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27 18:2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希金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普希金;爱情诗;女性形象

普希金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他作为跨越时空的载体,具有再阐释的可能性,一代一代的读者结合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理解来阐释普希金。正如荣格所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携带着永恒的女性心象,这不是某个特定的女人形象,而是一个确切的女性心象。”[1]普希金才华盖世,一直有很多女性崇拜、羡慕他,他本人也很浪漫,对爱情充满幻想,可以说爱情是他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一生经历了一百多次恋爱,浪漫的一生因为女性而结束,这些经历使其成为一位具有强大的女性情结的伟大艺术家,这种女性情结表现在创作中构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女性形象,某种程度上这些女性形象的光彩超过了男性。普希金一生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爱情诗占有很大的分量,他的爱情诗与他的私生活密不可分,有时候作者会直接说出这首诗是致某位女性的,但不能将他的爱情诗与他的私生活等同起来,要深入挖掘其内涵。普希金对女人的态度是比较理想化的,从1822年普希金给弟弟列夫的信可以看出他的女性观念:“我必须告诉你的那些关于女人的事情有可能是毫无用处的。我只是想对你说,对于一个女子你给她的爱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得到她。”由此可见,普希金的男权意识是比较重的,但他的爱情诗中却描绘着一系列光彩的女性形象,成为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 女友型

普希金是一位浪漫诗人,他的一生与女性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他的诗歌创作是女人成就的,这些女性中有一些人与诗人保持着纯洁的友谊关系,这给诗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是诗人感情受伤、疲惫时的心灵港湾。亚历山大德拉・奥西波娃・斯米尔诺娃-罗谢特是俄罗斯最优秀的女性之一,她有着超乎寻常的记忆力,非常喜爱文学、哲学,她与很多伟大的作家如普希金、果戈里等都是朋友。普希金创作出新作后,常会向她朗诵,并请她给出意见,同时普希金也很喜欢罗谢特写的小说,还送她一本纪念册《题亚・奥・斯米尔诺娃纪念册》。

普希金的亲密女伴是普・亚・奥西波娃,是三山村的女主人。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后来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在此与奥西波娃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17年普希金写了名篇《再见吧,忠实的槲树林!》,普希金的一生与奥西波娃一家保持着密切关系,普希金幽禁期间,奥西波娃给了他很大的安慰,使他的流放生活有了光彩,所以他常怀念在三山村的时光。普希金被沙皇幽禁后想逃往国外,在出逃前写了《给普・亚・奥西波娃》,诗中称赞奥西波娃是“乡间的女神”。1825年奥西波娃送给普希金一束花,诗人写了一首诗《田野上残留的一枝花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普希金不仅对奥西波娃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对其家人也写过很多诗。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著名的哲理诗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是普希金写给奥西波娃的次女姬姬的;《给安娜》是写给奥西波娃的女儿安娜・沃尔夫的;《倾诉――致亚・伊・奥西波娃》是写给奥西波娃的后夫之女阿琳娜的;《给E.H.沃尔夫》是写给奥西波娃的女儿金娜・沃尔夫的。

普希金的奶娘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是诗人普希金十分敬仰的一位女性。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是一位传统的俄罗斯妇女,普希金的父母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生活主要由奶娘照顾,奶娘给予普希金的是真切的母爱,普希金始终对她怀有深深的依恋。普希金流放后又被沙皇软件,这段时间普希金与家人的关系恶化,只有奶娘一直陪伴着他,奶娘给他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地。幽禁生活解除后,普希金写了《给奶娘》这首诗,由衷的表达了自己的赞扬与思念之情,他将奶娘称为“不幸的青春时代的好友”、“我严峻的岁月中的女伴”。奶娘对普希金来说不仅是生活上的关怀,还在他年幼时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使普希金接触到俄罗斯民间文化。普希金对奶娘深切眷恋,不自觉的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冬天的晚上》、《叶甫盖尼・奥涅金》等作品中,奶娘成为创作原型。

二、女神型

普希金的爱情诗创作与女神型的女性有着密切关系,她们身上散发着多样的美,或妩媚或天真,或美貌或多才,成为诗人创作的源泉。农奴女演员娜塔莉亚是普希金诗歌创作中出现的第一位女性,她对普希金有着重要意义,唤起了诗人第一次对爱的迷恋,写下了著名的诗《致娜塔莉亚》。

耶夫多基娅・伊凡诺芙娜・格力岑娜是非常美丽的少女,她非常喜欢文艺,为此举办了沙龙,聚集着优秀的艺术家、进步人士。格力岑娜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与自由思想,这深深吸引了普希金,普希金十分迷恋她,写下了《没有经验的外国迷》,表达了自己的迷恋之情。

吉娜伊达・亚历山德罗芙娜・沃尔康斯卡娅是普希金的灵感女神,她是俄罗斯著名沙龙的女主人,她的周围汇集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且她本人也在诗歌、歌唱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普希金认识她的第一天,她就唱了普希金的《白昼的巨星已经黯淡》,为此普希金很受感动,写下了《给吉・亚・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

阿格拉菲娜・费奥多洛夫娜・扎克列夫斯卡娅是非常聪慧的一位女性,她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得到了很多诗人的青睐,普希金也不例外,为她创作了很多诗歌,如《挚友》、《肖像》等。

三、 情人型

普希金一生有着丰富的恋爱经历,他的激情很容易被点燃,他很容易爱上一个人,但爱情的火焰比较短暂,很快就移情别恋。巴库宁娜是可能是普希金最早追求的一位少女,认识巴库宁娜使他尝到了初恋的滋味。巴库宁娜是普希金的同学巴库宁的姐姐,因为她经常到学校看望弟弟,普希金得以见到了她。巴库宁娜喜欢艺术,富有才华与容貌,这一切深深吸引了普希金,点燃了他的爱情之花。普希金对巴库宁娜创作的诗带有羞涩的成分,对她的思念使普希金寝食难安,并称她为“我的心上人”。巴库宁娜的倩影一直深刻的留在普希金的记忆中,他先后为她写了20多首爱情诗,《是的,我曾经享受过,也曾感到幸福…》是偷偷写在日记中的,表达了自己对巴库宁娜的爱恋。还有比较著名的《歌手》、《愿望》、《致巴库宁娜》、《哀歌》等,这些诗主要诉说朦胧的爱情。在巴库宁娜离去后,写下了《秋天的早晨》,巴库宁娜和别人结婚时,普希金还参加了她的婚礼。

叶卡捷琳娜・科萨维里耶夫娜・沃隆佐娃是普希金时代最迷人的女性之一,很善于交际,一直深受异性的青睐。普希金与沃隆佐娃相识时,沃隆佐娃是一位总督夫人,普希金则是一位被流放的不听话的诗人。1820年普希金被流放到南方基什尼奥夫市,那里十分贫穷落后,在几位朋友的努力下,普希金得以到文化较高的地区敖德萨。当时敖德萨的总督是沃隆佐夫公爵,他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很愿意收养普希金,初次见面时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为此普希金经常出入公爵夫人的沙龙,出入沃隆佐夫公爵府邸。但沃隆佐夫是军人也是官僚,他喜欢别人对他奉承,他希望普希金听他的差遣,而普希金喜欢我行我素,不愿意服从总督。同时普希金被公爵夫人所倾倒,与沃隆佐娃相处的十分融洽,常常一起散步、幽会,这引起了沃隆佐夫的不满,越来越不能容忍这位诗人,后向上级报告说普希金是个危险人物,普希金被幽禁起来,临行时沃隆佐娃送给他一枚宝石戒指,普希金视为珍宝,时刻带在身上,并创作了《护身符》、《保护我吧,我的护身符》等诗歌。普希金与沃隆佐娃的爱情经历使他创作了很多动人的诗篇,他们彼此钟情,留下了《致大海》、《焚烧的情书》、《致海船》等诗作。

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奥列尼娜是美术学院院长、考古学家奥列宁的千金。奥列宁在皇村毕业后与奥列宁一家很熟悉,奥列宁的沙龙是名流聚会之所,普希金很愿意参加。普希金初见奥列尼娜时,她只有16岁,普希金幽禁后再见她已19岁。奥列尼娜从小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有着很高的文化素质,又很活泼,惹人喜爱。普希金说她是最富有趣味的人,深深的爱着她,称她为“我的天使”。普希金很想和奥列尼娜结为夫妻,但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后来普希金离开了彼得堡,使他与奥列尼娜一家的关系疏远了。在与奥列尼娜的交往中,普希金写下了《我曾经受过你,爱情,也许…》、《美人儿啊,不要在我面前唱起…》。

总之,普希金一生与很多女性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女性对普希金影响很大,他的爱情诗创作因为女性而起,他的一生也因为女性而结束,诗歌与爱情成为他生活的追求。玛丽亚・拉耶夫斯卡娅说“作为诗人,他认为自己应当爱上所遇见的每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2]诗人把爱情看作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看得高于一切,并反映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为此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塑造了很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也成就了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注释:

[1]霍尔,诺德贝.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北京:三联书社,1987,54.

[2]匿名.普希金友人录[M].莫斯科:“真理”出版社,1984,126.

参考文献:

[1]陈训明.普希金抒情诗中的女性[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2]刘香英.普希金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

篇2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相信诗人,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读诗,能使我们从被物欲所困的状态中走出来;读诗使我们在时代的污染中保持原有的清新与天真的本色。读普希金的诗,唤起我们对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缅怀为民族的解放与自由而作出贡献的先烈,激发我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读普希金的诗,能纠正我们权力崇拜、物质崇拜、鬼神崇拜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

从橡树上坠落的橡子,躺在草地上,树叶成了她的床单,一层层的树叶,依附草地,托着她,一定温暖。

恍惚中,我觉得这样的子弹,不会呼啸奔跑,也不会粗暴地去撕裂鲜活的生命。

秋天,普希金城的上午,我坐在一棵橡树下,听树林中的风声,看一位我所热爱的诗人托腮深思。普希金铜像,在我的眼前展开的依旧是涅瓦河边俄罗斯诗人忧虑、坚定的生命韵致。刚才,我在普希金铜像前伫立,我渴望聆听诗人的吟诵,我渴望感受诗人坎坷的人生。

到普希金城,也是朝觐。我不愿意像观光客一样,照一张相,便匆匆离去。不远处有叶卡捷琳娜宫,可是在我的心中,辉煌的宫殿,比普希金塑像逊色得多。普希金所凝聚的思想寄托和感情畅想,是无价之宝。

不想离开,我就去一棵橡树下,翻开从国内带来的《普希金诗选》,一句句默诵。

宁静至极。我说不出普希金铜像坐落的地点,无数棵橡树交织出的茂密树林,搭建了俄罗斯独特的风景。普希金在这样的地方沉思,我在这样的地方吟诵普希金的诗,再恰当不过了。

一阵起伏的童声漫涌过来,是俄语,是普希金写诗的语言。我抬起头,看见十几位俄罗斯小学生站在普希金铜像前,吟诵着普希金的诗篇。显然,吟诵没有经过彩排,每一个人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方式吟诵,因此,没有统一的节拍,没有整齐划一的口型,强弱不一的声调,在橡树林中如空气一样纯洁、通透、高贵。显然,每一位俄罗斯少年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普希金。

我的眼睛热起来,我合上《普希金诗选》,站起来,走向铜像,走向吟诵普希金诗篇的俄罗斯少年。

十四位俄罗斯少年,簇拥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铜像前,目光虔诚,表情质朴,形状不一的小嘴不规则地蠕动,开合之间,是俄罗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对一位不朽诗人的永远记忆。

我被感染了。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

是俄罗斯少年让我的激情复活。我在他们的身后,情不自禁地朗诵――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啊,你骄傲的自由的歌手/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我用汉语吟诵《自由颂》,这首诗也是我少年时开始阅读的,几十年的光景随风而逝,好在我还记得它,还能用汉语吟诵。

俄罗斯少年吟诵的是普希金的哪首诗,我听不懂,但是,从他们清澈的目光中,感觉到所吟诵的是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或许不是,或许是《我曾经爱过你》、《致大海》。

h语与俄语在普希金铜像前萦绕,我的泪水渐渐淌湿脸颊,眼前的普希金铜像朦胧成一个硬朗的形状。我感受到了力量。

我们不再相信诗人,曾几何时,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官位与财富的价值量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我们听不到普希金铜像前金属般纯粹的诵诗声,看不见对爱国诗人由衷的尊敬。

篇3

普希金幼儿时期长得身体肥胖,行动笨拙。这种情况引起了诗人母亲的担忧。她常带他出去散步,做游戏,让他多跑多跳。七岁时,普希金变成了一个机灵、好动的孩子。

十二岁时,未来的诗人被送进皇村贵胄学校读书。当时,俄国正在进行抗击拿破仑入侵的一八一二年卫国战争。为了有朝一日能投笔从戎。为国杀敌,少年的普希金不仅认真学习文化科学,还特别重视体育锻炼。他在考场上风流倜傥,学习出众,在操场上生龙活虎,身手不凡。他的密友称当时的普希金是“跑步、跳椅子、打球和其他活动的健将”。

皇村学校的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普希金每天早起早睡,定时进餐、锻炼身体,讲究卫生。这些好习惯伴随着普希金度过了他的一生。

成为诗人之后,普希金常常在写作的间歇到郊外去散步。散步时,他总是随身带一根锻炼臂力用的铁手杖。手杖有九磅重。诗人一面漫步,一面把手杖高高地抛向空中,然后再把它接住。普希金还喜欢长途旅行。每次旅行前,他都象孩子一样高兴。他说;“旅行对我的身心都是必需的。”

普希金一生都喜欢骑马。他尤其喜欢骑着烈马在原野上飞奔。有一次,他因骑马摔伤了手。他向好友,诗人维亚泽姆斯基反复解释,他不是从马上跌下来的,而是和马一起在冰面上滑倒的。普希金特别强调; “对我的骑手的名誉来说,这两种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普希金喜爱的另一项体育运动是游泳:在他的庄园米海洛夫新科耶村附近,有一条叫做索罗溪的河。夏天,村人们常常可以看见诗人在这条河中劈波畅游。

文质彬彬的普希金还是一名高明的剑客和神。他在击剑时反应格外灵敏,动作迅疾有力。一位名叫鲁基宁的青年军官曾不止一次地同诗人比过剑。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同普希金用轻剑斗打过,被他当胸重重地劈了一下。”“他的剑术比我高明。”

为了练习射击,诗人特地在米海洛夫斯科耶修建了一个地下靶场。他的枪法达到了百发百中的程度。有一次,普希金写的一首戏谑诗激怒了他的好友玖赫尔别格尔。二人举行了决斗。玖赫尔别格尔首先开枪,没有打中普希金。轮到普希金开枪了。他本无意伤害朋友,所以只是朝着对手的制帽“砰”地开了一枪。烟雾散去后,人们看见玖赫尔别格尔安然无恙,只是他的制帽被枪弹穿了一个洞。大家纷纷夸奖普希金的枪法和侠义精神。两位朋友又和好如初了。

由于常年从事体育锻炼,普希金成年后一直筋骨强健,体型匀称。他中等身材,宽肩膀,细腰,躯干挺直。他常常为自己健美的体态感到自豪。有一次,普希金写信给弟弟说:“我和叶甫普拉克茜娅比腰围,结果发现我们的腰竟然一样粗。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是我有一副十五岁少女的腰肢,或者是她有一副二十五岁男子的腰身。”

普希金不仅自己常年坚持体育锻炼,而且还劝告亲友参加体育运动。一次,他的一位老朋友在信中向他诉说体弱之苦。诗人在回信中写道;“你多做一些体育活动吧……”在普希金给亲友的信中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劝告

俄罗斯的冬天,滴水成冰,正是普希金进行冷水浴的好列候。普希金每天一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冷水浴。他走进没有生火的浴室,用拳头打碎“浴缸”――一只盛水的大木桶――里的冰块,坐进去连头带身在冰水中浸一会几。然后爬出“浴缸”,飞身上马。在草地上疾驰。

篇4

风暴

普希金 著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雷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停的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篇5

在报上我又看到了普希金的伟大诗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阴霾的日子,反复吟咏,它给我激励,让我鼓起冲破阴去的勇气。那句名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永远永远打动着我。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苦中有甜,笑中有泪的。甜时并不为人知觉,以为理所当然;而苦时,却要哭天抢地,怨气冲天。你看,面对折

你看,面对折磨,有些人沮丧悲观,心灰意懒。于是,他们永远也尝不到生活的甜美了。而那些知难而进的人,穿越了生活的盘丝洞,尝到了苦中有乐队滋味儿!所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捉弄了你,不要放弃,读读普希金的诗吧!它会给你力量,帮你摆痛苦,给你希望。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优秀子孙,他们忍受着命运的捉弄,有的受着胯下之辱,有的受着煎熬之苦,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民族英雄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瓦刺军人侵明帝国,直逼明五朝的就京城时,他愤然而起,带领部队奋力抗击,并以非凡气概击败了瓦刺军,立下了大功。但是,凯旋的他却受到了奸臣的暗算。那个昏君听信谗言,使于谦蒙受了不白之冤。这对他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一连好几个晚上他都没有好好入睡。他反复思考着,该怎么办呢?最后,他想明白了,他奋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石灰吟》,以表达自己的心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铿锵有力的七方绝句,曾经激励过许许多多的有志之士,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发扬前辈的精神。当遇到挫折时,读读普希金的这句名言,鼓气战胜挫折的勇气,向着新生活前进。我相信:真正的人生,将属于为明天而奋斗的战士。

篇6

>> 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在大气污染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脐橙糖酸比的近红外光谱检测 血清胆红素的近红外光谱无创检测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检测液态乳制品品质的研究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打叶复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上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在麦粒内部害虫检测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无损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土壤成分近红外光谱检测的重点和难点 林业中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羊藿提取过程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羊藿浓缩过程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近红外光谱信阳毛尖茶多酚含量的检测 土壤含水率对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氮含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藜麦脂肪含量快速检测 近红外光谱在药品监督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在药学中的应用 基于红外光谱的苹果糖度无损检测系统 便携式矿用瓦斯检测系统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http:///Support/Documents/ProgramGuides/D2XX_Programmer’s_Guide(FT_000071).pdf

[6] 李庆波,阎侯赖,张倩暄,等.近红外光谱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02-110.

[7] 李桂峰.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农业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7,(5):91-94.

[8] 毕卫红,许峰,吕超.水果含糖量近红外检测系统及实验[J].红外技术.2007,(11):678-680.

篇7

一、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普惠金融服务的实现,最大的困难群体是农户,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都不能满足,突出表现为难存取款、难汇款、难贷款等;其次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薪工人;再次是小微企业;最后是失业人员(焦瑾璞,2015)。作为金融服务提供的薄弱点,农村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对小微企业、小商户和农民的普惠金融需要还不够明确,政策信息的不充分与信用体系不完整等问题(胡苗忠,2016)。工农中建等传统银行或金融机构由于成本效益考虑而与农民之间的连接很微弱,这既有前者对后者的单向排斥,也有相互的不信任所致。不过,很多国有银行已在紧跟国家战略布局,通过移动金融柜台,搭建金融供销超市,拓展第三方+电商模式,并培养农民先进金融理念和以习惯积极履行国有大行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布局农村市场,广搭助农服务点,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李丹,2016)。但其效果还有待检验。

就研究的不同视角,郭田勇等(2015)从银行视角实证分析了不同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的程度差异,建议中国要缩短与国际的差距,需要着重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并普及金融教育,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经济较发达地区则可更多地依靠金融科技化手段等。针对普惠金融消费者,胡文涛(2015)从权益角度提出金融消费者保护是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支柱,金融参与权、公平交易权和受教育权等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国内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普惠金融的作用和发展途径方面,尤其视角都在金融服务的提供者,甚少从金融服务需求者角度分析普惠金融发展。本文希望在此方面做一些探索。

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农民的生产性需求多样化,目前金融服?漳岩月?足。农业规模化生产需要规模化的资金支持,但农民由于无价值较高抵押物而很难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得资金。一定意义上说,农民的土地是他们最有价值资本,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农民仅拥有承包权。要把农村土地与金融衔接起来,即使有一些政策支持,目前也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必须建立基于品质的品牌。短时期内,要依靠农民自身资金循环而创立品牌,并做大做强品牌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必须要有外部资金的投入。另外,市场价值总是因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动而上下波动,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却是近似固定的。由此,农业的高风险高投入与收益在很多时候不匹配的现状使得金融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激励不够。

小微企业融资难。小微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困难重重已是多年的难题,难在很多规模化银行在同等条件下不愿意向他们提供贷款,即使能够提供贷款,资金成本相比国有企业或大民营企业也要高得多,所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了应对“难”和“贵”问题,政府近年来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在“难”方面,主管部门强制性要求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和定向增加为小微企业及涉农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供给。“贵”方面,监管机构不断规范金融部门收费行为和建立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如民营银行等。

这些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必备的有效风险评估和合理风险定价体制机制,且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些方面有心无力,导致融资困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显然,金融典型客户的信用评估不管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本来就很困难,而在一个征信系统不发达、诚信缺失的市场更是难上加难,传统金融机构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也就合情合理。

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目标相差甚远。普惠金融的对象为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商业可持续性是老大难问题。弱势群体主要指没有工作、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他们的工资收入一般低于国家和政府规定的平均水平。从事技术要求比较低的服务业,甚至处失业状态。整体消费能力很弱,有很高的为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消费质量的消费需求,但往往力不从心。

他们有很强的改变现状的内心愿望,但苦于能力与机会的限制。尤其在机会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存在让他们望而却步,而理性选择的金融机构由于商业上难以持续而很难基于利益为他们提供相应金融服务。

三、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同模式

为了搭建普惠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结合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政策支持方式。世界各国为了向落后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而设立了近千家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主要从事小微金融业务,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孟加拉乡村银行、美国社区银行和印度规模化银行三类服务模式。

(一)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孟加拉的乡村银行模式是最早的为了帮助穷人脱贫而由非政府组织向他们发放小额贷款的普惠金融模式。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降低消费者的资金使用成本。自始至终,孟加拉乡村模式都以非常低的利率向农户和贫穷妇女发放贷款。这种低利率源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模式的起始资金由联合国发展金融组织、福特基金和孟加拉政府提供。在正常运营后,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与之相关的商业活动者,而政府资金则逐步退出。当然,目前政府补贴和捐助仍然是运营资金的主体,自我持续的内在循环发展的实现还需要一些时日。

小组联保以及分期付款以分摊风险。数量不等的金融消费者组成小组,小组内部施行联保制度。单户的资金风险可以在小组内共担,增加各自的风险承担能力。同时在实际操作上,贷款的归还以分期付款为主,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性资金供需状况完全匹配。

(二)美国社区银行模式

贫穷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是美国社区银行主要服务对象。他们从设立到运营都依据市场方式开展。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得到方便且成本较低的金融服务。

美国社区银行模式通过竞争和贴近社区方式降低管理费用。美国社区银行一般规模较小,组织层级在3级以下,从而在组织架构上降低管理成本。同时银行扎根社区,针对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服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额外管理成本。另,银行的运营资本由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存款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资金循环链。

(三)印度规模银行模式

相较孟加拉和美国的分散且相互竞争的金融服务提供模式,规模很大的银行向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印度规模银行模式的典型特征。比如印度第二大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就是一家主要为印度农村地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银行。这种模式的运营特点如下:

需求者在较短距离内就能获得网点服务。比如需求者能在附近5~10公里内就能获得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营业网点的服务等。

政府尽力为需求者提供政策支持。印度官方把缓解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排斥性作为相关工作的重点,一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二是设立金融普惠基金和金融普惠技术基金以为相关服务提供资金,同时指导商业银行在金融覆盖方面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等。

总之,政府的支持,金融机构的创新,真正满足金融消费者需求的普惠金融才能够符合各方面的利益需求。

四、对策建议

为了实现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目标,借鉴国外普惠金融发展三大模式,我国有必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针对性地强化对低收入人群的金融知识教育

农村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在金融知识和信息上的知识非常缺乏,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人群自身教育水平所致,另方面随着技术进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种类繁多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得即使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也难以真正把握。毫无疑问,一定程度的金融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够缩短他们与其他人群获得金融水平的差距。建议政府和非政府性组织采取各种教育方式提高低收入人群的金融知识。比如在基础教育中,可以把金融和理财知识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并且与他们的平常生活中的资金融通进行无缝对接;在成人金融和信息知识教育中,要遵从针对性和有用原则,依赖他们的知识背景、教育程度和接受知识的方式针对性设计金融知识培训目标、方案和教授方式等,最终实现在金融和信息知识上的普惠。这也将是普惠金融推行的基础性工作。

(二)建设可满足金融消费者金融可得性的基础设施

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既是学界的共识,也是国际上推行普惠金融重要目标之一。这种可得既有金融信息的可得,也有金融服务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可得。借鉴印度普惠金融模式,硬件设施在相对较短距离内的可得需要基础设施水平的全面提高。国家首先要在政策上采取各种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增设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及网点,扩大ATM自助服务机的覆盖率,提高公用电话、手机、网络等的使用率等;其次,为了促进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愿意,也即其服务提供具有经济可行性,国家应该鼓励各类金融普惠社会辅助机构的创建,比如评级机构、行业协会、征信机构、结算支付系统和专业金融服务网络,以为金融普惠服务拓展构建平?_。

(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

普惠金融实现的一大障碍在于现有金融产品都是为相对富裕和规模较大企业而设计的,而专门服务于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品种少且与他们的需求并非完全相配。金融机构产品的创新设计不能仅仅盯住相对富裕人群和规模较大企业,具体到业务上即是不能仅仅提供储蓄、保险、信贷、投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应该按照这些金融服务需求者的特性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和服务,如鼓励银行取消向低收入人群收取账户管理费和设定最低存款限额。在金融普惠服务平台和社会辅助机构的支持下,金融机构要设计出具可持续性的信贷、保险模式,甚至针对偏远地区设计具地方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篇8

在俄罗斯诗人中,普希金的眼睛无疑是最富有特点的。同时代的人认为,普希金的眼睛反映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这是一双蔚蓝色的、聪明的、敏锐的、闪耀着光辉的眼睛。正如同时代的人所描述的,普希金的面孔并不美,但他的智慧和眼睛的光辉却是著名的。

果戈理的眼睛带有几分滑稽的笑。这双眼睛表现出无法仿效的《死魂灵》作者的幽默。同时,眼睛中善良亲切的表情也证明作者有一颗温存、痛苦的心。这颗心在嘲笑周围人的缺点时,不时流下痛苦的泪水。

屠格涅夫的眼睛表现出深深的沉思。他有小说家的敏锐眼睛,但更有学识渊博的研究家的敏锐眼睛。他的双眼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分析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眼睛表现出其人品的高尚。显而易见,这个人想的比说的要多,他的思考总是带着忧愁。这双眼睛反映了《死屋手记》的作者所忍受的痛苦――折磨了他一生的不治之症。

托尔斯泰的眼睛是思想家的眼睛,这可以从眼睛中直接看出来。伟大的思想充满具有这种眼睛的人的头脑。同时,这种眼睛也表现出这个人的坚定信念,甚至是固执。这双眼睛与其说显示的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不如说显示的是具有深刻的宗教哲学和社会学著作的作者。

高尔基有一双奇怪的眼睛。奇怪的是,不仅这是极普通的一双眼睛,而且通常认为这双眼睛“证明不了什么”。的确,要在《底层》作者的眼睛中找到“天才的奇妙闪光”是枉费心机。

契诃夫戴着硕大的夹鼻眼镜,从这双眼睛中可以看出他的心地善良和隐隐的忧愁,单凭这双眼睛谁也不会猜想到拥有这双眼睛的人不仅是一位精明的心理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幽默大师。确切地说,这双眼睛仅显示他是一位诊断医师,视觉对他来说只是一种研究病情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在著名的俄罗斯作家中不能举出一位作家,说他的眼睛是以勃勃生气对待生活。相反,在俄罗斯作家中,眼睛主要表现的是他们内心对周围现实的怀疑态度和绝望,这形成了俄罗斯作家的一般特点。

篇9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歌剧;奥涅金;塔季扬娜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作者,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4月25日出生在维亚特卡省。他的父亲是采矿工程师,父母喜欢音乐,母亲尤其喜欢唱歌,常常在家中举办音乐会。柴可夫斯基很小的时候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五岁那年开始学习钢琴,到了八岁,会读、会写谱子证明了他的音乐天分。柴可夫斯基在幸福的家庭出生,在爱与温暖的气氛包围中长大,父母年龄差异显著,但却拥有深厚的感情。诚实,富同情心,敏感,是柴科夫斯基幼年时显露的性格特点。1850年,柴可夫斯基被父亲送到圣彼得堡法学院学习,为他的律师事业作准备,但即使在那段时间他也不离开音乐的研究。1859年,他从法学院毕业,进入了司法部工作,后来根据自己的意愿(尽管他的父亲怀疑这点),1861年,柴可夫斯基开始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音乐协会的音乐学校(后更名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和研究音乐。音乐大师安东・鲁宾斯坦(音乐学院创始人)对柴可夫斯基的影响很大,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前往莫斯科,在俄罗斯新开的第二个音乐学院开始任教,这里就是许多年以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拥有众多学生,据他自己称,他也只是一个正在学习的学生,但在很短的时间内,他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名气也随之迅速的增长,并且传到了欧洲的其他地方。

柴可夫斯基的教育活动对俄罗斯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他个人拥有深厚的教学经验,这些在他创作的教科书中有所反映,其中最突出的一本是《指南和研究》(1871年)。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使柴可夫斯基在俄罗斯音乐史上拥有了的传奇般的伟大价值。作品的出现被认为是俄罗斯音乐艺术历史中的重要事件。通过普希金的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作曲家仿佛看到了真实的人物形象、真实的生活,和真实发生的巨大悲剧。这些文字构成了一幅幅图像深刻的反映在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思想中,他仿佛可以通过普希金充满了爱的纯洁的文字中,实现自己对音乐和文学结合的崇高理想。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一个非常广阔的语言韵律呼唤着柴科夫斯金的音乐灵性。

《叶甫盖尼・奥涅金》蕴含着幽深的人类情感是和俄罗斯人的真实生活分不开的。作曲家的意图能够完整的反映在作品中,最重要就是把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人物复杂的灵魂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和强烈的戏剧冲突。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次于1879年3月29日在莫斯科的马林剧院演出,而官方首演于1881年1月23日莫斯科的莫斯科大剧院。

主要人物有:拉林娜(女中音)、奥尔加(女低音)、塔季扬娜(女高音)、叶甫盖尼・奥涅金(男中音)、伦斯基(男高音)、连长(低音)、特里凯(男高音)、农民、游客、地主、军官。

第一幕:地点在圣彼得堡的一个乡村屋,时间是1820年。

场景:夏天的夜晚,拉林娜花园。拉林娜的女儿塔季扬娜和奥尔加唱歌曲。拉林娜回忆起她的青春时代,与庄园前来农民庆祝收成。他们的歌曲吸引着塔蒂亚娜梦幻般的沉思,与无忧无虑、好玩的奥尔加形成了对比。当客人全部到达,奥尔加的未婚夫弗拉基米尔・伦斯基介绍他的朋友--奥涅金,一个最近从圣彼得堡到来一个年轻男子。这晚使塔蒂亚娜为奥涅金对大家出言不逊态度感到不安。

场景:塔季扬娜的卧室。塔季扬娜脑海中出现有一些令人不安的思绪。她不能入睡,要求看护陪她聊天,可是,这并不分散兴奋塔蒂亚娜的注意力。她被裹在一个新的未知的她感情中,这时她写了一封信给奥涅金,坦白了对他的爱意。

场景:与拉林娜和几个女孩花园中采浆果。在混乱中塔蒂亚娜发现奥涅金出现,心里忐忑不安,'他会怎样回应她的信'?奥涅金的表现是礼貌和克制的,他说话表现的诚意使塔蒂亚娜感动,但内容却是不能接受她的爱。忧伤的女孩不知所措地听着奥涅金的讲话。

第二幕:拉林娜的房子中,舞会。

场景:塔季扬娜的生日,来了很多客人。有的年轻人跳舞,有的邻居们打牌。拒绝塔季扬娜的奥涅金在舞会上感到无聊,为了报复把他带到来这里伦斯基,他开始关心奥尔加。终于伦斯基被奥涅金的行为所震惊,自己的女友被朋友认为是轻浮的新娘,于是决定与奥涅金决斗,在场的宾主也没能说服他们。

场景:冬天的早晨,伦斯基和他的助手在附近的旧工厂等待奥涅金。

年轻的伦斯基把爱意传递给奥尔加,他同时怀念与奥涅金的友谊。但所有的退路已经切断。只有一个镜头,伦斯基被枪打倒死去。

第三幕:在富裕的贵族豪宅云集的圣彼得堡。

奥涅金成了豪宅的客人,他从异乡漂泊返回。无论是旅行还是尘世的快乐不能消除他的痛苦。堂兄与他的妻子出现,奥涅金惊讶地认出了其中塔蒂扬娜。堂兄对奥涅金说,他的妻子是他生命中的礼物。奥涅金到现在才明白,这个第一次求爱而被他拒绝的女孩,现在被另一个人的爱笼罩着,他决定与她会面。

奥涅金兴奋的看到在客厅读信的塔季扬娜,他知道她仍然爱他。突然,奥涅金跪下向塔季扬娜认罪、忏悔。塔蒂亚娜述说回忆起他们在农庄的第一次见面,如果当时把握幸福还是可能的,但是过往的事情不能重新发生一遍。塔蒂亚娜希望奥涅金重拾往昔的骄傲,并恳求他离开她。她坚定不移的责任和忠诚感动了奥涅金。最后是奥涅金的独自。

篇10

高三,绝对是崭新的开始。返校之后,同学们热情地互致问候。仿佛回到高一入校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新奇和憧憬,连走路也比往常快了几分。为了庆祝升入高三,我们结伴到校外吃饭,还点了啤酒。平时滴酒不沾的哥们一个个摆出大义凛然的样子,在提议干杯并欢呼之后,紧闭双眼,一口喝到见底,皱眉抿嘴吞入肚中,随即瞪圆了眼珠,取笑对方的大红脸。

半月之后,高三的新鲜感渐渐退去,紧凑的复习,接踵的考试,跃时间拖堂和埋头苦修的课间休息,考验着我们的神经。笔记本挤满了公式、单词、符号,天头页脚墨色浓重地写着“少年壮志当拿云”“坚持就是胜利”之类自勉佳句,以及“这题竟然能错”“标准答案绝对有问题”等即时感言。

女孩子们都是齐耳短发,男生的头发反倒长了不少,苦思冥想时顺手一抓,转眼变成了鸡冠花。直到某一天,我们决定集体去剃寸板,因为借着烛光复习入神时,头发是很有可能被烧着的。

按照惯例,晚自习在十一点结束,但我们经常“加班”到十一点半或十二点,那时教室已经熄灯了,于是蜡烛成了高三人的必需品。每晚十一点前后,四层的教学楼里,透着白色灯光的教室从左至右,像推倒多米诺骨牌,眨眼之间陷入夜色里。继而,在此起彼伏的抱怨声中,烛光陆续点亮,宛如夏夜的花园飞来大群萤火虫。

不过,总是有冒失鬼忘记囤积“资源”。有一回,一位绰号“老肥”的兄台借蜡烛,但朋友只剩一支,只好将其一分为二。将蜡烛掰断之后,烛芯仍然完好,“老肥”在求剪刀、裁纸刀、指甲刀未果的情况下,悍然决定动用“生物武器”:但见此君将双截棍似的蜡烛搭在嘴边,两眼望天。竟然伸出舌头舔舔烛芯,再用牙齿咬定,撕咬数遍之后,猛地一扯,蜡烛终于分为两段。他朋友瞠目结舌,指了指嘴角,原来一小块白蜡正挂在“老肥”唇边。

寂静的教室外,一片黑魃魃的夜幕,不知名的虫声漂浮在半空。时有清风吹人,苦读人连忙张手护住火苗,一边提醒着“关窗关窗”。一阵骚动之后,又安静了。不知过了多久,有人伸了个懒腰,喃喃说:“累了,回吧。”于是熄了烛火,黑暗中听见移动桌椅、整理书本的声音,有时不小心将钢笔碰到地上,“啪”的一响,不知滚落到哪里去了。很快,同学三三两两离开,或有些解题不如意的人,郁闷地拍打课桌,将草稿纸撕碎揉作一团,狠狠丢掉。而一天学习顺利的人,则和蜡烛开起了玩笑,非要用“掌风”“打灭”烛火,同时必须喊着“大力金刚掌”“降龙十八掌”以增添声势,却不知道那烛火是被他“打灭”,还是吹灭了……

一整天勤奋的学能让人充实,走下教学楼后,每个人的心情逐渐愉快起来,彼此闲聊着,谈谈NBA、足球和生活琐事。向前走出一百米,就是高一年级的教学楼,抬头一望,几个教室里竟然还摇曳着烛光。“老肥”怪叫一声,“小老弟,不要太拼命了呀!高一就这样,到了高三你还敢睡觉吗?”之后,我们都沉默了,很快分头走散,大多数人回寝室,而我独自去租房。

学校大门一般在十二点四十五关闭,同学偶尔会抓紧时间到校外吃宵夜。一家名叫“馨园小吃”的店铺是我们的最爱,几碗蛋炒饭,几笼底下垫了荷叶的小笼包子,加一块钱就可以让老板添些牛肉或者香肠。小店里有电视机,常常可以看到足球赛精华剪辑。其他人由于赶着回校,只能狼吞虎咽:我却慢悠悠吃着包子,一边欣赏射门集锦,鼻端弥漫了荷叶的清香,真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我悠游自在,自然引起“嫉妒”,有同学笑骂着:“臭小子,你住校外倒有功了啊,享受这待遇!”更多人则提醒我:“明天告诉我比赛结果!”“别耽搁太晚,明天还上课呢。”“路上小心!”…--

走夜路必须小心,特别是距离房东家两百米过后,没有路灯,而且是下坡,倘若信步乱走,摔个大跟头并不稀奇。虽然如此,在这条“危险”的路上,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美景”。在1998年的一个冬夜。刚下过一场小雪。路旁屋顶铺着薄薄的雪花,在暗蓝色天幕的映衬下,折射着一层银光。我正低头走路,以防滑倒,恍恍惚惚间,我听见柴禾燃烧的轻微爆裂声,抬头看时,只见点点火星在低矮的烟囱上飘舞,它们随风回旋,或消失在清冽的空气中。或熄灭于柔美的积雪里。这一刻,雪莱的诗句悄然浮上心头:“从未灭的炉膛吹出火花,把我的话散布在人群之中/对着苍茫的大地,拿我的嘴当喇叭/吹响一个预言/啊,西风/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西风颂》的名句契合绝大部分高三人的心境,不论在紧张的迎考日子里,还是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让优美凝练的词句偶尔唤起共鸣,都能令人释然和开朗。

学业繁重的高三生并没有多少时间读课外书,所幸我校每当月考之后,都会放假一个晚上,这时候读一读闲书,确是难得的快乐时光。当时在租房里。我有两本书是经常翻看的,《杜甫诗选集》和《普希金名作赏析》。

《普希金名作赏析》是戈宝权先生和刘文飞先生编译的,还收录了查良铮先生的部分译作。其中《欧根奥涅金(节选)》正是查先生翻译的,措辞明晰优美,语句气韵连贯,尾韵选字匠心独具,观之文采飞扬,诵之满口生香。只要有时间,我都会读上一两章,而且开始满世界找全本的《欧根奥涅金》。可惜收集了多个版本,都觉得比不上查先生的译笔。

记得一个夜晚,一轮圆月挂在东天,银光倾泻大地,将房内照彻。我没有开灯,斜躺在床上,倚着枕头,借了月光开始读普希金。读着读着,书中的文字宛似镀上一层水银,在书页翻动时,它们似乎飞舞了起来,那就是月下跳舞的精灵。“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面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美好的怀恋”……普希金的诗作总是这样真诚,就像俄罗斯民俗中送别前在客厅小坐,亲人注视你时那温暖的眼神。而在这些不朽诗句的背后,那位卓然挺立的赤诚歌者“将永远被世人怀念,直到最后一个诗人,活在这月光下的世界上”。

读普希金时,可以斜倚着,想象自己靠在樱桃树下,耳畔响起夜莺的歌声。翻开杜甫诗集后,却自然而然地正襟危坐。如果说。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那么杜甫则是中国诗歌群山中最巍峨磅礴的高峰。他的诗包容天地,气象万千,沉郁顿挫。令人动容。画马则“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书鹰则“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写景则“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

寒”;状物则“风含翠禳娟娟净,雨衰红蕖冉冉香”。飞扬则“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悲痛则“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就算不捧着大部头的《杜诗详注》一首首细细品味,仅仅读一读这些信手抽出的名句,自比骏马雄鹰的豪放,俯仰山水竹花的幽情,欢乐时的高歌和凄凉时的吟诵,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读多了古典诗词难免手痒,非要附庸风雅填写几首。涂鸦完毕,还要小心抄录下来,请同学点评。有一回,我班的一名“才子”摇头晃脑读完我的某篇新作,指着其中两句说:“唔,这个写得不错。嗯,‘鸿雁不到时,万里云罗白’,有些意思。”我仿佛得到了极大的肯定,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大声说:“太好了,走,我请你吃饭去!”“才子”吃了一惊,揉着肩膀只管叫痛,随后他清清嗓子,挤眉弄眼地说道:“啊。其实这里好几句都很不错呢。怎么样,晚饭也请了吧。”

有时回忆这件小事,我都惊诧于当时过分的激动,年轻时代的热情总是易于倾注,甚至涂上了冲动的色彩。记不清有多少次,一大群人在学校操场疯狂踢球四五个小时,为找一本心仪的散文集跑遍城市的大小书店,讨论难题时争执得脸红脖子粗。或许如此举止会被冠以“不成熟”的帽子,但步入社会之后,待人接物谨而又慎,说话只能露半截,这时,应该会有很多人怀念学生时代的“幼稚”吧,

然而,求学生涯同样撇不掉“现实”,更不用说面临高考的我们。随着复习深入,以及模拟考试实战性渐次增强,高三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缺少与外校生和同校他班生的交流,高三人总是看重班级内的成绩比较,因此同学之间竞争气氛愈加浓厚,每一次考试排名都会引起不小的情绪波动。成绩优异者自然欣慰,考砸了的人连吃饭都难以下咽。

即便如此,同学之间并未有所隔阂,反而更加亲密。他们不惜放下手中的学习任务,花费大量时间为别人讲解自己早已明了的习题;毫无保留地向别人推荐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还借出千辛万苦整理的学习笔记。他们一同参详难以索解的数学题,携手进行英语单词听写。他们共用一支折断了的2B铅笔,正如战友共用一个散兵掩体。高三人互相扶持、牵引着,走向高考,那火热的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