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范文
时间:2023-03-30 16:2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打造;塑造;构建;培训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025-01
仔细研究世界500强的企业,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是学习、创新、文化和保守的财务政策四个方面。而首要的因素是学习,就是要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型组织,构筑创新的学习思维,让学习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学会生存》曾预言:未来社会“最终将走向学习化社会”。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奖开拓者奖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也提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
我厂在“十一五”规划中,把“打造国际一流射孔器材制造企业”定为了发展目标,愿景非常美好。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决策层除了带领全厂干部职工努力奋斗外,更要未雨绸缪,高瞻远瞩,思考我厂迈入国际一流射孔器材制造企业后的战略目标。时间如梭,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我们现在早做准备,踏踏实实地把弹厂建立为学习型弹厂,让学习能力成为弹厂发展的战略力量,那么当我们在成为国际一流射孔器材制造企业的同时,我们一样具有不输给任何一流企业的竞争力。
厂长在厂六届二次职代会上指出,从工厂自身来看,“搭船出海”是我厂目前国际销售的主渠道,自营出口能力尚未形成,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不突出,参与高端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三高”人才短缺,尤其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数量不足,还不能满足工厂发展的要求。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厂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走国际化道路,建立学习型企业,打造学习型工厂。下面就如何建立学习型弹厂,也就是如何让弹厂“学习”起来,谈几点认识。
1 打造基础管理平台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的是要有效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并保证知识的有效利用和传承,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流程和制度,以保证不但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够将知识加以保存和有效利用。
我厂目前的培训部门挂靠在组织人事部,每年也都有计划地对管理者和职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但这只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学习型组织的实质。它的实质应包括组织结构在内的战略、组织、流程、制度等“硬功”。
第一,建议我厂在组织结构方面,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来负责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维护,主要工作为标杆管理、外部信息收集和、企业内部问题公布和意见收集、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且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相应的考核。
第二,建议在全厂推行扁平化管理,强调授权和分权,强调合作意识。要科学地设置好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各岗位权利责任,有效地避免中间环节的协调,实现管理层与中间层的直接对接。
第三,建立相应的流程和制度。我厂作为闯市场、创市场的单位,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的流程要面向市场和客户,组织设计要以流程为核心,要有自己的骨骼。
2 塑造学习的文化和氛围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在当前的中国各个大小企业是最时髦的话题,在各种报刊都有很多报道,更有许多企业在为建立学习型企业而努力实践着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例如上海宝钢的“自主管理”,安徽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40+4”培训模式(全体员工每周工作40小时,利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集中学习4个小时)等。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中,有40家属于学习型的企业。但究竟怎样来建立呢?我们并无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我们要在总结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们射孔弹厂建厂40年来积淀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模式,才能见到效果,并形成特色。我厂目前的企业文化建设已基本成型,发展、经营、品牌、营销、服务、科技创新、安全、质量、人才等各种理念都已建立,但非常遗憾却没有建立学习理念,这作为全国最大的一个弹厂应该是一种缺陷。
学习型的组织要有学习型的文化。一是建议我厂确定学习的理念和价值观,把学习与我厂的核心理念一起塑造;二是希望各级领导能够改变一下管理风格,再多与下属、车间职工进行沟通和交流;三是建立学习型的团队和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比如成立“读书会”(我厂素养项目小组中没有“读书小组”)、“分享会”等,并把学习作为一项工作任务,与考核和薪酬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建立真正的“学习”文化。
3 构建培训和学习体系
学习型组织当然离不开如何“学习”。韦尔奇就任GE总裁之后,在几乎所有的部门削减成本,却唯独对他的培训中心――克罗顿投资4500万美元,改善原有的教学设备。近年来我厂每年的培训经费都在稳步增加,培训人员也稳步增加,厂里还相继开展了“拓展培训”,陆续组织中层领导到沿海地区学习。厂里的这一切做法都是在为弹厂的后劲发展积聚力量,很有战略眼光。
就我厂来说,首先要明确学习的内容。企业的学习不同于学校里的教育,要讲求学习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各种制度来维持组织的持续学习,比如定期的读书会、提交学习心得以及人员流动和工作轮换等,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学习的效果。
另外结合我厂的实际,学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科室、大队内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出现的问题,深入进行探讨;二是各科室、大队间的学习;三是向竞争对手学习,包括各种管理办法,如流程、策略、方法等。
4 构建知识共享与交换平台
综观国际和国内大企业,他们的这个平台不外乎硬件与软件两种:硬件是指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运营和知识积累与共享的效率;软件是指各种沟通会、研讨会、学习会等形式,小到班组每日的工作总结会,都是知识共享的平台。我厂目前这些硬件、软件都具备,完全可以参考这些做法。
(1)定期向职工推荐、印制或者购买学习资料,并且组织有关部门对其内容进行研讨,结合工作进行交流。
(2)利用厂务公开栏,及时公布工厂的大事方针、重大问题、建议征集、岗位需求、热点讨论等,以提高职工的参与程度,让知识得到增值。
篇2
关键词:学习型;遥控系统;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率逐年增大,家用电器的种类不断增多。市场上不断推陈出新,各类型家用电器逐年涌现。各类大型电器如:家用电视机、VCD、空调器, DVD 数字投影机、录像机、智能电风扇等不断更新换代,由于各种设备都自带遥控器,而且不同的设备所遵循的红外遥控规程也不尽相同,操纵这些设备得使用多种遥控器,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万能遥控器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学习型遥控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结合国内数字电视整转的大环境,学习型的遥控器应用于数字机顶盒更成为众多网络公司的首选,很好的将电视机与机顶盒结合起来,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使用。虽然现在有了这种学习型的遥控器显得方便了些,但是现有的学习型遥控器还都要依赖于设备原有的遥控器,必须将设备原有的遥控器的代码存储到学习型的遥控器里面,如果原配的遥控器坏了就不能进行存储从而没法使用。为了解决以上所出现的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型遥控系统及其相应的标准。
一、遥控设备的工作原理
图1为遥控系统的原理框图,它主要是由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和执行机构组成。发射装置主要包括编码电路和发射电路。编码电路由编码开关或电位器控制,使编码电路能产生所需要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是利用频率特征或码组特征进行表示的。这些控制指令可能是不同的频率信号(频分制编码),也可能是不同的脉冲数量、宽度、幅度、相位及其组合(脉冲编码)。编码电路所产生的指令信号一般都是频率较低的电信号,一般不能直接传送到遥控目标上去,所以还要经过调制把它“搭载”在载波上才能发送出去。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电路、解调电路、解码电路和执行电路等。接收到的微弱信号经过接收电路的放大之后进行解调,从载波信号中“卸载”出指令信号,经过译码后送到相应的执行电路,执行电路进过放大和其他处理后执行相应的动作。
图1 遥控系统的原理框图
二、传统的学习型遥控系统
1.固定码式学习型遥控器
固定码式学习型遥控器采用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说对市场上所使用的遥控器信号大量地收集总结,对收集的信号分类,然后分而治之,对每种类别都预制一种解码程序和发射程序。
优点:对硬件的要求相对简单,对主控制器(主控IC)的工作频率要求不太高,因为信号的发送频率、DUTY、编码方式等都是已知的,只要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判别即可,另外对存储器的容量要求也比较低,因为它不存在压缩的问题,按照最原始的最简编码进行存储。
缺点:只能对已知的遥控器(或者说已经收集到的信号)有效,对于新开发、新型的编码格式就无能为力了。
2.波形拷贝式学习型遥控器
波形拷贝式学习型遥控器把原遥控器所发出的信号进行完全拷贝,而不管遥控器是什么格式,进行适当的压缩后,存储在存储器内,当需要发射时,再由储存器内读出解压后还原原始信号。
优点:可以使用任何遥控器的学习,无须更新代码程序即可使用目前所有乃至未来的所有红外线遥控器的学习。
缺点:对主控制芯片和存储器的选择都比固定式要高,整体成本高于固定码式学习型遥控器。
对以上所举的两款学习型遥控系统其共同的特点是遥控器都必须发出唯一的设备操作码才能对设备进行控制,学习的能力只限于遥控器,在不知道设备的原遥控控制码或原来的遥控器坏了的情况下则无法进行学习,这样还是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之处。
三、新的学习型遥控系统
1.新的学习型遥控系统的原理
如图2所示,新的学习型遥控系统是专门针对传统的学习型遥控系统所存在的不完善而设计的。新的学习型遥控系统的学习能力不是在遥控器里面,而是在设备本身。传统的做法是设备接收的遥控代码是唯一的,其学习型遥控器是可以存储其他的遥控器的代码;而新的遥控系统的理念则不是这样,新的学习型遥控系统对遥控器发出来的码是没什么要求的,而是要求设备本身要具有对遥控码进行存储的能力,这样只要将某个遥控按键的代码存到设备里就可以用这个遥控器来控制这个设备了。这样既具有学习能力又解决了原遥控器代码不知道或原遥控器坏了的问题。
图2(a)传统的学习型遥控系统 图2(b)新的学习型遥控系统
图2 新的学习型遥控系统的原理框图
2.设备软件设计原理
设备的软件(程序)设计主要是对原设备的每个按键在原功能操作的基础上都增加一个遥控代码的存储功能。实现的方法是进行按键长按和短按的判断,长按则准备存储外界的遥控码,存储完毕后认定此遥控码为本按键功能的遥控操作码;短按或接收到相应的遥控码则直接执行本按键或本遥控码的相应操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 设备软件设计原理流程图
四、系统的扩展
在新型遥控系统的要求下,需要各个家用电器设备厂家对新产品的开发都按照这个标准去进行。在每种家用电器设备都具备遥控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可以生产出一种固定的遥控器,这个遥控器有很多按键,将这些按键分成若干个部分,其中包含有电视机的、机顶盒的、影碟机的、功放的、空调的等常用设备常用功能的按键,每个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来学习其相应的遥控按键,这样就能解决前面所列举的那些问题。
五、结语
本系统的电路在原来电路的基础上不需要做硬件的改动,只需要在原设备程序设计上稍做改动,并且难度不大,实现起来比较容易。本系统是针对目前产品所存在的不方便和欠缺而设计的,便于投入实际应用。既节省了能源,又减轻了相关厂家的负担,更加能够给各家各户都能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篇3
【关键词】学习型教师;知识更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适应时代的需求,加强学习,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做学习型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转变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做学习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靠教师的渊博知识是不够的,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作为学习型教师不仅要学习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的新知识和新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的本领,要学习组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本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贵刻苦,教贵善诱”。因此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做学习型教师,学习有助于教学的各项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合格的教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学校开设许多新兴的专业和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又要有广博的相关、相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真正做到“一专多能”,尤其是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课程,知识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比如一个应用软件,半年甚至一两个月就升级换代一次。如果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一个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师要从“专业型教师”向“通识型教师”转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就是不断更新和充实的知识。另外作为现代教师,还应该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使教学具备启发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做学习型教师,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给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学校时空的开放化,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的现代化等等,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从课堂教学到实验教学,从知识教育到思想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方式方法的主要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学习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实验教学方面,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实验设备不断的更新,集成的,高科技的实验模块不断出现,这些实验设备和实验模块,安全可靠,实验的性能和实验效果都比传统的好用,有利于教学,那么就要求教师,学习新的实验设备的使用,研究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更要深入研究各个实验模块的组成原理和电路结构,以便应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各个方面相关教学的知识,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学生喜爱,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效率。
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把握时代脉搏,转换角色,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要以社会职业发展为导向,认真学习现代网络操作和应用能力,使教材内容更为充实教学效果更佳。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学生,做学习型教师,这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选择。
三、做学习型教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源是社会大环境中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变化与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经济结构和科技水平对教育的要求不同,当然其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要求也随之不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的需求。
科技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迅速变化,知识老化的速度也因此大大加快。据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工作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伸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首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社会变化的加速使得人的知识、技能和观念需要经常更新,做学习型教师,正是顺应了社会变化加速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试想,一个10年前的优秀教师,如果他不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今天可能难以让学生接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勇立潮头。
四、做学习型教师,加强自身修养
篇4
打造“学习超市”,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可能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服务对象是人,是社会中的每一分子。学习型社会要为所有人提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的任何知识。学习型社会还必须是个性化的和主动式的。在学习型社会中,知识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水或电那样,一打开开关,知识就会汩汩而出。学习型社会中的知识应该构成一个教育网络或知识网络。而“学习超市”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上述可能。
创建学习型社会,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学习超市”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构建学习平台,把各级各类优质资源放在网络上供广大学习者使用,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同时,还有利于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由于使用网络技术等手段,“学习超市”可以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课程,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再者,由于学习者都是在网上学习,因而不需要建设大量的教学基础设施,可节省大量资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学习超市”,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作为教育软件的各类“课件”将得到广泛应用,各类支持软件、通信网络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的建设也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学习超市”还具有这样几个优点:优质“课件”可以用于某些传统大学,特别是部分地方大学的课堂教学,有助于解决这些大学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选择和比较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使学习者摆脱那种普通课堂教学中无法选择老师的被动局面,同时又可推动“课件”制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竞争,提高“课件”质量;促进硬件资源的共享和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使教育资源提供者专心于办学或提供教育资源“课件”,而遍布全国的招生、辅导、管理以及考试等服务工作,则由“学习超市”管理者在得到学校或教育资源提供者同意和授权之后进行。
打造“学习超市”已初具条件
以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电大教育等继续教育为主,我国已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继续教育系统。自1998年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已有68所大学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到2003年,在网络教育学院学习的学生人数超过250万人。各网络教育学院在全国各地陆续设立了自己的校外学习中心和辅导教学站,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网络教育服务体系和平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各地的广播电视大学组成的电大系统逐步发展和完善。电大系统在全国所有的中等城市设有自己的地方电视大学,在部分县市也设有自己的地方电视大学或辅导站,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可连接天(中国教育电视台)、地(电信网)网络的学习系统。电大系统还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和趣味性课程,其规范管理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随着网络教育的深入开展,电大系统不仅自己开展本科和大专等教育,同时还为其他网络教育学院提供除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他各类服务。
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已开发出成千上万门优秀“课件”。仅高等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可用于网络教育的各类“课件”就有5000余门。这些“课件”的制作者都是目前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还有一些企业也投身网络教育,开发和制作了许多优秀的“课件”和教学工具。
网络基础设施趋于完善。连接国内所有高等院校的教育科研网已经建成,同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商用网络也可供使用。改造后的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数字电视网络,覆盖全国特别是西部和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具有32个IP频道,可与各种地面的有线IP网络互通互联,已在网络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
有关网络教育的各类标准正在形成。随着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各种标准化组织(如ISO、IEEE等)都在组织制定有关标准和规范。我国也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目前,这些标准化组织已制定出多种用于网络教育的标准。
怎样建设好“学习超市”
建设好“学习超市”,需要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等共同参与和推进。
着力建设可供学习者上机学习的教育网吧和相应管理机制。这些教育网吧,应具有以下特点:可供学习者随时上机学习;地点分布靠近学习者工作或居住地,便于学习者进出;具有操作简便的用户界面,便于各种程度和不同要求的学习者使用;拥有足够多的“课件”和资源,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措施和优质服务等。显然,要建设好教育网吧和“学习超市”,仅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需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
按市场规律管理“学习超市”。“学习超市”市场巨大,无论在接受高校委托进行招生、选课上网学习服务、日常管理、教学辅导、考试管理等为学习者提供的各类学习辅助服务中,还是在为学习者提供餐饮、书籍、光盘等其他辅助服务中,都有着巨大商机,教学软件和工具的开发、应用也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政府应制定“学习超市”的相关建设标准和基本要求,以及在网上进行学历学位教育的有关规定和政策,而企业则应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定投资建设“学习超市”,并和教育资源提供者签订合同,采购教育资源和向学习者提供这些资源与服务。
在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学习超市”。把电大系统的办学点和支持网络稍加改造和扩展,就可以建立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学习型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另外,党校系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全国性网络。再者,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体系也可以在稍加扩展和规范的基础上,开展“学习超市”的服务工作。
篇5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经过充分准备,于年6月20日在北京正式开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国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坚出席了开题会并讲话,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科院职成所、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崇文区教委等单位的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开题会。课题主持人赖立作了开题报告,较为详尽地阐明了该课题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实施步骤,并提出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分工。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科学和创新精神,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现将《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终身学习已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最基本权利,社会将尽其所能为其全体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最近,他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社区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
社区教育在中、微观教学领域的研究略显滞后,相比之下。与社区成员与日俱增的学习需求和积极性形成明显反差。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整合社区成人学习过程中内外各种因素,如何组织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材,都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因此,尤为迫切地需要深入实际,社区教育情境中进行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应然”与“实然”
回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社区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结果。年,教育部确定了北京等八个大中城市的城区作为社区教育实验区,启动了社区教育的改革实验。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社区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点,成人教育深入社区,正在从补偿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以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九五”期间,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已经起步,出版了一批有学术质量的成果。厉以贤的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忠海的社区教育学基础》黄云龙的社区教育的管理与评价》马叔平等的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都从基本理论、战略规划、宏观管理等方面,概括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新经验、新观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从未来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九五”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社区中的终身学习的调查与研究》运用社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从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基本单位—社区建设出发,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动对终身学习的影响,探索实现终身学习目标的途径。
2.成人学习心理研究是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薄弱之处
成人学习者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性,有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对参与社区教育的看法是什么,成人为什么学习,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多维度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因此,从研究成人学习者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入手,有关研究表明。解、掌握他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观念、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准备、学习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行为,对成人学习心理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克服社区教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等,国际上心理学在人类动机研究领域颇为活跃。无疑为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国外对成人学习开展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论观点。国台湾地区重视成人学习心理的实证研究并有丰厚的积累。国内则是进入80年代后才逐渐加以认识的近年成人学习力求深入教育心理层面,但对许多问题的探索偏重于理论思辨,比如叶忠海主编的职工教育心理学教程》探讨职工学习心理基础和准备,以及职工教育中学与教的心理学问题。高志敏在成人教育心理学》中,按照人的成年期发展,阐释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和一般规律。还有《青年学习心理学》成人学习理论》等都主要从基本理论和知识概念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这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中不乏古今中外成人学习的理论精华,对于学科建设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但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目前鲜有量化分析的研究。近年来多元统计方法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介入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但涉及成人学习者,针对群体学习心理的实证分析为数不多,几乎是空白。零星的研究成果,或主要针对成人学校的学员(比如电大、成职校)或以年龄、职业进行群体划分,且样本量一般比较小,科学解释和理论推导上,略显分量不足。
社区教育实验本身是新生事物,尽管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理论,但中国社区教育的问题和规律,只有立足于本土去实践,去探索,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有效掌握和解决。
本课题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应用课题,其创新意义表现为:
v本课题选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成人学习心理多视角探讨成人学习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揭示社区成人学习的一般心理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提升经验,阐释理论,研究选题角度较独特。
v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社区成人学习,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理论和现成的方法,本课题将在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基础上,在评价方面作尝试性探索。
v本课题将涉及成人终身学习多方面的内外关系,也将涉及成人学习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力求从整体性、系统性和特色方面有所创新。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作为社区教育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之一,着眼于跨学科的综合实证研究。主要借鉴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成人学习理论及动机评价方法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实地抽样,开展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调查,重点了解社区成人学习的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社区成人学习的优势和资源,建立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成人学习模式,为规划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并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提出积极建议。
课题重点研究的六个专题:
1.社区成人学习心理特点及其理论研究
2.社区成人学习需求及动力的调查与评价
3.成人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取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4.建立社区成人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终身学习的模式
5.以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思路与实验研究
6.社区终身学习发展趋势与构建学习型社区
课题确定的四个研究目标:
1.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进行描述,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和专题研究报告。
2.通过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和动机取向,对规划社区教育,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编写教材提出研究建议。
3.结合实际,编订成人终身学习评价量表。
4.总结经验,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探讨各种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并提出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建立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模式和激励机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社区成人学习问题研究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课题,既涉及社区发展和社会学习组织的建构,又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设计打破以职业或年龄划分成人群体,概括群体学习一般特征的研究模式,从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切入,探讨对成人学习理念、态度、需求的影响,旨在促进个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持续改变,同时对社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作出深入解释和理解,以期促进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
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
调查设计
本课题重点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及江苏省的社区教育实验区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选择典型社区成人教学项目学员为对象,同时兼顾社区成员中的一些边缘、弱势群体(包括流动人群、失业人群、老年和妇女人群),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查工具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共编制了三类工具:
1.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居民/学员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v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社区教育的参与与行动
x社区教育的评价
2.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干部/教师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v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社区教育的职业经历与态度
x社区教育的评价
3.社区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三)调查分工
u社区人口状况
v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w社区文化状况
x社区教育状况
篇6
创建学习型机关是打造学习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创建学习型机关呢?那就必须坚持做到“四要”:
一、要营造氛围,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舆论优势,大张旗鼓的宣传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上营造一种人人讲学习、人人爱学习的浓厚氛围;我们要充分利用机关橱窗、学习园地、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任务,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在各机关营造一种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我们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要夯实基础,注意体系的规范性。构建规范化的学习体系是抓好干部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各区(县、市)委要成立创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建设学习型机关工作指导委员会,分系统抓好创学工作。各机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要从机关单位的实际出发,根据干部的特点和知识需求,结合“建设文明机关,争当人民满意公仆”活动,科学制定创学活动方案。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化、高标准地搞好阵地建设,要做到“三室”配套,即图书室、阅览室、现代远程教育室配套;“三机”齐全,即电脑、电视机、影碟机齐全;“三个”统一,即学习制度、学习资料、学习记录本等统一。要鼓励有条件的干部建立家庭式书房,争创学习型家庭。
三、要创新思路,把握方式的多样性。我们要围绕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人民满意的机关单位,创新方式方法,打造学习型人才。要把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科普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采取集中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讲解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等方式,使学习“活起来”。要在系统与系统之间、科局与科局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开展经验交流、演讲比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使学习“动起来”。要不断丰富学习载体,认真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活泼、内容健康向上、人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文艺汇演、才艺展示、文化沙龙等,使学习“乐起来”。
四、要健全机制,确保活动的实效性。要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把创学活动纳入机关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的范畴,把创学活动情况纳入干部年终岗责考评的内容,制定奖惩办法,鼓励干部学电脑、学英语、学普通话,开展岗位培训,继续学历教育;要建立督查机制,采取专题督查、学习日督查、不定期督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创学活动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细化、量化、科学化的原则,制定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进行考核,确保创学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7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97-01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不断推陈出新,是党刊编辑走在时代前列的要求。党刊,犹如我党和人民的喉舌,无论在宣传导向还是在各媒体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媒体的出现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这些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更为方便地广泛传播,并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阅读的广度和宽度。但是,不可避免的,这也给平面媒体带来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党刊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作为一名党刊编辑,此时肩负的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重担就更加沉重了。编辑的素质在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作为一名党刊编辑,应努力适应期刊的发展要求,在政治思想、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上不断提高。
一、政治上的高度敏锐性
政治在编辑活动尤其是党刊的编辑实践中无处不在。以《刊授党校》为例,属于政治性的文稿占1/3以上。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编辑无论如何都要和政治打交道。《刊授党校》所刊用的政治性稿件涉及领导干部职务腐败、大学生就业、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干部选拔任用、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等敏感话题。对于这些文章,个人的观点不一,政见不同,稿件的遴选在政治敏感性和成熟性上对编辑就是极大的考验。而对于这类敏感及热点话题,作为党刊,跟风炒作、回避或者漠视都不可取。
党刊,犹如我党和人民的喉舌,无论在宣传导向还是在各媒体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党刊编辑,把握好舆论导向作用是工作的核心。那些人民群众关心的、关注的问题,就是党刊的重点选题、策划方向。我们不但要关注这些问题,更要深刻剖析其实质,发挥党刊舆论导向的主阵地作用,架起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通过自己的工作,挖掘出损害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反映出群众的想法,传递出党和政府的声音,加强上下的沟通和理解,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真正体现出党刊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所以一名成熟的党刊编辑,其政治觉悟和敏感性是决定其期刊前卫性的关键。
二、选题策划具有前瞻性
任何一本期刊,都不能缺少策划,党刊也是一样。应该说,好的策划选题,可以收到强烈的宣传效应。《刊授党校》近年增设了“特别策划”栏目,在每一期中都有固定的版面,围绕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组织和策划选题,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特别报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策划等。编辑部和编辑们就是要睁大“新闻眼”, 去捕捉重大而又新鲜的题材。尤其对于那些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做到选题重点策划,理论阐述精确,深层探讨,进行广泛深入地报道,起到有效的宣传效果。
要打造精品期刊就一定要有娴熟的编辑实物技能。而作为党刊编辑,要想编出内容丰富、编排合理、具有上乘学术品位以及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品期刊,就必须掌握和学好编辑技能。对于党刊编辑来说,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处理稿件中语言文字方面上的表达或者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是编辑的日常业务。作为一名编辑,只有当你掌握了娴熟的语法、语用、逻辑思维等规则以及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方法后,才能游刃有余地编辑出质量上乘的精品期刊。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给党刊编辑提供许多帮助,它扩大了我们的信息渠道,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科研动态,从而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
四、对学习永无止境的态度
《刊授党校》创刊多年,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在我们刊社,目前编辑都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不乏历史、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他们都受过相关学科的专业训练。但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刊编辑,还必须在编辑活动中不断学习。一个善于学习的集体最好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我们多年的编刊实践证明,一个不善于学习的编辑很难成长为一个素质全面的好编辑,而一个没有学习氛围的编辑集体,也难编出质量上乘的杂志。
一个好的党刊编辑要有能容人的气度、助人的热心、育人的能力和甘当人梯的气节。容人,指不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取人取稿的评判依据。编辑决不能因为自己信奉某一门,就只选这一门的稿件。只要文稿有事实、有依据、有结论,我们都应照录不误。助人,是指对于一些选题立意很好的稿件,作者没有深加工和修改,确实存在不足,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选择在这一领域有一定造诣的编辑或另请专家修改、重撰。育人,指对于一些年轻的作者、博士、硕士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学子或本刊的通讯员,他们有提高自己学识的愿望和写作的冲动。作为编辑,有责任在他们成才的道路上给予帮助。我们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小型会议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篇8
关键词:自学考试教育;学习型社会
收稿日期:2006―10―24
作者简介:周向阳(1973―),男,汉族,湖北省咸宁市人,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自我国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以来,自学考试教育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这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快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自学考试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教育制度。这项制度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学考试的发展对于我国建立终生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自学考试制度对于提高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其特点是“以考促学”、“宽进严出”,自学考试教育没有入学门槛和时间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专业和学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时间。这种大众化和灵活性的特点使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有足够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可以预见,自学考试制度将以其灵活性的特点,进一步发挥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学考试制度是倡导终身学习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
科学技术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倡导终身学习观,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终身学习、全民学习。自学考试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受教育者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公民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平台。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就业岗位不断萎缩,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出现,一个人一辈子只从事一项职业将成为历史。这就要求公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学考试教育以其灵活性和自主性,适应了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成为推动全民性学习、终身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终身学习平台
我国自学考试制度建立20年来,自学考试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其质量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国际上,已有23个国家认可我国的自考文凭。20年来形成的自学考试服务体系,为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层次的公民提供了优质、低价的教育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考事业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有条件接受自学考试教育。
二、构建学习型社会对自学考试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求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更灵活的教育形式,更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对自学考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求自学考试教育拓展办学空间
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国家,是一个穷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始终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构建全民性、终身性的学习型社会,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已成为自学考试教育的重要职责。自学考试教育要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必须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扩大自学考试教育的覆盖面,建设全民性、终身性学习的公共平台。要重视自学考试教育向农村的拓展,积极为农业人口提供高等教育机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发展社会助学事业,适应不同阶层、职业、年龄公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解决为穷国办大教育的资源矛盾,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是自学考试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求自学考试教育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对自学考试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形式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自学考试教育必须从理论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改革办学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专业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求自学考试教育形式多样化、个性化
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对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需求。学习的终身性决定了学习形式、学习目标的多样性。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更个性化学习内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只有适应人们对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三、面向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自学考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当前,我国自学考试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自学考试教育的办学空间,为公民提供更灵活多样和个性化的教育,推进自学考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多种形式社会助学机制
社会助学是连接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的桥梁和纽带,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动自学考试的改革,首先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形成多种形式的社会助学机制,扩大自考助学的覆盖面,特别是推动自学考试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为考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和专业优势,调动主考学校的积极性,完善高校助学体系,鼓励重点高校与地方性院校及社会办学机构的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发展助学网络体系,将自考助学拓展到县级城市及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快自学考试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种教育资源进入终身教育体系,按照自学考试教育的要求,进行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二)积极面向社会需求,加快自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规格、多层次的趋势。自学考试教育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加快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根据社会需求,积极开办社会急需的新兴应用型专业,特别是要加强与行业的联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和合作办学,根据行业部门需求开展订单培养,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要加大自考的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实行弹性学分制,增设特色模块课程,扩大考生在课程选择上的自由度,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素质拓展方向为主的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自学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积极引进非学历教育的各项教育培训业务,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将各类专业证书、岗位证书、资格证书等教育形式纳入自考课程体系,满足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学生学习个性化的要求。
(三)实现与其他各类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
随着终身学习观念的发展,满足于一生接受一次高等教育或一个专业的教育已成为历史,更多的人将有机会通过自学考试获得第二学历。为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应研究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学分互认的方法与途径,实现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的沟通,打破现有各种教育形式间的封闭状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为更多人参加第二学历自学考试教育提供条件。
篇9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学习型组织 五项修炼
一、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雷斯特教授首创。系统动力学定义的复杂系统为具有高阶次、多回路和非线性的反馈结构的系统,复杂系统中的反馈回路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构。就社会-经济系统而言,反馈回路联结了关键变量与其周围其他变量的关系。决策导致行动,行动改变系统周围的状态,并产生新的信息-未来新决策的依据,如此循环作用形成反馈回路。系统动力学发展到目前,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
1.启蒙阶段(1956年~1970年)。自1956年美国学者福雷斯特提出系统动力学以后,它得到逐步发展,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
2.发展阶段(1971年~1995年)。20世纪70年代初,来自26个国家75名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世界模型,发表了令世人瞩目的《增长的极限》著作。同时,福雷斯特等人建立的美国全国模型,解开了一些在经济方面长期存在的、令经济学家们困惑不解的疑团。
3.成熟阶段(1996年~)近年来SD正成为一种新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重要的模型方法,渗透到许多领域。尤其随着国内外管理界对学习型组织的关注,SD思想和方法的生命力更为强劲。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学习型理论把原先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扁平化,形成以特定任务为对象的专业人员的组合团体,并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机制。在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探讨中,管理学家们根据对组织竞争优势的不同定位,提出了各有侧重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正是一个真正的终生学习。
2.改善心智模式。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下会影响我们对问题的真正理解和对方法的有效选择。因此,需要不断地检视我们的心智模式,并随时改善它们。
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它创造出人们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及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中,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
4.团队学习。团队是指一小群具有不同技能的人相互依存地工作在一起,这群人为达到共同的目标彼此分工合作、协调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承担成败的责任。
5.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看得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引导人们在分析事物时,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是五项修炼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系统动力学对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启示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是组织学习,而组织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因此,用系统动力学来评价学习型组织的机理和效用,是有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的。它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理解组织学习过程中各因素所发挥的作用。
1.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的基础: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强调的是相互作用,作为系统动力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系统本身处于千变万化的运动过程,其构成要素都表现出系统动力学的相互作用的本质。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的层次有三个:
(1)事件层次上的思考:采取反应式的行为,结果是“专注于个别的事件、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等。
(2)行为变化层次的观点:能顺应变动中的趋势,但容易造成学习障碍。
(3)系统结构层次的观点:能改造行为的变化形态,超越了事件层次和行为层次的局限,专注于解释是什么造成行为变化的形态。
2.系统思考的核心作用
(1)系统思考和自我超越的修炼:用系统思考的语言和方式指导自我超越的修炼,在系统思考的指引下,个人修炼将彰显自我超越。
(2)系统思考与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工具对于团队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系统思考的方法帮助我们从组织发展的整体上认识出现障碍的原因,从而跳出个人的圈子。
(3)系统思考与改善心智模式:管理者必须学习如何反思他们现有的心智模式,直到习以为常的假设公开接受检验。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将阻碍系统思考的产生,反过来,系统思考对于有效改进心智模式而已至关重要。
(4)系统思考与建立共同愿望:系统思考是建立共同愿望的沃土。共同愿望描述的是未来的状况,而系统思考则揭示了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有了系统思考,组织中的人们可以清楚的了解现有的政策和行为如何创造或改变现状。
参考文献:
[1]王其藩 蔡雨阳 贾建国:回顾与评述:从系统动力学到组织学习.中国管理科学,2000,1
篇10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对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及创建提升素质教育氛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讨论校园文化应当关注其功能及其作用的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教书育人等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实践中,在营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更应当让校园文化发挥促进学习的功能,校园文化最重要的属性应是学习功能。因此,设计、营造校园文化必须将重心放置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
学术界、各级各类学校都曾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文化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进行过比较深刻的学理分析。如结合建设和谐社会议题,人们对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发表了诸多有意义的见解。讨论比较集中的领域是,如何通过以人为本、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优化环境等等。讨论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可以认为,只要大学在发展,校园文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本质上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且大学文化具有“传授人文知识的性质”[1],故此决定了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必须凸显“教与学”的核心内涵。如何使这种内涵外化为现实,校园文化的功能属性是应当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应当说,关于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实施方略以及相关功能等方面的探讨是比较充分的,但仔细浏览各项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关于校园文化学习功能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无论人们对大学及其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认识,大学最终必须是也一定是传授知识,传播文明和培养人才的场所,学习永远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是不应被忽视的。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终极目的之一是促进大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而校园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学习型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学习功能或属性
讨论校园文化的学习功能或属性,可以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人们常说,21世纪人类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是21世纪的青年人最应掌握的本领。关于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及其意义,已经有过较多的探讨,不需要多费笔墨。而关涉实际问题,则有一系列问题值得深思。比如,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多元化、多样性特点比较突出,主要体现“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许多人认为不断地追加各种投入、增加活动场所、活动设备,搞各种文体活动就可以,而这些活动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往往缺乏教育内涵,形成了一种简单的娱乐化的倾向,不能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2]还有人将这种现象解释为“素质教育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类似说法从表面上看并无不周全之处,但如果深入追问,则不难发现,无论多么丰富的课余活动,也仅仅是课余活动,终究代替不了课堂学习和专业学习,更不可以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此外,由于某些校园文化活动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精神文化内涵,丧失对大学生学习上的帮助与启迪作用。一旦校园文化教育功能弱化,校园文化的存在价值便大受贬损。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的需求,也是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但必须正视的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专业学习和专业素养,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保障专业学习,而有成效的专业学习、专业训练,也一定受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是注重精神文化作用的大学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1]。文化生活是大学生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丰富文化生活向来为各级各类学校一贯重视。但文化生活、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的终极目的是为大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创造条件;文化生活、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不能表明学习的丰富多彩。因此,校园文化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注入强化学习、专业等方面的内容,而各种名目的“节日”往往是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节日”中,应突出学习型内容,至少应让参与者认识到,学习远比各种“节日”重要。比如,在各种“节日”加大学习和专业内容的比重,增加类似论文竞赛、科技发明竞赛等内容,为校园文化人为地注入学习内容等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生课堂内外浓厚的学习氛围。然而,这些举措、建议无论怎样设计、实施,均属于外在条件,实践中制约大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自觉的因素主要还存在于大学生自身。或者说,解决实践中大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必须正视大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观问题。
大学生厌学已是整个社会不回避的客观现实问题。可以认为,大学生厌学是当今社会一大难题,业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关于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众说纷纭,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探讨。大学生厌学原因非常复杂,很难找到一个高度概括性的、得到普遍认可的缘由。比如,有人认为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人认为就业压力增大使然,有人认为学校风气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是个体差异等等,不一而足。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学生厌学,在追根溯源的同时,还应寻找医治此顽症的“良方”。当然,如同剖析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样,“医治”此顽症,各家开出的“药方”也不尽相同。结合我们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我们主张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学习属性,至少不应淡化学习这一高等院校学生永恒的主题。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习氛围,减少厌学倾向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途径。当然,百分之百寄希望校园文化解决厌学问题是不客观的,但校园文化毕竟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广大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的,比之循规蹈矩的课堂教学,能够得到更多大学生的认同感,相对容易激励学习积极性。此外,“校园文化建设,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扩大视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3]讨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时,有学者指出要“更新观念”[3]。“更新观念”也属于常议常新的话题,而且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各种观念的更新。我们认为,为使校园体现学习属性,发挥促进大学生学习之功能,也需要更新观念,即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组织者、策划者、设计者有意识地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更新单纯的“活动”观念,并更新校园文化内容,从各方面表现出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支持,营造一种端正学习态度的外在环境。
校园文化的研究者、实践者一致认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育人功能。但对育人功能的解说,却主要集中在德育层面。既然涉及育人功能,就不能仅仅强调德育,而只能是通过德育育人促进智育进步。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学习属性通过育人功能得以充分显示,除了我们前面叙述的针对厌学,有意识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之外,学校的学风建设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学风往往是一所高校学习风气、治学精神的缩影,是学校教育环境中的特殊因素,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优良的学风与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密不可分;反之,学风不良意味学习风气欠佳,自然不可能形成浓厚的奋发向上的学习空气。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蕴涵于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改变学风,对扭转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是有帮助的。
二、对校园文化功能的探讨
研究者关于校园文化功能的探讨比较多,有学者专门探讨“陶冶”和“导向”功能[4]。此外,也有人专门探讨校园文化的凝聚、规范、激励、教育等方面的功能。针对目前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校园文化的“陶冶”、“导向”功能至关重要。结合本文所研讨的主题,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情操的陶冶目的之一是使大学生能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准确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勤奋学习。所谓“导向”指的是校园文化必须具有“引导性”功能[5]。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大力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积极向上的学风,从各方面体现校园文化对学习风气的营造。因此,强调学习、突出学习应成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无论是“导向”,抑或是“引导性”,一定包括学习方面的正确导向和引导。校园文化的引导或导向,既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具体的,这也是校园文化的设计者、管理者必须顾及的,即在宏观上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态度,微观上则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实际,使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各种活动与大学生具体的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
校园文化的设计、建构,在突出和谐校园、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应把学习属性放在显要位置。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强调为大学生学习营造一种自觉学习的氛围。关于校园文化的营造,许多学者热衷于讨论“硬件建设”,认为校园的景致、景点、楼宇、标语等各种人文景观,都应处处表现人文精神,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美等等。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确存在着“硬件”和“软件”的相互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就功能而言,我们还应把重心放置在“软件”建设层面。因为改变、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条件、环境相对比较容易,而从根本强化“软件”建设,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有时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课堂教学的“有形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及其营造的教育氛围更像人们所说的“无形课堂”。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专业培养,“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同等重要。就功能而言,有学者关于校园文化具有启迪智慧之功能的认识,是我们能够接受的观点。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无形课堂”上,校园文化主体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理念,智慧自然得到启迪,自然会促进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我们赞同发挥校园文化教育功能的论点,因为“校园文化始终是作为教育的客体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的显性和隐性教育作用。”[6]这里所说的“显性和隐性教育”是内涵丰富的教育,涵盖着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教育。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在于,使教育回归教育。”[7]所以,校园文化的设计者、组织者关注智慧启迪的同时,突出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真正凸显校园文化的学习型属性,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服务于大学生学习的文化活动。
学习型校园文化及其构建前提是校园文化的设计者、主持者、领导者,在设计校园文化各种活动时,不要忘记学习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绝对重要性,尤其应强调“本领”、专业水平、专业素质永远是安身立命之本。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具有教育价值——体现在德育方面。其实,确切地说,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并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教育得以体现。
三、校园文化具有广泛的基础性和群众参与性,也具有层次性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具有广泛的基础性和群众参与性,也具有层次性。学生本位是校园文化的本真含义,因此,校园文化的建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以大学生为中心,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心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许多校园文化的研究者强调校园文化必须以人为本,如果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以人为本具体化,则必须强化以学生为本、学生本位的观念和意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层次性特征,而且一定是“具有精英意义的社会文化”[1]。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确是一种特殊的、体现精英文化的文化。高等院校本身即是人才和科技精英、文化精英的聚积地,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代表着科技进步、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最新水平,因而对广大学生既有某种激励作用,也有塑造和引导作用。所以,在这种先进水平比较高的文化活动中,倡导学习、营造学习风气等,必然是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实践已经证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而且还能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鼓舞他们养成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8]
营造学习型校园文化,是注重校园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表现,即我们的今天的校园文化既体现出时代特征,也应反映高等院校的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品位。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接受、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重的,但大学生所接触的各类知识,未必蕴含着人们所期待的精神内涵。正如有学者尖锐指出的那样:“当代的大学,几乎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嗅到因受流行文化所传染的、低级且腐烂的审美观的介入。这种流变与原本传统的道德观,社会价值观形成了对立的场面。”[1]由此可知,强化我们所说的校园文化的学习型属性,还应建立在削弱其他各种消极文化因素的影响基础之上。众所周知,高品位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对各种消极文化的积极抵制,尤其应突出“强化主流文化意识”[2],让主流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旨。
伴随着高等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的变化,新世纪的高等院校必须正视新型的“学习文化”发展与走向。人们探讨新型的“学习文化”时,大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但我们认为,“学习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学习者的价值取向,因而“学习文化”从不同侧面印证了校园文化的学习型属性。21世纪,重新研究“学习文化”不仅对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会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在学术界集中讨论校园文化体系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时,“学习文化”因其与大学生的密切关系,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培养人的重要功能,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怎样培养人?通过什么渠道体现对人的培养?大概很难统一认识。校园文化永远不能取代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可能构成学习的全部内容,但通过上述讨论可知,校园文化对学习的制约、影响、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对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应侧重学习型属性研究,使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生勤奋学习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吴丽娟.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学分析[J].沧桑,2008,(4):186-187.
[2]陈洪林,辛彬.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149-151.
[3]王云霞,刘雨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3-15.
[4]朱俊伟.浅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J].商业文化,2008,(8):172-173.
[5]厉爱民.营造人文取向的校园文化[J].教学与管理,(8):8-10.
[6]王小拉.繁荣高校校园文化与建设和谐校园[J].中国青年研究,2008,(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