民理论家。本文主要通过杂合与归化、异化直接对应关系和语言文化的异质性论证杂合是翻译的必然结果。
2.韦努蒂由二元对立到杂合的转变
施莱尔马赫认为译者能选择的翻译策略只有两种―非归化即异化,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第三种方法可以达到具体的目标。作为施莱尔马赫的继承者,韦努蒂的翻译主张却逐渐由二元对立转向杂合。张景华将韦努蒂的翻译主张和理论激进颠覆期(1986-1998)和反思砥砺期(1998至今),(张景华,2009:1)激进颠覆期,韦努蒂采取非常激进的方式批判和颠覆传统译论,针对英美国家“译者隐身”的文学翻译传统,突出译者的主体性,强调归化与异化的二元对立……主张通过异化翻译挑战英美文化霸权。(同上:2)反思砥砺期,韦努蒂逐步消解异化与归化的对立,反对过度陌生化的翻译强调翻译伦理的本土应变。(同上:3)韦努蒂在《翻译的窘境》中明确提出“杂合性(hybridity)”是翻译作为抵抗霸权的重要形式(Venuti, 转引自张景华2009),可见杂合与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
施莱尔马赫给归化和异化分别下了定义:归化法―即从我族中心主义出发,使异域文本屈从于目的与文化价值观,将作者带回本国;异化法―即偏离目的语文化价值观的我族中心主义,标示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将读者派送出国(Venuti,转引自张景华2009)。韦努蒂批判性地继承了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并且将归化与异化提升到政治高度,韦努蒂认为归化倡导流畅的行文是对原文本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扼杀,其本质是为文化霸权服务的;因此韦努蒂极力主张异化,彰显原文本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反对文化霸权。激进颠覆期的韦努蒂强调归化与异化的二元对立、不可调和。
“在当代国际翻译论坛,引起归化和异化之争的人应该是Nida,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描述这对翻译策略的是以色列学者Even-Zohar,而将这一对概念引入你死我活的角斗场的则是美籍意大利裔学者Venuti”(王东风2002)。归化异化两派的争辩由来已久,却不见高下。根源在于归化与异化的切入点有所不同,归化侧重语言形式的转换,而异化侧重文化层面的交流。奈达的动态对等主张译文内容最接近原文,可正如王东风所说归化的翻译虽然满足了“读者阅读顺畅的需要”,但却容易“伤及文化的交流,无意之中蒙蔽了译文读者”(王东风,转引自韩子满)。反之,韦努蒂极力主张异化原则,其受众群只有少部分的精英文化分子,阻碍了文化较广范围的传播。因此单向度的归化或异化都无法达到翻译的真正目的。而且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异化与归化往往交叉甚至同时使用。韦努蒂虽然始终高举异化翻译的大旗,但在具体论述中,还是不难发现他向归化翻译的“妥协”,在《翻译的窘境》中他明确地提出“杂合性”(hybridity)是翻译作为抵抗霸权的重要形式(Venuti, 转引自张景华2009)。韩子满亦从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异化策略倾向于把原文中的异质成分引进到译文中来,通常会使译文变得杂合;而归化策略则倾向于用译入语文化的成分来取代这些成分,很少保留异质性的成分,不利于译文的杂合。也就是说如果译者主要采用归化的策略,译文的杂合度就低;反之,如果译者采用的主要是异化的策略,译文的杂合度就高(韩子满,2005:15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杂合是归化和异化妥协合作的产物,是处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
3.杂合
要用一种语言文化把另一种语言文化的文本再现出来,译文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两种语言、文化的特征(孙会军2003)。杂合的根源在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刘宓庆在《文化翻译论纲》中指出语言的异质性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基因(刘宓庆,2006:38)。李建军也在《文化翻译论》中提到语言的含义包括表层的字面含义和深层的语用文化内涵等两个层次(李建军,2010:92)。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秦观《鹊桥仙》的英译试论证杂合是翻译的必然结果。
3.1语言的语义层面
造成语言文化异质性之一就是思维方式。连淑能曾指出中西思维方式的十大不同,模糊性和精确性便是其中之一。中国人不注重对事物分门别类、分析解剖,缺乏对事物本质的准确认识,注重定性把握,忽视定量分析,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相反西方近代实验科学注重对事物分门别类、分析解剖,重视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促使西方思维方式具有精确性的特征。(连淑能,2010:319-320)这就造成了汉语词义的笼统模糊、英语词义的具体精确。两种语言很难找到语义的完全对等,翻译时必然会有语义的异质性体现。Damage在表示“损坏”时牛津提供的英文释义是:Physical harm caused to sth which makes it less attractive, useful or valuable 该释义的汉译:(有形的)损坏,破坏,损失(Hornby, 2009)。
3.2 语言的文化层面
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往往存在着显著差异,两种语言系统之间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翻译的本质在于文化交流,文化的载体是语言,文化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由于各民族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各民族的文化现象虽有共性存在,却无法一一对应,甚至常常出现文化缺位和部分缺失,有时字面意义上的对等,其实还另藏玄机。现在很流行英语早教,市面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影碟和书本,陪着侄女听称谓歌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叔叔、伯伯、舅舅全部都叫uncle, uncle, uncle ; 阿姨、婶婶、舅妈都叫aunt, aunt, aunt”不得不承认在日常用语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对等起来,那在翻译过程中将阿姨、婶婶或舅妈翻译成aunt 就足够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人有很深厚的宗族传统观念,父亲和母亲各方的亲戚都有不同的称谓,因此在翻译时决绝不能简单得一语盖之,必须进行必要的杂合:婶婶是父亲兄弟的妻子的称谓,宜译作“paternal aunt”, 而作为母亲方面的亲戚,则可译作“maternal aunt”。
3.4 秦观《鹊桥仙》的英译的杂合现象
翻译要兼顾译语读者的接受度和语言文化的交流,势必混合使用归化异化两种策略,所以杂合的身影常见于译文。以“七夕”为题材的吟咏诗词首推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该词通过描写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颂扬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严肃态度和高尚理想。
卓振英的英译版本如下:
Celestial Beings on the Magpie Bridge
Qin Guan
Her yearning in th’ clouds th’ Girl Weaver subtly weaves,
While the shooting stars display how th’ Cowherd grieves.
Across the Milky Way they meet
But once out of a year’s so many eves!
Howe’er, no secular love can e’er compare
With th’ holy sentiments they for a time share.
Their tender feeling is like a long long stream;
Their rendezvous is like a transient dream.
Their hearts may bleed now that they part
At th’ Magpie Bridge ― men are inclin’d to deem.
But nay, so long as undying love will stay,
Whereat should they be bound up each night and day?
(卓振英,2011:166)
3.4.1 格律层面的杂合
原词分上下片,每片5句,三、五句押韵,上下片各行字数及节奏一一对应。译者深知英汉诗词在格律方面的差异,没有将格律单向度的归化或异化处理,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将词译为分上下两片,每片6行,形似英诗6行体;基本节奏为抑扬格;押韵格式为aabacc,ddedff,英汉格律的“杂合”再现了原诗的格律美。
3.4.2 语义层面的杂合
以“金风玉露”两句为例,原词意为: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与此对应的译文内容“Across the Milky Way they meet
But once out of a year’s so many eves!
Howe’er, no secular love can e’er compare
With th’ holy sentiments they for a time share.”相比之下,译文淡化了“人间无数”的笔墨,而添加了牛郎织女爱情的描述“the holy sentiments”。
3.4.3 文化层面的杂合
词中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鹊桥仙、牛郎、织女、银河等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而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也是“七夕乞巧”的由来。译者将牛郎织女分别译为“the Cowherd”和“the Girl Weaver”, “Her yearning in th’ clouds th’ Girl Weaver subtly weaves, While the shooting stars display how th’ Cowherd grieves”一句已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跃然纸上,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4.结语
不同的文化源流,不同的语言结构,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语言之间的异质性、差异性。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和翻译的文化传播性导致译文必然具有杂合的特征,杂合的译文更有利于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和进步。
【参考文献】
[1]A. S. Hornby,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Seventh Edition) [Z]. Beij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2]韩子满.文学翻译杂合研究[M].上海:山海译文出版社,2005.
[3]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6]孙会军,郑庆珠.翻译与文化的“杂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7]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
篇9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篇10
——(宋)秦观的《鹊桥仙》
心绪
轻点网上的论坛,到处都有七夕的信息。
或是欲雨了,一缕清风,携着夏花的馨香,从家乡那边吹来,轻轻吹来乡思的心绪。
哦,七夕,应是家乡的牵牛花最美的时节。这个时节,乡思凝聚谷穗,是金黄的甜梦。
烦躁满堆的心绪,在金黄甜梦的轻拂下,清爽惬意的飞。
走在广袤的田野上,看,阳光和牵牛花露出灿烂的笑脸;稻穗也金黄的微笑。
笑,都那么明媚而绚丽;天空,蓝蓝的裸露;心灵,不由自主的扩展!
记忆
七夕,有我散落童年的甜蜜的感动。
七夕还热,童时,都知道最喜欢玩水了。那时最讨厌的,当是水里的水蛭。也不知道谁说,将水蛭用一支竹签串起晒干,在晚上点燃就可以看到鬼了。这样,也就可以捉鬼了。那时,我试过,可是没捉到鬼。
还记得童时的童谣:“七月七,山棯乌滴滴”。熟透的山棯子,黑紫色,甜甜的,满足嘴馋的童孩。于是,农历七月七,伙伴们成帮结队走进满眼生生翠翠的绿的山里,采摘山棯子。其间,我们尽欣赏了一些多彩的野花,它们无私的展现出它的美丽,有浅蓝、粉紫、绯红、鹅黄……真的万紫千红。当然,我们也不会错过蝴蝶的蹁跹、蜜蜂的忙碌……没有相机的童年,只有将自然溢彩的景色轻轻的放进记忆,然后……
七夕的天空清澈明净;七夕的泉水清澈不腐。静静的,静静的感受,心灵就会纯净而空灵。这样的境界,童年清纯记忆中的又现传说:装一盆七月七正午的水,放一面镜子在水里就可以看到仙女。纯真的童年,曾经守着那面镜子,直到黄昏。
晚上,风轻轻的飘然掠过晒谷场边的鱼塘。圆月,荡着涟漪,令人不禁抬起头,寻找织女的芳容……
展示
七夕,太多的开心的童年记忆。记忆,随着动人的节拍,轻盈的步履,腰肢舞动,裙裾飘扬舒展。
感受绚丽自然,享受美妙的传说,生命随着七夕勃然而发,是热烈而随和。
七夕的喜鹊和银河、树与月亮,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渲染和展示情与爱的凄美。
置身于天和地的融合,浪漫的文化,将七夕凄美华丽的转身,定格为浪漫,彰显人类的灵性而不懈的追求。
爱情
感受幽情的爱情的快乐,七夕的风和花,是缤纷人生朴实的绮丽。
面对功名利禄的尘世,己经远离童年时的一些无名野花。
七夕的浪漫,需脚踏实地的从容淡定。
收集散落在童年时的感动,让感动沉淀浮躁,追逐生命的神韵。
笑看红尘,七夕,谁还任寂`寞的飞舞?
真情,向远方荡漾!
远方,喜鹊执着的呢喃、织女婀娜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