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25 23:0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政治理论是追赶时髦吗?
政治问题是个古老的话题,政治学科却是门年轻的学科,具有不成熟性,它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人们误把理论的发展性当成是追求时髦。
然而,政治学科也确实存在一些近似于追求时髦的问题。1、政治学科构成的知识体系复杂,有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心理学、社会发展简史、思想品德等等,给人的感觉是政治学科什么内容都涉及,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包含进政治学科,没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一门“杂科”。政治学科的内容什么都包括的同时,也表现为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不确定性,教材经常更换。频繁地更换教材,甚至一年一套的教材,连政治老师自己也不能讲清楚政治到底教了些什么和应该教什么了。政治学科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学科体系,给人假象是政治学科属于“伪科学”。2、政治学科的具体知识内容也是经常调整更新,虽然政治理论应该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地发展、丰富与完善,但是知识更新走向了一天一个说法,过于时代化的极端。有时为了体现政治教学的时政性的特点,在中高考的政治问答题中,还要把考试前几个月的某个政治家的言论作为政治题的标准答案,在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教学中,难免要渗透时政理论,并且尽量地把最新的政治理论安排进教材。朝令夕改的理论与政策在中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应,让人们的思想无所适从。尤其是学过政治学科的一些“过来人”更是困惑于政治理论的朝秦暮楚。政治教师夹在中间,只能顺应形式的发展,政治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讲变成了永远追逐时代浪尖的学科。理论是需要有一定时间的研究与检验,如果缺少必要的思考与沉淀,理论难免会有些浅薄甚至错误。
二、政治理论是“假大空”的学说吗?
政治学科是一门学科,它介绍的是关于的政治理论知识,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特征。政治学科还是一门社会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它不同于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学科,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人文性等特征。
政治理论具有理论性的抽象性,人们总是很难认清它的本来面貌,常常对政治学科容易产生“伪科学论”和“无用论”,并把政治理论看成是假、大、空的学说。
首先,政治理论具有抽象性,理论虽然反映现实,但是,理论不等于现实,理论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思想体系。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即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理论与现实既有统一性,理论与现实之间也往往存在差距,现象能反映本质,但理论与现象本身不是亦步亦趋的,理论可能超前于现实,也可能滞后于现实。如理论上讲社会主义的民主的性质高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性质,我们看到的现象却是我国民主发展程度较低。对理论产生迷惑,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所以不能理解政治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把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性当作是政治理论是虚假性。
其次,政治理论常常以理论的形式来介绍国事,天下事。有些人一看到条条是道的理论就先入为主,觉得是大道理,从内心里排斥它。其实,政治理论谈得就是我们身边的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不能把身边的道理看成是“大”道理。
第三,政治理论区别于现实,具有抽象性,抽象的东西使人理解起来使人感到理论晦涩。同时,目前教材中政治理论的阐述一般表现为条条框框,教材的教条化编写模式使得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再加上教学方法的陈旧落后,把政治教育当成是纯粹的思想灌输,具有空洞说教的特点。致使人们误认为政治理论是空洞的、言之无物的大道理。把思想性当成是空洞的理论。政治理论的抽象性,
于是有人认为学习政治理论主要是应付考试,假如不要考试,就不要教与学了。如果把政治理论的作用的眼光仅仅局限于应付考试的话,考完后,政治学科难免要遭受“兔死狗烹”甚至“掘棺抽尸”的命运。还有人认为学了政治理论后,社会中的思想政治问题仍然很多,所以学习政治毫无用处。这种观点属于典型的 “伪科学论”与“无用论”,实质上是否定了政治学科的科学性与社会功能,否定了社会领域中社会理论的价值作用。否定社会学科,显然是陷入了思想认识的浅薄与功利的色彩,甚至反映了一个民族急功近利、浮躁心理,是民族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政治理论本来就只是理论,它本身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的理论只能指导人们正确地处理问题。
三、政治理论是为了美化社会吗?
政治理论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社会教育的功能。政治学科又不同于其它的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有人认为因为社会上存在许多不良的思想,所以要加强政治学科的学习。这种观点看到了政治理论的积极作用,但是夸大了政治学科的教育功能,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除了具有教育的积极功能,也不可避免它带来的某些教育负面效应。其实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是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虽说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等特点,但政治学科的理论并不是“万金油”,不能包治社会中的各种疑难病症,政治学科不应该也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篇2
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得到充分关注和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体验成功的”,不能只着眼于少数的学生,要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发挥出来,让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作为专业的体育院校学生的来源较为复杂,有基础差的单招学生,也有文化基础好的优秀生,加上一些外在条件的影响比如生长环境、学习方法等,学生的成绩差距很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根据体育专业学校的自身专业化的特殊性,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条有利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是非常必要的。而在众多的探索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行的情境模拟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尝试。情境是一种有意识的、特别选择的能引发主体情感体验的环境。情境模拟教学是在情境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和拓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集情境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于一身、注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能够迅速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所谓情境模拟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重组和改造,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或进入某种心理状态,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感受、深化认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模拟教学在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宗旨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因此可以这样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一系列观念教育组成,不只是一般的知识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在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大学生获得某种感同身受的直接体验,从而获得个体信念上的一种认同,由此才会导致相应的行动,从而达到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必然之举。而当今时代,体育院校的学生大多性格比较外向、热情直率、乐于表现,参与意识强,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同时,体育院校学生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政治理论水平有高有低,对理论性学习内容常有枯燥无趣之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也日趋下降。针对体院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应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情境教学直观形象、情真意切、理寓于境的特点有助于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起来,有助于让学生关注生活、强调课程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其中,与案例情境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并根据就具体情境中具体问题的不同选择,导致案例发展有不同过程和不同结果。通过对不同过程和不同结果的不同体验和反思,引导、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悟和理解,并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政治素养的切实提高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情境模拟教学模式探析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中,对教师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的精心布置与安排以及活动结果的总结与反馈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显,尤其体现在情景模拟教学的内容、程序及考核的设计方面。
(一)教学内容设计
对于哪些教学内容采取情境教学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端,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或方向,紧抓学生特点,改变课本章节,预设若干专题,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关注当前热点、焦点事件,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重视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合理采纳,这样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性更高,对于课本中的理论理解得更透彻。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崭新的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就业观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二)教学程序设计
情境教学程序大致包括以下环节:1.情境模拟活动的确定。教师根据课时安排和学生人数确定所要进行的情境模拟活动以及活动的具体时间。2.编制活动方案。根据所确定的情景模拟活动主题,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生的人数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共同来编制活动细化方案。3.设计模拟活动场景。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之中,通过学生着装的变化等手段尽量模拟大学生求职活动场景。如组织学生参加毕业年级的就业招聘会,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在低年级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4.设计角色,进行任务分工。5.先期知识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分工,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了解相关背景,进行先期准备活动。6.活动进行和总结评定。教师作为情境模拟活动进程的控制者和学生情境模拟行为的评价者参与情境模拟活动,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境教学体验结束后,教师应在课堂上及时对该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总结,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未来的其他思政课实践模拟活动中予以改善。这一总结的过程一定要避免教师的个人主观意见,尽量多角度地看问题。在教学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最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此种方式的采用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亲自扮演角色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课程内容进行领会和理解。2.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体验都是真实的,例如法律基础中关于掌握法律的尊严性以及我国司法程序的内容,如果把课堂搬到法庭上,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一次真实案例的旁听,对学生而言更具冲击力与说服力,可以增强学生对教材理论与知识的理解,打破课堂与社会的界限,能更具实效性的完成教学目的。3.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虚拟情境。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可以使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互动更为便捷,学生也更容易被带入利用新媒体技术所常设的虚拟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任务以文本、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考核设计
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采取传统单一的考试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模式教学需要采取丰富且灵活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融会贯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在情境的创设中、角色的扮演中、小组的讨论中以及案例的分析等各个环节中,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来灵活打分。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 理论课时效性讨论 时效性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33
1 前言
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政治思想,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更为全面的了解国家的政治发展动向及指导思想。而现阶段伴随社会政治的迅速变化,仍处于传统模式下的政治理论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社会发展现实所造成的影响促使学校实施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日渐成为课程改进的重要因素。
2 党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全国各地党校逐渐兴盛起来,这对于提高党员素质来讲,在为将来的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众多党校争相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党校日渐形成各自的教学体系,这就造成不同地域教育方式的差异,无法在教学方式上形成统一的模式,教育制度的统一性无法实现的现状需要课程时效性的提高以改善教育手段的差距。
对于不同党校的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时效性的提出保证了课程实践性的统一,通过课程教育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使得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以最为贴近社会政治现状的路线发展,这也使得政治教育在发展形势上日渐统一起来。
而就我国政治理论课程的时效性发展现状来说,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的落实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发展基础构建上不够稳固,其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联系存在着一定工作难度,需要校方投入更多人力财力来运转维持。由于我国政治理论课程时效性发展处于初期,在经验借鉴上也没有良好的资源,所以只能在发展中探索出最为合适的发展方式。
3 现阶段党校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欠缺
党校的发展无法脱离社会,而这造成了众多社会因素影响制约着政治理论课程的时效性发展。加之以我国的课程时效性实施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各种社会体制与现象的影响都会延缓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发展。
3.1 政治理论课时效性所涉及的经济问题
社会中新兴事物的最初发展都离不开经济支持,政治理论课程的时效性提出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手段,而这要求学校能够在资金上加以支持,促进其进步发展。但如今受社会经济影响下的院校发展,更多关注的是校方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于课程实效资金投入过少,使得课程教学难以与实际相结合发展。
3.2 课程内容框架构建的不合理
政治理论课程经详尽划分后体系十分庞大,教学的结构框架建立在实效性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现阶段院校的政治理论课程中,只单纯注重知识的灌输,在课程开设前期无法做好充足的课程进度安排与教学体系的构建,这就造成了在知识层面讲解只停留在课本表面,无法让同学对于政治思想更为深入的进行了解。教学框架构建的不合理使得课程教育与课程实践逐渐脱轨,表层知识的学习无法解释实际政治理论,党员的知识积累与实践之间出现了鸿沟,实效性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4 对于政治思想课时效性的教学改进
4.1 拉近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交流
任何课程的良好教学都离不开和谐的教学关系,通过党员与培训老师间平等交流来实现教学的完善是党校教育的主流模式。而在当下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中,党员们无法认知政治理论的重要性,不会全身心投入认真学习;课程教育中,很少有党员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等等,诸多因素的解决都有赖于培训老师与党员关系的拉近,培训老师通过与党员距离的拉近,能够以朋友的角度听取学生对于课堂的想法,并能以此获悉解决政治理论课堂问题的正确方法。增加党员与培训老师间交流则能够使党员通过教师的社会经验了解更多政治理论知识,这也为课程实效性开展奠定了初步的发展基础。
4.2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转变
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多是定义与语句理解,大量的政治信息背诵常常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致低落,无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政治理论的学习。这就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作出创新转变。比如,可以通过让党员表演情景剧的形势来学习分析社会中的政治现象;设置讨论组研究专一课题,课题总结后相互交流学习;多请专家到课堂进行讲座,让党员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学习政治理论等。课堂教学形式创新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调动起党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党员快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为课程实效性发展做好了充分发展准备。
4.3 实践活动的开展
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的实现离不开从课堂学习到实践活动的转变。党员培训老师通过将党员从课堂学习到知识理论应用的转变,能够拉近课本中虚拟形式知识与实践的距离。党员通过政治理论的实践,能够将课堂知识加以运用,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积累,并同时提升党员实践与思考能力。
5 结束语
在党校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的进行是课程实效性的主要体现。党校要通过各方面努力建立起政治理论实践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将课堂知识加以实际运用,是党员在掌握书本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党员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优秀的党员是我国政治事业建设的主要动力和长久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瑞勇.在创新中不断增强“两课”教育的实效性[J].中州大学学报,2004,(3).
[2]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5,(5).
[3]彪晓红.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实现“两课”教育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4]李年终.研讨式教学研究评述[J].南华大学学报,2011,(1).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 实效性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取得优异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要注重取得优异的实践教学效果。
一、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基础是高水平的课堂教学
1、彰显理论的逻辑力量
真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魅力。但是,只有人们认可了真理,信服了真理,人们才会去接受它,也就说,真理不是因为它是真理而被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认可真理,要让学生信服真理,而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那么他们自己首先应该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将理论讲深,将理论讲透,只有拥有了理论强大的逻辑力,教师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才能接受它。然而,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不重视课堂教学的现象,认为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是空的,没有什么内容,学校应该强调实践教学,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门魅力无比的课程,其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上彰显理论的逻辑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折服,才能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从而接受它。
2、选拔培养真懂真信的思政教师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对真懂真信,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懂真信,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从而更好地将其传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在选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要实行准入制度,选拔真懂真信的思想政治教师,并制定相关的任职资格标准。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也应该要注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严格监控教学质量,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
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等等,教学准备的不充分也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低下,这就要求高校要注意对教学环节进行规范,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也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等,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开始普遍运用于教育,运用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传送大量的信息,传动大量的资料,而且还能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内容,从而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保证是高质量的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的外延界定
目前,我国高校对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我们发现,我国高校对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以外,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或由学生自主参与的一切教学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教师课堂讲授以外的一切教学形式。通过研究实践教学的界定,我们可以理解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诸多形式,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
2、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加强实践教学。家庭和学校是当今大学生生活的主要范围。在新的时期下,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他们百般宠爱,这就使得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不能全面的了解对生活,也不能够深刻地认识社会,因为父母在前面为他们挡风遮雨,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容易用理想主义来看待生活,容易用理想主义来看待人生,他们对国家的改革事业抱有很大的期望,对国家的建设事业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他们不能够全面认识改革和建设的复杂性,不能深刻认识改革和建设的复杂性,这就是使得他们在发生问题时不会分析和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会分析和思考问题存在的原因,只会一味地批判。因此,作为高校,我们应该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社会,让学生了解社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决定了我们要加强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目的。因此,我们在教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要帮助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观点,并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而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便是实践性,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作为学校,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地领悟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他们做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杜彩银.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缺陷问题的解决途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陈育钦,李金凤.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李霞.借鉴行动导向法,走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困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孙喜英.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王立华.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态度、原因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62-03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学校要教学生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教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未知。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达到提高其道德素质,健全人格的重要目的,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很多思政教师将实践教学简单地等同于社会实践,认为只有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出校门开展与思政课有关的活动才是实践活动,在思想上严重忽视课堂实践教学。相比各种课堂外的社会实践,课堂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这种实践方式应是当前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为合乎实际情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优势分析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和演练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相对于思政课课堂之外的各种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一)组织形式灵活,学生参与方便,教学实效性强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通过直观生动的视频播放、发人深省的案例解析及组织有序的调研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将课程的知识点与实践活动巧妙结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在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主实践中,获得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过程简单,教育资源节约,教学可操作性强
相对于传统社会调研活动开展受到时间、场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简单,只要开设思政课教学就可同时进行实践化教学,普通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即能满足课堂实践教学的需要,无须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课堂实践活动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教学可操作性强。
(三)组织内容连贯,符合学科特点,教学针对性强
在各大高职院校,各种校内外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常常受到领导、财力、教师、场所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当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学生在参加实践动后往往难有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自身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锻炼。而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则可以结合学科授课特点围绕课程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以各种形式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践过程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相联系,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学针对性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具体设计原则
(一)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要“近”,引发学生参与兴趣
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政治性、理论性较强,教材理论多实例少,内容理解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时效性,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需紧密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实践内容的“亲近性”,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结合高职生关注的热点与疑难问题,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正在经历或今后会遇到的人生问题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为例,在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可以加入具有争议的武汉公交车“有偿让座”事件、因为搀扶老人而被诬告的“南京彭宇案”、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由姚贝娜去世引发的媒体道德争论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促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着力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把理论学习、课题实践、人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要“杂”,贴合学生主体特征
2013年开始,“95后”开始成为高职院学生的主力军,他们思想活跃不喜欢被束缚、自信张扬善于表现、创新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也要求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抓住“喜新”的“95”后高职生眼球。目前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讲座(专题报告)、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教学(学生课堂讲课)、案例分析、视频播放等,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将多种教学形式有机融合在一起,避免学生由于单一一种实践活动的重复产生疲劳及厌倦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实践教学指导要“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在某些思政课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打着“实践教学”的旗号,一个学期有大量漫无目的毫无规律的课堂实践活动,看似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但是由于缺乏教师正确的“导”,所谓学生主动地“学”,也只能是“瞎学”,这种单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淡化教师主导性的课堂教学实践,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中心在于体验与过程,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精心设计,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模拟教学(学生课堂讲课)为例,在课堂实践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布置相关课程内容,介绍模拟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切入视角的思考并对相关资料搜寻途径进行指导。在模拟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并作出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在模拟教学结束后,还要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建议等。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实例分析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为例,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如下:
(一)课堂讨论的设计和实施。在开篇部分引用“囚徒困境”的难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讨论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多个小组,讨论形式采取先小组、后推代表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的参与,在讨论中将“囚徒困境”模式引入公共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由于人们选择自利还是尊重他人利益所带来的四种不同的社会状况,促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形成较好的道德行为结果,引入社会公德概念。
(二)视频播放的设计和实施。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部分,为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理解,通过新闻片段《本是交通小摩擦,彪悍女惹出大阵仗》使学生充分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无谓的口角之争带来的恶劣影响,理解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以专题栏目片段《不该发生的事故:多事的路口》对学生视觉和心灵造成的震撼为切入点解释为何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纳入到公共生活中并对相关内容展开介绍。
(三)案例分析的设计和实施。以“丁锦昊”在埃及刻下“到此一游”及“梁齐齐,故宫喊你回家剁手”的社会热点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亲历、体验、模拟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感悟和思考一些道理”,以各自的视角,从不同的层面培养学生对于公物的保护意识,同时启发学生运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培养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需注意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课堂实践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授课方式上要改变以往一灌到底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根据教学认知规律,结合学生主体特征,综合运用各种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中让学生真正去体验、领悟、解决人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为达到课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改善已有知识结构,加强同行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课堂实践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除了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对课程内容和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力及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大挑战。为此,思政课教师除了通过文本、视频等相关实践资料的自修学习来加强对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指导外,还可在授课部门内部加强同行授课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教师之间可通过听课、说课、研讨等形式更直接、真实地了解他人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及问题,促使思政课教师对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及效果的思考,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篇6
【关键词】两课教学 教学改革 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87-02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动态的、相互联动性的问题。要想取得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必须大胆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O篱,彻底走出“一个课堂、一名教师、一套讲法、一张考卷”的腐朽怪圈,改变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结果全忘记”的恶性循环,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使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进入学员头脑,变成他们所能理解、乐于接受的科学理论。
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政治理论课教学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的针对性,才能顺应时展要求和学员思想成长的需要。由于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滞后性和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必须不断地进行内容上的更新和体系上的调整,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改内容陈旧为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常讲常新。
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滞后性,决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密切联系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既要重视各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五门主干课程要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要把对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解答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要把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2.改体系重叠为优化组合,使教学体系科学合理。
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内容上的重复性,决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根据“精”、“新”和“管用”的原则,将五门主干课程内容优化组合。将同一内容多处重复的教材进行“合并重复、删减次要、增添有用”。有些理论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有些内容可由教师给出相应的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课后完成;有些内容则可安排校内、校外实践完成。
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缺乏教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是单纯通过语言媒介进行理论灌输而不是让学员直接去感受、体验和实践。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进行授课方式方法改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改一人授课为集合团队式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根据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长的特点,把同一门课的教员分成若干个团队,依据教材章节内容,将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每个教学团队至少有一名高职人员主讲,同时安排课堂主管讲师和助教分别承担课程的组织和教学辅导等任务。虽然一个教员可以从头到尾把一门课讲下来,但组成教学团队更能形成集体攻坚的合力。以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管理,减少了教员上课内容,增加了教员备课时间,提高了每一讲的含金量。另外,对学员来说一门课程能够听到该专业所有高职教员的授课,这是一人从头讲到尾的授课方式无法比拟的,对学员来讲受益最大。
2.改照本宣科为研究互动式教学,激发思辨热情。
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照本宣科的方式向研究互动式教学转变。要彻底转变教员“满堂灌”、“独角戏”的授课方式,要把教员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开展发现式教学和研究互动式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理论研究的良性循环。在研究互动式教学中,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以部队和社会表现突出的热点和疑点问题为切入点。其次要有主体意识。教员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再次,要有拓展延伸意识。课不能讲得太满,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此外,要有研究意识。研究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学员参与教学,为学员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形成课上课下的良性互动,激活学生思维灵性。
3.改注入填鸭为案例情景式教学,增强应用价值。
要改变注入填鸭式教学,积极开展以案说理,以理解案,理案结合的案例情景式教学。案例情景式教学法具有形象、生动、可信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使学员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的思维。学员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在案例情景式教学中,首先要注意选择案例。案例必须有代表性、典型性。其次要注意分析案例、提炼理论。在实施过程中,教员要根据案例,提出一系列逻辑性的问题,使学员不断接近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实质。再次要注意应用所学理论再次分析、审视案例。教员要启发学生就所选案例提出一些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分析审视。最后要注意让学员搜集、分析并交流案例。学员根据在课堂上提炼的理论,自己搜集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以增加理论的应用价值,使学员在案例中开拓视野,巩固所学理论。
4.改平面单一为立体三维式教学,提升感性认识。
在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立体教学。让学员听、说、看并用,开启学生智慧的灵性,真正做到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对教学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做出适时的改进和充实,精选一些影视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加深学员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要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开辟网络论坛,在线讨论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鼓励教员制作个人网页,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功能,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要改变过去教案、授课提纲电子化、简单POWERPOINT课件等低劣的多媒体教学状况。
5.改被动接受为实践考察式教学,避免知行脱节。
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课堂讲授的同时,下大力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员对政治理论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走出校园参观考察,接触鲜活的社会实际。要加强对学员社会实践的指导,要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要在学员中普遍开展“七名”活动,即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观名片、览名胜、请名家、析名言。通过开展“七名”活动,增加学员的社会阅历和文化素养,增强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解决学习实践中的知行脱节问题。
三、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完善考核方式既是学习的一种激励机制,也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考核方式改革要抛弃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既要采用闭卷考试,也要实行开卷、口试或论文答辩,尤其后者应作为我们主要的考核方式。把学员由过去只注重期末背题,引导到注重教学全过程上来,既可以培养学员政治创新素质又可以避免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1.改单一的考核制度为多元选择的考试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闭卷、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种考核形式。在考试内容上,要重视学员综合素质的考核。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要包括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后所内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内容要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及社会实践部分。在考题题型设计方面,要改变过去“大而全”的做法,逐步完善了客观性选择题,特别侧重于有一定理论跨度的简答题、有一定难度的辨析题和论述题。考试内容要能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从这三个维度去命题;在考试形式上,要改革传统的“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除闭卷外,考试形式要多样化,由学员自行选择。①采取半开卷考试形式。学员考试时可携带两张记录考试重点的A4纸作为参考资料,该资料不能复印,必须学员手写,考试结束时随试卷一起上交。②采取小组论文答辩的考试形式。五名学员一组,抽取一个论文题目,由学员自行收集资料,写论文,并现场答辩,每个学员都要回答问题,由教员打分。③采取口试考试形式。通过知识竞赛、分析综述、时事评述来考查学员创新能力,考查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④试行自选在线考试形式。研发考试系统软件,利用校园网络在线考试。考核内容侧重基础知识型考核、侧重理解能力型考核和侧重应用型考核三种模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考试模式,选择考试模式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试卷。⑤试行优秀生免试制度。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一定比例的优秀生,经本人申请,由教员直接评定课程成绩,免修该课选修其它课程;在成绩评价方式上,制定科学的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标准。要改革评分方式,淡化分数,实行实质性评价。考试成绩显示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功夫,而是能力、素质、知识的综合体现,成绩可按ABCD级制度评分,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篇7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挑战与问题
现代学徒制是围绕现代产业、行业企业的用工标准,通过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对学生(学徒)进行技术技能培养,鼓励学校、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校企共同交替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种培养新模式对现有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极大挑战。深刻分析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以及在此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挑鸷臀侍猓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招生就业对接
招生就业对接就是学校招生与学生就业的直接对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同时也对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安排、测评考核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二)育人主体双元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以企业为主、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来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等。这种培养模式要求关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三)学生身份双重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生具有以学徒为主、学徒与学生合一、学生与学徒相互交替的双重身份。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较,高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时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更注重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学场地交替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交替学习,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以提升在真实环境中工作技能,学校需派出教师到企业去开展理论讲授或请企业的学徒师父进行授课。这就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以适应和满足教学场地交替的变化要求。
(五)学习目标明确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任务会更加具体,学生在学校里学是为了能在企业更好地工作,学生在企业中学则是为了能把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而具体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挑战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新特点,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改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得更复杂、开放和难可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挑战。
(一)教师素质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理论水平较高,又能详熟行业背景、企业文化,能根据合作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来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但当前,大部分教师与企业及学生的需要差距较大。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新的变化,这个问题亟需解决。
(二)教学内容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
现代学徒制下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更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培养。在这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责无旁贷。就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对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和需求上仍考虑不够。如何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个问题也必需解决。
(三)教学方法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专业课老师针对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而文化基础差的现状,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路开展教学进行改革,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取得良好效果。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较强的理论性以及课堂理论讲授要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之在教学上还主要停留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层面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需要,探索开放型的教学创新,突出学生的“做”,是教学改革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
(四)考核方式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
考核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会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这就要求有新的评价考核方式与之相适应。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考核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考核作为及学习成绩判定的标准,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其品行的考核不够重视,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的平时品行表现、工作表现、组织纪律等更是未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之中,“知行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挑战,但是具体教学实践中,这种形势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能否走出当前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持续发展。
(一)师资队伍不够雄厚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不仅应该包括学校的授课老师,还要包括企业的学徒师父。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老师,多数老师没有行业和企业背景及相关经历、经验;企业的学徒师父又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知之甚少。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脱节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明显滞后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其人才培养目标。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生所需要的还不仅仅是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人格品质,更需要现代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显然超出了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范围,这就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学目标及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围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创新。
(三)教学内容难于契合
τ诟咧霸盒@此担“05方案”教材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统一和体系完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实践中,发现这对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而言,教材因无法反映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造成教学内容安排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很大的偏差,因而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学时安排无法交替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严格了学期安排和学时设置。但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却注重对学生的工、学交替培养与训练,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因经常性往返于学校和企业之间而无法继续在校内系统地开展学习,企业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却无法得到正常开展,造成了学生没有因此课程教学的开展得到个人素质的实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融合困难。
(五)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多数是为了迎合学生的感官认识和直观感受,重点在于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结果却因过多关注手段多样化而出现短视效果和混乱状态,造成随意组织、流于形式、本末倒置。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因在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对实践实训和职业技能的聚集,更催生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改革走过场,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六)教学评价不符身份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生有了双重的主体身份和双重的学习空间,所以教学评价方式和考核方式也要从这两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全面客观。但是,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发现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工作的时间可能比在学校的时间还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却因课程教学的断续性很难参与学生在企业的整个学习和工作过程,而企业的学徒师父缺少专门的思想政治引导和规范的行业认知,造成学生的成绩评定考核往往只能片面地反映其“学生”身份而对“学徒”学徒身份无法进行量化考评。
总之,现代学徒制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极大挑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根据此培养模式的特点,直面挑战和问题,才能走出困境,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的有机融合,为教学改革创新找到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龚方红,周桂瑾,俞林.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架构及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6(17):1518
[2]王常静.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6972
[3]龚江南.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5961
[4]杨玳梧.基于现代学徒制视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118119
[5]文佳佳.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9):63
[6]朱建军.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学业评价理念探析[J].文教资料,2016(17):132133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032 ― 02
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对于促进教学深化、巩固教学效果、推动知行合一具有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载体建设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既面临有利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创新势在必行。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是推动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题中之义。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解决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认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巩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及的认知把握,在推动中国化进学生头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知行不一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在大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一些大学生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了他们的现实行为,甚至产生其现实行为背离于理论知识的现象,如何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转化为他们的现实具体行为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实践证明,开发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成为推动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核心所在。只有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大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体验理论的鲜活生命力和理论魅力,更好地体验中国化理论在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其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是端正大学生思想认识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时代需求。大学生人生经历比较简单,他们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社会体验不足,生活经验不够,在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上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认识误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端正大学生思想认识、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载体运用对于澄清大学生思想认识,端正他们观念态度,坚定他们的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新形势下,一些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认识不够,体验不足,感受不深,对纷繁复杂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深,容易存在一些思想困惑,陷入认识误区。单纯理论性的知识学习在回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时显得略微苍白乏力,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让大学生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深化他们的理论认识,坚定他们的个人信念,才能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既真心喜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对大学生比较具有吸引力的课程,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大学生终生受益,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帮助的课程。依托于载体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推动教学目标实现。
二、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的基本遵循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的开发、运用和建设,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契合内在的规律,才能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作为载体,一方面必须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旨趣,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又要兼具沟通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依托于这一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得以与大学生展开良好互动并形成和谐向上的师生关系。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立足静态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具有承载性,传导性和关联性,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和价值目标,传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的人生导引,同时关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社会生活,使三者发生交流互动,在三方互动中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接班人的需要。立足动态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能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被发现、认识和检验,能不断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而向前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过程性与目标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把过程与目标结合起来,以目标为统率指引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的过程发展,为过程发展指明方向;又充分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的过程性,体现载体建设的层次性感和循序渐进的历程。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既要体现为一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断深化的强化过程,体现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同时又要兼具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远大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归宿,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和脱离于这上终极目标。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手段性与功能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既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有效工具,是一种手段性存在,同时又肩负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功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就是既要把载体建设作为一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化、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的手段,同时,又要明晰载体建设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价值定位和功能归宿的责任担当,明确载体建设所蕴涵的兼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功能。
三、与时俱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创新发展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载体建设应坚持批判继承。文化载体历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载体建设既要立足中国,回顾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放眼世界,纵观大类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文化资源,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把继承传统与借鉴国外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不盲目继承,不搞不加区别的全盘接收,而要批判继承5000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今视古,古为今用,把传统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局中去考量;另一方面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成果,而是要批判借鉴,既充分吸收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共同成果的西方文化资源,又明辨西方文化中潜藏的政治元素和阶级立场,不能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中迷失自我,失去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立场,而是要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建设应坚持有机渗透。活动载体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理论回归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在活动载体建设中,由于灌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正是因为这一原则的存在导致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开发和运用活动载体过程中易于形成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强制属性要求。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生活经验不足却情感丰富、敏感,活动载体中的强烈政治色彩和鲜明强制属性易于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引起他们对活动载体的排斥和抗拒,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功能实现。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要有机渗透教育目标于活动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潜藏性,在活动中育人,在过程中育人,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重点在于解决大学生的“真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重点在于解决大学生的“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建设,就是要推动大学生实现“真知”到“真信”的转变,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篇9
[关键词]面向现实 高校思政课 教学
[作者简介]乔长水(1972- ),男,河南洛阳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侯东喜(1962- ),男,河北邯郸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就业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2GJJG232)和201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同步’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104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25-01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应面向现实
1.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应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做到与学生的思想状况相匹配,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思政课教师应该到学生中间去经常性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分析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学生思想实际的把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千差万别的具体教育对象,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端正学生对未来前途的态度、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对师生的态度、对日常学习的态度,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自觉地把自己的未来同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2.教学内容应直面现实。思政课教学必须和时代相结合,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无论称为改革的时代、转型的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或者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无论我们怎样看待这个时代,认为这个时代是好是坏,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选择,也不能逃避,更不能逃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有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促使一些人急功近利,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出现不正当行为,这些行为会让学生产生困惑。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思政课应该给予学生满意的回答。思政课教学应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疑惑的问题引入课堂,通过讨论方式引导学生的思想,解答普遍存在的疑问,使学生认识到正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才有必要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因为存在问题才为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不能仅停留在对知识的传输上,更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造福社会。
3.教学内容应与时事紧密结合。当前各种媒体十分发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在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都有可能传遍全球。大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时期,他们不仅关注身边的事情,更关心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微博、微信、QQ、各种社交网站论坛,是他们表达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见、对校园里发生的事件看法的重要平台。思政课教师应关注这些平台,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积极疏导学生情绪,通过讨论、辩论等途径提高学生对事实的辨别能力,因势利导及时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在授课当中也可以把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编写成教学案例,用最新的时事案例阐释书本上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成鲜活的形象融入记忆的深处,使课堂具有时代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面向现实
当前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博取受众的注意力,媒体采取各种办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于是“眼球经济”盛行一时,人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借鉴“眼球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理论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树立正确“三观”的过程中享受轻松愉悦。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当前传统教学模式还是被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方式传授知识,把在黑板上板书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的竞争力越来越低。现在学生普遍使用手机上网,低廉的上网资费、快速的上网节奏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容易使学生厌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手段、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能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记忆和理解接受。也可以把思政课教学搬上网络,利用互联网络建立思政课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提供高品位,富有思想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视频、图片以及案例供学生学习、借鉴和下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市场经济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还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参与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青年学子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是时代的骄子,知识的单向灌输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希望在独立思考中获取知识,在交流和思想碰撞过程中激发思考。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由老师逼学生学习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得到激发,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为未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对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障碍,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主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沉闷的课堂气氛被师生间的互动所取代,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3.做好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程教学不仅包括理论环节,也包括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它能够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有益补充,弥补理论教学的局限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实践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的倾向,或者口头上好像很重视,但行动上不落实。实践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有社会实践、听讲座、写报告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何制订更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值得认真思考。另一方面,从事实践教学专职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在实践平台方面建设也是难题,存在着基地不足、场所缺乏、实践基地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应面向现实
1.传统的思治课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有一定的距离。课程考核方式具有一定导向性,考核方式不同达到的目的也不相同。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一方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近年来,各高校虽然进行了一些创新,但考核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学生应对这种考试的方式往往是考试前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甚至挑灯夜战,等考完后就将所学的知识扔到“爪哇国”里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通过课程考核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逐步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统一到的立场观点上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探索多角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机制。要想达到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把对知识层面的考核变成知识考核和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真正提高。 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过程控制,把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设置科学的适合考核的教学环节,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避免仅仅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就能够得到高分的现象。同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采用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撰写时事小论文、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采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建立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对学生思想状况分析考核的制度,促进学生思想转变,提高思政课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3.思政课成绩与学生的实际利益挂钩。当前大学生对实际利益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他们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思政课考核的结果应该与实际利益挂钩,这样能激发他们认真完成教学各环节的热情。这些实际利益可以是与评优评先挂钩,也可以是与学生担任的职务挂钩,还可以与发展党员结合在一起,作为考察发展党员的基础指标。总之,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从而激发其学习思政课的热情。
篇10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40-01
加强高职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从思想层面对学生开展渗透性教育,对于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过程中,若一味依靠课堂教育,难以达到教育目标,必须在专业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方可将有限的资源充分融入无限的教育模式中。
1 高职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必要性
1.1顺应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培养职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逐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促使他们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担当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必须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逐步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及方式,必须同高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融合职业道德、发展及社会交往等思政理论课教育,方可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其适应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等能力。
1.2增强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
思政教育理论课教材为统一指定的,同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学生所关注热点及切身利益的联系较少,同学生思想实际不贴合,因而在高职学生中不太受欢迎,再加上不少思政理论课教师不了解自身所授课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目标,对自身授课对象未来职业类型也不甚清楚,这势必会造成学生思想和理论课教学相脱节,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不良的抵触情绪[1]。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专业教育巧妙融合,将会有效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教学过程也更加形象、深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有效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枯燥性,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体、更生动,确保了教学效果。
2 高职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融合途径
2.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命,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将人才培养作为赖以生存的基础,缺乏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就将同教育范畴发生偏离。因此,必须加快理清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科研等的关系,明确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地位[2]。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形成人才竞争优势,尽快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高职院校在这一转变的推进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这一使命,处理好科研与教学间的关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命,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奖惩激励、制度设计、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出发,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服务。
2.2加快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其实现教学价值及目标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由于不同教师对教学、科研的偏好及擅长程度也不尽相同,不少教师认为应被要求搞好教学或科研工作,而非二者都做。研究显示,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并非就一定可以提高其教学水平[3]。当前,教师利用科研工作代替教学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激励效果不佳。针对高校职能体系情况,应对教师教学、科研、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考核,将教、研评价相统一,实现教研一体化,评价体系不仅要体现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又应体现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理论课中所发挥的作用,确保教师能够为推动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3提高专业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
新形势下,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阶段,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学生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为了搞好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完善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及能力。高职院校应加强教育,使教师意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由于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在开展思政理论课教育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应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培训,让其充分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以便专业教育中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确保教学效果。
2.4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教育优势
辅导员不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而且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能够服务社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鼓励辅导员参与到高职专业知识教育中来,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应尽快完善教、学融合机制,营造良好的条件使辅导员能够参与到专业教学活动中,要求其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在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实现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专业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时,应当注重方法和手段的结合。根据学生认知需求的不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特殊性,发挥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彩芳.高职思想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0):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