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人与动物范文

时间:2023-04-09 14:0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的人与动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典的人与动物

篇1

一、商业经营师是根据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以经营为主的岗位上达到五级的营业人员中设置的业务技术职务,不是业务技术称号。其主要职责是:参与部组的经营管理,并为其决策提供依据;解决业务技术难题;培养中高级营业人员;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经营师职务名称可按商业工种(行业或岗位)确定,在经营师前冠以工种(行业或岗位)名称。

二、商业经营师职务聘任制,先在商业营业员中试行。设立经营师职务的试点企业的条件是:工业品零售企业,一般年经营额为200万元以上,粮油食品、副食品、土特产品零售企业为75万元以上,洗染、照像企业为50万元以上,基层社为150万元以上。并且,劳动管理工作扎实,培训考核制度健全,技术工人结构合理。

三、申报商业经营师必须在本行业工作十五年以上;技工学校或其它职业学校毕业,或经过自学、职业培训,达到同等水平;经五级营业员培训合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业绩突出。

四、商业经营师必须在主管部门核定的比例限额内,采取考核、考试、评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定、聘任。考评的内容,分为职业道德、劳动态度、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业绩。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劳动、商业、粮食厅(局)和供销社或劳动部、商业部统一组织命题。对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操作技能、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考评组织采取现场操作、工作记实、模拟工作、业绩答辩、自我评价、顾客评价、职工评价、领导评价等形式进行。

五、商业经营师的比例限额应以符合设立经营师职务条件的企业的营业员总数为基数,控制在2%以内。津贴标准等问题,均按照商业部、劳动部《关于商业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对商业经营师要建立业务技术档案。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或解聘的依据。在聘任期间,如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或不能胜任本职务工作的,经有关部门批准,解除聘约。

七、商业行业经营师聘任试点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商业主管部门在当地劳动部门综合指导下,与商业行业技师聘任制工作统筹考虑,制定实施细则。各地先选择三至五个企业,填好商业经营师试点企业申报表(见附件3——略),报商业部审批后,进行试点。当地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对试点企业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企业,不能聘任经营师。验收合格的地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可逐步推开。

实行经营师职务聘任制,是一项新工作,政策性很强。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从严掌握,切实保证质量。要严格按照经营师任职条件、考核标准、比例限额等规定考评、聘任。对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商业部、劳动部。

附件:如文。

附件1:商业经营师考核标准

1.精通主营商品的性能、特点、用途、产地、生产季节和使(食)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为顾客提供咨询服务,并指导消费。

2.熟悉并能运用商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艺,掌握顾客心理,融洽气氛,解决矛盾,激发顾客购买欲望,促进商品销售。

3.能熟练地运用美学原理、广告艺术、商业文化陈列商品,使陈列能突出商品特点,美通大方,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4.能根据商品构造原理,熟练地组装、调试、演示及简易维修商品,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保持最佳状态。

5.能运用科学方法,较好地保养商品,使其正常损耗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维护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6.对一些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加工的商品具有再加工、精加工的高超技艺。

7.能根据有关质量标准,鉴别商品真伪和质量,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8.能了解各种票证的发放原则、使用方法、兑换程序,并能按规定熟练操作。

9.熟悉并能执行国家有关价格、专卖、合同、食品卫生、计量、质量、商标、供应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经商。

10.了解主营商品购、销、调、存等环节的历史情况和市场供求动态;能及时搜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变化趋势和柜组销售情况;能编制有关计划和报表;能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能取得较好的经营效益。

11.熟悉与经营有关的会计知识和财务制度,掌握经济核算方法和要求,能对主营商品购、销、调存的盈亏进行核算。

12.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解决经营中的难题,并能总结和传授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中高级营业人员。

(各专业、工种的特殊要求可暂参照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附件2:商业经营师试点企业验收标准

1.试点企业要符合设立经营师企业的条件;

2.评聘的经营师要符合申报条件、考核标准等要求;

3.考评经营师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评审等必经程序;

篇2

[关键词]罗曼・波兰斯基;电影;经典文学;改编;重构

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导演,他在电影艺术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叱咤影坛近半个世纪,创作作品达四十余部。波兰斯基初入影坛时,深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作品充满了荒诞性和反逻辑性。[1]这一阶段其作品以短片为主,代表作品有《两个男人与更衣室》(Two Men and a Wardrobe)、《哺乳动物》(Mammals)等。真正能够代表波兰斯基创作最高成就的电影是类型电影和改编电影。波兰斯基似乎对暴力、惊悚影片情有独钟,创作了大量的惊悚影片,以《冷血惊魂》(Repulsion)、《荒岛惊魂》(CuldeSac)为代表。同时还尝试对《麦克白》《雾都孤儿》《德伯家的苔丝》等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通俗文学作品也是波兰斯基改编的对象,《钢琴师》(The Pianist)的成功改编为他赢得了奥斯卡奖。本文将以波兰斯基的改编电影为研究对象,以具体的影片为例,深入探讨文学经典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

一、文学经典的特征

文学经典是指文学作品中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2]这部分经典作品不断地被人们提起和阅读,是人类思想的记录工具,具有不朽的意义。当电影与文学建立密切的联系之后,经典文学便成为著名导演选择的对象,回顾这些高频率出现在银幕上的经典作品,其往往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首先,文学经典具有时代性。文学是社会生活最忠实的记录工具,而一些艺术大师创作的文学如一幅幅鸿篇巨制,能够准确而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精神,具有积极向上的指导意义。经典的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血肉相连,是后人准确认识该时代的重要途径。如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小说家,被视为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被视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哈代小说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地记录了机械化大生产给当时广阔的乡村地区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具有史料参考价值。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用艺术化的笔法再现了善良而又淳朴的农村女孩苔丝在这个特定的时代下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性格与环境、时代与个体的双重矛盾在小说中得到了准确的阐释。因而当这样的作品被搬上大银幕时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兴趣,勾起对一个逝去时代的美好回忆。同时,经典文学作品又能够与其产生的具体时间、背景等元素相背离,形成跨越时间的魅力。以哈代的小说为例,他的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因素、高超的艺术技巧以及隐含的人文精神是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的共同特征,这是促使其作品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波兰斯基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择将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搬上大银幕。

其次,经典文学作品还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是因为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不分种族与时代的,是人类社会共同追寻的美好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经典。文学经典能够给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在不同的层面阐释了人性的深度,能够给人带来阅读的,带来美的享受。

波兰斯基在改编文学经典名著时就抓住了这一关键因素,他的电影《雾都孤儿》根据狄更斯同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改编而成。但在改编的过程中波兰斯基有意识地弱化了原著中的血腥和暴力因素,却浓墨重彩地渲染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3]首先,影片没有将原著中的邪恶人物描写成扁平的形象,没有一味地渲染他们性格中的残忍与罪恶,而是将他们塑造成内心怀有善良和爱的性格复杂的人物。比如老费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观众却也能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微弱的人性的美好。其次,人性的光辉在影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波兰斯基在电影筹拍之初就将影片定位为送给孩子的礼物,正是因为这样的出发点,在塑造南希以及奥利弗等善良的人物时,充分展现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魅力。奥利弗从小在救济院中长大,备受虐待,吃了很多苦头。然而艰苦的环境却没有泯灭他心中善良的种子,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他始终保持着如金子般的赤子之心。苦难没有使他堕落,反而使他的意志更加坚强,最后战胜了邪恶的力量,争取到幸福的生活。

二、重构文学经典的手段――视觉冲击

电影《雾都孤儿》和《苔丝》是波兰斯基的重要作品。两部作品均以经典名著为底本进行改编,充分保留了原著中的精华部分,在此基础上融入导演个人的意志。这两部电影既不是毫无创造力的移植,同时又以忠实原著为基本原则,上映之后获得了原著读者及电影观众的一致认可。除却最大限度地还原原著的精髓之外,波兰斯基改编电影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改编电影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

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被改编过多次,很早就被搬上大银幕。20世纪80年代波兰斯基又重新对这一作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再一次将其搬上了电影银幕。波兰斯基版的《苔丝》一经上映就获得了电影领域的一片喝彩,获得了评论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这其中很大程度归因于电影所呈现的美轮美奂的视觉符号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波兰斯基在电影中所呈现的威塞克斯地区,与观众心目中哈下那个景色优美的乡村景象相吻合。电影和小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而波兰斯基在改编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色彩、构图、光线等美术手段,把对细节景色的描摹刻画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起承转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观众成功地感受到了哈代在原著中所描摹的优美景色。影片伊始是绵延的群山与昏黄的天空,空镜头展现出一幅高原宽阔的大自然美景。随着镜头后移,画面左侧出现一条乡间大路,人群从远处走来,镜头继续后移,路逐渐进入画面中央,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与远处灰色的群山和暖色的天空相映成趣。画面层次分明,山、路、树与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间美景。影片中利用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以及不同时段的光线变化,高度还原了哈下威塞克斯地区的乡村景色。波兰斯基运用独特的视觉符号把原著的风格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传达出来,这是其成功的关键。

《雾都孤儿》是波兰斯基将经典文学改编成电影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拍摄之时波兰斯基已经年过七旬,却在古稀之年又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影片风格唯美,温情脉脉,将英国伦敦维多利亚时期的城市景象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街道两旁的建筑到室内的陈设,即使诸如一个烛台这样不起眼的细节,波兰斯基都力图做到完美和精确。人物的服装考究、细致,完全是对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的复制。这些精巧的设计奠定了影片成功的基调。观众置身影院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百年前的英国,感受着故事中的一切。伦敦街头匆匆驶过的马车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再加上妇女们身上紧箍着的衣裙,以及行人们口中旧式的伦敦腔英语,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景致。就是在这样的街头,上演了一场关于罪恶与人性斗争的故事。与此同时,影片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奥利弗孤独的内心世界与热闹的伦敦街头和冰冷的建筑相互映衬,勾勒出只属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

三、波兰斯基改编电影的原则

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它的叙事观念以及叙事技巧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与文学的千年传统相比,电影仍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经典的文学作品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铸就了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二者共同丰富了人类艺术的表现力。关于二者关系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波兰斯基的改编电影完美地诠释了电影与文学二者之间的关系。

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影在题材上的成功,这也决定了电影要以忠实原著为重构文学的基本原则。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文学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而且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互动也更加频繁。文学经典改编成电影,这是文学与电影最有效的互动方式,是从文学经典转向电影经典的捷径。文学成为电影的重要艺术宝库,为电影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营养,而与此同时,文学借助电影大众化、娱乐化的艺术特征,走下神坛,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电影也成为文学传播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4]一些经典的作品甚至被多次搬上银幕,比如,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被改编的次数高达13次,莎士比亚的作品也经常被搬上戏剧舞台。从某种程度上看,当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时,其所定位的消费群体很大一部分是原著的忠实读者,而只有忠实原著才能够将这部分读者转化为影迷。波兰斯基的《钢琴师》根据波兰著名音乐家安杰伊・什皮尔曼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这部电影的上映使沉寂了许久的波兰斯基再次走进大众的视线。影片真实地还原了艺术大师安杰伊・什皮尔曼波澜诡谲、充满传奇性的一生,塑造了一个集天才、智慧与幸运于一身的钢琴家。值得注意的是,原著的行文风格偏于散文化,并不适合电影的叙事结构,因而波兰斯基对原著的叙事结构进行整合,梳理了原著的时间脉络,使电影的叙事线索更加明朗,这一小小的改动可以视为电影对文学的“背叛”,但却是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并未影响整体的艺术风格,反而为电影增添了艺术光彩。

在忠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也是文学改编电影的黄金法则。一直以来,电影界所公认的改编电影作品的最高标准就是忠实原著,但忠实并不意味着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电影和小说虽然存在某些共通之处,但仍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当文学改编成电影,并不仅仅是将小说视觉呈现那么简单,还要考虑到电影的艺术特征。甚至为了能够突出电影主题,在忠实原著的前提下可以对原著的情节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生发,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大量电影作品证明,改编后的电影可以在思想内容和人物刻画等方面超过原著,如《钢琴师》中,波兰斯基将自己童年的真实经历加入其中,使影片的真实性进一步增强。[4]但是小范围内的发挥并不意味着毫无节制地篡改原著,部分导演在改编的过程中秉持着大刀阔斧的理念,在对人物关系和情节的设计上故意与原著保持一定的距离,因而歪曲甚至误解原著的精神,这样的做法只会事倍功半。另外,在改编的过程中过多地考虑电影的市场效益,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过度地迎合观众的嗜好,会使影片的商业化特征过于浓厚。

在电影改编领域,波兰斯基是一位实至名归的大师,他的一系列电影可以被视为名著改编电影的成功案例。本文以文学经典的特征为切入点,以波兰斯基的电影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文学与电影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点粗浅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罗曼・波兰斯基,石泉.罗曼・波兰斯基谈电影[J].世界电影,2004(01).

[2] 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篇3

我那时还不满六个月,腿长长的,动作笨拙,从没离开过妈妈身边。那天,拍卖场乱哄哄的,我和妈妈分开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妈妈是匹很棒的农用马,已经上了年纪,不过,她的前后腿上还很明显地显示出爱尔兰农用马特有的耐力和健壮。没过几分钟,她就被卖掉了,我还没跟出门口,她就被人从拍卖场匆匆带走了。而我却很难找到买主。或许是因为我当时满脸惊慌失措、绝望地转着圈找妈妈,或许是因为没有哪个农场主或吉普赛人肯要一匹细长瘦弱、半纯种的小马驹。不管什么原因,他们为我到底有多不值钱争论了好久,最后我听见有人敲拍卖锤,接着我被赶出门,进了外面的一个马圈里。

“花了三块金币,这马还不赖吧?是不是?我的小坏蛋?真是不赖。”说话人嗓音粗哑是经常喝酒的缘故,他显然就是我的买主。不过我不会叫他主人,因为我只有一个主人。我的买主手里拿着绳子,费力地爬进圈里,后面跟着三四个红脸酒友,每人都拿着一根绳子。他们摘下帽子,脱掉外套,卷起袖子,朝我走过来的时候都哈哈笑着。以前从没有人碰过我,因此我步步后退,一直退到不能再退,身体撞到了马圈的护栏。他们似乎同时朝我扑来,只可惜动作迟缓,我设法躲过了他们,跳到马圈中间,然后又转身面向他们。我喊着要妈妈,听见她答应的声音在远处回响。我朝妈妈的声音冲去,试图越过护栏,结果被绊住前腿,卡在那儿了。我感到有人粗鲁地揪住我的马鬃和尾巴,接着就有一根绳子紧紧拴住了我的脖子。我被推倒在地。他们稍微一松手我就开始挣扎,使劲踢腿,直到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

【阅读手记】

《战马》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诚以及爱的传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匹前额上有一片白色花纹的叫做乔伊的小马,它的妈妈被人买走时,它还不满六个月大,身体异常瘦弱,因此不被买马的人看好。但最终,它还是以三块金币的价钱被买下,这也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它与小男孩(即买主的儿子)所结下深厚友谊埋下了伏笔。

《战马》一书全方位地展示了战争的残忍与人性的美好。全书格调温馨感人,充满了青春向上的元素,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而由本书改编的电影作品《战马》也荣获了第8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等六项提名。

【提升空间】

篇4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动漫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66-01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动漫设计中,不仅能为动漫设计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升动漫设计的文化和内涵,而且还能拓展动漫设计的创作空间,提升动漫作品的感染力。

有助于提升动漫设计的文化与内涵。动漫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以图形图像来表现和反应思想主题,因而,其设计和创作离不开文化。如今,随着欧美及日韩动漫文化的渗透,曾经辉煌的中国动漫面临着背离传统文化、设计水平和创意严重缺失、逐渐迷失发展方向的危险。文化内容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文化识别的象征性,优秀的动漫作品离不开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能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动漫设计中能赋予作品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文化韵味,提升作品的文化与内涵。

有助于提升动漫作品的感染力。“情”是所有艺术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动漫设计也不例外,只有将艺术附上真正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其具有灵魂与生命力,才能真正拓展动漫设计的创作空间。可以说传统文化元素的象征性越强,隐含的象征喻意越深刻,带给观众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能增加动漫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就越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题材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救世”思想影响,“道德主题”和“人格构建”一直是我国动漫设计的主要选题。题材选择直接影响着动漫作品的创作意义、思想深度和社会价值。当前,我国动漫设计正处于发展低谷,将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动漫设计自身情节构思的源泉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成语故事以及文艺作品中吸收经典的题材运用到动漫设计中,挖掘传统文化题材,以独特的视角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风韵的动漫作品。如《哪吒闹海》、《大闹天空》等取材于经典文学,《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取材于古代神话故事等,都很好的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2.传统文化造型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角色造型是动漫作品的灵魂所在,它不单是一种纯粹的视觉符号,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气质,动漫设计人员要想设计出成功的角色,不仅要准确把握和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还要考虑角色的外形、轮廓、生活习性等文化方面规定性,塑造个性化的角色形象。如在塑造《大闹天宫》孙悟空形象时,设计人员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京剧脸谱和服装造型,使得作品披上了一层强烈的民族特色和个性化面纱;《功夫熊猫》以中国特有的“熊猫”与各种“中国动物”为造型吸引观众眼球,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3.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水墨画、壁画、建筑、京剧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这些表现形式为动漫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如动画片《宝莲灯》吸收古代传统壁画、建筑等民间艺术特点,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神话世界;《三个和尚》运用独具民族特色的板胡、坠子和北方管子来传情达意;《功夫熊猫》以独具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中国山水画来塑造令人惊叹的动漫场景;《老鼠嫁女》则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设计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反映出动漫设计师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内涵,而且还将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自身艺术风格的再现,创造出民族特色鲜明的动漫作品。

4.传统文化意境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精神内涵是体现动漫身份的重要标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动漫设计提供了深邃的精神内涵,而且还赋予中国动漫设计和谐的人文意境、独特的东方神韵、平实的精神自由和寓意象外的审美联想。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崇尚心的自由与解放,而且还追求象外之象,追求象外独特寓意和意境的营造,因而,将传统文化意境运用在现代动漫设计中能增强动漫设计自身精神内核的积淀。如《鹿铃》以人与动物和睦相处来揭示人与自然“和为贵”的人文意境;《山水情》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传统水墨元素成功运用的典范之作,作品中道家的“无争”与水墨山水画带给人心灵的超越与解脱。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动漫设计中不仅能给动漫设计提供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提升动漫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使设计呈现出别样的民族风格和传统意蕴,而且还能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戴玲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合理运用――以CG作品《桃花源记》为例[J].电影评价,2008(07).

篇5

女人当然不必豪爽的,豪爽了就不像女人。因为“豪”的字义是雄性的。“豪”的下半部分“豕”,也就是猪,“豪”就是豪猪。所以,豪者,大多不善于斤斤计较,不善于小鸡肚肠,不善于搬弄是非:这也就是为什么豪爽的人大多容易发胖的原因之一。其实“豕”本身并不丑恶,撇开人为的贬低,人是应该豪一点的。“豪”具有很多的褒义,“豪”就是具有高超才能与品德的人,至于“豪杰”,更是将豪者推向极致,而豪华已经感觉不到”豪”的本义。

“爽”与“豪”连在一起,算得上是人与动物的亲近,因为“爽”中有“人”。“爽”四个“X”是什么?是灯火,“爽”的本义就是明亮。中国先哲造字真是厉害,几千年后物理课中的灯的标志,就是“X”加一个圈。“爽”者,就是要你放心地接近,因为有四盏灯照着,不会有黑漆漆磕磕绊绊地方。

如果说豪是一种对待他人的方式,那么爽则是一种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方式,豪是一种释放,爽是让别人得到。让人家爽,或者让人家不爽,就在于那四盏灯是亮着,还是暗了,你不是没有灯,你是有灯的,但是你偏偏不让人家享受到你的灯光:不爽。

羞涩:恭敬的羞,稚嫩的涩

羞涩,要有羞涩的年龄,当然是在青春岁月,要有性别,主体是女孩子,要有环境,要有年代,要有羞涩的对象…是委婉、柔弱、矜持,细声细气,眼神闪烁,最经典的,大约就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那一刻了。

“羞”的上半部分是一只羊,下半部分的“丑”据说原来是一只手,羊是最高级的贡品,手持羊,那就是进贡。因为是进贡,才需要这么恭恭敬敬,渐渐也就将“羞”列为青春期的症候群,诸如羞怯,羞惭,害羞……如同青春痘,既是青春期的病,也是青春期的幸福,没有人会去蔑视青春期的羞。一个女孩子初恋被人发见,是会不好意思的,会“羞得满脸通红”,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

篇6

[关键词]灾难片;人与自然;西方工业社会

“灾难片”是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一般渲染惊心动魄的灾难,以刺激观众的感官,也有的说明摆脱灾难的方法,体现人类战胜或躲避灾难的智慧,或宣扬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一些非常经典的灾难片有:《海神号》(2006年)、《后天》(2004年)、《世界末日》(1998年)、《未来水世界》(1995年)、《火烧摩天楼》(1974年)等。而本文所关注的“灾难片”主要是那些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而引起的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的影片。“未来的某一天,由于接连好几个世纪的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冰雪都融化了。水面不断地提高,原先的大陆和岛屿相继被大海所吞没。陆上的生物几乎完全消失了。新出现的半人半鱼的统治生物在马里纳的领导下,与海盗斯摩克斯正在为泥土、淡水展开疯狂而惨烈的争斗。”这是好莱坞的科幻作品《未来水世界》所展现给观众的场面。这部投资2亿美元的巨片,揭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而关于世界末日的科幻巨片《后天》讲述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各国,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河期的科幻故事。影片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发出警告,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全球变暖将会引发空前的地球灾难,并急告美国副总统,宣布北纬30度以南的全美民众尽快向赤道方向撤离。霍尔博士得知儿子山姆只身前往纽约去营救女友,于是决定冒险也前往纽约展开救援行动。此时,纽约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大部分被摧毁,地铁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汹涌洪水。龙卷风袭击了洛杉矶,冰雹重创东京,暴雪覆盖了印度新德里,而纽约在短短的一天之内气象从炎热急速降为严寒!欧洲也在洪水之中不复存在,这些惊心动魄的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虚拟了人类在对环境无限掠夺后产生的后果:飓风、冰雹、洪水、冰期再临,直到世界毁灭。故事中描述的灾难真的会发生吗?也许没有人在意这些场面是否有科学依据,但影片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却引起人们的深思。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阿多尔诺(Adorno, 1903-1969)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层面:1.自然作为认知的对象,自然成了自然科学;2.自然作为实用的对象,自然成了生产资料;3.自然作为审美的对象,自然成了‘文化风景’,成了艺术,甚至成了艺术作品的楷模。” 在灾难片中,人们往往把自然当作自然科学和生产资料,却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从而使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畸形的社会。“现代人对于自然美鉴赏的漠视与对于自然物实用的热衷是一致的……导致了自然美从人类视野中的消失。” 在这些影片中,人类对环境进行疯狂地掠夺,致使自然生态遭到了破坏,灾难接踵而来。人与自然之间理想的审美状态是和谐统一的状态。正如“盖娅假说”所设想的,包括人与自然的整个地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系统。作为隶属于自然的人类就像是生活在水中的鱼,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而独活下去,只有当他们和谐相处之时,才能达到鱼水交融的状态。而在现实中,人类傲慢地认为“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人是自然的立法者”,却忽略了人从自然界进化而来,隶属于自然界的事实。在《后天》中,导演设计了最经典的场景――纽约市“速冻”前后的画面:冲天巨浪狂涌进纽约市,自由女神被淹没,万巷瞬息沉没在之中,万吨巨轮竟被冲进楼宇之间。而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中的纽约城又变成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留下自由女神的头像,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城市也大半永埋入冰雪中。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得到了启示:地球人的当务之急是树立生态意识,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认同,从而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而不是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要知道“大气的回流中也涵纳有人类的呼吸,人体的循环系统中也包括有江河湖海”。人与自然是共生共依的。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奥尔多・利奥波德。奥尔多・利奥波德这位著名的生态学家,他所创立的“大地伦理”的思想被认为是环境主义运动的思想火炬。在对待土地的问题上,利奥波德认为人们应该“不仅把它当成一个可供使用的东西,而且还把它当成一个具有生命的东西”, 从整体上尊重和热爱它。基于上述对土地的认识,利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的思想,扩大了共同体的界限,把土壤、水、动物和植物都包括在内,或者是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大地”。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的思想改变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使人类从共同体中的征服者变成了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这意味着人们应当尊重共同体中的成员:土壤、水、动物和植物,同时也包括对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的思想确立了新的伦理价值尺度和基本道德原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他要求人们从整体上维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而当人们为了基本生存的需要而开垦土地、砍伐树木和猎杀动物时,也应当持有尊重的态度,心怀敬意,谦卑谨慎。在这里,我们发现那古代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与现代的箴言“研究大自然”,终于成为同一个格言了。人类与自然“本是同根生”。

西方的灾难片意在通过电影让观众注意到自然的变化,注意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但是通过这些灾难片我们可以看出,在地球自然生态危机的背后,有一个强大而又畸形的社会生态模式在起着支配作用,那就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自然生态危机在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并不是开端,但是它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急剧蔓延开来,并发展成一种生态灾难。正是西方现代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危机。自然生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是由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根本特征――追求利润、获利赚钱决定的。20世纪初的马克思・韦伯分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关系,从而指出:“资本主义和追求利润是同一的……”,“赚钱、获利支配着人,并成为他一生的最终目标……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项主导原则,这是没有处在资本主义影响之下的一切民族所不具备的。” 可以说,正是这种追求利润、获利赚钱的资本主义精神成为推动西方现代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在这种以获得利润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准则的指导下,资产者根本就无心顾及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作为资本的拥有者,资产者的眼前只有实利,哪会有自然之美呢。对他们而言,即使是烧光最后一吨煤,砍掉最后一棵树也无所谓,自然万物在他们手中变成了获取利益的手段。人类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了无情的破坏。在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态下自然生态惨遭荼毒。如在《未来水世界》里,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全球气温升高,地球两极冰层融化,世界变得一片,人们只有在水上生活。而资产者无止境追求利润的心理驱力也使西方现代工业社会高度世俗化。资产者把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变成了一种精神潮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整个社会被金钱和利益所主宰,缺乏崇高的理想和向上的精神。消费主义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文化,它膨胀了人们的欲望,引导人们把占有物质、消费物质作为个人幸福和成功的标志。人们被现代工业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所蒙蔽,企图利用物质的东西来满足精神的需要,从而掩盖精神空虚。殊不知,当物质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精神的发展时,它们之间的平衡遭到了破坏,人们就会陷入严重的精神危机和文化灾难中。正如史怀泽在谈到“文化危机和它的精神原因”时所说:“我们使自己天真地满足于我们巨大的物质成就,并迷失于对文化的难以令人相信的肤浅理解之中。” 灾难片中的许多反面人物都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忠实代表,他们自身的贪欲不断膨胀,要求占有物质、增加物质、消费物质,企图用物质的财富掩盖精神生态失衡的痛苦。这也在无形中加重了自然的负担,导致了剥削自然――占有物质――欲望膨胀的恶性循环。最终,他们成了时代的弄潮儿,满足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把金钱当做了人生的信条,迷失在以享乐为目的的消费主义文化中。因此,随着地球上自然生态危机的产生,生态失衡也在不知不觉地向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蔓延。

正如《后天》的导演所说,拍摄《后天》不仅仅是出于喜欢这么简单,还包括了他对地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忧虑。比起其他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能够引起世界范围恐慌的天灾人祸来说,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是一个大得能够迫使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停止战争,联合起来一起拯救星球的问题。因此他说道,“你必须让这部电影尽可能有娱乐性,但我还是想要树起一面警告的旗帜”。

[参考文献]

[1]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 候文蕙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3]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黄晓京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7

改变自己,改变生活,从阅读开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优秀读后感合集摘选,方便大家学习

优秀读后感合集1在《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要数《屈原行吟沉江》的故事了。

这篇讲战国末期,强盛的楚国逐渐走向了衰弱。此时,楚王不但不奋发图强,反而听信奸臣谗言,将励精图治的屈原给革职流放了。经过一系列无效的抗争之后,屈原带着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惋惜含泪投江自杀。

读完之后,有一句话总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那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故事中,众人都认为只有投降于秦国才能保命,而屈原却认为不但不能投降,而且还要与楚国决一死战。他认为如果投降,受害的将是楚国的百姓。在奸臣们的一致反对下,糊涂的皇帝将屈原流放到江南,并最终导致其投江自杀。曾经,有很多人认为屈原好傻,认为他死得不值,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只要是正确的,就算大家都反对,也要坚持!

三年级学完了射线和直线时,老师问我们:“射线和直线那个更长?认为直线长的起立。”

“刷刷刷……”我们班99%的人都起立了。可当问到“认为两条一样长的起立时”,我站了起来。“怎么同学们有的用书捂着脸笑,有的更大胆——拍着桌子笑呢?!”我吃了一惊,环视一周:“怎么只有我一个人?莫非是我的错了?”刹那时,我的脸便烧了起来。“不对呀,它们都可以无限延长,肯定是一样长了……”想到这里,我又坚定了信心,脸不红了,腰也挺直了。在大家奇异的眼神下,老师替我解了围:“既然都可以无限延长,怎么会有长短之分呢?”我顿时松了口气,庆幸自己坚持了正确的观点。转头一看,居然发现其他人的脸不知在什么时候也悄悄红了起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它不是特立独行,也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脱群离众,而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

优秀读后感合集2这几天,我第一次拿起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著名的《欧也妮·葛朗台》。

在我刚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本书好在哪里,甚至觉得它略显枯燥。可是,当我继续读下去时却发现了葛朗台这个人物。这时,我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是一个箍桶匠,却对金钱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他将岳父的钱拿去贿赂官员,用极低的价格得到了很多地产,又囤积酒、木桶等等再将它们高价出售。在他去世后,竟给欧也妮留下了一千七百万法郎,在今天足以成为一个亿万富翁了。

但是书中的另一条故事主线则是欧也妮的爱情故事。她是葛朗台的独女,拥有巨额家产的她自然受到了当地权贵克吕绍法官和格拉珊银行家的追求,他们明争暗斗,竞相巴结葛朗台。可是欧也妮本人却爱上了堂弟夏尔,甚至不惜拿出金币资助他去国外赚钱。夏尔在海外赚钱回国后,却不再喜欢欧也妮,欧也妮只好接受了一桩她并不想要的婚姻,过上了自己并不想要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人物描写,塑造了葛朗台这个吝啬鬼的形象。他家中极为简陋,以至于夏尔“以为走进了鸡舍”;不管天气有多寒冷,他只允许在十一月到三月生炉火,在他家工作工几十年的长工只得到了一块旧表作为礼物。当他发现欧也妮把金币给了夏尔,竟然将女儿囚禁了起来。最经典的就是葛朗台在临死之前的表现了,他连续几小时只盯住金路易,当神父让他亲吻金十字架时,竟一把夺去。不但如此,在临死前最后一句话竟是对欧也妮说:“好好打理一切,到那里向我交账。”可以说,在葛朗台的心中,没有什么(甚至生命)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这是多么地令人可笑!

巴尔扎克曾说:“小说是时代的镜子。”这本书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法国外省的社会生活,给人感觉十分真实。事实上,本书也是作为《人间喜剧》的《外省生活场景》这一卷出版的。

葛朗台也使我想到了《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严监生在临死之前耗尽气力举着两根手指,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只是因为他觉得点燃的两个灯芯过于浪费。在弥留之际,还在为这区区小事而牵肠挂肚,这也不免成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夏洛克则更是令人憎恶,别人向他借了一些钱,因没有在规定时间还钱,居然要割那个人的肉,这简直是被金钱扭曲的心灵!

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禁为葛朗台而感到悲哀。他穷其一生,积累了大量财富,不仅没使自己过上好日子,还造就了女儿欧也妮的悲剧。他这悲哀的一生,也在告诉我们: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优秀读后感合集3《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读了这篇经典名著后,我被作者的幽默艺术所倾倒,收获了一次“心灵的震撼”。

故事讲述了穷小子亨利身无分文,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结果亨利不仅活了下来,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

读这篇文章时,我几次差点笑出了眼泪。马克吐温用他讽刺幽默的笔,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勾画了人们在金钱面前的种种丑态。最初看到衣衫褴褛、穷酸落魄的亨利时,周围的人都对他不屑一顾。但当亨利拿出巨额钞票时,他们又点头哈腰、阿谀奉承,每个人似乎都有着两张截然不同的脸。当服装店店员接过亨利递过去的钱,发现居然是一张百万英镑时——“他脸上的笑容刹那间僵硬住了,就像维苏威火山那些此起彼伏成波状的、像虫子那样蠕动的熔岩似的凝固在那里。”作者生动地勾勒出了店员的窘态,无情地讽刺了那些金钱至上的现象。

优秀读后感合集4《青铜葵花》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是一个不会说话但勤劳善良的人;女孩叫葵花,是一个天真单纯而又乖巧懂事的人。

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区,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时葵花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收养了她,就这样青铜和葵花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而费尽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的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能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上学的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了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葵花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吭地顶着葵花站了一晚上……

因为贫穷,青铜与葵花只能有一个人去上学,虽然他们互相推让,可心中都希望能背上书包上学校。后来,青铜为了妹妹葵花,耍了小聪明,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读书学习的珍贵,在城市的我们,不但不为能上学开心,而且平时不爱学习,贪玩,认为学习就是受“酷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学校的日子葵花将学到的知识教给哥哥青铜,而有责任心的青铜则每天护送葵花上学,不让“坏小子”嘎鱼欺负葵花。

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城市,失去妹妹是青铜很痛苦,他用尽平生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喊出一个名字“葵花!”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这本书将苦难写的深刻,动人,我的泪水顺着脸颊玩下流;写美,将美写到极致,让我们不禁赞叹大麦地、芦苇荡、葵花田的美,还有“青铜葵花”那独特的美;写爱,写出了青铜和葵花间深厚的兄妹之情……

优秀读后感合集5读罢课文《老人与海鸥》,我不由为课文中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真诚的情感默默叫好,又为生活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冷漠而哀叹。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写:在翠湖畔,一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喂养海鸥,他把海鸥当成了本人的子女,海鸥也把他看作了亲人。最后,老人逝世了。海鸥们围着老人的遗像,为他举行了一场共同的送行典礼。这篇课文既表现出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又展现了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动的情。展现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浓重的情感,展现了动物丰厚的情感世界。

感遭到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真诚的友情后,使我想到了我们的四周——人与动物之间的冷漠。

动物也有本人的思想,本人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尊重动物,和它们相亲相爱,调和共处。

在生活中,我经常遇到:大家捉住小鸟,把它的腿绑起来拉着玩儿,有意踩死蚂蚁等不良现象。

这就是对小鸟的不尊重,你想:把小鸟的腿绑住了,就等于约束了它的自在,任何有思想的人或动物,假如没有了自在,就等于生活没有了希望。

篇8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创新

现代园林设计必须符合当今时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体现设计追求。这就需要设计工作者从历史、文化以及时展的主题进行综合考虑,应用现代设计理念在创意、构思、主题的确立方面做好创新,只有做到了创新,才能是园林建设体现出设计的文化需要和内涵,更能彰显出现代园林的灵魂。

一、园林设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我国的园林设计实际上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但大都出现在贵族和宫廷的拥有者中,像苏州园林、颐和园园林、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以及其他私家园林等,这些均与皇室、权贵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出了典型的贵族意志和文化象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留给我们大量宝贵的艺术遗产,新型的现代科学技术也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设计素材。我们该怎样充分运用好这些历史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设计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这也是园林设计“艺术逻辑”要高度忠实的问题。一个时代的园林设计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和精神象征,古典逻辑让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大利台地园以及法国广袤式园林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设计典范,从这些经典的设计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现代逻辑如果没有创新的理念,自然不会对园林没计给予全新的演绎。如今,现代园林已经完全从古典的设计风格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了开放式空间,从山水园林城市,园林化城市广场;河岸景观、各类学校校园、道路绿化、等等的设计,均体现出了独特的文化气息,也彰显出了一个地域或者一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时代,人们对城市园林的建设更加期待,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会让整个城市或者整个环境散发着令人愉悦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好的设计会让整个景观成为文化的象征以及城市灵魂之虽在。现代园林设计更加体现出了开放性、大众化、公共,这些功能如何在设计中得到很好地体现,也就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更需要设计这在设计上充分体现时代的特质,让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城市经典的文化符号。

二、应用现代设计技术推进设计的创新

现代科技让新的技术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新型及时不仅能自如地再现自然美景,同时也能创造更新更美的超越自然地美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高新技术对现代园林设计的贡献是将一大批崭新的造园素材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当中,通过大量的技术衔接和融合,使设计出来的元园林景观具有了诱人的魅力。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往往会体现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两种。我国许多地方现存的传统园林中那些假山。石景、廊柱、石阶基本为硬质景观,那些在四周种植的花草树木既是软质景观。只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发生了改变,内涵深化,外延扩展。

1.硬质景观多为不锈钢、混凝土和玻璃等设计造景材料的

运用

现实设计中,混凝土与通过开采和得到的石头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实现主观设计意图。而应用玻璃材质则利用其透射、反射、折射的特点作出创意性表现的设计, 让人产生现实与虚幻之感; 不锈钢的简洁和优雅,通过造型设计则让我们体味到一种闪亮和精美。

2.软质景观的设计应用和创新

我们生活中的合成纤维、塑料、聚酯织物和橡胶等材质均可以导入园林的设计当中, 这些物质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对传统景观外貌颠覆。尤其是现代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通过水的利用让园林景观呈现出可移动的状态,这就更为现代园林景观增添了创新的韵味。

3.我们都知道,园林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自然,而自然景观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换也在发生着改变

许多存在于自然之中的美景,在很短时间内会流失掉,因此现代景观设计要看到自然世界中的美景,通过技术手段的交互利用,将美景“定格”下来,让美好的景观成为人们心中永不消失的美好。

4.利用生态技术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

这是一种较为新鲜的提法。设计者引入生态设计自然不是一

个简单的思维,而是要结合现代人群的生活需要而采取的符合发展需求的设计。这是设计者对生态影响的关注,这种设计要突出

自然,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充分体现人与环境,动物与环境的和谐一致性,这种设计的创新目前已经

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同 。

三、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创新方法

1.让植物风格在园林设计中突出影响。首先不要单纯追求新鲜刺激,要选择适应性比较强的植物或者树种,有利于良好地生长,保持园林景观不出现断带和荒芜确保植物景观的形成成效突出。建立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

2.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园林设计的品质,因此,林景观设计者一定要根据美学原理,充分利用各种审美因素,让园林绿化不是单纯的环境改善,而是要突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园林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要充分掌握季节的变化,要按照季节变换而呈现出来的景色来设计景观,设计者要在人工和自然的结合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实现不同的季节都能看到人们已经感到习惯和满意的景观。尤其是现代设计者多考虑生态设计,因此,要在景区内多栽植以森林和乔木为主,同时,在建筑物之间的空地上要是当地种植灌木、花卉和草坪,用这些景观元素构成一个整体的生态小景区。

4.园林的灵气所在离不开山水,设计者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引水入园,构筑一个整体贯通。支脉相同的水系。使其既能改善园林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添一些别致的情境。

在园林的设计中,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实现相谐融合是设计的关键,因此,设计者要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构建一个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园林绿化体系,让园林设计真正已显出人文内涵和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朱丽娜. 浅谈当代景观设计的拓展[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2]从古典园林到现代园林――探究现代环境景观设计[J]. 价值工程. 2010(16)

篇9

【关键词】四神 “大” “和” 设计思想

瓦当,是秦汉时期就被应用在建筑屋檐顶端的盖头瓦。班固《西都赋》曰:“裁金以饰”,释“”为“椽头饰也”。①可见,瓦当除了防雨、束水以及固瓦护檐的功能外,具有统一屋面的装饰作用,它是古代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神”瓦当是汉代瓦当的代表之作。它以想象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腾为题材,通过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自由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汉统一后,为了使皇权能得到巩固,统治者利用神权来巩固其政治统一,建立神学经学,提倡“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②由于人们无法抗拒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对付自然灾害。加之统治者提倡“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人们理所当然认为,人自古都要投身自然,崇尚自然。宇宙是无限的,力求与自然相融合,即“天人合一”。表现了人们追求内在统一和顺应大局的思想。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秦汉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了一种“大”与“和”的设计观念。这种思想是注重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形象性、朦胧性、大而化之,是从宏观角度来看世界。对客观对象并不作穷根究底的分析和思辨,而是用一种整体的、大而化之的描述方式来形象的展现。在这种设计观念下“四神”瓦当成为当时建筑广泛应用的装饰题材之一。也可以说,“四神”瓦当是秦汉设计思想的产物。

一、选材与秦汉设计思想

“四神”题材的选择与秦汉的设计思想有着莫大的联系。“四神”瓦当的题材是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想象中的图腾组成,分别施于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上,代表着东、西、南、北四方,又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和青、白、赤、黑四色。它是祥瑞的象征,是秦汉人祈求保佑的神灵。

青龙,是我国人民心中一个威力巨大无比,善于变化,能兴雨雷而“利于万物”的神意动物。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也,高乎其著也。一有一亡,乎微哉,斐然成章。虚无则精以和,动作则灵以化。於戏。允哉:君子辟神也。”③可见,龙是变化莫测世间所没有的神性动物,它综合了飞禽走兽及其它动物最突出的特点,经过创造性艺术加工而塑造的,它寓意着威严、勇猛和智慧等等。另外,由于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水平低下,人们无法解释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对付自然灾害,于是对董仲舒宣扬的“天人感应”学说大为迷信。④君权成为神授之意,皇帝也即成为天子,天子是龙的化身,具有与龙一样的“权力”。于是“龙”自然而然地也就带上了强烈的皇家气象,具有“皇权”之意义。

朱雀即凤,也是人们凭想象创造出来的形象。在创造时以雉鸡、孔雀等鸟的形象为原形。《说文》云:“凤,神鸟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⑤“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说明“凤”代表权贵,而“见则天下大安宁”表明了“凤”预示着祥瑞,平安。“凤”形象的出现即表明当时人们对和谐社会生活的祈盼。

总之,“龙”与“凤”分别代表着“权力”与“富贵”,是当时人们崇尚和膜拜的对象,也是皇权的象征,理所当然成为创作之首选。因此可以说,从自然万物到想象图案“龙凤”,到社会之“权贵”,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体现秦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大”的设计思想。“大”的设计思想――即天地人整体思考状态下的设计。整体性包含着由人到社会、由人到自然、由人到环境无限“大”的思想。

白虎,指白色的虎,白虎少见,故物以稀为贵。东汉王充在《论衡・物事》中说:“或问风何从虎也?风,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焉得不从?故呼啸则风生,自然之道。”⑥虎具阳刚之气,人们认为它能“直搏挫锐,噬食鬼魅”,并将这种被扩大和神化了的威力赋予了虎的图像,使之成为守卫门户的神兽。玄武的形象为龟蛇合体,正中为一龟一蛇,龟匍匐爬行,蛇蜷曲蟠绕于龟体之上。玄武为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以形如龟而得名。雷圭元先生在《四神纹》一文中谈到玄武时说:“对于玄武图的出现,有研究者认为要从原始社会的图腾信仰和氏族制度中求解释。……龟蛇相交的玄武图,可能就是寓有龟氏族与蛇氏族通婚的意思。后来,用龟蛇相交的图像表示生殖。”⑦

可见,“守卫门户”的白虎与“表示生殖”的玄武,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这种“愿望与追求”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的“和”的设计理念相吻合。“和”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密切相关,融为一体。因此,“和”所指导下的图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物化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融入了情与理、意与趣,达到了一种神韵美的境界。

二、造型观念与秦汉设计思想

“天人合一”表现了中国人追求内在统一和顺应大局的思想,这种思想在造型艺术中体现出了一种“大”的设计理念。这种思维方式并不对对象作一种穷根究底式的分析与思辨,而是用一种笼统的描述方式将对象形象地展示出来。

青龙,是由飞禽走兽及其它动物最突出、最富寓意的特点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 “综合”而成的,其中包括蛇身、鹿角、虎眼、牛耳、剑眉、鹰爪、狮鼻、金鱼尾、马齿等等。汉代许慎《说文》云“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⑧可见“龙”是变幻莫测,人间所没有的。朱雀,是各种飞禽与动物的综合。《说文》云:“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像也,前鹿后,蛇项鱼尾,龙文虎背,燕h鸡喙,五色备举……”由此可见,“凤”是“综合”鹿、蛇、鱼、龙、虎、燕、鸡最突出的特点经过艺术塑造而成的。龙与凤的这种“综合”都是在“大”的设计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使得造型既大胆又巧妙,虽然违反了生物的生理规律,但符合艺术的创造规律。然而,创造出的形象又是客观世界所未有的,但其每个部分又源于自然界形形的事物之中,是整个自然界事物的概括,是超于现实之上的新生命,这都得意于“大”的设计思想。

“白虎”虽没有经多种动物的“综合”。但在造型艺术上,也脱离了现实。为了使白虎更具阳刚之气,头部与尾部稍作了“夸大”处理。“玄武”纹中“蛇”的造型显然脱离了日常生活中蛇的模样,不仅给蛇添加了“羽”和“足”,还添加了与凤相似的“尾”。添加浪漫色彩之余,让它多了几分神气。这种艺术处理是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创造者既遵循自然事物之规律,又超越于客观规律之外,而发己之肺腑,是从“物”与“我”两方面整体全面的考虑,从而创造出秦汉设计思想下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四神”纹的造型之所以唯美,是与秦汉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指导下“大”的设计思想有直接联系的。这种海阔凭鱼跃的宏大而宽广的思维方式,体现了整体性、形象性,展示了东方特有的文化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三、构图美与秦汉设计思想

“四神”瓦当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它的造型美,构图之美也是功不可没的。秦汉时期,瓦当的形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大类,但圆形瓦当在秦汉时期占了重要地位。“四神”瓦当的形状就是圆形。除了瓦当形制是圆形,里面图形的构图也是圆形。为什么秦汉时期的人们对圆形情有独钟呢?众所周知,很久以前,古人就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即中国最基本的“圆”与“方”的图形概念――“天圆地方”。“天圆地方”中的“圆”象征着天,代表着乾,是阳性和阳刚;方象征着地,代表着坤,是阴性和阴柔。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表现了人们力求与自然相融合。相比之下,人们更喜爱“圆”,常常用“圆满”、“团圆”、“团聚”来表现他们的希望。这种“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认为事物是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宇宙万物的兴盛与毁灭都呈现“圆”形轨迹。这与“天人合一”影响下“和”的设计思想相吻合。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之间是联系的,因果循环的,体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四神”纹的构图美,先从姿态在圆形瓦当的位置说起,“四神”的头部分别在“圆”形的左上侧;“足”部都统一的“扒”在“圆”形瓦当的左下侧与右侧,其余均匀地站在下侧;龙身、虎身、凤身、以及龟身占据在“圆形”瓦当的重要位置―中下侧;它们的尾部翘起居右上部位。由此可见,姿态相当的“四神”体现出构图中的整体统一美与协调美。再从单个的特征来看,龙、虎凶猛的“足”与凤、蛇蜿蜒的“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龙身、凤身的鳞片纹与白虎的几何纹、龟身的纹饰各不相同,对比鲜明;凤独特的“羽”与玄武是龟、蛇缠绕的“组合”都显得与众不同。这些都体现了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之美感。

姿态与特征无不体现着构图美,体现着中国最古老的形式美法则――对立与统一、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动与静、黑与白、疏与密、虚与实、大与小、局部与整体。而这种形式美法则直接来源于传统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与“大”与“和”的设计思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四神”瓦当的选材、造型、结构无不体现着宏观整体性“大”的设计思想与人和自然融合协调“和”的设计观念。可见,“四神”的出现与秦汉“大”与“和”的设计思想是紧密相连、水融的。亦即是说,在秦汉“和”与“大”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成就了经典的“四神”。我们必须继承古人积累起来的艺术设计思想,进而推陈出新,创作出既能弘扬民族文化,又富有创意的优秀艺术作品。

注释:

①郑军《汉代装饰艺术史》,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24页.

②任继愈《中国秦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第第4页.

③⑧郑军《汉代装饰艺术史》,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30页.

④王荔《中国思想发展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84页.

⑤贾经生《“尚象”―中国传统图形设计思想的价值》一文,引自杭间、何洁、靳埭强著《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1月,专文.

⑥郑军《汉代装饰艺术史》,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31页.

篇10

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了解事物的思维形式,就是形象思维。“形象”,顾名思义,就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备的表象特征与现象,形象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统一。形象通常来说,分为自然形象与艺术形象两个类别。自然形象是指已经存在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形象,艺术形象是指通过人类的思维进行创造和加工之后出现的新形象。如范思哲的品牌标志——希腊神话中的妖女美杜莎,美杜莎拥有一张绝美的人类的脸庞,但头发却是由一条又一条的蛇组成的,美杜莎的发尖就是蛇的头部。在希腊神话中,美杜莎是致命吸引力的代表,她用自己的美貌来对人的心进行迷惑,凡是见到她并对她动心的人,都会被变成石头。詹尼•范思哲,把美杜莎的形象独具慧眼地装饰在自己所设计的服装的纽扣、腰链、T恤以及服装面料的图案上。人们从其设计的服装配饰的小细节处,以及服装印花的底纹上都能够感受到美杜莎这种艺术形象多散发出来的妖艳和震撼力。人们几乎可以轻易地在范思哲所有产品的主体和细节上,甚至吊牌上看到“美杜莎”的头像,让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范思哲设计精神中所蕴含的神话色彩。范思哲这一品牌,一直都在致力于对美的震慑力的寻求,完美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是范思哲现代时装一直以来的追求。这就是范思哲服装中的形象创意思维,美杜莎只是其设计思维的一种反映。在时装设计中,对这种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

2范思哲设计中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指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思维,又被人们称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把通过直观观察或者直观得到的东西,通过抽象的形式概括成概念、定理以及原理等,使人的认识从感性个别过渡到理性,再过渡到理性个别。人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通常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的感官会对外部世界的感性材料进行吸收,然后经过大脑对其反复地进行思考和加工,这一加工过程就是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再创造过程。从事物的表面进入到事物的本质,通过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就是抽象思维。人们通过抽象思维活动,经过思考,可以对事物的形象进行概括和总结,由此获得一种新的形象。范思哲的服装设计就运用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詹尼•范思哲在自己的服装作品中大量借鉴了多种艺术收藏和图书资料,这些不仅包括罗马的装饰、克里特瓷器,还包括希腊的装饰、当代艺术运动中的各种观念等,詹尼•范思哲把这些形象抽象出来,混合在一起,运用在了礼服印花和图案之中。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范思哲的服装作品开始出现了转变,比如紧贴肌肤的筒形裙装,线条极其简单,色彩极其大胆,这种简洁在当时的服装界简直是惊人的,是对服装设计普遍偏繁琐的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范思哲甚至在莱卡女式紧身连衣裤上印上了具有强烈对比的炫目色彩,瞬间在众多设计师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光芒万丈。在对服装面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抽象思维也带给了他无限的设计空间。90年代末期,范思哲设计出了一套“狂野巴洛克”的服装,圆点皮毛图案与巴洛克时期的金色螺旋叶形装饰抽象地组合在一起,又一次刷新了服装领域的面料图案设计,使范思哲的服装设计达到了巅峰状态。此后,范思哲的服装设计对各种抽象图案的应用更加宽泛,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肆无忌惮。各种花型从它们各自的历史、社会以及图形的含义中被抽取出来,应用在了服装设计之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绝美的盛宴。

3范思哲设计中的灵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