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范文
时间:2023-03-17 19:5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中国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谈中国诗№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过程与方法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教学难点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教学关键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反复诵读,了解大概,串通文义,学习文法教具电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导入介绍点拨教师活动了解默读思考回答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作业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
方法一: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方法二: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如用第二种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学生品味。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构缺。
五、课文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试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与中国古诗相比,中国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明确
总结
理解
赏析
品读
板书设计
篇2
最近一个段子特别火:“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只要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相信读者诸君和我一样,看到这条段子的第一反应是哂然一笑,佩服作者的诙谐与机巧;接着是禁不住点头,对作者的观察深感认同。不仅如此,估计很多人都会打开回忆之门,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同样的“从众违法”行为。
那么,为何一个小小的红灯,区区十数米的路口,就让我们如此纠结呢?
仔细分析自己从众闯红灯的经历,发现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赶时间。二是忍受不了“被孤立”的状态,当周围众人纷纷闯红灯的时候,如果自己一个人坚持等候,难免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换句话说,很多时候我们闯红灯,可能并非为了赶路,而仅仅是为了保持和他人的一致性,避免自己成为特立独行的“怪人”。
60年前,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写有《菊与刀》,专门研究日本文化。她的一个著名论断是,相比西方以基督教义为核心的“罪感文化”,东方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前者关注个体内心与上帝的交流,主要依靠道德自律来约束个体行为;后者更为在意周遭众人的评价,主要以他人的监督来约束个体行为。照此逻辑,我在跟随众人闯红灯时经历的挣扎,似乎是“耻感”和“罪感”兼而有之。一方面,因为违背自己对规则的信仰而导致的“罪感”力阻自己闯红灯;另一方面,因为独立于众人而导致的“耻感”又迫使自己从众。
同济大学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表明,国人之所以容易闯红灯,与各个城市的红灯时长直接相关。实证调研发现,国人对红灯的忍耐限度大概在70至90秒之间,一旦超过此时间限值,行人过街将处于不可控局面。而当下诸多城市的路权分配不合理,针对行人的红灯设置过长,导致行人难以忍受,于是纷纷开始闯红灯。由此看来,并非国人生来不守规矩,而是制度设计诱使国人违规。过长的红灯延时设置,一是使得赶路的行人等候不及,二是使得本来无心违规的人迫于围观压力而纠结前行,结果看起来好像人人都不把规矩当回事,又更进一步侵蚀人们心中的规则意识。
篇3
英文名称: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7703
国内刊号:11-5215/TE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4
2022中国十大最美海滩 中国最美海滩排名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十名 10、广东阳江海陵岛东方银滩
东方银滩位于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的十里银滩边,与十里银滩连为一体。这里保留了更原始的自然气息,环绕整个东方银滩的是葱葱郁郁的树林,而且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风平浪静,也是旭日初升的南海所在,风光美不胜收。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九名9、青岛-中国最好的海滩
要在中国人已经知道的几个著名沙滩里找出不那么拥挤的,实属不易。有全长20公里的洁白沙滩,这里海水碧蓝,沙滩长10多公里,宽有150米,最和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沙子细得像粉,抓一把沙子再扔掉后,手掌上干干净净的,留不下任何泥尘。这种沙子在国内外都是少见的。西班牙只有大加那利岛南部海滩的沙子如此。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八名8、广西北海的银滩
北海银滩位于广西北海市,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城市,西、南、北三面环海,它号称中国第一滩。面积超过烟台、青岛、大连、北戴河沙滩面积的总和,水质为国家一级标准,海水退潮快,涨潮慢,游泳安全系数很高,一年中九个月可下海游泳。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七名7、广东深圳大鹏半岛海滩
深圳大鹏半岛海滩是深圳市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生态乐土,是临近闹市的一块僻静之处。海边融山光、水色、林涛、潮音、海风、征帆、鸟语、花香为一体,有如蓬莱仙境;陆上山峦起伏,峭壁林立,云雾缭绕,林密鸟众,草茂流清,好似世外桃源。人在这里怎能不浑然忘我。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六名6、大连棒槌岛
这个海滨小城天生丽质,它将大海与足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有男人的性感,也有女人的性感。位于大连市黄海中的棒槌岛,距海岸约600米,面积只有0.3平方公里,很象一只头须完整的老人参,而人参在东北俗称棒槌,它因而得名。岛东半月形的细沙海水浴场约300米长,似一条玉带飘荡在绿岛和碧海之间,这里风光迷人,恍惚中犹如世外桃源。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五名5、海南三亚亚龙湾
海南亚龙湾位于三亚市东南28公里处,是海南最南端的一个半月形海湾,全长约7.5公里,是海南名景之一。亚龙湾沙滩绵延7公里且平缓宽阔,浅海区宽达50-60米。沙粒洁白细软,海水清澈澄莹,能见度7-9米。海底世界资源丰富,有珊瑚礁、各种热带鱼、名贵贝类等。年平均气温25.5C,海水温度22-25.1C,终年可游泳,被誉为天下第一湾。从任何一家酒店大堂、园林,或酒店旁的小路穿过,都可免费进入海滩。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四名4、河北昌黎黄金海岸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距北戴河15km。这里的沙细、滩缓、水清、潮平。用这里的沙子可以做磨砂膏了。这里以沙漠与大海的吻痕而驰名。不仅能看海还有滑沙的地方。未被污染的海水、沙滩和人性。漫长的海岸线,碧水蓝天,沙滩柔细得像女人皮肤且及其平缓。打打排球、踢踢足球,妙趣横生。到大海中一口气能游很远,站起来水才齐腰且风平浪静。赤脚跑一跑,没有多少人阻挡你的路线;大声唱吧,也不会惊动他人....。。这里让你平静,也会让你心跳。到了这里心情会和你看到图上的天气一样好。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三名3、厦门鼓浪屿
鼓浪屿海滩位于福建厦门,这里的鼓浪屿浴场和黄厝海滩是厦门最美的海滩,碧海、蓝天、白云、帆船、帆板、水滑板和摩托艇组成一副如诗的画面,冲浪的刺激更是其乐无穷,色彩缤纷的泳装铺满了沙滩。全岛谬只1.84平方公里。岛上的人几乎都懂音乐,岛上建有13座旧时外国大使馆,还有以马来西亚、菲律宾建筑风光为主的别墅,或古色古香,或中西合璧,有外国建筑博览之美称。听海浪撞击礁石发出的如雷鼓之声,更是鼓浪屿的最形象体现。有一个地方是情侣的海洋,那就是浪漫的环岛路,是散步的好地方。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二名2、山东荣成成山头
成山头在山东省荣成市的成山头风景区,与韩国隔海相望。这里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所以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海岸怪石嶙峋,海水湛蓝清澈,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两度驾临此地,一是拜祭日主,二是求长生不老药。来这里拜拜,肯定心情轻松不少。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第一名1、浙江普陀山东海岸
篇5
一、功夫在诗外
商务谈判多是商业客户关于商业活动的往来,比如关于销售合同的制定,比如关于相互协作的安排,比如关于商业买卖等。因此,在西方人观念中,商业就是商业,工作就是工作,人情就是人情,生活就是生活。这些是没有交集的,他们断然不会在商务谈判中谈家庭、谈生活。
而这正是中国式商务谈判的第一个特点:功夫在诗外,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商务谈判,不仅仅是商务谈判,还融合了人情与生活。
曾经认识一位很有经验的业务员,他谈家电工程订单通常都是无往不利,他介绍自己的经验就是平时扩大自身各方面的眼界,在谈判中,了解对方的喜好,往往在谈判中投其所好,相谈甚欢,于是后续签订合同往往也会顺利很多。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知,中国式商务谈判之中,不是简简单单商业往来,或许掺杂着人情世故、家庭生活等。
我们中国人谈生意,开场的时候,不会立刻进行谈判,而多是相互寒暄一下,询问一下对方是哪里人,在哪里居住,有什么经历等等。往往现在人情世故上找共同点,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老乡、亲属、校友、战友这几个关系是最能影响到双方心理距离的因素。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些人讲:对方的王总与我很熟的,我们都是广西桂林人等等,其实这正是西方谈判学理论中所说的谈判优势。
二、酒场即商场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也深深地影响了国内的商业活动,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商业行为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比如我们在与对方谈判相持不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这样吧,我们将这个问题放下,先去吃饭,现在已经十二点了。
曾经在电影《戒烟不戒酒》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刘德利操办了一场传说中的“航空母舰”,汇集了国内外五十种名酒。刘德利提出了这样一个条件:出500万元入股严保久的广告公司。严保久每喝一杯酒,刘德利让五万元。喝完50杯酒,刘德利让250万元股份给严保久。其实这个场景就恰恰符合了中国式谈判的第二个特点:酒场即商场,相信这些场景很多人都碰到过。
酒场是中国较为特有的商务接待之地,因此酒场的学问也成了生意的学问,谁该做什么位置,谁应该先动筷子,应该向谁敬酒等等,都是一门学问。不仅仅是酒场,还有咖啡馆,茶楼,麻将场,KTV都是商务谈判的场所。
有一个家电销售公司,与一家客户谈判。先是在公司附近的咖啡馆,中午去一家饭店吃饭,从中午12点喝到了晚上6点,接着去茶楼饮茶,最后还去KTV唱歌,快到深夜12点才算结束,生意最后谈成了。所以,中国人会说工作累,其实不仅仅工作的原因,还有应酬的原因,你不想去不行,必须得去。
三、问问领导
有时候,“问问领导”可以成为谈判的一种技巧,有时候,“问问领导”又确确实实在发生。
比如说国内进行商务谈判时,明显地会感觉到拖沓。因为,很多时候都要向领导汇报,要向领导请示,拿到了领导的口谕或者手谕之后才进一步谈判。而对于西方商务谈判来说,他们会觉得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麻烦,做生意请示来请示去的。因为对于外商来说,他们负责这单生意,他们就有权力决定他们的选择。而国内不同,在谈判前,领导不会给你明确的指示,而在谈判中,谈判人员不得不说:我问问领导。
其实,究其原因,在于领导的谈判底线是在不断地变化,领导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对对方的反应做抉择,而这些需要谈判者不间断的反馈意见,从而造成中国人商务谈判需要多次谈判才能达成一致。
四、买卖成了仁义在
“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句话的意思通常指谈判双方对于谈判内容进行博弈,虽然交易没有达成,但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不会为这点事伤了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其实往往双方在说句话的时候,感情已经没了一半了。
中国人商务谈判,肯定希望买卖成,仁义也在,两者兼得。当买卖不成的时候,仁义往往很难存在了。这跟西方职场人士将工作与生活完全分开的做法不同。因此,这也是中国式商务谈判有趣的地方。
作者老家是河南濮阳一个贫穷的村庄,人情味很浓。在家里购买商品的时候,大件物品如家电、家具、拖拉机等,小到一瓶酒、一盒烟、一把菜等,多数都是找熟人购买,要么是亲戚,要么是朋友,要么是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一般情况下,双方达成交易是出于信任与感情的。如果你明知对方从事这个行业,你还不去帮衬的话,说明不信任对方,或者感情薄,所以家里面购买什么商品,多数都是找熟人购买。当然,熟人一般情况下,价格上也不会骗人,质量也会有保证。
在中国的商务活动中,人情世故与生意是很难分开的,因此在国内做商务谈判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人情世故。比如生意外来对象是老板亲戚,下游客户是总经理的朋友等等,而这些需要参与谈判的公司职员需要事先了解涉及到的上层领导态度,然后决定自己的谈判行为与底线。
五、亲兄弟,没明账
在中国式家族企业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因为没有“明算账”而导致企业拆解。比如希望集团刘氏兄弟,创业之初同心协力,建立了庞大的希望集团。但是没有明确的产权制度,没有“明算账”,结果就是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但是分歧也越来越大,最后还是分家过日子,1995年,希望集团分裂成大陆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华西希望集团、南方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四家公司。在商务谈判中,往往家族企业顾忌的问题较多,顾忌亲面、顾忌说清、顾忌父母等,亲兄弟之间往往不能明算账,结果就是不是自己吃亏,就是公司吃亏。
其实,在国外商务谈判理论中,并没有亲情在商务谈判中的影响,因为,他们在骨子里面已经是“亲兄弟,明算账”,而国内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因此,特别是两家公司,有亲情关系时,商务的天平就无法“一碗水端平”,导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感觉自己吃亏了,从而影响商业活动往来。
六、职位要对等
昨天晚上,我登录了大学母校的网页闲看,发现三条有趣的新闻,也是中国式商务谈判中需要关注的地方。
第一条消息:太原理工大学李晋平副校长一行来访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琳在南校区B2栋1楼会议室会见来访客人。南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第二条消息: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奇峰一行来华南理工大学洽谈合作事宜,李琳副校长在励吾楼讲学厅接待了王奇峰副市长一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共关系处、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陪同会见。
第三条消息: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RichardWilliams及伯明翰大学广州中心一行3人来访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在逸夫科学馆会见客人,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化学与化工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的相关负责人陪同会见。
职位要对等,级别要对等,在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表现得最为明显。副厅级要对副厅级,正处级要对正处级,你很难看到一位正厅级领导接见一位镇长,除非在某些特殊场合,比如抗震救灾表彰,比如集中培训会议等等。而这恰恰也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商务谈判,对方是副总经理参加,我方当然也要派副总经理参加,除非我方非常关注这次谈判,想表示重视,会派更高级别人参加。所以在谈判人员的安排上面,都是事先会询问对方是什么级别的人物参加,然后决定自己派谁去参加。而在国外的商务谈判,他们对职位要对等关注很少,只要一个项目是某人负责,那么他就是该项目的最高决策者,而不是说他的级别最高。
七、口是心非
中国人讲话往往存在口是心非,所说非所想的现象,他明明口中说出的是A,但其实他想说的是B,这个也是西方谈判理论中没有涉及的地方。中国人谈生意,有很多事情由于一些原因难以开口,但是处于某种目的,只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
在销售产品的时候,买家通常都会采用“口是心非”的办法让卖家让步,比如对你产品的外观形象进行“吹毛求疵”,对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对比攀比”,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大胆的怀疑等等,而这些办法主要的目的就是逼迫卖家进行让步。所说的是外观形象,而实际上想的是价格。作者曾经做过家用电器的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验收的时候,验收人员往往会对产品的安装效果提出质疑,其实根据作者的经验,并不是安装效果的原因,多半是需要施工方在价格上的一些让步。
“口是心非”也可以作为一项谈判策略,有经验的人往往能够根据经验判断出对方的心中想得是什么,揣摩到对方的意向。比如在“时间换价格”、“时间换付款”等案例中,谈判一方多会提出4月5日进行交货,经过谈判协商,将交货日期更换为3月29日,从字面上来看,已经提前了一个月,但其实是几天时间,而这一点多半会被利用。比如提出,我方已经提前一个月进行交货,我也希望贵公司能够将首付款比例提高到30%,如果另外一方没有识别出其中的“非”,多半会上当。
八、我跟他“对味”
在大多数商务谈判中,在谈判开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形成对谈判对手的第一形象,内心中会对对方进行评价,竞争对手是否符合自己的谈判预期,是否可以成为自己信任的对象。说到底,一句话,是否跟自己“对味”,意思就是说谈判对手自己觉得有好感,棋逢对手也好,将遇良才也好,喜欢对方容貌也好,喜欢对方的说话方式也好等等,这些都让自己觉得跟对方“对味”,一般情况下表达的语句为:我觉得对方小伙子很不错啊,思维方式很敏捷;我认为对方的意见可以接受,他也考虑了我们的利益;我觉得对方很有学习的头脑,是一个可造之材??在感觉对方“对味”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会自己让步,比如在交货时间上让步,以博取对方的好感,跟对方学习认识的机会等等。
某一日本企业想在中国寻找一商,中国一位商了解到企业负责人信仰佛教,于是自己学习并了解了佛法,并前往佛教圣地请了几位法师与该企业负责人进行聊天、讨论佛理等,该位负责人对这位中国商人很是感动认同,就将权授权给这位商人。其实来看,“对味”是起了关键的作用。
“对味”往往会成为双方谈判的一个台阶,比如在某一方争持不小的时候,其中一方会提出:这样吧,我觉得贵公司很有合作的诚意,我们不在这个地方再争持下去了,我们就各退一步,大家谁都不吃亏。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会各让一步。
九、公报私仇,公报私恩
中国人很难将个人与公司分开,把公与私分得清清楚楚,但就是这一点,我们中国人很难承认。身边的同事或者领导讲话时,肯定会说,公与私肯定要分开,不能公报私仇,也不能公报私恩,但是从他的行为动作表现来看,却往往是相反的。往往又会辩解说:我不是公报私仇,我只是就事论事。
公与私本来就应该是分开的,但是其实就是分不开。作者的一位朋友所在的一家公司与当地村委会由于租金谈判的问题,语言上出现了冲突,双方闹得不愉快。结果一个月后,当地村委会隔三差五,以限电限水的名义,找公司的麻烦,搞得我朋友焦躁郁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周边朋友讲,公司老板曾放出大话,我跟税务局老板是多年老友,他肯定不会查我的;我跟村委会主任是拜把子兄弟,他肯定不收我租金的;我与王总是多年老友,这次投标肯定没问题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公司老板得到教训之后,说我应该与王局长搞搞关系,要不然下一个“倒霉”的还是我。
中国人很难讲个人感情与公司利益分开,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公司出现帮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树倒猢狲散”等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司里面要经常跟领导吃个饭、唱个歌、经常汇报、保持好私人关系,进而对自己工作上有帮助,比如费用批得快一点、报销卡得松一些、升职加薪排的上号等等。在商务谈判中,也会受到个人感情关系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商务往来,往往是以双方私人关系为基础的。有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对方会比较容易让步,比较容易达成协议。
十、无声胜有声
在中国商务谈判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谈判对手讲:有什么消息,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有什么动静,我会马上告诉你;有什么指示,我会立刻通知你。结果就是到了最后,结果出来了以后,发现自己没有中标,没有得到合同,自己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无声胜有声”,我不告诉你,我不通知你,但我希望你能够明白,这个就是中国式商务谈判的一大特点。双方不是靠交流,而是靠感悟,去感触。老外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告诉对方呢,而这就是中国人做事情的奥妙之处。谁都不愿意出面做“恶人”,谁都愿意做好人,结果就是这个“恶人”没有人愿意当,结果拖来拖去,被淘汰的人是最后一个得到消息。
篇6
[关键词] 守时 时间 国际商务
守时是商务交往的礼仪行为之一,遵守时间意味着对别人的尊重。守时,就是按照活动安排的时间准时到达,这似乎是无可争议的。但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对“守时”却有着不同的理解。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对时间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以及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与支配时间的不同方式,因而也就对“守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一、 对时间的不同认知
日夜交替,四季轮回,有人认为时间是一个圆儿,周而复始;一天天,一年年,时光一去不复返,有人认为时间是一条线,有去无回。这种对时间的不同认知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认为时间是一条线的人(如北美人,大部分欧洲人),总是急匆匆,分秒必争,因为在他们眼里,时间一去不回,是有限的资源,浪费不得;认为时间是一个圆儿的人(如非洲人、中东地区的人),表现得总是很悠闲,在他们眼里,日落还日出,冬去春还来,不着急。
二、支配时间的不同方式
对时间的不同认知决定人们支配时间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对时间的分配和利用上,大体有两类人,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称之为遵守单时制的人和遵守多时制的人。遵守单时制的人们,通常也就是把时间看作是一条线的人,他们强调时间表,强调事先安排;他们习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能处理一件事,然后再处理第二件。遵守多时制的人们,通常也就是把时间看成是一个圆儿的人,强调人们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而不强调一切都按时间表;他们习惯同时会见几个人,同时处理几件事,遵守单时制的人认为这是对他的不尊重。但在遵守多时制的人看来,遵守单时制的人只强调时间表,而不问客观情况,不论问题是否已经谈清,只要时间一到,立即结束活动,不合情理。孰是孰非?难以说清。其实,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二者都是合适的,但在国际商务交往中,这种差异会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误会和不便,所以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如何支配时间,如何“守时”,有助于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守时”
因为支配时间的方式不同,人们对“守时”的理解和态度也有所不同。遵守单时制的人,对时间要求很严格。最严格的是德国、荷兰、芬兰等国家的人们,在这些国家,“守时”就是准时准点,最好略有提前。迟到会被认为不值得信任。亚洲的日本也在此列,对日本人来说,守时就是提前5分钟。一位初到日本的名叫达里奥的意大利人曾万分不解,“让七点到就七点到怎么还会惹人不高兴呢?”后来他才知道,日本人说的“七点钟到”其实该在 “六点五十五分到”, 而对他来说,七点钟到达已经是作出很大努力了。其次是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等,在这些国家,若迟到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还是可以容忍的。
遵守多时制国家的人们,对待时间比较松散,有的在单时制国家人眼里简直无法忍受,比如非洲与中东的绝大部分国家,曾有位记者这样说道:“非洲人的行为习惯于我们有很大差异,工作交往中最大的困难是不守时。他们说的‘明天’,就会是明天的明天或者是三五天以后,至于究竟是哪一天,是不确定的。一位在乌干达做生意的人说,“非洲人有不守时的习惯,约好和你上午8点碰面,到下午还没消息,你不打电话找他,他还不会通知你说明情况,其实也不是有什么其他事情,他们就是这个习惯。”所以初进非洲市场的商业人士,还是需要培养一定的耐心的。需要耐心对待的还有阿拉伯人,一位负责公司与阿拉伯方面业务的人士曾说:“在阿拉伯,迟到5小时很正常” 有一次他约了一位阿拉伯商人下午两点见面,但那位阿拉伯商人直到晚上7点才出现。“当我下午5点打电话给他的时候,他说马上就到,只要一杯茶的工夫,结果一等就又是两个钟头。”
有趣的是地处欧洲距德国并不遥远的意大利人却也有不守时的习惯。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如果你和意大利人约会,最好有等待的心理准备,他们至少会迟到1小时”――德国的《焦点》杂志(Focus)记者沃尔夫斯格鲁伯在他对卢卡?托尼做的专访的导语中如此写到。
有很多国家的人们不是单纯地遵守单时制或多时制,如欧洲的一些国家(法国、挪威,比利时等)和亚洲与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这些国家的人们对待时间比较灵活,对迟到现象也比较宽容,拉丁美洲的人们对迟到的容忍度更高些。
我国现在渐渐习惯于单时制,特别是在城市中。笔者曾对87名青年职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对于开会或见客户,74人选择准时或略提前到达,约占85%,若迟到5~10分钟,只有6人选择无所谓或很正常,约占6.9%。
有一点需特别说明的是商务活动与私人宴请或聚会有很大不同,即使在很多遵守单时制的国家里,若在家设宴,客人晚些到达才是合适的,准时到达却是不礼貌的,提前更是大忌,因为主人还未准备好,提前到访意味着打扰。而我国有准时或略提前到达的习惯,认为不要让客人等才是礼貌的。商务活动之余若遇私人邀请,最好做到入乡随俗,免得引起误会。
以上只是概括而谈,特例总会有的,而且在同一国家,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们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此文不再赘述。另外,就像“麦当劳”世界性的遍地开花一样,北美人支配时间的方式也影响着其他国家,但也只是某种程度上的影响而已。世界上人们支配时间的方式仍然是多样化的,了解这一点对于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2]骆卫星:中西方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3)
[3]李晓燕: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礼貌差异[J].中国成人教育,2005,(3)
[4]黄薇:揭开“阿商”神秘面纱[N].南方日报,2005-6-24 (7)
篇7
关键词: 美国中学历史课程 《越南战争》 启示
一、美国中学历史课程设置
美国的义务教育统共13年,幼儿园1年,小学6年一般指1~6年级,初中两年一般指7~8年级,高中四年一般指9~12年级。对于历史学科,不同的阶段对学习目标有不同的要求。1994年美国颁布了《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经过1996年的修订,内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名为《拓展儿童对历史时空的认识》,在这个阶段的历史教育主要让孩子对历史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个阶段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历史学科美国史国家课程标准:探讨美国的经历》,二是《历史学科世界国家课程标准:探寻通往现代之路》。第二个阶段把历史分为美国史和世界史,并融合了其他社会学科内容,如政治、地理、人文等。随着年级的提升,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5~6年级多为叙述性、描述性要求。7~8年级多为解释性、分析性要求,9~12年级多为论证性和创新性要求。
对处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来讲,在美国式思维下,注重对学生历史技能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把历史问题融于现实,并从多角度思考历史。
二、《越南战争》授课过程
教学目标:①了解并评价至20世纪60年代末的越南战争过程中美国舆论发生的变化。
②使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美国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①通过阅读在美国总统约翰逊任职期间,越南战场发生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历史的能力。
②观看越南战场的新闻视频,体验作为美国公民,你如何看待越南战争。
③采访家人等,了解亲身经历越南战争的美国公民对越南战争的看法。
④从当时的流行音乐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美国大众对越南战争的态度。
教学过程:分三个课时。①第一课时——分析事件对舆论的影响。教师提供在越南战争爆发之际,即约翰逊总统任职期间的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1964年8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北部湾决议;1965年5月26日,澳大利亚军队出发去越南;1967年达托附近的血战;1968年梅莱大屠杀。每个小组分到不同的问题,思考美国人民是否要支持越南战争。
②第二课时——搜集口述历史。学生分享经历越南战争的家人等对其的态度。分析1965~1968年美国人民对越南战争的支持率的转变。
③第三课时——解释舆论。学生自主分析舆论变化及原因。
三、美国历史课堂对中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体来说,中国历史课堂教学仍采用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模式,虽然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应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仍达不到效果。笔者对201名商丘市三高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27%的学生认为历史课中的探究性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66%的学生认为探究性活动不错,但有些不知所措;6%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倾向于教师直接讲授。这个调查说明了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探究性学习且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缺乏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美国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一)注重情景假设,使学生体验历史并自己得出结论。
在调查过程中,100%的学生喜欢气氛活跃、生动的历史课堂。如何营造活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即如何带领学生融入那个历史氛围之中,情景假设是个好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历史课堂中其实也经常出现情景假设,但是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反而使这种能培养历史分析能力的教学模式功能下降。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在讲《1787年宪法》时,在课堂的最后总结了美国和英国政治结构的对比,并提出了一个历史的情景假设:“你如果在当时,有何感想?”引导学生对美国和英国进行比较。再看美国课堂,在《越南战争》这堂课中,美国的历史课堂也运用了情景假设,教师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公民,你是否会支持越南战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自己拿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说明理由。整个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情景假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二)注重历史联系生活。
在调查中,67%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有用,32%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多大用,只有1%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用。由此可见,教师应注意使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历史的能力。在美国历史课堂上的第二课时中,教师请学生搜集口述历史,让历史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提到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是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所以,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应注意把历史与生活紧密联系。
四、结语
通过对美国历史课堂《越南战争》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历史新课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从调查中也能发现,学生的观念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渴望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历史教学会有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稚勇,周仕德,陈德民.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2.
[2]宾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2.
[3]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李江霞.中美中学课程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课程与教学,2002-8.
篇8
关键词:影视旅游;影视作品;策略
一、影视作品在影视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一)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影视作品对于旅游地的促销宣传作用是巨大的。影视作品作为沟通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桥梁,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应和旅游吸引力,从拍摄一开始就能发挥出其强大的促销宣传作用,间接地向人们介绍了影视拍摄地,吸引人们到它的拍摄场地去旅游,一部热播的影视作品就可以带旺一个旅游点。影视作品对旅游地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展现,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并不只限于自然景观的吸引力,其象征意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出演的明星、惊险场面、激动人心的结局和最佳的拍摄角度都能引起人们旅游的兴趣,刺激旅游者的欲望并且十分强烈地美化当地形象。
(二)可引导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
影视作品对影视旅游的发展起着引导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是因为当优秀的影视作品带给人们一个完美的影视拍摄地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激发了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这就自然而然地对影视拍摄地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尚未开发的要进行开发,开发得不够的和已陈旧、过气的要进行再开发,才能适应影视旅游发展的需要。在影视作品中往往会出现极具开发潜力的优美风景,而这些正好是吸引旅游者的地方,这就可以起到引导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即使是那些已经开发了的旅游景区,由于拍摄影视作品的视角独特,能够展现给旅游者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因此,可以根据影视作品对这些旅游区的描绘,从新的视角,进行旅游资源项目的再开发。
(三)可扩展影视旅游资源的范畴
影视作品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影视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是旅游资源,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易逝的;二是拍摄影视作品的外景地,特别是专门为拍摄所建立的影视基地,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外景地是静态的、不易逝的。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旅游资源,因为影视作品可以将融入其文化内涵的拍摄所需要的自然旅游资源,成功地转化资源,从而扩展了影视人文资源的范畴。
二、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影视作品的时效性
影视作品的拍摄是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段性,拍摄的场景也是既定的,影视拍摄地的旅游业发展很容易造成时空集聚,即某一时段、某一地点旅游者蜂拥而至,并带来一系列相应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等过了影视作品的影响期,失去了旅游者的关注,又将造成影视拍摄地的经济萧条、场景荒废等另外一系列问题。影视作品的拍摄有时要涉及多个影视拍摄地,这必然会产生影视拍摄地之间的品牌竞争。同行业间的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发展,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但同行业间不良的激烈竞争在影视资源方面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对影视旅游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二)影视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影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上,大多数影视拍摄地只是立些牌子简单地表明此地拍摄剧目、参演明星、导演等情况,仅限于图片展示,不能够使旅游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难以满足旅游者重现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巨额投资的影视城和一些影视拍摄外景地,由于仅仅是为了满足拍摄需要,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制作工艺粗糙,设计水平不高,文化内涵体现得不够,难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更别说吸引回头客了。
(三)盲目大量投资
影视作品对影视拍摄地的影响是有时限的,在有限的时段内,旅游者数量的迅速增长非常容易掩盖旅游者增长率下降的事实。因此,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旅游业迅速红火,很可能造成地方对旅游业的投资过大,尤其是对宾馆、餐饮业、交通业等这些从计划、建设到运营本身就具有一定时段性的项目。如果项目建设赶不上影视作品的影响期,就极有可能收不回投资,造成投资失败的结局。影视拍摄地旅游业的发展最忌讳不做长远规划、盲目大量投资建设,那将造成影视拍摄地旅游业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个别项目重复性建设
投资商们急功近利,不做长远的规划建设;盲目跟风,看别人这个项目赚钱了就投资建设相同的项目,致使在同一地域内出现了多家影视城,而且“大同小异”。影视旅游产品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其经营管理缺少可遵循的模式,不少影视城由于经营不当很快走向衰落。
(五)缺乏旅游者参与性项目
我国的影视城主要功能是为影视剧组服务的,较少有为旅游者的真正需求考虑的。除了供影视摄制组拍摄用外,它们多数时候都是闲置的。以拍摄场景为主,旅游者的总体参与性欠缺,这就与美国好莱坞影城有了巨大的差距,美国好莱坞影城之所以办得成功,不只是因为它是以美国好莱坞出品、风靡全球的热门电影作品为主题背景的主题乐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让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美国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场景,并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心灵享受。
(六)拍摄地环境受到破坏
在我国的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破坏影视作品拍摄地的环境,造成旅游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个别影片为了营造出影片拍摄时所需要的场景,大量砍伐影片拍摄外景地的树木,建造大面积的人为拍摄场景,严重破坏地区的植被环境。虽然影片大获成功,也使该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暂时的兴旺发展,但是被大肆破坏的植被坏境,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也造成对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利用影视作品发展影视旅游的策略
(一)进行有效的促销宣传
需要把握好影视作品热播的时机,再借助各种渠道加以广泛的促销宣传,如图书、媒体、广告、后电影产品、网站等;同时,建立起配套宣传设施,与发行有关影视作品和旅游地的宣传册、招贴等等;另外,大力宣传旅游地近期的优惠政策,如发行优惠券、搞抽奖旅游、对老客户的优惠和举办露天的免费宣传演出活动等,也都能促进旅游地的发展。
(二)提升影视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
影视主题公园的建设多位于经济基础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背景良好的区域。各地建设影视主题公园应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需求,多建设群众参与性旅游设施,研究游客逗留的时间、旅游动机、旅行方式、消费额度是多少,等等。不仅把旅游者参与看做一种娱乐和商业手段,更应看做一种文化形态,从深层次来说,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人们的旅游心理,将娱乐活动提高到文化的高度,让旅游者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社会风情。营造影视主题公园的影视氛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汇聚人气,恢复剧情风貌,重现街肆林立、人员攒动的繁华景象,让旅游者能够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的逼真场景。逐步完善旅游景区的生活配套设施,扩大接待规模,提高接待等级,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创造良好的旅游接待环境。
(三)大力开发“后电影产品”
“后电影产品”指的是电影产品的投资回报不仅体现在影院一项收入上,还应该包括与电影相关的其他收入,如用电影中的造型开发的物品、卖给电视的播映权、外景地改建成旅游景点的收入等电影附加产品。影视节是影视旅游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具有影响力的电影节的开幕吸引大量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了举办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发展。可举办大规模的影视节,销售影视作品人物角色的小商品,把影视作品拍摄外景地改成旅游景区,开发由影视作品的主要演员配音的音频旅游商品,建设影视主题公园,出版影视旅游地图和宣传图册之类的资料等,全方位地发展我论国的影视旅游。
(四)广泛开展动漫文化影视活动
创作独特的动漫影视文化作品。广泛开展动漫文化影视活动,搞群众参与性活动,举办动漫影视原创作品大赛、动漫影视节等大型活动,并由政府出面着手规划建设大型动漫卡通城项目,让动漫影视文化给各地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五)推出民族文化影视旅游新产品
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依托和载体,借助影视作品的广泛推广,打着特色民族文化影视旅游的品牌,推出民族文化影视旅游的新产品,对原有产品进行更新,加深民族文化的深层次提炼,增加民族文化的附加价值,将旅游者置身于影视情景之中,充分体现旅游者的参与性,让旅游者体验到切身的愉悦。
(六)创新开发中西交叉文化影视旅游
中西交叉文化的影视作品即为一国拍摄另外一国文化的影视作品。我国的影视作品创作人员不应该只把创作素材局限在本国的文化上,应该不断地创新,适当融入他人的、他国的优势文化素材,再与自身的文化特色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创作出中西交叉文化的影视作品,进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中西交叉文化影视旅游,共同促进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
(七)合理开发特色影视旅游资源
加强对影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影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避免造成影视旅游发展的恶性循环问题,减少破坏地形、破坏植被与生态环境、破坏景观的自然美及与影视旅游资源的保护背道而驰等方面危害的出现,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我国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遗留的特色影视作品旅游资源,拍摄出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并借助影视作品的推介宣传,来合理有效地开发这些影视旅游资源,从而为发展我国的影视旅游事业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周青,赵毅.重庆影视旅游开发的研究与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
篇9
关键词: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对中国经济而言,促进消费进而拉动内需不仅是短期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关键,也是长期内改变经济增长结构的需要。股市一般被认为是经济晴雨表,经济好坏决定了股市的红绿。而庇古提出。货币及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反映到股市即所谓的股市“财富效应。”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使宏观经济模型更加精确,能更准确地预测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还有利于股市本身的定位发展以及政府对股市的调控。
一、股市财富效应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中所谓的财富效应,最初是指庇古提出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即“庇古效应”。后来诸多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发展和延伸。
(一)庇古及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庇古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其它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物价下降时),将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促使经济体系重新恢复平衡。经济学中所谓的财富效应最初是指这种“实际余额效应”或“庇古效应”。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只考虑当期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认为居民的现期消费(c)主要取决于当期可支配收入(Yd)。其消费函数的形式:C=C0+cYd;其中,c为边际消费倾向(MPC),0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是没有考虑到财富积累对消费的影响;其二是未能将家庭的预期收入纳入消费函数。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将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与永久性收入。永久性收入是指一生财富的年金价值,是消费者预期可以获得的规律性收入,其变化是由于现期收入与永久性收入之间的差额形成的。对消费者而言,爆发性的股市短暂繁荣的收入属于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或边际消费倾向不会有明显的影响,现期收入的变化只有在影响消费者对永久性收入估价时才会影响到现期消费。由于现期收入对永久性收入的影响是微弱的,因此无论暂时性收入如何变动,消费都是相对稳定的。
(四)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等从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依据微观经济中的消费行为理论进行分析,即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它的消费支出。其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是:C=aWR+cYL 0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居民的消费支出由居民的毕生财富决定,而人的毕生财富由人力资本、真实资本及金融财富组成。
(五)现代消费函数理论。霍尔和费莱文提出LC-PIH模型,其简化形式如下所示:C=aWR+bθYd+b(1-θ)Yd-1,其中0
其中c为消费,Yd和Yd-1分别是现期和前期的可支配收入。WR为消费者在某一时期拥有的资产存量,储蓄和股票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二、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理论主要研究股市财富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变动关系。其经济学原理是:消费不仅是收入的函数,而且还是财富(包括股市财富)的函数。财富和收入变量同时进入消费函数,使财富效应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不仅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还有大量来自于企业部门的机构投资者的特点,财富效应具有更广泛的定义,股市对消费需求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传导机制:1,通过影响居民收入预期,增强市场信心,进而扩大消费。2,通过影响投资者实际收入影响消费。3,通过改变供给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来影响消费支出。
三、政策建议
由此看出,股市财富效应对中国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为扩大股市财富效应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规范证券市场,加强市场制度建设。从上面香港股市和上海股市的对比可以看出,成熟的市场更有财富效应,因此我们要向香港市场学习经验,努力创建相对稳定的、繁荣的股票市场。股市的持续繁荣是股市财富效应发挥的基础。我国股票市场在制度框架、监管、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严重阻碍了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发挥。因此,期望以股市来刺激消费必须在扩大股市规模的同时,通过完善股市发展的制度基础,建立一个有市场声誉的、稳定的证券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减少理性投资者投资因政策因素而导致的不确定性。
(二)利用证券市场推行“富民政策”。从市值规模分析,应逐步扩大上市公司的规模(供给)和投资者规模(需求)。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扩大股市规模,扩大居民股票持有量,为股市财富效应的发挥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改善股市发展的基础,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实现市场优胜劣汰,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为股市发挥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要利用证券市场推行“富民政策”。总之,健全股票市场的发展,发挥其正财富效应,重视负财富效应,对于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三)培育股市信心,增强信托责任。目前,政府最应着手道德建设,要彻底废除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错误思路,建立以保护和培育散户股民为中心的股市发展新思路:充分认识只有散户股民的发展才能救中国股市,实现中国股市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繁荣;建立机构投资者与散户股民完全平等的股市政策;禁止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机构和人员股市分析和推荐股票的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股票推荐。
(四)提高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只有通过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才能更好的发挥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作用。为此,要明确产业政策导向,有重点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改善股市发展的基础,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实现市场优胜劣汰,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为股市发挥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振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1,3
2 李学峰,徐辉,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微弱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3,3
篇10
中国画有图式吗?国式是什么?风格不同就是国式吗?造型就是图式吗?……这些都不是图式。那么,构图是不是图式?构图的意义相对接近了一点图式,但我的理解构图还算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图式。图式应当是画面总体结构所呈现的形式美感和形式语言的明确表达。
千百年来,中国画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构图规律与方法。如:“计白当黑”、“金边银角”、“疏可走马”、“密不插针”等等。但这一固有的构图方法,但是对“目之所见”的自然现象的撷取,缺少人主观构图意识的参与。在清代以前的中国画家那里,是连构图这两个字的名称也没有的。通常在创作中处理构图上一是参自然,二是沿前人,三是主谢赫的“经营位置”说。
中国是农业国,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依赖自然。同样中国画创作也不例外,除了描绘自然外,主观自创性相对缺乏。中国画构图的习惯是撷取大自然的某一点,略加变动或一点不变地移到纸上,所以前人十分强调写生的作用,甚至到了以写生代替创作的程度。这一点,可以在上一辈的中国画家那里得到印证。
中国的古代艺术家,不仅在题材,画面结构等方面依赖自然,而且在技法创立上也大多源于自然,一切遵循了源于自然这个法则。
纵观整个中国美术史,能够在中国画图式语言上有所创造的画家仅有宋代的马远,晚清的吴昌硕及现代的潘天寿三人。
马远的山水画创作,把他独有的审美视角,锁定在画面的某一角上并以此来创造别有意趣的视觉美感,由此形成他自己的图式语言。遗憾的是虽然早在宋代中国画坛就出现了独创图式语言的艺术家马远,但在尔后漫长的岁月中,几乎没有人去接近与研究这种可贵的创造。在当时乃至今天,马远被人们称之为“马一角”,这一称呼是褒义还是贬义呢?是认可还是否定呢?马远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的确立,是因为他的“一角”之举吗?不管怎样,中国美术史把马远留下,是为人类文明留下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自此以后,中国画图式语言的创造仍然是后继无人,或者说人们从来也没有在马远的成功经验上记取过什么。一直到清代晚期,吴昌硕的出现,这一情况才又有所改观。
吴昌硕的绘画作风,六十岁以前仍延续习前人的法则,但他在六十岁以后便着意发挥他书法的优势,在技巧上进一步使绘画书法化,并加重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从而在绘画技术层面上加快了革新步伐。更为可贵的是,当他意识到纵、横相扶相破所产生出来的美感时,他便大胆地将这种纵、横关系夸张到极致。
从马远到吴昌硕,其间经历了几百年,值得庆幸的是接吴昌硕之后出现的潘天寿,却只间隔了几十年。中国画图式建立的步伐似乎越走越快。
潘天寿先生的图式创造虽晚于马远、吴昌硕,但他在图式独创性上的主动性、方向性、认识性、目标性上却远远超过了马远与吴昌硕。
潘天寿先生作品图式的建立,就在他敢于一开始就把作品构图推入绝境,尔后又机智地在绝境中重新求得生还。他把自己的这种图式方法叫作“造险破险”。造险:把巨石(或大树干)一下子占掉画面的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更多;破险:即在已就巨石之上,以藤蔓,花木延出巨石,与所剩无几的空白处贯通衔接,又以题字的小块面与花石组成的大块面相呼相应,使得本来陷于绝境的画面瞬间又充满了诡谲奇异的生机,这简直是一出不破不立、起死回生的奇招、绝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理解,人类的聪慧与发明创造,往往就产生在形象思维和发现平常事物特点的偶然契机之中。今天如果我们仍旧留恋和依赖于大自然给予我们太多的“粉本”之中,如果我们仍然漠视和缺少自主意识参与中国画图式创建的话,再去提图式二字,我觉得毫无意义。
我坚持认为:技法的变化与图式无关!局部造型的变化与图式无关!画多了或画少了与图式无关!颜色用多了用少了与图式无关!纯水墨不用颜色了与图式无关!画抽象了画具象了与图式无关!题满字,打满印章了与图式无关!凡此一切的一切都是技巧层面上的局部改造。图式的建立,是画面总体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美感和文化意义,是画家从意识到画面总体创造的同步表达。
生香活色 趣尽天然――吴冠南艺术的笔墨化 贾德江
记得有位学人评述中国画有两个表现系统,一个是线条化,一个是笔墨化。以此理论纵观中国绘画史,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宋以前的中国画是线条化阶段,其突出点在于以线造型:宋元以后是笔墨化阶断,其突出点在于笔墨是中国画的筋骨、血肉。
显然,吴冠南这匹“黑马”是沿着笔墨化传统,闯进中国写意花鸟画坛的。他以率性濡染,笔意纵横,飞扬道丽的色彩,抒发他那“开天合地之间”的激情。他笔下“不求形似求气韵”的古拙乖戾的花卉造型,远远超越传统文人清逸、散淡、冷寂的孤芳自赏。其形其质,写出了大自然的干情万种,他出神入化的画风,向观者展现了一个“花香活色,趣近天然”的审美境界。
吴冠南作品的“笔墨化”, 以不定于某家某派的固定模式、笔法、墨法为特点,不墨守前人的笔墨成规,也不遵循一成不变的创作方法,而代之以无法而法、任性而为、不拘一格,随心所欲的天真本色。
他的《花卉构成系列》,如《石隙生春》、《岁寒风骨》、《花竹近况》,《老菊缀秋》、《石畔杜鹃次第开》等作品,将花鸟与山水融合,以湿笔入画。恰到好处地在墨中用水,在水中用墨,在水中着色,山石、树干线条笔力爽劲,或粗或细、或浓或淡,错落狂舞,洋洋洒酒,一气呵成,恰如气势通贯、变幻陆离又憾人心魄的水墨色彩交响曲。其画中对西方现代构成不露痕迹的运用以及点、线、面所造成的黑白灰的层次感,尽显出晶莹剔透的墨韵与色泽。如此生动地再现自然之美,不能说不是吴冠南的一种创造。
吴冠南确实有水墨色彩的天赋,他灵活的地综合了古今艺术之长,独出机杼地领悟出了自我艺术表现形态,形成了他“苍秀隽逸、自然明快”的艺术风格。正如一位评论家对他的称赞: “多么活活的天机,在这些淋漓的水墨画里;多么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色彩中。”
总而言之,吴冠南以自己感性生命入画,因而最少逻辑规范与约束及理法限定。他的形式、笔墨与最终完成的作品也因此最自由、最开放,也最富于生命的豪气。这里,让我们产生极大兴趣的是,画面中源于传统的澄怀畅游的古典美感气息被作了析解,与意识流动、时空交错的现代融为一体,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含量,留给人们不尽的回味与思索。
人物名片
精品范文
1谈中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