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3-03-28 22:1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创作长篇小说,主要讲了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的故事。
2、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上的一个小镇上,在内战之前,小说时代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粗俗的社会习俗、虚伪的宗教仪式和刻板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并以欢快的语调描述了孩子们自由活泼的心灵。
3、汤姆年轻时失去了母亲,被姑妈收养了,聪明淘气的汤姆受不了他姑妈和学校老师的控制,他经常逃学,惹麻烦,一天深夜,他去墓地和他的好朋友哈克贝利·芬恩玩,无意中目睹了一起谋杀,汤姆和哈克贝利害怕被凶手发现,于是和另一个同伴一起逃到一个荒岛上,成为“海盗”。
4、家人以为他们淹死了,但他们却出现在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起来向杀人犯作证,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中,他和心爱的女孩贝基在山洞里迷路了,他饥寒交迫了三天三夜,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他成功逃脱,找到了凶手和他的好朋友哈克埋在一起的宝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近几年来,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课程标准推荐的相关名著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笔者抽样统计分析了2013年全国各地80套中考语文试卷,充分感受到了“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征和趋势,现综述于下。
一、 中考地位“不可动摇”。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中考语文愈来愈重视对考生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的考查,设置“名著阅读题”的省、市越来越多,分值也在逐年增加。在80份试卷样本中,有67份涉及“名著阅读题”,约占样本总数的83.8%,平均分值约为4.1分。其中,四川宜宾的命题者甚至拿出了14分的分值,以“课外阅读理解题”的形式专项考查“名著阅读”,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二、 考查书目“有所侧重”。从考查书目看,各省、市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主要考查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十几本名著,外加苏教版、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推荐阅读的8本名著,考查面比较广。
但命题者对这些名著的考查不是平均用力,受青睐的首先是中国古典名著,如《水浒传》(2013年中考有32个省、市涉及)、《西游记》(2013年中考有15个省、市涉及)等;其次是外国经典小说,如《格列佛游记》(2013年中考有15个省、市涉及)、《名人传》(2013年中考有13个省、市涉及)等。在复习相关名著时,同学们应注意有所侧重。
三、 题点内容“有静有动”。近几年,从“名著阅读题”题点涉及的内容看,呈现出有“静”(指静态识记)有“动”(指动态运用)的特征。其中,对名著的作者,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知识性内容的考查较为常见。比如“人物”这一知识点,在67家考查“名著阅读题”的试卷中,就有45家涉及。
此外,诸如感悟、评价、推荐、仿写等迁移、运用性考查内容,也占有一席之地。
四、 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名著阅读题”自诞生之初,便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命题模式,即以“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常规题型为主。
近几年来,“名著阅读题”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尤以“语段阅读题”风头最劲――命题者给出相关语段材料(引自名著或根据名著编写),考查考生的广度阅读和深度阅读能力。样本统计表明,2013年中考语文67家考查“名著阅读题”的试卷中,有20家运用了此种命题形式。以广东省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为例――
A. “有谁和你在一起吗?”“是的,先生。跟我一起去的是――”“等一等――等一等。不必说出你同伴的名字。适当的时候我们会让他出庭的。你去那里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吗?”
汤姆迟疑起来,看上去有点慌乱。“说出来吧,孩子――别害怕。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的。带了什么去的?”“就带了一只――呃―― 一只死猫。”人们一阵哄笑。法官把他们喝止住了。
B. 汤姆的白天是辉煌和欢乐的,但夜晚则充满了恐惧。印第安人乔每晚都闯进他的梦中,每次眼睛里都含着杀机。每到夜幕降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诱使他到外面去。可怜的哈克处在同样苦恼和恐怖的状态中,因为在庭审的那个大日子的前一天晚上,汤姆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律师,尽管印第安人乔的当庭逃逸让哈克免去了出庭受审的痛苦,然而,他依然非常害怕别人知道这件事也有他的一份。可怜的小家伙让律师答应为他保密,但这又怎么样呢?汤姆由于良心不安而不得不在夜里赶到律师家中,把可怕的实情从曾用最毒的毒誓封住的嘴巴里吐了出来,由此,哈克对人类的信心就荡然无存了。
白天里,看见莫夫・波特感激涕零的样子,汤姆为自己说出了实情而高兴;但到了晚上,他又后悔自己没有把嘴巴封住。(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1. A选文中的“同伴”是谁?B选文中“可怕的实情”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原著,说说B选文中汤姆为什么会感到既“高兴”又“后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试题系“语段阅读题”的典型代表。命题者精选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两个片段,围绕这两段文字“做文章”:一是以选段为命题的“立足点”,联读有关章节,要求考生说出有关的人物名称和事情概况(题1);二是辐射全书,要求考生联系原著内容,探究分析选段中人物的神情和心理产生的原因(题2)。这类试题代表了今后“名著阅读题”考查的潮流和方向,预计在2014年中考中会继续“走俏”。
针对201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呈现出的上述特征和趋势,建议同学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积极应对。
一是熟读精思,读出自我。平时,同学们可采用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将名著读透。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至于精彩部分和难点,则应像读课文那样细细研读。二者结合,收获会更多。
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努力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感受。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名著阅读 创新学法
一、我来摘抄
新课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以前盲目地学,读名著不是简简单单地读,而是要有目的地去读。平时我们讲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在读书时要适时进行圈点勾画。实践证明,读书文摘卡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名著的方法。我就七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设计了如下的读书文摘卡。
其他的文学名著也可以设计相似的读书文摘卡。名著虽然很长,但文摘卡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以后学生一看到文摘卡就能回忆起各章节主要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名著在文摘卡的设计上也可有所创新。
二、我来表演
新课改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学名著时我让学生就相关的故事情节来表演,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都知道,学生不是演员,他们没有表演的经验。那怎么办呢?首先,我让学生来观看名著拍成的电视电影。如《西游记》被拍成了好几个版本的电视,我找到了新旧两个典型的版本让学生观看,进行比较。学生们因为喜欢看电视,以前也有一些基础,所以讲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其次我还提醒学生,电视电影不能代替名著,我们在模仿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学生对表演很感兴趣,下面我就顺水推舟,安排一些文笔功底较好的学生来编剧本。这是表演的前提,我还特意指导学生练习剧本的写法,让他们注意接受其他学生合理的建议,我和导演物色了剧本所需要的演员,利用活动课时间安排学生排练。比如在《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的表演中,许多中等生积极参与,还有一些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也加入了表演,尽管只是做了群众演员,但他们也乐在其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和磨合,这些学生配合得非常默契,更能与人友好相处,班上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少了。学生们在表演中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在合作中明白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我来写作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作文在语文试卷上占很大比重,这就对我们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在编写剧本时就有许多不同的见解,由于名著大多是古代的内容,有些情节学生无法还原,如果按照原著来就没有办法表演,于是大家就按照实际情况大胆地进行了改写。改写往往是在对作品的情节、内容、人物的形象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进行的,它能体现出读者对原著的阅读赏析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及综合写作能力。有机会改写名家大作,改变人物命运,重塑人物形象,学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写作热情。例如班级有学生就《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大人国”、“飞岛”等内容加入了科幻成分,最后变为一部科幻类小说,我就觉得很好。
篇4
关键词:建立与实践;语文学习自主性;主观能动性;成功和自信
一、关于新型评价方式
语文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是指收集和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的有关课外阅读评价的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和进步的状况。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关于阅读的一系列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阅读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是记录学生阅读成长史的档案;是阅读过程中各种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资源反映和影响学生阅读成长过程的证据的累积。
二、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建立的亮点
1.封面的设计
我对学生制作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要求有一个首页封面和四个主题封面。首页封面要求注明作者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创建日期以及能够展现自己个性的图画,主题封面要求把自己阅读的文章按照历史经典、时代热点、社会焦点、做人要点去划分,并要求配以恰当和谐的图画。从学生呈上来的作品来看:封面设计五彩缤纷,画面丰富,主题鲜明。可以说,学生的选材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他们对社会、对时代的关注远远超越了课本,超越了自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阅读内容的选择
学生在选择书目时,大胆猎取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斯巴达克》等)、现代名著(《骆驼祥子》《繁星》《春水》《平凡的世界》等)、历史作品(《上下五千年》《史记故事》《清史演义》《隋唐演义》)、外国经典名著(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大卫・科波菲尔》《法老的诅咒》《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等)。在社会焦点主题中,关注的内容有(中国河流警钟长鸣,小学生上奥数学费比上三年大学学费还高,“两会”十大热点,看中国传统文化变化,北大院士向同行发出挑战,动车事故,新闻联播改造,“小悦悦”事件引发的思考,房价上涨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时代热点中关注的内容有(稳定物价严防通胀,中国贫富分化问题,微博时代我们怎样辟谣,中国职业女性生态状态调查,世园会对中国的影响,赢在路上)做人的要点中关注的内容有(爱的教育,商鞅立木,伊索寓言,意林,名人传,活出自己的99个智慧)。
3.主题活动的表现
(1)课本剧
在我们的课题展示活动历史经典单元中,我们班的学生选取了春秋战国的故事《晏子使楚》作为题材,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在古典音乐的陪衬下成功完成。参与演出的学生有11人,经过精心的编排,刻苦的训练,运用特地租来的衣服和道具,在20分钟的时长中再现了春秋战国时的历史画面和晏婴无与伦比的机智,那种对经典的感悟与体验,对历史的崇敬与尊重让所有的观者看后赞不绝口。
(2)辩论赛
在社会焦点的单元展示中,我们班的学生抓住了目前正在上演的如火如荼的辅导班问题,在纠结和矛盾中思辨社会焦点,最后他们向中国教育体制发出了尖锐的质疑和呐喊:辅导班让我欢喜让我忧,考奥数奥语谁之过?教育资源何日公平?深刻的主题,精彩的辩论,唇枪舌剑的交锋,留下的却是让人不尽的思考。
(3)读书交流会
经过这次读书活动,我改变了自己囫囵吞枣的读书习惯,而且在读书时会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他(她)当时在想什么,这样写对作品有什么好处?(王xx同学说)
我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并学会了在书上做批注,写读书笔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刘xx同学说)
三、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建立对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作用
1.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评价方式十分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而且这种参与并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成了作品设计、选择课外阅读主要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是主要决策者,教师只需给予意见或者建议。在利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学习时,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也可以给予同伴作品一定的评价和欣赏。
2.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制作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这一实践过程中,进行自主搜集阅读资料、整理阅读资料和相关的作品设计制作,进行自我管理,为自己确立目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自己阅读的自我监控意识,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建立负责意识。
3.使学生获得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实践活动,满足了小学生喜欢参与的心理,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愉悦、公平的评价环境,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填写设计阅读资料袋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阅读知识,建立只属于自己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越发喜欢语文学习。
篇5
一、用语文教学内容来拓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包括生命认知教育、生命伦理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三个组成部分。生命认知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生命的有关知识;生命伦理教育主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掌握基本的生命伦理规范;生命发展教育主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生理、心理、意志、情感等方面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得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这些“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学科也就成为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许多课文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材料。因此,应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拓宽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1.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生命本源教育
例如,在《生命生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教学中阐述对生命的看法,让学生懂得珍视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教学《燕子专列》《永远的春天》《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些专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这些课文和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得到教育、感悟和体验,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生命的价值教育
通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白杨》等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物事迹,感受人性光辉,理解生命的意义。例如,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己为人的品质,边疆建设者们无怨无悔、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这些何尝不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最完美的诠释。人们只有在相互关爱中,生命才有可能得到发展,也只有在关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在《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会看病》等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我们备受关怀,一定程度上讲,我们拥有生命也拥有了责任,我们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珍惜他人的生命。
二、用语文教学内容来进行生存教育
人类的整个教育活动,主要就是帮助人类学会生存而开展的,因此“学会生存”被确定为未来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生存教育包括智力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三个组成部分。智力教育实际上就是智力开发或者是学生的潜能开发,主要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核心,构建智力开发系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技能教育包括的内容较广,主要指各种生存、生活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等各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须的技能;知识教育则主要指人的知识素质的培养,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基础性、结构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为基础,挖掘并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经验,从而通过知识学习形成学生的知识素质。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也是教育必须重点考虑和为学生提供的,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运用语文素材渗透生存知识教育语文课程的大语文观充分证明,语文教育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生存教育,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生存教育。运用语文素材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灌输语文课的人文思想,理解语文课中生态美、人性美,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到有关生存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爱护自然。如《大瀑布的葬礼》《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桂林山水》等课文,教育学生认识绿化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能使人们有一个优美舒适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今后的生存环境,做环境保护的卫士。让学生了解美丽的山河就是我们的家,良好的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让学生理解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热情。
2.运用语文素材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生存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挫折失败。“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说的就是经历挫折的必然性。可以利用语文素材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例如,《顶碗少年》中的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震撼每个同学的心;《桃花心木》中种树人的一番话让同学们明白:只有经得起风雨,才能成为坚强的人和有作为的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让同学们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你克服困难,当再次冲破艰险,经历苦难后,通向成功的路又多了一条。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进行生动实在的挫折教育。
三、将语文教学内容作为生活教育的鲜活事例
生活教育包括生活行为教育、生活规范教育和生活情感教育三个组成部分。生活行为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生活规范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从道德规范、社会规范等方面,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和调节能力;生活情感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幸福生活、追求高尚生活的良好情感,这就是“现代人本教育理论”。语文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是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清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鲜活的事例,都可以让学生掌握生活常识,获得生活体验。